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教案范文.doc

合集下载

《失物招领》教案

《失物招领》教案

改进措施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1.谢谢聆 听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失物招领的流程,独立处理 失物招领事务。
具备解决失物招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和纠纷的能力。
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失物招领 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公共财产的尊重和保 护意识。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 识。
引导学生树立诚信、友善的价值 观,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失物招领》教案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失物招领的基本 流程和注意事项。
掌握如何填写失物招 领表格,包括物品描 述、丢失地点等关键 信息。
了解与失物招领相关 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 范。
游戏互动
设计一些与失物招领相关 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 学习相关知识,增强学习 的趣味性。
总结与作业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失物招领的重要性和实际 应用价值。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或小作文,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 表达能力。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1.A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失物招领”的 认知,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视频、图片等多媒 体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线教学
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远程教学 ,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 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语文下册失物招领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下册失物招领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下册的《失物招领》是一篇有关于失物招领的文章。

教案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失物招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责任感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本篇文章将为读者详细介绍这个教案的具体内容,并从教学的角度分析其优点所在。

教学目标1、了解失物招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责任感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2、掌握反复阅读文章的技巧。

3、能用适当的口吻,撰写一个简短的失物招领内容。

教学设计1、启发性课前导入(5分钟)通过教师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丢了东西,如何找回来?以及如果我们在街上看到别人掉东西了,应该如何帮助别人找回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忆一个公式:发现物件-捡起物件-上交物件-建立信任。

这样的方式可以迅速的达到目的。

2、朗读文章第一遍(5分钟)教师将让学生朗读整篇文章的第一遍。

通过读取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了解,有趣的语言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读完全文之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一些问题,例如:文章讲述了哪些历程?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他怎样帮助失主找到了他的物品呢?3、细读文章第二遍(15分钟)在学生理解了全文之后,教师开始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问题包括:文章中,车站工作人员做出了哪些行为让你印象深刻?失主怎么感谢这个小男孩?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失物招领为什么还是一个有价值的活动?4、游戏互动环节:丢失物品的口号(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可以讨论一个丢失物品的口号。

同时以小组作为单位,让学生表演丢失物品的场景,并进行一些简单的互动。

5、写作环节:失物招领(20分钟)在教师提供的模板中,学生需要撰写一个关于失物招领的内容。

此项设计锻炼了学生的书写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部分学生的表现来发现他们在语言结构、单词拼写等方面的需要提高之处。

6、总结课程内容(5分钟)在课程结束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例如目标是否达成了,哪些学生表现不错,哪些内容需要加强等等。

学生也可以自行回答问题,从而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失物招领教学活动设计9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失物招领教学活动设计9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失物招领教学活动设计9篇失物招领教学活动设计 1【教学目标】1、认识“失、准”等14个生字,并能加以运用。

2、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继续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加以运用,理解课文。

区分易混的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1、开火车读字卡,同桌组词。

2、指名读字卡,然后指名组词,自荐用上那个词说句话。

小组内进行读字、组词、说话练习。

二、读课文,感悟1、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知道了什么时间什么人去干什么?3、植物园怎么样?同学们参观认真吗?你怎么知道的?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创设情境比比谁读得更棒。

注意“可”要读出抑扬感。

5、接下来的3、4、5、6自然段朗读,师读旁白,学生只要读说的一句话,但要结合叙述加进动作、表情等等。

6、小组内练习,师巡视指导。

7、各自读第7自然段,说说如果当时是自己在场会怎样想,怎样做。

8、齐读第8自然段,师提示“会心的微笑”处要读得缓慢、高兴。

9、讨论“会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适当扩展。

10、自荐读,比比谁读得更生动(从语音、语气、表情等方面评价)。

11、各自读课文,要求:完整、仔细,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多读读。

努力读出自己的最佳样子。

12、反馈(选一两个段落即可)。

学生朗读,师读旁白。

讨论“会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适当扩展。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努力做到课文的三个“体现”。

很好地体现了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有效地体现了寓教于乐,创设了符合儿童心里特征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乐学、会学,充分地体现了师生的创新精神,使得课堂教学不断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亮点”。

因此,可以说,这节课又是一节师生共同成长的语文课。

失物招领教学活动设计 2《失物招领》教学反思《失物招领》一文主要讲了一年级一班的唐老师带领学生到植物园参观,在吃饭时乱扔垃圾,老师用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领回了垃圾,旨在让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反思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失物招领》教案(通用12篇)

《失物招领》教案(通用12篇)

《失物招领》教案(通用12篇)《失物招领》篇1教学目标: 1、会认“素、索”等9个生字,学会“招、领”等8个字。

“肃、索、塑、碎随”是平舌音,“招、绍、双”是翘舌音,“箱、领、双”是后鼻音,“饮、爷”是整体认读音节。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启发想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点:会认“素、索”等9个生字,学会“招、领”等8个字。

“肃、索、塑、碎随”是平舌音,“招、绍、双”是翘舌音,“箱、领、双”是后鼻音,“饮、爷”是整体认读音节。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肃、索”等9个生字,学会“招、领”等8个字。

“肃、索、塑、碎随”是平舌音,“招、绍、双”是翘舌音,“箱、领、双”是后鼻音,“饮、爷”是整体认读音节。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1——4自然段。

4、正确书写“领、绍”等8个生字。

教学重点:会认“肃、索”等9个生字,学会“招、领”等8个字。

学习课文1——4自然段。

教学难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正确书写“领、绍”等8个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什么是“失物招领”,大家在哪听过这个词语?指名说后出示课题。

2、讲故事。

教师讲文中故事(讲到第四自然段停止)二年一班的小朋友真的丢东西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读准生字的字音。

2、小组认读生字。

3、检查认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①带拼音认读生字。

注意读准“肃、索、塑、碎随”是平舌音,“招、绍、双”是翘舌音,“箱、领、双”是后鼻音,“饮、爷”是整体认读音节。

②去拼音认读生字。

③老师打乱循序读,老师带读。

④男生、女生比赛读。

4、读课文,读通顺词语。

①现在请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入课文,看看能否把词语读的更通顺些。

学生自由读。

一年级下册失物招领教案

一年级下册失物招领教案

一年级下册失物招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失物招领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

2. 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报告丢失物品,以及如何寻找失物。

3. 培养学生主动帮助他人,关心集体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失物招领的基本流程。

2. 培养学生主动报告丢失物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报告丢失物品。

2.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帮助他人,关心集体的精神风貌。

四、教学准备:1. 失物招领流程图。

2. 学生丢失物品记录表。

3. 失物招领公告板。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谈论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丢失过物品,以及丢失物品后的感受。

2. 讲解失物招领流程:通过流程图,向学生讲解失物招领的基本流程,让学生了解如何报告丢失物品,以及如何寻找失物。

3.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失物招领的场景,加深学生对失物招领流程的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在丢失物品时,如何向他人寻求帮助,以及如何关心帮助丢失物品的同学。

5. 总结:强调失物招领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物品,避免丢失。

教育学生要主动帮助他人,关心集体。

6.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份失物招领公告板,用于在学校丢失物品时进行招领。

7. 课后跟进: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在生活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报告丢失物品,以及关心帮助他人。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失物招领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2. 开展“爱心传递”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帮助丢失物品的同学,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主动报告丢失物品,以及关心帮助他人。

2. 通过学生制作的失物招领公告板,评估学生对失物招领流程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失物招领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一年级语文下册《失物招领》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失物招领》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失物招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招领”、“失物”等词语。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书写生字词,提高写字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情景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失物招领的兴趣。

(2)运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

(2)教育学生诚实守信,自觉遵守纪律。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书写生字词,提高写字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课文中一些细节内容的理解。

1. 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本。

2. 教具:PPT、图片、卡片等。

3. 教学资源:相关课外阅读材料、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失物招领的主题。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经历或听说过的失物招领的故事。

2. 学习课文(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和表情。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大意。

3. 课堂练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提出问题并解答。

(2)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失物招领的场景。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失物招领的小故事。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失物招领的真实案例,进行分享。

(2)参观当地的失物招领处,了解失物招领的工作流程。

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对于失物招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家庭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课文、生字词掌握以及编写的小故事。

3. 拓展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在拓展作业中的参与度,以及他们对于真实案例的分享和对失物招领处了解的深度。

一年级语文下册《失物招领》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失物招领》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失物招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招领”、“失物”等词语;(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学会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情景等引导学生体验失物招领的过程;(2)运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失物招领》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失物招领的故事。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猴、小熊和小狐狸一起到公园玩耍。

在玩耍过程中,小猴不小心把妈妈的生日礼物弄丢了。

在小熊和小狐狸的帮助下,它们一起寻找丢失的礼物,并最终在公园的失物招领处找到了。

它们高兴地带着礼物回家,准备给妈妈一个惊喜。

2. 生字词:招领、失物、公园、阳光、明媚、早晨、玩耍、礼物、不小心、帮助、寻找、高兴、回家、惊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2)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通过情景体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应用;(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情景等引导学生体验失物招领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2.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公园、阳光、小猴、小熊、小狐狸等;(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024年一年级语文下册《失物招领》说课稿

2024年一年级语文下册《失物招领》说课稿

2024年一年级语文下册《失物招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失物招领》是2024年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属于散文体裁。

该文主要通过一系列小故事,引导孩子了解拾金不昧的美德,培养孩子的正直品质。

同时,通过描述小朋友们的善良行为,激发孩子为他人着想的情感。

本文情节简单,语言生动,适合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失物招领》的基本内容和情节,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2)理解拾金不昧的美德,培养正直品质。

2.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阅读和听讲述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2)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培养学生的正直品质。

难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给学生一个刺激的场景,引起他们的兴趣。

2. 呈现与感悟(10分钟)让学生听老师朗读课文,并进行情感体验。

3. 理解课文(15分钟)询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并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和句子。

4. 阅读课文(15分钟)分组阅读课文,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朗读,其他同学跟读。

5. 情感体验(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遇到过拾金不昧的事例,并讨论为什么要拾金不昧。

6. 大班实践(20分钟)组织学生到教室或学校周边寻找失物,并进行拾金不昧的实践。

7. 总结与拓展(10分钟)再次强调拾金不昧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归纳这一良好品质的特点。

五、板书设计拾金不昧的重要性- 培养正直品质- 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 社会责任感六、课后作业写一篇小短文讲述自己的一个拾金不昧的经历。

七、教学反思通过《失物招领》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在阅读和讲解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题和情节,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正直品质和关心他人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和价值观,进一步巩固了教学效果。

《失物招领》的语文教案

《失物招领》的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招领”、“遗失”等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失物招领》。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的发展顺序和主要人物。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培养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公共财物的爱护意识,懂得珍惜和保护公共资源。

学生能够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能够培养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失物招领》的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检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2. 词语学习和运用:学生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招领”、“遗失”等。

学生通过词语接龙游戏等活动,巩固对新学词语的记忆。

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3. 朗读与背诵: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学生分组进行课文背诵,提高语言表达和记忆力。

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个类似的短文,如《我的失物招领经历》。

学生通过写作练习,培养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和讨论,思考公共财物的保护和个人诚信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失物招领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共鸣和参与感。

2. 自主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失物招领》,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注出生词和不懂的地方,准备后续讨论。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学生通过讨论,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检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词语学习: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招领”、“遗失”等。

课文《失物招领》教案范文

课文《失物招领》教案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失物招领》,理解课文大意;(2)学习并掌握生词和短语,如“失物招领”、“管理员”、“失主”等;(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2)运用思维导图,提高信息整理和概括能力;(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关心他人;(2)教育学生诚实守信,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学习并掌握生词和短语;(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2)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和分析;(3)角色扮演时,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1. 课文材料:《失物招领》;2. 生词和短语卡片;3. 角色扮演道具;4. 思维导图模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曾经丢失过物品的经历;(2)引出课文《失物招领》的主题。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3)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受。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卡片,学生朗读并记忆;(2)学生通过组内讨论,运用生词和短语造句;(3)教师选取优秀句子进行表扬和点评。

4. 课堂练习:(1)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2)教师点评答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词和短语;(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小故事,尽量使用学到的生词和短语;(3)思考课文中传达的价值观,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感悟。

2. 拓展作业:(1)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曾经丢失过物品的经历;(2)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避免丢失物品;(3)观察身边的失物招领处,了解其运作方式,并提出改进意见。

一年级语文下册《失物招领》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失物招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招领”“失物”等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物品丢失要主动寻找,捡到物品要交到失物招领处,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1. 认读和理解生词“招领”“失物”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角色心理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词卡片。

3. 学生分组合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生词学习:通过出示生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和理解新词“招领”“失物”等。

3. 课文朗读:让学生跟随课件或黑板上的课文,进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内容,让学生提取信息、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回家后向家人讲述课文内容。

7. 板书设计:课文:《失物招领》生词:招领、失物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

3. 案例教学: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提取关键信息。

4.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失物招领案例引起学生兴趣。

2. 生词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生词,通过组内讨论巩固记忆。

3. 课文讲解: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4.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教案(通用13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教案(通用13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教案(通用13篇)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篇1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取题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为“失物”,那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教师可紧紧抓住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

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三、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的投影片小黑板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与说明A案第一课时一、看图激趣,导入课文。

(出示课文插图2,遮去老师所在的部分)小朋友,你们看,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排着队去植物园参观。

看看图,你想知道什么?那么带着问题先去读读课文“12失物招领”(出示)。

读课题,读准“失”的字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给觉得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3.全班交流。

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才”是平舌音;“准”、“双”、“专”是翘舌音;“请”、“同”是后鼻音。

4.学生自由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当小老师领读.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同时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2)交流识字的方法。

不认识的字,在课堂上用什么方法记?三、再读课文,学习提问。

1.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说说在1——4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3.尝试给小伙伴提一个或几个问题,可用上“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词,其他同学试着回答。

四、感情朗读,练习说话。

1.四人小组合作朗读。

(齐读、轮读等多种形式。

)2.出示“同学们围着园林工人张爷爷,听他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听得可专心了。

”(1)请学生划一划句中带有生字的三个词语并读读。

-人教课标版语文1年级下册教案:《失物招领》优秀教案-教导设计1_1年级语文教案.doc

-人教课标版语文1年级下册教案:《失物招领》优秀教案-教导设计1_1年级语文教案.doc

人教课标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失物招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_一年级语文教案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文章题目取得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作“失物”,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线索引导学生自悟自得,提高读书效率。

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有些学生有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但光凭单纯的说教和强制命令教育效果甚微。

所以教师要以此文为典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目标: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6个字。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启发想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反思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1、生字卡片、课文挂图、录音机和磁带。

2、学生准备一个塑料袋,内装一些饮料罐、香蕉皮、餐巾纸等废品。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创设情境。

(录音播放“失物招领”启示)大家注意听,广播里说什么?指名说后出示课题。

2、讲故事。

教师边出示挂图边讲文中故事(讲到第四自然段停止)一年一班的小朋友真的丢东西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对话平台自学(读文时圈点批画,加强阅读和识字的整合)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组内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需要互相提醒的字音:“才’是平舌音,”准、专、失”是翘舌音。

识字(多种形式认读生字,丰富学生课外识字经验,促进自主识字)1、检查认读。

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自己还可以主动申请当小老师领读。

2、交流认读。

这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有可能会说:是自己预习的,是妈妈教的,在其他课外书上看的……交流识字展示了学生课外识字的方法、途径,对这些学生是极大的鼓励,对其他学生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励他们在课外多识字。

)朗读(鼓励质疑,提高学生读书效率)1、小组内交流读文,你读懂了什么?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教案设计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教案设计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失物招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2.通过读懂课文,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句子结构来表达相关内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失物招领》课文教学三、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及词组。

2.理解课文内容。

3.默写课文中的关键句子。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先询问学生是否有丢过东西,引导学生讨论并谈论自己所丢失的物品。

2.导入本课话题,介绍课文《失物招领》。

第二步:课文阅读理解1.教师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然后提问:–故事讲的是什么?–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情?–小燕丢了什么物件?–小燕是怎么找到物件的?2.教师答疑并解释生词和词组。

第三步:分角色表演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角色。

2.学生根据角色扮演相关情节,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第四步:课文复述1.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然后在小组内轮流复述课文。

2.鼓励学生使用关键词和词组,保持原汁原味。

第五步:巩固练习1.提问学生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和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时间和地点。

第六步:拓展活动1.学生分成小组,编写类似的失物招领启事。

2.学生可以互相交换启事,并尝试找到失主。

第七步:课堂总结1.回顾课文内容,强调重点。

2.温故知新,让学生背诵几个重要句子。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

2.家长陪同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复述。

以上是一份针对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教案设计。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学会运用简单的句子结构表达相关内容,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希望本教案能够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助力教学实施。

《失物招领》一年级教案

《失物招领》一年级教案

《失物招领》一年级教案•相关推荐《失物招领》一年级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失物招领》一年级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认识“失、级”等14个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规范的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一张失物招领、课件、泡沫纸做的苹果。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一张失物招领)“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当你拾到了东西,没人领的时候,就需要帖这样一张“失物招领”)我这里就有一则“失物招领”,这上面都写了些什么呢?二、初读课文,初步识字1.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这个“失物招领”讲了一件什么事?(汇报自读情况)2.检查预习:小朋友们,自学的能力是越来越强了,那现在老师考一考你: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8个自然段)刚才是小朋友们自己在读,闹喳喳的,现在老师想听听整齐的朗读。

现在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的小朋友读得整齐并且字音正确。

(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小朋友读一自然段)(改错字,把你刚才听到的错的字音提出来,教读小朋友)3.看来有的小朋友字音掌握得还不够,得请小老师先来教教大家读读生字,谁愿做小老师。

(出示生字卡片,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跟我读X”,全班小朋友齐读XXX)4.现在咱们不要小老师了,你能读吗?(出示生字卡片,齐读)5.这些字都有拼音,那现在我们云掉拼音来试一试行吗?(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分小组比赛读)6.现在小朋友们能这么准确的读字了,有没有信心把课文读得更好呢?(再一次齐读课文)三、朗读感悟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学生接)。

“失物”是什么意思?2.在这则失物招领中是谁丢失了东西呢?到底有没有人丢失了东西?从哪里知道的?(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3.既然没人丢失东西,这里的“失物”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同桌交流)你从哪里知道的?(齐读6自然段)4.看到这些失物,小朋友们都有怎样的表现呢?(出示52页上的图)意识到自己的不对之后,小朋友们又是怎样做的呢?(齐读7自然段)(指导读出难过、不好意思的感觉)5.看到小朋友们这样做,唐老师和张爷爷心里感觉怎么样呢?(高兴)“从哪个词可以知道?”(会心的微笑)(通过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读出高兴的感觉)6.现在我们学习完了这篇课文,都知道了“失物”明明是同学们扔的垃圾,不是真的丢失了东西,那为什么课文又叫“失物招领”呢?(分小组讨论)四、课后总结1.从这件事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环境保护、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小结)2.安排实践活动:找“失物”:找一找在自己的校园内或住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就将他们扔到果皮箱里。

一年级失物招领教案

一年级失物招领教案

一年级失物招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失物招领的意义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描述失物的特征。

3、教育学生养成爱护物品、不随意丢失东西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失物的特征,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2)培养学生主动寻找失主的意识和责任感。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养成爱护物品的习惯。

(2)如何激发学生对失物招领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导入课程:小明在操场上玩耍后,发现自己的书包不见了,他非常着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丢失过东西或者捡到过别人的东西呢?2、知识讲解(7 分钟)(1)介绍什么是失物招领:当我们捡到别人丢失的物品时,要想办法找到失主归还物品,这个过程就叫做失物招领。

(2)讲解失物招领的重要性:丢失物品的人会很着急,而我们捡到东西归还能让他们感到开心,同时也是一种善良和有爱心的表现。

3、观察与描述(10 分钟)展示一些常见的失物图片,如铅笔、橡皮、尺子、水杯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特征,包括颜色、形状、大小、图案等。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件失物进行描述,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4、模拟失物招领(15 分钟)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失物招领处”,老师事先准备一些失物放在里面。

请几位同学扮演捡到失物的人,到“失物招领处”进行登记,描述失物的特征。

其他同学则扮演失主,根据描述来认领自己的物品。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礼貌用语的使用。

5、小组讨论(10 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如果你捡到了贵重的物品,比如手机、钱包,应该怎么办?(2)怎样才能避免自己丢失东西?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6、总结(5 分钟)(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失物招领的意义和方法。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失物招领活动,养成爱护物品的好习惯。

(人教新课标)语文一年级下册《失物招领》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语文一年级下册《失物招领》优秀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性。
2.方法目标: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板书课题《失物招领》,学生齐读课题。
(二)讲授新知,500字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关注生字词的读音、字形和字义。
3.对重点词语进行讲解,如“失”、“招”、“领”等,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4.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语调等,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
5.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文章中的小主人公是如何帮助别人找回丢失的物品的?你从文章中学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2.学生分组讨论,组内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针对学生讨论中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创设失物招领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对话练习。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失物招领经历,增强课堂互动。
5.设想五:情感教育法
教师应以身作则,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讲解课文时,强调诚实守信、拾金不昧的道德观念。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帮助他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5.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以下问题:
a.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丢失物品的情况吗?是如何处理的?

小学语文《失物招领》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失物招领》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失物招领》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失物招领》。

2. 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 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1.2 技能目标1. 能够通过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交流。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本节课文《失物招领》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学校丢失了钱包,在失物招领处找到了自己的钱包的故事。

故事中涉及到了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如“丢失”、“找到”、“失物招领处”等。

2.2 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失物招领》。

2. 课文音频《失物招领》。

3. PPT课件。

4. 学生用书。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课文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否曾经丢失过物品,以及如何处理。

3.2 朗读课文1.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3 理解课文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历,与同学交流。

3.4 学习重点词汇和句型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运用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

3.5 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作业内容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故事。

2. 选择一个重点词汇,进行造句练习。

4.2 作业要求2. 作业格式规范,书写工整。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1. 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3. 对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进行评价。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教案设计(精选13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教案设计(精选13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教案设计(精选13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生字,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识字并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识字,有感情朗读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书上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2.教师小结:这是一年一班小朋友在春游时发生的一件事,为什么老师的手里会拿着一个垃圾袋呢?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3.找学生读课题,认读“失”字,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失物招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3.检测反馈: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价。

4.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认记生字1.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2.同桌相互考一考,看是否记住了字音,再互相说一说怎样记住字形。

3.检测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生字。

(教师强调读准后鼻音:同、工、请、双;前鼻音:观;翘舌音:失、专、准;平舌音:才)(2)巧记字形: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在哪里见过这个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如熟字带生字的方法:失—先观—现工—江准—推,熟字加偏旁或去偏旁的方法:人—队又—双青—请见—现格—各比较“洞—同请—青各—格”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3)理解字意:练习用“级、同、工、专、队、才”组词说话。

(4)再现检测:去掉拼音,练读生字、词语、句子(自由读、开火车读)词语:班级同学周围排队请进准备句子:①放学了,三年级二班的同学,在操场站好排,准备回家。

②刚才同学们还围在老师身边,上课铃声一响,他们就马上回到各自的座位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教案范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取题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为“失物”,那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教师可紧紧抓住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

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三、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的投影片小黑板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设计与说明
A案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课文。

(出示课文插图2,遮去老师所在的部分)小朋友,你们看,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排着队去植物园参观。

看看图,你想知道什么?那么带着问题先去读读课文“12失物招领”(出示)。

读课题,读准“失”的字
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给觉得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3.全班交流。

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才”是平舌音;“准”、“双”、“专”是翘舌音;“请”、“同”是后鼻音。

4.学生自由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当小老师领读.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同时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2)交流识字的方法。

不认识的字,在课堂上用什么方法记?
三、再读课文,学习提问。

1.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说说在1——4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3.尝试给小伙伴提一个或几个问题,可用上“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词,其他同学试着回答。

四、感情朗读,练习说话。

1.四人小组合作朗读。

(齐读、轮读等多种形式。

)
2.出示“同学们围着园林工人张爷爷,听他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听得可专心了。


(1)请学生划一划句中带有生字的三个词语并读读。

(2)“专心”是怎么样的?举个例子说说或用“专心”说句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4)看课文插图1,引导学生将第3自然段读得欢快些。

[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感受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进入阅读状态。

]
4.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严肃的语气。

5.练习(任选一题)
☆用“准备”说句话。

☆☆用上刚认识的生字说话,用得越多越好。

[二道题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差异,让每位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
五、自主发现,指导书写。

1.出示“同、工、专”三个字,再读记。

2.自由发现,掌握写法。

(1)看: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同学该怎么写才漂亮。

(2)记:提出需要老师指导的字。

老师示范写,其中“专”第三笔是竖折折,不能拆为两笔,书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些;“同”包围部分要往上写。

(3)描:在书上描一描。

(4)写:各练二个字。

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3、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

[写字时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用一看二记三描四写的步骤引导学生将字写端正、写漂亮。

]
六、教学反思:
在课文开始,我先出示一副插图,问学生看着图,你想知道什么?
那么带着问题先去读读课文,兴趣是的老师。

课始学生就带着问题,他们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就会有浓厚的兴趣去读课文。

在读的环节中,让学生划出难读的字自己读一读,并想一想该如何记住这些字,明确读的要求,掌握识字的方法,自主识字,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

在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合作学习,并在小组内提问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的习惯,尝试提问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之后我给学生出示练习题,我将练习题划分为等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引导积累。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引导积累。

读读书上的“读读比比”中的词语。

(1)在小组内读读比比,说说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说说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3.当个小老师考考大家。

(如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组词、说话等。

)
二、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1.自由朗读课l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

3.当学生提问“看到塑料袋里的东西,有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时,指导学生读第7自然段。

(1)指名读第7自然段,回答问题。

(2)引导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那你就怀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4.当学生问“张爷爷和唐老师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引导学生说话。

唐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四、指导书写,掌握结构。

1.出示需要写的字“级、才、队”,读读。

2.全班交流,找出共同点,掌握结构。

3.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在写时该注意什么。

“队”的耳朵高而小,以便给右边的“人”字的撇留出空来;“级”引导学生回忆“红”、“奶”的写法,学会迁移。

4.学生描红、书写,老师个别指导。

5.展示学生作业,评议。

五、拓展延伸,实践活动。

1.请学生看看,自己的前后左右有没有“失物”,该怎么做?
2.将本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3.在校园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
动?
[从课本走向生活,从课内伸向课外,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会做人。

六、教学反思:
在课文开始之时,我跟以往一样,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让学生先复习生字词,学生的自尊心强,好胜心更强。

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字词,发现规律,让他们充分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在朗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同桌讨论,自行解决问题,“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化,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

在启发学生领悟朗读的语气时,我随机出现问题,让学生揣摩不同身份人物的心情来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最后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时,我让学生用“……看到……看到”来说,说话的训练,一是有助于检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