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课文课件
合集下载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Nhomakorabea陶庵梦忆序》
“问其姓氏,金陵人,客此。”问其姓氏,不答姓名答籍 贯。张岱写错了吗?还是另有深意?请结合材料思考。
材料一:“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崇 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清军入关;顺治元年 (1644) 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 写《湖心亭看雪》。
——夜半游湖之痴
独往湖心亭看雪。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不随波逐流的清醒 不媚不俗的精神追求 ——孑然独行之痴
寒雪天出行之痴 夜半游湖之痴 孑然独行之痴
赏“痴”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 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 人两三粒而已。
晚上八时左右
全
只,只有
雾凇沆砀,天与云比与喻山舟与极水细,小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
芥,小草。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罢了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 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 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 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 亭看雪。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 天光湖色全是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 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 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材料二:“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后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金陵”终究还是和明朝有些关联的。亭中人含蓄地用了 “金陵”这个古称,可见对南京这个地方是有深意的。在朝 换代的当口,这个深意正好戳中了张岱的痛处,所以张岱牢 牢记了这么多年。活在清朝的张岱透过明亡去看当年的旧事, 半百的他写下“金陵人,客此”,内心应该也是有隐痛的。从 开篇的 “崇祯”二字就可看出。既然已经改换朝代,对于前 朝显贵旧人 是很敏感的,而张岱依然特地写下“崇祯”字样, 可见内心怀有对 于亡国的沉痛、怀念等复杂的感情。
“问其姓氏,金陵人,客此。”问其姓氏,不答姓名答籍 贯。张岱写错了吗?还是另有深意?请结合材料思考。
材料一:“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崇 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清军入关;顺治元年 (1644) 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 写《湖心亭看雪》。
——夜半游湖之痴
独往湖心亭看雪。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不随波逐流的清醒 不媚不俗的精神追求 ——孑然独行之痴
寒雪天出行之痴 夜半游湖之痴 孑然独行之痴
赏“痴”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 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 人两三粒而已。
晚上八时左右
全
只,只有
雾凇沆砀,天与云比与喻山舟与极水细,小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
芥,小草。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罢了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 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 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 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 亭看雪。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 天光湖色全是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 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 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材料二:“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后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金陵”终究还是和明朝有些关联的。亭中人含蓄地用了 “金陵”这个古称,可见对南京这个地方是有深意的。在朝 换代的当口,这个深意正好戳中了张岱的痛处,所以张岱牢 牢记了这么多年。活在清朝的张岱透过明亡去看当年的旧事, 半百的他写下“金陵人,客此”,内心应该也是有隐痛的。从 开篇的 “崇祯”二字就可看出。既然已经改换朝代,对于前 朝显贵旧人 是很敏感的,而张岱依然特地写下“崇祯”字样, 可见内心怀有对 于亡国的沉痛、怀念等复杂的感情。
13 湖心亭看雪 课件(共21张PPT)
不寻常的行踪
特立独行,不随流俗,有闲情雅致
研读课文,赏奇景悟痴情
舟子评价张岱:“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舟子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张岱的“痴”的?
痴于景:
三个与字,营造出天人合一的朦胧境界, 给人天地之间茫然一片,浑然一体的感受。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 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
文 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
两三粒人影罢了。
很,非常。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
哪能。
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还。
译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
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湖心亭看雪
chónɡ zhēn
ɡ崇ēnɡ祯五年十二ná 月,余住西c湖uì。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
sōnɡ dànɡ
凇 沆 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jiè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ɡènɡ
qiǎnɡ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
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
有痴似相公者。”
再读课文,梳理注释翻译
湖心亭看雪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3张PPT)
课文赏析
原文: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
舟子说作者“痴”,虽有世俗之感,却是对作者痴
①及:等到。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②舟,子痴:迷船于夫世。俗之外的
③喃喃:小声嘟囔。
④莫:不要。
⑤相公:旧时闲对情士人雅的致尊的称高。度评价,⑥巧更妙:地还表。现出作者孤高冷寂
主旨探究
文章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道“舟中人两三 粒”,文章末尾还写到舟子,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 ①作者去湖心亭赏雪,旁若无人,在作者心里,这里只有他自 己,他忘乎所以,忘记一切俗念,只想着赏雪,这是一种清高 的境界,所以“独”字表现了他的高洁。 ②作者认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也进不了他的内心,舟 子对“相公”的行为和心中所想是不理解的,也是不可能理解 的,“独”字表现了他的孤傲清高。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①喜曰:“湖中焉
得更有此人②!” “独往湖心亭看雪”,不料亭上已有人了作者的“喜”。但作者并不
①大:很,非常。
②焉得更有此人:说哪自能己还喜有,这反样写的二人客呢“!见意余思大是想喜不”到,还“会湖有中这焉样得的更人。
焉得,哪能。更,有还此。人!”,这一惊叹虽发自于二客,实为作者的
译文:
心声。运用反客为主的手法,足见其用笔之独到。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在烧酒,酒炉
里的酒正在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
的人呢!”
课文赏析
原文: 拉余同饮。余强①饮三大白②而③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④此。
湖 心 亭 看 雪
张 岱
文题解读 “看”是欣赏、观赏的意思。“看雪”点明事件。文 题简洁、明了,表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13 湖心亭看雪 课件(共27张PPT).ppt
高、孤芳自赏、孤高自傲
的文人情怀,表达了淡淡
的愁绪以及故国之思。
C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出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回忆录《陶庵梦忆》,作者对故国往
事的怀恋,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其间,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却
可从中窥知。
B. 文章开篇交代看雪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作者选择在“人鸟声俱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大举南下。张岱避居浙江剡溪山。在此期间,他 写下了《西湖梦寻》和《陶庵梦忆》,书中主要追忆了当年风月繁华、故国往事, 凡记叙过去的行踪皆用明朝纪年。《湖心亭看雪》就是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
本文写于明朝灭亡后,大约1645年,它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追忆在 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 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赏奇景悟痴情
张岱
“功名耶落空 , 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 锄头耶怕重, 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
——张岱《自题小像》
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
学家。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 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他崇尚“冰雪人格”,在诗文中多赋 予冰雪高洁的灵魂,论诗亦主张“冰雪之气”。其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 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 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没有正面写雪,而写“大 雪三日”后人声鸟鸣断绝,寂寥凄清。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没有直接写雪, 而是写出了雪后雾气弥漫,云、天、山、水合而为一,完 全成为雪与雾的世界。
《湖心亭看雪》课件PPT
1、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读后,请你找出一个词来概括张岱的性格特点。
“痴”怎么解释:
“痴”
呆。傻。笨,行为古怪。
(一)观“痴行”,初悟痴心
2、阅读第一段,说说你发现张岱有哪些“痴”的表现。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天寒地冻
冬日夜晚独往
“是日更定”
“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中人鸟声俱绝”
“痴”
思考:你能从他的行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吗?
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拥,裹、围。毳,鸟兽的细毛。
第一人称,代词“我”。
都。
消失。
独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全。
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副词,全
是日更定矣( )更有痴似相公者( )
数词,一
名词,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副词,还
大雪三日( )与余舟一芥( )客此( )
ná
ɡēnɡ
cuì
sōnɡ
jiè
nán
zhān
qiǎnɡ
zhēn
hànɡ dànɡ
ɡènɡ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这。
撑(船)。
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今义:白色,与“黑”相对
“痴”怎么解释:
“痴”
呆。傻。笨,行为古怪。
(一)观“痴行”,初悟痴心
2、阅读第一段,说说你发现张岱有哪些“痴”的表现。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天寒地冻
冬日夜晚独往
“是日更定”
“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中人鸟声俱绝”
“痴”
思考:你能从他的行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吗?
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拥,裹、围。毳,鸟兽的细毛。
第一人称,代词“我”。
都。
消失。
独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全。
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副词,全
是日更定矣( )更有痴似相公者( )
数词,一
名词,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副词,还
大雪三日( )与余舟一芥( )客此( )
ná
ɡēnɡ
cuì
sōnɡ
jiè
nán
zhān
qiǎnɡ
zhēn
hànɡ dànɡ
ɡènɡ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这。
撑(船)。
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今义:白色,与“黑”相对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 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 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 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运用白描,简洁地勾画了一幅人与自然融合、 富有意境的湖山夜雪图。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本句写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 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既透露出作者 游湖观雪的雅趣,又有一种孤独、落 寞之感。
天地苍茫,人生微渺;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痴景
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如此评价张岱:
开头“崇祯五年十二月”
痴?
独!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遗世独立,不 随流俗;
更痴迷于故国家园的梦忆之中。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红楼梦》
活动三:有感情朗读课文。
要求:带着理解,融入情境,有感情地朗读; 把握好语速、语调和语气。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 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 耶有用没用?
——张岱《自题小像》
推荐阅读:《陶庵梦忆》(张岱)
这本书浓缩了作者半世尘缘与中年以后生活艰辛的 全部密码,书中每一言每一语都凝结一个时代终结之 后的张岱内心深处那一把辛酸血泪,表达了他不与世 俗同流合污的决绝。书中记述西湖的景、杭州的人、 江南的事,文字精练,字字珠玑,余韵袅袅,篇篇可 读。这本书值得我们去阅读。
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运用白描,简洁地勾画了一幅人与自然融合、 富有意境的湖山夜雪图。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本句写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 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既透露出作者 游湖观雪的雅趣,又有一种孤独、落 寞之感。
天地苍茫,人生微渺;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痴景
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如此评价张岱:
开头“崇祯五年十二月”
痴?
独!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遗世独立,不 随流俗;
更痴迷于故国家园的梦忆之中。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红楼梦》
活动三:有感情朗读课文。
要求:带着理解,融入情境,有感情地朗读; 把握好语速、语调和语气。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 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 耶有用没用?
——张岱《自题小像》
推荐阅读:《陶庵梦忆》(张岱)
这本书浓缩了作者半世尘缘与中年以后生活艰辛的 全部密码,书中每一言每一语都凝结一个时代终结之 后的张岱内心深处那一把辛酸血泪,表达了他不与世 俗同流合污的决绝。书中记述西湖的景、杭州的人、 江南的事,文字精练,字字珠玑,余韵袅袅,篇篇可 读。这本书值得我们去阅读。
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全ppt课件
《湖心亭看雪》全PPT 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解析 • 人物形象 • 艺术手法 • 课程总结
01
课程导入
作者介绍
总结词
介绍作者张岱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
详细描述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一生著 述颇丰,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 矛盾和民族危机,具有深刻的思 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饮三大白而别’”。
05
课程总结
本课重点
了解作者张岱及其背景 掌握《湖心亭看雪》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分析文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技巧
本课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孤独、 遗世独立的人生态度
探讨文中体现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和人 生哲理
分析文中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作 者的内心世界
课后作业
完成PPT课件上的相关练习题, 巩固所学知识
顺叙
在描述湖心亭的景象和遇到的人时,采用了顺叙的叙事手法 ,使文章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描写手法
细节描写
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如“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 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生动地描绘了湖心亭的雪景,使人仿佛置身其中。
比喻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将湖心亭比作“一点”、“一芥”、“两三粒”,形象地表现了湖心 亭在雪中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描绘湖心亭的雪景,表 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
往。
同时,通过湖上奇遇的情节,体 现了作者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思
考。
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追求内心 的平静与自由,以及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理念。
03
人物形象
张岱的形象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解析 • 人物形象 • 艺术手法 • 课程总结
01
课程导入
作者介绍
总结词
介绍作者张岱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
详细描述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一生著 述颇丰,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 矛盾和民族危机,具有深刻的思 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饮三大白而别’”。
05
课程总结
本课重点
了解作者张岱及其背景 掌握《湖心亭看雪》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分析文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技巧
本课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孤独、 遗世独立的人生态度
探讨文中体现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和人 生哲理
分析文中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作 者的内心世界
课后作业
完成PPT课件上的相关练习题, 巩固所学知识
顺叙
在描述湖心亭的景象和遇到的人时,采用了顺叙的叙事手法 ,使文章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描写手法
细节描写
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如“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 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生动地描绘了湖心亭的雪景,使人仿佛置身其中。
比喻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将湖心亭比作“一点”、“一芥”、“两三粒”,形象地表现了湖心 亭在雪中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描绘湖心亭的雪景,表 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
往。
同时,通过湖上奇遇的情节,体 现了作者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思
考。
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追求内心 的平静与自由,以及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理念。
03
人物形象
张岱的形象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感受作者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2、品味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学习白描写景、 写人的描写方法。
1、读准字音:
师友共读,双向提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 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背影》)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红楼梦》
写作训练:
用白描手法描写一个人物。
(示例)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 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唐弢《琐忆》
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学友赛(师友补充)
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游记的内容?(人物+事件)
整体感知----分析人物 师友赛,学友补充
舟子是怎样评价张岱的?从哪 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号陶庵,浙江山阴(今浙
江绍兴)人。他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 晓音乐,戏曲,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消极避居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 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 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 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学友赛
结合注释,理解重点句子,疏通文意。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感受作者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2、品味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学习白描写景、 写人的描写方法。
1、读准字音:
师友共读,双向提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 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背影》)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红楼梦》
写作训练:
用白描手法描写一个人物。
(示例)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 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唐弢《琐忆》
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学友赛(师友补充)
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游记的内容?(人物+事件)
整体感知----分析人物 师友赛,学友补充
舟子是怎样评价张岱的?从哪 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号陶庵,浙江山阴(今浙
江绍兴)人。他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 晓音乐,戏曲,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消极避居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 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 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 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学友赛
结合注释,理解重点句子,疏通文意。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湖心亭看雪》 -课件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写于明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 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 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文学创 作以小品文见长。
作者简介
作者曾在西湖一带生活了40年,过着锦衣 玉食、嬉游玩乐的贵公子生活。清军入关, 明朝灭亡,张岱选择了逃避,隐居山中,不 问世事。往昔繁华,都成梦幻。
(3)“痴”于情:“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他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
痴行——痴景——痴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 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7.文章以舟子的话结尾有何作用?
【点拨】舟子的话表现出作者深夜遇知 音的惊喜之情,“痴”字既表明了作者 对西湖雪景的喜爱之情,又含有对故国 割舍不下的怀念之情。画龙点睛,深化 意境。
作为明代遗民,张岱有着沉痛的亡国之 恨,挥之不去的家国之思。他以“梦 忆”“梦寻”这样的词语为自己的书命名, 流露出繁华过眼,旧游如梦的感伤。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明朝灭亡后,大约1645年,它 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追忆在西湖乘 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 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 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
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 三粒而已。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冰花一片弥漫,(只见)天和云和山 和水,上下全是白色的。湖上(映出 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 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 叶的小船,船中像米粒一般大小的两 三个人罢了。
6.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 来评价张岱。
痴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
作者简介
作者曾在西湖一带生活了40年,过着锦衣 玉食、嬉游玩乐的贵公子生活。清军入关, 明朝灭亡,张岱选择了逃避,隐居山中,不 问世事。往昔繁华,都成梦幻。
(3)“痴”于情:“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他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
痴行——痴景——痴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 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7.文章以舟子的话结尾有何作用?
【点拨】舟子的话表现出作者深夜遇知 音的惊喜之情,“痴”字既表明了作者 对西湖雪景的喜爱之情,又含有对故国 割舍不下的怀念之情。画龙点睛,深化 意境。
作为明代遗民,张岱有着沉痛的亡国之 恨,挥之不去的家国之思。他以“梦 忆”“梦寻”这样的词语为自己的书命名, 流露出繁华过眼,旧游如梦的感伤。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明朝灭亡后,大约1645年,它 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追忆在西湖乘 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 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 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
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 三粒而已。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冰花一片弥漫,(只见)天和云和山 和水,上下全是白色的。湖上(映出 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 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 叶的小船,船中像米粒一般大小的两 三个人罢了。
6.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 来评价张岱。
痴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
第13课 湖心亭看雪 课件(共28张PPT).ppt
6、这篇文章容易让我们想起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 飞绝,万径人
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假如淡泊功名、终生不仕的张岱在湖
感 知
心亭上遇到柳宗元,他们会成为知交吗?
一
观点一:以文会友。一诗一文,无论是氛围的“绝”,还是心境的“独”,
分
都是不谋而合的。其背景阔大与人物渺小的对比,情与景交融手法的运用
湖 心 亭 看 雪作
者 : 张 岱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体会本文白描的手法。
2.整体感悟,细心品 读,体会本文的审美 意境。
3.联系作者的生平事 迹及创作背景,体会 其家国之思。
第一课时
探究几处标点
你觉得哪些标点符号可以改一改?辨析改前和改后的差别。
1、“有两人铺毡对坐”后的“,”改为“! ”。 改之前让人感觉作者的内心较为平静或至少表现得平静, 改后表示作者内心和金陵 客一样激动喜悦。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后的“!”可以改为“?! ”。
“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晋陶渊明独爱 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 啸”“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等等。
认识一位痴人
2.关键词提炼。
(1)如果要把第1段中表明天气和寂静氛围的词语提取出来,用7个字
表达,你会怎么概括? 大雪三日声俱绝。
(2) 如果要把第1段中点明时间、交通工具和事件的词语 提取出来, 用7个字表达,你会怎么概括?
改之前突岀大喜之情,改后同时强调出乎意料的惊讶。 3、你还能找到哪些?
认识一位痴人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段,选择课文中的词语或短语, 来替换标 题中的“湖心亭”三字,形成新的文章题目,并结合替换后的题目说说 你对作者的认识。
《湖心亭看雪》全ppt课件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
都 消失
·2、是日更定,余 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
这 晚上八 我 撑,划 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
点左右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 冰花一片弥漫
全白
4、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只 一道长堤 一点湖心 我的一 舟中两三个人影 的痕迹 亭的轮廓 叶小舟
白描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 的图画,使人如身临其境。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 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就 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 图”成就一首千古绝唱。
白描手法写人范例: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 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 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 圆规。”
清高孤傲
天云天山地水,苍上茫下一白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 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
一艘,舟中人人两、三物个罢渺了小。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 水之乐,醉情于世俗 之外的闲情雅致。
崇(Ch¨®)祯 ( zhēn ) 毳( cu¨)衣
ng
¬
雾凇( sōng )
沆
.(
h¨¤n)g砀(
d¨¤n
)
更( gēng)定
铺毡( zhān )
更( g¨¨n)有此人 强( qiǎng )饮
g
.
听读课文
崇祯( Chóng zhē)n 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 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 拏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 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 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3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合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究
5、以“一痕”“一点”“一芥”等数量词来形容长堤、湖 心亭、舟与舟中人,有何好处?
以人和物的渺小与茫茫天地的广阔做对比,反衬天地辽阔, 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人和物于天地间如“沧海一粟”,既 痴于景,又备感孤寂落寞。
合作探究
6、文中最能表现作者特点的是哪个字?
“痴”。痴,本义为傻,愚笨。在这里的意思是痴迷。
整体感知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 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 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疏通文意
湖心亭看雪
古义:第一人称,代词“我”
今义:剩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合作探究
9、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道“舟中人两三 粒”,况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子”,显然不止一人。这是作 者有意为之还是行文疏忽?为什么?
有意为之。作者去赏雪,是带着闲情雅致去的,作者认为 “舟子”不可能与他志趣相投,不可能理解他的行为和心中 所想,故有意用“独”字来表示舟子与己不同。“独”字充 分展现了作者遗世独立、不随流俗的高洁情怀,也反映了他 内心深处的孤寂与落寞。
更,还
今义:白色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
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词多义
课堂检测
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副词,尽力、竭力
赏赐百千强
形容词,有余
《木兰诗》
上下一白
副词,全
一 惟长堤一痕
数词,一
一怒而诸侯惧
副词,一旦
河大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湖心亭看雪》课件(28张ppt)
西湖湖心亭
作者、及两个金陵人, (舟子、小童)
看雪、遇知音。
课文分析
1、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 三粒而已。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这句在结构上可谓横空出世,突兀而来,使人陡生荒寒 之感。尽管这时作者还没有描绘雪景,但已可以想见大雪封 湖之状,读之使人遍体生寒了。 ——通过听觉写景,写出了 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瑟缩不敢外出,寒噤不敢 作声,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一个“绝”字巧妙地从人的听 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唐 代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视 觉)二者虽写法不同,但达到了同样的艺术效果。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2921.8.29Sunday, August 29,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2:57:2412:57:2412:578/29/2021 12:57:24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2912:57:2412:57Aug-2129-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12:57:2412:57:2412:57Sunday, August 29, 2021
识“痴”人
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 •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独往湖心亭看雪。
作者、及两个金陵人, (舟子、小童)
看雪、遇知音。
课文分析
1、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 三粒而已。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这句在结构上可谓横空出世,突兀而来,使人陡生荒寒 之感。尽管这时作者还没有描绘雪景,但已可以想见大雪封 湖之状,读之使人遍体生寒了。 ——通过听觉写景,写出了 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瑟缩不敢外出,寒噤不敢 作声,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一个“绝”字巧妙地从人的听 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唐 代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视 觉)二者虽写法不同,但达到了同样的艺术效果。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2921.8.29Sunday, August 29,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2:57:2412:57:2412:578/29/2021 12:57:24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2912:57:2412:57Aug-2129-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12:57:2412:57:2412:57Sunday, August 29, 2021
识“痴”人
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 •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课文课件
04
艺术特色鉴赏
清新淡雅的写景艺术
运用白描手法
作者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以笔墨 的淡雅、意象的简约,勾勒出一
个如诗如画的冰雪世界。
写景层次分明
文章通过由远及近、由上而下、 由外而内的描写方式,将湖心亭 置于一个银装素裹、天地一色的 背景中,呈现出自然的层次感。
注重细节描写
作者对湖心亭周围的景物进行了 精细的刻画,如“雾凇沆砀,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使 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冰天雪地的
精妙词语的选择与赏析
01
“沆砀”一词,形容雾气弥漫, 天色昏暗,为下文描绘雪景做了 铺垫。
02
“痕”、“点”、“芥”、“粒 ”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雪后湖 面的景色,给人以宁静、空旷的 感觉。
文中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 作者通过实写和虚写的结合,表现了雪后湖面的美丽和神秘。 如“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是实写,“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则是虚写,这种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增强了 文章的艺术效果。
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岁生活优裕,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一生爱好山水,游 历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南北各地。
张岱擅长行文,其散文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世态人情,抒发个人生活感受,表现 出对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湖心亭看雪》的写背景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 之一,写于明末清初,当时正值
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
叙事、抒情、写景的有机结合
叙事为抒情和写景提供基础
文章通过对雪中观景的叙述,为后文的抒情和写景提供了基础和 铺垫。
抒情为叙事和写景增色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和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考,使文章 更具有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
写景为叙事和抒情提供载体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 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 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标题解读
湖心亭看雪
你从这个标题读到了什么?
标题解读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在外湖中央一个小小的 绿洲上,与三潭印月、阮公墩鼎足相对,成一个品字 形。从前叫湖心寺,明弘治间被毁,明嘉靖三十一年 (1552年)重建,后又再修。
资料拓展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写于明王 朝灭亡以后。张岱在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即写于他避居剡溪山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 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字词句翻译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 (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第一段解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ná) 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崇祯五年: 俱:绝: 是日: 更定: 拏(ná): 拥毳(cuì)衣炉火:
第一段解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ná) 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崇祯五年:为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江淹是南朝辞赋史上的名家,他现存辞赋二十八篇,全部为抒情咏物赋。江淹总 共有诗歌一百四十二首,其诗风既不追求古奥艰涩,又不崇尚浅俗艳丽,他自我 标榜作家的文学创作要体现个性,应该有“惊魂动魄”的艺术功效,同时兼具真、 善、美等情志。
资料拓展
小品文是种散文的文体,其内容经常是在生活中,作者经过反省思想传达给
俱:都。
绝:无。
是日:这一天。更定:亦叫定更。古时一夜分五更,每更两小时。更定是一更开始, 即晚上八时开始。
拏(ná):牵引,划动。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皮衣拥着炉火。毳,鸟兽的细毛。
第一段解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ná) 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资料拓展
齐建元(479年)初,改任骠骑豫章王记室,兼东武县令,参与草拟诏书册令, 并撰写国史。延兴(494年)初,为御史中丞,先后弹劾中书令谢朏等人。中兴 元年(501年),迁任吏部尚书。梁天监元年(502年),任散骑常侍、左卫将 军,封为临沮县开国伯。不久又改封为醴陵侯。天监四年(505年),江淹去世, 终年六十二岁,梁武帝为他穿素服致哀,并赠钱三万、布五十匹。谥号宪伯。
作者介绍
史学上,张岱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并称“浙东四大史家”;文学 创作上,张岱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Fra bibliotek资料拓展
资料拓展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宋州济阳考
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人。 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 江淹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虽家境贫穷,但 很好学。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 开始其政治生涯。宋泰始四年(468年),被任 命为巴陵王国左常侍。升明元年(477年),齐 高帝闻其才,召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
读者的讯息,内容题材不限。小品文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 文。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种样式,古代许多带有强烈感情色彩、语 言优美生动的序、跋、记传、书信等等,都可以算作小品文。小品一词运用 到文学领域,同样也没有严格的明确的定义,凡是短篇杂记一类的文章,均 可称之为小品文。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炼。体裁上则不拘一格,序、记、 论、跋、碑、传、铭、赞、尺牍等文体都可适用。晚明小品文创作风格上的 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 生活状况及趣味,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趣尚。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 (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 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 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作者介绍
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患有痰疾而长住外祖父陶大顺家养病,因聪 颖善对而被舅父陶崇道称为“今之江淹”,提出过“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 画不能佳;以有诗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等观点;于天启年间和崇祯初 年悠游自在,创作了许多诗文;于崇祯八年(1635年)参加乡试,因不第 而未入仕;明亡后,避兵灾于剡中,于兵灾结束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贫 困,潜心著述,著有《陶庵梦忆》和《石匮书》等;康熙四年(1665年) 撰写《自为墓志铭》,向死而生;后约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与世长 辞,享年约九十三岁,逝后被安葬于山阴项里。
作者介绍 资料拓展 字词句翻译 文言精悉 文言知识积累 相关练习
目录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9年?),
明末清初史学家、文学家。一名维城,字宗子, 又字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剑老人、 古剑陶庵、古剑陶庵老人、古剑蝶庵老人,晚年 号六休居士,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 四川绵竹(故自称“蜀人”)
标题解读
湖心亭看雪
你从这个标题读到了什么?
标题解读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在外湖中央一个小小的 绿洲上,与三潭印月、阮公墩鼎足相对,成一个品字 形。从前叫湖心寺,明弘治间被毁,明嘉靖三十一年 (1552年)重建,后又再修。
资料拓展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写于明王 朝灭亡以后。张岱在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即写于他避居剡溪山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 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字词句翻译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 (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第一段解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ná) 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崇祯五年: 俱:绝: 是日: 更定: 拏(ná): 拥毳(cuì)衣炉火:
第一段解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ná) 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崇祯五年:为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江淹是南朝辞赋史上的名家,他现存辞赋二十八篇,全部为抒情咏物赋。江淹总 共有诗歌一百四十二首,其诗风既不追求古奥艰涩,又不崇尚浅俗艳丽,他自我 标榜作家的文学创作要体现个性,应该有“惊魂动魄”的艺术功效,同时兼具真、 善、美等情志。
资料拓展
小品文是种散文的文体,其内容经常是在生活中,作者经过反省思想传达给
俱:都。
绝:无。
是日:这一天。更定:亦叫定更。古时一夜分五更,每更两小时。更定是一更开始, 即晚上八时开始。
拏(ná):牵引,划动。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皮衣拥着炉火。毳,鸟兽的细毛。
第一段解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ná) 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资料拓展
齐建元(479年)初,改任骠骑豫章王记室,兼东武县令,参与草拟诏书册令, 并撰写国史。延兴(494年)初,为御史中丞,先后弹劾中书令谢朏等人。中兴 元年(501年),迁任吏部尚书。梁天监元年(502年),任散骑常侍、左卫将 军,封为临沮县开国伯。不久又改封为醴陵侯。天监四年(505年),江淹去世, 终年六十二岁,梁武帝为他穿素服致哀,并赠钱三万、布五十匹。谥号宪伯。
作者介绍
史学上,张岱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并称“浙东四大史家”;文学 创作上,张岱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Fra bibliotek资料拓展
资料拓展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宋州济阳考
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人。 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 江淹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虽家境贫穷,但 很好学。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 开始其政治生涯。宋泰始四年(468年),被任 命为巴陵王国左常侍。升明元年(477年),齐 高帝闻其才,召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
读者的讯息,内容题材不限。小品文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 文。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种样式,古代许多带有强烈感情色彩、语 言优美生动的序、跋、记传、书信等等,都可以算作小品文。小品一词运用 到文学领域,同样也没有严格的明确的定义,凡是短篇杂记一类的文章,均 可称之为小品文。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炼。体裁上则不拘一格,序、记、 论、跋、碑、传、铭、赞、尺牍等文体都可适用。晚明小品文创作风格上的 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 生活状况及趣味,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趣尚。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 (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 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 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作者介绍
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患有痰疾而长住外祖父陶大顺家养病,因聪 颖善对而被舅父陶崇道称为“今之江淹”,提出过“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 画不能佳;以有诗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等观点;于天启年间和崇祯初 年悠游自在,创作了许多诗文;于崇祯八年(1635年)参加乡试,因不第 而未入仕;明亡后,避兵灾于剡中,于兵灾结束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贫 困,潜心著述,著有《陶庵梦忆》和《石匮书》等;康熙四年(1665年) 撰写《自为墓志铭》,向死而生;后约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与世长 辞,享年约九十三岁,逝后被安葬于山阴项里。
作者介绍 资料拓展 字词句翻译 文言精悉 文言知识积累 相关练习
目录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9年?),
明末清初史学家、文学家。一名维城,字宗子, 又字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剑老人、 古剑陶庵、古剑陶庵老人、古剑蝶庵老人,晚年 号六休居士,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 四川绵竹(故自称“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