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斯多惠教师教育观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在相机诱导前天上午到要塞中学听课。
课间,在⽼师办公室的墙上看到⼀条标语:“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在相机诱导”,这句叶⽼的教育名⾔引起了我对学科教育⽬的和教学理念的思考。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科教育是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要⽬的。
然⽽,当今知识的增长之快,迫使⼈们不得不⽤“爆炸”来形容它时,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的的观念受到了质疑和批评。
因为在学校教育阶段学的知识再多,也⽆法赶上知识更新和知识激增的速度。
那种“⼀朝学成终⽣受⽤”的观念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了,⼈们也不可能通过⼀段时间的集中学习,来获得⼀辈⼦享⽤的知识技能,取⽽代之的是“终⾝学习”的理念和能⼒。
因此,让学⽣树⽴终⾝学习的理念和形成终⾝学习的能⼒,应该成为我们学科教育的⼀个重要内容。
说到终⾝学习理念和终⾝学习能⼒的培养,我以为下⾯两点很重要:⼀是“好奇⼼”,⼆是“问题意识”。
⽽这两点都需要我们的⽼师去诱导。
对学⽣来说,不缺的就是好奇⼼。
因为每个⼈⽣来就对周围陌⽣世界抱有好奇⼼,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对科学产⽣好奇,并将这种好奇⼼长久地保持下去,⽽这些则需要依靠我们教师的诱导。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是叫学⽣去发现真理。
”要让学⽣去发现真理,除了要有好奇⼼之外,更要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
然⽽,反观我们现在的学科教学,⽼师们最关⼼的仍然是知识教学及其效果,仍然把让学⽣知道某些知识视为教学⼯作的核⼼。
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教师把学科知识讲得细⽽⼜细,多⽽⼜多,唯恐有⼀丁点的遗漏,更不能让学⽣产⽣⼀丝⼀毫的问题。
要知道,学科教育的结果并不是⽤传授知识去消灭问题,⽽是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的问题,促使学⽣的认识向纵深发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个问题往往⽐解决⼀个问题更重要。
”⽽要能够提出问题,就必须先发现问题。
⽽能够发现问题的前提,就是必须具有问题意识。
为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师的诱导下,让学⽣保持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和欲望,在帮助学⽣解决旧问题的同时,诱导他们产⽣新的问题。
我看教师职业道德
更要坚持情理交融,约导相成,他育与自育相结合。传统德育工作由于缺乏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中学生,因而班主任的权威凸现,“师道尊严”往往被异化成“唯我独尊”和“发号施令”,搞强权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求知欲最强的场所。这就要求教师课前一丝不苟地认真备课,课中用生动的语言、渊博的知识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慧,扩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他看来,启发式的教学法才是教师应当选择的唯一正确方法。它使学生在对话式的教学中掌握知识,在发现中培养能力。
关爱学生,还要注意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心理学专家弗洛伊德指出: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教师只有让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得到实现或满足,才能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的心理很敏感,也很脆弱。有时,“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常会让因批评过头而伤害他们。这时,教师不妨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主动找他们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人们心灵中最强有力的、最有智慧的财富(爱情)就象音乐,象醉人心灵的迷人美丽一样在影响着孩子。这种财富永远拨弄着孩子敏锐的心弦,如对言语、对善良的心愿,对敏于感受爱抚和亲热的情感。谁的童年被爱的阳光照耀着,那他就会互相创造幸福,就会对父母的言语、对他们善良的心意、对他们的劝导和赠言、对他们的温存和警告有着特殊的敏感和接受能力。” (苏霍之后是什么》
《学校教育伦理》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FriedrichAdolfWilhelmDiesterweg,1790—1866),德国教育家,19世纪中叶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学的进步代表人物。
第斯多惠1790年10月29日出生在德国威斯特法伦州西根市的一个法官的家庭里。
这一年正是法国大革命的第二年。
这时资本主义在德国有了迅速的发展,但封建势力还相当强大,第斯多惠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灾难深重、风雨如晦的德国。
对于满目疮痍的祖国,第斯多惠充满着切肤之痛。
第斯多惠1808年毕业于西根市的拉丁语学校,1808年到1811年在赫博恩、海德尔堡和蒂宾根大学攻读数学、自然科学、哲学和历史。
第斯多惠1811年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1820年第斯多惠在莫尔思一所国立师范学校任校长,后又担任了柏林师范学校校长。
1847年第斯多惠被普鲁士当局免职,并于1850年被迫退休。
第斯多惠一生作过政论家、编辑、教师联合会主席,1858年被选为众议院代表。
第斯多惠因患流行性霍乱于1866年7月7日逝世。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
他以全体人民的发展为目标,致力于启蒙运动,反对教条,反对教会。
第斯多惠主张,所有的人本来都是平等的和可以教育的;教育必须从发展全面的、谐调一致的人格为目的:第斯多惠在人性观点的支配下,提出了教育的一般目的;即致力于人的真、善、美的自我活动,也就是说激发人的主动性,全心全意为真、善、美服务。
第斯多惠主张“发展性教学”,他把教育发展的思想应用于各种教育实践,他提出,在教育领域中,教育发展的原则要求是:(1)尊重人性和个性;(2)刺激发展、表现、活动、自我活动;(3)自然的,因而是使人愉快的儿童教育事业;(4)激励发展儿童的感官能力,加强他们的器官,使他们自行探索、观察和发现事物;(5)用容易消化的滋养物充实他们的头脑;(6)稳步进展。
教育的发展原则绝不容许;(1)任意武断地对待人性;(2)引导人们盲目机械地行动;(3)任何种类的驯服;(4)死记硬背;(5)千篇一律;(6)灌注不理解的教材。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 德国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F.A.W.Diesterweg)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来源于卢梭及裴斯塔洛齐的思想,一方面来源于他的同代人、福禄贝尔主义的主师爷福禄贝尔(F.W.A. Fr?bel),主张教育的天然性、启发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尤其注重教育的人性价值,因为神性恰恰是通过人性而唤醒并弘扬的。
如此教育理念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胶条和倡导民主的特征,带来许多国家二十世纪教育方式的革新。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对教育对象的信任及其内在价值的高度肯定。
求知和思辨本是人的天性,而人又是能动的高级生命体,教育者只要去关注这种天性,顺其每个个体的特点和需求去启发、鼓励和加以方法上的开导,使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和思辨力充分释放,还有什么本领学不来呢?让"学"成为一种自觉、主动以及独立的行为,这是这句话的重要内涵。
此外,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式教育,会使学人失去思辨和批判能力,它意味着下一代人的精神退化。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多萝茜洛诺尔特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对我一生成就最有影响的是我从幼儿园里学到的这两句话: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自己的东西要分一半给别人.教育家名言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狄更斯:“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高尔基:“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最新版)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一《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二《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三《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俄国近代教育制度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美国近代教育制度贺拉斯.曼的教育思想日本近代教育制度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四《第斯多惠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五《第斯多惠教师教育思想初探》第斯多惠教师教育思想初探作者:冯静一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6期[摘要]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为德国师范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文主要介绍了第斯多惠对教师的要求,即教育适应自然、加强自我教育、激发学生兴趣、善于组织教学这四方面,以期为我国当前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第斯多惠教师教育教育思想[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204-01 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
1813~1818年间,他任模范学校教师,长期从事师范教育工作的经历,使他对师范学校教学改革,教师培养方面产生了深刻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由他主编的《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第斯多惠详细阐述了自己有关教学改革和教师培养方面的见解,因此他又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
如今,从这本书普遍性的指导意义来看,它不仅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成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教师的必读书籍。
第斯多惠对教师提出了以下四方面的要求:一、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儿童的天性第斯多惠接受了卢梭的教育观点——教育适应自然。
在他看来,每个儿童都具有自身的天资,教师应该利用其天资的发展规律予以激发。
因此,他要求教师细心观察儿童天资及其特点,因材施教。
第斯多惠
在实际能力方面 : 第斯多惠认为敏锐的观察力可以使教师“在孩子当中天天有机会观察到一些 有趣的富有教学意义的现象,这样读起教育方面的文章来才能事半功倍,受益匪浅”。就思考 能力来说,他认为每个教师都要善于独立思考,不要“靠别人为自己去思考和研究问题”。就 判断能力来说,他要求教师善于明辨是非,永远站在社会进步的方面,“在追求真、善、美的 征途上,不要气馁,不要心灰意懒”。
评价
– 第斯多惠基于心理学应该是“教育科学的基础”的思想,不断探 索适应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这不但 进一步丰富了夸美纽斯、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等人提出的自然适应 原则,而且也使这一思想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潮相接近。从第斯 多惠以后,随着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教育学 著作中一般不再使用教育的自然适应性这一术语,而直接运用生 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原理论证和阐明教育要遵循人的本身发展 规律的思想,从而使这一思想更加科学。 – 教育心理学化思想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化,它成为人的和 谐发展理论、要素教育论、简化教学方法和初等教育各科教学法 的理论基础,使教育家开始自觉地把教育教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 之上。它不但促成了19世纪欧洲教育心理化运动,也为教育科学化 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统一
笫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中明确地提出了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和发展智 力的辩证观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达到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使学生的智 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形式教育目的”时,要紧密传授知识的“实 质教育目的”,二者在教学过程中应有主次之分,发展智力是主要的。但两者决不应 当截然划分开,使其泾渭分明。这一教学原则是根据人的智力发展特点和规律提出来 的。
• 2.文化适应性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中又提出了遵循文化的教学原则。遵循文化的教学 原则仅次于遵循自然规律的教学原则。遵循自然规律的教学原则是对每一个教师的最 高的要求。遵循文化的教学原则的思想内容是:“在教育时必须注意人在其中诞生和 将来生活所在的地点和时间的条件。”教育应该包罗万象的全部现代文化,特别是当 地的特有文化。在制定一切教育方案时必须考虑到时代特点和社会的风俗习惯,必须 考虑到时代的精神文明或民族性。一个时代的教育理想,同时也是这一时代的教学目 标。课堂教学和教育遵循文化的原则就是要求人们追求教育理想。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
教师对学生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包容;少一点批评、多一点理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每当想起这句名言时我就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的素质教育在哪里?学生一次家庭作业的不完成,引起教师无止境的对学生批评,学生一次体育测试的不达标,换来学生无止境的练习,学生一次数学成绩的不及格,引起教师无止境的对学生埋怨等等。
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一系列的行为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吗?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学会对学生的包容和理解。
是什么因素束缚了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态度?一、传统的教育束缚了教师的态度传统教育的分数量化、等级排名让教师失去了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格的培养;技巧的形成;思想的升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追求的分数的高低,没有注重对学生智慧潜能开发。
每次检测、考试无形中让教师产生巨大的压力。
弥漫给学生的是无止境的练习。
这时教师就会在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间徘徊,教师的对学生态度也在有形与无形中形成。
我发现德国的素质教育优先于中国。
例如:有过一个题目叫《你有多诚实?》的小测验. 第二个问题:我完全忘记了做德语作文,该如何对老师说?对于中国的学生会欺骗教师,而德国的学生承认自己忘记了做作文。
为什么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中国学生只会说假话吗?不。
只是因为德国的教育工作者,对孩子犯错的包容心特别强,从不感情用事地惩罚孩子,而是找到孩子犯错的根源,帮助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
传统的教育束缚了教师的态度,让教师的包容心特别狭窄,只会对学生无止境的埋怨,这样会在学生心灵里播撒扭曲和仇恨的种子。
二、文化素养决定着教师的思想去年,在县级培训中我听一位专家讲了凯利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教师,有的教师还留下了眼泪。
这与文化素质有关吗?没有。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
魅力语言灿烂课堂——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美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动力。
小学低段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只有在具有科学性、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四个特征基础上,才能将学生的情感和智力因素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和谐、生动、活泼、融洽的课堂氛围,从而切实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语言艺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言即是通往心灵的路。
师之传道授业解惑,必借助于语言——教师的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不同于一般的语言,它是一种在科学性、规范性基础上形成的富有情感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是连接知识和学生接纳知识的一条纽带。
1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这条“纽带”,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2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充满情意,学生听了便“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教材化难为易。
因而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语文教学语言美,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则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生入学后,语音听觉发展迅速,但注意的持久性与稳定性相对较差,因而更需教师注重课堂语言的组织与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但从学校的课堂实践及与学生的交流来看,目前还存在着教师语言过于成人化、复杂化或简单化的倾向,缺乏感染力与吸引力;评价语言缺少个性或价值。
“你说得真好!”“你说得太好了!”等既空又泛的放之四海皆准的评价,长期的使用带给学生的只有精神上的慰籍而缺少思维的碰撞与认识的飞跃。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以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良好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
《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有差别,这就要求评价标准和方法也是多样的,才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这正如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里所说:“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学中的评价作用,促进和提高教学的质量?我认为教学评价应从现代教育的特点出发,强调参与与互动,使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从三维目标上进行评价,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新的课堂评价方式日趋丰富起来,以“评教”为主转移到以“评学”为主。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一、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是教学评价常用的形式。
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类。
即时评价是对学生的表现立即给予评价,利于及时纠正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延时评价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
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时评价能充分发扬民主教学创设自由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培养学生自信、灵活、深刻的品质。
在教学中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要相互配合使用,使用即时评价来对学生以予及时的鼓励,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实行延时性评价,应让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知识技能的学习之后,逐步达到学习目标。
从第斯多惠的教师观看幼儿教师在职培训
年第期20084018弗里德里希・阿道夫・第斯多惠(1790~1866)是19世纪德国伟大的教育家。
由于他一生杰出的贡献而被尊称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德国教师的教师”。
在1835年,第斯多惠出版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著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这部著作在他生前出版过四次,对教师教育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部著作中,第斯多惠要求教师要不断进修、加强自我教育。
他认为教师不仅是一位教育者,而且是一位研究者。
这些观点为当今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第斯多惠的教师观(一)第斯多惠关于教育的原则1.自然性原则。
教育工作既要遵循自然,也要适应社会文化发展。
第斯多惠接受了卢梭和裴斯塔洛齐的观点,即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提出教育一定要“适应人的自然本性”。
所谓“自然本性”,就是指人的智慧和能力的素质,他认为这种素质是与生俱来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2.文化性原则。
第斯多惠还进一步提出“教育还要适应文化”,他所说的“文化”是一个综合概念,指的是由民族历史的传统和发展所形成的一个民族总的社会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等。
他提出教育要适应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生活中那些进步的要求。
这里,他开始看到了教育是受客观的社会条件所制约的,教育必须与当时社会文化的进步要求相适应。
他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提出,教育不仅要培养人,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能够按照社会要求,修其身的公民,教育要为进步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服务。
(二)第斯多惠的教师观1.教师要不断进修、加强自我教育。
第斯多惠认为教师要履行神圣的职责,必须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
他说:“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决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为此,他指出,教师的终身任务之一就是要不断地进修,一位教师即使拥有一切聪明和知识,但如果不努力进修,就决不会处于能“推动人类前进”的重要成员的行列之中。
第斯多惠认为教师如果想引导学生走正确的道路,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学生具有坚定、进步的政治信念,敢于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那么教师本人首先要具备这些优秀品质。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期2012年 5月 13日编辑:张虎强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师德培训学习已经接近尾声了,5月13日、14日是给老师们补充学习,补交作业,修改作业的时间,请需要补交作业,修改作业的老师抓紧时间完成提交。
这次的师德培训已经接近尾声了,老师们也基本完成了这次的师德培训学习任务,学习时间、完成作业、发表日志、论坛讨论等方面都做的非常好,有很多位老师获得了满分,祝贺大家。
经过两个多星期的师德培训学习,从老师们的日志,作业,我的教学故事,论坛讨论等可以看出每位老师都非常认真对待这次学习,从这次培训中获得了很多知识,也获得了很多感悟。
希望以后有更多让我们老师在网上学习的机会。
满怀激情,为梦想而工作通衢中学叶志育我有幸拜读霍懋征老师的文章。
其中一句话——“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在我眼里更是一项事业。
这种观念在我的脑子里越来越清晰。
”让我深受启发。
卡内基钢铁公司总裁齐瓦勃曾经说过:“我们不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是单纯为了赚钱。
我们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
我们只能在工作中提升自己。
”带着激情去工作吧,把工作当作事业干。
不要说我们普通教师没有事业,我们的事业就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就在我们教书育人的工作里。
有人说,怀才就象怀孕,时间长了就会被人看出来,激情会让大家更早看到我们的“才”。
带着激情去工作吧,把工作当作乐趣干。
如果你懂得享受工作的话,你就不要单纯把工作当成负担,要从中感受乐趣。
“世上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
”带着激情去工作吧,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干。
究竟为谁工作?有的人说是为学校干,有的人说是为领导干……其实,我们平时教育学生:学习是为自己学的,同样,我们所做的工作是为自己干的。
学校靠我发展、我靠学校生存。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来干,又何愁工作做不好?其实说到底,每个人都需要工作,都要用劳动来换取生存的资本。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 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
因此,如何培养和打造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教学,笔者认为,要让学生成为开拓型、创造型的一代, 不仅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具有高度发挥想象力的习惯和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磨炼意志。
就具体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强化学生心理图式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最能穿透感性、理性的重重壁垒直接震撼人们的心灵,因此,它更应是情感的艺术。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
”托尔斯泰也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表达情感并感染大众,而优美的音乐主要是通过优美的旋律来感人的。
优美的旋律通过歌词的直接引导,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从而进一步达到提高审美素质的目的。
由于音乐旋律在个体鉴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每首歌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基调,如亲切、自豪、神往、风趣、热情奔放或天真活泼。
对于这些独特的情感基调,一定要抓住它们的特点,然后形成联想构成画面,再在审美之中产生相应的联想记忆。
这种记忆体现在心理结构之中,并形成音乐的心理图式,运用这种心理图式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我们聆听《十五的月亮》那种温柔、令人陶醉的旋律,会唤起崇敬战士的情感;又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那质朴自然、富于想象的歌词,从容舒展、节奏自由、回环起伏、清新优美。
具有云南特色的旋律,使学生陶醉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
因此,通过培养学生不断地聆听、欣赏和熏陶,优美动听的旋律一旦化为想象力,同样会形成对低级趣味的音乐旋律进行排斥和否定的力量,形成正确的心理情感和兴趣。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浓厚的创新意识是创造发明的前提,只有创新意识强的人, 才可能对每件事物进行思考,并设法改进它。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嘿呀,说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我就想到了我上学时候的一件事儿。
那时候啊,我们有个特别逗的老师,就像第斯多惠说的要因材施教似的,他对我们每个人可真是“区别对待”呢!
有一次上数学课,我们班有个调皮的男生,总是坐不住,爱捣蛋。
这老师呢,也不生气,他就笑眯眯地看着那男生说:“嘿,你这小家伙,是不是屁股上长刺啦,坐都坐不住呀!”然后就走过去,轻轻拍了拍那男生的肩膀,说:“来来来,你上来做这道题,让我看看你到底有多厉害。
”那男生一下子就傻眼了,磨蹭了半天上去做题,结果半天也没写出个所以然来。
这时候老师又说话啦:“哎呀呀,看来你这刺还没长够呀,得再好好磨磨性子哟。
”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老师啊,对学习好的同学呢,就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还会给他们一些额外的小挑战;对那些学习有点吃力的同学呢,就特别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讲解。
他就像是个神奇的魔法师,能把我们这些调皮捣蛋的小鬼头都变得爱学习啦!
这不就是第斯多惠说的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用合适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嘛。
我觉得呀,这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就像我们的那个老师一样,能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哎呀,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怀念那段时光呢!希望以后的老师们都能像第斯多惠说的那样,好好地教育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呀!嘿嘿!。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嘿呀,今天我要来聊聊这个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你们知道吗,我有一次去参加一个教育培训活动,那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啊!
当时那个培训教室里坐满了人,大家都一脸期待地等着老师来讲课。
那个老师呢,就是按照第斯多惠的教育理念来教我们的哟。
他一上来就特别热情,就跟我们认识好久了似的,笑着跟我们打招呼。
然后呢,他开始讲课啦,不是那种死板地照着书念,而是用各种有趣的例子来解释那些教育理论。
我记得特别清楚,他讲一个知识点的时候,突然就说起了自己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的故事。
他说那个学生一开始学习不咋地,但是他没有直接批评,而是耐心地引导,发现那个学生对画画特别感兴趣。
于是呢,他就鼓励那个学生用画画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嘿,你猜怎么着,那个学生后来成绩那叫一个突飞猛进啊!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例子,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第斯多惠教育理念中关于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整个培训过程中,那个老师一直都是这样,用生动有趣的例子让我们深刻理解那些理论。
哎呀呀,经过这次培训,我可算是对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啦。
真希望以后的老师们都能像那个老师一样,用这么好的教育方法来教我们呀!这就是我关于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的一点小体验,嘿嘿。
第斯多惠教学思想概述
第斯多惠教学思想概述作者:袁潇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第05期摘要:第斯多惠是19世纪中叶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其教学思想的形成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特定的时代背景。
第斯多惠在自然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并呼吁培养进步的教师,为德国的师范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第斯多惠;教学思想;教学原则;自然主义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5-0159-02阿道尔夫·第斯多惠(Friedrich Adolf Wilhelm Diesterweg,1790~1866)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是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他力图改革与发展德国的民主教育体系,尤其在发展德国的师范教育上贡献了全部精力,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
第斯多惠教学思想形成的背景理论渊源第斯多惠对教学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卢梭、裴斯泰洛齐的影响,表现出自然主义的色彩。
第斯多惠接受了裴斯泰洛齐的“天赋能力”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协调发展自然赋予人的具有发展倾向的各种能力。
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第斯多惠把人的自然本性理解为智慧与能力的素质,并且认为这种素质是与生俱来的,既不能在后天获得与增强,也不能受之别人或赠送给别人,它潜藏在人的本性之中,如果没有它,任何教育对人的本性发展都无能为力,因此,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自然本性发展规律,并将其置于首要地位。
他说,“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
①1813~1818年,第斯多惠受聘为法兰克福一所模范学校教师,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些裴斯泰洛齐的学生和信徒,研究了裴斯泰洛齐的著作,逐步形成了进步的教育理念。
时代背景第斯多惠的学术生涯集中在社会剧烈变动的19世纪中叶,他的教育思想也因此被刻上了时代变迁的印迹。
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使欧洲大陆各国的封建统治进一步趋向反动。
第斯多惠
第斯多惠的思想第斯多惠(1790-1866),19世纪德国伟大的教育家、民主教育的代表性人物,被誉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他的若干著作在其有生之年共印了120版,并被译为多种文字向国外发行。
著名的《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教育著作。
第斯多惠在这本书中提出的和谐教育思想,向来为教育界所称道,至今仍然让人感到其深刻的启发意义。
教育之作为一种环境。
早期不少教育家和思想家,大都不能正确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陷入了一种解释的循环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方面的一个典型就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者正确地提出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观点,但在看到教育、法律和政治对人的重要影响时不能加以正确认识,最终还是得出了唯心论的结论。
特别是他们看到教育作为“社会影响的全部总和”(爱尔维修),在对其施加于人的作用进行追溯时,导致把教育了解为具有最终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第斯多惠没有像他的前辈一样陷入人与环境的解释循环之中,而是把教育看作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教育对人的塑造的重要作用,以毕生的精力和热情深入探索教育的规律及有效的方式方法,推进了前辈关于对作为重要环境的教育这一思想,并且使这一思想建立在切实的教育实践基础之上。
教育必须激发主动性。
实现和谐教育的原则,必须激发人的主动性。
第斯多惠集中论述了教育如何激发人的主动性问题,以真正实现发展全面而谐调的人格这个教育的一般目的。
第斯多惠说,教育不是要人消极不为、无所作为,而是要激发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使人自我塑造、自我形成。
因此,激发人的主动性,全心全意为真、善、美服务,一直被第斯多惠看作是“最高的教育原理”。
根据他的解释,人的主动性的涵义,落实在人生观上,就是人要秉持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对现世的一切抱积极的态度,用实际行动来完成自身的使命,自己来探求奋斗和行动的合理理由。
因此,所谓自发自动、自主自觉、自决自由,说到底就是第斯多惠所称的自动性。
自然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
简述第斯多惠提出的主要教学原则
简述第斯多惠提出的主要教学原则
第斯多惠(Johann Friedrich Herbart)是一位德国教育学家,
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其中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原则:
1. 相关性原则: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相联系,使学习更具意义。
教师应该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新知识。
2. 活跃性原则:学习应该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应该参与其中。
教师应该提供丰富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机会,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和发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
3. 持续性原则:知识的学习应该是渐进的,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复杂的概念和技能。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设置适当的学习目标,并提供适度的挑战,确保学生的学习达到连续和稳定的状态。
4. 联系性原则:教学应该尽可能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促进跨学科学习和综合运用。
第斯多惠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体差异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后来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教育:造就公民的必要手段,促使天资最大限度
开发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和
鼓舞。”
自由自主:天资的发挥与教育的实施需要注
重个人自主自由的发挥
教育目的
总体:教育目的与他对人类目的的理解相联
系
人生最高目标:完善教育、发挥天资、智力、
主动性。
人类最宝贵天性:真、善、美。
自然原则。) 3、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教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认识
事物的本质。) 4、直观教学原则。(从个别到一般,具体到象。)
夸美纽斯(适应自然、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卢梭(自然主义) 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
论教师
一、自我教育。(教师不断完善与发展自己)
“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 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注重人的主动性。
教育最高目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独
立性,达到自我完善。(全面、和谐)
教学论
一、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 形式教学:教学生学会学习,而知识的传授无
关紧要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实质教学:知识技能。 主张:二者相互联系,所有教学形式既是形式的,
又是实质的。
教学内容中的形式与实质 总体:教育目的与他对人类目的的理解相联系
教育最高目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性,达到自我完善。 教育最高目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性,达到自我完善。 天资: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 如果达不到这两件事的和谐,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苦役。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
教学论
二、教学原则
1、遵循自然原则。(符合教学规律) 2、遵循文化原则。(注意现代文化、当地文化。仅次于遵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斯多惠的教师教育观一、论教师的使命:实现全人类的教育理想(一)为全人类的进步而忘我牺牲虽然德国对教育十分重视,但当时德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温顺虔信的顺民和对外侵略的士兵,带有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倾向及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
针对这一现象,第斯多惠认为教师应培养具有人道和博爱精神的人,这样的人能为了人类的幸福和利益而牺牲自我。
他主张把热爱祖国与热爱全人类结合起来,他说:“爱国主义与用轻视或仇恨来侮辱异族人毫无共同之点”。
在他看来,民族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类的废墟上,在人们身上爱人类精神与爱祖国精神应当密切结合起来培养,德国学校培养出来的不应是“真正的普鲁士”,而应是人和公民!他向教育家及教师们强调说: “你要说、要想: 人是我的名字,德国人是我的绰号”。
(二)为真正的国民教育而斗争第斯多惠坚决反对封建教育势力和教会残酷的思想统治,他一生致力于国民教育事业,提出了一个民主教育大纲!第斯多惠对当时德国劳苦大众缺乏教育的现状十分同情!他曾义愤填膺地写道:“几百万人生活在那里……他们悲惨地缺乏最基本的意识和住所,……大多数儿童在他们少年时期就被剥夺了受教育和培养的权利,而这种教育和培养对于健全身体和思想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第斯多惠从人道主义出发认为“所有人本来就是平等的和可以教育的; 教育必须以发展全面的"和谐一致的人格为目的; 教育必须是着眼于一切人的。
”因而他坚决反对封建专制教育,认为等级教育使广大劳苦大众的子女无法受到较高程度的教育!为了改变教育的现实,必须提高国民素质"$第斯多惠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强烈要求改革德国的等级学校教育制度,坚决主张设立统一学校,向一切儿童,不论其父母属于哪个阶层,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和宗教信仰,提供普通的教育。
”“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进步的政治态度,坚持教育的进步方向!反对德国教育的保守主义倾向,要从统治者权威下解脱出来,为真正的国民教育而斗争”。
(三)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奋斗第斯多惠认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指激发人的主动性,追求真"善"美的全面和谐发展!第斯多惠说:“人的固有本质就是人的主动性。
一切人性"自由精神及其他特性都从这一主动性出发; 一切创作"思维"注意力"感受,所有的克己谈话,行动以及所有的自由运动和手势都以主动性为核心力量"。
第斯多惠认为,教育就是要激发人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使人自我塑造"自我形成!激发人的主动性一直被第斯多惠看作是“最高的教育原理”他指出:“人类奋斗的目标就是实现真与善的伟大理想,把真"善"美看成是人生的最宝贵的财富,用全部纯洁的爱,自由自决地,全力以赴方能胜利达到目的!这是全人类最崇高的永恒理想,与上帝的真与善合二为一"。
主动性为“真、善、美”服务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教师应当自觉地认识并肩负这一崇高使命,用全部纯洁的爱去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最大限度地发展人们的天资和能力。
二、论教师的素质:优秀教师的必备品质第斯多惠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他在《论学校纪律及与教学的关系》一文中指出,“一切真正的教学中都存在联系着的三要素: 事物的知识、对事物和学生的热爱、教育才能。
这三个要素应在教师的个性中联接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由此可知,第斯多惠从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情意"专业技能3个方面论述了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
(一)教师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第斯多惠认为师范学校必须以广泛的学科知识武装未来的教师,教师应该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他拥有一般的文化知识,接受过广泛的普通教育,熟悉心理学和教育学,通晓自己的教材,懂得正确运用教学方法。
由此可知,第斯多惠认为教师首先必须接受过一般的普通教育,拥有一般的文化知识!其次,教师必须接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熟悉教育学"心理学和逻辑学知识。
第斯多惠认为教育学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规律和规则的科学,它可以帮助人们在教育工作中采取正确的行动,消除差错和片面性,把局部和个别的经验提高到普遍的观点和信念上来。
所以,第斯多惠规定教育学为师范学校最重要的必修课,并进一步强调: 教育学专家不一定是教师,而教师则必定是教育学专家。
他还说: 培养教师最有用的知识是十分确切的心理学和逻辑学知识。
因为心理学或普通心理学以及人类学是教育学的基础科学,没有这种基础科学教育学便成了空中阁楼,或者根本不能成立,逻辑学给行家揭开了理解力的组织结构。
最后,教师还必须接受系统的学科知识教育。
第斯多惠要求教师集中时间和精力学习一个专业,将自己的学科作为学习的核心。
因为同时学习几门学科,会造成多歧亡羊的恶果真正培养的目的不在于灌输一大堆知识,而在于彻底理解所学的专业,我们是用这些专业知识培养人的。
(二)教师必须拥有崇高的教育信仰和教学热情第斯多惠认为,教师必须拥有崇高的教育信仰。
他说教育儿童是一件艰辛的工作,不能随意按主观愿望行事,而需要付出许多心血和精力。
那么教师年年教育一班接一班的学生,教师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是什么力量在支持着他,鼓励着他使他朝气蓬勃,精神焕发,使他得到宽慰呢?他认为最重要的也是最经得住考验的就是教育信仰。
在他看来,教师的最高理想就是人道"博爱,教师的使命就是引导青年一代走向真正的生活,引导他们对真"善"美的渴求,并使他们的能力和智慧得到发展!第斯多惠认为,热爱教师职业是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前提,他指出:真正的永不消失的教学热情须建立在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上,对教师工作的心驰神往,须建立在对发展儿童事业的热爱上"教育过程是激发学生秉赋的过程,这种激发力量归之于教师对学生直接的影响,其社会作用一直延续到未来的社会生活; 使别人获得真正的生活,发动别人去追求真"善"美,是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没有什么会超越这种神圣的职责。
(三)教师必须展现独特的个人魅力第斯多惠认为,教师的人格会给教师带来威望"权力"影响和力量,所以教师应用自己整个的个人魅力来影响学生,使课堂教学更富吸引力。
首先,教师应当要有气魄,性格要坚强和果断。
他认为,教师本人如果没有主见,遇事左右摇摆,感情空虚,意志薄弱,这怎么能把学生的迟钝培养成敏捷,把笨拙培养成灵巧呢?所以,教师只有性格坚强"果断,才会知情达理懂得要什么,为什么要,用什么方法来锻炼意志,只有这种性格的人才会培养出性格坚强和果断的人来"其次,教师要热情活泼,永远精力充沛,兴致勃勃地( 而不是矫揉造作) 和儿童打交道。
为了使自己变得活跃起来,教师应与性格活泼的人和教师打交道,也可去体验清净而平淡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并不缺少活跃的气氛。
再次,教师应具有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音清晰宏亮,重音突出,表达清楚,思维要有逻辑。
第斯多惠认为只有说话简洁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养成学生井井有条的说话的好习惯。
(四)教师必须能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原则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中提出了33条教学的规律和规则,归纳起来主要包含以下10条教育原则:第一,自动性原则。
人的天性中潜藏着渴求发展的特性,即自动性。
但自动性没有明确的方向,因此需要教师的激发和引导,使学生的自动性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第二,自然适应性原则!即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过程,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
第三,文化适应性原则。
人的发展必然受到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社会现状等因素影响,教育必须注意人在其中诞生和将来生活所在的地点和时间条件。
第四,直观性原则。
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教学也必须从直观到思辨,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
第五,持续性原则。
教师应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出发开始教学,不宜有任何东西超过学生智力发展的水平。
第六,坚实性原则,指教学要保证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第七,发展性原则!第斯多惠说: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在他看来,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应当选择的唯一正确方法!它使学生在对话式的教学中掌握知识,在发现中培养能力。
第八,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独特发展。
第九,理解性教学原则!第斯多惠反对死记硬背,认为死记硬背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从而丧失对真理的热爱和追求。
所以教师#不要教学生任何还不理解的东西。
第十,学以致用原则!教师传授的知识,应该是那些反映现代科学水平的,将来能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东西。
因此,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应该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三、论教师的培养:自我教育——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第斯多惠说: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决不可能慷慨解囊。
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不断学习和探究。
第斯多惠主要从以下方面阐述了自我教育的途径。
(一)多读书第斯多惠认为教师自我教育的各种方式中最主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读书。
首先,教师应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读书? 第斯多惠认为,教师要有热爱真理之心,同时对真理还要有怀疑精神"研究精神和专心一意"持之以恒的精神"。
追求真理,热爱真理是一个心灵纯洁而高尚的人的可靠标志"因此教师要全心全意热爱真理,把它作为终身奋斗的理想。
对真理只有热爱是不够的,还应具有怀疑精神和研究精神。
第斯多惠认为,追求真理应以检验那些提供给我们的真理为前提。
因而,教师在读书的过程中应摆脱偏见,以人们所确认的正确的真理为准则,通过独立思考来探究和检验真真理和假真理。
另外,读书还需要专心一意"持之以恒的精神。
第斯多惠认为,不求甚解的学习将一无所获,所以教师应专心一意的研究一个专题,而不是匆匆忙忙的从一个专题研究转到另一个专题研究。
其次,教师应该读些什么书呢? 第斯多惠认为,教师读书要有重点,应该以自己的学科作为学习的核心。
教育学和心理学为教师处理一般的教学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因而教师应首先阅读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文章。
理论与实践结合将使教师的学习事半功倍,因而在阅读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知识的同时还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加深理解。
除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教师在业余时间还可以广泛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
第斯多惠认为,为了清醒大脑和开阔眼界教师可以在业余时间涉猎一些诸如小说"戏剧"文艺作品"国家志"民族志"旅行志等方面的有趣读物。
但他同时提醒教师虽然这些读物十分新鲜有趣,但教师不应沉迷于其中,而应使其与自己的专业相联系,否则只会使自己的思想流于肤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