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课文知识点和同步强化练习
统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预习和同步练习

统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预习和同步练习课文原文预习: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才情,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作为学习语文的学生,我们要重视古诗的学习,通过阅读古诗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下面是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古诗三首》,让我们一起来预习一下这几首古诗吧。
诗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在明月的照耀下,思念故乡的情感。
通过写实的手法,将诗人身临其境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该诗以简洁的文字、凝练的语言给人以深思之感,既传达出作者的乡愁之情,又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力。
诗二:《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作品,通过描绘壮阔的自然景观和抒发对壮丽壮观之景的赞美,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辽阔。
诗人通过描述登高远眺的过程,引领我们一同欣赏大自然的壮丽景色,给我们以启示和感悟,让我们感受到壮美自然景观带给人们的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
诗三:《咏鹅》白鹅捧心冰雪壶,洁白身姿似银蓑。
春雨润物滴珠红,舞翩翩然走青泥。
《咏鹅》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写给其子的儿童诗。
通过对鹅这一平凡生物的描写,骆宾王展示了他对孩子纯真天真的疼爱之情。
诗中以幽默的笔调,描绘了鹅的形象和活动,给人一种欢快活泼的感觉。
在简单的文字中透露出对孩子成长的期望和祝福,诗意丰富,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
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以(明月)的照耀和(思乡)的情感为主题。
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大自然)的辽阔和(壮丽)的景色。
3. 骆宾王的《咏鹅》运用了(幽默)的笔调来描绘鹅的形象。
二、判断题1. 《静夜思》是骆宾王创作的。
(×)2. 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写了苦难和痛苦的生活。
四年级下语文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四年级下语文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相关资料《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范成大,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南宋名臣、文学家。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江右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著有《诚斋集》等传世。
《清平乐·村居》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
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
这首词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词中叫上阙,后一部分,词中叫下阙,朗读时两阙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同,因此,词还有一个小名叫长短句。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二、多音字宿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 )兴xìng(高兴 )xīng(兴旺 )三、教材解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意: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1.读前两句诗,说说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诗人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2.此时为何“无人过”?这里写“蜻蜓蛱蝶飞”有什么作用?(1)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部编四下语文 第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

第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主要内容:描写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闲适。
2、注释: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稀:稀疏、稀稀落落。
日长:夏日白天变长。
篱落:篱笆。
惟:只有,同“唯”。
蛱蝶:蝴蝶的一种。
3、诗意: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格外诱人;田里麦花已雪白,油菜花却谢了,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变长了,路边的篱笆在夏日映照下,没有行人经过,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4、想象画面:我仿佛看见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越长越大了,摘下一颗尝尝,真甜啊;田里的荞麦花雪白,微风吹来,能闻到麦花的香味,这时的油菜花谢了,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变长了,路边的篱笆在夏日的映照下,没有人经过,一切都那样安静;我仿佛看见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你追我赶。
乡村的景色真美啊!5、思想感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田园乡村生活的喜爱。
6、其它:这首诗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同时写出了农民的忙碌,乡村生活的恬静闲适,表达了对乡村景色的喜爱之情。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描绘了昼长人稀、蜓飞蝶舞的画面。
诗中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写出了田园生活的忙碌和祥和。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主要内容:描绘了诗人借宿客店时见到的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
2、注释:疏疏:稀疏。
径:小路。
阴:树荫。
走:奔跑。
未成阴:没有形成树荫。
3、诗意:稀稀疏疏的篱笆旁,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
客店旁的树还未形成浓密的绿荫,树枝上绽出嫩绿的新叶,迎着春光生长。
忽有几个儿童嬉笑着跑来,追捕两三只翩飞的黄蝴蝶,却见蝴蝶飞入黄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4、想象画面:我仿佛看到稀稀疏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道路两旁小草开始发芽了。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的第1课,本课主要介绍了三首古代诗歌的内容和写作手法等知识点。
本文将分别对课文原文进行详细说明并解释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些古诗。
一、《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
这首诗是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远眺的壮丽景色以及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展示了作者所见所感。
该诗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七言绝句:这是一种七个字一句的诗歌形式,每句都要求五言绝句相同的平仄。
2. 描写手法:诗中利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描述了壮丽的景色。
二、《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诗。
这首诗以作者在静夜中对故乡的思念为主线,通过描写月色和周围环境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诗歌简洁有力,耐人寻味。
该诗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五言绝句:这是一种五个字一句的诗歌形式,每句都要求五言绝句相同的平仄。
2. 描写手法:诗中运用了自然描写和比喻,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对床前明月光的描绘,表达了心中的思念之情。
三、《登高》《登高》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诗。
这首诗是描绘了作者登山的经历以及他在山巅上所感受到的壮丽景色和豪情壮志。
诗人通过登高一事,表达了个人的抱负和对理想的追求。
该诗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七言绝句:这是一种七个字一句的诗歌形式,每句都要求五言绝句相同的平仄。
2. 描写手法: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运用比喻手法,如“川流不息,万类霜天竞自由”,表现出作者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的向往。
以上是《古诗三首》这篇课文的原文及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古诗的内容和创作手法,提高我们的语文功底和鉴赏能力。
阅读古诗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陶冶情操,还可以启迪智慧,提升我们的文学修养。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1 古诗词三首一、读一读,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徐.公(xúchú)篱.落(lílǐ)杂兴.(xìng xīng)锄.豆(zhùchú)蛱.蝶(jiājiá)翁媪.(ǎo wēn)二、根据拼音,写词语。
建设新农村,我们不一定要有xī shū()的篱笆、干净的máo wū(),但要有qīng tíng()随意飞的环境、l ǎo wēng()开心笑的场景。
三、选择题。
1. “杏子肥”中“肥”的意思是()A. 肥胖B. 肥沃C. 硕大,茁壮2. “儿童急走”中“走”的意思是()A. 散步B. 奔跑C. 寻找3. 下列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 儿童/急走/追黄蝶B. 梅子金/黄杏子肥C. 最喜/小儿/亡赖D. 溪头/卧剥/莲蓬四、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 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 《四时田园杂兴》是一组田园诗,共60首,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田园风光与农民的生活。
本诗写的是(填季节)的景象,从诗中的、、、等景物可以看出来。
2. 有人评价本诗的前两句“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其中、是花;、是果;、写色;、写形。
3. 细读本诗,体会诗人看到景物时的心情,用第一人称写出诗人在乡间的所见、所想。
五、阅读课外古诗,完成练习。
乡村四月[宋]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四)[宋] 范成大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①舟如叶,独自编阑②鸭阵归。
[注释]①棹:船桨。
②编阑:挡拦、赶拦。
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绿遍山原..白满川(山陵和原野)B. 乌鸟投林过客稀.(珍稀)C. 才了.蚕桑又插田(结束)D. 前山烟暝..到柴扉(烟云)2. 《乡村四月》中,“蚕桑”照应第一句中的“”,“插田”照应第一句中的“”,一个“才”字和一个“又”字写出了乡村四月的特点。
部编版语文四年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一课一练(2套)+本课知识点

古诗词三首之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本课知识点梳理:一、我会写、我会认宿(sù):住宿寄宿宿舍风餐露宿徐(xú):徐徐徐缓清风徐来不疾不徐篱(lí):篱笆竹篱茅舍寄人篱下疏(shū):稀疏疏忽疏远志大才疏杂(zá):杂色杂事杂技人多手杂稀(xī):稀疏稀客稀少稀粥稀饭蜻(qīng):蜻蜓蜻蜓点水蜓(tíng):蜻蜓蜻蜓点水茅(máo):茅草茅屋茅庐茅棚檐(yán):屋檐房檐帽檐飞檐走璧翁(wēng):老翁渔翁翁婿塞翁失马锄(chú):锄草锄田锄头锄奸赖(lài):依赖抵赖赖账百无聊赖剥(bō):剥削剥夺盘剥生吞活剥二、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剥:bō剥削bāo剥皮三、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篱(篱笆)离(离开)疏(疏远)蔬(蔬菜)蜻(蜻蜓)晴(晴朗)茅(茅屋)矛(矛盾)赖(依赖)懒(懒散)四、古诗赏析宿新市徐公店[宋]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主要作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舟过安仁》等。
主题:《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清新美丽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
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以脏话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儿童们飞快地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注解: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_古诗词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4)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4)一、基础知识1. 写拼音。
2. 写字表写汉字。
(部编版四年级下《第1课古诗词三首》)3. 看词语写拼音。
4. 看拼音写词语。
5. 生字扩词。
6. 生字扩词。
默写古诗《宿新市徐公店》________________默写《四时田园杂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默写《清平乐•村居》。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4)一、基础知识1.【答案】zá,lí,xú,shū,chú,bō【考点】拼音【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给学过的生字注音的能力,完成时要细心,注意所注音节的声、韵母及声调。
【解答】zá lí xúshū chú bō2.【答案】砸,溪,篱,蜻,蜓,碟,宿,徐,疏,茅,檐,嗡,赖,剥【考点】看拼音写汉字【解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
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砸溪篱蜻蜓碟宿徐疏茅檐嗡赖剥3.【答案】záxìng,lí luò,xú zhōu,shū shū,chú dòu,wò bō,xī shǎo,qīng tíng,cǎi dié,zhù sù,máo yán,wēng ǎo,wú lài【考点】拼音【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给学过的生字注音的能力,完成时要细心,注意所注音节的声、韵母及声调。
【解答】兴:[xīng]举办,发动:~办。
[xìng]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
故此处读“xì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作业(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一、给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
(画上“√”)清平乐(lè yuè )茅檐(yán yáng)剥莲蓬(bō bāo) 亡赖(wáng wú)相媚好(méi mèi)翁媪(wēn ǎo)二、拼一拼,写一写。
傍晚时分,夕阳照在xī ()疏的篱笆上,几只qīnɡ tínɡ ()正落在上面休息。
三、辨字组词。
宿()未()径()菜()宜()味()经()彩()四、判断对与错。
1.“树头花落未成阴”中的“阴”是“阴天”意思。
( )2.《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xīng”。
()3.“最喜小儿亡赖”中的“亡赖”意思同“无赖”。
( )五、选一选,填一填。
1.《宿新市徐公店》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________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________风光。
(A动静结合晚春 B动静结合早春)2.《四时田园杂兴》是________诗人________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A南宋范成大B.北宋范成大)3.“清平乐”是_________名,诗人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农村风俗画。
(A曲牌辛弃疾 B词牌辛弃疾)六、根据要求写一写。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根据“相媚好”的意思,想象两位老人聊些什么?想想当时情景,写一段对话。
七、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_____图。
其中“_____”和结句中的“____”都说明了暮春季节。
2.“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古诗词三首》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三首优美的古诗词,并掌握其中的词语和句子,以及诗句的韵律和意境,让学生在享受美感的同时,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化素质。
本文将以这三首诗词为主线,详细阐述其内容和知识点。
(一)《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全诗咏叹了凭高而望所见景色的壮美,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本诗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了解词语:鹳雀、望、船、江流、山色、茫茫、江山、云。
2、感受诗歌的韵律:本诗属于七绝,每句四个字,韵脚为“流、色、东、洲、故、侯、神”。
3、理解诗歌的意境:诗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达了王之涣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则表达了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
(二)《清明》《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篇,描绘了清明节时的寂静与悲凉,以及对亲人逝世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作者的感人才情。
本诗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了解词语:江畔、踏青、无限、惆怅、哀时、苦、暗香、天半、流光。
2、感受诗歌的韵律:本诗属于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韵脚为“鸟、声、人、生、擣、衣、空、悲”。
3、理解诗歌的意境:诗中“绿肥红瘦”,表现了春景,而“惆怅”、“哀时”则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暗香”、“天半”的描写则更加突出了诗歌的唯美情调。
(三)《江南春》《江南春》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名篇,诗中以细致而富有生气的笔触,描写了江南春天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展示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丰富艺术创作才能。
本诗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了解词语:春、江、岸、雨、烟、柳、花、风、篱、浦、行舟、渔舟。
2、感受诗歌的韵律:本诗属于七绝,每句四个字,韵脚为“春、草、鱼、乡、柳、头、岸”。
3、理解诗歌的意境:诗中“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烟花三月下扬州”,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行舟绿水中,看取晴空白鹭洲”则表达了诗人在江南春天的游览心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课文内容重点知识点归纳整理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1.本诗描写了:初夏时节江南的田园风光。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梅子、杏子、麦花、菜花、蜻蜓、蛱蝶。
3.“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
4.“杂兴”的意思是随兴而写的诗。
5.主题:本诗写了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宿新市徐公店》1.主题:本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农村的美丽风光和儿童追逐蝴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2.诗中描写景物静态的诗句是: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描写人物动态的诗句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远处寻。
3.说明暮春季节景色的词语:疏疏、未成阴、菜花4.这首诗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急走”“追”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无处寻”一词引发读者的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儿童面对一片菜花踟蹰、一知所措的画面。
5.“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清平乐·村居》1.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词题。
2.诗中描写江南农村的特色的诗句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最能表现童趣的诗句是: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3.诗中描写的一家五口有:翁媪、大儿、中儿、小儿。
其中大儿子正在锄豆、二儿子正在织鸡笼、小儿子正在剥莲蓬。
4.本诗描写的景物有:茅檐、小溪、青草。
5.主题:本诗描绘出翁媪及三个儿子各具情态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第二课《乡下人家》一、课文内容填空:1.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
2.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二、课文重点归纳:1.“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介绍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特点,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体现了作者对乡下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1 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抓住关键语句,想象画面。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中:展现初夏时节田园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体现初夏农民劳作繁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宿新市徐公店》一诗中:静态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态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初读课文,根据拼音写字词。
本课三首诗词都是描写田园风光的,有初春xī shū( )的篱笆,追赶hú dié( )的儿童;有初夏雪白的麦花,悄悄飞过院落的qīnɡ tínɡ( );还有máo yán( )下醉酒的白发wēnɡ( )媪,卧bō( )莲蓬的小孩。
二、对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树头新绿未成阴.(树荫)B.四时田园杂兴..(高兴)C.儿童急走.追黄蝶(跑)D.惟.有蜻蜓蛱蝶飞(只,仅)三、品读古诗,想象诗句的意境,体会感情。
1.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日长篱落无人过”从侧面表现出了( )。
(填序号)A.天气很热B.农事的繁忙C.乡村生活的冷清(2)结合上下文想一想,人都到哪里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和____的翻飞是动态描写,用来衬托村中的____,这种写法叫作________(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这两句诗属于____(动态静态)描写,通过“____”“__”等动词,写出了儿童________的情态。
(2)读着这两句诗,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课文原文】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莱花无处寻。
注释__________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②[疏疏]稀疏。
③[阴]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__________①[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xìng。
②[蛱蝶]蝴蝶的一种。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__________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è。
②[村居]词题。
③[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
饶州,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④[翁媪]老翁、老妇。
⑤[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知识点1】我会写:宿:住宿寄宿宿舍宿敌风餐露宿徐:徐徐徐缓徐步清风徐来不疾不徐篱:篱笆竹篱茅舍寄人篱下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剥:bō剥削 bā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篱(篱笆)离(离开)疏(疏远)蔬(蔬菜)蜻(蜻蜓)晴(晴朗)茅(茅屋)矛(矛盾)赖(依赖)懒(懒散)课外扩展: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各司其事。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1 古诗词三首一、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乡间小院里,máo yán( )下的鸡笼里圈着几只小鸡。
院外草地上,野花遍地是:zá( )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qīng tíng( )、蝴dié( )在花间飞舞,好不热闹!一条小径通向远方,两旁生着稀疏.(sūshū)的绿草。
小径那头远远走来两个人,原来是荷锄.(zhùchú)的lǎo wēng( )和他那正在剥.(bōbāo)莲蓬的小孙子。
1.根据拼音写字词,并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笼”字的第十笔是________。
3.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疏”和“稀疏”的“疏”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生疏.B.疏.忽C.疏.松D.疏.导二、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日长篱落..无人过(篱笆) B.麦花雪白菜花稀.(稀少)C.树头新绿未成阴.(树荫)D.儿童急走..追黄蝶(竞走)三、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联系生活经验可知,夏季的白天比冬季要长,可知诗句中的“日长”指____________。
联系诗意可知,当时正是农民们忙碌的时候,所以“无人过”从侧面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惟有蜻蜓蛱蝶飞”一句用________(A.动态 B.静态)的“蜻蜓蛱蝶飞”,衬托出了村中的________,这种写法叫作________(A.以动衬静 B.以静衬动)。
四、(原创题)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五、课内阅读。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诗题《清平乐·村居》中,“清平乐”是________,“乐”的读音是________,“村居”是________。
2.(原创题)我能根据这首词的描述,标出下图中的人物。
统编-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知识点易考点知识梳理归纳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知识点易考点知识梳理归纳卧剥bō蛱蝶jiá翁媪ǎo 相媚好mèi易错字:稀疏sū shū杂兴zá zhá锄豆chú cú卧剥bāo bō亡赖wáng wú蛱蝶jiájiā翁媪ǎo yùn 相媚好méi听写生字:住宿.、徐.州、篱.笆、稀疏..、渔翁.、锄.头、无..、茅檐..、杂.兴、蜻蜓赖.、卧剥..(书写提示:“蜓”的右边是“廷”,不要写成“延”,“檐.”的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一些,其中右下部分“言”的横画长短及间距安排要合理。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新市:今湖南省攸县北。
篱: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阴:树荫。
急走:奔跑。
寻:找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长出还尚未形成树阴。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就再也找不到了。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第一二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
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
“急走”与“追”相结合,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1.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2. 蛱蝶:蝴蝶。
译文: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
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飞舞。
简析: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朗读、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朗读、知识点、图文解读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四年级下册的第21课中,我们将学习三首优美的古诗,包括《渔歌子》、《登鹳雀楼》和《悯农》。
本文将为大家进行课文朗读、知识点解析,并通过图文的方式进一步理解这些诗歌的含义。
一、《渔歌子》渔歌子是元代文学家杨万里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关于渔民和渔船的生动画面。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形象描写,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渔民们在海上劳作的情景。
朗读:渔歌子《渔歌子》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宽广和渔民们辛勤的劳动。
通过诗中的形象描写和抒发情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渔民的艰辛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二、《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名作,它描述了登上鹳雀楼所见到的美景。
通过描绘楼顶上的鹳和雀,诗人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生机。
朗读:登鹳雀楼《登鹳雀楼》以其形象生动的描写和纵情畅达的情感表达,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通过朗读诗歌,不仅能够体会到王之涣对大自然的热爱,还能够感受到他思考人生的深沉之情。
三、《悯农》《悯农》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李绅的作品,它表达了对农民的关怀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诗中描绘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他们所承受的艰难困苦,展示了李绅对农民的深情厚意。
朗读:悯农《悯农》通过深情的抒发和形象的描绘,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和他们所面临的困境。
通过朗读诗歌,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李绅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对农民的关怀。
通过朗读这三首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也能够理解他们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古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感动。
古诗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增加我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希望大家在学习这三首古诗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朗读、理解和思考,进一步感受到诗歌的美妙之处。
让我们一起领略古诗带给我们的魅力吧!。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朗读、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朗读、知识点、图文解读《塞下曲》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作者介绍:卢纶(约742—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从军多年,他所做的边塞诗富有战斗生活气息,雄壮感人。
主要作品:《塞下曲》《长安春望》《逢病军人》等。
主题:《塞下曲》的大意是:敌军溃逃,将士在严寒环境中奋勇追敌,一逃一追的故事情节,情景交融的手法,让读者自己想象战事的激烈,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精神的赞赏。
译文:没有月亮的晚上,大雁高飞,单于趁着黑夜逃跑。
想要率领轻骑兵追赶,纷飞的大雪堆满了弓刀。
注解:【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指侵扰唐朝的契丹等贵族首领。
【遁】逃走。
【将】率领,这里读jiàng。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鉴赏:本诗情景交融。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表现了战士奋勇杀敌爱国爱家的精神品格。
第一、二句,写敌军的溃退。
趁着漆黑寂静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觉察了。
第三、四句,写我军准备追击的场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
最后一句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情景交融,一逃一追,虽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墨梅》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者介绍: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
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擅长画梅。
主要作品:《白梅》《梅花》《读史》等。
主题:《墨梅》这首诗表面是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知识点和同步练习及答案

知识点课文分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塞下曲》:《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是由唐代诗人卢纶以汉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
此诗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墨梅》:《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
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全诗以画作真,诗情画意融合无间,意蕴深邃,耐人寻思,应为题画诗中的上乘之作。
我会写:芙:fú 芙蓉芙渠出水芙蓉蓉:róng 芙蓉莲蓉椰蓉洛:luò 洛阳洛河洛神壶:hú 酒壶壶口铁壶雁:yàn 大雁雁群雁过无痕砚:yàn 砚台端砚砚池乾:qián 乾坤乾陵康乾盛世坤:kūn 乾坤坤表坤卦多音字:单:dān (单独)chán(单于)shàn(单姓)放学时,王老师说:“请姓单(shàn )的同学留下,我想单(dān )独和你谈一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知识点

1《古诗词三首》一、新课导入1.读诗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2.大家朗读诗句时有什么发现?这些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佳句。
今天,老师要与大家一同走进古诗词三首,里面也有一首宋代诗人描写春的诗,我们来读一读。
3.板书课题:宿新市徐公店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会认“徐、篱、疏”6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等14个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古诗词内容,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词。
4.培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朗读,读正确,读出诗词韵味,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大致理解诗句意思,背诵古诗词;小组合作交流,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诗词描绘的意境,并能简单描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描绘的意境及田园乐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字词运用1.看拼音写汉字。
sùlíshū záqīnɡtínɡ(宿)舍(篱)笆(疏)远(杂)乱(蜻蜓)yánbō máo wēnɡ屋(檐)(剥)莲蓬(茅)草老(翁)2.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小径(jìn jìnɡ)未成阴(yīn yīnɡ)杏子(xìnɡ xìn)清平乐(lèyuè)剥莲蓬(bō bāo)亡赖(wúwánɡ)四、示范朗读(全文配音朗读)五、初读感知(学习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初读古诗,理解意思1.问题引领: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2.学习提示:(1)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汉族,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课文知识点和同步强化练习知识点我会写:宿:住宿寄宿宿舍宿敌风餐露宿徐:徐徐徐缓徐步清风徐来不疾不徐篱:篱笆竹篱茅舍寄人篱下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剥:bō剥削bā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篱(篱笆)离(离开)疏(疏远)蔬(蔬菜)蜻(蜻蜓)晴(晴朗)茅(茅屋)矛(矛盾)赖(依赖)懒(懒散)课外扩展: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各司其事。
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却也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课后习题答案: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场景。
1、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意:儿童们奔跑着,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急”“追”这两个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无处寻”三个字让我们仿佛看见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
场景:一个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眼看就要追上蝴蝶了,他不由得露出了开心的微笑,可是蝴蝶扑闪着翅膀就飞进了黄灿灿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意: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无人过”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蜒飞蝶舞,以动衬静。
场景:夏天白天变长了,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农民们早出晚归,在田间辛勤地播种、锄草……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路上没有人经过。
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过。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诗意: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这两句话刻画了锄豆的大儿子、编鸡笼的二儿子、剥莲蓬的小儿子。
重点刻画了小儿子。
“喜”和“卧”用得好。
“喜”字可以说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
小儿子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
“卧”字使用得最妙,它把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时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样子和盘托出,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场景:勤劳的大儿子正在小溪东面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院子里用灵巧的双手编织鸡笼;可爱的小儿子,正卧在溪边,开心地哼着歌儿剥莲蓬。
《宿新市徐公店》宿新市徐公店[宋]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主要作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舟过安仁》等。
主题:《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清新美丽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
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以脏话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儿童们飞快地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注解: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②疏疏(shū):稀疏。
③阴:树荫。
④走:这里是跑的意思。
鉴赏:①前两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
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的清新与宁静。
路旁,树叶刚刚长出,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②后两句描绘了儿童捕蝶时的欢乐场面。
“急走”和“追”这两个动词,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极富童趣。
而黄蝶更加顽皮,它置身于黄色的菜花之中,让人无法找到。
全诗至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四时田园杂兴》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 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
南宋诗人。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著有《石湖集》《吴船录》等。
主要作品:《夏日田园杂兴》《喜晴》《卖痴呆词》等。
主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等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及农人紧张的劳动气氛,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注解:①杂(zá)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xìng。
②肥:诗中指杏花落后,杏儿越来越大,越来越肥。
③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鉴赏:①前两句诗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突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色彩鲜丽,写出了田园之美。
②农民或忙于农事,或正在午间休息,显得村中平和宁静。
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做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橫生。
《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主要作品:《青玉案·元夕》《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主题:《清平乐·村居》这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词人把这家老小的不同的面貌和情态描写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出作者对农村宁静安逸生活的喜爱之情。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注解: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è。
②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
饶州,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③相媚好:这里指相互逗趣、取乐。
④翁媪(ǎo):老翁、老妇。
⑤亡赖:同“无赖日”,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鉴赏:①作者开篇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低小”的“茅檐”和“溪上”的“青草”,只寥寥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
接着讲老翁和老妇,他们的谈话带着吴音,显得温柔、有趣,由此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
从“媚好”一词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上片展现了一幅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江南乡村图。
第二句通过描写一对老年夫妇以乡音逗趣聊天的场面,生动地表现了农家生活的温馨、安适。
②下片刻画了锄豆的大儿子、编鸡笼的二儿子、剥莲蓬的小儿子。
重点刻画了小儿子。
“喜”和“卧”用得好。
“喜”字可以说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
小儿子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
“卧”字使用得最妙,它把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时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样子和盘托出,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下片写了孩子们的活动,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和谐而又不乏生机的乡村图画。
既有天然之趣味,又有天伦之和美;既有耕作之繁忙,又有小孩子的调皮嬉戏,写尽了农家之乐,令人回味无穷。
每课一练练习1一、选一选,填一填。
1.《宿新市徐公店》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风光。
(A动静结合晚春 B动静结合早春)2.《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A南宋范成大B.北宋范成大)3.“清平乐”是_________名,诗人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农村风俗画。
(A曲牌辛弃疾 B词牌辛弃疾)二、判断对错我能行。
1.“树头花落未成阴”中的“阴”是“阴天”意思。
( )2.《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xīng”。
()3.“最喜小儿亡赖”中的“亡赖”意思同“无赖”。
( )三、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_____图。
其中“_____”和结句中的“____”都说明了暮春季节。
2.“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3.这首是运用了_____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4.“_____”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四、写一写。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你还学过哪些诗句也是表现儿童的纯真、活泼、可爱的呢?参考答案:一、1.A 2.A 3.B二、1.× 2.√ 3.√三、1.扑蝶新绿未成阴菜花 2.急走追 3.白描 4.无处寻四、示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