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2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一、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 有机化学的定义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及其反应规律的科学。
2. 元素的电子结构有机化学中最重要的元素是碳和氢。
碳元素的电子结构为 1s² 2s² 2p²,有四个价电子,可形成四个共价键。
3. 有机物的命名有机物的命名可采用系统命名法和常用名称两种方式。
其中,系统命名法通过规则确定化合物的命名,而常用名称则是根据它们的历史、地理或化学性质确定的。
4. 功能团有机物的功能团是由原子团组成的,能够赋予分子特定的化学性质。
一些常见的功能团包括烷基、烯基、炔基、羟基、醛基、酮基、羧基、胺基等。
二、有机反应的基本概念1. 有机反应的类型有机反应可以分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和重排反应等几种类型。
这些反应可以通过配分子方程式描述,并且具有一定的反应机理。
2. 功能团的反应不同的功能团通常会发生特定类型的反应,如烷烃会发生燃烧反应、烯烃会发生加成反应等。
了解不同功能团的反应特性有助于预测和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
三、有机化合物的合成1. 合成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等。
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不同,合成路线也会有所差异。
2. 保护基和去保护在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为了保护某些功能团不发生不需要的反应,常常需要引入保护基。
合成完成后,再通过去保护反应将保护基去除。
3. 合成策略有机化合物的合成通常需要从较简单的起始物出发,通过多步反应逐步构建目标化合物的骨架。
因此,灵活的合成策略和适当的选择反应法则对于高效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和性质研究方法1.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研究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有机化合物分析方法包括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
2. 结构确定通过解读和分析光谱数据,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团。
3. 化学性质研究通过实验手段,可以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如燃烧性质、溶解性质、反应性质等。
2024年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物知识点总结____年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物知识点总结____字有机物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生物体内的物质以及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
有机物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合成以及其在生物、医药、农业、材料等各个领域的应用。
以下是____年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物知识点总结:一、有机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有机物的基本概念:有机物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以是简单的单原子有机物(如甲烷)、多元原子有机物(如乙醇)或者大分子有机物(如聚合物)。
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按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有机化合物可分为链状烷烃、环状烷烃、芳香族化合物和功能基化合物等。
二、有机物的化学键和键能1. 有机物的化学键:主要有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
共价键是由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可以是σ键或π键;极性共价键则在共用电子对中一种原子的电子密度高于另一种原子。
2. 有机物的键能:反映了化学键的强度,键能与化学键的键长和键级有关。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中,C-C键的键能较低,C=O键的键能较高。
三、有机物的官能团和官能团的性质1. 官能团:是有机物中与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基团。
常见官能团有羟基、羰基、羧基、胺基等。
2. 官能团的性质:不同的官能团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例如,羟基可以发生酸碱反应和酯化反应,羰基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
四、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1. 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有机物称为同分异构体。
主要包括构造异构体、空间异构体和链式异构体。
2. 构造异构体:由于碳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而导致结构不同,主要有结构异构体和位置异构体。
3. 空间异构体:由于立体结构不同而导致物质性质不同,主要有立体异构体和光学异构体。
4. 链式异构体:分子主链的取代基位置不同所导致的异构体,主要有链式异构体和环式异构体。
五、有机物的燃烧反应和氧化反应1. 有机物的燃烧反应:一般是有机物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热能。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一、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1.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2.硅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H2↑3.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4.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5.制造玻璃主要反应:SiO2+CaCO3高温===CaSiO3+CO2↑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二、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点燃===2MgO2.在氮气中点燃镁条:3Mg+N2点燃===Mg3N23.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2Mg+CO2点燃===2MgO+C4.在氯气中点燃镁条:Mg+Cl2点燃===MgCl25.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①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CaCO3高温===CaO+CO2↑CaO+H2O=Ca(OH)2②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2↓③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OH)2+2HCl=MgCl2+2H2O④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通电===Mg+Cl2↑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叫氢氯酸根).4、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
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
)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高一化学必修二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总结必修2复习知识点归纳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逐渐减弱三、化学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高一化学必修2-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化学必修2-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必修2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1、官能团的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原⼦团或化学键。
2、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1)烷烃A) 官能团:⽆;通式:C n H 2n +2;代表物:CH 4B) 结构特点:键⾓为109°28′,空间正四⾯体分⼦。
烷烃分⼦中的每个C 原⼦的四个价键也都如此。
C) 化学性质: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
②燃烧③热裂解 (2)烯烃:A) 官能团:;通式:C n H 2n (n ≥2);代表物:H 2C=CH 2B) 结构特点:键⾓为120°。
双键碳原⼦与其所连接的四个原⼦共平⾯。
C) 化学性质:①加成反应(与X 2、H 2、HX 、H 2O 等)②加聚反应(与⾃⾝、其他烯烃)③燃烧 (3)炔烃:A) 官能团:—C≡C— ;通式:C n H 2n —2(n ≥2);代表物:HC≡CHB) 结构特点:碳碳叁键与单键间的键⾓为180°。
两个叁键碳原⼦与其所连接的两个原⼦在同⼀条直线上。
CH 4 + Cl 2CH 3Cl + HCl 光CH 3Cl + Cl 2CH 2Cl 2 + HCl 光CH 4 + 2O 2CO 2 + 2H 2O点燃CH 4C + 2H 2⾼温隔绝空⽓C=C CH 2=CH 2 + HXCH 3CH 2X催化剂CH 2=CH 2 + 3O 22CO 2 + 2H 2O点燃n CH 2=CH 2CH 2—CH 2n催化剂CH 2=CH 2 + H 2OCH 3CH 2OH催化剂加热、加压CH 2=CH 2 + Br 2BrCH 2CH 2BrCCl 4原⼦:—X原⼦团(基):—OH 、—CHO (醛基)、—COOH (羧基)、C 6H 5— 等化学键:、—C ≡C — C=C 官能团C) 化学性质:(略) (4)苯及苯的同系物:A) 通式:C n H 2n —6(n ≥6);代表物:B)结构特点:苯分⼦中键⾓为120°,平⾯正六边形结构,6个C 原⼦和6个H 原⼦共平⾯。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物质的组成
1.元素和化合物
无论多复杂的物质,均由元素或化合物构成。
2.原子
元素化合物由原子构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且具有一定的原子量。
3.分子
有些原子能够通过分子键或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构造的分子。
4.复合物
分子可以被缩合反应形成有更复杂结构的复合物,称其为“复合物”。
二、物质的性质
1.物质的性质
物质有许多不同的性质,如性状、密度、熔点、沸点、折射率、显色性、发射性、单质行为等。
2.物质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相关性
物质的性质受其原子结构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原子越少,物质的性
质越简单。
而若原子结构更复杂,则物质的性质也会更加复杂。
3.物质的纯度
物质的纯度是指该物质仅有一种成分,且含量高达一定标准。
三、物质的转化
1.物质间的转变
指物质内和物质间进行化学或物理变化,使之转变、互换其组成结构,形成新的物质。
2.反应的基本要素
反应的基本要素需要有反应物和反应产物,还需要反应的催化剂、活
性污染物和反应温度等其它条件。
3.反应的反应机理
反应机理指的是反应发生的步骤,可概括为:反应物互相发生作用,
通过一系列中间过程最终形成反应产物,从而实现物质的转变。
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

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1. 介绍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一门学科,而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有机化学则着重于介绍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命名、合成等基本知识。
在高一化学必修二的课程中,我们将学习更多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内容。
本文档将对高一化学必修二中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进行详细解释和介绍。
2.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它们主要由碳、氢和少量其他元素组成。
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有机化合物还可以通过人工合成得到,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医药、农药等领域。
3.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是为了方便对化合物进行分类和识别而制定的。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三种命名方法:功能团命名法、传统命名法和IUPAC命名法。
•功能团命名法:基于有机化合物中的功能团(如羟基、酮基等)进行命名,可以快速识别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传统命名法:以化合物最初被人们命名的方式命名,如乙醇、苯酚等。
•IUPAC命名法: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制定的命名规则,是目前最权威的有机化合物命名方法。
4.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是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可以通过分子式、结构式等方式表示。
它们具有以下一些共性的性质:•电子亲合性: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能与其他原子或基团形成共价键,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合性。
•活性较强: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往往较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使得有机化合物的活性相对较强。
•易挥发性:相对于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熔点和沸点一般较低,易挥发。
5.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是有机化学的关键内容之一。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分为两类: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如蒸馏、结晶、提取等,通过物理手段分离和纯化有机化合物。
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物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二的化学内容本来就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涉及有机物的知识点更是重中之重,你知道有机物是什么吗?想知道有机物涉及哪些知识内容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必修二化学有机物知识一、有机物的概念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2、特性: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二、甲烷CH4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3、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产物气体如何检验?)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②取代反应:(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三、乙烯C2H41、乙烯的制法: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4、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C2H4+3O2 = 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浓硫酸:催化剂 和吸水剂
tim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1)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
(便于闻乙酸乙脂的气味)
t a (1) 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 (3)降低乙酸乙脂的溶
a 解度
ing 总结:
三、酯 油脂 结构:RCOOR′ 乙酸乙脂:水果、花卉芳香气味
油:植物油 (液态) 油脂
脂:动物脂肪(固态) 油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 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
in th ⑶ 命名: s ① 就多不就少。若有两条碳链等长,以含取代基多的 g 为主链。 in ② 就简不就繁。若在离两端等距离的位置同时出现不 th 同的取代基时,简单的取代基优先编号(若为相同的取 ll 代基,则从哪端编号能使取代基位置编号之和最小,就 A 从哪一端编起)。 d ③ 先写取代基名称,后写烷烃的名称;取代基的排列 n 顺序从简单到复杂;相同的取代基合并以汉字数字标明 a 数目;取代基的位置以主链碳原子的阿拉伯数字编号标 e 明写在表示取代基数目的汉字之前,位置编号之间以 tim “,”相隔,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以“—”相连。
ing a 电子式
正四面体结构
be 天然气三存在:沼气、坑气、天然气 ir 2、化学性质 e 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不反 th 应 in (1)、氧化性
gs CH4+2O2 点燃 CO2+2H2O;△H<0 in CH4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甲褪色 th (2)、取代反应 ll 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的某种原子(或原子团)被 A 另一种原子(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
nd CH4+Cl2 光照 CH3Cl+HCl
e a CH3Cl+Cl2 光照 CH2Cl2+ HCl
tim CH2Cl2+Cl2 光照 CHCl3+ HCl
at a CHCl3+Cl2 光照 CCl4+ HCl ing (3)主要用途:化工原料、化工产品、天然气、沼气
应用
三、乙烯
石油炼制:石油分馏、催化裂化、裂解
蛋白质
氨基酸
氨基酸结构通式:
甘氨酸
丙氨酸
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摄入
丝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
酸、亮氨酸、苏氨酸
一、简单有机合成 注意化工生产“绿色化学”
in 二、有机高分子合成 th 1、乙烯合成聚乙烯------食品包装袋、保险膜
e 2、聚苯乙烯 ----m 玩具、泡沫塑料 o n
in 1、结构 th 结构简式:CH3CH2OH e 医疗消毒酒精是 75% m 2、氧化性 o ①可燃性
官能团-OH
s 点燃 for CH3CH2OH+3O2 2CO2+3H2O
②催化氧化
od 催化剂
o 2CH3CH2OH+O2
2 CH3CHO+2H2O
g 断 1 、3 键
re 催化剂
a 2 CH3CHO+ O2
催化裂化:相对分子量较小、沸点教小的烃
裂解:乙烯、丙烯老等气态短链烃
石油的裂解已成为生产乙烯的主要方法
1、乙烯分子式:C2H4 构式
结构简式:CH2==CH2 结
2、乙烯的工业制法和物理性质
6个
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工业制法: 石油化工
3、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4、化学性质
(1)氧化性
催化剂
nCH2=CH2
CH2—CH2 n
在方程式中,—CH2—CH2—叫作链节,CH2—CH2 n 中 n 叫作聚合度,
CH2=CH2 叫作单体, CH2—CH2n 聚物)
叫作加聚物(或高
②二烯烃的加聚反应 4、氧化和还原反应
CH3 催化剂
nCH2=C—CH=CH2
C
CH2— CH2
(1)氧化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加氧或去氢的反应均为氧化
2 CH3COOH
g 3、与钠反应
in 2CH3CH2OH+2Na 2CH3CH2ONa +H2↑
be 用途:燃料、溶剂、原料,75%(体积分数)的酒精是
ir 消毒剂
e 二、乙酸
th 1、结构
in 分子式:C2H4O2,结构式:
结构简式 CH3COOH
s 2、酸性;CH3COOH
CH3COO-+H+
③醛的银镜反应、费林反应(凡是分子中含有醛基或相
当于醛基的结构,都可以发生此类反应)
(2)还原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去氧或加氢的反应均为还原
反应。
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的加成反应;⑶烯烃、炔烃与水、卤化氢等的加成反应。
3、聚合反应
指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小分子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
大的高分子的反应。参加聚合反应的小分子叫作单体,
聚合后生成的大分子叫作聚合物。
常见的聚合反应:
加聚反应:指由不饱和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小分子结合
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的反应。
较常见的加聚反应: ①单烯烃的加聚反应
g 酸性:CH3COOH>H2CO3 in 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
th 3、酯化反应
ll 醇和酸起作用生成脂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A 催化剂
d 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
n O
a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反应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
⑶ 命名:官能团编号最小化。其他规则与烷烃相似。
如: CH3
CH3—C—CH—CH3 ,叫作:2,3—二甲基—2—丁
醇
OH CH3
CH3—CH2 CH3—CH—C—CHO ,叫作:2,3—二甲基—2—乙 基丁醛
CH3 CH3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 指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 团取代的反应。 常见的取代反应: ⑴烃(主要是烷烃和芳香烃)的卤代反应;⑵芳香烃的 硝化反应;⑶醇与氢卤酸的反应、醇的羟基氢原子被置 换的反应;⑷酯类(包括油脂)的水解反应;⑸酸酐、 糖类、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2、加成反应 指试剂与不饱和化合物分子结合使不饱和化合物的不饱 和程度降低或生成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常见的加成反应:⑴烯烃、炔烃、芳香族化合物、醛、 酮等物质都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也叫加氢反应、氢 化或还原反应);⑵烯烃、炔烃、芳香族化合物与卤素
甘油
应用:(1)食用(2)制肥皂、甘油、人造奶油、脂肪 酸等 四、糖类 分子式通式 Cn(H2O)m 1、分类 单糖:葡萄糖 C6H12O6 糖类 二糖:蔗糖:C12H22O11
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 2、性质 葡萄糖 (1)氧化反应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光亮的银镜)与新制 Cu(OH)2 反应(红色沉淀) 证明葡萄糖的存在 检验病人的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是 否偏高 (2)人体组织中的氧化反应 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能量
(2)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熔点 5.5℃沸点 80.1℃,易挥 发,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①氧化性 a.燃烧
点燃
2C6H6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 硝化反应
用途:基础化工原料、用于生产苯胺、苯酚、尼龙等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 物 一、乙醇
反应。
常见的氧化反应:
①有机物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反应。如:R—
CH=CH—R′、R—C≡C—R′、
(具有 α—
H)、—OH、R—CHO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醇的催化氧化(脱氢)反应
Cu 或 Ag
2RCH2OH + O2 △
2RCHO + 2H2O2R—CH—R′+
醛的氧化反应
催化
OH
2RCHO + 剂O2 2RCOOH
in 必修二有机化学知识总结 eth 一、化石燃料 m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o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 s 石油的组成元素主要是碳和氢,同时还含有 S、O、N for 等。主要成分各种液态的碳氢化合物,还溶有气态和固
态的碳氢化合物
d 煤是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oo 煤的含量是 C 其次 H、O g 二、结构 re 1、甲烷:分子式:CH4 结构式:
⑷ 烷烃命名书写的格式:
t a 取代基的编号—取代基—取代基的编号—取代
a 基某烷烃 g简单的取 in代基
复杂的取 主链碳数
代基
命名
2、含有官能团的化合物的命名 ⑴ 定母体:根据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确定母体。如: 含碳碳双键的化合物,以烯为母体,化合物的最后名称
为“某烯”;含醇羟基、醛基、羧 基的化合物分别以醇、醛、酸为 母体;苯的同系物以苯为母体命 名。 ⑵ 定主链:以含有尽可能多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1)结构
现象:火焰明亮,有黑烟 原因:含碳量高 ②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上与其他 的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现象:溴水褪色
CH2=CH2+H2O 催化剂 CH3CH2OH
(3)加聚反应 聚合反应:由相对分子量小的化合物互相结合成相对分 子量很大的化合物。这种由加成发生的聚合反应叫加聚 反应
C6H12O6(S)+6O2(g)==6CO2+6H2O (l) △H=-12804KJ·mol-1
C6H12O6 化化化 2C2H5OH+2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