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湖心亭看雪-笔记+习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

《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更定】。

更,。

2、【拏】。

3、【拥毳衣炉火】。

拥,毳,。

4、【雾凇沆砀】。

雾凇,。

沆砀,。

5、【长堤一痕】。

6、【焉得更有此人】!焉得,。

更,。

7、【三大白】。

白,。

8、【客此】。

9、【舟子】。

10、【相公】。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三、理解性默写:1、“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3、“独”字用得精妙,展示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4、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5、使用数量词表现出景物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四、课内简答题: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2、“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4、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5、试着赏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请说明引用舟子话的用意。

8、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9、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10、本文文字简练质朴,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请题为一下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11、本文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赵人养猫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湖心亭看雪》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重点课下注释【部编版九上第12课】
班级:姓名:
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2、【拏】撑(船)。

3、【拥毳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拥,裹、围。

毳,鸟兽的细毛。

4、【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5、【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6、【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焉得,哪能。

更,还。

7、【三大白】三大杯酒。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8、【客此】客居此地。

9、【舟子】船夫。

10、【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更定】。

更,。

2、【拏】。

3、【拥毳衣炉火】。

拥,毳,。

4、【雾凇沆砀】。

雾凇,。

沆砀,。

5、【长堤一痕】。

6、【焉得更有此人】!焉得,。

更,。

7、【三大白】。

白,。

8、【客此】。

9、【舟子】。

10、【相公】。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赵人养猫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①?”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②去夫猫也?”(选自刘基《郁离子》)【注释】①盍(hé)去诸:盍,何不。

诸,“之乎”的合音。

何不赶走它呢?②若之何:为什么,怎么能?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去.饥寒犹远/去.国怀乡B.是非若.所知也/若.夫阴雨霏霏C.乞.猫于中山/乞.人不屑也D.弗食.鸡则已耳/食.不饱力不足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与非像这样。

我害怕老鼠,不在乎没鸡。

B.这不是你所知道的。

我的忧患在鼠上,而不在于无鸡上。

C.这不是你的东西。

我害怕老鼠,而不在鸡。

D.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害怕老鼠,不在乎无鸡。

3.赵人与其子在养猫问题上的看法是否一样?各自的主张是什么?4.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2022年统编版语文 《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22年统编版语文 《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2 《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 试做具体分析.参考答案:课文写西湖雪景有以下几个角度.1.概括式描写〔或称为“侧面描写〞〕, 即“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两句, 没有正面写雪, 而写“大雪三日〞后人声鸟鸣断绝, 寂寥凄清.2.全景式描写〔或称为“间接描写〞〕, 即“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几句, 没有直接写雪, 而是写出了雪后雾气弥漫、云天山水合而为一、完全成为雪与雾的世界.3.集合式描写〔或称为“动态描写〞〕, 即“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 由远及近, 把雪后西湖仅能见到的景物收罗在一起, 仿佛是一个逐渐拉近的长镜头, 极写大雪造成的“艺术效果〞.这几句描写, 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 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有的本不是量词, 如“痕〞“芥〞甚至可以说是临时借用的〕, 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 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二、“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 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 试结合语境, 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参考答案:“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 与后文“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 此语从金陵客人口中呼出, 实那么也是作者的心语. 联系前文, 作者以为他自己是“独往湖心亭看雪〞, 金陵客人也一定自负地认为他们来湖心亭看雪是唯一的, 不会有第二拨人. 但是双方的“独〞, 都被对方的到来消解了, 所以有惊讶之语;联系后文, 舟子的喃喃之语, 以第三者的身份整合了作者与客人谁更“独〞、谁更“痴〞的问题, 实那么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金陵客人呼出, 也许是作者正想说出的〕以另一种形式的回响. 而道出客为“金陵人〞, 更潜藏着故国之思. 这种错落互见式的表现手法, 以此含彼, 以单方代双方, 既简洁明快, 又含蓄深婉.三、阅读下面三副有关湖心亭的对联, 说说你的理解.四季笙歌, 尚有穷民悲夜月;六桥花柳, 浑无隙地种桑麻.——[明]胡来朝亭立湖心, 俨西子载扁舟, 雅称雨奇晴好;席开水面, 恍东坡游赤壁, 偏宜月白风清.——[明]郑烨如月当空, 偶以微云点河汉;在人为目, 且将秋水剪瞳神.——[明]张岱参考答案:第一副, 具有鲜明的反对奢华游乐的“悯农〞意识, 可谓冷语热心.第二副, 引西施、东坡故事, 化用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中“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句, 赞西湖晴雨皆美, 又暗用东坡《后赤壁赋》中“月白风清〞句, 写西湖风月皆宜, 可谓雅趣妙笔.第三副, 上联将西湖比作当空明月, 又似微云点缀银河;下联将西湖比作人的眼睛,眼神像秋水一样掠过瞳眸, 颇为传神.《我的叔叔于勒》课时检测卷3一、根底知识1.阅读下面语段, 完成〔1〕-〔3〕题.①他一直渴望能在海边栈桥旁的别墅区里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可实际上, 他的生活非常拮据., 虽不至于衣衫褴.褛, 但每个月辛辛苦苦挣来的微薄工资提醒他必须得精打细算, 才能勉强度日. 除了购置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他从不敢随便糟蹋.一分钱, 哪怕多买一根葱, 他都觉得是奢侈.②对那套别墅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终于, 这天下班后, 他走进一家福彩店, 郑重其事地选着号码, 盼望着能一举中奖, 过上阔绰.的生活. 他在裤兜里摸索了半天, 终于掏出一张皱巴巴的50元面钞, 小心翼翼地递给卖彩票的人, “买100注〞, 他颤颤巍巍地说. 卖彩票的人斜睨他一眼, 把打好的彩票递给他, 他如获至宝, 紧紧攥在手心, 似乎那就是他整个的生命似的.〔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词语工整地写在下面.〔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3〕第②段画线句是个病句, 请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 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以下两组词语中, 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 请找出并改正.〔1〕惯例赔偿恭唯糊涂荒唐分文不值〔2〕牡蛎打量哆嗦狼狈不堪与日具增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节俭有助于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节俭也是一个人事业有成、持续开展的重要因素.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①诸葛亮的“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更离不开节俭③当前, 党中央向全国人民提出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主张④过着节俭朴素的生活, 与人无求, 于己无愧, 不为物欲所羁绊, 就可以把人的整个身心投入到追求的事业中去⑤反之, 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生活永远不会产生崇高的理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A.②③①④⑤ B.①④⑤③②C.③②④⑤① D.①③②④⑤4.文学常识填空.《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的〔国别〕作家_______, 其代表作有《》《》等. 本文即选自其短篇小说集《》.5.请根据课文内容, 拟写对联.上联:十年思盼, 天涯咫尺, 兄弟好似摇钱树;下联: , 咫尺天涯, .6.从全文来看, 于勒一生中的经济情况有三次变化,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和态度也出现了三次变化.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些变化.〔1〕于勒经济的变化:————〔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变化:—正直、有良心、有方法的人—〔3〕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奉为福星—7.“孩子〞表现出来的是“纯真的声音〞, 许多文学作品常常借助“孩子〞的形象来表达作者对真理和理想的追求. 请仿照例如, 说说你对下题中这一类形象的理解.〔例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假设瑟夫〕:他是一个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作者借这个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期盼.〔1〕鲁迅《故土》中的水生和宏儿:〔2〕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中的“小孩子〞: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后面题目.阅读课文“父亲赶紧走去〞到“以免再遇见他〞, 答复下面的问题.1.下面两个句子都用到了“终于〞, 请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作用.①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 那个人倒很有趣. 您知道这个家伙的内幕吗? 〞②他站住了, 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 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 清楚的叫道:“老爷!……〞2.“他回到我母亲身旁, 是那么神色张皇〞, 其中“神色张皇〞照应了上一段中的哪个词语? 请分析这两个词语的作用.3.请赏析下面的句子.父亲神色很狼狈, 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4.下面是一处环境描写, 请从选文中再找出一处环境描写, 并分析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我们面前, 天遥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5.“这是我的叔叔, 父亲的弟弟, 我的亲叔叔〞一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二〕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后面题目.玉雕替我“说〞爱你禹艳①他4岁了还不会说话, 喊他也不搭理. 父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带他去医院, 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聋哑. 本就不宽裕的家庭, 又遭此打击. 去特殊学校训练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年轻的妈妈最终不堪重负, 在他8岁的时候, 离家出走了.②8岁是该上小学的年龄了, 父亲却只给他报了语言课, 并且辞去了玉器厂的工作. 因为有点儿雕刻的技艺, 父亲在朋友开的玉器店里帮助. 此后, 他和父亲形影不离, 工作、吃饭、睡觉, 父亲既当爹又当妈, 还当起了师父. 他站在一旁“听〞父亲向顾客介绍各种玉石, 坐在旁边看父亲雕琢, 和父亲一起淘采玉料……看得多了, 见得广了, 渐渐地他真的对那个硬邦邦的石头产生了兴趣, 渐渐地还能分辨出优劣美丑来.③突然有一天, 父亲发现了他的反常. 有顾客上门时, 他总是躲在里屋或是门后, 探出个头, 怯怯的样子. 父亲喊他出来, 他十分惊恐, 连连摇头. 再去医院检查, 因为聋哑, 他患上了社交恐惧症. 于是, 每当有顾客来, 父亲要求他必须在场, 还强迫他帮着接待……父亲变得很严厉, 总是逼迫他做事情, 那阵子他委屈极了, 觉得父亲不再爱他了.④在愁闷情绪之下, 他拿起了父亲的雕刻刀. 因为只有这时, 父亲不仅不会打搅他, 逼迫他去招待顾客, 还会手把手耐心地教他如何雕刻, 怎样雕起来省力, 怎样区分纹理……就这样, 他爱上了雕刻, 疯狂地练了8年. 8年里, 他依然很少“说话〞, 每天练习的时间超过10小时, 每一个小时, 父亲都陪伴在侧, 悉心教导.⑤16岁那年, 他雕出的第一个成品是父亲的模样……他将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父亲. 年近五旬的父亲接过时, 热泪盈眶. 父亲将这座玉雕放在了店里最醒目的位置, 取名《父亲》. 顾客前来, 一眼便认出了雕刻的是谁, 问及出自谁手, 得知是又聋又哑的儿子所雕时, 无不惊讶, 而后啧啧称赞. 这家店因为这个励志的少年声名大噪, 生意红火了起来.⑥几年后, 他的刀法更娴熟了, 前来找他定制玉雕的人越来越多, 雕刻的图案也越来越丰富, 除了人物, 还有风景、属相、桔祥物等, 工艺绝对上乘. 但人们注意到, 再没有一座玉雕超过那座《父亲》.⑦他依然不喜欢与人交流, 当地媒体想采访他, 他拒绝了. 执着的记者等在一旁, 问他:“大家都说, 你在16岁出的那座玉雕作品, 后来很少有超越的, 这是为什么呢?〞他的心陡然收紧了一下, 放下了手中的雕刻刀, 指了指发不出声的哑嗓子, 又指了指父亲, 把手放在胸前打了个手势, “说〞:“因为爱. 〞⑧是啊, 任何作品融入至深的爱, 都是无法超越的. 16岁那年, 当他终于如父亲所愿, 能够拿稳雕刻刀时, 他依然说不出一句感谢的话. 于是, 他把对父亲的爱融于雕刻之中. 那精雕细琢的不是玉石, 清楚是想要对父亲说的一字一句啊.〔选自《思维与智慧》2021年第5期〕3.他雕出的父亲的模样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 将第⑤段中省略号处的内容补写出来.4.本文用第三人称表达, 有什么好处?5.请说说本文标题的含义.6.第⑧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答复.7.《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请你运用这种写法, 写一个片段, 描写你所熟悉的人.15 我的叔叔于勒课时检测卷3参考答案一、1.〔1〕略〔2〕拮据.〔jū〕褴.褛〔lán〕糟蹋.〔tà〕阔绰.〔chuò〕〔3〕卖彩票的人斜看〔睨视〕他一眼, 把打好的彩票递给他, 他如获至宝, 紧紧攥在手心, 似乎那就是他整个的生命似的.2.〔1〕“唯〞改为“维〞〔2〕“具〞改为“俱〞3.B4.法国莫泊桑项链羊脂球羊脂球5.一朝相逢, 手足却如陌路人.6.〔1〕挥霍财产经商发财衰败穷困〔2〕坏蛋、无赖、流氓小子流氓〔3〕惧怕憎恨深恶痛绝7.【解析】首先, 在回忆作品的根底上, 对作品中的这一类形象作进一步的了解;其次, 概括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故土》中的水生和宏儿没有“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 《皇帝的新装》中的“小孩子〞大胆地喊出了“皇帝什么衣服也没有穿〞的话;最后, 结合作品的思想内容, 指出作者塑造这一类形象的意义.【答案】〔1〕他们是新生的一代, 没有“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 作者塑造他们, 是希望从他们这一代起, 打破中国社会旧思想和旧社会关系的恶性循环, 从而走上一条新的开展道路, 开始一种新的生活.〔2〕他在谎话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 喊出了“天真的声音〞, 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这是作者对坚守内心美好的童真的呼唤.二、〔一〕1.①菲利普为了不被船长发现他的用意, 更害怕船长知道他和于勒的关系, 只得东拉西扯, 但又急于想转入正题, “终于〞含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急迫, 从中表现出他的虚伪与无情.②闰土见了“我〞满心欢喜, 但是很多的话欲言又止, 生活的“凄凉〞和彼此身份的差异使他感受到了与“我〞的隔膜, 对“我〞的称呼最终变成了“老爷〞. “终于〞表现了他内心犹豫、矛盾、挣扎的情感变化过程, 充满了无奈和悲哀.2.“煞白〞. 这两个词语写出了菲利普发现了于勒后的神态的异常, 刻画出他内心的恐慌与吃惊.3.用“狼狈〞一词极为传神地表达出父亲的神色, “低声嘟囔〞又将父亲的动作刻画得惟妙惟肖, “出大乱子了〞将父亲内心极度的恐慌表现得真实而又生动, 写出了他期待多年的美梦最终破灭的失望. 寥寥数语, 就对父亲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进行了极富个性的描写, 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4.另一处:我们上了轮船, 离开栈桥, 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作用:另一处,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描写海面如绿色大理石桌面, 衬托了菲利普一家人快乐而骄傲的喜悦之情. 此处,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现了菲利普一家人失望和沮丧的心情. 两处环境描写表现了菲利普一家人见到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心境, 深化了小说的主题.5.心理描写. 表现了“我〞对处于贫困中的于勒叔叔的同情, 以及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及不满.〔二〕1.对玉产生兴趣, 爱上雕刻雕出父亲的模样, 送给父亲2.【解析】这是一篇歌颂父爱的文章. 作者写父亲疼爱他的内容在②~④段. 父亲为他辞去工作表达了父爱的无私;父亲强迫他招待顾客是为了治疗他的社交恐惧症, 说明父亲用心良苦;父亲耐心地教他雕刻, 说明父亲望子成龙.【答案】①给他报语言课, 辞去玉器厂的工作;②他患上社交恐惧症, 父亲强迫他招待顾客;③耐心地教他雕刻.3.【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读全文, 把握“父亲〞这一形象. 文中的父亲会雕刻的技艺, 为了儿子将来的开展, 他循循善诱、悉心传授自己的技艺, 无私地奉献. 所以, 据此推断, 他雕刻出的父亲的模样, 应该与教他雕刻有关.【答案】例如:父亲托着下巴, 专注地看着一处, 像每一次看他雕刻时的神态, 脸上有了一条条皱纹, 鬓发胡须, 清晰可见.4.本文用第三人称表达,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便于描写人物的心理, 能够比拟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5.标题中的“我〞是指文中的“他〞, “你〞是指父亲, 意思是他把对父亲的爱融于雕刻之中, 借助《父亲》这一玉雕作品表达了对父亲的感谢之情.6.在内容上, 点明他对父亲的感谢之情, 揭示文章主旨;在结构上, 照应标题和前文, 使文章结构严谨.7.例如:百米短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我仔细观察着我们班的短跑猛将23号运发动:他脸绷得紧紧的, 目光注视着前方;很快, 他双手叉腰, 右脚后跟抬起, 脚尖着地, 用力转自己的脚腕, 他又用同样的方法活动了左脚腕;紧接着他又原地高抬腿跑步;最后, 他前腿弓, 后腿绷, 双手按住膝盖, 活动膝关节. 只听一声“各位运发动作准备〞, 23号运发动马上来到自己的起跑地点, 身子成蹲姿前曲, 左脚尖顶住起跑线, 右腿膝盖着地, 双手四指并拢, 与拇指叉开在腿的两侧, 压住起跑线. 这时发令员高喊“各就各位〞, 机灵的23号运发动立刻抬起臀部, 两腿伸直, 身子成弓形. 随着“砰〞的一声枪响, 23号运发动像离弦的箭冲向前方.。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在各领域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 )定拥毳( )衣崇祯( ) 雾凇( )砀沆( )( )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强( )饮{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3.填空。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4.用文中词语填空。

(1)看雪的时间:凌晨(2)看雪的地点:湖心亭(3)看雪的人物:我及在湖心亭上碰到的两人(4)看雪的氛围:寂静、空旷、混沌、孤独的氛围(5)看雪的方式:划一小船独往(6)看到的雪景:白茫茫一片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分)①余挐一小舟( ) ②雾凇沆砀 (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④客此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上下一白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①上下一白②及下船C.①是日更定矣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千山鸟飞绝3.翻译下面的句子。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字词注音: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⑴更定⑵湖中人鸟声俱绝⑶余拿一小船⑷拥毳衣炉火⑸独往湖心亭看雪⑹雾凇沆砀⑺焉得更有此人⑻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⑼客此⑽及下船3、填空:⑴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⑵大雪三日,_______________。

⑶是日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往湖心亭看雪。

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

⑸及下船,舟子喃喃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答: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答: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答: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答:(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答: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答: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答: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答:三、写作14、题目:雪后美景请写一段话,写出雪后美景,字数在300字左右。

2022年统编版语文 《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22年统编版语文 《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2 《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 试做具体分析.参考答案:课文写西湖雪景有以下几个角度.1.概括式描写〔或称为“侧面描写〞〕, 即“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两句, 没有正面写雪, 而写“大雪三日〞后人声鸟鸣断绝, 寂寥凄清.2.全景式描写〔或称为“间接描写〞〕, 即“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几句, 没有直接写雪, 而是写出了雪后雾气弥漫、云天山水合而为一、完全成为雪与雾的世界.3.集合式描写〔或称为“动态描写〞〕, 即“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 由远及近, 把雪后西湖仅能见到的景物收罗在一起, 仿佛是一个逐渐拉近的长镜头, 极写大雪造成的“艺术效果〞.这几句描写, 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 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有的本不是量词, 如“痕〞“芥〞甚至可以说是临时借用的〕, 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 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二、“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 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 试结合语境, 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参考答案:“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 与后文“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 此语从金陵客人口中呼出, 实那么也是作者的心语. 联系前文, 作者以为他自己是“独往湖心亭看雪〞, 金陵客人也一定自负地认为他们来湖心亭看雪是唯一的, 不会有第二拨人. 但是双方的“独〞, 都被对方的到来消解了, 所以有惊讶之语;联系后文, 舟子的喃喃之语, 以第三者的身份整合了作者与客人谁更“独〞、谁更“痴〞的问题, 实那么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金陵客人呼出, 也许是作者正想说出的〕以另一种形式的回响. 而道出客为“金陵人〞, 更潜藏着故国之思. 这种错落互见式的表现手法, 以此含彼, 以单方代双方, 既简洁明快, 又含蓄深婉.三、阅读下面三副有关湖心亭的对联, 说说你的理解.四季笙歌, 尚有穷民悲夜月;六桥花柳, 浑无隙地种桑麻.——[明]胡来朝亭立湖心, 俨西子载扁舟, 雅称雨奇晴好;席开水面, 恍东坡游赤壁, 偏宜月白风清.——[明]郑烨如月当空, 偶以微云点河汉;在人为目, 且将秋水剪瞳神.——[明]张岱参考答案:第一副, 具有鲜明的反对奢华游乐的“悯农〞意识, 可谓冷语热心.第二副, 引西施、东坡故事, 化用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中“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句, 赞西湖晴雨皆美, 又暗用东坡《后赤壁赋》中“月白风清〞句, 写西湖风月皆宜, 可谓雅趣妙笔.第三副, 上联将西湖比作当空明月, 又似微云点缀银河;下联将西湖比作人的眼睛,眼神像秋水一样掠过瞳眸, 颇为传神.《我的叔叔于勒》课时检测卷3一、根底知识1.阅读下面语段, 完成〔1〕-〔3〕题.①他一直渴望能在海边栈桥旁的别墅区里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可实际上, 他的生活非常拮据., 虽不至于衣衫褴.褛, 但每个月辛辛苦苦挣来的微薄工资提醒他必须得精打细算, 才能勉强度日. 除了购置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他从不敢随便糟蹋.一分钱, 哪怕多买一根葱, 他都觉得是奢侈.②对那套别墅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终于, 这天下班后, 他走进一家福彩店, 郑重其事地选着号码, 盼望着能一举中奖, 过上阔绰.的生活. 他在裤兜里摸索了半天, 终于掏出一张皱巴巴的50元面钞, 小心翼翼地递给卖彩票的人, “买100注〞, 他颤颤巍巍地说. 卖彩票的人斜睨他一眼, 把打好的彩票递给他, 他如获至宝, 紧紧攥在手心, 似乎那就是他整个的生命似的.〔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词语工整地写在下面.〔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3〕第②段画线句是个病句, 请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 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以下两组词语中, 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 请找出并改正.〔1〕惯例赔偿恭唯糊涂荒唐分文不值〔2〕牡蛎打量哆嗦狼狈不堪与日具增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节俭有助于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节俭也是一个人事业有成、持续开展的重要因素.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①诸葛亮的“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更离不开节俭③当前, 党中央向全国人民提出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主张④过着节俭朴素的生活, 与人无求, 于己无愧, 不为物欲所羁绊, 就可以把人的整个身心投入到追求的事业中去⑤反之, 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生活永远不会产生崇高的理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A.②③①④⑤ B.①④⑤③②C.③②④⑤① D.①③②④⑤4.文学常识填空.《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的〔国别〕作家_______, 其代表作有《》《》等. 本文即选自其短篇小说集《》.5.请根据课文内容, 拟写对联.上联:十年思盼, 天涯咫尺, 兄弟好似摇钱树;下联: , 咫尺天涯, .6.从全文来看, 于勒一生中的经济情况有三次变化,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和态度也出现了三次变化.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些变化.〔1〕于勒经济的变化:————〔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变化:—正直、有良心、有方法的人—〔3〕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奉为福星—7.“孩子〞表现出来的是“纯真的声音〞, 许多文学作品常常借助“孩子〞的形象来表达作者对真理和理想的追求. 请仿照例如, 说说你对下题中这一类形象的理解.〔例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假设瑟夫〕:他是一个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作者借这个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期盼.〔1〕鲁迅《故土》中的水生和宏儿:〔2〕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中的“小孩子〞: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后面题目.阅读课文“父亲赶紧走去〞到“以免再遇见他〞, 答复下面的问题.1.下面两个句子都用到了“终于〞, 请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作用.①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 那个人倒很有趣. 您知道这个家伙的内幕吗? 〞②他站住了, 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 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 清楚的叫道:“老爷!……〞2.“他回到我母亲身旁, 是那么神色张皇〞, 其中“神色张皇〞照应了上一段中的哪个词语? 请分析这两个词语的作用.3.请赏析下面的句子.父亲神色很狼狈, 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4.下面是一处环境描写, 请从选文中再找出一处环境描写, 并分析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我们面前, 天遥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5.“这是我的叔叔, 父亲的弟弟, 我的亲叔叔〞一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二〕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后面题目.玉雕替我“说〞爱你禹艳①他4岁了还不会说话, 喊他也不搭理. 父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带他去医院, 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聋哑. 本就不宽裕的家庭, 又遭此打击. 去特殊学校训练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年轻的妈妈最终不堪重负, 在他8岁的时候, 离家出走了.②8岁是该上小学的年龄了, 父亲却只给他报了语言课, 并且辞去了玉器厂的工作. 因为有点儿雕刻的技艺, 父亲在朋友开的玉器店里帮助. 此后, 他和父亲形影不离, 工作、吃饭、睡觉, 父亲既当爹又当妈, 还当起了师父. 他站在一旁“听〞父亲向顾客介绍各种玉石, 坐在旁边看父亲雕琢, 和父亲一起淘采玉料……看得多了, 见得广了, 渐渐地他真的对那个硬邦邦的石头产生了兴趣, 渐渐地还能分辨出优劣美丑来.③突然有一天, 父亲发现了他的反常. 有顾客上门时, 他总是躲在里屋或是门后, 探出个头, 怯怯的样子. 父亲喊他出来, 他十分惊恐, 连连摇头. 再去医院检查, 因为聋哑, 他患上了社交恐惧症. 于是, 每当有顾客来, 父亲要求他必须在场, 还强迫他帮着接待……父亲变得很严厉, 总是逼迫他做事情, 那阵子他委屈极了, 觉得父亲不再爱他了.④在愁闷情绪之下, 他拿起了父亲的雕刻刀. 因为只有这时, 父亲不仅不会打搅他, 逼迫他去招待顾客, 还会手把手耐心地教他如何雕刻, 怎样雕起来省力, 怎样区分纹理……就这样, 他爱上了雕刻, 疯狂地练了8年. 8年里, 他依然很少“说话〞, 每天练习的时间超过10小时, 每一个小时, 父亲都陪伴在侧, 悉心教导.⑤16岁那年, 他雕出的第一个成品是父亲的模样……他将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父亲. 年近五旬的父亲接过时, 热泪盈眶. 父亲将这座玉雕放在了店里最醒目的位置, 取名《父亲》. 顾客前来, 一眼便认出了雕刻的是谁, 问及出自谁手, 得知是又聋又哑的儿子所雕时, 无不惊讶, 而后啧啧称赞. 这家店因为这个励志的少年声名大噪, 生意红火了起来.⑥几年后, 他的刀法更娴熟了, 前来找他定制玉雕的人越来越多, 雕刻的图案也越来越丰富, 除了人物, 还有风景、属相、桔祥物等, 工艺绝对上乘. 但人们注意到, 再没有一座玉雕超过那座《父亲》.⑦他依然不喜欢与人交流, 当地媒体想采访他, 他拒绝了. 执着的记者等在一旁, 问他:“大家都说, 你在16岁出的那座玉雕作品, 后来很少有超越的, 这是为什么呢?〞他的心陡然收紧了一下, 放下了手中的雕刻刀, 指了指发不出声的哑嗓子, 又指了指父亲, 把手放在胸前打了个手势, “说〞:“因为爱. 〞⑧是啊, 任何作品融入至深的爱, 都是无法超越的. 16岁那年, 当他终于如父亲所愿, 能够拿稳雕刻刀时, 他依然说不出一句感谢的话. 于是, 他把对父亲的爱融于雕刻之中. 那精雕细琢的不是玉石, 清楚是想要对父亲说的一字一句啊.〔选自《思维与智慧》2021年第5期〕3.他雕出的父亲的模样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 将第⑤段中省略号处的内容补写出来.4.本文用第三人称表达, 有什么好处?5.请说说本文标题的含义.6.第⑧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答复.7.《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请你运用这种写法, 写一个片段, 描写你所熟悉的人.15 我的叔叔于勒课时检测卷3参考答案一、1.〔1〕略〔2〕拮据.〔jū〕褴.褛〔lán〕糟蹋.〔tà〕阔绰.〔chuò〕〔3〕卖彩票的人斜看〔睨视〕他一眼, 把打好的彩票递给他, 他如获至宝, 紧紧攥在手心, 似乎那就是他整个的生命似的.2.〔1〕“唯〞改为“维〞〔2〕“具〞改为“俱〞3.B4.法国莫泊桑项链羊脂球羊脂球5.一朝相逢, 手足却如陌路人.6.〔1〕挥霍财产经商发财衰败穷困〔2〕坏蛋、无赖、流氓小子流氓〔3〕惧怕憎恨深恶痛绝7.【解析】首先, 在回忆作品的根底上, 对作品中的这一类形象作进一步的了解;其次, 概括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故土》中的水生和宏儿没有“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 《皇帝的新装》中的“小孩子〞大胆地喊出了“皇帝什么衣服也没有穿〞的话;最后, 结合作品的思想内容, 指出作者塑造这一类形象的意义.【答案】〔1〕他们是新生的一代, 没有“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 作者塑造他们, 是希望从他们这一代起, 打破中国社会旧思想和旧社会关系的恶性循环, 从而走上一条新的开展道路, 开始一种新的生活.〔2〕他在谎话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 喊出了“天真的声音〞, 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这是作者对坚守内心美好的童真的呼唤.二、〔一〕1.①菲利普为了不被船长发现他的用意, 更害怕船长知道他和于勒的关系, 只得东拉西扯, 但又急于想转入正题, “终于〞含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急迫, 从中表现出他的虚伪与无情.②闰土见了“我〞满心欢喜, 但是很多的话欲言又止, 生活的“凄凉〞和彼此身份的差异使他感受到了与“我〞的隔膜, 对“我〞的称呼最终变成了“老爷〞. “终于〞表现了他内心犹豫、矛盾、挣扎的情感变化过程, 充满了无奈和悲哀.2.“煞白〞. 这两个词语写出了菲利普发现了于勒后的神态的异常, 刻画出他内心的恐慌与吃惊.3.用“狼狈〞一词极为传神地表达出父亲的神色, “低声嘟囔〞又将父亲的动作刻画得惟妙惟肖, “出大乱子了〞将父亲内心极度的恐慌表现得真实而又生动, 写出了他期待多年的美梦最终破灭的失望. 寥寥数语, 就对父亲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进行了极富个性的描写, 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4.另一处:我们上了轮船, 离开栈桥, 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作用:另一处,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描写海面如绿色大理石桌面, 衬托了菲利普一家人快乐而骄傲的喜悦之情. 此处,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现了菲利普一家人失望和沮丧的心情. 两处环境描写表现了菲利普一家人见到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心境, 深化了小说的主题.5.心理描写. 表现了“我〞对处于贫困中的于勒叔叔的同情, 以及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及不满.〔二〕1.对玉产生兴趣, 爱上雕刻雕出父亲的模样, 送给父亲2.【解析】这是一篇歌颂父爱的文章. 作者写父亲疼爱他的内容在②~④段. 父亲为他辞去工作表达了父爱的无私;父亲强迫他招待顾客是为了治疗他的社交恐惧症, 说明父亲用心良苦;父亲耐心地教他雕刻, 说明父亲望子成龙.【答案】①给他报语言课, 辞去玉器厂的工作;②他患上社交恐惧症, 父亲强迫他招待顾客;③耐心地教他雕刻.3.【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读全文, 把握“父亲〞这一形象. 文中的父亲会雕刻的技艺, 为了儿子将来的开展, 他循循善诱、悉心传授自己的技艺, 无私地奉献. 所以, 据此推断, 他雕刻出的父亲的模样, 应该与教他雕刻有关.【答案】例如:父亲托着下巴, 专注地看着一处, 像每一次看他雕刻时的神态, 脸上有了一条条皱纹, 鬓发胡须, 清晰可见.4.本文用第三人称表达,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便于描写人物的心理, 能够比拟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5.标题中的“我〞是指文中的“他〞, “你〞是指父亲, 意思是他把对父亲的爱融于雕刻之中, 借助《父亲》这一玉雕作品表达了对父亲的感谢之情.6.在内容上, 点明他对父亲的感谢之情, 揭示文章主旨;在结构上, 照应标题和前文, 使文章结构严谨.7.例如:百米短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我仔细观察着我们班的短跑猛将23号运发动:他脸绷得紧紧的, 目光注视着前方;很快, 他双手叉腰, 右脚后跟抬起, 脚尖着地, 用力转自己的脚腕, 他又用同样的方法活动了左脚腕;紧接着他又原地高抬腿跑步;最后, 他前腿弓, 后腿绷, 双手按住膝盖, 活动膝关节. 只听一声“各位运发动作准备〞, 23号运发动马上来到自己的起跑地点, 身子成蹲姿前曲, 左脚尖顶住起跑线, 右腿膝盖着地, 双手四指并拢, 与拇指叉开在腿的两侧, 压住起跑线. 这时发令员高喊“各就各位〞, 机灵的23号运发动立刻抬起臀部, 两腿伸直, 身子成弓形. 随着“砰〞的一声枪响, 23号运发动像离弦的箭冲向前方.。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字词注音:更( )定拥毳( )衣崇祯( ) 雾凇( )沆砀( )( )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强( )饮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⑴ 更定⑵ 湖中人鸟声俱绝⑶ 余拿一小船⑷拥毳衣炉火⑸ 独往湖心亭看雪⑹ 雾凇沆砀⑺ 焉得更有此人⑻余强饮三大白而不⑼客此⑽ 及下船3、填空:⑴ 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⑵ 大雪三日,_______________。

⑶是日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往湖心亭看雪。

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

⑸及下船,舟子喃喃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纳明朝的年号,您能讲出其中有何深意不?答: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答: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答: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与写法上有何特点?答:(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不。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讲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 )到亭上 ( )大喜曰 ( )是金陵人客( )此( )拉余同饮10、“强饮三大白而不"“拉余同饮”两句中“强”与“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答: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答: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答: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答:三、写作14、题目:雪后美景请写一段话,写出雪后美景,字数在300字左右。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

《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更定】。

更,。

2、【拏】。

3、【拥毳衣炉火】。

拥,毳,。

4、【雾凇沆砀】。

雾凇,。

沆砀,。

5、【长堤一痕】。

6、【焉得更有此人】!焉得,。

更,。

7、【三大白】。

白,。

8、【客此】。

9、【舟子】。

10、【相公】。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三、理解性默写:1、“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3、“独”字用得精妙,展示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4、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5、使用数量词表现出景物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四、课内简答题: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2、“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4、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5、试着赏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请说明引用舟子话的用意。

8、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9、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10、本文文字简练质朴,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请题为一下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11、本文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答案(人教版)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答案(人教版)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答案(人教版)《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答案,人教版,[真诚为您服务]一、背诵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2(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设题意图:背诵课文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功,培养语感,巩固所学的文言词。

要当堂完成。

第1题是让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风格有所感知。

第2题是为了使学生对白描这种写作手法有比较透彻的理解,教师可以不局限于本文,适当地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明白白描手法不仅用于文言文,还可以用在现代文里,不仅可以写景,还可以写人。

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让学生当堂做白描的口头训练。

参考答案:1(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2(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二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阅读能力。

这比《三峡》一课的比较阅读要求更高了。

《三峡》一课是求同比较,本课是求异比较。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

《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三、课外搜集描写西湖的诗文,并互相交流。

设题意图是通过搜集描写西湖的诗文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有关西湖的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同时,还为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 ;积累一些经验,教师可以对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先做一些介绍。

交流可以在完成教学内容以后进行,也可以放在课前进行,最好在课堂上完成。

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答案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课文写西湖雪景有以下几个角度。

1.概括式描写(或称为“侧面描写”),即“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两句,没有正面写雪,而写“大雪三日”后人声鸟鸣断绝,寂寥凄清。

2.全景式描写(或称为“间接描写”),即“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几句,没有直接写雪,而是写出了雪后雾气弥漫、云天山水合而为一、完全成为雪与雾的世界。

3.集合式描写(或称为“动态描写”),即“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由远及近,把雪后西湖仅能见到的景物收罗在一起,仿佛是一个逐渐拉近的长镜头,极写大雪造成的“艺术效果”。

这几句描写,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有的本不是量词,如“痕”“芥”甚至可以说是临时借用的),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二、“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后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

此语从金陵客人口中呼出,实则也是作者的心语。

联系前文,作者以为他自己是“独往湖心亭看雪”,金陵客人也一定自负地认为他们来湖心亭看雪是唯一的,不会有第二拨儿人。

但是双方的“独”,都被对方的到来消解了,所以有惊讶之语;联系后文,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第三者的身份整合了作者与客人谁更“独”、谁更痴的问题,实则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金陵客人呼出,也许是作者正想说出的)以另一种形式的回响。

而道出客为“金陵人”,更潜藏着故国之思。

这种错落互见式的表现手法,以此含彼,以单方代双方,既简洁明快,又含蓄深婉。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湖心亭看雪》练习题-统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湖心亭看雪》练习题-统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湖心亭看雪》练习题-统编版(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崇祯.(zhēn) 更.定(gēng) 拏.一小舟(ná)B.毳.衣(cuì) 雾凇.(sōng) 沆砀.(dàng)C.一芥.(jiè) 强.饮(qiǎng) 痴.迷(chī)D.长堤.(dī) 铺毡.(tán) 喃.喃(nán)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绝:②是.日更定矣是:③拥.毳衣炉火拥:④雾凇沆砀..沆砀: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惟长堤一.痕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D.余拏一.小舟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帝王的年号。

C.“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D.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

如杜甫字子美,辛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之。

6.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2)天与云与山与水,……(张岱《湖心亭看雪》)7.翻译句子。

(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二、课内阅读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题目。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得: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 .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 .10.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心亭看雪》精题精练(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精题精练(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精题精练(含答案)27湖心亭看雪一、基础训练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更定()毳衣()雾淞()沆()砀()2.本文选自,作者是(时期)人。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是日更定(定:)⑵余拿一小船(拿:)⑶拥毳衣炉火(毳:)⑷上下一白(一白:)⑸焉得更有此人(焉得:)⑹是金陵人,客此(客此:)4.翻译下列句子:⑴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⑵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⑶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⑷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5.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惟长堤一痕B、一童子烧酒C、天与云与山与水,一下一白D、余拿一小船6.为下列各句划分节奏。

⑴湖中人鸟声俱绝。

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7.文章标题为《湖心亭看雪》,按照道理作者应用大量笔墨写看雪时的景象,而作者却寥寥几笔写了西湖的景色,为什么?8.作者把较多的笔墨泼洒在何处?9.文章结尾有这样一句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它的大意是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二、同步解读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余在西湖()鸟声俱绝()舟中人两三粒()及下船()11.从二字可以看出此文写的是西湖(时令)的一景。

12.文章写,先总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点出。

13.“上下一白”是作者所见,作者所见的真是只有“一白”吗?14.文章最后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三、美文赏读竹郑燮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①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湖心亭看雪 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 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拏.一小舟()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11)上下一.白()(12)惟.长堤一痕()(1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5、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文:6、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三、阅读理解1、用原文回答问题:(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3) 点明主旨的句子:。

2、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举例说明。

答:3、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答:4、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答: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答: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7、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答:《湖心亭看雪》答案【中考链接】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拏.一小舟()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而别()⑨客此..()..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⑩及.下船()(11)上下一.白()(12)惟.长堤一痕()(1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11)全(12)只有(13)罢了二、翻译下列句子。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2、【拏】撑(船)。

3、【拥毳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拥,裹、围。

毳,鸟兽的细毛。

4、【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5、【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6、【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焉得,哪能。

更,还。

7、【三大白】三大杯酒。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8、【客此】客居此地。

9、【舟子】船夫。

10、【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翻译: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翻译: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翻译: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三、课内简答题: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答: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2、“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答:“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
1.出处:《陶庵梦忆》
2.体裁:小品文,主要指随笔杂感等短小的文章,形式比较活泼,体裁广泛,风格多样。

从时代上看,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明清小品等。

3.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侨寓杭州。

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

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

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

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

著有《石匮书》《史阙》《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快园道古》《夜航船》等。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生活经历的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格的出色讲述。

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4.翻译:崇祯五年的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水汽凝成的冰花到处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
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回来)下了船,船夫低声嘟囔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一样痴的人呢。


5.注释:余:我。

俱:全都。

绝:消失。

是: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拏:今做“拿”,牵引。

拥:穿着。

毳衣:一种毛制的衣服。

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水汽或雾滴受冷在树枝等物体表面凝结成不透明松散冰晶。

沆砀:严寒天气,空中白茫茫的空气。

一:全。

惟:只有。

而已:罢了。

对:对面,相对。

沸:沸腾。

大:非常。

焉:怎么、哪里。

强:竭力。

白:指酒杯。

别:告别。

客:客居。

及:等到。

喃喃:小声地说。

莫:不要。

更:还。

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

(不要求掌握)痴:痴迷。

六.分析:
1.这篇文章写于明亡后,而作者仍用明朝纪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故国之思。

(当时已是清朝,作者偏偏选用明朝的年号来纪年,就说明她身在清朝还念念不忘明朝)2.本文的标题交代了什么内容?开篇部分的那句话与标题相照应?
答:交代了本文的中心事件。

“独往湖心亭看雪”
3如果把文章分为三个层次,你怎样划分,并且概括层意。

答:第一层(开头-看雪):交待游湖心亭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

第二层(雾凇-而已):描绘湖中雪景。

第三层(到亭上-结尾):作者在湖心亭的奇遇。

4.“湖中人鸟声俱绝”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写出了游湖心亭的环境。

描绘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突出大雪的寒威,为后文遇到金陵客的意外与惊奇做铺垫。

5.由“湖中人鸟声俱绝”你能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的哪两句诗?两者在意境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答:(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相同点:二者都写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肃
杀景象,境界阔太深远。

二者都借助人、鸟的销声匿迹,侧面渲染、烘托了大雪的寒威。

不同点:《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幽深的故国之思,而《江雪》表达的是柳宗元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另外,两者一个是从听觉角度来写,一个是从视觉角度来写。

6.本文记叙了作者到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看到的雪景,其目的是为了什么?
答: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和清高孤傲的个性,也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

7.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一下“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这句话所描绘的景象。

答:湖上水汽凝成的冰花到处弥漫,如同让人置身于人间仙境,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如同一块无瑕的水晶。

8.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段话中红色的词语属于哪种词性?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
答:量词。

“痕”、“点”、“芥”、“粒”一个小似一个,不仅表现了不见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徐徐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动的意
境,内涵丰富,不露斧凿的痕迹,是练字的典范,而且写景的同时也含有渺然人生如同沧海一粟的感慨,表现作者超凡脱俗的气质,遗世独立,特立独行的个性。

9.作者写景时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其好处是什么?采用了怎样的写作顺序?稍作分析。

答:(1)白描形象地描写了西湖的雪景,简练朴素不加渲染,清新自然。

(2)从“雾凇沆砀~上下一白。

”到“湖上影子”是从整体到局部,“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是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

10.作者为什么要特意强调湖中遇到的是金陵人,客此呢?写这两个人的用意是什么?
答:说明他们跟作者一样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有同样的情趣,有同样的遭际,正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另外,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此乃明朝开国的都城,作者这样写是表达他的故国之思。

11.舟子评价作者用了哪个字词?这个词表面的意思和其深意各是什么?
答:(1)“痴”。

(2)表面意思是:痴迷于自然美景的闲情雅致。

深意是:“痴”字似贬实褒,是对作者超凡多
俗,卓尔不群,遗世独立品格的赞美与肯定。

12舟子说作者“痴”,“痴”在文中具体体现在哪里?答:冒风雪严寒夜晚“独往湖心亭看雪”;
与金陵客围炉饮酒于冰天雪地中。

13.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说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侧面赞美和肯定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气质,遗世独立,特立独行的个性。

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14.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答:作者与众不同的情趣,在芸芸众生中,知己难求,而舟子在犹如不在,由此可见他的清高孤傲。

15.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答:写作特色
湖心亭看雪{叙事(线索)}抒情(目的){超凡脱俗
写景(重点)孤芳自赏
七.主题:记叙了作者到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畅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和清高孤傲的个性,也流露出深沉的故
国之思。

八.迁移: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谈妆浓抹总相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黑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