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讯
单片机单片机课程设计-双机串行通信
单片机单片机课程设计-双机串行通信单片机课程设计双机串行通信在当今的电子信息领域,单片机的应用无处不在。
而双机串行通信作为单片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协同工作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
一、双机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双机串行通信是指两个单片机之间通过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
串行通信相较于并行通信,具有线路简单、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在串行通信中,数据是一位一位地按顺序传输的。
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有 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SPI(串行外设接口)和 I2C(内部集成电路)等。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主要采用 UART 协议来实现双机串行通信。
UART 协议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
起始位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开始,通常为逻辑 0;数据位可以是 5 位、6 位、7 位或 8 位,具体取决于通信双方的约定;奇偶校验位用于检验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可选择奇校验、偶校验或无校验;停止位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结束,通常为逻辑 1。
二、硬件设计为了实现双机串行通信,我们需要搭建相应的硬件电路。
首先,每个单片机都需要有一个串行通信接口,通常可以使用单片机自带的UART 模块。
在硬件连接方面,我们将两个单片机的发送端(TXD)和接收端(RXD)交叉连接。
即单片机 A 的 TXD 连接到单片机 B 的 RXD,单片机 B 的 TXD 连接到单片机 A 的 RXD。
同时,还需要共地以保证信号的参考电平一致。
此外,为了提高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在通信线路上添加一些滤波电容和上拉电阻。
三、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实现双机串行通信的核心部分。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使用 C 语言来编写单片机的程序。
对于发送方单片机,首先需要对 UART 模块进行初始化,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等参数。
然后,将要发送的数据放入发送缓冲区,并通过 UART 发送函数将数据一位一位地发送出去。
对于接收方单片机,同样需要对 UART 模块进行初始化。
单片机串行通信
单片机串行通信在现代电子技术的领域中,单片机串行通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就像是信息传递的“高速公路”,让单片机能够与外部设备或其他单片机进行高效、准确的数据交流。
串行通信,简单来说,就是数据一位一位地按顺序传输。
相较于并行通信,它所需的数据线更少,这在硬件设计上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降低了成本,也减少了布线的复杂性。
想象一下,如果每次传输数据都需要同时通过很多根线,那得是多么繁琐和容易出错!而串行通信则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单片机串行通信有两种常见的方式:同步串行通信和异步串行通信。
异步串行通信就像是两个不太合拍的朋友在交流。
发送方和接收方各自按照自己的节奏工作,但他们通过事先约定好的一些规则来确保信息能被正确理解。
比如,规定好每个数据的位数(通常是 5 到 8 位)、起始位和停止位的形式。
起始位就像是一个打招呼的信号,告诉接收方“我要开始发数据啦”;而停止位则表示这一轮数据传输结束。
在异步通信中,双方不需要严格同步时钟,这使得它在很多应用场景中都非常灵活。
同步串行通信则更像是两个默契十足的伙伴。
发送方和接收方共用一个时钟信号,数据的传输在这个时钟的控制下有序进行。
这样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但也对时钟的同步要求较高。
在实际应用中,单片机串行通信常用于与各种外部设备进行通信,比如传感器、显示屏、计算机等。
以传感器为例,单片机通过串行通信获取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湿度、压力等数据,然后进行处理和控制。
为了实现串行通信,单片机通常会配备专门的串行通信接口。
比如常见的 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SPI(串行外设接口)和 I2C(集成电路总线)等。
UART 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异步串行通信接口。
它的硬件实现相对简单,只需要两根数据线:发送线(TXD)和接收线(RXD)。
通过设置合适的波特率(即数据传输的速率),就可以实现单片机与其他设备之间的异步通信。
SPI 则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接口,它通常需要四根线:时钟线(SCK)、主机输出从机输入线(MOSI)、主机输入从机输出线(MISO)和片选线(CS)。
简述单片机串行通信的波特率
简述单片机串行通信的波特率摘要:一、单片机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二、波特率的定义及意义三、波特率的计算方法四、波特率与通信距离、数据速率的关系五、如何选择合适的波特率六、结论正文:一、单片机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单片机串行通信是指单片机通过串行接口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数据是一位一位地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传输,从而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和控制。
串行通信在电子设备、计算机网络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波特率的定义及意义波特率(Baud Rate)是衡量串行通信数据传输速率的重要指标,它表示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
波特率越高,数据传输速率越快。
在实际应用中,波特率决定了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选择合适的波特率至关重要。
三、波特率的计算方法波特率的计算公式为:波特率= 数据速率/ 传输位数。
其中,数据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数,传输位数指的是每个数据帧中数据的位数。
四、波特率与通信距离、数据速率的关系波特率与通信距离和数据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通信距离较远时,信号衰减较大,可能导致数据传输错误,此时应降低波特率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而数据速率较高时,传输时间较短,可以适当提高波特率以提高传输效率。
五、如何选择合适的波特率选择波特率时,应综合考虑通信距离、数据速率、传输可靠性等因素。
在保证通信可靠性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高的波特率以提高传输效率。
此外,还需注意波特率与通信协议的兼容性,确保不同设备之间的顺畅通信。
六、结论单片机串行通信的波特率是衡量数据传输速率的重要指标,选择合适的波特率对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原理
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原理一、引言单片机串行口是单片机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
它通过串行通信协议将数据从单片机发送到外部设备或从外部设备接收数据并传输到单片机。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原理。
二、串行通信协议1. 串行通信概述串行通信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比特(bit)被传输的通信方式。
与之相对的是并行通信,它可以同时传输多个比特。
由于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设备间需要大量数据交换,因此串行通信成为了广泛应用的一种通讯方式。
2. 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有RS232、RS485、I2C和SPI等。
其中,RS232是最早广泛使用的标准,用于在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RS485则是一种多点连接的标准,适用于在远距离范围内进行数据传输。
I2C和SPI则主要用于芯片级别的短距离数据传输。
三、单片机串口硬件结构1. 串口芯片在单片机系统中,使用专门的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芯片来实现串口通信。
UART芯片包括发送和接收两个模块,可以将单片机的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进行传输,并将接收到的串行数据转换为单片机可以处理的并行数据。
2. 串口引脚在单片机中,通常有两个引脚用于串口通信,分别为TX(发送)和RX(接收)。
这些引脚通过芯片内部的寄存器进行控制,以实现对串口的配置和控制。
3. 波特率发生器波特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数。
在单片机中,使用波特率发生器来控制UART芯片的工作频率,从而实现不同波特率下的数据传输。
四、单片机串口软件实现1. 串口初始化在使用单片机进行串口通信之前,需要先对串口进行初始化。
这包括设置波特率、校验位、停止位等参数,并启动UART芯片以使其准备好接收或发送数据。
2. 串口发送当需要向外部设备发送数据时,在单片机中可以通过向TX引脚写入相应的比特序列来实现。
在发送前需要检查TX缓冲区是否为空,并等待直到缓冲区为空后再进行下一次传输。
单片机中串行通信的三种类型
单片机中串行通信的三种类型在单片机的世界里,串行通信就像一条小小的高速公路,将各种数据在不同的部件之间传递。
它的基本任务就是让不同的设备能够互相“聊天”,共享信息。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串行通信,单片机和外设之间就像被厚厚的墙隔开了,彼此难以沟通。
因此,了解串行通信的三种主要类型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些串行通信的类型吧!1. 异步串行通信1.1 什么是异步串行通信?异步串行通信,顾名思义,就是在数据传输的时候,双方并不需要保持同步。
说白了,就是两头在做各自的事情,偶尔通过约定的信号来“打招呼”。
就像你和朋友在微信上聊天,不需要时时刻刻保持在线,偶尔发个消息就行了。
1.2 异步串行通信的工作原理在这种通信方式中,数据被拆分成一串串的字节,每个字节都会被加上一个起始位和一个停止位。
起始位告诉接收方:“嘿,数据来了!”而停止位则是“这条消息完了!”的信号。
这就像在你发短信时,在开始和结束的时候都留个标记,让对方知道你的信息什么时候开始和结束。
1.3 异步串行通信的应用这种通信方式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常用的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就属于这个类别。
UART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从电脑的串口到一些简单的传感器都用得上它。
2. 同步串行通信2.1 什么是同步串行通信?同步串行通信和异步串行通信有点像“有组织的队伍”,双方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要保持同步。
就是说,你发数据的时候,对方也要准备好接收数据,这就像排队一样,大家都得按顺序来。
2.2 同步串行通信的工作原理在同步通信中,除了数据本身,还需要一个额外的时钟信号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
可以把时钟信号看作是“指挥棒”,它帮助双方协调一致地进行数据传输。
想象一下在舞台上表演的舞者,大家都得跟着同一个节拍才能跳得整齐划一。
2.3 同步串行通信的应用同步串行通信的速度通常比异步串行通信快,因为它减少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额外开销。
常见的同步串行通信协议包括SPI(串行外设接口)和I2C(集成电路间接口)。
单片机之间 i2c通信
单片机之间 i2c通信
6. 结束通信:通信完成后,主设备发送停止条件(Stop)来结束通信。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单片机可能会有不同的I2C模块和寄存器配置。在编程时,需要根 据具体的单片机型号和硬件设计来进行相应的配置和操作。
2. 初始化:在每个单片机中,需要初始化I2C模块。这通常包括设置I2C时钟频率、使能 I2C模块等。单片机之间 Nhomakorabeai2c通信
3. 主从模式选择:在I2C通信中,一个单片机可以充当主设备(Master),而其他单片机 则充当从设备(Slave)。主设备负责发起通信,从设备则响应主设备的请求。
4. 发送数据:主设备通过发送起始条件(Start)开始通信,并发送从设备的地址和读/写 位。然后,主设备发送要传输的数据到从设备。
单片机之间 i2c通信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在单 片机中,I2C通信可以实现多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
以下是单片机之间进行I2C通信的基本步骤:
1. 硬件连接:将多个单片机连接到同一条I2C总线上。I2C总线由两根信号线组成:SDA (数据线)和SCL(时钟线)。所有的设备都共享这两根信号线。
在Keil中,可以使用相应的库函数来实现I2C通信,例如使用STM32的HAL库函数来进行 I2C通信。具体的代码实现会依赖于所使用的单片机型号和开发环境。
单片机双机串行实验报告
单片机双机串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单片机实现双机串行通信功能,掌握串行通信的原理、方法和程序设计技巧。
实验原理:双机串行通信是指通过串行口将两台单片机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互动。
常用的串行通信方式有同步串行通信和异步串行通信。
异步串行通信是指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时的起始位、停止位和校验位进行数据的传输。
而同步串行通信是指通过外部时钟信号进行数据的同步传输。
实验器材:1.两台单片机开发板(MCU7516)2.两个串口线3.两台计算机实验步骤:1.将两台单片机开发板连接起来,通过串口线连接它们的串行口。
2.在两台计算机上分别打开串口调试助手软件,将波特率设置为相同的数值(例如9600)。
3.在编程软件中,编写两个程序分别用于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
4.在发送数据的程序中,首先要设置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并将数据存储在缓冲区中。
然后利用串口发送数据的指令将数据发送出去。
5.在接收数据的程序中,同样要设置串口的参数。
然后使用串口接收数据的指令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缓冲区中,并将其打印出来。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单片机之间的双机串行通信。
发送数据的单片机将数据发送出去后,接收数据的单片机能够正确地接收到数据,并将其打印出来。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是,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必须设置为相同的数值。
否则,发送数据的单片机和接收数据的单片机无法正常进行通信。
同时,在实验之前,需要了解单片机开发板支持的串口通信相关的指令和函数。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片机之间的双机串行通信原理和方法。
掌握了串口的设置和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的指令和函数。
在实验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串行口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互动,为今后的单片机应用和开发打下了基础。
同时,我们还发现,双机串行通信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例如,可以通过串行通信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或者实现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收发。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讯设计报告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讯设计报告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双机之间的串行通讯设计。
该设计使用两个单片机,通过串行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通讯过程中,两台单片机之间通过数据线连接,并使用中断方式进行数据接收和发送。
同时,本文还介绍了串行口工作方式 0 的应用,以及如何使用移位寄存器进行串行口扩展。
通过该设计,可以实现两台单片机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单片机,串行通讯,中断方式,移位寄存器,串行口扩展一、引言串行通讯是计算机系统中常用的一种数据传输方式,它可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单片机应用中,串行通讯也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双机之间的串行通讯设计,该设计使用两个单片机通过串行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本文还介绍了串行口工作方式 0 的应用,以及如何使用移位寄存器进行串行口扩展。
通过该设计,可以实现两台单片机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设计原理该串行通讯设计使用两个单片机,分别为发送单片机和接收单片机。
发送单片机将数据通过串行口发送到接收单片机,接收单片机再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两台单片机之间通过数据线连接,并使用中断方式进行数据接收和发送。
在串行通讯中,数据是通过串行口进行传输的。
串行口工作方式0 是一种常见的串行口工作方式,它使用移位寄存器进行数据接收和发送。
在移位寄存器中,数据被移位到寄存器中进行传输,从而实现了数据的串行传输。
三、设计实现1. 硬件设计在该设计中,发送单片机和接收单片机分别使用一个串行口进行数据传输。
发送单片机将数据通过串行口发送到接收单片机,接收单片机再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两台单片机之间通过数据线连接,并使用中断方式进行数据接收和发送。
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两个单片机、串行口、数据线和中断控制器。
其中,两个单片机分别拥有自己的串行口,并且都能够接收和发送数据。
数据线将两台单片机连接在一起,中断控制器用于处理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保证单片机串行通信双方正常通信的3个条件
保证单片机串行通信双方正常通信的3个条件保证单片机串行通信双方正常通信通常需要考虑以下三个关键条件:
波特率匹配:
定义:波特率是指每秒传输的位数,它决定了通信双方传输数据的速度。
在串行通信中,发送和接收双方的波特率必须相匹配,以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被接收和解析。
详细说明:如果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波特率不匹配,接收端可能无法准确解析数据,导致通信错误。
因此,在配置串行通信参数时,务必确保双方的波特率设置相同。
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设置一致:
定义:串行通信中,数据帧的格式通常包括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
这些参数的设置必须一致,以确保发送端和接收端能够正确地解析和处理数据。
详细说明:如果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设置不一致,接收端可能无法正确解析数据帧,导致通信错误。
因此,在进行串行通信配置时,需要确保这些参数在双方之间保持一致。
电气特性匹配:
定义:串行通信的电气特性包括电平、电流等。
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电气特性必须匹配,以确保信号能够正确传输。
详细说明:如果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电气特性不匹配,可能导致信号失真、噪声干扰等问题,影响通信的可靠性。
在设计串行通信系统时,需要考虑电气特性的匹配。
通过确保这三个条件的满足,可以有效地保证单片机串行通信双方的正常通信。
在实际应用中,详细的通信参数配置和硬件电气特性
匹配通常需要仔细调试和测试,以确保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PLC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实现方法探讨
PLC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实现方法探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单片机是现代工业自动化中常见的控制设备,它们通常被用于监控和控制工厂中的设备和生产线。
在实际应用中,很多情况下需要PLC和单片机之间进行通信,以便实现数据传输和控制指令的交互。
本文将探讨PLC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实现方法,为工程师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一些参考。
一、PLC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方式PLC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方式主要包括串行通信和网络通信。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串行通信是最常用的一种通信方式,它可以简单地通过串口连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PLC和单片机都支持串行通信,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串行通信方式进行通讯。
二、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串行通信是将数据一位一位地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发送出去,接收端再按照相同的时间间隔接收数据。
串行通信有两种方式:同步串行通信和异步串行通信。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异步串行通信方式更常见,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异步串行通信的实现方法。
异步串行通信是将数据分为帧进行传输,每一帧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起始位和停止位用来标识一帧数据的开始和结束,数据位用来传输实际的数据,校验位用来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串口模块来实现异步串行通信。
1. 使用串口模块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PLC和单片机上分别连接串口模块,通过串口模块来实现两者之间的串行通信。
串口模块可以实现串口转换和数据传输,它能够将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方便单片机和PLC进行数据交换。
2. 使用Modbus协议Modbus是一种常用的工业通信协议,它可以在串行通信中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Modbus协议来实现PLC和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单片机可以通过Modbus协议向PLC发送控制指令,PLC可以通过Modbus协议向单片机发送传感器数据,从而实现数据交换和控制指令的传输。
3. 使用RS485通信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PLC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实现方法。
单片机和单片机通信
单片机和单片机通信摘要:一、单片机通信的基本方式1.串口通信2.485通信3.CAN通信二、实现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通信的方法1.串口通信的实现2.RS232连接通信3.RS485连接通信三、适用于单片机通信的场景和距离1.短距离通信2.中距离通信3.长距离通信四、一个单片机与多个单片机通信的解决方案1.串口通信2.网络通信正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单片机在各类工程应用中越发广泛。
在实际应用中,单片机之间的通信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片机通信的基本方式、实现方法以及适用于不同场景的通信方案。
一、单片机通信的基本方式1.串口通信:串口通信是最常用的单片机通信方式。
常用的串口通讯有三种,分别是TTL、RS232和RS485。
TTL通信电平编码为1时为5V,0时为0V;RS232电平编码为1时为负电压,0时为正电压。
2.485通信:485通信是一种串行通信方式,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适用于远距离通信。
一般情况下,485通信的速度可以达到1200波特率。
3.CAN通信:CAN通信是一种多主控制器的串行通信协议,具有较高的抗干扰性和可靠性。
CAN通信的速度可以达到4800波特率,适用于较高要求的通信场景。
二、实现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通信的方法1.串口通信的实现:使用串行总线进行通信,交叉连接两个单片机的RXD 和TXD即可。
若采用Proteus仿真,可轻松实现两个单片机之间的串口通信。
2.RS232连接通信:通过RS232接口实现单片机之间的通信,适用于短距离通信。
通信距离可以达到几十米。
3.RS485连接通信:通过RS485接口实现单片机之间的通信,适用于长距离通信。
通信距离可以达到几百米甚至更远。
三、适用于单片机通信的场景和距离1.短距离通信:例如同一设备内的不同模块之间,或相邻设备之间的通信。
2.中距离通信:如同一建筑物内的设备之间,或相邻建筑物内的设备之间的通信。
3.长距离通信:如跨越城市、乡村等较远距离的设备之间的通信。
单片机的通信方式
单片机的通信方式单片机通信是指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用于各种嵌入式应用。
通信方式有很多,常用的有串行通信方式和并行通信方式。
1. 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方式是指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数据位在传输的通信方式。
串行通信可以分为同步串行通信和异步串行通信。
异步串行通信通常用于短距离通信和低速通信,因为异步通信需要使用更多的数据位来描述数据,需要更长的时间来传输。
同步串行通信通常用于高速通信和长距离传输。
同步通信使用一个时钟信号来同步传输的数据,这样数据传输速度比异步通信快。
并行通信方式是指在同一时刻多个数据位同时传输的通信方式。
并行通信速度比串行通信速度快,但需要使用更多的线路。
并行通信通常用于高速通信和高速数据传输,如网络、计算机等系统。
3. I2C通信I2C通信是一种具有双向数据传输和同步时序的串行通信方式,常用于连接多个外设到单片机。
I2C通信采用两根线路和多个地址和设备来实现通信。
SPI通信是一种快速、高效、双向的串行通信方式。
SPI通信采用四根线路来实现通信,这些线路包括:时钟线、数据线、主从选择线和片选信号线。
SPI通信通常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和控制数据的传输。
CAN通信是一种适用于工业控制和汽车控制等领域的串行通信协议。
CAN通信用于处理较大量的数据,通信速度较快,主要支持多个节点之间的独立通信。
CAN通信采用特定的通信协议来处理信息,保证通信正常。
CAN通信通常包括两个节点,即发送者和接收者。
总之,单片机通信是嵌入式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功能,有多种不同的通信方式和协议,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和需求进行选择。
51单片机串行通讯
51单片机串行通讯在当今的电子世界中,单片机的应用无处不在,从家用电器到工业自动化,从智能仪表到航空航天,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而在单片机的众多功能中,串行通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首先,咱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串行通讯。
简单来说,串行通讯就是指数据一位一位地按顺序传送。
与并行通讯(数据的各位同时传送)相比,串行通讯虽然速度相对较慢,但它只需要少数几条线就能完成数据传输,大大降低了硬件成本和连线的复杂性。
51 单片机的串行通讯有两种工作方式:同步通讯和异步通讯。
异步通讯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
在异步通讯中,数据是以字符为单位进行传输的。
每个字符由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
起始位是一个低电平信号,用于通知接收方数据即将开始传输。
数据位通常是 5 到 8 位,可以表示一个字符的信息。
奇偶校验位用于检验传输数据的正确性,而停止位则是高电平,标志着一个字符传输的结束。
同步通讯则是在发送和接收两端使用同一个时钟信号来控制数据的传输。
这种方式传输速度快,但硬件要求相对较高。
51 单片机的串行口结构包括发送缓冲器和接收缓冲器。
发送缓冲器只能写入不能读出,而接收缓冲器只能读出不能写入。
在进行串行通讯时,我们需要对 51 单片机的串行口进行初始化设置。
这包括设置波特率、数据位长度、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等参数。
波特率是指每秒传输的位数,它决定了数据传输的速度。
通过设置定时器 1 的工作方式和初值,可以得到不同的波特率。
在编程实现串行通讯时,我们可以使用查询方式或者中断方式。
查询方式相对简单,但会占用大量的 CPU 时间,影响系统的实时性。
中断方式则可以在数据接收或发送完成时触发中断,提高系统的效率。
比如说,我们要实现 51 单片机与 PC 机之间的串行通讯。
在 PC 端,我们可以使用串口调试助手等软件来发送和接收数据。
在单片机端,通过编写相应的程序,设置好串行口的参数,然后根据接收的数据执行相应的操作,或者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发送出去。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1.引言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是指两个或多个单片机之间通过串口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过程。
串行通信是一种逐位传输数据的方式,与并行通信相比,它占用的硬件资源更少,且传输距离较远。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双机之间串行通信的设计过程,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
2.硬件设计串行通信需要使用到两个主要的硬件部件:串口芯片和通信线路。
串口芯片负责将要发送或接收的数据转换成串行数据流,并通过通信线路进行传输。
通信线路通常包括两根传输数据的线路(TX和RX)、地线和时钟线。
2.1串口芯片的选择常用的串口芯片有MAX232、MAX485、CH340等。
选择合适的芯片需要考虑通信距离、通信速率、系统的功耗等因素。
对于较短的通信距离和较低的通信速率,可以选择MAX232芯片;而对于长距离通信和较高的通信速率,可以选择MAX485芯片。
2.2通信线路设计通信线路的设计需要考虑信号的传输质量和抗干扰能力。
通常使用双绞线或者屏蔽线路来减小信号的串扰和干扰。
对于短距离通信,双绞线即可满足需求;而对于长距离通信,需要采用屏蔽线路来减小串扰和干扰。
3.软件设计串行通信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通信协议的制定和数据包的格式规定。
3.1通信协议的选择通信协议是指数据传输的一套规则和约定,它规定了数据的格式、传输顺序、误码校验等内容。
常用的通信协议有UART、RS232、SPI、I2C等。
UART是最常用的通信协议,它一般使用异步通信方式,并具有较高的通信速率和稳定性。
3.2数据包的格式规定数据包是一组有意义的数据的集合,它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
起始位用于标识一个数据包的开始,通常为逻辑低电平;数据位用于存储要传输的数据;停止位用于标识数据包的结束,通常为逻辑高电平;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
校验位可以是奇校验、偶校验、无校验等。
4.实验步骤4.1连接硬件根据硬件设计部分的要求,将串口芯片和通信线路连接到单片机上。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单片机双机串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单片机双机串行通信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单片机实现双机间的串行通信,包括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并利用这种通信方式完成一定的任务。
二、实验原理1.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是将数据一个个位发送或接收的方式。
数据通过一个线路逐位发送或接收,可以减少通信所需的线路数目。
2. UART串口通信:UART是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的简称,是一种最常用的串口通信方式,通常用于单片机与计算机、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3.串口模块:串口模块是负责将数据转变为串行传输的硬件模块,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
通过设置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参数,可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4.单片机串口通信:单片机内部集成了UART串口通信接口,只需要通过相应的寄存器配置,可以实现串口通信功能。
5.双机串行通信:双机串行通信是通过串口将两台单片机进行连接,一台单片机作为发送端,负责将数据发送出去;另一台单片机作为接收端,负责接收并处理发送的数据。
三、实验器材与软件1.实验器材:两台单片机、USB转TTL模块、杜邦线若干。
2. 实验软件: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配置发送端单片机(1)连接单片机和USB转TTL模块,将USB转TTL模块的TX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P3口,将GN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地线。
(2)在Keil C51环境下创建新工程,编写发送端程序。
(3)配置串口通信的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并打开串口发送中断。
(4)循环发送指定的数据。
2.配置接收端单片机(1)连接单片机和USB转TTL模块,将USB转TTL模块的RX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P3口,将GN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地线。
(2)在Keil C51环境下创建新工程,编写接收端程序。
(3)配置串口通信的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并打开串口接收中断。
51单片机串行通信原理
51单片机串行通信原理串行通信是指在信息传输时,数据位逐个进行传输的方式。
51单片机串行通信是指在51单片机中,使用串行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1.串行传输方式:串行通信中,数据位按照顺序逐个传输。
每个数据位传输结束后,发送端或接收端会发送一个时钟信号来同步数据的传输。
2.通信协议:串行通信需要定义一种通信协议,用于规定数据传输的格式和规则。
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包括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协议、SPI(串行外设接口)协议和I2C(串行双线制)协议等。
3.UART串行通信协议:UART协议是一种异步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单片机与外部设备(如计算机、模块等)之间的通信。
UART使用一对传输线(分别为传输线和接收线)进行数据的传输,通过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进行数据的解析和传输。
4.SPI串行通信协议:SPI协议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
SPI使用四根传输线(分别为传输线、接收线、时钟线和片选线)进行数据的传输,通过时钟信号同步数据的传输。
SPI协议具有母-从的结构,单片机可以作为主设备控制从设备的操作。
5.I2C串行通信协议:I2C协议是一种双线制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
I2C使用两条传输线(分别为传输线和接收线)进行数据的传输,通过时钟信号同步数据的传输。
I2C协议具有多主-多从的结构,多个设备可以共享同一条数据线。
6.数据传输流程:在串行通信过程中,发送端会将数据位逐个传输到接收端。
接收端接收到数据位后,对数据进行解析和处理。
在UART协议中,通信开始时发送端会发送起始位,然后发送数据位,接收端解析数据位后,可以进行校验,最后发送停止位。
在SPI和I2C协议中,发送端通过时钟信号同步数据的传输,并通过片选线或地址来选择接收端。
以上就是51单片机串行通信的原理,通过串行通信可以有效地进行数据传输和设备间的通信。
单片机串行通讯74hc165+汇编题
一、概述串行通讯是单片机系统中常见的一种通讯方式,通过串行通讯可以实现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控制。
74HC165是一种8位并行-串行转换芯片,可以扩展单片机的输入通道。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74HC165与单片机进行串行通讯,并给出相应的汇编题目作为示例。
二、单片机串行通讯介绍1. 串行通讯概念与原理2. 单片机串行通讯常用的通讯协议3. 串行通讯输入输出的基本操作指令三、74HC165介绍1. 74HC165的基本特性2. 74HC165的引脚功能与连接方式3. 74HC165与单片机的串行通讯原理四、单片机串行通讯接口设计1. 单片机与74HC165的硬件连接2. 单片机与74HC165的软件通讯流程设计五、汇编题目示例1. 题目一:使用74HC165实现8路数字输入,编写汇编程序读取并显示输入数据。
2. 题目二:使用74HC165实现8路数字输入,编写汇编程序进行数据滤波处理并输出。
六、实验验证与应用案例1. 实验一:基于本文所述的设计,实现单片机与74HC165的串行通讯,并进行数据收发测试。
2. 应用案例一:将本文介绍的串行通讯接口设计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实现对物联网设备的控制与数据采集。
七、总结与展望1. 对本文所述内容进行总结2. 展望单片机串行通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八、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1]2. [参考文献2]3. [参考文献3]以上是本文的大致内容框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论述,以达到文章长度超过3000字的要求。
该文章着重介绍了单片机串行通讯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使用74HC165与单片机进行串行通讯的具体设计与实现方法,并通过汇编题目以及实验验证进行案例分析,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与帮助。
九、单片机串行通讯介绍1. 串行通讯概念与原理串行通讯是指在通讯过程中,数据一位一位地进行传输。
相比并行通讯,串行通讯需要较少的线路和引脚数目,可以降低硬件成本,因此在各种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单片机串行数据通信
第n 字符帧 … D7 1 0 起 始 位 D0 D1 D2 D3 D4 8 位数据 D5 D6 D7 1 停 止 位 0
第n +1 字符帧 D0 D1 …
10位的帧格式
23
2.方式1
串行口工作于模式 1 时, 为波特率可变的 8 位异步通信接 口。数据位由 P3.0 (RXD)端接收, 由P3.1(TXD)端发送。 传送 一帧信息为 10 位: 一位起始位(0), 8 位数据位(低位在前) 和一位停止位(1)。波特率是可变的, 它取决于定时器 T1 的 溢出速率及SMOD的状态。 (1)方式1 发送过程。 用软件清除 TI后, CPU执行任何一 条以 SBUF为目标寄存器的指令, 就启动发送过程。数据由
11位的帧格式
27
方式3
方式3为波特率可变的11位UART通信方式,除了波 特率以外,方式3和方式2完全相同。
28
方式2 和方式3
串行口工作于方式2 和方式3 时, 被定义为 9 位异步通信 接口。 它们的每帧数据结构是 11 位的: 最低位是起始位 (0), 其后是 8 位数据位(低位在先), 第 10 位是用户定义
(2)方式2和方式3接收过程。 与方式1类似,方式2和方式3接收过程始于在 RXD端检测
到负跳变时,为此, CPU以波特率 16倍的采样速率对 RXD端不
断采样。一检测到负跳变, 16分频计数器就立刻复位, 同时把
1FFH写入输入移位寄存器。计数器的16个状态把一位时间等 分成16份, 在每一位的第7、8、9个状态时, 位检测器对 RXD 端的值采样。如果所接收到的起始位无效(为1),则复位接 收电路, 等待另一个负跳变的到来。 若起始位有效(为 0) 则起始位移入移位寄存器, 并开始接收这一帧的其余位。 当 起始位 0 移到最左面时, 通知接收控制器进行最后一次移位。 把 8 位数据装入接收缓冲器 SBUF, 第 9 位数据装入SCON中
计算机和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
PC和单片机的串行通信设计一.PC和单片机的通信单片机的串行口除了可用作与其他单片机的通信外,还能作为与普通计算机通信的通道,从而使得单片机在通信与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串行通讯方式具有使用线路少、成本低,适合远程传输。
PC机与单片机之间由RS-232C接口相连,在计算机的串行口都是公头,称为DB-9P。
而可插入公头的是母头,称为DB-9S。
计算机通过串口软件发送和显示数据,发送的数据通过晶片MAX232传到单片机中,并由LED数码管显示出来。
二.系统设计1.系统方案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实验框图如图1所示:图1 PC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实验框图实验主要实现计算机向单片机发送一些数据并在LED数码管中显示出来,另外,在按键的控制下,单片机向计算机发送一行字符串并在计算机中显示出来。
通过本次试验,来验证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串行通信。
2.硬件实现(1)单片机AT89S51介绍图2 单片机AT89S51引脚图MCS-51单片机是美国Intel公司于1980年推出的产品,AT89S51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内核系列兼容的单片机。
AT89S51是一个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具有如下特点:40个引脚,8KBFlash片内程序存储器,128B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32个外部双向I/O口,5个中断优先级,2层中断嵌套中断,2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2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看门狗电路,片内时钟振荡器。
图3 单片机AT89S51结构框图(2)复位电路AT89S51单片机的第9脚(RST)为复位引脚,系统上电后,时钟电路开始工作,只要RST 引脚上出现大于两个机器周期时间的高电平即可引起单片机执行复位操作。
有两种方法可以使AT89S51单片机复位,即在RST引脚加上大于两个机器周期时间的高电平或WDT计数溢出。
单片机复位后,PC=0000H,CPU从程序存储器的0000H开始取指执行。
复位后,单片机内部各SFR 的值如表2.3所示。
PLC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实现方法探讨
PLC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实现方法探讨PLC与单片机是现代工业控制系统中常见的两种控制设备。
它们可以协同工作,以实现更加高效、智能、可靠的工业自动化控制。
在PLC和单片机之间进行通信是实现这种协作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探讨PLC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实现方法。
1. 串行通信介绍串行通信是一种常见的数据通信方式,它将数据一个接一个地传输,而不是同时传输多个数据位。
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相对,总线长度可以更长,数据传输的速度也可以更快。
在串行通信中,可以通过51单片机的USART模块实现与PLC的串行通信。
2. 串口通信基础在进行PLC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之前,有必要了解两者的串口通信基础。
串口通信是数据传输的一种方式,在单片机或PLC中通过串口芯片来实现。
51单片机中内置串口,我们可以利用串口函数库将其轻松地应用到实际开发中。
3. 串口通信参数设置在进行串口通信之前,需要对串口通信参数进行设置,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
对于单片机,我们可以通过代码来设置:```cvoid init_uart () {SCON = 0x50; // 8位异步模式,可变波特率AUXR |= 0x04; // baude rate toggle modeAUXR |= 0x01; // select the baud rate from IAPROMTMOD |= 0x20; // timer 1 auto reload modeTL1 = 0xfd; // set the baud rateTH1 = 0xfd; // set the baud rateTR1 = 1; // start timer1}```对于PLC,不同品牌和型号设置方法可能不同,例如SIMATIC S7-300 PLC可以通过SDB接口,在PLC编程软件中进行串口参数的设置。
4. 半双工通信实现对于单片机与PLC之间的串口通信,一般是采用半双工通信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微机与单片机接口
设
计
报
告
指导教师:吴兆华
学生:王晓鹏
学号:092011211 2010 年6月25日
一、设计题目
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讯
二、设计内容与要求
实现两个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讯,并用数码管分别显示两个单片机的数据,以验证通讯是否成功。
三、设计目的意义
当前,各种简单实用的通讯系统,使其达到数据传送稳在测控系统和工程应用中,常遇到多项任务需同时执行的情况,即主从式多机分布式系统成为现代工业广泛应用的模式。
由于单片机功能强、体积小、价格低廉、开发应用方便,尤其具有全双工串行通讯的特点,在工业控制、数据采集、智能仪器仪表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利用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技术设计一定可靠,使用方便,可扩展为DCS系统应用于工业领域,将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单片机除了需要外围器件完成特定的功能外,在很多的应用中单片机之间通讯及单片机和外围器件之间的数据交换,多年来国内外在信息的处理特别是控制和信息传输通讯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四、系统硬件原理图
图 1 系统硬件原理图
五、程序流程图与源程序
软件的设计是重要的。
它的好坏直接关系设计的成功与否。
软件是用C
语言完成的,需要能熟练的掌握C语言,还要熟悉AT89S52单片机。
从程序流程图、通信协议、波特率计算、编写程序、编译、和烧入软件的操作,到最后的调试,是很复杂的。
下面作详细介绍:
1、程序流程图
图2 程序流程图
2、 C语言程序
(1)主机的程序
#include <AT89X51.H>
/********变量说明***********/
unsigned char i,j,k,KEY,flag;
unsigned char time1,time2,time3;
unsigned int code ;
a[11]={0x00,0x3F,0x7D,0x5B,0x5B,0x00,0x76,0x79,0x38,0x38,0x3f
};
/********函数说明*******/
void initial_time(void); //定时器初始化//
void initial(void); //初始化函数//
void init_chuankou(void);//串口初始化函数//
void delay(unsigned char time1,time2,time3);
void main(void)
{unsigned char KEY;
initial(); //初始化函数//
initial_time(); //定时器初始化//
init_chuankou(); //串口初始化//
while(1)
{
if(P1_0==0) //看是否P1.0的按键按下//
{ delay(20,5,248); //延时10毫秒看是否干扰//
if(P1_0==0) //重新看是否真的按下//
{ KEY++; //如果按下KEY加1,即KEY记下按键按下的次数// if(KEY==10) //如果KEY记到10次,则KEY清0重新记录次数// {
{KEY=0; }
while(P1_0==0); //等待按键弹起//
}
switch(KEY)
{ case 0: SBUF=a[KEY]; P0=a[KEY];break;
case 1: SBUF=a[KEY]; P0=a[KEY];break;
case 2: SBUF=a[KEY]; P0=a[KEY];break;
case 3: SBUF=a[KEY]; P0=a[KEY];break;
case 4: SBUF=a[KEY]; P0=a[KEY];break;
case 5: SBUF=a[KEY]; P0=a[KEY];break;
case 6: SBUF=a[KEY]; P0=a[KEY];break;
case 7: SBUF=a[KEY]; P0=a[KEY];break;
case 8: SBUF=a[KEY]; P0=a[KEY];break;
case 9: SBUF=a[KEY]; P0=a[KEY];break;
case 10: SBUF=a[KEY]; P0=a[KEY];break;
}
}
}
void delay(unsigned char time1,time2,time3)
{
unsigned char i,j,k;
for(i=time1;i>0;i--)
{ for(j=time2;j>0;j--)
{ for(k=time3;k>0;k--)
{;}
}
}
}
/////////////////////////////////////////////////////////// //函数名称:void initial_time(void)
//函数说明:定时器初始化
//函数功能:
//注意:
void initial_time(void)
{
TMOD=0x01;
TH0=(65536-50000)/256;
TL0=(65536-50000)%256;
TR0=1;
ET0=1;
EA=1;
}
/////////////////////////////////////////////////////////// //函数名称:void init_chuankou(void)
//函数说明:串口初始化
//函数功能:
//注意:
void init_chuankou(void)
{
TMOD=0x20;
TH1=0xe8;
TL1=0xe8;
PCON=0x80;
TR1=1;
SCON=0x50;
}
///////////////////////////////////////////////////
//函数名称:void initial(void)
//函数说明:初始化函数
//功能:
//入口参数:
//出口参数:
//注意:
////////////////////////////////////////////////////
void initial(void)
{
P0=0xff;
P1=0xff;
P2=0xff;
P3=0xff;
}
(2)从机程序
#include <AT89X51.H>
/********变量说明***********/
unsigned char i,j,k,b,s,r,t;
void delay(unsigned char time1,time2,time3);
/********函数说明*******/
void iwt();
void initial(void);/////初始化函数/////
void init_chuankou(void);/////传口初始化函数/////
void receive(void);
void main(void)
{
initial(); //初始化函数//
init_chuankou(); //串口初始化//
while(1)
{
receive();
}
}
/////////////////////////////////////////////////////////// //函数名称:void init_chuankou(void)
//函数说明:串口初始化
//函数功能:
//注意:
void init_chuankou(void)
TMOD=0x20;
TH1=0xe8;
TL1=0xe8;
PCON=0x80;
TR1=1;
SCON=0x50;
}
//////////////////////////////////////////////////// //函数名称:void initial(void)
//函数说明:初始化函数
//功能:
//入口参数:
//出口参数:
//注意:
//////////////////////////////////////////////////// void initial(void)
{
P0=0xff;
P1=0xff;
P2=0xff;
P3=0xff;
}
void receive(void)
{
if (RI==1)
{
RI=0;
P0=SBUF;
}
六、系统功能
主机通过P1.0口进行控制,当按键按下一次,数字加1,一直加到10,然后返回到0,并适时向从机发送数据,二者显示的数据相同。
实验仿真图如下
图3 实验仿真图
七、设计体会
从设计中,学到了单片机AT89S52的内部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了解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还有共阴极数码管的工作原理,巩固了C语言编程的使用能力,提高了自己动手的能力,学到了很多经验,并且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做出了成果。
八、参考文献
[1] 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简明修订版).杭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
版社,1998
[2] 李广弟.单片机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
[3] 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