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优秀版)

合集下载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区域
特色农业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地处热带,热量 社会经济条件
海南岛
热带经济作 和降水丰富,能 物生产基地 满足热带经济作 物生长
市场需求量大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区域 昆明 地区
特色农业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花卉种植业
四季如春, 国内外市场对花卉 气候适宜 的需求量大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①气候
湿润、半 湿润
低温冷害
②地形:高原、平原和山地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 ③土壤:
生产。 (2)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 密度较低。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2.农业布局特点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 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 农业生产方式 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①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A 松嫩 平原,B 三江 平 原,C 辽河 等。 平原;主要作物有玉米、大豆、小麦、水稻 的不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对点运用1 下列各题。
(2010· 大纲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
下图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 和降水季节分配。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2013年中图地理必修3课件:第二章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3年中图地理必修3课件:第二章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1.以东北为例,分析其农业生产的条件 和布局特点。 2.了解东北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了解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目标 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的发展。 理解:东北地区在农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及保护措 施。 应用: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学会分析 区域农业发展的利弊和布局。
条件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3.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例1
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2)东北地区的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商品 粮基地。其中,________________提供的商品粮比 重最大。 (3)东北地区的天然林区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畜产品加工 (1)加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龙头企 业建设。 养畜 (2)抓好________基地建设,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 共同发展。 社会化服务 (3)健全和完善农业的______________体系。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第 三 节
基础自主梳理
中 国 东 北 地 区 农 业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知能层级突破
教材深化透析
学业水平达标
基础自主梳理
一、东北地区区域概况 1.位置范围: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 内蒙古自治区 吉林、辽宁三省及__________________东部。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地表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兴安岭 (1)西、北、东三面分别为___________、小兴安岭 长白山脉 和_______________,山区森林资源丰富。 松嫩 三江 (2)中部的东北平原:由_______平原、________平 原和辽河平原组成;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 商品农业生产 黑土 ______分布广泛;是中国重要的_______________ 基地。

农业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课时

农业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课时

(1)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好
(2)粮食的商品率高 粮食生产的数量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 是粮食产量与人口数量之间对比关系 (3)增产的潜力大
思考:1、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有利的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各有哪些?
自然条件: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夏 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 足。 社会经济条件:人均耕地面积大;粮 食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 产率较高;国家政策支持。
A. 粮食生产基本满足国内需要
B. 保护湿地资源
C. 水土流失严重,已不能开发
D. 保护水资源
7、 东北地区要发展的两种人工速生丰产林 是( D ) A.红松、杨树 B.红松、紫椴 C.落叶松、红松 D.落叶松、杨树
三、农业生产和布局
比较完整、以耕作业为主 1、农业结构:
2、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松嫩 平原、三江平原)、林业基地和最 大的甜菜基地(松嫩平原)
内蒙古东部草原的畜牧业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江淮地区 江汉平原
成都平原
洞庭湖平原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商品粮基地是指以销售粮食为目的而进 行农业生产的地域. 一个地区能否成为商品粮基地,取决于
B. 中部冬小麦、玉米、甜菜
C. 中部有冬小麦、玉米、棉花
D. 北部有春小麦、大豆、甜菜 5 、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 A ) a.林业基地 c.商品粮糖基地 A. a b c d B. a c d b.能源基地 d.重工业基地 C. c d D. a b c
6 、 本区的某区域有“北大荒”之称,通过发展 粮食生产,成为 “北大仓”。现在北大荒不再开 垦,原因是( ) B
3 、关于东北地区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C)

对东北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途径的思考

对东北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途径的思考

L i n y e g u o s h u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最主要的组成之一,是推动各个行业发展的保障。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林业用地面积占据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

按照我国第九次清查森林资源可以了解到:吉林省森林面积7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1.49%,提高(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相比,下同)1.11个百分点。

活立木总蓄积105368万立方米,森林蓄积101296万立方米,增加9038万立方米。

天然林面积609万公顷,天然林蓄积89574万立方米;人工林面积17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1722万立方米。

都排在世界的前列,当中,大部分都集中在东北地区。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社会对于林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目前林业发展,最明显的就是林业发展开始追逐速度,多年生树木逐渐被速生树木大量代替、生态效益逐渐被经济效益代替,而且森林面积在持续大幅度的缩小。

在1992年世界环境大会上提出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备4个目标特点,主要是生态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

所以,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融进吉林蛟河地区林业管理工作当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吉林蛟河地区的林业发展。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林业可持续发展制度是不仅仅需要满足目前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的要求,还需要满足子孙后代的发展,对于子孙后期的发展不会产生威胁。

在实际实行的过程中,主要指的是生态方面、经济方面以及社会方面。

统一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在生态环境的发展过程中,还要求经济建设、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和自然承载力互相结合。

要求把森林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开发,与林业的生产、消费、再循环和森林生活最终处置有关一切方面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安排;对森林产品的数量、质量、效益和环境综合加以考虑,在满足当代利用、不损害后代利用的前提下,实现森林效益的供需平衡与生态平衡。

所以,必须要发展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也要注重建设林业,注重保护人类生命的环境。

中国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反思
备课组长签字:


案例教学


案例分析
个人
主页


教材几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考点1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一、东北区域概况:
1、范围:、吉、辽及内蒙古东部
2、面积:124万KM2
3、人口:1.2亿
4、地貌特征:
山环水绕(北:小兴安岭;东:长白山;西:大兴安岭;河:松花江、嫩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等)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二、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
(1)土地资源:耕地面积广阔、土壤(黑土、黑钙土)肥沃、宜农、宜林、牧等荒地多
(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降水:400—800mm,东南向西北递减;热量:自南向北递减
(3)林地面积大:占全国林地面积的1/3,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4)草场资源(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资源
(西部草原面积缩小,玉米分布更广泛,水稻生产面积增大)
城市周围(郊区农业):副食品基地——市场需求
第二课时
考点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一)教材第54页思考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解决耕作粗放,产品不适应市场等问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二)教材第57页思考1.生态农业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中国生态农业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农业是一种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二者在指导思想、基本内涵和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

2.(1)北方地区有“四位一体”温室生态农业模式。

其循环过程是在太阳能温室的一端建造地下沼气池,将人畜粪便送入沼气池,经过厌氧发酵变成高效的有机肥料,沼渣作底肥,沼液可以直接浇菜,沼气除炊用外,还可以在温室内点灯,既能增加温室内温度和光照时间,又可增加温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温室的适宜温度又能为猪、禽的冬季育肥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能保证沼气冬季正常运行产气。

“四位一体”是以太阳能为动力,以土地为基础,实现种植、养殖与沼气并举的一个较为完善的能源生态经济体系。

(2)南方地区有“猪沼果”模式。

其循环过程是畜、禽粪便入池发酵生产沼气,沼气点灯、做饭,沼液、沼渣用来肥田种菜(菌、药、花),从而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猪沼果”模式是以沼气为纽带,把畜禽饲养和林果、粮食、蔬菜、食用菌种植等联系起来的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产出率,显著增加农民收入。

A级抓基础(2019·惠州市调研)奈曼沙漠位于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南缘,大兴安岭东侧。

这里黄沙遍布,但某团队却通过在地下0.8~1米处铺设特制的衬膜,在该地成功开垦出万亩稻田。

据此,完成1~3题。

1.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奈曼沙漠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是( )A.热量充足B.地形平坦C.光照充足D.土壤肥沃2.该地种植水稻的水源主要来自于( )A.地下水B.河流水C.大气降水D.冰雪融水3.该地稻田地下铺设特制的衬膜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肥力B.减少蒸发C.阻隔沙尘D.防止渗漏解析:第1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比奈曼沙漠纬度低,热量更充足,A错;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较奈曼沙漠中的沙丘地貌有明显优势,B错;根据材料可知,奈曼沙漠终年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沙漠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贫瘠,C对,D 错。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东北、南方低山丘陵、华北地区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东北、南方低山丘陵、华北地区

立体农业
华北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
一、开发背景 1、优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2、问题:旱涝频发,春旱夏涝严重;盐碱 化严重;多风沙灾害;长受寒潮侵袭。
思考:华北盐碱地形成原因
1、成因: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导致地下 水上升;春季蒸发旺盛水盐运动强烈。 • 2、形成过程:水盐运动: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 影响的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 旱季: 由于蒸发强烈,土壤中的盐分随水 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在 地表积累。 雨季: 土壤被雨水淋洗,表层脱盐。
三、存在问题
• 1、黑土水土流失。 思考:黑土水土流失成因、危害、防治? 成因: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土质疏松, 过度开垦、植被破坏。 危害:土地肥力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 河湖淤积,引发生态破坏。 防治:加强坡面沟壑治理,植树造林;培 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
黑土水土流失
2、湿地破坏
(1)概念:湿地这一概念在狭义上一般被 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 义上则被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 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 泊、水库、稻田等”。《国际湿地公约》 对湿地的定义是广义定义。
3、森林资源锐减
• (1)成因: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 乱伐;森林火灾。 • (2)危害:生态恶化(风沙、旱涝、水 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 • (3)应对: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人工 林;合理采伐、采育结合等。
四、发展方向
• 1、农业:(1)强化种植业,巩固商品粮 生产地位。(2)发展养殖业,搞好农产品 的深加工。 • 2、林业:(1)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2) 林区优势资源的开发,发展林区副业。
3、社会特征
• • • • 1、地广人稀,地租低。 2、工业基础雄厚。 3、交通便利。 4、政府政策支持。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必修3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必修3

第3讲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1.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资源优势⎩⎪⎨⎪⎧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2)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机械工业发展较快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2.农业布局的变化二、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问题 原因耕地破坏严重耕作粗放,低产田占多数,开垦了不宜耕作的土地 林、草地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毁林、毁草开荒及林区过度砍伐、草地过度放牧湿地环境破坏 开垦沼泽地水土流失严重 长时间大规模开发,黑土流失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作物品种单一,林业和草原畜牧业商品化生产程度较低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

(2)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3)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1.(2012·福建文综)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大气环流C .地形因素D .海陆分布(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10℃积温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答案(1)C (2)A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气候生产潜力的概念,并且能够把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因素与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结合起来。

从材料中可知,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取决于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而图中显示甲处大于同一纬度的两侧,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甲处位于东北平原,两侧分别是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显然平原地区的光热资源优于山地。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东北地区农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东北地区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地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等。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当前,东北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着产能过剩和粮食安全风险的双重压力。

因此,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同时,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转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加大非粮农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业供给侧结构,降低粮食自给率,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其次,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东北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应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要加大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有限,长期以来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因此,要采取措施,推行科学耕作、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提高农产品的生态品质。

另外,要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目前,东北地区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低,农村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缺乏,农民贷款难、贷款成本高。

因此,应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其设立和完善农村金融产品,降低农民贷款利率,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高农民的金融融资能力。

最后,要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着土地流转、农机化、农业产业化等问题,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转移农业劳动力,鼓励农民参与农村产业合作社,提供土地流转、农机购置、技术培训等支持。

同时,要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和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等多个方面入手。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案含解析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歌诀法记忆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山环水绕沃千里,季风雨热必同期,黑土广布土壤肥,水源充足河密集。

(2)社会经济条件:轻重工,设备齐,市场广因运便利;北大仓,保湿地,专业化由人口稀。

2.字诀记忆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措施“调”: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产”: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技”: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错误!1.东北地区的概况位置与范围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表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中部为东北平原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布广泛,为发展区域农业,实行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1)自然资源条件:1土地资源辽阔富饶错误!2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

3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4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

(2)社会经济条件:1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东北地区建成具有全国意义的粮、豆、甜菜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布局的变化: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西部草原面积缩小;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生产面积增大;城市周围规模不同的副食品基地大量涌现。

图表解读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和沼泽的分布图[信息获取](1)从图中可以看出,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中部和西部。

(2)从气候条件看,制约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什么?提示: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成为制约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农作物容易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3)为什么三江平原多沼泽地?提示: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2河流有凌汛现象;3地势低平,排水不畅;4有永久冻土分布,不利于水分的下渗。

问题探究“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 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 第三节 的大豆高粱……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
120°
130°
50°
1.东北地区的位 置、范围?
2.请从图中找出 主要山脉、平原、 河流。
40°
思考: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如何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
热量 光照 降水 地形 土壤 水源 市场
3.为什么要保护湿地?如何保护和改良湿地?
资料二: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50
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 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 大型国营农场,“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 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与此同时, 本区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气候条件 恶化,早涝灾害增加,风害加重,水土流失严 重,珍稀动植物减少。
森林资源的合理 利用与保护
我国现有 哪三大林 区?能说 出其具体 分布吗?
中国的主要林区有:东北林区,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林区, 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林区。西南林区,包括横断山区、喜马拉雅山麓、雅鲁藏布 江大拐弯等地的林区,是中国第二大天然林区。东南林区,包括秦岭-淮河一 线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丘陵山区,是中国最主要的次生林、人工林区。
北 部 寒温带 1000℃
冬小麦、棉花、暖 温带水果
春小麦、大豆、玉 米、高粱、水稻、 甜菜、亚麻、甜菜 春小麦、大豆、 甜菜、马铃薯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三面环山(西北东为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中部为东北平原 土壤:平原地区有肥沃的黑土、黑钙土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寒冷干燥 植被: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 水文:水系发育,水资源丰富,径流量季 节变化明显,有春、夏两个汛期

g2dl16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g2dl16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课题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1)根据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资源优势,分析其农业生产结构及农业生产布局特点。

※【自主学习】一、自然环境1、东北地区范围包括 、 、 三省及 自治区东部。

、 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貌格局呈 状,外侧是 ,中间是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则是广阔的 。

2、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温带 气候区,自南向北跨 、 、 ,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

降水自 向 递减。

3、辽宁南部 、 、暖温带水果可正常生长;中部可以生长 、 、 、高粱、水稻、 、亚麻等春播作物;大兴安岭北部的山地属于寒4、东北地区植被以 和 为主,并分布有 和 。

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1、土壤肥沃。

东北地区分布着 和 等土壤类型。

其中 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平原的东部和北部、 平原西部是黑土的主要分布区。

平原的中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2、土地资源丰富。

东北平原是我国 的平原,是全国人均耕地量 的地区,非常适合机械化作业。

东北还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这些荒地主要分布在 、 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

3、土地开发。

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建立了一批国营农场,荒地的大量开垦增加了耕地面积,昔日的“ ”变成了“ ”。

4、 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既是水源地、蓄水池,又是我国特有珍禽 、的栖息地,对 、保护和改善 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护陆地生态系统,对已开垦的荒地将逐步还 、还 、还 。

※【合作探究】下图为沿甲(49.5°N ,117.5°E )、乙(44.5°N ,131°E )两地连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区名称:A , B , , C , D 。

(2)C 处干湿状况是 ,其主要粮食作物是 ,主要经济作物是 ,该地农田遭受破坏,为保护农田,应在 处营造防护林。

(3)B 地形区的典型树种是 ,C 地形区的著名能源基地是 。

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案

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案
地形: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可发展多种经营。
土壤: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水源: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2.阅读课文P51倒数第二段——P52第一段,思考:
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最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什么?你认为还有其他社会经济条件吗?
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机械化水平高。
3.该地区的农业布局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请阅读课
模块三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
基础知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札记
1、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2、探讨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1、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
2、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劣势和潜伏的隐患以及开发中的问题
材料二: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文P52第二段进行总结。
模块二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基础知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札记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2、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变化
1、引导学生参照地形图、气候类型图、交通图,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2、指导学生讨论分析农业布局变化产生的原因
a、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西部草原面积缩小。
案例二
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从1977-1981年第2次清查到1984-1988年第3次清查之间,
东北林区成材林年均过度采伐1亿立方米。而1989-1993年第4次清查与第3次清查相比,在清
查间隔期内,东北林区成材林年均减少1.1亿立方米
案例三
松花江流域沼泽湿地资源十分丰富,但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目前,由于土地增值,随着人类的连年开垦,越轨开发,本区湿地已经减少70%左右,湿地仅存约0.65万平方公里恶化了珍稀鸟类的栖条息件,直接威胁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鞍山钢铁
沈阳机械制造
工 业
大庆石化
发 展
大连化工
制作:史鑫
长春汽车工业
第二章第三节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制作:史鑫
第二章第三节
农业生产条件及布局变化特点: 农业生产条件及布局变化特点:
自然条件 优越
社会经济 条件好
我国重 要的商 品农业 生产基 地
农田向东 西两侧推 进 城市周围 涌现副食 品基地
第二章第三节
制作:史鑫
第二章第三节
制作:史鑫
第二章第三节
人 类 北大荒行 为 北大仓
制作:史鑫
第二章第三节
制作:史鑫
第二章第三节
东北地区 范围
本区域总面积达 东北地区包括: 124万平方千米 124万平方千米,约占 东北地区包括: 万平方千米, 黑龙江 、____、 _______、吉林 、 全国陆地面积的12.9%, 全国陆地面积的12.9%, 辽宁 及内蒙古 _______及内蒙古 人口约1.2亿 人口约1.2亿,占全国 自治区________。 自治区 东部 。 总人口的9.2%。 总人口的9.2%。
制作:史鑫
课堂探究
根据东北地区农业开发 中出现的问题,假如您是一 位决策者,请您提出东北地 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构想。
苹果梨
第二章第三节
苹果
柞蚕
鹿茸
人参
制作:史鑫
兴安落叶松
白桦林
第二章第三节
制作:史鑫
第二章第三节
1.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 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 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4. 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_高考通关-《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_高考通关-《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高考通关一、选择题1.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B.气温C.降水D.土壤2.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利用率气候潜力利用率64.2 24.1 34.7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76.4 28.7 41.4 A.气温B.降水C.土壤D.社会经济因素3.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评价类别农作物A 农作物B农作物C满足程度热量满足率22 22 16 水分满足率79 84 84 土壤养分满足率84 84 84 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76 29 42资源利用率光合潜力利用率11.3 4.4 4.5 光温潜力利用率51.0 20.2 29.0 气候潜力利用率64.2 24.1 34.7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76.4 28.7 41.4A.农作物AB.农作物BC.农作物CD.农作物B和C4.读我国某两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产区布局图,图中两种农产品最有可能是( )A.玉米和小麦B.甘蔗和甜菜C.高粱和谷子D.油菜和花生5.读我国某两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产区布局图,A区域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是( )A.玉米和小麦B.大豆和甜菜C.水稻和小麦D.高粱和小麦6.读我国某两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产区布局图,B区域与A区域相比( )A.土壤肥沃B.水源充足C.机械化程度高D.作物熟制高7.我国知名的黑龙江省五常大米,绿色、质量好,价格节节攀升,最贵的已在市场上卖到398元/千克。

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东北稻米质优于其他种植区的优势条件是( )A.光、热、水充足B.生长期长,病虫害少C.昼夜温差小,有利于有机质积累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8.我国知名的黑龙江省五常大米,绿色、质量好,价格节节攀升,最贵的已在市场上卖到398元/千克。

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前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目前稻田已所剩无几,其主要原因是( )①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小,地价上升②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③水稻种植用水量大,灌溉水源明显不足④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珠江三角洲气候变干,不适合水稻的生长⑤珠三角地区由于海水倒灌,土地盐渍化现象严重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必修3 2.3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教师版

必修3 2.3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教师版

NO.13 志丹县高级中学高二地理必修3学案(13) 第6周第1课时 有 志 者 事 竟 成《后 汉 书 ·耿 列 传》- 1 -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 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班组: 姓名: 组评: 师评: 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 知识拓展。

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培养运用地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2.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

3.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措施。

重、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及农业发展。

2.学习难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 一、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1.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 东北部 ,包括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三省及 内蒙古自治区 东部,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自然地理区域。

2. 山环水绕 、 沃野千里 是东北地区地表的显著特征,它的西、北、东三面分别为 大兴安岭 、 小兴安岭 和 长白山 ,中部为辽阔的东北平原,由 松嫩平原 、 三江平原 和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

东北平原 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东北 林区是中国三大林区中林木蓄积量最多的地区。

3.东北平原地势 平坦 ,耕地 面积广大 , 黑土 分布广泛,为实行 农业机械化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它是中国重要的 商品农业 生产基地。

4.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有:辽阔的 土地资源 ,为发展 农业 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适宜的 气候资源 ; 林地 面积大, 森林 资源蕴藏量大; 草场资源 和 渔业 资源兼备。

此外,东北地区还有辽阔的 海域 ,绵长的 海岸线 ,面积广大的滩涂以及内部众多的 淡水湖泊 和 水库 ,为发展水产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4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4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

第34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1.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区域认知)2.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综合思维)3.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人地协调观)以区域图、示意图等为背景,考查农业生产条件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频率较高。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自然环境1.X围:某某、某某、某某三省及某某自治区东部。

2.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地形地貌: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平原。

A松嫩平原,B 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

4.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降水量分布差异也较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5.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沼泽。

【易错提示】习惯上所称的东北地区仅指行政区划上的辽、吉、黑三省,而这里所讲的东北地区,其X围除了东北三省外,还包括某某自治区东部。

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1)土壤肥沃: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

(2)土地资源丰富: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也是全国人均耕地量最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适合机械化作业。

(3)宜农荒地多:主要分布在某某省、某某自治区,在某某省、某某省也有少量分布。

(1)开发:荒地的大量开垦扩大了商品粮、油料和糖料基地→“北大荒”变“北大仓”。

(2)保护:对陆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不再开垦三江平原的荒地,对已开垦的荒地逐步还林、还草、还湿地。

【易错提示】“北大仓”变回“北大荒”的原因: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37 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考点37 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可持续发展一、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一)自然条件1.气候——制约着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生产季节优点: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量较多;雨热同季;能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

缺点: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2.地形——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发展林牧业 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三类地形,为农业多种经营提高了条件3.土壤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土层浓厚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二)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基础工业基础良好,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资源与消费市场2.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3.历史与人口开发时间晚,人口密度低,生态环境较好,人均耕地多[两个问题]1.东北大米为什么质优?2.云南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二、东北农业三大生产区域(一)耕作农业区1.分布——平原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2.主要农作物及分布——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东部山区河区盆地[问题] 为什么水稻种植能扩展到500N以北的黑龙江沿岸?(二)林区和特产区1.分布——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2.品种与分布我国最大林区——大小兴安岭人参、鹿茸——长白山区柞蚕茧产区——辽东低山丘陵、辽东半岛苹果——辽南(三)畜牧业区分布——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部分林区草地三、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商品粮生产的主要特点: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商品化四、东北农业发展的方向——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农业专业化(一)东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退化原因——人口激增;高强度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表现——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原退化加剧;环境污染等(二)发展方向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三大平原)方向:强化商品粮、大豆生产重点:发展优质、专用、适应加工的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案例教学法的思考
是通过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并结合具体 学习目标对这个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 方法。
其操作流程一般为 “以例激趣——以例 说理——以例导行”
如何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1.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 些固定的原理,规则。通过案例掌握如何通过 更有效的方式获得知识。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 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 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 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标解读
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 人地矛盾出现
分析农业布局特点和找出存在问题 谋求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途径和策略 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资源,规避风险 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调整、改良作物品种 “优质、高产、高效”
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途径和策略 增加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教学重点:分析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标准、过程、方法
教学难点: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对策
原则:
促进农业发展与区域条件有机结合 形成特色生态农业体系,促进生态与经 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基础是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利用不足、效率不高
利用过度、生态破坏
利用现代工业、科技 改变经营管理方式 集约化生产
停止过度利用 恢复、保护生态环境
教材与课标
一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 技术的进步,农业实现区域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 演进是必然的趋势。
• 根据我国的国情,如何才能使各地充分挖掘现有 资源潜力,获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全面发 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是摆 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学习有用的地理 新理念的体现。
二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对我国来说意义重大 东北三省以占中国近六分之一的耕地,提供 了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商品粮 从上世纪末开始中国粮食供求进入“北粮南运”时代
吉林米、龙江猪是京津地区大米和生猪的主要来源
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生活息息相关, 是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是身边的地理问题
三 以东北地区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案例利于学生学习 和课标的落实
农业布局决定了土地利用方式 合理的农业布局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 农业布局的合理性取决于其与资源分布的协调程度 如何找出农业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布局是否与资源分布相协调 是否存在利用不足或过度利用的情况
为制定区域农业的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何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的可持 合理持续利用生态资源
续发展
保护自然环境
经济的可持 持续增加农作物产量,保证食物安全 续发展
社会的可持 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
续发展
民收益,特别是要消除贫困
从总体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追求公平,追 求效益,追求和谐,实现持久永续地发展。
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共同实现 即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994年,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21世纪人 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确立了我国实施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涵盖农村、农业经济和生态 环境三大领域。中国高产农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以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以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 续提高与保持土壤肥力、持续协调农村生态环境以及 持续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为目标,以高产、优质、高 效和农村共同富裕为宗旨,采用传统精细农艺与现代 科技结合,现代工业来武装,现代经营方式来管理, 走农业集约化持续发展的道路。
以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的核心
2.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 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完成主要学习过程
3.通过案例不仅可以获得的认知,而且有利于 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自信心。
注重活动过程中的合作和交流
4.案例教学中,教师实际上更多地从讲台前站 到了学生的背后,这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 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 发表了著名的“丹波(DENBOSCH)宣言”。 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的要领和定义:“采取某种 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以及实行技术 变革和体制改革,要确保当代人及其后代对农产 品的需求得到了不断满足。这种可持续的发展旨 在保护土地、水和动植物遗传资源,是一种优化 环境、技术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维持下去以及社 会能够接受的方式。”
典型性、代表性:东北地区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自 然地域;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东北地 区的农业成就和意义巨大;东北地区存在的农业 问题比较典型,具有普遍性,其解决方案也具有 一定适用性。
教材以我国东北地区的区域农业发展为案例,在 东北地区具体的地理背景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地 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进而了解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最 终让学生掌握区域农业分析、评价思路和一般规 律,从而落实课程标准。
新课标中图版系列课件
《高中地理》
必修三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
课程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
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本节内容目标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 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 法与途径。
二、 过程与方法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 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 解决问题的对策。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
条件是制约和影响事物存在、发展的外部因素 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有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何评价区域内这些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站在地理学科的角度去分析这些问题
突出:地域性、综合性
为区域农业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分析农业布局特点和找出存在问题
何为农业布局?
农业布局是指农业产业结构在空间上的“投影” 为什么要研究农业布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