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公开课教案_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公开课教案_16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公开课教案_16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联系和发展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本课在第七课的基础上深化,进一步探讨世界的发展状态。

世界不仅是相互联系的,而且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把握了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状态,发展的动力、原因、环节和发展的规律性二、学情分析通过《哲学生活》的一轮复习,学生基本明确什么是哲学; 马克思哲学的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联系观。

高三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也在增长,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考情分析通过对近五年的各地高考的分析和考纲要求,向学生展示高考的出题情况和考察频率与重点。

四、教学理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转变教学理念,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始终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情境,通过独学、互学和群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的、积极的、认真的参与到情境当中,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目标1、能理解发展的实质。

2、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性的。

能结合有关现实材料,灵活运用该原理。

3、正确把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能理论联系材料,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解决现实问题。

4,把发展观的知识拓展,联系前后教材的知识明确发展的动力,原因,环节,规律性。

六、教学重难点发展的实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七、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结合高考模拟考试成绩对学生教育,鼓励大家要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 通过身边例子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引到本课主题发展观,又能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情感教育。

(二) 复习新课【环节一: 自主复习】发展观的知识框架整理分析。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悟本节课复习目标,在下面的教学环节可以有的放矢。

【环节二: 易混易错】1. 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公开课教案_9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公开课教案_9

课题名称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科目政治教学对象授课人课时1课时一、设计理念《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是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第二目的内容,本课内容是继前面发展的趋势后接着讲解的发展的状态,所以本课就围绕着“量变”和“质变”两个概念,其中主要讲解了含义、特征,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教学的开端通过对“文字接龙”的游戏的总结让学生理解让学生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特征并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

为了让学生印象更深刻,原理和方法论部分我采用“水的三种质态转化”图以及手机的案例,让学生讨论总结,并以其他事例归纳总结。

最后由我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所以整堂课以学生为本,同时尽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例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探究中能够自我认可。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用表格或其他形象的方式来展示知识点,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哲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阵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哲学课堂的学习中主动自觉,感受哲学的魅力,享受哲学思辨的乐趣。

2、遵循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原则,注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本节课的设计以生活为基础、以哲学知识为支撑,将生活逻辑和哲学思维结合起来,让抽象的哲学知识贴近生活的实际。

二、教材分析《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是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第八课第二框第二目的内容。

它体现了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有机结合,是特别有利于联系实际,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课。

是在第一目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变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并从实际生活出发,论述了学习量变、质变关系原理的重要指导意义。

因此,搞好本节课的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

《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规定为:(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特征。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三、学情分析:整体情况: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好,喜欢发表一些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由于高一还没有文理分科,大多数学生对政治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也有限,还没有形成辩证的思维方式和辨析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
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

理解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分歧和根本分歧。

2、能力目标
能够从现实生活的案例中,区别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来观察和思考社会政治生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危害,从而在行动上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特别是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生活中。

2学情分析
哲学之美在于思辨。

现阶段的高一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中的政治课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学生已基本具备理解哲学的思辨精神。

而且,经过开学以来的学习,学生对联系的、发展的和矛盾的观点有了一定了解。

这节课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究。

3重点难点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分歧和根本分歧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公开课教案_1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公开课教案_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一、设计目的: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理论和现实问题。

本单元综合探究在设计过程中,通过“看图猜成语”的游戏来明确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分歧,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个人和国家如何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观点的指导下解决现实问题和国家政策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对本单元各课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之后形成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

本探究活动的设计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理论知识的综合性。

因为从知识要求来说,这一问题是对第三单元第七、八、九、十课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搞好本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对有关唯物辩证法的知识有更系统、更全面的了解。

二是鲜明的思想道德的教育性。

从探究的题目就能体现出这一点,它要求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明确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以及二者根本分歧的基础上,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是非科学的,从而在行动上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特别是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深刻理解“五位一体”的社会总体布局,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并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深入理解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觉养成用发展、全面、联系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避免用静止、片面、孤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和根本分歧【教学难点】: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五、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中华文化的特点学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极具包容性博大精深、渊源流程的中华文化有着许多表现形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而成语作为其中的优秀代表始终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课件《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课件《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人教)

联 系
用联系的 观点看问 题 用发展的 观点看问 题
发展
适度、促 进、重视 量的积累 前途充满信心准 备走曲折路
矛 盾
具 体 问 题 具 体 分 析
对立
形 而 上 学
的两 统点 一论 与 重 点 论
内 外 因 相 结 合
孤立
静止
片 面
(1)以下成语,俗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D ) 1、滴水穿石2、物极必反3、刻舟求剑4、断章取义5、墨守成规 6、失败乃成功之母7、
这一态度说明了: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是尊重事物之间的联系;三 是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唯物辩证法 发展
联系
根本内容
矛盾 对立统一
动力
内部联系
内部矛盾
内因
外部联系
外部矛盾
外因
(三)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1、内因与外因 (1)内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根本原因,内因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结论: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不仅不可缺少,而且有时甚至还 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外因能不能撇开内因而起作用呢?
(3)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 实现内因对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的决定作用
② 能够对事物变化发展起到加速和延缓作用。
辩证法部分知识结构
联系的根本内容 普 客 多 遍 观 样 含 性 性 性 义 辩 证 法 构成 含 实 趋 状 义 质 势 态 地位是否变化 普 特 主 主 内 含 遍 殊 次 次 外 义 性 性 矛 方 因 盾 面 原因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漫画在思维上有何特点?应怎样思维?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 观点看问题。对待孔子的思想,要一分为二地 认识。我们应当弘扬孔子思想中对我国和谐社 会建设有借鉴意义的内容,而舍弃其中不适合 当今时代和社会潮流的内容。网民们一味地推 崇或坚决地反对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就 是“扬弃”。对待孔子的思想,既不能简单地 肯定它,也不能简单地否定它,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网民们一味地推崇和坚决地反对 的看法,都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应予以反 对。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谈话要点: (1)对未来充满信心,勇敢地接受挫折和困难。 (2)正视自身弱点,扬长避短。 (3)努力学习,积累经验,脚踏实地地工作。
唯物辩证法依据: (1)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 是曲折的、迂回的。 (2)矛盾具有普遍性。 (3)注重量的积累。
2、老子、韩非和黑格尔的言论,表达了辩证法 的思想,郭象、董仲舒和杜林的言论则代表了 形而上学思想。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3、上述材料说明的哲学道理:矛盾存在于一 切事物中。矛盾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事物 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4、不能找到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无论是在 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在人们的思维领域, 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
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
向;高中用政治综必合修四的第三思单维元综方合探式究 来认识事物。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原理
方法论

物 1、发展的普遍 辩 性及发展的实质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法 的 发 展 观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公开课教案_12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公开课教案_12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学法指导】识记:联系的含义理解:(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事物的联系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正确处理人与事物间的关系。

因为美国房价下跌,贷款的时限到了之后,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还贷款,然后贷款公司倒闭,继而连累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同时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最终,美国爆发金融危机。

不久迅速波及冰岛、英国、法国、中国等国家,对纺织、能源、汽车等行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次危机遂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危机。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1)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2)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3)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1、改变事物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条件与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固有的联系。

2、当人们试图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时,只有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包括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才能成功。

否则,任何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尝试,都会失败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个粗心的工人在制造铆钉时忘了给其中一枚做个钉帽。

恰巧这枚铆钉被用来给该国元帅的千里马钉马掌。

在一次抗击外敌入侵的战斗中,马掌脱落,但元帅并不知道继续追赶敌人。

不久,马的脚伤太重而马失前蹄。

元帅从马上摔下来,被乱马踩死。

顿时,群龙无首,军队大乱。

敌军乘机反扑,一举灭掉这个国家。

A、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系着B、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相互联系C、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公开课教案_7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公开课教案_7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材依据】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唯物辨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设计思路1 指导思想:教学中贯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把握时代性,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感知哲学,建构生活化的课堂。

应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一个概念:联系的含义。

(2).理解三个观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3).把握一对关系:事物的客观联系与人的主观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文字材料、观看图片资料,通过思考、探究、合作学习,能够从相关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学会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逐步树立唯物辨证的世界观,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2).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联系,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难点 : 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二、教学准备: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部分的知识,了解了世界本原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物质世界处于怎样的状态,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

本课通过同学们的共同探究明确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请大家看这副图片“可怕的惩罚”并思考这幅图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说明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那么什么是联系?小组合作探讨什么是联系,如何理解它的内涵?一联系的含义学生回答:联系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内涵可以从两个范围四个相互角度去理解,学生举例为动物与植物,我和你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班级内部,学校内部是诸要素之间的联系,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联系能够体现四个相互。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公开课教案_0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公开课教案_0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能力目标:逻辑思维能力:本框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与形而上学的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并进而对学生提出“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要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综合、分析、比较的抽象思维能力。
探究二:列宁曾这样说明矛盾的普遍性:
“在数学中,正和负,微分和积分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在物理学中,阳电和阴电,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都是矛盾着的现象。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组成了战争的总体,推动了战争的发展,解决了战争的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要认识到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危害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表现。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生及坚持这一思想方法的重要意义。
教学
重难点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教学
方法
1、老师提问,学生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2、讲授式教学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创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韩非认为,“古今异俗,新故异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因此,统治者应该“因时变
法”,“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董仲舒则认为,“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
天下,亦古之天下”,“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因此,“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化、
习俗、文义”应当“尽如故”.
黑格尔认为,“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了矛盾,它才会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一、设计目的: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理论和现实问题。

本单元综合探究在设计过程中,通过“看图猜成语”的游戏来明确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分歧,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个人和国家如何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观点的指导下解决现实问题和国家政策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对本单元各课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之后形成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

本探究活动的设计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理论知识的综合性。

因为从知识要求来说,这一问题是对第三单元第七、八、九、十课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搞好本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对有关唯物辩证法的知识有更系统、更全面的了解。

二是鲜明的思想道德的教育性。

从探究的题目就能体现出这一点,它要求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明确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以及二者根本分歧的基础上,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是非科学的,从而在行动上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特别是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深刻理解“五位一体”的社会总体布局,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并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深入理解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觉养成用发展、全面、联系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避免用静止、片面、孤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和根本分歧【教学难点】: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五、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中华文化的特点学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极具包容性博大精深、渊源流程的中华文化有着许多表现形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而成语作为其中的优秀代表始终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学习了必修四《哲学与生活》我们又知道了,哲学是一门令人睿智的学科,它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同时,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密切: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这节课我们就将熠熠生辉的成语文化与令人睿智的哲学相结合,一起来探讨一下哲学史上“两个对子”之一——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中的奥妙。

2.游戏:看图猜成语(1)刻舟求剑(板书):楚人只看到落水那一刻的剑相对于船帮上的刻痕是相对静止的,却忽视了船在运动。

因而我们知道了,这个人在用静止(板书)的观点分析问题。

(2)一知半解(板书):对问题知到的不全面,分析的不透彻。

即用片面(板书)的观点分析问题。

(3)断章取义(板书):将文章中的一段或一句单独拿出来,独立于整篇文章之外。

此处是在用孤立(板书)的观点分析问题。

(4)日新月异(板书):形容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在变化。

在哲学上,我们一般将上升的、前进的、科学的变化称之为发展(板书)。

(5)统筹兼顾(板书):从宏观角度,统一筹谋和规划。

从成语解释我们不难发现,这里在用全面(板书)的观点分析问题。

(6)唇亡齿寒(板书):虞国士大夫意识到自己国家与虢国息息相关,虢国被灭,虞国定难逃厄运。

这里士大夫用了联系(板书)的观点分析问题。

通过六幅图片我们得到了六个成语,又一起分析了六个成语所体现的额哲学观点。

在哲学上,我们将用静止的、片面的、孤立的观点分析问题称为“形而上学”(板书)的观点,而将发展的、全面的、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称为“唯物辩证法”(板书)的观点。

(要求学生在课本83页找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并识记)唯物辩证分和形而上学的分歧(板书)在于:静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的对立、片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的对立、孤立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的对立。

结合刚刚我们的分析结论,一切来做两道习题巩固知识。

课堂小测:1.下列观点与古希腊哲学家芝诺“飞矢不动”说一致的是()①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②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③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芝诺的“飞矢不动”的观点,只看到了“飞矢”在一个参照系中是相对静止的,却忽视了它本身是绝对运动的,所以题目强调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①中“静”、“不流”体现了静止的观点看问题,②中“行”、“看”体现了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③中“不动”、“不周”体现了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④中“出”、“来”体现了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所以答案是B。

2.下列观点分别体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观点的是()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道之大,原出于天。

道不变,天亦不变”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人定胜天”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存在即被感知”D.“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与“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答案:A解析:首先明确辩证法的观点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观点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A选项中“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道之大,原出于天。

道不变,天亦不变”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B选项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定胜天”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选项中“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即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选项中“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和“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的观点都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答案是A。

3.深入分析:整个第三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辩证法的三个大观点,即唯物辩证的联系、发展观和矛盾观,刚刚在猜成语的环节中我们涉及了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中是否包含矛盾观呢?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刻舟求剑——动静分离一知半解——两面分离都没有坚持矛盾的分析方法断章取义——整体和部分分离日、月(黑夜和白天)对立日新月异都包含了对立统一的观点日月更迭有了时间的发展变化,即二者统一于发展全过程左右对立(一人执两禾为“兼”)统筹兼顾左右手统一于一人身上唇齿软硬对立唇亡齿寒唇齿统一于一人身上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形而上学的观点中都不包含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中都蕴含着矛盾观,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板书/要求学生在课本83页找到该句并重点识记)4.理论联系实践:哲学的观点要求我们理论联系和指导实践。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根本分歧要求我们每一个个人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就我们党和国家而言,在制定政策、坚持为人民服务中也要始终坚持唯物辩证法,坚决反对形而上学。

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不断变化着的国情出发,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和社会总体布局,并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发展全局,创造性的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社会总布局。

何为“五位一体”?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结合视频和扩展资料进行讨论:(观看视频资料)通过视频和扩展资料,我们了解了,“五位一体”的社会总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结合扩展资料分析“五位一体”社会总布局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历了由单一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两个文明”建设、“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现阶段“五位一体”布局提出,是社会主义制度日臻完善的表现,也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

剖析:“五位”:政、经、文、社、生态紧密联系,缺一不可——联系的观点“一体”:政、经、文、社、生态统一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全面的观点“经历”:社会总布局的日臻完善和发展——发展的观点课堂小测:3.下列属于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的是()A.是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是否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是否承认矛盾D.是否承认思维具有同一性答案:C4.某高中开设哲学拓展课,同学们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同学们围绕战国时期荀子与西晋时期郭象的两个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荀子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郭象说:“万事万物‘突然而自得’‘忽然自而’”。

某同学经过认真分析,认为这两个人的观点全面概括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你赞同该同学的说法吗?为什么?答案:①不赞同。

②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发展观点与静止观点、全面和片面观点三个方面。

而两者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荀子的观点认为人与人是密切联系的,郭象则认为事物之间是彼此孤立的、毫不相干的。

两位思想家的观点只是体现了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荀子和郭象的观点没有全面概括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解析:此类题型首先应回答观点,即赞同或不赞同。

明确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和根本分歧,分析荀子的观点:荀子认为人与牛马最大的区别在于“人能群”,即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郭象则认为万事万物“自得”、“自而”,即认为万事万物彼此孤立毫无联系。

荀子和郭象的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仅把“联系与孤立”的对立等同于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这种观点过于片面。

5.课堂小结:再次强调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和根本分歧,以及现实指导作用。

七、作业:练习册相关章节习题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本节内容为综合探究内容,需要学生在对整个第三单元进行系统掌握后的深入探究。

这要求教师在引导和启发方面多下功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