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acf6fe74afe04a1b071de8a.png)
宗法制对今天的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积极影响: 有利于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和祖国 的统一,如“尊宗敬祖”“认祖归宗”; 消极影响: 容易形成地方分裂势力和宗派势力等, 如“认人唯亲”“宗派主义”。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目的: 巩固统治 对象: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内容: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同姓诸侯 (受封的主体,封于富庶之地或战 分 略要地) 封 对 功臣、姻亲 象 异姓诸侯 先代贵族(旧属国,殷商旧族等)
西 周 的 封 国
诸侯对周天子的权利和义务 政治上:听命于天子
经济上:向天子纳贡
军事上:奉命随征
西周的分封制特点和作用
1.规定周天子的权利和受封诸侯的义 务,层层分封,形成严格的统治秩序。
“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 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 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孙中山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
(公元前221年——1912年)
夏、商、周
秦
清朝
中国是一个有 5000 年文明史的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从国家诞生起,中国历代 制度安排方面凝聚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经验, 及其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线索之绵长、体 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 世界上许多国家或民族所难与相比的。
2.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而诸侯在其 领地又有较大的独立性。
分封制的变化
材料1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 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 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 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 告子》
材料2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 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 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 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85f29cd83c4bb4cf6ecd1f5.png)
必修一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 背景(1)建立起西周政权,统治疆域扩大;(2) 经历短暂的社会动荡,即“三监之乱”。
2.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本质上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3.分封对象:王族(亲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先代贵族)。
其中,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4.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5.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6.特点:层层分授,等级森严。
7.评价:(1)积极作用(西周前期)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統治;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2)消极作用(西周后期)①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长远看不利于集权(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易分裂,最终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②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继承上的矛盾。
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分配政治权力、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突出特点(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其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4.内容(1)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2)大宗小宗关系是相对的;⑶大宗与小宗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而且是政治隶属关系。
5.作用(1)保障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有利于凝聚宗族,“家”“国”结合,强化王权。
6.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2)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三、礼乐制度1.含义:即“周礼”,是规范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2.作用:具有严格的等级规范,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1120e0602768e9951e73891.png)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 禹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后代2.国家大事占卜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3.商: 中央设相和卿士,地方封侯和伯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 目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2. 内容: 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
3. 特点:层层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 影响:◆积极: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西周成为强国◆消极: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势力日益强大,导致西周后期王权衰微,分封制遭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 目的:加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 内容:嫡长子继承制3. 特点: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4.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前言:●尧舜禹时期,传位给贤能人,称为“禅让制”●禹后来在部落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享有极高威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也为实行王位世袭奠定了基础。
总结:1.西周分封制有利于政治稳定,有一定积极意义2.王位世袭,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夏:前2070 —前1600商:前1600 —前1046西周:前1046 —前771春秋:前770 —前476战国:前475 —前221❖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宗法制和分封制,二者互为表里。
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影响?内容: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9b64bde89eb172ded63b7b3.png)
阅读第三目,归纳宗法制相关内容:
巩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 目的: 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 嫡长子(即宗子)继承制度 体系: 大宗和小宗 特点: 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关系 作用:
(对家族)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对政权)强化王权,保证“世卿世禄”。
思考1:宗法制的后世影响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不复存在, 但在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传承中,其 思想依旧存在,比如寻根问祖、流传下 积极: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 来的族谱、祭祖等现象。 易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 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表现分析宗法制 系,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 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束,这与现代的平等意识和法制意识相 背。
思考2: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
大宗 (宗主)
天子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
小宗 大宗 小宗
諸侯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卿大夫
嫡長子 餘嫡子及庶子
大宗 小宗
士
庶人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二者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宗法制是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 点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 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1.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 材料二:“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 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 夏朝建立前后 谓小康”。 ——《礼记·礼运篇》 2.是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 • 1、两段材料描述的社会状况有何不同?这种不同是从何时开 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 始出现的? 立的产物。 • 2、“选贤与能”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代替,是否是历史的 退步?为什么?
高一历史必修一_第一课_夏商周的政治制度_课件
![高一历史必修一_第一课_夏商周的政治制度_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0ef921de80d4d8d15a4f84.png)
探究思路和方向: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 等现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的干部职务终身制
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 影响?
公祭黄帝陵
探究方法: 1.以四人为小组,展开讨论,阐明观点,共同完成一篇小论文。 2.通过查阅书刊、互联网搜索或者向家里的长辈请教等方式来发 掘其影响的方方面面。
C、宗族网庞大
D、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 和特权
4、《荀子· 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 下,立七十有国,姬姓独五十三人。”可见同 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 时,周王会给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5、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 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一、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与义务 二、宗法制的目的及影响 三、如何客观评价分封制与宗法制 四、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下列君王中,每日必占卜,遇 事必占卜的君王最有可能是: A、周王
B、商王 C、秦王 D、夏王
2、右图反映的是哪个王朝的政治制度?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3、右图反映的是周朝一重要的政治制 度,这一制度最大的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和小宗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第4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本单元四课内容,围绕着两条线 索展开,一条线索是中央集权与地方 分权的斗争,一条线索是专制皇权与 相权的斗争。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 (封建制社会) (奴隶制社会)
人教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人教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ca5555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d.png)
〔2〕依据材料一答复,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答复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何
特点?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定义:又称封邦建国。 ②目的:稳固统治 ③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④内容:
A.周王:把王畿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 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其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
B.诸侯:义务—听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 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斗的 进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 “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头破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推行 “郡县制”。
2.宗法制
清官来断家务事——
一个诸侯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 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 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 个小儿子,后来这个诸侯不幸病逝, 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 和家业,请问应当判给谁?
小儿子。
2.宗法制 ①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稳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
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冲突。 ③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④内容: ⑤作用: ⑥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
治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制
1、分封制 定义
度
目的
2、宗法制 定义 目的
对象
核心
内容
内容
影响
作用
破坏
分封与宗法
习题
▪ 1、据史书记载,奄国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 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 六族”。“殷民”指:
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a31a78951e79b8968022652.png)
知识整合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中央 夏 夏商的政治制度 相、卿、士等的设立 商 周 的 政 治 制 度
封侯、伯 内 容 特点 分封制 作用 (重点) 破坏
地方
西周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重点)
内容 特点 作用
天子
宗法制 示意图
卿大夫
诸侯
天子
诸侯
侯
卿大夫
天子
士
卿大夫
士
1.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嫡长子与其他 诸子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2.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家族等级关系+政治隶属关系)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奴隶社会 BC2070BC476
夏 商 周
世袭制 (早期政治制度) 分封制 宗法制
秦 朝
( 形成)
封建社会 BC221AD1840
汉至元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6.瓦解: “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二,至京师 者一,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 消亡原因: •主要原因:分封制下诸侯国独立性很大。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分封制的兴亡过程:
出现于夏商
鼎盛于西周
瓦解于春秋
崩溃于战国
废除于秦朝
某诸侯年青时购买一女,生子甲。三年后正式娶另一 诸侯之女为妻,先后生子乙、丙。以后又以数女充实 后宫,生子丁等十余人。该诸侯死后,能合法继承其 位的应该是 A、甲 B、乙 C、丙 D、丁
( 发展)
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6395bb5b0717fd5360cdcd9.png)
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①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40年,夏朝建立2、王位世袭制(1)建立:禹死后,启夺得王位,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
(2)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3)方式: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4)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4、行政管理制度(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5、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而非倒退。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它适应了历史的发展。
②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为了加强和巩固统治。
3、内容(1)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2)分封内容:土地和人民。
(3)诸侯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层层分封;诸侯、卿大夫进行再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影响(1)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
(2)消极;诸侯国有相对独立性,受封诸侯在领地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役等,随着诸侯国势力壮大,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③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内部的继承问题。
2、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特点;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4、内容(1)嫡长子继承制:王位及各种爵位由嫡长子继承(2)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必修一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历史必修一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7eb67e06294dd88d0d26b41.png)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共同探究
早期政治制度 的特点
牢固的血缘 关系Βιβλιοθήκη 浓厚的专制 色彩继承性和发 展性
思考感悟
西周层层分封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缺陷?
(1)诸侯再次分封后的臣民不直接从属于周王,产 生一种离心力,不利于中央集权。 (2)重亲缘而轻法度,缺乏对诸侯的约束力。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中央 夏商的政治制度 相、卿、师等的设立 封侯、伯 内容 特点 作用 破坏 内容 特点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封建诸侯,以蕃屏周 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主讲:汪燕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夏朝的建立
⑴从图中你能得出哪些重要的历史信 息? (答案提示)约BC2070,禹登上国 王的宝座,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 个王朝──夏。
的进步还是倒退?
是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3、夏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行政管理制度:商代在中央设立相、卿士、卜、祝、 史、师等官职,地方封侯、伯。
使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结果:加强了对国家的统治
二、西周的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
二、西周的分封制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二、西周的分封制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3)作用: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ddeae3919e8b8f67d1cb92f.png)
消极: 家族本位,人情关系,任人为亲,传宗接代、 重男轻女的思想。
孰对孰错
天子永远都是大宗 嫡长子永是大宗 非嫡长子永是小宗 诸侯的大宗、小宗地 位是相对的
(√) (×) (×)
(√)
分析下图,并结合教材P6图示,探寻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①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②确立严格的大
2、内容:宗、小宗体系③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④大宗
与小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3、特征:①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带有浓重的宗族统治色彩
4、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
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几个子女都想争王位,请问王位该传给谁?又是根据什 么制度来确定的?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宗(本义):宗庙,祖庙
宗,尊祖庙也。 《说文》
——
宗法:就是以家族为中心, 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
(2014广东文综)“宗”是一个会意 字。在甲骨文中,宗字象宫室屋 宇之形,“T”可能表示( )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
2、目的: 进行有效统治
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帝王后代
*
3、内容
②诸侯权利和义务 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
义务:镇守疆土、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诸侯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6、实质: 西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
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1.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7caf21ff78a6529647d5340.png)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胸有成竹泾渭分明1.了解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2.综合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认识西周政治制度及其先进的文化理念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一、尧舜禹时期———“天下为公”的禅让制1.时间:尧舜禹时期,距今约五千年。
龙山文化时期。
2.地点: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3.特点:“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选贤任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
二、夏朝———“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1.背景:禹治水有功;战胜其他部落;劳苦功高。
2.起源:约公元前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禹死后,其子启夺得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所取代。
3.特点:“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大人世及以为礼”的“小康社会”。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___。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而非倒退。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它适应了历史的发展。
4.王权的特点: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崇信鬼神,国家大事都通过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三.商朝——异姓国族林立的方国联盟商代中央设有__、卿、士等官职;相权很大,可主持政务、废立商王。
地方封方国首领为和,(相传商初有三千国,商汤以七十里为王,文王以百里为王)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误区警示]商代虽然也有分封,封国大部分是地方部族,与商王朝无血缘关系。
以商部族为共主的方国联盟,异姓国族林立臣服于商,方国相对独立、联系松散。
方国的聚合与商之盛衰息息相关,在商朝强大时,听命于商王朝,在商王朝衰落时,就会与之对抗甚至叛乱,与商的关系非常不稳定。
四、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___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周初的政治形势:武王克商二年后病死,发生东方邦国联合叛周的重大事变。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4d6545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2.png)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 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分封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承担义务,如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
西周还实行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
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西周的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
第 2 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是其核心,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掌管军事、监察百官。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第 3 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枢密院掌管军事,三司掌管财政,进一步分割了相权。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第 4 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
但皇帝政务繁多,后来设立了内阁,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 5 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古希腊地理环境独特,多山多岛,城邦林立。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b8bf1fece2f0066f53322b5.png)
讨论: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宗法 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请你想一想,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受到 了这种制度的影响?
1、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 “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 () 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
6、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者之 间的关系 血缘纽带 分封 宗法 (里) 制 制
政治制度方面的表 现(表) 维护的 工具 礼乐 制
维护的 工具
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 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 行政管理制度。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 最高执行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 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含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
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
2、目的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 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 上的矛盾。
3、内容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嫡长子(嫡长 孙……)
天子
大宗 (宗主) 小 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约 束 、 命 令
嫡长子(嫡长 孙…… ) 诸侯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 1、掌握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 本内容 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3、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 特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神话王权
夏商统治者一般是用占卜的方法征询神意, 并把占问的事情和结果、占问后事情发展的 经过,用文字记录、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后 人把这种文字称作甲骨文,也叫卜辞。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8a58c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4.png)
• 1、 据史书记载,奄国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
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B)
•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 2、 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C )
•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 B.促进了西周经济的发展
•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 5.某诸侯年青时购买一女,生子甲。三年后正式娶另一诸侯之女为
妻,先后生子乙、丙。以后又以数女充实后宫,生子丁等十余人。
该诸侯死后,能合法继承其位的应该是( B )
• A、甲
B、乙
C、丙
D、丁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D )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其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 世袭制所取代。 王位世袭制:
①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 ②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③方式: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它顺 应了历史的发展,因而是历史的进步而非倒退。
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 ⑥作用: •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
部的稳定和团结。
• 【特别提示】 • 分封制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共同形成 了西周等级森严的制度,为维护这一制度,西周还 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 准则。
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古代对列祖列宗的崇拜、百 家姓的编排、修订家谱、建立各地宗祠家庙以及今天 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宗敬祖、祭祀扫墓等社会风 俗都是宗法制的体现和历史遗存。
历史高中必修一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历史高中必修一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4a9789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1.png)
被封为诸侯的主要是哪几类人?
•(同姓)王室贵族及其后代——周公 子伯禽(鲁)、武王弟召公(燕)、 成王弟叔虞(晋)
•(异姓)功臣及其后代——姜尚(齐) • 古代帝王之后或臣服的部落、方国的
首领——商后代(宋)、舜后代(陈)
分封制的特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西 周 分 封 和 等 级 制 度 示 意 图
大禹治水
王禹
西周时期影响久远的封国有
• 鲁国,都曲阜,是周公旦的长子伯禽的封国 • 齐国,都营丘(今山东省乐昌),后迁临淄,
是功臣姜尚的封国。 • 卫国,都朝歌,是武王兄弟康叔的封国。 • 晋国,初称唐,是成王之弟叔虞的封地,在山
西省晋城一带。 • 燕国,都蓟(今北京市房山一带),是召公的
封国。 • 宋国,都商丘,是纣王之兄微子启的封国。
话说,西周,某王去世,有一妻两妾共五个子女, 王位将传给谁?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嫡长子(嫡长孙……)
大宗 (宗主)
天子
诸侯
卿 大夫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嫡长子(嫡长孙…… )
小宗 大宗
小宗 嫡长子(嫡长孙…… )
大宗
小宗 嫡长子……
大宗
士 小宗
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cd495010b1c59eef9c7b459.png)
宗法制
三、西周的宗法制(以血缘关系来区别亲疏远 近的制度)
1.目的:巩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 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3.特点:把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族权 与政权相结合。 4.影响:实现族权、政权、国与家的结合,保障各 级贵族能享受世卿世禄特权,也有利于凝聚宗族, 防止内部纷争。注重血缘关系。 5.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感 谢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 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要因为希望去坚持,要坚持的看到希望。最怕自己平庸碌碌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最简单的恰恰是最难的。拿梦想去拼,我怎么能输。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我会努力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行为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人生充满苦痛,我们有幸来过。如果骄傲没有被现实的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么会明白要多努力才能走到远方。所有的 豪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十年后所有难过都是下酒菜。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 停止一日努力。失败时郁郁寡欢,这是懦夫的表现。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越努力,越幸运。每一个不起舞的早晨,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死鱼随 波逐流,活鱼逆流而上。墙高万丈,挡的只是不来的人,要来,千军万马也是挡不住的既然选择远方,就注定风雨兼程。漫漫长路,荆棘丛生,待我用双手踏 平。不要忘记最初那颗不倒的心。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 源泉。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 甜蜜的镜头。感恩生命赋予我们特有的灵性。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 的开始。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骄傲是胜利下的蛋,孵出来的却是 失败。没有一个朋友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比得上病魔,与其为病痛暗自流泪,不如运动健身为生命添彩。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缺什么也别缺 健康,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什么都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什么都可以缺乏,自信不能缺乏;什么都可以不要,快乐不能不要;什么 都可以忘掉,健身不能忘掉。选对事业可以成就一生,选对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选对环境可以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 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甚至一生。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 消耗身体。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 费。在这个尘世上,虽然有不少寒冷,不少黑暗,但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信任,多些关爱,那么,就会增加许多阳光。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 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 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今天做别人不 愿做的事,明天就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到了一定年龄,便要学会寡言,每一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线。趁着年轻, 不怕多吃一些苦。这些逆境与磨练,才会让你真正学会谦恭。不然,你那自以为是的聪明和藐视一切的优越感,迟早会毁了你。无论现在的你处于什么状态, 是时候对自己说: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 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 石。人都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看穿。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https://img.taocdn.com/s3/m/7cd7c804763231126edb1120.png)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分封制的作用:
①疆域广大,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统治加强,周王确立天下共主 ③层层分封,形成严格等级序列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分封制的弊端: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为分裂割据埋下隐患。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二)宗法制
西周某位诸侯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他有四个儿女: • 定义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 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 • 特点:血缘纽带+政治关系 大夫人所生。 •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目的: 巩固……解决……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 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 内容:①核心: 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大宗和小宗(关系是相对的) ②体系: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 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③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 (对家族)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 作用: 王一定会挑我的。
士
小宗 庶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思考题:.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分 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积极: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尊宗敬祖, 有利于提高家族、民族凝聚力。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重男轻女,过分重视人情 关系,任人唯亲,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 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 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5.(2009高考天津文综)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 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高中历史课件 必修一 第1讲 古代早期--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课件 必修一 第1讲 古代早期--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b08fa0026fff705cc170afe.png)
冯天瑜说西周分封制是落后的周人氏族制度与先进的殷商典章制度如内外服制度的结 合,它不只分封姬姓王族,还有其它族姓,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血缘组织,奠定 后世地缘政治基础。
己有血缘关系的兄弟,父叔辈,儿女.戚:是指因婚姻联成的关系,如小舅子,老丈人等等.藩就是周王分封给
各位 (2藩)目 王的的封地:, 面对商人遗族威胁,藩屏周室所需(即“封建亲戚,
以藩3屏 .周对”象), :使王权族力分、配功由臣商、向古 周代 转移 帝, 王即的天后下代归。周。 4.主要诸侯国:鲁、 齐 、燕、卫、宋、晋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 宋元
十国
明清(前期)
前475年 前221年 220年 589年 907年 960年 1368年
1840年
中国古代政治史体系构建
早期国家 政治制度
时间界定:奴隶社会(前2070-前476)(包
括夏、商、 西周、春秋)
夏:首创王位世袭制 主要内容: 商:实行內外服制度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代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歌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 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时空坐标
重要制度
单元概览
西周
秦汉
隋唐宋元
明清
古代政治制度形
建立了以分封制 是中央集权制的
君主专制空前
成了成熟的体系,
和宗法制为核心 确立时期,秦朝
强化,明代废
包括以三省六部
4,、从内容上看:横向关系上与宗法制结合,重视联姻,以血 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纵向关系上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周天子天下共主,等级森 严,加强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地方诸侯权力大。 5、影响上看:边疆地区的分封利于加强边疆开发,扩大疆域, 传播中原先进文化,技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306346302020740be1e9b82.png)
三、重难点突破及拓展延伸
• 1、分封制对后世的影响: A.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
核心的皇族分封; B.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
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C.中国的地名简称有很多源于西周的诸
侯国国名,如鲁、晋等
• 2、家国情怀----宗法制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a.积极弘扬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 德,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构建和谐社会;
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破坏。
1.影响:
积极: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 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C.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诸侯独立性大,是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
分封制的破坏(春秋战国时期) A.原因:
⑴诸侯独立性大; ⑵王权衰落; (3)生产力的发展 B.表现: 楚王问鼎、春秋五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等。
5.作用:
1、保障了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 团结;
2、成为我国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影响
天 子
嫡
西周宗法制示意图
长
子
天 子 大宗
兄弟 诸侯 嫡 长 子
诸侯
小宗 嫡
卿
大 夫
小宗
大宗
长
子
嫡 士 小宗
卿大夫 长
大宗
子 士
平 民
• 政治上,君臣关系。
b.传统的宗族思想与家乡观念有利于促进海外华人 、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乡建设家乡经济,促进家乡的 繁荣富足;
c.重修家谱、祠堂有利于维护和延续中国传统姓氏 文化。
• 3、古代中国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家国同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胸有成竹泾渭分明1.了解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2.综合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认识西周政治制度及其先进的文化理念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一、尧舜禹时期———“天下为公”的禅让制1.时间:尧舜禹时期,距今约五千年。
龙山文化时期。
2.地点: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3.特点:“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选贤任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
二、夏朝———“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1.背景:禹治水有功;战胜其他部落;劳苦功高。
2.起源:约公元前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禹死后,其子启夺得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所取代。
3.特点:“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大人世及以为礼”的“小康社会”。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___。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而非倒退。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它适应了历史的发展。
4.王权的特点: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崇信鬼神,国家大事都通过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三.商朝——异姓国族林立的方国联盟商代中央设有__、卿、士等官职;相权很大,可主持政务、废立商王。
地方封方国首领为和,(相传商初有三千国,商汤以七十里为王,文王以百里为王)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误区警示]商代虽然也有分封,封国大部分是地方部族,与商王朝无血缘关系。
以商部族为共主的方国联盟,异姓国族林立臣服于商,方国相对独立、联系松散。
方国的聚合与商之盛衰息息相关,在商朝强大时,听命于商王朝,在商王朝衰落时,就会与之对抗甚至叛乱,与商的关系非常不稳定。
四、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___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周初的政治形势:武王克商二年后病死,发生东方邦国联合叛周的重大事变。
“武王克殷二年崩,成王少,周公(老四)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老三)及其群弟流言于国内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
”《史记.鲁周公世家》,东方邦国殷商旧势力,一时俱叛。
(兄终弟及应先及管叔,故对周公不满,但管叔才干不足,周公不得已而为之,结果引起了内部的争权斗争。
)周公东征,杀管叔,定乱,嫡长子继承制也正式确定。
(否则管叔之叛不好解释)重新分封,“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之不咸(和睦),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军事征服(周公东征)、制度变革(分封)与宗法制三者相结合,此所谓“封邦建国”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
3.内容:①分封的对象和范围: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__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___,拱卫王室。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②诸侯的义务和权利: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____和朝觐述职。
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③形成的格局:“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西周的封建与商有很大不同。
由同姓子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后盾,在原有邦国的地域内新建的“殖民据点”,很像“掺沙子”。
每一新“诸侯国”都是该地域的“统治中心”。
有监督之责,故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一方面是自上而下逐级分封,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层层拱卫,周人的新创的统治方式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极大提高了周天子地位,周王“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成为天下之共主。
4.影响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西周的疆域北起今辽宁,南至长江以南,西从甘肃东部,东达大海。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②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③文化的拓展:以军事征服为主要方式的向外扩张,将周边诸多部族,如南方的淮夷纳入周的文化圈。
“昭王南征而不复”,楚没有纳入周文化圈,呈现出与现实主义周文化不同的浪漫主义。
《诗经》与《楚辞》。
④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⑤消极:周王对诸侯的控制是间接的,相对较弱;诸侯权力大,独立性强,容易形成割据。
[误区警示]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常缩写为“封建”,与马克思所论述的五大社会形态之一的“封建社会”含义不同。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不属于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诸侯国) 仍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在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文化上都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是间接的,相对较弱。
而不是像后世那样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统治,使西周的分封制仍带有松散性的特征,可视为由“方国联盟”走向“郡县制”的过渡环节,是政治体制由分权向集权转变的中间阶段。
五、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上的矛盾。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即用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内容(1)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继承,为;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相对周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2)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4.作用:保证了各级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知识图示】[误区警示](1)西周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如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而在封国内是大宗。
(2)嫡长子、嫡子、庶子的不同:在古代社会中,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嫡子是“庶子”的对称,指正妻所生之子;庶子是妾所生之子,有时也指正妻所生除嫡长子以外其他儿子。
周天子的王位由嫡长子继承。
六..礼乐制度(参看历史纵横)1.演变:(1)起源于原始先民祭祀神灵与祖先的习俗仪式。
从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是一种崇信鬼神的神本文化,思维水平尚处于蒙昧阶段。
(2)西周:周公以“重德”观念作指导,将从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
把以神为本文化改造成了以人为本的文化。
治国理念:“德”,商人认为天命是不变的,遇事占卜,迷信鬼神。
周人反思商周革命,认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上天只佑助有德之人,有德就是敬天、孝祖、保民,天命归于有德。
人对于天命并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与商相比更加理性,克服了殷商天命政治的不足。
以“德”为中心的思想体系,革除了野蛮的习俗,新创的是文明治国与国王应该接受道德制约的先进理念,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在以农业为主体的古代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安定平稳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成员间行为的节制协调。
周公的创制满足了这两个基本要求,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2.内容:(1)礼:礼的本质是差异。
周公将礼关注的重心由神事转向人事,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亲亲”)和政治等级上(“尊尊”),以显示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
尊礼是统治者行“德治”的重要内容。
(2)乐:乐的本质是和同。
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
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作用礼乐反映了宗法人伦等级社会的分与和、尊与亲相统一的关系,它既能维护等级制度,又能使人们和谐地生活于社会共同体之中。
成为处理等级社会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体系。
【归纳总结】商周变革“ 中国政治和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治国理念,敬天保民封邦建国,天下归周宗法制度,天下归宗制礼作乐,天下归心深谋远虑天圆地方精讲主题一分封制的特点、实质及瓦解1.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宗亲、姻亲)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实质:是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3.瓦解(1)原因①经济:生产力发展(即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
②政治: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
(2)表现:周王室的权威得不到尊重,天下分裂,诸侯之间混战不已,甚至与周王室交战。
如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孔子的“是可忍,孰不可忍”都反映出分封制的破坏和礼崩乐坏。
【读史明智】史料一西周分封形势图周公分封,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镐京与鲁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其两中心。
周人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抱殷宋于肘腋间,这是西周的一个立国形势,而封建大业即于此完成。
—钱穆《国史大纲》导读根据图片中康叔、召公、姜尚、微子启身份,可知分封的对象为王族、功臣与先代帝王的后代;根据图片中封国、主要同姓诸侯的地域分布,可得出诸侯分布特点。
史料二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
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中国历史·先秦卷》导读史料以第一个句号分为两层,分别反映了王室与诸侯之间的纵向联系、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史海泛舟史料周朝后期,中国政治混乱。
……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中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探究:指出史料中“政治混乱”的表现主要有哪些?答案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或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分封制逐步解体)。
【跟踪练习】1.“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
”(《谷梁》)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B.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D.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答案 C解析分封制的目的是拱卫周王室的安全,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扩张疆土,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才形成分裂割据局面,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初期状况,故B项错误;结合材料“容其民”“自守”等信息可以看出分封制对诸侯的领土和人口有一定限制,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下政治状况,与小农经济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2.《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
这表明大一统源于()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答案 B解析题干意思是“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华夷之辨的民族认同、尊尚礼乐的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