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5.《好的故事》公开课教学设计(两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公开课)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学目标:1.借助相关资料,大致理解“好的故事”的内容和象征意义。
2.品味语言,初步感受语言美和想象美,加强文学审美体验。
3.初次走近“绝望的抗争”的鲁迅。
教学过程:一、跳读,谈印象,了解文本特点1.交流:通过预习,你对这篇文章有怎样的印象?2.跳读第一、二自然段。
(1)交流:这样的夜、这样的人给你留怎样的印象?(2)小结。
3.跳读三至九自然段。
交流:刚才的印象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4.跳读十至十二自然段。
交流:你们刚才的印象有没有又发生变化了?5.总结本文语言表达特点【设计意图】:依据文本特点,有意识地降低阅读起点,并努力将阅读方法指导和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相融合。
此环节的教学设计旨在以学生真实的学情做为教学的起点,努力为构建生本课堂筑基蓄情。
二、听读,猜词意,排除阅读障碍1.尝试猜“石油”“鞭爆”“四近”“膝髁”“奔星”“繁响”等词语的意思。
2.小结理解生词方法。
(1)借助注释理解词意。
(2)根据语文经验猜词意3.听录音朗读第五自然段,相机提出不理解的词。
预设:“云锦”“乌柏”“伽蓝”萍藻”“复近”“夏云头”“水银色焰”5.小结理解生词方法。
(1)联系上下文猜词意。
(课件:乌桕、云锦等图片)(2)借助工具书或网络搜索理解词意。
(课件:百度查找图片)【设计意图】: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因此为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成为本课的教学要务,此环节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明确理解生词的多种方法。
三、自由读,抓关键,寻找入梦途径。
三、自由读课文三到九自然段交流1.读完之后你觉得鲁迅写的是我们所理解的“故事”吗?你抓到了哪些关键信息2.如何才能读懂鲁迅的梦境?【设计意图】:对于生活经验、语文经验相对匮乏的小学生来说,想要真正读懂这篇文章绝非易事,因此,在阅读时,教师有意识的点拨与方法的教授必不可少。
此环节的教学设计注意拿捏分寸,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摒弃越俎代庖的阅读教学方式。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精品教案+课堂实录
25 好的故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儿。
3.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课文,体会鲁迅先生身处昏沉的夜而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教学重点】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鲁迅先生身处昏沉的夜而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搁”等13个生字。
2.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儿。
2.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现实:昏沉的夜梦境: 美丽、幽雅、有趣课后反思《好的故事》是文学家鲁迅先生第一篇写梦境的文章。
写在现实的“昏沉的夜”里,作者孤单惶恐,做了一个梦,通过用一大堆意象来描绘这个梦境,展示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最后作者又回到了现实,梦境破碎,但作者总记得在“昏沉的夜”的这个“好的故事”。
由于鲁迅先生离我们的生活比较久远,所以对于现在的学生,理解鲁迅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这一点,我做了以下课前准备:首先让学生在家查找鲁迅的有关资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这对理解本文是非常有帮助的。
再次结合课后练习题1,交给学生方法,如果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
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本课的重点是第二部分,首先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对于梦境的概括语句“美丽,幽雅,有趣”,然后出示要求: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用横线画出来。
一个是对于梦境的静态描写,另一个是动态描写,孩子们找的比较准确,小组内相互读一读,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鲁迅先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境,结合学生查到的资料,就可以知道,当时的中国处于军阀混战的阶段,老百胜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苦不堪言,作者希望老百姓能够生活的安定,幸福,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上册册第25课《好的故事》 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
(5)第7自然段,体会作者所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特点。
作者将所有的景物都和水联系在一起,写出了浓浓的、醉人的江南水乡风光。
3.小组讨论: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和画面美。
(1)都倒影在澄碧……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倒影”表现了大面积的、相对静止的景物;“夹带”则表现了斑斑点点的动态;而“荡漾”则表达了作者对河水、对水乡浓浓的、沉醉的爱。
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重点
理解“好的故事”是什么,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好的故事》,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认读并造句。
错综萍藻荡漾瘦削
(5)说说这些色彩带给你的感觉。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大红花和斑红花……如缕缕的胭脂水”“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这里的主色调是红色,给人一种温暖、热烈的感觉,让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三)学习9-12自然段
1.自主学习:
(1)默读读课文第9-12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看过夏天太阳被云遮住情景的同学,便可想象出那个画面:太阳虽被遮住,却不能遮得严严实实,阳光给云朵参差不齐的边缘镶了一道金边。水中的倒影在日光的照射下,仿佛也都被镶上了日光,因为水的反射,发出的光是银色的,像是摇曳的火焰。
(4)感受文中景物的色彩美。
水银色焰、青天、大红花、斑红花、红锦带、白云、斑红花影、虹霓色的碎影
其他:晒着的衣裳、蓑笠、天、云、小河、日光、倒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5 好的故事》教案(2课时)
《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作于1925年,当时全国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更是一片黑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虽说中国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的故事》就创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学具
准备
制作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中,有很多处写梦境,而梦里大多写到的是故乡情景,可见鲁迅先生的故乡情节是心中自然的情愫,并非偶然。本文也是一篇和故乡有关的故事,一个充满美好梦想的故事。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进鲁迅先生,走进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例句:
①星期天,我常到学校花园里去看书,因为那里十分幽雅。
②我一看她那优雅的举止,便知她受过良好的教育。
二、整体把握
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是鲁迅的一 篇描写梦境的文章。写在现实的“昏沉的夜”里,作者孤单惶惑,做了一个梦,作者用一大堆意象来描绘这个梦境,展示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最后梦境破碎,作者又回到了现实,但作者总记得这个“好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 ,写“我”骤然惊醒,梦境中“好的故事"消失了,重新回到“昏沉的夜”。
五、知识拓展
《野草》 鲁迅著。写作于1925年1月24日。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进而把握鲁迅的形象。
2.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理解了文中较为难懂的词语,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即由“昏沉的夜”的现实——梦境——“昏沉的夜”的现实。
可是,下课后,有不少同学来问我:老师,我真不知道这篇“好的故事”究竟“好”在哪儿了?今天这节课,就让咱们一起合作来解决大家共有的疑惑,好不好?二、品读课文教师提问:要想解决“好的故事”究竟“好”在哪儿,我们就要先知道这是一个什么的故事?请你找出相应段落,圈出词语。
预设:这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故事。
教师引导:那这个“好的故事”出现在哪儿呢?预设:梦境中。
教师小结:对,“好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梦境,一个有“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的梦境。
板块一:话梦境1.找两幅图教师引导:在这个梦境中,鲁迅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两幅非常美丽的生活图景,现在请你快速地把它们找出来,并给它们起一个美丽的名字。
预设:第5段——(记忆中的)水乡倒影图第7段——(梦境中的)水乡浮动图2.析两幅图教师过渡:这两幅图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1)析水乡倒影图教师提问:作者在这幅图中都描写了哪些美的人和美的景?预设: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簔笠,天,云,竹,小河,萍藻,游鱼。
共计19种。
教师引导:是呀,这些“美的人和美的景”,是鲁迅先生曾经坐小船经过什么地方看到的呢?预设:山阴道教师引导:那山阴道在哪儿呢?预设:浙江绍兴教师引导:我们知道鲁迅先生也是浙江绍兴人。
也就是说,这些记忆中的景物是鲁迅故乡的。
我们想想看,在一个人的梦境中,竟然出现了故乡的景与人。
那么,在这里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预设:我读到一个眷恋故乡的鲁迅。
部编六年级上25.《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本课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语言晦涩难懂,所以本课教学的起点便是让学生通过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偏旁猜想等途径理解难懂的字词,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徜徉梦境,乘坐关键词的小船,探寻梦境的美丽、幽雅和有趣,抵达作者的心灵深处,那便是一份与黑暗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的对美好事物的憧憬。
课文简析: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创作于1925年,当时的白话文与现在的语言差异较大。
当时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切身感受到社会的黑暗, 就像处于异常“昏沉的夜”。
鲁迅在梦境中看见了远方故乡的美丽风景,但这一风景转瞬即逝,表现出他的惆怅和失望,而课文中对梦境里那“好的故事”的描绘,则表现出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目标:1.会写“搁、综”等13个生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能借助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联系“错综、骤然、蒙胧”等词语。
2.能够通过抓关键词句、联想等方法来感受梦境的美好。
3.能结合“阅读链接”和补充资料等方式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情感,感知文字背后鲁迅的形象。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板块一:谈话导入有人说,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像一粒茴香豆,不好嚼,因为太硬了,但是使劲嚼,便会发现越嚼越有味,回味无穷。
上一节课,我们嚼了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今天,我们来嚼嚼看鲁迅先生的另一篇文章一一《好的故事》,看看我们能品出怎样一番风味。
板块二:聚焦难懂字词,扫除阅读障碍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读完后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这个故事的整体印象。
预设:这是一个难懂/很乱/朦胧/很美好……的故事。
2.这篇文章作于1925年,处于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过渡时期,语言上还保留了一些文言文的特点,和我们现在用的普通话差异较大,所以这篇文章可能会有点难懂,我们先自己试着运用多种途径来理解刚才标记字词的意思。
3.学生通过注释、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后,教师点拨难理解的字词①借助注释:石油、蒙胧(区分:朦胧)、山阴道②借助工具书、资料:老牌、《初学记》、云锦、伽蓝、泼辣奔迸、欠身③借助偏旁:膝牌、乌相、新禾、澄碧、萍藻④联系上下文:打浆、参差、一丈红、皱蹙、霓色。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5.《好的故事》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5.《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好的故事》是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
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好的故事》这篇散文诗,文字的精美,联想的新颖,构思的独特,让我们耳目一新。
学情分析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可先跳过难懂的词语,再读课文时,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课前学生可查阅有关鲁迅及本文的一些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建议1.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鲁迅及课文的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朗读,听朗读录音,感悟文章的语言,理解重点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憧憬。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反复读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好的景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观看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
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文章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巩固生字词。
2.体会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
重点难点重点:深入理解课文。
难点: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好的故事》。
首先老师检查一下大家是否把上节课的内容记住了,请同学们看屏幕。
出示:搁综澄萍藻漾焰削瞬凝骤掷2.自由组词并读一读。
谁能读准确?(开火车读、全班齐读)很好,读的方面掌握很好,相信大家也会写了。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课前解析关注字词本课共有13个生字。
生字的学习,要结合汉字结构进行。
比如“搁”“综”“瞬”等字在教学时,可利用左形右声的特点帮助记忆;“萍”“藻”等字也是形声字,但要强调上形下声的特点。
多音字“削”在教学中,可借助句子理解记忆。
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它们的意思。
关注阅读理解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品悟“好的故事”就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体会作者从现实到梦境,再回到现实的情感变化。
从文章的圆形结构中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
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关注表达运用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通过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梦境中的景物的意蕴。
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从而使学生将方法灵活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学生真正从学过走向学会。
二、教学目标1.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会写“搁、综”等13个生字,会写“预告、烟草、烟雾”等15个词语。
2.能练习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4.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搁、综”等13个生字,会写“预告、烟草、烟雾”等15个词语。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错综、骤然”等难懂的词语。
2.知道“好的故事”是指“我”的梦境。
3.能读懂第一自然段,了解“我”的现实处境。
【教学过程】一、揭题激思1.导入:我们听过很故事,故事总是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但今天我们要读的这个故事却不一样。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第25课《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搁、综”等生字,掌握“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本文超现实想象和情感的层次性变化。
4.品悟本文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
5.联系上下文和时代背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6.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理解“好的故事”是什么,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2.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深刻意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每个人都产生过梦境,梦境比喻虚构的美妙境界。
那么,在作家鲁迅笔下产生了怎样的梦境?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近鲁迅,走进鲁迅的思想深处,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走进他心中那“好的故事”……出示课题:好的故事二、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gē zōng chéng píng zǎo yàng yàn xuē搁综澄萍藻漾焰削shùn níng zhòu zhì dǒu瞬凝骤掷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3.识字方法比较识字:焰——掐雅——鸦4.词语释义(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石油:旧时指煤油。
《初学记》:共30卷,中国古代综合性类书,唐朝徐坚撰。
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
膝髁(kē):膝盖骨,大腿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精品课教案共2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文章首先描写了“我”在“昏沉的夜”靠在椅背上,进入梦乡,引出梦境中“好的故事”。
接着以“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为总领,点出了这个故事的特点。
围绕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作者描绘了梦境中回忆山阴道两岸的美丽风景,进而指出“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并具体描绘了这个故事中的“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
最后,作者写梦醒时分,“好的故事”消失,“我”又回到了“昏沉的夜”,但“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
读懂《好的故事》,需要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也要读懂作者是如何表达文章的中心。
本文运用了象征和对比两种主要的写法,用“昏沉的夜”暗指当时中国的黑暗社会,用“好的故事”这个美好的梦境象征理想与美好的生活,现实与梦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来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鲁迅通过这样的写法告诉读者,他心中的理想是真切的、实在的。
【学情分析】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学生的语言习惯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
所以,课后题第一题提示了学生可以在初读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
鲁迅的文章所表现的内容以及涉及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在阅读鲁迅的文章时,理解上存在困难,尤其像散文集《野草》中的文章带有很多象征意义,学生在阅读时更是比较难从文字表面读懂文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入课后“阅读链接”的材料和课外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课文。
【教学目标】1.会写“搁、综”等13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2.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抓住关键词句,结合资料,体会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感受鲁迅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助课内外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感受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部编版六年级上版第25课《好的故事》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上第25课《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搁、综”等生字,掌握“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本文超现实想象和情感的层次性变化。
4.品悟本文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
5.联系上下文和时代背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6.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理解“好的故事”是什么,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2.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深刻意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每个人都产生过梦境,梦境比喻虚构的美妙境界。
那么,在作家鲁迅笔下产生了怎样的梦境?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近鲁迅,走进鲁迅的思想深处,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走进他心中那“好的故事”……出示课题:好的故事二、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gē zōng chéng píng zǎo yàng yàn xuē搁综澄萍藻漾焰削shùn níng zhòu zhì dǒu瞬凝骤掷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3.识字方法比较识字:焰——掐雅——鸦4.词语释义(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石油:旧时指煤油。
《初学记》:共30卷,中国古代综合性类书,唐朝徐坚撰。
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
膝髁(kē):膝盖骨,大腿骨。
云锦:像锦一样美丽的云彩。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第25课《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搁、综”等生字,掌握“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本文超现实想象和情感的层次性变化。
4.品悟本文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
5.联系上下文和时代背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6.研究作者美好的人生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理解“好的故事”是什么,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2.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深刻意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每小我都产生过梦境,梦境比喻虚构的美妙境界。
那么,在作家XXX笔下产生了如何的梦境?作者要表达如何的情绪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近XXX,走进XXX的思想深处,走进XXX的内心世界,走进他心中那“好的故事”……出示课题:好的故事二、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能够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gēzōng chéng píng zǎo yàng yàn xuē搁综澄萍藻漾焰削shùn níng zhòu zhìdǒu瞬凝骤掷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展开读字游戏:开火车读3.识字方法比较识字:焰——掐雅——鸦4.词语释义(能够多种方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石油:旧时指煤油。
《初学记》:共30卷,中国古代综合性类书,唐朝XXX撰。
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
《好的故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反思(两课时)(1)
25. 好的故事教案教材分析从整个作品来看,作者通过一个梦幻的、好的故事,表现了对于昏沉现实的否定,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
在作者看来,好的故事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还是不可能的,它只是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中,存在于作者的梦幻中。
虽然如此,它也时时给在黑夜中生活的作者以生的鼓舞,让作者有所追求,有所奋斗,因而,这篇好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作者内心真、善、美世界的表露,它让读者看到了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使我们对于作者一再声明自己的彷徨苦闷有了新的、更深刻的理解。
“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才是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渴望,对生命本质的体悟。
整个作品将梦幻与现实相交织,既表现了现实与理想的对抗,也揭示出作者内心世界的向善追求。
同时,敏锐的感受、细腻的观察和真实的描写相映成趣。
作者对于河边的景物的感受和对于河中倒影的观察非常敏锐和细腻,读者在欣赏一幅幅变化多姿的美妙图画之余,不得不为作者的感受力、观察力和语言的表现力感到赞叹。
作品立体式的图景展示,既给读者一种立体的美的感受,同时又引导读者在他的文字中构想自己的图景,大大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欲望,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创造性和可塑性。
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中“综、锦、萍”等12 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2. 理解课文中的想象成分和情感变化。
3. 品悟文本的美学意境。
4. 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体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作者:鲁迅(1881 年9 月25 日-1936 年10 月19 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背景:【课件3】《野草》是鲁迅先生的诗集,作于1924—1926 年。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搁、综”等12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4.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结构,感悟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称赞,以及对理想的强烈憧憬。
【教学重点】感悟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
【教学难点】理解“昏沉的夜”是黑暗现实的象征;“好的故事”是光明的追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体会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文章是按什么结构写的吗?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梦的?他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学生回忆,引入对梦境的学习。
二、体会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1.出示课件8:自学提示。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
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2.自学、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出示课件9—12:段落分析。
(1)第4自然段总写梦境中的“好的故事”。
好的故事的整体形象是“很美丽,幽雅,有趣”,有“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飞动起来像“万颗奔星”,幻化无穷,充满生机。
这既是“好的故事”的总体形象,又是作者憧憬的理想的象征。
(2)第5自然段:作者回忆山阴道两岸的各种美丽景色、美的人和美的事。
澄碧清新的江南水乡,百花竞放的山野风光,勤劳朴实的农夫村妇,时聚时散的河中倒影,水中的萍藻游鱼,诸影诸物,摇动,扩大,融和,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瑰丽多姿,令人爱恋。
这是对故乡绮丽风光的真实描写,非梦中的奇想虚化。
他笔下的自然景物充满了动感与光感,饱含着他对故乡美丽风景的怀念与向往,以及对景物所象征的美好世界的憧憬。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好的故事》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好的故事》教案25.好的故事【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章超现实想象和情感层次性变化,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4.能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1.读懂“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找出这个故事中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什么地方。
2.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我们每个人都爱看好的故事,而伟大的文学家XXX又为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这个故事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同走进XXX为我们营造的故事世界。
(板书课题好的故事)(课件出示作者作品简介)二、检查预1.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的预情况。
2.同桌互查生字认读情况,并解释重要词语的意思。
(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强调易读错的字的读音,并对学生解释的词语意思进行补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好的故事》这篇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为我们讲的“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指导: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
)2.师:结合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好的故事”美丽、幽雅、有趣?(指名说)四、再读课文,分析理解1.齐读第1~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在第1自然中描写了“昏沉的夜”的情景,在这里“昏沉的夜”有什么特殊含义?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合作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课件出示:该文写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其时北京笼罩在极端混沌、黑暗、恐怖的气氛中。
封建军阀卖身投靠帝国主义,把中国酿成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在苦难的深潭里挣扎,因此“昏沉的夜”象征了其时的封建军阀统治。
(2)作者是在甚么样的状态下看到了一个好的故事,你能判断这“好的故事”指的是甚么吗?判断的依据是甚么?(指名说)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说出“这个故事”给作者的总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这故事很美丽,幽雅,风趣。
六年级语文上第课《好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
课题26.好的故事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2.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学习重难点1.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2.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学情分析鲁迅先生的文章素以“难教”出名,尤其是本课这种寓意有些隐晦的文章。
若单单把它当成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来教授,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太适合,他们从字里行间,如“昏沉的夜”,定能感受出这不单单是一篇描写梦境景物的文章;若深究鲁迅先生写作这篇文章时的时代背景,文中寓意的种种复杂情感,又超出了六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了体会梦境的特点上,找出关键点,引领学生找出体现梦境“美丽,幽雅,有趣”的句子,一步步推进。
教学辅助PPT、学习任务单等。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1.复习词语2.理解词语的方法鞭爆的繁响在四近.....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联系上下文)陡然虹霓(近义词)乌柏萍藻膝髁(根据字形猜测)伽蓝夏云头泼辣.奔迸(查字典、网络)3.说一说文中的“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
复习导入:“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也知道在鲁迅先生的心中,这故事“美丽,幽雅,有趣”。
这是一篇散文诗,作者通过简短的文字,展现给读者一种美丽而深邃的意境。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好的故事》,去感受“故事的美好”并体会其中的意境。
学习任务二品词析句,感受美好1.整体感知梦境,感受梦境的美好。
(1)默读圈画:默读第3~9自然段,想一想这个梦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文中找出概括描写梦境的词语。
(2)汇报交流,相机板书。
(板书“梦境:美丽幽雅有趣”)2.抓住关键词句,体悟梦境的美好。
(1)默读勾画:“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
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请你勾画出来,并简单地批注自己的感受。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理解片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目标:1、理解《三只小猪》的故事资料,初步掌握故事情节。
2、让小朋友初步理解勤快和懒惰的含义。
3、丰富小朋友的词汇:呼呼、噜噜、嘟嘟、勤快、懒惰。
活动准备:《三只小猪》的动画片;故事;词汇字卡。
活动重点:丰富小朋友的词汇:呼呼、噜噜、嘟嘟、勤快、懒惰。
活动难点:引导小朋友初步理解勤快和懒惰的含义。
活动过程:1、以音乐进场,组织小朋友观看多媒体电教。
2、教师让小朋友坐好,并让小朋友欣赏《三只小猪》的故事。
教师提问:小朋友看故事《三只小猪》时,看到了故事中都有谁?它们都做了什么事?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3、发散思维。
(1)看故事时,故事中有那些动物?(三只小猪,呼呼、噜噜、嘟嘟……)三只小猪中怎样做的?做了那些房子?(草房子、木房子、砖房子……)(2)做好房子时,发生了什么事情?(3)之后为什么草房子、木房子倒了,而砖房子没有倒?(4)最后大灰狼怎样样了?4、教师逐步出示《三只小猪》的,进行创造性讲述。
教师引导幼儿对进行逻辑性排序、讨论,并进行讲述,教师进行指导,分三个步骤进行:(1)教师根据故事情节,逐步出示。
(2)让幼儿观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最后排序。
(3)丰富小朋友的词汇:呼呼、噜噜、嘟嘟、勤快、懒惰。
5、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6、结合现实教育小朋友做勤快的人。
7、教师小结:透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嘟嘟是一个十分勤快的小猪,我们小朋友要向它学习,做一个勤快的好孩子,教师引导幼儿随《勤快人和懒惰人的音乐做游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第【2】篇〗《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本小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好的故事》【教材分析】《好的故事》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以“走进鲁迅”为人文主题,本文是第二篇。
《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黑暗现实之中,仍然保有对光明、对美好事物、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2024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5《好的故事》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故事情节,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情感。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体会文章语言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作业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找出新词,讲解生字词。
3. 精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a. 分析文章开头,了解作者对故事的期待。
b. 分析故事发展,关注人物形象。
c. 分析故事结尾,感受美好生活的向往。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2. 生字词:憧憬、斑斓、威尼斯、荡漾、琴弦、骤然、云翳等。
3. 重点句: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美好故事”的作文。
答案要求:结构清晰,语言流畅,能体现美好事物的向往。
2. 课后练习题: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美好故事,分享阅读心得,提高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提到的“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教学难点中的“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情感”。
3. 教学过程中的“精读课文”环节,特别是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4. 作业设计中的“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美好故事’的作文”。
一、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 分析文章开头的“憧憬”一词,让学生理解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2. 通过对故事中斑斓的色彩、威尼斯的小船、琴弦般的波浪等细节描绘的分析,让学生感受作者心中的美好世界。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重点理解“预告、幽雅、错综、荡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弄清“好的故事”的具体内容,体会这个故事“美丽、幽静、有趣”体现在哪里。
4.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5.体会作者于美好的景致中寄托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梦境的美好,结合文字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于梦境中寄寓的感情。
教学目标;1.会写“综、锦、萍”等12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内容结构,初步品味梦境的美丽景象。
教学重点: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脉络,结合关键语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导语:有些人说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好懂,或许是因为时代特殊、寓意丰富、思想深刻,但鲁迅先生一生创作的作品无数,有些却也是非常亲切、感人、有趣的。
我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好比是一粒茴香豆,它不好嚼,因为太硬,但用劲嚼了,便会发现真是回味无穷。
今天,我们就不妨来嚼嚼看。
这堂课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好的故事》,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故事呢?2.板书课题:好的故事。
思考: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预设:这个课题很能引发学生的联想,学生可能会想到看过的一个有趣的好故事,可能会想到这是一个讲述真善美的故事。
依照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我们不会想到这个“好的故事”是梦里的故事、梦里的情景。
学生大都提前预习过课文,此时或许还不太理解课题的意思,这里便引发了他们的思考与兴趣。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细细品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读准音、认清形。
综锦萍藻漾焰削瞬凝骤掷陡易读错字:“综”“藻”是平舌音,“瞬”“骤”是翘舌音。
“削”在文中组词“瘦削”,读作xu,不要误读作xi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5.《好的故事》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材分析
《好的故事》是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
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好的故事》这篇散文诗,文字的精美,联想的新颖,构思的独特,让我们耳目一新。
学情分析
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可先跳过难懂的词语,再读课文时,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课前学生可查阅有关鲁迅及本文的一些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建议
1.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鲁迅及课文的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朗读,听朗读录音,感悟文章的语言,理解重点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憧憬。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反复读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好的景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观看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
重点难点
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文章的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识字学词,初步读懂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初步读懂课文。
难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做过梦吗?你们的梦境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梦里。
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下你认识的鲁迅?(生介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梦,看看他的梦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学习也就变得容易了。
【思路2】
课前我们查阅了有关鲁迅以及本文的一些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看来,同学们对于鲁迅还真了解得不少,鲁迅的文章不大好懂,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不过只要静下心来,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同学们一定会读懂。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鲁迅的文章——《好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鲁迅先生的梦境是什么样子的?
2.读过课文,你对鲁迅先生的梦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很美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和鲁迅先生享受美好的梦境、美好的故事。
(板书:好的故事)
3.出示生字词,指名领读、跟读,同桌互查。
4.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帮助同学识记生字,强调“参、差”是多音字,指导发音与组词。
5.指导写字。
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书写。
如“漾”的部首为“氵”,右边上半部分“羊”的竖不出头,下边是“永”不是“水”;
“焰”的右下边不是“白”;
“瞬”指一眨眼的时间,所以部首是“目”不是“日”;
“骤”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
书写要美观。
“搁、综、澄、漾、焰、瞬、凝、骤、掷、陡”等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左边窄右边宽,而“削”是左边宽右边窄。
设计意图:指导生字,扫除生字词障碍,引导学生掌握书写生字的技巧。
三、再读课文,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1.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2.同桌互读,互相说说读懂了什么。
3.教师范读录音,学生静静地倾听,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4.小组交流: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5.小组推荐代表说说。
6.教师指导:
《好的故事》是鲁迅第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尽管他没有明确说是在做梦,但是这确实是一个梦,一个短暂的瞌睡一般的梦。
梦里,“我”看到“许多美的人和事”,如诗如幻一般。
鲁迅用了一大堆意象来描绘这个梦。
“两岸边的乌柏,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这是一幅安宁静谧的画面。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与世隔绝似的乡村里,人们在过着安稳的生活,没有硝烟,天那么蓝,水那么清澈,一切是那么和谐。
如果我们置身其中,即使再躁动不安的心也会被这份恬静所吸引,而忘了身外的烦恼。
这难道不就是传说中的桃花源,这难道不是从魏晋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寻找而始终未得的世界吗?由此可见,在鲁迅心中,他所渴望的,是一份安宁设计意图:教师引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听读、小组讨论等手段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好的故事
搁综澄萍藻漾焰削瞬凝骤掷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词。
2.体会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
重点难点
重点:深入理解课文。
难点: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好的故事》。
首先老师检查一下大家是否把上节课的内容记住了,请同学们看屏幕。
出示:搁综澄萍藻漾焰削瞬凝骤掷
2.自由组词并读一读。
谁能读准确?(开火车读、全班齐读)很好,读的方面掌握很好,相信大家也会写了。
请拿出练习本听写词语。
3.请同桌交换,互相对着批改,对着屏幕检查。
全对的请举手,看来大家都掌握得不错,没全对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改正过来。
4.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二、自由朗读课文,理解感悟文章的内涵
1.鲁迅先生写《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节?他写了哪些美好的景象?请大家自主朗读课文,并圈画出鲁迅先生笔下的美好景象。
2.小组交流探讨。
这些景象让你在头脑里形成了什么样的画面?试着用你的语言描述出来。
本篇课文的写作年代与现在间隔较远,所以语言表达与现在也不完全一样。
课文中描写的都是很普通、很常见的景色,描写细致,但是描写对象很多、很杂,所以需要让学生反复诵读来理解、体悟课文。
通过指导学生朗读重点语句,感悟鲁迅先生当时的感受与句子的作用。
(课件出示重点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