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赏析论文

合集下载

世界名画鉴赏500字左右

世界名画鉴赏500字左右

世界名画鉴赏500字左右
世界名画鉴赏,伏尔加河的纤夫》这幅油画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成名作。

最近,我细细欣赏了这幅画。

这幅画是横构图,大体是一种黄色和灰蓝色。

天空几乎呈现一种淡紫和灰绿掺杂的颜色,令人感觉十分凄凉。

纤夫们的脚边是一堆破旧的竹篓,衬托出了纤夫们的悲惨生活。

那画中的十一个纤夫也是神态各异:领头的一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根结实的黑布带牢牢地拴在他宽大的臂膀上,他的眼睛漠然地望着远方,要走的路还很长哩;他右边的一个头发和胡须都很浓密的老头脸朝他这边倾过去,仿佛有话对他说;老头身后一个又瘦又高的人叼着烟嘴,身体直板板的,仿佛想省点儿力。

在众多纤夫中,最显眼的就是那个穿红色衣服的少年了。

从他白皙的皮肤可以看出他干这一行还没多久,他用力撑着黑布带,似乎想要从这恶魔般的地方逃出来。

列宾凭借着他神奇的画笔,将纤夫们痛苦的神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幅画真实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罗斯劳动人民的悲惨
生活。

画中的十一个纤夫代表着最底层的劳动人民,而后方的豪华船只则代表着贵族。

这幅画引导人们去思考俄罗斯的现实与未来。

《伏尔加河的纤夫》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在我心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世界名画向日葵欣赏作文

世界名画向日葵欣赏作文

世界名画向日葵欣赏作文
世界名画向日葵欣赏作文「篇一」
《向日葵》是著名的画家梵高先生的作品之一,其实向日葵作品一共有11幅,其中有一幅已经被毁坏掉了。

我们欣赏的《向日葵》作品是最有名的一幅,现在收藏在阿姆斯特丹博物院。

梵高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他生命与精神的自我交流,是他以火一般的热情为生活高歌的赞美,《向日葵》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用绿色和蓝色的细腻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签名和一朵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蓝色。

作者以丰盈而纯洁的黄色色调,尽情地展示了画家内心火热的激情与不老的青春活力。

在这幅作品中,我感受到了青春与活力,也感受到艺术家的豪放与澎湃,它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也让绝望的人看到了前方的光明。

世界名画向日葵欣赏作文「篇二」
在众多油画,我只热衷于梵高的《向日葵》,1888年2月,已35岁的梵高从巴黎来到阿尔,来到这座法国南部小城寻找他的阳光,他的麦田,他的向日葵……梵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这幅是其中最著名的,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

它就是被誉为世界最名贵的的二十幅画之一的《向日葵》。

梵高作画时,怀着极狂热的冲动,追逐着猛烈的即兴而作,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

梵·高笔下的向日葵,是那样艳丽,华美,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画面上朵朵葵花夸张的形体和激情四射的色彩,使人头晕目眩。

看似粗糙,实则细腻,每一个笔触都运用的恰到好处。

有人说这是“梵高的向日葵”,因为那是他内心火热感情的写照,是他精神力量的外露。

我喜欢的世界名画作文

我喜欢的世界名画作文

在离我们遥远的清朝,生活着一位名叫郎世宁的大画家,在他的笔下,一幅在世界上排名前十名的画,诞生了。

这幅画被起名叫《百骏图》,长813厘米,高102厘米,画着马群悠然自得的生活。

这幅画已经非常古老了,但几百年悠久的历史却没能使它是去往日美丽的色彩!画上有许多姿态不同、颜色不同的马儿,一共有一百多匹,有卧在地上的,有趴在树下的,有在喝水的,有在找食的,有在散步的,有在和同伴一比高低的……几乎全世界所有马儿的姿态和颜色都展现在画上了。

除了马,四周的景色也毫不逊色。

嫩绿的小草被风一吹,地面立刻掀起一道绿色的波浪;树上红色的果子和绿色、黄色的叶子交织在一起,使原本就美丽的画面更加锦上添花。

画面上的牧民们哼着欢快的小曲,赶着马儿回家;孩子们则在马儿身旁又蹦又跳,一边还抚摸着马儿。

最有意思的是河中央的情景:一匹像奶牛一样的马平静地站在河中,长长的鬃毛顺着光滑的脖子蠢了下来。

马身后,一个七岁左右的孩子拿着一把毛刷给马一遍遍地梳理鬃毛,还唱着童谣,而马却还是一动不动,仿佛十分享受的样子。

你瞧,郎世宁的画是多么动、静分明啊!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作,不但表现出牧民的日常生活,更体现了人们对马儿的喜爱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泽端。

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张泽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的在街上溜达。

名画赏析的艺术论文

名画赏析的艺术论文

名画赏析的艺术论文美术家创造美术形象并通过它来传达一定的意识和审美理想,需要运用各种合适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段和手法来实现。

以下是名画赏析的艺术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笔者试图通过对西方美术名画《蒙娜丽莎》和《日出印象》的赏析,来传达对名画、名画家的崇敬,对美术甚至是对艺术的感知和触觉,从而激发设计的灵感。

【关键词】西方;美术;名画;赏析我一直对西方美术史充满了好奇,每当看到一些名画,诸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每当看到她深邃的双眼与淡淡的微笑,给人一种神秘,迷人的感觉。

从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到巴洛克风格艺术品,在到法国的洛可可艺术,法国的新古典主义,法国现实主义以及印象派作品,每个大师,每幅作品都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达芬奇(意大利),新古典主义的开山主大卫(法国),以及印象派大师莫奈(法国),后印象派大师梵高(荷兰),这几位是我最喜欢的西方美术大师。

《蒙娜丽莎》是我最喜欢的画,总给人一丝神秘感觉。

《蒙娜丽莎》的 ___达芬奇,是我最喜爱的大师,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的代表,曾被誉为所有画家中最杰出的天才,创造出艺术的最完全的表现,达到了人类精神的最高地位。

达芬奇是画家,同时也是雕刻家、诗人、音乐家、建筑家;他又是机械技师、数学家、科学家,留下不少在这种多领域的手稿,实在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完全的表现者,一位全能的天才画家。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出色的肖像画之一,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最珍贵的瑰宝之一。

《蒙娜丽莎》(1503―1506)画高77厘米,宽53厘米,是达芬奇的另一名作,现藏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及整个世界美术史上最优秀的肖像画之一,据称画中的人物是佛罗伦萨一个名叫佛郎西斯科戴列热贡多的银行家的妻子。

从《蒙娜丽莎》的诞生到现在,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不同的观者对她的微笑有这不同的感受,有的认为她笑的很温柔,有的觉得她笑的很严肃,有的觉得她虽然是在微笑着,但却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世界名画赏析

世界名画赏析

世界名画赏析
世界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名画。

这些名画极大的丰富了世界艺术宝库,也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应该欣赏、了解一些世界名画。

从名画中,我们可以提高审美情趣,进而提升艺术修养,还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优化知识结构。

为了帮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欣赏、了解世界名画,编者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最终选出100校代表世界绘画最高成就的名画,辑录出本书。

编者有机结合文字、图片、编写体例等要素,为读者打造一个彩色的、立体的、极具艺术魅力和文化魅力的阅读空间,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文化熏陶。

名画鉴赏论文

名画鉴赏论文

文森特·梵高(VincentVan Gogh, 1853-1890)是西方后印象主义画家阵营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在他孤独而充满焦虑的一生中,在与偏见、贫穷和疾病抗争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光辉的杰作。

尤其在生命的最后三、四年里,他在创作上进入了黄金时代。

晚期作品如《向日葵》、《夜间咖啡店》、《星月夜》、《乌云笼罩的麦田》等都具有鲜明个人风格,撼动着许多人的心灵。

那么,其绘画艺术的特色主要有哪些?隔着一百余年的沧桑岁月,让我们主要通过重温梵高作品及其写给弟弟提奥(Theo Van Gogh,1857-1891)的书信来走近梵高的世界,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题材的质朴:向日葵、麦田在弟弟提奥的支持下,自27岁起梵高正式走上绘画道路,在其十年艺术生涯中,曾辗转于海牙、德莱塞、纽南、安特卫普、巴黎、阿尔、圣雷米精神病院、奥维尔等地,绘画始终是他的精神支撑。

虽然有时不得不像流浪汉一样到处漂泊,但艰难的岁月里梵高不知疲倦地探索着大自然,思考着对象身上本质的东西,在画布上深情地倾诉着其独特的美。

他对他眼中的文明人———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并把自己看作农民画家,他还热衷于在野外写生。

他喜欢平民的一切:向日葵、麦田、甚至还有那鸢尾花、豌豆花、丝柏和橄榄树等。

在画这些朴实、散发着泥土气息的题材时,他显得那么自如、得心应手。

他多次画过向日葵,虽然花朵的数目不一,但这些静物无不洋溢着生命的热烈、饱满和劲头。

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评价自己的两幅《向日葵》时说:“这样的画能够改变人的眼睛,长时间地注视它的时候,它会自动地呈现出自身的丰富性来。

你知道芥南的芍药,科斯特的蜀葵,那么,我的就是向日葵。

”[1]272他还写道:“如果蒙特切利画的花束对收藏家来说,值五百法郎,那么,对于那些苏格兰人和美国人而言,我画的向日葵也值五百法郎。

”[1]在阿尔,他还特意用自己心爱的油画向日葵来装饰预留给高更(PaulGauguin,1848-1903)的房间,白墙上有大束的由12朵和14朵组成的黄色向日葵。

世界名画欣赏论文

世界名画欣赏论文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名称:《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作者: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俄国类别:油画风格:现实主义创作年代:1873年现存藏除:藏于俄罗斯博物馆。

列宾(1844-1930),是俄国19世纪的最杰出的画家。

是19世纪后期的俄国现实主义绘画主要的代表之一。

他擅长社会风俗画和肖像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直接而又广泛地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列宾从小就喜欢绘画,后来经过努力考上了美术学院。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第一幅成名之作,是俄国19世纪后期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绘画主要的代表之一。

这幅画共画了三年多时间。

还在学生时代,彼得堡涅瓦河上纤夫的沉重劳动引起了列宾的同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描绘一幅表现纤夫的作品,以提示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社会的不平。

为了创作这幅画,1870年夏季,列宾亲自到伏尔加河边居住,和纤夫们交朋友。

典型的俄罗斯风光和纤夫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他寻找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纤夫形象,认真观察,并画了许多人物写生画,表现不同年龄、个性、姿态的纤夫。

正是通过大量的人物写生,列宾抓住了伏尔加河纤夫的典型特征,把他们表现的十分真实、深刻又各具特色。

最后终于完成这幅享誉世界的佳作,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画中列宾画了十一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的拉着纤绳。

纤夫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个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是一支在苦难中练成坚韧不拔,互相依存的队伍。

被烈日炙烤的焦黄的河岸上,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着货船,在酷日下精疲力竭的向前挣扎。

他们中有老有少,个个都衣着破烂、面容憔悴。

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坚毅的面孔透出饱经风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了他对于艰苦生活的无奈。

领头的纤夫是个肩膀宽阔的老头儿。

他包着头巾,衣服上打着补丁,眼睛漠然地望着前方,路还长着哩!老头儿的右边是一个头发胡须都很浓密的中年人。

世界名画鉴赏论文 名画鉴赏论文 西方名画鉴赏论文

世界名画鉴赏论文 名画鉴赏论文 西方名画鉴赏论文

世界名画鉴赏论文论洛可可艺术系别: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姓名:袁一方学号:094109018班级:099411指导老师:王琦【摘要】: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

无拘无束地尽情戏耍的乐趣,摆脱一切思索而获得感官快乐的乐趣,在这个时期的绘画中得到了或许是最完美的表现,因为它不需要理性的协助就能直接使眼睛感到满意和愉悦。

由于有了洛可可潇洒风雅的绘画,早在“为艺术而艺术”这一概念形成很久之前,我们就见到了一种需要由其自身而不是由其内容来评价的艺术。

【关键词】:洛可可艺术洛可可绘画洛可可风格画家洛可可艺术发展洛可可为法语rococo 的音译,此词源于法语ro- caille(贝壳工艺),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

巴洛克艺术尽管有呆板的礼仪,有形式上的骄矜和夸张,但它毕竟是一个阳刚的时期。

而紧随其后的时期,即洛可可艺术,是大约自路易十四1715年逝世时开始的,则显得更为讲究,更为矫饰,更为呆板,因而也更为柔弱。

可以认为,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是18世纪初欧洲瓷器使用的普及。

原先,人们一直是用笨重的银制餐具饮食,用大块的石头创作巨大的雕塑,而现在则是用易碎的瓷器来做餐具,也制作小巧玲珑的瓷塑像,从而反映了这个风流时期的精神。

君主政体和教会的绝对权威在17世纪促进了那些有活力的表现形式向前发展,而它们正是专制主义的代表人物为了自我表现以及具体解释他们的专横权力要求而需要的。

在18世纪,这些权威人物丧失了威望,这不仅因为一些世俗和教会的贵族由于放荡的品行而在思想道德上威风扫地,还因为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了理性思维,使人们有能力认识到了旧社会制度的缺点。

这种依据批判性思维得到的充满乐观的自信,以及与此相连的对自身能力的无限自信,最终也导致了个人感情价值的高雅化。

世界名画灵魂艺术鉴赏两百字

世界名画灵魂艺术鉴赏两百字

世界名画灵魂艺术鉴赏两百字世界名画的灵魂艺术鉴赏艺术作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世界名画则是艺术史上的瑰宝。

这些名画不仅在艺术技巧上独树一帜,更是通过作品中蕴含的灵魂艺术鉴赏让人们领略到了艺术的魅力。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名画之一,由达·芬奇创作于16世纪。

这幅画以一位微笑的女性形象为主题,她的眼神似乎在远处凝视着什么,使人不禁产生联想和遐想。

这幅画的灵魂艺术鉴赏在于,它通过画家的技巧和细腻的表现手法,将女性的神秘与内敛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

另外一幅让人难以忘怀的名画是《星夜》。

这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画中展现了一片宁静的夜空和璀璨的星星。

画家以独特的笔触和色彩运用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幅画的灵魂艺术鉴赏在于,它通过画家对色彩的运用和线条的勾勒,将繁星点点的夜空展现得如梦似幻,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除了这两幅著名的名画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名画也蕴含着深刻的灵魂艺术鉴赏。

例如,梵·高的《向日葵》以其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

毕加索的《吉尔伯特和乔治特》则通过扭曲的人物形象和夸张的线条,展现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灵魂艺术鉴赏不仅仅是对作品表面的欣赏,更是对作品内在意义的理解和解读。

通过对名画的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画家对于人性、自然、社会等主题的思考和表达。

每一幅名画都是一段故事,都蕴含着画家的情感和观点,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给观众。

世界名画的灵魂艺术鉴赏不仅仅是给观众带来视觉的享受,更是给人们以思考和感悟的机会。

通过对名画的欣赏和理解,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当今多元化的艺术世界中,灵魂艺术鉴赏成为了人们欣赏名画的一种重要方式。

世界名画的灵魂艺术鉴赏是一项既需要专业知识又需要审美能力的任务。

通过对名画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艺术作品。

名画不仅仅是艺术史上的重要遗产,更是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一、《蒙娜丽莎》——对达·芬奇绘画艺术的鉴赏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卓越的技巧。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蒙娜丽莎》。

这幅画作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西方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首先,《蒙娜丽莎》以蒙娜丽莎的肖像为主题,展示了达·芬奇对于人物形象的精准把握和对情感表达的深入思考。

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微微一笑,眼神深邃而又神秘。

她身着华丽的衣饰,头上的小帽点缀着颜色丰富的珠宝。

蒙娜丽莎的形象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神秘感,引发观者的无尽想象。

其次,《蒙娜丽莎》的构图精妙而又复杂。

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透视法和对比法,使得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形象显得栩栩如生,仿佛能从画布中走出来。

他将蒙娜丽莎放置在一座开阔的景观中,背景中的山川和河流仿佛随着时光的流转而变幻。

这种细腻的构图技巧使得整幅画作更加具有动感和立体感。

再者,《蒙娜丽莎》的色彩运用极富特色。

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明暗对比和色调的渐变,在画面中形成了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层次。

蒙娜丽莎的面容及若隐若现的微笑,通过轻柔的光线和柔和的色彩展现出来,使她的形象更加神秘而又诱人。

最后,《蒙娜丽莎》所传递出的艺术思想也是其深受赞誉的原因之一。

达·芬奇通过这幅作品表达了他对于人性和情感的思考。

蒙娜丽莎那微微一笑的面容中隐藏着无尽的秘密,仿佛在告诉观者们人性的复杂和多变。

这种思想层面的表达使得《蒙娜丽莎》成为了一幅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的杰作。

总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不仅是一幅绘画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情感的艺术篇章。

他精准的人物形象塑造、复杂的构图和精妙的色彩运用,打造出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经典之作。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星夜》——梵高的色彩盛宴梵高是后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画作以其独特的色彩运用和个人表达风格而著名。

世界名画赏析

世界名画赏析

世界名画赏析世界名画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瑰宝,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内涵,吸引着无数观者的目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欣赏几幅世界名画,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赏析。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作之一,由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艺术家达·芬奇创作。

这幅画以其神秘的微笑而闻名,蒙娜丽莎的眼神似乎能够与观者进行直接的对话。

达·芬奇通过精细的细节和逼真的光影效果,创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这幅画作的背景是一个风景壮丽的山水,使得蒙娜丽莎的形象更加突出。

通过欣赏《蒙娜丽莎》,我们可以感受到达·芬奇对于人物形象和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他对于光影和色彩运用的独特见解。

另一幅世界名画《星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作以其独特的画风和浓烈的表现力而闻名。

梵高运用了大胆的色彩和明暗对比,创造出了一个充满动感和梦幻氛围的星空。

画中的星星、月亮和天空都被梵高赋予了生命力,仿佛在跳动和呼吸。

通过欣赏《星夜》,我们可以感受到梵高内心深处对于自然界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以及他对于色彩运用的独到见解。

除了达·芬奇和梵高,还有许多世界名画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例如,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吉尔伯特和乔治特》展现了他对于立体主义的独特理解和创新。

这幅画作通过拆解和重新组合物体的形状和颜色,创造出了一个多面立体的形象。

毕加索通过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表达了对于物体和人物的多重视角和感知。

另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拉斐尔的作品《圣母像》也是世界名画中的经典之作。

这幅画作展现了拉斐尔对于人物形象的精湛描绘和对于人物关系的细腻表达。

圣母像中的圣母玛利亚和婴儿耶稣形象逼真而又充满温情,画面中的光线和色彩运用使得整个画面充满祥和和宁静。

通过赏析这些世界名画,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们对于形象、色彩和光影的独特见解和创新,以及他们对于情感和内涵的深入探索。

这些画作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

世界名画鉴赏1000字

世界名画鉴赏1000字

世界名画鉴赏1000字世界名画鉴赏千余年的文明史上,艺术一直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画作是视觉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全球范围内,有许多珍贵的名画。

它们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吸引了全世界的注目和瞩目。

1.列昂纳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作为世界艺术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堪称艺术珍品。

画作呈现出蒙娜丽莎的微笑,使人们在思考其中的玄妙之余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

2.米开朗琪罗的《创世纪》不可否认,米开朗琪罗是艺术领域中的巨匠,而他的著名画作之一《创世纪》更是成为了世界名画中的经典之一,也是梵蒂冈最著名的墙画之一。

画作的表现手法和解释方式让人们对宗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文森特·梵高的《星夜》《星夜》是梵高著名的描绘清晨黎明和深夜的天空的油画之一。

他通过这种画作表现了一个点亮他内心的光明世界。

这幅画是它的色彩结构和绘画手法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幅画。

4.爱德华·蒙克的《呐喊》由于它真实表达了当时的社会和人们的精神状况,《呐喊》不仅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作,而且成为现代情感艺术的范例。

他的强烈的表现方式离我们的生活非常接近,这恰恰是《呐喊》的经典之处。

5.保罗·塞尚的《花瓶与水果》保罗·塞尚是后印象派的创始人之一,在绘画的过程中,他关注于色彩的运用和混合,他的《花瓶与水果》反映出了他对物品的特别观察,其色彩的层次和润滑连绵,使其成为了重要的艾琳的艺术作品之一。

以上是五幅世界名画的简介,它们每一幅作品都以其独特之美,深刻地影响了人们。

对于艺术的欣赏和理解不仅增强了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和情感的内涵,也有助于已的精神净化和视觉享受。

世界名画赏析——启发艺术创作的灵感

世界名画赏析——启发艺术创作的灵感

世界名画赏析——启发艺术创作的灵感世界名画是人类艺术创作的经典之作,它们不仅展现出艺术家的想象力和才华,更是触动观者心灵的重要艺术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世界名画,并解析它们对艺术创作的启发和灵感。

通过欣赏这些名画,我们或许能够得到创作的灵感,并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名画之一,在这幅画中,达·芬奇通过精湛的技艺和神秘的微笑,留下了无数观者的遐思。

这幅画作带给我启发的是复杂性和神秘感的表达。

无论是绘画、摄影还是雕塑创作,在作品中加入一些谜团和隐藏的细节,能够吸引观者的注意力与好奇心,让作品更有层次感和独特性。

《吶喊》是爱德华·姆克的代表作之一,它是表现主义艺术的代表之一。

这幅作品以独特的线条和色彩,表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焦虑和痛苦。

对于创作的启发,我认为我们可以借鉴其情绪的传递。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线条和色彩的选择,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更具有表达力和共鸣。

《星夜》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以强烈的色彩和旋涡状的线条,展现了艺术家独特的观察力和情感表达。

这幅画作给我带来的灵感是大胆的创作风格和对于自然界的独特解读。

在创作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独特的线条构图,突破传统的表现方式,展现出自己对于世界的独特见解与理解。

《断耳者的晚餐》是巴勃罗·毕加索的杰作之一,他以抽象主义的风格创造出了这幅作品。

这幅画以奇特的构图和变形的形象,表现出了艺术家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对于我的创作启发,我认为我们可以勇于突破常规,运用自由和丰富的表现方式,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并勇敢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独特的艺术观念。

《最后的晚餐》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杰作之一,这幅作品以细腻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细节,展示了耶稣和门徒们的情感与命运。

这幅画作给我的启示是创作中对细节的关注和精益求精。

在艺术创作中,我们可以通过细腻描绘和精确表达,打动观众的心灵,使作品更加细腻和有趣。

世界名画灵魂赏析

世界名画灵魂赏析

世界名画灵魂赏析世界名画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它们不仅是艺术家的杰作,更是文化、历史、情感的结晶。

每一幅名画都有其独特的灵魂,它们通过色彩、构图、线条和题材,表达着艺术家对世界的观察和感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赏析几幅世界名画的灵魂,探寻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名画之一,它由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创作于16世纪。

这幅画以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而闻名于世,她的眼神仿佛能够穿透观者的心灵,给人一种神秘、不可捉摸的感觉。

达·芬奇在这幅画中运用了光影的技巧,使蒙娜丽莎的面部显得栩栩如生,仿佛她随时都会向观者开口说话。

这种神秘、超现实的表现手法,使得《蒙娜丽莎》成为了一幅永恒的名画,它的灵魂深深地触动着观者的心灵。

另一幅让人震撼的名画是梵高的《星夜》,这幅作品描绘了梵高在疯狂的精神状态下所看到的星空。

梵高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色彩运用而闻名,他用夸张的线条和明快的色彩描绘了星空、村庄和树木,给人一种超现实的感觉。

《星夜》的灵魂在于它所表达的艺术家内心的狂喜和不羁,这幅画中充满了梵高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观赏这幅画时,人们仿佛能够感受到梵高内心的狂放和不羁,这种情感让《星夜》成为了一幅永恒的名画。

除了达·芬奇和梵高,毕加索也是世界名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盛宴》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名画之一。

这幅画描绘了一场盛大的酒宴,画面中充满了充满了人物的扭曲和错位,给人一种混乱和不安的感觉。

毕加索在这幅画中运用了立体主义的表现手法,将不同角度的景象融合在一起,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态和张力。

《盛宴》的灵魂在于它所表达的对现实的扭曲和对生活的不安,毕加索通过这幅画表达了对战争和混乱时代的不满和恐惧。

这种强烈的情感使得《盛宴》成为了一幅永恒的名画,它的灵魂深深地触动着观者的心灵。

除了这几幅名画,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具有灵魂的名画,它们通过艺术家的笔触和情感,表达着世界的美好和悲伤。

世界名画赏析论文

世界名画赏析论文

《世界名画赏析》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所在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任课教师提交日期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及其启示摘要:达芬奇的早期创作、盛期创作及逝世后留下的珍贵遗产。

通过鉴赏分析达芬奇的代表作,如《岩窟圣母》、《蒙娜丽莎》和《施洗约翰》等,了解达芬奇的透视法、金字塔式构图等绘画技巧,理解达芬奇作品背后的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想。

关键词:透视法金字塔式构图人物处理现实主义1452年的4月15日,达·芬奇出生在在芬奇的托斯卡纳小山镇。

达·芬奇的父亲叫瑟·皮耶罗·达芬奇,是佛罗伦萨的法律公证员,因此十分富有。

他的母亲卡泰丽娜是农妇。

达·芬奇是他们的私生子。

大约在十四岁以前,他都生活在芬奇村。

他在有些贵气的环境中长大,能够弹奏乐器、唱歌,喜欢数学研究,也展现了绘画的才能。

他把蜥蜴、蛇、蝙蝠拿来解剖,局部切开后,再以幻想的方式重新组合,蛇有了蝙蝠的翅膀,蝙蝠有了蜥蜴的头。

他用素描画下这些组合的动物,结合了科学和艺术的幻想。

大约在十四岁左右,他的父亲发现了他绘画上的才能,带他到佛罗伦萨,送他进入当时著名的韦罗基奥画室学画。

一、早期创作达芬奇十四岁时来到佛罗伦萨,进入画家韦罗基奥的工作室做学徒。

学徒的工作是帮助老师调颜料、制作画板、洗笔,也做石雕或铸铜的助手。

一四七二年,达芬奇二十岁的时候,他的老师韦罗基奥画了《耶稣基督受洗图》,并要求达芬奇在画面左下角添加两名天使。

在《耶稣基督受洗图》中,韦罗基奥画的耶稣和手持长柄十字架的施洗约翰,代表了文艺复兴早期的人体风格,身体轮廓比较僵直,有一点像雕塑。

而达芬奇在左下角画的两名天使,像俊美的青少年,焕发着精神上的典雅优美,开创了文艺复兴全盛时代人物画的新风格。

两名天使,一名正面,双手交握胸前,另一名背面,头部转向右边,脸孔朝上,呼应着右上角的施洗约翰,使画面出现对角线的平衡结构。

天使的蓝色衣袍,处理出非常细致的光彩,转折的衣纹下,表现出背部、腰带、臀部、大腿、膝盖内弯,以及小腿的身体变化,是最早把衣纹光影与人体解剖结合得如此完美的作品。

世界名画欣赏 论文

世界名画欣赏 论文
彼得•保罗•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是17世纪法兰德斯最杰 出的画家,是巴洛克绘画风格的典型代表。他的艺术融合法兰德斯和意大利的传 统艺术,对欧洲绘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他偏爱巨幅作品,他的绘画,在构图上, 动势很大,形象不论是男是女,都造型结实饱满,表现得壮健有力,色彩饱满热
密切的联系。其学派的代表主要有画家:迭戈·委拉斯凯兹、彼得罗•达•科尔托纳。
二·迭戈·委拉斯凯兹及其代表作品
委拉斯凯兹(1599-1660)是十七世纪西班牙最杰出的画家。是十七世纪巴 洛克时期西班牙画家,出生于塞维利亚。擅长肖像画和风俗画。他虽然长期担任 西班牙宫廷首席画师,绘画题材不能不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仍有不少作品具有积 极的思想意义。描绘西班牙宫廷生活的《纺织女》就是他的代表作。
《劫夺萨宾妇女》的题材源自罗马神话传说:罗马人在邀请邻帮萨宾人参加自 己的宴会同时,悄悄地打入萨宾城,抢去了那里许多年轻美貌的妇女。萨宾人是 居住在阿比奈斯山脉中央的一支古意大利民族。而罗马帝国的缔造者、一位部落 领袖罗穆吕斯早就觊觎萨宾女人。在萨宾城正在欢庆的节日里,他们冲进城去, 掠夺萨宾妇女和她们的财产。从此,双方展开了长期的战斗。这种连绵不断的战 争引起萨宾妇女的恐惧,为了不使自己的父兄和已经与她们成婚的罗马人继续牺 牲,萨宾妇女抱着幼儿奔到战场上来阻止这场厮杀。
五·巴洛克艺术的意义与背景
巴洛克艺术(Baroque art)是十七世纪欧洲的艺术风格,初发源于17世纪教皇 统治的罗马,那时意大利是欧洲艺术中心,但在巴洛克后期,欧洲艺术中心移转 到法国,它并没有明确的艺术风格,只能算是一种爱好和时尚。
文艺复兴意味着平衡、适中、庄重、理性与逻辑;而巴洛克却意味着运动、
追求新奇、热中于无穷、不安和对比、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大胆融合。巴洛克艺 术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平静和克制,而表现为戏剧性、豪华与夸张。十七世纪欧 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因此对建筑、音 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十七世纪欧洲也有新旧教的权力之 争。旧教势力用暴力镇压信徒,再积极利用艺术思想形态——巴洛克,去迷惑、 征服人心。巴洛克艺术不排斥异端的感官喜悦,亦忠实于基督教的世界观,故亦 是“基督教化的文艺复兴”。 【参考文献】1、《巴洛克艺术鉴赏》弗拉维奥·孔蒂著,北京大学出

世界名画鉴赏论文

世界名画鉴赏论文

【画作名称】《拾穗者》又名《拾穗》The Gleaners【创作者】让·弗朗索瓦·米勒【创作年代】1857年【类别】画布油画【风格】现实主义【题材】场景【规格】83.5cm×111cm【材质】布油彩【现存藏处】巴黎卢浮宫(The Louvre,Paris)作品赏析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

描绘的是三个农妇在刚收割完的田里拾麦穗的情景。

米勒用特写手法细致描绘了农妇在金色的田野里专心致志弯腰拾穗的情景。

三个拾穗农妇的形象给人一种庄严、宁静的美感。

米勒往往不太注重描绘人物的脸部,他觉得美不在于人的面孔,而表现在人和他们和谐的活动中。

画家选取了看不见面部表情的俯身姿势,我想可能是黄昏吧,画采用的是暖色调,给人以温暖和谐的视觉感受。

看着这幅画,不难想象,在刚刚收割过的麦田里,稀稀拉拉的散落着一些麦穗。

远处,装着麦剁的大车吱吱哑哑地驶向打麦场。

打麦场上已经有着几座高高的麦剁。

看来今年是个丰收年,但那是富人所有,穿着粗布破旧衣衫的农妇却要顶着太阳,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一穗一穗地拾着富人所不齿的零落麦穗。

其中两人艰难地弯着腰,正在捡收割后留下的麦穗;另一个人则正在捆绑着一小把少得可怜的麦杆。

看不清她们的脸部表情,但从妇女们埋在阴影的脸和裸露在外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肤色,形貌笨拙,而拾穗的姿态动势却生动传神。

在看似平静的场景中,所蕴涵的现实生活却给人以巨大的心灵震撼。

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对劳动的甘苦,特别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意义是有着切身的深刻体验的,画中的三位农妇,衣着朴素,正在拾地上别人收割后落下的麦穗为生,所表现的正是现实生活中劳动人民的苦难和用动作的节奏深深地打动观众的心,为农民、为劳动唱出了优美的赞歌。

米勒出身于农民家庭,在他眼里,大自然有着“无穷无尽的壮观”。

这幅画中试图把我们引入土地的深处,在开阔而又静穆的景观中去感受她的沉重与充实,倾听她深沉宁静的呼吸,体会她朴实顽强的生命,体会土地与土地上的农民自然般运行的命运。

绘画鉴赏论文

绘画鉴赏论文

公共艺术课程论文题目:《关于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的再认识》课程名称:外国绘画鉴赏上课时间:关于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的再认识李文坡摘要:《西斯廷圣母》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

被认为是拉斐尔所有圣母像中集大成者,是他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

这幅名画对美丽与神圣、爱慕与敬仰的把握都恰到好处,显示出高雅、柔媚、和谐、明快的格调,因而使人获得一种清新、纯洁、高尚、升华的精神享受。

关键词:圣母;不朽的爱;美丽与神圣;爱慕与敬仰。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是他怀着虔诚的心情谱写的一曲圣母赞歌。

画面采用了稳定的金字塔形构图,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庄重均衡,画面背景全部用小天使的头像组成,构思新颖独到。

圣母形象柔美圣洁,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

在拉斐尔过去创造的圣母中,总是极力追求美丽、幸福、完好无缺、更多地具有母亲和情人的精神气质和形象。

而这幅《西斯廷圣母》是在更高的起点上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她决心以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

13世纪意大利伟大诗人但丁对这位天神降临人间的女王唱出了至尊至敬的赞歌:她走着,一边在倾听颂扬,身上放射着福祉的温和之光;仿佛天上的精灵,化身出现于尘壤。

这幅画没有丝毫艺术上的虚伪和造作,只有惊人的朴素,单纯中见深奥。

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送她而来。

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贵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诚地欢迎圣母驾临人间。

圣母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代表着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

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着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

人们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

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

从天而降的圣母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初看丝毫不觉其动,但是当我们注目深视时,仿佛她正向你走来,她年轻美丽的面孔庄重、平和,细看那颤动的双唇,仿佛听到圣母的祝福。

绘画鉴赏论文

绘画鉴赏论文

绘画鉴赏论文绘画是一种表达艺术家情感和观点的艺术形式。

在绘画鉴赏论文中,可以探讨不同绘画作品的主题、技术和风格。

下面是一篇关于维米尔斯的《午后的一家人》绘画的鉴赏论文的示例:《午后的一家人》是法国艺术家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维尔的杰作之一。

这幅绘画创作于1881年至1882年间,以浓厚的日常现实主义表达了人们在压抑的社会环境中的孤独和沉默。

整幅画的构图非常平衡,将观众的目光自然地引导到画面的中心。

在画面的正中央,一个年纪稍长的男子坐在一把带有靠背的椅子上,他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目光空洞。

在他的左侧,一个年轻的女孩坐在地板上,她小心翼翼地解开自己的鞋带。

在男子的右边,一个年轻的男子倚靠在壁炉旁,眼神游离,额头上留下深深的思考印记。

在画面的边缘,还有一只小狗静静地坐着,它看起来也受到了整个氛围的影响。

这幅画使用了柔和而暗淡的色调,以增强整体的沉闷和沉默感。

维米尔斯运用了精细的绘画技巧,通过细致的笔触表现出织物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例如,男子的背后有一条白色的披肩,维米尔斯巧妙地用细腻的画笔勾勒出了它的褶皱和柔软的触感。

维米尔斯通过这幅作品传达了他对现代社会的不满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

他以精确的细节和生动的表达,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中的冷漠和孤立。

男子的目光空洞,女孩解开鞋带的动作小心翼翼,男子的思考印记,所有这些都暗示着他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无力感和沉默。

《午后的一家人》是维米尔斯艺术中的一次成功尝试,他通过绘画表达了对人类孤独和冷漠的深入思考。

这幅画引起了观众对当代社会关系的反思,强调了个体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的无力感和沉默。

维米尔斯以他细腻的绘画技巧和精确的画面构图,成功地传达了他对现代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名画赏析》课程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毕加索的艺术成就及其启示》所在院系计算机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任课教师提交日期2015.12.29毕加索的艺术成就及其启示摘要毕加索是一个真正的天才,是现代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是现代西方画坛不可逾越的一座丰碑。

本文通过对毕加索的生平简要介绍,并加以分析毕加索的成长发展之路,探索其获得的艺术成就。

从其代表作品中分析其蕴含的思想与情感,深入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与生活,剖析其留给世人的启示。

关键词:毕加索生平情感艺术成就启示一、毕加索的艺术成就(一)、毕加索简介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长期在法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

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

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20000 幅,平版画6121幅。

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在西班牙内战和纳粹占领法国期间,毕加索坚定地站在民主和进步势力一边,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斗争。

(二)、毕加索的生活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是20世纪最光彩夺目的西方现代艺术大师,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极,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1]。

毕加索1881年出生在西班牙,父亲是美术教师,曾经做过美术馆长,而且他从小很有天赋,十岁便开始进行没事创作。

1900年,毕加索到法国艺术中心巴黎,在蒙马特尔高地洗衣船里过着自由自在的洒脱的画家生活,并于1907年创作出划时代的作品《亚威农少女》,使他成为20世纪最具争议、也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1937年,56岁的他完成巨画《格尔尼卡》,取得了世界性的赞誉。

1949年,毕加索为世界和平会议创作的《和平鸽》广泛流传,使他成为世人皆知的艺术大师。

1973年4月,他走完人生92年的漫长生涯,如愿以偿地离开了人世,身后留下了5万多件作品,包括版画、素描、雕塑等折合当时售价2.6亿美元。

毕加索漫长的艺术生涯就是一部20世纪的艺术发展史。

他的一生根据创作风格被分为“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立体主义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他以《和平鸽》、《朝鲜的屠杀》、《和平》等作品呼唤世界和平。

他不是一个艺术至上主义者,他与社会同呼吸、共命运,他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2]。

毕加索身边的女性不断变化,就像他多变的艺术风格。

每当一个新的女人进入他的生活,创作风格就会产生巨大的变化,这使他的一生的艺术生活充满传奇和冒险。

然而,对他最恰当的描述却是“他谁都不爱,除了自己和绘画[3]。

”(三)、毕加索的情感谈及毕加索的情感,又不得不提到梵高。

梵高和毕加索从艺术成就而言,两位都是大师,都是天才,都有无法比拟的世界性的文化艺术贡献。

艺术的生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画家心灵的震撼和创造。

梵高也有美好的初恋,但终因那位女孩的拒绝让梵高的爱情幻想成为美丽的单相思,而且有始无终。

失恋、失意、贫困日夜折磨着他的灵魂,扭曲他的性格,孤僻、少言、固执充斥他的整个生活,以致最后精神崩溃,几次被送进精神病院。

然而生活的窘迫丝毫没有冲淡他对艺术追求的热情和执著。

在精神病院的时候,他还坚持画了很多作品,例如,《有丝柏的麦田》、《精神病院的庭院》等,那贫穷的乡村、野蛮的环境、扭曲的树干、如同冒火的枝叶,都无言地暗示着伤害、悲伤和痛苦。

梵高,是以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笔触韵律表达其狂放的激情而为人们熟知的,他能捕捉出所绘对象的本质,力图渗透到内部并全部占有,而不是言之无物、食之无味的印象派的表象。

从其对比极强的笔触推进变化中感受色彩的组成就像流水的河面、有暗流还有漩涡[4]。

梵高活着的时候,作品无人问津,死后作品价值竟一路飙升,其中《加歇医生》曾经一度占据世界上绘画作品的最高价位。

梵高,一生的生活是不幸的,他没有走出苦难,只有饮弹身亡之后才找到自己心灵的一份宁静。

但他同时又是伟大的,他以个人的风格为出发点,强调主观情感的色彩和平面的带有装饰性趣味的画面形式,打破了相对狭窄的传统,启迪了现代艺术后来的发展。

而毕加索狂热而执著,他追求的每一个目标都能实现,所以自信顽强,爱情之火燃烧更旺,绘画也充满激情,作品又一路看好,所以良性循环,为他日后的飞黄腾达奠定了基础。

在此,我选取了一些毕加索的情感经历,每一次的的经历都是毕加索艺术突破的源泉,而且,恰恰对应他一生的创作风格。

1.玫瑰红初恋1904年,23岁的毕加索爱上蒙马特尔的年轻模特费尔南德·奥立维。

他们在一起纵酒狂欢、恶作剧……虽然生活贫困,但毕加索的画风却变得日益明快。

柔和的粉红色调开始渗透到他的画布上,成为主要的颜色。

2.古典主义婚姻奥莉嘉-科克洛瓦,毕加索第一任妻子。

那时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天伦之乐对毕加索很重要。

他影响了一个世纪的所有现代派艺术,在那时期却避开了达达主义的纠缠,独立发展他的新古典主义。

1923年的《裸女》是毕加索最美的作品。

3.超现实主义邂逅艾娃于1911年和毕加索相爱,当时艾娃已是有夫之妇。

《坐在扶手椅里的女人》作于1913年,人物形象充满淡褐、粉红、胭脂红等色彩,引人暇想,深受超现实主义者的喜爱。

4.立体主义接触1943年,年已62岁的毕加索认识了21岁的年轻女画家方斯华姿·吉洛。

1946年毕加索为她画了油画《女人——花》。

5.抽象主义迷情年轻迷人的多拉-玛尔多才多艺,既是画家、摄影家又是模特。

1936年与他相识,此后开始了长达8年的恋情。

1940年6月,毕加索创作了一幅最凶暴的妇女形象——以多拉为原型的《裸体梳妆女》。

6.最后的现实主义杰奎琳·洛克是毕加索的第二任妻子,两人1961年结婚。

这位西班牙女子为晚年的毕加索营造了一个温馨宁静的世界。

毕加索常从她的体形中回想起卡塔卢尼亚的农妇,他为她画了大量的肖像画。

二、启示(一)、艺术与生活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

从视觉上,我们看到蓝蓝海洋之宽阔、小河流水之泠泠、花儿盛开之妩媚、春风抚柳之温柔;从听觉上,我们听到惊涛拍岸、高山流水、鸟儿争鸣;从嗅觉上,我们嗅到花儿的清香;从味觉上,我们尝到酸甜苦辣;从肢体上,我们感觉到冷热温凉、粗糙光滑;我们可以从这些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

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艺术家。

常言“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毕加索的成就并不是偶然,也并不是说他有什么举世震惊的艺术天赋。

追本溯源,而是他抓住了生活的本质,超越了生活。

他一生波澜起伏的生活与情感经历,都是他创作灵感的火花,都化为了那画布上的人物、油彩。

成功也是一样,或者说,这就是成功。

抛离了生活,如同空中楼阁,泡影般脆弱。

只有像毕加索这样做到扎根于生活,才能不断汲取养分,不断超越他人,超越自己。

(二)、艺术与创新艺术创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且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

毕加索创造了“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立体主义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等,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创新。

正是由于创新,他的作品才自始自终充满了生命力,才能跟进时代的步伐。

每一幅作品才能符合其时代的要求,展现不同时期的生命的失意。

倘若毕加索的作品永远停留在他的“蓝色时期”,恐怕过不了几年,就会泯然众人矣。

同时,毕加索的创新并不是无基础的凭空创造。

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象《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迁居巴黎时,每天去巴黎罗浮宫临摹大家作品,融入百家精华于一身。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

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

[5]一个艺术家要敢于创新,但是不是无基础的凭空创新,而是要学习继承传统,同时又要敢于超越前人超越自己。

艺术创作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三)、艺术与信念对于毕加索,“画家”一词早已不足以表达他对世界景物加以描绘的成就,他还是一名法国共产党员,他在一篇声明《我为什么加入共产党》中说,加入共产党是我全部生活和全部工作的必然结果。

我骄傲地声明,我从没把绘画当作单纯消遣的艺术或是逃避。

我想通过绘画和色彩作为我的武器,深入了解世界和人,以便使这种认识一天天地越来越能够解放我们每个人。

艺术家应该是执着的,他们坚守自己的立场,执着于自己的创作理念,不变节,不半途而废、急功近利。

正如毕加索的始终坚持的那样。

艺术家还要有专业的精神,忠于艺术,忠于自己,不心有旁骛。

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严格的要求自己,认真负责对待自己的艺术创作,认真作好自己的每一幅作品[6]。

参考文献:[1] 玛丽·马修斯·吉多. 毕加索——私生活与美术创作,钱凤根译. 湖南美术出社,1992.[2] 陈辅国. 毕加索速写——大师经典速写新选系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5.[3]/doc/5347933-5583381.html#5347933-5583381-10_2.[4] 浅谈梵高和毕加索的艺术成就--张啸谷./s/blog_9e88bbb101013iw0.html.[5]/doc/5347933-5583381.html#5347933-5583381-10_2.[6]王丽娟.浅谈艺术创新.1671-0703(2009)08-398-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