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六版)知识点
考研政治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知识点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一、当今世界局势一两极格局解体1、世界经济格局1核心内容: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2三个阶段:①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表现为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②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A、国际金融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受到了巨大冲击;B、发展中国家石油斗争引发的能源危机,打乱了国际贸易旧有的价格体系;C、美国逐渐陷入了经济增长缓慢和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的困境,日本、西欧的经济发展比美国快,美、日、欧的经济实力消长明显;③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2、世界政治格局1发展阶段:雅尔塔体制的形成、冷战的开始、两级政治格局的动摇、两极格局的终结;2新旧格局转换的特点①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②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将会复杂得多,形成时间也要长得多;③新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渐进过程;二世界多极化1、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各种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绝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2、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原因在于:各方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3、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的原因1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2世界上冷战思维的继续、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3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由此将产生多种不确定因素,世界多极化进程将充满矛盾和斗争;三经济全球化1、主要表现:国际投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贸易国际化;金融国际化;2、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突出表现1国际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2国际投资,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越来越频繁,资本流动已经国际化;3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4跨国公司遍布全球,产品的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5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3、作用: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发展中国家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又要趋利避害;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关系:两者是并行不悖的;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活动国际化加深和国际经济竞争加剧的产物;它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争夺世界市场成了国际竞争的热点;四区域经济一体化1、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四个阶段:①贸易一体化;②要素一体化;③政策一体化;④完全一体化;2、类型:第一,优惠贸易安排;第二,自由贸易区;第三,关税同盟;第四,共同市场;第五,经济同盟;第六,完全经济一体化;3、主要的组织①欧洲联盟——欧洲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大大刺激了其他地区一体化的发展;②北美自由贸易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二、当今世界关注焦点一综合国力竞争综合国力的较量在当今时代呈现出下列特点:1、21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进行的,在这场竞争中,处于科技发展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居于优势地位;2、网络功能的变化,使人类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经济时代,这将导致信息皆代资本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最终成为核心资源;3、联合争强、集团取胜的“航母式”模式,将是未来竞争的主要手段;4、新世纪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深刻表现为一场世界范围的“创新战”;5、进入新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具体形态上表现为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又取决于人才和教育的竞争;6、还存在着少数发达国家为了本国和本集团的利益,以“新干涉主义”为借口对其他国家进行制裁甚至是武装干预的危险;二大国关系1、中美关系:在四次战略经济对话中,双方不仅就事关两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全局性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共识,还取得了近200项具体成果;中美战略对话已成功举办五次,为两国在政治层面进行战略沟通提供了新的重要平台;2、中俄关系:第一,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加强相互支持;第二,深化务实合作,提高合作层次和水平;第三,全面推进人文合作,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第四,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3、中日关系:第一,巩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第二,加强战略互信;第三,深化互利合作;第四,增进两国人民感情;第五,建立健全各领域合作机制;第六,扩大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4、中欧关系、中国与东盟的联系;三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1、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的原因:第一,冷战结束使国际格局发生了质的变化;第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所导致的全球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深;第三,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过度崇尚经济主义;2、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特点:第一,安全内涵和主体的多元化;第二,爆发方式复杂;第三,影响范围广泛;第四,治理难度增大;第五,国际合作尤显必要;第六,应对心态更需开放;第七,国际组织的作用突出;3、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加大的原因1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导致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从而影响到世界政治发展;2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各国首要目标,而这一目标实现与否也会对世界政治发展产生影响;3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联系更为密切,也使世界政治发展更趋复杂;4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经济成为外交的主要内容;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日益增大,并不是排除和取代政治、军事因素的作用;四地区热点问题1、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维持较长时期的世界和平与稳定是完全可能的原因1世界大战特别是核大战的主要根源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已发生了实质转变;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虽存在严重的矛盾与竞争,但经济的全球化使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联系和依赖日益加深,它们之间存在着协调与合作;3冷战后大国关系加紧调整,形成一种“一超多强”的局面,各大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借重、相互制约,保持相对稳定的局面;2、中东问题的原因:第一,大国势力及地区强国势力之间的相互争斗是导致中东安全形势及一些中东国家政局长期动荡的外部原因;第二,中东地区国家间及国家内部民族、宗教和教派矛盾错综复杂,是造成中东地区动乱的内部原因;3、中东问题主要是指阿以矛盾,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4、解决中东问题的难题:领土和边界纠纷;耶路撒冷未来地位,巴勒斯坦难民,犹太人定居点,水资源分配等等;五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新增1、西方大国对外一直奉行干涉主义政策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需求,经常凭借其经济、军事优势,以各种名义对别国发动战争;仅20世纪末以来,就连续发生了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充分暴露了西方大国对外奉行干涉主义的本质;2、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①以联合国的名义发动战争;②全力扶植反政府力量;③利用各种手段配合军事打击;④直接插手利比亚“后卡扎菲时代”的政治安排;⑤美国退居二线,英法同盟发挥了实质性的主力作用;3、中国的主张中国始终主张,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其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得到尊重,任何国家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对其侵犯和破坏;六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1、宗旨:“维持国际和平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等;2、原则: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等等;3、作用:积极推进非殖民化运动,支持被压迫民族自决和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防止和制止战争的爆发和扩大;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众多问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4、主要挑战:多极化与单极倾向两种势力之间的斗争一直在全球和联合国内进行着;与多极化并存的分散化趋势的出现;5、联合国未来的发展的特点:联合国将依然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将继续由大国占主导地位;联合国的中心任务将继续是维护和平与安全,但安全概念正在发生变化;发展问题将在联合国的议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国家将不再是联合国中和国际事务中唯一的行为主体;联合国将逐渐向着为建立规制社会、担负治理全球任务的国际组织演进;三、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1、共同特征:1历史上有着相同的遭遇;2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均获得了政治独立;3发展中国家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4发展中国家都十分珍惜本国得来不易的独立;5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发挥独特作用;2、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第三世界的崛起,不仅根本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第二,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第三,大批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深刻地改变着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很大的变化;第四,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它的发展逐渐改变着世界经济的面貌,成为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力量;二南北关系1、南北关系: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2、二战后的南北关系已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它的根本特征是南北双方不公平、不合理、不平等的关系;南北矛盾是指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少数发达国家之问的矛盾;3、冷战后南北关系的特点:第一,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第二,南北经济矛盾依然存在,但出现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特点;第三,南北对话与合作关系加强;第四,区域内或集团内的南北关系有所发展;4、南北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和表现:首先在于南北政治经济关系不平等,特别是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其次,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加紧推行强权政治和经济霸权;5、解决南北关系的根本途径:第一,解决南北关系的途径,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第二,加强南南合作,提高南方的经济实力,以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第三,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三南南合作1、南南合作的新特点:第一,地区集团化趋势加速发展;第二,合作内容的多样化和合作伙伴的多元化;第三,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调整了战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2、南南合作的意义:第一,它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第二,经济上的密切合作,促进政治、外交上的一致性;第三,南方国家的团结合作,壮大了这些国家的力量,对于提高它们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很重大的意义;3、南南合作的主要形式:区域性的经济合作、贸易合作、货币金融合作、技术合作;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1、含义: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2、必要性: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最好解读;3、意义:首先,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其次,它反映了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崭新道路;五、推动构建和谐世界1、内涵:一方面向世界表明,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会妨碍和威胁其他任何国家;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来说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之福而非冲突之患;另一方面也表明,随着中国的发展,我们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2、必要性: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企盼;3、目标: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具体来说,和谐世界应该是一个民主平等的世界,和睦互信的世界,公正互利的世界,包容开放的世界;第一,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和谐世界的基本前提;第二,各国互信合作、和睦相处是和谐世界的重要保障;第三,各国普遍发展、共同繁荣是和谐世界的坚实基础;第四,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共同发展是和谐世界的鲜明特征;4、举措:一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各国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二是同各国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三是同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促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四是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点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点:1、经济全球化的机遇(1)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促进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进步、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2)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2、经济全球化挑战(1)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问题,我们必须高度关注贫困和饥饿问题,同时要正视和妥善处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给不同产业、不同群体带来的冲击。
(2)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
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酿成国际性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
3、经济全球化对策: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又要勇敢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实现合作共赢。
4、联合国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各会员国必须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各会员国必须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会员国必须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
各会员国对于联合国依宪章规定而采取的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政的事务。
5、亚太经合组织宗旨支持亚太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繁荣,建设活力和谐的亚太大家庭,捍卫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鼓励经济技术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进建设良好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
6、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在亚太地区举足轻重,是APEC的重要成员。
自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来,中国参加了历届部长级会议和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积极参与各层次领域合作,为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点

1、世界政治格局,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的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
2、战略性伙伴关系建立这种伙伴关系的国家具有较为相同的战略目标,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有一致或相近的看法,双方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在许多领域(包括军事领域)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种伙伴关系不会受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的影响,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合作的伙伴关系。
如中俄、中法间的战略伙伴关系。
3、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是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的统一大市场。
1992年,美加墨三国首脑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经三国国会批准后于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规定三国将在15年内逐步取消货物与服务的进出口关税及投资障碍,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的自由流通和更高等级的知识产权保护。
4、尼克松主义1970年2月尼克松总统在向国会提交的长篇咨文中,提出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作为美国全球外交三原则,从而形成了所谓“尼克松主义”。
尼克松主义的实质尼克松主义是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统治集团为保住其全球霸主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政策。
其实质是:通过适当收缩减轻国内外压力;通过缓和对苏关系扭转战略上的被动;通过改善对华关系加强对苏制约;通过牺牲盟友延缓自身衰落;通过维持均势确保美国的霸权。
5、戴高乐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法国总统戴高乐制定的法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构想和指导原则.戴高乐主义就其本质而言可称为法兰西民族主义,它包括三方面思想:民族主义思想、集权主义思想和独立自主思想. 戴高乐主义以谋求法国在国际政治中的独立自主和世界大国地位为政治目标。
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试重点)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名词解释1.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等各种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和形态。
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大国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2.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它一般是指由于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超越一国领土界限的大规模活动。
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这样一种竞技状态,也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
3.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和国际地位高低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制定国家战略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制定和推行国家政策的基本依据4.雅尔塔体制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美国、苏联和英国为了处理战败国问题,重新安排战后世界政治秩序,先后召开了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为战后世界秩序勾画出一幅蓝图。
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形成了关于战后世界政治秩序的基本方案,实质上就是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体制。
5.杜鲁门主义两极格局对峙时期,政治上表现为社会主义阵营高举和平民主的大旗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斗争,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采取除了直接武装斗争(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
6.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实现对欧洲政治和经济的控制,为美国控制日本打下基础。
7.时代主题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内,反映世界主要矛盾及其表现形态的特征,并对未来世界的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问题。
8.国际秩序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世界格局为基础的国际社会中,行为主体处理彼此间关系的原则、手段和相应保障机制的总和。
9.尼克松主义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总统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对外战略,即所谓的“尼克松主义”。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重点共31页文档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ຫໍສະໝຸດ 点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知识点汇集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知识点汇集1、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基本的特征是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2、当代经济政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着和体现着是跨国公司。
3、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中兴起的新中间阶层主要指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自由职业者。
4、亚太地区有组织的经济合作正式起步时1989年11月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部长会议。
5美国最早提出遏制战略理论,具有“遏制理论之父”之称的代表人物乔治•凯南。
6、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冷战时期,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主要战略是遏制战略。
8、解决南北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9、1974年2月毛泽东主席会见赞比亚总统翁达时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10、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国际政治新思维”的核心是“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
11、到2004年,欧盟扩大成为25个成员国的集团。
12、“一国两制”这一方针最早提出是考虑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13、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4、宣告建立欧洲联盟的条约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5、20世纪80年代初明确提出“政治大国”目标的是日本中曾根内阁。
16、谋求世界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17、2003年4月30日,四方正式向巴以双方领导人公布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这四方是美国、欧盟、俄罗斯、联合国。
18、1997年9月,新的美日《防卫合作指针》正式出台,标志着日美安全同盟的加盟。
19、2001年3月,美国政府宣布拒绝《京都议定书》,使国际社会共同治理环境的努力遭到重大挫折。
20、2004年,北约再次吸收7个东欧国家为其成员国。
21、90年代初,美苏两极的冷战结束,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其表现为: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实行东扩②《美日共同防御条约》进行修改并强化③制造“中国威胁论”的舆论。
22、当前一些区域性和次区域性组织相继成立,这种趋势反映了:①经济集团之间竞争加剧②各国加强经济合作的愿望③各国加强竞争的愿望23、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问题上,我国的立场是:①符合《联合国》宗旨和原则及遵守公认的国际准则②要有确凿证据和具体目标,避免伤及无辜③发挥安理会的核心作用④要考虑世界和平发展的长远利益。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资料整理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当代世界政治1.世界政治格局: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和状态,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
2.世界政治:是指国际社会中各行为主体为了自身的利益需求适时外向决策的活动,以及相互作用形成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3.雅尔塔体系: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1943年德黑兰会议,1945年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
4.美国构建帝国主义的措施:杜鲁门主义:宣称美国要遏制苏联的扩张,同苏联展开全面对抗,它的提出的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标志着美苏同盟的破裂,是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标志。
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1948年4月,美国归回通过援外法案,开始实施这一计划。
其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振兴经济,从政治和军事上控制西欧,进一步实现同西欧结盟、遏制苏联、称霸全球。
北约:是一个打着集体防御和维护北大西洋区域安全与和平的旗号,实际上旨在遏制苏联的军事集团,他的成立加剧了欧洲乃至全球的冷战局面。
5.第四点计划:利用技术和资本输出对不发达国家进行经济和政治渗透。
其实质是利用援助的方式来控制不发达国家,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政策。
6.20世纪50-6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化:(动荡、分化和改组)对抗中出现一定的缓和,局部的危机、热战与和平解决争端相互交错;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第三世界崛起。
7.怎样理解多极化趋势:第一,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第二,多极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而非定式;第三,多极化趋势错综复杂,发展进程不会一帆风顺;第四,当前世界政治格局也可以概括为“一超多强,多变竞争”。
8.新干涉主义:任意干涉别国内政,其借口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人权”到民族问题无所不包,其手段更是从经济制裁到直接出兵干涉,无所不用其极。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提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一、重点名词国家利益(P3-6)综合国力(P6-9)经济全球化(P18-20)新经济(P22)跨国公司(P25)二、重点掌握1."新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P22-24)2.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P27-34)三、一般掌握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18-26)2.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全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话趋势的并行发展(20-22)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一、重点名词世界政治格局(P36)传统安全威胁因素(P59)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P59)二、重点掌握1.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P50-55)2.冷战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增大的原因和表现。
(P55-59)三、一般掌握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建立及其演变阶段(P36-44)2.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P44-50)第三章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一、重点名词国际秩序(P76)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P77-78)二、重点掌握1. 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极其实质。
(P77-78)2.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
(81-85)三、一般掌握1. 时代主题的转变以及认识和坚持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重要意义。
(P65-76)2. 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以及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相互关系。
(P72-76)第四章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一、重点名词三权分立制(P95)二、重点掌握1.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发展和演变(P99-112)2.小布什的全球战略及其对外政策(P107-112)三、一般掌握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及其新变化和新特点(P89-94)2.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实质以及美国政治的新变化(P94-99)第五章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一、重点名词欧洲一体化(P115-119)二、重点掌握1.冷战后欧洲政治经济格局重组的内容(P124-130)2.西欧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P130-136)三、一般掌握1.西欧一体化的背景与原因(P114-115)2.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意义(P115-119)第六章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一、重点掌握1.冷战时期日本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的演变(P148-152)2.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P153-156)二、一般掌握1.战后日本政治的发展,特别是冷战后日本政治的动荡与右倾化趋势(P139-144)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创造的经济奇迹及日本经济的转折(P144-148)第七章苏联、东欧国家的演变与俄罗斯的重建一、重点掌握1.俄罗斯政治经济的发展(P171-177)2.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和对外关系(P177-181)二、一般掌握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与苏联模式的弊端(P159-165)2.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和教训(P168-171)第八章艰难奋进中的发展中国家一、重点名词第三世界(P184)不结盟运动(P186-187)二、重点掌握1.发展中国家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所进行的改革(P191-194)2.冷战后南北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以及当前南北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P196-198)三、一般掌握1.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以及第三世界是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P186-188)2.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P189)第九章中国对外关系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一、重点名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226)二、重点掌握1.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社会主义建设成就(P228-230)2.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P230-232)三、一般掌握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对外关系的调整与发展(P215-224)2.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P224-226)第十章当代世界中的国际组织一、重点名词国际组织(P235-236)联合国(P243)世界贸易组织(P254-255)二、重点掌握1.国际组织的概念、分类和历史(P235-242)2.对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作用和地位的评价(P248-252)三、一般掌握1.有关联合过改革的分歧,联合国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P245-248)2.其他重要国际组织的概况(P255-259)。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重点笔记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重点世界经济是指:国际社会行为主体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是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
三大要素组成:各国国民经济,国际经济关系,世界经济整体的问题和规律。
世界经济主体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之中,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经济事务并对其发展变化产生一定影响的经济实体。
它分为主权国家所构成的基本行为主体和非国家的经济行为主体,如跨国公司地区或国际性组织和机构。
基本行为主体分为先进经济体和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非国家主体分为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
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同时进行国际规模生产,销售投资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要有三个条件,一个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子公司,二而统一的决策,信息资源共享,特征:以母公司为主,在多个国家生产,销售经营。
全球化战略的有利影响,一个科技开发水平可以获得较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对资本,技术,人力,原料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合,它的不利影响,技术垄断,造成环境污染以盈利为目的。
国际经济组织是指在世界经济运行过程中,一种组织协调机构。
在当今主要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美国在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商讨有关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国际复兴开发银行问题。
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其目的是建立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
(3)该体系是美国一手建立的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是资本主义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础,美国由此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为美国建立世界性霸权奠定了基础。
世界经济的运行机制,国际贸易及多边贸易体制,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金融的全球化,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发展。
国际投资主要指投资主体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将货币,实物以及其他形式的资产或要素投入国际经营的一种经济活动,国际投资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资料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资料《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指导导论学习要点: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行为体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行为体的涵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行为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事务,具有影响世界经济政治能力的经济政治实体。
2、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行为体的特征(1)具有独立性,不为其他组织所控制和左右,能够独立地制定、实施自己的对外经济政治政策,自主地开展对外经济政治交往活动。
(2)具有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并拥有影响世界经济政治的物质手段。
(3)是一实体,具有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
(4)参与世界经济政治活动,发生跨国行为。
二、国家利益1、国家利益的涵义国家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
2、国家利益的重要作用(1)国家利益是国家从事对外交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国家利益是判定一国外交政策好坏、外交工作得失的重要尺度。
(3)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关系和世界经济政治演变、发展和变化的动因。
3、国家利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的标准和尺度(1)主权标准,即国家维护和发展主权的国家利益是正当的与合理的。
(2)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统一的标准,即国家维护、增进阶级利益与民族利益统一的国家利益是正当与合理的。
(3)符合人类社会共同利益、进步利益的标准,即国家维护、发展国家利益时,不能损害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和进步利益,妨碍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4)互利标准。
国家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必须尊重他国利益,实现互利。
三、综合国力1、综合国力的涵义综合国力,也称国力、国家力量,是衡量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全方面发展的主要指标。
2、综合国力的战略价值(1)它是衡量国家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地位高低的尺度。
(2)综合国力是国家推行外交政策、影响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主要手段。
(3)综合国力也是国家制定外交政策、国家战略的重要依据。
重点与难点: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行为主体、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三个重要的概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点总结(考研复习重点一)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点总结,复习重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点总结题型:单选、多选、简答(4道,今仅答出纲要即可)、论述题、材料题(两段材料,4个问题,分析材料的历史背景等)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一、当代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1、世界银行,早期也称为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于1945年。
世界银行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向落后国家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重要工具;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英语: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成立于1946年。
其成立之初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具体实施布雷顿森林体系之总体原则,监督和制约各成员国的金融法规制度与运作状况,尤其是监控各国的汇率制度,保证以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为基础的固定汇率制得以在世界范围内正常运作。
1969年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功能转变为维持国际金融市场及汇率状况之基本稳定,协调各国金融政策,以及为成员国提供贷款以解决债务和金融危机。
但是该机构不提供长期融资。
3、世界贸易组织,在三大支柱中成立最晚。
在经过关贸总协定各缔约方长达半个世纪的谈判后于1995年初成立。
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是为全球自由贸易的拓展和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正常运作提供制度与组织基础。
二、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建立实质上由美国主导的两大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并决定建立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汇率金本位制。
(选择题)三、影响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影响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一项重要因素是科技;2、影响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二项重要因素是资源,尤其是不可替代的能源资源(石油);3、影响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三项因素是各国的制度与文化环境。
四、当代世界经济的突出特点和主要矛盾首先,是全球分工与协作体系发生重大调整。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趋于“软化”,致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分工与协作体系中历史形成的“中心——外围”结构得以强化。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资料整理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当代世界政治1.世界政治格局: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和状态,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
2.世界政治:是指国际社会中各行为主体为了自身的利益需求适时外向决策的活动,以及相互作用形成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3.雅尔塔体系: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1943年德黑兰会议,1945年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
4.美国构建帝国主义的措施:杜鲁门主义:宣称美国要遏制苏联的扩张,同苏联展开全面对抗,它的提出的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标志着美苏同盟的破裂,是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标志。
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1948年4月,美国归回通过援外法案,开始实施这一计划。
其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振兴经济,从政治和军事上控制西欧,进一步实现同西欧结盟、遏制苏联、称霸全球。
北约:是一个打着集体防御和维护北大西洋区域安全与和平的旗号,实际上旨在遏制苏联的军事集团,他的成立加剧了欧洲乃至全球的冷战局面。
5.第四点计划:利用技术和资本输出对不发达国家进行经济和政治渗透。
其实质是利用援助的方式来控制不发达国家,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政策。
6.20世纪50-6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化:(动荡、分化和改组)对抗中出现一定的缓和,局部的危机、热战与和平解决争端相互交错;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第三世界崛起。
7.怎样理解多极化趋势:第一,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第二,多极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而非定式;第三,多极化趋势错综复杂,发展进程不会一帆风顺;第四,当前世界政治格局也可以概括为“一超多强,多变竞争”。
8.新干涉主义:任意干涉别国内政,其借口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人权”到民族问题无所不包,其手段更是从经济制裁到直接出兵干涉,无所不用其极。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重点

5.如何认识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 (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 (2)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加强; • (3)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 • (4)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6.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 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中的两种不 同的趋势,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并行 不悖的。虽然区域经济组织多多少少具有排他性, 但所有的区域组织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实行合作、 开放、互利的区域主义,都努力把地区经济和全 球经济衔接起来。可以说,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 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区域集团化的高 潮反过来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深化。
9、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 (1)战后美国谋求领导和控制世界的全球 战略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化。战后至60年 代末,美国在全球的扩张战略;60年代末 至70年代末,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80年 代以来,美国全球战略的新发展;进入21 世纪以来,美国的单边主义横行。统而观 之,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思想与决策不断 进行着调整,但其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从 未改变,谋求主导性优势的战略一以贯之。
8、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 :(一)西方民主制度体现了共同的原则,它们主要包括: 第一,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并兼听少 数人意见的原则; 第二,主权在民(人民主权)原则,即国家的最高权力属 于人民; 第三,代议制原则,即人民通过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代 议机关来行使最高权力; 第四,分权制衡(三权分立)原则,即行使国家权力过程 中的合理分工与权力的相互制衡,强调不受制约的权力必 然走向腐败; 第五,法制原则,即国家的政治生活、国家机器的运转以 及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处理,均以法律为指导。
2、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笔记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笔记期末复习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第一节当代世界经济的行为主体一、世界经济的定义及其行为主体1、世界经济:1)指当今世界上所有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
2)主要涉及:国际生产力,生产关系,国际交换关系(商品流通、商品价值、供需关系)3)世界经济涉及领域:生产、商品交换、货币流通、技术转让、劳动力流动2、世界经济行为主体(参与者)(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a.主权国家-最重要的行为主体:只有国家才有高度主权与独立性,后三者无主权,有独立性。
能为维护自身利益和经济安全,能综合运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外交、文化,独立自主处理世界经济关系中的矛盾和分歧,建立协调各种经济关系。
b.跨国公司-支持世界经济的高度和活跃度:几乎所有跨国都从事跨国生产和贸易;天生有生产国际化的特征;19世纪后叶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以后,得益于地理大发现与工业革命,国家政府的帮助。
c.一般企业-数量多,实力有限d.国际经济组织-不从事生产,贸易;而是规范秩序:主要制定各种地区性、全球性的经济活动规则,建立协调各种全球性和地区性经济关系,密切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
当今世界经贸活动三大支柱:wto、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二、世界经济的形成(一)三个条件1、地理大发现:14-15c人类眼界开阔,正确认识世界是整体,国际交往不再局限个别地区,而是向整个世界扩展。
2、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叶3、西方殖民侵略扩张自然经济主导:生产力生产关系落后,各国交流为个别现象,眼界局限于本国/本地区。
(二)三个阶段a.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经济初步形成18、19c殖民扩张活动促成世界经济的形成。
低水平、低层次:国家合作主要体现在商品流通领域,国际性生产合作、技术转让、金融货币少。
b.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繁荣和成熟科技革命星期发展、跨国公司大规模对外投资,实现了商品生产、流通、技术转让、金融货币的全球范围流动。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提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知识点★学科特点:该课程主要通过学习和研究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进行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基本理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江泽民关于当今国际问题的重要论述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教育。
1、理论性(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2、综合性3、现实性4、政策性第一章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及其主体:1、涵义:①世界经济是指世界范围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在生产、支配、交换、消费各环节的经济活动而形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经济整体。
②世界经济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集团)的经济相互关系的统一体。
包括经济制度、经济实力、经济规模和经济关系。
可见世界经济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世界经济又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主体:主权国家、争取独立中的民族、国际经济组织、跨国公司。
★世界经济格局:①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国际社会中活跃于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的世界经济结果或态势。
(具体强大的经济力、科技力和资源力;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和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能力。
)②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包括在世界经济统一体中的各个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以及它们所处的地位和相互间的关系。
可见,世界经济格局是一个动态系统,同时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大致经历三个阶段:1、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
2、70年代初—80年代中期,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首先,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发展趋势相对削弱,霸主地位逐渐丧失。
①经济发展速度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失去领域优势②巨额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逆差引发了美元信用危机,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优势地位削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六版)知识点1、当代世界经济主要行为主体答:主权国家、国际经济组织和企业(跨国公司)2、世界经济行为体答: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协调3、现行国际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O)、以世界银行(WB)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制和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制。
IMO、WB为核心的,WTO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制。
4、世界市场的概念答:(1)世界市场是由国际货物、服务和知识产权交易而把各国国内市场联系起来的世界范围的交换领域。
国际分工的发展决定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而世界市场的发展又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
(2)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科技的场所,是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
5、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命题答:(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指是国家、民族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
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生产要素的跨国界运动的过程,也是实现全球资源跨国界的基础。
(2)经济全球化直接表现为贸易的自由化、金融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
(3)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4)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①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带来了资本的国际化。
②对外贸易成为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环节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促进了市场的国际化。
③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服务贸易,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金融的国际化。
④战后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并在全球经营,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
⑤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
6、世界银行(WB)的概念和作用答:(1)概念: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是一个政府间的金融机构。
(2)作用:①对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和开发。
②通过保证或参与的方式促进私人对外投资。
③鼓励开发生产资源,促进国际贸易平衡发展,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④与其他国际贷款相配合,提供贷款保证。
7、WTO的概念答: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
既是调整其成员方之间贸易关系的法律框架 , 也是进行贸易谈判和对其法律框架进行修正的专门场所 , 同时又是调解和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机构。
8、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答:(1)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发展。
9、马歇尔计划答:美国制定的援助西欧经济复兴的计划。
10、布雷顿森林体系答:确立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成为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标志。
11、1975年召开的第一次西方首脑会议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三足鼎立形成的标志12、欧盟成立的时间: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谁提出: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代表法国政府提出。
13、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答:(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2)新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经济信息化趋势明显;(3)世界各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市场化浪潮席卷全球;(4)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5)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14、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过程(*)答:(1)概念及表现:第5题;(2)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动力。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
二战后新科技革命的特点是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加深了各国经济联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导致地区经济集团的建立和壮大。
(3)正确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大发展的产物,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②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有利也有弊。
世界经济全球化降低了国际贸易壁垒,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产业向全球梯度转移的机会,加速自己的工业化进程,使自己产业构不断改善;国际资本流动加速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引进更多资金和技术,促进本国经济繁荣。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还意味着挑战和风险。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要受到主要是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经济规则的约束和制约,为此要付出一些代价;国民经济对外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将使发展中国家易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迅速开放国内市场,使外国货物大批涌入会强烈冲击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涌入,也大大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
15、综合国力的概念答: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它包括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资源力、政治力、外交力、文教力和民族凝聚力等,其中经济是基础,科技是先导。
16、世界政治行为主体答:主要行为主体:国家和非国家组织。
(书)(1)主权国家(2)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17、国家构成的要素:领土、居民、主权和政府。
18、综合国力包括:硬国力【科技力、资源力、国防力和经济力】和软国力【政治力、文教力和外交力】(多选)19、国家利益——当代世界政治中发挥作用最持久、影响力最大的因素。
20、雅尔塔体系的概念答:是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
2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答:(1)雅尔塔体制(2)两级政治格局二战打破了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局面,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并试图独霸世界。
为了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美国采取了遏制苏联,遏制社会主义的冷战政策。
1949年4月,美国策划建立北约组织。
1955年5月,华约组织成立。
至此,世界政治形成了两极格局。
“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出现,形成了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全面对抗,世界政治正式形成两极格局。
(3)美苏争夺世界霸权(4)两极格局的终结: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政治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制变,两德统一,苏联解体,战后维持了40多年的两极格局终结。
(5)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22、影响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因素答:(1)国家利益(2)国家实力(3)国家战略(4)国家关系(5)国际组织(6)国际事件(7)世界经济23、两极格局的形成答:战后的两极格局是在雅尔塔体系确立的基础上形成的。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建立在美苏两极格局基础上的。
美苏凭借其军事、经济实力在世界划分势力范围。
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针对北约的华沙条约组织,这样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组织成立。
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24、两极格局的根本特点答:(1)政治上两大力量(不同于社会制度)势不两立;(2)军事上两大集团强烈对抗;(3)两种类型的经济并行发展,交往较少;(4)两大阵营内部基本是一元结构,一个中心;(5)两极格局长期相对稳定。
25、了解戴高乐主义与新东方政策答:“戴高乐主义”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力争恢复法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大国地位,维护法兰西民族的独立。
反对大国控制,密切同联邦德国的关系。
“新东方政策”是指联邦德国继法国之后,改变“一边倒”政策,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为主权国家,力争独立参与欧洲和世界政治经济事务。
26、日本多边自主外交答:日本中内阁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是“多边自主外交”路线。
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采取多项立法,谋求成为军事大国《应对武力攻击事态法案》、《自卫队法修改案》、《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案》27、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特点(*为什么出现两极化向多极化的演变)答:(1)世界政治多极化不可逆转;(2)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3)大国关系深刻调整;(4)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强;(5)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6)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7)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28、恐怖主义的概念答:指在没有正式宣战的情况下,对非军事目标进行暴力打击以达到自己政治和社会目的的主张行为。
29、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答: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指国与国之间的军事威胁及威胁国际安全的军事因素。
非传统安全威胁:是指除军事、政治、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
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特征:1、杀伤力强大且具有突发性,其形态、边界和活动规律往往难以确定。
2、与传统的国家安全威胁相比,发生的形态及蔓延的层次更加复杂多样。
3、更多根植于社会体制,发作与国家内部,有着深刻的体制性、结构性根源。
30、恐怖主义的表现和特点答:(1)表现: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
(2)一是突出武装暴力,实施武力对抗.;二是组织体系严密,行动准备充分;三是手段灵活多样,技术化成分高;四是活动随机性强,行动极不规则;五是注重隐蔽伪装,强调爆发突然;六是后果危害严重,政治影响突出。
31、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提出的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最先提出的是列宁)和平与发展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1、各国的公共利益明显增多。
2、世界的形势总体趋缓。
3、重视发展战略已成为各国的主要政策取向。
4、和平与发展是解决世界许多问题的根本途径。
5、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时代主题科学论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高度概括了当今时代的新变化、新特点,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改变了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观点,为中国正确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科学外交决策提供了理论武器。
3、展示了神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和任务。
32、和平发展相互关系(要自己见解)答: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互为条件:(1)和平是人类发展繁荣的前提;(2)要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就必须合理解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关系问题;(3)和平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4)南北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和平与发展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1)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基本前提。
只有维护世界和平,才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保证各国集中精力加快发展。
(2)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因素,有助于阻止和消除世界的不稳定因素。
(3)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
在和平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和平,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