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 学》教案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教案【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的含义及种类,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能说出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利用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会做反射光路图,能识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理解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会处理平面镜成像相关的作图。
4.知道光的折射定律,能判断常见的折射现象。
5.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复习过程,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学习梳理总结知识的方法,能将本章内容系统化。
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归纳解题的方法、技巧,养成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交流学习心得,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通过合作探究养成学生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和善于观察、总结的学习能力。
通过复习养成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1.光现象知识的实际应用。
2.运用光路图解决问题。
易错点:1、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常判断为与镜面或界面的夹角。
2、平面镜成像中误认为像的大小规律是近大远小。
3、“倒影”与影子混淆。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课件展示精美图片:这些美轮美奂的风景涉及到哪些物理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自然地引出本节复习内容——第四章光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精美图片,回顾光现象这一章的几个重要知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
二、专题复习总结方法【专题一】光的直线传播专题一知识点聚焦:(小组抢答比比谁记得准、答得快)1.光源:自身能够的物体叫光源,根据成因分为光源和光源。
例如:太阳、萤火虫、水母属于天然光源;蜡烛、霓虹灯、白炽灯属于人造光源;月亮_________(是或不是)光源。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光现象”章节。
具体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2. 通过对光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难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光屏、实验器材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现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复习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等知识点,对重点知识进行梳理。
(1)用激光笔照射平面镜,观察反射光线,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2)将凸透镜、凹透镜放在阳光下,观察光线的变化,引导学生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
(3)用三棱镜进行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4. 例题讲解:针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成像等知识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2. 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一个光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给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图。
(3)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判断下列情况中,成像的性质是什么?a. 凸透镜,物距大于二倍焦距b. 凹透镜,物距小于二倍焦距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光现象》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光现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等方式探究光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 光的反射: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3. 光的折射:透镜、棱镜4. 光的速度和光源5. 光的应用:光纤、太阳能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透镜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讨论、思考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光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光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并进行实验演示。
3. 光的反射:讲解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特点和应用,并进行实验演示。
4. 光的折射:讲解透镜、棱镜的原理和应用,并进行实验演示。
5. 光的速度和光源:介绍光在真空和介质中的速度,讲解光源的分类和特点。
6. 光的应用:讲解光纤、太阳能等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9.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课堂氛围。
3. 定期进行章节测试,了解学生对光现象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激光笔、镜子、玻璃板、透镜、棱镜等。
2. 多媒体课件:PPT、视频、图片等。
高中物理选修一光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一光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概念及性质;2. 掌握光的传播规律;3. 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4.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光的概念及性质;2. 光的传播规律;3.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教学难点:1. 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和应用;2.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传播规律。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光线传播模型、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等;2. 教具:PPT、教科书、实验手册等;3. 课前准备: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准备好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等形式引入光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光的重要性和基本属性。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介绍光的性质,包括光的波粒二象性等;2. 讲解光的传播规律,包括直线传播、光的速度等;3. 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以及折射率等概念。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2.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四、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总结光的传播规律和折射规律。
五、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或实例应用等形式,引导学生将光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夸奖优秀表现的学生并指出需要改进之处。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和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并提出问题等待下节课解决。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光的概念及性质,并掌握光的传播规律和折射规律;实验操作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光》(整单元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光》(整单元教案)光也被称为光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
在小学科学的第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有关光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应用。
本文将围绕这些内容展开,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全面而有趣的光学学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光是一种电磁辐射,可以传播能量和信息。
2. 掌握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3. 理解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的概念,并能够用常见物体做出相应的分类。
4. 了解光的颜色和光的折射现象,并能够解释相关实验现象。
5. 认识光的应用,如太阳能、光通信和照明等。
二、教学重点:1. 光是一种电磁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
2. 光的传播方式和相关实验现象,如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3. 光的颜色和光学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光的基本概念和特性(15分钟)- 向学生介绍光是一种电磁辐射,可以传播能量和信息。
- 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2. 光的传播方式(20分钟)- 向学生展示直线传播的实验,如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阻挡实验。
- 引导学生思考光通过空气、水和玻璃等透明介质的传播情况。
3. 光的反射现象(25分钟)- 展示光的反射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光线的反射方向。
- 向学生解释反射现象的原理,并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物体的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特性(20分钟)- 向学生展示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物体,并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 引导学生思考光能够通过透明物体,但不能通过不透明物体。
5. 光的颜色(25分钟)- 向学生介绍光的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不同频率的光对应不同的颜色。
- 展示光的分光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光的分光现象。
-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光的分光现象和彩虹的形成原理。
6. 光的折射现象(25分钟)- 向学生展示光的折射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光线通过不同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 向学生解释折射现象的原理,并引导学生进行折射实验。
7. 光的应用(15分钟)- 向学生介绍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太阳能、光通信和照明等。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光》教案范文8篇-最新范文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光》教案范文8篇-最新范文【导语】光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其本质是一种处于特定频段的光子流.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光和影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引入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3、关于“光源”的教学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4、影子的特点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5、回顾和总结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七、板书设计2.1光和影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影子的特点: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阳光下的影子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3、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4、日影观测仪1)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光是怎样传播的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光是直线传播的过程与方法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地图片和课件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三、教学重、难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引入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2、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重在说出推测的依据书上已有: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但应该启发更多: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影子形象和被照物体的侧面一致3、验证光的传播路线1)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第28-29页,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请个别学生描述一遍实验的操作)2)2人一组自行操作3)解释汇报两次实验的现象4、其它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线1)提示注意用眼2)书上资料的介绍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光的反射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过程与方法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2、制作简易潜望镜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三、教学重、难点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2、照亮目标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3、运用光的反射1)汽车反光镜(凸镜)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5、做一个潜望镜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3)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6、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六、作业设计万花筒的制作光与热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的光源和热源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过程与方法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三、教学重、难点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2、光的强弱与温度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2)条件许可教师演示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3、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过程与方法1、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的实验2、做探究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斜射关系的实验3、将物体的颜色与升温情况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折线图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能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的3、认同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地观点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人类利用太阳能的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三个同样的黑色纸带分别插上温度计三、教学重、难点对比实验: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1)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大部分的光和热没有充分利用.除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阳光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2)师生讨论这个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等尽量保持一致3)学生实验、记录3、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1)学生阅读书上的实验方案2)学生分析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3)学生实验记录4、将观察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1)教师讲解绘制的方法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刻度值是多少点和线的颜色要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来画2)分析为什么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铝箔纸的吸热本领比较小5、总结归纳回顾第5、6两课,总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得到更多太阳的光和热六、作业设计查找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设计、构造及工作原理做个太阳能热水器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2、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3、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构造,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方便、实用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研究任务和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设计2、按一定的格式写出本小组的设计方案3、在全班交流介绍方案的设计思路、原理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进2、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3、体会到任何一种科技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融合了多种知识和技术4、认识到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的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等)三、教学重、难点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太阳能热水器怎样工作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它的构造怎样?它是如何工作的?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3)教师介绍(有课件、图片)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控制系统工作过程设计的细节2、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1)学生阅读书上的提示与要求思考:为了使热水器尽快地升温,需要考虑哪些问题?采取哪些措施?主要应该包括哪两部分?选用什么材料做?2)阅读书上的设计方案后,学生分组自行设计3)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设计金点子3、完善我们的设计方案六、作业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准备下节课展示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过程与方法1、按照活动的要求检验太阳能热水器,并做好数据的观测和记录2、总结、评价太阳能热水器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乐趣.2、认识到科技创造中运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科技产品融合了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3、培养团结合作一级善于学习、反思、改进的精神4、树立开发利用太阳能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观念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选择并划分场地,钟表、冷水分组实验:各组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温度计三、教学重、难点检验学生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实际效果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展示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1)让学生到各组参观2、检验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1)讨论检验标准装水200毫升在15分钟内,使水温上升2)学生按要求检验,填写书上的效能评价表3)小组之间交流各组的自我评价4)教师评价此次评比活动3、完善、改进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六、作业设计继续改进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光》教案范文8篇.doc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7891字]编辑推荐:下载Word文档。
科学《光》教案
100%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 精神。
8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 奇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 观。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光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光在生活 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实验、小组讨 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加深对光的知识的理解 和掌握。
探究光的传播路径
了解光的色散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理 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色散现象,了解白 光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
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
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交界处的反射和折 射现象,掌握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实验器材准备及使用方法
激光笔
用于产生直线传播的光 束,注意使用时避免直
接照射眼睛。
光谱
光按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排列形成 的连续分布。可见光光谱范围为 380-780纳米,对应不同的颜色 。
光源的色温与显色性
色温
表示光源光色的物理量,单位为开尔 文(K)。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 色温越低,光色越偏红。
显色性
光源对物体颜色呈现的程度。显色性 高的光源能更真实地还原物体颜色, 显色性低的光源则会使物体颜色失真 。
光的干涉与衍射
光的干涉
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在空间某一点叠加时,会产生加强或减弱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干涉。干涉现象揭示了光的波动性。双缝干涉实验是展示干涉现象的著名实验之一。
光的衍射
当光通过障碍物或小孔时,会在障碍物或小孔的周围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这种现象称 为衍射。衍射现象也是光的波动性的表现之一。单缝衍射和圆孔衍射是常见的衍射现象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规律。
2.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认识物体的颜色形成原理。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光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光的色散和物体颜色的形成。
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白屏等。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不同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现象,提出问题:“光是如何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现象?”2. 例题讲解(15分钟)(1)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哪些?(2)什么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3)什么是光的折射?列举光的折射现象的实例。
(4)光的色散现象是什么?物体颜色是如何形成的?3. 随堂练习(10分钟)(2)计算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角。
(3)简述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 知识拓展(10分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介绍光现象在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光速、光年等。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视深等。
4. 光的色散:彩虹、三棱镜分解白光。
5. 物体的颜色:吸收、反射、透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
(2)举例说明光的色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计算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角,并解释原因。
2. 答案:(1)光的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速为3×10^8m/s,光年表示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2)光的色散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彩虹、太阳镜、光纤通信等。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原因: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大于在水中的速度,根据折射定律可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光现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章光现象教案
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识别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
谁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帮
路灯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变化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平面镜成像教案
教师预设的问题:
教师给予及时的补充
证(一)根据本节课
、平面镜能用来做什么;检查牙齿小镜、塔式太阳能电站、什么样的镜子是凸面镜和凹面镜;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
砖观察后面的手指。
四、拓展(中考链接)
2009、下列关于“影”的形成与对应的光学知识连线正确的是()
A.摄影——光的反射 B
2013、如图5所示,不透明的容器中有一只铁质玩具青蛙,人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教案
1.
,天空出现一道彩虹,这种现象叫(。
关于光的科学教案大班
关于光的科学教案大班教案一:《光的起源与传播》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起源和传播方式;2.理解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能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传播;3.能够举例说明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教学重点:1.了解光的传播方式;2.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教学难点:能够举例说明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图片、玻璃棒、平面镜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是否有光源,如:太阳、电灯等;2.提问:你们了解光吗?光是怎么样传播的?二、讲授(15分钟)1.课件呈现光的起源与传播方式的内容,并让学生观看相关图片;a.光的起源:太阳等光源;b.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传播;c.光的传播速度:299,792,458米/秒。
三、实验(20分钟)1.实验一:用玻璃棒放在一些物体上,通过观察玻璃棒的弯曲来说明光的传播方式;2.实验二:用平面镜和光线的反射来说明光的反射现象。
四、复习与总结(15分钟)1.复习光的起源和传播方式的内容;2.总结光的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以及反射现象。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反射现象,光还有哪些特性?2.课后作业:让学生调查、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并举例说明。
教案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3.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光的反射规律。
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白纸、平面镜、激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光的反射现象;2.提问:你们还记得光的反射规律是什么吗?二、讲授(15分钟)1.课件呈现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并通过图片和示意图进行解释;2.解释:a.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b.入射角、反射角的概念及测量方式。
三、实验(30分钟)1.实验一:利用平面镜和光线的反射观察入射角、反射角的关系;2.实验二:使用激光笔照射白纸上的平面镜,通过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验证反射规律。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第四章“光现象”,主要涉及教材第4章第14节内容,具体包括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及光学仪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的规律,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2.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认识光谱,并能解释彩虹等现象。
3. 掌握光学仪器的构造及原理,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光的色散,光学仪器原理。
难点: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光学仪器的设计与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光学仪器模型。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并提出问题:“光是如何发生反射的?反射光与入射光有什么关系?”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反射光、入射光、法线、反射角等概念。
(2)讲解光的折射定律,介绍折射角、入射角、临界角等概念,并通过实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介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的过程,解释彩虹等现象。
(4)讲解光学仪器的构造及原理,如凸透镜、凹透镜、望远镜等。
3. 随堂练习(15分钟)(1)让学生绘制光的反射、折射光路图,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2)学生观察光学仪器模型,分析其工作原理。
4. 小组讨论(10分钟)(1)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光学仪器的设计与使用。
六、板书设计1. 光的反射定律2. 光的折射定律3. 光的色散4. 光学仪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下列现象:阳光下水面波光粼粼、雨后的彩虹、近视眼镜的原理。
(2)绘制光的反射、折射光路图。
2. 答案:(1)阳光下水面波光粼粼:光的反射;雨后的彩虹:光的色散;近视眼镜:凹透镜原理。
(2)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反射、折射定律掌握较好,但对光学仪器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环节。
《光现象》教学设计 2022年人教版物理教案
光现象单元教学方案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知识结构前后联系:本章主要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 ,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颜色;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和跟现代生活地分密切的两种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 .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根底 ,反射规律是光学中生要规律 ,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根底 ,是本章生点知识 ,平面镜是生活中最|普遍最|常用的光学用具 ,平面镜对光的反射作用、成像情况和成像原理是本章的生点知识 .本章力图表达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突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光源;了解色散现象 ,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知道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了解光在一些物体外表可以发生反射 ,认识光的反射规律;理解光的可逆性;了解平面成像的特点;初步了解面镜对光的作用;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规律;初步了解不可见光的作用重点:光的直线传播;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现象;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虚像的概念;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关键:做好探究实验及分析课时安排:一、光的直线传播 2课时二、光的反射 1课时三、平面镜成像 1课时四、光的折射 1课时五、光的色鲜 1课时六、复习和总结 1课时教学措施与方案:本章主要通过探究性实验 ,使学生明确实验过程及通过探究自主归纳实验结论 ,能自主设计实验课题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c =3×108 m/s.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根底.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用具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如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人的影子为什么早晚长中午短呢?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用什么方法才能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呢?神话中传说|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和织女的幸福家庭,他们化作天上的两颗星,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一次,他们能否每年相会一次呢?大家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吗?教师紧接着进入新课教学.二、新课教学〔一〕光源[师]生活、生产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生]太阳、电灯、蜡烛、手电筒、火把、油灯、霓虹灯、钠灯、汞灯、氖灯、萤火虫.[师]同学们知道能发光的物体很多,那么上面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呢?它们都能发光.[师]太阳和蜡烛都是光源,它们有何不同呢?太阳是有自然光源,蜡烛是人造光源.师生共同活动后教师板书光源①能发光的物体.②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接着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开展和使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将更加美好.〔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师]光在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生]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生]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师生共同活动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板书〕.说明:①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一定要演示给学生看看.②演示实验用长手电筒演示〔玻璃上用带有1~2毫米宽缝隙的厚牛皮纸或硬纸片挡住〕.演示时,为了能看到光路,可以把几支烟同时点燃,在空气中形成烟雾,可在水中滴少许牛乳或红墨水,还可播放动画教学片.启发学生分析:只有当眼睛、两个小孔和光源恰好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眼睛才能看见从光源发出的光.利用上面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光线〔板书〕①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②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1同时启发学生举出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举例.排直队要向前看齐.打靶瞄准.[师]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很多,可见学习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大家一定要学好这门课程.〔三〕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①影子的形成[演示3]用白炽灯对着墙,把皮球放在灯和墙之间.现象:墙上出现球的影子.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影子的形成.师生共同活动得: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局部就是影.②日食、月食的成因[演示4]用三球仪演示日食、月食的形成.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月食的成因.师生共同活动得: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说明:演示时,假设无三球仪可用挂图或投影片,还可播放动画教学片.〔四〕光速[师]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师]大家回忆一下,声音在空气中〔15 ℃〕的传播速度是多大?340 m/s[师]大家道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那么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大呢?[板书]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②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③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 m/s.1.为了帮助学生想象出这个速度有多大,形成具体的认识,可让同学们看课本图-7.2、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科学世|界我们看到古老的光〞,然后答复以下问题:①"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②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是多少km③牛郎和织女能每年相会一次吗?④为什么在形容一个数字很大、很大的时候,常说这是个"天文数字〞?学生阅读课文后对以上问题作出解答:①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②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为s =3×108 m/s×3600 s/天×365天/年×16年×1015 m×1012 km③牛郎和织女不能每年相会一次.④因为天文数字很大,因此在形容一个数字很大时,常说这是个天文数字.在学生对上述问题作出解答后.教师随即讲解,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我们应该:①宏扬科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联系神话故事,用科学的眼光审视神话,是破除迷信的重要方面.②用光速的知识理解自然世|界,拓展性地了解一些天文知识,如宇宙之大,恒星发光,银河系以及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显例如题][例1]左以下列图是一居室的示意图,AB是窗口,C是一个点光源,用作图法画出在室内的观察者能看到点光源C的空间范围.解析:室内的观察者能见到点光源C的空间,就是C点所发出的光照射到的空间,即光线CA与CB所夹光束照到的空间〔斜线区〕如右上图所示.[例2]以下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平面镜、月亮只是反射太阳光,不是自己发光,放电影时看到的也是银幕的反射光,不是银幕自己发光.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只有电视机的屏幕,是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打到荧光屏上,使屏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所以电视机屏幕是光源.所以D正确.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收获了些什么?作业布置:教材P72 1、2、3、4板书设计:光的直线传播光源①能发光的物体.②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光线〔板书〕①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②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局部就是影.日食、月食的形成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②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③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 m/s.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补充:教学后记:课题第二节光的反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外表可以发生反射.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点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教学难点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教学用具演示用:刻度尺、手电筒、水、盆、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师]举例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师]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3×108 m/s.[师]我们为什么能看见日光灯、烛焰?日光灯,蜡烛是光源,我们能看见光源是因为光源发出光射入我们的眼睛.[师]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电视,怎样才能看到呢?翻开灯就能看到屋子里的东西.[师]为什么翻开灯就能看见屋子里的东西呢?[师]所有的物体外表都反射光,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眼睛.本节我们学习光的反射.二、新课教学〔一〕光的反射定律[演示实验1]在桌面上放一盆水,用强光的手电筒照射到水面上.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有明亮的光斑.师生共同活动得:光射到任何物体外表都能发生反射〔板书〕[师]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 ?在讲光的反射规律时 ,让我们先弄清几个光反射中的名词.引导学生观察 一点、两角、三线.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反射图.入射点:〔O 〕入射光线与镜面上的接触点.入射光线〔AO 〕 反射光线〔OB 〕法线〔ON 〕: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入射角〔i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紧接着对光的反射规律进入探究阶段.[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也就是说 ,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我们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研究光的反射 ,其中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平面镜做反射面 ,用白色硬纸板和白纸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1〕按图甲所示 ,先使E 、F 成为同一平面 ,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 点 ,让学生观察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 ,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3〕按图乙那样 ,把纸片F 向前折或向后折 ,让学生观察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4.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实验研究 ,可采取如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①将一张16 K 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在白纸中间画出直线ON 作为法线;在ON 的一侧画几条角度不同的直线OA 、OA 1、OA 2.②让从手电筒前面纸缝中射出的光分别沿OA 、OA 1、OA 2射向镜面 ,观察反射光线.③分别在每条反射光线的位置上用大头针扎一个孔B 、B 1、B 2.用刻度尺画出直线分别将OB 、OB 1、OB 2连接起来.④再用量角器量出反射角〔r 〕和入射角〔i 〕的大小 ,并记录大小进行比较.角i 角r 第|一次第二次甲乙 丙第三次⑤使光线分别沿OB、OB1、OB2射向镜面,观察每条反射光线的方向.(1)上述步骤1和2可看到E和F在一个平面内时有反射光线,且反射光线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2)按步骤3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学生将观察不到反射光线.(3)从步骤4的①-④可看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从步骤4的⑤可看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明:〔1〕光的反射定律可概括为十二个字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2〕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3〕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上述过程中,学生动眼观察、动手实验、动脑分析,有利于引发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例1]画出以下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解:①过入射点画出与反射面的垂直线ON即法线.如图乙所示.②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图丙所示〕[例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成90°夹角,请画出镜面的位置.[分析]反射线的法线,既是反射面的垂线,又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掌握法线的这种双重作用,作图就容易了.(1)根据条件作图甲.(2)画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法线ON〔如乙所示〕.〔3〕根据法线与反射面成垂直,画出镜面,如图丙所示.〔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演示实验3]让氦氖激光的平行光射入平面镜.[现象]看到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仍是平行的.而且在反射光线的方向上的光是很强的.其他方向无反射光.[师]这种光滑镜面的反射叫镜面反射.如图甲所示.[演示实验4]让氖氦激光的平行光射入毛玻璃片上.[现象]入射光线是平行的,但经毛玻璃反射后的光线不是平行的,而是射向各个方向.[师]我们把这种反射叫漫反射.如图乙所示.漫反射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说明:(1)物体外表光滑时产生镜面反射;物体外表粗糙时,发生漫反射.(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讲完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后,为了加深理解,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黑板"反光〞时为什么粉笔字反而变得看不清楚了?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反光〞局部发生镜面反射,粉笔字上发生漫反射,这两局部反射光同时射入眼睛时,由于"反光〞局部耀眼的反射光比漫反射的光强,对眼睛的刺激强烈,所以黑板"反光〞时粉笔字反而变得看不清楚.〔2〕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改变这种现状的建议是:改变同学的座位位置,或改变黑板的角度.用不反光材料.[想想做做]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想想看,并解释为什么.说明:这个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认真做一下,以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此题的答案为:因为镜面很光滑,垂直入射到镜面的光被垂直反射回去,射到其他方向的光极少,从侧面看去,根本没有光线射入眼中,所以平面镜看起来比较暗.而白纸外表粗糙.入射到白纸上的光发生漫反射后,反射光线射到各个方向,所以从侧面看到白纸比较亮.三、知识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1.光射到任何物体的外表都能发生反射现象.2.光的反射定律.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物体对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5.漫反射使我们能够在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四、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课本.76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平面镜成像〞一节.五、板书设计〔一〕光的反射〔二〕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四〕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2.解释现象:黑板"发光〞时看不清字.补充:教学后记:课题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二、过程与方法"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2.球面镜的应用.●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分析法.●教学用具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透镜、凹镜、凸镜、●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答复,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根底.二、新课教学〔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做法:边示范边讲解.①像以下列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⑤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答复:[师]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怎么知道的?②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生]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师生共同分析得到平面镜的成像特点: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讨论]身高1.6 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 m ,他在镜中的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他后退0.5 m 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解答]〔1〕像高1.6 m ,像离镜0.5 m.〔2〕人后退0.5 m0.5 m.〔二〕平面镜成像原理-3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边板画边讲授,进行解疑,这样既稳固了反射定律,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可按下面步骤进行:1.在黑板上画出平面镜,先给出一个发光点S.然后提问学生:[师]①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②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生]①S能向四面八方发出无数条光线.②射到平面镜的光线有无数条.2.让学生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3.老师提出启发问题: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并在图上画出一只眼睛.师生共同分析得:①这两条反射光线不能相交.②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似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1发出的.边讲边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3随即指出①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1叫虚像.②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紧接着教师介绍平面镜的开展史."倒像〞,使花桥显得更加美丽,使之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我国大约在四千年前的夏|王时代,就有了铜镜.在战国时代,铜镜盛行,制作精美,但是,多是贵族妇女才能使用.近代开展了利用玻璃制成平面镜,才能在民间普遍使用了.思考题:岸边的树木和房屋等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为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点:①平静的水面可看做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虚像.②对物体上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③由于树木和房屋上的各点与水平面距离不同,越接近水平的点,所成的像也距水面越近,所以各点组成的像从水面上看就是倒立的了.〔三〕平面镜的应用1.平面镜成像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在其他方面应用甚广.同学们想一下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生]练功房里,演员用它来观察自己的姿势和动作.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人员通过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1)讲一段故事:公元前215~22021年间,罗马人大举入侵希腊,派出一支船队,满载精兵,准备攻打阿基米德的家乡- -叙拉古城,面临来势凶猛的强敌,阿基米德求见国|王,献出破敌妙计,他发动全乡的妇女和守城的人在海岸边列队.每人各执一面平面镜,把太阳光集中向罗马战船反射,不一会,罗马战船上的士兵被照得头晕目眩,丧失战斗力被迫而退.阿基米德利用平面镜把光反射的原理,击退了敌人,拯救了。
初中物理_《光现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光现象复习》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二内容与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复习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回归课本,同时在学生熟悉结论的基础上,逆向思维思考实验器材的选择作用以及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做必要的实验验证。
学生对这些实验的探究过程和结论已有所认识,但有些实验设计的目的模糊,所以本节课主要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另外光的三种现象的区分、光学作图也是重点。
三中考指南:本章在中考中的易考点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的几种现象的判断应用;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作图;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与应用;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
四复习目标:1、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了解光反射的探究问题。
2、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探究过程中的问题。
3、通过探究实验的复习,了解实验设计中运用的物理科学方法4、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比较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发生的条件,规律的异同以及各自特有的光现象。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实验设计及问题探究难点:实验操作及问题探究教具:平面镜、玻璃板、白纸板、激光笔一只、蜡烛、刻度尺。
五复习过程:实验一:光的反射(学生思考加演示)1、实验器材:、有色激光器、可折转的白色硬纸板、3.问题探究:(1)实验中白纸板的作用是什么?(2)实验中将纸板B折转一定角度的目的是什么?(3)试验中如何探究两角的大小关系?(4)沿着反射光线的路径让光射向入射点o,会看到反射光线出现在什么位置?说明了什么?(5)做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二:平面镜成像(基于课标对该实验的要求较高采用分组实验,1、2独立完成,基于本班小组建设不成熟,4问题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一完成,但实验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注重探究过程中学生易忽略的问题)1、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器材:较"薄”还是“厚”)的透明玻璃板、大小的蜡烛、、白纸、光屏、火柴、支架等3、实验图示:4、问题探究:(1)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为什么要选用较薄的?(2)实验室玻璃板要放在水平桌面,否则会导致什么后果?(3)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什么?实验研究方法是.(4)实验中刻度尺、白纸的作用分别是什么?(5)如何确定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六课堂检测:1.如图2-2所示是小明拍摄的雁鸣湖风景之一,大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形成的(选填“实”或“虚”)像。
认识光教案
认识光教案主题:认识光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光的性质和传播方式。
2. 技能目标:能够描述光的传播方式,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光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光的性质和传播方式。
2. 难点: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光的相关知识,比如光的来源、传播方式等。
2. 知识讲解(10分钟)首先,讲解光的来源,包括太阳、灯光、火焰等。
然后,讲解光的传播方式,指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且速度非常快。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3. 实验操作(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使用一个白色纸片,利用一束光线照射到纸片上,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反射现象。
4. 深入讲解(15分钟)在实验结束后,对光的反射现象进行深入讲解。
指出光的反射是因为光遇到了界面时发生了速度和方向的变化。
引导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并通过示意图进行说明。
5. 讨论和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
然后,通过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光的理解程度。
6.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总结光的性质和传播方式。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更多有关光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解法:通过讲解光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光的性质和传播方式。
2. 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性质和折射现象。
3. 分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光的反射现象,进一步理解光的性质和折射现象。
通过讨论和练习,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理解光的传播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难点:光的折射规律、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等。
学具:每组一套光学实验器材,包括光源、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激光笔穿过烟雾、水中光路等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规律。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光的直线传播:讲解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结合影子、日食、月食等现象进行分析。
(2)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定律,结合平面镜成像等现象进行讲解。
(3)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定律,结合透镜成像等现象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画出光的传播路径,判断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2)让学生分析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并说明如何矫正。
4. 小组讨论(10分钟)(1)光在自然界中有哪些现象?(2)光的传播规律有哪些?(3)光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规律。
2. 透镜成像规律。
3.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光沿直线传播的原因。
(2)简述光的反射定律。
(3)简述光的折射定律。
2. 答案:(1)光沿直线传播的原因是光在真空或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恒定。
(2)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与折射角成正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研究光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光现象物理教案范文
光现象物理教案范文一、教案概述本节课是关于光现象的物理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和折射等基本光现象,并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通过实验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和探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预习导入(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学生针对自己对光的了解,尽量列举可能的光的传播方式,并找出与之相关的实例。
2.理论讲解(15分钟)以黑板为媒介,讲解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并举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实验操作(2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一组实验。
每组实验由老师进行示范,学生通过模仿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如下:实验一:光的直线传播材料:手电筒、白纸方法:在一间昏暗的教室里,将白纸贴在黑板上,打开手电筒,将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在白纸上,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
实验二:光的反射材料:镜子、针、直尺方法:将直尺竖立在桌上,利用直尺作为支架,将镜子靠在直尺上,调整角度使光线垂直射到镜子上,利用针进行观察并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
4.实验讨论(2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讨论。
每个小组围绕实验结果进行讨论,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总结光的传播性质、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
5.总结归纳(10分钟)在黑板上进行总结归纳,梳理出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等重点知识点。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并与教师共同讨论。
6.课堂练习(10分钟)通过问题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和思考题,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1.自我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情况和课堂讨论的质量,以及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行评价。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光现象》复习课,教材为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光现象”。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色散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色散的规律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镜子、玻璃棒、三棱镜等)。
学具:学生物理课本、笔记本、签字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太阳光、镜子反射、水中的鱼反射等,引导学生关注光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梳理知识点,巩固记忆。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如平面镜成像、折射现象等,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及时给予反馈。
5.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色散的规律及应用,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色散的规律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答案:光的传播是指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以直线传播的现象;光的反射是指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光的色散是指光通过棱镜等介质时,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
光学原理及应用教案
光学原理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光的基本性质,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和散射等。
2、帮助学生掌握光的成像原理,如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和凹透镜成像。
3、引导学生了解光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激光技术和光学仪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2、难点(1)理解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2)解释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光的传播和成像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光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光学现象图片,如彩虹、海市蜃楼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导入新课。
2、光的基本性质(1)讲解光的直线传播:举例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实验。
(2)光的反射:通过镜子反射光线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反射现象,推导反射定律。
(3)光的折射:将筷子插入水中,让学生观察筷子“折断”的现象,讲解折射定律。
3、光的成像原理(1)平面镜成像:利用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像的特点,得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2)凸透镜成像: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距下的像的性质,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3)凹透镜成像:简单介绍凹透镜成像的特点。
4、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1)介绍光的波动性,如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2)讲解光的粒子性,如光电效应。
5、光的应用(1)光纤通信:讲解光纤通信的原理和优点,如传输速度快、容量大等。
(2)激光技术:介绍激光的特点和应用,如激光切割、激光打印等。
(3)光学仪器:介绍常见的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等的工作原理。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光学原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光学原理和应用,强调重点和难点。
8、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如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光学的最新应用。
《光现象》复习教案
《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光现象》这一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成像特点;透镜的种类、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光谱与光的色彩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如传播、反射、折射等,能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不同光学元件的成像特点,能运用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3. 培养学生对光的色彩现象的认识,了解光谱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色散现象。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平面镜、透镜的成像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凸透镜、凹透镜、色散实验器材。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水面倒影、透镜成像等,引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光速等概念。
反射: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介绍反射定律。
折射:讲解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介质时的折射现象,介绍折射定律。
成像:分析透镜的成像规律,以凸透镜为例,讲解实像、虚像的形成。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完成与例题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光谱。
六、板书设计1. 光的基本性质传播、反射、折射、色散2. 光学元件成像特点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透镜3. 光谱与色彩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说明平面镜、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描述光的色散现象。
2. 答案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平面镜成像规律:物距等于像距,物像等大;凸透镜成像规律:实像倒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正立、放大。
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学现象,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教案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光的电磁理论和本质掌握分波面干涉和分振幅干涉的方法2.掌握等倾干涉、等厚干涉的基本特征和计算方法3.理解迈克尔孙干涉纹、法布里—珀罗干涉纹的基本原理4.了解光的时间相干性和光的空间相干性第一次课注:教案是必需的教学文件,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有教案和讲稿(通常所说的讲义),教案可以做成活页的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一章光的干涉1.理解光的电磁理论和本质掌握分波面干涉和分振幅干涉的方法2.掌握等倾干涉、等厚干涉的基本特征和计算方法3.理解迈克尔孙干涉纹、法布里—珀罗干涉纹的基本原理4.了解光的时间相干性和光的空间相干性第二次课注:教案是必需的教学文件,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有教案和讲稿(通常所说的讲义),教案可以做成活页的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一章光的干涉教学基本要求:2.掌握等倾干涉、等厚干涉的基本特征和计算方法3.理解迈克尔孙干涉纹、法布里—珀罗干涉纹的基本原理4.了解光的时间相干性和光的空间相干性第三次课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一章光的干涉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光的电磁理论和本质掌握分波面干涉和分振幅干涉的方法第四次课注:教案是必需的教学文件,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有教案和讲稿(通常所说的讲义),教案可以做成活页的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一章光的干涉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光的电磁理论和本质掌握分波面干涉和分振幅干涉的方法第五次课注:教案是必需的教学文件,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有教案和讲稿(通常所说的讲义),教案可以做成活页的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一章光的干涉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光的电磁理论和本质掌握分波面干涉和分振幅干涉的方法2.掌握等倾干涉、等厚干涉的基本特征和计算方法4.了解光的时间相干性和光的空间相干性第六次课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二章光的衍射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理及衍射的强度公式。
2.掌握夫朗禾费单缝衍射、圆孔衍射的光强的分布。
3.了解半波带法的原理。
第一次课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二章光的衍射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及衍射的强度公式。
2.掌握夫朗禾费单缝衍射、圆孔衍射的光强的分布。
3.了解半波带法的原理。
4.掌握平面光栅衍射的特征,光栅方程。
理解栅衍射光强的分布。
了解X射线的衍射。
注:教案是必需的教学文件,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有教案和讲稿(通常所说的讲义),教案可以做成活页的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二章光的衍射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及衍射的强度公式。
2.掌握夫朗禾费单缝衍射、圆孔衍射的光强的分布。
3.了解半波带法的原理。
4.掌握平面光栅衍射的特征,光栅方程。
理解栅衍射光强的分布。
了解X射线的衍射。
第三次课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二章光的衍射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及衍射的强度公式。
2.掌握夫朗禾费单缝衍射、圆孔衍射的光强的分布。
3.了解半波带法的原理。
4.掌握平面光栅衍射的特征,光栅方程。
理解栅衍射光强的分布。
了解X射线的衍射。
第四次课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二章光的衍射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及衍射的强度公式。
2.掌握夫朗禾费单缝衍射、圆孔衍射的光强的分布。
3.了解半波带法的原理。
4.掌握平面光栅衍射的特征,光栅方程。
理解栅衍射光强的分布。
了解X射线的衍射。
第五次课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三章几何光学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光的几何描述,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光在平面上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3.掌握光在球面上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4.掌握共轴球面系统成像的矩阵描述方法和规律。
了解像差概念。
第一次课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三章几何光学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光的几何描述,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光在平面上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3.掌握光在球面上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4.掌握共轴球面系统成像的矩阵描述方法和规律。
了解像差概念。
第二次课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三章几何光学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光的几何描述,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光在平面上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3.掌握光在球面上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4.掌握共轴球面系统成像的矩阵描述方法和规律。
了解像差概念。
第三次课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三章几何光学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光的几何描述,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光在平面上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3.掌握光在球面上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4.掌握共轴球面系统成像的矩阵描述方法和规律。
了解像差概念。
第四次课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四章光学仪器教学基本要求:1. 理解常用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
2. 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应用。
3. 了解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的应用。
4. 了解变焦距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一次课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五章光的偏振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光的偏振性、自然光和线偏振光、部分偏振光。
2.掌握双折射现象、o光和e光的特征。
理解平行光垂直入射晶体表面的双折射问题分析。
3.理解偏振态的检测。
4.理解偏振光的干涉。
第一次课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五章光的偏振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光的偏振性、自然光和线偏振光、部分偏振光。
2.掌握双折射现象、o光和e光的特征。
理解平行光垂直入射晶体表面的双折射问题分析。
3.理解偏振态的检测。
4.理解偏振光的干涉。
第二次课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五章光的偏振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光的偏振性、自然光和线偏振光、部分偏振光。
2.掌握双折射现象、o光和e光的特征。
理解平行光垂直入射晶体表面的双折射问题分析。
3.理解偏振态的检测。
4.理解偏振光的干涉。
第三次课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五章光的偏振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光的偏振性、自然光和线偏振光、部分偏振光。
2.掌握双折射现象、o光和e光的特征。
理解平行光垂直入射晶体表面的双折射问题分析。
3.理解偏振态的检测。
4.理解偏振光的干涉。
第四次课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六章量子光学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热辐射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理解普朗克量子假设。
2. 理解爱因斯坦光子假设,掌握爱因斯坦方程。
3.理解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以及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对这个效应的解释。
4.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及玻尔氢原子理论。
5. 理解描述物质波动量(波长、频率)和粒子量(动量、能量)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课注:教案是必需的教学文件,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有教案和讲稿(通常所说的讲义),教案可以做成活页的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六章量子光学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热辐射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理解普朗克量子假设。
2. 理解爱因斯坦光子假设,掌握爱因斯坦方程。
3.理解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以及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对这个效应的解释。
4.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及玻尔氢原子理论。
5. 理解描述物质波动量(波长、频率)和粒子量(动量、能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次课注:教案是必需的教学文件,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有教案和讲稿(通常所说的讲义),教案可以做成活页的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六章量子光学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热辐射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理解普朗克量子假设。
2. 理解爱因斯坦光子假设,掌握爱因斯坦方程。
3.理解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以及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对这个效应的解释。
4.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及玻尔氢原子理论。
5. 理解描述物质波动量(波长、频率)和粒子量(动量、能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次课注:教案是必需的教学文件,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有教案和讲稿(通常所说的讲义),教案可以做成活页的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六章量子光学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热辐射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理解普朗克量子假设。
2. 理解爱因斯坦光子假设,掌握爱因斯坦方程。
3.理解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以及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对这个效应的解释。
4.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及玻尔氢原子理论。
5. 理解描述物质波动量(波长、频率)和粒子量(动量、能量)之间的关系。
第四次课注:教案是必需的教学文件,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有教案和讲稿(通常所说的讲义),教案可以做成活页的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六章量子光学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热辐射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理解普朗克量子假设。
2. 理解爱因斯坦光子假设,掌握爱因斯坦方程。
3.理解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以及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对这个效应的解释。
4.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及玻尔氢原子理论。
5. 理解描述物质波动量(波长、频率)和粒子量(动量、能量)之间的关系。
第五次课注:教案是必需的教学文件,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有教案和讲稿(通常所说的讲义),教案可以做成活页的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六章量子光学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热辐射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理解普朗克量子假设。
2. 理解爱因斯坦光子假设,掌握爱因斯坦方程。
3.理解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以及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对这个效应的解释。
4.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及玻尔氢原子理论。
5. 理解描述物质波动量(波长、频率)和粒子量(动量、能量)之间的关系。
第六次课注:教案是必需的教学文件,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有教案和讲稿(通常所说的讲义),教案可以做成活页的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0章总复习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波动光学规律和应用2. 掌握几何光学规律和应用3. 掌握量子光学规律和应用4. 典型例题分析第一次课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
第0章总复习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波动光学规律和应用2. 掌握几何光学规律和应用3. 掌握量子光学规律和应用4. 典型例题分析第二次课形式,夹在每次课的讲稿前,也可以集中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