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小学生科学小论文 (5)
小学生科学小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生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通过对小学生科学教育的概述,分析了小学生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并提出了开展小学生科学教育的一些建议。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引言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发展,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在提高。
通过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探索精神,帮助他们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小学生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小学生科学教育的目标小学生科学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科学兴趣: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科学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科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实验能力,教会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科学素养:帮助小学生理解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小学生科学教育的内容小学生科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基础知识:教授小学生基础的科学知识,如物质、能量、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2.科学实验:通过开展简单的科学实验,帮助小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能力。
3.科学探究: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小学生科学教育的方法创设情境法创设情境法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教授科学知识的方法。
小学生通过参与情境中的角色扮演和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例如,通过模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小学生亲自参与并实践,从而加深他们的理解。
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一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让小学生思考并通过实验等方式找到答案。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是一种通过探索和实践来获取知识的方法。
小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小学生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初探
小学生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初探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科技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将科技教育与小学教育有机结合,并开发出适合小学生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小学生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
第一部分:小学生科技教育的现状小学生科技教育一直被看作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但是它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目前,在许多城市的小学里,科技教育已经成为必修课程之一,学校也配备了相应的教学设备并推广了科技教育相关的课程。
同时,许多学校也注重科技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更新,以提高教育质量。
小学生科技教育的亮点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然而,小学生科技教育的发展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现行教材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动手实践机会不足等。
第二部分:小学生科技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小学生科技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解决现行教材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现实需求,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实际情境相结合。
课程设计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校本课程不仅仅是教材的改进,还需要教师们的探索和尝试。
教师必须拥有科技素养、掌握科技应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掌握一些科技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此外,教师还应该利用学校掌握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常规教材以外的科技资源,从而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第三部分:小学生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利用方法小学生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完成后,需要教师们合理地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才能真正起到效果。
首先,教师应该在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科技课程的时间,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加科技课程,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学习科技知识。
通过利用课程资源和网络平台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小学科学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认知能力有重要帮助。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篇1浅析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摘要:小学科学教育对于小学生有重要作用。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不断探索、不断思考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小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通过科学学习,培养小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惯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教学质量存在问题重要性提高方法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科学成果如雨后春笋般被研究出来。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无论是认识事物还是解决困惑,科学无疑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科学教学是小学教育不容忽视的一门学科,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初级的科学思维,并利用科学思维解释和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一、当前小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现阶段,国家提倡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其中,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强调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学习科学,则是促进能力提升的一种重要途径。
但是,实际上,我国的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
一些学生在学前就开始学习英语,但学前学习科学的,无论是家教还是其他的教育方式,我们却鲜有听闻。
二、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简单地说,科学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小学科学教学就是要让小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培养科学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在科学课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进而形成创新思维。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科学课又是一门需要小学生勤动手、勤动脑的课程。
教学目标导向的小学STEM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
教学目标导向的小学STEM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作者:张屹高晗蕊张岩吴欢莫尉林利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21年第04期關键词:解释结构模型;目标导向;STEM校本课程研发;课程实施一、问题提出多年以来,美国为保持良好的国家竞争力持续推动STEM教育,对提升国家经济实力,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起了积极作用。
我国2016—2017年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标准》等文件中也都倡导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跨学科教育、STEM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的持续性探索。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借助特定的学科(如科学、数学等)开展STEM教育的热潮持续不下,但纯粹的STEM课程因为缺乏课程标准、大纲及权威的教材等,教师在课程实施时对学科知识的有序整合和指向教学目标的课程内容主题安排等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教学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依托相关项目,本研究团队对接A小学一线教师,从事校本课程的设计、研发与实施等工作,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去“理解事实”,关注一线教师在STEM校本课程教学中的盲点,辅助其突破瓶颈。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教师在实施STEM校本课程时存在不知如何开展,信心不足,对未知的课程安排充满畏惧等问题。
STEM校本课程知识范围不确定,教学目标层级不明确,无明确的课程期望与需求,将会导致课程偏重于“做”的技术教育,忽视科学态度与素养、知识与方法、科技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因此,研究者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法分析STEM课程教学目标系统,可视化教学目标结构关系,基于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主题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设计,研发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STEM课程。
二、文献综述(一)STEM校本课程研发STEM校本课程的开展通常以国家和地方课程为指导,迎合社会创新需求,彰显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以工程设计、项目实践等为依托,以培养学习者正确的学习态度,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为目的,具有课程开发过程相对简单、自下而上等特点。
小学教育科研论文(最新范文6篇)
小学教育科研论文(最新范文6篇)小学教育科研论文一(1):题目:基于学校管理的小学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研究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 科技的不断进步, 小学教育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现有的阶段, 数字化技术在小学科研管理方面的引用, 使小学教育抛弃原有的两点模式——即开场和结场, 因此教学的课题管理等层面变得科学而有效, 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大幅度的增进了课题研究的进度, 改善了课题管理不明显的漏洞。
因此, 以数字化建设将小学教育推进成现代化, 是科研管理科学而平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进行小学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的方面有一定研究, 并对其存在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对现有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结合第一小学课题研究数字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上, 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述.关键词:小学教育; 科研; 数字化建设;一小学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一) 小学教师进行科研的必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育的不断改革, 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 在专业成长上, 教师也要进行科研, 从经验型教师转向成科研型教师, 以满足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在科研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教学研究, 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教学改革, 这样的做法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另一方面, 科研还可以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养成严谨的教学风格——在课题研究的同时, 教师需要变得严密且认真, 在研究的过程中讲究科学化、细致化, 这也导致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也延续这种作风。
在几年的研究之后, 自身的习惯就会养成, 自身的意志也会变得坚定, 在进行科研和教育时就会变得勇敢且执着, 敢于实践。
所以, 科研对于小学教师来说也是特别重要的, 是他们形成科研教学意识的关键因素, 科研不但使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教育上有了自己独特的理念, 还使教师养成了新的工作习惯——那就是他们会用心的理念去审视自己、改进自己, 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 成为真正的反思教学。
弘扬科学精神,注重科学普及——张家营小学科技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丹江口市张家营小学侯勇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
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培养青少年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
广泛开展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是新世纪推进我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重要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张家营小学是湖北省丹江口市一所城区小学。
学校共有学生900余名,教师员工58人,有着近五十年的建校史。
近年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张家营小学在开展课堂内外科技活动和发展学生特长方面,取得了些许成绩。
在科技教育方面积累了点滴经验,也荣获了少许荣誉。
一、强化科技教育的意识意识提高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施学校科技教育,不仅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且更是教育思想的转变。
近年来,我们不断学习,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广大教师科技教育意识的转变。
1、领导带头,促进科技教育意识的形成。
一所学校能否很好地开展科技教育,关键在学校领导的意识,关键在能否把科技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之中,我们认为实施科技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使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使教育真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举措。
为此,我们把办科技特色学校纳入到学校的发展目标之中,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来抓实,抓好。
由校长亲自领导,班子具体负责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
辅导员组织开展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
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典型引路,促进科技意识的树立。
对于教师来说,科技教育意识的树立不能靠行政命令,搞齐步走,更不能奢求一步到位。
我们采取典型引路,因势利导,步步深入,把个体闪光点扩展为集体的新思想。
我们抓住科技教育中的典型,宣传他们的做法,从物质和精神给予双重肯定和奖励。
从而诱导全体教师逐步形成科技教育意识。
3、评价导向,促进科技教育意识的发展。
小学生科技论文精选9篇
小学生科技论文精选9篇在学习、工作中,大家较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作者美丽的小编为大伙儿分享的小学生科技论文精选9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科技论文篇一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把冰放在水里,冰都会浮在水面上。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对了,同样的物质,为什么冰显得比水“轻”?我疑惑不解。
带着这个问题,喜欢好奇的决定要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首先,我拿出冰块,放在水里,冰块有大有小,可无论冰块大小怎么样,它们都调皮地浮在水面。
于是,我试着把冰块按下去,手一松,冰块又浮上来了。
于是,我想探寻其中的原因。
对了,实验是较好的办法。
说干就干。
于是我把容量相等的两杯水,一杯放进冰箱,一杯放在桌上,等冰箱里的水结成冰后,我测了测它们的重量,结果分毫不差,可放进冰箱的那杯明显变多了,要高于另一杯的十分之一。
“哦”,我恍然大悟,“是结成冰的水体积变大,但是它们的重量还是一样,当然冰在水里就显得“轻”,所以就浮在水面了!接下来,为了证实我的实验,我查了一下资料,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
原来,当水到了零摄氏度结成冰的时候,它的体积约要膨胀十分之一。
一样质量的东西体积越大,比重就越小;体积越小,比重就越大。
因为水变冰后体积胀大十分之一,所以冰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它就自然而然地就浮在水面了。
通过这次有趣的实验,我不但发现冰的比重比水小因此冰就会浮在水面上的道理,还知道了当遇到问题,要勇于大胆地假设,亲自动手做实验,并且还要多方求证,才能知道问题的答案。
小学生科技论文篇二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新世纪的青少年具有创新素质是国家强盛的需要,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更是迎接时代挑战的需要。
我国各地非常重视科技创新教育的研究,从课本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立足将课本的知识学习转化成知识的探究,让学生能从方法的学习中捕获学习的乐趣,启迪学生的运动思维。
科技助燃梦想 成就学生未来——邢台市郭守敬小学实施科技校本课程纪实
区域·治校53科技助燃梦想 成就学生未来——邢台市郭守敬小学实施科技校本课程纪实文 | 史玲玲如今,培养创新创造性人才,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新重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在基础教育实践中备受关注。
邢台市郭守敬小学近年来将科技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融合,开发了实践操作、学科统整、人工智能三大科技校本课程体系,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实践操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筑牢根基小学科技类校本课程开发应以实践操作活动为主,因为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特定任务去探索发现,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让学生“动手做”,既能提高其动手动脑能力,也可使其获得实践经验,这与郭守敬小学“勇实践、善合作、敢创新”的校风相吻合。
在“科学”这一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郭守敬小学开发了“科学实践”校本课程。
这是一套“科学知识+动手制作”的课程体系,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多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也是培养兴趣、理解知识、记忆知识的过程。
学校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筑牢根基。
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发了“星象仪”“日晷”“地震报警仪”等科技课程。
如“星象仪”课程,以郭守敬观测的星象图为依据,在星象图上标出北斗七星,配上灯泡、灯罩,组成一个密闭空间,方便学生观测。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制作各种仪器学习天文知识,探究发现科学世界,了解郭守敬的科技成就。
“科学实践”课程提倡学生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从实践中学,让学生动手操作,在造物的过程中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运用知识的乐趣。
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落实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具体要求,也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实践创新”培养目标的进一步细化与落实。
学科统整:为学生综合发展搭建平台科学是需要长时间观察和体会方能了解的。
如果科学课程过于“正规”,会影响孩子对课程的体会和发现。
小学科技活动校本课程
绿色动力社团校本教材前言为落实我校校本课程,丰富学生在校生活,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我校开设绿色动力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已成为我校一大特色教育,深受学生的喜爱。
我们社团的活动指导方针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提升动手能力。
活动内容主要有遥控飞机,遥控赛车,四驱车、陀螺等学生喜欢的活动。
活动最终能展示出我校学生爱科学、爱动手的校园文化。
随着社团工作的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入,我们感觉到不能局限于平常的活动。
要规范化社团活动,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必须要开发我们自己的教材——校本课程。
由于时间急促,编者水平所限,故教材中的缺点内容难以避免。
我们尽力校正。
欢迎各位老师,读者行家交流点评。
目录第一章绪论 (16)1、航空模型的历史 (16)2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6)第二章航模的作用及意义 (17)1、航模的意义 (17)2、航模的特点 (18)第三章安全知识 (19)1、人身安全 (19)2、模型安全 (20)第四章航空模型的分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按飞行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动力方式又分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普及级(P)航空模型的分类和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飞机的放飞与调整 .. (22)1、模型飞机的放飞 (22)2、怎样调整模型飞机 (22)第一章四驱车车模第一节四驱车运动概述车辆模型运动是一项挖掘人的智力、树立竞争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和锻炼创新品格的科技体育项目,它将体育人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筑就成为更巧、更妙、更灵的科技体育境界。
是适合青少年特点的一项科技与竞技相结合的运动项目,能培养人们动脑动手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拼搏向上的优秀品质,启迪人们对汽车事业的向往和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对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十分有益。
小学教育科研论文(最新范文6篇)
小学教育科研论文(最新范文6篇)小学教育科研论文一(1):题目:基于学校管理的小学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研究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 科技的不断进步, 小学教育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现有的阶段, 数字化技术在小学科研管理方面的引用, 使小学教育抛弃原有的两点模式——即开场和结场, 因此教学的课题管理等层面变得科学而有效, 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大幅度的增进了课题研究的进度, 改善了课题管理不明显的漏洞。
因此, 以数字化建设将小学教育推进成现代化, 是科研管理科学而平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进行小学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的方面有一定研究, 并对其存在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对现有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结合第一小学课题研究数字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上, 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述.关键词:小学教育; 科研; 数字化建设;一小学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一) 小学教师进行科研的必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育的不断改革, 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 在专业成长上, 教师也要进行科研, 从经验型教师转向成科研型教师, 以满足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在科研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教学研究, 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教学改革, 这样的做法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另一方面, 科研还可以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养成严谨的教学风格——在课题研究的同时, 教师需要变得严密且认真, 在研究的过程中讲究科学化、细致化, 这也导致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也延续这种作风。
在几年的研究之后, 自身的习惯就会养成, 自身的意志也会变得坚定, 在进行科研和教育时就会变得勇敢且执着, 敢于实践。
所以, 科研对于小学教师来说也是特别重要的, 是他们形成科研教学意识的关键因素, 科研不但使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教育上有了自己独特的理念, 还使教师养成了新的工作习惯——那就是他们会用心的理念去审视自己、改进自己, 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 成为真正的反思教学。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引言近年来,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技的进步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创新,小学生也可以通过科技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世界。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如何积极利用科技,提出一些科技应用的推荐,并分析科技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
科技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提供更多资源和信息科技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
通过互联网,小学生可以访问到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如学习网站、教育视频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科技应用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等形式呈现知识,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相比于传统的纸质教材,科技应用更加生动有趣,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技应用培养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参与一些科技项目和创新竞赛,小学生可以学习到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术素质,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推荐的科技应用编程教育编程教育是一种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科技应用。
通过学习编程语言和编写简单的程序,小学生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可以通过编程实现自己的创意。
编程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从 passivity(消极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active(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科学实验模拟通过科学实验模拟的软件应用,小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各种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自主探索和分析。
这种模拟可以让小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实验,增加实验的灵活性,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技能。
电子阅读器电子阅读器是一个方便的科技应用,它可以为小学生提供大量的电子书籍资源。
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并且可以通过电子阅读器的功能进行划线笔记、词典查询等操作,提高阅读效果和学习效果。
科技在小学教育中的挑战尽管科技在小学教育中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科技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小学生在跟随科技的同时也要承受信息过多和更新过快的压力。
小学生科技论文范文
小学生科技论文范文引言。
科技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
作为小学生,我们也应该关注科技的发展,了解科技对我们的影响,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为未来的科技世界做出贡献。
一、科技的定义。
科技是指人类利用自然规律和物质能力改造自然、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切技术的总称。
它包括了各种工具、机器、设备,以及相关的技术、方法和知识等。
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科技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交流更加便利;智能手机的出现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讯、娱乐和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让我们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三、科技的未来。
科技的发展永无止境,未来的科技世界将会是怎样的呢?从目前的科技发展趋势来看,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太空科技等领域将会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点。
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比如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生物技术将会推动医学、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发展;太空科技的发展将会让人类能够更好地探索宇宙,甚至在外太空开展生活和生产。
未来的科技世界将会是更加智能、便利、环保、安全的。
四、小学生参与科技创新。
虽然我们是小学生,但是我们也可以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编程知识,开发一些简单的程序;我们可以利用废旧物品进行一些小发明,比如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玩具、电子小灯等;我们可以参加一些科技创新比赛,比如小小科学家比赛、机器人大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做好准备。
结论。
科技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未来的科技世界将会是更加智能、便利、环保、安全的。
作为小学生,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为未来的科技世界做出贡献。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
科学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因此,科学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
本文将从科学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教学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科学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学是学生接触科学知识的起点,科学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良好的科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因此,科学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其次,科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科学教
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下降。
因此,我们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最后,对科学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学
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索能力、科学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
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培养更多对科学感兴趣的学子。
希望本文对小学科学教学有所帮助。
教师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
教师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教师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具有文化传承的职能。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教师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教师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篇一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与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摘要】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具有明显的综合化特性,它有助于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而教师合作文化又为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奠定基础,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形成教师合作文化,需要激发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的共同愿景和信念,构建科技教师合作团队,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
【关键词】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合作文化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体现了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走向:关注课程内容整合、倡导综合课程和校本课程,这为教师之间走向合作提供了契机和舞台。
然而通过对已有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在校本课程实践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偏向单一学科而缺乏课程整合研究,教师依然主要采取独立的工作方式,导致了校本课程实践的低效。
随着国家对科技教育的高度重视,关于这类课程的校本实践在中小学得到蓬勃开展,这类课程本身的特性也呼唤着教师走向合作,它与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有着必然的联系。
一、教师合作文化的内涵哈格里夫斯认为,考察教师文化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进行。
教师文化在内容上包括特定范围的教师集体共享的态度、价值、信念、习惯、假设以及行为方式等,教师文化的内容外显于教师的所思、所说和所做。
教师文化的形式包括处于特定文化群体中的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模式和联系方式,其划分的标准主要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如何。
[1]哈格里夫斯从“形式”的视角将教师文化划分为四种形态:个人的文化——教师彼此隔离,其主要精力集中在个人所教学科上,同事之间互动甚少,内在保守,外在封闭;分化的文化——教师的工作彼此分立,有时会因为权力与资源而相互竞争,小团体内部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与合作,如年级、学科教研组;人为的合作文化——教师被要求围绕行政人员的意图与兴趣进行“合作”,带有强权的性质,教师的主动性有限;自然的合作文化——这种文化建立在教师之间的开放、互信和支持基础上,是教师之间自然而然生成的一种合作的同事关系。
大概念视角下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大概念视角下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AI)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许多学校开始探索如何在教育中融入AI元素。
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好奇心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开发基于大概念的AI校本课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大概念视角下开发并实施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
二、大概念与人工智能教育大概念是指学科领域中具有核心地位,对学科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理念、思想或原理。
在人工智能教育中,大概念主要包括算法、数据、人工智能系统的基本原理等。
通过聚焦这些核心概念,学生能够深入理解AI的本质,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策略课程目标设定:明确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AI素养,激发他们对AI的兴趣,以及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课程内容选择:围绕大概念选择课程内容,如算法、数据、机器学习等。
同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创新:采用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实践活动设计: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AI小项目、编程挑战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AI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评价与反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和成果产出。
同时,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论综上所述,大概念视角下的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聚焦核心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设计实践活动等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AI素养和综合能力。
然而,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因素,以确保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课程设计、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为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
小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
作为对国家课程中科学课的有效补充,科技校本课程以它的发展性、地域性和灵活性越来越受到学校老师和孩子们的喜爱。
如果说国家课程能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那么校本课程就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而且,校本课程突出了“校本性”,承载着一所学校的文化价值取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开展好科技校本课程,首先需要因时因地地开发好适合本校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课程内容,要兼具时代创新主题、地方特色、学校实际和学生现实需求。
笔者从事科学课教学十多年,从当初的科技兴趣小组到如今初具规模和特色的科技校本课程,再到立项课题展开“科技校本课程”的专项研究,我们的团队也因此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果:数十名学生在省、区、市科技竞赛和创新大赛中获奖,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和泰州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一、紧盯前沿科技,为科技校本课程注入新元素如今的科技发展迅猛,信息时代日新月异,作为学校科技课程的开发者,首先要做一个紧跟科技发展的人,我们要了解如今科技的发展形势,要了解哪些科技成果可以在小学阶段展开活动,哪些符合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接受新信息的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引入最前沿的科技活动,符合现代学生的需求,也能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注入动力。
比如,创客教育作为一种融合多个学科和以项目式教学为基本模式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提升动手能力,在交流中激发更多创新思想。
因此,在小学中可以开展电子百拼、3D打印等校本课程。
电子百拼以电路知识为基础,利用各种元器件,通过学生动手拼接,完成所需的电路。
小学阶段的学习,不仅为以后的物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平台。
3D打印技术属于社会上的高端科技,学生非常感兴趣,通过动手创意编程,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设先编程,再打印,使理想成为现实,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共篇完整篇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_共10篇范文一: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亲近自然、享受阳光、牵手文明、放飞梦想"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意义1、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国家和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地方教材)的基本精神,以学校为主体,结合学校的特点、条件及可以开发利用的**,由学校成员如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和村委等合作进行的课程过程与结果。
2、校本课程打破了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学校参与到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来,学校全体成员由此而更深刻的、广义地了解课程和教学的真髓,校本课程还打破了学生远离生活世界的局面,使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物中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
从同伴的相互学习中以正确的方式进入知识和生活。
3、我校结合本校实际,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为主体,以满足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宗旨的课程开发,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融入我们学校自己的教育思想,有助于创建农村特色学校的实施进程。
二、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为指导,紧密结合学校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发挥学生内在潜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的,老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并以此为契机,创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三、校本课程开发步骤1、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贾传永担任校本课程主要决策人、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进行全面实施研究。
副组长:吕奉臣吕芳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物性工作。
主要成员:周常琴杨萍刘思虎全体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2、师资培训(1)校本课程理论培训。
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
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3、撰写课程纲要:主要阐述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目标(2)内容与活动安排(3)课程实施(4)课程评价4、校本课程实施教导处做好监控、测评。
科技校本课程对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2018年第16期课程教育研究韵味的教学手段,潜移默化地植入一些能够开发学生大脑,发散学生思维的教学提问,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大胆思考。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地将学生分组,引导他们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此外,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与目标,让他们从一味地听取老师对知识的讲解中解脱出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自主地探究、学习知识。
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则要循循善诱,采用讲解与提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点的同时真正形成逻辑抽象思维。
(三)完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记忆一直以来,高中化学的知识点都极为零碎和繁杂,学生如果不对知识点加以归纳和整理,即便在脑中形成记忆,也是杂乱无章,极易混淆出错。
因此,教师要时常带领学生温故知新,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整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并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加以完善。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化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角度,帮助学生寻求适合自身的自主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知识体系。
这样,学生在构建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形成条理性的记忆。
参考文献:[1]范颖霏;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及其认知因素分析[J];亚太教育;2016(4)[2]朱瑞瑾;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问题反思与认知因素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20)科技校本课程对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谢微(广州市回民小学广东广州510120)【摘要】科技校本的含义是以学校为基础进行科学教学,早在二十世纪初,当时许多欧美国家非常流行这种模式的教学,后来逐渐将这种理念传到了中国,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各个学校也试图使用科技校本课程,以期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将校本作为教学的根本,从而将教学成果与校园的实力联系起来,同步发展,教学模式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改善,让教学不盲目,好好挖掘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其他校园设施,综合利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无尽的探索精神[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论文[摘要]学校推进科技教育与创建科技教育特色,需要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运演路径选择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和不可替代的实践价值。
通过建立合作、整合、体验、活动四大机制,能促进校内价值认同一致、学科渗透互动、学习走向生活、智能多元开发,构建适合学校实际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促进学校课程发展,并更好地体现其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
[关键字]科技教育;校本课程;运演路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配置是学校整个课程体系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择适合本校的课程。
”学校特色发展,课程是关键。
当前,小学科技教育愈来愈引起重视,推进科技教育,特别是创建科技教育特色,须充分认识校本课程运演策略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和不可替代的实践价值。
因为学校特色课程文化的重建与否与学校特色教育的内涵发展有着必然联系,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和科技教育特色建设的创新发展就必须重视学校课程文化的重构和实践运演。
一、建立合作机制,多界面价值认同当代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表明,影响特色课程建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课程本身的因素,又有来自学校内部和外部的因素。
而在诸多因素中,学校理念文化在课程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因为一所成功的特色学校,应有不同于一般学校传统教育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宗旨,必须根据学校传统教育文化特色、师生特点、教育环境、办学信念及独特的发展方向确定特色课程目标、结构和内容。
耐斯等人的研究发现,全校性的改革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学校文化、资源、组织结构和领导四个因素。
学校文化方面,要求学校内成员必须认同及分享以下价值取向:强调学习、珍惜互助与合作、接纳不同专业的意见、重视相互参考与支持。
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力军,使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在特色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学校整体性行为,全校性的课程改革就会容易成功。
也就是说,教师的开发态度、合作精神、合作行为是校本课程有效实施和整合的有效保证。
学校在建构科技教育特色建设理念时,有位教师提出了“传承科技启智未来,学做合一提高素养”的建议,他认为这与学校办学理念“在实践中求真,在实践中求学,在实践中求发展”以及校训“强学力行”具有较大的相融性。
教师对科技教育理念文化的深度思考,反映了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文化自觉,能以学习、开放、反省的方式投入课程开发。
此后,学校通过“建立组织,明确职责;宏观指导,落实责任;强化培训,提高教师;挖掘资源,编撰教材;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健全制度,加强评价”等一系列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使科技教育文化以强大的影响力规范着学校教育的精神气质,科技教育特色创建工作逐步成为全校教师的普遍自觉,体现在每个教师的期望和态度中,不断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
学校还通过学校理事会和家长学校向社会、家长广泛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科技教育特色文化,使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街道、社区、家长的广泛支持。
通过多年努力,学校领导、教师共同参与编写的校本教材《科艺苑》纳入课程后,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为了用好校本教材,教师们主动参与校本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实现资源共享。
笔者认为,校长对课程的领导主要包括课程的价值领导和课程的教学领导,而课程的价值领导主要是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变为具体的引导决策,拓展校本课程的合作领导的空间和质量,因为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技教育的内容需要向现代科技领域不断拓展和延伸,课程目标、类型、内容需要不断完善,只有确立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参与者和开发质量的主要决定者的意识,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教育专家共同担当科技教育特色教育责任,合作参与课程开发,才能反映学校对课程的价值追求。
如果学校领导、师生、家长对学校特色教育课程理念没有一致的价值认识,就会缺乏课程建设的动力机制,教师缺乏创造性,并得不到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那么再好的校本课程也必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建立整合机制,多学科渗透互动众所周知,当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学科界限,正向协同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这种新趋势要求加强学科联系,让学生获得跨学科的知识。
美国普渡大学科学与数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约翰·斯塔韦尔认为:“完善的科学教育都强调科学是认知方式和认知体系的统一体,主张将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学习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作为社会性存在,其发展不是割裂的行进,而是“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
”因此,科技教育不仅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等相关学科的教学任务,而且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精神气质、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的综合性教育行为。
应该承认的是,不同学科有其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不同学科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思维和教学方式,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和学生也有着不同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然而,教师们更应该认识到科学课程文化的重建是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补充,这需要多学科教师的合作、交流和互动。
为保证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和配置,学校应建立开放的组织氛围和教研制度,引导不同学科的教师打破同一学科和年级的组织和界限,围绕科技教育课程文化重建的主题,建立起新的非正式的开放的组织气氛和组织制度,以利于设计和实施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整合的学习和教研主题,推进不同学科教师的互动和学科整合。
如学校通过建立开放式的备课组,让科技教育骨干教师参与其他学科集体备课活动。
在此过程中,语文、品德等学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学人文教育元素,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艺术学科组织学生绘科技幻想画、临摹获奖科技制作、排演科技小品、让学生在场景中扮演科学家的角色等;数学学科在计算、测量等教学中,密切结合科学学科教学,指导学生将科学实验数据转换成简图、表格、图像等,并指导学生运用图像和表格中的数据建立模型进行预测,指导学生运用分数、小数、百分数等运算方法就调查结果进行统计,让学生在整合性学习中激发学习科学的内在动机。
由此可见,科技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知识内容拼凑在一起,教师应该形成多学科角度思考问题的综合性课程观,加强研究,积累丰富的科技教育整合性资源。
学校要赋予教师课程职责,让教师在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中,提高课程合作、课程沟通、课程建设能力,推进课程开发实践,形成科技教育特色课程。
三、建立体验机制,多渠道走向生活课程的主要内容都是人类科技文化知识和经验的结晶,它反映了人类科技文化的基本成果。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知识经济”概念起,人们逐渐认识到基础教育的概念需要扩展,需要把经济、技术及实践性的知识包括在内,使科学教育结合现实生活,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了解科学原理、发展智慧潜质、增长知识技能。
因此,小学科技教育的课程设计更应关注与生活的联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
“现代的世界是一个科学的世界。
整个中国必须接受科学的洗礼,方能适于生活。
”为了使课程的内容实用化、生活化,就必须结合当代科技和社会发展实际,把生活、社会、科学、技术各个方面的问题和知识不断纳入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教学中。
如学校十分关注本地区的人文底蕴、自然风貌、科技进步,通过搜集、归纳、分类等信息加工过程,逐步形成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自然经济、人文科技、生态面貌等方面的科技教育课程资源,建立科技教育实践基地,形成有质量的科技教育活动方案,并组织教师围绕“小学生科技教育生活化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引导师生发现和探究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环境教育等方面的科技现象及现代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原理。
根据校本教材的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开展“生活科技实践行活动”,以专题形式加以设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定期请专家作环保科技专题讲座,请园艺师作栽培现场指导,请工程专家作“感知教育”基本知识讲座等,并带领学生走进姚桐斌故居等科技教育实践基地,让地方和社区的自然人文资源成为科技教育课程开展的不竭源泉。
实践型课程是校本课程开发追求的基本形态,强调体验和参与,课程设计理应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验,坚持不懈地关注和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综合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指导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获得对科学知识的深刻认知,并通过实践环境主动建构科技知识。
同时,要帮助学生认识科学在他们个人生活中的作用、价值和重要意义。
如学生自主研制的风能太阳能双能驱动小车在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20个学生的科技小制作获国家专利,其作品内容和项目均来自生活实际,证明了学生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中的科技教育资源十分丰富,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使其与校本课程有效对接和互补,才能充分发挥校本教材的作用,使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既能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建构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四、建立活动机制,多形式开发智能任何教育都是从活动开始的,科技教育课程建设更是如此。
在建立活动机制的实践中,必须确立以儿童为本位、以儿童兴趣为主题的课程观,十分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
小学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所选内容无疑是学校科技教育的基本内容,但学科知识是从一定的知识体系中选择加工形成的,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课程的内容不仅仅是与某一个专业领域的人才相适应,因此,学校的课程开发应弥补科学学科课程的不足,重视开发和丰富活动课程,平衡课程类型,让学生在自主性体验活动中提升和发展科学素养。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意志、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如果没有学生自我参与的主体活动,任何外在的“灌输”都是无效的。
科技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必须尊重和满足个性的兴趣、需要和意愿,在兴趣发展的基础上将知识掌握和智力发展统一起来。
如学校的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下设的少儿感知气象工作室,借助学校数字化气象台和实时气象数据网上发布平台,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公布气象信息,学生十分喜爱;以制作“小三模”,培养学生创新技能的“金钥匙工作室”,每周组织学生学习航模基本知识,动手操作拼装和制作航空航天模型,定期组织班校竞赛活动,并积极参加省、市科技模型大赛,学生对杆身橡筋飞机、空中轿车飞机、东风一号模型火箭、太阳能气垫船等模型制作兴趣浓厚;以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机器人拼装、编程、调试等技能的“罗伯特工作室”,引导学生从小就接触前沿科技。
各工作室设相应的班级工作站点,在以上科技教育活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参加相应的工作室和工作站点,让学生各选其好,各展所长,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