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课文问题 整理
《湖心亭看雪》选择、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选择题:1、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D )A.是.日更定/问今是.何世B.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深夜色半人家C.是金陵人,客.此/客.从外来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且焉.置土石【解析】A指示代词,这;判断动词,是。
B还;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
C动词,客居;名词,客人。
D疑问代词,哪里;疑问代词,哪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C )A.相与步于.中庭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溪深而.鱼肥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醉能同其.乐【解析】A介词,在;介词,在或给。
B只,只是;只,只是。
C表顺承;表并列。
D代词,他;代词,他。
3、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C.余.拏一小舟/一车炭,千余.斤。
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解析】A很;善良。
B中间;动词,参与。
C代词,我;多。
D全;全。
4、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C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是.日,更定矣/是.进亦忧,退亦忧D.其.如土石何/问其.姓氏【解析】A疑问代词,哪里;兼词,相当于“于之”,在其中。
B表顺承;表转折。
C代词,这;代词,这。
D加强反问语气;代词,他。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C.与余舟一芥.(小草)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解析】A考虑,想到。
6、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D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
1.白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张岱一、易考实词梳理1. 古今异义(1)湖中人鸟声俱绝.[F]古义:_________今义:断(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①余[F]:古义:_________ 今义:剩下,余下②强[F]:古义:________ 今义:健壮,有力③白:古义:__________ 今义:白色2.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①大雪.三日雪[F]:____________②是金陵人,客.此客:_____________3. 重点实词(1)是日更.定矣更:______________(2)余拏.一小舟拏:______________(3)拥毳..衣炉火拥:______________毳:______________(4)雾凇沆砀..沆砀:____________(5)上下一.白一[F]:____________(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得:____________更:______________(7)莫说相公..痴相公:____________二、一词多义全扫描上下一白.[F] ______________白.而别 ______________苍颜白.发[F](《醉翁亭记》)______________有两人铺毡对.坐[F] ______________对.子骂父[F](《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______是日更.定矣更.有痴似相公者[F]______________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______________求之地中,不更.颠乎[F](《河中石兽》)______________余强.饮三大白而别[F]______________ 2.得4.强3.更知困,然后能自强.也[F](《虽有嘉肴》) ______________余拏一.小舟[F] ____________上下一.白[F] ____________惟长堤一.痕[F]/湖心亭一.点[F]/与余舟一.芥[F] ____________5.一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____________三、重点句子翻译1.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及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及练习题附答案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一、作者简介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学家。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陶庵梦忆》是张岱的代表作,也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之一,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园往事的怀念都以浅谈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二、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知己的事情,表现了作者孤高自赏的品质和浅谈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湖心亭看雪》问答题补充
《湖心亭看雪》问答题补充1.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
答:“相公”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在“更定”(晚上八点)时分,划一条小船,“独往湖心亭看雪”。
2.舟子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这是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
请说说“痴”体现作者怎样的特点和情趣(“感情”,或“心境”)?答:体现作者:①对雪后西湖清新雅致的独特美景的热爱和迷醉,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②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的情趣;③不随流俗、清高自赏的闲情雅致;④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3.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答:奇景“奇”在:①万籁俱寂;②天地一色;③万物渺小。
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致异于常人。
4.为什么说湖中人比“相公”更痴?答:①湖中人比“相公”到得早;②“铺毡对坐”准备久待;③在湖心亭煮酒赏雪;④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⑤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时近年关(崇祯五年十二月),却客居此地。
(湖中人:旷达豪放、心情开朗,享受自然,享受生活)5.“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答: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伏笔;②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6.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说是“独往”呢?答:因为他认为舟子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看雪的心情,从文章最后一句中就可知舟子的观念。
7.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这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
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8.“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答:①写出了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②在结构上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一中考链接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拏.一小舟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11上下一.白12惟.长堤一痕1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译文: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译文: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5、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译文:6、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译文: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译文:三、阅读理解1、用原文回答问题: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3点明主旨的句子:.2、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举例说明.答:3、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答:4、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答: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答: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7、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答:湖心亭看雪练习题二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3.填空.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②大雪三日,.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④,,上下一白.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0.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1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12.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湖心亭看雪答案一中考链接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拏.一小舟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而别⑨客此....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⑩及.下船11上下一.白12惟.长堤一痕1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11全12只有13罢了二、翻译下列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译文: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译文: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5、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译文:6、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译文: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译文:3、湖里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4、不要说相公痴情,还有跟相公一样痴情的人不要光说相公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5、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6、这一天五更过后,我划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划往湖心亭去看雪.7、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全是一片白色.参考答案:二1.ɡēnɡcuìzhēnsōnɡhànɡdànɡjièzhānqiánɡ2.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3.①陶庵梦忆张岱宗子陶庵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⑤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6.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7.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蒙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8.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二9.余客客于客10.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11.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12.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湖心亭看雪》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
《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余.住西湖。
:②是.日更定矣。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④大雪..三日。
:⑤是金陵人,客.此。
:⑥拥毳衣炉火..:⑦与余舟一芥.:2、一词多义:是:①是日更定:②是金陵人:一:①一白:②长堤一痕:更:①是日更定矣:②更有痴似相公者: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白:①一白:②强饮三大白而别:绝: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以为妙绝:③来此绝境:与:①天与云与山与水: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焉: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②雕栏相望焉: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①见余大喜: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判断文言句式:①更有痴似相公者: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③拉余同饮:④是金陵人:二、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三、课内简答题: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2、“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4、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5、试着赏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请说明引用舟子话的用意。
8、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9、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10、本文文字简练质朴,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湖蜻蜓看雪简答题
湖蜻蜓看雪简答题湖心亭看雪简答题(1)、对于《湖心亭看雪》一文,既然是看雪,但为什么要写与金陵来客一起喝酒呢?(1)、答案解析:为了增加赏雪的情趣。
(2)、《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描写景物采用了以小衬大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
(2)、答案解析: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3)、《湖心亭看雪》文章结尾“舟子”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湖中人比“相公”更痴?(3)、答案解析:湖中人比相公更痴;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待;在湖心亭煮酒赏雪;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时值年关。
(4)、品析“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的妙处。
(4)、答案解析:写出了西湖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意同也可)(5)、《湖心亭看雪》的标题为“湖心亭看雪”,按照道理作者应该运用大量笔墨写看雪时的景象,而作者却只寥寥几笔写了西湖的景色,为什么?(5)、答案解析:作者用寥寥几笔,却勾画出了湖心亭雪后的美好景象,而且作者并没有只停留在写景上,而是通过游人的雅趣与感受,动中写静,静中有动,衬托出湖心亭的美景,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6)、作者写到眼前之景时,为什么用“一点”、“一芥”、“两三粒”来形容“湖心亭”、“小舟”、“舟中人”?(6)、答案解析:“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三个词极言事物之小,而这正是为了反衬雪之大,在天地之间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
(7)、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7)、答案解析:不矛盾。
因为“舟子”虽与“相公”同行,但由于学识、修养、志趣、个性的不同,他对“相公”的行为不能理解,所以他存在犹如不存在,因此无视“舟子”的存在。
(8)、《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8)、答案解析: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相公的“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似贬实褒,反衬自己清高与孤傲的情怀,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大全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大全简答题(72道)(1).对于《湖心亭看雪》一文,既然是看雪,但为什么要写与金陵来客一起喝酒呢(1).答案解析:为了增加赏雪的情趣。
(2).《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描写景物采用了以小衬大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
(2).答案解析: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3).《湖心亭看雪》文章结尾“舟子”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湖中人比“相公”更痴(3).答案解析:湖中人比相公更痴;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待;在湖心亭煮酒赏雪;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时值年关。
(4).品析“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的妙处。
(4).答案解析:写出了西湖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意同也可)(5).《湖心亭看雪》的标题为“湖心亭看雪”,按照道理作者应该运用大量笔墨写看雪时的景象,而作者却只寥寥几笔写了西湖的景色,为什么(5).答案解析:作者用寥寥几笔,却勾画出了湖心亭雪后的美好景象,而且作者并没有只停留在写景上,而是通过游人的雅趣与感受,动中写静,静中有动,衬托出湖心亭的美景,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意对即可)(6).作者写到眼前之景时,为什么用“一点”、“一芥”、“两三粒”来形容“湖心亭”、“小舟”、“舟中人”(6).答案解析:“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三个词极言事物之小,而这正是为了反衬雪之大,在天地之间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
(7).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7).答案解析:不矛盾。
因为“舟子”虽与“相公”同行,但由于学识、修养、志趣、个性的不同,他对“相公”的行为不能理解,所以他存在犹如不存在,因此无视“舟子”的存在。
(8).《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8).答案解析: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相公的“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似贬实褒,反衬自己清高与孤傲的情怀,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
《湖心亭看雪》精题精练(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精题精练(含答案)27湖心亭看雪一、基础训练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更定()毳衣()雾淞()沆()砀()2.本文选自,作者是(时期)人。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是日更定(定:)⑵余拿一小船(拿:)⑶拥毳衣炉火(毳:)⑷上下一白(一白:)⑸焉得更有此人(焉得:)⑹是金陵人,客此(客此:)4.翻译下列句子:⑴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⑵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⑶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⑷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5.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惟长堤一痕B、一童子烧酒C、天与云与山与水,一下一白D、余拿一小船6.为下列各句划分节奏。
⑴湖中人鸟声俱绝。
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7.文章标题为《湖心亭看雪》,按照道理作者应用大量笔墨写看雪时的景象,而作者却寥寥几笔写了西湖的景色,为什么?8.作者把较多的笔墨泼洒在何处?9.文章结尾有这样一句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它的大意是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二、同步解读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余在西湖()鸟声俱绝()舟中人两三粒()及下船()11.从二字可以看出此文写的是西湖(时令)的一景。
12.文章写,先总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点出。
13.“上下一白”是作者所见,作者所见的真是只有“一白”吗?14.文章最后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三、美文赏读竹郑燮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①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2、解释下列词语。
本文更定:②雾凇沆砀:本文独往湖心亭看雪:④素帐:本文上下一白:⑥焉得更有此人:3、文章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的词语是什么?31、本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字宗子,号。
他的代表作是。
二、理解与应用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忽有斯人可与吾同者/乃披衣起往/见一小舟/中童子拥炉火炉而坐/念非吾知己/则去不可留也/因拥炉饮酒/须臾童子已退/因索纸笔作书/书毕送往约明日相见(1)给上面的一段话加上标点。
(2)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本文忽有斯人可与吾同者。
本文因拥炉饮酒,须臾童子已退。
(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1、这段文字中的两个人铺毡对坐,是在干什么?“一童子烧酒炉正沸”的作用是什么?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句话表达了两人怎样的情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这种行为与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矛盾吗?为什么?《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作者在湖心亭看雪的情景。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1)体会作者清高自赏、孤独伤感的精神世界。
(2)品味作者用清新淡雅的笔调写景、抒情的艺术境界。
(1)学生通过学习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通过品味本文清新淡雅的描写能独立赏析课外其他描写雪景的诗文。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写景用白描手法,一切都是似有似无,既没有具体的叙述描写,也没有具体的写景语句,让人无法捉摸,却于字里行间透出雪后西湖的美景。
因此我把本课教学重点定为:品读文本语言,在想象中体味雪后西湖的美景。
《湖心亭看雪》课内简答题
《湖心亭看雪》课内简答题班级:姓名: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答: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2、“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答:“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答: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蒙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4、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答:这样写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更具生气与魅力。
5、试着赏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答:这句话谢了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
大雪过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瑟缩,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住了。
这处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一个“绝”字写出了冰天雪地,万籁俱寂的森冷寒意,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表现作者孤傲的情怀。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俗流的生活方式。
7、请说明引用舟子话的用意。
答: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衬托出作者之雅,这“痴”字指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雅情雅趣,文末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作者对“痴”字的赞赏,同时也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8、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答:作者是一个不忘故国的明朝旧臣,是一位贞洁人士。
他不愿与清朝统治者同流合污,所以隐居。
写作时,为了体现他对明朝的怀念,所以写“崇祯五年”。
9、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答: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绪。
湖心亭看雪课文反思(四篇)
湖心亭看雪课文反思回顾这节课,我觉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结反思如下:1、成功的地方在于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如在学生读得有滋味时,老师也参与他们的朗读。
学生读之后自己再读,把自己当作了学生参与到学生朗读中,学生再反过来评老师的朗读,从学生的评议中,我巧妙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
这样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这种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
2、对文中重难点的把握要到位,深入。
可以说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还可以,但是对本文写作上的特点出力不到位,使学生不能很好理解。
首先,本文巧秒地将记叙、描写、抒情三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我只是给学生总结了出来,没有让学生先感知一下,让学生去总结,理解会更深。
湖心亭看雪课文反思(二)《湖心亭看雪》的教学目标中我把重点定在:通过想象,感受雪后西湖凝静苍茫的意境之美,学习白描手法的运用。
就是希望培养学生的文学感悟力,去品析雪后西湖的空灵静谧之美。
并在预习导案中设计了三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
在课堂上学生也能品析出雪后西湖的苍茫、寂静之美,但因课堂前半部分学生对字词疏通方面质疑太多,使得课堂前松后紧,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赏析,来品读,让教学重点没有凸显出来。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掌控,突出课堂的教学重点,体现学生主体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节课,关于文言实词和写作手法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但是学生们能够质疑,能够思考,并能够在思考中有所收获,实在是一件可与而不可求的幸事!或许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课堂生成吧?!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
湖心亭看雪课文问题整理
湖心亭看雪课文问题整理湖心亭看雪知识点整理2018.01一、用原文回答问题:(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人鸟声俱绝”不禁想起柳宗元的《江雪》中的诗句“,”(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 点明主旨的句子: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二、课文理解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答: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2.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①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表现他孤高自赏、自命清高、洁身自好,不与俗人为伍的孤独。
在他眼里,舟子等人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的心情。
(4)为下文作伏笔。
3.请家大在文中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并说说作者眼中的西湖的雪景有什么特点?“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4.作者在描写西湖雪景时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
(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举例说明。
)手法:(1)白描:文句简略(文字简练朴素),不用华丽辞藻,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2)对比特点(1)使用白描手法,文字简练朴素,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朦胧的西湖夜雪图。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此处写景又用对比手法,(1)先摄取全景,显示天地阔大,然后由面及点,显得人物渺小,这是大与小的对比。
《湖心亭看雪》常见问答题
《湖心亭看雪》常见问答题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字有何效果?答: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寒意。
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问:“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展示了哪些信息?答: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问:“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句好在哪里?(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答:文中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括,宛如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便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使清新淡雅的笔墨透露出悠远脱俗的.精神。
问:对“痴”的理解?答:痴的意思是痴迷,着迷,作者醉心于自然美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他有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脱俗的情怀,这个“痴”字对于舟子来说体现了俗人之见,对于作者来说是一种赞赏。
问: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何含义?答:衬托作者深夜遇知音的惊喜之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较深。
问:本文表达的情感?答:作者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不随流俗的孤傲,透露出作者悠远脱俗的精神和淡淡的愁绪。
问:文章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答:从三个方面。
①未游西湖时,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游西湖时,先总写“雾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③游西湖时,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问:“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答:“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前者)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后者)相互映衬。
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的“痴”。
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的“痴”,表达了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
问: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湖心亭看雪》问答题
《湖心亭看雪》问答题《湖心亭看雪》问答题《湖心亭看雪》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湖心亭看雪》问答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句中划线的字。
①是日更定( ) ②余拿一小船( )③长堤一痕( ) ④客此( )2.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出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余: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间C.更: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及:及下船及郡下4.选出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舟子:舟子喃喃曰左右舟子各一人B.是:是日更定是金陵人C.绝: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D.饮: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5.简答。
①文章的文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作者“雪”是按什么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你写出两句写雪景的诗句。
《湖心亭看雪》问答题
《湖心亭看雪》问答题《湖心亭看雪》问答题“是日,更定矣,余挚一小舟,拥龚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是日”者,“大雪三日”后,严寒之日也;“更定”者,夜深人静,寒气倍增之时也。
“拥磊衣炉火”一句,则以御寒之物反衬寒气贬骨。
在“人鸟声俱绝”的'冰天雪地里,竟有人夜深出门,“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作者迥绝流俗的孤怀雅兴。
“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正不妨与“独钓寒江雪”的“独”字互参。
作者那种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已经溢于言外了。
其所以要夜深独往,大约是既不欲人见,也不欲见人;那么,这种孤寂的情怀中,正蕴含着避世的幽愤。
请看作者以的空灵之笔来写描绘湖中雪景:“雾淞沉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
三粒而已。
”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
“雾淞坑场”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混檬不分。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叠用三个“与少’字,似觉天、云、山、水一齐活动起来,较之单纯写“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多了一点意趣。
天、云,上也;山、水,下也。
这两句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群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作者先总写一句,犹如摄取了一个“上下皆白”的全景,从看雪来说,很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
接着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这是朦胧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
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不得不使我们惊叹。
你看,“上下一白”之“一”字,是形容混茫难辨,使人唯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则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
此真可谓着一“一”字而境界全出矣。
同时,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其镜头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
这“痕”、“点”、“芥”、“粒”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小船的荡漾,景物的变化,着笔空灵,使人浑然不觉。
湖心亭简答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简答题及答案1. 文章开头两句有何作用?答:点明时间地点,“十二月”引出下文的大雪,从而引出下文的湖上看雪。
2. 作者写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答:崇祯;怀念故国的深情。
3.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已经?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答:写出了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突出作者志趣不同常人,孤高自赏的情怀,迥绝流俗的孤怀雅兴。
4.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有什么作用?答: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孤高的操守与情怀。
5.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写出什么景象?答:显示了天空云层湖水昏蒙一片,举目洁白的景象。
6. “唯长堤……两三粒而已”一句在结构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结构:连用三个“一”与“上下一白”相呼应。
写法: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的点上,而是不断变化角度写景写人。
内容:其壮依稀可变,使人唯觉其小,抒发作者面对茫茫宇宙感到人如沧海一粟般渺小的感慨。
7. 举例说明文段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点。
答:以“雾凇……白”为例,本文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这种写法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8. “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答:从“见余大喜”到“更有此人”遇到知己。
相见恨晚的情感。
“强”表现作者喜悦豪爽的心情,在欢乐的同时作者内心凄凉孤寂。
拉:则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9. 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答:衬托作者深夜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丰,印象极深。
10. “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答:“独往湖心亭看雪”。
写作者孤高的操守与情怀。
11. 结合本文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答: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运用描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12. 文中哪句话最能突出作者冒寒看雪,迥觉流俗的品格?答:是日更定矣,余擎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13. 交待分别时间及姓氏“客此”是否为闲笔,特意点明“客此”有何用意?答:两位湖上知己,他乡游子,言外有后会无期之感慨,作者的无限惆怅尽现其中了,茫茫天地知己难逢,即便相逢转眼各奔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整理2018.01
一、用原文回答问题:
(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人鸟声俱绝”不禁想起柳宗元的《江雪》中的诗句“,”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 点明主旨的句子: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课文理解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2.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①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表现他孤高自赏、自命清高、洁身自好,不与俗人为伍的孤独。
在他眼里,舟子等人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的心情。
(4)为下文作伏笔。
3.请家大在文中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并说说作者眼中的西湖的雪景有什么特点?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
4.作者在描写西湖雪景时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
(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举例说明。
)
手法:(1)白描:文句简略(文字简练朴素),不用华丽辞藻,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2)对比
特点(1)使用白描手法,文字简练朴素,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朦胧的西湖夜雪图。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此处写景又用对比手法,(1)先摄取全景,显示天地阔大,然后由面及点,显得人物渺小,这是大与小的对比。
(2)此时的西湖,天上的云、远处的山、周围的湖面,全是白的,在白色覆盖下,只有长堤、湖心亭、扁舟和舟中人影影绰绰,这是白与黑的对比。
5.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
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
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6.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写出此时湖上冰雪弥漫、天寒地冻、寂静空旷、一片混沌的景象.
7.本文文字的锤炼,也非常出色。
试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为例作一分析。
示例:连用三个“与”不但不觉得啰嗦,反而让人感到是作者是在强调雪后夜色中天地相连,混如一体,难以分辨。
量词的选择也是独具匠心,“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不但一个小似一个,而且比
喻很贴切,视线由远而近,景物由大到小,让人感到天地之间人物渺小。
如果说成“一道”等,就没有创新的感觉了。
8.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白描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9.“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种“强”和“拉”二字表现突出人物的什么感情?
“拉”有“拽”之意,突出亭中赏雪之人的热情好客;“强”有“勉强”“尽力””之意,表明“我”对饮酒的不情愿,但面对客人的盛情,只好迁就地饮上三大杯,“强饮三大白”是为了酬谢知己,也是为了不负此湖山胜景,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10.如何理解:“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文中没有记下此二人的姓名,有两种可能:一是好多年过去了,作者不记得两人的姓名了。
二是作者并不在意此二人的姓名,而是在意此二人也像自己一样是客居杭州的外乡人,特指金陵,也表达了对故国之思。
君子之交淡如水,作者交朋友没有功利性,只注重精神的沟通心灵的交融。
11.写赏雪,却学到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不多余。
这是辟出另一种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惊喜。
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这是看雪行动的延伸,能真实的体现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
12.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作者的“痴”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说)
拏、拥、独往、看;入夜以后,独自一人冒着奇寒乘船外出,到西湖欣赏雪景。
13.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痴”的含义。
他痴迷于自然美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14.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痴情,这个结尾很特别,没有写自己游览归来的感受,而是借船夫的口来表达,是对全文的极妙点染。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15.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含蓄表达作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痴情,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绪。
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痴”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6.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4分)
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
(2分)
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17.作者的性格、情感与金陵人是否相同?
不相同。
金陵人赏雪是二人结伴而行,还带了酒,又拉张岱同行,足见其旷达豪放,心情开朗,与其说是来赏雪,不如说是来享受自然享受生活。
相形之下,张岱却表现得遗世独立,卓尔不群,只是静静地观赏静静的体味,心灵融入自然,与客人的大喜舟子的喃喃自语相比,他始终是淡然的。
18.这篇写景散文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
(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19.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
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20.从全文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20.收集有关“西湖”“冬雪”的诗歌。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