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古诗文汇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考试篇目梳理2014.6.19

【说明】整理人:悠悠的雨,整理时间2014.6.19

让初学的娃少走一些弯路,直接把点击上的内容分册略做改动,在结合网络信息整理出来。在第一次学习的时候,就有比较完整的认识。一些内容能简则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谢谢!

考试手册要求(2014版)

伤仲永

周处

★小石潭记(全文默写)

卖油翁

核舟记

口技(林嗣环)

愚公移山

★卖炭翁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题破山寺后禅院

★过零丁洋(每周一诗)

一、伤仲永①·王安石

金溪②民方仲永,世隶耕③。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④,忽啼求之;父异焉⑥,借旁近⑦与⑧之。即书⑨诗四句,并自为其名(10),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11),传一乡秀才(12)观之。自是(13)指物作诗(14),立就(15),其文理(16)皆有可观者。邑人(17)奇(18)之,稍稍(19)宾客其父(20);或(21)以钱币乞之(22)。父利其然(23)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4),不使(25)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26)中,从先人(27)还(28)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29)前时之闻(30)。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31)!”

【注释】①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伤:为……感到哀伤。

②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

③世隶耕:世代从事农业生产。世,世代。隶,隶属。

④书具:写字的工具。指笔、墨、纸、砚。

⑤求:要求,索要。

⑥父异焉: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异,对……感到诧异(奇怪、惊奇)。焉,此。

⑦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⑧与:给。

⑨书:写。

(10)自为其名:自己在诗后署上了名字。为,写。名,名字。

(11)以……为意:以……作为诗的内容。养父母,奉养父母。收族,意思是使同族人按照辈分、亲疏的宗法关系和谐地相处。

(12)秀才:这里指一般学识优秀的士人。

(13)自是:从此。是,此。

(14)指物作诗:指定物品(让他)作诗。

(15)立就:立刻完成。

(16)文理:文采和道理。

(17)邑人:同乡的人。

(18)奇:对……感到惊奇。

(19)或:有的人。

(20)宾客其父: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宾客,名词用作动词。

(21)或:有的人。

(22)乞之:指讨取仲永的诗作。

(23)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的。

(24)“日扳”句:扳(pan),拉扯,这里有强要的意思。环谒(ye),到处拜访。

(25)使:让。

(26)明道:宋仁宗年号。

(27)先人:指作者死去的父亲。

(28)还:返回。

(29)称:符合,相当。

(30)前时之闻:以前的传闻。

(31)泯然众人矣:指仲永的特异之处消失净尽,已成为普通的人。泯然,消失的样子。【翻译练习】

1、未尝识书具

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3、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6、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7、不能称前时之闻。

8、.泯然众人矣!(倒装句)

9、还自扬州(状语后置)

【参考翻译】

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中心】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事例,来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题解】

“伤”,是“为......感到悲伤”的意思[意动用法]。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强调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伤”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为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惋惜,第二层意思是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思想落后的人而感到可悲,第三层意思是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最终连普通人都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辙的人哀伤。

【说明的道理】

方仲永的通达聪慧,其天资比一般才能的人高得多,而最终成了一个平凡的人令人感到痛惜,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要学习,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和对泯灭人才环境的批评。也对应了孔子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赏析】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过方仲永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

本文的语言十分精当。叙事部分仅以二百三十四字就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议论部分也不过七十余字,文中的每一词、句都有其确切的表达作用,而不是可有可无。例如第一段,首句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这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介绍,而且“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第二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结尾的议论部分,言简意深,说理严谨。对本文语言精当的特点,可以逐词逐句体察、品味。

本文语言平实而又不乏感情色彩。文章以“伤仲永”为题,写的是可“伤”之事,说的是何以可“伤”的道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

【类文拓展】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①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②而难成;久处一方③,则习染④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⑤,无车马之资⑥,犹当⑦博学审问⑧,古人与稽⑨,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⑩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11)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12),终无济于天下。

字词注释

①选自《与友人书》,作者顾炎武。②孤陋:学问和见识浅薄。③方;地方。④习染:沾染上某种习气。习:沾染。⑤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⑥资:费用。⑦犹当:还应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