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

合集下载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

并和学生熟悉的长度单位等进行比较,使学生建立空间模型。

3.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冷水壶1把,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

教学过程:一、理解容量的意义1.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

指出:左边这个杯子能盛的水多,也就说明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

2.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观察这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学生猜测,猜测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后演示往杯子中倒水。

提问:通过倒一倒,你们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容量。

3.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通过讨论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

【设计意图】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

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1升的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感受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1.对话解读。

谈话:小明听说好朋友小亮家新买了一套茶具,打电话询问了茶具的有关信息。

下面是他们的对话内容。

先连一连,再说说哪一句是回答水壶的容量的。

什么颜色的?一个冷水壶和四个茶杯。

有几个?装满水后能倒满5杯。

有多高?淡蓝色的。

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15厘米。

2.谈话:小明说:“我家有一个黄色的水壶,这个水壶能倒几杯呢?”通过演示,得出: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容量的定义;2.知道升的定义;3.了解升的大小关系;4.能正确读写升、毫升单位;5.能够从容量大小比较中,理解容量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升的定义和大小关系、读写升和毫升单位;2.教学难点:升和毫升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1.引入容量的概念: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下容器,让学生说一下你们知道哪些容器,如:瓶子、杯子、罐子、锅、按摩器等,然后问一下学生,瓶子能装多少水呢?这个多少水就是容量的概念。

2.引入单位的概念:告诉学生容量有很多种表示方法,例如:瓶、杯、升等等,而在学习容量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使用特定的单位。

(这里要对容量的不同单位做一下解释)(二)讲解1.内容:通过一些常见容器的展示,让学生感受一下容量的大小差异,再介绍一下最常用的容量单位——升(L),并说一下1升表示的是一个空间大小的量。

让学生将自己家中使用的常见容器量一下大小,看看可以分别装多少会升。

2.升的大小关系:首先要让学生了解1升相当于多少毫升,然后让学生如果有2个上了盖子的瓶子容积分别为500毫升和600毫升,让学生拿一个超大盖子把它们一起装起来看装满之后容量是多少。

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找两个毫升数相差悬殊的容器,看看它们装满后差距有多大(比如一个升和一千毫升),这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毫升与升的区别以及升之间的大小关系。

3.升与毫升的换算:介绍一下1升有多少毫升,然后通过一些练习来让学生感受一下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

(这里要注意,不要只让学生对着课本做练习题,可以将一些杯子、瓶子、容器等拿来实际演练一下,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巩固巩固就是小测验,可以在纸上或者在黑板上发一些题目,考查学生对于升和毫升单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反思1.教材内容:教材的内容很充实,许多常见容器的图片和升的大小关系图都是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的。

2.教学方法:在引入学习目标的时候引入比较,让学生比较不同容器的大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在讲解升和毫升的换算时采用了实际操作的方式,这也更加生动有趣。

“认识容量和升(1)”教学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1)”教学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1)”教学反思
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

因此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降低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学习容量单位时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在认识升以前我安排了3个层次,第一:引出概念—容量和容器。

出示2个大小明显的玻璃杯,哪个装的水多?引出装水多的“容量大”,装水的东西可以称之为“容器”。

让学生用这2个词说一说2个杯子容量的大小。

第二:有时不能一眼看出容器容量的大小,这时怎么判断。

出示2个大小接近的杯子,引导学生比一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办法解决问题。

生1:1个杯子装满水,倒入另一杯比较,生2:2杯倒满水,倒入有刻度的杯子比一比…….充分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出示茶壶,问它的容量是多少呢?甲说它的容量是5杯,乙说它的容量是4杯,你认为他们说的科学吗?为什么?从而引出容量也应该向长度,重量一样有统一的单位。

由这样的三个层次循序渐进,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做好了铺垫。

其次,在教学中给学生正确的概念。

出示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它的容量是1升。

让学生闭上眼感知,然后再量出1升水倒入不同的容器中,感知1升水的多少。

这样通过直观让学生建立1升的概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杯、瓶、罐等日常容器单位及其容量。

2.掌握升的概念,能够准确地使用升来度量液体体积。

3.能够进行简单的液体体积比较和换算。

二、教学重点1.容器单位及其容量的认识与掌握。

2.升的概念及其使用。

三、教学难点1.液体体积的比较和换算。

四、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液体容量和升的概念。

2.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整理液体体积的换算规律和方法。

3.演示法:通过流程演示或实物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液体体积的比较和换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几个日常容器(如杯子、瓶子、罐子等),引导学生回忆它们的用途和容积大小,并询问学生对液体体积的认识。

2. 深化(15分钟)① 让学生通过观察容器和液体量来判断它们的容积,并尝试用合适的单位表达出来。

② 活动:学生自带不同的容器,分小组互相交换,通过观察等方式猜测容器的容积,并用升表示出来,最后交流讨论。

③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日常生活中容器的单位及其对应的容量大小。

3. 探究(1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含量的液体,体验容器对液体体积的限制作用,并与同桌讨论液体体积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4. 讨论(15分钟)① 感知升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对液体的倒入、倒出、倒满等操作,掌握升的概念及其与液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② 活动:学生在小组内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如何通过升和毫升进行换算。

③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并强化记忆。

5. 演示(20分钟)① 液体体积的比较:教师演示和学生模仿,将不同容量的液体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两种液体体积大小的关系。

② 液体体积的换算:教师演示和学生模仿,通过运用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进行液体体积的比较和计算。

6. 提高(5分钟)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小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升是度量液体体积最常用的单位之一。

六、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的回答、讨论和活动等形式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液体容量和升的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进行液体体积的比较和换算。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1《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1《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1《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1《认识容量和升》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体积和容积概念的一个教学单元。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认识容量的概念,以及容量的单位——升。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建立起容量和升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容量的意义,以及容量的大小和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体积和容积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容量的概念和容量的单位——升,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容量的概念和单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和理解容量的概念,以及容量的单位——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和理解容量的概念,以及容量的单位——升。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容量的大小和单位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容量的概念。

2.合作学习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

3.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建立起容量和升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实物和动画等。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际的容器和液体,用于实际操作。

3.学习材料:准备一些练习题和学习资料,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容器和液体,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知道一个容器能装多少液体的情况?让学生谈论一下他们的感受和经历,从而引出容量的概念。

第1单元第1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第1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容量的概念,理解“容量”是用来表示液体或散装物体所能装下的数量的概念;2.能够准确地读写“升”这个单位,并知道其与毫升、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3.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等操作,初步感受和认识容积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1.认识容量的概念;2.知道“升”这个容量单位,并能够与其他容量单位进行比较;3.通过课堂操作感受和认识容积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10分钟)•利用图片、故事等教具,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内容,理解“容量”这个概念。

2. 认识容量和升 (20分钟)•引导学生看图片,体验液体或散装物体所能装下的不同数量的概念,并逐渐理解容量的概念。

•介绍“升”这个容量单位,引导学生学习它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利用课件、图片等教具,让学生了解“升”与毫升、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 练习测量容积 (30分钟)•利用物品(如小盒子、水杯等)进行容积测量,引导学生观察物品的大小和形状,猜测它们的容积。

•让学生用量杯、毫升杯等实际操作工具,对物品的容积进行测量,加深对容积概念和“升”这个单位的理解。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容积的物品之间的大小关系,巩固对容积大小比较的认识。

4. 拓展练习 (10分钟)•利用课件、故事等教具,拓展学生对容积的认识,如介绍不同物品的容积、比较不同物品的容积大小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引导学生了解容量和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

结合教学,我认为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有趣的教具,如水杯、盛水的容器等,让学生通过操作有更深刻的感受。

同时,在带领学生感受、认识容积的过程中,需要在语言上更加细致,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总体来看,教学目标能够在本节课中比较好地实现,但在加强课堂互动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前提下,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苏教版数学四下《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认识容量和升》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容量和升》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容量和升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解决一些与容量和升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质量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对于容量和升的概念、容积单位以及换算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容量和升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容量和升的概念,以及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2.难点:解决与容量和升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直观演示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容量和升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升和毫升的量杯、水等。

2.学具:每人一组量杯、水、记录卡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如超市购买饮料,引入容量和升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容量和升吗?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实物,如1升的水和1毫升的酒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两者之间的差别。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组有一个量杯装有1升的水,要求学生用这个量杯测量出100毫升、200毫升、300毫升的水,并记录在记录卡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各自在操练中的心得体会。

然后,教师出示一些与容量和升有关的实际问题,如:“一瓶饮料有500毫升,小明喝了200毫升,他还剩下多少毫升?”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并与小组成员交流答案。

第1单元第1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第1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标题:第1单元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容量的概念,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能正确地使用升来表示物体的容量。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式进行探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量感。

3.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容量的概念2. 升的概念3. 升与毫升的关系4. 容量的测量方法三、教学重点1. 容量的概念2. 升的概念3. 升与毫升的关系四、教学难点1. 容量的测量方法2. 升与毫升的换算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容量?我们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容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容量和升。

2. 新课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学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容量的概念。

然后,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升是容量的单位,知道1升等于1000毫升。

3. 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量杯、一个升的容器和一些水。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出1升的水是多少毫升,从而加深对升与毫升关系的理解。

4. 总结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容量的概念、升的概念、升与毫升的关系等。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容量和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对容量和升有了深入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学生对容量的测量方法掌握不够熟练,对升与毫升的换算不够熟练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练习,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容量概念的直观理解,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升与毫升的关系和容量的测量方法。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1.1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1.1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1.1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容量的概念,掌握升的定义和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升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容量的概念,掌握升的定义和单位换算。

2. 运用升进行实际测量。

教学难点:1. 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

2. 运用升进行实际测量时的准确度。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容量和升的相关概念。

2. 容量测量工具,如量筒、升杯等。

3. 实物,如水、沙子等,用于实际测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不同容量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容量?容量的大小是如何表示的?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认识容量和升。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容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容量是表示物体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

2. 介绍升的定义,讲解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升的基本概念。

3.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饮料、烹饪等。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容量测量工具和实物。

2.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量筒或升杯进行容量测量,并强调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单位换算。

4.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容量和升的概念、单位换算以及实际应用。

2. 学生分享测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升进行实际测量,如测量家里水壶的容量、计算一瓶饮料的升数等。

2. 引导学生将测量结果进行单位换算,巩固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容量和升的概念,了解了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容积”、“升”等概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含义。

2.能够使用“升”作为容积的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理解“升”与其他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容器中的水量、比较不同容器的容积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问答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导入,例如:•“大家喜欢喝水吗?喜欢用什么量杯来倒水呢?”•“你们用过升这个单位吗?它是什么意思呢?”•“升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呢?”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逐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容量和升。

2. 学习和练习第一部分:认识“容积”和“升”•讲解概念:什么是“容积”?什么是“升”?•举例解释:如果一个水杯可以装2升水,我们可以用2个1升的瓶子去倒满它。

这就是容积的概念。

•练习:老师出示不同容积的水杯,让学生用“升”来描述其容积。

第二部分:升的应用和换算•讲解概念:我们可以使用“升”作为容积的单位来计量和比较容积的大小。

而其他常见的容积单位还有哪些呢?•举例解释:1升 = 1000毫升,1毫升 = 1立方厘米。

可以通过这些换算关系来快速计算不同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练习:老师出示不同容积单位的测量工具,让学生用“升”或其他适当的单位来描述其容积。

3. 拓展应用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果一杯水有300毫升,那它相当于多少升的水?•如果一个盆子可以装10升水,而一个桶可以装50升水,那么5个桶可以装多少升水?•让学生自行想出其他相关问题,并用所学知识来解答。

三、教学要点•认识“容积”和“升”,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含义。

•理解“升”与其他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1升 = 1000毫升。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容器中的水量、比较不同容器的容积等。

四、板书设计名词容积含义容积容器内能够盛放的东西的多少升最常用的容积单位之一,等于1000毫升毫升、立方厘米容积的其他常见单位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类比和实例的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容积”和“升”的概念,并掌握了它们的换算关系。

2017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1《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2017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1《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2017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1《认识容量和升》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容量和升》是2017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了解升的意义及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容积单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对单位换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四年级的学生对容积单位及升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容积单位,从而更好地理解升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体积单位“升”,了解升的意义及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理解升的意义及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容积单位,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容积单位。

2.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实物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升。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升、毫升的实物,天平,量筒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量杯,用于实践操作。

3.课件:相关教学内容的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容积单位,如饮料瓶、油桶等,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容积单位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容积单位,教师总结并板书“升”。

呈现(5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1升的水杯,提问:你们知道这个水杯有多少毫升吗?2.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讲解,出示1升=1000毫升。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有一个量筒和一些水。

2.学生动手操作,将1升的水倒入量筒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1)
2. 使用统一的杯子再倒一次
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为了准确测量和计量容量的多少,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观察感受
仔细观察实验过程
交流观察实验结果
(A壶倒出的杯”
1.出示挂图,我们在哪儿能找到容量单位
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可用符号“L”表示
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让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独立思考交流
说出简单的推理过程
独立思考
交流方法。
二、感受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1.我们已经知道容量的单位有大也有小 ,那这些水壶的容量有多少呢?
出示两个水壶,两种型号茶杯若干(A<B)
把水壶A装满水倒入茶杯A
把水壶B装满水倒入茶杯B
问:A水壶能倒满几杯水?
B水壶能倒满几杯水?
A水壶的容量就比 B水壶的容量大吗 ?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升”概念的建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修改
一、理解容量的含义
1.出示两个茶杯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茶杯里盛水多?
说明:哪一个杯子盛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小组说说你对容量的理解
2.“升”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通用5篇)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通用5篇)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通用5篇)《认识容量和升》篇1教学内容:江苏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认识一升。

课前准备:饮料小包装2瓶、大包装8瓶,,一小瓶满瓶饮料,大瓶一个(少量饮料),咖啡壶2个,一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一个,量杯一个,师演示玻璃杯一套,塑料盆1个,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教学“容量”。

1、教学容量。

(1)创设情境“领饮料”,明确:能装的多也可以说成容量大。

(2)容量有大小。

提问:这些饮料放在一起,我们能一眼就比较出容量的大小,老师手上有2个容器,你能看出谁的容量大吗?(猜)小组讨论验证方法。

汇报。

师实验验证猜想。

巩固练习:1、比较下面三个容器的容量,哪个的容量最大?哪个的容量最小?生猜测后,师验证(书上操作过程)。

生进行推理,得出:第2个容器容量最大,第3个容器的容量最小。

2、比较下面三个容器的容量,你发现了什么?师提供操作步骤图片,生根据图片合理推理。

得出:第一个容器的容量最大,第二个容器和第三个容器的容量相等。

小结:(略)。

(3)小游戏:猜大小。

生猜大小。

师出示两个容器,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分析猜测错误的原因。

小结:要想准确的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二、教学容量单位升。

1、生活中的升。

(1)知识基础:你知道哪些容量单位?你在哪里见过容量单位升?(2)师出示图片:找容量单位升(l)。

(3)小结:人们在计量象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时,通常是用升作单位的,升可以用符号l 来表示。

2、认识一升:(1)量一量:每条边的长度都是一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多少?指出:国际上规定,每条边的长度都是一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它的容量就是一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容量和升单位,并掌握容量的量词;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掌握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讲授实验知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和升单位,并掌握容量的量词;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用毫升、升来度量实物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几个大小不同的饮料瓶,让学生猜瓶子的容量大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学习新知(1)示范:老师向学生展示1升的饮料瓶,并让学生把其他瓶子放在1升的瓶子旁边,比较大小。

然后,老师向学生介绍升单位的概念,并让学生自己猜测1升有多少毫升,再让学生用容量瓶测量、验证。

(2)讲授:老师讲解升单位的基本概念,并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毫升与升的换算关系。

(3)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从周边环境中选择一些物品,然后用容量瓶量出其容量,最终汇总成表格。

3. 拓展实践(1)小组探究:老师组织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掌握升的定义,并运用实验方法学习容量与体积的概念。

(2)实践探究: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了解容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出新的量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内容重点难点清晰。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认识,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掌握升单位的基本概念和量词,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值得改进的地方,我认为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多安排一些小组合作,让学生彼此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知识和经验。

同时,在反馈环节中,可以组织一些探究班级经验和成果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分享意识,促进班级的互动和学习氛围的建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在实物中感知不同容量的物体,具有对容量的直观认识。

2.认知杯、桶、斗等容器并掌握它们的常用容量单位。

3.知道什么是升,并掌握使用升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容器的种类及其常用容量单位。

2.什么是升,如何使用升。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具、实物等。

四、教学过程1. 自然引入首先,展示教室里准备好的几个铁质容器,让孩子们发现它们的差别所在,并引导他们去观察、体验、测试容量,并让他们注重直观的认识容量。

2. 认识容器及常用容量单位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和体验来认识容器,并向他们介绍各个容器的常用容量单位。

同时,观察杯、桶、斗等容器的材料、形状、大小等,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3. 认识升及使用升教师拿出含有1升的杯具进行示范,让孩子们翻阅课本看到升的标志,并讲解升的大小以及使用升来计量液体等。

接着,向孩子们展示一些不同于1升的容器,并让孩子们用升来计量它们。

4. 练习巩固将教室中的几个容器随意摆放,让孩子们练习掌握自己的计量能力,掌握容器的常用容量单位;然后再让他们使用升来计量每个容器的容积。

接下来,老师布置一些练习题来让孩子们巩固学过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通过直观的观察和体验,认识容器,并引导他们掌握不同容器的常用容量单位,并且使孩子们掌握使用升的方法,其中重点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计量能力。

不难发现,呈现直观化的实物可以让孩子们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拓展实物教学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同时,小组合作、课堂互动等形式的设置也促进了孩子们的思考,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学目标:1. 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 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

并和学生熟悉的长度单位等进行比较,使学生建立空间模型。

3. 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冷水壶1把,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

教学过程:一、理解容量的意义1. 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

指出:左边这个杯子能盛的水多,也就说明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

2. 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观察这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学生猜测,猜测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后演示往杯子中倒水。

提问:通过倒一倒,你们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容量。

3.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通过讨论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

【设计意图】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

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1升的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感受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1. 对话解读。

谈话:小明听说好朋友小亮家新买了一套茶具,打电话询问了茶具的有关信息。

下面是他们的对话内容。

先连一连,再说说哪一句是回答水壶的容量的。

什么颜色的?一个冷水壶和四个茶杯。

有几个?装满水后能倒满5杯。

有多高?淡蓝色的。

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15厘米。

2. 谈话:小明说:“我家有一个黄色的水壶,这个水壶能倒几杯呢?”通过演示,得出: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

3. 提问:小明家的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小亮家的蓝色水壶能倒满5杯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教科书第10--12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
的液体的体积。

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些教学容量忽然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理需求,由此过度到第二个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估计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2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联系实际形成1 升的容量观念。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

当有分歧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可装水倒一倒)
实验,(略)得出结论。

想象一下,如果反过来倒水,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
3、完成书上的练习(1)和(2)
分别让学生把图的意思说一说,再得出某个结论。

4、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 杯。

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看来不能以杯作容量的单位,大家知道容量用什么作单位吗?
二、感受容量单位升
1、出示挂图,说说这些商品的标签上发现了什么?(升、I)
2、介绍升:是一种常用的容量单位,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3、联系生活: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容量单位。

并相机说明,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三、感知1升有多少
1、谈话:实际上,里面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1升。

出示正方体的容器,用直尺示范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分米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可以装1升水
2、引导验证:如果我们把水倒入量杯,可以看出这些水正好1升。

3、体验1升
(1)如果我们把这一升水倒入一次性纸杯,估计一下大约可以倒几杯?
(操作验证)指出:一个正常人大约每天要喝1-1.5升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