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标准范本

合集下载

机房物理安全管理制度范本(2篇)

机房物理安全管理制度范本(2篇)

机房物理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机房的物理安全管理,保护机房内的信息系统安全,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保密、完整性和可用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部门的要求,制定本机房物理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及其子公司、分支机构等单位的机房物理安全管理和相关人员。

第三条机房物理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机房设备管理、出入管理、巡视巡检管理、环境管理、灾备管理等方面。

第四条机房物理安全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机房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防止非授权人员进入机房,保证机房环境满足安全要求,提供灾备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系统遭受损害的风险。

第五条机房物理安全管理由专门组织负责,确保执行本制度并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进。

第二章机房设备管理第六条机房设备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

机房设备的管理应遵循以下要求:1.设备安全防护:机房应设有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进入机房。

机房设备应有保密标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设备布局合理:机房设备应按照规定的安全间距和连接要求进行布局,保证设备之间的安全间隔,防止设备互相干扰和损坏。

3.设备配电管理:机房设备的电源、配电设备等应进行合理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电网供电稳定可靠。

4.设备维护保养:机房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巡检,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隐患,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三章出入管理第七条机房出入管理应遵循以下要求:1.出入注册登记:所有进出机房的人员均需进行注册登记,包括身份证号码、姓名、单位、来访事由等信息。

2.身份验证措施:机房出入口设置身份验证措施,包括身份证刷卡、指纹识别等,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进入机房。

3.严禁携带禁止物品:禁止进入机房的人员携带易燃、易爆、腐蚀性和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

4.严禁私自搬动设备:除特殊情况外,禁止未经授权人员私自搬动机房内的设备。

第四章巡视巡检管理第八条机房巡视巡检管理应遵循以下要求:1.定期巡视巡检:机房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机房的巡视巡检,包括检查设备、电源、配电设备、安防设备等。

公司物理环境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公司物理环境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物理环境安全管理,保障公司资产安全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办公场所、生产场所、仓储场所等物理环境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公司物理环境安全管理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物理位置选择与建设第四条公司在选择物理位置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 防震、防风、防雨、防雷、防火等自然灾害的防护能力;2. 交通便利性、环境优美、治安状况良好;3. 设施设备完善,能够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

第五条公司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规范和安全标准,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消防设施齐全、安全通道畅通。

第三章物理访问控制第六条公司对办公场所、生产场所、仓储场所等物理环境实行严格的访问控制制度。

第七条人员出入管理:1. 人员进入公司物理环境,必须经过身份验证,携带有效证件;2. 临时人员进入,需经相关部门审批,并由专人陪同;3.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公司物理环境。

第八条设备、物资管理:1. 严格限制对公司设备、物资的借用、移动、处置;2. 设备、物资出入库必须登记,确保账实相符。

第四章防盗窃与防破坏第九条公司对物理环境内的设备、物资采取以下防盗、防破坏措施:1. 加强门窗、围墙等设施的维修,确保其完好;2. 安装防盗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实行24小时监控;3. 定期检查、维护监控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4. 加强巡逻,及时发现并制止盗窃、破坏行为。

第五章防雷、防火、防爆第十条公司对物理环境内的防雷、防火、防爆措施如下:1. 防雷:建筑物应安装防雷设施,设备应采取防雷措施;2. 防火:建筑物应采用耐火建筑材料,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3. 防爆:易燃易爆物品应储存在专用仓库,并采取防火、防爆措施。

第六章应急处理第十一条公司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职责、程序和措施。

第十二条发生突发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办法范文

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办法范文

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办法范文一、绪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确保企业的生产环境安全,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以及降低环境污染对社会的危害,制定科学合理的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办法显得尤为必要。

二、物理安全管理1. 安全设施的建设企业应根据工艺特点和安全需求,合理配置和摆放安全设施,包括灭火器、防护网、紧急停机按钮等。

2. 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护(1)电气设备的安装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2)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3. 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1)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并持相关证书。

(2)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 物料堆放管理(1)合理规划物料堆放区域,确保物料的有序堆放,防止堆垛倒塌引发事故。

(2)定期检查物料堆放区域,及时清理杂物和危险品,确保堆放区域能保持干净整洁。

三、环境安全管理1. 废物处理与回收(1)建立废物分类管理制度,对不同种类的废物进行分类储存。

(2)寻找合格的废物处理单位或回收机构,确保废物得到安全环保的处理和利用。

2. 污染物排放控制(1)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环保法规的要求。

(2)建立监测机制,定期检测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3. 库房管理(1)建立库房出入库登记制度,确保库房物品的安全与完整。

(2)对易燃、易爆品等危险物品进行分类储存,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 环保培训与宣教(1)开展员工环保培训,提高员工对环保意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定期组织环保宣教活动,提高公众对环保的认知。

四、应急管理1. 应急预案的编制企业应编制相关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分工。

2. 应急演练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3.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1)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

(2)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5篇)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5篇)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适应公司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的需要,保障公司生产和办公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依据:本管理办法根据《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制订。

第三条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四条公司员工应根据公司运营需要对资产进行保护。

公司的资产保护要求通过完成以下目标来实现:(一)确保所有资产的物理和环境保护能得到公司的有效控制。

(二)减少擅自访问或损坏或影响公司控制的资产的风险。

(三)防止公司控制的资产被人擅自删除或移动。

第五条安全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各项:(一)公司的场地(机房、办公室)的信息处理设施周围设置实际安全隔离措施,如门禁系统等。

(二)公司的大楼入口安全防范措施。

(三)防护设备避免发生火、水、极端温度/湿度、灰尘和电产生的危害。

(四)设备维护。

(五)清理资产。

第三章安全区域第六条公司的安全区域包括中心机房和敏感部门办公区域。

第七条安全区域的划分与管理参见《物理安全区域管理细则》。

第八条物理安全边界所有进入公司安全区域的人员都需经过授权,公司员工之外的人员进入公司安全区域必须登记换取不同的授权卡或访客证才能进入(持有效证件,得到被访者允许)。

第九条安全区域出入控制措施(一)物理控制措施1、机房的门禁系统必须启用,任何人都必须刷卡后才可进入机房;2、出入机房必须登记《机房出入登记表》,记录姓名、出入时间、事由等;3、一段时间内不会频繁进入的机房应上锁,需要时由运维人员开启进入工作,并确保办公完成后锁好;4、机房应安装闭路电视监控。

在所有安全区域的工作均应接受监督或监控。

(二)合同方及第三方1、要在主要出入口处填写《来访人员登记表》;2、在显眼处佩戴公司发出的临时出入卡或访客证。

(三)公司工作人员的控制措施1、公司工作人员都必须在显眼处佩带胸卡;2、公司工作人员调离公司时,其实际进入权也同时相应取消;(四)审查访问信息部应定期(每三个月)审查访问公司中心机房的人员名单并将进出权过期或作废的人员从名单上划掉。

机房环境安全管理规定

机房环境安全管理规定

机房环境安全管理规定机房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设施,对于企业的信息安全和运营效率至关重要。

机房环境安全管理是企业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机房的稳定运行和信息安全,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定和管理措施。

一、机房环境安全管理规定1.机房环境要求(1)物理环境:机房布局合理,设备漏电保护和电源配电合理,配合进行天然灾害和人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2)温湿度环境:机房温度要保持在20℃左右,湿度要保持在50%-60%的范围内,确保设备正常运行;(3)消防安全:设备要配备专业品牌的消防设备,消防通道、物品储存注意防火防爆、定期进行消防演练;(4)环境要求:机房设备要保持干燥、洁净、无灰尘、无毒气;(5)电力环境:电力设备要保持稳定、可靠,防止过载和短路,设备要配备在线UPS系统和应急备用能源。

2.机房运维管理(1)环境监控:设备要配置合适的环境监控系统,及时监测机房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指标;(2)巡检管理:定期巡检机房设备,检查电缆、接线、设备的工作状态并进行维修;(3)备份管理:进行全面备份,在设备损失或故障时及时恢复数据;(4)维护升级:定期进行设备升级、软件更新、系统维护,确保机房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5)应急处置: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应急物资和设备,针对突发事件及时采取行动,减少损失。

3.安全管理(1)门禁管理:设备安装门禁系统,限制必要人员进入机房;(2)网络访问管理:限制机房内设备的网络访问权限,监控网络流量,防止未授权的访问;(3)备份管理:定期备份机房数据,确保数据安全;(4)漏洞管理:及时分析和修补安全漏洞,以提高机房设备的安全性;(5)保密管理:严格遵循保密法律法规,对涉密信息进行严格访问控制和保护。

二、结语机房环境安全管理规定的制定和执行是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

机房的稳定运行和信息安全管理需要得到组织上和人员的高度重视和合理的投入。

只有建立完善的机房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范文(二篇)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范文(二篇)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范文一、概述信息技术设备是组成现代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信息安全、实现信息传输和存储具有重要作用。

为保护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维护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制定本规定。

二、信息技术设备的选择与采购管理1. 在选择信息技术设备时,应综合考虑设备性能、可靠性、可扩展性以及供应商服务质量等因素,确保设备符合系统需求并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

2. 所采购的信息技术设备应具备国家认可的安全认证,并按照厂家要求进行设备激活、授权等安全配置。

三、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管理1. 信息技术设备应设置在安全、稳定、通风、干燥、无尘、无腐蚀等环境条件良好的机房内,避免设备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 机房应设置保护设备,如防火墙、天然气自动灭火系统等,以防范设备遭到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的破坏。

3. 信息技术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巡检,包括设备的物理状态、备份与恢复、软硬件更新等,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安全、高效的工作状态。

四、信息技术设备的权限管理1. 对于安全评估较高的信息技术设备,应设置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

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设备,并记录每一次的访问操作。

2. 访问权限应按照员工所属职责以及工作需求的原则进行分配,将权限控制在最小化范围内,不得擅自调整权限设置。

五、信息技术设备的物理保护1. 信息技术设备应设置在安全密闭的机柜或机架内,并采用物理锁、电子锁等手段,限制非授权人员的物理接触。

2. 机柜或机架的安装位置应合理选取,避免受到电磁辐射、静电、温度过高等因素的影响。

3. 机柜或机架应配备温湿度传感器等监测装置,及时发现并报警设备周围的环境异常,防范设备因环境问题引发的故障和损坏。

六、信息技术设备的外部通信管理1. 信息技术设备的外部通信接口应设置合适的安全防护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以保护设备免受来自外部网络的攻击。

2. 对于需要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的信息技术设备,应根据需求设置合理的虚拟专用网(VPN)、访问控制列表(ACL)等安全控制手段,限制通信渠道和访问权限。

信息安全物理安全区域管理细则

信息安全物理安全区域管理细则

信息安全物理安全区域管理细则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信息安全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软件安全等等。

在这其中,物理安全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物理安全主要涉及到对信息系统所处的物理环境进行保护,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或者损坏设备等。

为了确保组织的信息安全,需要制定相应的物理安全区域管理细则。

本文将就此进行详细讨论。

一、物理安全区域分类1.1 公共区域公共区域指的是对外开放的区域,如大堂、会议室等。

在这些区域中,要求实施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安装监控摄像头,设置门禁系统等,以确保未经授权的人员无法进入。

1.2 工作区域工作区域指的是员工日常工作的区域,包括办公室、会议室等。

对于这些区域,需要加强门禁管理,实施身份识别系统,对进出员工进行记录和管理。

1.3 机房区域机房是信息系统运行的核心,对于机房区域需要进行严格的管控。

一方面,要加强门禁管理,只允许授权人员进入;另一方面,要设置相应的监控设备,对机房进行实时监控,以预防任何非法入侵或者损坏设备的行为。

二、物理安全措施2.1 门禁管理门禁管理是物理安全的基础,通过设置门禁系统,只允许授权人员进入相应的区域。

可以采用刷卡、指纹、密码等多种方式进行身份识别,并记录进出人员的信息。

2.2 监控摄像在关键区域,如机房、数据中心等,需要安装监控摄像头,以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

监控录像需要存储一段时间,并定期备份。

监控数据的保留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2.3 环境监测对于机房等特殊场所,需要进行环境参数的监测,如温度、湿度等。

一旦环境参数超出正常范围,应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可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并防止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发生。

2.4 火灾报警系统为了防止火灾带来的破坏,需要在关键区域设置火灾报警系统,一旦发生火灾,系统会自动发出声光报警,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2.5 数据备份为了防止因为设备故障或灾害等原因导致的数据丢失,需要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

信息机房的安全与维护管理(3篇)

信息机房的安全与维护管理(3篇)

信息机房的安全与维护管理指的是对信息机房环境、设备和数据进行保护和维护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方法。

信息机房是企业和组织重要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其中存储了大量敏感数据和重要业务系统。

因此,加强对信息机房的安全与维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物理安全、电力与环境、网络安全等方面详细介绍信息机房的安全与维护管理。

一、物理安全物理安全是信息机房安全管理的基础,主要包括人员进出控制、机房访问权限管理、视频监控和机房防火等措施。

1.人员进出控制:信息机房应设有门禁系统,只有经过身份验证和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机房。

对机房的进出应有记录,并对进出人员进行身份核实。

此外,机房内的重要区域应设置更严格的门禁控制,只有特定的授权人员才能访问。

2.机房访问权限管理:机房管理员应建立访问权限管理制度,对机房内的各种设备和区域进行分类管理,并为每位员工分配相应的访问权限。

只有授权人员才能使用、操作和维护设备。

3.视频监控: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可以提升机房的安全性。

监控摄像头应覆盖重要区域,如机房入口、机柜等,并对监控画面进行存储和保留一定时期的记录。

视频监控的存在可以有效阻止和打击潜在的安全威胁。

4.机房防火:信息机房应配备专业的火灾报警系统,以及灭火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设备。

机房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设备和线缆布线应规范,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火灾报警设备和灭火器。

二、电力与环境电力与环境是信息机房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主要包括电力供应与稳定、恒温恒湿和防电力故障等方面的管理。

1.电力供应与稳定:信息机房应采用双路供电模式,以确保电力的可靠供应。

应配备UPS电源系统和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以防止主电源故障时的电力中断。

同时,监控电力负载,避免超负荷使用。

2.恒温恒湿:信息机房的恒温恒湿环境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十分重要。

机房应装备空调系统,根据设备的热量负荷进行设计和调整。

恒湿装置可以调节湿度,避免湿度过高或过低对设备造成损害。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范本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范本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信息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行,防范设备物理损坏、丢失和环境灾害等情况的发生,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使用、管理和维护信息技术设备的单位和人员。

第三条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经济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应建立健全责任制度,明确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五条本规定的内容包括设备进出管理、设备布局、设备配备、设备维护、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第二章设备进出管理第六条信息技术设备进出管理实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任何人员必须携带有效证件,通过设备进出门禁的检查方可进入设备区域。

第七条设备进出门禁应设置在安全可控的地点,门禁设备应定时维护、巡检,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八条对于需要设备进出的人员,应制定相应的手续和流程,包括证件的审核、申请和审批等。

第三章设备布局第九条信息技术设备布局应合理,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功能发挥。

第十条设备房间应具备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防止设备因环境原因过热或过湿而损坏。

第十一条设备布局应考虑设备之间的安全间距,防止设备因相邻设备故障导致的损坏或影响运行。

第四章设备配备第十二条信息技术设备应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合理的配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满足业务需求。

第十三条设备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选择和购买,同时要求供应商提供合格证明和售后服务。

第十四条设备的供电、接地、防雷、防静电等配套设施应齐全,确保设备的电气安全。

第十五条信息技术设备的通信线路和网络设备应建立冗余和安全机制,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第五章设备维护第十六条信息技术设备应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修或更换。

第十七条设备的巡检和维护应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资质。

第十八条设备维护过程中涉及到的操作和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包括故障原因、维修措施和维修时间等。

信息科技物理环境安全管理规定

信息科技物理环境安全管理规定

信息科技物理环境安全管理规定1. 规范管理信息科技物理环境是指数据中心、机房和其他数据传输和处理设施的物理环境。

信息科技物理环境安全管理是保证数据中心和机房及相关设备正常有序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保证信息传输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开展信息科技物理环境安全管理之前,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以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在信息科技物理环境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1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需要负责信息科技物理环境安全管理的全面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规范管理、设备维护、安全检查等。

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对信息科技物理环境安全管理规范进行熟悉,并依此指导工作。

1.2 环境监测信息科技物理环境安全管理规定需要对环境进行持续监测,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

对于温度、湿度、气流、压力等环境因素,需要定期进行检测。

1.3 设备维护设备维护是信息科技物理环境安全管理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通过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验,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特别需要注意设备的电气安全问题,避免因电器故障引起的不安全因素。

2. 安全措施在实施信息科技物理环境安全管理规定时,需要执行一定的安全措施,以保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2.1 安全区域为保证信息科技物理环境的安全,需要建立安全区域,并对进出该区域的人员进行控制。

特别注意对未授权人员的身份和行踪进行跟踪和监控,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不安全情况。

2.2 电力安全在信息科技物理环境安全管理规定中,电力安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需要保证设备的电气安全,确保电源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对电源进行定期巡查和检测,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

2.3 防火措施在信息科技物理环境中,防火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需要对机房和数据中心等场所的防火环境进行严格控制,禁止在室内堆放可燃物品,对长时间运行的设备进行加装火灾报警设备,并定期进行防火检测以及防火演练。

3. 安全检查信息科技物理环境安全管理规定需要定期执行安全检查,以保证信息科技物理环境的安全。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根据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的规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和标准:
1. 设备安全管理:确保设备的物理安全,包括定期检查设备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设置访问控制措施,例如锁定设备、限制物理访问等。

2. 机房环境安全:确保机房环境符合设备的运行要求,包括设备的温度、湿度、空气流通等环境条件。

3. 防火措施: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例如安装烟雾探测器、消防喷雾系统等,以减少火灾对设备的损害。

4. 电力供应管理:确保设备有稳定的电力供应,包括配备不间断电源(UPS)、发电机等设备,以防止电力中断对设备的影响。

5. 网络安全:采取必要的网络安全措施,例如设备安全配置、访问控制、防火墙等,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网络攻击。

6. 设备备份和恢复:定期备份设备的数据和配置信息,并制定相应的恢复计划,以保证在设备发生故障或灾难时能够快速恢复。

7. 废弃设备处理:合理处理废弃的设备,包括安全清除设备上的敏感信息、环保回收等。

根据具体的行业和组织需求,可能还有其他相关的规定和措施。

为了保障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组织应该制定具体的管理流程和标准,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1. 背景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设备不仅扮演着传递信息的角色,还作为处理、储存和保护信息的核心。

保证信息技术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企业、机构、个人的信息资源保护至关重要。

发生信息泄露、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问题,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日常事务,还会造成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因此,信息技术设备的物理和环境安全管理十分必要。

2. 设备物理安全管理2.1 设备存储信息技术设备存储的环境安全非常重要。

为了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必须确保存储环境符合设备的规格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管理:•温度控制:设备存储温度必须符合设备制造商的规格要求。

在存储设备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不要将设备存放在过热、过冷或者潮湿的环境中。

•防尘、防静电:为了防止灰尘、脏物进入设备内部,需要加强设备存储区域的清洁工作。

此外,还需要避免将设备放置在静电极高的区域中,防止静电对设备损坏。

•设备密封:对于较为敏感的设备,也需要采用防水、防震等措施保证设备在移动和存储时不受到损坏。

2.2 设备保护保护信息技术设备免受未经授权的手段损坏、损失或盗窃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设备保护方面的建议:•物理锁定:站点必须提供物理锁定措施来保护机箱和设备不受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此外,还应该将现场的保密工作要求贯彻到Cache、硬盘等设备上。

•摄像头监控:应在存放设备的房间或柜子内部安装摄像头,并定期检查其是否正常运行。

•现场巡检:在危险或需要额外保障的环境中,应该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巡检。

这样可以在任何设备故障发生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 环境安全管理3.1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因素,和设备的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典型的气温范围(摄氏度)要在 20 至 25 度之间,以避免数据中心发生数据或设备故障。

任何大幅度的温度变化(超过100°F)都可能会导致设备故障,损坏或危害设备的健康。

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办法

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办法

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办法引言: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是组织和管理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各类物理与环境安全工作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的综合体。

在现代社会中,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已成为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种组织机构必须重视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从物理安全和环境安全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办法。

一、物理安全管理1. 保障人员的人身安全:1.1 设立安保部门:在企事业单位和组织机构中,需设立专门的安保部门,负责人员安全的保卫工作。

安保部门要有足够的人手和物力,保证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1.2 设立安保岗位:在组织内部设置安保岗位,经由专门培训的安保人员负责日常的安全巡查、安全预警和相关应急措施的执行。

1.3 定期组织演练: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安全演练,以提高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这包括消防演练、紧急撤离等。

2. 建立安全防护措施2.1 修建可靠的安全围墙:在单位周边修建高度适宜的安全围墙,增加外部入侵的难度。

2.2 安装高效的门禁系统:在入口处安装门禁系统,通过刷卡或指纹识别等方式验证人员身份,确保非法人员无法进入。

2.3 安装闭路监控系统:在关键区域安装闭路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并记录区域内的情况,为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提供依据。

3. 加强信息安全保护3.1 保护网络安全:加强对内部网络的维护和保护,设置有效的防火墙,阻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网络系统,减少公司信息泄露的风险。

3.2 加强文件和数据的防护:建立有效的文件和数据存储管理制度,通过权限管理和加密控制等措施,确保重要文件和数据的安全。

4. 健全保卫机制4.1 完善物防技防结合的安全工作机制:在单位内部实行物防技防结合的安全工作机制,通过物理防护设施和高科技设备相结合,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4.2 加强内外联动:与公安机关、消防部门等相关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动处置能力,提高安全防范水平。

二、环境安全管理1. 治理污染源1.1 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建立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

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办法(三篇)

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办法(三篇)

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办法是指针对物理环境安全问题进行管理的具体规定和措施。

1. 规定安全标准和要求:制定可靠的物理环境安全标准和要求,包括建筑物、设备设施的安全设计和安装要求,以及对环境风险的评估和管理要求。

2. 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物理环境的安全和可靠性。

3. 设立安全保护设备:根据环境风险评估结果,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安全保护设备,如防护墙、防护网等,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 建立应急预案:制定物理环境安全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应急处理程序,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安全措施,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5. 开展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增强物理环境安全管理的效果。

6. 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物理环境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和分析安全事件和事故的发生情况,为环境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7. 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对违反物理环境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包括罚款、停产整改等处罚措施。

8.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健全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共同推进物理环境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整体水平。

总之,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应对物理环境安全问题,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办法(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工作,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企事业单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的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原则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人员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核心;2.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综合施策,确保安全;3. 防范为重,事故防范和应急管理并重;4. 质量第一,采用符合国家规定的环保材料和设备。

第二章责任与义务第四条责任单位1. 企事业单位应当设立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本单位的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工作。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三篇)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三篇)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是企业和机构确保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和信息资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物理安全措施和环境管理可以有效预防不当操作、非法入侵、灾害和事故等对信息系统的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的规定,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信息技术设备物理安全管理规定1. 设备布局规范(1)设备间距:设备之间应保留足够的间距,便于设备的维修和更换。

间距应符合设备厂商的要求。

(2)设备摆放高度:设备应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并且应放置在干燥、无尘的环境中,远离水源和易燃物。

(3)设备固定:设备需要固定在专门的设备架上,避免发生抖动和倾倒的情况。

2. 机房安全规定(1)进入机房必须经过身份验证和授权后才能进入。

进入机房的人员应佩戴有效的身份证件,并记录入场时间和离场时间。

(2)机房应有门禁系统,只允许授权人员进入。

(3)机房内应定期巡视,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护和处理。

(4)机房内应配备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保护设备免受非法入侵。

(5)机房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设备,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3. 电源管理规定(1)设备应使用可靠的电源,电源线路应设置在专用的电缆槽或电缆管内,避免被人随意踩踏或拔插。

(2)设备应配置稳定的电源保护装置,包括稳压器、UPS电源和发电机等,以应对突发停电和电压波动的情况。

(3)电源线路应定期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4. 设备维护规定(1)设备维护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维护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设备表面的干净和卫生。

(3)设备的故障和损坏应及时报修和维护,不能随意更换部件或进行未经授权的修复。

二、信息技术设备环境安全管理规定1. 温度和湿度管理(1)机房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通常应保持在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

(2)机房内应配置空调设备,并且应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确保正常运行。

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办法

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办法

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办法背景物理与环境安全是影响企业和员工工作、健康和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恶劣的物理和环境条件会导致许多问题,包括事故、疾病和死亡。

企业负责确保员工和顾客的安全,减少风险和收益损失。

为此,企业需要制定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办法,以监测和保护物理和环境风险,确保员工和客户的安全和健康。

这些管理办法应包括对企业的物理和环境风险进行评估、传达安全意识、培训员工、制定应急计划、控制风险和记录违规行为。

物理与环境安全评估企业应对其物理和环境条件进行全面评估,以识别潜在的安全和健康风险。

此评估可能涉及材料、设备和工艺的选择和使用等方面。

评估应由专业人员完成。

评估的结果应包括安全和健康问题的清单,以及每个问题的优先级、时间表和责任。

企业还应制定解决措施,并制定计划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安装新设备、改进旧设备、更新工艺、更换材料等。

传达安全意识和培训员工企业应向员工和客户传达物理与环境安全的重要性。

此外,公司还应定期为员工提供物理与环境安全培训。

培训应包括对风险的意识、防止意外和急救技能等方面。

在培训过程中,企业应确保员工理解安全程序和政策,以便他们在危险情况下知道如何应对。

企业还应定期审查和更新培训计划以确保有效性和适应性。

制定应急计划企业应制定应急计划以应对物理与环境安全问题。

应急计划应明确谁有权接收通知、如何响应、如何通知员工和客户等细节。

企业还应考虑使用不同的通信方式来通知员工和客户。

应急计划应定期审查和测试,以确保其适应实际情况。

企业还应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并定期进行演练,以确保员工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和准确地响应。

控制风险企业应采取措施控制物理和环境风险。

这可能涉及购买新设备、改进现有设备、更换材料、审查供应商等方面。

企业还应确保设备按照安全标准设计和操作,并确保员工了解如何操作和维护它们。

同时,企业可以考虑提供个人保护装备(PPE),以保护员工免受潜在的物理和环境风险。

企业还应将安全纳入评估、评估风险和绩效管理流程。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模版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模版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模版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保障信息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必须加强对其物理与环境安全的管理。

本文将就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使用。

一、维护设备的物理安全1.设备放置1.1 设备应放置在安全、稳定的地方,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和湿度较大的地方。

1.2 设备应放置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避免过热和损坏。

1.3 设备放置的位置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避免尘土进入设备内部。

2.设备安装2.1 设备的安装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设备正确连接,并符合安全规范。

2.2 应安装防护措施,防止设备被未经授权的人员恶意损坏。

2.3 设备底部及周围不得堆积杂物,以免影响设备散热。

3.设备维护3.1 定期检查设备的外部线缆连接,确保连接良好并无松动。

3.2 定期清洁设备的外表面、散热孔和风扇,保持设备运行的良好散热状态。

3.3 定期更换设备内部易损件,并进行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4.设备防盗4.1 设备放置的地方应配备视频监控系统或其他安全防范措施。

4.2 设备应定期检查防盗设备的有效性,并修复或更换失效的设备。

4.3 设备管理人员应制定设备防盗和保护规定,并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

二、保护设备的环境安全1.防止污染1.1 禁止在设备周围吸烟,以防止烟尘对设备的污染。

1.2 设备周围应保持清洁,并制定清洁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周围进行清洁。

1.3 确保设备所处的环境没有液体和其他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害的物质。

2.防护电磁波干扰2.1 设备周围应尽量避免强电磁场的存在,以免对设备正常运行产生干扰。

2.2 设备应尽量远离大功率电子设备,以减少电磁干扰。

2.3 电源线应保持良好接地,减少静电对设备的伤害。

3.防止过热和过冷3.1 控制设备周围的温度,避免过热和过冷对设备运行的影响。

3.2 定期检查设备的风扇和散热孔,确保设备的正常散热。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办法范本(2篇)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办法范本(2篇)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办法范本一、总则为确保信息技术设备的物理安全和环境安全,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与可靠,维护本单位的信息资产安全,特制订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二、信息技术设备的物理安全管理1.设备放置1.1 信息技术设备应根据设备形态、结构和尺寸等特性进行合理的放置,保证设备通风、散热和防尘。

1.2 重要设备应放置在安全、稳定的场所,并防止被他人随意触碰,以防设备意外受损。

2.设备安全防护2.1 信息技术设备应设置密码锁、指纹识别等安全手段,制定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未经授权人员的接触。

2.2 对设备进行出厂设置时,应及时更改默认账号和密码,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保密,以防设备被未授权人员利用安全漏洞进行攻击。

2.3 定期检查设备的物理安全措施是否完好,并及时修复或补充不足的措施。

3.设备电源供应3.1 提供电源供应的设备应符合相关电气安全要求,接线正确可靠、牢固。

3.2 应使用符合标准的电源线,并及时更换老化破损的电源线。

3.3 任何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私自安装或更换电源设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三、信息技术设备的环境安全管理1.设备放置环境1.1 保持设备放置区域的整洁和安静,避免杂物随意堆放或摆放在设备周围。

1.2 设备放置区域应远离水源和易燃物,以防发生火灾和设备因水进入而损坏。

1.3 设备放置区域的温度和湿度应处于合理的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环境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2.设备运行环境2.1 定期检查设备周围的通风系统,并清除通风孔的灰尘和杂物,保证设备正常散热。

2.2 室温过高时,应及时开启空调或其他降温设备,保持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

2.3 定期检查机房内的湿度,合理设置加湿器或除湿器,确保设备在适宜的湿度环境中运行。

3.设备维护环境3.1 设备维护时,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3.2 定期清洁设备的外表面和内部,并使用合适的清洁剂,不使用会对设备造成损害的物质。

2023年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

2023年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

2023年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保障信息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行,加强对信息技术设备的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有效防范信息泄露、故障和灾害风险,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使用和管理信息技术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学校、社会组织等。

第三条:物理安全管理要求1. 信息技术设备应设置在安全可靠的场所,防止非授权人员进入。

设备散热和通风条件应符合标准,避免过热引发事故。

2. 信息技术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状态良好、无故障。

同时,要保持设备的清洁,并及时清理设备周边的垃圾和灰尘。

3. 信息技术设备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设备被盗、损坏或拆解。

设备应安装安全防护装置,如监控摄像头、防盗锁等。

4. 对于移动设备,应采取有效的防盗措施,如设置密码锁、远程定位和数据清除功能等,确保设备和数据的安全。

第四条:环境安全管理要求1. 信息技术设备所处环境应符合设备的工作环境要求,避免高温、潮湿、 dusty环境对设备造成损害。

2. 设备所处的网络环境应安全可靠,具备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3. 信息技术设备的供电环境应稳定可靠,电源、电压等参数要符合设备的要求,避免因电源问题导致设备损坏或数据丢失。

4. 对于需要冷却的设备,应保证设备周围的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不得超过设备的工作温度和湿度范围。

第五条:事件处理与应急响应1. 对于设备的故障、损坏或盗窃等事件,应及时进行处理和报告,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认真对待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2. 对于网络攻击、数据泄露或其他安全事件,应立即启动紧急响应机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急处理,防止事件扩大并追究相关责任。

3. 根据实际情况,单位和个人应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和演练计划,提升应急响应能力,保障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六条: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1.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加强对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违规行为进行警示教育或依法追究责任。

物理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物理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公司物理环境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提高公司整体安全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区域、设施、设备、物资及员工活动场所。

三、安全责任1.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发布本制度,并监督实施。

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物理环境安全负全面责任。

3. 员工对本人的物理环境安全负责。

四、安全管理制度1. 物理环境安全检查(1)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定期组织物理环境安全检查,各部门配合检查。

(2)各部门应定期对本部门物理环境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 设施设备管理(1)设施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2)设施设备损坏或故障时,应及时上报并安排维修。

3. 用电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用电安全规定,严禁私拉乱接电线。

(2)使用电器设备时,应确保设备完好,避免触电事故。

4. 消防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消防安全规定,严禁在消防通道、安全出口处堆放物品。

(2)定期检查消防设施设备,确保其完好有效。

(3)员工应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学会自救和互救。

5. 交通安全管理(1)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确保交通安全。

(2)车辆行驶时,注意保持车距,避免超速、超载。

(3)行人应遵守交通信号,横穿马路时注意观察。

6. 防盗安全(1)加强门卫管理,严格执行来访登记制度。

(2)各部门应妥善保管贵重物品,防止被盗。

7. 应急处理(1)发生安全事故时,各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2)事故发生后,应及时上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配合调查处理。

五、奖励与处罚1. 对在物理环境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降职、解聘等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制度编号:LX-FS-A65075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标准范本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适应公司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的需要,保障公司生产和办公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依据:本管理办法根据《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制订。

第三条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四条公司员工应根据公司运营需要对资产进行保护。

公司的资产保护要求通过完成以下目标来实现:(一)确保所有资产的物理和环境保护能得到公司的有效控制。

(二)减少擅自访问或损坏或影响公司控制的资产的风险。

(三)防止公司控制的资产被人擅自删除或移动。

第五条安全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各项:(一)公司的场地(机房、办公室)的信息处理设施周围设置实际安全隔离措施,如门禁系统等。

(二)公司的大楼入口安全防范措施。

(三)防护设备避免发生火、水、极端温度/湿度、灰尘和电产生的危害。

(四)设备维护。

(五)清理资产。

第三章安全区域第六条公司的安全区域包括中心机房和敏感部门办公区域。

第七条安全区域的划分与管理参见《物理安全区域管理细则》。

第八条物理安全边界所有进入公司安全区域的人员都需经过授权,公司员工之外的人员进入公司安全区域必须登记换取不同的授权卡或访客证才能进入(持有效证件,得到被访者允许)。

第九条安全区域出入控制措施(一)物理控制措施1、机房的门禁系统必须启用,任何人都必须刷卡后才可进入机房;2、出入机房必须登记《机房出入登记表》,记录姓名、出入时间、事由等;3、一段时间内不会频繁进入的机房应上锁,需要时由运维人员开启进入工作,并确保办公完成后锁好;4、机房应安装闭路电视监控。

在所有安全区域的工作均应接受监督或监控。

(二)合同方及第三方1、要在主要出入口处填写《来访人员登记表》;2、在显眼处佩戴公司发出的临时出入卡或访客证。

(三)公司工作人员的控制措施1、公司工作人员都必须在显眼处佩带胸卡;2、公司工作人员调离公司时,其实际进入权也同时相应取消;(四)审查访问信息部应定期(每三个月)审查访问公司中心机房的人员名单并将进出权过期或作废的人员从名单上划掉。

(五)外部和环境威胁的安全防护1、机房建设应符合GB 9361中A类安全机房的要求;2、危险或易燃材料应在离安全区域安全距离以外的地方存放。

大批供应品(例如文具等)不应存放于安全区域内;3、恢复设备和备份介质的存放地点应与主场地有一段安全的距离,以避免影响主场地的灾难产生的破坏;4、应提供适当的灭火设备,并应放在合适的地点。

第十条交接区安全(一)公司应设立交接区,同时:1、向公司发送货物必须预先通知货物资产所属部门的资产管理员和信息安全管理员;2、送货公司名称和交货时间应当在接收货物之前由货物资产所属部门的资产管理员和信息安全管理员确认;3、送货公司在进入安全区域之前要经过物理环境主管部门有关人员的鉴别确认;4、货物资产所属部门的资产管理员和信息安全管理员应检验货物,以保证没有潜在的危害。

第四章设备安全第十一条设备安置与保护(一)公司中应考虑以下控制措施:1、设备应进行适当安置,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对工作区域的访问;2、应把处理敏感数据的信息处理设施放在适当的限制观测的位置,以减少在其使用期间信息被窥视的风险,还应保护储存设施以防止未授权访问;3、要求专门保护的部件要予以隔离,以降低所要求的总体保护等级;4、应采取控制措施以减小潜在的物理威胁的风险,例如偷窃、火灾、爆炸、烟雾、水(或供水故障)、尘埃、振动、化学影响、电源干扰、通信干扰、电磁辐射和故意破坏;5、应建立在信息处理设施附近进食、喝饮料和抽烟的指南;6、对于可能对信息处理设施运行状态产生负面影响的环境条件(例如温度和湿度)要予以监视;7、所有建筑物都应采用避雷保护,所有进入的电源和通信线路都应装配雷电保护过滤器;8、对于工业环境中的设备,要考虑使用专门的保护方法,例如键盘保护膜;9、应保护处理敏感信息的设备,以减少由于辐射而导致信息泄露的风险;极其重要设备应部署在不同位置。

第十二条支持性设施(一)应有足够的支持性设施(例如电、供水、排污、加热/通风和空调)来支持系统。

支持性设施应定期检查并适当的测试以确保他们的功能,减少由于他们的故障或失效带来的风险。

应按照设备制造商的说明提供合适的供电。

(二)对支持关键业务操作的设备,推荐使用支持有序关机或连续运行的不间断电源(UPS)。

电源应急计划要包括UPS 故障时要采取的措施。

如果电源故障延长,而处理要继续进行,则要考虑备份发电机。

应提供足够的燃料供给,以确保在延长的时间内发电机可以进行工作。

UPS 设备和发电机要定期地检查,以确保它们拥有足够能力,并按照制造商的建议予以测试。

另外,如果办公场所很大,则应考虑使用多来源电源或一个单独变电站。

(三)另外,应急电源开关应位于设备房间应急出口附近,以便紧急情况时快速切断电源。

万一主电源出现故障时要提供应急照明。

(四)要有稳定足够的供水以支持空调、加湿设备和灭火系统(当使用时),供水系统的故障可能破坏设备或阻止有效的灭火。

如果需要还应有告警系统来指示水压的降低。

(五)连接到公共提供商的通信设备应至少有两条不同线路以防止在一条连接路径发生故障时语音服务失效。

要有足够的语音服务以满足地方法规对于应急通信的要求。

(六)实现连续供电的选项包括多路供电,以避免供电的单一故障点。

第十三条电缆安全(一)敷设到公司内各个区域的电缆线的保护方式如下:1、进入信息处理设施的电源和通信线路宜在地下,若可能,应提供足够的可替换的保护;2、网络布缆要免受未授权窃听或损坏,例如,利用电缆管道或使路由避开公众区域;3、为了防止干扰,电源电缆要与通信电缆分开;4、使用清晰的可识别的电缆和设备记号,以使处理失误最小化,例如,错误网络电缆的意外配线;5、使用文件化配线列表减少失误的可能性;6、对于敏感的或关键的系统,更进一步的控制考虑应包括:(1)在检查点和终接点处安装铠装电缆管道和上锁的房间或盒子;(2)使用可替换的路由选择和/或传输介质,以提供适当的安全措施;(3)使用纤维光缆;(4)使用电磁防辐射装置保护电缆;(5)对于电缆连接的未授权装置要主动实施技术清除、物理检查;(6)控制对配线盘和电缆室的访问;第十四条设备维护(一)应按照供应商推荐的服务时间间隔和规范对设备进行维护。

(二)由供货商维护的设备。

各种维护活动要按照合同协议或设备购买时的维护计划进行。

(三)只有已授权的维护人员才可对设备进行修理和服务(四)原则上应保存所有维护记录(五)要保证所有可疑的或实际的故障以及所有预防和纠正维护的记录;(六)设备资产的管理部门和人事部应当向外包维护单位索取维护计划和记录。

(七)设备资产的管理部门和人事部定期审核维护记录和计划。

(八)当对设备安排维护时,应实施适当的控制,要考虑维护是由内部人员执行还是由外部人员执行;当需要时,敏感信息需要从设备中删除或者维护人员应该是足够可靠的;(九)应遵守由保险策略所施加的所有要求。

第十五条场外设备的安全(一)离开办公场所的设备的保护应考虑下列措施:1、离开建筑物的设备和介质在公共场所不应无人看管。

在旅行时便携式计算机要作为手提行李携带,若可能宜伪装起来;2、制造商的设备保护说明要始终加以遵守,例如,防止暴露于强电磁场内;3、家庭工作的控制措施应根据风险评估确定,当适合时,要施加合适的控制措施,例如,可上锁的存档柜、清理桌面策略、对计算机的访问控制以及与办公室的安全通信;4、足够的安全保障掩蔽物宜到位,以保护离开办公场所的设备。

安全风险在不同场所可能有显著不同,例如,损坏、盗窃和截取,要考虑确定最合适的控制措施。

其它信息用于家庭工作或从正常工作地点运走的信息存储和处理设备包括所有形式的个人计算机、管理设备、移动电话、智能卡、纸张及其他形式的设备。

第十六条设备的安全处置与重新使用(一)设备报废处置时,存有敏感信息的存储设备要从物理上加以销毁,或用安全方式对信息加以覆盖,而不能采用常用的标准删除功能来删除。

(二)所有带有诸如硬盘等储存媒介的设备在报废前都要对其检查,以确保其内存储的敏感信息和授权专用软件已被清除或覆盖。

存有敏感数据的已损坏的存储设备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以决定是否对其销毁、修理或遗弃。

(三)为保证信息安全,必须在处理介质前擦除有关的敏感信息:1、用碎纸机销毁所有的敏感纸质记录。

废纸可在碎纸后立即处置掉。

2、公司内部不应积累过量纸质记录。

所有的纸质记录都必须在处置前销毁。

3、磁带和磁盘必须在处置前实际销毁和核对。

4、数据存储光盘应在处置前实际销毁。

(四)凡敏感性介质的处置都必须填写《信息介质处置申请表》,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行处置。

并记录在《信息介质处置记录表》,留待审计时备查。

第十七条设备的移动(一)应考虑如下措施:1、在未经事先授权的情况下,不应让设备、信息或软件离开办公场所;2、明确识别有权允许资产移动,离开办公场所的雇员、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3、应设置设备移动的时间限制,并在返还时执行符合性检查;4、若需要并合适,要对设备作出移出记录,当返回时,要作出送回记录。

(二)应执行检测未授权资产移动的抽查,以检测未授权的记录装置、武器等等,防止他们进入办公场所。

这样的抽查应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应让每个人都知道将进行抽查,并且只能在法律法规要求的适当授权下执行检查。

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本管理办法由信息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十九条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