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看跨文化语用原则

合集下载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篇一:语用学中的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的应用摘要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来华外宾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菜铺上的菜名对人们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它传神的表达出菜本身的特点和美好寓意。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日益与国际接轨,中国菜越来越受外国友人的亲睐。

但由于中国饮食烹饪方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相关专业性强,因而容易导致中国菜名的英译错误。

同样的,英语广告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两种不同文化形成的语用原则。

语用学在实际应用中涉及多方面的理论,包括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

关键词:中国菜名; 面子理论;礼貌原则AbstractChinese diet culture, with a long history, is rich and profound,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indow for the foreign guests to get acquainted with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dish names on the menu have a good indication for people. It vividly expresses the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od and good moral. At the same time, as our country increasingly has interfaced with international, Chinese dish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foreigners.However, different Chinese food cooking ways, rich food culture and professional strong bring about difficulties for translation. The applications of pragmatics including face theory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the area of diet. Samely,advertisement is an cross-cultural activity ,so we should consider the pragmatics principlebo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agmatics involves various aspects of theroies,including face theory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Keywords: Chinese dish names; Face theory; Politeness principle The application of pragmatics in advertisement英语广告advertisement一词产生自拉丁语 advertere,意为“唤起大众对某种事物的注意,并诱于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

试析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对比差异

试析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对比差异

试析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对比差异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任何生活在两种不同文化中的人,都会感到不同文化的人说话方式会有很大的差别,要掌握两种不同的语言,必须掌握两种文化。

只有跨越文化障碍,才能做到交际的得体与妥当。

礼貌作为人们交际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实现人与人之间成功交际的基本条件,是维系人际和谐的工具和手段,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而语言就是表达礼貌的重要手段。

1 礼貌原则概述美国语言学家Grace1967年提出了“合作原则”。

他把说话者和听话者在会话中共同遵守的原则概括为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合作原则是我们平时谈话时通常都要遵守的语用规则。

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Leech在Grace“合作原则”的基础上,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出发,在其《语用学原则》一书中提出来著名的“礼貌原则”,弥补了合作原则在解释间接会话含义时的不足。

Leech指出,礼貌原则完善了“会话含义”学说,解释了合作原则中无法解释的问题。

因此,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是互为益补的关系,礼貌原则可以“援救”合作原则。

Leech将礼貌原则划分出六类。

(1)得体准则:减少表达有损他人的观点。

(2)慷慨准则: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

(3)赞誉准则: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

(4)谦逊准则:减少对自己的表扬。

(5)一致准则: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

(6)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增加双方的同情。

礼貌原则核心内容为:尽量使自己吃亏,而使别人获利,以取得对方的好感,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并使自己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在这六条准则中,得体原则是最根本的一条。

因为得体原则用于指令,而指令是各种语言行为中最需要讲究礼貌,也是最能体现礼貌的一种行为。

礼貌地使用语言就意味着得体地使用语言。

这六项准则互相作用的社会目标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礼让。

也就是说说话者说话时利他程度越高,多把好处给对方,话语就越有礼貌,礼貌程度就越高。

对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的研究

对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的研究

对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的研究引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什么是礼貌行为的理解和实践方式会存在差异。

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一直是跨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将探讨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和原因。

一、语言交流方式上的差异1.直截了当VS委婉曲折在交流方式上,西方人更倾向于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而中国人则更善于使用委婉曲折的语言表达方式。

例如,在提出请求时,西方人可能会直接说出自己的需求,而中国人则会通过言外之意或者暗示来表达。

这是因为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和直接性,而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含蓄性。

2.控制话语VS尊重他人在对话交流中,西方人更倾向于控制话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中国人则更注重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寻求共识。

这是因为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而中国文化注重团队合作和和谐。

二、身体语言上的差异1.空间距离VS亲密接触在身体语言上,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空间和独立性,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中国人则更习惯于亲密接触和身体接触。

这是因为西方文化注重个人边界和自我保护,而中国文化强调亲密关系和集体意识。

2.眼神接触VS礼貌避让在眼神接触方面,西方人注重眼神接触和直视,视对方为尊重的表现,而中国人则注重礼貌避让和眼神轻视,视直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这是因为西方文化注重个人权利和表达,而中国文化强调谦逊和尊重。

三、社交场合上的差异1.个人独立性VS社交关系在社交场合上,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独立性和私人空间,更倾向于进行面对面的、深入的一对一交流,而中国人则更注重社交关系和社交网络,更愿意进行团体交流。

这是因为西方文化注重个人表达和独立性,而中国文化强调群体合作和社会关系。

2.时间观念VS灵活安排在时间观念方面,西方人注重准时性和时间管理,更愿意按照计划和日程安排行事,而中国人则更注重灵活安排和相互关照。

这是因为西方文化强调效率和个人时间,而中国文化强调灵活性和团队时间。

结论: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存在于语言交流方式、身体语言和社交场合等方面。

礼貌原则的文化差异——中美交往中的语用问题

礼貌原则的文化差异——中美交往中的语用问题
三 、 称 呼 语 与 礼 貌
在 跨 文 化交 际 中产 生 故 障 的一 个 重 要 原 因 。 中美 由于 所 处 的 文化 背 景 不 同 ,因 而 在 交 往 中必 定 存 在 障 碍 , 语 言学 家 称 为语用 失误 。
称 呼 语 是用 来 指 称 自己和 别 人 的 词 语 。 言语 交 际
礼貌 用语 作 为语 言 的~部 分 与文 化 是密 不 可分 的。 不 同 文 化 背 景 的 人 说 话 方 式 或 习 惯 不 尽 相 同 ,这 也 是
打招 呼 时 他 们则 会 认 为 你 要 请他 们 吃 饭 。英 美 熟 人 之
间 碰 面 ,互 道 声 “ i 或 “ e o 就 表 示 打 招 呼 了 。 H” Hl” l
中 ,称 呼 语 是 用 得 最 广 泛 、 最 频 繁 的 词 语 。 称 呼 语 对
中美 交往 中 出现 过 多 的 是 社 交语 用失 误 。 由于 中
西 方 两 种 文 化 背 景 不 同 , 在 一 种 文 化 中 被 认 为 是 理 所
人 际关 系 有 着 敏锐 的反 应 ,它不 仅 有 提 醒 对方 开始 交 际 的作 用 ,更 重要 的是 使 交 际 者摆 正 自己与 交 际对 象 的关 系 ,便 于 展 开交 谈 。汉 语 中 的称 呼 语 很 能 体 现 中 华 民族 的礼 貌 习 惯 , 可 以说 称 呼 涉及 礼 貌 ,是 汉 语 言
贬低 自己是 向对 方表 示 自谦 和尊 重 。
二 、 问 候 语
人 们偏 爱 和崇 尚对 等式 (ei oa/Y m tc1 的称 呼 re rcl m e i ) p s ra 类 型 ,体 现 出平 等 的 文化 取 向 ,是 一种 平 等 式 社 会关

中西方人对于称赞的不同回应方式_谈中国人的谦虚准则和西方人的一致准则

中西方人对于称赞的不同回应方式_谈中国人的谦虚准则和西方人的一致准则

文化中是不被接受的。我们的祖先认为尊重他人是礼貌的最低 自己的面子, 否则交际双方就失去平等地位。受到赞扬后说“谢
要 求 , 不 会 自 贬 的 人 往 往 被 认 为 是 骄 傲 自 大 , 所 以 司 马 迁 在《史 谢”表明西方人在接受恭维时既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态度又维护
记》中这样评论韩信惹来杀身之祸:“假令韩信学道谦让, 不伐己 功, 不矜其能, 则庶几哉。”[5]古人认为谦虚者的标准是“每居卑而 推功, 虽处泰而滋恭”, 强调在利益、功名面前要谦恭推让。过分
西 方 文 化 强 调 个 人 主 义 , 尊 崇 个 人 的 价 值 、人 格 , 提 倡 个 体
心 , 此 准 则 中 的 两 个 成 分“ 贬 己 ”与“ 尊 人 ”是 一 个 整 体 , 不 可 分 。 独立性, 在个人取得成就后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当一个人在会话交往中贬低自己时, 那么毫无疑问会抬高对方。 正如比林顿所说:“对于拓荒者来说, 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力更生
中国文化向来以谦谦君子作为楷模, 反对自我吹嘘, 炫耀个 人荣誉, 提倡谦虚礼让。所有的个人荣誉要通过别人的转述并且 自己还要进行自我否定才能称得上是令人羡慕的荣誉, 假如自 己主动说出来就显得骄傲自满, 再过人的成绩也会变得黯然失 色。“满招损, 谦受益”这条古训就是对此的最好解释。例如, 虽然 准备了丰盛的饭菜请别人吃饭, 客人赞赏时, 中国主人会说:“没 什 么 菜 招 待 ”、“ 不 会 烧 菜 ”之 类 的 客 套 话 , 真 正 把 对 自 身 的 贬 损 夸大到了最大限度, 以此来表示礼貌。因此, 中国人是十分严格 地遵守谦虚准则的[1]。但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是假谦虚, 这样的回 答违背了谦虚准则中的实事求是, 违背了“真”, 很难使交际继续 进行下去。虽然西方人也讲谦虚, 但与中国人的谦虚美德是不同 的。他们的谦虚准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尽量减少自我夸 奖, 二是不要自我贬低。而西方人侧重于后者。所以听到这样的 夸 奖 时 会 直 接 回 答“ 谢 谢 ”以 遵 循 交 际 中 的 一 致 准 则 。 他 们 认 为 只要赞扬的内容基本属实, 就尽量接受, 以承认对方的鉴赏力, 表现双方的一致, 从而达到避免不和、加强人际间团结关系的实 质 目 的 [2]。

中西礼貌语言的语用及文化差异

中西礼貌语言的语用及文化差异

V .1 o o1 9 N .5
Ma . 2 0 y 01
2 1 年 5月 00
文 章 编 号 : 10 .7 7 ( 00 5 0 60 0 88 1 2 1 )0 . 5.2 0
中西 礼貌 语 言 的语 用及 文化 差异
杨 琦
( 菏泽 学 院外 国语系 ,山东 菏泽 241 705) ‘
例如两个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可能就会热心地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这都是习以为常的因为这样的关心使人感到温暖有人情味并以此来缩小双方之间的距离
第 1 9卷
第5 期
牡 丹 江大 学学报
J u n o M d n n U ie s o r a f u a ja g n v r y 1 i i t
5 6
建历史而很难理解西方文化 中关 于个人 自主的价值 。例
亲切。而在英语 文化中 ,个人年龄是隐私 ,那么 “l” o d 更 是个 隐晦的词。年轻人称 呼老年人时 ,可在其姓 氏前 加 M. r、Mr. Mi 。在汉语 中,可以用 “ s 或 s s 老师 、经理 、 医生 、工程师”等表示职业名称 和头衔 的词做称呼语 , 在 英语 中却 不能 。正 确 的说法 是按照 英美 人的 习惯把 Mr、M s M s . r威 i s与姓 连用 以示尊敬或礼 貌。 ( )文雅 ” 为一种礼 貌现象 , 五 “ 作 是带有普遍 性的。

要 :本 文从 中西方的礼貌原则入手 ,对 比了中西方礼貌的语 用及文化差异 ,总结 出只有通过文化对 比,了
解相互之间的文化差异 ,采 用不 同的礼貌 准则 ,才能实现成功 的跨文化 交际。
关 键词 :礼 貌 准 则 ; 文化 及 语 用 差异 ;跨 文化 交 际 中图分 类 号 :H3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1

中英礼貌原则及用语对比看中英文化的差异

中英礼貌原则及用语对比看中英文化的差异

中英礼貌原则及用语对比看中英文化的差异作者简介:苏锦锦(1986- )女,汉族,河南省平顶山市人,硕士,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1级,研究方向:对外汉语研究(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1331)摘要:礼貌用语是对外交往中重要的交流语言。

然而由于文化,地域,风俗习惯等不同的原因,不同文化之间的礼貌用语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文章通过中英礼貌原则对比和列举具体的中英情景礼貌用语来进行对比,继而阐述中英文常用交际用语的差异,分析这些语言所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达到更好的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礼貌;礼貌原则;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c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2-0000-01礼貌为文明人类共有的普遍现象,不同的礼貌用语反映不同民族的精神面貌,是日常生活中具有道德伦理意义的行为准则,也是人们维系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还是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都会经常感觉到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语言使用上的不同,因为语言不仅传递语意,还是文化的载体,从中英所使用的不同礼貌用语,我们可以窥见中英文化各个方面都有所不同。

一、中英语言的礼貌原则英国学者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包括以下六条准则:(1)得体准则:使自己受损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

(2)慷慨准则:使自己受惠最小,使他人受损最大。

(3)称赞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贬损,尽量夸大对他人的赞扬。

(4)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赞扬,尽量夸大对他人的贬损。

(5)一致准则:尽量缩小自己与他人的分歧,尽量达到与他人的一致。

(6)同情准则:尽量缩小自己对他人的厌恶,尽量夸大自己对他人的同情。

而顾曰国教授总结的中国式礼貌原则包括以下五条准则:(1)贬己尊人准则:(2)称呼准则(3)文雅准则(4)德、言、行准则(5)求同准则。

如果必须要发表不同意见的话,可以采取“先褒后贬”的策略。

由以上对于中英礼貌原则的列举可以看出,礼貌原则本身具有普遍性,宏观上看中英两种语言的礼貌准则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的,但在细节和角度等方面又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中西方文化礼貌原则内容

中西方文化礼貌原则内容

中西方文化礼貌原则内容文化礼貌是各种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合作和友好交流。

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原则,本文将分别从中西方的尊重对方、言辞礼貌、社交礼仪和态度谦和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尊重对方在中西方社会中,对他人的尊重是一种基本的礼貌原则。

然而,在表达尊重的方式上存在着差异。

中方的尊重主要体现在尊重长辈和上级、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隐私等方面。

在中方社会中,尊重长辈和上级被视为一种传统的美德。

人们会特别注意对待长辈和上级,遵循适当的礼节和称谓用语。

此外,中方人士通常会在讨论或决策时,给予他人充分的尊重和听取意见。

同时,中方人士也尊重他人的隐私,不会过问他人不愿意透露的私人信息。

而在西方社会中,尊重他人主要表现为尊重个人权利和选择、尊重他人的空间和隐私等方面。

在西方社会中,个人权利被视为一种基本的社会价值。

因此,人们会尊重他人的个人选择,不会干涉他人的决策和行为。

此外,在西方社会中,人们也注重尊重他人的空间和隐私,不会过分打扰他人或询问他人不愿透露的私人信息。

二、言辞礼貌言辞礼貌是中西方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不同的文化会对交流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有不同的要求。

在中方社会中,人们注重以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批评。

中方人士通常会使用含蓄和间接的说法,以避免冒犯他人。

此外,中方人士在交流时也会使用一些客套话和敬语,以展示对他人的尊重和好意。

而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注重直接和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西方人士会直接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批评,以促进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

此外,在西方社会中,人们在交流中通常比较直接和简短,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去客套和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中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文化中对待他人的方式和态度。

在中方社会中,人们注重社交活动中的亲密和热情。

在社交场合中,中方人士通常会主动向他人问候、打招呼和寒暄,以展示友好和尊重。

此外,中方人士还会注重礼品的赠送和接收,视为对他人的尊重和感谢。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优秀7篇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优秀7篇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优秀7篇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分析语言学篇一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分析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礼貌原则”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礼貌用语中有充分的体现。

礼貌是对比语言学中语用对比研究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在迥异的中西方文化中更是如此。

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礼貌原则有着较大的差异,了解这种差异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的理论研究1.西方文化中的礼貌概念西方“礼貌”理论中较有影响的理论框架当属Brown & Levinson的“面子论”及Leech的“礼貌原则”。

两种理论对礼貌的内涵及外延作了较为系统深刻的研究,对不同文化领域的礼貌研究都有一定影响和借鉴意义。

Brown&Levinson的“面子”概念建立在Gofman的定义基础上。

根据Gofman的理论,面子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最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对每一个交际者来说是最基本的、不容忽视的。

但Brown&Levinson的面子概念更为具体,他们认为所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

他们根据个人需要把面子分为两类: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即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即个人的正面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赞许的愿望。

面子有双层性,而且构成面子的双方面是相互矛盾的。

在交往时,一方面我们需要与对方有所关联,或者关注对方,并且要向对方表示出我们的关注。

面子的“关联”方面就是积极面子,Levinson把它称之为积极礼貌(Positive politeness)。

“积极面子”所常用的语篇方略是:恭听对方谈话,对其表示兴趣,表示与对方有共同之处,相互以名字称呼等。

如:“Agree,I have always believed that,too.”另一方面,我们要维护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向对方表示我们也尊重他们的独立需求。

面子的“独立”方面就是消极面子,Levinson把它称之为消极礼貌(negative politeness)。

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3西方 的礼 貌 原 则
早 在 20世 纪 80年 代 , 国 著 名 的语 言 学家 利 奇 ( ec ) 英 L eh 就 从 语 用 学 的 角 度 对 交 际 活 动 中 的礼 貌 原 贝 重新 进 行 了 归纳 和 分
类 , 认 为 礼 貌 原 则 应 由得 体 、 慨 、赞 誉 、谦 虚 、一 致 稻 同 情 他 慷
2汉语 中的礼 貌原 则
中 国 素 有 “ 仪 之 邦 ” 称 华 文 化 经 过 了 数 千 年 的 变 革 礼 之 中
赞扬 ;
( 谦 虚 准 则 : 量 减 少 对 自 己 的 表扬 , 量 增加 对 自 己 的 4) 尽 尽
贬低 :
和 沉淀 有 着 自己 独特 的 韵 味 ,也 形 成 了 有 中 国 特 色 的道 德 规 范 和 礼貌 原 剐 。 北 京 外 国 语 大 学 教 授 顾 日 国曾 对 汉 文化 的礼 貌 性 傲 过 系 统 研 究 。 在 他 的《 貌 、 用 与 文 化 》 1992) 书 中 总 并 礼 语 ( 一
行 ” 重视。 的
文 章 编 号 :6 3 2 ( 0 ) 3 0 2 - 2 1 7 - 1 2 1 0 - 2 3 0 1 1 1
l概 述
语 言作 为 人 类沟 通 的 主 要 交 际 手 段 ,在 人 类 发 展 的 历 史 上 起着极 为重要的作用 , 而礼 貌 作 为 文 明 的 产 物 和 标 志 人 类 的 对
对他人的同情。
准 则 , 认 为 汉 文 化 中 的 丰 貌 原 包括 以 下几 个 方 面 : 他 L
1 呼 准 则 。即 用 适 当的 称 呼 指称 对方 。它 不 仅 有 提 示对 方 . 称
4中西 礼 貌原贝 比较 q

从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看跨文化语用原则

从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看跨文化语用原则
天报 纸上刊登 了这 一讲话 的译 文 , 餐 馆老板大 为恼火 , 说李 鸿章污蔑了他餐馆 的名声 。这是 由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礼貌
原则造成的 。 二、 汉语 的礼 貌 原 则 由此 可 见 , 利 奇 的 礼 貌 原 则 并 不 能 完 全 有 效 地 指导 汉语
英语著 名语言学 家利奇 为了弥补 格赖斯 会话合 作原则
快 的一个 新的语用 学分支 。这一领域 的学术 成果在 语言教
进行过详细考察 , 那 么他 由西方 文化 背景得出 的礼貌原则对
其他文化的适应性是值得怀疑的。
利 奇 的 谦 虚 准 则 与 中 国人 的谦 虚 方 式 也 有 很 大 的 不 同 。
学、 文化对 比研究 以及跨文化言语交 际中被普遍认 可。其 中,
礼 貌原则的研究是近几十年来语用学研 究的一个重要方 面 .
在某些场合下 , 中国式 的“ 谦虚 ” 会 给西方人带来不快甚 至威 胁 。如清朝时 , 李鸿 章出访 美国 , 曾在美 国餐馆设 宴 , 席上对
并 对跨 文化语用学起着积极 的促进作用 。


利奇 的礼貌原则
客人说 “ 今 天承蒙各位 光临 , 非常荣幸 , 我们 备有粗肴 , 没有 什 么可 口东西 , 聊 表寸心 , 不成敬意 , 请大家 包涵 ……” 第二
1 . 贬己尊人准则 。中国式礼 貌的最大特 点是“ 夫礼者 , 自
卑而 尊人 ” 。该 准则 指称谓 自己或与 自己相关 的事物 时要 “ 贬” , 要“ 谦” ; 称谓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 的事物 时要 “ 举” , 要
“ 尊” 。
另一 方面是与人际修辞有关 的不 同语 言和文化 的类型研 究。
【 关 键 词】礼貌原 则 ; 差异 ; 跨文化语用 ; 合作原则 中图分类号: H 1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8 6 1 0 ( 2 0 1 3 ) 4 — 0 0 0 5 — 0 2

语用学礼貌原则的中西方差异

语用学礼貌原则的中西方差异
减 少 影 响对 方 行 为 自由来 满 足 的 消 极 面 子 。而 这 些 正 是 语 用 学 研 究 的 旨向 所 在 。
在 中国 , 其实 “ ” 礼 在古代就早 已形成 了传 统 , 些被我们视 一
为“ 封建” 一些则 发扬光大飘扬 过海 。在尊卑 、 , 等级 分明为主要
取 向的中国封建社会 ,礼” “ 的精神就是天地人伦 的上尊下卑 ,管 《 子・ 五辅》 中亦有 “ 下有异 , 贵贱有分 , 长幼有序 , 富有度 , 贫 凡此
2 中西方礼貌用语 中体现的文化差异 21 见面打招呼和告别 的差异 . 西方 人与别 人打招 呼 时经常会 非 常兴奋地 说 “el , hl ” 或者 o
“ o r yu ” 似 这 样 的话 , 西 方 , 果 你 正 在 和 一 个 陌 生 人 H wae o ?类 在 如
说话 , 他们说话 的主题就会趋 向于天气这样 无关 紧要 的话题 , 但 是对 中国人 , 他们 可能会说 : 了吗?去哪了?带什 么来 了?或 吃
八 者 , 之 经也 ” 种 上 下 、 贱 、 幼 、 富 之别 就 是 封 建 社会 中 礼 这 贵 长 贫
23 赞美别人 的差异 .
e.S e gab atu c r i na mei nfml,h hns g (ei eui l ut ni nA r a a i teC i e n f a c y e w nso ri e om stns a ttpa eh o t g) s t r ei
临别时 , 中国人很少会直接说再见 , 通常会非 常地 正式 , 起身 送 客说 着 :慢走 , “ 有空再来” 。有些 还要送 出门 口, 而西方人就会
简 单 说 的 “ od y!, e o ! G ob e” S e u” “ y 22 称 谓 语 差 异 .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doc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doc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一、前言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

学者徐一平在《英汉礼貌用语的文化迁移》中指出,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不仅体现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之中,更反映了深刻的民族底蕴和民族特点。

而礼貌用语,是在人们长久以来普遍遵循的礼貌原则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是维系人际关系的必不可少的食粮,也是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文明素质。

[3]基于对礼貌用语的研究,有利于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和人们的心理特征,对言语交际活动的实际、顺利完成具有积极意义,由此人们的交际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3]他认为等级观念与平等观念、隐性文化与显性文化、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等是文化迁移在礼貌用语上的作用因素。

另外,礼貌用语凝聚了民族的生命力,反映了民族的风俗历史、思维方式、生活背景等。

因此,跨文化背景下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具有提高交际质量和效率、避免语用失误的重要价值。

[3]孙静,肖建安在《汉英礼貌用语的文化理据探析》一文中同样指出了: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选择、使用礼貌用语的差异,因此针对其语用差异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根源。

他们认为,面对这种情况,应当采取适当的策略,确保跨文化交际的进行过程。

礼貌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与素质,尤其在跨文化背景下,我们不自觉的会采用礼貌语言表达,所以真正懂得如何学习语言的人,不仅学习语言知识,还会自觉深入体验其背后文化。

尤其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来讲,探讨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及礼貌用语的使用具有实用价值。

[4]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随着语言学家们对于礼貌原则、礼貌规约的研究深入,中西方学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其中以格莱茨的合作原则、利奇的礼貌原则、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理论、顾曰国的礼貌原则为代表。

本文基于这些原则,针对跨文化背景下关于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展开分析。

1. 西方的礼貌原则(1). “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美国语言学家格莱茨(H.P. Grice)于1975年提出的。

1数量准则:所说的话应该满足并且不超过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比较研究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比较研究
 ̄_u— . __ ‘
2 1 0 1 NO ? 9
. - —
c h 。 Ed .

I 。 1 Her d 。 。 al
科 教 论 坛
中西 跨 文化 交 (. 1 中共湖 南省委 党校 ; 2 湖南行政 学院 长 沙 4 0 0 ) . 1 0 6
准则 :
( ) 体 准 则 : 尽 量 不 冒 犯 别 人 或 使 1得 ①
美 国 媳 妇苏 珊 ( u a ) 她 的婆 婆 张 太 S s n与 太 在 机场 的 对 话 , 太 太 的 儿子 为 他 们 翻 张
译。
貌 总 是 和 谦 卑 紧 密 相 连 , 话 人 把 自 己放 说 在较低的位 置上以示对听话者 的礼貌 , 这 是因为受儒 家文化的深刻影 响 , 文化 斟 汉 的人 交往 强调 内敛 、 和的 中庸 之道 ( 平 黄
在 别人 征求 意 见的时 候 , . n 的非 Mr Ya g
2 礼貌原 则的跨文化差异
不 要 再 减 肥 了 , 体 健 康 才 最 重要 哪 ! 身
常含糊 的 回答 “ h n y u 会令 对 方 茫然 T ak o ” 不知 所 措 。 答 复英 美 人 的 邀 请 时 , 明确 在 要 是 接 受 还 是 不 接 受 , 棱 两 可 的 回 答 会 使 模 对方 迷惑 不 解 , 至 认 为 对 人 不 真 诚 。 甚
苏珊 : a k y u!Th a o y u. Th n o e sme t o
丈 夫翻 译 : 谢谢 妈 妈 , 祝 您身 体 健康 。 我
之 称 。 国 人 在 悠 久 的 历 史 和 文 化 背 景 下 中 形 成 r 自己 特 定 的 礼 貌价 值 观 。 日 国 根 益 于 张 太 太 的 儿 子 对 中西 文 化差 异的 成 功 交 际 产生 直 接 的 影 响 。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 顾 在 由 据 汉 语 言 文化 的有 关 礼 貌 的 渊源 提 出 了汉 驾驭 。 上 述 对 话 中 , 太太 虽 然 接受 儿 媳 于 价 值 观 体 系 的 不 同 , 国 人 和 外 国 人往 在 张 中 语 占 文化 的4个 方 面的 礼 貌特 征 : 重 、 尊 谦 妇 的邀 请 去 美 国纽 约 , 中 国人 讲 究 含 蓄 , 往 对 同 一 事 物 的 思 维 、 解 和 说 法 不 尽 一 但 理 逊 、 度 热 情 、 雅 , 时 还 总结 出 了 汉 语 不能 直 接 表 露 或 者 至 少 不 能 立 刻表 露 自己 致 , 至 有 很 大 的 差 异 。 态 文 同 甚 言文化的5 条准 则 : 的 态 度 。 英 美 文 化 注 重 明确 具 体 , 这种 而 在 () 己尊人 准 则 ;2 称呼 准 则 ;3 文雅 1贬 () () 准 则 ; ) 同准 则 ;5 德 、 、 准 则 。 ( 求 4 () 言 行 原 则 的 比 较 , 们 可 以 发 现 中 西 方 礼 貌 原 我

中西礼貌原则差异的文化对比研究

中西礼貌原则差异的文化对比研究
文 化教 育 I I j
史 媛

中西礼 貌 原则 差 异 的文化对 比研究
( 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 学院, 扬 江苏 扬 州 2 50 ) 20 0
摘 要: 礼貌是一种普遍 的社会 现象, 普遍存在于各种语 言和文化 中, 在人类 交 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根据 Bo n L v s 的“ r 和 eio w n n 面子理论 . L eh的“ ec 礼貌原则” 以及 中国学者顾 日国总结的 汉语言文化礼貌 , , 针对 中西礼貌原 则的异 同进行对 比分析 , 并从 文化 的角度分析 了造成差异的原
因。
关 键 词 : 貌 原 则 ; 语 文 化 ; 语 文化 礼 汉 英
懂礼貌。其重要内容是“ 先用雅言, 禁用秽语; 多用 美后 往 往贬 低 自己 , “ 里, 里”“ 常说 哪 哪 ,这是 我应 礼貌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 , 也是一种语言现 委婉语 , 少用直言” 。球 同准则: 求同就是注意人 该做的” , 等 这使西方 人 感到 自己的话被直言否决 象。礼貌语言行为是历史文化的沉淀 , 与其历史渊 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要保持相称, 说话双方力求和 而丢了蕊子, 不礼貌。西方文化中, 人们常采取转 源、 价值观念、 思维模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不 同 谐一致。交际双方尽量减少分歧, 尽量和谐一致 , 移或降低对方的赞美来表示谦虚 , 而不是直言否 的文化导致了礼貌原则的差异,也 随之带来了沟 满足对方的要求, 同对方。 言行准则: 赞 穗 指在行 定 对 方 。 通的误会。因此 , 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对比研究对于 为动机上尽量减 、 付出的代价 ,增大他 ^的 !也人 1 4礼貌差异的成因 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用交际能力非常必要 利益。在言词上尽量夸大别人给 自己的好处, 说小 41思维方式 . 2中西 方礼 貌原 则 自己付出的代价 。 在西方 ,人们普遍认为世界是由唯一的神所 2 rw lBo n和 L v sn的 “ ei o n 面子理 论 ” 3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异同 创造和控制的, 逐渐形成了二重世界观。 他们对待 Gf a “ o m n把 面子” 界定为“ 一个人在某~具 3 . 同处 1共 世界的态度趋于客观 、 理性 , 人们相互平等 , 思维 体交际场合中,通过采取言语动作而为自己获得 中西方的礼貌原则对人类的言行举 I E 都具有 模式是线性 , 直接, 分析性的。 而中国, 们认为世 ^ 的正面的社会价值 ,是按照社会所赞许的属性而 普遍的概括眭。 其 I都是设身处地为他 ^ 着想, 界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部分和谐组合而成的有机 创造的 自我形象” 。 尽量减少他人的付 出和反感 , 增大他人的好处和 整体,形成了整体世界观。人们对待世界更由主 1 1 英 国学 者 Bo n和 L v sn沿用 G f n 赞同, rw ei  ̄ n o ma 给足他人面子 , 增加对人的同情 , 扩大双方 观 , 思维模式是曲线, 问接, 感性的。 的“ 面子” 概念, 提出“ 面子f 论” 其 设定, 5 i 拴 。 参加 的—致性等等。中西方礼貌原则都是为了特定的 4 . 值取 向 2价 交际活动 的人都是典型人 ,就是社会集团中具有 交际 目 , 的 其应用都是根据其不同的谈话 内容, 不 西方文化强调个 人主 义, 以个人为中心, 言谈 正常交际能力的人。典型人所具有的“ 面子” 即是 同的对象和场合, 由具体语境和目的决定 的, 具有 举止只要不妨碍他 ^,一切 由个人 自主并为之负 每—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那种在公众中 定的指导性和适合性。 责。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 人偏好的生活方式受到 个 的 “ ^形象 ”分为消 极面 子和积 极 面子 。消极 面 个 , 3 . 异性 2差 重视 , 个人的情绪 、 、 愿望 目的和隐私都得到特别 子指有 自主的权利, 不希望别人强加于 自己、 干涉 3 . 子 .1面 2 的尊重和突出的表现。对个人的自由、 权利、 独立 自己的行 为 。积 极面 子指 需要 得到 对方 的承 认 和 从 Bo n和 L vno rw eisn的面子理论来看 ,面 的尊重在西方文化中被认为是礼貌的,反之则是 “ 喜爱, 与对方达成共识。 子”是—个公共的 自 我形象, 以 是 个人价值观为 不礼貌 的。 Be n和 L v sn rw ei o 将危及言说者 面子 的言 基础的, n 着眼于个体的。 个僻 下保: 全个 相反 ,中国文化是一种基于集体主义的价值 语行为称为“ 损害面子的行为” 受损的既可能是 人的“ 。 脸面”个人的面子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观 , , 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 强调社会、 群体对个人 说话 人的面子, 也可能是受话人的面子 ; 既可能是 面子不 仅包 括 积极 面子还 包 括消极 面 子。 消极 面 的约束 , 不突出个人和个性 , 而强调群体 的作用。 积极面 子 , 能 为消极 面子 。 亦可 子 的核 心就 是是 个 人隐私 和 自由 ,所 以任何 可 能 中国人重集体主义 , 做事总爱“ 面子”以贬抑 自己 , 任何理性的交谈者都会尽量 回避损害面子 阻碍他人 自由的言语行为都可能伤害他人的消极 来突出他 ^或群体。 人们以群体为中心, J个 ^ 强{ 哥 的行为, 或采用某些策略将损害降到最低。 说话 人 面子, 是不礼貌的。侧重于个 ^ 义的西方文化中 在群体成员中的适 当地位和适当的生活方式 。个 主 会根据面子的损害大小相应选择以下五种策略a 更偏重“ 消极面子” 中国人考虑的主要是“ 。 积极 人的情绪、 愿望、 目的、 隐私等相对于群体来讲无 直 言 ; 积极 礼貌 ;消极礼 貌 ;婉 言 ; 回避 。 h & d e 面 子”不 会 因为 主动 去帮 助别 人而 损 了 “ 极 面 足轻重, , 消 它们必须让位于群体的考虑。 2. ec 2 L eh的‘ L ‘ 貌原则” 辛 子 ” 。 5结 论 英 国语言学家 Leh将语用原则分为“ ec 人际 3 2称 呼准 则 2 礼貌原则是人们在进行语言交际时要普遍遵 修辞”和“ 篇章修辞 ” 两大类 , 礼貌原则属于人际 称谓语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身份、 地位、 角 守的原则 , 但其内涵, 准则可能由于各个民族之间 修辞的范畴。他根据英国文化特点提出了6条礼 色和相互关系的认定 ,起着保持和加强各种人际 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不同而有差异。所以在西方文 貌原则 :得体准则 :使他人受损最小 ; a 使他人受 关系的作用。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中西方在称谓 化背景下提出的礼貌原则在汉语言文化中未必适 惠最大。h 慷慨准则:使 自身受惠最小 ; 自身受 上存在着明显的反差 。中国文化注重长幼尊卑, 使 称 用 ,认 识 中西 方原 则的差 异 可以帮 助 学习者 减 少 损最大。a 赞誉准则 :尽量少贬低别人 ; 尽量多赞 呼十分复杂 ,因此称呼准则被特别提 出以显其重 语言学 习中的负迁移, 增强跨文化意识 , 提高语用 誉另J J l 人。d 谦虚准则:尽量少赞誉 自己; 尽量多贬 要 。中 国人 常用 姓 加上职 务来 称 呼别人 , “ 能力 。 如 王校 低 自己。e 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 长” ;也常把亲属称呼语外化使用 , 如称呼比自己 参考 文献 增加双方的一致。£ 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对男人的 年 长的人 “ 爷 ”“ 奶 ” ;老 ” 中国代 表 着 见 【 o n J f 爷 、奶 等 “ 在 l w ,G & L v s n r e i o ,& S m nvras o n o e u iesl f 反感;尽量增YXN人的同情。 ./ , 多识广 , 足智多谋 ,小” “ 代表关系亲近, 常有“ + ln ug sg oin s p eo e aM] C m 小 ag aeua ̄plees hn m n[ . a - t rd e Un v r i P e s 9 . y L eh的礼貌原则明确指出区分礼貌与不礼 姓” 老 + 的称呼, ec 或“ 姓” 在英语文化里却是不礼貌 b i g i e st r s ,1 78 貌行为的标准 ,同时也指出礼貌行为既是一 种非 的。 一 2 1 礼貌, 用与文化田. 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 在西方 , 熟人间直呼其名( 不含姓) , 正式场合用 【顾 日国. 9 24 对 称的行 为 。 MrMi 、 S , 、 s Mr等 只有极少数职务、 s 职称能用来称 1 9 , 2 顾日园的礼貌准则 3 呼 别人 , 如总 统 、 医生 、 士等。 博 [1  ̄ . 编语 用学概要 I 上 海 : 海 外语 教育 34 7 - 新 】 上 出版 社 .9 9 19 . 我 国语 言学家顾日国(9 2总结 了与汉 语 19 ) 3 3赞誉准则和谦虚准则 2 言文化有关、 中国特 色的五种礼貌准则 :称呼 带 a 4贾玉新跨 文化 交际f . Mj 上海 : 海 外语 教学 出版 上 赞誉准则是尽量多赞誉别人,谦虚准则是尽 『l &,9 7 准则: 即用适当的称呼问侯对方。使用恰当的称呼 量多贬低 自己, 两者与贬己尊人准则是统一 的。 一 但  ̄ 1 9 . 语被认为是最起码的礼貌原则。b 己尊人准则: 发生冲突时, L 贬 中国人更注重谦虚准则, 西方人更多 作 者 简 介: (9 37 )女 , 苏省扬 州市 史媛 18 ,~ , 江 指谓 自己或与 自己 相关的事物时要“ , 谦 ” 使用赞誉准则。 贬”要“ ; 在西方, 受到赞扬时人们一般说 人,工作单位 :扬l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外语 州 指谓 昕者 或 与听 者有 关联 的 事物 要 “ ”要 “ ” “ ak yu表示接受 , 抬 , 尊 。 t n o” h 他们认为接受赞扬可以避 系, 助教, 学历: 硕士。0 8 20 年毕业于扬州大学外国 。 雅言准则 : 出言高雅, 文质彬彬往往被人认为是 免损害对方的积极面子, 是礼貌的。中国人听到赞 语学院, 研究方向: 英语语言文学。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摘要: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被不同的民族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而礼貌用语作为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工具,应该被学习者认识和了解。

本文列举了一些中西文化背景下的礼貌行为的差异,尤其是从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道歉、对赞扬语的应答五个方面的异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引起注意以运用于实践,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礼貌原则;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A Brief Talk about Different PolitenessPrinciple of Cultural Exchange Abstract:Language as a tool for cultural exchange, has been given the different ethn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Courtesy as a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particularly in the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by learner. This article lists some differences and causes of five aspects including addressing, greeting, acknowledgement, apology and response of the compliment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applying practice and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Key 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oliteness principle; appellation;greeting; acknowledgement;apology;response of the commendation语言学习的范围很广,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语法学习,还要注重母语与外语之间的文化差异。

浅析礼貌原则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浅析礼貌原则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交际受 阻。 管 志、 尽 赞扬 升级、 评价性接受 、 历史评价 、 转移 、 回 ec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 ,礼貌 ” “ 对有效交际 的 Leh的礼貌原则具有 一定的普遍性 ,但各社 敬 、 怀疑 、 贬低 、 修饰 、 同意、 不 无视 、 求解释 请 实现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它是人际交往中极 会群体在遵循礼貌原则上所使用 的具体准则 、 等。 T ak yu 是英美社会提倡使用的回复言 “ hn o ” 为重要 的社会规范 ,约束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 实施方略因其文化差异而各有区分 。 语, 以示受恭维者的礼貌 与修养。 与英美习俗相 中要充分考虑他人 的感受。尽管 Leh提出了 ec 3中西社会之礼貌原则差异 反, 中国人 习惯拒绝或贬低恭维语的语义 内容 。 具有 相对普遍 性的礼貌原则 , 但在对 “ 礼貌 ” 的 礼貌是各社会群体普遍存在 的现象 。 但在 因此就出现了笑话中“ 里哪里” 哪 的答语 。 内涵解读上 , 不同文化背景 的人们存在不 同的 不同文化背景下 , 内涵大相径庭 。 其 中华 民族是 除上述恭维语外 ,中西在隐私 、称呼 、 谦 理解 。因此 , 礼貌是个程度 问题 , 礼貌原则 的应 礼仪之邦 , 重视伦理道德。 中国社会是一个以群 虚、 邀请 、 接受及拒绝等言语行为中均体现出巨 用与文化背景及语境 密切相关。 体为主要取 向的社会 , 这是长久以来 封建社 会 大的差异 , 这就要求英语学习者要充分 了解中 2礼貌原则提出的背景及内容 “ 身份制” 和差序格局影响的结果 。正如礼记中 西文化 ,在达到双语能力的同时提高文化交际 言语交 际过程 中, 人们总要遵循一定 的会 所述“ 夫礼者 , 自卑而尊人 ”显然 , 。 中国式的“ 卑 能力 , 避免语用迁移 。 话原则 , 以保证达到有效交际的 目的。 美国哲学 己尊人” 与西方的礼貌原则基础有着本质 区别 。 4结 论 家及语 言学家 Gi 提 出了系统 的合作原则 : 对西方 而言 , re e 人们追求 自我实现与 自由平等 , 重 Toa hm s曾指出( 93 , 19 )语法错误可能使人 包括 数量 准 则 ( uni x 、质 的准 则 视个人权力及隐私 , Q aty Mai t m) 追求人际间的平等一致。 不愉快 , 当意识到说话人 的语言能力时 。 但 是可 ( ul “ )关 系 准则 ( e t n M x , Q at M . , i y 岫 R li ai ao m) 由于中西礼貌原则的社会文化 内涵不 同, 以容忍的。然而语用错误 可能反应出说话人的 及方式准则( anrM x 。然而 。 M n e ai m) 在实 际的 因而在礼貌原则采取的方略 , 礼貌在言语行为 粗鲁和无理 , 会被视为人格缺陷。 礼貌的表象是 言语交际中 , 存在着大量违背合作原则的语 言 方面的分布 , 相同情景中礼貌方略 的选择 , 积极 社会深层文化折射 的结果 。只有在把握 中西文 现象 。为此 ,ec 提 出礼貌 原则 , Le h 合理 的解 释 和消极面子, 礼貌与人际间社会地位的关 系 , 涉 化内涵 、 夯实言语交 际能力基础上 , 礼貌原则才 了言外之意和间接言语行为等问题 。挽救 了合 及 的话 题 等 方 面 中 皆体 现 出不 同 的 应 用 特 点 。 能更 好 的 应 用 于跨 文 化 交 际 过程 中 ,规 避 语用 作原则。 现 仅 就 中 西不 同文 化 背 景 下恭 维 言 语 行 为及 反 失 误 , 到 有 效交 际 之 目的 。 达 从本质上讲 , 貌是非对 称性 的, 礼 从听话 应 方 略 进行 对 比分 析 ,阐释 跨 文 化交 际 中礼 貌 参考 文献 人角度感受到的礼貌言语对说话人而言可能是 原则的不 同应用。 []ec .. r cpe fPan i 【 . I 1LehGN Pi ilso rgmts M】 l n c - 不礼貌的。因此 , 说话人为了表达礼貌言语 , 就 根据美 国学者 Hebr oie ret l s和 Wosn d n L n ma r s , 9 3 ,H n l o :o g n P es1 8 o 必须有所付出 . 反之亦然。 礼貌 概念 中又存在积 等的调查 , 英语恭维语除了表示欣赏外 , 主要用 【]ere Y l rgmt s . : 2G og uePan i [ 北京 上海外语教 c M1 极礼貌和消极 礼貌 (oi e ad ngte p— 于协同交往双方关系的“ psi n e i o t v av 一致性 ” 加强 巩固交 育 出版社 .0 0 , 20. lees。积极礼貌可能包括承诺性 ( ins) t 许诺 、 帮 往者间的平等性关系。受我国社会差序格局的 【 何 自然. 用 学讲稿[ 】 3 】 语 M. 南京: 南京师范 大学 20. 助、 保证等 ) 和表情性( 感谢 、 祝贺 、 抱怨等 ) 言语 影 响, 汉语恭维语主要用于使对方感觉 良好 、 欣 出 版 社 . 0 7 行为。借由积极礼貌, 拉近与他人 的关系 , 使他 赏 、 利用他人 , 这是受中国文化及和谐取向的必 [J 文 仲 . 文 化 交 际 学概 论【 -b : 语教 4胡 跨 M】 京 外 | 人把 自己当做同一群体 的一员 ,以达 到寻求共 然结果。恭维语所涉话题包含两方面 , 一是 “ 相 育与 研 究 出版社 ,9 9 19 . 识 的目的。 消极礼貌常包括指示性言语行为 ( 命 貌 ” 所有物” 二是“ 及“ , 成就 ” 能力” 和“ 。 【I 5 贾玉 新 . 文 化 交 际 学【 . 海 : 海 外 语教 跨 M】 上 上 令、 指示、 请求 、 建议等 )涉及到打扰他人之时 , , 英美社会视评价女性外貌为普遍现象 , 是 育 出版 社 .9 7 19 . 并尽量委婉或策略地表达 自己对他人的尊重。 促进平等性关系、 拉近距离的有效话题 。 但在 中 f1 定芳 . 论 G o ryl eh的 语 言 观 和人 际 6束 试 efe ec f L eh ec 仿照合作原则 ,列举 如下礼貌原则 国 , 尤其在正式场合 中, 恭维女性外貌会被视为 交 往 修 辞理 论 f1 J 外语 研 究 ,9 0 4 . . 19 ( ) ( ot es Pic l) ( ) 得 体 准 则 ( at 禁 忌话题 ; Pla s r i e 。 一 i n np Tc 西方人喜欢变化和差异, 暗含某种新 m xm)尽量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 的观点。 ai : 尽量 意的变化都会受到恭维 ,而中国侧重相 同与和 ( 上接 1 9页) 4 了知识 的广度 , 掘了知识 挖 少让别人吃亏, 尽量多使他人受益 ;二) ( 慷慨 准 谐 , 对变化的恭维远低于西方 ; 在成就和能力方 的深度 ; 培养 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则 ( e eoi x : 量减少 自己的受 益 , 面上 ,英美社会通常是社会地位较高者对 较低 G nrsy Mai 尽 t m) 数 学 课 堂 上 , 时 地 设 置 一些 一题 多 解 的 适 尽量增大 自己付 出的代价 ;三 ) ( 赞誉 准则( D 者或上级对下级进 行评价 。 A— 对西方人而言 , 评价 例 题 ,通 过 一题 多 解 ,能 激 发学 生 学 习 的积 极 poao a :尽 量 缩 小 对 别 人 的 贬 低 。 rbt n M ̄ m) i 尽 个 人 的能 力 与 成 就 是极 严 肃 的 事 ,因 此 对能 性,激发学生 的创新意识 ;有利于学生沟通知 量增多对别人的表扬 ; 四)谦 虚准则( dsy 力与成就 的恭维言语只能 由具有评价能力 的人 ( Moet 识之问的联系; 有利于发展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 ; Mai : 量 减 少 对 自己 的 表 扬 , 量 贬 低 自 来 进行 。 xm)尽 尽 而在 中国 , 对他 人 能 力 与 成 就 的恭 维 言 可 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帮助他 己 ;五 ) ( 一致 准则 ( g e etMai : 量缩 语通常发生在下级对上级的交际过 程中,其 目 A r m n xm)尽 e 们真正理解 和掌握基本 的数学知识 与技 能、 数 小 自己与别人的分歧 。尽量增加 自己与别人 的 的是获取上级的好感 , 取悦他 人。 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泛 的数学活动经验 。 共识 ; ) ( 同情准则( y p t ai ) 尽量减 六 S m a yM x : h m 有这样一则笑话 : 一对中国夫妇和一名美 少 自己与别人在感情上的对立 ,尽量增 加对别 国朋友碰面 ,美国友人对中国男士说道 :Y u “ or 人 的同情。 W i S euid” 中国 男 士 回 答 到 :“ 里 s O bat .。 i f 哪 不 同文化背 景下的言语 规则与交 往规则 哪 里 。 ” 国友 人 对其 回答 感 到 很 诧 异 , 索 片 美 思 均不同, 包括说话人开 口说话的时机 , 说话 的内 刻 后 回答 到 “ vrw ee vrw ee 。 上 则 笑 E ey hr,ee) hr” , 容, 开始和结束会话 的方式等等。 如果忽 略语境 话 隐 含着 中 西方对 恭 维 语 反 应 方 略 的 不 同 。 根 及文化背景等因素,语用规则迁移往往导致语 据 H ret eb r总结 ,恭 维 语 反 应 方 略 包 括 欣 赏 标

leech的礼貌原则-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Word可编辑版)

leech的礼貌原则-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Word可编辑版)

leech的礼貌原则|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一、简介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创立了言语行为理论。

他认为人们说话不仅有所述,所为,还会产生言语的后果。

后来,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提出了会话中的礼貌原则,他认为人们有时会出于礼貌需要,故意违反合作原则。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合作原则的不足。

可以看出,礼貌原则具有更高一层的调节作用,它不仅能维护交谈双方的地位平等,还有助于双方关系的促进。

在东西方交往方面,各自有不同的注重。

东方国家,如中国好日本,更为强调谦虚准则,而英语国家则更为看重策略准则。

以上这些准则具有一定普遍性,但是其相对重要性在不同的文化、社会和语言环境中各不相同。

这些差异产生于长期的历史过程中。

中国社会人们遵循的礼貌准则,与西方国家所遵循的原则有很大的不同。

二、西方礼貌原则英国语言学家Leech在总结P.Brown和S.Levinson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言语交际中的礼貌6原则。

Leech认为,人们违背语言交际合作原则的最根被原因是他们要遵守另一个原则――礼貌原则。

Leech从语用学(Pragmatics)和人际修辞学(Interpersonal Rhetoric)角度对交际活动中的礼貌原则进行了归纳和分类,也为人们礼貌用语的正确之用提供了一个可借鉴与遵循的标准(Leech,1983)。

其内容有: 1.得体原则(Tact Maxim):减少有损他人的观点。

尽量少让自己吃亏;尽量多让别人得益。

2 慷慨原则(Generosity Maxim):减少自己的观点,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多让自己吃亏。

3 赞誉原则(Approbation Maxim):减少对他人的贬损,尽量少贬低别人,多赞誉别人。

4 谦逊原则(Modest Maxim):减少对自己的表扬。

尽量少赞誉自己,多赞誉别人。

5 一致原则(Agreement 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观点的不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看跨文化语用原则
[摘要] 礼貌原则是中西方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着力介绍了以利奇为代表的西方礼貌原则,并介绍了汉语的礼貌原则,由此探讨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并进一步指出合作原则可以看成是跨文化语用的最高原则。

[关键词] 礼貌原则;差异;跨文化语用;合作原则
跨文化语用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而且发展得很快的一个新的语用学分支。

这一领域的学术成果在语言教学、文化对比研究以及跨文化言语交际中被普遍认可。

其中,礼貌原则的研究是近几十年来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对跨文化语用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利奇的礼貌原则
英语著名语言学家利奇为了弥补格赖斯会话合作原则的不足而提出了礼貌原则。

利奇认为,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虽可解释话语意义与言外之意之间的关系,但不能充分解释为什么人们既要遵守合作原则又要违背合作原则的语言现象,所以利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了他的会话交际礼貌原则。

他的礼貌原则分为六个准则:(1)策略准则(得体准则);(2)慷慨准则;(3)赞扬准则;(4)谦虚准则;(5)赞同准则;(6)同情准则。

利奇的礼貌原则是以英语国家文化或西方文化为背景提出来的,这些理论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普遍性,越来越受
到人们的关注和质疑。

维特根斯坦(1991)在评价言语行为理论时曾说塞尔等人的会话逻辑理论都认为美国白人的说话方式代表了人类一般的说话方式。

他的这一评价其实也同样适用于礼貌原则。

利奇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他的《语用学原则》一书中说:“本章对这一论题未论述的另一方面是与人际修辞有关的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类型研究。

至今我们对不同文化间在这一方面的了解是带有趣闻轶事性质的,比如有这样的观察:有的东方文化国家(比如说中国和日本)比西方国家更强调‘谦虚准则’,英语国家则更强调‘得体准则’和‘讽刺准则’。

”由此看出,利奇并未对东方文化进行过详细考察,那么他由西方文化背景得出的礼貌原则对其他文化的适应性是值得怀疑的。

利奇的谦虚准则与中国人的谦虚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某些场合下,中国式的“谦虚”会给西方人带来不快甚至威胁。

如清朝时,李鸿章出访美国,曾在美国餐馆设宴,席上对客人说“今天承蒙各位光临,非常荣幸,我们备有粗肴,没有什么可口东西,聊表寸心,不成敬意,请大家包涵……”第二天报纸上刊登了这一讲话的译文,餐馆老板大为恼火,说李鸿章污蔑了他餐馆的名声。

这是由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礼貌原则造成的。

二、汉语的礼貌原则
由此可见,利奇的礼貌原则并不能完全有效地指导汉语的言语交际活动。

所以,顾曰国(1992)考察了汉语文化的礼貌现象并提出了
一套适应于汉文化交际的礼貌原则。

顾曰国认为中国现代的礼貌导源于中国古代的“礼”,“礼”是维护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行为法则,现代的“礼貌”虽然不同于古代的“礼”,但仍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他将制约现代中国人的言语行为规范,称之为“礼貌准则”。

具体内容如下:
1.贬己尊人准则。

中国式礼貌的最大特点是“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该准则指称谓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称谓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物时要“举”,要“尊”。

2.称呼准则。

中国人视见面打招呼为礼貌,而打招呼就得有合适的称呼语。

汉语称呼语比较复杂,主要可归纳为职务名称、职称名称、职业名称、礼貌标记词、人名和亲属语。

称呼准则即用适切的称呼语主动与对方打招呼。

3.文雅准则。

礼貌语言显示说话人有教养,有教养即精神境界达到了较高的层次。

文雅准则即选用雅言,禁用秽语;多用婉言,少用直言。

4.求同准则。

它指说、听者在诸多方面力求和谐一致,尽量满足对方的欲望。

5.德、言、行准则。

该准则指在言辞上,尽量夸大给自己的好处,尽量说小自己付出的代价,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和英语的礼貌原则一样,汉语的礼貌原则也是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

三、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
不难看出,顾曰国的礼貌原则和利奇的礼貌原则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先来谈谈两者的相同之处。

利奇的策略准则和慷慨准则相当于顾先生的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或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在会话表达上尽量夸大得到的好处或尽量说小自己的代价。

利奇的赞扬准则和赞同准则与顾曰国先生的求同准则有相似之处,即通过增加双方的一致性来满足对方的欲望。

利奇的谦虚准则相当于顾先生的贬己尊人准则的一部分,即不以贬己来抬别人,只以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为准则。

英汉文化中的礼貌原则也有诸多不同之处。

首先,中西方文化里人们遵循的会话交流原则和礼貌原则不尽相同。

例如,西方国家的人们在“质量准则”和“礼貌准则”发生冲突时,往往遵循“质量准则”而不是“礼貌准则”。

而在中国,人们采取的方式则往往相反。

其次,英汉礼貌原则语用的不同点还表现在贬己尊人准则上。

贬己尊人准则可以说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礼貌现象。

在西方文化里没有贬低自己抬高别人的现象,而中国人在听到赞美之词时,往往是否定对方的赞美之词,贬低自己一番,以示自谦。

第三,汉语的称呼准则有它独特之处。

英语国家的人见面时打招呼也用称呼语,但并不复杂。

而汉语中的称呼语系统比西方的称呼语要复杂得多。

四、跨文化语用学的语用原则
中西方的礼貌原则都是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提出来的,彼此都留有各自不同文化的烙印。

顾曰国先生(1992)说“礼貌和语用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又说语用准则“是一种进入言语行为的文化准则”。

钱冠连先生(1997)也强调汉语语用学是汉语“人文网络言语学”。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西方的礼貌原则都不能作为一个普遍的原则来使用。

这样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时,也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语用失误。

那么如何消解语用失误给交际带来的不良影响呢?或者说跨文化交际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语用原则呢?南方的易强先生(2002)提出了文化认同原则,认为无论是语言方面的失误还是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都是因为交际双方没有取得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不仅维持自己的文化,以使自己的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而且还应认同他人的文化,使人类文化的发展不断融合,共同发展。

我们很赞同这一观点,中国古人讲君子周而不比、和而不同,在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当今,各国想共赢共发展,就必须本着合作的大原则,不断增加彼此的文化认同感。

钱冠连先生在探讨汉语文化语用学时认为原则问题应该“是美的、简单的”,这一观点与中国人传统的看法是非常契合的。

因此,对于跨文化语用学来说,如果非要寻求一条原则出来,我们认为那应该是合作原则。

这一合作原则不完全等同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会话理论,它是一条大的原则,或者说更像是一个前提,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从友好合作的愿望出发,在合作原则这一大原则的指导下,增强彼此的文化认同,从而尽可能地消解由语用失误造成的不良影响。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外国人进入一个小商店想买东西,一个店员非常热情地问“What do you want?”这个老外先是一怔,但看到店员热情的微笑,然后礼貌地用不流利的汉语说“我买鞋油”。

很显然,在这一例子里,店员存在着语用失误,他应该选用间接的言语形式如“Can I help you?等。

虽然如此,言语交际还是成功的。

当然跨文化交际不会都这样简单,我们也并不由此而不强调语用的研究和避免因文化因素带来的交际失败的研究,这些方面的研究无疑会使跨文化交际更得体、更和谐、更有效。

但问题是在倡导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发展的今天,如何概括出一条有的放矢的原则并不容易,而这一原则应该是简单的。

这让我们想起乔姆斯基,他在探讨人类普遍的语言能力的进程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方案,以致最后彻底抛弃他最初的想法,推出最简方案。

乔氏最终的结论表明人类具有普遍性的原则往往是简单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合作原则视为跨文化语用学的最高原则。

虽然有些简单,但却具有强大的概括力和包容力。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3]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4]顾曰国.礼貌、语用和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5]刘平.英汉礼貌原则对比及跨文化交际[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4).
[6]易强.礼貌原则的跨文化思考[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