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https://img.taocdn.com/s3/m/7bd8ac91482fb4daa48d4b31.png)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一、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三、教学观1.“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对工作敷衍塞责。
2.“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
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4.“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之我见
![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e9fa3a499b89680202d82514.png)
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之我见通过这次“厚植爱国情怀涵育高尚师德,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专题的网络培训,我受益良多,以下是我培训后关于“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心得:一、教育观人是能动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生命个体。
所以教育以人为本的起点和基石就是以人的生命需要为基点,提升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人是主体性存在,人的生命活动与动物生命活动的最根本区别在于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只有具有主体意识,并在实践中获得主体地位时,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积极改造世界的各种生命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人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这两方面。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随意惩罚学生,也不能挖苦、贬低、侮辱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尊重生命的体现。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发展权。
主体的重要权利和特点是其自身的能动性和自觉性,重要的是拥有选择权和发展权。
选择是人比其他生物更为优越的地方,教育应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提供条件,并帮助学生学会选择。
学习权和发展权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平等权利,因此教师要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每个人享有该有的权利。
二、学生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
以人为本学生观不仅要求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看待,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成长。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https://img.taocdn.com/s3/m/7041d20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73.png)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科学的素质教育观:1.面向全体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是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并重。
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等。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主动精神和个性发展的教育。
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素质上有差异性;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完成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
5.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独立发展,个性差异。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有主体的权责和需求。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教室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积极帮助学生进步,促进学生发展。
3.学生是具有个性和差异的人。
教师应充分发现和发掘学生的个性、特长、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在各方面获得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角色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行为转变:1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应该尊重、赞赏学生;2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3对待自我上,教师应注重反思;4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关系上,教室应该加强合作。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https://img.taocdn.com/s3/m/6c93e33783d049649a665831.png)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通过本次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我个人认为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应该包含以下几点:1.作为教师,“学无止境”新时代背景下,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是近几年做为教师最为深刻的体会。
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泛,面对学生的求知欲,教师需要渊博的知识去满足学生。
对教师的要求也不仅是学识要求的提高,也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提高,如面对疫情期间,需要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在线上教学时,要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需要师生互动还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2.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问题的认识,能力的增长、技能的提高等等。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学生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高校是向社会输入人才的基地,做为高校教师,深知“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的道理,我们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和思想素养,为他们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3.师生相长师生相长是一门教学艺术。
我们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发现问题,这样会促使我们不断的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是学生促使了我们的进步。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长处,或者说每一个优秀的学生都有他优秀的原因,我们通过不断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对于学生的缺点或者教学过程中的失误,更值得我们反思,以免出现类似的问题,所以说,学生也是我们的老师。
4.对学生要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作为一个高校教师,学生年龄在18-25岁不等(包括研究生),学生基本已经成年,我们在教育引导的同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时的思想状态是不一样的,如低年级的学生经历的是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很多学生会不适应,容易放松自己,被掉队;高年级的学生就要面对人生的又一次决策,是考研还是就业,需要老师帮助分析形势,做出抉择。
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的内容
![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212f44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1d.png)
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的内容
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自觉掌握知识,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懂得发现和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我;
关注身心健康,珍惜时间,发挥正确有价值的自我价值观;要全面发展,
追求完美,不断创新,勇于主动面对困难、挑战和新机遇,勇于超越自我。
教师观:教师要肩负起教育使命,以诚实、热情、尊师、厚德的教育
理念为抓手,肩负起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公民素养的重任;坚持求真务实,带领学生学有所成,实现共同发展;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注重教育指导和辅导,激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以新的视野开拓学
习和成长的领域;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素质,不断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教育观:把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核心,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施灵活多样的课程;通过开放的教学环境、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多种活动实践和综合素质测验,落实“以学生为本”
的教育理念;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自我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
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感恩之心、责任之心。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三篇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b956a101f69e314232948a.png)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三篇篇一: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学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观也发生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传统课程倡导的教学观认为课程是教学的方向,目标或计划,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则是课程的接受者。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二、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结论。
但是如果不经过质疑、比较、判断,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得到真正的理解与巩固。
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所以,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四、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传统的学校教育以学科为本,重认知轻感情,重教书轻育人。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学生观(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潜能、素质目标及评价标准等问题的中的看法和观点。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https://img.taocdn.com/s3/m/e9e689d448d7c1c709a14531.png)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厚植爱国情怀、涵育高尚师德,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专题网络培训后,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的“三观”心得:一、教育观:爱党爱国,热爱教育事业,要把教育与国家的兴亡、民族的振兴、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联系起来,才能对教育事业有深刻的认识,并将这认识落实到日常的行动中,才能产生对教育事业的真爱,树立“服务学生、奉献社会”的精神。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用心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
同时学习法律法规,关心时事政治,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要系统的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我。
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二、学生观: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把学生教育培养好,振兴中华才有期望。
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
不辱骂、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热爱学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
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对学生一视同仁,决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
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
个性对待那些学习的特困生。
对于学生要有耐心,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观: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我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
因此,教师必须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同时,我们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
用心进取,开辟新教法,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严肃与活泼并行。
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https://img.taocdn.com/s3/m/4d4960663186bceb18e8bb38.png)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学习情况和工作实际,浅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
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
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对学习的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二、学生观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要发展和能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天性,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学生水平不齐,有差异是自然合理的;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看,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生命与生命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教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评判学生,教育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使学生各得其所,各有发展,同时基础教育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
三、教学观要认识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建立师生合作的、民主的教学环境。
知识和智慧是伴行的,在教知识的同时应给人以智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论,同时还是人类认识世界智慧的结晶。
任何把智慧排除在外的知识都是盲目的、片面的,是不可能把人教聪明的。
能力不仅仅是动手能力,应当是“手脑”并用。
学习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我们应当让学生抢占能力的制高点,在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知识,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强占知识的制高点。
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教师由独奏者变为伴奏者。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
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
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二二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二二](https://img.taocdn.com/s3/m/0f1be1c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7.png)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二二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学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学习情况和自身工作实际,浅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
因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
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学生教师的尊敬、对学习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为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确立先进的教育观念,这比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更新和经验的总结更为重要。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将立德树人的中心思想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
二、学生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育人意识。
传统的教育观念把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里的“传道”本质上就是培养人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长,这样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实际上,不论是教育机构,还是教育工作者本身,都应该放下功利心,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不仅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技巧;更重要的还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世;让每个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懂得为他人着想,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和对社会有用的人。
只有这样,他们才知道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孝敬父母,回报社会。
我认为:成才比成绩重要,而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其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平等观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没有平等、民主,就没有现代教育。
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导师,还应该是他们生活中的益友,是他们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教育的角度是水平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在国外的课堂上,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视角能和学生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直接面对面地和学生交流,有时他们会跪在地上,由此也可以看到平等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我的教育观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教学观](https://img.taocdn.com/s3/m/3af181bd6c175f0e7dd1372d.png)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什么是教育?百度百科是这么定义的:教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
教育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
大多人一生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而如今更多的人把教育寄托在学校教育上,更多的家长期盼的主要方向不是孩子真正成长了没有?而是关注孩子能不能考高分,能不能上好的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人们的眼睛看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直接。
到底什么是教育?很多人都会举所谓的“教育经典”的例子。
比如:很多名人专家或者从事教育工作者经常会举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三颗糖”的例子,但说起这个例子,有没有人追踪一下“三颗糖”中的这个孩子日后的发展和改变?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人们更看重眼前的变化,但我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对人后续长远成长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人的改变因此,作为家长、作为教育者,我们在进行教育时,有些行为可能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一定不要因此否定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需要观察后续变化再进行教育。
当然,我们在教育的同时,也不能被“眼前的改变”就认定教育的成效,我们仍然要关注之后的变化。
赫尔巴特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称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
”他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块的,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师生交往,都可能有教育性,把教育中的关系理解成一种有教育性的,教师可能存在着教育价值影响的教育过程,那么我们的教育会有不一样的改观,我们在教育的设计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教师的教育观
![教师的教育观](https://img.taocdn.com/s3/m/fb4259c52af90242a995e530.png)
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主人,他们在国家今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为国家培养人才,教师的教育理念尤为重要。
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呢?第一、以人为本。
首先要尊重、理解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我完善。
一名优秀教师就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选择,理解学生的感情。
这样的教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不会为学生一时一地的表现和成绩所惑,而是通过反复深入的观察分析和细致入微的工作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
以人为本,并不是不考虑社会需要,它的最终目标正是着眼于社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只执着于学生的某一科的成绩,而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第二,教育活动关系。
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这对范畴既对立又统一,而且在实践中相互转化。
这个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学校教育实践中师生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科学地理解教育主体与客体关系是正确地解决教育中多种矛盾的关键,也是正确地处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矛盾的关键。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而不仅仅是接受教育的客体。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现代社会要求人具有独立、创造、进取的品质,这都是与人的主体性分不开的。
因此,一名优秀教师要在教育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组织活动,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的舞台,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培养各种能力,进而使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主人。
我国中小学应试教育模式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教师职业本位观”、“教师主体论”、“分数第一论”的影响之深,是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因此一名优秀教师既要探索教师怎样教,更要探索学生怎样学,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https://img.taocdn.com/s3/m/95f568b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1.png)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这三者就像三根支柱,支撑着我们整个教育的屋檐。
每一根都不可或缺,缺了一根,整个结构就会摇摇欲坠。
咱们来聊聊这些观念,看看它们是如何在实际中交织在一起的。
一、教学观1.1 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
其实,真正的教学远不止于此。
教学是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焰,是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更是“引导”。
就像园丁培育小苗,给他们阳光和水分,让他们在知识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课堂上,老师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可能会让学生瞬间领悟到什么。
真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绝佳体现。
1.2 教学是互动的艺术还有啊,教学绝对是个互动的过程。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能是单向的。
想象一下,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却像木头一样坐在那里,这样的课堂肯定无趣得要命。
老师要善于倾听,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互动,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学生也能在参与中找到乐趣。
正如老话说的,“百闻不如一见”,实际参与的体验才是最珍贵的。
二、学生观2.1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在我看来,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发出不同的光芒。
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
有些学生可能对数学情有独钟,有些则在文艺方面游刃有余。
老师需要用心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
这样才能让每位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
2.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常常忘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老师只是引导者和陪伴者。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才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很多时候,给学生空间去探索,效果往往比死记硬背要好得多。
其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什么都重要。
那种“哇,我想试试”的感觉,才是学习的动力源泉。
2.3 学生的情感需求别忘了,学生也有情感需求。
教育不是冷冰冰的知识灌输,而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
老师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可以给学生提供安全感。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够真正敞开心扉,愿意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我的教育观点、学生观和教学观念
![我的教育观点、学生观和教学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e43398f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4.png)
我的教育观点、学生观和教学观念
我相信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塑造未来的社会。
我的教育观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观
1. 学生是独特而有价值的个体。
我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潜力和特点,我们应该尊重并激发他们的个人发展。
2. 学生应该成为研究的主体。
我倡导积极参与式教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以及独立解决问题。
3.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标。
除了学术上的知识,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品德、社交能力和身心健康。
教学观念
1. 个性化教育。
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研究方式和节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师应该创造积极的研究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对研究充满热情。
3.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终身研究能力。
我认为教育应该培
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使他们具备
终身研究的能力。
在我的教育观点和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我致力于成为一名能够
激发学生潜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教育者。
我相信通过这种教育
方式,学生将能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培养品德,更好地适应未
来的挑战并做出积极贡献。
[NOTE]
这篇文档介绍了我的教育观点、学生观和教学观念。
我认为每
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受到尊重和激励。
我倡导个性化教育
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我致力于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发展和为社会作
出积极贡献。
我的教育观点、学生态度和教学观念
![我的教育观点、学生态度和教学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a7490a2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e.png)
我的教育观点、学生态度和教学观念教育观点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我坚信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潜能和价值。
因此,我的教育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教育。
我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我相信通过鼓励创新、培养自信和积极参与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
此外,我还认为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相信学生应该被鼓励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学会寻找解决方案。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态度学生的态度对研究的成败至关重要。
作为教育者,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并树立正确的研究态度。
我认为研究是一种持续的过程,需要学生们主动去追求。
学生应该有责任感和自律性,将研究作为一种乐趣而不仅仅是任务。
我鼓励学生们保持开放心态,并对新的研究内容充满好奇心。
学生应该敢于发问、探索和尝试。
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取得进步,只要他们保持积极的研究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观念我的教学观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我相信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互动的环境中研究效果更好。
我鼓励学生们互相合作、分享和讨论,以促进他们的学术和社交发展。
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
我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风格和需求。
此外,我强调实践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我鼓励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项目和实践活动来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我的教育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教育;学生态度积极主动,注重学习的过程;教学观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和差异化教学。
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潜力,并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独立和有创造力的学习者。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https://img.taocdn.com/s3/m/1c525bd69b6648d7c0c74631.png)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本次学习课程内容丰富多元含金量高,围绕“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这一主旨,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背景、专业层面和认识视角,就如何加强新时代教师素质、能力和水平提出了真知灼见,对于我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总体而言,本次学习还颇有收获,对有很大补益。
一、我的教育观关于教育我比较赞同雅思贝尔斯的观点“教育是一个心灵撞击另一个心灵”。
因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平等的主体,作为平等的双方,一方教、一方被教,只有双方彼此认同、接收才可能实现教育的目的。
那么,如何让受教者认同、接收呢这就需要语言的沟通、思想的交流、情感的联系乃至与行动的关怀,即是要进行人与人的对话。
所以,我更欣赏的是苏格拉底的那句名言:“教育不是灌水,而是点燃思想的火焰”。
接下来就是三个问题:第一、谁去点燃第二、怎么去点燃第三、点燃后我们干什么谈谈我的看法。
人的第一个也是终生老师是自己的父母。
所以,点燃第一把火理的理所当然是父母。
因此,我们常说家庭环境至关重要,这个环境主要是指教育环境,正如“孟母三迁”。
父母的学识、见识、思想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性格、品行和行为习惯。
点燃第二把火的是老师,“三全育人”和“十大育人”体系个构建,就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肩负起教好书、育好人的责任,履行好岗位职责,抓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形成教育的合力。
点燃第三把火的是社会。
要树立终生受教育的理念,社会是一个大学校,陶行知说“生活就是学校”。
因此,教育不仅仅是家长、老师的事情,而是全社会共同的事情。
二、我的学生观我坚持学生是主体。
一要坚持“以生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从学生实际需求和情感需要出发,以受教者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想办法,进行师生平等对话和沟通,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要坚持尝试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学生要多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点,无论是苏格拉底的“助产士”理念和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都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和热情,才能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心得: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心得: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https://img.taocdn.com/s3/m/a47184c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5.png)
心得: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的学生观
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有其规律性,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实现个人价值。
三、教学观
教学观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总称,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成长。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研究需求和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研究。
2、多元化的教学观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评价与反馈的教学观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更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和专业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https://img.taocdn.com/s3/m/83d255ae650e52ea54189846.png)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作为一位教师,在这里,结合自己学习和工作实际,谈一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一些理解。
一、教育观
学生在校与老师共处的时间相对于与父母共处还是较
多的,因而教师不仅仅充当知识的传播者,还是人格的塑造者。
所以当一个教师,就应该具有专业的知识,对教师职业的了解,对教师职业的负责,其次是热爱学生,对学生负责,为学生着想,以生为本,最后塑造自己的心理。
才可以找到教学的乐趣,塑造自己,从而塑造学生。
二、学生观
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要发展和能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天性,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学生水平不齐,有差异是自然合理的。
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评判学生,教育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使学生各得其所,各有发展。
三、教学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实施简单的加工改造,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
不但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够表现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与完善,而且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一、我对教育观(一)传授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全面育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科教学必须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结构和特点,要遵从学科发展的规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鲜明的意识到我们进行学科知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全面育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而关注的实质则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尊重每一位学生。
1尊重学生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换。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权威阐述,但是教师不能将自己总是处在一个权威阐述的地位,如果总是将自己处于权威阐述的地位,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久而久之教师自己会成为孤家寡人。
因为现在教师的权威地位已经被时代的进步所动摇。
一方面现在学生已经能够从课堂之外,不依赖教师获取知识。
而且获取知识的手段多种、途径多条、内容丰富、范围广泛、速度快捷,这就使得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知识会大大超过教师,某些技能,某些领域教师不及学生。
而仅就本学科知识方面而言,毋庸置疑任课教师的认识水平高于学生,但是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猜想常常会超出老师的意料;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