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习题—DIC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题库及答案——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病理生理学题库及答案——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十九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名词解释1.DIC2.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3.FDP4.血液高凝状态5.组织因子6.裂体细胞7.代偿型DIC8.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二、填空题1.典型的DIC临床上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期。

2.按DIC发生的速度,一般将DIC分成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型。

3.在DIC发生过程中,按凝血因子的生成与消耗情况,可将DIC分成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型。

4.DIC的主要临床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5.DIC病人发生出血的主要机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6.DIC患者并发休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7.外源性凝血系统是由于损伤的组织、细胞释放______并与______结合而开始的;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因子是______。

8.DIC的触发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等。

9.DIC的发病机制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等三个环节。

10.DIC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1.根据DIC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病理生理特征,DIC可分为_____ 、______、_____等三期。

12.早期,诊断DIC的三项原则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按DIC的发生速度,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三型。

14.妊娠末期妇女因胎盘产生的__________活性增高以及血泡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含量________,导致血液处于_________状态。

病生复习题

病生复习题

病生复习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机制:1、组织因子释放,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启动凝血过程。

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产科等组织损伤,肿瘤组织坏死,白血病放化疗所致的白血病细胞大量破坏情况下,大量组织因子释放入血,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启动凝血过程。

同时,FVIIa激活FIX和FX产生的凝血酶又可反馈激活FIX,FX,FXI,FXII等,扩大凝血反应。

2、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抗凝失调。

(1)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2)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降低,表现为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和肝素-AT-III系统功能降低及产生的TFPI减少;(3)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减少,PAI-1增多,使纤溶活性降低;(4)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NO,前列腺素,ADP酶等产生减少,其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的功能降低;由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基底膜胶原暴露,血小板的黏附、活化和聚集功能增强;(5)胶原暴露后,可激活FXII,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并可激活激肽和补体系统,促进DIC的发生。

3、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1)红细胞大量破坏:破坏的红细胞释放大量ADP等促凝物质,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导致凝血;红细胞膜磷脂可浓缩并局限FVII,FIX,FX及凝血酶原等,生成大量凝血酶,促进DIC发生(2)白细胞的破坏和激活:白细胞大量破坏时,释放大量组织因子样物质,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启动凝血;内毒素、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a等诱导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达组织因子,启动凝血(3)血小板的激活:多为继发性作用,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才起原发性作用。

4、促凝物质进入血液:(1)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大量胰蛋白酶入血,可激活凝血酶原,促进凝血酶生成;(2)蛇毒含有的促凝成分或在钙离子参与下激活FX,或加强FV的活性;(3)巨鳞蟒蛇毒可以直接将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4)某些肿瘤可分泌促凝物质,激活FX;(5)羊水中含有组织因子样物质;(6)内毒素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促进DIC。

病生课后习题

病生课后习题

病生课后习题1、下列中哪项是错误的叙述:DA.条件是指在疾病原因的作用下,对疾病发生和发展有影响的因素B.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C.条件可能是另一疾病的原因D.条件对于疾病是必不可少的E.条件可促进或延缓疾病的发生2、损伤与抗损伤反应可以表现为:ABCDA.两者相互对立B.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中C.影响疾病的转归D.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E.两者互为因果1、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只能缓冲挥发酸,碳酸氢盐缓冲系统只能缓冲固定酸。

2、血液缓冲系统可以缓冲所有的酸和碱,其中以碳酸氢盐缓冲系统最重要。

3、酸过多时,肾通过泌NH4+及重吸收HCO3-,使HCO3-在细胞外液的浓度有所恢复。

1. 抽取的血液标本,如未与空气隔绝,下列哪项指标的测定结果将受影响?EA.SBB. BBC. AGD. BEE. AB2. 反映血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的指标是:CA.SB B.AB C.BB D.BE E.AG3. AB﹥SB表明可能有:B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高AG 代谢性酸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4. 完全代偿性酸或碱中毒时,血浆中HCO3-/H2CO3的比值应为:CA.30/1 B.25/1 C.20/1 D.15/1 E.10/1多选题5. 酸碱指标中不受呼吸因素影响的代谢性指标是:ADEA.SBB. ABC. BBD. AGE. BE6. 动脉血pH=7.35-7.45时,有以下可能:BCDA.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B.酸碱平衡正常C.完全代偿性酸(碱)中毒D.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pH相消型)E.混合性酸中毒7. SB高于正常可见于BCA. 代谢性酸中毒B. 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E. 酸碱平衡8. BE负值增加可见于ADA. 代谢性酸中毒B. 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E. 酸碱平衡1.下列哪项不是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 BA. 休克B. 持续大量呕吐C.急性肾功能衰竭C. 长期不进食 E.严重腹泻2.下列哪项不是引起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DA.糖尿病B.CO中毒C.严重饥饿D.肠瘘E.水杨酸中毒3. AG正常型代谢型酸中毒常见于 AA. 腹泻B. 幽门梗阻C.严重肾功能衰竭D. 饥饿E. 严重贫血4. 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引起心肌收缩力AA.减弱B.先减弱或增强C.增强D.先增强后减弱E.以上不都是多选题5.细胞外液[H+]增加后,经血浆和细胞内的缓冲代偿调节,其结果是ABCDEA.HCO3-及其它缓冲碱不断被消耗B.SB、AB、BB降低C.BE 负值增大D.pH降低E.血K+增高6. 酸中毒时,肾的代偿调节作用表现为ABCDA.加强泌H+及泌NH4+B.加强HCO3-重吸收C.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碳酸酐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增强D.尿中酸和NH4+排出增加E.代偿作用快,在24小时内达到高峰病例某糖尿病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 7.30, PaCO2 20mmHg, HCO3- 16mmol/L, 血Na+ 140mmol/L, CL- 104mmol/L有无酸碱失衡?答:pH 7.30小于正常范围,为酸中毒,有酸碱失衡为什么PaCO2也会下降?答:HCO3-为16mmol/L小于正常范围,即AB小于SB,机体通过呼吸代偿导致PaCO2继发性下降有无AG的变化?答:该患者为糖尿病,有严重的代谢障碍,其AG=Na+-(Cl-+HCO3-)=20大于正常范围,即为AG升高型代酸酸碱平衡失调的判断1.根据pH变化,判断是酸或碱中毒;2.根据病史和原发性失衡判断是代谢性还是呼吸性3.根据代偿情况可判断是单一性还是混合性酸碱失衡(代偿公式)1.某溺水患者,经抢救后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 7.20,PaCO2 10.7kPa (80mmHg),HCO3- 27mmol/L,可诊断为BA. 代谢性碱中毒B.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C. 代谢性酸中毒D.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E. 呼吸性碱中毒2.某肺心病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血气分析结果:pH 7.33,PaCO2 9.3kPa(70mmHg),HCO3- 36mmol/l,应诊断为 D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D.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E. 呼吸性碱中毒3.一严重腹泻患者,血气测定结果如下:pH 7.31,PaCO2 4.6 kPa(35mmHg),HCO3- 17mmol/L,Na+ 140mmol/L,Cl-112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AA. 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B. 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C. 代谢性碱中毒D. 呼吸性酸中毒E. 呼吸性碱中毒4.某幽门梗阻患者,因反复呕吐入院,血气分析结果如下:CpH 7.49,PaCO2 6.4kPa(48mmHg),HCO3-36mmol/L,可诊断为A.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B. 代谢性酸中毒C. 代谢性碱中毒D.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E. 呼吸性碱中毒第六章发热1. 关于发热本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DA.体温超过正常值0.5℃B.产热超过散热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2. 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是:BA.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促进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刺激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E加速分解代谢使产热增加3. 下列哪种物质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的主要污染物? AA.内毒素 B. 外毒素 C. 血细胞凝集素D.螺旋体 E. 疟色素4. 发热患者最常出现:AA.代酸B.呼酸C.混合性酸中毒D.代碱E.混合性碱中毒多选题5. 过热见于:ABCDA.广泛鱼鳞病B.甲状腺功能亢进C.先天性汗腺缺乏D.中暑E.剧烈运动7. 发热高峰期的特点是:BCDA.寒战加重B.皮肤发红C.皮肤干燥D.自觉酷热E.大量出汗8. 发热时下列哪些情况时应及时解热:ABDEA.体温超过40℃B.心肌劳损C.恶性肿瘤D.心肌梗死E.妊娠晚期妇女9. 下列属于机体发热激活物的是:ABDEA.细菌B.病毒C.内皮素D.抗原抗体复合物E.本胆烷醇酮第七章1、有关G蛋白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CA.G蛋白是指与鸟嘌呤核苷酸可逆性结合的蛋白质家族B.G蛋白是由αβγ亚单位组成的异三聚体C.Gα上的GTP被GDP取代,这是G蛋白激活的关键步骤D.小分子G蛋白只具有G蛋白α亚基的功能E.G蛋白偶联受体由单一肽链7次穿越细胞膜2、桥本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主要信号转导障碍是:EA.促甲状腺素分泌减少B.促甲状腺素受体下调或减敏C.Gs含量减少D.刺激性TSH受体抗体与受体结合E.阻断性TSH受体抗体与受体结合3、下列关于细胞信号转导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CA.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之间具有相互联系作用B.细胞受体有膜受体和核受体C.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属于核受体D.细胞内信使分子能激活蛋白激酶E.信号转导过程是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的构象、活性或功能变化来实现的4、迄今发现的最大受体超家族是:AA.GPCR超家族B.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C.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家族D.离子通道型受体家族E.PSTK型受体家族5、霍乱毒素干扰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的关键环节是CA.促进Gs与受体结合B.刺激Gs生成C.使Gsα处于不可逆激活状态D.使Gsα处于不可逆失活状态E.cAMP生成增加6、重症肌无力的主要信号转导障碍是BA. Ach分泌减少B. 体内产生抗n-Ach受体的抗体C. Na+通道障碍D. 抗体与n-Ach受体结合E. Ach与其受体结合障碍7、肢端肥大症的信号转导异常的关键环节是DA.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分泌过多B. 生长抑素分泌减少C. Gi过度激活D. Gsα过度激活E. cAMP生成过多8、下列关于家族性肾性尿崩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 由遗传性ADH受体及受体后信息传递异常所致B.属性染色体连锁遗传C. 基因突变使ADH受体合成增多D.患者口渴、多饮、多尿等临床特征E.血中ADH水平升高多选题9、下列哪些信息能够被细胞膜受体感知:ABDEA.某些激素、神经递质B.某些外源性药物或毒物C.血流切应力变化D.细胞代谢物E.细胞间粘附10、下列哪些因素可促进肿瘤的发生?ABCDEA.生长因子产生过多B.某些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异常增多C.RTK的组成型激活突变D.小G蛋白Ras自身GTP酶活性下降E.TGFβⅡ型受体突变及Smad4的失活、突变或缺失第八章1、CDK的中文全称是:BA.周期素B.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D.泛素E.细胞因子2、细胞只能沿G1→S→G2→M方向推进而不能逆行称为细胞周期的:AA.单向性B.阶段性C.检查点D.细胞微环境E.DNA复制和染色体分配质量3、细胞外信号、条件等构成了推进细胞周期的:DA.单向性B.阶段性C.检查点D.细胞微环境E.DNA复制和染色体分配质量4、大多数肽类生长因子属于:CA.细胞周期的驱动力改变B.增殖抑制信号C.增殖信号D.肿瘤E.CDK活性增高5、细胞周期检查点检查的是:CA.单向性B.阶段性C.检查点D.微环境E.DNA复制和染色体分配质量多选题:6、与细胞周期驱动力有关系的是:ABCA. cyclinB. CDKC. CDID.checkpointE.以上都无关1、凋亡细胞的清除是指已经凋亡的细胞:DA.经肾脏排出体B.经肝脏灭活C.经水合酶水解D.被邻近的吞噬细胞吞噬E.以上都不是2、凋亡细胞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是:CA.溶酶体破裂B.染色质边集C.形成凋亡小体D.线粒体嵴消失E.细胞肿胀3、关于p53基因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A A.p53基因突变可促进细胞凋亡B.p53基因编码的蛋白是DNA结合蛋白C.p53蛋白负责检查DNA是否损伤D.p53蛋白可启动DNA修复机制E.p53有“分子警察”的美誉多选题4、细胞凋亡的主要执行者是:BCA.氧自由基B.核酸内切酶C.CaspasesD.超氧物歧化酶E.Fas基因5、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是:BCEA.细胞凋亡发生都是随机的B.凋亡时有新的蛋白质合成C.凋亡时是耗能的主动过程D.凋亡细胞局部有炎症反应E.凋亡时细胞皱缩、细胞器相对完整6、细胞凋亡过程包括:ABCDA.信号转导B.基因激活C.死亡执行D.凋亡细胞清除E.肾脏排出第九章1、应激是机体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BA.特异性全身反应B.非特异性全身反应C.损害性全身反应D.代偿性全身反应E.防御性全身反应2、下列哪项不会在应激中发生:BA.心率加快B.肾动脉扩张C.心肌收缩力增强D.心输出量增加E.皮肤血管收缩3、能作为应激原的是 AA.噪声B.心律失常C.精神性因素D.器官功能紊乱E.以上都是4、CRH神经元散布于从大脑皮质到脊髓的广泛脑区,但最主要位于AA.室旁核B.杏仁体C.海马结构D.边缘皮层E.蓝斑5、应激时糖皮质激素不具有下列哪一种作用? DA.促进蛋白质分解B.促进脂肪分解C.稳定溶酶体膜D.降低血糖E.维持心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6、应激时CRH分泌增多最主要的功能是BA.调控应激时的情绪行为反应B.刺激ACTH的分泌进而增加GC的分泌C.促进内啡肽释放D.促进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活性E.升高血糖多选题7、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基本效应有:ABCDEA.与应激时的兴奋,警觉有关B.也可引起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C.能够刺激下丘脑分泌CRH D.血流重分布E.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8、关于热休克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BCDEA.是进化过程中高等动物所获得的一类蛋白质B.主要在细胞内发挥功能C.可以稳定新生肽链折叠的中间状态,避免错误或非特异性聚集D.增强机体对多种应激原耐受能力E.G与受损蛋白质的修复或移除有关9、应激时分泌增多的激素是ABCDA.儿茶酚胺B.催乳素C.β-内啡肽D.糖皮质激素E.胰岛素10、应激时CRH分泌增多的主要功能有ABCDA.刺激ACTH的分泌进而增加GC的分泌B.调控应激时的情绪反应C.促进β-内啡肽的分泌D.促进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活性E.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11、HPA轴的基本组成单元有ABDA.下丘脑室旁核B.腺垂体C.杏仁复合体D.肾上腺皮质E.边缘皮层第十章1、下列哪一种情况不是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AA. 高血压B. 溶栓疗法后C. 器官移植后D. 冠脉搭桥后E.体外循环后2、不列哪一种因素易诱发缺血再灌注损伤?EA.缺血时间过长B.组织侧支循环丰富C.对氧的需求程度低D.低PH值灌流E高压灌流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所有缺血的组织器官在血流恢复后都会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B.缺血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C.心、脑较其他器官易发生再灌注损伤D.低温(25℃)低压再灌注可诱发再灌注损伤E.高钙再灌注可减轻再灌注损伤4、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微血管阻塞的主要原因是CA.红细胞聚集B.血小板聚集C.白细胞粘附聚集D.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E.内皮细胞对Ca2+通透性增加多选5、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产生来自ABCDA. 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升高B. 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C. 线粒体功能障碍D. 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E以上都不是6、下列哪些物质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ABCDEA.SODB.Na+/Ca2+交换抑制剂C.Na+/H+交换抑制剂D.VitCE.VitA7、细胞内钙超载的机制是:ACEA. Na+/Ca2+交换异常B. 缺血时间过长C. 线粒体及肌浆网膜损伤D. 无复流现象E.细胞膜损伤8、自由基可使下列哪项发生异常改变?ABCDEA. 膜受体B. 膜离子通道C. 膜通透性D. 膜蛋白酶E. 膜结构第十二章1、DIC时凝血功能失常表现为DA.凝血系统的活性增强B.纤溶系统的活性增强C.凝血系统被抑制D.先高凝后转为低凝E.先低凝后转为高凝2、导致DIC发病的共同环节是 DA.凝血因子Ⅻ的激活B.组织因子大量入血C.凝血因子大量入血D.凝血酶生成增加E.纤溶系统活性增强3、诱发动物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时,第一次注入小剂量内毒素的作用是:CA.使动物体内凝血系统激活B.使血管内皮系统广泛受损C.封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D.消耗体内凝血抑制物E.消耗体内大量纤溶酶4、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容易诱发DIC,这主要是由于:BA.微循环血流淤滞B.血液处于高凝状态C.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D.纤溶系统活性增高E.胎盘功能受损5、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实验(3P实验)是检查DA.凝血酶原的存在B.纤维蛋白原的存在C.纤维蛋白单体的存在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X片段存在E.纤溶酶的存在6、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B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C.血小板的损伤D.小血管内血流淤滞E.白细胞的破坏作用多选题7、DIC病理过程中ABCDA、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发生B、有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升高C、有RBC的破坏D、有广泛微血栓形成E、无D-二聚体生成8、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有ABCE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B、肝功能严重障碍C、血液的高凝状态D、激肽系统活性增强E、纤溶系统的过度抑制9、DIC引起出血的主要原因是ACEA、凝血物质的消耗B、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破坏C、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D、维生素K缺乏E、FDP的抗凝作用第十三章A、心力衰竭发病的关键环节是BA. 心律失常B. 心输出量减少C. 收缩功能下降D. 起病急、病情重E.代偿失调2、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是:BA. 心衰时心输出量比心衰前有所增加,可稍高于正常水平B. 心衰时心输出量比心衰前有所降低,但可高于正常水平C. 心衰时心输出量比心衰前有所增加, 但低于正常水平D. 心衰时心输出量比心衰前有所降低, 但低于正常水平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性降低的机制,下列哪项不正确?EA. 兴奋-收缩偶联障碍B. 心肌能量代谢紊乱C. 心肌细胞凋亡D. 心肌细胞坏死E.心肌交感神经分布密度增加A、可发生心肌向心性肥大的疾病是 BA. 心肌炎B. 高血压病C. 二尖瓣关闭不全D. 甲亢E心肌中毒A、可发生心脏离心性肥大的疾病是CA. 高血压病B. 肺源性心脏病C. 主动脉瓣闭锁不全D. 二尖瓣狭窄E冠心病6、心力衰竭时,下列哪种代偿反应不正确CA. 血容量增加B. 红细胞增加C. 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减少D.血液重新分布E.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多选题7、与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有关的因素BCDEA.钙离子复位加速B.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C.心肌能量缺乏D.心室舒张势能减少E.心室顺应性下降8、心衰常见的诱因是ABCDEA. 心律失常B. 妊娠与分娩C. 酸碱平衡紊D. 全身感染E. 高钾血症9、体循环淤血主要表现ACDA.颈静脉怒张B.臂肺循环时间缩短C.肝肿大压痛D.皮下水肿E.呼吸困难。

病生课后习题

病生课后习题

1、下列中哪项是错误的叙述:DA.条件是指在疾病原因的作用下,对疾病发生和发展有影响的因素B.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C.条件可能是另一疾病的原因D.条件对于疾病是必不可少的E.条件可促进或延缓疾病的发生2、损伤与抗损伤反应可以表现为:ABCDA.两者相互对立B.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中C.影响疾病的转归D.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E.两者互为因果1、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只能缓冲挥发酸,碳酸氢盐缓冲系统只能缓冲固定酸。

2、血液缓冲系统可以缓冲所有的酸和碱,其中以碳酸氢盐缓冲系统最重要。

3、酸过多时,肾通过泌NH4+及重吸收HCO3-,使HCO3-在细胞外液的浓度有所恢复。

1. 抽取的血液标本,如未与空气隔绝,下列哪项指标的测定结果将受影响?EA.SBB. BBC. AGD. BEE. AB2. 反映血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的指标是:CA.SB B.AB C.BB D.BE E.AG3. AB﹥SB表明可能有:B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高AG代谢性酸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4. 完全代偿性酸或碱中毒时,血浆中HCO3-/H2CO3的比值应为:CA.30/1 B.25/1 C.20/1 D.15/1 E.10/1多选题5. 酸碱指标中不受呼吸因素影响的代谢性指标是:ADEA.SBB. ABC. BBD. AGE. BE6. 动脉血pH=7.35-7.45时,有以下可能:BCDA.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B.酸碱平衡正常C.完全代偿性酸(碱)中毒D.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pH相消型)E.混合性酸中毒7. SB高于正常可见于BCA. 代谢性酸中毒B. 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E. 酸碱平衡8. BE负值增加可见于ADA. 代谢性酸中毒B. 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E. 酸碱平衡1.下列哪项不是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 BA. 休克B. 持续大量呕吐C.急性肾功能衰竭C. 长期不进食 E.严重腹泻2.下列哪项不是引起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DA.糖尿病B.CO中毒C.严重饥饿D.肠瘘E.水杨酸中毒3. AG正常型代谢型酸中毒常见于 AA. 腹泻B. 幽门梗阻C.严重肾功能衰竭D. 饥饿E. 严重贫血4. 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引起心肌收缩力AA.减弱B.先减弱或增强C.增强D.先增强后减弱E.以上不都是多选题5.细胞外液[H+]增加后,经血浆和细胞内的缓冲代偿调节,其结果是ABCDEA.HCO3-及其它缓冲碱不断被消耗B.SB、AB、BB降低C.BE负值增大D.pH降低E.血K+增高6. 酸中毒时,肾的代偿调节作用表现为ABCDA.加强泌H+及泌NH4+B.加强HCO3-重吸收C.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碳酸酐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增强D.尿中酸和NH4+排出增加E.代偿作用快,在24小时内达到高峰病例某糖尿病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 7.30, PaCO2 20mmHg, HCO3- 16mmol/L, 血Na+ 140mmol/L, CL- 104mmol/L有无酸碱失衡?答:pH 7.30小于正常范围,为酸中毒,有酸碱失衡为什么PaCO2也会下降?答:HCO3-为16mmol/L小于正常范围,即AB小于SB,机体通过呼吸代偿导致PaCO2继发性下降有无AG的变化?答:该患者为糖尿病,有严重的代谢障碍,其AG=Na+-(Cl-+HCO3-)=20大于正常范围,即为AG升高型代酸酸碱平衡失调的判断1.根据pH变化,判断是酸或碱中毒;2.根据病史和原发性失衡判断是代谢性还是呼吸性3.根据代偿情况可判断是单一性还是混合性酸碱失衡(代偿公式)1.某溺水患者,经抢救后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 7.20,PaCO2 10.7kPa (80mmHg),HCO3- 27mmol/L,可诊断为BA. 代谢性碱中毒B.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C. 代谢性酸中毒D.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E. 呼吸性碱中毒2.某肺心病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血气分析结果:pH 7.33,PaCO2 9.3kPa(70mmHg),HCO3- 36mmol/l,应诊断为 D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D.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E. 呼吸性碱中毒3.一严重腹泻患者,血气测定结果如下:pH 7.31,PaCO2 4.6 kPa(35mmHg),HCO3- 17mmol/L,Na+ 140mmol/L,Cl-112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 AA. 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B. 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C. 代谢性碱中毒D. 呼吸性酸中毒E. 呼吸性碱中毒4.某幽门梗阻患者,因反复呕吐入院,血气分析结果如下:CpH 7.49,PaCO2 6.4kPa(48mmHg),HCO3-36mmol/L,可诊断为A.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B. 代谢性酸中毒C. 代谢性碱中毒D.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E. 呼吸性碱中毒第六章发热1. 关于发热本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DA.体温超过正常值0.5℃B.产热超过散热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2. 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是:BA.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促进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刺激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E加速分解代谢使产热增加3. 下列哪种物质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的主要污染物? AA.内毒素 B. 外毒素 C. 血细胞凝集素D.螺旋体 E. 疟色素4. 发热患者最常出现:AA.代酸B.呼酸C.混合性酸中毒D.代碱E.混合性碱中毒多选题5. 过热见于:ABCDA.广泛鱼鳞病B.甲状腺功能亢进C.先天性汗腺缺乏D.中暑E.剧烈运动7. 发热高峰期的特点是:BCDA.寒战加重B.皮肤发红C.皮肤干燥D.自觉酷热E.大量出汗8. 发热时下列哪些情况时应及时解热:ABDEA.体温超过40℃B.心肌劳损C.恶性肿瘤D.心肌梗死E.妊娠晚期妇女9. 下列属于机体发热激活物的是:ABDEA.细菌B.病毒C.内皮素D.抗原抗体复合物E.本胆烷醇酮第七章1、有关G蛋白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CA.G蛋白是指与鸟嘌呤核苷酸可逆性结合的蛋白质家族B.G蛋白是由αβγ亚单位组成的异三聚体C.Gα上的GTP被GDP取代,这是G蛋白激活的关键步骤D.小分子G蛋白只具有G蛋白α亚基的功能E.G蛋白偶联受体由单一肽链7次穿越细胞膜2、桥本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主要信号转导障碍是:EA.促甲状腺素分泌减少B.促甲状腺素受体下调或减敏C.Gs含量减少D.刺激性TSH受体抗体与受体结合E.阻断性TSH受体抗体与受体结合3、下列关于细胞信号转导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CA.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之间具有相互联系作用B.细胞受体有膜受体和核受体C.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属于核受体D.细胞内信使分子能激活蛋白激酶E.信号转导过程是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的构象、活性或功能变化来实现的4、迄今发现的最大受体超家族是:AA.GPCR超家族B.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C.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家族D.离子通道型受体家族E.PSTK型受体家族5、霍乱毒素干扰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的关键环节是CA.促进Gs与受体结合B.刺激Gs生成C.使Gsα处于不可逆激活状态D.使Gsα处于不可逆失活状态E.cAMP生成增加6、重症肌无力的主要信号转导障碍是BA. Ach分泌减少B. 体内产生抗n-Ach受体的抗体C. Na+通道障碍D. 抗体与n-Ach受体结合E. Ach与其受体结合障碍7、肢端肥大症的信号转导异常的关键环节是DA.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分泌过多B. 生长抑素分泌减少C. Gi过度激活D. Gsα过度激活E. cAMP生成过多8、下列关于家族性肾性尿崩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 由遗传性ADH受体及受体后信息传递异常所致B.属性染色体连锁遗传C. 基因突变使ADH受体合成增多D.患者口渴、多饮、多尿等临床特征E.血中ADH水平升高多选题9、下列哪些信息能够被细胞膜受体感知:ABDEA.某些激素、神经递质B.某些外源性药物或毒物C.血流切应力变化D.细胞代谢物E.细胞间粘附10、下列哪些因素可促进肿瘤的发生?ABCDEA.生长因子产生过多B.某些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异常增多C.RTK的组成型激活突变D.小G蛋白Ras自身GTP酶活性下降E.TGFβⅡ型受体突变及Smad4的失活、突变或缺失第八章1、CDK的中文全称是:BA.周期素B.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D.泛素E.细胞因子2、细胞只能沿G1→S→G2→M方向推进而不能逆行称为细胞周期的:AA.单向性B.阶段性C.检查点D.细胞微环境E.DNA复制和染色体分配质量3、细胞外信号、条件等构成了推进细胞周期的:DA.单向性B.阶段性C.检查点D.细胞微环境E.DNA复制和染色体分配质量4、大多数肽类生长因子属于:CA.细胞周期的驱动力改变B.增殖抑制信号C.增殖信号D.肿瘤E.CDK活性增高5、细胞周期检查点检查的是:CA.单向性B.阶段性C.检查点D.微环境E.DNA复制和染色体分配质量多选题:6、与细胞周期驱动力有关系的是:ABCA. cyclinB. CDKC. CDID.checkpointE.以上都无关1、凋亡细胞的清除是指已经凋亡的细胞:DA.经肾脏排出体B.经肝脏灭活C.经水合酶水解D.被邻近的吞噬细胞吞噬E.以上都不是2、凋亡细胞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是:CA.溶酶体破裂B.染色质边集C.形成凋亡小体D.线粒体嵴消失E.细胞肿胀3、关于p53基因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AA.p53基因突变可促进细胞凋亡B.p53基因编码的蛋白是DNA结合蛋白C.p53蛋白负责检查DNA是否损伤D.p53蛋白可启动DNA修复机制E.p53有“分子警察”的美誉多选题4、细胞凋亡的主要执行者是:BCA.氧自由基B.核酸内切酶C.CaspasesD.超氧物歧化酶E.Fas基因5、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是:BCEA.细胞凋亡发生都是随机的B.凋亡时有新的蛋白质合成C.凋亡时是耗能的主动过程D.凋亡细胞局部有炎症反应E.凋亡时细胞皱缩、细胞器相对完整6、细胞凋亡过程包括:ABCDA.信号转导B.基因激活C.死亡执行D.凋亡细胞清除E.肾脏排出第九章1、应激是机体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BA.特异性全身反应B.非特异性全身反应C.损害性全身反应D.代偿性全身反应E.防御性全身反应2、下列哪项不会在应激中发生:BA.心率加快B.肾动脉扩张C.心肌收缩力增强D.心输出量增加E.皮肤血管收缩3、能作为应激原的是 AA.噪声B.心律失常C.精神性因素D.器官功能紊乱E.以上都是4、CRH神经元散布于从大脑皮质到脊髓的广泛脑区,但最主要位于AA.室旁核B.杏仁体C.海马结构D.边缘皮层E.蓝斑5、应激时糖皮质激素不具有下列哪一种作用? DA.促进蛋白质分解B.促进脂肪分解C.稳定溶酶体膜D.降低血糖E.维持心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6、应激时CRH分泌增多最主要的功能是BA.调控应激时的情绪行为反应B.刺激ACTH的分泌进而增加GC的分泌C.促进内啡肽释放D.促进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活性E.升高血糖多选题7、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基本效应有:ABCDEA.与应激时的兴奋,警觉有关B.也可引起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C.能够刺激下丘脑分泌CRH D.血流重分布E.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8、关于热休克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BCDEA.是进化过程中高等动物所获得的一类蛋白质B.主要在细胞内发挥功能C.可以稳定新生肽链折叠的中间状态,避免错误或非特异性聚集D.增强机体对多种应激原耐受能力E.G与受损蛋白质的修复或移除有关9、应激时分泌增多的激素是ABCDA.儿茶酚胺B.催乳素C.β-内啡肽D.糖皮质激素E.胰岛素10、应激时CRH分泌增多的主要功能有ABCDA.刺激ACTH的分泌进而增加GC的分泌B.调控应激时的情绪反应C.促进β-内啡肽的分泌D.促进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活性E.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11、HPA轴的基本组成单元有ABDA.下丘脑室旁核B.腺垂体C.杏仁复合体D.肾上腺皮质E.边缘皮层第十章1、下列哪一种情况不是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AA. 高血压B. 溶栓疗法后C. 器官移植后D. 冠脉搭桥后E.体外循环后2、不列哪一种因素易诱发缺血再灌注损伤?EA.缺血时间过长B.组织侧支循环丰富C.对氧的需求程度低D.低PH值灌流E高压灌流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所有缺血的组织器官在血流恢复后都会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B.缺血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C.心、脑较其他器官易发生再灌注损伤D.低温(25℃)低压再灌注可诱发再灌注损伤E.高钙再灌注可减轻再灌注损伤4、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微血管阻塞的主要原因是CA.红细胞聚集B.血小板聚集C.白细胞粘附聚集D.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E.内皮细胞对Ca2+通透性增加多选5、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产生来自ABCDA. 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升高B. 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C. 线粒体功能障碍D. 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E以上都不是6、下列哪些物质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ABCDEA.SODB.Na+/Ca2+交换抑制剂C.Na+/H+交换抑制剂D.VitCE.VitA7、细胞内钙超载的机制是:ACEA. Na+/Ca2+交换异常B. 缺血时间过长C. 线粒体及肌浆网膜损伤D. 无复流现象E.细胞膜损伤8、自由基可使下列哪项发生异常改变?ABCDEA. 膜受体B. 膜离子通道C. 膜通透性D. 膜蛋白酶E. 膜结构第十二章1、DIC时凝血功能失常表现为DA.凝血系统的活性增强B.纤溶系统的活性增强C.凝血系统被抑制D.先高凝后转为低凝E.先低凝后转为高凝2、导致DIC发病的共同环节是 DA.凝血因子Ⅻ的激活B.组织因子大量入血C.凝血因子大量入血D.凝血酶生成增加E.纤溶系统活性增强3、诱发动物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时,第一次注入小剂量内毒素的作用是:CA.使动物体内凝血系统激活B.使血管内皮系统广泛受损C.封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D.消耗体内凝血抑制物E.消耗体内大量纤溶酶4、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容易诱发DIC,这主要是由于:BA.微循环血流淤滞B.血液处于高凝状态C.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D.纤溶系统活性增高E.胎盘功能受损5、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实验(3P实验)是检查DA.凝血酶原的存在B.纤维蛋白原的存在C.纤维蛋白单体的存在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X片段存在E.纤溶酶的存在6、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B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C.血小板的损伤D.小血管内血流淤滞E.白细胞的破坏作用多选题7、DIC病理过程中ABCDA、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发生B、有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升高C、有RBC的破坏D、有广泛微血栓形成E、无D-二聚体生成8、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有ABCE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B、肝功能严重障碍C、血液的高凝状态D、激肽系统活性增强E、纤溶系统的过度抑制9、DIC引起出血的主要原因是ACEA、凝血物质的消耗B、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破坏C、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D、维生素K缺乏E、FDP的抗凝作用第十三章A、心力衰竭发病的关键环节是BA. 心律失常B. 心输出量减少C. 收缩功能下降D. 起病急、病情重E.代偿失调2、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是:BA. 心衰时心输出量比心衰前有所增加,可稍高于正常水平B. 心衰时心输出量比心衰前有所降低,但可高于正常水平C. 心衰时心输出量比心衰前有所增加, 但低于正常水平D. 心衰时心输出量比心衰前有所降低, 但低于正常水平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性降低的机制,下列哪项不正确?EA. 兴奋-收缩偶联障碍B. 心肌能量代谢紊乱C. 心肌细胞凋亡D. 心肌细胞坏死E.心肌交感神经分布密度增加A、可发生心肌向心性肥大的疾病是 BA. 心肌炎B. 高血压病C. 二尖瓣关闭不全D. 甲亢E心肌中毒A、可发生心脏离心性肥大的疾病是CA. 高血压病B. 肺源性心脏病C. 主动脉瓣闭锁不全D. 二尖瓣狭窄E冠心病6、心力衰竭时,下列哪种代偿反应不正确CA. 血容量增加B. 红细胞增加C. 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减少D.血液重新分布E.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多选题7、与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有关的因素BCDEA.钙离子复位加速B.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C.心肌能量缺乏D.心室舒张势能减少E.心室顺应性下降8、心衰常见的诱因是ABCDEA. 心律失常B. 妊娠与分娩C. 酸碱平衡紊D. 全身感染E. 高钾血症9、体循环淤血主要表现ACDA.颈静脉怒张B.臂肺循环时间缩短C.肝肿大压痛D.皮下水肿E.呼吸困难。

中山大学病理生理学练习题——第十一章 DIC

中山大学病理生理学练习题——第十一章 DIC

第十一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一、选择题:1.DIC时血液凝固异常表现的一般规律是:A.血液凝固持续升高B.血液纤溶活性明显增强C.血液发生低凝后转为高凝D.血液先发生高凝后转为低凝E.血液高凝和低凝同时均衡发生2.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容易诱发DIC的原因是:A.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生成增加B.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C.循环血液中凝血活酶生成增加D.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的清除过多E.体内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3.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主要检测:A.纤维蛋白原含量B.纤维蛋白单体含量C.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组织因子E.凝血酶活性4.DIC引起的贫血属于:A. 失血性贫血B. 中毒性贫血C. 溶血性贫血D. 再生障碍性贫血E. 缺铁性贫血5.下列哪项因素不是直接引起DIC出血的原因:A. 血小板大量消耗B.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C. FDP的作用D.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E. 继发性纤溶亢进(1 )在DIC 的原发病中,下列哪种疾病最为常见A. 胎盘早期剥离B. 羊水栓塞C. 肿瘤性疾病D. 严重创伤E. 感染性疾病(2 )DIC 时血液凝固失常表现的一般规律是A. 血液凝固性持续升高B. 血液纤溶活性明显增加C. 血液先发生高凝后转为低凝D. 血液先发生低凝后转为高凝E. 血液高凝和低凝同时均衡发生(3 )下列哪一项因素与产科意外时容易发生DIC 关系最密切A.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B.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C. 微循环血流淤滞D. 纤溶系统活性赠高E. 血中促凝物质含量增加(4 )急性胰腺炎时诱发DIC 的机制与下列哪项有关A. 大量胰蛋白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B. 大量胰脂肪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C. 大量胰淀粉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D. 大量组织凝血活酶入血E.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5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时容易诱发DIC 的原因是A. 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生成增加B. 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C. 循环血液中凝血活酶生成增加D. 体内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E. 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的清除过多(6 )导致DIC 发生的关键环节是A. 凝血因子Ⅻ的激活B. 凝血因子Ⅲ大量入血C. 凝血酶大量生成D. 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E. 凝血因子Ⅴ的激活(7 )连接在磷脂表面上的Ca 2 +、凝血因子Ⅹa 和Ⅴ形成的复合物具有下列哪种作用A. 激活激肽释放酶原B. 激活凝血酶原C. 激活凝血因子ⅢD. 激活凝血因子ⅧE. 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多聚体(8 )急性DIC 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均可显著减少,其中减少最为突出的是A. 纤维蛋白原B. 凝血酶原C. Ca 2 +D. 凝血因子ⅩE. 凝血因子Ⅻ答案:1.E 2.C 3.A 4.A 5.B 6.C 7.B 8.A二、名词解释:1.Thrombomodulin2.DIC:三、问答题:1.试述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引起出血的机制。

dic病理生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dic病理生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dic病理生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什么是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A. 一种由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凝血障碍B. 一种由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倾向C. 一种由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凝血障碍D. 一种由血液流变学异常引起的凝血障碍答案:A2. DIC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血管内皮损伤B. 凝血因子激活C. 抗凝系统受损D.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DIC的临床表现?A. 皮肤瘀点瘀斑B. 内脏出血C. 血尿D. 血常规检查正常答案:D4. DIC的治疗原则是什么?A. 积极治疗原发病B. 补充凝血因子C. 抗凝治疗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项是DIC的实验室检查指标?A. 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B. D-二聚体水平升高C. 血小板计数正常D. 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答案:B二、简答题1. 请简述DIC的病因有哪些?答案:DIC的病因主要包括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恶性肿瘤、创伤与手术、产科并发症、药物或毒素等。

2. 请简述DIC的临床表现特点。

答案:DIC的临床表现特点包括皮肤瘀点瘀斑、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血尿、休克等。

三、论述题1. 论述DIC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答案:DIC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小板计数下降、D-二聚体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等)和病理学检查。

鉴别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因子缺乏症等。

2. 论述DIC的治疗措施。

答案:DIC的治疗措施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补充凝血因子、抗凝治疗、输血治疗等。

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DIC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掌握其诊断和治疗原则,提高临床诊治能力。

dic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dic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dic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A. 血小板减少B. 凝血因子消耗C.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积累D. 血管内皮损伤2. 以下哪项不是DIC的临床表现?A. 皮肤瘀点B. 休克C. 出血倾向D. 贫血3. DIC的诊断依据不包括:A. 血小板计数B. 纤维蛋白原水平C. 凝血酶原时间D. 血红蛋白浓度4. 以下哪种情况最可能诱发DIC?A. 轻微外伤B. 严重感染C. 轻度脱水D. 轻度贫血5. 治疗DIC时,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补充凝血因子B. 抗凝治疗C. 补充血小板D. 去除诱因6. 以下哪项不是DIC的实验室检查指标?A. D-二聚体B.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C. 凝血酶原时间D. 白细胞计数7. DIC的预防措施包括:A. 避免使用抗凝药物B. 及时处理感染C. 避免创伤D. 定期输血8. 以下哪项是DIC的并发症?A. 急性肾衰竭B. 急性肝炎C. 急性胰腺炎D. 急性心肌炎9. 以下哪种药物可用于治疗DIC?A. 阿司匹林B. 肝素C. 布洛芬D. 地塞米松10. 以下哪项不是DIC的高危人群?A. 严重感染患者B. 恶性肿瘤患者C. 孕妇D. 健康成年人答案:1. D2. D3. D4. B5. A6. D7. A8. A9. B 10. 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DIC的病理生理过程。

答案:DIC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包括: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管内凝血激活,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以及纤维蛋白的形成和降解。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全身性微血管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

2. DIC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答案:DIC的治疗原则包括:去除诱因,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抗凝治疗,以及对症治疗。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病情变化。

结束语:通过上述试题及答案,我们对DIC的病理生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DIC的诊断和治疗。

病生习题及参考答案

病生习题及参考答案

病理生理学之羊若含玉创作习题集病理生理教研室第一部分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说明1.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2.Basal pathogenesis(根本病理进程)3.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人类疾病动物模子)二、简答题1.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2.病理生理学主要包含哪些内容?3.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办法有哪些?第二章疾病概论一、名词说明1.脑死亡(brain death)2.健康(health)3.疾病(disease)6.分子病二、简答题1.用脑死亡概念的意义是什么?2.脑死亡的断定尺度是什么?3.疾病与病理进程的区别是什么?4.遗传性因素与先天性因素有何区别?5.疾病产生的条件有哪些?6.什么是疾病产生进程中的因果瓜代?7.疾病的局部与整体关系是什么?8.疾病时细胞受损方法有哪些?9.分子病有哪些种类?三、阐述题1.如何懂得疾病的现代概念?5.什么是根本病理进程?请举例8.为什么心跳停止不作为脑死亡的诊断尺度,而把自主呼吸停止作为临床脑死亡首要指标?9.死亡的现代概念及其断定尺度是什么?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障碍一、名词说明1.跨细胞液(transcellular fluid)2.aquaporins(AQP)3.hypovolemic hyponatremia4.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5.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7.凹陷性水肿 (pitting edema)8.低钾血症和缺钾9.异位钙化二、简答题1. 试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2. 试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3. 试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4. 为什么等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仍有尿钠排出增加?5. 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为什么易产生高钾血症?6. 长期使用利尿剂(除安体舒通、氨苯喋啶外)的病人,为什么易产生低钾血症?7. 试述低钾血症的心电图特征性转变及其机制.8. 低钾血症和严重高钾血症均可导致骨骼肌弛缓性麻木,其机制有何异同?9. 低钾血症和轻度高钾血症均可导致心肌兴奋性升高的机制是什么?10. 在紧迫处理高钾血症时,为什么常静注钙制剂和高张碱性含钠溶液(如5%NaHCO3)?11. 充血性心衰病人,为什么易产生低镁血症?12.低钾血症、高镁血症和高钙血症都有骨骼肌兴奋性下降,其电生理机制有何不合?13.慢性肾功效衰竭患者为什么易产生低钙血症?但临床上此类患者的低钙血症的症状又显著,为什么?三、讨论题1.试述低镁血症引起神经-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应激性增高的机制. 2.试述低镁血症引起血压升高的机制.3.试述血清镁水平下降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1.Acid-base balance2.Acid-base disturbance3.Metabolic acidosis4.Metabolic alkalosis5.Respiratory acidosis6.Respiratory alkalosis9.混杂型酸碱平衡紊乱(mixed acid-base disorders)20.PaC021.简述肺调节酸碱平衡的机制2.简述肾调节酸碱平衡的机制3.简述反应血浆H2CO3含量的指标、其正常规模及临床意义.4.简述反应血浆HCO3-含量的指标,其正常规模及临床意义.5.糖尿病可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为什么?6.严重腹泻可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为什么?7.酸中毒对心血管系统有哪些损伤作用?8.应用NaHCO3改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应非分特别慎重,为什么?9.碱中毒患者可出现手足搐搦,其机制如何?10.某患者的血气检测成果为pH正常,SB升高,PaCO2升高.试问该患者可能存在哪些酸碱平衡紊乱?11.血pH值在正常规模内确定暗示酸碱平衡,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12.简述频繁吐逆会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为什么?13.简述反常性碱性尿的形成机制.可见于哪些病理进程?14.酸中毒时易导致休克,其产生的主要机制是什么?15.简述代谢性酸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功效的影响及其机制.1.频繁吐逆可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其机制如何?2.试剖析酸中毒与血钾变更的相互关系.3.在断定酸碱平衡紊乱时,除作血气检测外,一般应同步检测哪些电解质?为什么?4.为什么严重代谢酸中毒的病人易并发休克、D1C、心力弱竭和心律失常?5.某糖尿病患者呼吸深快,血气检测成果为,AB 14mmol/L,PaC0228mmHg.6.某休克患者的血气及电解质检测成果为,AB l0 mmo1/L,PaC0224mmHg,Na+140 mmol/L,Cl- 104 mmol/L,K+6.5 mm01/L.试问:①该患者产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依据是什么?②该患者产生了何种电解质紊乱?其机制如何?7.某呼吸衰竭患者呈昏睡状,血气检测成果为,PaCO210.64kPa(80mmHg),AB 40 mmol/L.试问:该患者产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依据是什么?8.某频繁吐逆患者的血气及电解质检测成果为,AB 50 mmo1/L,PaC0255mmHg,Na+140 mmo1/L,K+ 2.5 mmo1/L,C1-74 mmol/L.试问:①该患者产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依据是什么? ②该患者产生了何种电解质紊乱?为什么?9.某患者癔病发生发火1小时,出现呼吸浅慢,血气检测成果为,PaCO23.19kPa(24mmHg),AB 20 mmo1/L.试问:①该患者产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依据是什么? ②为什么会出现呼吸浅慢?10.患者,女,70岁,肺心病入院.经由治疗后血液检讨如下:,PaCO27.58kPa(57mmHg),HCO3- 40mmol/L.该患者产生何种酸碱平衡紊乱?11.某肺心病并发腹泻患者,,PaCO211.25kPa(84.6 mmHg),/L,Na+137 mmol/L,CI- 85mmol/L.该患者产生何种酸碱平衡紊乱?第五章缺氧一、名词说明1.缺氧(Hypoxia)2.血氧分压3.血氧容量4.血氧含量5.血氧饱和度6. 发绀(Cyanosis)7. 低张性低氧血症(Hypotonic hypoxia and hypoxmia)8. 等张性低氧血症9. 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10. 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11. 肠源性紫绀(enterogenous cyanosis)二、简答题1. 缺氧可分为几种类型?各型的血氧变更特点是什么?2. 试述CO中毒引起缺氧的产生机制.3.简述循环性缺氧的机制及血氧变更的特点.4.乏氧性缺氧时呼吸系统有何代偿反响?其机制和代偿意义是什么?5.各型缺氧的血氧变更特点是什么?6. 试述缺氧时循环系统的代偿反响.1. 缺氧时组织细胞有哪些变更?2. 试述缺氧时红细胞内2,3-DPG含量升高的机制及其意义.3. 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的机制是什么?第六章发烧一、名词说明1.发烧(fever)2.过热(hyperthermia)3.体温升高4.致热原5.外生致热原6.发烧激活物7.内生致热原8.中枢发烧介质9.干扰素(interferon)10.退热期1.体温升高是否就是发烧?为什么?2.发烧激活物的作用是什么,发烧激活物包含哪些?3.试述TNF与发烧的关系.5.内毒素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的方法有哪些?6.简述5种体温调节的正调节介质.7.简述罕有的4种内生致热原.8.简述发烧的三个分期.9.简述发烧三期的热代谢特点.1.发烧与过热有何异同?2.体温上升期有哪些主要的临床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示?3.试述高热稽留期的体温变更及其机制.4.试述体温下降期的体温变更及其机制.5.发烧时机体心血管系统功效有哪些变更?第七章细胞凋亡与疾病一、名词说明1.凋亡2.细胞增殖3.细胞周期4.原癌基因5.程序性细胞死亡(PCD)6.凋亡小体7.染色质边集8. DNA片断梯9.凋亡蛋白酶10.坏死11.激活诱导的细胞死亡12.凋亡相关基因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PCD与细胞凋亡的区别与接洽.2.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系统具有哪些特点?3.试述钙稳态失衡引起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4.试以Fas蛋白为例说明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系统的多途性5. bcl-2抗凋亡的机制是什么?6.试述P53基因突变与肿瘤产生的关系.1.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有什么不合?2.简述核酸内切酶和凋亡蛋白酶在细胞凋亡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关系.3.氧化应激可通过哪些机制导致细胞凋亡?4.试述线粒体损伤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第八章应激一、名词说明:1.Stress2.应激原3.全身性适应综合症4.急性期反响蛋白5.应激性溃疡6.heat shock protein7.劣性应激8.应激性心肌病二、简答题:1.如何懂得机体的应激反响?2.什么因素可能作为应激原?3.何为应激性溃疡?其产生机制是什么?4.简述应激导致血压升高的机制5.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大量排泄的生理病理意义6.试述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反响及其生理病理意义.三、问答题1.严重应激为什么会导致心性猝死?2.应激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是什么?3 .为什么说应激是一个非特异性全身反响?4.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对机体产生哪些影响?第九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名词说明1.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3.schistocyte (裂体细胞)4.thrombomodulin TM (血栓调节蛋白)5.protein C (蛋白C)6.protein S (蛋白S)二、简答题1.简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出血机制.2.简述各类原因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DIC的机制.3.简述引起APC抗凝的原因及其机制.4.DIC患者为何会出现贫血?5. 试述影响DIC产生成长的因素.6. DIC患者为何会出现贫血?三、阐述题1.试说明休克与DIC之间的相互关系.2.试述DIC的产生机制.第十章休克一、名词说明(休克)2.hypovelemic shock(低血容量性休克)3.hyperdynamic shock(高动力型休克)4.hypodynamic shock (低动力型休克)(微循环)(自身输血)(自身输液)(血液流变学)9.shock lung(休克肺)10.shock kidney(休克肾)11.hemorrhagic shock(失血性休克)12.infectious shock(沾染性休克)13.myocardial depressant factor(MDF,心肌抑制因子)14.cardiogenic shock(心源性休克)二、简答题1.哪些原因可以引起休克?2.休克发病的始动环节有哪些?各举一型休克说明之.3.为什么休克早期血压无显著下降?4.何谓血液重新散布?简述其产生机理.5.休克初期肾脏等腹腔内脏血管收缩的机制是什么?6.简述休克时血液流变学的主要转变及其在休克发病学中的意义.7.简述休克进展期的微循环变更特征及其机制.8.何谓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它对休克的成长恶化有何影响?三、阐述题1.试述休克与DIC的关系及其机理.2.试述休克晚期导致休克不成逆甚至死亡的可能原因,为什么?3.为什么革兰氏阴性细菌沾染的休克患者容易产生心力弱竭?4.何谓休克肺?为什么休克肺是休克病人重要的死亡原因?5.试述沾染性休克与失血性休克的特点,并指出二者的不合点.6.依据休克的微循环学说,如何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第十一章缺血-再灌注损伤1.自由基(free radical)2.氧自由基 (oxygen free radical)3.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4.钙反常 (calcium paradox)5.氧反常 (oxygen paradox)6.无复流现象 (no-reflow phenomenon)反常 (pH paradox)8.钙超载 (calcium overload)9.呼吸迸发 (respiratory burst)10.心肌顿抑 (myocardial stunning)1.简述细胞钙超载引起再灌注损伤的机制.2.简述中性粒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3.简述经常使用的低分子自由基清除剂和酶性自由基清除剂有哪些?4.试述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生成过多的机制.5.试述氧自由基如何造成机体损伤?三.阐述题1.试述无复流现象的可能机制.2.试述心肌顿抑的产生机制.第十二章心力弱竭试题一、名词说明1.心力弱竭(heart failure)2.危坐呼吸(orthopnea)3.充血性心力弱竭4.劳力性呼吸艰苦5.高动力循环状态(hyperdynamicstate)二、简答题1.试述心力弱竭产生罕有的诱因.2.简述心衰时心肌收缩性削弱的机制.3.左心衰竭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危坐呼吸?三、阐述题1.试述酸中毒引起心肌兴奋一收缩耦联障碍的机制.2.试述心力弱竭时心脏自身的代偿机制.第十三章呼吸衰竭试题一、名词说明1.respiratory failure2.functional shunt3.死腔样通气4.肺性脑病二、简答题1.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表示形式及其病理生理意义?2.为什么单纯弥散障碍不伴随PaCO2升高?3.呼吸衰竭在氧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三、阐述题1.试述ARDS的发病机制.2.试述COPD与呼吸衰竭的关系.第十四章肝性脑病一、名词说明1.肝性脑病2.氨中毒学说3.肝性肾功效衰竭二、简答题1.肝功效障碍患者为什么容易产生出血?2.简述左旋多巴治疗肝性脑病的原理.3.假性神经递质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促进肝性脑病产生?三、阐述题1.肝硬化伴随消化道出血病人产生肝性脑病的可能机制是什么? 2.简述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作用机制.第十五章肾功效不全一、名词说明1.急性肾功效衰竭2.肾后性急性肾功效衰竭3.氮质血症4.慢性肾功效衰竭5.肾性贫血6.肾性骨营养不良7.矫枉失衡学说8.尿毒症9.肾功效不全10.少尿11.等渗尿12.非少尿型急性肾功效衰竭13.夜尿14.原尿回漏二、简述题1.简述引起急性肾功效衰竭的原因和分类.2.简述急性肾功效衰竭少尿期时机体的变更.3.简述肾性高血压的产生机制.4.慢性肾衰患者往往有出血或出血倾向,为什么?简述其产生机制.5.简述慢性肾功效衰竭时血钙下降的机制.6.何谓肾性骨营养不良?简述其产生机制.7.简述急性肾功效衰竭恢复期产生多尿的机制.8.试述慢性肾功效衰竭患者为何出现多尿症状?9. 简述慢性肾功效衰竭患者为何易产生骨折?试述其机制?10.简述慢性肾功效衰竭患者磷代谢障碍的特点及产生机制.1.试就病因和尿液变更(尿比重、尿渗透压、尿钠含量、尿肌酐/血肌酐比值、尿蛋白量及尿镜检)的不合,对急性功效性与器质性肾功效衰竭进行比较.2.用矫枉失衡学说来说明慢性肾功效衰竭患者晚期磷代谢障碍的产生机制.3.慢性肾功效衰竭患者往往有贫血,贫血与肾功效衰竭病情呈正比,请剖析其产生机制,并提出处理原则.4.肾功效衰竭时血钙有何变更?试述其产生机制.这些变更对机体有何影响?5..试述少尿型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发病机制中肾血管因素的作用.6. 试述肾性贫血的产生机制.第十六章脑功效不全一、名词说明1.认知障碍2.失语3.意识障碍4.谵王5.失认6.失用7.痴呆8.兴奋性毒性9.精力错乱10.昏睡11.晕厥12.醒状晕厥二、简答题1.试述能量耗竭和酸中毒在慢性脑缺血性损伤进程中的作用.2.简述慢性脑缺血性损伤时细胞内Ca2+超载的机制.3.简述神经细胞Ca2+超载导致细胞死亡的机制.4.简述脑缺血时,自由基增多的机制.三、阐述题1.试述何为“兴奋性毒性”,及其产生机制.2.试述意识障碍导致呼吸功效障碍主要的产生机制.第十七章多器官功效衰竭一、名词说明1.非菌血症性临床败血症2.细菌移位3.肠源性沾染4.肠源性内毒素血症5.多器官功效障碍综合征(MODS)6.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7.全身炎症反响综合征(SIRS)8.代偿性抗炎反响综合征(CARS)9.混杂拮抗反响综合征(MARS)二、简答题1.依据发病形式可将MODS分为哪两种类型,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试用二次打击学说说明MODS的产生.3.试以肺为例说明MODS发病进程中多个系统器官间的相互影响.4.内毒素在MODS中具有哪些作用?5.胃肠道病变与MODS的关系如何?6. MODS时免疫系统有些什么变更?7. SIRS的诊断尺度是什么?三、阐述题1.何为SIRS, CARS, MARS?其与MODS的关系是什么?2.治疗MODS时为何要提高饮食中支链氨基酸的比例?3.试从促炎反响与抗炎反响的关系谈谈MODS发病中损伤与抗损伤的作用.第二部分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说明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变更及其机制,说明疾病产生、成长、转归纪律的科学,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本.2.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配合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和构造变更,例如发烧、缺氧、休克等.3.指医学科研中模仿人类疾病表示而树立的实验动物疾病模子,例如家兔的失血性休克,小鼠的CO中毒等.二、简答题1.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疾病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更及其机制,研究疾病产生、成长、转归的纪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2.病理生理学的内容普遍,既包含研究所有疾病配合纪律的疾病概论,又包含探讨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根本病理进程,还包含说明具体疾病特殊纪律的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3.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办法是动物实验,从理论原则和职业道德出发,大部分实验研究不克不及在人体进行,可以通过在动物身上复制疾病模子,不雅察疾病的机能代谢变更及其成长纪律,也可对动物进行实验治疗,探讨疗效及其机制.此外,研究办法还有临床不雅察和风行病学研究.病理生理学研究采取多学科的实验手段,包含生理、生化、免疫等通例的功效、代谢检测手段,近年来除整体、系统、器官、体液水平的研究外,已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第二章疾病概论一、名词说明1.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效永久性停止、全脑功效永久性消失.2.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或病痛,并且是一种躯体上、精力上和社会上的完全优越状态.3.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产生的异常生命运动进程.4.可以或许引起疾病并付与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称为病因.5.可以或许促进疾病产生成长的因素称为诱因.6.由DNA的遗传性变异所引起的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7.指基因自己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二、简答题1.有助于剖断死亡时间和确定终止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提供优越的供者和正当的依据.2.不成逆的晕厥、呼吸停止且进行15分钟人工呼吸仍无自主呼吸、颅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脑电波消失、脑循环完全停止.3.一个疾病可包含几个病理进程,故病理进程是疾病的组成成分;一个病理进程可以由不合原因引起,而疾病由特定原因引起.4.前者是遗传物质转变;后者特指能损害胎儿的因素.5.自然情况因素和社会情况因素、免疫防御机能状态、神经内排泄系统的机能状态、年纪、性别、遗传易感性等.6.致病的原因(病因学原因,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后引起一些变更,这些变更又作为新的原因(发病学原因)引起另一些新的变更.7.任何疾病根本上都是整体疾病,在病程中,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可产生因果转化.8.细胞完整性被破坏、细胞膜功效障碍、细胞器功效障碍.9.酶缺陷所致的疾病、血浆蛋白和细胞蛋白缺陷所致的疾病、受体病、膜转运障碍所致疾病.三、阐述题1.机体在一定的致病原因和条件的作用下,机体自稳态产生破坏,从而使机体偏离正常的生理状态,产生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构造的异常变更,引起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这种异常的生命进程称疾病.此现代概念的要点有四:①任何疾病都是有原因的;②疾病是机体自稳态的破坏;③疾病时体内有机能、代谢和形态构造的变更,反应在临床为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④疾病是一个进程.2. ①生物性致病因素(Biological factor):各类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致病的特点: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才引起疾病、两者都可产生转变、条件对其致病有很大影响.②物理性因素(Physical Factor):机械力、温度、辐射、气压转变等.致病特点:大都无显著的器官选择性、一般只起始动作用、潜伏期一般较短或无.③化学性因素(Chemical Factor):药物、强酸强碱、毒物.致病特点:有一定的组织器官选择性毒性作用、整个中毒进程中都起一定作用、其致病性受条件因素影响、潜伏期一般较短(慢性中毒除外).④机体必须物质的缺乏或过多:(营养性因素Nutritional Factor).⑤遗传性因素(Genetic Factor):遗传物质转变.⑥先天性因素:特指能损害胎儿的因素.⑦免疫性因素(Immune Factor):反常反响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⑧精力、心理、社会因素.3.①损伤与抗损伤:两者同时存在,两者的力气比较,影响疾病的成长偏向;两者之间无严格的界线;机体的抗损伤才能包含防御机能、应激反响和代偿反响(形态、机能、代谢代偿).②因果瓜代:致病的原因(病因学原因,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后引起一些变更,这些变更又作为新的原因(发病学原因)引起另一些新的变更.③局部与整体:任何疾病根本上都是整体疾病;在病程中,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可产生因果转化.4.①神经机制:病因通过直接损害神经系统,或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组织器官功效代谢转变而致病,称为神经机制.②体液机制:病因引起体液质和量的变更、体液调节障碍,最后造成内情况紊乱而致病,称为体液机制.③细胞机制:病因作用于机体后,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组织细胞,造成某些细胞功效代谢障碍,引起细胞自稳调节紊乱,称之细胞机制.④分子机制: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别是核酸、蛋白质和酶受损所致的疾病.5.根本病理进程是指在多种疾病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配合的、成套的功效、代谢和形态构造的异常变更.如: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缺氧、发烧、应激、休克、DIC等.6.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的变更,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而这些变更又作为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更,如此因果不竭瓜代转化,推动疾病的成长.例如暴力作为原始病因引起机体创伤,机械力是因,创伤是果,创伤又引起失血等变更,进而造成有效循环血量削减,动脉血压下降等一系列效果.如此因果不竭瓜代,成为疾病成长的重要形式.7.疾病成长进程中机体产生的变更根本上可分为损伤和抗损伤进程,两者相互对峙,它是疾病成长的根本动力,它们间的力气比较影响疾病的成长偏向和转归.损伤强于抗损伤时,疾病循着恶性螺旋向恶化方面成长;反之,则向恢复健康方面成长.损伤和抗损伤虽然是对峙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又可相互转化.例如失血性休克早期,血管收缩有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包管重要器官的血供,但收缩时间过久,就会加剧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使休克恶化造成组织细胞的坏死和器官功效障碍.8.虽然脑干是循环心跳呼吸的根本中枢,脑干死亡以心跳呼吸停止为尺度,近年来,呼吸心跳都可以用人工维持,但心肌因有自发的收缩才能,所以在脑干死亡后的一段时间里还可能有微弱的心跳,而呼吸心须用人工维持,因此世界列都城把自主呼吸停止作为临床脑死亡的首要指标,不把心跳停止作为临床脑死亡的诊断尺度.9.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效的永久停止,即脑死亡.脑死亡的断定尺度:不成逆的晕厥、呼吸停止且进行15分钟人工呼吸仍无自主呼吸、颅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脑电波消失、脑循环完全停止.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障碍一.名词说明1. 跨细胞液是组织间液中的少少部分散布于一些密闭腔隙(关节囊、颅腔、胸腔、腹腔等)中,是由上皮细胞排泄产生的,为一特殊部分,也称第三间隙液.2 . 水通道蛋白是一组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的组成水通道与水通透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3.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为低渗性性脱水,其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随细胞外液量的削减.4.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为水中毒,其特点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是由于过多的水分在体内潴留造成细胞内、外液量都增多,并引起重要器官功效障碍.5.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为高渗性性脱水,其特点是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削减.6. 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累称为水肿.7. 组织间隙中积累的液体超出胶体网状物的吸附才能时,形成游离的液体,后者在组织间隙中具有高度的移动性,当液体积累到一定量后,用手指按压该部位皮肤,游离液体便从按压点向周围散开,形成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又称为显性水肿.8.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缺钾是指细胞内钾和机体总钾量的缺失.。

病理生理学DIC习题【精选文档】

病理生理学DIC习题【精选文档】

DIC习题单5选1 (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1。

[1分]血管损伤后,止血栓能正确定位于损伤部位有赖于血小板的哪一特性A:黏附B:聚集C:收缩D:吸附E:释放标准答案:A2。

[1分]血凝块的回缩是由于A:纤维蛋白收缩B:红细胞体积变小C: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D:水分蒸发E:白细胞变形标准答案:C3.[1分]正常成人血小板数量100—300×109/L,当血小板数减少到50×109/L以下时,人体将出现A:发绀B:血压升高C:缺氧导致呼吸困难D:大量溶血导致贫血E:皮肤和粘膜下出现瘀点、大块紫癜或瘀斑标准答案:E4.[1分]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自发性出现出血斑点的主要原因是A:血小板不能发生黏附B:血小板不能聚集成团C:血小板不能释放足够活性物质D: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完整性E:血小板收缩功能下降,血凝块回缩障碍标准答案:D5。

[1分]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所有物资的总称,主要由蛋白质构成,但有一个凝血因子化学成分是无机离子,它是A:因子ⅠB:因子ⅡC:因子ⅢD:因子ⅣE:因子V标准答案:D6。

[1分]新鲜血浆内含有人体大部分的凝血因子,但例外的是A:因子ⅠB:因子ⅡC:因子ⅢD:因子ⅣE:因子Ⅷ标准答案:C7.[1分]内源性凝血途径一般开始于A:组织释放因子ⅢB:因子X的激活C:因子Ⅸ的激活D:因子Ⅺ的激活E:因子Ⅻ的激活标准答案:E8。

[1分]内、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根本区别为A:纤维蛋白形成的途径不同B:凝血酶原的激活途径不同C:Ca2+是否参与D:激活因子X的过程不同E:血液凝固发生在体内还是体外标准答案:B9。

[1分]血友病A是由于缺乏A:因子XB:因子ⅨC:因子ⅧD:因子ⅦE:因子Ⅳ标准答案:C10.[1分]凝血因子Ⅷ的作用主要是A:激活因子ⅨB:使因子Xa对因子Ⅱ的作用加快C:使因子Ⅸa对因子X的作用加快D:使因子Ⅱa对因子Ⅰ的作用加快E:使因子Ⅸ活化成因子Ⅸa的速度加快标准答案:C11.[1分]抗凝血酶Ⅲ的主要抗凝作用是A:分解纤维蛋白B:灭活凝血酶C: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D:增强肝素的作用E:去除血浆中游离的Ca2+标准答案:C12。

病理生理学题库第十二章DIC(最新整理)

病理生理学题库第十二章DIC(最新整理)

第十二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A型题2.DIC时血液凝固功能异常表现为(0.199,0.34,03临床)A.血液凝固性增高 D.血液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B.血液凝固性降低 E.血液凝固性增高和降低同时发生 C.血液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答案] C[题解] 在DIC发病中,早期凝血过程被激活,血液处于高凝阶段,形成大量微血栓。

随着凝血过程的激活,凝血物质不断被消耗,同时继发性纤溶活性不断地增强,故在DIC晚期时血液又转为低凝状态,临床发生多器官明显出血。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A.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 D.纤溶亢进B.凝血酶原的激活 E.凝血功能异常C.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答案] E[题解]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凝血功能异常,包括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和消耗,凝血酶原的激活,纤溶系统的亢进。

4.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最常见的疾病是A.败血症 D.胰腺癌B.宫内死胎 E.器官移植C.大面积烧伤[答案] A[题解] 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常见病有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妇产科疾病、创伤及手术。

其中感染性疾病居首位,约占所有原发病的1/3。

5.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触发是由于组织细胞损伤释放出的组织因子与下列哪一凝血因子结合而开始的?A.凝血因子Ⅹ D.凝血因子ⅧB.凝血因子Ⅸ E.凝血因子ⅦC.凝血因子Ⅺ[答案] E[题解] 外源性凝血系统是由于损伤组织细胞释放出组织因子并与凝血因子Ⅶ结合而开始的。

7.激活的凝血因子Ⅶa与组织因子(TF)复合物可激活A.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Ⅹ D.凝血因子Ⅺ和凝血因子ⅫB.凝血因子Ⅹ和凝血因子Ⅸ E.凝血因子Ⅸ和凝血因子ⅪC.凝血因子Ⅲ和凝血因子Ⅷ[答案] B[题解] Ⅶa-TF复合物既可激活Ⅹ因子(传统通路),也可激活Ⅸ因子(选择通路),从而启动凝血反应。

8.内皮细胞受损,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是通过活化A.凝血酶原 D.Ⅻ因子B.维蛋白原 E.组织因子C.钙离子[答案] D[题解] 多种病因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使内皮胶原暴露,因其表面带有负电荷,因此血流中的带正基团的因子Ⅻ与其结合,转变为有活性的因子Ⅻa,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病生习题——DIC

病生习题——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一、选择题A型题:1.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A.凝血物质大量消耗B.纤溶亢进C.凝血功能障碍D.大量微血栓形成E.溶血性贫血[答案]:C2.诱发动物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时,第一次注入小剂量内毒素的作用是:A.使动物体内凝血系统激活B.使血管内皮系统广泛受损C.封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D.消耗体内凝血抑制物E.消耗体内大量纤溶酶[答案]:C3.在DIC病理过程的晚期发生明显出血时,体内A.凝血系统的活性远大于纤溶系统活性B.纤溶系统的活性大于凝血系统的活性C.激肽系统被激活D.凝血系统被激活E.纤溶系统被激活[答案]: B4.红细胞大量被破坏时释放出红细胞素,在DIC发病中的作用类似:A.凝血因子ⅤB.纤溶酶C凝血酶D.凝血因子ⅩE.血小板因子Ⅲ[答案]: E5.DIC时血液凝固障碍准确的表述为:A.血液凝固性增高B. 先高凝后转为低凝C.先低凝后转为高凝D. 纤溶活性增高E.血液凝固性降低[答案]:B6.下列哪项不是引起DIC的直接原因?A.血管内皮细胞受损B.组织因子入血C.异物颗粒大量入血D.内毒素血症E.血液高凝状态[答案]:E7.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容易诱发DIC,这主要是由于:A.微循环血流淤滞B.血液处于高凝状态C.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D.纤溶系统活性增高E.胎盘功能受损[答案]:B8.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时容易诱发DIC的原因是:A.体内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B.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生成增加C.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D.循环血液中凝血抑制物减少E.纤溶系统活性减弱[答案]:C9.细胞损伤后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的作用是:A.和凝血因子Ⅺ共同激活凝血因子ⅨB.和Ca2+、凝血因子Ⅴ、Ⅹα共同激活凝血酶C.激活凝血因子ⅩD.激活凝血因子ⅩIIE.和Ca2+、凝血因子Ⅶ共同激活凝血因子Ⅹ[答案]:E10.严重创伤引起DIC的主要原因是:A.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B.凝血因子Ⅲ大量入血C.凝血因子Ⅻ被激活D.凝血因子X被激活E.直接激活凝血酶[答案]: B11.急性DIC患者不可能出现下列哪项结果A.血小板计数减少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浓度增高C.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D.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E.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答案]: D12.下列哪项是导致DIC发病的关键环节?A.凝血因子Ⅴ的激活B.凝血因子Ⅻ的激活C.组织因子大量入血D.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E.凝血酶生成增加[答案]: E13.活化的凝血因子Ⅻ可直接引起下列哪种效应?A.使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B.使血小板活性增强,促进其聚集C.使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D.使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解酶E.促使组织凝血活酶的释放[答案]: C14.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实验(3P实验)是检查A.凝血酶原的存在B.纤维蛋白原的存在C.纤维蛋白单体的存在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X片段存在E.纤溶酶的存在[答案]: D15.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DIC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被抑制.B.微循环障碍C.降低溶酶体膜稳定性D.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E.组织凝血活酶大量入血[答案]: A16.DIC患者出血与下列哪项因素关系最为密切?A.凝血因子Ⅻ被激活B.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碍障C.凝血因子大量消耗D.抗凝血酶物质增加E.血管通透性增加[答案]: C17.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C.血小板的损伤D.小血管内血流淤滞E.白细胞的破坏作用[答案]: B18.下列诸因素中哪项是引起DIC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A.血管通透性增加B.血小板减少C.继发性纤溶亢进D.纤维蛋白原减少E.凝血酶减少[答案]: C19.下列哪项因素不是直接引起DIC出血的原因?A.凝血因子大量消耗B.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C.血小板大量消耗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作用E.继发性纤溶亢进[答案]: B20.DIC时产生的贫血主要属于:A. 再生障碍性贫血B.失血性贫血C.中毒性贫血D.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答案]: D 21.DIC出血与下列哪一项无关?A.凝血酶原减少B.血小板减少C.纤维蛋白原减少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减少E.纤溶酶增多[答案]: D22.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A.PAFB.纤维蛋白单体C.PFD.FDPE.MDF[答案]: D23.能反映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最常用检查是A.红细胞计数B.网织红细胞计数C.血红蛋白浓度测定D.血浆胆红素测定E.以上都不对[答案]: E24.宫内死胎主要通过以下哪个系统引起DICA.内源性凝血系统B.外源性凝血系统C.纤溶系统D.补体系统E.激肽系统[答案]: B25.影响DIC发生的因素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休克晚期常发生DICB.代谢性酸中毒易发生的DICC.妊娠末期易发生DICD.单核吞噬细胞功能亢进易发生DICE.肝功能严重障碍,易发生DIC[答案]: D26.严重肝功能障碍诱发DIC主要是由于:A.合成凝血因子增多B.灭活活化的凝血因子能力增强C.合成蛋白质C增多D.合成抗凝血酶III增多E.以上都不是[答案]:E27.代偿性DIC主要表现为:A.凝血物质生成超过消耗B.凝血物质消耗超过生成C.凝血物质生成与消耗相平衡D.凝血与纤溶程度相平衡E.凝血系统与激肽系统功能相平衡[答案]: C28.DIC时引起休克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出血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B.微血栓阻塞回心血量减少C.外周阻力降低D.冠状动脉内形成微血栓致心肌收缩力减弱E.上述因素都参与[答案]: E29.全身性施瓦茨曼反应(Shartzman GSR)的发生,说明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是:A.机体的高凝状态B.纤溶系统过度抑制C.微循环障碍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抑E.肝功能严重障碍[答案]: D30.胎盘早期剥离、宫内死胎等产科并发症易发生DIC的主要原因是:A.凝血因子XII的激活B.血小板因子3(PF3)的释放C.红细胞素的释放D.大量组织因子(凝血因子III)入血E.以上都不是[答案]: D二.填空题1.典型的DIC临床上可分为___、___和___三期。

病理生理学: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习题与答案

病理生理学: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DIC患者出血最重要的原因是()。

A.纤溶活性降低B.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障碍C.血小板生成减少D.凝血物质被大量消耗正确答案:D解析:DIC发生过程中,随着凝血系统的活化和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大量消耗,导致机体出血;继发性纤溶功能的增强进一步导致凝血因子减少。

凝血物质的大量消耗是患者出血最重要的原因。

2、DIC导致的贫血主要由于()。

A.机体铁元素代谢障碍B.大量失血C.骨髓中红细胞生成障碍D.红细胞受到机械损伤、溶血正确答案:D解析:DIC导致的贫血主要由于微血管内纤维蛋白活化聚集,形成网状,扣留通过微循环的红细胞,导致红细胞机械损伤、破裂,产生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3、导致DIC时器官功能障碍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微血栓导致组织缺血缺氧B.出血C.严重感染D.炎性因子大量释放正确答案:A解析:A、DIC时由于微血管中形成广泛性微血栓,导致组织器官的微循环障碍,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最终出现器官功能障碍。

4、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作用不包括()。

A.拮抗凝血酶B.抑制纤维蛋白聚集C.促进骨髓生成血小板D.抑制血小板聚集正确答案:C解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具有强大的抗凝作用,包括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活化,抑制众多凝血因子的活性。

5、DIC导致机体发生休克的机制不包括()。

A.出血B.组胺等导致血管强烈收缩C.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D.机体有效循环血量降低正确答案:B解析:机体有效循环血量降低是休克发生的中心环节。

DIC时,出血和血管损伤导致机体血容量减少,微循环中的广泛性微血栓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脏泵功能降低,缓激肽等还可导致微血管广泛舒张,以上因素均可导致机体有效循环血量降低。

二、判断题1、止血药对DIC时患者的出血效果一般较好。

()正确答案:×解析:DIC患者出血时,一般止血药的效果差。

2、DIC患者出血常为隐匿性,不会发生大出血。

()正确答案:×解析:DIC患者的出血可较隐匿,但亦可发生腔道、脏器的大出血。

DIC答案

DIC答案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选择题A型题:1.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A.凝血物质大量消耗B.纤溶亢进C.凝血功能障碍D.大量微血栓形成E.溶血性贫血2.DIC时血液凝固障碍准确的表述为:A.血液凝固性增高B. 先高凝后转为低凝C.先低凝后转为高凝D. 纤溶活性增高E.血液凝固性降低3.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容易诱发DIC,这主要是由于:A.微循环血流淤滞B.血液处于高凝状态C.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D.纤溶系统活性增高E.胎盘功能受损4.严重创伤引起DIC的主要原因是:A.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B.凝血因子Ⅲ大量入血C.凝血因子Ⅻ被激活D.凝血因子X被激活E.直接激活凝血酶5.下列哪项是导致DIC发病的关键环节?A.凝血因子Ⅴ的激活B.凝血因子Ⅻ的激活C.组织因子大量入血D.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E.凝血酶生成增加6.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实验(3P实验)是检查A.凝血酶原的存在B.纤维蛋白原的存在C.纤维蛋白单体的存在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X片段存在E.纤溶酶的存在7.DIC出血与下列哪项因素关系最密切?A.凝血因子Ⅻ被激活B.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碍障C.凝血因子大量消耗D.抗凝血酶物质增加E.血管通透性增加8.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C.血小板的损伤D.小血管内血流淤滞E.白细胞的破坏作用9.下列诸因素中哪项是引起DIC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A.血管通透性增加B.血小板减少C.继发性纤溶亢进D.纤维蛋白原减少E.凝血酶减少10.DIC时产生的贫血属于:A. 再生障碍性贫血B.失血性贫血C.中毒性贫血D.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11.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A.PAFB.纤维蛋白单体C.PFD.FDPE.MDF12.宫内死胎主要通过哪个系统引起DIC:A.内源性凝血系统B.外源性凝血系统C.纤溶系统D.补体系统E.激肽13. 胎盘早期剥离、宫内死胎等产科并发症易发生DIC的主要原因是:A.凝血因子XII的激活B.血小板因子3(PF3)的释放C.红细胞素的释放D.大量组织因子(凝血因子III)入血E.以上都不是B型题:A、激活凝血因子Ⅻ而引起DICB、大量组织因子入血引起DICC、血小板聚集、释放而引起DICD、RBC大量破坏引起DICE、其他促凝物质入血引起DIC14.宫内死胎是通过15.重度休克是通过16.高热的病人是通过17.组织严重创伤是通过18.细菌或病毒感染是通过[答案]: B A A B AX型题:19.DIC病理过程中A、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发生B、有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升高C、有RBC的破坏D、有广泛微血栓形成E、无D-二聚体生成[答案] A、B、C、D20.FDP导致出血与下列哪些作用有关?A、抗凝血酶作用B、分解凝血因子C、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D、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E、抑制纤维蛋白单体聚合[答案] A、C、E21.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有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B、肝功能严重障碍C、血液的高凝状态D、激肽系统活性增强E、纤溶系统的过度抑制[答案] A、B、C、E22.DIC引起出血的主要原因是A、凝血物质的消耗B、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破坏C、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D、维生素K缺乏E、FDP的抗凝作用[答案] A、C、E23.急性DIC时引起休克的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微血栓阻塞微循环B、补体、激肽系统被激活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C、心脏缺血、缺氧D、出血使循环血量减少E、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答案] A、B、C、D24.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如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栓塞)容易诱发DIC,主要由于: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B、纤溶系统活性增高C、血液处于高凝状态D、大量促凝物质入血E、XII因子被激活[答案] C、D25.下列哪些情况可导致大量组织因子入血:A、严重感染B、严重创伤C、宫内死胎D、胎盘早剥E、恶性肿瘤[答案] B、C、D、E二.填空题1.典型的DIC临床上可分为___、___和___三期。

病生病例讨论-休克DIC+肺功能不全

病生病例讨论-休克DIC+肺功能不全

病生病例讨论-休克DIC+肺功能不全病例一患者男性,24岁,在一次拖拉机翻车事故中,整个右腿遭受严重创伤,在车下压了大约5小时后才得到救护,立即送往某医院。

体检:血压8.6/5.3 kPa (65/40mmHg), 脉搏105次/分【脉搏细速】, 呼吸25次/分。

伤腿发冷、发绀,从腹股沟以下开始往远端肿胀。

膀胱导尿,导出尿液300ml。

在其后30-60min 内经输液治疗,病人循环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右腿循环也有好转。

虽经补液和甘露醇使血压恢复至14.6/9.3kPa(110/70mmHg),但仍无尿。

入院时血清K+为5.5mmol/L,输液及外周循环改善后升至8.6mmol/L,决定立即行截肢术。

右大腿中段截肢,静注胰岛素、葡萄糖和用离子交换树脂灌肠后,血清K+暂时降低,高钾血症的心脏效应经使用葡萄糖酸钙后得到缓解。

伤后72h内病人排尿总量为200ml,呈酱油样,内含肌红蛋白。

在以后的22天内,病人完全无尿,持续使用腹膜透析。

病程中因透析而继发腹膜炎,右下肢残余部分发生坏死,伴大量胃肠道出血。

伤后第23天,平均尿量为50-100ml/24h,尿中有蛋白和颗粒、细胞管型。

血小板56×109/L(正常100-300×109/L或10-30万/mm3),血浆纤维蛋白原1.3g/L(正常2-4g/L),凝血时间显著延长,3P试验阳性。

血清尿素氮高(BUN)17.8mmol/L 或50mg%(正常 3.2-7.1mmol/L 或9-20mg%),血清肌酐388.9μmol/L (4.4mg%)高,(正常值:88.4-176.8μmol/L 或1-2mg%), 血K+6.5mmol/L,pH 7.18酸,PaCO230mmHg。

虽采取多种治疗措施,但病人一直少尿或无尿,于入院第41天死亡。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又称3P试验,是检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一个较为古老的试验。

硫酸鱼精蛋白可使纤维蛋白单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可溶性复合物中的纤维蛋白单体再解离,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又自行聚合呈肉眼可见纤维状、絮状或胶冻状物,这种不需要加凝血酶使血浆发生的凝固,称为副凝固,反映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存在,根据发生纤溶类型不同,本试验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

dic测试题及答案

dic测试题及答案

dic测试题及答案
1. 请解释什么是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是一种涉及全身性凝血和抗凝血系统失衡的病理状态,导致广泛的微血管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

它通常继发于严重感染、创伤、恶性肿
瘤等条件,导致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消耗,最终可能引起器官功能障
碍和死亡。

2. DIC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DIC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 皮肤瘀点、瘀斑或紫癜
- 鼻出血、牙龈出血或其他部位出血
- 休克或低血压
- 器官功能障碍,如急性肾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 意识障碍或昏迷
3. DIC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DIC的诊断标准包括:
- 血小板计数减少
- 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
- 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
-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升高
4. DIC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DIC的治疗原则包括:
- 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控制感染、治疗恶性肿瘤等
- 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以纠正凝血异常
- 使用抗凝治疗,如低分子量肝素,以防止进一步的血栓形成
- 支持性治疗,包括维持血压、补充血容量和氧疗
5. 为什么DIC患者会出现出血和血栓形成?
DIC患者出现出血和血栓形成是因为:
-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导致凝血机制失衡
- 微血管内广泛血栓形成,导致局部缺血和组织损伤
- 抗凝血系统被激活,但不足以抵消过度的凝血反应,导致出血
结束语:以上是对DIC测试题及答案的详细解释,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DIC的相关知识。

病理生理学DIC习题

病理生理学DIC习题

病理生理学DIC习题dic习题单5选1(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1.[1分后]血管受损后,止血栓能够正确认坐落于受损部位离不开血小板的哪一特性a:粘附b:涌入c:膨胀d:溶解e:释放出来标准答案:a2.[1分后]血凝块的回缩就是由于a:纤维蛋白膨胀b:红细胞体积变大c: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d:水分蒸发e:白细胞变形标准答案:c3.[1分后]正常成人血小板数量100-300×109/l,当血小板数增加至50×109/l以下时,人体将发生a:发绀b:血压增高c:缺氧导致呼吸困难d:大量溶血导致贫血e:皮肤和粘膜下发生瘀点、大块紫癜或瘀斑标准答案:e4.[1分]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自发性出现出血斑点的主要原因是a:血小板不能发生黏附b:血小板不能聚集成团c:血小板无法释放出来足够多活性物质d:无法复原和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e:血小板收缩功能下降,血凝块回缩障碍标准答案:d5.[1分后]凝血因子就是参予血液凝固过程所有物资的总称,主要由蛋白质形成,但存有一个凝血因子化学成分就是无机离子,它就是a:因子ⅰb:因子ⅱc:因子ⅲd:因子ⅳe:因子v标准答案:d6.[1分]新鲜血浆内含有人体大部分的凝血因子,但例外的是a:因子ⅰb:因子ⅱc:因子ⅲd:因子ⅳe:因子ⅷ标准答案:c7.[1分]内源性凝血途径一般开始于a:组织释放因子ⅲb:因子x的激活c:因子ⅸ的激活d:因子的激活e:因子的激活标准答案:e8.[1分后]内、外源性心肌途径的显然区别为a:纤维蛋白构成的途径相同b:凝血酶原的转化成途径相同c:ca2+与否参予d:激活因子x的过程不同e:血液凝固出现在体内还是体外标准答案:b9.[1分]血友病a是由于缺乏a:因子xb:因子ⅸc:因子ⅷd:因子ⅶe:因子ⅳ标准答案:c10.[1分后]凝血因子ⅷ的促进作用主要就是a:激活因子ⅸb:使因子xa对因子ⅱ的作用加快c:使因子ⅸa对因子x的作用加快d:使因子ⅱa对因子ⅰ的作用加快e:使因子ⅸ活化成因子ⅸa的速度加快标准答案:c11.[1分后]抗凝血酶ⅲ的主要抗凝促进作用就是a:水解纤维蛋白b:灭活凝血酶c: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d:增强肝素的作用e:除去血浆中游离的ca2+标准答案:c12.[1分]动物实验中,经常应用到枸橼酸钠抗凝,其机制是a:抑制凝血酶的活性b:增强肝素的作用c:进一步增强抗凝血酶的促进作用d:遏制纤维蛋白原的转化成e:络合ca2+,以去除血浆中有利的ca2+标准答案:e13.[1分后]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就是a:遏制因子的转化成b:使组织释放较多的因子ⅲc:增强血浆中抗凝血酶的活性d:抑制纤维蛋白的形成e:化氢ca2+,以除去血浆中游离的ca2+标准答案:c14.[1分]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触发是由于组织细胞损伤释放出的组织因子与下列哪一凝血因子结合而开始的?a:凝血因子ⅹb:凝血因子ⅸc:凝血因子d:凝血因子ⅷe:凝血因子ⅶ标准答案:e15.[1分后]蛋白质c抗凝机制主要就是a:灭活fva和因子fⅷab:进一步增强肝素的促进作用c:增强抗凝血酶的作用d:去除血浆中游离的ca2+e:抑制因子的激活标准答案:a16.[1分后]肝功能上升患者心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就是a:血小板增加b:凝血因子ⅱ、ⅶ、ⅸ、x生成减少c:血中抗凝物质增多d:血浆中ca2+浓度下降e:凝血因子的灭活增强标准答案:b17.[1分后]外源性心肌系统的促进作用起至始于a:非政府伤势释放出来非政府因子ⅲb:凝血酶的构成c:第因子被激活d:血小板第3因子的释放出来e:第x因子被转化成标准答案:a18.[1分]能增强抗凝血酶ⅲ抗凝作用的物质是a:肝素b:蛋白质cc:凝血酶调制素d: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e:α2-巨球蛋白标准答案:a19.[1分后]dic时血液凝固功能异常整体表现为a:血液凝固性升高b:血液凝固性减少c:血液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d:血液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e:血液凝固性升高和减少同时出现标准答案:c20.[1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a: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b:凝血酶原的激活c: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d:纤溶失调e:心肌功能异常标准答案:e21.[1分]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最常见的疾病是a:败血症b:宫内死胎c:大面积烧伤d:胰腺癌e:器官移植标准答案:a22.[1分后]血管内皮细胞损坏,启动内源性心肌途径就是通过活化a:凝血酶原b:佩蛋白原c:钙离子d:因子e:非政府因子标准答案:d23.[1分]导致dic发病的关键环节是a:非政府凝血因子大量reuptakeb:凝血因子的转化成c:凝血酶分解成减少d:纤溶酶原激活物生成增加e:凝血因子ⅴ的激活标准答案:c24.[1分后]血小板的转化成在dic的出现中具备原发促进作用的疾病就是a:败血症b:急性坏死性胰腺炎c:继发性血小板增加性紫癜d:血栓性血小板增加性青色癫癜e:急性白血病化疗、放射治疗患者标准答案:d25.[1分]蟒蛇毒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机制与下列哪一项无关?a:加强因子ⅴ的活性b:激活因子ⅹ的活性c:激活因子的活性d:促进纤维蛋白溶解e:促使血小板聚集、释放标准答案:c26.[1分后]dic晚期时高度纤溶失调并使d-二聚体含量减少的原因就是a:尿激酶促进作用弱化b:α1-抗胰蛋白酶抑制减轻c:d-二聚体分解为小分子物质d: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磷酸酯体促进作用弱化e:凝血酶水解纤维蛋白原增加标准答案:c27.[1分]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dic与下列哪一项因素有关?a:组织凝血活酶大量入血b: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c:增加溶酶体膜稳定性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遏制e:肝素的抗凝活性弱化标准答案:d28.[1分]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容易诱发dic,这主要是由于a:微循环血流淤滞b:血液处于高凝状态c: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低落d:纤溶系统活性升高e:胎盘功能损坏标准答案:b。

病理生理学题库第十二章DIC(可编辑修改word版)

病理生理学题库第十二章DIC(可编辑修改word版)

病理生理学题库第十二章DIC(可编辑修改word版)第十二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A 型题2.DIC 时血液凝固功能异常表现为(0.199,0.34,03 临床)A.血液凝固性增高D.血液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B.血液凝固性降低E.血液凝固性增高和降低同时发生C.血液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答案] C[题解] 在DIC 发病中,早期凝血过程被激活,血液处于高凝阶段,形成大量微血栓。

随着凝血过程的激活,凝血物质不断被消耗,同时继发性纤溶活性不断地增强,故在DIC 晚期时血液又转为低凝状态,临床发生多器官明显出血。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A.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D.纤溶亢进B.凝血酶原的激活E.凝血功能异常C.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答案] E[题解]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凝血功能异常,包括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和消耗,凝血酶原的激活,纤溶系统的亢进。

4.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最常见的疾病是A.败血症D.胰腺癌B.宫内死胎E.器官移植C.大面积烧伤[答案] A[题解] 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常见病有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妇产科疾病、创伤及手术。

其中感染性疾病居首位,约占所有原发病的 1/3。

5.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触发是由于组织细胞损伤释放出的组织因子与下列哪一凝血因子结合而开始的?A.凝血因子ⅩD.凝血因子ⅧB.凝血因子ⅨE.凝血因子ⅦC.凝血因子Ⅺ[答案] E[题解] 外源性凝血系统是由于损伤组织细胞释放出组织因子并与凝血因子Ⅶ结合而开始的。

7.激活的凝血因子Ⅶa与组织因子(TF)复合物可激活A.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ⅩD.凝血因子Ⅺ和凝血因子ⅫB.凝血因子Ⅹ和凝血因子ⅨE.凝血因子Ⅸ和凝血因子ⅪC.凝血因子Ⅲ和凝血因子Ⅷ[答案] B[题解] Ⅶa-TF 复合物既可激活Ⅹ因子(传统通路),也可激活Ⅸ因子(选择通路),从而启动凝血反应。

8.内皮细胞受损,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是通过活化A.凝血酶原D.Ⅻ因子B.维蛋白原E.组织因子C.钙离子[答案] D[题解] 多种病因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使内皮胶原暴露,因其表面带有负电荷因,此血流中的带正基团的因子Ⅻ与其结合,转变为有活性的因子Ⅻa,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一、选择题
A型题:
1.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
A.凝血物质大量消耗
B.纤溶亢进
C.凝血功能障碍
D.大量微血栓形成
E.溶血性贫血
[答案]: C
2.诱发动物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时,第
一次注入小剂量内毒素的作用是:
A.使动物体内凝血系统激活
B.使血管内皮系统广泛受损
C.封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D.消耗体内凝血抑制物
E.消耗体内大量纤溶酶
[答案]: C
3.在DIC病理过程的晚期发生明显出血时,
体内
A.凝血系统的活性远大于纤溶系统
活性
B.纤溶系统的活性大于凝血系统的
活性
C.激肽系统被激活
D.凝血系统被激活
E.纤溶系统被激活
[答案]: B
4.红细胞大量被破坏时释放出红细胞素,
在DIC发病中的作用类似:
A.凝血因子Ⅴ
B.纤溶酶
C凝血酶
D.凝血因子Ⅹ
E.血小板因子Ⅲ
[答案]: E
5.DIC时血液凝固障碍准确的表述为:
A.血液凝固性增高
B. 先高凝后转为低凝
C.先低凝后转为高凝
D. 纤溶活性增高
E.血液凝固性降低
[答案]: B
6.下列哪项不是引起DIC的直接原因?
A.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B.组织因子入血
C.异物颗粒大量入血
D.内毒素血症
E.血液高凝状态
[答案]: E
7.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容易诱发DIC,这主
要是由于:
A.微循环血流淤滞
B.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C.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
D.纤溶系统活性增高
E.胎盘功能受损
[答案]: B
8.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时容易诱
发DIC的原因是:
A.体内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B.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生成增加
C.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
D.循环血液中凝血抑制物减少
E.纤溶系统活性减弱
[答案]: C
9.细胞损伤后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的作
用是:
A.和凝血因子Ⅺ共同激活凝血因子

B.和Ca2+、凝血因子Ⅴ、Ⅹα共同激
活凝血酶
C.激活凝血因子Ⅹ
D.激活凝血因子ⅩII
E.和Ca2+、凝血因子Ⅶ共同激活凝血
因子Ⅹ
[答案]: E
10.严重创伤引起DIC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
B.凝血因子Ⅲ大量入血
C.凝血因子Ⅻ被激活
D.凝血因子X被激活
E.直接激活凝血酶
[答案]: B
11.急性DIC患者不可能出现下列哪项结果
A.血小板计数减少
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浓度增高
C.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
D.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
E.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答案]: D
12.下列哪项是导致DIC发病的关键环节?
A.凝血因子Ⅴ的激活
B.凝血因子Ⅻ的激活
C.组织因子大量入血
D.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E.凝血酶生成增加
[答案]: E
13.活化的凝血因子Ⅻ可直接引起下列哪种
效应?
A.使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
B.使血小板活性增强,促进其聚集
C.使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

D.使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转变为纤维
蛋白溶解酶
E.促使组织凝血活酶的释放
[答案]: C
14.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实验(3P实验)是检

A.凝血酶原的存在
B.纤维蛋白原的存在
C.纤维蛋白单体的存在
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X片段存

E.纤溶酶的存在
[答案]: D
15.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DIC
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被抑制.
B.微循环障碍
C.降低溶酶体膜稳定性
D.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
E.组织凝血活酶大量入血
[答案]: A
16.DIC患者出血与下列哪项因素关系最为
密切?
A.凝血因子Ⅻ被激活
B.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碍障
C.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D.抗凝血酶物质增加
E.血管通透性增加
[答案]: C
17.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
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
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

C.血小板的损伤
D.小血管内血流淤滞
E.白细胞的破坏作用
[答案]: B
18.下列诸因素中哪项是引起DIC晚期出血
的主要原因?
A.血管通透性增加
B.血小板减少
C.继发性纤溶亢进
D.纤维蛋白原减少
E.凝血酶减少
[答案]: C
19.下列哪项因素不是直接引起DIC出血的
原因?
A.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B.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
C.血小板大量消耗
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作用
E.继发性纤溶亢进
[答案]: B
20.DIC时产生的贫血主要属于: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失血性贫血
C.中毒性贫血
D.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
[答案]: D
21.DIC出血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A.凝血酶原减少
B.血小板减少
C.纤维蛋白原减少
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减少
E.纤溶酶增多
[答案]: D
22.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
A.PAF
B.纤维蛋白单体
C.PF
D.FDP
E.MDF
[答案]: D
23.能反映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最
常用检查是
A.红细胞计数
B.网织红细胞计数
C.血红蛋白浓度测定
D.血浆胆红素测定
E.以上都不对
[答案]: E
24.宫内死胎主要通过以下哪个系统引起
DIC
A.内源性凝血系统
B.外源性凝血系统
C.纤溶系统
D.补体系统
E.激肽系统
[答案]: B
25.影响DIC发生的因素下列哪一项是错误
的?
A.休克晚期常发生DIC
B.代谢性酸中毒易发生的DIC
C.妊娠末期易发生DIC
D.单核吞噬细胞功能亢进易发生
DIC
E.肝功能严重障碍,易发生DIC
[答案]: D
26.严重肝功能障碍诱发DIC主要
是由于:
A.合成凝血因子增多
B.灭活活化的凝血因子能力增强
C.合成蛋白质C增多
D.合成抗凝血酶III增多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27.代偿性DIC主要表现为:
A.凝血物质生成超过消耗
B.凝血物质消耗超过生成
C.凝血物质生成与消耗相平衡
D.凝血与纤溶程度相平衡
E.凝血系统与激肽系统功能相平衡[答案]: C
28.DIC时引起休克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出血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B.微血栓阻塞回心血量减少
C.外周阻力降低
D.冠状动脉内形成微血栓致心肌收
缩力减弱
E.上述因素都参与
[答案]: E
29.全身性施瓦茨曼反应(Shartzman GSR)的发生,说
明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是:
A.机体的高凝状态
B.纤溶系统过度抑制
C.微循环障碍
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抑
E.肝功能严重障碍
[答案]: D
30.胎盘早期剥离、宫内死胎等产科
并发症易发生DIC的主要原因
是:
A.凝血因子XII的激活
B.血小板因子3(PF3)的释放
C.红细胞素的释放
D.大量组织因子(凝血因子III)入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二.填空题
1.典型的DIC临床上可分为___、___和___三期。

[答案]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继发纤亢期
2.按DIC发生的速度,一般将DIC分成___、___和___三型。

[答案]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
3.在DIC发生过程中,按凝血因子的生成与消耗情况,可将DIC分成___、___和___三型。

[答案]代偿性、失代偿型、过度代偿型
4.DIC的主要临床表现有___、___、___和___。

[答案]出血、休克、脏器功能障碍、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5.DIC病人发生出血的主要机制是___、___和___。

[答案]凝血因子消耗、继发性纤溶亢进、FDP的作用
6.DIC患者并发休克的原因是___、___、———和___。

[答案]微栓塞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功能障碍、出血致血容量减少、外周血管扩张致外周阻力降低
7.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有___、___、___、___和___。

[答案]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血液凝固的调控失调、肝功能障碍、血液的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
8.外源性凝血系统是由于损伤的组织、细胞释放___并与___结合而开始的;内源
性凝血系统的启动因子是___。

[答案]组织因子、凝血因子VII、XII因子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