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课题研究论文
马基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研究性课题报告课题名称:浅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理论和先进思想学生序号:4号学生学号:2010211722学生姓名:匡丹华上课时间:星期一第一节课院系专业:外院法语系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即《共产党宣言》,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同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无产阶级行动纲领,对无产阶级看清形势、认清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的产生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革命实践活动的产物,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努力的伟大成果,所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坚定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个人与集体的利益、社会道德规范以及自由与平等等一系列的文章,给人们的行为规范提供了道德标准,但也鼓舞人们应该去追求自己应有的权利,告诉了人们权利与义务是分不开的,其思想广泛的影响了社会各阶层人士,使社会风气更加文明、和谐,所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学识渊博的思想家。
之所以说《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艰辛探索的实践产物,是因为其有着深广的历史背景:首先,《宣言》的产生有着一定的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就使得人们有可能认清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从而提出解决这些矛盾的手段。
《宣言》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来揭示资本主发展的客观趋势。
其次,《宣言》的产生有着一定的阶级基础。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表明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从工人斗争的实践中发现,在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才是真正革命的阶级,从而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力量。
再次,《宣言》的产生有着一定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观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并且他们批判地吸取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德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基论文
不一样的互动个人对前段时间的“扔钱门”事件比较感兴趣,上网收集了一些资料来写写。
2010年4月22日下午,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来到人民大学思科网真演播室,参加人大新闻学院主办的伍皓专场演讲会。
他在这里被莫之许、王仲夏等扔了一身的五毛人民币。
并大喊“伍皓,五毛!”。
五毛的特定含义众所周知,这抗议够惊险,够刺激。
南方周末高级评论员,曾任《中国改革》杂志执行主编的笑蜀先生,在其博文中,热情地肯定了伍皓的“大度”。
而轰动一时的“扔钱门”,“算是给我们上了一课”。
今天当我们讲民意表达的时候,可能还需要关注民意表达,它作为一个几何体,它的后面有哪些不同的个体,也就是说这个官员在应对表达的时候,需要区分个体的表达,单个的个人会说话,会有各种各样的诉求,他会表达自己的人生困境,他的喜怒哀乐,官员应该也要关注到这些个体的、真实的表达和诉求。
但当我们讲民意表达的时候,其实它已经是一个几何概念了,民意表达到底是什么?有的时候的确很难界定,如果说要做民意表达的话,要么是通过一种代表的形式,比如人民真正选出了一些代表,由代表来表达。
因为“扔钱门”的结果很平静,冲突双方非但没有大打出手,反倒私下短信往返,另约时间聚谈。
相比于某些地方动不动就把抗议者关进精神病院甚至送去劳教,文野之别何啻天壤。
可见,公民抗议未必那么可怕。
只要具备正常的处置能力,就不难化危为机。
具体到“扔钱门”,抗议者的明智固然值得赞赏——以一把纸币做道具,既高调表达了自己的诉求,也不乏克制和理性。
伍皓的应对则更不俗。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泰然处之,甚至没有打断演讲的进程。
这种得体应对不是靠权谋就能得来的,它需要某种定力,即对现代文明的学习能力,对公民抗议的正常的理解能力。
本人抄录了几段伍皓后来跟网友的对话:“我这儿特别强调,就说行为表达也是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公民的表达权可以是言论的表达,可以是话语的表达,也可以是文字的表达,我觉得行为艺术,行为表达,也是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深化对人力资本观的认识论文摘要: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理论派别,其理论和观点极具价值,并为现代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但是其理论以服务西方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带有西方社会的特征,具有明显阶级性和局限性。
所以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深化对人力资本观的认识。
以更好地运用其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人力资本理论及其意义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理论派别,最先出现于战后的美国。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最早的提出了人力资本的理论体系,对经济发展的动力作出了全新的解释,是人力资本学说的奠基者和第一创始人;贝克尔则为人力资本理论分析提供了基本的概念框架。
按照舒尔茨的观点,全资本的概念应该包括人、物两个方面,即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它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
人力资本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现实意义。
它促进了世界上许多国家把人力资源开发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经济发展规划或计划;它使人们认识到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高度互补性;它促进了国家社会、家庭及个人对教育的投入,推动了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和人口质量的普遍提高;同时它也有力地促进了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加强了对科学研究的投入。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理论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支撑点。
二、对人力资本理论的批判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于现在经济条件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社会生产的客观事实[31,其理论和观点极具价值,并为现代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人力资本理论毕竟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它在反映社会生产的同时,有立足于西方社会经济关系的特点,以服务西方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
因此,人力资本理论必然带有西方社会的特征,具有阶级性和局限性。
马基社会实践调查论文总结
马基社会实践调查论文目录一.小组组员二.调查结果总结三.本组观点四.调查表一、小组成员2014级信息安全班组长:姚海鹏组员:黄姚华何瀛洲曾高聪陈文浩梁堃二、调查结果总结从调查结果来看,诚信这一问题在大学生之中的确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基本上来说同学们是比较重视这一问题的。
这是大的方向。
但是也有许多的问题暴露了出来。
比如同学们在小的问题上对诚信的要求就不太严格。
对待一些细小的问题的要求就比较松懈。
没有严格要求自己。
从调查中还反映出来,社会上对诚信的要求是严格的。
家庭生活中家长还是比较重视诚信问题的。
但是重要的问题是,家长、学校的教育往往不够深刻。
一些学校存在着形式主义的问题。
对诚信教育只是走走过场,一笔带过。
没有深度,没有触及灵魂,更谈不上生动活泼。
所以诚信问题依然值得全社会的注意。
仍然要注意对下一代的教育,注重传统美德的传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并不是能完完全全的站在诚信的这边,我们经常会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忽略了诚信。
经常不会在小细节上注重诚信问题。
比如经常会有作弊现象发生,经常不守时,经常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一拖再拖。
这些小细节实际上体现着重要的诚信问题。
同时,社会的大环境也是如此,时不时暴露出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侵害消费者利益问题都说明全社会的诚信问题、诚信环境并不令人满意。
有时甚至是十分恶劣的。
所以诚信问题的确有待全社会重视。
在一定程度上事关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关乎我们的明天。
三、小组观点对于我们全社会、全体人民来说,诚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通过这次的调查了解到了我们部分大学生对诚信的态度。
也可以对全社会对诚信的态度有一定的了解。
对诚信的重视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未来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社会中的相对高素质人群,诚信的缺失所引发的“不良效应”会更加明显,更加深远。
而且大学生诚信缺失所引起的消极影响具有一定的潜伏性和隐蔽性。
由于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尚未真正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诚信缺失的危害尚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但是,当他们毕业后融入社会,分布到祖国各地、各行各业后,诚信缺失所导致的严重危害就会真正凸显出来,所以学校的诚信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讲诚信起着十分重要的核心作用。
马基论文当代大学生面对未来应树立的正确的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面对未来应树立的正确的价值观卢梭说:“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人生是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是自己人生的价值,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才能对社会有价值。
歌德也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但是有时候人也容易想,世界少了我,不也照样转,离开谁都错不了。
这种想法是对自己价值的否定,不管我们做的事对世界到底有没有用,只要问心无愧。
每个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式都不近相同,所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自身。
人生价值观的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
在社会飞快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如何从多元的价值观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生活过的很是有滋有味,没有什么大的烦恼,但是内心常常感到骚动不安,一天也充满了成功与快乐,充满了烦恼与忧伤,充满了愤懑与不平。
每当我对着电脑玩游戏或者纯粹在消磨时间的时候,心里总是会感到莫名的不安,总感觉自己丢掉了什么。
娇嫩天真的面庞顷刻间堆满了疲惫迷茫的皱纹,时光之轮大踏步地从凋零的花朵身上迈过去了,再也不回头。
现在就应该对自己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安排,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这对我们以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即将面临社会,面临新的环境。
然而“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给我们打下了一个很大的问号?人生本来没有什么价值,你能给它什么价值,他就有什么价值,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价值”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价值的事!学校只是过渡期,只能给自己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然而面向社会的挑战,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于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我只能在挑战社会的实践中告诉你们。
但我在实践的道路上必须具备坚定的信心、过硬的本领和雄心壮志的豪情接受的社会的考验。
在大学生活中,树立的正确的价值观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⑴:作为新世纪的人才,首先要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要培养好良好的社会功德,职业道德。
⑵:培养良好的心里素质和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能力,还要有全面的素质,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
马基论文
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人生观是人们在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地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像我们熟悉的有孔子入世有为的人生观,老庄出世无为的人生观,叔本华悲观绝望的人生观。
很明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阅历,会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我们想要更好的融入社会,发挥自己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曾说过,真理和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而真理和价值又可以互相渗透,真理具有价值性,而真正的价值其评论也具有真理性。
这就是说,正确的人生观可以引导人们创造价值,而引导人们创造价值的为真理。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一个人如果不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对什么事都显得“无所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实际上才是庸碌无为的人生观的表现。
一个人如果抱着“浮生如梦”“及时行乐”“今朝有洒今朝醉”的态度,其背后一定是低俗的人生观。
一个人如果看破结尘,满眼只有烦恼和痛苦,心灰意冷的倦怠态度对待生活,其背后必然是消极的人生观。
与上相反,一个人满面怀激情与希望,勇敢的面对生活与挑战,其背后一定有积极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在这里呢,我也想对一些人生观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在这个物质横流的社会,人们越来越看重金钱利益而忽视了生命中一些很美好的东西,例如爱情、诚信和道义。
《蜗居》中的海藻为了虚荣心背叛了自己的爱情,最终失去了很多。
还有网上风行的一些富家子弟,仗着家里有财有势,不把他人放在眼里,甚至做出一些触犯法律的事。
像这些人,就是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的生活或许过得很奢侈、很享受,但他们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与肯定。
世界观包括了人生观,它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学习了马基后,我们从更深的层次了解了这个概念。
人类在谋求物质生活以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经过半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
它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它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
它的晨曦照在古老的东方,给黑暗的中国带来光明,使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走向自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
它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便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日出东方,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我们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
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认清事实本质,更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我们大学生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矛盾的观点,联系的、发展的理论以及实事求是的相关方法论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给予指导,有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
我们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所以,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显示性的特点。
,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表为客观的事实。
而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
实践的真理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
实践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内容,特定的实践目标。
马基论文doc
《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临床医学院2011级护理五班2011209033 2011209102 2011209134韩殿玉马瑞刘婷婷提纲:一、以人为本的涵义二、“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四、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并经过长期实践提出来的,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可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关键词: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民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
《决定》中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原则。
作为大学生对此我们应当如何理解?立足当前的时代背景特别是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我们应当怎样深刻认识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的科学内涵?一、以人为本的涵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
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逻辑起点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
深入领会准确把握这个内涵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是根本目的,而其他的发展都是辅的。
人的发展包括主体和客体,人的主体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能力发展如智力发展等等。
另外,还有人的客体的全面发展,包括人活动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等。
没有有利于人的发展客观条件,人的活动与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一个社会给人们提供条件越多就越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讲的人的全面发展就是马克思所说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题论文
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目: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运用调查——以******为例院系:专业:指导老师: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运用调查——以【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对它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就现代社会而言,马克思主义与我们还是息息相关的。
本文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取上图书馆查阅文献、报刊和网上搜索资料等手段来阐述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运用情况。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识;运用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
此次调查研究,我们主要想要解决三个问题:1、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以及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2、当代大学生是否懂得理论联系实际,是否意识到可以运用或者已经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3、当代大学生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中的哪些原理来解决问题,这些原理效果如何,是否都能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有何独特的体会。
此次调查我们一共发出问卷50份,实收50份,其中,大一学生占22%,大二学生占52%,大三学生占20%,大四学生占6%;男生占25%,女生占50%;是中共党员或者预备党员的同学占22%、共青团员72%、群众6%。
此次论文的编写也是按照这三个问题来阐述的:一、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以及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问卷调查显示有68%的大学生对马克思原理有一点兴趣,还有28%的大学生不感兴趣。
有60%的学生对马克思理论不了解。
有74%的同学表示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是通过老师授课。
在我们在问卷中,当同学们被问到是否愿意通过观看一部介绍马克思主义相关知识的电影来了解马克思主义时,78%的同学表示赞同,他们认为这样比单纯的看课文的知识形象多了,同时还有22%的同学表示不赞同,因为他们认为一部电影并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完全体现出来。
马基论文——孙子兵法赏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研究课题课题名称:《孙子兵法》中的辩证法思想探析学生序号:学生姓名:《孙子兵法》中的辩证法思想探析成书于春秋末期的《孙子兵法》总结了从春秋到战国前期丰富的战争规律、谋略思想,并探讨了政治和军事的相互关联和矛盾关系。
用原文第一句表达,即“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①”《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分为《计篇》、《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作为世界最古老的兵书之一,它被奉为兵家圣典,同时在世界军事理论方面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孙子兵法之核心在“法”,而非“道”。
重点在讲述战争规律而非道德、哲学、精神层面。
其中的理论涵盖的范围十分之广,除了战场上,它还可以应用于电子竞技、体育赛事、商场竞争等许许多多领域。
前亚洲首富,日本软银集团总裁:孙正义,就是当今商业上利用孙子兵法中的哲学的成功案例,穷困窘迫的孙正义总结出来了孙子兵法的理论核心——在肯定会取胜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不战而屈人之兵”。
总而言之,《孙子兵法》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异常丰富,本文就这本书中的辩证法思想进行探讨。
辩证法是哲学里讲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运动规律的基本问题。
它的主要内容是:一是事物内部可分,一分为二,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二是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三是事物是永恒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事物内部。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因此,下面关于《孙子兵法》中的辩证法的探讨,将以上面几点作为思考角度。
一、事物内部一分为二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孙子认为,战争是由矛盾对立的双方组成的统一体。
强弱、勇怯、众寡、奇正、攻守、阴阳、盈虚、退进、贪廉、利害、治乱、分合、敌我、安危等看似矛盾对立的情形,其实都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论文(2)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论文(2)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论文篇二【内容提要】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特质就在于它特有的历史的观念或历史的原则。
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关键在于,不应该用西方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解释原则去诠释和重构马克思哲学,也不应该用西方现代哲学某些哲学派别的解释原则去诠释和改造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是生活(实践)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与此相适应,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不是“物质(自然)决定意识”的旧唯物主义,而是生活(实践)决定意识的新唯物主义,即历史的唯物主义。
这种新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的存在论”——“历史生存论”的唯物主义。
【关键词】哲学的理论特质/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哲学的新唯物主义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特质所谓哲学的“理论特质”,是指某一个哲学家的哲学同其他哲学家的哲学相区别的特殊性质。
因此,一个哲学家的哲学思想的理论特质,既代表着一个哲学家思想的独特性,即个性,也代表着这个哲学家思想的创造性价值。
从哲学观上看,任何具有个性的哲学,都不是离开其他哲学家的哲学思想进行孤立研究的结果。
哲学家都是在前人留下来的思想资料的前提下进行研究的,因而我们都能够在他的前辈那里找到其思想渊源。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哲学家的哲学创造,都是哲学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而不是独立于哲学史之外的个别事件。
但是,任何哲学家的哲学又都是有个性的哲学。
一种哲学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特性,就意味着这种哲学没有自己的创造性,同时也意味着这种哲学在哲学史上没有自己的独特价值。
一个哲学家的哲学在哲学史上的价值,正在于它的独特性、创造性。
因此,我们在这里强调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特质”,就是要特别强调马克思哲学的“独特性”,通过说明马克思哲学“不是什么”,划清马克思哲学同非马克思哲学的界限,以便更加准确地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实质。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特质就在于它特有的“历史”的观念。
恩格斯发表于1883年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写于1880年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都明确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
马基结课论文
全球化趋势下的生存法则——传统文化将何去何从现今,“全球化”这个词在新闻媒体以及书本上的出现频率很高,可以说已经成了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
可是,这个所谓的全球化到底是什么呢?它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
所以,在这里,我将尝试凭借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全球化的成因,揭示全球化的本质,并且就其对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关于全球化的形成。
在远古时代,嶙峋高耸的山脉、深而湍急的河川,这些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使得人们生活在相对孤立的环境里。
于是,根据各地地理状况的差异,发展出各异而多彩的原始文明。
这些文明不断发展,交融抑或湮灭在历史长河。
那个时候,由于通信手段的落后,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生活环境之外的世界的认知,多半来自主观想象。
直到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欧洲资本主义为了发展而开始开拓海外殖民地以积累原始资本并输出产品,由此形成了世界市场,把原本孤立的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化从此初见端倪。
随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交通、通信手段空前先进且便捷,这为世界各地的联系沟通提供了客观条件。
再后,随着世界各国的发展,其相互之间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
现今,由于环境、核扩散等问题涉及多国甚至全球利益,国际合作也成为趋势。
人类社会,从原先的彼此相对孤立的状态发展到了全球化时代。
那么,从根本上来说,全球化是什么呢?个人认为,全球化的本质是人类科技发展打破了地理环境的制约,即开放。
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国外的琳琅满目的事物涌入国门,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
如果说这样的变化仅仅改变了一些我们原有的生活习惯,那倒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然而,它们的到来,已经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影响。
这个,便不能熟视无睹了。
这样说,不是否定对于外来文化的学习。
我只是想说,在学习外来文化之前,一定要充分向内挖掘自己国家的文化,否则对于他者的学习很可能带来自身的毁灭或夭折。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2000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 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 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
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扩大了自己的视野, 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
在老师的教导下, 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 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 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同时, 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 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 推动文明进步, 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 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 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 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它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 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 坚持与时俱进, 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马基论文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所谓原始积累”中写道:“资本来到人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对此,我认为资本主义代表着巧取豪夺,尽管方法百千,但目的是一致的,就是为了各自的资产积累。
虽说适者生存,但资本主义本身和大自然是背离的。
前者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后者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所以说资本主义实质是利益最大,就是从头到脚的肮脏。
不断的进行资源的掠夺和土地的侵占。
巴菲特有句名言,“别人贪婪时恐惧,别人恐惧时贪婪。
”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前半句,却总是遗漏后半句。
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邓宁在《工联与罢工》中说过:“资本逃避动乱和纷争,它的本性是胆怯的。
这是真的,但还不是全部真理。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害怕真空一样。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
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
”我们知道,资本关系是以劳动者和劳动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即少数人拥有大量的货币财富和生产资料,多数人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
这两个条件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结果,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就是征服、奴役、掠夺、杀戮过程。
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促使他们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并迫使他们屈服于资本统治,成为雇佣工人。
最典型的是英国的“圈地运动”。
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的封建贵族为了筹集更多的资本来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采取了强制和暴力手段:采取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包含关税制度等,对国内劳动人民进行大肆搜括;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商业战争。
资本原始积累始的血腥史充分证实:“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马基论文—以历史唯物主义浅析科学发展观
以历史唯物主义浅析科学发展观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站在历史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根据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国外发展问题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凝练出来的,深深地打上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烙印,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唯物思想。
因此,要深刻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就柏旭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其进行合理解读。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历史唯物主义当代价值一、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基本含义及其哲学依据(一)背景任何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同特定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现实要求相联系的。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关于发展问题的全新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发展问题的新思维和新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到本世纪初,我国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的问题,主要走的是粗放式的发展道路。
现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续。
由于过多地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造成资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进一步恶化。
针对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
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这就是对科学发展观提出背景的深刻揭示,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更好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二)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我国20多年的发展的经验教训,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所作的最完整、最深刻、最科学的阐述,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以下是我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1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其生命力却不断增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导致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而它的思想,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历史的延续继续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世界上马克思主义者将会越来越多。
在接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之前,“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在我脑海里恐怕是最独特的一个词了,非常熟悉但却无法对其做详细恰当的解释,这让我无法了解它的精髓所在,继而也无法得到它对于我的有利影响。
所以,我带着对它的好奇,积极地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领略它的魅力。
这篇论文,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这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的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研究论文编者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近年来,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逐步深入。
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召开了第八次学科论坛,着重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研究展开学术探讨。
与会学者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研究、学科体系研究、课程体系研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现将部分学者的发言摘编如下: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研究”,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等方面内容的研究。
近年来,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探讨正是从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等方面展开的。
而对这些方面问题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本方面,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
因此,它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性,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体系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的研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意义。
这里,就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体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理论体系是其他类型体系的基础所谓体系,就是一组理论观点能够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类似于范式的东西。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马克斯和希利克斯在编撰《心理学的体系和理论》时所论述的那样:“如果我们把注意的中心放在一组联合起来的心理学家上,那么这个类似于范式的东西就是学派;如果我们把注意的中心放在一组联合起来的心理学观点的观念上,则这个类似于范式的东西就是体系。
”这就是说,体系是学说的范式,体系是理论观点的逻辑集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有体系的,现在我们把“体系”又细分为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等。
【完整版毕业论文】马克思论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理论的深度探讨研究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理论的深度探讨研究——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方法论及其当代意义服饰品设计与营销 C1010120 郑瑞东【摘要】马克思主义始终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
而马克思经济哲学也正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遵循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这种精髓。
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方法论价值,体现为客观性与主体性、科学性与人文性、决定性与选择性、共时性与历史性、实证归纳与理性概括的统一。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应当吸取马克思这一理论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并用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重大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论当代意义哲学的经济学分析和经济学的哲学概括,是马克思理论研究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体现出丰富的方法论思想。
认真清理和总结这些思想,无论对于我们建构当代中国经济哲学还是分析现实经济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一、客观性与主体性的统一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既非单纯经济学也非纯粹哲学,而是在融合两者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质科学。
马克思对唯心主义经济哲学思想的批判,在他最初的经济哲学研究成果《哲学的贫困》中就有着充分的体现。
而他关于经济学要能够真正揭示现实经济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就必须跳出哲学的圈子研究经济现象的思想,则蕴含着从经济现实、物质生产出发的唯物主义经济哲学思想。
同时,对庸俗经济学思想的反思,使马克思意识到,经济哲学要走出“在表面的联系内兜圈子”,对“最粗浅的现象作出似是而非的解释”的误区,(1)就必须突破以往的理论,在面对现实的同时发挥主体能动性,冲破思想障碍,敢于进行理论创新。
今天,虽然时代的巨变使经济哲学研究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与马克思那个时代有了极大差异,但马克思当年从客观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角度研究经济哲学的思路和方法,仍能为我们从事当代经济哲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迪。
在此,不妨借用马克思的一句名言:经济哲学要想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就必须“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3000字
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论文3000字篇一: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 3000字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盖论》,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根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开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
这门课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深层次的改变,再次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在这里就把我对这门课的感悟与体会讲一讲以谋求思想上的进一步升华。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根本概念,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
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我们把经济根底定义为“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而不是定义为“生产关系的总和〞。
因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
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不只存在一种生产关系,而是既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又有各种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如旧生产关系的剩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等。
“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了所有这些生产关系,内容十分宽泛,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仅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的总和。
在掌握经济根底这个概念时,切不可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相混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
事物的各个方面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方面相依赖、相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每一个根本原理,都全面地反映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个方面的联系。
因此,一定要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
马基论文
马基论文这学期学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其中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与我的应用化学专业联系密切。
在化学的研究发展中,实验是关键,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验研究,得出结果,这一系列的过程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理论,从而运用到生活中,服务社会。
下面我想结合专业与马克思理论学到之间的联系和学完这门课程的一些体会。
在自然科学中,化学是在物理、数学等学科出现之后才慢慢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样如此,都是历史社会的必然产物。
化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应用化学,需要把理论的东西转化为实际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
其中的知识不能凭空想象,而是要通过不断地实验和总结。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如此,也是社会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化学的世界就是一个物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物质是千变万化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结合变化又能产生新物质,充满神奇的色彩,通过化学可以更好的透视这个世界。
记得马克思曾经指出,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世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命活动的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化学,作为我们学习的一门自然科学,就是研究这自然界有机无机的一门科学工具,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服务的工具。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
作为主体的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探索和研究,例如化学研究,天文观察等等,慢慢的认识和进一步改造着这个世界。
实践活动过程在人类的自觉意识支配下,既能动地变革着客观世界,也能动地改造着自身的实践能力。
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它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其得以产生和发展,时间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基课题研究报告
引言: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免会产生很多的问题。
环境破坏,空气污染,全球变暖。
车辆的急剧增加导致的过量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低碳出行是近几年关注度急剧上升的话题,所以要减少碳排放就要提倡低碳出行。
研究背景与意义
纵观这几年的环境变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一年四季逐渐变成一年两季:冬季与夏季(在南方表现更明显)。
昼夜温差逐年显著,东西方的气候变化差别甚大。
与此同时,城市化的速度逐年加快,车辆剧增。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2年)8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19亿辆。
其中,摩托车占54.12%,约为1.19亿辆。
汽车保有量占机动车总量的45.88%,刚刚超过1亿辆。
且汽车多集中在城市,这给城市带来了沉重的环境保护难题。
而目前中国更多注重的发展问题,虽然近几年中国也狠抓环保,但奈何中国僧多粥少的局面,不能面面俱到,有些地方环保问题还是当地的一大问题,尤其是碳排放过量问题。
怎样减少碳排放,人们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提倡低碳出行,不仅可以适当减少碳排放过量问题,还可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还天空一片碧蓝,也还自己一身健康。
研究方法与角度:
网上问卷调查。
以大众对低碳出行的认识、了解、重视程度、对国家出台的政策的支持等角度问卷。
研究对象与方法:
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地域不限。
以人人网为基础平台,在平台上发布问卷调查。
向同学求助,多方发布问卷。
研究结果:
以下是我们网上调查的结果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
1、受访的人都是大学生;
2、很多对北京的现行的交通状态不满意;
3、常用的出行方式为自行车与公交车;
4、对低碳只是一般的了解,没有深入的了解;
5、了解低碳的渠道更多来自媒体;
6、很多人都赞成“低碳出行”;
7、对于低碳出行是否会降低生活质量,受访人观点没有统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会提高,但也有人认为会降低;
8、大多数会因为环保理念改变自己的出行方式,但仍有少部分认为他们不会;
9、虽然国家出台了有关低碳出行的政策,但绝大部分人还是不肯定选择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
10、大多人关注了温室效应;
11、虽然大多数人了解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但仍有一半的人不确定是否会优先选择低碳的出行方式;
12、由于耗时与拥挤,很多人都放弃低碳的出行;
13、对于政府推出的自行车租赁活动,很多人表示很赞同;
14、许多人认为造成低碳出行认识程度不高的原因是:社会认知不够,人们环保意识淡薄。
现状与问题
对于低碳出行方式,人们有所了解,但意识程度不高。
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很多人赞成低碳出行的方式,但政府实行起来,效果却没有想象中那样好。
人们的环保意识只是停留在“意识“这一阶层,而实际行动没有表现出来。
分析与讨论
为什么会出现意识上表示赞成而实际上却没有行动的“奇怪”现象,从三个方面分析:1、个人。
想象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当你站在一个地方,左边是公交车,右边是你的车,
这时你要去上班,虽然公交车也会经过你工作的地方。
但我相信你还是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上你的车,就算前方可能会堵车。
为什么会是这样,原因很简单,因为方便。
想象一下,没有车时,每个人都是以步行为出行方式。
但当出现一种更快捷的出行方式,你也会毫不犹豫选择它,它能满足你的需要。
在私家车还只是少数人能买到的时期,很多人都是选择了公交车,此时的环境问题还不是重要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自己的车,行驶在公路上的车一多起来不免各种问题就会产生。
2、社会。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的剩余可支配资金,希望得到更好的服务,
交通工具当然也是如此。
我们社会有一个现象,经济发展上去了,但服务行业却没
有很好地跟上。
就交通工具而言,社会在快速发展,但公共交通的水平却没有多大
的改善。
还是上世纪的公交车,稳定性不好,坐着也不舒服。
公共的交通工具没有
很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而私家车的出现却很好的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舒适度增
加,稳定性增加,环境也比公共公交车好了许多。
在人们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很多
人宁愿选择私家车。
3、国家。
国家虽然提倡了低碳出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但实行起来有些工程没有落到
实处,没有起到带头的作用。
就公共交通工具而言,国家应该加大在公共交通工具
上的投入,不能让公共交通落后与社会发展与社会要求。
公共交通的质量上去,满
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而更依赖公共交通工具,环境问题就是
得到改善。
之外,还有一问题间接的影响到环境的问题,特别是在城市:城市化。
城市化的建成,使更多的人涌入城市,加大了城市的人口过量问题,也加大了环境
的承受压力。
低碳出行,不仅是一个人问题,也关乎社会,国家。
说明了,就是发展问题。
要想真正的实现低碳出行,就得先处理好发展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每个公民乃至社会、国家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