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论》答案华师
华师网络教育-《课程与教学论》2018秋年作业
华师网络教育-《课程与教学论》2018下半年作业我的成绩100分单项选择题1、历时态课程要素,是构成作为一个时间动态系统的课程研制过程的基本因素。
下列属于历时态课程要素构成的是(2.5 分)A.教育宗旨和目标、教育内容、活动样式、效果B.教育目标、课程研制者、教育效果C.课程研制者、教育内容、课程学习者D.课程学习者、教育效果、教育环境我的答案:A得分:2.5分2、为了使课程与教学适合于学习者需要和背景而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学生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估是(2.5 分)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我的答案:C得分:2.5分3、教学过程的“新三中心”是(2.5 分)A.教师、课本、课堂B.学生、经验、活动C.教师、学生、课程D.教师、教材、教学手段我的答案:B得分:2.5分4、在学完某门课程或某个重要部分之后进行的旨在评价学生是否已经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概括水平较高的测试和成绩评定是(2.5 分)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我的答案:A得分:2.5分5、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是教育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是(2.5 分)A.分科课程B.活动课程C.整合课程D.显性课程我的答案:C得分:2.5分6、课程研制目标模式的奠基者是(2.5 分)A.波比特B.泰勒C.布卢姆D.司滕浩斯我的答案:A得分:2.5分7、17世纪,《大教学论》,这本被认为是历史上专门而系统研究和阐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问世,一般人将这本专著的发表看作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
这本著作的作者是(2.5 分)A.昆体良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我的答案:B得分:2.5分8、“三要素说”认为,教学系统由下面三个要素构成的(2.5 分)A.教师、学生、课程B.教师、学生、教材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D.教师、学生、环境我的答案:A得分:2.5分9、强调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满足学生认知上的需要,而且要注意和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要的学者是(2.5 分)A.杜威B.赫尔巴特C.布鲁纳D.罗杰斯我的答案:D得分:2.5分10、在课程研制中以价值判断和选择为核心的、对理论指导、目标、内容或经验、组织与结构、活动样式或策略、评价等多种可能性和方案进行选择、确定和应用的过程被称为(2.5 分)A.课程决策B.课程开发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我的答案:A得分:2.5分11、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时间为单位代替固定统一上课时间的教学组织形式是(2.5 分)A.文纳特卡制B.道尔顿制C.贝尔—兰卡斯特制D.特朗普制我的答案:D得分:2.5分12、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萌芽时期,产生了一批论述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专著,其中,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论专著是(2.5 分)A.《理想国》B.《论语》C.《学记》D.《雄辩术原理》我的答案:C得分:2.5分13、教学过程的“老三中心”是(2.5 分)A.教师、课本、课堂B.学生、经验、活动C.教师、学生、课程D.教师、教材、教学手段我的答案:A得分:2.5分14、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法定性的要求全体学生或某一学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种类是(2.5 分)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必修课D.正规课程我的答案:C得分:2.5分15、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预定一个客观的或者理想的标准,并运用这个固定的标准去评价每个评价对象的评价类型是(2.5 分)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他评价D.元评价我的答案:A得分:2.5分16、在某一教学思想和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就是(2.5 分)A.教学内容B.教学模式C.教学形式D.教学方法我的答案:B得分:2.5分17、学校教育中的那些虽然在课程指南或学校政策中未明文规定,但却显然是学校教育经验中经常的和有效的部分的实践和结果的课程形态是(2.5 分)A.分科课程B.活动课程C.隐蔽课程D.显在课程我的答案:C得分:2.5分18、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被称为(2.5 分)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形式D.教学方法我的答案:D得分:2.5分19、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2.5 分)A.杜威B.赫尔巴特C.洛克D.夸美纽斯我的答案:A得分:2.5分20、课程的各个组成成份或组成要素及其相对稳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方式的总和是(2.5 分)A.课程类型B.课程结构C.课程平衡D.课程组织我的答案:B得分:2.5分21、下列课程设计模式中,属于历史最古老,并被广泛使用的课程设计模式是(2.5 分)A.学科设计B.问题中心设计C.科目设计D.学习者中心设计我的答案:C得分:2.5分22、下列课程设计模式中,属于问题中心课程设计模式的是(2.5 分)A.学科设计B.生活领域设计C.科目设计D.学习者中心设计我的答案:B得分:2.5分23、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为中心的、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是(2.5 分)A.分科课程B.活动课程C.整合课程D.显性课程我的答案:B得分:2.5分24、萌芽于古巴比伦学校和古希腊的学校,成型于近代学校,以夸美纽斯的百科全书式课程为代表,经赫尔巴特而模式化的课程类型是(2.5 分)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必修课D.正规课程我的答案:A得分:2.5分25、课程与教学评价本身也是评价的对象。
《课程理论》模拟试卷及答案(华师)
《课程理论》模拟试卷及答案(华师)《课程理论》模拟试卷及答案一,基本知识题(选择最合适的答案,每题2分,共15题,总计30分)1.一般认为,现代课程研究开始于XXX的哪部作品:cA.《课程》B.《课程论》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2.在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中,"暂定的教育目标"要经两个"筛子"的筛选,下面哪一项不属于XXX所列的"筛子":cA.学校教育哲学B.研究心理学C.教育社会学3.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是由英国的哪位学者提出的:aA.斯滕豪斯B.泰勒C.施瓦布4.美国的XXX提出的课程理论,通常被称作是:c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C."实践模式"A.对学生的研讨B.学科专家的建议C.家长的意见6.在课程开发的"方针模式"中,课程开发事情的起点是:cA.厘清学校面对的问题B.学校情境分析C.教育方针的确定7、在学科课程的组织形式中,又有不同的更细的类别.如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曾在初中同时开设《动物学》和《植物学》两门学科,后合并为《生物学》.像这样形成的《生物学》就属于:bA,合科课程B,融合课程C,综合课程8.强调"集体审议"的课程开发模式是:cA.方针模式B.过程模式C.实践模式9.在"理解有关营养的重要事实和原理"这一方针中,属于"方针的内容方面"的信息是:aA."理解"B."营养"C."重要事实和原理"10.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的特点是:bA.以课程目标的厘定为起点B.以有争议的问题为内容C.以集体审议为方法11.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bA.活动课程B.校本课程C.拓展性课程12.从课程组织的角度看,与"学科课程"对应的课程组织形式是:bA.综合课程B.活动课程C.分科课程13.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与"逻辑顺序"相对的原则是:bA.经验顺序B.心理顺序C.社会顺序14.我国西部某省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时,对"研究性研究"的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由原先计划中的"尝试进行科学研究",改为"农作业种植实验",这属于课程实施的:bA.忠实取向B.相互调适取向C.创生取向15.课程组织通常要遵循的原则除"整合性","继续性"外,还包括::aA.顺序性B.一致性C.和谐性16.强调学生讨论和探究的课程开发模式是:c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C.实践模式17.课程开发的"实践模式"的特点是:cA.以课程方针的厘定为起点B.以有争议的问题为内容C.以个人审议为办法18.美国学者XXX认为,"课程"实际可分为不同的层次,他将课程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其中,"在课堂里实际实施的课程"属于哪个层次:bA.幻想的课程B.履行的课程C.经验的课程19,美国学者XXX以为,"课程"实际可分为不同的层次,他将课程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其中,"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实际的获得和改变"属于哪个层次:aA,经验的课程B,领会的课程C,履行的课程20.美国学者XXX认为,"课程"实际可分为不同的层次,他将课程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其中,"课程大纲,课程标准"属于哪个层次:b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经验的课程21.从课程组织的角度看,与"综合课程"对应的课程组织形式是:c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分科课程22.在学科课程的组织形式中,通常有"单一学科","相关课程"和:cA.多学科课程B.核心课程C.融合课程A,家庭,社会,学校B,社会,学科,学生C,知识,技能,情感24,目前为止最有影响的课程开发有三大模式,其中,夸大"个人审议"和"实践推理"的是哪个模式:aA,实践模式B,过程模式C,方针模式A,对学生的研究B,社会舆论的意见C,学科专家的建议26,在我国新的课程管理体制中,"学校课程"(或"校本课程")成为我国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织部分.下面三种说法中,哪一种关于"校本课程"的理解是不对的:cA,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现有公开出发的教材的改编,使之合于本校需要,属于校本课程.B,由本校的教师,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自己的经验,自行开发的课程,属于校本课程.C,我国80年代中期以来开设的"活动课",不属于校本课程.27,XXX的《课程》一书发表于哪一年:aA,1918B,1906 C,192428,评价一个课程改革计划能否得到较好的实施,"实用性"是常用的一个评价维度.所谓"实用性"是指:cA,课程改革计划是不是对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或学生的发展有实际的效用B,课程改革计划是不是及时推出教材,教参,练册,挂图等教学必需的辅助材料C,课程改革计划是不是考虑到了学校,教师的承受能力等现实因素29,英国课程学者XXX是课程研究史上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他对课程理论发展的贡献表现在多个方面,如下陈述,哪一个明显不是XXX的主张:cA,学生对研究内容的自主选择和参与,是提升学生研究价值的重要前提B,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应该成为课程开发者C,对课程开发来讲,确定行为化的明确的教育目标应该是起点30,如果根据XXX所设想的"二维图表"的形式来表述课程方针,那么,下面哪个表述是合于XXX的请求的:cA,讲解光合作用的事实和原理.B,让学生理解有关光合作用的重要事实和原理.C,通过光合作用的进修,培养学生环保的精神.31,"活动课程"是一种重要的课程组织形式,从逻辑上讲,与"活动课程"对应的课程组织形式是:bA,综合课程B,学科课程C,分科课程32,在美国某小学,整所学校的课程按照若干综合性的主题展开,如"我们吃,喝,玩","我们听音乐","我们通过数量了解世界"等,而没有分成细致的学科.这些主题都以活动的形式开展.从课程组织的角度来讲,这所学校的课程组织属于:aA,综合课程B,活动课程C,兴趣课程33,通常认为,课程组织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使课程组织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课程目标.一般认为课程组织应该遵循的原则有:bA,兴趣性,专业性,相关性B,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C,一致性,简明性,结构性二,辨析题(判断以下说法是不是正确并做分析,每题10分,总计20分)1.课程就是讲授科目.错这种观点不完全对,尽管这是使用最普遍的也是最常识化的课程定义,这种定义把课程内容与课程过程割裂开来,并片面强调内容,其最大的缺陷是把课程视为外在于研究者的静态的东西,对研究者的经验重视不够.课程含义还有的观点是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以及课程作为研究者的经验或体验.2.校本课程就是学校里的选修课程.错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讲授材料或设计进修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施行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选修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是致力于"个性发展"的课程.尽管从形式上看校本课程往往以选修课程的形式出现,但两者在内涵上,功用定位上有显著的差异.3、.课程就是学生的进修经验.错这种观点不完全对,尽管这种课程定义的突出特点是把学生的直接经验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从而消除了课程中"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消除了内容与过程,目标与手段的二元对立,但这种定义往往有忽略系统知识再儿童发展中作用的倾向.课程含义还有的观点是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以及课程即学科的理解.4、.课程评价就在于对学生进行鉴别和分类.错课程评价就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和资料,考查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或对课程研制过程,课程计划及课程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课程评价的功能:1).检查.目标达成情况,课程与教学质量.2).反馈.向课程办理者,编制者,教师,学生等反馈信息,进而改善办理,改进课程,进步讲授,增进进修.3.)激励.激发和强化教师的事情动机和学生的进修动机.4).研讨.科学的探索活动,引发思考.5).定向.评价指标对讲授与进修具有导向作用.6).管理.了解教与学的情况,提高管理水平.二,分析题(每题15分,共2题,总计30分)1、.XXX曾将"课程"分为幻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会的课程,履行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五个层次,结合一个你比较熟悉的进修领域(如"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较详细地说明这五个层次各是什么意思以品德与社会为例:理想的课程是指:课程专家就社会发展,学生的需要及课程本身的角度,提出的应当如何设计和应当达到什么水平或标准的设想.正式的课程:是品德与社会的课程专家或研讨者制定的一系列划定性的文件,比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悟的课程:是一线教师由于各自得经验和知识的差别,对于文件课程所反映的理念,目标和具体内容方法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就是每个教师对正式课程的领会.执行的课程:就是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什么,学生学了什么,往往与文件的课程有一定的差别,与教师所领悟的课程有密切的联系.经验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实际得到的东西,一般认为是在经过该课程的研究后所获得的经验.2、.一般认为,课程内容选择有三个主要的资源,即"学科","社会生活"和"学生".在我国以往的课程编制中,较为注重"学科"而忽略"学生"和"社会生活",新近的改革中开始强调"学生"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太过注重"学生"和"社会生活"有可能降低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你认为,以我国当前的形势看,三者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更为合宜不论课程内容,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都只有转化为研究者的经验,才可能成为相应得课程目标,课程发展史上也从未走极端,只是在不同时期其侧重点不同,每一种课程内容的取向均有各自得合理性和局限性.现代的课程理论的发展上倾向于以比较广义的方式理解课程的内容,不是把他们对立起来,而是辩证地考虑与处理这几方面的关系.从选择的基本原则上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必需适应学生的需求及乐趣,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和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为此我国当前在课改背景下,由于培养方针和方式等的改变,基础教育原先的质量标准有所变革,所以质量的降低还有所探讨,但从各国的课程革新实践中看,课程的编制中处置惩罚三者关系具体表现为:1,课程更好地适应地域,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2,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和探究性;3,注重学生的发展,贴近生活实际;4,进一步加强课程的综合化.3,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展,许多过去不大为我国教师熟悉的课程术语开始频繁地出现于各种文件和报刊中,如"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研究课程","拓展型课程","校本课程","选修课程"等等.试从上述名词中,选择你比较熟悉的两个,说明它们的涵义.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就是强制性.必修课程中内含着的是民族,国家和人类共同的文化要素.功能是多方面的:选择和传递社会主流文化;使儿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儿童获得某一教育程度的文凭和某种职业的资格;促进儿童体质,认知,情感和技能的发展等.选修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首先,选修课程是致力于"个性发展"的课程.其次,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具有等价性.再次,选修课程也有标准的请求.学科课程:具有知识安排的逻辑性,系统性,完整性的特点.它偏向于社会本位和理性主义,注重理论和间接经验的获得.在实践中学科课程往往忽视学生的乐趣需要与直接经验.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具有过程的实践性,活动的自主性,内容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几个特点.更重视儿童在讲授过程中的乐趣,需要与发明,把讲授的重心由教师转向了学生.活动课程在实践中的弊端.首先,活动课程容易导致对系统知识的忽略,.其次,活动课程容易导致对儿童思维本领和其他智力品格发展的忽略.分科课程:定义.即学科课程,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强调各门学科的逻辑体系,教学以各个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进行,分科课程重视各门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安排.优点:有助予教学科目的设计与管理,也易于教师的教学,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简捷有效地获取系统的知识.缺陷:第一.导致学科数量的无限嘭胀.第二,束缚了学生能思维广度.第三,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第四,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课程:定义::它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得知识观和办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评价:克服由于学科细分所导致的知识零散,使课程中分裂了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4、,试简单回忆并记录本课程面授过程中给您留下较深刻印象的一些内容,并结合您自己参加面授的经验,对本课程的面授教师的教学提出改进建议.(自己做)5、,"学科本位","社会本位","学生本位"是课程理论史上长期争论的三种基本课程立场.一般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到20世纪末的20年中,倾向于"学科本位",即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新一轮课程改革较为偏向"学生本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参与性.有人觉得"学科本位"的传统与当前倡导的"学生本位"理想是势不两立,不能相容的,你认为这种观点可取吗为什么同模拟试卷(1)6\,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革新的不竭深入,革新中开始出现一些争议.有一种观点以为:我国开国当前教育最大的失利就在于太过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了学生,现在倡导"以学生为本",对于课程开发而言,就意味着要以学生的乐趣为起点,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选择和意见,相对而言,传授系统的知识已不重要,因为在这样一个多变的时代,事实上已经没有什么"系统的知识",知识体系是随时要更新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进修,以利于他们终身的发展.但也有一些人以为:无论如何,系统的知识是我们人类发展至今精神遗产的最首要的表现形式,要传承人类文明,就必得进修系统的知识;而且,脱离开结构化的知识的进修,学生的乐趣也好,选择也好,意见也好,都是肤浅的,没有长久的价值的,没有"空洞的乐趣",更没有"空洞的选择或意见",乐趣最持久的表现就是"对某类知识的乐趣",因而,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是必要的.试分析:课程理论史上长期存在着"社会本位","学生本位","学科本位"的争论,在课程开发模式上,也有着"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实践模式"等的争议.试结合课程理论中的这些争议,分析上述两种观点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立场(并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三,论说题(共1题,总计20分)1、XXX以为,课程开发必需要回答四个问题,基于这四个问题,他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课程开发的"方针模式".试简述XXX"方针模式"的根本内容,并结合实践,对这个模式举行评价(比如,这个模式是不是适用于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据你了解,一般学校在开发课程时是根据什么程序与XXX的模式一致吗).课程开发:指决定课程的过程以及作决定时所依据的各种思想取向20世纪以来,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有两类.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模式.它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其主要代表是"现代课程理论之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课程开发的必读书目."泰勒模式":在《课程与讲授的根本原理》中,XXX指出开发任何课程和讲授计划都必需回答四个根本问题:这四个根本问题构成著名的"XXX原理"."XXX原理"的基本内容是: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选择研究经验),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评价教育计划).四个问题的关系:确定教育方针,选择进修经验,组织进修经验以及评价教育计划这四个环节,构成XXX关于课程开发的系统观点.确定教育方针是课程开发的起点.选择进修经验和组织进修经验是主体环节,指向教育方针的实现.评价教育计划是整个系统运行的根本保证.确定方针即是课程开发的起点,也是课程开发的归宿.方针因素构成课程开发的核心.(1)"XXX原理"一直被作为根本框架,他确定了课程开发与研讨的根本思路和范围.(2)它综合了当时有影响的教育学派别和思想的各种主张,囊括可课程开发的诸种重要因素,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模式,模式简洁明了.《课程与讲授的根本原理》被称为"".这四个问题因而被称为课程开发的"永恒的分析范畴"."泰勒原理"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除了它的历史意义外,XXX原理为我们供给了一个课程分析的可行思路.XXX 原理在课程探究领域受到多方批评却仍能长盛不衰,与过程模式相比,更具有操作性,当前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的首要思路还是借鉴XXX原理占多数.(2)XXX原理的局限性在于:XXX原理是课程开发的一个非常理性的框架,它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科学至上的印记.2、如果你现在被一所学校请去编制校本课程,编制一套课程,你按照怎样的工作程序来进行这项工作,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并陈述你这样做的理由.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成立领导机构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家长配合构成课程开发委员会,校长任委员会主任,为校本课程开发供给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供给匡助.2).要培训师资对教师的培训要立足于校本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理论,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3).进行前期论证。
华师幼儿园课程论答案整理
1 (A.教学活动游戏化)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新的规定性2 1907 年蒙台梭利开始她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改革方案,在罗马创办了( A.儿童之家 )3 1923 年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开启探索中国化幼儿教育的改革之路的试验园是(A.南京鼓楼幼稚园)4 1927 年创办的南京燕子矶幼稚园是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其创办者是(B.陶行知 )5 1987 年的美国纽约瑞吉欧展览名为“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其深刻含义是(B.成人对儿童特点、精神世界的承认 )6 20 世纪50 年代开始就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中占领重要位置的教育活动设计的组织形式是(A.学科活动 )7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幼儿园课程改革 )8 CIPP 评价模式的第二个字母“I”代表(A.输入 )9 High/Scope 的早期教育课程的实施中儿童每天例行活动的三个环节是(B.计划——操作——回顾 )10 把课程的实施过程看成是课程计划与班组或者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各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的取向是(B.相互适应取向 ) 11 编制了《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表》,从而开创我国幼儿园课程评价先河的教育家是(A. 陈鹤琴、张宗麟 )12 表述课程目标时使用“感受”、“理解”等字眼的角度是( ) 。
B.教师的角度13 表述课程目标时使用“鼓励”、“引导”等字眼的角度是( B.教师的角度 )14 表现性目标的提出者是美国课程论专家(A.艾斯纳 )15 不属于该活动特点的一项( D.个性化)16 不属于游戏活动中游戏动作基本类型的一项是(D.肢体类动作 )。
17 不属于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的一项是(B. 目标取向 )。
18 不属于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类型的一项是(A.游戏 )19 单元主题活动本质上是一种(A.学科课程 )。
20 单元主题活动中影响主题选择与确定的首要因素是(A.儿童的需要、兴趣、生活、已有经验 )21 导致教师教育理念无法落实到教育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课程计划的编制)22 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确定了过程模式是(A.斯坦豪斯 )23 第一个竖起“幼儿教育”大旗,被称为“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是(A.福禄贝尔)24 第一个提出了系统的学校体系,强调人类知识是支撑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支柱的,是近代分科课程的鼻祖的( D.夸美纽斯)。
华师网院期末考试——课程与教学论
1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注意区分:影响课程的因素。
课程实施。
2在范例教学论中,克拉夫基认为教师对教学内容要作的分析包括哪些方面?答案:(1)基本原理分析;(2)智力作用分析;(3)未来意义分析;(4)内容结构分析;(5)内容特点分析。
3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答案:(1)确定教育宗旨;(2)组建开发行动队伍;(3)确立主题;(4)营造民主开放的环境;(5)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一体化。
4简述表意目标表述方法的内涵。
注意区分:目标分类、表意目标的功能、表意目标的表述答案:(1)其理论根源包括四种不同的过程,即训练、教学、启蒙、导引;(2)表意目标的特性,不是指学习活动后获得的行为改变,而是描写学生教育上的经历——其工作情景、要处理的问题、要从事的工作;(3)其表述在于确立学生所经历的情景(尤其是工作的项目或问题);(4)注重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的结合(教育真正的目标不是具体行为的变化,而是内在能力或情感的变化,包括理解、欣赏、热爱、尊重等,这是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的;(5)将目标表述系统化(如确定的单元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考试、教学对象特点、教学条件等。
5你认为一堂真正的好课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你认为有效教学具有哪些特点?)答案:从教学目标实现、教师方法变化得当且影响力强、学生专心学习并且集体学习成效好、课堂生态环境良好、学生主动参与过程和气氛活跃、信息传递清晰无误且生动有趣、等几方面谈都可以,能涉及到其中五个方面得5分。
……(P516-517)6发展主义课程与教学论中,赞科夫主张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几个基本原理是什么?(1)“工具理性还原”的人性主张;(2)建构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基础;(3)整体心灵的培育;(4)课程与教学开放性的建构;(5)整合课程形态的孕育。
7教学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为什么?(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学材料;(3)理解教学材料;(4)巩固知识经验;(5)运用知识经验;(6)教学效果测评。
课程与教学概论2015秋华师大期末考试答案
课程与教学概论2015秋华师大期末考试答案《课程与教学概论》一、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在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方向,杜威是主张心理顺序的代表人物。
答:(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所谓纵向组织,或称序列组织,就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
一般说来,强调学习内容从己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是历史上教育家们的一贯主张。
20世纪70年代以后,—些教育家开始强调课程内容的横向组织原则,即要求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
横向组织的问题:任课老师难以精通和熟悉各科内容;学校现有条件跟不上;学生难以应付目前通行的考试方式。
(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所谓逻辑顺序,就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和内在的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所谓心理顺序,就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
现在倾向于学科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顺序的统一。
(3)直线式与螺旋式。
直线式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
螺旋式(或称圆周式)是指用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概念结构”配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的一种课程发展与设计。
杜威提出了教材的展开必须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为依据的观点,并明确指出了设计教材展开顺序时碰到的逻辑的方面与心理的方面的矛盾这一问题。
在其一系列影响日增的伟大著作中,杜威从理论上总结了他在芝加哥实验学校历史短暂而辉煌且至今仍引人入胜的光辉经验,从而深入研究了教材的展开顺序中逻辑与心理的问题。
所以说杜威是主张心理顺序的代表人物。
2、学科课程就是分科课程。
答:学科分为科学领域中的学科和教育领域中的学科。
科学领域的学科是指对事物规律性认识的科学研究结果的知识体系,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成熟的研究方法、规范的学科体制。
教育领域的学科是知识与学习的一个分科,按照课程论组织起来的适合教学又能反映对应的科学基本内容的知识体系;而分科课程亦称“学科课程”,一般认为分门别类设置的课程,就叫分科课程,分科课程是指从不同门类的学科中选取知识,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分科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程。
华师2014《幼儿园课程论》作业讲解
1.第1题在课程方案形成之前的评价目的是()A.判断课程的成效B.诊断与修订课程C.了解目标的达成程度D.需求评估您的答案: D题目分数: 2.0此题得分: 2.02.第2题活动课程这类课程的组织方式是()A.伦理组织法B.学科组织法C.心理组织法D.纵向组织法您的答案: C题目分数: 2.0此题得分: 2.03.第3题《设计教学法》一文提倡的方案教学法的倡导者是()A.韦卡特B.克伯屈C.杜威D.皮亚杰您的答案: B题目分数: 2.0此题得分: 2.04.第4题美国学者布鲁纳以儿童的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理论,认为知识的组织相应地分为()三种水平A.动作——映像——概念B.动作——图式——概念C.动作——映像——符号D.动作——图式——符号您的答案: C题目分数: 2.0此题得分: 2.05.第5题以下哪一项不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特点()A.过程化B.情感化C.情境化D.经验化您的答案: B题目分数: 2.0此题得分: 2.06.第6题选出不属于教师个体营造的隐性课程的影响因素一项()A.教育观B.儿童观C.性格特征D.知识水平您的答案: A题目分数: 2.0此题得分: 2.07.第7题教育活动设计者们认为,他们“与幼儿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
”这样课程内容的是()A.瑞吉欧教育体系B.蒙台梭利课程体系C.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D.海伊斯科普课程您的答案: A题目分数: 2.0此题得分: 2.08.第8题目标模式的指导思想是()A.人本主义哲学B.认知主义C.实用主义哲学D.经验主义您的答案: C题目分数: 2.0此题得分: 2.09.第9题幼儿的学习特点是直接获取经验,这就要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原则是()A.目的性原则B.生活化原则C.逻辑性原则D.整合性原则您的答案: B题目分数: 2.0此题得分: 2.010.第10题幼儿园学科活动中的“学科”是以()为基础和核心的“前学科”。
满分华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最新包全完整汇总(DOC)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1. ()确立了西方近代教育史上最完整的教育学体系。
A. 夸美纽斯B. 拉特克C. 赫尔巴特D. 杜威满分:2 分2. ()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A. 自主型教学方法B. 提示性教学方法C.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D. 课堂讨论满分:2 分3. 为保证国民的基础学力、基本素养而开发的课程是()。
A. 国家课程B. 地方课程C. 校本课程D. 必修课程满分:2 分4. ()是指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A. 表现性目标B. 教学性目标C. 生成性目标D. 行为性目标满分:2 分5. ()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提示活动教授课程内容、学生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方式。
A. 呈现B. 展示C. 示范D. 提示型教学方法满分:2 分6. 表现性目标的本质上是对()的追求A. 工具理性B. 解放理性C. 实践理性D. 技术理性满分:2 分7. 课程创生观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的()。
A. 执行者B. 开发者C. 监督者D. 评价者满分:2 分8. 差别模式是由()于1969年提出的。
A. 斯太克B. 普罗沃斯C. 古巴D. 林肯满分:2 分9. 当课程组织谋求学科逻辑、学生的心理逻辑、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几方面,即是()A. 混合取向的课程组织B. 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组织C. 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的课程组织D. 学生取向的课程组织满分:2 分10. 班级授课组织便于发挥()作用。
A. 教师的主导作用B. 学生的作用C. 学生的创造性D. 书本的作用满分:2 分11. 目标达成模式是课程专家在著名的中学课程改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A. “智力测验研究”B. “校车运动”C. “学前补偿计划”D. “八年研究”满分:2 分12. 学术中心课程理论的实践基础是()A. 社会效率运动B. 八年研究C. 科学测验运动D. 学科结构运动满分:2 分13. ()是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等来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A. 呈现B. 展示C. 示范D. 口述满分:2 分14. 在课程研究史上,是()开课程研究重视教师主体性的风气之先河A. 斯腾豪斯B. 布鲁纳C. 瓦根舍D. 奥苏伯尔满分:2 分15. 建构主义的过程中,()是知识建构的主体,通过知识建构过程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华师《课程和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1. ()确立了西方近代教育史上最完整的教育学体系。
A. 夸美纽斯B. 拉特克C. 赫尔巴特D. 杜威满分:2 分2. ()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A. 自主型教学方法B. 提示性教学方法C.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D. 课堂讨论满分:2 分3. 为保证国民的基础学力、基本素养而开发的课程是()。
A. 国家课程B. 地方课程C. 校本课程D. 必修课程满分:2 分4. ()是指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A. 表现性目标B. 教学性目标C. 生成性目标D. 行为性目标满分:2 分5. ()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提示活动教授课程内容、学生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方式。
A. 呈现B. 展示C. 示范D. 提示型教学方法满分:2 分6. 表现性目标的本质上是对()的追求A. 工具理性B. 解放理性C. 实践理性D. 技术理性满分:2 分7. 课程创生观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的()。
A. 执行者B. 开发者C. 监督者D. 评价者满分:2 分8. 差别模式是由()于1969年提出的。
A. 斯太克B. 普罗沃斯C. 古巴D. 林肯满分:2 分9. 当课程组织谋求学科逻辑、学生的心理逻辑、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几方面,即是()A. 混合取向的课程组织B. 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组织C. 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的课程组织D. 学生取向的课程组织满分:2 分10. 班级授课组织便于发挥()作用。
A. 教师的主导作用B. 学生的作用C. 学生的创造性D. 书本的作用满分:2 分11. 目标达成模式是课程专家在著名的中学课程改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A. “智力测验研究”B. “校车运动”C. “学前补偿计划”D. “八年研究”满分:2 分12. 学术中心课程理论的实践基础是()A. 社会效率运动B. 八年研究C. 科学测验运动D. 学科结构运动满分:2 分13. ()是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等来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A. 呈现B. 展示C. 示范D. 口述满分:2 分14. 在课程研究史上,是()开课程研究重视教师主体性的风气之先河A. 斯腾豪斯B. 布鲁纳C. 瓦根舍D. 奥苏伯尔满分:2 分15. 建构主义的过程中,()是知识建构的主体,通过知识建构过程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课程论简答题参考答案
课程论简答题参考答案1.简述古德莱德的五层次课程理论。
(1)理想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与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除了一些一些以操作验证目的的实验之外一般并不作具体实施,多以观念及理念的形式存在并表达,且极少能够以最初的形式呈递给学生。
(2)正式的课程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课程,也即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包含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等相关内容。
(3)领悟的课程领悟的课程指的是任课教师对正式的课程所领悟而形成的课程。
(4)运作的课程运作的课程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所实际实施的课程。
教师领会的课程与所实施的课程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大的,此差距的产生很大程度地受到教师的理论认识理解深度、实践教学能力、学校课堂条件及学生的发展水平的影响。
(5)经验的课程经验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实际上体验到的东西。
1、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有哪些?并简述它们的关系。
1、(1)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
(2)关系:○1三种取向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因为它们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课程实施的本质。
○2三种取向各有其局限性。
忠实取向:线性执行、机械的、技术化的程序,抹杀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价值;相互适应取向:折衷主义,它在兼具另外两种取向的优点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它们的局限性;课程创生取向:具有浓厚的理想色彩,它要求教师善于对专家开发的课程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和解释,善于根据具体情境的特殊需要创造自己的课程,并要求学生也成为课程的主体。
○3从忠实取向到相互适应取向、再到课程创生取向,意味着课程变革从追求“技术理性”到追求“实践理性”,再到追求“解放理性”,体现了课程变革的发展方向。
三种取向彼此之间不是绝对排斥和对立的关系,而是包容与超越的关系。
2、简述实践性模式。
2、(1)实践性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施瓦布提出的,他指出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这四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1选择题:(每题1分共80题)(D )1.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_________(一章)(难度1)A.经济危机B.八年研究C.科学测验运动D.社会效率运动( D )2.美国教育学者_________的著作出版是独立课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一章)(难度1)A.泰勒B.查特斯C.布鲁纳D.博比特( A ) 3.作为课程成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标志的著作是_________(一章)(难度1)A.《课程》B.《什么是课程》C.《怎样编制课程》D.《课程理论》( B )4.博比特在1924年出版_________(一章)(难度1)A.《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C.《成绩测验的编制》D.《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 )5. 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称为_________(一章)(难度1)A.过程分析B.活动分析C.目标分析D.工作分析( A )6.美国著名课程专家__________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一章)(难度1)A.泰勒B.查特斯C.布鲁纳D.博比特( D )7.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价值取向是__________(一章)(难度1)A.学生兴趣B.学科兴趣C.实践兴趣D.技术兴趣( D )8.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是(一章)(难度1)A.泰勒B.费尼克斯C.布鲁纳D.施瓦布( C )9.“教师作为研究者”是________提出的著名观点。
(二章)(难度1)A.泰勒B.施瓦布C.斯腾豪斯D.吉鲁( B )10.在西方,________最早提出了“课程”这个概念。
(一章)(难度1)A.卢梭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A )11. 杜威创造性地确立了四个教育哲学命题,下面哪一项的叙述不准确?(一章)(难度1)A.生活即教育B.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C.教育是社会的过程D.教育即生长( C )12.实践性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一章)(难度1)A.实践B.调查C.审议D.实验(A )13.从本质上看,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是对_______的追求。
16春华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
16春华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华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20题,总分40分)1.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取向。
.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发展取向正确答案:2.表达的目标本质上是追求()工具理性解放理性实践理性技术理性的正确答案:3.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称为().过程分析.活动分析.目标分析.工作分析正确答案:4.在儿童学习“公共汽车”、“出租车”和“火车”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交通工具”的概念。
这种学习属于()次学习上级学习属于学习平行学习正确答案:5.班级授课组织便于发挥()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作用.学生的创造性.书本的作用正确答案:英译汉卢梭的观点教育是经验教育是生命教育是成长.教育即儿童天性的自然展开正确答案:7.教学方法受到具体()教学特点和教学水平教学要素和教学组织教学时间和教学结构的限制正确回答教学价值观和教学内容:8.()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既在一些主题或观点上相互联系,又保持各学科原来的相对独立。
.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综合课程正确答案:9.根据Gagne的说法,学生的学习真正开始于()动机习得,并理解正确答案:10.核心课程的概念起源于()的观点.斯宾塞.赫尔巴特.泰勒.杜威正确答案:11、杜威把()作为教学论经验主义个人主义民主的核心基础:操作主义的正确回答:12.目标达成模式是课程专家在著名的中学课程改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智力测验研究”.“校车运动”.“学前补偿计划”.“八年研究”正确答案:13.当课程组织寻求学科逻辑、学生心理逻辑和当代社会生活问题时,它是()混合取向课程组织社会问题取向课程组织.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的课程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组织正确答案:14.泰勒认为,为了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首先要对所得的教育目标进行().甄选.分解.具体化.综合正确答案:15.()是对课程或教学计划的实际有效性的评估。
华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标准答案
华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作者:————————————————————————————————日期:2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1. ()确立了西方近代教育史上最完整的教育学体系。
A. 夸美纽斯B. 拉特克C. 赫尔巴特D. 杜威满分:2 分2. ()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A. 自主型教学方法B. 提示性教学方法C.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D. 课堂讨论满分:2 分3. 为保证国民的基础学力、基本素养而开发的课程是()。
A. 国家课程B. 地方课程C. 校本课程D. 必修课程满分:2 分4. ()是指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A. 表现性目标B. 教学性目标C. 生成性目标D. 行为性目标满分:2 分5. ()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提示活动教授课程内容、学生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方式。
A. 呈现B. 展示C. 示范D. 提示型教学方法满分:2 分6. 表现性目标的本质上是对()的追求A. 工具理性B. 解放理性C. 实践理性D. 技术理性满分:2 分7. 课程创生观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的()。
A. 执行者B. 开发者C. 监督者D. 评价者满分:2 分8. 差别模式是由()于1969年提出的。
A. 斯太克B. 普罗沃斯C. 古巴D. 林肯满分:2 分9. 当课程组织谋求学科逻辑、学生的心理逻辑、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几方面,即是()A. 混合取向的课程组织B. 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组织C. 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的课程组织D. 学生取向的课程组织满分:2 分10. 班级授课组织便于发挥()作用。
A. 教师的主导作用B. 学生的作用C. 学生的创造性D. 书本的作用满分:2 分11. 目标达成模式是课程专家在著名的中学课程改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课程理论》平时作业(华师)
《课程理论》作业作业要求写为1000-1500字的小论文。
在这门课中,我们介绍了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和实践模式,每种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
如果按照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的基本原则去进行课程与教学工作,会面临什么问题?假如你是一位教师,你赞同这种模式吗?为什么?答:基于对泰勒模式的批评,英国的斯滕浩斯提出了“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是斯滕浩斯在总结自己曾经主持的一个课程实验项目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个模式不像泰勒的目标模式那样,有一套可遵循的程序和原则可供依据,他只有一些基本的立场。
概括说来就是:1、学习者应处理有争议性的问题,如战争、贫穷、两性关系等,而不是像泰勒的目标模式所期望的那样,寻找出一些“公认”的目标,然后根据这些“目标”选择确定性的内容;2、教师不应该运用权威强迫学生接受某种观点,课堂应该成为学生的“论坛”,让他们自由地表达意见;3、对于具有争议性的问题的探究,应包括讨论,而不应以灌输方式为主;4、讨论应该尊重参与者之间在意见上的分歧;5、教师作为讨论会的主席,应对学习过程的质量负责。
不难看出,所谓的“过程模式”,其实只是意在弥补“目标模式”的一些不足,它并没有提出一个像“目标模式”那样可以操作的课程开发程序,而且能够按照“过程模式”来进行运用的课程,也往往只限于一些文科课程,尤其是直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科目,如“思品与社会”,其他的科目未必适用。
由于过于看重学生个人意见的分歧的合理性,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令教师感到无所适从。
如果按照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进行实际的课程开发工作,可能会面临的比较尖锐的问题是教师的专业权力与专业责任之间的矛盾。
教师的责任重大,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会负责并敢于负责。
高度的责任感几乎是古今中外一切教师人格要求的共同特征。
在专业化背景下,教师在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专业自主性的同时,也必须尽到一定的责任,且这种责任应当是更加明确、具体的,应当是多个维度和多种层次的,应当是与教师的权利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的,或者说,“应在教师的权利和责任之间建立一种平衡”。
XXX20春《课程理论》作业3答案
XXX20春《课程理论》作业3答案(单选)1:教案即()。
B:学年计划C:单元计划D:课时计划E:课题计划正确答案:D(单选)2:()总结了古希腊、古罗马以来的教育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多见解,奠定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对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B(单选)3:校本课程开发要以(),体现在要注意满足学生需要、尊重个性差异、适合学生发展。
A:合作互补B:集体审议C:学校文本D:学生为先正确答案:D(单选)4:()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他是近代第一个企图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科学的人,他明确提出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不能仅仅凭借经验与惯,而应具有自己的理论基础。
A:XXXB:XXXC:XXXD:XXX正确谜底:C(单选)5:()讲授策略就是以讲授方法这个因素为中心,构造其讲授策略的框架。
B:方法型C:综合型D:内容型E:方式型正确谜底:B(单选)6:侧重于形成技能的课,适宜选择()。
B:引导—发现模式C:情境—陶冶模式D:自学—辅导模式E:示范—模仿模式正确答案:E(单选)7:()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与特定教学任务、目标联系的相对系统而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及其实施策略体系。
B:教学方法C:教学模式D:教学原则E:讲授手段正确谜底:C(单选)8:()是教师评价中常用的方法,即根据设计的等级评价量表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A:量表评价法B:综合评判法C:调查法D:定性评价法正确答案:A(单选)9: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具有独创性的()。
B:教学方法C:讲授工具D:讲授方式E:讲授原则正确谜底:D(单选)10:在整个学校教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它既是教诲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诲的基本途径。
A:课程B:教学C:教师D:学生正确答案:B(多选)11:关于课程内容的组织,XXX提出了三条准则,分别是:()。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1 [问答题]简述“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CMC)内涵及其对教学领域影响。
参考答案:这种交往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不同地域、甚至不同时代的人展开便捷的交往,使人们很容易与世界上著名的信息资料建立联系。
对教学影响:(1)教学成为“网络化交往”(2)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3)课程囊括了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4)为远距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2 [问答题]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与局限是什么?参考答案:贡献:(1)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确认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并将该领域研究科学水平提升到时代所允许程度。
(2)他们提出了课程开发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的依据,课程目标与人类生活、儿童发展、学科知识有内在的联系等,这些问题是课程研究的基本问题。
局限:(1)把教育与课程视为准备成人生活的过程,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对儿童价值的忽视。
(2)把教育过程等同于企业生产过程,把教育的科学化视为“效率取向,控制中心”的“泰罗主义”管理模式运用于教育的过程,这样学生就成了“学校工厂”加工的“原料”这种观点不仅背离了教育的本质,也不可能实现教育真正的“科学化”。
(3)“活动分析”或“工作分析”的课程开发程序把课程开发过程视为机械的“课程工程”,从而导致了课程开发过程中“见物不见人”现象的出现。
现在看来,这种课程开发过程的科学化水平是很低的,并未真正把握课程开发过程的本质。
3 [问答题]简述隐性课程研究的流变。
参考答案:一是,传统结构功能主义的隐性课程观(来源于揭示学校班级生活的社会关系结构的隐性信息)。
二是,批判课程理论的隐性课程观(来源于揭示学校知识的内容和形式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方面的信息)。
4 [问答题]简述主体取向的评价的本质与价值。
参考答案:本质:受“解放理性”所支配的,它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它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课程论答案
一、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教会儿童分配与扮演游戏的角色,老师直接参加了游戏,扮演了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并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对“船长”进行个别教育。
在幼儿角色游戏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各年龄班幼儿的水平,抓住游戏过程的主要环节,帮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与愿望组织与开展游戏,以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性为前提进行科学指导。
(1) 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角色游戏的主题一般反映了儿童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主题应由儿童自己提出,不要由教师硬性规定。
(2) 教会儿童分配与扮演游戏的角色儿童玩角色游戏最关心的就是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并以扮演角色、模仿角色的活动为满足。
但在刚开始玩角色游戏时,儿童只就是热衷于模仿某一角色的动作或活动,并不明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需要教师给予启发,帮助儿童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身份,从而更好地模仿这一角色。
(3) 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观察儿童的游戏活动,了解儿童游戏的意图、能力及行为表现等就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了解情况给儿童以帮助或指导。
(4) 教师可直接参加游戏,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就是教师指导角色游戏的任务之一。
教师可直接参加儿童的游戏,扮演其中的角色,即以游戏者身份或角色身份进行指导(这种方法在第六章有详细阐述),从而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运用这种指导方法需注意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特点与水平灵活把握。
(5) 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并保持幼儿再做游戏的愿望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就是教师组织指导角色游戏的重要环节。
因此教师要掌握结束游戏的恰当时机,即在儿童的游戏兴趣尚未低落时结束游戏。
二、在幼儿各种类型的游戏活动中,角色游戏就是幼儿较喜欢的一种活动,而角色游戏因其固有的特性而对幼儿的创造性、社会性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其它游戏与其它活动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影响角色游戏的因素很多,但合理地控制与利用这些因素,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现代课程论专家泰勒的代表作是: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2.认为课程是由教材、学生、教师、环境共同构成的学者是:A.斯滕豪斯3.强调学生讨论和探究的课程开发模式是:C.实践模式4.在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中,“暂定的教育目标”要经两个“筛子”的筛选。
不属于这两个“筛子”的是:A.学习心理学5.课程开发的“实践模式”的特点是:C.以集体审议为方法6.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与“逻辑顺序”相对的原则是:B.心理顺序7.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实际可分为不同的层次,他将课程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其中,“教师编制的教案”属于哪个层次:B.执行的课程8.在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中,泰勒提出目标的确定要有三个来源,下面哪一个不属于泰勒所指的目标的来源之一:C.家长的意见9.课程概念重构运动的代表人物是:C.派纳10.在“理解有关营养的重要事实和原理”这一目标中,属于“目标的内容方面”的信息是:A.“理解”11.下列不属于课程内容选择原则的是:B.与学科逻辑一致12.从课程组织的角度看,与“学科课程”对应的课程组织形式是:B.活动课程13.课程组织通常要遵循的原则除“顺序性”、“连续性”外,还包括:A.整合性14.在学科课程的组织形式中,通常有“单一学科”、“相关课程”和:C.融合课程15.我国西部某省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时,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由原先计划中的“尝试进行科学研究”,改为“农作业种植实验”,这属于课程实施的:B.相互调适取向1.一般认为,现代课程研究始于博比特的哪部作品:A.《课程》2.在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中,“暂定的教育目标”要经两个“筛子”的筛选,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泰勒所列的“筛子”:C.教育社会学3.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是由英国的哪位学者提出的:A.斯滕豪斯4.从学习要求的角度来看,课程可以分为:B.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5.根据古德莱德的课程划分,“课程标准”属于哪个层次:B.正式的课程7.在“目标模式”中,课程开发工作的起点是:C.教育目标的确定8.强调“集体审议”的课程开发模式是:C.实践模式10.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的特点是:B.以有争议的问题为内容11.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B.校本课程12.下列不属于课程内容选择原则的是:B.与学科逻辑一致15.课程组织通常要遵循的原则除“整合性”、“连续性”外,还包括::A.顺序性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每题10分,总计20分)1.课程就是教学科目。
错这种观点不完全对,尽管这是使用最普遍的也是最常识化的课程定义,这种定义把课程内容与课程过程割裂开来,并片面强调内容,其最大的缺陷是把课程视为外在毓学习者的静态东西,对学习者的经验重视不够。
课程含义还有的观点是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以及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
2.校本课程就是选修课程。
错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选修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是致力于“个性发展”的课程。
尽管从形式上看校本课程往往以选修课程的形式出现,但两者在内涵上、功能定位上有显著的差异。
三、分析题(每题15分,共2题,总计30分)1.结合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实际,说明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课程的实施。
2.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曾将“课程”分为哪五个层次?结合你熟悉的一个学习领域(如“语文”、“数学”、“英语”),说明这五个层次各是什么意思。
以品德与社会为例:理想的课程是指:课程专家就社会发展、学生的需要及课程本身的角度,提出的应当如何设计和应当达到什么水平或标准的设想。
正式的课程:是品德与社会的课程专家或研究者制定的一系列规定性的文件,比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领悟的课程:是一线教师由于各自得经验和知识的差别,对于文件课程所反映的理念、目标和具体内容方法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就是每个教师对正式课程的领会。
执行的课程:就是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什么,学生学了什么,往往与文件的课程有一定的差别,与教师所领悟的课程有密切的联系。
经验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实际得到的东西,一般认为是在经过该课程的学习后所获得的经验。
2.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这些因素分析当前我国课程实施面临的问题。
根据富兰等人的分析框架,可把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归纳为四类。
1、课程变革的特征。
特定的课程特征是影响课程实施的基本因素,包括四种。
1)课程变革的需要和适切性。
这是指课程实施者所意识到的需要。
为了提高课程实施的程度,就需要老师充分理解与接受课程变革的主旨。
2)课程变革的目标与意义的清晰性。
这是指课程变革计划的应用者对课程变革的目标与意义的理解程度。
缺乏清晰性是阻碍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提高课程实施的程度,需要提高课程变革的清晰性。
3)课程变革的复杂性。
这是指课程实施者所需要的课程变革的难度以及变革的复杂的程度。
适合实践者需要的课程变革的复杂性越大,课程实施的程度就越大。
如果课程变革计划过于简单,就很难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该计划实施程度也难以提高。
4)课程变革计划的质量与实用性。
这是指课程变革计划所要求的、所提供的课程资料的质量和可用性。
课程变革计划的质量和实用性越高,课程实施的程度也就越大。
2、学区特征。
这是影响课程实施的又一重要因素,包括六方面。
1)学区人事课程变革的历史传统。
2)学区对课程计划的采用过程。
3)学区对课程变革的行政支持。
4)课程变革人员的发展水平与对变革的参与程度。
5)课程变革的时间表与评价体制。
6)学区教育委员会与社区的特征。
3、学校的特征。
这是影响课程实施的又一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校长的角色。
校长越是支持课程变革,课程实施的程度就越大。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信任、支持、交互作用和开放性的交往越理想,课程实施的程度就越大。
3)教师的特征与价值取向。
教师的效能感越强,课程实施的程度就越大。
教师的效能感是支配课程实施的重要的内部机制,它不是由奖励等外部诱因引起的,而是基于课程实施这项专业活动本身而产生的驱力。
除动机因素外,教师缺乏人事一种新的课程模式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是阻碍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
4、外部环境的特征。
这类因素可概括为两类。
1)政府机构的力量。
政府机构是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力量。
学校的课程变革若与学校所在地的需要一致性越大,就越能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课程实施的程度也有可能越大。
2)社区的支持。
课程变革能与社区文化整合为一体,课程实施的程度就越大。
学校教育与社区文化日益相互渗透,日益呈现一体化发展的态势,是当今时代的一大特征。
课程变革不能孤立于社区文化之外,而应自觉寻求与社区的整合。
一项课程变革计划能否成功地实施,取决于该课程变革计划本身的特征、学校的特征、学区的特征、外部环境的特征这四类因素间交互作用的状态与水平。
课程实施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是:第一,四类因素缺一不可;第二,四类因素间交互作用的状态是理想的,即四者之间具有内存一致性,其动态交互作用能够产生合力。
四、论述题(共1题,总计20分)述评泰勒“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
这个模式是否适用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什么?20世纪以来,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有两类。
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
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模式。
它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
其主要代表是“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课程开发的必读书目。
1、“泰勒模式”: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泰勒指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这四个基本问题构成著名的“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选择学习经验),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评价教育计划)。
2、四个问题的关系: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以及评价教育计划这四个环节,构成泰勒关于课程开发的系统观点。
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
选择学习经验和组织学习经验是主体环节,指向教育目标的实现。
评价教育计划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本保证。
确定目标即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也是课程开发的归宿。
目标因素构成课程开发的核心。
(1)“泰勒原理”一直被作为基本框架,他确定了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围。
(2)它综合了当时有影响的教育学流派和思想的各种主张,囊括可课程开发的诸种重要因素,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模式,模式简洁明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称为“圣经”。
这四个问题因而被称为课程开发的“永恒的分析范畴”。
“泰勒原理”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
除了它的历史意义外,泰勒原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课程分析的可行思路。
泰勒原理在课程探究领域受到多方批评却仍能长盛不衰,与过程模式相比,更具有操作性,当前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的主要思路还是借鉴泰勒原理居多。
(2)泰勒原理的局限性在于:泰勒原理是课程开发的一个非常理性的框架,它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科学至上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