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司马光》的故事情节,了解司马光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通过学习《司马光》,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内容1. 文言文《司马光》的故事情节。
2. 司马光的人物形象及其聪明才智。
3. 文言文阅读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文《司马光》的故事情节,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才智。
2.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司马光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述《司马光》的故事情节,分析司马光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才智。
3.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文言文《司马光》的理解和感悟。
4.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文言文《司马光》的理解。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板书设计1. 《司马光》2. 主要内容:故事情节、司马光的人物形象、文言文阅读技巧。
3. 重点:司马光的聪明才智。
作业设计1. 复习《司马光》的故事情节,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结合《司马光》的故事,发挥想象,编写一个短剧。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司马光》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司马光》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与《司马光》故事相关的动画或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如《论语》、《孟子》等,让学生意识到文言文不仅仅是古代的文字,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故事。
《司马光》第一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司马光》第一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司马光》第一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司马光》第一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司马光》第一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课前透视: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
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
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
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三、学习生字、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跌”“庭”等7个会认字,会写“司”“登”“跌”三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词句间的停顿,试着读出停顿。
3.指导学生通过“知情节”一环节学会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
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知情节”一环节学会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引出课文1.生讲故事。
指名回顾《司马光》的故事。
2.师讲故事。
老师用文言文讲《司马光》的故事。
3.初步认识司马光。
(1)板书课题(2)拓展“司马”姓氏文化二、认识生字,读通课文1.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同桌互相帮忙。
)2.共学难字,牢记于心。
(共性的难认字,集中学习。
)3.认准生字,读通课文。
(生字牢记于心,送入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走进文本,反复诵读(一)一读会停顿。
第一部分的读,主要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停顿,通过反复诵读,读出停顿。
1.老师示范读,感受停顿。
2.学生认真听,找出停顿。
3.自由读课文,读出停顿。
小结过渡:大家已经读出了停顿,要想把这篇文言文读得更好,我们还要知道它的意思和情节。
随机板贴:知情节。
(二)二读知情节第二部分的读,为了让学生知道故事的情节,理解之后,读出语气。
1.故事里都有谁?(1)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都有哪些人?并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群儿”“一儿”“众”“光”“儿”。
(补充“一儿”和“儿”是同一个人。
)(3)突出人物读文。
(让听的人,一听就知道故事里有谁。
)引导学生用重读、拖长音读的方法来突出人物。
小结过渡:我们已经找到课文中都有谁,找到了司马光和他的朋友们。
2.他们都做了什么?(1)出示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中的人都做了什么?(2)借助注释,感知情节。
①指导理解“群儿戏于庭”。
人教部编版(三上)《司马光》第一课时完美版教案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皮玮【教学目标】1.认识“司、瓮”等 5 个生字,通过比较观察的方法,会写右上包围和左上包围的“司、庭”两个字;2.通过跟老师读、画节奏等方法学习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通过接读、提示读、变化读等方法逐步学会背诵。
3.借助注释、组词、插图、讲故事等方法,理解课文大意。
4.紧扣重点词句,在朗读中感悟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1.通过跟老师读、画节奏等方法学习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通过接读、提示读、变化读等方法逐步学会背诵。
2.借助注释、组词、插图、讲故事等方法,理解课文大意。
3.紧扣重点词句,在朗读中感悟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1.借助注释、组词、插图、讲故事等方法,理解课文大意。
2.紧扣重点词句,在朗读中感悟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一、激趣:初识文言文1.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生根据已知内容讲故事。
想知道古人是怎么记录这个故事的吗?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司马光》。
2.齐读课题,了解复姓。
3.初识文言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 102 页,数一数古人用几句话记录了这个故事?有多少字呢?(2 句话, 30 个字)(2)古人用他们的语言写了这个故事,用这种语言写出来的文章就是文言文。
(齐读:文言文)【设计意图:充分了解、尊重孩子的已知学习经验,通过讲故事,回忆复姓,建立旧知与新知的桥梁,自然而然地进入文言文的学习。
】二、读顺:读准字音,读好断句1.师范读,生关注难读字音。
2.师范读,生跟读课文,关注停顿。
(1)这一次我们一起读,我读一小句,你们读一小句。
(2)这一次加大难度,我读一整句,你们再读这一句。
(3)这一次挑战升级,我读完了,你们才能读,敢挑战吗?3.听读,尝试画出节奏线。
(1)生边听边尝试画节奏线。
读古文有一些讲究,读的时候得有停顿,这样听的人才容易听懂。
拿出笔,一边听,一边试着像这样在有停顿的地方画出节奏线。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第1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第1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2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熟读成诵。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看图猜故事,激趣揭题。
(1)引导学生回顾一、二年级学习过的古诗《池上》《村居》,说一说:这些古诗里儿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2)激趣揭题:我们以前学过的《池上》《村居》都是古人用古诗的形式描写儿童生活的作品。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人讲述司马光小时候故事的课文——《司马光》。
(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
2.认识“司”字,学习复姓。
(1)认识生字“司”,正音,齐读。
(2)提问:对于司马光,你了解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发言后,出示司马光的简介:司马光生于1019年,1086年逝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
他写了一本了不起的书——《资治通鉴》。
(3)学习复姓。
①指名说说“司马光”的姓和名。
②引导回顾一年级下册《姓氏歌》,说说学过哪些复姓。
③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复姓的人。
④教师讲解“司马”一词,引导学生了解“司马”不仅可以表示姓氏,还可以表示官职。
二、整体感知,初知古文1.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通过看生字表及认读字表解决,将不确定的圈画下来。
(2)指名朗读,重点检查是否能够做到字音正确。
注意指导多音字“没”(mò)要据义定音。
2.今古对比,初步感知文言文特点。
(1)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感觉它和我们之前读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指名简单交流。
预设:字数比较少;文章简短;有些词语难理解。
(2)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小结:这样的文章就叫做文言文,文言是指古人写文章时使用的语言。
3.明确文中人物,读出停顿。
(1)提问:本文的主人公是“司马光”,文中哪个字指的就是司马光?除了司马光,文中还有哪些人?课件出示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的人物。
《司马光》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司马光》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三上《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L利用字理等方法,认识"司"、"登”等5个生字,会写“司二“登”等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正确的停顿。
3.能过借助注释、利用插图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感受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停顿和节奏。
2、教学难点:能过借助注释、利用插图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感受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教学过程一、初识古文1、猜字谜,这是一只手,把它放在嘴巴边,这是什么字?(板书:司)司,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掌管的意思。
2,出示“司马”,它在古代是一个官职的名称,但它也是一个复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司马光。
他姓司马,名光。
一起读。
图片3.介绍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二、读通古文学习任务一:打开课文,自己试着读课文3遍。
第1遢,试着读准确;第2遍,试着读通顺;第3遍,试卷读出停顿。
1、自由读。
2、这些生字能读准吗?出示生字词。
图片3、指名读,齐读4、读出停顿。
(1)老师在群儿后面画了一条线,这条线叫停顿线。
同学们,一个完整的句子一般来说都会讲清楚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谁是什么。
请看这句话,讲的是谁?干什么?所以我们要在谁的后面停顿一下。
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去停顿,就会把文言文读得更明白。
(2)你还能找出其他表示人物的词语吗?咱们读的时候就在这些人物的后面停一停。
(标出停顿符号)(3)(足跌没水中)这句话没有人物该怎么停?你是怎么想的?足跌是一个人做的动作,没水中是足跌的结果,所以在动作的后面停一停。
同样的道理,我们再看这句,光做了几个动作?所以在每个动作的后面也停一停。
图片3、用上停顿符号读一读,是否更有节奏感呢?(1)指名2个学生读、齐读。
(2)去掉停顿符号读三、讲好故事1、我们刚才把课文熟读成诵,现在我们要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缸” 3个生字,会写“别”、“到”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为后面感悟司马光英勇、机智的品格埋下伏笔。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为后面感悟司马光英勇、机智的品格埋下伏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1.老师:小朋友,你知道老师姓什么吗?那你知道后面那位老师姓什么吗?(师答复)那你能向后面的老师介绍下你姓什么呢?我们的姓只有一个字,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古时候的小朋友,他的姓和我们有些不同,他姓司马(板书),像这样有两个字组成的姓我们把它叫作复姓。
司马这个姓非常特别,马这个字我们早就学过了,那你能给“司”这个字找个朋友吗?他的名字叫“光”。
(板书)谁愿意和他打个招呼呢?(叫几个学生。
)让我们一齐来读读课题吧!(20.司马光)2.老师:瞧,这个就是司马光,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呢?让我们读读课文,去认识一下他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85页,看看读书要求。
出示读文要求:(1) 边看插图边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长句子。
(2) 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号。
2.老师:老师看到大家读课文的时候非常认真,有的同学都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如今老师要来考考大家,这篇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啊?(6个)老师想听听你们读得怎么样了?三、细读感悟,学习课文第一局部1.请大家看课文插图。
谁是司马光?他是什么时候的孩子?2.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轻声)男同学和女同学想来比一比吗?3.请大家再看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小朋友在花园里干什么?(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谁来读第一句话?(抽1-2名学生)4.花园里有什么?(课件出示“假山”图。
再出示词卡:假山)谁来读?假山是真的山吗?所以“假”的意思就是?它的反义词是?(出示字卡:假)这个生字读什么?(赛词)5.(板书假山简笔画)这是花园里的假山。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第1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常见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正确断句。
3、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的方法,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文言学习的乐趣。
2、通过改写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古典气质。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文词语的意思,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古典气质。
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小时候,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宋朝,一个小孩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其中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这个小孩就急中生智,拿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小朋友,这个小孩就是司马光,这个故事就是《司马光砸缸》。
这是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录在古代史书中。
由于古代书面语与我们现代的语言有一些不同,所以,我们看到的故事都是翻译成现代语的。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用古代的书面语讲述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他与我们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体会一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根据注音拼读,将读不通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4、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庭、众”可以采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司、持”可以与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学习“庭、跌、众”可以用汉字加减法。
谜语示例: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南阳有雅士,斜帽站船上。
(庭)三人叠罗汉。
(众)形近字示例:司(司机)——同(相同)持(坚持)——诗(古诗)(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司马光》教学设计(四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司马光》教学设计(四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司马光》教学设计篇一1、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形式多样,效果显著。
在阅读理解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首先是学生自己读,其次是小组长检查批改,然后是小组阅读,跟着老师读,最后是检查学生的阅读。
在各种形式的阅读中,学生不仅不会对阅读课文感到枯燥,还能潜移默化地背诵课文,感受课文大意。
2、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
在引导学生交流课文的疑难词句后,我改变了原来的继续讲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而是开展“讲故事比赛”。
生动的故事语言配上精彩的动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1、在对课文进行感悟时,横向指导不够。
学了课文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学生的回答都局限于:我们遇到危险时,要学习司马光沉着冷静,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遇到危险要急中生智,想个好办法;遇到危险……现在回想,我觉得还应该对学生进行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的安全知识教育。
也就是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不要忘了对学生传递其他方面的思想教育。
2、学完课文后,没有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进行总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任何课文的学习都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文言文的学习也是一样,通过对学法的总结,可以为教师轻松教学下一篇文言文做准备。
《司马光》本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故事。
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
课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尽量让他们去体会应该向司马光学习,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这个道理。
本节课我是这样教学的:刚上课我就抓着第一自然段来重点讲解,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有个小朋友掉进缸里,别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司马光又是怎样做的?”我就是利用这一条主线贯穿整节课,来指导学生学习,由于课文里的语句简单易懂,同学们都学得挺快,接着就指导他们朗读课文,由于本文的语言特别富有童趣,所以学生都很喜欢朗读。
24《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司马光的故事内容,体会司马光的聪明机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司马光勇敢、聪明、果断的品质,激发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应对挑战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运用。
2. 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司马光的聪明机智。
3. 司马光故事的学习:了解司马光的故事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勇敢、聪明、果断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的聪明机智。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司马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成果,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引导学生体会司马光的聪明机智。
5. 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司马光的勇敢、聪明、果断。
6.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司马光》2. 主要内容:司马光的故事3. 重点词语:聪明、机智、勇敢、果断等。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 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的聪明机智。
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司马光的短文。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 第一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司马光》的故事情节,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司马光的故事情节。
2. 司马光的人物形象。
3. 文章的主题思想。
4. 司马光的历史背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司马光》的故事情节,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分析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司马光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司马光》的故事情节,分析司马光的人物形象。
3.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4. 总结:总结《司马光》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司马光》2. 提纲:-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主题思想- 历史背景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司马光》的故事梗概。
2. 分析司马光的人物形象,写一篇短文。
3. 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一篇读后感。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司马光》的故事情节有了深入的理解,对司马光的人物形象也有了清晰的认识。
他们对文章的主题思想有了自己的理解,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对文章的深层含义理解不够,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指导。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非常好的,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因为这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学堂的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司马光所在的历史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司马光》(第1课)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司马光》(第1课)人教(部编版)
1.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司马光》一课,使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勇敢、智慧和助人为乐的美德,增强民族自豪感。
2.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司马光的决策过程,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司马光》(第1课)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司马光》(第1课)人教(部编版)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一课《司马光》。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词,如“群、戏、登、跌、弃、持、众、救”等,掌握词语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司马光的勇敢、智慧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司马光的品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司马光品质相关的问题,如“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演示司马光救人的场景,感受其品质。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司马光》这篇文章的意义和背景知识2.学习作者使用的相关语句和表达方法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吸收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司马光》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分析作者使用的相关语句和表达方法3.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能力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词汇和句式2.分析作者深层次的写作意图3.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流程教学引入通过引入历史人物司马光的事迹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了解故事情节,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司马光这个历史人物的重要性。
学习篇目在引入后,对于文章的整体语言和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框架和重点。
文本逐字注释在学习篇目的基础上,对于文章的重难点进行逐字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每一个单词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对于词汇的深入思考与分析。
分析词句在逐字注释结束后,对文章的语法句式与表达方法进行剖析,讲解表达方式的特点,并引导学生从中总结归纳进行表达。
分析篇意在分析词句阶段结束后,对文章的意义进行阐释,帮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文章,并引导学生对于文本中的语言、句式、用词和比喻等进行分析与归纳。
总结复述在分析篇意完成后,对已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对每个重点知识点进行复述提问并进行思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吸收知识。
评价反思在学习结束之后,让学生对课堂进行总结评价,并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表现,发现不足并加强学习。
课堂延伸在课堂延伸环节,可以向学生介绍更多关于司马光的历史故事,并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吸收知识。
结束语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与了解历史人物司马光,还能够培养更好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学习经历,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
司马光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读:读通课文三遍以上。
2.划:把课后要认要写的生字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每个拼读三遍。
(多次出现的只划第一处)3.写:参考书后《笔画名称表》和《常用偏旁表》,自学本课生字笔顺,书空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边书空,边说出笔画名称)。
【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识字等方式,能正确认读“司、跌、皆、弃、持”5个生字。
会按笔顺在田字格中准确书写“司、庭、众”3个生字。
2.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等途径,能正确跟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3.通过观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能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5个生字。
2.能正确跟读课文。
3.会按笔顺在田字格中准确书写“司、庭、众”3个生字。
【教学难点】1.通过观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能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用具】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大张的生字卡片学生用具:自制小张的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文章——《司马光》。
”出示课题。
师:“其中‘司’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注意它是平舌音,谁来把题目拼读准确?”请生拼读(及时点评)——开火车认读——齐读。
师:“生活中,你见过‘司’吗?谁来给它组词找个朋友?”请生回答。
师:“那题目中的‘司马光”你认识吗?”引导回顾《姓氏歌》里的复姓,指名学生说说“司马光”的姓和名。
教师介绍: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编写了《资治通鉴》。
师:“关于司马光,历史上有个他小时候有名的故事,就是——司马光砸缸。
谁来和大家简单讲讲这个故事?”师:“听完同学讲的故事,再看看文中的插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师小结,激趣:这篇课文是文言文,是我们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用的语言。
设计意图:揭题后,回顾一年级下册学过的《姓氏歌》一课中提到的复姓,引导关注“复姓”——司马。
然后让学生简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启发学生借助插图,猜测本课内容,顺势告诉学生这篇课文是文言文。
重在利用已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第24课《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1.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
感受故事人物的“美好品质”,体会“美好品质”带给人的温暖和感动,争做拥有“美好品质”的小学生。
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带着问题阅读”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它促使我们一边读一边思考,不仅能帮助我们提高默读的效率,还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话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
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安排写一件事,要求把玩的过程相对完整地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3.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这幅图片,你知道是什么故事吗?对了,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人讲述这个故事的课文——《司马光》。
4.资料链接。
司马光,字君实,谥号文正,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他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学习任务二: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言文特点1.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词句间的停顿。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朗读提示:句号处的停顿可以长一些,逗号处的停顿可以略短,词与词之间的停顿再短些。
2.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和我们之前读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这篇课文字数比较少;文章简短;有些词语难理解。
这样的文章就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文写文章时使用的语言。
3.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学好文言文,可以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学习任务三: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并组词。
重点提示:“司”是平舌音,“持”是翘舌音。
3.交流识字技巧。
比较识字:弃——异持——诗加一加:足+失=跌比+白=皆4.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掌握生字结构。
重点提示:“司、庭”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内;“登、众、弃”是上下结构的字;“跌、持”是左右结构的字。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
《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难点: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一、词串学习,正确朗读课文(一)复习单元主题及要求同学们,还记得第七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吗?(美好的品质)请大家打开课文第101页,一起来读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二)导入新课。
1.读题,理解题目。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代的文章。
一起来读课题。
(2)课文以一个人的名字为题,这个人姓什么?(司马)(相机出示“司”)请学生读准“司”。
“司”是司机的“司”。
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
再读课题。
(3)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呢?(相机出示课件,介绍古代名人)2.读词串相信同学们都有预习课文了,那我们来读读课本里的生字词,敢不敢接受挑战?(1)戏登跌弃持击破迸活(2)戏于庭登瓮足跌弃去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①正音②谈发现第(1)组词,独字成词,而且都是动词;第(2)组词是词组,由于这是古代的词组,在我们现代汉语里一般都不能把这些词组当成独立的词语。
③指导书写“庭”“登”“持”。
(三)初读课文,读好词句间的停顿。
三、回顾理解生词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一)回顾理解生词的方法1.这篇文章写于六百多年前,你都能读流利,真棒!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
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课件出示“文言文”)也叫古文。
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文言文中的遣词造句和我们现代汉语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但是,不要紧,因为在本学期第二单元,我们就学过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大家还记得都有哪些方法吗?板书:①查看注释②拆分、组词③联系生活实际④联系上下文……2.师:请你用这些方法来说说课文里句子的意思。
《司马光》教案
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
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
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
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孩子得救了。
围绕“司马光砸缸”这一核心事件,全文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缸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并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用一系列“动词”,生动再现了一儿失足落水及司马光“持石击瓮”那一瞬间的场景,语言极富形象感、画面感。
面对“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紧急情况,“众皆弃去”,而司马光却选择了“持石击瓮破之”。
在这行为对比中,司马光富有爱心,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就显露出来了。
【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等了解课文大意,感受司马光的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品质。
2.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1.认识“司”字,了解复姓。
2.对比现代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初识文言文特点。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是部编版的第一篇文言文,学习时要消除学生畏惧心理。
以学生熟悉的故事导入,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异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指导朗读,读通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反馈、正音。
教师范读。
3.学生借助停顿符号,读好停顿。
读出文言文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读、正音、范读、加停顿、跟读等方式,读通全文,读准节奏,落实“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这一语文要素,初步感知文言韵味。
】三、理解文意,讲述故事。
1.理清故事发展顺序,理解课文。
(1)起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2)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设计思路1.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了解司马光的生平和主要贡献。
•掌握“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句歇后语的含义。
•学会阅读古文,了解古代文化。
1.2 教学重点•了解司马光的生平和主要贡献。
•学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句歇后语的含义。
•学习阅读古代文化。
1.3 教学难点•学习阅读古代文化。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环节1.教师放一张司马光的照片,引导学生谈论如何评价他。
2.提问:“你们知道司马光是谁吗?他有什么主要贡献呢?”请学生展开口述和讨论。
2.2 学习新课1.聆听教师阅读《资治通鉴》中有关司马光的描述,并和学生讲解其生平、主要贡献。
学生跟读教师的读音,理解司马光的历史贡献。
2.学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句歇后语,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到这一句话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句话的意义。
3.学习阅读古代文化,教师为学生们讲解文章中一些古代文化的新概念,如“女史”、“卷帙”、“鬼谷子”等,指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文化背景。
2.3 巩固练习1.学生根据教师发放的练习材料完成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练习任务,检测学生听课效果。
2.老师分组让学生解读古代习惯,比如“伏案卧榻”、“翻船”等。
2.4 课堂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检测学习效果。
三、板书设计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司马光的生平和贡献古代文化:女史、卷帙、鬼谷子四、课后作业1.抄写《心中喜欢的诗》一文中的句子,并分析其中句式结构及意义。
2.阅读其他《资治通鉴》相关章节,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
3.阅读其他中国文化相关的书籍,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习俗。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讲解历史人物司马光的生平和主要贡献,学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句歇后语,以及阅读古代文化,来增加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对历史人物和文化背景的介绍应该更加详尽,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第1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第1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把握好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师:课前我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谁来说说你的收获?(学生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2.师:同学们都很用心,知道了不少关于司马光的故事。
今天,我们又会知道一个关于司马光的什么故事呢?(板书课题:司马光)3.这篇文章与我们之前学习的课文一样吗?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呢?跟着老师一起来学学吧!二、初读课文,读准节奏1.听教师读课文,并试着用铅笔在有停顿的地方画上“/”。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圈出本课生字,教师相机正音。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5.教师明确停顿之处,并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学生根据停顿齐读课文。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2.结合课文注释,自主理解文意,对于仍然不能理解的字词做好标记。
3.小组内讨论难理解的字词。
4.师点拨(根据学情,不用逐一解释):群儿:一群孩子。
戏:游戏。
一儿:一个小孩。
登:爬上。
弃:抛弃,放弃。
去:离开。
持:握,拿,搬起。
击: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砸。
破之:使之破,就是把缸打破了。
水迸:水一下子涌出来了。
得活:得以存活。
5.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文章内容,并简要概括。
(引导学生讲得通顺,流畅,表情大方)四、指导书写1.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课文。
2.教师指导书写课后会写字,重点指导“庭、登、众”。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20200109084631)
《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准备】课前读课文3遍,准备教学课件、句子贴条、田字格。
【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读对“司、皆、弃”等7个生字;通过据义定音,学习多音字“没”;正确书写“司、登、弃”3个生字。
2.正确跟读课文,读好停顿。
默读课文,借助注释、插图、看熟字和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大意。
尝试背诵课文。
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关注惊险和英勇的细节,感受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跟读课文,读好停顿。
能借助注释,了解语句大意。
难点:1.通过看插图、看熟字、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有依据地猜故事。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
【过程预设】板块一:认识人物揭示课题激趣导入,认识人物1.出示信息,认识人物。
出示材料:七岁熟读《左氏春秋》,北宋史学家、政治家,著有资治通鉴。
2.介绍复姓,揭题。
(1)猜一猜司马光姓什么?圈出“司马”。
像这样由两个字组成的姓叫做“复姓”。
(2)生活中还有哪些复姓?相机梳理:上官、欧阳、诸葛。
3.指导书写“司”。
师范写,生书空。
齐读课题。
板块二:读好字词整体感知(一)朗读课文,自主识字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2遍,争取字字正确,句句响亮。
1.关注多音字,据义定音。
(1)指名读课文,相机纠音。
(2)这里有个蓝色的字,同学读作——为什么这样读呢?说理由。
(3)老师查了一下,字典里是这样解释的。
出示:小结:课文中遇到多音字,可以根据意思来确定读音。
2.跟读课文,读出停顿古文有韵味,读的时候要正确停顿。
以一小节为单位,跟老师读。
(二)借助作业,读好停顿1.勾一勾。
刚才的停顿记清楚了吗?来检查,拿出作业纸,看第二大题第一小题,选择合适的句子,画上“√”。
2.改一改。
学生汇报,指正:作业纸第①处的停顿有误哦,正确的停顿——“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3..读一读。
根据停顿符号的提示,正确、响亮地读一读。
指名读。
4.练一练。
古文的停顿,声音能断但是气不能断。
一口气读好一小句,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24《司马光》第一课时
胜山镇中心小学余露霞 2018年10月26日下午第一节
教师简介:余露霞,现任慈溪市胜山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曾获2018年慈溪市小学(幼教)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操练、比武活动一等奖;2018年慈溪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2017年度浙江“名师杯”优秀论文评比、教学设计评选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设计说明】
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
学习本课既要关注单元主题“美好的品质”,又要兼顾古文的特征,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综合确定教学内容。
针对本单元“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的语文训练要素,本课以多读多诵为主,默读训练通过与思考问题结合来操作。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司、庭”等七个生字。
能正确地朗读古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读出“声断气连”之感。
2.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古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领悟司马光是个富有爱心,遇事沉着冷静、善于思考的孩子。
4.在白话文和古文的对比中,初步感受古文“言简义丰”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地朗读古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读出“声断气连”之感。
2.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古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三、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板块一谈一谈——交流故事,揭示课题
1.交流古代机智儿童的故事。
(1)小朋友们,在以前的学习、阅读和生活中,我们认识了许多机智的古代儿童,你能看图猜猜他是谁吗?(出示图片:孔融让梨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2.简要交流司马光的故事。
(1)司马光砸缸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啊。
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2)为了适合不同的年龄段的孩子阅读,很多作者会把它翻译成不同的版本,你们刚才讲的故事,就是适合小朋友读的。
这个故事呀最早出自《宋史·司马光传》。
让我们走进宋史,看看历史上的真实记载吧,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司马光》。
(板书课题)
板块二读一读——整体感知,读出节奏
1.读准字音。
(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不确定的字圈画下来。
(2)指名朗读。
正音。
多音字“没”要根据意思确定读音。
2.读出节奏。
(1)古文的朗读讲究停顿,要根据表达的意思正确断句,读的时候需要“声断气连”,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读。
(教师慢速范读,学生跟读。
)
(2)小朋友们跟读地很棒,再来跟老师读一读。
(教师正常语速、停顿明显范读,学生跟读。
)
(3)小朋友读得好认真啊,老师和小朋友合作,我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
(师生接龙读,教师读主语。
)
(4)跟着老师读3遍后,现在你们会读了吗?请小朋友来读一读,。
3.读出韵味。
(1)小朋友们真会读书啊,现在老师把整篇课文范读一遍,请你自己听,想想老师是怎么读的,然后在四人小组里练一练,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2)组内练习,交流展示。
学生评价。
板块三讲一讲——借助方法,理解意思
1.了解生字字义,相机指导写字。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读了这么多遍以后,你能说说这几个个生字在文中分别是什么意思吗?(庭、登、跌、众、弃、持)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看注释、看偏旁猜一猜、联系上下文、看插图等(相机板贴)
(2)想一想,哪个生字容易写错?从中选出一两个写一写。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文的意思。
(1)请小朋友们默读文下的“注释”,想一想,“注释”有什么用?
(2)结合注释和了解到的生字的意思,默读全文,想一想古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下面哪一种合适?
(3)同桌一起用借注释、看插图等方法,来说说第二句话。
(同桌反馈)(3)小组合作,全班汇报交流。
汇报方式:一人读古文,一人说其中重点字的意思,一人用自己的话解说全句的意思,一人评价或补充。
全组以“句”为单位,一句一句交流汇报。
(两组汇报)
4.想象画面,感受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在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①水中挣扎的画面(水花……)
②众皆弃去(有的……有的……有的……)
③多么危急的时刻啊,司马光当时心里怎么想的?他又是怎么做的?你能演一演吗?
(2)对比,突出人物形象。
①和惊慌失措的小朋友们相比,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富有爱心,沉着冷静、善于思考)(板贴)
②多么了不起的司马光啊!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赞美他。
(出示第二句,读。
)
5.讲一讲,摘星星。
(1)理解了课文意思之后,让我们再来试着讲一讲这个故事。
讲清楚,有条理,得一颗智慧星,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再得一颗智慧星,要是还能加上适当的动作,
就得三颗智慧星。
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合适的星,准备,老师只给两分钟哦。
(2)选择一颗星的请举手,展示。
你讲的很清楚,得到了一颗智慧星。
选择两颗星的请举手,展示。
你不仅讲得清楚,想象合理丰富,得两颗星。
选择三颗星的请举手,展示。
这就三颗星!不仅讲清楚了,加了想象,还有适当的动作。
板块四比一比——古今对比,发现不同
1.古今对比,说说发现。
(1)同学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2)学生交流。
2.教师总结:古文虽然字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丰富,给后人留下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这就是古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言简义丰。
板块五背一背——
1.多种形式背诵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背出课文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1)隐去动词背(2)只留主语背(3)只剩题目背
2.小朋友们真是会读书的孩子。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文《司马光》,认识了富有爱心、遇事沉着冷静、善于思考的司马光小朋友。
如果你还想认识更多的古代聪明儿童,可以去《世说新语》中去找一找他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