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处理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处理管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处理管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处理管理制度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1.事故报告的目的和原则(1)目的:及时、准确地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事故扩大,并进行后续处理和复查。

(2)原则:快速、全面、真实、公开、负责任地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

2.事故报告的流程和内容(1)流程: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事故报告程序。

责任人员收集相关信息,编写事故报告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

(2)内容:报告中应包含以下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型、原因分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等。

3.事故报告的责任和处罚(1)责任:相关责任人员是事故报告的责任主体,应承担及时上报的责任。

(2)处罚:对于故意隐瞒、虚报或拖延事故报告的责任人员,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应处罚。

二、应急救援管理制度1.应急救援的目的和原则(1)目的:及时组织和协调救援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2)原则:快速反应、分级负责、协同作战、高效决策。

2.应急救援的组织和流程(1)组织:建立一套完整的救援组织体系,明确各级责任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协调进行。

(2)流程: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救援工作,调度和指挥救援力量,迅速展开救援行动,并在事后进行总结和评估。

3.应急救援的培训和演练(1)培训:定期组织救援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培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2)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救援队伍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实战能力,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1.事故处理的原则和程序(1)原则:事故处理原则包括公平、公正、公开、及时、科学、合理等。

(2)程序:事故处理程序包括事故调查、事故责任认定、事故损失评估、事故处理和事故复查等环节。

2.事故责任的追究和处理(1)追究责任:根据事故调查结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究和处理。

(2)处理措施:对于不同责任人,根据其责任大小和事故后的态度表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警告、罚款、降职、取消奖励等。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和报告、处理制度(4篇)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和报告、处理制度(4篇)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和报告、处理制度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因违反安全生产规定或者安全生产规程,导致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给人员和财产造成损失的事件。

为了有效应对安全生产事故,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每个企事业单位都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和报告、处理制度。

一、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制度是指在事故发生时,迅速组织人员和资源进行紧急救援和处理的一套操作规程。

其核心目标是尽快控制事故发展,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应急救援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紧急报警措施: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时,人员需要能够迅速发现事故并及时报警。

报警方式可以包括电话报警、现场报警按钮等。

2.应急疏散和救援方案:每个企事业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应急疏散和救援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疏散路线、逃生通道标识、应急照明设备等内容。

同时,应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3.事故现场隔离和控制措施:在事故发生后,需要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和控制,防止事故扩大和蔓延。

隔离和控制措施可以包括事故现场封锁、限制人员进入等。

4.紧急救援队伍:每个企事业单位应建立专门的紧急救援队伍,由受过相应培训的人员组成。

救援队伍应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和器具,并熟练掌握救援操作技能。

5.应急物资储备:每个企事业单位应建立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储备,包括急救药品、急救设备、防护用品等。

储备物资应定期检查和更新,确保其可用性。

6.事故现场处理: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

处理工作包括事故原因分析、伤员救治、财产保护等。

同时,应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和恢复工作。

二、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是指在事故发生后,对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的一套规程。

其目的是了解事故的原因和经过,查明责任,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报告、处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报告程序: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规定的程序上报相关部门。

报告内容应详细描述事故的发生经过、损失情况、人员伤亡等。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模版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模版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遏制和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包括员工伤亡、机械故障、火灾、泄漏等各类事故。

第三条本制度的实施,必须确保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 事故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救援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章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第四条事故目录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影响职工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意外事件。

第五条报告责任人1. 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为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的责任人。

2. 事故发生现场工作人员、被事故影响的员工应及时向责任人报告。

3. 负责人收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机制。

第六条事故报告程序1. 事故发生后,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报告负责人。

2. 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迅速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并启动应急救援措施。

3. 负责人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七条事故报告内容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1.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类型。

2. 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3. 事故影响范围和损失。

4. 已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和效果。

第三章应急救援机制第八条应急救援组织1. 生产经营单位应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明确各职责、权责。

2. 应急救援组织应包括指挥部、救援队伍、装备和应急物资等。

3. 指挥部负责协调、指挥、监督应急救援工作。

第九条救援队伍1. 救援队伍应由专业人员组成,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装备。

2. 救援队伍应接受培训,定期进行演练和考核,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第十条应急物资和装备1. 生产经营单位应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和装备,包括急救药品、消防器材等。

2. 应急物资和装备应放置在易于取用的地方,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十一条应急演练1. 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测试应急救援组织和队伍的应对能力。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制度及时了解和研究事故原因,掌握事故规律,认真吸取教训,以便有效地采取消除事故的措施,保证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一、事为了故分类:(一)在生产操作中,因违反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或由于误操作等造成原料、半成品或成品的损失,为生产事故。

(二)生产装置、动力机械、电气仪表、输送设备、管道、建筑物、构筑物等发生故障损坏,造成损失或减产,为设备事故。

(三)产品或半成品不符合质量标准,基建工程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机电设备检修不符合要求,原材料或成品因保管、包装不良等造成经济损失为质量事故。

(四)发生着火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为火灾事故。

(五)发生化学或物理爆炸,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为爆炸事故。

(六)违反交通运输规则,造成车辆损坏,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为交通事故。

(七)在生产活动所涉及的区域内,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突然使人体组织受损伤或使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以致负伤人员立即中断工作,为工作事故。

(八)各级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错误,造成恶果的事故为管理工作事故。

二、事故等级和损失计算(一)重大事故: 造成直接损失达10000元以上事故;或经济损失虽未达到上述金额,但性质严重,情节恶劣的事故(火灾、爆炸等),造成人身肢体残废的事故,均属重大事故。

(二)一般事故:造成直接损失费达1000元以上的事故;因工负伤休三个月以内的事故,属于一般事故。

(三)微小事故:直接损失费在1000元以下的事故,属于微小事故。

(四)职工的伤亡事故划分按国家或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火灾事故等级划分按公安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事故损失计算按公司有关规定标准计算。

三、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一)各类事故的管理,由公司分管领导主管并做出处理意见上报,而各职能部门负责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的事故的报告、调查分析。

生产、技术事故,由生产部负责;设备事故由设备科负责;火灾、交通事故,由综合管理部、生产部负责;产品质量事故由质检部负责;事故的赔偿罚款工作,由财务部负责;事故责任者的纪律处分,由公司决定,综合管理中心负责执行。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制度1. 简介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造成人员伤亡、损失等不良后果。

为了及时报告和处理生产安全事故,以及进行有效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规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流程、应急救援的方式和调查处理的程序,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能够快速、有效地得到处理,并为事故原因的寻找提供有力的依据。

2.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2.1 报告流程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相关责任人员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报告:1.紧急情况下,立即拨打应急电话,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同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救援。

2.相关责任人员应立即填写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表,并尽快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报告表内容包括事故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等详细信息。

4.主管部门收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调查、处理,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2 报告内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包含以下内容:1.事故基本情况:包括事故的性质、原因、发生地点、时间等信息。

2.人员伤亡情况:包括伤亡人数、受伤程度、送医情况等信息。

3.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包括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其违规行为等信息。

4.应急措施和救援情况:包括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救援情况等信息。

5.报告人信息:包括报告人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

6.其他相关信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填写。

3. 应急救援制度3.1 应急救援组织为了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能够及时得到救援,应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组织。

1.设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明确各职责和权限。

2.编制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救援流程。

3.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效率。

3.2 应急救援流程应急救援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接到报告后,应急救援组织立即启动,组织人员赶赴事故现场。

2.进行现场勘察和初步评估,确定事故性质和危害程度。

3.部署应急措施,保障事故现场的安全和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1.目的:建立一个事故分类,事故等级和损失计算、事故管理分工、报告、抢险于救护、事故责任划分及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制度2.范围:公司内发生的所有事故3.责任者:办公室、质检部、生产车间、仓储物流部、设备维修部4程序:4.1事故分类4.1.1在操作过程中,因违反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或由于误操作或操作不当造成原辅料、半成品或成品损失的为生产事故。

4.1.2生产装置、动力机械、电气及仪表装置、输送设备、管道、建(构)筑物等发生故障或非正常损坏,造成停机、产量损失或修复费用达到规定数额的为设备事故。

4.1.3成品、半成品不符合国家或企业规定的质量标准,原辅料或产品因保管、包装不良而变质等造成经济损失和影响厂声誉的为质量事故。

4.1.4员工(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的为工伤事故。

4.1.5由于违反交通运输规则或其它原因造成车辆损坏、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为交通事故。

4.1.6凡厂区内发生着火失去控制,并对财产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为火灾事故。

4.1.7凡发生化学性或物理性爆炸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为爆炸事故。

4.1.8“三废”、化工原料及有毒有害物质由于排放或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使周围员工、居民和行人等受到危害或影响工农业生产的为污染事故。

4.1.9凡属外界原因而发生不可抗拒的灾害,或尚未认识到技术原因,造成人身伤害或经济损失的为自然事故。

4.1.10凡属人为因素,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蓄意制造的为破坏事故。

4.1.11因操作不当,维护不周等原因,已经构成事故发生条件,足以酿成灾害,幸亏发现及时或侥幸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为未遂事故。

4.2事故等级和损失计算4.2.1根据事故伤害程度、经济损失及情节轻重,可将各类事故分为特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和微小事故。

4.2.2伤亡事故严重程度分类、经济损失程度分级和损失计算方法,按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和GB672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的规定执行。

24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和档案管理制度

24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和档案管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和档案管理制度1 目的为规范对事故/事件的报告、调查分析与处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降低或消除对公司员工及相关方人员的伤害,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对生产事故/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处理。

适用于公司员工及在公司区域内工作的承包商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

3 引用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司法部五部委公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条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14 术语和定义4.1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领域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事故,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使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断的事件。

4.2伤亡事故是指企业在册职工(包括计划内合同工、临时工)在本岗位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公司的设备和措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以及单位行政指派到单位外从事本单位的活动,所发生的人身伤害(即轻微伤、轻伤、重伤、死亡)。

4.3轻微伤:是指造成人体局部组织器官结构的轻微损伤或短暂的功能障碍--《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4.4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 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轻微伤害的损伤。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4.5重伤:是指使人肢体残废、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丧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伤。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4.6死亡事故:指造成人员死亡的伤害事故。

4.7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5 职责5.1 企业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

5.2 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制定、评审、修订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并监督执行;负责事故/事件的调查分析工作;负责收集事故相关资料,并根据事故调查规程的规定,分析、确定已发生事故/事件的性质和责任,提出处理意见;负责向上级有关部门(如安监办)上报有关事故/事件的信息。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第一部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1.目的与意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防止事故扩大和后续影响。

同时,通过事故报告的统计和分析,为事故原因分析和防范提供依据,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

2.报告要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相关责任人员必须立即向上级主管报告,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损失程度等详细信息。

报告要求准确、全面,避免隐瞒、歪曲或夸大事实。

同时,报告应包括应急救援措施的启动情况,以及事故处理计划。

3.报告程序: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责任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紧急救援,并向上级主管报告。

上级主管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组织救援工作。

同时,相关责任人员也应将事故报告书书面报告给上级主管,供后续调查和处理参考。

第二部分:应急救援制度1.目的与意义:应急救援制度的目的是在事故发生后迅速组织救援工作,减轻事故后果,最大程度保障人员安全。

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协调,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损失和风险。

2.应急救援措施:根据事故性质和程度,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a.人员疏散:立即启动疏散计划,指定安全出口和撤离路径,并确保员工安全离开事故现场。

b.伤员抢救: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伤员抢救和紧急治疗,确保受伤员工得到及时救治。

c.灭火救援:及时启动灭火装置,组织灭火队进行灭火工作,控制事故蔓延。

d.环境保护:采取措施避免污染物的进一步泄露和扩散,保护周边环境。

3.救援组织:根据不同事故的复杂性和规模,成立不同级别的救援组织,包括领导小组、指挥部和救援队。

并明确各个组织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1.目的与意义:调查处理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对生产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找出事故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通过事故调查和处理,也可以确定责任人,并依法追究其责任。

2.调查程序: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必须立即成立调查组,由专业人员组成,进行反思与调查。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是为了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及时应对和处理生产安全事故而建立的一套制度。

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1. 企业内部要建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明确事故发生后的报告流程和责任人。

2. 遇到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以便采取紧急措施和调动应急资源。

3. 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原因初步判断以及已采取的应急措施。

4. 报告应及时、准确、全面,确保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事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二、应急救援制度
1.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明确各级救援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2. 企业应采购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确保在事故发生后能够进行及时救援和紧急处理。

3. 应急救援演练应定期进行,提高救援人员的应急能力和协作能力。

4. 各部门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项措施和方法,确保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做到迅速、高效地救援。

三、调查处理制度
1.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企业应立即成立调查组,全面调查事故原因和责任划分。

2. 调查组应由专业人员组成,进行实地勘查、询问相关人员、查阅相关资料等,确保调查真实可靠。

3. 调查组应及时汇报调查结果和提出处理意见,推动事故责任的追究和整改措施的落实。

4. 涉事人员应按程序配合调查组进行调查,如有隐瞒、虚假陈述等行为,应承担相应责任。

以上就是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的基本要点,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制定和落实。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和报告、处理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和报告、处理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和报告、处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应急救援和处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事故报告1. 事故报告的范围和对象本制度适用于全县范围内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处置等过程中,因事故隐患未消除或者消除不彻底,或者因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导致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或者环境污染等后果的事故。

2. 事故报告的责任人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报告。

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3. 事故报告的内容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名称;(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估计;(3)事故的初步原因;(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5)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三、应急救援1. 应急救援组织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提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

2. 应急救援预案单位应当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组织、应急救援措施、应急救援程序和应急救援责任等内容。

3. 应急救援演练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事故处理1. 事故调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依法组织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事故性质,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进行追究。

2. 事故处理报告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提交事故处理报告。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和报告、处理制度(5篇)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和报告、处理制度(5篇)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和报告、处理制度一、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使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熟悉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二、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三、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在事发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

四、单位主要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于____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险,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和事故后逃匿,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五、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己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六、支持和配合事故调查工作,并认真汲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七、应当依法妥善处理事故的善后工作,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向事故伤亡人员支付赔偿金,并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和报告、处理制度(2)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和报告处理制度是指企业或单位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报告和处理事故的制度。

1. 应急救援制度: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组织和实施等,主要内容如下:- 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内容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处置方案、应急资源准备、应急演练等。

- 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明确各个救援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 落实应急救援设备和装备的准备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和装备的完好可用。

-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2. 事故报告制度:要求企业或单位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及时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发生事故后,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救援,并同时报告相关部门和上级领导。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5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5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一、目的:为保护员工人身安全,确保在意外情况发生时,抢救队员和全体员工能有条不紊地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及时地抢救伤员,最大限度地降低伤亡、伤害程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属范围内及项目经理部伤亡、伤害的应急处理。

三、依据的文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建设工程安全条例条例》等四、应急响应预案:1、公司机关由安全部负责,项目部由项目经理(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和安全员负责组织成立义务抢救小组并进行业务学习,训练防火知识,培训全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及应变和处理能力,每年进行一次伤亡、伤害事故演习。

2、工伤事故发生后,需做到有组织处理,妥善处理被伤害对象,尽量养活伤害程度。

3、当发生伤亡、伤害事故时,一般的磕、碰工伤类可采取自救,由当事人报告工长,工长安排专人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4、当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时除执行应急预案外,主管领导应组织抢救小组进行抢救,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将中毒者抬到临近道路的房间内,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5、当发生触电事故时,依据自救原则,发现人首先要切断电源,挑断电线,对触电者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如伤害严重,依据应急预案进行抢救。

6、当发生高出物品掉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时,依据自救原则。

观察伤情、避免二次伤害,将受伤害者抬至平坦处进行处理,采取切实可行的医疗保护措施,以免伤势加重,伤害严重的依据应急预案进行抢救。

7、当发生坍塌事故时,依据自救原则,先组织人力进行抢救,抢救时不能使用工具,只能人为用手搬、扒、刨,以免二次伤害,伤害严重的依据应急预案进行抢救。

8、发生重大伤亡、伤害事故时,依据应急预案进行抢救。

(1)最先发现情况的人员马上进行呼叫并立即报告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

(2)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作为总指挥,进行抢救。

(3)安全员拨打120急救电话,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伤亡情况、联系电话、报警人姓名,并派专人接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制度一、前言1.1 背景介绍生产安全事故是企业经营中不可避开的风险之一,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不仅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危害员工生命安全和社会公众利益。

为了确保企业能够适时有效地应对生产安全事故,并进行相关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订立相应的制度和流程显得尤为紧要。

1.2 目的和意义本文档旨在向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介绍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的相关内容,以及相关流程和要求,以提高员工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认得和应对本领,保障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2.1 生产安全事故的定义和分类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人为或意外原因导致的人员伤亡、设备损毁、环境破坏等不良后果的事件。

依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影响,生产安全事故可以分为人为事故和自然祸害事故。

2.2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程序和要求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立刻启动事故报告程序。

事故报告程序包括填写事故报告表和向相关人员进行通报。

事故报告表应包含以下内容:事故发生地点、时间、人员伤亡情况、设备损毁情况、环境影响等。

报告人需要适时精准地填写表格,并按规定的流程进行上报。

2.3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责任和权限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责任和权限应明确划分。

企业应指定专人或部门负责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工作,并明确其报告权限和责任范围。

同时,员工在发觉生产安全事故时,也有义务适时向相关负责人报告,共同确保事故报告的精准性和适时性。

2.4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保密和公开原则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包含了企业内部的敏感信息,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只有在保护好事故报告的机密性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必要的信息共享和公开,以便加强对事故的讨论和防备。

三、应急救援制度3.1 企业应急救援组织架构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生产安全事故,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组织架构。

该组织架构应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确保能够协调整个救援过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三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三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为保障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以及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完善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对生产事故进行申报,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急处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生产事故的损失。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事故报告程序(1)事故发生后,涉及到事故处理的责任人员应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涉及到生命安全和大型事故的,还需要立即报告公司领导。

(2)接到报告后,现场负责人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

(3)现场负责人要将事故发生的情况、人员受伤的状况、财产损失情况等详细记录,并及时向公司总部进行报告。

公司总部要根据报告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置,并向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报告。

2. 事故报告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损失情况等详细记录。

(2)人员伤亡情况的详细统计,包括人数、受伤程度等信息。

(3)财产损失的具体情况,包括设备、原材料、产品等损失的估计金额。

(4)事故处理措施的具体内容,包括采取的紧急措施、应急救援等情况。

(5)事故现场的照片、视频等相关资料。

3. 事故报告的时限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涉及到事故处理的责任人员应立即进行报告,包括报告给现场负责人和公司总部。

现场负责人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向公司总部进行详细的报告。

公司总部在接到报告后,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并在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向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报告。

二、应急救援制度应急救援制度是为了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损失。

应急救援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1)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明确各级救援组织的职责和权限,并指定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负责人。

(2)确定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组织结构,包括总指挥部、救援组、医疗救护组等,并明确各组的职责和人员编制。

1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

1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

1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了重大的伤害和损失。

为了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变得尤为重要。

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1.生产安全事故的定义: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突发性事件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情况。

2.报告的主体:生产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

3.报告时间:事故发生后尽快上报。

4.报告的要义:详细描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损失情况,并提出处理建议。

6.报告的流程:生产部门发现事故后,第一时间上报给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确认后向相关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启动应急救援措施。

三、应急救援制度1.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企业要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负责组织和协调救援工作。

2.应急救援预案:企业要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包括人员转移、伤员救治、物资调配、通信保障等内容。

3.应急救援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4.预留应急救援资源:企业要确保一定数量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储备,及时响应应急救援需求。

5.应急救援协调沟通:建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实现组织协调、指挥一致。

1.事故调查组织:企业应根据事故性质和影响范围,成立专业的事故调查组织,并由专业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

2.事故调查流程:调查组人员要尽快到达现场,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和证据收集。

调查过程要进行录音、拍照和视频记录,并采集相关人员的口头陈述和书面材料。

3.事故调查报告: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事故发生的经验教训,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建议,形成事故调查报告。

4.调查报告的使用:调查报告要按照相关规定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并在企业内部进行传达和宣贯,以便引起员工的重视和警醒。

五、总结通过制定和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可以有效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及时采取应急救援措施,调查处理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生产安全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篇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1.目的为严格事故管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确保职工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不受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3.引用标准及相关文件《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4.事故分类4.1伤亡事故:员工在生产活动、企业基建涉及到的区域内,由于受到基建、生产潜在的或突发的危险因素的作用,身体的某些组织受到损伤或者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以至不得不立即中断工作,经医务部门诊断,需休息满一个工作日以上的事故。

4.2质量事故: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产品或中间产品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如基建工程不按设计施工和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机、电设备检修质量不符合标准,材料、产品因保管不善或包装不良而变质,采购的物料不合规格要求而影响生产或检修计划的完成等均称质量事故。

4.3交通事故:凡违犯公路、铁路运输管理规定或由于责任心不强、操作不当,发生车辆冲撞、翻车,撞轧伤人以及车辆装载货物因事先检查不周而在运输中造成意外损失和人员伤害的事故。

4.4火灾火警事故:凡发生着火,造成国家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事故,称火灾事故;虽发生着火,但抢救及时,未造成大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事故,称为火警事故。

4.5爆炸事故:由于某种原因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造成国家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事故。

4.6破坏事故:凡属人为蓄意制造的造成一定损失的事故。

4.7自然事故:凡属外界原因影响或客观上未认识到而发生的各种不可抗拒的灾害事故。

4.8未遂事故:凡因操作不当,防护不周等原因,己构成事故发生条件,足以酿成灾害,但所幸发现及时,得以避免或侥幸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

4.9生产操作事故:在生产操作中,因违反工艺指标、工艺操作规程或因操作不当、指挥有误造成损失,如原料、半成品、产品跑冒,不合格以及报废,使生产波动而减产或停车等,均称为生产操作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一、目的:为保护员工人身安全,确保在意外情况发生时,抢救队员和全体员工能有条不紊地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及时地抢救伤员,最大限度地降低伤亡、伤害程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属范围内及项目经理部伤亡、伤害的应急处理。

三、依据的文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建设工程安全条例条例》等四、应急响应预案:1、公司机关由安全科负责,项目部由项目经理(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和安全员负责组织成立义务抢救小组并进行业务学习,训练防火知识,培训全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及应变和处理能力,每年进行一次伤亡、伤害事故演习。

2、工伤事故发生后,需做到有组织处理,妥善处理被伤害对象,尽量养活伤害程度。

3、当发生伤亡、伤害事故时,一般的磕、碰工伤类可采取自救,由当事人报告工长,工长安排专人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4、当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时除执行应急预案外,主管领导应组织抢救小组进行抢救,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将中毒者抬到临近道路的房间内,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5、当发生触电事故时,依据自救原则,发现人首先要切断电源,挑断电线,对触电者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如伤害严重,依据应急预案进行抢救。

6、当发生高出物品掉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时,依据自救原则。

观察伤情、避免二次伤害,将受伤害者抬至平坦处进行处理,采取切实可行的医疗保护措施,以免伤势加重,伤害严重的依据应急预案进行抢救。

7、当发生坍塌事故时,依据自救原则,先组织人力进行抢救,抢救时不能使用工具,只能人为用手搬、扒、刨,以免二次伤害,伤害严重的依据应急预案进行抢救。

8、发生重大伤亡、伤害事故时,依据应急预案进行抢救。

(1)最先发现情况的人员马上进行呼叫并立即报告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

(2)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作为总指挥,进行抢救。

(3)安全员拨打120急救电话,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伤亡情况、联系电话、报警人姓名,并派专人接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制度一、制度目的及适用范围1.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内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以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资产安全。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全部的生产安全事故,包含但不限于火灾、爆炸、化学泄露等突发事件。

二、管理标准2.1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2.1.1 事故报告责任人:每个部门都应指定一名负责人,负责事故报告的整理和提交。

2.1.2 事故报告内容:事故报告应包含事故发生的日期、时间、地方、事故类型、事故原因、受伤人数、资产损失等认真信息。

2.1.3 报告提交时间:事故发生后,责任人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将事故报告提交给企业法务部门。

2.2 应急救援2.2.1 应急救援组织:企业应设立应急救援组织,由公司管理层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公司应供应必需的设备、器材和培训,保证应急救援组织的正常运转。

2.2.2 应急预案:应急救援组织应订立认真的应急预案,包含应急指挥体系、应急处理流程、应急措施等,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快速采取措施。

2.2.3 应急演练:应急救援组织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以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本领。

2.3 调查处理2.3.1 事故调查责任人:企业法务部门负责指定人员负责事故调查工作,以确定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2.3.2 调查程序:事故调查应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企业规定的程序进行。

调查人员应搜集相关证据、采访相关人员,并依据调查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和责任追究建议。

2.3.3 调查报告:调查人员应编写认真的调查报告,包含事故的经过、原因分析、责任划分和改进措施等。

调查报告应在事故发生后的一个月内提交给企业法务部门。

三、考核标准3.1 事故报告及时性:评估部门负责人提交事故报告的时间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及时准确反映事故的情况。

3.2 应急救援工作:评估应急救援组织的建立和运行情况,包含应急预案的完满性、设备器材的配备和员工的培训情况。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范文(5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范文(5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范文【引言】生产安全事故是对企业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事件,对于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发展和员工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完善的报告制度、应急救援制度和调查处理制度,对于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和提高应急救援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别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制度和调查处理制度进行探讨。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1. 目的和意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上报生产安全事故,以便企业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应急处置,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和汇总,为后续的调查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该制度的意义在于,能够迅速发现并解决生产安全事故,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和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

2. 报告的内容(1)事故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等;(2)伤亡情况:包括人员伤亡数目、受伤程度等;(3)事故影响范围:包括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生产中断、环境污染等;(4)现场应急情况:包括事故发生后采取的紧急措施、救援情况等;(5)事故原因分析:就事故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3. 报告的流程(1)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2)上级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应急处置,并向相关部门报告;(3)同时,相关部门向企业内部各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全面配合调查和处理事故;(4)在事故后的7个工作日内,形成详细的事故报告,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

4. 报告制度的评估和改进对于事故报告制度的运行情况和效果,企业应定期进行评估,包括事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等。

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改进制度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报告意识。

【应急救援制度】1. 目的和意义应急救援制度的目的是保障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该制度的意义在于提前规划和组织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保障员工和企业的生命安全。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和报告、处理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和报告、处理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和报告、处理制度
一、企业要从实际动身,制定切实可行的平安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使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熟识紧急状况下应当实行的应急措施,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二、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常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三、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平安事故后,在事发觉场有关人员应当马上向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

四、单位主要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于1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并乐观组织抢险,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和事故后逃匿,不得有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五、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状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己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量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实行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状况。

六、支持和协作事故调查工作,并仔细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开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七、应当依法妥当处理事故的善后工作,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向事故伤亡人员支付赔偿金,并乐观协作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处理管理制度
为严格事故管理,及时掌握事故发生情况,认真执行“四不放过”原则,总结经验教训,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国家财产和职工生命安全,促进生产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特制订本制度。

一、事故的分类与事故的分工管理。

1.在生产操作中违反工艺指标,岗位操作法或责任性不强,操作不当,指挥有误或违反劳动纪律、操作中联系不周,交接班不清等而造成的生产或停车等,称为生产操作事故,由生产部管理。

2.厂内所管的各种生产设备(包括化工生产、运输供应和机电、仪表设备、管道、厂房、建筑、设备基础等),由于本身有缺陷及非人为因素所致,而造成不能正常生产而停车修理的,称为设备事故,由设备动力科管理。

3.凡产品或半成品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基建工程不按设计施工和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机电设备检修质量不符合标准,原材料、产品因保管不善或包装不良而变质,采购的材料不合规格要求而影响生产计划完成等,称为质量事故,由质监科管理。

基建工程质量事故由基建科管理。

4.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规划或由于责任性不强,操作不当、发生运输冲突、翻车、撞、辗伤人等,称为交通运输事故。

由综合科和运输科二个部门管理。

5.凡发生着火、造成国家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称为火灾事故,由综合科管理。

6.由于某种原因,发生化学或物理爆炸,使国家财产遭受损失,人员受到伤亡以及停车等,称为爆炸事故,由安技环保科管理。

7.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存在危险因素的影响,突然使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使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以致负伤人员立即中断工作,经医生诊断,需休息满一个工作是以上者(包括一个工作日),称为工伤事故。

由安技科管理。

8.凡属某些人蓄意制造的事故,称为破坏性事故,由综合科管理。

9.安技科负责各类事故的综合管理。

二、事故等级划分标准
(一)大事故
(1)造成人员死亡和重伤的;
(2)火灾一次损失五万元以上的;
(3)设备严重损坏,修复费用达50000元以上的;
(4)因工作失责或失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0元以上的;
(5)工伤事故经医生诊断成为残废或可能成为残废或留有严重
后遗症的(具体参照国家劳动部门关于工伤事故划分标准执行);
(6)多人中毒(一次三人以上的);
(7)有的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性质重大恶劣,情节严重,经公司安全委员会认定属于重大事故的。

(二)中事故:
(1)火灾一次损失二万元以上的;
(2)设备零部件损坏,修复费用达二万元以上的;
(3)因工作失责或失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二万元以上的;
(4)经公司安全委员会认定应当属于中事故的其他事故。

(三)小事故:
(1)火灾一次损失5000元以上的;
(2)设备零部件损坏,修复费用达5000元以上的;
(3)因工作失责或失误,造成直接损失5000元以上的;
(4)工伤事故休息一天以上的;
(5)以公司安全委员会认为应当属于小事故的其他事故。

(四)伤亡事故的划分:
企业职工因发生事故所受的伤害,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标准》(GB6441-6442-86)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三种级别。

(1)轻伤事故:职工受伤后,损失一个工作日以上(含一个工作日)。

(2)重伤事故:职工受伤后,经医师诊断为残废,或者可能成为残废,或者虽不至于残废,但伤势严重的伤害,有关标准按原劳动部(60)中劳护安第56文执行。

(3)死亡事故:当时死亡或受伤后一个月内死亡的事故。

三、事故的抢救和处理:
1.发生重大和一般事故,不分性质类型,事故发生后,当班班长必须立即汇报车间主任,根据情况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前来抢救,并向总经理汇报,视情况组织抢救队伍。

2.发生紧急事故来不及汇报时,调度员可会同车间先进行处理,视情况需要再通知有关人员等往现场协助处理,事后报告总经理。

3.当某一车间发生事故可能影响其他车间安全生产时,当班调度员或班长应及时通知有关车间采取紧急措施。

4.发生重大事故时,值班调度员应负责指定专人保护现场,并作详细记录,必要时可拍照,经总经理同意后才能改变现场。

5.处理事故现场指挥,一般为当班调度员,事故严重时有生产部长或总经理、生产副总负责指挥,在生产部长和总经理、生产副总未到现场时,可由调度员代替;调度员未到现场时,可由值班班长负责。

在生产部长或总经理、生产副总到达后,值班班长、调度员应立即汇报,同时处理,并听从指挥。

6.凡发生重大事故后,车间应及时召集全体当班人员,事故责任者(必要时其他人员也可参加),召开事故分析会议,分析原因,
查明责任,制订防范措施。

7.凡因工艺条件或设备运行突然失常,若不紧急处理,将造成重大灾害,岗位操作人员可先行处理,并立即向值班长汇报,向调度员汇报,听其指示。

值班班长、调度员遇到相同情况,按同一原则处理,再报告上级领导。

8.对工伤事故和其他事故,按国务院第375号令《工伤保险条例》和公司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进行处理。

四、事故的报告:
1.事故发生后,各部门要根据事故“四不放过”原则,本着认真吸取教训,实事求是的态度,开好事故分析会,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制订好防范措施。

2.在开好事故分析会的基础上,填写好事故报告,事故报告由值班长或车间安全员填写,填写时必须严肃认真、内容要详细,字述要清楚,时间、地点、原因、部位、情节、损失要准确。

3.事故报告填写一式三份,安技科、事故管理部门各一份,自留一份,在规定时间内上报,(中小事故三天以内,大事故七天以内)。

4.事故防范措施制订后,各部门应立即遵照执行,按期完成,凡借故拖延而继续造成事故者,要追究责任。

5.对于工伤事故的报告及处理,按规定办。

6.凡因工负伤人员,从发生事故受伤时起,一月内未确定为重伤者,按轻伤事故统计。

若一月后由轻伤转为重伤或由重伤至死亡者,可不按重伤、死亡上报,也不再作专题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