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产业比重首超第二产业,经济迈入服务化时代

合集下载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广东商学院黄晓、江敏敏、刘萃婷中文摘要:为了对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利用Eviews5.0软件,选取我国1991年-2009年的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实证了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城镇化化水平、第三产业劳动力和对外开放程度这些因素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有显著影响。

根据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对发展我国第三产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第三产业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实证分析一、问题的提出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产业,广义上认为是除了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产业,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成分之一,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经济,与世界接轨,以发展经济为主要建设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第三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下表1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的大致变化趋势。

在表1中,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越来越显著,发挥着其特定的推动作用,此外,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78年在三大产业中排列最后,发展成目前排列第二,超越了第一产业,且与第二产业相差不大,这都表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1],也成为衡量现代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那么,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第三产业的发展的影响显著吗?本文利用Eviews软件,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不少国内外学者针对第三产业做了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

浅析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方向

浅析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方向

浅析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方向作者:马全玉来源:《商情》2017年第14期【摘要】我国改革开放巨轮的驱动下,中国经济已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全球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了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点之一,同时第三产业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重点领域。

本文通过对第三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浅谈我国未来第三产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一、何为第三产业(一)第三产业实质第三产业即是服务业,经济产业的结构分类之一。

三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行业。

(二)第三产业发展的意义大力发展推动第三产业首先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

其次,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

最后,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中国就业压力,同时还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二、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一)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在过去的20年中,第一产业的产值在逐渐增加,但是和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相比较,这一点增加可以忽略不计,在2013年第一产业总之大概有50000亿元,和经济总的发展趋势相比,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

我国是否已进入经济服务化时代判断标准及目前所处阶段

我国是否已进入经济服务化时代判断标准及目前所处阶段

[ 5 ][ 6][ 7][ 8] [ 9][ 10] [ 11] [ 12 ] [ 13] 我国 是否 已进 入经济 服务 化时 代——— 判 断 标 准 及 目 前 所 处 阶 段王 燕[,吴 蒙\( 南开大学 [畅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畅经济学院,天津 300071)摘 要: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十分迅速,2013 年服务业 GDP 比重已经超过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但目前仍缺少较为统一的经济服务化的内涵以及判断标准。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美国和日本经济服务化的演进 特征,对经济服务化的内涵以及判断标准进行了总结与概括,并对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发 展水平仍然较低,我国经济目前尚处于工业化向服务化的过渡阶段。

关键词:经济服务化;服务业;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972X(2016)02 -0062 -07近年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对我国经 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 对于经济服务化的界定,国外学者使用了 S_l- [ 3 ]pcnct[ncih、S_lpc]ctcha、T_lnc[lct[ncih 等不同词汇 ,但不同学者与研究机构对于‚ 服务化‛ 的理解有很大 [ 4]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1 ]不同。

如 V[h^_lg_lq_ 和 R[^[(1988 )、Wbcn_ 等的发展壮大 ,而‚ 十二五‛ 规划中也将服务业发展 (1999) 、St[f[p_nt(2003) 等从企业角度对服务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生产 性和生活性服务业,要求积极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 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 [ 2]平 。

2013 年我国服务业 GDP 为 262204 亿元,占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 46畅09%,首次超过工 ① 业 (43畅89%) ,就业份额达到了 38畅5%,充分说明 了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重要地位,而作为服务业 重要组成的生产者服务业占到了服务业 GDP 总值 的 38畅04%。

何谓新常态

何谓新常态

说说新常态一、何谓新常态何谓“新常态”?从字面上看,“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

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新常态是相对于“常态”或“旧常态”而言的。

符合经济规律的增长是常态,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增长是非常态。

我们过去这几年实际上是没有按照经济规律来增长,很少国家能够是多年维持在10%以上的,这是超高速,甚至8%、9%也很难长期的维持下去,不符合经济规律。

超高速增长有什么弊病呢?我们现在都看见了:1、资源过度消耗;2、生态破坏;3、产能过剩;4、低效率;5、错过了最佳的结构调整时期、技术创新时期,因为光顾到高速增长。

更严重的是第五个。

中国“旧常态”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经济增长率的持续性上升;高储蓄、高投资;人口红利贡献大;房地产依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

五大风险威胁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一是产能过剩;二是影子银行;三是房地产泡沫;四是地方债务;五是外部金融风险的冲击。

“新常态”与“旧常态”不是割裂的,新常态是对“旧常态”的承继和扬弃。

“新常态”在宏观经济领域被西方舆论普遍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出现,同西方国家的“新常态”有很大的不同:1、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的标志,而不全是由国际金融危机所造成的。

2、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出现,始终处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许可的正常运行区间,从根本上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新常态,新机遇:1、城镇化释放持久动力;2、大国优势提供发展支撑;3、结构调整带来巨大空间;4、全面改革形成最大利好;5、对外开放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发展。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稳中有进,增速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调控创新,经济增速换挡,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要求我们调控创新,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舵盘;改革红利,转方式、调结构,要求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改革,正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动力。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工业化阶段演进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工业化阶段演进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工业化阶段演进分析许君如;牛文涛【摘要】本文基于钱纳里模式、罗斯托的分析结论以及库兹涅茨模式,采用PGDP(PPP方法)、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三种指标,对我国的工业化阶段演进做出了测度和判断.分析表明依据人均收入水平,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的中期阶段;依据产值结构,我国处于中后期;依据就业结构,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第一阶段.综合来说,我国的工业化应该是中期向中后期过渡阶段.【期刊名称】《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13)001【总页数】7页(P43-49)【关键词】钱纳里模式;工业化阶段;演进;分析【作者】许君如;牛文涛【作者单位】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都610041;西南财经大学成都61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工业化阶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的重要阶段,但对其判断标准也同工业化的定义一样,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就目前来看,工业化阶段划分理论主要有霍夫曼定理、钱纳里标准模式、罗斯托的阶段划分理论以及库兹涅茨模式。

霍夫曼定理忽视了各国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产业之间生产率的差异,并将衡量工业发展局限于工业内两大部类产业的比例关系,其适用性非常有限,盐野谷一认为它只适用于工业化初期[1]。

关于霍夫曼理论此种略带悲观的认知,其实是在强调这种理论的有限适用性。

比较上述几种工业化阶段划分理论,钱纳里模式在定量分析方面更为有效,而且钱纳里模式将工业化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也更适合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实情,因而本文将其作为主要的理论依据。

但考虑到我国工业化的复杂性,钱纳里模式或许无法给出我国工业化过程的足够说明,因而本文在分析的过程中也一并参考罗斯托的分析结论以及库兹涅茨模式。

关于我国工业化阶段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但或许是由于我国工业化过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加之学者所基于的理论依据、指标选择以及研究时期的不同,对我国工业化阶段的定位存在差异。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优化思路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优化思路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优化思路作者:王宏宇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09期摘要:尽管我国的产业结构在“二、三、一”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但依然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背景之下,三大产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出来。

本文将对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三大产业内部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路。

关键词:产业结构;现状;优化一、产业结构相关概念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不同的生产部门会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按照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进行现状分析。

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也包括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新兴服务业。

二、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一)产业结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第一产业增长平稳,并逐步放缓,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

2014年占GDP总值的9.1%。

第二产业增长快速,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占GDP的比重最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大。

第三产业对于经济的贡献仅次于第二产业,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并于2012年占GDP的比例超过第二产业。

2014年,第二产业占GDP总值的43.1%,而第三产业占到47.8%,超出第二产业不到5个百分点。

(二)三次产业内部存在问题1.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虽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下降,但其重要性和基础地位不会改变。

农业和牧业在农业总产值内部占比最大,最近几年有下降趋势,随着交通运输变更加便利以及物流系统的快速发展,内陆地区对海鲜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渔业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将会增加。

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

首先,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率低,占将近40%的人口只创造10%的国内生产总值。

关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1992年12月25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刘江我受国务院委托,现就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做如下汇报。

80年代中期以来,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对第三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1985年,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要求抓紧建立国民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的统计。

在“七五”计划中提出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指标。

1991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对第三产业给予了更加充分的重视,明确提出要“进一步重视第三产业,使之继续快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

到2000年,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现在的四分之一左右提高到三分之一左右”。

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支持和引导,加强管理,使第三产业得到较快而又健康的发展”。

同月,国务院第138次总理办公会决定,研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问题,由罗干同志牵头研究并制定具体政策。

经过国务院办公厅一年的工作,1992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

中共十四大上,江泽民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要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之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明显提高”。

这个论述精辟地阐明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的客观趋势,指明了第三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和国家对第三产业的高度重视,使全国第三产业发展出现了一个新局面。

1992年11月6日—10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工作会议。

一、工作会议的基本情况全国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工作会议是中共十四大胜利闭幕后国务院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会议,也是建国40多年来第一次专门讨论第三产业发展的会议。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这次会议,李鹏总理两次到会并讲话。

邹家华副总理作了题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加快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的报告。

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特点学术资料-市场经济实践

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特点学术资料-市场经济实践

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特点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特点【作者】王海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第三产业的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普遍高于第一、第二产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应该紧紧抓住机遇,把第三产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未来15年,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在调整和优化产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

一、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及阶段划分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及发展状况三次产业的划分,是大学教授阿费希尔首先提出来的。

他认为,三次产业的发生同人类需要的紧迫程度有关,并根据社会生产活动科学意义在于,他指出了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各国对三次产业的具体划分不尽一致。

我国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为建筑业;第三产业为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第三产业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三次产业结构的状态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在各产业的产值和劳动力总数中,第一产业的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最小;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并超过第一产业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

在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中,最突出的是第三产业。

世界各国的统计资料说明,近半个世纪以来,第三产业普遍得到迅速发展,70年代以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第一、二产业的发展速度。

现在,在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劳动力的比重已达到60%70%;在中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已达到50%左右;发展中国家的第三产业的比重较低,约占2030%。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传统行业的发展十分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自然经济企业不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商品生产者或商品经营者,而是多多少少附属于国家的生活水平低,对生活服务的要求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摘要:在国际竞争不断加强的当今社会形势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增强我国在全世界的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产业结构逐渐向着高级化、合理化和均衡化发展。

本文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变迁的前提下,对经济的增长和波动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趋势;产业结构变化目录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 (1)1、国际环境的变化 (1)2、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1)3、知识经济和知识产业的快速发展 (2)(二)研究意义 (2)二、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演变 (2)(一)经济和产业发展状况 (2)(二)产业结构状况及其演变 (3)三、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5)(一)农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 (5)(二)第二产业结构重型化 (5)(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7)1、第三产业发展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 (7)2、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7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得到了优化,但劳动力配置质量有待提高7四、产业结构演变的原因 (7)(一)体制改革和战略调整 (8)(二)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8)(三)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 (8)(四)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结构的升级 (9)(五)全球化的机遇、对外开放的实行 (9)五、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路径选择 (9)(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结构升级步伐 (9)(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注重优化服务业结构 (10)(三)加快科技创新。

促进战略产业发展 (10)(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10)六、产业结构进一步演进的趋势 (10)(一)三次产业演进趋势 (11)(二)轻重工业演进趋势 (11)(三)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演进趋势 (12)(四)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产业演进趋势 (13)(五)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演进趋势 (13)七、结语 (13)参考文献 (1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一、绪论(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化。

中国一二三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趋势探讨

中国一二三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趋势探讨

中国一二三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趋势探讨一、中国一二三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概述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一二三产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国民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实力居世界前列。

中国传统的产业结构以农业第一,工业第二,服务业第三,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80年代,但是在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型,中国的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传统的农业型向工业型和服务业型的转移,从而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历了由以农为主向以工业为主的阶段,再到以服务业为主的阶段的三个阶段。

1.农业时期:1949~1965年1949年之前中国农业一直占据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

1949年以前,中国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3%。

由于农村人口较多,导致农村占有资源和财富的比重较大。

同时,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中国农业生产依赖天灾和人灾的情况很严重,导致经济增长缓慢。

到了1965年,农业占比下降到了68.6%。

2.工业时期:1965~1995年从1965年至1995年,中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这时期被称为中国的工业化时期。

1965年,中国的工业占比仅为12%,但在此后的30年内,工业作为中国最主要的经济活动逐渐发展起来。

到1985年,工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农业。

1995年,工业生产增加到GDP的第一位,占比达到了43.2%。

3.服务业时期: 1995年至今21世纪初,经济结构再次发生了变化,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主力军。

2002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了33.1%,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发展服务业的国家。

到2018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54.5%,而农业和工业的对GDP的占比分别为9.8%和35.7%。

二、中国一二三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1.农业趋势中国农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的地位仍然非常关键。

因此,在农业领域的升级和转型是必要的,这也是目前中国农业发展的重点。

在农业方面,未来的趋势是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加强农业的品牌营销,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改造投资等。

准确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内经济组讲稿)

准确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内经济组讲稿)

准确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中央全面总结发展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给年轻人成长和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

一、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有新就有旧。

经济常态是一个经济体运行的“经常性状态”或“稳定性状态”。

我们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那旧常态什么样呢?或者说,我国上个发展阶段经济运行状态是怎样的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史无前例的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接近10%,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中国奇迹”,这是我国经济过去的一种常态。

为什么会有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呢?主要在于我国具有稳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改革不断释放出制度红利,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带来技术溢出效应,劳动力快速增长释放出人口红利,高储蓄率使得资本积累快速增长。

概括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充分发挥了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体现出投资拉动型和出口导向型特征。

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使我国发生了巨变。

2014年,我国GDP总量达到63.6万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60万亿元,以美元计,亦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二位;商品进出口总额4万多亿美元,不论进口还是出口均居世界前列;外汇储备高达3.84万亿美元,连续多年高居世界第一位。

人均GDP由1978年的190美元提高到2014年的约7485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已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因此,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老百姓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中国梦”有了雄厚基础。

我们在看到高速增长的旧常态积极一面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其另一面,看到我们付出的沉重代价。

比如粗放式发展对资源环境的新压力与人民群众对改善生存环境的新要求之间矛盾空前突出。

在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空气、水、土地的承载能力及污染程度大都接近极限。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一、农业占比逐渐下降,服务业逐渐崛起在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中,农业的占比逐渐下降,而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在过去,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农业的占比也逐渐减少。

相应的,服务业逐渐崛起,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服务业的发展既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也提供了就业机会,成为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

二、制造业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在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中,制造业的发展迅速,工业化进程加快是另一个显著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我国制造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也提高了就业率,并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制造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如能源、原材料等。

可以说,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整体进步。

三、现代服务业兴起,高端服务业发展迅猛在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中,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以及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迅猛也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务品质和服务水平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现代服务业的兴起,如金融、医疗、教育、旅游等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高端服务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如互联网、科技研发等行业。

这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四、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在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中,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城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另一个显著的特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城市,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相应地,城市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如商业零售、餐饮、酒店等。

这些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也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撑。

同时,城市化进程还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对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

对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

对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一、判断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一)划分工业化阶段的经典理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即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是先上升,后保持稳定,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则是先略微下降,后基本平稳,再持续上升。

对此现象,国外经济学家钱纳里、库兹涅兹、赛尔奎等人,基于几十、上百个国家的案例,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了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经验性判据,进而得出了“标准结构”。

不同学者对发展阶段的划分不尽相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钱纳里和赛尔奎的方法,他们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前工业化、工业化实现和后工业化三个阶段,其中工业化实现阶段又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

判断依据主要有人均收入水平、三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标准(见表1)。

具体而言,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人均GDP超过11170万美元(2005年美元,购买力平价);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小于10%,而且第三产业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小于10%;城市化水平超过75%。

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标志是: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小于10%,但第二产业的比重仍然大于第三产业;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为10%-30%;城市化水平为60%-75%。

按此标准,美国完成工业化并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时间是1955年,当年工业(不包括建筑业)比重为39.1%,达到最高值。

日本、韩国进入相同阶段的时间分别为1973年、1995年,工业比重的最高值分别为36.6%、41.9%。

此外,工业内部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

工业化初期,纺织、食品等轻工业比重较高,之后比重持续下降;工业化中期,钢铁、水泥、电力等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较大,之后开始下降;工业化后期,装备制造等高加工度的制造业比重明显上升。

对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提出了“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率或霍夫曼系数(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是不断下降的,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中期,霍夫曼比率小于1,呈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十三五 试题及答案

十三五   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B.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C.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百分之三十五D. 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我国成为全球第二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2.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 )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A. 全面参与、全面管理B.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C. 平等参与、平等发展D. 广泛参与、共同进步3.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 )的发展。

A. 又好又快B. 既全面又可持续C. 更高速度、更好质量、更有效益、更加持久D. 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4. ( )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A. 改革B. 创新C. 开放D. 制度5.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 ),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A. 科学发展B. 共享发展C. 融合发展D. 可持续发展6.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 )方向转变。

A. 智能、绿色、健康、安全B. 理性、健康、安全、便捷C. 绿色、环保、健康、安全D. 健康、安全、高端、便捷7.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构建( )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A. 高速、智能、安全B. 融合、安全、可靠C. 高效、快速、全覆盖D. 高速、移动、安全、泛在8.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 )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趋势中国第三产业发展趋势第三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除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外的其他部门,包括商业、服务、金融、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行业。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的贡献也越来越显著。

以下是我对中国第三产业发展趋势的一些思考。

一、消费升级和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内生产总值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转变,消费升级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

人们对于商品和服务的品质、品牌、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这将推动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并带动第三产业的增长。

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32.4%增长到2019年的53.5%,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未来几年,服务业的发展将更加迅猛。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餐饮、旅游、休闲娱乐、教育培训等行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新兴服务业也将崛起,如共享经济、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将给第三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二、创新驱动下的服务升级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创新型国家。

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将加速推动中国第三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服务业的创新与升级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服务业的运作方式和提供方式。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服务业将更加高效、便捷地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

如在线金融、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新业态的发展,将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同时,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等技术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推动服务业的升级。

人工智能可以为服务业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服务,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可以替代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提高服务效率。

例如,智能客服在客户服务中的应用,无人超市的兴起,都是服务业向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的体现。

“三产”超“二产”是否就已进入服务经济主导?

“三产”超“二产”是否就已进入服务经济主导?
更高的经济形态 。
促 进服务业 内部 结构的优化 , 要充分 考适应高铁 时代与 义务教育等消费型服务业 , 应着力发展以下重点生产型产业:

内部结构是否 已得 到进一步优化?服务经济主导发展关键是 互联 网+ 时代的特 点 , 除 了旅游 休闲 、 健康 服务 、 文化 产业 、 非
就发现 , 浙江全部金融机构 存贷款余额 占全国比重较高 , 很重 做 服务业 。嘉兴 的雅莹服饰有 限公 司是一个很 好典型 , 这个
要 的一个原 因 , 就是浙江金融跟随着浙江企业的向外投资 , 已 企 业将 一大半 的制造 业业务 分流 出去 , 自己专注于 设计 、 营
经走 向省外。 务型消费具有现场性 、 即时 『 生等特点 , 对于那些不能移动 的服 的是旅 游业 , 浙江理应抓 住“ 诗 画江南 , 山水浙江 ” , 努力打造
销、 广告 、 现场管 理 、 人力资源等 , 实际上是将传统制造业企业
在土地 资源紧张 、 环境污染严重的当下 , 发展服务业成为 来” 、 “ 分出去” 的发展思路 , 全力拓 展服 务业 发展 空间 , 积极一
“ 请进来 ” 。仅 仅“ 走出去” 显 然不够 , 还要 “ 请进来 ” 。服 转型成为服务业企业了 。 务产 品 , 就要转变发展思路 , 把消赞者 “ 请进来” 。这里 最重要 拉 动经 济增长 的重要力 量 。浙江理应 遵循 “ 走 出去 ” 、 “ 请进
网金融 、 供 应链金 融 、 金融资 产交易 、 股 权投 资基金 、 金 融租
2 8 I 特别策划 l
州 ∞ ∞ w
服务业须唱好“ 三台大戏"
浙江制造业是全球化的 , 服务业则是本地化的。必须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 唱好服务 业发展的三台大戏 , 开创 浙江服务业发展的新蓝海

三产超二产:中国产业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

三产超二产:中国产业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

30Observation 观察本刊记者/王希 刘铮 郭信峰 高敬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变化: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2013年提高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3年中国GDP 为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7.7%。

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62204亿元,增长8.3%。

产业结构发生巨变“这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一般规律。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随着中国工业化从中期向后期推三产超二产:中国产业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 中国经济2013“年报”出炉,最大的亮点其实并不在于GDP 增速保持稳定,而是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越第二产业。

进,近年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增速总体持续放缓,而第三产业节节加速,积累到2013年终于使得第三产业总量和GDP占比超过了第二产业。

统计显示,第三产业的壮大发展,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最鲜明的特征。

1979年至2012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10.8%,高出同期GDP 增速1个百分点。

工商总局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第三产业企业户数首次突破10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1.9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单位GDP就业更多、更稳定,消耗能源资源更少,同时也有利于国内消费的扩大与升级。

尽管发展势头迅猛,但中国第三产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GDP 占比与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2012年年底出台的国内首部服务业发展规划《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分别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很大的变革,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明显的改善,我国已经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

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困境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工业结构重型化,服务业发展滞后,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经济措施。

【关键字】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变化调整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相伴随,我国产业结构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

1、总体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调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逐年持续上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功不可没的作用。

(图1)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图1 1978—2008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作占得比重(%)2、三大产业结构的个体变化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87年的28.20%下降到2009年的10.73%,可以看出我国已经不是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了。

(图2)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图2 1978—2008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78年的47.87%下降到1990年的41.34%,随后呈上升趋势,上升到2009年的47.45%,但总体来讲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图3)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图3 1978—2008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呈总体上升趋势。

现代经济就是服务经济

现代经济就是服务经济

2.6%
32.5%
64.3%
5.3%
32.1%
62.5%
服务 正在 成为 推动 现代 经济 开展 的主 导产

服务业的主导化是服务经济的 一个重要的特征,但不是服务 经济的唯一特征。除了服务行 业占据主导地位之外,服务经 济还具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 。这就是制造业的服务化。放 眼当今世界,几乎没有一个世 界级的制造业企业仍然局限于 生产领域而没有涉足于服务领 域。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23.6.1823.6.1818:02:5618:02:56June 18, 2023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023年6月18日星期日下午6时2分56秒18:02:5623.6.18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2023年6月下午6时2分23.6.1818:02June 18, 2023
服务 业的 健康 开展 离不 开服 务管 理的 标准

我国被称为“世界工厂〞。这 说明我国已经逐渐开展成为一 个制造业的强国。但是与此同 时,我国又仍然是一个服务业 的弱国。在国际市场上,服务 业充当着制造业的“开路先锋 〞和“保护神〞。没有强大的 服务业,再强大的制造业一旦 走出国门也会受人欺侮。由此 可见,加快服务业的开展不仅 涉及到服务业自身的问题,而 且涉及到进一步开展制造业的 问题。
服务 业的 健康 开展 离不 开服 务管 理的 标准

为有关企业提供一个标准化的 服务管理体系就是服务管理标 准化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 个问题同时又是一个迫切需要 解决的国际性难题。因为,不 仅我国建国以来从未制定过有 关服务行业的管理标准,国际 标准化组织迄今为止也没有专 门制定过服务行业的管理标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第三产业比重首超第二产业,经济迈入服务化时代
作者:梁敏发布时间:2014-02-28
□中国产业结构出现历史性的变化——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式迈入“服务化”时代
□专家表示,随着消费增速加快,政府公共服务进一步健全,未来中国服务业发展将会更加迅速,这反过来也会进一步刺激消费,提升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从而有利于加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2013年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0.0%,比上年略微下降0.1个百分点,比重基本持平,而第三产业比重则明显提高,达到46.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比重高2.2个百分点,这是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这种变化不仅是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加快的客观反映,也是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不断推进的结果。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在解读公报时说。

产业结构出现历史性变化
甘肃农业大学中国三产化/服务化课题组在评价这一变化时更是直接指出:中国经济已进入“服务化”时代。

该课题组在其24日发布的报告中表示,“中国服务化的进程不可逆转,越来越快。

服务化是经济发展的绝对主力和最大潜力,也是就业增加的绝对主力和最大潜力,中国服务化的速度超过工业化的速度。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也表示,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服务业投资增速加快,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中多是服务业,这些都与服务业比重上升密切相关。

他认为,未来服务业发展会更加迅速。

原因有三:第一,消费增速会加快。

随着收入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财政转移会更多投入到老百姓身上,这必然会刺激消费,从而提升服务业增速;第二,政府公共服务会进一步健全,改善民生成为政府一大要务,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会增加,这会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业发展;第三,开放力度会加大,从而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水平。

“随着服务业发展,服务业体系会逐步完善,会更好满足消费需求,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消费,从而进一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助力。

”连平说。

近年来我们对消费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消费一度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大助力,但好景不长,去年数据显示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50%,不及投资贡献率54.4%,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因此,连平强调,应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与消费可以相互促进,“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会更好,经济增长质量也会更高。


就业超额完成任务
除了产业结构优化外,《2013年统计公报》中就业的稳定也显示,目前中国经济“身体很健康”。

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就业人员总数达到769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3万人,就业总量仍然实现了持续增长。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比上年多增44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比上年末降低了0.04个百分点。

对比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的预期目标,显然就业方面已经超额完成任务。

“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的失业率水平是低的,就业稳定增长的势头来之不易。

”谢鸿光表示,2013年美国失业率虽然在逐渐下降,但12月份失业率仍然高达6.7%,欧元区则一直维持在12%以上。

部分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也较为严重,南非的失业率甚至超过20%。

有担忧认为经济放缓会影响就业的稳定,对此,国研中心宏观研究部部长余斌指出,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服务业1万亿的增加值创造的就业比第二产业要多30%。

从这个角度来看,GDP增长速度出现一定的下降,对就业并不构成压力。

未来就业形势仍会稳定向好。

(记者梁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