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复习知识点整理精编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杭信一中何逸冬一、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离)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3、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4、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2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情况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习题一】(2018•绍兴模拟)下列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FeCl2+Cl2═2FeCl3B.ICl+H2O═HCl+HIOC.SiO2+2C高温Si+2CO↑D.2Na+O2点燃Na2O2【考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规律【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从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的角度判断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以此解答。

【解答】解:A.Fe和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选;C.C和Si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Na和O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B。

【习题二】(2015春•高安市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B.工业可采用火法炼铜:Cu2S+O2═2Cu+SO2,每生成2mol铜,反应共转移6mol电子C.称取25g CuSO4•5H2O固体溶于7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D.NO和NO2的混合气体共1mol,其中氮原子数为2mol【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电子守恒法的计算【分析】A.根据转移电子=化合价变化×物质的量计算;B.根据转移电子=化合价变化×物质的量计算;C.根据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计算;D.根据一个分子中含1个氮原子判断.【解答】解:A.1mol Cl2与足量Fe反应,Cl元素由0价降低为-1价,所以1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故A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molSO2,有1mol硫被氧化生成SO2,转移电子为1mol ×[4-(-2)]=6mol,故B正确;C.称取25gCuSO4•5H2O固体溶于75g水中,则含硫酸铜为25×=16g,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故C错误;D.因为论NO还是二氧氮还是NO和NO2的混合气体都是一个分子中含1个氮原子,所以NO和NO2的混合气体共1mol,其中氮原子数为1mol,故D错误。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浓H2SO4、NaOH(酸碱)——腐蚀品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分离的方法: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

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粗盐的提纯:(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2)步骤:①将粗盐溶解后过滤;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Na2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滤;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ⅰ)Na2CO3在BaCl2之后;(ⅱ)盐酸放最后。

3、蒸馏装置注意事项: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①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得多;②萃取剂与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 ③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三、离子的检验:①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a2++SO42-=BaSO4↓②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检验)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Ag++Cl-=AgCl↓。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盐酸检验)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必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电解质及其电离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水、金属氧化物)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NH3、大多数有机物)3、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强酸、强碱、大部分盐、活泼金属氧化物)4、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酸、弱碱、水)5、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6、SO2 、NH3 、CO2 、NO2等的水溶液虽然可以导电,但电导电的离子不是其自身产生的,故这些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7、金属单质(或石墨)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是因为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知识点二离子方程式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①可以拆成离子形式的有:六大强酸(H2SO4,HCl,HNO3,HBr,HI,HClO4)、四大强碱(KOH,Ca(OH)₂微溶,NaOH ,Ba(OH)2 )、可溶性的盐溶解性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全能溶于水中间,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酸盐类多不溶,易溶只有钾钠铵,碱类能溶钾钠钙钡铵,诸酸多溶解,硅酸不在内。

②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若为澄清溶液拆成离子,若为悬浊液写化学式;若为生成物一般写化学式,并且加沉淀符号;③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不能拆开写,如NaHCO3能拆成Na+和HCO3-;而强酸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要拆开写,NaHSO4要拆成Na+ 、H+ 和SO42-。

④氨水作为反应物,书写成NH3·H2O;氨水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在浓溶液中生成,则书写成NH3↑+H2O,若无加热条件或在稀溶液中生成,则书写成NH3·H2O。

2、“六查”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①“一查”是否符合反应事实。

如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2+而不生成Fe3+。

②“二查”“===”“⇌”“↓”“↑”是否使用恰当。

③“三查”电解质拆分是否正确。

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新版鲁科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知识点梳理

新版鲁科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知识点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分类2.游离态与化合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游离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化合态。

3.“价-类”二维图主要表明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类别的物质知识点2物质的分类与物质的性质1.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1)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CO2、Mn2O7)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

CO2、SO3等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多数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①酸性氧化物都能跟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②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跟水化合生成酸(SiO2除外)③大多数酸性氧化物都可由非金属与O2化合生成点燃例如:①2NaOH + CO2 === Na2CO3 + H2O ②CO2 + H2O === H2CO3③C + O2CO2(2)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如:CaO、MgO、CuO、Fe2O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CaO、Fe2O3等大多数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3)两性氧化物.既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又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

如Al2O3。

例:1.酸性氧化物也叫酸酐,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硝酸的酸酐的是( )A.N2O3B.N2O4C.NO2D.N2O52.CO2、NO、H2O三者同属于下列的( )A.酸性物质B.碱性物质C.氧化物D.非金属元素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2)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生石灰与水反应(4)用盐酸除铁锈(5)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例:用七种方法制取MgCl2Ⅰ.Mg + Cl2 ==== MgCl2①Ⅱ.MgO + HCl ==== MgCl2 + H2O ②Ⅲ.Mg(OH)2 +2HCl ==== MgCl2 +2H2O ④Ⅳ.MgCO3+2HCl === MgCl2 +H2O+CO2↑⑥Ⅴ.MgSO4 + BaCl2 === MgCl2 + BaSO4↓⑦Ⅵ.Mg + CuCl2 ==== MgCl2 + Cu ⑧Ⅶ.Mg + 2HCl ==== MgCl2 + H2↑⑨例:试用五种方法制备ZnCl2知识点3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1.分散系.一种(或者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分散系。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二章知识点梳理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二章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物质的分类1.同素异形体:由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如:金刚石和石墨、白磷(P4)和红磷、氧气和臭氧。

2.分类方法(1)树状分类: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单质:O2、Fe、He等纯净物有机化合物:CH4、葡萄糖、酒精(乙醇)等。

化合物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无机化合物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

物质盐:由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酸根离子结合。

氧化物: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溶液:NaCl溶液、稀硫酸等。

混合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胶体等。

浊液:泥水。

①酸的分类:一元酸:HCl、HNO3、CH3COOH等。

含氧酸:HNO3、H2SO4等。

酸二元酸:H2CO3、H2SO4等。

酸多元酸:H3PO4等。

无氧酸:HCl、H2S等。

强酸:HCl、H2SO4、HNO3、HClO4、HBr、HI等。

酸弱酸:H2CO3、CH3COOH、HClO、HF、H2SO3等。

②碱的分类:一元碱:NaOH、NH3·H2O 等。

可溶性碱:四大强碱和NH3·H2O 碱二元碱:Mg(OH)2、Cu(OH)2 等。

碱多元碱:Fe(OH)3、Al(OH)3 等。

难溶性碱:Mg(OH)2、Cu(OH)2 等。

强碱:KOH、NaOH、Ca(OH)2、Ba(OH)2;碱弱碱:NH3·H2O、Cu(OH)2、Mg(OH)2等。

③盐的分类正盐:既不能电离出H+,也不能电离出OH-的盐,如Na2CO3、CuSO4 等。

盐酸式盐:酸根能电离出H+的盐,如NaHCO3、NaHSO4 等。

碱式盐:能电离出OH-的盐,如Cu2(OH)2CO3等。

④氧化物的分类:依据氧化物的性质,可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及不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CO2、SO2、SiO2等。

碱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必修1化学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必修1化学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必修1化学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物质的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Fe(oH)3胶体的制备: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D=AD+CB)(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离子反应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离子反应知识点

第二节离子反应杭信一中何逸冬一、电解质1、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5、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1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里的电解程度有关,而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

○3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和少数的共价化合物。

○4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中强酸(水也是弱电解质)○5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6、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的区别: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时混合物。

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的的导电都是指本身,而不是说只要在水溶液或者是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就是电解质。

注意事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3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电解质○4电解质在水溶液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

【习题一】(2018•余姚市校级模拟)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COOH B. C. D.【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物质水溶液能导电,说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COOH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A不选;B.的水溶液导电,但二氧化硫为非电解质,故B选;C.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不选D.是单质既不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不选;故选:B。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复习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复习知识点整理

高一化學必修1第二章復習提綱及試題第二章化學物質及變化班別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第一節物質の分類1、物質の分類方法有多種,常見の有:樹狀分類法、交叉分類法等等。

用樹狀分類法將物質分類一般分為:混合物:溶液、濁液、膠體金屬單質:Na、Fe、Cu等物質單質非金屬單質:Cl2、H2、、O2、O3、C60等純淨物酸:HCl、H2CO3等無機化合物堿:NaOH、Ba(OH)2、NH3·H2O等化合物鹽:Na2CO3、NaHSO4、Cu(OH)2(CO3)2氧化物:CO、CO2、CuO等有機化合物:CH3COOH、CH4、C2H6、CH3CH2OH等[練習2、膠體の概念和性質①概念——分散質微粒の直徑大小在1nm~100nm之間の分散系稱做“膠體”。

根據分散劑狀態,可將膠體分為液溶膠,如氫氧化鐵膠體、澱粉溶液;氣溶膠,如雲、霧、煙;固溶膠,如有色玻璃、煙水晶。

②膠體有如下の性質丁達爾效應——丁達爾效應是粒子對光散射作用の結果。

布朗運動——在膠體中,由於質點在各個方向所受の力不能相互平衡而產生の無規則の熱運動,稱為“布朗運動”。

*電泳——在外加電場の作用下,膠體の微粒在分散劑裏向陰極(或陽極)做定向移動の現象。

注意:電泳只是膠粒定向地向電極運動,並沒有凝聚而沉澱。

凝聚——膠體分散系中,分散質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の現象稱為“凝聚”。

能促使溶膠凝聚の物理或化學因素有加電解質(酸、堿及鹽)、加熱、溶膠濃度增大、加帶相反電荷の膠體等。

[練習2].下列關於膠體和溶液の說法中,不正確の是 ()A、膠體粒子直徑為1-100nm,比較穩定,無色透明B、往Fe(OH)3膠體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會產生沉澱而後沉澱逐漸溶解C、江河入海口三角洲の形成通常與膠體の性質有關D、濁液、溶液、膠體の本質特徵在於分散質粒子大小不同第二節離子反應1、電解質與非電解質①電解質:在水溶液裏或熔化狀態下能夠導電の化合物,如酸、堿、鹽、水、金屬氧化物等。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粒子直径<1nm1~100nm>100nm外观均一,透明,稳定均一,透明,介稳体系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实例食盐水Fe(OH)3胶体泥浆水3、胶体:(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

固态电解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2、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如:Al2(SO4)3=2Al3++3SO42-二、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强电解质(易容的盐、强酸、强碱)写成离子形式。

常见易溶的强电解质有:三大强酸(H2SO4、HCl、HNO3),四大强碱[NaOH、KOH、Ba(OH)2、Ca(OH)2 (澄清石灰水拆,石灰乳不拆)],可溶性盐,这些物质拆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一律保留化学式。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知识点复习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知识点复习

一、填空题1.(1)在标准状况下,4g H2、11.2L O2、1mol H2O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____,体积最小的是______。

(2)实验室常用的浓盐酸密度为1.19g/mL、质量分数为36.5%。

此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NO 的为_______________mol·L-1;若20 g 密度为 d g/mL 的硝酸钙溶液里含 1g Ca2+,则3浓度为_________mol·L-1(3)容量瓶上除标有规格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4)在标准状况下①4.48L CH4②6.02×1022个HCl分子③10.2g H2S ④0.15mol NH3。

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的关系是(用序号填空):a.体积:___________ b.密度:_________ c.质量:____________ d.氢原子个数:_________(5)18g水中溶解________g的NaOH才能使1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Na+离子。

(6)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为6.72 L,质量为12 g,此混合物中CO和CO2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2.卤族元素包括氯、溴、碘等元素,其中溴和碘在陆地上含量极少,主要存在于海水中。

(1)氯气有毒,一旦泄露会造成对空气的严重污染。

工业上常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是否漏气。

(已知Cl2可将NH3氧化成N2)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漂白剂。

已知NaClO2变质可分解为NaClO3和NaCl。

取等质量变质前后的NaClO2试样均配成溶液,分别与足量FeSO4溶液反应时,消耗Fe2+的物质的量相同,从电子守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知识点总结

一、填空题1.(1)铁在氯气中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实验室制备高铁酸钾的原理为 Cl2+Fe(OH)3+KOH→K2FeO4+KCl+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4)若温度超过40℃,Cl2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ClO3和NaCl,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5)写出Cu在H2O2作用下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6)0.2molCO2通入100mL3mol/L的NaOH 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2.(1)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 B升华 C结晶 D过滤 E蒸馏 F分液①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______;②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________;③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______;④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110.6℃)的混合物_________。

(2)实验室用NaCO3·10H2O晶体配制0. 5mol/L的Na2CO3溶液970mL,应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10H2O的质量是______。

(3)已知两种碱AOH和BOH的摩尔质量之比为5:7,现将7molAOH与5mol BOH混合后,从中取出5.6g,恰好可以中和100mL浓度为1.2mol/L的盐酸,则AOH的摩尔质量为____。

(4)某学生欲用12mol·L-1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500 mL 0.3 mol·L-1的稀盐酸。

①该学生需要用量筒量取____ mL 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②下列实验操作会导致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的是_____(填序号)。

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b将量取浓盐酸的量筒进行洗涤,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c稀释浓盐酸时,未冷却到室温即转移到容量瓶中d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e容量瓶洗涤干净后未于燥3.(1)在标准状况下,4g H2、11.2L O2、1mol H2O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____,体积最小的是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离子反应》--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离子反应》--知识点归纳

2―《离子反应》--知识点归纳一、电离1、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2、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

二、电离方程式H 2SO 4 = 2H + + SO 42-HCl = H + + Cl -HNO 3 = H + + NO 3-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

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

硝酸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硝酸根离子。

1、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

酸 —→ H ++ 酸根离子2、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碱 —→ 金属离子 + OH -3、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 NH 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盐 —→ 金属离子/ NH 4+ + 酸根离子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l 、Na 2SO 4、AgNO 3、BaCl 2、NaHSO 4、NaHCO 3KCl == K ++ Cl ―Na 2SO 4 == 2 Na ++ SO 42 -AgNO 3 ==Ag + + NO 3―CH 3COOH == CH 3COOH ― + H + NH 3·H 2O == NH 4+ + OH ―酸式盐:NaHSO 4 == Na + + H + +SO 42 - NaHCO 3 == Na + + HCO 3―[小结]注意: 1、 HCO 3-(弱酸不能拆)、OH -、SO 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2、HSO 4―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 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2、总结: ①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

新课标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新课标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新课标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使用分类的方法不但能使相关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能够通过度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2.简单分类法就是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实行分类的方法,它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

意义:当分类的标准确定过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能够协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事物的了解使我们做到由此及彼。

3.交叉分类法:为了补充一种分类方法的局限性,人们在理解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设定不同的标准对同一事物实行理解,这种方法叫交叉分类法。

例1:对班级学生采用交叉分类法,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便于班级的管理,其分类标准和意义如下:(1)按性别分:男生、女生。

意义:①男女生体能不同,劳动分工不同,运动会报名分男子组和女子组。

②男女生生理特征不同,剧烈活动要考虑女生的特殊例假。

③男女生的思维特点和个性心理不同,分班时尽量考虑男生女生的均衡性,以形成优势互补。

④男女生身材特点不同,审美情趣不同,夏季校服的设计要考虑男生女生的区别。

(2)按学习成绩、平时表现分:学优生、学困生。

意义:抓学优生保升学率,抓学困生保稳定,控制学生流失率,抓两头带中间,保整体进步。

(3)按高考发展方向分:文史类、理工类、艺体特长类、保送类、意义:不同类别的学生,在学习时侧重点不同,老师要求也不同,将来发展方向也不同。

(4)按是否承担社会工作分:干部、群众意义:干部与群众在责、权、利三方面都不会相同,干部的锻炼机会更多些、责任更大些、有机会参与优秀干部的评选,群众则没有。

(5)按政治面貌分:团员、群众意义:团员的政治觉悟要更高些,学校活动参与得更主动些,表现更优秀些,活动效果老师更放心些。

(6)按家长工作单位分:城市的(管局的、油公司的、炼化的、石化的、市政的)、农村的、招商的意义:根据家长的工作单位和收入情况对学生实行理财教育,避免奢侈浪费,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对城市低保护、农村低收入家庭实行政策性照顾,实现胡锦涛主席“学有所教”的十七大目标。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复习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复习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等等。

用树状分类法将物质分类一般分为:混合物:溶液、浊液、胶体金属单质:Na、Fe、Cu等物质单质非金属单质:Cl2、H2、、O2、O3、C60等纯净物酸:HCl、H2CO3等无机化合物碱:NaOH、Ba(OH)2、NH3·H2O等化合物盐:Na2CO3、NaHSO4、Cu(OH)2(CO3)2氧化物:CO、CO2、CuO等有机化合物:CH3COOH、CH4、C2H6、CH3CH2OH等[练习2、胶体的概念和性质①概念——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做“胶体”。

根据分散剂状态,可将胶体分为液溶胶,如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液;气溶胶,如云、雾、烟;固溶胶,如有色玻璃、烟水晶。

②胶体有如下的性质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

布朗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质点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的无规则的热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注意:电泳只是胶粒定向地向电极运动,并没有凝聚而沉淀。

凝聚——胶体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凝聚”。

能促使溶胶凝聚的物理或化学因素有加电解质(酸、碱及盐)、加热、溶胶浓度增大、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

[练习2].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胶体粒子直径为1-100nm,比较稳定,无色透明B、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会产生沉淀而后沉淀逐渐溶解C、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D、浊液、溶液、胶体的本质特征在于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第二节离子反应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水、金属氧化物等。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非金属氧化物、有机物等。

最新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A4 -终极版

最新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A4 -终极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Δ 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 分子胶体 如:蛋白质胶体(蛋白质溶液)、淀粉胶体(淀粉溶液)粒子胶体 如: AgI 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 气溶胶 如:烟、云、雾、灰尘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液溶胶 如:AgI 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 固溶胶 如:烟水晶、有色玻璃、合金 2、Fe(OH)3胶体的制备、硅酸胶体的制备、碘化银胶体的制备 (1)Fe(OH)3胶体的制备取一个干燥洁净的小烧杯,加入25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 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2)硅酸胶体的制备在试管中加入3-5mL Na 2SiO 3溶液(饱和的Na 2SiO 3溶液按1:2或者1:3的体积比用蒸馏水稀释),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

静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 2SiO 3+2HCl=H 2SiO 3(胶体)+2NaCl (3)碘化银胶体的制备在碘化钾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边滴入边震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I+AgNO 3=AgI (胶体)+KNO 3思考:若上述(1)反应中,没有及时停止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若上述(2)(3)两种反应物的量均为大量,则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应方程式?提示:(1)胶体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2)Na 2SiO 3+2HCl=H 2SiO 3↓+2NaCl 生成白色沉淀 (3) KI+AgNO 3=AgI↓+KNO 3 生成黄色沉淀 (1)带正电的胶粒胶体: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带负电的胶粒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必修1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1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1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知识要点:一、物质的分类1、由组成分类:2、由是否发生电离分类:二、分散系相关概念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粒子胶体2、胶体的分类:分子胶体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如:Fe(OH)3胶体胶粒是由许多Fe(OH)3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液溶胶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气溶胶固溶胶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Fe(OH)3溶胶Al(OH)3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3、胶体的制备A、物理方法①机械法:利用机械磨碎法将固体颗粒直接磨成胶粒的大小②溶解法: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淀粉溶于水、聚乙烯熔于某有机溶剂等。

B、化学方法①水解促进法:FeCl3+3H2O(沸)= Fe(OH)3(胶体)+3HCl②复分解反应法:KI+AgNO3=AgI(胶体)+KNO3,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思考:若上述两种反应物的量均为大量,则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应方程式?提示:KI+AgNO3=AgI↓+KNO3(黄色↓),Na2SiO3+2HCl=H2SiO3↓+2NaCl(白色↓)4、胶体的性质:①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

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氯和钠易混淆知识点

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氯和钠易混淆知识点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氯和钠易混淆知识点单选题1、如图: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制备氯气,验证氯气性质实验装置。

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脱脂棉中的无水氯化钙可以用碱石灰代替B.该实验装置可证明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作用C.湿润石蕊试纸先变红,但也不能说明生成了酸性物质D.淀粉碘化钾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说明氯气将I2氧化答案:AA.无水氯化钙主要是干燥氯气,碱石灰会与氯气反应,因此脱脂棉中的无水氯化钙不能用碱石灰代替,故A 错误;B.从左边出来的干燥氯气,先与干燥品红接触,品红不褪色,说明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作用,故B正确;C.由于HCl易挥发,因此挥发的HC l使湿润石蕊试纸先变红,因此不能说明生成了酸性物质,故C正确;D.淀粉碘化钾试纸先变蓝后褪色,先变蓝,是碘离子被氯气氧化为单质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后褪色,说明氯气将I2氧化,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2、把X溶液逐滴滴入Y溶液中,与把Y溶液逐滴滴入X溶液中,所产生的现象相同的是答案:AA.BaCl2溶液逐滴滴入H2SO4溶液中与H2SO4溶液逐滴滴入BaCl2溶液中都只发生BaCl2+H2SO4═BaSO4↓+H2O,都有白色沉淀生成,现象相同,故A符合题意;B.HCl逐滴加入到Na[Al(OH)4]中,先发生反应为HCl+ Na[Al(OH)4]=NaCl+Al(OH)3↓+H2O,继续添加盐酸,反应为3HCl+ Al(OH)3= AlCl3+3H2O,则先生成先有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将Na[Al(OH)4]逐滴加入到HCl中,发生反应为4HCl+ Na[Al(OH)4]=NaCl+AlCl3+4H2O,无沉淀产生,互滴现象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C.AlCl3溶液逐滴滴入NaOH溶液中发生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3NaAlO2+AlCl3+6H2O=4Al(OH)3↓+3NaCl,刚开始无沉淀后有白色沉淀;而NaOH溶液逐滴滴入AlCl3溶液中发生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则先有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现象不同,故C 不符合题意;D.HCl溶液逐滴滴入Na2CO3溶液中反应HCl+Na2CO3=NaHCO3+NaCl,HCl+NaHCO3=CO2↑+ NaCl+H2O,刚开始无气泡之后又产生气泡;Na2CO3溶液逐滴滴入HCl溶液中反应2HCl+Na2CO3= CO2↑+2NaCl+H2O,直接产生气泡,现象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

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氯和钠带答案知识点总结(超全)

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氯和钠带答案知识点总结(超全)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氯和钠带答案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 .02×1023个分子B.0 .012kg12C中含有约6 .02×1023个碳原子C.1mol水中含有2mol氢和1mol氧D.1molH含有2×6 .02×1023个电子2、下列有关Na2O和Na2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Na2O比Na2O2稳定B.只用水来确定某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C.Na2O、Na2O2分别与CO2反应,产物相同D.将足量的Na2O2比Na2O分别加到酚酞溶液中,最终溶液均为红色3、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22g CO2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 AB.0 .5mol⋅L−1Na2SO4溶液中,含有的钠离子总数为N AC.2 .3g钠由原子变成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 .1N AD.N 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 .5mol甲烷的原子个数比为5∶44、如图所示,甲、乙、丙常温下都为气体,2mol甲反应生成1mol丙和3mol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B.甲的摩尔质量为17 g∙mol−1C.同温同压下,生成丙和乙的体积比为1∶3D.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2:1:35、下列有关焰色试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焰色试验是元素的化学性质B.可以用稀硫酸清洗用过的铂丝C.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烟花,是某些金属化合物所呈现的各种艳丽色彩D.钠元素的焰色必须通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O2的摩尔体积约为22 .4LB.1molCO2的质量为44g/molC.80g NaOH溶解在水中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D.18g 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 .4L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2Fe2++Cl2=2Fe3++2Cl-B.将氧气通入酸性碘化钾溶液中:2I-+O2+4H+I2+2H2OC.实验室制取少量氯气:MnO2+2H++2Cl-Mn2++Cl2+H2OD.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ClO-8、下列溶液中,跟200mL 1 mol·L-1 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A.100mL 0 .5 mol·L-1MgCl2溶液B.200mL 1 mol·L-1 CaCl2溶液C.50ml 4 mol·L-1 NaCl溶液D.25ml 0 .5 mol·L-1HCl溶液多选题9、有列有关氯及其化合物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B.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死水中的病菌,起到消毒的作用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烟D.氯水久置后,漂白性和酸性均减弱10、向100mL0 .01mol⋅L−1Ba(OH)2溶液中滴加0 .1mol⋅L−1NaHCO3溶液,测得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复习知识点整理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复习提纲及试题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班别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等等。

用树状分类法将物质分类一般分为:混合物:溶液、浊液、胶体金属单质:Na、Fe、Cu等物质单质非金属单质:Cl2、H2、、O2、O3、C60等纯净物酸:HCl、H2CO3等无机化合物碱:NaOH、Ba(OH)2、NH3·H2O等化合物盐:Na2CO3、NaHSO4、Cu(OH)2(CO3)2氧化物:CO、CO2、CuO等有机化合物:CH3COOH、CH4、C2H6、CH3CH2OH等[2①概念——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做“胶体”。

根据分散剂状态,可将胶体分为液溶胶,如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液;气溶胶,如云、雾、烟;固溶胶,如有色玻璃、烟水晶。

②胶体有如下的性质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

布朗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质点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的无规则的热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注意:电泳只是胶粒定向地向电极运动,并没有凝聚而沉淀。

凝聚——胶体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凝聚”。

能促使溶胶凝聚的物理或化学因素有加电解质(酸、碱及盐)、加热、溶胶浓度增大、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

[练习2].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胶体粒子直径为1-100nm,比较稳定,无色透明B、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会产生沉淀而后沉淀逐渐溶解C、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D、浊液、溶液、胶体的本质特征在于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第二节离子反应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水、金属氧化物等。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非金属氧化物、有机物等。

小结(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电解质本身也未必导电。

(2)、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才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4)、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5)、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个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6)、BaSO4AgCl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练习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氯化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B.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C.氯气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氯水能导电,所以氯气是电解质是电解质,所以NaCl晶体、NaCl溶液、熔融NaCl都能导电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①强电解质: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及金属氧化物。

②非电解质:只有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非金属氧化物、有机物。

[练习4].在下列物质中,①CH3COOH②HCl③NaOH④Cu(OH)2⑤AgCl⑥Na2CO3⑦C2H5OH⑧SO2⑨Fe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属于弱电解质的是3、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例:NaCl===Na++Cl-[练习5].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氢氧化钡:碳酸钠: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拆、删、查注意事项:①★拆----强酸、强碱、可溶盐②不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③有微溶物参加或生成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时:a.若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

b.若反应物中有微溶物参加时,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

如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2OH-=CaCO3↓+H2O;其二悬浊液,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O3溶液:Ca(OH)2+CO32-=CaCO3↓+2OH-④酸式盐参加的离子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弱酸的酸式根一律不拆。

如NaHCO3和HCl反应:HCO3-+H+=H2O+CO2↑;强酸的酸式根HSO4-一般情况下要拆开。

⑤必须要考虑反应物间的适量与过量、少量的问题。

5、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①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以表示:②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练习6].下列各组中两个溶液间的反应,均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HCl和Na2CO3与HCl和NaHCO3B.AlCl3和NaOH(少量)与AlCl3和NaOH(过量)C.BaCl2和Na2SO4与Ba(OH)2与H2SO4D.KOH和HCl与Ba(OH)2与HCl4、方程式正误判断①看产物是否符合事实。

②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③看电荷是否守恒。

④看是否漏掉了某些反应。

如,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的反应,若写成:Ba2++SO42-=BaSO4↓,则漏掉了Cu2++2OH-=Cu(OH)2↓的反应。

[练习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石灰石和盐酸反应CO32-+2H+=CO2↑+H2OB.氯气与H2O反应:Cl2+H2O==2H++Cl-+ClO-C.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D.硫酸铜溶液与Ba(OH)2反应:Ba2++SO42-==BaSO4↓5、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共存是指离子之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不能共存的条件:①生成沉淀,②产生气体,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练习8].下列各离子组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K+、Na+、OH-、NO3-B.Cu2+、Ba2+、Cl-、NO3-C.Na+、Mg2+、OH-、SO42-D.Fe2+、H+、NO3-、ClO-[练习9].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CaCl2、NaCl等混合而成,为检验它们做了如下实验:(1)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2)往此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试判断: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有,肯定没有,可能有,对可能有的物质,可采用滤液中滴加溶液方法来检验。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在化学反应中,有一种物质被氧化,必然有另一种物质被还原。

像这样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1)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2)凡是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没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3)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化合价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3.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之间的关系(2)五条规律1)表现性质规律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在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大小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3)反应先后规律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

例如,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4)价态归中规律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其规律是: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弱还原剂4、双线桥法与单线桥法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化合价升降的关系,可用“双线桥”来表示,基本步骤为:标价态、连双线、注得失(含数目),即:①连接反应前后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②双线桥跨越等号;③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练习10].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练习11].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肯定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B.某元素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C.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练习12].下列变化过程属于还原反应的是()→→Na+→+→Fe[练习13].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AS2-→→→+→Cu[练习14].下列物质不能做还原剂的是()练习15].下列各反应中,水只做氧化剂的是()+H2O= CO+ =2H2↑+O2↑+H2O=+H2=Cu+H2O[练习16].P单质在下列反应中4P+3KOH+3H2O=3KH2PO2+PH3的变化是()A.被氧化B.被还原C.既被氧化又被还原D.既未被氧化又未被还原[练习17].在H2SO3+2H2S=3H2O+3S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元素的质量比为()::::2[练习18].油画的白色颜料含有PbSO4,久置后会变成PbS使油画变黑,如果用双氧水擦拭则可恢复原貌.试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练习19].臭氧(O3)是一种有鱼腥气味的淡蓝色气体.它具有比O2更强的氧化性.已知臭氧能使湿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反应中有氧气产生.则反应的方程式是,反应中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是.[练习20].在反应中,______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该元素的原子______电子,被_______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该元素的原子______电子,被_________;该反应中,____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____是氧化产物。

[练习21].现有微粒:①S,②S2-,③Na+④Fe2+⑤H+⑥Cu⑦O2⑧HCl⑨H2O,其中在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的是__________,既可作还原剂又可作氧化剂的是_______________,只能作氧化剂的是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