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 《世说新语》两则
2
《世说新语》,南朝宋 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 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 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 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 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 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 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 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9/14/2019
27
9/14/2019
28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 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敬词有③④⑥⑦⑨ 谦词有①②⑤⑧
9/14/2019
37
2、“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 是个怎样的人?
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3、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聪明、勇敢、明理 (或):
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
光来迟,像落花一样飘飞,来装点春色。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衿(jīn)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提示:这首诗采用侧面烘托陪衬的手法,从感觉
、视觉、听觉入手写雪,尽现雪之寒、大、重。短短
9/四14/2句019 诗,把夜雪描写得曲折、细致。
19
9/14/2019
—— 岑 参 20
纷燕
纷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cén)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shé),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简介
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简介刘义庆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著名文学家。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
官至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篇。
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
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后世小说影响极大。
其中“周处除三害”、“望梅止渴”、“击鼓骂曹”等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子猷献戴”等也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
梁刘孝标作注,旁征博引,为后人所重。
另有《幽明录》,今佚。
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其佚文200余条,皆记神鬼怪异之事。
《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有关东汉到南朝刘宋人物轶事的杂史。
作者是宋的临川王刘义庆(公元403年~公元444年),梁朝的刘峻(字孝标)作注。
在汉代时,刘向曾写《世说》,但已散失。
《世说新语》原名也是《世说》,所以为和刘向的区别,又叫《世说新书》,宋代之后改为现在这个名字。
编著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职。
《宋书‧宗室传》说他“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
著有《徐州先贤传赞》九卷及《典叙》、志怪小说《幽明录》等。
刘义庆以前的志人(轶事)小说有晋裴启的《语林》、郭澄之的《郭子》等,均已散佚。
《世说新语》虽被保存了下来,但近代学者根据唐写本残卷考证,亦经后人删改,与原貌已有很大出入。
《世说新语》通行本为 6卷,36篇。
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36门。
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此书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
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
深 层 阅 读 文 本 探 究
朗读《咏雪》,思考以下问题。 (1)初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 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雪之才。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中包含 了哪些内容?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谢太傅 即谢安。在这样的家庭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 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太傅,听众是“儿女”。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说到了。
课堂小结
课后延伸
请你课后搜集有关诚信、自尊的名句。 1、民无信不立。——孔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2、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子 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 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 卡瑟 5、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 性的顶峰,这 就是个人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 6、人不可 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
浅 层 阅 读 把 握 大 意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 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 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
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听视频朗读:咏雪 .avi
2、给下列红体字注音。
傅( 骤( 柳絮( 谢道韫(
) ) ) )
俄而( 差可拟( 弈( )
) )
回 归 原 文 整 体 认 知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内集:家庭聚会(注意区别词语“内急”) 文义:诗文(切勿认为单指讲义文稿) 儿女: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呢?” 骤:大而突然 欣然:高兴地样子(技巧△1:古文中的“然”一般译为“· · · 的样子”)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新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世说新语〉两则》课件 (共23张PPT)
课文导入
古代有个曾子,为人老实。有一天, 他妻子要上街 买东西,孩子闹着也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只好说: “你在家里玩,我回家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妻子上街 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连忙劝阻说: “我只是哄哄孩子,你不必当真。”曾子说:“怎么能 说谎呢?”就把猪给杀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言既 出,驷马难追。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课文探讨
1.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让人们明白一个怎 样的道理呢?
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
拓展作业
《世说新语》的故事篇幅都很短小,但能通过人物 的片言只语或行为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生动。 《期行》中的(友人)“下车引之”、“元方人门不顾”, 《乘船》中的一人求助的动作描写,简直像几幅漫画, 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用笔画出来吗?
2.学习运用对话和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 3.体会故事所反映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和处世观。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刘义庆(403-444),字令升,彭城 (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所编《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逸 事小说的代表作,原本八卷,今本作 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方正等三十六门。语言隽永精练,对 后世小品文的发展影响很大。
退出
创 读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期行》这篇文言小说短小精悍,全文不足150 字,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你能 否就文中一两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
拓展延伸
你在本文悟到一个什么做人的道理?结合你 的生活实际,请说说我们是怎样做,才是一个受 欢迎的人。
乘船
朗读课文
听音频,读准字音,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期行
认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语文版
文中“君”“尊君”“家君” 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 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相当于“您”。
家君: 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你寻我找:
• 1.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 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老朽 ④寡人 ⑤令尊 ⑥足下 ⑦令郎 ⑧陛下 ⑨麾下
你怎样评价元方和友人这两个人?
刘义庆:南朝宋 朝,彭城人,宋
武帝刘裕的侄子,袭爵临川王, 朝,文学 家。
《世说新语》 笔记小说 集
刘义庆
主要记载 东汉末年 到 晋朝,士大夫 阶层荒诞的闲谈轶事。也是六朝志人 小说的杰出代表。具有“语言简练、 辞意隽永”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 该书在魏、晋是当时盛行的小说集大 成之作,对后世的小说和笔记小说发 展影响很大。
古今异义字
贼
古:作乱的人 今:有偷窃行为的人
所以
古:…的原因 今:表结果
古:罢了
耳 今:耳朵
宁 古:难道
今:宁可
可以 古:是能愿动词“可”与“以”两个词用,“能因
为”
今:“可以”两字连用,只作能愿动词
开端:华歆﹑王朗据乘船避难
有人想要搭船
发展 华歆:为难
重
王朗:幸尚宽
乘船
后贼追至情况紧急 轻诺寡信
nìng
一起,都
想要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
顺便借光
形作动 ,对……感到为难
恰巧,幸而
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就
同意
还
代词,这件事
何为不可?” 倒装句,“为 何”
作乱的人
抛弃
先前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咏梅》译文注释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咏梅》译文注释赏析咏梅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作者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注释(1)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儿女:子侄辈。
(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5)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6)骤:急,紧。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何所似:像什么。
何,什么;似,像。
(9)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10)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11)未若:倒不如。
(12)因:凭借。
(13)即:是。
(14)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5)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赏析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
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
语文版七上语文19.《世说新语》二则
◆主题解说 《期行》通过讲述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幼小的陈元方明白事 理、落落大方的优秀品质。同时从侧面,也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 人要方正。 《乘船》叙述了华歆与王朗对待一个搭船逃难人的不同的处置态度与方 法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 轻诺寡信。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友人惭,下车引之。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 (2)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今天喝酒这么开心,天又下大雨,大王要去哪里呢? 15.请对甲文中的友人和乙文中的魏文侯分别进行简单的评价。 甲文中的友人:不守信用,不讲礼貌,知错能改。乙文中的魏文侯: 信守诺言。 16.从甲、乙两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简要谈一谈。 示例:人无信不立。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兑现承诺;如果言而无信, 必然会失信于人。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幸尚宽,何为不可? 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 (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既然已接受他的请求,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10.“本所以疑,正为此耳”一句中“此”具体指什么内容?(用原文中的 语句回答) 贼追至
11.文章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请你对王朗这一人物的 言行进行评价。
6.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课文原句填空。 (1)《 期 行 》 中 表 现 友 人 十 分 无 礼 的 句 子 是 : _友__人__便__怒__曰__:__“__非__人__哉__!__与__人__期__行__,__相__委__而__去__。__”__。 (2)《 期 行 》 中 元 方 指 出 父 亲 友 人 的 两 点 错 误 的 句 子 是 : _君__与__家__君__期__日__中__。__日__中__不__至__,__则__是__无__信__;__对__子__骂__父__,__则__是__无__礼__。____ (3)《 乘 船 》 中 表 明 王 朗 让 别 人 搭 船 的 原 因 的 句 子 是 : _幸_尚__宽__,__何__为__不__可___?___ (4)《 乘 船 》 中 表 明 华 歆 重 诺 重 信 的 句 子 是 : _既__已__纳__其__自__托__,__宁__可__以__急__相__弃__邪__?___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咏雪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人物介绍】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谢道韫,字无奕,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人,做过太丘县令。
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全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② 讲论文义③。
俄而④ 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⑤?”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⑥。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⑦。
”公大笑乐⑧。
即公大兄⑨ 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⑩ 也。
【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重点注释】①家庭聚会②子辈之人③讲解诗文④不久,一会儿⑤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什么呢⑥撒在空中的盐差不多可以相比⑦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⑧高兴地笑(了起来)⑨谢安大哥⑩(的)妻子【整体把握】《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
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
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
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
19 《世说新语》二则_课件
⑵可以{
…可以为师矣 可以 宁可以急相弃邪 可以
凭 因为
歆辄难之 它(代词,指这件事) ⑶之{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的(结构助词)
3、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1)幸尚宽,何为不可?
译:(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译: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
(3)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字词积累
• • • • • • • • 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词。 1. 与友期行 约定 2. 太丘舍去 离开 3. 尊君在不 现在写作“否”,表示疑问 4. 相委而去 丢下,抛弃 5. 则是无信 信用 6. 下车引之 牵引,拉 7. 入门不顾 回头看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起出行,(他们)约定在正 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 离开之后朋友到了。(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 时7岁,正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 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 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是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 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 貌。”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 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当堂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俱乘船避难 ( 一起,都 ) 遂携拯如初( 于是,就 ) 歆辄难之( 对…感到为难 ) 有一人欲依附( 想要 )
宁可以急相弃邪 ( 难道 )
既本所以疑( ……的原因 )
2、比较下面各组着色的词 ⑴时{
元方时年七岁 学而时习之 当时 时常
1. 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 “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 用;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 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 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 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辞严的批评 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 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初中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9《世说新语》二则
19.《世说新语》二则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
2.掌握学习文言文小说的一般方法。
3.学习古人的诚实、守信的美德。
学法指导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1)《世说新语》是古代集,分德行、、、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的言谈逸事。
作者,南朝宋家,彭城人。
(2)《期行》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乘船》选自《》。
这两篇体裁都是。
2.注音华歆.()辄.难之()欲舍.()邪.()拯.()3.解释词语(1)通假字尊君在不“”通“”,读“”,意思是(2)古今异义①与友期.行古义:今义:②太丘舍去.古义:今义:前往③相委.而去古义:古义:今义:委托④下车引.之古义:今义:带领⑤元方入门不顾.古义:今义:⑥幸.尚宽古义:今义:幸福⑦后贼.追至古义:今义:有偷盗行为的人。
⑧本所以..疑古义:今义:因此(3)一词多义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歆辄难.之原意:为难,这里指感到为难。
(4)词类活用友人惭.原意:惭愧,这里指4.文言虚词下车引之.歆辄难之.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5.翻译句子(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判断句,“则”“是”连用,表判断)(2)幸尚宽,何为不可?(省略句“幸尚宽”省略主语“船”,翻译时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倒装句“何为不可?”中的“何为”,翻译时改变词序。
)(3)宁可以急相弃邪?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探究一:初读课文1.讲述故事后,用一句话概括《期行》的主要内容。
2.《期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探究二:细读课文1.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2.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探究三:拓展迁移班级举行“诚信伴我行”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呼吁人人讲诚信。
(2)同学们针对“诚信更重要还是成绩更重要”展开了辩论,请你为辩论双方(正方、反方)分别拟一个辩题。
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教学课件)19.《世说新语》二则
问题探究
1.将《乘船》一文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开头到“何为不可”):二人对别人搭 船一事各持己见。(故事开端、起因)
第二层(“后贼追至”到“遂携拯如初”):王 朗欲
毁约,华歆坚守诺言(故事发展、高潮) 第三层(末一句):写世人以此事评定二人品行。
(结局)
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华歆开始时考虑到两人的安全不愿带上逃难的 人,王朗却愿意;等危险来临时,华歆坚持兑现承 诺,要带那个逃难的人一块走,可王朗考虑到自身 的安全,不愿意带了。
翻译全文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 想要搭船,华歆感到期很为难。王朗说:“(船里 )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呢?”后来作乱的 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人。华歆说: “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 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那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 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 、王朗的优劣。
认真思考
1、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 怒” “非人哉!” “对子骂父” “友人惭,下车引 之”
无信
暴躁易怒 粗鲁
无礼 知错能改
2、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父亲友人的?元方的性 格特点如何?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③辄(zhé):当即。 ④幸:幸而,恰巧。
⑤尚:还。
⑥可:肯,同意。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 所以疑,正为此耳。
①舍:扔掉,抛弃。 ②所以:……的原因。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 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①纳:接纳,接受。 ②宁(nìng):难道。 ③邪:通“耶”,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④遂:于是,就。 ⑤拯:救助。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9《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语文版
期
行
行:出行
到
放弃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
后乃至。
才
去:古:离开 今:到…去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在中午,中午过了没有到,太丘放弃
等他走了,走后不久,那朋友就到了。
当时 名词作状语, 在门外
fǒ u
同“否”。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
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问题探究
1.将《乘船》一文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开头到“何为不可”):二人对别人搭 船一事各持己见。(故事开端、起因)
第二层(“后贼追至”到“遂携拯如初”):王 朗欲 毁约,华歆坚守诺言(故事发展、高潮)
第三层(末一句):写世人以此事评定二人品行。
(结局)
பைடு நூலகம்
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华歆开始时考虑到两人的安全不愿带上逃难的 人,王朗却愿意;等危险来临时,华歆坚持兑现承 诺,要带那个逃难的人一块走,可王朗考虑到自身 的安全,不愿意带了。
认真思考
1、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 以看出来?
“期日中,过中不 至” “友人便怒” “非人哉!” “对子骂父” “友人惭,下车引 之”
无信 暴躁易怒 粗鲁 无礼 知错能改
2、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父亲友人的?元方的性 格特点如何?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则:就。
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感到惭愧 顾:回头看。 引:拉。
译文: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跟人约了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
“您和我父亲约的是中午。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无礼。” 友人惭愧,下车牵他的手,元方进门不理睬。
语文版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二则_背景知识
关于《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小说集,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小说。
《世说新语》就是这一时期志人小说中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
《世说新语》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中都作《世说》,唐人有时亦称为《世说新书》,大约在北宋时开始称《世说新语》。
今本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
书中记述了汉魏至晋宋间一百二十多位人物的轶事和言论,时间跨度在三百年左右,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以及习俗风尚等许多方面。
因此,它不仅是文学作品,同时也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从全书内容来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人伦鉴识”,即人物的品评;一类是玄远的清谈。
这两个方面实际上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由东汉时期品评人物的“清议”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崇尚玄虚的“清谈”,正是一脉相承的两个阶段。
对此,鲁迅曾作过精辟的论述:“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
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却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以看做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世说新语》虽然分成三十六门,所记各则故事不相联系,但其主要内容和基本倾向,却是贯串着从“清议”到“清谈”这一思想线索的。
《世说新语》用大量的篇幅记载了魏晋间名士的玄妙言谈和奇特举动,对于王、谢、顾、郗等士族名流的言谈和举止记载尤详,这正是研究所谓“魏晋风流”的宝贵材料。
书中的《雅量》《识鉴》《赏誉》《品藻》《容止》等门,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对人物优劣高下的看法。
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清谈是在不谈时事的基础上形成的,老庄玄学、《周易》哲理、佛家禅机等已成为清谈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七上《〈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其语言以精炼含蓄、隽永传神见长,善于以小见大,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
二、作者简介刘义庆(403一444),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
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二、主题概述《咏雪》:借咏雪赋诗的故事,赞美了谢道韫的才情和聪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生活的雅趣。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小小年纪就聪慧过人、明白事理,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我们做人做事要讲诚信、懂礼貌。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二)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泛指小辈,包括侄子侄女;今义:专指子女。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趁,乘;今义:因为。
3.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4.与人期行古义:约定;今义:预定的时间。
5.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委任。
6.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引导。
(三)词类活用1.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2.友人惭(意动用法,对……感到羞愧)(四)重要虚词1.乃去后乃至(副词,才)2.而相委而去(连词,表承接,不译)3.之下车引之(代词,指陈元方)(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上《19《世说新语》二则》PPT课件 (8)
这 则 故 事 给 了 我 们 什 么 启 发 ?
分角色朗读
叙 述 者:平和舒缓语气 友 元 人:气愤、惭愧 方:怒中不失礼节
2.词语积累: 仿照例子,了解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并写 出带该字的一个成语 例子: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 成语: 三令五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动手试一试:
1.陈太丘与友期 2.太丘舍去 3.下车引之 4.入门不顾
⑩陛下
尊称:令尊、令堂、令郎、令嫒、陛下
谦称:敝人、卑职、老朽、寡人、犬子
问题探究
1、文中三个人,你同意谁的做法?你认为他 们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2、友人已知错,元方最后“入门不顾”, 是否失礼 ?
友人:
知 错 就 改 无 信 无 礼
元方:
诚信 礼貌
懂 礼 识 仪
聪 明 机 智
归纳小结
• 在现实生活 中,我们应 以诚为本, 以礼待人。
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表示判断的语气
看谁记住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 无 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看译文,试背课文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 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 得大(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 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 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飘扬。”太傅 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 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小小翻译家
看谁翻译的最准确、 最流畅
课文中“尊君” “君”“家君”的称谓 有什么不同?
尊君在不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9《世说新语》二则》PPT课件 (1)
文言文的三步学习法:
• 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 • 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 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
期行
期:约定,行,出行 “期行”:即 约定日期出行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期:约定
行:出行
到
放弃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
后乃至。
去:古:离开
才
今:到…去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在中午,中午过了没有到,太
方说:“您和我父亲约的是中午。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 就是无礼。”友人惭愧,下车牵他的手,元方进门不理睬。
1、文章记叙元方七岁时的故事,主要表现了他怎样的思 想性格?
主要表现元方的聪敏,为人方正直率,敢于据理力争,尤其是 懂得为人的道理。
2、《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
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 信人。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实话实说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 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 “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 誉”七个背囊。渡船出发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 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 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 渡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稍公说: “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
临川王,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
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
语的笔记小说,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杰出代
表。具有“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的特点,因 此著称于世。该书在魏、晋是当时盛行的小说 集大成之作,对后世的小说和笔记小说发展影
【语文知识点】世说新语的内容及作者简介
【语文知识点】世说新语的内容及作者简介《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公元403—444年)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刘义庆是刘宋王朝的宗室,袭封临川王。
历任重职,喜好文辞。
书中主要记载东汉未至魏晋间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琐语,而以晋代为主。
但是书中谈到的人物不只士族阶层,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庶憎侣,都有记载。
编撰者杂采众书,把值得称述的旧闻轶事纂辑起来,并加以润色,按内容分门别类,划为德行、言语、政事等三十六门,以士族阶级的观点,对士族名流的生活、思想、情趣等方面作了较多的反映。
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宋的刘义庆。
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明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
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
”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
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
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
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
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千岩万壑: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
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后用以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
不舞之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
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
”后因以“不舞之鹤”喻名不副实。
相煎何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相煎何急”喻自相残杀或迫害。
瞎马临池: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七年级上册语文 《世说新语》两则
2021/10/10
5
导入:
2021/10/10
6
2021/10/10
咏雪 7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
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
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
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 2021/10/10
8
一、准确读出下列生字。
é zhòu
2021/10/10
15
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 欢快 轻松)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
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 物来比喻雪。(意好蕴的的统诗一句。要“有柳意絮象”,一意喻象好是就物好象在和有
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2021/10/10
2
作者简介
刘义庆 • 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 • 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世说新语》是他组织一批文人 编写,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2021/10/10
3
《世说新语》和小说
•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 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 品的影响颇大。《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
2.背诵《咏雪》。
2021/10/10
33
陈太丘与友期
2021/10/10
34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就 没有信用
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
失
惭愧
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简介
刘义庆简介
刘义庆
刘义庆,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
《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
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原籍南宋彭城,世居京口。
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
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一﹞京尹时期(15-30岁)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的典籍,对《世说新语》刘义庆像(陈立言绘)的编撰奠定良好的基础,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位极人臣,但他的伯父刘裕首开篡杀之风,使得宗室间互相残杀。
因此刘义庆也惧有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
﹝二﹞荆州时期(30-37岁)刘义庆担任荆州刺史,颇有政绩。
荆州地广兵强,是长江上游的重镇,在此过了8年安定的。
﹝三﹞江南时期(37-42岁)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兖州刺史,38岁开始编撰《世说新语》,与当时的文人、僧人往来频繁。
于41岁病逝于京师。
刘义庆是个“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的人,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
一生虽历任要职,但政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简介
刘义庆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著名文学家。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
官至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篇。
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
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后世小说影响极大。
其中“周处除三害”、“望梅止渴”、“击鼓骂曹”等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子猷献戴”等也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
梁刘孝标作注,旁征博引,为后人所重。
另有《幽明录》,今佚。
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其佚文200余条,皆记神鬼怪异之事。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有关东汉到南朝刘宋人物轶事的杂史。
作者是宋的临川王刘义庆(公元403年~公元444年),梁朝的刘峻(字孝标)作注。
在汉代时,刘向曾写《世说》,但已散失。
《世说新语》原名也是《世说》,所以为和刘向的区别,又叫《世说新书》,宋代之后改为现在这个名字。
编著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职。
《宋书‧宗室传》说他“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
著有《徐州先贤传赞》九卷及《典叙》、志怪小说《幽明录》等。
刘义庆以前的志人(轶事)小说有晋裴启的《语林》、郭澄之的《郭子》等,均已散佚。
《世说新语》虽被保存了下来,但近代学者根据唐写本残卷考证,亦经后人删改,与原貌已有很大出入。
《世说新语》通行本为6卷,36篇。
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36门。
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於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此书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
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记载。
一些晋宋间人物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
上卷
德行第一言语第二政事第三文学第四
中卷
方正第五雅量第六识鉴第七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规箴第十捷悟第十一夙慧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下卷
容止第十四自新第十五企羡第十六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贤媛第十九术解第二十巧艺第二十一
崇礼第二十二任诞第二十三简傲第二十四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假谲第二十七黜免第二十八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忿狷第三十一谗险第三十二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惑溺第三十五仇隙第三十六
从《世说新语》的某些分篇中,可以看出刘义庆编著此书时的倾向性。
如《德行》、《政事》、《方正》、《雅量》等篇,作者对其中的人与事大抵采取肯定的态度;《任诞》、《简傲》、《汰侈》、《尤悔》、《惑溺》等篇,则对所写人与事多持否定态度。
其他各篇,虽然从题目中看不出明显的态度,但行文中仍有其倾向性。
大体来说,刘义庆对汉末一些名士,都是歌颂或赞赏的;对魏晋的清谈家则有所肯定,也有所否定。
如他比较赞赏的晋代乐广等人,尚清谈而又不违背“名教”;至於象阮籍等蔑视“名教”的人,则被斥之为“狂诞”。
对有些历史人物,他虽然并不赞成,但对他们某些行动,却又持欣赏的态度。
如对西晋末年“清谈误国”的王衍,有时也赞赏他不和人计较的“雅量”;对桓玄则称其早慧。
总的来说,他还是依据世族士大夫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物的。
《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简意赅,颇能传达人物的个性特点。
如《雅量》篇写祖约和阮孚两人的优劣,只通过祖约料理财物和阮孚为木屐上蜡的两个细节,显示出一个是吝啬的守财奴,一个只是出於对木屐的癖好。
淡淡几笔,人物性格就跃然纸上。
《忿狷》篇写王述性急,吃鸡蛋时用筷子刺不破壳就发怒,以至用脚踩,还放口中嚼破后吐掉,寥寥数语,把他当时暴怒的状况生动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