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300
我们仨的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我们仨的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d1360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f.png)
我们仨的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我们仨的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们仨的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们仨的读后感1一本好书就象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给我们诸多启示。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
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
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
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杨先生的确以“我们仨”自豪:“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这话绝不是寻常家庭关系的人能够说出。
这话也绝不是寻常生命态度的人能够说出。
读整本书时,我听到的始终是这一声仿佛轻声自语的叹息:”我们仨失散了,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有人说,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你已经习惯了和你所爱的人的相处,仿佛日子会这样无限的延续下去。
忽然有一天,你心头一惊想,起时光在飞快流逝。
正无可挽回的把你、你所爱的人以及你们共同拥有的一切带走。
于是,你心中升起一种柔情,想要保护你的爱人免遭时光的劫掠。
你还深刻感到,平凡生活中这些最简单的幸福也是多么宝贵,有着稍纵即逝的惊人的美……面对苦难,人生的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就是过往云烟……总之,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感悟很深,我想生活中,对待教师这个职业不但需要有勤恳、奉献的精神,更需要在平日的教学中善于积累、思考和总结、升华。
再次,做自己工作的主人,对待工作要忠诚,要自信。
《我们仨》读后感(精选6篇)
![《我们仨》读后感(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f18ef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7.png)
《我们仨》读后感(精选6篇)《我们仨》读后感(精选6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们仨》读后感(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仨》读后感1对于失女丧父后的杨绛来说,家可能存在就是我们回忆和思念。
回忆是动名词,思念是现在企业将来进行时。
就像整个家庭的照片一样,我看到了杨绛先生的青春,中年到老年,他们三个人的生活——在一起。
家是灵魂的避难所,是疲惫不堪时想去的地方,以至于失去女儿后,杨江先生说”然而,三里河的家不再是家,而只是我的客栈”我只能读这个,我只能感受到无力的痛苦,苍白和悲伤。
杨绛曾经视为“终于有了家”的“家”已不复存在。
杨绛在书中苦心经营无处不在这个家,温暖的温暖。
那破碎的小心脏变暖的爱心人士中,三个心连一个,所以“我们三个孩子不寻常的遭遇。
”“我们家很简单;我们三个,我们是非常简单的,没有寻求世界,人们没有打架,只是为了凑在一起,在一起,每做力所能及的事”简单的一句话,说写了几十万普通家庭,普通的和进入行人大家活出了自己非凡。
因为这个简单的家,“我们三个人都没有白活,因为它是我们三个人。
”回忆是美好的。
“我们常一同背诗,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国家如果同把某一字忘了,左凑右凑凑不上,那个字进行准时全诗最欠妥贴的字;妥帖的字有黏性,忘不了!”“往者不可留,逝者已经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没有找不到学习他们了。
我只能把问题我们学生一同工作生活的岁月,重温自己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蓝天碧海终有涯,你我心中之情以及无时尽,杨绛先生将浓浓长思念,化作音乐一字不能一句的《我们仨》。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我们仨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
”人生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人间果真是没有永远。
他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
但老病相催,已经不知不觉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我们仨》读后感(12篇)
![《我们仨》读后感(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feeae3ff00bed5b8f31d1b.png)
《我们仨》读后感(12篇)《我们仨》读后感1看完我们仨,其实没有多大的感觉,篇幅很短,很快的就看完了。
但看完后一种简单而又温暖的感觉总是萦绕在心头,为钱老先生和杨老先生在文革中仍坚持读书研究学术而敬佩,为两人把寂寞枯燥的异国求学生活过的有姿有色而欣喜,为两人携手走完一生的坎坷而感动,复杂的感情真的太多,不知道该怎么具体表达,但在豆瓣上看到肆意的批判杨老先生的文法之类的做法不可取,杨老先生不过是在人生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回顾过去,记录人生而已。
不至于要用与众不同的批判来找寻自己的价值感嘛?好书分很多种。
有的篇幅广大,有的意义深刻,有的视野广阔,但于我而言,能够安安静静的纪录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小石子”的作品也是一部好书。
况且我们也能从作者记录的生活从侧面看出他们成功的原因:“我们仨”中的三个人都没有什么所谓的野心,只是安安静静的做好手头的事,研究自己喜欢的书而已。
但却取得了很多人一辈子都都不到的成就,尤其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是不是我们太过忙碌野心太大了呢?我们也应该好好静下来,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被这世俗的世界囚禁,即使就像书中那样,有三个人的亲情,也大概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了。
《我们仨》读后感2杨绛先生著书《我们仨》,我再一次细细品味了一遍,而这次阅读完,我决定把内心的感受写下来,并将在未来的时光中持之以恒写读后感,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读书不断进步。
杨绛先生百岁高龄提笔写书,令人敬仰,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书中讲述了杨绛先生重温与丈夫钱钟书、女儿钱瑗一家三口共同生活的岁月,那些单纯朴素又盛满温情的亲情故事。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用独特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用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7月伉俪二人赴英国牛津求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回国后直到1998年女儿和丈夫相继去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难忘经历。
如果让我写“我们仨”,我也会像钱瑗一样,尽管到了六十岁的时候还是会细细回忆我和我的父亲母亲,我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点滴生活。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范文5篇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45cc3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3.png)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范文5篇《我们仨》读后感怎么写?《我们仨》是一部由杨绛先生创作的散文,是作者与钱钟书的家庭生活回忆录。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杨绛《我们仨》读后感范文5篇_读《我们仨》有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范文(一)夏日午后,闲来无事,随后抽出书架上被遗忘许久的书籍,百无聊赖的翻看。
这是一本由杨绛先生写的散文随笔《我们仨》,此书曾经风靡海内外,当时仅是因为对杨绛先生92岁的高龄还能写出如此畅销的书籍,表示佩服至极,所以决定购买此书。
如今,我静下心来,再次阅读,便又有一翻不同的感受。
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描述,回忆一家三口在一起的那些温馨、快乐、艰难、沉痛的日子,大部分读者认为杨绛先生通过此书想要向读者表达的是: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而我,通过此书,却看到了杨绛先生作为女性,这一生是多么的勇敢、坚韧、明亮,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杨绛先生是勇敢的。
第一次和钱钟书先生见面,钱钟书先生就说:“我没有订婚。
”杨绛先生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
”。
杨绛先生在钱钟书先生面前勇于表达自己,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呈现出来,轻而易举的俘获了钱钟书先生的心,以至于钱钟书先生曾在诗歌里追忆他见到杨绛的第一眼:“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杨绛先生是坚韧的。
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曾写到:“……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无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
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初到牛津,杨绛先生夫妻也曾面临过如今许多留学生都会遭际的问题——饮食的不适、交流的障碍、学业的挑战、异乡立足的艰难……从两个人到三个人,杨绛先生在他乡怀孕、生女,没有父母的帮助,和钟书先生一起抚养女儿;从国外留学回国后,在那段特殊历史时期,遭受不公平对待的历史时期,杨绛先生也能安然地面对,将家里大小事处理得井井有条;甚至,在女儿、丈夫先后离她而去后,她仍然像屹立在风雨中不折腰的玫瑰般,从未倒下,无不体现了杨绛先生坚韧的品质。
杨绛《我们仨》优秀读后感(精选25篇)
![杨绛《我们仨》优秀读后感(精选2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314d4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6.png)
杨绛《我们仨》优秀读后感杨绛《我们仨》优秀读后感(精选2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杨绛《我们仨》优秀读后感(精选2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绛《我们仨》优秀读后感篇1很平静地看完这本书,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一位老人对于往事的娓娓道来和对故人的怀念。
在那个动乱年代,“我”,阿圆,钟书,我们仨相依为伴,日子艰辛却也其乐融融。
书中囊括了“我们仨”一起走过的大半生,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简朴平淡,却也有工作、阅读、探险等雅趣的点缀。
让人钦佩和羡慕的不仅是三人的成就,更是这一家人为人处事的方式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三人间流淌的无以言说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牵挂、女儿对父母的体贴、钟书先生与杨先生的相知相惜,总是那么细腻,那么温润无声。
像春风,像细雨,像蜂蜜,甜得化不开。
看完杨先生和钟书先生的夫妻日常,我想起一句,轰轰烈烈的一时总比不过相敬如宾的一生。
你容我的皮,我知你的痴。
特别是那段钟书先生对杨先生那句“没事,我会解决好”深信不疑的描写,真的是很让人羡慕了,却丝毫不嫌狗粮吃得撑。
我还想起一句,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真正厉害的人,远不止在某一领域有斐然的成绩或极高的造诣,在生活的各处都会显出他与别人的不同。
钟书先生是如此,杨先生是如此,阿圆亦是如此。
把生活的苦写成诗,再放到蜜罐里蜜一蜜,多年以后,再拿出供人品尝,就只剩下甜了。
杨绛《我们仨》优秀读后感篇2在杨绛先生去世的时候,我才隐约知道她是谁,之前只是听说过,可能因为我读的书很少。
开始还以为是个男人,估计也有人和我一样会好奇,明明是个女人为何以先生自称?先生的含义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对年长而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另一种是对别人的敬称,首先是对老师的敬称,其次是对医生道士等等。
对女性称之为先生时,多称呼那些教师,女学者或是德高望重具有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女性。
《我们仨》读后感(精选10篇)
![《我们仨》读后感(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b8634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2.png)
《我们仨》读后感(精选10篇)《我们仨》读后感篇1在这个还没有暖起来的冬天,我理解了《我们仨》中的温暖与沧桑。
命运指引着这三个人在冥冥中相遇。
《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三篇如同圆舞曲一般共同跳跃着浓浓的亲情的主旋律。
最终作者独自一人在静静地怀念这仨在一齐的点点滴滴,怀念着一个家族最平凡的光。
细腻的文笔平缓地诉说着心事,委婉温暖。
《我们俩老了》是晚年时对钱钟书,钱瑗的回忆;《我们仨失散了》,是在亲人们相继离去的那些年,作者自我支撑着家,照顾着这个家。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作者用自我的笔诉说着亲情的姿态。
书中没有可怕的呐喊,没有无助的仿徨,仅有一位母亲对儿女的思念,一位妻子对丈夫的怀念,每一个字像花一样绽放着思念。
杨绛淡然的文笔,细腻的思考把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进行放大,用自我的心把它们串成一串闪耀夺目的项链。
即使“___”的惨不人道,在那段扭曲心灵的历史中,杨绛忍受着世道无常的变化。
她并没有对命运抱怨,她只是淡淡的回忆,淡淡的叙述,使我们沉入她的静思,去理解,去赏析她的命运,去评析她的为人。
当初的我们仨,此刻,独留杨绛一人形影孤零,她在___中活在对儿女,丈夫的完美回忆中,几十年中,杨绛,见到了太多太多,钱钟书和钱瑗相继离她而去,所有的悲欢与离合,所有的潮起与潮落,她早已释怀,以至于悲喜无常,淡定自如了,可是这样却还是给我一种淡淡的悲伤凄凉。
杨绛在命运面前是渺小的,她无法决定命运齿轮如何转动,无法预测命运在下一秒钟如何转动。
她所能做的就是听天由命,任凭命运的各种不公,她就是笑笑,把它当作历练,磨练自我的性格。
毕竟她无法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也不像海伦有一个好教师,她在命运中只能靠自我,只能去无条件承受,所以她的内心是强大的,而她只能沉淀在我们仨的回忆之中来缓冲自我受到的伤害。
杨绛活在一种沧桑的幸福中,她一向在寻找自我那以往的家,她不敢祈求太多,她只是期望在乱世中能够和自我的一家幸福欢乐的生活下去。
《我们仨》读后感优秀7篇
![《我们仨》读后感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5fc58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c.png)
《我们仨》读后感优秀7篇读《我们仨》有感篇一几天前,看到杨绛先生去世的消息,开始翻读他们夫妇的书,近日开始读《我们仨》,说实在的,开篇半真半虚空的感觉,会让人有种隐痛,但又无从说起,读到第三章,一种淡淡的清香和向往让我欲罢不能。
这一家三口的脉脉亲情和链接,是平顺、舒服而又如索扣,扣的紧紧的。
在女儿小的时候因为身体或其他原因,她们也没有焦虑,没有担心,可以不去上学,可以"随心所欲",所有情和理都如细流般浸入孩子的心灵,只是在钱媛的草稿中有"我犯混,大受批评",可以看到严父的身影,其他全是和乐的、安静的。
就像是生活在与世无争的桃花源,和美地生活着,杨先生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
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
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真正支撑这个家、这三个人的,也许是:"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的默契吧!可是生活过得如书中的"我们仨",无论是碰到什么都能够和风细雨,能够发自内心的"笑的那么乐"真的是一种至高境界,这也许是我等追之而不及的吧!没有书和智慧的润养,没有百不称心的磨炼,没有坚忍和相守的信念和修养,在历经岁月和历史的各种时期,怎能有如此韵致淡雅,身轻如燕、云淡风清的润泽之笔。
我也有个"我们仨",我们正相反,我希望儿子能像爸爸,一个严谨、执着、仁爱的小伙儿,一个让人见了就觉得踏实、安全、幸福的人。
我们仨,爸爸和儿子有秘密,妈妈和儿子也有秘密,当然妈妈和爸爸的秘密是最多的。
有时我们也会偶尔交换一下秘密,交换时却已不知是过了多久的时间,无论是什么都变成了笑话或是可追忆的往事,无论事情是安全的不安全的(爸爸有时会领小伙做些冒险的事),都没有了追究和发火的必要,倒觉得顽皮的可爱,可爱的顽皮。
读我们仨有感300字(精选12篇)
![读我们仨有感300字(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f5138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d.png)
读我们仨有感300字(精选12篇)读我们仨有感300字篇1这些日子,我在读杨绛的《我们仨》一口气读完,我就想写点什么,却迟迟没有动笔。
因为自己有好几天都陷入了杨绛的情感里,在她编织的梦里穿行,心情总会随着故事的发展起起伏伏。
“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岁末,锺书去世。
我们三就再次失散,就这么失散了,现在就只剩下了我一个人。
”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书名叫做《我们仨》,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三,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文字都是饱含了心血,都是剜人心的情感在心里来回流动而结成的。
整本书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它有朴素的心疼和淡淡的感动,它有对丈夫对女儿和三人生活点点滴滴的怀念,它有一个坚强的说故事的人。
在书中,杨绛用细腻的思考把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进行放大,用自己的心把它们串成一串闪耀夺目的项链。
在她的故事里我看到了无奈、坚强、释怀,杨绛先生在面对惨不人道,在那段扭曲心灵的历史中,她并没有对命运抱怨,她忍受着世道无常的变化,任凭命运的各种不会,她就是笑,把它们当作历练,磨练自己的性格。
毕竟她无法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也不像海伦有一个好老师,她在命运中只能靠自己,只能无条件承受,所以她的内心是强大的,她沉浸在我们仨的回忆之中来缓冲自己受到的伤害。
在《我们仨》中不仅让我看到了杨绛先生强大的内心,还让我走进了我想要的家,一家三口无分长幼,互尊互爱,互为师长,互为兄弟姐妹。
正如作者在书中云:“我们仨,却不止三人。
每个人摇生一变,可变成几个人。
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
锺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姨都是好学生……他可高大了。
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要我们母女把她当成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这种美好的家庭怎叫人不羡慕呢?我想,杨绛先生一定无比眷恋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我们仨》中没有让人悲痛欲绝的词句,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喊,没有无助的彷徨,只有一位母亲对女儿的思念,一位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以及对往事的叙述,但是,不知怎的,读完《我们仨》会有一种悲伤和哀叹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散去。
《我们仨》读后感范文5篇
![《我们仨》读后感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b4023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a.png)
《我们仨》读后感范文5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们仨》读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我们仨》读后感范文5篇(一)记得看过杨绛先生的《走在人生边上》,感觉百岁老人脑筋那么清楚,对人生的感悟确值得我们学习和体悟。
这次在图书馆偶遇杨先生的《我们仨》,仍旧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拜读的。
这是一本小书,共分三部:第一部,我们俩老了;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人老了,爱做梦,担心心爱的人突然离开,杨先生把它叫做“长达万里的梦”。
在丈夫和女儿弥留之际,杨老在女儿的搀扶下坚持每天去看丈夫钱钟书先生,一家三口相聚在古驿道。
后来,女儿也病了,杨老每天在梦中惦记着女儿。
“我每晚都做梦,每晚都在阿圆的病房里。
”“我不敢做梦了。
可是我不敢不做梦。
”失去女儿的痛是九十多高龄的老人无法承受的,“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在心上流泪。
”当丈夫也离开自己,剩下孤零零的自己时,杨老说,“我但愿我能变成一块石头,屹立山头,守望者那个小点。
”“我实在不想动了,但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
”如果前面两部给我们显示的是一位耄耋老人的垂垂暮年,那么从第三部开始,杨老开始回忆,以回忆来怀念。
“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
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
剩下我一个,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顾望徘徊,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f1a99d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d.png)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杨绛《我们仨》读后感(精选10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杨绛《我们仨》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1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仨》这本书里的一个片段。
《我们仨》这本书有很多的好句好段,而我读到的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想着想着,忽然动了一个可怕的念头。
我怎么能让锺书坐上一辆不知来路的汽车,开往不知哪里去呢?”这句话。
事情原委是这样的,杨绛先生正在和他的老伴钱锺书和他的女儿钱媛玩得正欢时。
电话响了,在家里他是负责接电话的,电话里说让他的老伴中书去开会,在明天早上九点会有人开车来接他,不用带笔,也不用带笔记本,直接就可以去。
到了第二天,他们吃完饭,一辆车来接中书,他就上了车走了,回到家她也没心情做别的事情,胡思乱想后更是坐立不安,到了晚上,杨绛先生更没有心情吃饭,胡乱糊弄了两口,她坐在沙发上思念着锺书,想着想着,动了一个可怕的念头:他怎么能让锺书坐上一辆不知来路的汽车开往不知哪里去呢,万一他遇到危险了,该怎么办?从这个片段描写可以看出,杨绛先生在现实生活里失去了丈夫和孩子后,在自己编的书里也写出了担心他们的情节。
总的来说,杨绛先生她在晚年时期当丈夫和女儿不再身边时是特别担忧的,非常非常担心她的锺书回不来了或者是失踪、迷路了。
种种猜想,人都说老伴老伴,老了就怕孤单。
就怕失去对方,像小孩子依赖大人一样。
说到这儿我也想起曾经一次和妈妈走散了,害怕失去妈妈那种可怕经历。
记得那次,妈妈领我去金钻参加画画比赛,因为时间没到,妈妈就在楼下看了几件衣服,而我也在旁边玩。
过了一会,我玩够了,想找妈妈,可发现妈妈已经消失了,于是我连忙四处找,都没找到。
我很害怕,总担心我再也找不到妈妈了。
而妈妈也在四处找我,幸好妈妈去发了广播,让我在一楼等她。
我们再次相见时,妈妈哭的都不成个人样了,而我也很伤心,就怕再也见不到对方了。
我们仨读后感(精选5篇)
![我们仨读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266d2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d.png)
我们仨读后感我们仨读后感(精选5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们仨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们仨读后感1杨绛先生的大名早就知道,钱锺书先生的《围城》也是我读过四五遍的书,这本《我们仨》也是很早之前就知道了,特别是前两三年前杨绛先生去世的更是网上铺天盖地。
我对杨绛先生的记忆更深的是她回复读者那句“你的问题在于想法太多而读书太少”。
她这句话还被我自嘲过说自己是“想法太多而行动太少”。
这个月开始想好好读几本实体书,就入手了这本书,今天放中秋节假,在这个传统的团圆节里读完这本书,甚好。
整本书读下来,感受到的不是传说中的“最才的女,最贤的妻”。
(实际上,这会读下来让我对这个说话相当怀疑,甚至鄙视,感觉是文人圈里文绉绉的奉承。
)我无意诋毁杨绛先生,对于她,我是尊重之情。
不过,我觉得从这本书里读出来她最令人羡慕的是和钱锺书先生心心相印,相濡以沫,两个人在精神上高度同步,在性格上有些互补,在是非对错上和教育女儿态度上又非常合拍,确实是非常棒的组合。
在他们三个人的小家里,每个人都非常率真单纯,又各有优点,相互照顾。
家庭氛围真的是轻松到让读着的都想结婚生娃。
这样的家真是令人眷恋的心灵港湾。
一个三口虽然每人都是学富五车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家里却一点那种清高冷谈的状态都没有,反倒是非常的活泼天真,像三个长不大的孩子。
最后一节,那种淡而久的怀念和悲伤,让我想起了,“庭前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好希望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小家庭,温暖,轻松,关心。
我们仨读后感2今天时间很悠闲,所以在图书馆看了一本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一直知道杨绛先生非常受世人关注,她的书籍,她的文字,她的人生旅程。
我记得有段时间,很多人在询问为什么杨绛是一位女性,却用先生称呼其名。
其实,原先先生不一定就是指男性,而是指达到一定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
我们仨读书心得300字(通用3篇)
![我们仨读书心得300字(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6db93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1.png)
我们仨读书心得300字(通用3篇)我们仨读书心得300字篇1《我们仨》是一本杨绛先生所著的散文集,出版于20XX年。
这本书记录了她与先生钱钟书以及女儿钱瑗的生活和情感经历。
我阅读这本书时,深深被杨绛先生的文字所吸引。
她的文字朴素而深沉,透过文字,我能感受到她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家庭不仅仅是居住的地方,更是情感的归宿。
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磨难,但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积极面对生活。
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天。
总的来说,《我们仨》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它让我更加珍惜家庭和亲情,也让我更加热爱生活。
我非常推荐大家阅读。
我们仨读书心得300字篇2《我们仨》是一本由杨绛所著的散文集,这本书记录了她与先生钱钟书以及女儿钱瑗的生活点滴。
这本书让我深感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她与先生钱钟书以及女儿钱瑗的生活。
他们的生活虽然平凡,但却充满了快乐和幸福。
作者通过她的笔触,让我感受到了她对家庭的热爱和珍视。
我认为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部分是作者描述她和先生钱钟书以及女儿钱瑗的生活。
他们的生活虽然平凡,但却充满了快乐和幸福。
作者通过她的笔触,让我感受到了她对家庭的热爱和珍视。
同时,我也从这本书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让我更加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总的来说,《我们仨》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同时,我也从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让我更加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我们仨读书心得300字篇3我们仨的读书心得《我们仨》是杨绛先生的一部作品,以其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瑗为主线,描绘了这个三口之家的生活。
我和我的丈夫都是教师,我们的女儿也曾在我们的身边。
所以,在读到杨绛先生的文字时,我总能想到自己的家庭。
她笔下的那些温馨的日常,那些平凡而又深刻的生活哲理,让我感到深深的共鸣。
钱钟书先生曾说,“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但是我的内心是快乐的。
我们仨读后感300字(通用7篇)
![我们仨读后感300字(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a1f5f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2.png)
我们仨读后感300字(通用7篇)我们仨读后感300字(通用7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们仨读后感300字(通用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仨读后感300字1“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一句平实的话语,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爱与刻骨铭心的思念。
现代科技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现代科技环绕中的我们,还能找到那份平淡但却深刻地情感吗?电话、互联网让我们的沟通随时随地没有障碍,但人与人的内心之间却有了越来越厚的屏障。
当我们到互联网的虚拟空间里去寻求心理的安慰时,我们是不是忽略了身边平淡但却真实的情感呢?当电话、短信让我们能够便捷地传达心意的时候,我们是少了“云中谁寄锦书来”的苦苦追问,但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少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身后情感呢?当飞机、高速列车让我们能毫无阻隔地飞越千山万水,多远的距离都不成为距离的时候,我们的心灵距离也随之拉近了吗?我们不再有“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苦苦煎熬,但同时,我们还有那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铭心的思念吗?我们仨读后感300字2在这个炎炎夏日,它似一抹清风,多么的清新亮丽,吹散走燥热,带来无私的温暖,伴随着我度过了这个美好的暑期。
这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只有两页;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用意识流写的梦境。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一句平实的话语,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爱与刻骨铭心的思念。
直到有这么一个梦,在一个不知是什么地方,太阳已经落山,杨绛竟走丢了,她着急地喊着钱钟书的名字,声音在空空的原野中,蔓延开来,可却没有丝毫的回应,她慌了,突然惊醒,才发现是一场噩梦,她向老伴钱钟书描述整个梦的经过,可他却只淡淡地安慰道:“那是老人的梦,我也常做。
”让杨绛不惊感叹:“我们都老了。
”书中最后说:“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我们仨读后感300字5篇
![我们仨读后感300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0b0d1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2.png)
我们仨读后感300字5篇我们仨读后感300字1说实话,开始是以一种淡淡然读杨先生的《我们仨》。
这样一本纪实文集,轻松的展示了一家三口走过的六十几年岁月。
从两口之家的小甜蜜,到两人去到牛津,在图书的海洋里徜徉,再到小圈圈的降生,成才,总也找不到什么喧哗的声音,找不出任何干扰项去打破这片宁静,老人像是在轻轻的对自己言语,在亲人墓前一起回忆那逝去的日子。
在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相继过世的沉痛打击下,杨先生只用平淡的文字里记录着生活里点滴记忆,也许这是她对逝去的人的最好缅怀方式,也是她在痛苦中得以解脱的唯一途径吧!对于八十高龄的钟书夫妇而论,独女钱媛的离去,让老人的心从此成为了干枯的老井。
杨绛说:“生了独女钱媛这么多年,也就牵挂了这么多年。
而今她走了,就再也不用牵挂了。
”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这是莫大的不幸,可白发人送黑发人又该如何的哀伤所幸的是,这个时候,还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他可以相偎相伴。
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之间也必有一人要先行离去,风风雨雨相扶持着走过了这么多年,而突然间要接受挚爱的永远离去,从此在茫茫人海中再也没有了一生中最牵挂自己的人、自己最牵挂的人,余下的漫漫长夜,再多的风风雨雨也只得自己一人走过。
午夜从噩梦中惊醒,身边已空无一人,那个在身旁睡了六十多年的人再也没有回来。
一个人守着孤单的身影,对着寂寞的台灯叹息。
杨先生在文中不曾想把人生描绘得多么壮丽,多么缤纷,却在不经意间告诉我们,她爱着她的丈夫,女儿,她有着普天之下女人所有的那份热忱,那份牵挂。
她的文字里透出来的尽是黑白底色,年轻时候的含苞待放,大家闺秀,到老年时候的沉着坚毅。
在这片田地里,你何处去寻找市侩气息又有什么比这无声的坦然更有份量“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杨绛说:“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
”但是她还是愿意“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因为她的心里已经装满了“我们仨”的情和爱。
我们仨读后感300字2古往今来,离愁也好,欢聚也罢。
我们仨读后感300字(精选5篇)
![我们仨读后感300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931f0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2.png)
我们仨读后感300字(精选5篇)我们仨读后感300字(精选5篇)读完《我们仨》会有一种悲伤和哀叹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散去,看完我们仨,你知道怎么写一篇我们仨读后感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我们仨读后感3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我们仨读后感300字(精选篇1)这是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他们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题记“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
1998年岁末,锺书去世。
我们仨就此失散了。
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
现在,就只剩下了我一个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
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我们仨》,2003年由杨绛女士于九十二岁高龄时所作,是以纪念其先生钱钟书和爱女钱媛的散文般的传记图书。
这本书纪录了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学者家庭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成长跋涉。
杨绛先生的叙述,含蓄、节制、内敛、细腻,却有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读下来会觉得心里有股暖暖的涓流在徐缓间流动,烘得全身都有说不出的共鸣感觉。
平和自然的风格,行云流水般的语句,一位失去老伴和女儿的老妇,在经历了“相守相助,相聚相失”之后,将这淡淡的悲哀和怀念娓娓道来。
平淡、平静、平和的文字,却如此深刻地震撼着我的心,让我的心思跟随杨先生的回忆一起走过了这个家庭已经经历过的那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聚散离合。
全书一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只有短短五百多字,由杨先生先前所做的一个梦入手,引出了第二部分老伴与女儿住院治疗到弥留之际以及第三部分对Mom、Pop、圆o这一家人幸福生活的回忆。
第二部分,是全书的灵魂所在。
以意识流的写法,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从锺书突然接到一道神秘的而不可违抗的命令离家前往某地开会,到一家人在古驿道相聚,再到阿园离家住院治疗,最后到阿圆去世,锺书去世,杨先生一人迷失在三里河的寓所,虽然内心痛楚只字未提,但那种痛楚却简直是倾泻纸面,源源不绝,读起来字字是血,声声是泪,令人荡气回肠,谁能不为之动容!这一部分以梦境的形式,避免直接面对失去两位至亲的苦痛,这样却带给我一种更加深沉、更加深刻的绵绵的伤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我们仨读后感300
我们仨读后感 300 杨绛的写作风格和我以往见到的许多作家的风格不同,前一段时间我看余秋雨的文章比较多,他的文章总是在表象中寻找内涵,寻找风景之后的文化,寻找大背景、大道理的。
他追求的是大,还有许多作家群起效之,结果却都丢了自己的风格,又学不到他的大,所以余秋雨得以闻名。
而杨绛不一样,她注重细节,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笔,看似零散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她文章中的亮点。
我们仨读后感 300 怎么写才好呢?小编搜集整理了优钝秀范文供大家查阅,希望大家喜欢。
看蝼完《我们仨》,正值杨绛先生百岁。
杨绛吧先生自称,已经走到了人生边。
低调、与人无争,一直是她和钱锺书先生给人的感唿觉。
在《我们仨》这本小传中,杨绛先生漶叙述了她和钱锺书及独女钱瑗(圆圆)三蒋个人的家庭生活,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一巯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单纯和与世无求的气顾氛以及浓浓的亲情。
文章以一个梦开头,垂暮的老人,最怕失去的是相伴一生的伴侣。
梦中的紧张和苏醒后的埋怨,让我为这一对相濡以沫的老夫老妻而动容挥。
其后,便是一个长长的亦真亦幻的梦确的故事。
1 / 7
钱老生病了,圆圆生病了,杨绛绍每日跋涉在探视的路上,走过一个又一个驿站,走过春夏秋冬几个季节;一边是老沦伴儿,一边是爱女,都停止了和她一起前奖行的步伐,人生似乎到了无望的边缘;圆籴圆先走了,钱老也走了,我们仨失散竺了,家,成了寻觅归途路上的驿站,杨绛偻,也走到了人生边缘。
第三部,用完全簧写实的手法,记录了杨绛和钱锺书结婚后颂到英国留学、爱女出生、回国工作直到钱锺书和钱瑗相继去世的一系列人生历程。
纳平凡朴实的故事中,我看到了夫妻之间相≌ 互的支持和扶携,而同甘共苦的风雨人生筝,让他们对彼此更加依恋和关爱。
记得最浇深的是他们的探险。
这是一个多么适「合夫妻的节目啊。
在探险中,交Ъ流着各自的想法和观点,可以谈工作,谈眼家事,谈路上的景致和行人,可以看到什璁么聊什么,没有主题,但在这随意的聊天吲中,夫妻交换了意见,厘清了思路,增进了了解。
生活在继续,沟通没有断,感情铃不断加深。
圆圆的出生,给父母带来了许多快乐。
看着一个个小故事,读着一篇铢篇信件,望着一副副漫画,我仿佛看到这个其乐融融的家里,处处有欢笑,有情调葚,有趣味。
父女俩是哥们,互相打闹绠玩笑,一起对付妈妈;父母关爱女儿
---------------------------------------------------------------最新资料推荐------------------------------------------------------ 亵,女儿也懂事、自觉,不让父母操心,对耽爸爸和妈妈,真像是贴身的小棉袄,关怀觉备至,体贴有加。
重病期间,还不忘叮嘱妈妈要注意身体和饮食,也不忘给爸爸寄茳贺年卡。
看着那些妙趣横生的信件,看着那些亲昵的称呼,真让人忍不住羡慕嫉在妒恨。
书中还有个细节,很是触动了瘸我。
他们仨,出差了,喜欢记录所见所闻撺或思念之情,在家的也会记下琐琐碎碎的酾事情,这些他们称之为石子,有空会昕经常在一起把玩欣赏。
书后也附了不鹅少石子,我们仨的相亲相爱都在瀣石子里有着真真实实的反映。
我想,埠爱是需要表达的。
这些石子,其实就窗是一份份爱的表达炽热也好,琐碎也俱罢总之,相互的爱恋和关怀,都让这悠些石子说尽了。
诚然,感情真挚与否吆,重行甚于言,但是,爱,如果做了,又晡表达了,不是更让家人了解和明白了吗? 早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曾蓄有的欢乐,而今的寂寞,天人相隔,往事篓皆随风远去。
《我们仨》,文字简单平实邙,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如清风一样,拂遢面而来的是一阵阵幽香。
3 / 7
说实话,开始桠是以一种淡淡然读杨先生的《我们仨》。
鸯这样一本纪实文集,轻松的展示了一家三£口走过的六十几年岁月。
从两口之家的小甜蜜,到两人去到牛津,在图书的海洋里觊徜徉,再到小圈圈的降生,成才,总也找筠不到什么喧哗的声音,找不出任何干扰项メ去打破这片宁静,老人像是在轻轻的对自掉己言语,在亲人墓前一起回忆那逝去的日公子。
在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相继过世的訇沉痛打击下,杨先生只
用平淡的文字里记录着生活里点滴记忆,也许这是她对逝去
的人的最好缅怀方式,也是她在痛苦中得娃以解脱的唯一途径吧! 对于八十高龄的腼钟书夫妇而论,独女钱媛的离去,让老人的心从此成为了干枯的老井。
杨绛说:
ㄇ生了独女钱媛这么多年,也就牵挂了这么峙多年。
而今她走了,就再也不用牵挂了。
古人云: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城亲不在。
这是莫大的不幸,可白发人送鞘黑发人又该如何的哀伤?所幸的是,这个℃ 时候,还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他可以相蟑偎相伴。
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之间也必忿有一人要先行离去,风风雨雨相扶持着走邱过了这么多年,而突然间要接受挚爱的永晴远离去,从此在茫茫人海中再也没有了一赙生中最牵挂自己的人、自己
---------------------------------------------------------------最新资料推荐------------------------------------------------------ 最牵挂的人,И余下的漫漫长夜,再多的风风雨雨也只得自己一人走过。
午夜从噩梦中惊醒,身边鸳已空无一人,那个在身旁睡了六十多年的瘩人再也没有回来。
一个人守着孤单的身影炀,对着寂寞的台灯叹息。
杨先生在文中不曾想把人生描绘得多么壮丽,多么缤纷,却在不经意间告诉我们,她爱着她的丈蚩夫,女儿,她有着普天之下女人所有的那份热忱,那份牵挂。
她的文字里透出来的掷尽是黑白底色,年轻时候的含苞待放,大忏家闺秀,到老年时候的沉着坚毅。
在这片坳田地里,你何处去寻找市侩气息?又有什Z么比这无声的坦然更有份量?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杨绛说:
人间没有恳单纯的快乐。
但是她还是愿意我一个庖人思念我们仨,因为她的心里已经装满孰了我们仨的情和爱。
淡淡然读完杨蛩先生的《我们仨》,终了也是淡淡然,再栩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相继过世的沉痛打恫击下,杨先生只用平淡的文字里记录着生蒿活里点滴记忆,也许这是她对逝去的人的谇最好缅怀方式,也是她在痛苦中得以解脱唠的唯一途径吧! 心上又绽了几个血泡祜这么一个百岁老人一生又该绽起多少血汹泡,看着
5 / 7
血泡一个个变大,最后喷薄而出叙,留下的可能才是痛苦之后的温情。
让我绥记起《汤姆叔叔的小屋》里的一段话当宪一种强大的压力把一个人压得忍无可忍时,他就会立刻调动他全部体力和意志进行杖垂死挣扎,企图掀翻这个重压,由于这个氆道理,痛苦达到最高潮之后,退潮时往往矮会给人带来喜悦和勇气。
这生离死别带茗给杨先生的除了深秋的悲凉,还有什么? 《我们仨》这样一本纪实文集,轻松的展恬示了一家三口走过的六十几年岁月。
从两呢口之家的小甜蜜,到两人去到牛津,在图书的海洋里徜徉,再到小圈圈的降生,成蕉才,总也找不到什么喧哗的声音,找不出专任何干扰项去打破这片宁静,老人像是在钩轻轻的对自己言语,在亲人墓前一起回忆磋那逝去的日子。
她不曾想把人生描绘的多斑么壮丽,多么缤纷,却在不经意间告诉我们,她爱着她的丈夫,女儿,她有着普天骼之下女人所有的那份热忱,那份牵挂。
然奈她的不同,除了书本,除了学生,除了家昭庭,其他的纷纷扰扰均与她绝缘,他的文坻字里透出来的尽是黑白底色,年轻时候的Ф含苞待放,大家闺秀,到老年时候的沉着茆坚毅。
在这片田地里,你何处去寻找市侩柠气息?又有什么比这无声的坦然更有重量最。
了不起的,是她在浪涛滚滚尘世间,猡瘦弱身躯下投出的坚毅,
---------------------------------------------------------------最新资料推荐------------------------------------------------------ 视野的宽广,对知识的渴求,对任务的负责,对丈夫的肯卩定,对女儿的宽容,只在其内心拥有一颗黢淡然的心,不计名利,不求富贵,书香四卤溢,如入芷兰之室!女人当有对生活如此耳之真诚,又何如收获不了安然的晚年?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