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十一五”期间河南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摘
要 :十一五” “ 期间 , 河南农民收入在 总量方面增长显著 , 但又有新动 向 , 其一增 长结构发 生变化 , 其二增 长速度 有所放
缓, 与全 国平均水平相 fY 有独特性 。对农 民增收 问题进行 量化分析 , L, . 总结 目前 河南农 民收入 水平 、 增收现状及特 点 , 分析 了目前 和今后 一个时期 河南农 民增收面{ 问题 和挑 战 , 于寻找 “ 临的 对 十二五” 增加 河南农民收入 的路 径具有重要 意义。
i e e r pln e id. fv —y a a p ro
Ke r s T e ee e t v - e r p a e id I c e sn e s n s n o ; He a y wo d h l v n h f e y a ln p ro ; n r a i g p a a t ’i c me i nn
268 , 4 . 非 农产 业收 入 占 1. 5 元 占 81 %; 0 %。工 资性收 入 1 5
宁夏 农 林 科 技 ,Nn x ora o gi n oe.Si T c . 0 2 3 0 ) 15 16 igi Junl fA r a .ad F rs c. eh 2 1 ,5 ( 7 :2 — 2 &
15 2
“ 十一五" 期间河南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师 冰 洁
新 乡学 院 商 学 院 , 南 新 乡 4 30 河 50 0
i c me ic me tt s n c a a t r t s n o , n o sau a d h r ce i i wee u sc r s mma i d, t e rb e a d h e g fr u r n a d e t i we e rz e h p o lms n e dln e o c re t n n x t me r a ay e i a t e mp r n me nn o lo i g o ic e sn t e n o o ame o n n rvn e n h t l h n lz d,t d h i o t t h a a i g f r o k n fr n r a ig h i c me f fr  ̄ f He a P o i c i te wef t
我国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之二 。 根据 国家统计 局的 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 民收入 与 农
第一产 业 的弹性 系数 为 1 3 . ,明显高 于第 二产业 的 05 3 . 2 和第 三产业 的 06 。我 国农 民增 收缓慢 在很大 程度上是 .2
由于农业生产 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农业生产的弱质性是 指农业是 一个弱 质产业 , 场经 济 中处 于劣 势地位 。 在市 主
村土地征用制度缺陷, 农民科 学文化素质整体不高等 因素是农 民增收滞缓的原因。政府应 高度 重视农 民增收问题 。 积极推进 农业产业化 经营, 强农 业基础设施建设 的投 资, 加 加快土地征 用制度 改革 , 强农村地 区的教 育投 资, 加 千方 百计增加 农民收
入 , 城 乡共 享发 展 成 果 。 使
的关 注。根据历 年统 计年 鉴可 以看 出 , 自改革开放 以来 , 我 国城 乡收 人 缩小 的 年 份 主 要 集 中在 17—93年和 98 18 19—9 7 , 年份 两者差距 不断扩 大。城乡收入 比 95 19 年 其余 例 由 18 年 的 1 6 1 大 到 20 年 的 3 11( 乡收 95 . :扩 8 08 .: 城 3
入 比例设农 村为 1。出现这 种情 况的 主要 原 因在 于改革 ) 初期 , 由于 农村 改 革 , 动 了农 民 的积极 性 , 放 了生产 调 解
保持着 了 8 %。与 此 同时 , 市居 民 的人均 可支 配 . 7 城 收入与我 国经济增 长基 本同步 ;而农 民人 均纯 收入增 长 每年只有 4 %, . 与我 国的经 济增 长速 度形 成 了鲜 明的反 7
墼培 婚 3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摘
经济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0 2 ) 50 8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综述.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综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研究》课题附件1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综述一、理论综述1、农民增收不长效问题的成因综述(1资源禀赋不足论。
资源禀赋的先天不足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首要约束因素。
在同样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下,收入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生产者所占有的资源及生产要素的多少。
作为农民来说,能给其带来收入的资源和要素无非是土地和劳动力。
吴敬琏强调指出,“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人均资源少,中国农民接受的低水平教育是制约其收入的重要原因。
李朝林认为,在众多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中,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是农民收入增加的“瓶颈”,农民增收与农民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
(2城乡二元结构论。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压抑、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长期徘徊,短缺与“城乡分治”的体制形成恶性循环。
温铁军认为,农民收入问题深层次矛盾是体制矛盾,即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其将农民封锁在有限的耕地上,也强化了收入分配的轻农倾向和扭曲。
张晓山认为,“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扭曲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对“三农”的长期歧视。
(3农民权益缺陷说。
杜旭宇认为,农民权益不完整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农民权益不完整体现在经济权益的缺失、政治权益的缺失和社会权益(包括劳动就业权、迁徙权、教育权、社会保障权以及社会尊重权的缺失。
农民权益与农民组织缺陷是联系在一起的,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缺陷也是农民不能维护权利的原因之一;盛洪认为,一个社会中最大的人群被压缩了权利,经济政策就会出现系统性的偏差,这就是中国农民陷入整体性困难的苦难之源。
(4农村劳动力剩余说。
陈锡文认为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是农村就业不充分。
我国农民增收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恰恰在于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农业劳动力所面临的困难。
郭书田认为,农村劳动力的出路只有就地消化的基本态势不改变,其他措施都很难收到增加农民收入的显著成效。
(5市场化进程缓慢说。
许经勇提出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新解———要素市场化受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农村劳动力市场化滞后和农村土地市场化滞后有关。
关于中国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效 率的农 业生产 观念 中, 技兴农 观念 淡薄, 科 无法与 当前 的市场经 济相适应 , 。 因 而整 体造 成低 素 质—— 低 效 率一 一 低收 入 的循环 。 3促进 农民 增收 的对 策探 讨 3 1 制度创 新促进 农 民增 收 . 要积 极探索 适合 新形势 的农 村土地 制度 。土地制 度是农 村社会 经济制度 的基础 , 当前 的土 地制 度实 际上 是土 地使用 权和 所有 权 的分 离 。在当前 形势 下, 如何加 快农村 土地 流转制度 改革 , 充分利 用土地 资源显 得十分 迫切 。但是 土地 制度 的改革也必须 循序渐进 , 应该 做到 : 首先, 明确 构建 以村 为土地产权主 体 的农地 产权 制度 , 应该 由村 民委 员会 作为农 村集 体土地 的产权主 体I 在法律 循 序范 围 内行使 土地 的 所 有 、占有 、支配 和使 用 。其 次,应在 法 律引 导下 改革 现行 的征地 制度, 护农 民土 地财 产权 。党 的十六 届三 中全会 明确提 出: 保 实行 最严格 的耕地 保护 制度, 按照 保 障农 民权 益 、控制 征地规 模的原 则, 改革 征地 制度, 完善 征地 程序, 时给予 农民合 理补偿 。 七届三 中全会 的 ‘ 及 十 决定 》 指 出:我 国总体上 已进入 以工促 农 、以城 带 乡的发展 阶段, 进入 加快改造 传 “ 统农业 ,走 中国特色 农业现 代化道 路 的关键 时刻,进入 着力破 除城乡二 元结 构, 形成城 乡经济 社会 一体化 新格局 的重要 时期 ” 。因此 必须 综合运用 经济 、 法律 和行政 手段, 格规范土 地市场, 严 在土地 征用过程 中引入 市场机 保障 农 民基本 生活和 生产水平 , 为农 民增收提 供有 效制度 保障 。 再次 要建立 完善的 多 层 次的农 村社 会保 障体 系, 根本 上减轻 农 民负担 , 从 最大 限度保 障农 民权益 。 32 调整 和优化 农业结 构. 高农业 效益 . 提 增加 农 民收 入, 要大力 调整农业 结构, 面提 高农业 的整体素质和效 益, 全 提 高农 业生产 率和 生产水 平, 提高 农产 品的市场 竞争 力。要加快 农业结构 调整, 建立 新 型 农 业产 业 格 局 。 在 广度 上应 加快 农业 产业 结 构调 整, 实现 农产 品 多样化, 实现 农产 品产 量 、质量 、 结构 和效 益 的统 一 。同时 在深 度 上健 全 农业 产业 体 系,把发 展 乡镇企 业同推进 农业 产业化 有机 结合起 来, 以市场 为指导 方 向。 发展地 方性各 具 特色 的农业 产 业体系 , 现农业 产业 的规 模效 益和整 体 效益 。尤其在 现代 实 农 业 中, 科技 已经渗 透农业 生产 力的诸 多要 素和生 产经营 过程 中, 成为推 动农 业 发展 的直接 动力 。 因此我们 要不 断完 善农 业科 技开 发体制 , 加快 农业科 技 创 新, 现农业 商新 技术产 业 化, 最终提 高 农业科 技含量 和农 民素质 水平 。 实 并
楚雄州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楚雄 州 及各市 、 县党 政 领 导 和有 关部 门 , 对农 民增
收至 为关 注 , 取 多 种 措 施 , 进 农 民增 收 。近 几 年 , 采 促
每 年农 民人均 纯 收入递 增 4—5 2 0 %,0 6年农 民人 均 纯 收入 2 3 5元 , ,8 比上 年增 长 7 3 相 当于 全 省 平 均 水 . %,
康源两家农业龙头企业 产值超过 100万元 , , 0 带动罗 次坝子上万户农 民发展于萝 卜 丝 ) 条( 生产 , 户均萝 卜 种植收入超过 100元。20 ,0 06年, 全县农村经济呈现
出持 续 、 速 、 康 发 展 的态 势 , 业 总产 值 l. 快 健 农 4 5亿 元 , 民人 均 纯 收 入 2 65 。姚 安 县 以 结 构 调 整 为 农 ,9 元
头。
收烘烤新技术 , 提高产量和品质 , 大姚核桃 的知名度 和
美誉度 E益 提高 , 格逐 年 上扬 ,06年核 桃种 植 面积 t 价 20 已达到 3 亩 。元 谋 县 以蔬 菜 为 主 的绿 色 产 业 是 重 5万 要 支柱 产业 之 一 , 民 的 经 济 收 入 主要 来 自于 种 植 蔬 农
造“ 食野生菌在南华” 的氛围, 制作 出以各类野生 菌为
格按无公害蔬菜标准组织、 指导全县蔬菜生产 , 避免对
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 蔬菜产 品质 量逐年 提高。20 06
年 , 县共 种 植 蔬 菜 1 . 万 亩 , 全 13 去冬 今 春 菜 季 自 20 06 年 1月 1 1 5日开 市 , 2 0 至 0 7年 4月 3 0日整个 菜 季 结
平 220 5 的 16 实 在难 能 可贵 。可 以说 , 、 ,5 . 元 0 %, 州 县 领导 为农 民增 收 , 已经作 出 了巨大 努 力 , 已取得 可 喜 的 成效 , 同时也 积 累 了较 好 的经 验 。 第一 , 视 农 业 产 业 化 和 各 种 特 色 产 业 的 发 展 。 重 楚雄州 结合 州 情 和各 县 的情 况 , 出 了 以双 柏 县 的 绿 提 色产 业 、 定 县 的矿 产业 、 谋 县 的 蔬菜 产 业 , 牟 元 全州 的 野生 菌产业 、 核桃 产业 、 蚕桑 产 业 作 为农 业 产业 化 的重 点 , 取有 效措 施 , 速 产 业 发 展, 进农 民增 收。 采 加 促 20 年 , 县核 桃 和蚕 桑 产 业 的产 值增 量 占当 年 全 06 大姚
黑龙江省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72 豆类产量年均递增 1.%, .%, 03 肉类产量 2 4 :12 6: 、.9: 、.7: ,虽 然 . 5 、. 6 12 4 12 5 1 年 均 递 增 1.%, 奶 类 产 量 年 均 递 增 20 、0 5年较前三年有所缩小 ,但城 乡 39 0420 2 . 而家庭经营收入年均 递增 仅 68 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是个不争 的事实 ,这对 32 %, .%, 说 明农业仍处于弱质产业地位 ,农产品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 生不利的影响。 工层次低 、科技含量 低 、农业生产效益下
发包给与新经济组织签有产品收购订单 的 场可以根据本场的经济承受能力 ,适当出 台推进以新机制将家庭农 场组织起来的其 五是抓完善 , 发挥培育作用。 及时关注
三是抓指导, 发挥助产作用 。 从农场实 家庭农场。 在耕地等资源的发包流转方面 ,
际出发 ,根据 以新机制将家庭农场组织起 对向新经济组织流转 的“ 基本 田” , 等 在地 他优惠政策 。 来 的现状条件 、 生长条件和发展条件 , 指导 号变更 、 流转手续 等方面提供便利。 在农机
农场
黑龙
具体指导 , 促进新经济组织的健康快速发 入。对能够取代管理区部 分职能的新经济 江省农 垦总局绥化分 局 )
组织 ,农场可 以在书面明确委 托权 限的情
[ 责任编辑 : 昭春 ] 孟
四是抓服务 , 发挥 助推作用 。 在促进 以 况下 , 撤并管理区 , 将一些农 场不承担连带
新形势下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上升 的工资性收入成为农 民收入增长 的主要源泉 , 现在农 民人 建设所取得 的成果及温总理不同时期 的重要讲话 , 可以发现 : 在 均纯收入 中有 4 1 . 0 7 %为工资性收入 , 较之于 8 0年代提升了 2 0 接下来 的一段时期 内, 国家会继续加强直接收入政策力度: 与此 个点 。再次 , 现金收入 占比稳固提升, 2 0 1 0年农 民总收入中有 同时, 随着破 除城 乡二元结构等重要矛盾进入攻坚阶段, 间接收 8 7 . 3 1 %都是现金收入, 比8 O年代初提升 了 2 0 %。最后 , 转移性 入政 策也将得 到强 化和 深入 。综上所述 , 农 民增收将会呈现出 收入一直都维持在较低 的水平 , 约为农 民收入 的 3 %左右 。 以下趋势 。 1 . 家庭经营收入会有所增加 。 我国会继 续并完善“ 以家庭承 二、 我国农民收入增 长受到 的制 约因素 就各类学者 的研究结果而言 , 我 国农 民收入增长主要受以 下三个 因素制约 。 ( 一) 资源 因素 “ 人 口多、 资源 少” 是我 国长期具有 的基本 国情, 现在我 7 亩: 在人 口分布不 均的情况下 , 人均耕地不 到 1 亩 的城市 占比 l / 3 , 可见我国人均 占有 的农业资源相 当有 限。 此外, 人 口基数 的飞速上涨 、 迅 猛发 展的工业 、 日益 恶化的土 壤环 境、 不断增长 的农产 品生产成本 , 都严 重阻碍 了农 民收入 的增加 。 ( 二) 科技 因素 在发达 国家 中, 农业发展中 6 0 * / o - 8 0 %的贡献率都来 自科学 技术 ,而我国仅为 5 3 . 5 %。低水平 的农业科技使我 国农村经济 直呈现 出粗 放型增长 , 不仅浪 费资源 , 还使 农业 生产成本维持
一
包经营为基础 、 充分结合” 的经营体制 , 还会通过强化基建设施 来优化农 民生活、 利用农村保护政策减轻农 民负担、 大力保护耕 地及水资源 、 推行 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及农技推广系统, 以上种种 都是 为了提高农 民群众的积极性、 破解种种 因素制约, 也将成为 增加 农民家庭经营 性收入的重要基础 。 2 . 工资性收入 的比重会持续提高 。 从历 史数据来看 , 我国农 村人 口的收入 结构 已经 开始有 了根本性变化 , 外 出务工人员收 入为农 民增 收画上 了浓 墨重彩 的一笔 。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 天, 解决征地及“ 三 留守” 问题的重要 性日渐凸显, 促进农 民大量 流向城市 , 工资性收入增长也将成为农 民增收的重 要途径 。 3 . 农民转移 性收入的比重会大幅提升 。伴随着城乡社会保 障制度一体化 的加深 , 农村 医疗教育事业也会渐次发展成熟, 被 纳入 社会保 障体系的农 民群众越来越 多, 各种 国家福利待遇的 都会使转移性收入增加 。 在高位 , 影 响农 民收入上升 。低水平农业科技 的直接后果就是 增多, 农产 品种类单一、 缺乏深加工、 质量不高、 附加值较小, 无法形成 4 . 农 民纯收入会保 持快速增长 。农村 的职业培训会作为政 较好 的经济效益 , 农民收入 也就 难以上去了。此外 , 农 民创收能 府的重点关注项 目, 将会培养更多的新型农 民, 这对农 民增收有
关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调查与思考投稿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 定因素。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探讨拓宽农民 增收渠道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现 状和农民收入情况,同时收集相关政策文件和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国外经验
发达国家通过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农村产业升级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值得借鉴 。
03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对策 建议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种植结构
01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特色农
产品种植比例。
发展高效农业
02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附加值,增
02
农民增收现状分析
农民收入构成及特点
01
02
03
家庭经营收入
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仍占主 导地位,但增长乏力。
外出务工收入
农民外出务工收入逐渐增 加,但受经济形势和就业 压力影响。
政策性补贴收入
政策性补贴收入在农民收 入中占有一定比重,但难 以持续增长。
农民增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1 2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VS
展望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对农民增收渠道 的研究范围,深入探讨不同地区、不同类 型农民的增收途径,为政府制定更加具体 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可以加强对 农民增收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 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期望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深 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民的增收途径 ,探讨适合当地情况的解决方案;2)加强 对农民增收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 平和生活质量;3)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修改版]
第一篇: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年=月==日)是个农业县,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的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如何发展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
我到锻炼期间,把从理论上解决促进农民增收问题作为此次到农村锻炼的主要任务之一,多次深入乡镇、深入各村民小组和部分农户家中,采取向群众了解情况和同群众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了专题的调研,调研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对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是增强农民增收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农民收入稳定性的前提。
从此次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农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
具体表现出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差距拉大、速度缓慢的特征。
(二)农民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
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
这与低水平的收入和收入增长缓慢极不相称。
因此,农民收入增加低于支出增加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明显。
(三)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力图通过调优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由于农民自身对接市场能力弱、信息少,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增收空间尚未彻底释放,农业生产收入还很低,甚至没有什么收入。
(四)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
究其原因,主要有:从农民自身意愿看,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就业收益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尽管有就业冲动,但就业适应性较差。
从企业用工看,企业认为本地农民不好管理,对超劳动时间、超强度的工作不易接受。
因此,我们的农民难以充分业变,就业困难很大。
(五)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
据统计,农村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占绝大多数,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绝大多数缺少必须的技能。
因此,在农村中,“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的农民人数最多,“创业无心”、“创业无门”、“创业无能”的现象十分突出。
保障农民种粮收益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保障农民种粮收益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意义 (3)3. 研究目的与方法 (4)二、我国农民种粮收益的现状分析 (5)1. 农民种粮收益的构成 (6)2. 当前农民种粮收益的主要问题 (7)三、影响农民种粮收益的主要因素 (8)1. 自然因素 (10)2. 市场因素 (11)3. 政策因素 (12)4. 技术因素 (13)四、国内外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的经验借鉴 (14)1. 国内经验 (15)2. 国外经验 (16)五、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的对策建议 (17)1. 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 (19)2. 完善农产品市场机制 (20)3. 调整农业补贴政策 (21)4.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23)5. 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 (24)六、结论与展望 (25)1. 研究结论 (25)2. 政策建议 (2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28)一、内容概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农民种粮收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也随之增加。
在农民种粮收益不断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深层次问题。
种粮成本持续上升,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土地租金等增加,导致农民种粮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
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如市场需求变化、国际贸易摩擦、自然灾害等,使得农民难以稳定掌握市场价格,增加了种粮风险。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道路、水利、仓储设施等不完善,制约了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对策研究: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种粮成本;二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和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提高单产和品质;三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稳定市场预期;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五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述评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述评摘要:农民增收是整个三农问题的核心和焦点,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
近年来学者们对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的重点领域,即农民增收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促农增收的方法和路径进行了梳理、归纳。
促进农民增收思路和对策的代表性观点认为: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对农业的败政投入;推进制度创新;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
关键词:农民增收;农民收入;研究述评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农民增收作为整个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从1993年开始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至今已延续了十几年时间,其中以2004年的研究最为突出(见图)。
2004年1月,中央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在时隔18年之后,又一次将中心工作聚焦在三农问题上,由于中央对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视,使之也成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国内学者对农民增收问题的讨论集中体现在农民收入增长特点、影响农民增收因素的研究和促农增收思路与对策研究三方面。
<imgsrc="/Ebook2/ebooks/14-236/14-236-1208/726.j pg" />一、农民增收的特点1.农民收入增幅下降早在1994年有人提出,当时农村发展中突出的问题和矛盾,集中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1989年到1991年三年期间,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农民年均增长收入只有0.7%,处于停滞状态(董玉舒,1994)。
张晓山和张旭宏,在2000年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7 000户农村住户人均纯收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99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6%,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1998年增长幅度回落到4.3%;1999年进一步回落到3.8%;2000年只有2%。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连续第四年下跌。
农民收入增长滞缓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张晓山、张旭宏,2001)。
制约滨州市三河湖镇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明显 。
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2 . 人 的 因 素 。 突 出表 现 为 文 盲半 文盲 的农 民 较 多 . 劳 动 者素质不高。 多 数农 民市 场 意 识 淡 薄 , 适应市场的能力差 , 缺 乏进 市 场 、 闯市 场 的劲 头 , 满足现状 , 小富即安 , 不 富也安 ; 部 分 基 层 干 部 的 素 质 和 能 力 还 未 能 完 全 适 应 新 时 期 农 村 工 作 的要求 。 沿袭 着 传 统 的 工 作 抓 法 , 缺 乏 研 究 产 品 流通 、 研 究 市 场、 研 究 技 术 服 务 的本 领 。 3 . 政 策因素。 突 出表 现 为 由政 策 推动 农 民增 产 增 收 的效 果不够明显。近年来 。 国家 相 继 出台 了一 系 列 促 进 农 民增 收
优势 、 有特 色、 有市场、 有效益的农产品 。 总量还很 小 . 种 植 业
1 . 农 民收 入 滞 后 于 经 济 增 长 。 具体 表 现 出农 民 收 入水 平 偏低、 差距拉大 、 速度缓慢的特征 。 2 . 农 民的 生 活 支 出 不 断 增 加 。 近 年 来 . 农 民 的生 活 支 出 逐 年 在增 加 , 其 主要 原 因是 急 剧 的 市 场 化 导 致 农 民生 活 和 生
亩. 总人 f 1 4 . 3万 人 , 辖 6个 管 区 , 7 7个 行 政 村 , 是 全 市 有 名 的“ 韭 菜 之 乡” “ 桑蚕之乡” , 蓬 勃 发 展 的农 业 大 镇 。 三 河 湖 镇 的 发 展 问 题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取 决 于农 村 的 发 展 , 而 该 镇 农 村 发 展 归 根 到 底 是 如 何促 进 农 民增 收 的 问 题 。 为 了 促 进 农 民增 收, 推进农村发展 , 笔者多次深入村 民小组和部分农户家中 , 采 取 向 干 部群 众 了解 情 况 及 同干 部 群 众 共 同 探 讨 的 方 式 , 对 当前 制约 农 民增 收 问 题 进 行 了 调 研 。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
乎 都 高 于农 民的实 际 收入 水 平 ,
农 民的台法 利益受 到侵犯 ; 次 , 其
“目 标 管 理 ” 在 起 作 用 。 每 年 乡 、
滑 坡 , 纳 劳 动 力 能 力 日渐 削 弱 , 吸
从 劳 动 力 就 业 情 况 看 ,“ 五 ”期 八 间 年 平 均 吸 纳 7 9万 人 , 1 9 1 9 7年
的发展
下 降 为 4 万 人 , 19 ∞ 9 8年 下 降 到
3 0万 人 , 对 农 民 增 收 的 贡 献 呈 0 下 降趋 势。 3 、农 业 基 础 建 设 少 ,生 产 环
年 发 展 的 同 时 ,农 民 收 入 增 幅 连
年 下 降 , 中 19 其 9 6年 人 均 纯 收 入
镇 都 要 向 上 一 级 部 门签 订 政 绩 目 标 责 任 书 , 其 中 一 项 就 是 农 民 收 入 的 增 加 目标 。 乡 、镇 干 部 为 完 成 任 务 , 重 实际 , 照 指标 向农 不 按 民 要 钱 , 挤 占 、 用 其 它 各 项 专 或 挪 用 资 金 ;再 次 ,政 府 机 构 人 员 臃 肿 , 干部 队伍不 断膨胀 , 项开 村 各 支 增 加 , 是 名 目繁 多 的 集 资 、 于 摊 派 纷 纷 出现 , 罚 款 、 收 费 现 象 乱 乱 日益 增 多 。 过 重 的农 民 负 担 ,直 接 影 响 了农 民 收 入 的提 高 , 挫 伤 农 民生 产 的 积 极 性 ,阻 碍 了 经 济
水 库 带 病 运 行 ,6 0% 的 排 灌 工 程 设 施 急 需 维 修 ,农 业 抵 御 自然 灾
加 农 民 收 入 作 为 战 略 的 问 题 来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一、引言
近些年来,“三农”问题被提到的频率越来越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它被认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大的变数,解决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未来发展的快慢、顺阻。
研究“三农”问题的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而其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因而农民收入成为现今中国农业经济领域的研究重点。
因此,认清我国农民收入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寻求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在近代史上,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曾经针对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做过相关阐述,党中央有关纲领性文件及学术界、理论界也对其进行过相关探讨和研究,那些观点精深而富有见地,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此问题提供了具有学术价值的借鉴。
二、国外研究现状
1964年美国学者早在1964年就提出要增加农民收入,就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就要求引入新的生产要素。
所谓引入新的生产要素,不仅仅是要引进杂交种子、机械这些物的要素,还要引进具有现代科学知识、能运用新生产要素的人,正所谓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有效地结合才能带来收益,强调了要增加农民收入主要还是要从新的生产要素入手。
美国学者(2004)就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做相应的研究,主要从三个角度出发研究,分别是:一是农业经济学,特别是对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的探讨;二是中国经济问题,特别是对人口增长、中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的分析;三是前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转轨问题的研究。
对于农民收入增加提出的针对性的政策。
(本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更多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请浏览)。
沈阳东北部丘陵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民收AJI ,为促进 当地农 民增收提 供参考建议 ,对缩小沈阳不 同区域间农民收入 差距 ,降低基尼 系数 意义重 大。 , - ,  ̄
关 键 词 :农 民收 入 增收 沈 阳 丘 陵 地 区
一
、
沈 阳 东北 部丘 陵地 区农 村 经济发展 现状
2 、区域农 村劳 动力资源现状 。该区域共有 5 个村 ( 6 近
民养 老保障立法 ,明确 政府 、集体 、个 人在养老保障 中的责 [1U 兆 ,卢 闯 ,王春 平 ,刘 海亮 6% 万
●作 者单位 :
我国 “ 失地农 民”
任 ;完善土地补偿政 策 ,以减轻农 民的缴费压力 ;重视解 决 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 业经济 ,2 D ,( ) J 】 农 O7 0 . 6
【 贵军 ,翁海丹 城市化进程 中失地农 民社 会保障问题 2 障
【l 3石晓华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 民问题研究[生产力研究 J l
保证 ,“ 城中村 ”居 民自身也要积极配合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工 探讨【经济 师 ,2 0 ,( ) J l (9 1 3 2
3 0 01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虽然在加快 ,但 是与西方发达 国家相 2 9,(9.
秦皇岛 0 60 6 04
2河北科技 师范学院工商管理 学院 .
3河北科技师范 学院文法学院 .
秦 皇岛 060 604
秦皇岛 0 60 6 04
—
6 — 7
【 民 同爱 1 农 。
表l “ 十一五”期间沈阳东北部丘陵地 区农 民收入和农村经济收入情况
农业经济
2l, 0 22
1 民同惩 】 农 。
.
沈阳东北吝丘陵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l
◎杨
河南省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深加工 、 食品制造 、 批发零售 、 进出 口贸易等 。从 田间到餐桌 的食品链条越来越长 , 环节越来越多 , 消费者最终支付 的食 品
价 格 中 , 级 产 品所 占份 额 越 来 越小 , 工增 值 部 分 所 占份 额 越来 越 大 。 初 加 二 、 南 省农 民收 入 现 状 分 析 河
l 6 3 78 1l4 77
47 61
5 53 1
487 0 1 7 7l 5
4 4 4. 5 24 1 81 57 1 31 32
3. 1: 3 1
1 7 432 3. 3: 3 l
2. 9: 9 1
3. 3:l 3
和农村 发展 的三 个基本 目标 , 即积极增加粮食生产 , 确保食 品安全 ; 促进农村综 合发展 , 增加农 民收入 消除农村 贫困状况 ;
合 理 利 用 和保 护 自然 资源 , 护 和 改 善 生 态 环 境 。 维
四是农业产业化 理论 。配第 ・ 克拉 克定理认 为 , 随着工业 化与城市化 发展 , 农业 及其就业 随着经 济结构 的演进而逐 渐下降 , 但在一个成熟发达 的经济体和发达 国家 的 G P中 , D 涉农产业 产值 的 比重相对稳定 , 下降速度相对缓慢 , 农业和涉
l 7
宝鸡市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陕西省 1 地 市排 名 ,0 9年排名 第 5位 ,0 0年 1 20 21
排在 西安 、 杨凌 、 延安 、 林 、 阳之后 , 在铜 川 、 榆 咸 排
渭南 、 中 、 汉 安康 、 洛之 前 , 2 0 商 比 0 9年 还 退 后 一 个位 次 , 名第 6位 。2 0 —2 1 排 0 6 0 0年 , 然 宝 鸡 虽
・ 2O ・ 1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21 () 0 2 4
宝 鸡 市 农 民增 收 问题研 究
赵 梅梅
( 西北 农林科 技 大学 经 济管理 学院 ,陕 西 杨 凌
7 20 ) 1 1 0
摘 要 : 民收 入 状 况 是 衡 量 一 个 国 家或 地 区经 济 发展 水 平 的 重要 指标 , 农 目前 , 宝鸡 市农 民收 入 不 仅 呈 现 新 的 特点, 而且 一 些 深 层 次 矛 盾 、 问题 也 日益 凸现 。在 阐述 宝鸡 市概 况 的 基 础 上 , 究 了 宝鸡 市 农 民 收 入 的 现 状及 研
21 。
1 2 农 民收入 结构 出现 新的变 化 .
宝鸡 市农 民工资 性 收入 成为 新 的增 长点 。宝 鸡市 农 民家 庭 承 包 经 营 收入 占纯 收 入 的 比重 由 2 0 年 的 5 . 8 下 降到 2 1 06 6 5 0 0年 的 4 。 7,, 3 2 下 9 5 降了 1 . 1 ; 资性 的 收入 占纯 收入 宝鸡 市 各 级政 府 高 度 重视 农 民增 收
问题 , 民收入 水 平 的得 到 了提 高 。2 0 — 2 1 农 0 6 00
2 宝鸡 市农 民收入 存 在 的 问题
2 1 农 民人 均收入 水平 低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农地流转经营农户增收问题研究——以阿克苏市城乡结合部为例
[摘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带动贫困农户增收”[1]。
通过梳理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已有研究,实地进行农户土地流转及收入情况的调查,分析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土地流转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提供一定借鉴。
研究结果显示,土地流转对农户提高收入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土地流转必须考虑到农户本身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意愿以及流转方式,政府应当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健全就业保障机制、支持土地流转新方式,鼓励土地流转与非农就业结合以实现收入提升。
[关键词]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土地流转;农民收入[中图分类号]F3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274(2021)01—0091—04[作者简介]阿依吐尔逊·沙木西,女,新疆农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土地利用与规划、土地利用与土地生态研究;牛艺霏,女,新疆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农地流转经营农户增收问题研究*——以阿克苏市城乡结合部为例阿依吐尔逊·沙木西牛艺霏(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52)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需要我们加快攻克农村经济落后的短板。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带动贫困农户增收。
”已有研究表明,土地流转可以有效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丰富农民收入结构,在贫困地区发挥土地效用以提高农民收入的意义更为重大,但是,土地流转减贫效应的研究结论不一,有关土地流转的减贫效应的研究需求较为迫切。
阿克苏市城乡结合部农地流转工作开展至今,规模化经营的成效有所显现,但南疆四地州属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考虑到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带来的影响出现分化,专业大户的收入与普通农户可获得收入出现较大差距,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难点与路径——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农 民收 人 增 长 缓 慢 , 生产 资 源 减 少 、 态 环境 恶 化 等 问 题 。 这 些 农 民的 收入 起 到 严 重 的 阻碍 作 用 生
另 一 方 面 . 民素 质 普 遍 不 高 . 能 够 满 足 日新 月 异 的 市 场 农 不
发展的需求 , 目前 的市 场 经 济 已经 不 是 过 去 的 那 种 会 种 田 、 种 会
农 业经 济 长 远发 展 的深 层 次 矛 盾 和 问题 , 才能 切 实促 进 我 国农 业 经济 持 续 发展 。 因此 , 何 加 使 得 我 国农 业 增 长 方 式 转 变 、 如 促 进 农 业 经 济 增 长 、 加 农 民 收入 、 高农 民 生活 水 平 成 为了 y 大专 家 学 者研 究的 课 题 。 文 通 过 对农 业增 长 方 式 相 关理 论 的 阐 增 提 - 本
了 当前 我 国 农业 发展 面 临 的 一 大 问题 只 有 转 变农 业 增 长 方 式 .
需 要 等 不 能 够 做 出较 为 精 确 的判 断 .在 竞 争 加剧 的 2 世 纪 . 1 农 村 经 济 的发 展 明 显 处 于 弱 势 .让 农 村 经 济 的 发 展 出 现 严 重 的损
然 属 于 粗 放 型 增 长 要 想 解 决 这 些 问题 ,实 现 我 国农 业 经 济 增
长 . 必 须 通 过 农业 增 长 方式 的 转 变 来 推 进 农 村 改 革 . 设 社 会 地 就 好 . 就 建 还需 要 拥 有 一 定 的科 学 文 化 素 质 . 能力 进 行 大 规 模 的 有
摘 要 : 业作 为 我 国 第 一 产业 , 国 民 经济 中 占有非 常 重要 的地 位 。 我 国的 农 业 经 济 增 长 方 式仍 然 具 有 较 高 的 粗 放 程 度 。 集 农 在 向
新形势下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亿人 口中有7 %一8 %的人 口在农村 ,这是一个 庞大的消 费群 孩子 的 社 会心 态 、 习惯 传 承 ,持 续 改善 中国未 来 劳 动者 人 力资 0 0 体 ,有着 巨大的消费潜 力。未来几年 ,随着 中国农村城市化步 源的基本素 质,有利于提高公民教育的基本水准 ,从起点上还 伐 的加 快 ,大量 农村 人 口转 为 城 市 人 口 ,农 村 的 消 费 需 求 将大 农民后代一个机会公平 ,为中国实现公 民国家奠定必要的人 口 幅增长。2 0年 ,我 国农 民全年纯收入平均为4 4 元人民币 , 07 10 素质基础 ,持续地解决 国内有效需求的人本转变 ,解决部分大
下 ,增加 农民的收入 ,刺激 中国广大农 民的消费是解决三农问 城镇人 口。中央 ,地方 ,社会为他们提供受教育 ,吃,住等等 题 ,建设社 会主 义新农村 ,化经济危机为机遇的最佳选择 。而 的全方位1年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免费教育。最大的好处是可以 2
如 何 刺 激 广 大农 民消 费 的关 键 所 在 就 是 先 要 提 高 农 民 的 实 际收 从根 本 上 解决 三 农 问题 ,解决 中国城 乡二元 结 构 矛 盾 ,有效 缩 入。从 启动 消费、拉动 内需上说 ,农村的确潜力 巨大。中国1 小贫富悬殊 ,改变农 民后代的生存方式 、生活状态,重塑农村 3
一
文章 编号 :10 — 1 6(0 9 1 c 0 2 — 1 09 9 6 2 0 )0 4( )一 06 0
我国三农面临的新形势 过度 ,新一轮的消费势头开始显现 。中国的农 民一旦走上了小 从 17年 底十 一 届三 中全 会后 开始 进 行 的改 革 ,至 今 已有 3 康、富裕的道路 ,会造成什 么样的结果 ,值得人们拭 目以待 。 98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农民增收咨询题研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差不多进入一具新的进展时期。
新时期的要紧标志是,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差不多基本满脚现时期农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为全国改革、进展、稳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新时期也浮现了新咨询题,要紧是粮棉等多数农产品浮现了时期性供过于求,品质别彻底适销对路,农民增产别能相应增收,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展中的突出咨询题。
所以,研究和探讨怎么促进农民增收咨询题已成为国家和专业人士当前的一项要紧工作内容。
下面,笔者试从我国农民增收现状、存在咨询题及原因和促进农民增收对策三个方面做以论述。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一)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的时期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在传统农业资源开辟及农业产业组织方式下,由于其中的粮食生产等基本产业的产业利润率明显偏低,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等产业改造缓慢,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农业相关产业发育滞后,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具体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明显的时期性,大体可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时期,从1979年到1984年,这是建国以来农民收入增幅最快的阶段。
在这六年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35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增长1.3倍,年均实际增长14.8%。
第二时期,从1985年到1988年,我国经济进展的重心由农村转向都市,农业生产延续三年徘徊别前,但由于乡镇企业的迅猛进展,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仍以5%的速度保持增长,但增长势头较前一阶段有所减缓。
第三时期,从1989年到1991年,农业生产走出低谷,粮棉油等要紧产品浮现恢复性增长,但在并且浮现了农民增产别增收甚至减收的局面。
这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0.7%,其中1989年还浮现了负增长。
农民收入都是处于停滞状态,退到了农村改革往常的增长水平。
第四时期,从1992年到1996年,农民收入增长形势逐渐好转。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这5年间农民收入实际年增长5.6%,但其间波幅较大。
第五时期,从1997年到2002年,农民增收面临新的形势,农民收入增长再度缓慢,增幅回降。
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6%,较1996年下落了4.4个百分点。
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62元,扣除物价因素,比1997年实际增长4%,增幅比1997年回降0.6个百分点。
1998年农民收入增长要紧是来自工资性劳动酬劳收入的增加,而农民从农业中获得的收入却浮现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1999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217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3.84%,直至2002年,增幅仍在回降。
但2003年,中央加大了解决“三农”咨询题的力度,实现了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稳步进展,农村改革稳步推进,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了4.3%。
(二)农民收入低速增长对国民经济进展的别利妨碍农民收入低速增长,别仅直接妨碍农民日子水平的提高和农户生产投入的增加,而且对城乡农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了别利妨碍。
其一是,农民收入增长滞缓,迫使农民紧缩消费。
农民日子消费支出增加额在2002年只相当于2000年17%的基础上,全年日子消费支出低于上年,虽然2002年由于农村日子消费指数的负指现象,拉动了农村居民日子消费的实际支出与2001年基本持平,但其直接导致的农民消费能力弱化是显见的,以至2002年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下落了4个百分点①。
农民消费支出的停滞和下落,导致目前农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仍然较低,日子消费仍未摆脱以必需品为主的生存型消费模式。
其二是,农民收入增速减缓,直接妨碍和制约农户的投入积极性。
2002年农民人均生产费用支出比上年减少7元,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实际投入量比上年下落约1个百分点。
这既反映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妨碍,又反映农民现金收入别多。
其三是,农民收入低速增长,使一度缩小的城乡差距再度扩大,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全面进展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效应。
一方面,一部分都市居民由于对日常工业用品,尤其是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基本饱和,而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浮现了消费疲软现象;另一方面,大多数农民则因为收入水平的限制,导致购买能力别脚而仍然停留在低水平的消费状态,因而无法进入更高层次。
据测算,农民增加消费支出1亿元,将对国民经济新增2亿元的消费需求。
由此可见,农民增加收入,是农村经济进展的基础,是提高农民积极性的基石,是整个国民经济进展和社会稳定的保障。
(三)辩证认识现时期农民收入增长滞缓咨询题怎么看待现时期农民收入增长滞缓的咨询题,直接妨碍到解决农民增收的对策思路。
笔者认为,对现时期农民收入增长滞缓的认识,既要看到它对农业、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负面妨碍,认识到它是当前农村经济改革与进展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和必须着手解决的重大咨询题,但并且又必须看到,这是在我国农业、农村和整个国家经济进展到一具新的历史时期难以幸免的现实经济现象,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必定性。
这算是说,对现时期农民收入咨询题的认识,必须着眼于整个国民经济改革与进展的时期性变化,必须从当前我国经济改革与进展的时代背景动身,而别能单纯地局限于农业内部简单地看待农民收入增速减缓咨询题。
我国农村和社会经济进展进入了一具新的历史时期,其要紧标志:一是社会总产品包括产品供给由长期全面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二是经济进展别仅受资源约束,而且对资本和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的依靠程度越来越强,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三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日益触及工农之间、城乡之间深层次的利益结构,别仅要求农业微观制度创新与宏观的体制改革配套,而且还要求城乡改革协调联动。
在如此一具新的背景下,农民收入增速滞缓是农业、农村、社会经济进展过程中浮现的矛盾和困难的一具集中反应,应该用历史的、辩证的、全面的观点来认识。
从总体上看,现时期农民收入咨询题与以往农产品短缺的条件下农民收入咨询题的性质彻底别同,如今是进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咨询题。
当前农产品供应丰富,价格下落,当然对农民增收别利,但对都市消费者有利,对扩大农产品出口有利,对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具有力支持。
从将来进展来看,农民收入增速滞缓必将给农村经济工作造成一定的压力,从而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促进农业增效制造新的动力和机遇,这对农村改革与进展又是一具较大的推动,促进政府对农村进展战略进行适时调整,在解决矛盾与咨询题中别断开创新的局面。
二、农民增收存在的咨询题及农民增收放缓的深层原因透视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咨询题,是在农村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进展,社会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都发生很大变化,农业生产增长较快,农产品浮现相对过剩,摆脱了长期供给别脚的困境等条件下浮现的。
第一,农村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缓慢。
由于我国农业结构尚别合理,乡镇企业面临着第二次创业的环境并别轻松,农产品价格普遍下落,农业投入别脚,农业效益明显下落。
如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中,农村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为51.1%,低于2000年的53.1%。
第二,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放慢。
笔者在第一部分差不多分析了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的时期性变化,就有力说明了这一点。
事实表明,近几年来农民增产别能相应增收,农民增长速度放缓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进展的突出咨询题。
第三,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别脚。
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浮现了时期性供过于求的态势,农产品价格有了一定回降,农民收入减少。
加之,国有企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改革迈向深入,下岗职工增多,各项改革措施将使居民的一些福利享受变为市场付费,子女抚育费用较高,这些都使城镇居民对以后的收入缺乏稳定的预期,因而别敢大胆消费,从而导致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别旺。
如此就浮现了农民“丰产别增收”的现象,农民损失较大。
第四,城乡差别拉大。
近几年来,耐用消费品基本饱和,且都市职工工资别断提高,而农民收入却相应减少,更促进了城乡差别再度扩大。
第五,农村儿童失学率别断提高。
据教育部门分析,当前农村儿童失学事情严峻,其要紧原因是农村家庭入别敷出,温饱咨询题尚未解决,无力供子女上学。
上述咨询题的浮现,别是普通层次上的咨询题,它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那算是我国农民收入增幅减缓别仅是由于农产品供给充裕,价格下跌,更要紧的则是经济规律与宏观经济环境进展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农民增收日益受市场约束。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持续进展,我国农产品的供给总量差不多可以满脚需求,绝大多数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全国要紧农产品的供求矛盾,已由总量矛盾为主转向以结构矛盾为主。
在农业增长面临日益强化的市场约束形势下,农产品总量扩张差不多别能为农民在农业中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对多样化、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低质农产品市场日益萎缩,由过去靠增加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逐渐转变为靠提高质量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农民收入。
由此可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现时期农产品供求结构矛盾突出、市场需求约束力增强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二)农外产业进展速度放慢与城镇化进程滞后,农民非农业收入锐减。
农外就业是农民进入买方市场后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相关政策调整的妨碍,农民农外就业空间大为压缩:一方面都市下岗职工增加,许多原为农村劳动力占领的就业岗位逐渐为下岗职工代替,一些大中都市还清退了农民工。
另一方面,乡镇企业进展困难,农产品加工业降后,农产品运销体系建设远远别能习惯农业市场化的要求,农民受益的产业链条太短。
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家庭经营规模狭小,劳动生产率低,农民只靠从事农业生产和出售初级产品是很难富起来的。
从发达国家的事情看,构建和完善发达的农产品加工、运输、包装、销售络体系,着力进展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农业经营者收入的有效手段。
我国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空间没有随着农业市场经济的进展得到相应地拓展。
此外,按照经济进展的内在规律,在农村市场化、工业化推进的并且,农村的城镇化应当及时跟进,以使劳动力资源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但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我国的城镇人口比重至少降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6-8个百分点。
城镇化水平的滞后又反过来阻碍了农村第二、三产业的进展,从而极大地削弱了我国农村产业在其结构转换过程中汲取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制约着农业形成适度的经营规模和持续快速地增加农民收入。
(三)个别地区农民负担仍在高位运行,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税收、集体积存及一些乡村的公共开支支出由农村集体组织转移到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