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考试题含答案大全
高二语文上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璀璨(cuǐ càn)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B. 腹背受敌(fù bèi shòu dí)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C. 莲花(lián huā)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D. 突兀(tū wù)恍若隔世(huǎng ruò gé sh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比赛,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决心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B.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 在这次活动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D.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活动被迫取消了。
3. 下列诗句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C.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4. 下列成语中,出自《诗经》的一项是:A.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爱国之心,如日中天;报国之志,如磐石之坚。
B.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青春似火,热情似血。
C.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D.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6. 下列词语中,属于多义词的一项是:A. 知识B. 美丽C. 高兴D. 智慧7.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你难道没有发现,他的成绩一直在进步吗?B. 这样做,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C.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D. 这样的错误,难道还会犯吗?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青天白日,晴空万里。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是对高二师生一学期的语文教学效果进行的检测,来做份语文期末试卷复习一下吧。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一、基础知识(12分,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滟滟(yàn) 扁(piān)舟子钗擘(qíng)黄金临邛(qióng)道士洪都客B.殷(yǐn)岩泉东南坼(chè) 栖(xī))隐处雕栏玉砌(qiè)应犹在C.将(qiāng)进酒恣欢谑(xuè) 捣衣砧(zhēn)上惟觉(jué)时之枕席D.芙蓉浦(fǔ) 消溽(rù)暑小楫(yī)轻舟梦入神山教神妪(yù)2.下列关于课内诗句字词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3分)A.踯蹰镜中衰鬓岩扉松径常使英雄泪满襟B.燎沉香江流宛转芙蓉泣露夷歌数处起渔樵C.霁寒宵乾坤日月浮皓腕凝霜雪栗深林兮惊层颠D.江娥啼竹钟鼓馔玉同消万古愁一夜飞渡镜湖月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可羡月照花林皆似霰霰:雪珠B.烟涛微茫信难求信:音讯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应当C.主人何为言少钱何为:为什么人事音书漫寂寥漫:到处D.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凭轩涕泗流涕,鼻涕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李白的一生中漫游过许多地方,许多经典的诗歌都是他在漫游时所创作的,如《将进酒》就是李白应邀到嵩山作客时所写。
B.20XX年,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
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时而杜甫肩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C.李清照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陆游辛弃疾那样有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甚至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
语文高二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二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左传》D. 《史记》3.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B.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诗歌集。
C.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D. 《红楼梦》是清代的长篇小说。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A. 李白的《静夜思》B. 杜甫的《月夜》C. 苏轼的《水调歌头》D. 李清照的《如梦令》5. 以下哪项不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6.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的作者是:A. 杜甫B. 李白C. 王之涣D. 孟浩然7. 以下哪项是《诗经》中的篇章?A. 《关雎》B. 《离骚》C. 《出师表》D. 《岳阳楼记》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A. 陆游的《游山西村》B.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C. 苏轼的《江城子》D.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9.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A. 杜甫的诗句B. 李白的诗句C. 李商隐的诗句D. 王之涣的诗句10. 以下哪项是《史记》中记载的历史人物?A. 曹操B. 刘备C. 诸葛亮D. 项羽答案:1. A2. D3. B4. C5. D6. C7. A8. A9. C10.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唐代诗人______,被誉为“诗圣”,其诗作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
2.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______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3. “______,______”是《诗经》中《关雎》的开篇,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4. “______,______”是《水调歌头》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语文高二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chì)气魄(pò)振奋(zhèn)呆滞(zhì)B. 气息(xī)呕心沥血(lì)纷至沓来(tà)雕梁画栋(diāo)C. 神采飞扬(yáng)纵情任性(xùn)雕虫小技(cháo)青出于蓝(qīng)D. 遥想(yáo)融会贯通(huì)比翼双飞(yì)赏心悦目(shǎ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按时作息,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C. 我对他的关心和照顾,使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D. 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
3. 下列词语中,与“奋发向前”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 奋不顾身B. 勇往直前C. 振奋精神D. 勇攀高峰4.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里的风景如画。
B.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在知识的海洋里辛勤耕耘。
C. 爱情就像一杯美酒,越陈越香。
D. 这座城市的夜景犹如一幅画卷。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脱颖而出,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B. 面对困难,他毫不退缩,迎难而上。
C. 他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这片希望的土地。
D. 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肩负着振兴民族的重任。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什么现象?8.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英勇斗争,展现了怎样的精神风貌?9.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体现了他的什么才能?10. 《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取经,克服重重困难,体现了怎样的品质?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及主题。
高二语文上册考试练习题带答案

高二语文上册考试练习题【一】一、基础演练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数落(shǔ)挪动(nuó)蔓菁(jīng)气喘吁吁(xū)B.砖砌(qì)咆哮(xiào)怒号(háo)散落(sǎn)C.昵称(nì)窗槛(kǎn)颤抖(zhàn)瞥见(piē)D.瞅见(chǒu)唠叨(láo)殡仪馆(bìn)闲逛(guòng)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组是()A.淘气出殡神秘漫漫长夜B.篷松奈烦昂首阔步一愁莫展C.砖砌苔藓静侯蛮不在乎D.寂寞扯蛋头昏眼花莫名其妙3.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A.“男人?”苏艾像吹小口琴似的哼了声说,“难道男人值得——别说啦,不,大夫,根本没有那种事。
”B.“十二,”她说,过了一会又说“十一”,接着是“十”、“九”,再接着是几乎连在—起的“八”和“七”。
C.“我要呆在这儿,和你在一起。
”苏艾说:“而且我不喜欢你老盯着那些藤叶。
”D.大夫今天早晨告诉我,你很快康复的机会是——让我想想,他是怎么说的——他说你好的希望是十比一!4.选出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苏艾正在画插图,忽然听到一个虚弱的声音重复了好几遍。
B.苏艾在楼下那间灯火黯淡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
C.“她会把死和藤叶联系在一起?笑话。
”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D.她非常担心,惟恐那个虚弱得像是枯叶般的琼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联系,真会撒手去世中。
5.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班级的一些规章制度都应该固定下来,不能翻云覆雨,叫人难以琢磨。
当然也不是说一切都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B.3年前那个淘气顽皮的小姑娘,如今却以全省理科状元的成绩进入我国第一大学府,真是不堪设想。
C.假如不愿走向深渊,就让我们走向广阔;假如不愿坐享其成,就让我们勤勉奋斗。
D.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的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高二上考试题目及答案语文

高二上考试题目及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矍铄B. 桎梏C. 罄竹难书D. 恣意妄为2.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一意孤行,不顾他人意见。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令人敬佩。
C. 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让老师非常失望。
D. 他桀骜不驯,常常与老师顶撞。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D. 他因为迟到,所以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4-10题略。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2. 鲁迅的《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______》是其代表作之一。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作者是______。
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______》。
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自《论语·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文言文略)1.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每题2分,共6分)- 谪:______- 箕:______- 稔:______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每题3分,共9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每题5分,共10分)- 请分析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 请分析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作文(共30分)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题目:《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C4-10题略。
二、填空题1. 苏轼2. 《狂人日记》3. 范仲淹4. 《滕王阁序》5. 子张三、阅读理解1.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语文高二上册期末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瑞雪纷飞情不自禁B. 翠色欲流悲欢离合C. 红颜薄命息息相关D. 唇亡齿寒惊心动魄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B. 这篇文章论述了新时代青年应该具备的品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C. 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被誉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杰出代表。
D. 她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演员,曾在多个影视作品中担任主演。
答案:B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沉着冷静B. 坚定坚韧C. 沉重厚重D. 激昂沸腾答案:C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星星像撒在黑幕上的钻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B. 她的声音像夜莺般婉转动听。
C.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忧虑。
D. 那朵花仿佛在微笑。
答案:C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人民,因为我是中国人。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B. “这是我的书,你的书在那里?”他指着桌子上的另一本书问。
C. “我明白了,谢谢你!”她微笑着说。
D. “他每天都很忙,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的感慨。
答案:英雄7. 《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的坚定信念。
答案:真理8. 《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描绘了()的壮丽景色。
答案:北国风光9. 《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描绘了()的壮美景象。
答案:滕王阁10. 《阿Q正传》中,阿Q认为自己是“精神上的胜利者”,这句话反映了()。
答案:阿Q的畸形心理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请简述《离骚》中的“美政”思想。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交往。
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西班牙人和抵达印度的葡萄牙人等,他们都是追逐着“钱”而走遍世界的。
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且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对象的商人──“钱商”,私人金融活动应运而生。
这些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很大,但是,“钱”的商业利润实在太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现在,钱的符号化电子化,让银行结算的速度大幅度提高,社会前进的步伐加快,极大地提高了经济的效率,在这方面,发达国家走在了前头。
金融电子化、货币符号化,是顺着使“钱”尽可能方便的逻辑往前走的。
“钱”方便到可以看不见的地步,越来越多看不见的“钱”在我们身边如洪水般高速流动,终于出现了一种比自然界灾害更为可怕的灾害──“钱灾”。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人们以“钱”炒“钱”,“钱”越炒越热,终于升腾为“泡沫”。
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大肆购买某国的货币,然后急剧抛出,足以使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
短期流动资本大进大出,是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十多年前长春“疯狂的君子兰”,就是泡沫经济的本土例子,在城市职工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的时候,一株君子兰却居然可以炒至十几万元的价位。
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增长幅度不大,房地产却在疯炒,经济泡沫一破灭,迄今十年不振。
钱啊钱,认为它贵,它就贵,不贵也贵,一旦泡沫破灭,认为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不贵。
经济发展怎样才有后劲?经济学家发现,在土地、劳动、资源和资本、科学技术和和平环境这些重要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国内市场的容量。
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容量能够比得上美国,这是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能够长期独领风骚的重要原因。
一个大国,只有当人民购买力得到普遍提高、市场整合得好的时候,国内市场才会显示容量优势。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基础题(第小题3分,共9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辑要作揖舟楫修葺缉拿归案 B.寥廓悖谬屠戮蓼蓝未雨绸缪C.诽谤绯红徘徊悱恻妄自菲薄 D.黯然歆羡幽暗喑哑不谙水性【考点】常用字的字音【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读音,读音练习要把功夫放在平时,注意多查字典,多积累。
A项几个词语的读音分别的jí、 yī、jí、qì、jī。
B项几个词语的读音分别是liáo 、miù、lù liǎo 、mòu 。
C项的读音分别是fěi 、fēi 、pái 、fěi 、fěi 。
D项的读音分别是àn 、xīn 、àn 、yīn 、ān。
【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付梓筹划名信片大象的鼻子——能曲能伸B.按语沉湎泊来品班马的脑袋——头头是道C.装帧针贬挖墙角冰糖煮黄连——同甘共苦D.宣泄鄙薄炒鱿鱼耗子啃书本——咬文嚼字【考点】常用规范汉字【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字形记忆要注意与字意相连。
A项,“名信片”应写作“明信片”,“能曲能伸”应写作“能屈能伸”; B项,“泊来品”应写作“舶来品”; C项,“针贬”应写作“针砭”,“挖墙角”应写作“挖墙脚”。
【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随着社会的发展,__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__出小学时的同桌了。
③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__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
A.终身辨别品评B.终身辨认品尝C.终生辨别品尝D.终生辨认品评【考点】词语(包括熟语)【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正确使用。
“终身”在“身体”还在世的这整段时间内,终身大事,是整个活着的事业。
“终生”是生命的从头到尾,强调出生这点和生命最后这点,终生奋斗,就是奋斗到生命的终点。
高二上册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上册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在读高二的时候相信大家通过语文试题的练习,把自己的语文文学素养提升了不少。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上册语文测试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槛阱(jiàn) 汶汶(mén) 乳媪(yùn) 白泠泠(líng)B.谂知(niàn) 剌谬(cì) 鹰隼(sǔn) 呱呱而泣(gū)C.栖迟(qī) 祚薄(zuò) 筵席(yán) 垣墙__(huán)D.笑靥(yè) 曩者(nǎng) 船坞(wù) 槲寄生(hú)2.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美国目前的救市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因为两个多月前的3500亿用于拯救美国金融业、刺激美国经济的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秦羽除了班级和学校团委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Friday”的栏目主持,学习成绩居然不降反升,真是让人佩服。
B.4月16日,中国海军首批和第2批护航编队从曼德海峡东口启程亚丁湾开始第二次联合护航,这是中国海军第42批护航行动,也是“深圳”舰首次指挥的护航任务。
C.在今年的“两会”上,不少教育界的代表.委员建议,高校招生应引入多元标准,不但要看高中生的高考成绩,还要看其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报告。
高二第一学期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语文试卷及答案高二语文考试要想考到好成绩,除了平时上课要认真听讲之外还要自己多动手做语文试卷的练习。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第一学期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第一学期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莎士比亚的剧作经几百年时光的磨洗,仍以旺盛的生命力,活跃在夸天各国的舞台上,它们历久弥新,甲了莎翁作品的现实意义和不朽生命力。
因此,他的历史剧主人会能时而现身宫廷,时而出没沙场,情节起伏跌宕;他的悲剧和喜剧都不是单纯的,而是错综的混合体。
恩格斯称赞莎士比亚戏剧是情节生动性、丰富性与思想深度、历史内容完美的融合。
他常布置几条线索平行而后交织,于错综复杂中展现广阔多彩的画面,总是乙增加悬念,使读者、观众的紧张感不断增强。
莎翁的戏剧语言,俏皮、华丽、精萃而丰富,从典雅的书面语言到部俗的市井俚(li)语,从民谣体到古诗体,无所不有。
剧本中不少台词,成了成语典故或人们经常引用的格言。
比如,“ 丙是智慧的灵魂,冗( rong)长是肤浅的藻饰”,“心里的瑕疵( ci)是真的污诟”。
莎翁创作的三十七部戏剧,塑造了几百个不同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一套符(fu)舍各自性格特点的语言,而且随着场夸的更叠、际遇的变化,人物语言也有所发展变化。
比如,哈姆莱特的语言,有时温文尔雅,有时明白晓畅,有时妙语连珠,有时又语无伦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一位单枪匹马企图重整乾坤的年轻的理想主义者的速惘、痫苦和悲怆。
l. 文中加点宇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俚(li)语精萃 B冗(rong)长藻饰C瑕疵( Ci) 污诟 D符(fu)合更叠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人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印证逐步简洁 B印证逐步简捷C见证逐渐简捷 D见证逐渐简洁3. 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历久弥新 B错综复杂 C温文尔雅 D单枪匹马4. 填人文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莎翁写戏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
高二语文上册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册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精力充沛,工作起来毫不逊色于年轻人。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很明确,结构也相当完整。
D. 他因为学习刻苦,所以成绩优异。
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停地在花丛中穿梭。
B. 她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C. 他的眼神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黑暗。
D. 以上都是。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
B. 春天来了,花开了,草绿了,鸟鸣了。
C.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善良又正直。
D. 以上都是。
4.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是:A. 他虽然屡战屡败,但仍然坚持不懈。
B. 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一针见血。
C. 他这个人真是一言难尽,让人难以捉摸。
D. 以上都是。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呢?C. 难道这就是你所谓的公平吗?D. 以上都是。
6-10. [类似题目,继续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是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
2. “_________,_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
3. “__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的名句,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
4. “_________,_________”是《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5. “_________,_________”是《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2.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领导才能。
3.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谋。
最新高二 (上) 语文 试卷 附带参考答案

最新高二(上)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所谓“出场定型”,意为人物一出场,作者即总体概括其思想性格,描绘其肖像特征,以使读者对此人物形象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对他们的出场,作者就采用了“出场定型”的聚焦式方法,以给读者一个总体的深刻印象。
二人正式出场是在第三回,作者以内视点的方法集中笔墨次第写来,先在林黛玉眼中写贾宝玉,再于贾宝玉眼中写林黛玉。
作者着意在对方眼中写出,可谓别出心裁,颇有深意。
黛玉见宝玉是先视形,再由形窥神,由神知人。
形包括服饰与容貌等方面,服饰描写一再强调,冠、褂、袄、裤、靴、玉齐全,纯用工笔,显出贵族公子的气派;容貌描写双重用墨,面、色、鬓、眉、目、态具在,昭示其美男子的神韵。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重在写其内心之情,强调他是古今少有的多情种。
两首《西江月》,意在揭示其与传统评价标准相违背的带有叛逆色彩的独特思想性格。
似贬实褒、明贬暗褒、寓褒于贬,全面地概括了贾宝玉的不合时宜特征,为统领贾宝玉形象的总纲。
宝玉见黛玉是先总写,再细描;先观貌,次看神,后写心。
总写只用八个字:“细看形容,与众各别。
”这是形神兼备的包括气质、风度在内的出类拔萃的整体感觉。
细描重在借形传神,以“眉目”传情达意。
“眉”以“似蹙非蹙”状之,现出其多愁善感;“目”以“似喜非喜”状之,写出她敏感多疑。
而“态”、“娇”、“闲静”、“弱”、“病”等词语意在突出她的气质的独特性。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强调其聪明颖悟及病态之美。
宝玉眼中的这段描写又与前面众人眼中的黛玉形象﹣﹣“举止言谈不俗”,“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相互映衬,相互印证。
由此可见,“出场定型”的写人方法是颇为允当的,它可以在人物亮相的瞬间一下子使其形象鲜明起来,给读者一个明确深刻的总体印象,使读者容易把握。
同时,也为人物思想性格的丰富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一群人,他们用脚步丈量着土地,用汗水浇灌着希望,他们是农民。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劳作,默默奉献,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农民的形象却逐渐模糊,甚至被一些人误解和轻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农民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情感。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们用脚步丈量着土地,用汗水浇灌着希望”中的“丈量”,指用步子量土地,形容农民辛勤劳作,热爱土地。
B.“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农民的形象却逐渐模糊,甚至被一些人误解和轻视”中的“甚至”,表示农民形象模糊这一情况进一步加剧。
C.“农民的形象却逐渐模糊”中的“模糊”,指农民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变得不清晰,失去了原有的地位。
D.“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劳作,默默奉献”中的“默默”,形容农民辛勤劳作,不为名利。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讲述了农民在我国大地上辛勤劳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巨大贡献。
B.文章通过对比,展现了农民形象在现代社会中的模糊和被轻视的现象。
C.文章旨在呼吁社会关注农民,尊重农民,让农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D.文章中并未提及农民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3)下列对文章表达技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农民形象在现代社会中的变化。
B.文章运用了排比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C.文章运用了描写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
D.文章运用了抒情手法,表达了对农民的敬佩和关爱。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农民这一群体的认识。
(5)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应该如何关注和尊重农民?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高二期末考试卷带答案语文上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窥视沉湎毛遂自荐B. 漫不经心贻笑大方窃窃私语C. 豁然开朗恣意妄为欣欣向荣D. 奋发图强纵情任性真心实意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与他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
C. 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对自然界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D. 他对这个问题已经了解,但还不敢确定自己的看法。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了超凡的技艺,令观众叹为观止。
B. 她的性格很内向,总是默默无闻地帮助别人。
C. 这篇文章语言流畅,内容丰富,读起来引人入胜。
D. 老师经常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这次考试更是名列前茅。
”B. “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我们的梦想。
”C.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
”D. “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我非常喜欢它。
”5. 下列各句中,下列句子表达效果最差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如同阳光一样温暖,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
B. 她的声音如同夜莺一样动听,让人陶醉其中。
C. 他的智慧如同大海一样深邃,让人敬佩不已。
D. 他的爱心如同春天一样温暖,让人感到生命的希望。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6. 《背影》一文中,父亲送别儿子时,背影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答案:父爱如山,深沉而伟大。
7. 《荷塘月色》中,作者通过哪些景物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丽?答案:荷叶、荷花、露珠、月光。
8. 《离骚》中,屈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关怀、对理想的追求。
9. 《赤壁赋》中,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壮阔场面?答案:比喻、夸张、对比。
(完整版)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语文期末试卷说明:本卷满分为7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知识积累和运用(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不可估量.(liàng)给.(gěi)予嫉.(jí)恨豁.(huò)然开朗B.妲.(dá)己苑囿.(yòu)攒.(zǎn)射夔.(kuí)门C.长歌当.(dàng)哭桀.(jié)骜浸渍.(zì)菲.(fěi)薄D.绯.(fěi)红诅.(zǔ)咒洗涤.(tāo)啃噬.(shì)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真知灼见气势汹汹不可思议言不由衷B、义无返顾意气用事书生意气责无旁待C、别具一格变幻莫测漠不关心开诚布公D、讳莫如深讳疾忌医一筹莫展天伦之乐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上级既然下达了任务,虽然时间紧,我们也只能____为之。
②老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叶落要归根,那____他乡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呀!”③民族区域____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④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方法,不要_______孩子的自尊。
A、勉力作客自治伤害 B.、勉励作客自制损害C、勉力做客自制伤害 D.、勉励做客自治损害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有人以为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那些进口饮料。
B、他俩从小学到高中同窗十二载,一直相敬如宾....,从来没有因琐事而吵架。
C、在国庆节前的全市卫生大扫除中,市直机关干部倾巢而出....,分片参加了集体劳动。
D、头一两天我老在后悔,放着明媚秀丽的桂林不要,偏偏跑到这里来活受罪,真是吃错药...!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答案】A2. 【答案】B3. 【答案】C4. 【答案】D5. 【答案】A6. 【答案】B7. 【答案】C8. 【答案】D9. 【答案】A10. 【答案】B二、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15分)11. 【答案】(1)A. 美丽的风景(2)B. 精美的食物(3)C. 丰富的文化(4)D. 深厚的友谊12. 【答案】(1)作者通过对家乡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引用诗句和描绘景物,使文章更具诗意和画面感。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13. 【答案】(1)文章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了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挑战。
(3)作者呼吁人们要正确看待科技发展,既要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也要警惕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古诗文阅读(每题5分,共20分)14. 【答案】(1)A. 江南春(2)B. 渡荆门送别(3)C. 江雪(4)D.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5. 【答案】(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6. 【答案】(1)作者通过描绘寒山、古寺、落日等景象,表达了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
(2)诗中运用了对比、夸张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诗歌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四、作文(50分)17. 【答案】标题:《科技的力量》开头: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主体:1. 科技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远程手术等,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2. 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在线教育、虚拟现实教学等,为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
3. 科技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
结尾: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正确看待科技发展,既要发挥其积极作用,也要警惕其负面影响,让科技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尚书》中,“天”已不是人所不能认识的东西,反而是人能认识它,并在行动中达到自已的目的。
到了与《尚书》不同的《周易》及先秦诸子出现后,天人观的内涵才实现了人文理性的转向。
这其中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是先秦时期的主要流派,基本上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涵。
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道数将为天下裂”,三人都在言说“道”,可见那时“道”已经成为当时思想的主题。
《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
”这里的道,老子认为是不可以命名的,也即无法用概念来加以界定的,一旦给它强行取了名字,那就不是“道”了。
也就是说,“道”是不可以用概念来确切把握的,天不再是最高的存在,而是要师法道,即“天法道”。
由此,天成为从属于道的范畴,从而获得了形而上的哲学意义。
可以说先秦诸子思想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本面貌。
这一时期,先秦诸子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道”,用以沟通天人,摆脱原始巫术和传统天命观的束缚,促进了人性的觉醒。
而由此形成的“天人”关系被视作一种新的“天人合一”,“道”正式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思想主题和核心范畴, 一切都要以“道”为本源依据和最终旨归。
而由于这种“道”是祛魅后的形而上的范畴,使得中国传统的天人关系实现了人文的转向,而且形成了沟通天人、物我的媒介。
无论是哪一种思想,天人关系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问题,其发展确实是经过原始宗教的信仰阶段而逐步发展到形而上的理性层面。
经过先秦诸子的改造,天基本上脱去了其神秘外衣,呈现出更多人文理性的色彩。
但不论是具有神秘意义的天,还是自然意义上的天,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并指导人事活动的依据,其最终目的都是明吉凶顺人事。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比象(比拟象征)”思维,就被赋予了更多政治伦理层面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上册考试练习题含答案【语言快餐】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复辟媲美庇护权刚愎自用大有裨益B.豢养隐患盥洗室风云变幻焕然一新于网络③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______正因为由己及人领悟到别人的孤独,我们的内心_______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
A.漫延打破也/就B.蔓延突破也/就C.漫延突破但/才D.蔓延打破但/才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洪战辉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崇高的人生追求,对那些逆境厄运加身,总是觉得低人一等,自嗟自伤、怨声载道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
还D.为方便广大学生及家长了解国家教育收费政策,接受广大群众对教育乱收费问题的投诉、举报,教育部日前开通了教育乱收费举报电话。
6.目前,广大网民正在进行“国花”推选活动,如果你也参加这项活动,下面三种花中,你打算选什么花为“国花”?请简要陈述你的理由,至少引用一句与你所选的花相关的古诗文名句。
(4分)①牡丹②梅花③荷花7.下面是体现“以人为本”精神的一些具体举措,请从中归纳出“以人为本”的含义。
不超过50字。
(4分)材料一:政府,应对各类事故,要不惜人力物力,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材料二:教育,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在新的《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中删去了有关“对坏人坏事应挺身而出进行斗争”的条款。
材料三:商业,倡导顾客是上帝,规定超市里的商品的码放、标签上的提示必须符合人们字数5.1项直接写在上;2、3、4项写在各行之间的( )里。
赤壁之战司马光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句式特点:险固:)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资:协:句式特点:)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备(为走,今礼士,(句式特点:旧: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咸:立事:为:计:莫若:)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世业:句式特点:行将:)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句式特点:)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操逃何不按;况刘(翻译:)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胄:盖:)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句式特点:举:于:计: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句式特点:) 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统形(伐罪:治:句式特点:)将军会猎于吴。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会猎:莫:句式特点:)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 动:句式特点:大势:) 奄有其他,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奄有:乃:悉:)权起更衣,不)品) 欲大(廓开:)计,正与孤同。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
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将(受使:托名:其实:)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以:兼:烈:地方:兵精足用:乐业:横行:)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
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残、秽:)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
驱中国士众在徒忌孤乃(授:因:句式特点:)罢会。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恐慑:)甚无谓也。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无谓:校:)尚怀狐疑。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狐疑:御:自:)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能)兵)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 引次:)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 走:)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
( 走舸:遗:)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着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
( 以次:)张))陷泥中,)将)“于丹式解读”:传播文化经典引起学界关注近一段时间,于丹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人物。
一边是她的书销售得异常火爆。
先是《于丹〈论语〉心得》畅销,紧接着,《于丹〈庄子〉心得》新书签售活动创下日签售1.5万册的纪录。
另一边是人们对于丹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签售会当天,一位男士冲入签售会场,脱去外套,露出T恤,上面赫然写着“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几个大字,以示抗议。
3月2日,中山大学博士徐晋如联合清华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几位学生在天涯网上,贴了一篇《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的帖子,称于丹“用《心灵鸡汤》般的语言来猥亵孔子”、“把人文理论庸俗化和媚俗化”,甚至希望“《百家讲坛》应立即让于丹下课,并向全国人民公开道歉”。
这些学生联名表态“要将于丹抵制到底”,回帖者众多。
拨开现象看本质,深究其本,所有纷争都指向一个焦点:传统经典应该如何解读?现在的“大话”经典、“水煮”经典、经典“心得”、“品”经典,等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个性化的方式对传统经典改写、解读,似乎成了一股风气。
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
只要它的立意有可取之处,并且不以严肃的学术研究自居,就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于丹在接受,通过大,采本质意义,有很多的传播资源可以发掘,而发掘时要当心别把它弄得支离破碎。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的传统经典历经几千年风雨,不但没有被割断却日渐升温甚至火爆起来,再一次反映了传统经典顽强的生命力和永恒的魅力。
人们希望从中获取心灵和生活上的指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这也呼唤着传统经典从学术圣坛走向民间,走到人们的生活中。
这对文化传播者来说既是商机,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历史责任。
“于丹式解读”再一次反映出传统经典走入民间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一位学界人士指出,随着更多的关于传统经典的文化产品投入市场,对传统经典的解读会形成一个买方市场,经历了这样或那样的文化冲撞,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货比三家”,他们也许不仅仅是读了一本《于丹〈论语〉心得》而已。
这些人可能无心去翻阅朱熹的《论语集注》,但会去看看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刘宝楠的《论语正义》或李泽厚的《论语今读》,也可能去读读南怀谨着的通俗易懂的《论语别裁》。
经过岁月的筛选而沉淀下来的文化产品,终究有其魅力所在。
(《光明日报》2007年03月19日,有删改)9.一方面是于丹的书销售得异常火爆,另一方面她又遭到强烈反对,二者的原因各是什么??项,局”一词,宜用“打破”。
③根据前后语意,前空用转折“但”,强调转折后的语意,后空用“才”,因为两句之间隐含着必要条件关系,而非充分条件关系)4.C(A项,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民众普遍不满。
此处可用“怨天尤人”。
B项,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
此处使用对象错误。
C项,扬汤止沸;从锅中舀起开水再倒回去,想制止水的沸滚。
比喻办法不彻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D项,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
不合语境)5.D(A项,“坚韧意志”不能与“提高”搭配;B项“站在”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小康”后加“的高度”;C项,照应不周)6.陈述理由应将花的品格与民族精神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名句:①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②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香自苦寒来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花之君子者也。
(陈述理由和((兼道:以加倍速度赶路。
比:及,等到。
走:逃跑。
)(径:径直。
句式特点:介词结构后置。
宣:传达。
旨:意图。
致:表示。
殷勤:恳切。
)(句式特点:宾语前置。
旧:老交情。
敬贤礼士:敬重贤者,礼遇读书人。
)(咸:副词,都。
立事:成就大业。
为:替。
计:打算。
莫若:不如。
)(世业:世代相传的大业。
句式特点:判断句。
行将:快要,将要。
)(句式特点:判断句。
)(句式特点:介词结构后置。
)(诣:进见。
句式特点:介词结构后置。
海内:四海之内。
收众:招收人马。
)(芟夷大难:削平大乱,指消灭各地割据势力。
)(处:对待。
中国:中原地区。
抗衡:对抗。
绝:断绝关系。
)(是))(伐罪:讨伐有罪的人。
治:部署。
句式特点:介词结构后置。
)(会猎:会战的委婉说法。
莫:没有人。
句式特点:判断句。
)( 动:副词,动辄,动不动。
句式特点:判断句。
大势:优势。
)(奄有:完全占有。
奄,覆盖,包住。
乃:乃至,甚至。
悉:全部。
)( 共:动词,共有。
)( 向:副词,刚才。
察:仔细分析。
)(图:商讨。
句式特点:宾语前置。
何以:凭什么。
当:应当。
以:介词,把。
)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句式特点:宾语前置。
)(廓开:扩大,阐明。
)(受使:接受使命。
托名:假托名义。
其实:他实际上。
);这里指( 办:备置。
)(办之:对付曹操。
诚:通“请”。
邂逅:万一。
)( 逆:迎,这里是迎击的意思。
助画方略:协助谋划作战的策略。
)( 引次:退却。
)( 走:使……败逃)( 走舸:轻快的小船。
遗:送给。
)( 以次:按次序。
)( 延及:蔓延到。
顷之:片刻,一会儿。
炎:通“焰”。
)(句式特点:定语后置。
轻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雷:通“擂”,敲击。
坏:溃败。
) ( 羸:瘦弱。
句式特点:被动句。
蹈藉:践踏。
);分)(一方面2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赀.财(zī) 缇.骑(tí) 缙.绅(jìn) 社稷.(jì)B.缊.袍(yùn) 垣.墙(yuán) 偃.仰(yǎn) 修葺.(qì)C.欹.侧(qī) 孤僻.(pì) 诏.书(zhāo) 蟠.曲(pán)D.汶.水(wèn) 摴.蒱(chū) 徂.徕(cú) 石罅.(xià)解析:此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识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