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合集下载

茶文化天地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茶文化天地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茶文化天地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茶文化天地》校本课程开发案例邬玉艳(一)课程设计背景1、设计背景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太阳山小学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最北端,是一所规模不大的农村小学。

太阳山小学现有 4 个教学班,学生 119 人,教职工 10 人,其中高级教师 4 人,一级教师 2 人,具有本科学历的 1 人,大专学历的 6 人。

学校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教学环境也比较拥挤,学校场地较小,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学生的见识和知识面比较狭窄。

基于这样一种现状,需要重建学校文化,重新审视学校的育人目标。

正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要。

2001 年,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学校” ,我们开始接受全面、系统的新课程培训,教师明确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目标,首先是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满意、灵活安排的课程;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加开发课程的机会;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课程;吸收学生家长或社会人士参与课程开发,丰富课程资源,兼顾当地社区发展的需要。

教师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路逐渐清晰,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发现我校有个利于开发“茶艺”方面课程的条件,即我校有一个茶园,每年春季学生都要参加采摘茶叶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兴趣浓厚,精神愉快,采摘技艺有很大提高。

何不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这一有利条件,来开发一门校本课程呢,想到这,我又去查找了一些茶艺方面的资料,撰写了《茶文化天地》课程纲要,送交给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进行评议,学校设计一个调查问卷,最后总结发现有 70% 的学生赞成开设《茶文化天地》课程,因此《茶文化天地》这一校本课程就得以开展了。

2、《茶文化天地》课程目标?了解的一些关于茶文化知识,认识茶在人们生活中重要作用,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多动手,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积极与同学探究合作,共同进步,愉快地学习. ?弘扬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提高生活与鉴别能力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健康地成长。

全国优秀校本课程案例

全国优秀校本课程案例

全国优秀校本课程案例
1. 浙江省某小学《探索科学》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实地探索、实验和科学项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北京市某中学《社会实践与公民教育》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学生将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通过亲身经历和反思,提高自身的社会参与能力和公民意识。

3. 上海市某高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目标,通过创新项目、商业模拟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市场意识。

4. 广东省某小学《艺术教育与美育》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为目标,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 湖北省某中学《传统文化与国学教育》课程:该课程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通过诵读古文、学习经典著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素养。

以上是全国各地的一些优秀校本课程案例,这些课程在培养学生综
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范文(4篇)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范文(4篇)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范文(4篇)校本课程开发案例1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学校的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增强审美意识,为向往艺术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目标。

二、课程开发的目的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绘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艺术。

把绘画作为我校校本课程,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开展绘画教学与研究,我校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

我校拥有高素质的美术教师和优美如画的校园环境;全校学生对学绘画兴趣极大,参与积极性很高,家长也很支持;“办特色学校,育合格人才”“全面发展,追求卓越”是我校办学的宗旨和目标,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一贯的追求。

实施绘画教学,有利于整合我校的资源优势,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我校的发展。

经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考虑,决定将国画作为我校的一门校本课程,并积极组织实施。

三、课程组织机构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四、课程实施目标1、让学生认识中国绘画这门民族的传统艺术,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使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艺术得以继承和发扬。

2、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和热爱。

3、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初步掌握以线造型和追求意象的特征及绘画技法,使他们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具有绘画的欣赏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5、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为学生走进绘画艺术殿堂奠定基础。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一)、低年级1、了解点、线、面的关系。

民俗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民俗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民俗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一、课程开发背景。

咱们学校啊,就在一个充满民俗风情的小地方。

周围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到处都藏着有趣的民俗文化。

可是呢,现在的孩子们对这些东西了解得越来越少,天天就知道玩那些电子玩意儿。

所以呀,我们就想着开发一门民俗校本课程,把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传给孩子们。

二、课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孩子们知道咱家乡有哪些独特的民俗,像过年时的各种习俗、传统的手工艺啥的。

学会一些简单的民俗技艺,比如说剪纸、编草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地考察、采访老人等方式,提高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让孩子们在参与民俗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孩子们对家乡的民俗文化产生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家乡自豪感。

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课程内容。

# (一)民俗故事大集合。

1. 第一节课,就像开一场故事会。

老师先讲几个超级有趣的民俗故事,像为啥过年要贴春联。

传说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老是出来捣乱,后来人们发现它怕红色和响声,于是就有了贴春联放鞭炮的习俗。

孩子们听了都瞪大了眼睛,觉得特别神奇。

2. 然后让孩子们分组去收集其他的民俗故事,下节课回来分享。

孩子们可积极了,有的去问爷爷奶奶,有的在网上找。

回来分享的时候,那场面可热闹了,什么七夕节牛郎织女的故事,端午节屈原投江的故事,一个比一个精彩。

# (二)民俗手工艺之旅。

1. 这部分是孩子们最喜欢的。

我们请来了村里的剪纸高手王奶奶。

王奶奶一拿出剪刀和红纸,就像变魔术一样。

只见她的手上下飞舞,不一会儿,一个漂亮的窗花就出来了。

孩子们都“哇”地叫了起来。

2. 然后每个孩子都拿到了工具,开始跟着王奶奶学。

一开始,那剪出来的东西简直是“四不像”,但是王奶奶特别有耐心,一个一个地指导。

慢慢地,有的孩子就能剪出简单的图案了,像小花朵、小动物啥的。

除了剪纸,我们还安排了编草绳的课程。

孩子们到田野里去收集干草,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编出各种小玩意儿,像草戒指、草编的小篮子。

全国优秀校本课程案例

全国优秀校本课程案例

全国优秀校本课程案例
全国优秀校本课程案例包括多个项目,以下是其中一些:
1.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类”高中校本课程“追溯革命历程,传承红色基因——庐州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原肥西中学)。

2. “体育类”高中校本课程“花季青春,携手健康——《高中生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研究”(原肥西县农兴中学)。

3. “学科拓展类”小学校本课程“肥光小学信息学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研究”。

这些案例在课程育人的功能、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等方面表现优秀,并融入了区域资源,弘扬了传统文化,讲述了肥西故事。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教育部门或学校获取更多具体信息。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特色、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学生的需求,结合当地的社会文化和教育资源,自主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课程。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

某中学位于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于农业和农村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传统的课程体系中缺乏与农业相关的课程,学生们对于农村发展和农业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

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决定开发一门校本课程,名为《农村发展与现代农业》。

首先,学校成立了由教师和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确定了课程的目标和定位。

他们希望通过这门课程,让学生了解农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农业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

接下来,小组对课程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规划。

他们确定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制定了教学大纲和教材。

在教学内容方面,课程涵盖了农村发展的历史演变、现代农业技术和科学知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在教学方法方面,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课堂讲授、实地考察、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后,学校组织了教师进行了相关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地教授这门新课程。

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当地的农业企业和专家进行合作,邀请他们来学校进行讲座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最后,学校进行了一定的课程试点和调整,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校发现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反应非常积极,他们的农业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课程更加贴近学生,更加贴近社会,更加贴近学校的发展需要。

国家级校本课程典型案例

国家级校本课程典型案例

国家级校本课程典型案例以下是一个国家级校本课程典型案例,供参考: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学校:某中学一、课程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需要得到传承和弘扬。

某中学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2.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4. 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课程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2.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3.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4.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四、课程实施1. 课程安排: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每周安排一课时;2.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3.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资源,组织学生参加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

五、课程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2.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对文化传承的实践和贡献等;3. 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六、课程成果1.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2. 学生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3. 学校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提升了学校的文化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焦作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焦作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焦作市第一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一、背景介绍焦作市第一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坐落于河南省焦作市解放路南段,占地面积达到65亩。

学校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教育质量在当地享有盛誉。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也开始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

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课程体验。

二、开发目标1.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通过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课程体验,并满足不同学生对于知识获取方式和内容的个性化需求。

2.提高教育质量:通过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3.培养创新人才:通过开发创新性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发步骤1.确定课程方向: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教育需求,确定校本课程的方向和重点。

例如,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领域,可以开设一些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在素质教育方面,可以开设一些涵盖体育、音乐、美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2.选派专业团队:为了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需要选派一支专业团队来进行研发和设计。

这支团队应该由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的教师组成,并且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紧密合作。

3.制定详细计划:在确定了课程方向和专业团队之后,需要制定详细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每个阶段的时间表、任务分配、质量标准等内容,以确保整个开发过程有序进行。

4.开发课程内容:根据计划,团队开始着手开发课程内容。

这个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设计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5.试行和改进:在校本课程正式推出之前,需要进行试行和改进。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组织小规模的试讲、试听等方式来进行。

通过不断地反馈和改进,确保校本课程能够有效地实施。

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不仅可以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也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这个校本课程开发案例发生在某中学。

该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意识到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改革。

为此,学校成立了由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共同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首先,该校课程开发小组对学校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此基础上,课程开发小组确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和目标,明确了开发的重点和重要性。

其次,课程开发小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和讨论活动,邀请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充分了解了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期望。

在此基础上,课程开发小组确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和范围,明确了开发的重点和难点。

接着,课程开发小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制定了详细的开发计划和实施方案,确定了开发的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明确了开发的责任人和工作要求。

在此基础上,课程开发小组确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措施和步骤,明确了开发的目标和效果。

最后,课程开发小组按照制定的开发计划和实施方案,开展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效果。

在此基础上,课程开发小组总结了开发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改进建议和意见,为今后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通过这个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参与,需要充分调研和分析,需要明确目标和方向,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和实施方案,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借鉴和启发。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也希望更多的学校能够开展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为教育教学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优秀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优秀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优秀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优秀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篇一」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一)问题的提出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的课程资源,为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学校的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开发的课程。

新课程内容加强了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立和科学探究精神。

校本课程是对现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和延伸,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营造一个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个性化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人的培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支点。

我们觉得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生物学科的是一门最贴近人们生活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大自然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从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四次高考分析可知,生物学的各项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内容的分值占生物学科总分值的比例由20xx年的44%提高到20xx年的66.7%。

由此看来,只局限于现行教材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因此,进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也是势在必行了,本课题也就成为当今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的着眼点。

我校生物实验室条件的完备,校园网络的改善,新农村生态基地和星海湖生态旅游基地的建立以及当下石嘴山市正在大力打造新型园林化的工业城市等等,这一切都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生物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学教学的传统做法,这些都给校本课程的开发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虽然在一些地区(如山东、江苏、广东等)的一些学校已有一些成型的经验和做法。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校本课程建设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

尤其对高中学校来说,如何在高考升学压力下,根据学生全面成长的具体需要,建设好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始终是急需解决的实际课题。

小学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小学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小学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以满足学校的特殊教学需要,并适应当前学校发展的要求为中心,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和学科的知识、技能、态度的交叉叠加特色,突出全面发展目标,突出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促进全面发展。

下面就一个小学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展开讨论。

本案例取材于北京XXXX小学,该校因其良好的校园氛围和文化底蕴,在大城市环
境中发展出独特的本土特色。

校本课程设计受到了学校内外的高度重视,开展了一系列有形的设计改革,旨在提升学生的主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当今学校的要求。

首先,北京XXXX小学提出了“以阅读文学为基础,以文化处理为核心,以情感培
育为重点,让学生关爱曾经的记忆,从容应对今天的转变”的指导思想,在读书方面注重学生的文学修养,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着力开展文学鉴赏活动,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对文学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在文学处理方面,让学生关注历史记忆,研究中国文化传统,提倡经典文本的深度处理和仿写,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新的文学创作氛围;在情感培育方面,倡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营造一个热烈开放的文艺情怀,丰富学生人格及道德观念。

此外,师资力量也是学校营造优秀校园文化的重要因素。

学校通过组织此类实践活动,注重培训教师能力,促进教师针对学校实际发展需求而组织的新型课程,培养学生把握生活的能力,让学生早日成为文明的公民。

从本案例可见,北京XXXX小学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补充,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同时,丰富了学校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生活,在充满博士文化的氛围中从容应对今天的变化,大家的努力都将会得到极大的回报!。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儿歌童谣》校本课程开发案例安图县两江镇中心小学张在娣一、学校与课程开发背景安图县两江镇中心小学校地处松花江与富尔河交汇处的两江镇。

建于2006年,是由原两江一小、二小合并而成,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002平方米、学校现有43名教师,483名学生,16个教学班,学校在以校长为首的懂科研、顾大局、善科研、会管理的领导班子带领下造就了一支勤于探索、乐于奉献、师德高尚、业务求精的教师队伍。

学校优雅的学习环境,科学严密的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的高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低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语言环境变了,要求高了,从原来的以游戏为主转为以学习为主。

孩子么们一方面为进入小学高兴,充满欢喜、新奇之情,希望能早点自己读书,因为书中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另一方面,又有几分胆怯,特别是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和家庭呵护过多的学生,因他们的能力有限,对文字世界还十分陌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低年段又是基础教育的基础。

面对反差,处理不好会打击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爱,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泯灭他们的兴趣。

于是我们根据低年级儿童活泼、天真、喜爱说话,但往往语言太快,语序混乱,交往中不会运用礼貌语言,还有少数学生不善于与成人交往,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语言发展特点,经过认真思考和研究,学校决定开发“儿歌童谣”校本课程。

融民族性、教育性、趣味性、文学性、创造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儿歌童谣,不受年龄限制,入门容易,学生初学就可在儿歌童谣的欣赏创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同时,儿歌童谣创作过程的情趣性、实践性、表现内容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学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认为:儿歌童谣教学所蕴涵的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把健康向上、易学易唱的儿歌童谣引入到校本课程中,这也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新探索和尝试。

一、课程开发过程(一)建立领导机构为保证课程的顺利开发,协调学校各条线的力量,组建开发队伍,形成研究网络。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_共10篇 完整篇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_共10篇 完整篇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_共10篇范文一:小西湖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1)小西湖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1)课题:合理设计购房方案适用年级:六年级设计目标:1.通过合理设计购房方案,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实际应用.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参与、参与生活。

设计说明:本案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学习材料》,即学生上课使用的教材,主要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例题、练习或作业等,使用者为学生;第二部分为《教学设计》,即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的主要教学过程,为教学此内容的教师提供参考,使用者为教师.第一部分学习材料:合理设计购房方案随着的进步,经济的,城市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许多家庭已经或正准备购买住房,以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在购房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楼盘质量、地理位置、面积大小、状况、装**平等,其中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购房、现有购房以及差价(结余)如何解决几方面。

例温馨家园为配置电梯的多层住宅,均价每6800楼层系数如右表。

四楼D座面积98,购房价共多少万元七楼A座面积125,购房价多少万元6800元=0。

68万元0。

68×98×1。

1=73.304(万元)答:四楼D座购房价共万元。

答:七楼A座购房价共万元.活动:合理设计购房方案。

小明家(三口人)因旧房拆迁,获拆迁补偿款32万元,家中原有存款10万元。

计划在以下几个楼盘中选购一套住房。

请帮助小明合理设计购房方案。

表2备注:1.楼层系数见。

2。

购房款一次付清可5%。

3.方式:公积金、商业。

购房方案购房(地型楼):现有款项:相差(或结余)款项::设计理由:课后拓展:亲爱的同学,假设近期你家也准备购房,请你当好爸爸妈小参谋,共同设计一套最合理的购房方案,好吗第二部分教学设计:一。

引入:师:同学们,经过调查了解,我们班的大多数同学家庭都经历了或正准备购房.确实,随着的进步,经济的,城市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

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措施。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一些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以期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首先,某中学在语文课程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他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设计了一套富有创新性和针对性的语文课程。

在课程内容上,他们引入了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他们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如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其次,某小学在数学课程开发方面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程设计上,他们设置了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另外,某高中在物理课程开发方面也有着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他们安排了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物理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

总的来说,这些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他们都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他们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一些创新和尝试,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他们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了评估和反馈,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课程,使课程开发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通过这些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要想设计出一套优秀的校本课程,关键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注重创新和实践,不断总结和改进。

希望这些案例能够给大家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自主设计、开发和实施的课程。

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些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首先,某中学开发了一门名为《创新思维与实践》的校本课程。

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课程设置包括创新思维训练、实践项目设计、创客活动等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校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在各类创新比赛和实践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其次,一所小学开发了一门名为《生态环保实践》的校本课程。

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课程设置包括生态考察、环保实践、垃圾分类等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校发现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垃圾分类和节约资源的行为也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实施。

另外,一所高中开发了一门名为《科学探究与创新实践》的校本课程。

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课程设置包括科学实验、创新项目设计、科研论文撰写等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校发现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在各类科研竞赛和创新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总的来说,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环保意识、科学研究能力等;二是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三是通过实施效果的观察和评估,不断完善和提升课程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鼓励各个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不断探索和总结出更多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希望通过这些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的分享,能够激发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一、前言。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是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和实施符合学校特色和教学目标的课程。

本文将以某小学为例,介绍该校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果。

二、学校概况。

某小学位于城市中心,学生主要来自周边居民区,学校规模较大,教职工队伍稳定,教学设施完善。

学校一直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1. 课程定位。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课程定位。

学校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资源,制定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目标,并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

2. 课程设计。

学校注重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通过教研活动和课程评价,不断完善课程设计。

在各学科课程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学科特点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

3. 教学实施。

学校注重教学实施的质量和效果,通过教师培训和教学督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学校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4. 教学评价。

学校注重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发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学校还注重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和反思,不断改进和提高课程质量。

四、成果展示。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和成果也得到了教育部门和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五、总结与展望。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学校能够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和实践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六、附录。

1.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葫芦中华情》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葫芦中华情》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葫芦中华情》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在条件,这些条件的综合就形成了该校具有的特色。

我校的办学特色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针对这一特色我开发了《葫芦中华情》这一主题的校本课程。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遗产,通过对葫芦画的认识、了解、欣赏,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乡土情结与爱国主义情怀,珍视本土优秀文化遗产。

学生们对传统的美术文化遗产得到合理继承。

通过挖掘民族文化,并将其拓展为可利用的校本课程,使学生继承发扬下去是非常必要的。

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人们常挂在门口用来避邪、招宝。

上至百岁老翁,下至孩童,见之无不喜爱。

古人认为葫芦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葫芦音近“福禄”,象征着福贵,又因其多籽,又象征着子嗣兴旺。

亚腰葫芦在外型上看是由两个球体组成,象征着和谐美满,寓意着夫妻互敬互爱。

据说,葫芦还有除病之用,只须挂在病者的床尾或摆放在病者的睡侧。

就可以吸取病人身上的病气,使其快速的好起来。

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是中华吉祥文化的代表象征。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校本课程是体现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培养目标上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我开设的《葫芦中华情》校本研究课程,响应本校特色:宏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对学生在培养技能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同时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尽可能在本学科培养出有特长,善于创新的学生。

在课程开发、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学的连贯性和特色教学。

从学生兴趣出发,综合我校教育特色:弘扬民族文化。

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注重发展个性、创新意识。

本学期在“葫芦画”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努力钻研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配合美术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编排每一堂课,把课改的精神同时深入到校本课堂中去。

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典型案例

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典型案例

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典型案例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亟待建立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以期更加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助力教育。

本文试图从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角度出发,以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典型案例为依托,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模式与流程,以期进一步促进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开展。

二、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案例1、梁家坡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梁家坡小学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是一所以科学文化教育和学生素质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公办小学。

学校重视校本课程开发,以校本课程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效果。

校本课程建设以“爱动聪明”为主要特色,结合学校的实际需要,开发了以下课程:(1)趣味游戏:主要是以小组游戏、多媒体活动为基础,通过各种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及动手能力:(2)科学素养:主要是以科技实践活动为基础,通过各种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思维及动手能力:(3)文化素养:主要是以文化活动为基础,通过各类语言、美术、文学、音乐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4)社会素养:主要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通过实施各类调查、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心理咨询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素养、社会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2、昌平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昌平小学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一所以实验教育、创新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示范小学。

学校一直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多元文化教育的效果。

校本课程建设以“百趣昌平”为主要特色,结合学校的实际需要,开发了以下课程:(1)体育活动:主要是以体育锻炼和体育游戏为基础,通过各种游戏、比赛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2)创新活动:主要是以创新实践活动为基础,通过各种创新实践与课内教学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3)文化活动:主要是以中华文化活动为基础,通过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4)社会活动:主要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通过实施各类调查、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心理咨询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素养、社会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一、《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背景长期以来,我乡学生的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尤其是相对于教材规定的八篇大作文之外的小习作,还未受到应有的关注。

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小习作课深感困惑,他们对当前学生小习作的定位把握不准,要求偏高,脱离学生的实际。

不知道小习作到底写些什么,依据什么确定小习作内容。

导致小习作教学没有目的,学生练得层次也不一样,也没有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作用,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提高的缓慢。

学生“奉命作文”、“应试作文”的现象仍然没有改变,还是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腔;不真实,说假话;不具体,说空话;缺真情,说套话的现象。

为了满足基层老师教学的要求,提高儿童个性发展的需求,让儿童增加体验、尝试创新、自主参与习作过程,实现“习作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这一根本宗旨,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这一研究课题。

通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我们努力探索小学语文小习作教学的方式、方法,规范习作练笔的内容极其管理模式,通过校本作文适度开发,使其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逐步构建一套与教材紧密结合,适合农村小学拓展性小练笔训练的体系,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教材,使练笔真正为习作服务,让学生在习作指导中激活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多种激励中满足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经历开放过程,全身心地投入体验轻松愉悦的完成习作,真正使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所提高。

二、《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过程与措施:(一)研究阶段: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用时两年完成,具体分为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小习作校本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为课程开发做好充分的准备。

①建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成员:②查阅文献资料,从理论寻找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③制定课程开发方案,明确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

④论证课程开发方案,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修订完善开发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1年2月——2012年11月)实施阶段主要是抓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全面开展,并逐步推进。

第一阶段(2011年2月——2012年2月)(1)校本教材的开发①初步确定一至六年级随文拓展作文主题。

②召开教师动员会,确定随文拓展作文的主题,并确定训练方式。

(2)校本作文实施研究①出台随文拓展习作、校本课程后续习作指导意见。

②组织调研教师教学指导、习作批改及活动指导工作。

③进行课堂研究,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帮助教师调整小练笔指导对策。

④分析、汇编各种资料,课题工作组修改、完善校本作文主题。

第二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0月)①在第一阶段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反馈情况,做好深入地研究分析,及时搜集各地校本作文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与指导。

②再次召开语文老师座谈会,删改随文拓展作文主题。

③继续进行第一阶段中小习作校本教材实施研究。

④全面使用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实验教材,在使用中逐步调整与完善。

3、总结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总结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研究内容,综合研究材料,进行认真全面分析,撰写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

(二)研究过程:1、调查问卷及前测的研究针对新课标的要求和我乡学生的实际,我们精心设计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前测,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对习作不感兴趣,教师不爱上习作课。

多数学生认为,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是交给老师改的,是“为教师而作”,所以写作文时感到无内容可写,或者无从下笔,或三言两语,或东拼西抄,应付了事。

平时也没有养成积累、写作的良好习惯。

为了达到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目的,实验过程中,我们针对当前作文教学现状做了详尽分析。

我们认为,学生惧怕习作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既有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因、教材编定的原因、教学方式方法的原因,也有对习作评价方面的原因。

经调查与疏理,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1).新课程的教材编定远远高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习作内容宽广得让学生无法把握。

(2).教师不能正确理解课标精神,任意拔高要求、急于求成。

导写过程单调、乏味。

小习作要求等同与大习作。

(3).习作点评机械化、条文化,缺乏赏识性的评价。

(4).学生小习作缺乏自我展示的平台。

2、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以前由于我们对习作教学缺乏整体规划和思考,造成教师在习作训练中阶段性目标不明显,有着“信马由缰”的倾向,以至于一二年级就要求作文用高年级习作的要求来指导低中年级习作等现象,没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各阶段的习作教学特点和训练重点,这些超阶段的习作练习无疑是拔苗助长,加重了学生的习作负担,造成了学生对习作的恐慌。

学生的实际水平达不到这个高度,所以只能“抄袭”范文、套用范文,作文中也就出现了大量的假话、空话。

为此,我们从2010年开始,进行小习作教材的编写,以片段练习为主,与阅读教学整合,力求把小习作的难度降下来。

(1)、随文拓展练笔随文拓展作文即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的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主题以及学生实际、风土人情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且紧随阅读教学。

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入手,进行训练:1)深掘课文内容①描写插图。

如二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选我》我们是这样深掘课文内容的:一、看一看:二、想一想: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对这件事你怎么看?结合对课②缩写长文。

如六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藏戏》是这样设计练笔内容的:③填补空白。

如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乡下人家》是这样设计的:④续写课文。

如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凡卡》是这样设计的:当然,不是说每一篇课文都可以拓展,我们要寻找贴近离我们学生生活的,合理选择我们学生力所能及的东西进行训练。

2)巩固写作方法学生习作基础差,依附课文的仿写、改写等能逐步引领学生走进作文之门,我们通过以下四种训练,来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①仿写训练。

例如:《荷花》一课有这样的语句:“小鱼游过来,告诉我昨天做的好梦;蜻蜒飞过来,告诉我清晨飞行的快乐……”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请学生仿照句式练习:(谁怎样)过来,告诉我(什么);“()过来,告诉我()……”我们设计这样的练习题可以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想像,同时可引导学生说话写话,迁移运用。

再如:写特写镜头。

读了《丰碑》中对军需处长的描写。

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请学生想像自己就是那位对着军需处长的将军,当他转身时,看到他身后的云中、山中的战士们会是怎样的神态,怎样的步履……学生的理解深度不同,描写就不同;语言积累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

并在练习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②强化重点。

如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桂林山水》是这样设计训练内容的:③转变叙法。

如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鲸》是这样设计训练内容的:④改变体裁。

如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是这样设计训练内容的:(2)、口语交际后续练笔人教版教材,将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的紧密结合,既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有利于使学生的口语语言和书面语言同步、和谐发展。

鉴于此,我们将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后续练笔教学。

由单一的言语交际训练向习作训练过渡,把课堂上精彩的瞬间定格在学生的习作中。

①写己所好:将课堂上自己喜欢口语交际的内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体裁更清楚明白地写下来。

②评己所闻:对课堂上老师的观点、同学的发言,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可以以书面形式进行评论,理解不同,看法不同,写下来会更显明白深刻。

3、教师指导的研究(1)、随文拓展习作指导研究随文拓展习作训练旨在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为了让我们的教师更好地利用好随文拓展这一课程资源,我们深入教师的课堂,进行分析、调整和指导。

我们的研究从以下方面着手:1)目标设计研究语文课文是根据每一单元的训练目标而设置,阅读课不光要落实好本单元重点,解决好每一课的难点,还要在相应的课文中有机地渗透拓展习作。

所以,在备课时,我们的教案就应该体现这一教学目标,并落实到课堂中。

我们对教师的教案进行抽查,以掌握教师对这一目标的落实情况。

2)过程设计研究建立了习作训练目标后,我们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指导。

看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把握了本次习作的主题,尽可能地抓住课堂的生成点,将习作练笔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3)课堂教学研究要掌握教师对习作目标的达成程度,我们就必须进入教师的课堂,进行跟踪研究。

我们的研究主要从这些方面加以剖析:①教师是否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感触,交流所思、所做、所闻、所想。

②教师是否调动了学生写的情感,充分把握好了写的契机。

③教师是否尽可能地多铺设写的思路,丰富写的内容。

④学生是否说真话、抒真情、写真文。

(2)、口语交际后续练笔指导研究1)教学设计研究我们在原来的教案中,只是为口语交际的训练而设计教案。

现在我们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增加了习作训练。

所以,我们必须对原来的教案进行调整,把交际活动与习作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同样,我们也要进行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教案,及时反馈指导和调控意见。

2)课堂教学研究我们采用了随文拓展习作指导课堂研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就教师是否兼顾了交际和习作这两个不同纬度的能力作深入分析研究。

3)习作评价研究为了更好地进行比较,改进教师的习作评价方法,指导教师的评价,我们通过检查学生的习作具体从习作的篇数、是否有眉批、总批、等级这几个方面来了解教师是怎么评议的。

4)校本教材评价研究①课堂分析会校本作文课程到底适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我们要在任课老师课堂实践并写出反思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会诊,看看适不适合学生,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有何困难,重新审视教材,对教材的可行性提出意见或建议,课题组成员做好材料的积累和总结。

②教师座谈会我们每学期召开一次以上的教师座谈会,征集教师们对教材的意见、建议,为教材的调整积累材料。

4、小习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1)、口语交际的教学模式着眼于“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提高学生写话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我对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了“激起兴趣——创设情境——双向互动——评价激励——写话成文”的教学模式。

设计这个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读、写能力并行,变为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有效的整合;也可以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它可以为我们展现一个活跃的,开放而新颖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2)、小习作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在编写小习作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其教学方法:①、注重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训练。

进行“小习作”理解是关键,表达是难点,学生练笔的过程由“理解——口述——练习——反馈”四步构成。

②、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各阶段的训练各有侧重,但也注意了内容之间的连贯和年级之间的衔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