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禾谷类病毒病的病原问题Ⅰ

合集下载

植物病虫害防治试题及答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试题及答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限制昆虫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子为非密度制约因子的是()。

A. 温度B. 生活空间C. 食物数量D. 捕食性与寄生性天敌2. 田间调查某地块玉米螟对玉米危害所造成的损失, 抽样调查200株, 其中有20株被玉米螟为害, 平均每健株产量为100克, 被害株产量为80克, 则该地块玉米的产量损失百分率为()。

A. 10%B. 20%C. 40%D. 2%3. 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 采用黑光灯诱杀害虫, 这种防治方法属于()。

A 农业技术防治法B 物理机械防治法C 生物防治法D 化学防治法4. .下列防治方法中,能有效地防止危险性害虫远距离传播蔓延是()。

A 农业防治法B 物理机械防治法C 生物防治法D 植物检疫5. 预测害虫发生和为害时期,确定防治适期的预测属于()。

A 发生期预测B 发生量预测C 长期预测D 扩散蔓延预测6. .已知某害虫在田间的分布型为核心分布,则对该害虫进行田间调查抽样时宜采用()。

A 五点式抽样B 单对角线抽样C 双对角线抽样D 棋盘式抽样7. 化学药剂防治地上的地老虎幼虫的喷药适期是()。

A 三龄以前B 四龄C 五龄D 六龄8. 下列地下害虫中,不能在黑龙江省越冬的是()。

A 东北大黑鳃金龟B 华北蝼蛄C细胸金针 D 小地老虎9. 稻小潜叶蝇在黑龙江省水稻田发生为害的主要是()。

A 第1代幼虫B 第2代幼虫C 第3代幼虫D 第4代幼虫10. 水稻负泥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是()。

A 温暖干燥的气候条件易发生B平原地区的稻田易发生C 山谷、山沟中的稻田易发生D 远离山区的地块发生重11. 利用糖醋酒诱集粘虫,这是根据粘虫的()习性A 昼伏夜出性B 趋化性C 趋光性D 群集性12. 下列害虫成虫产卵具有趋向枯黄干草习性的是()。

A 甘蓝夜蛾B 粘虫C 亚洲玉米螟D 二化螟13. 印度谷螟的越冬虫态是()。

A 成虫B 卵C 幼虫D蛹14. 下列贮粮害虫不能在仓内繁殖,必须依靠自然界的食物在田间繁殖,其幼虫可随寄主带入仓内完成发育的是()。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参考答案综述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参考答案综述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5分,每空0.5分)1、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有4种类型:(普遍型)、(急性型)、(调萎型)、(黄叶型)。

2、玉米品种对玉米大斑病的抗病性可分为(数量抗病性)、(褪绿斑抗病性)、(褪绿点抗病性)和(无病斑抗病性)等4种类型。

3、稻瘟病菌通常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在(病草)和(病种)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

4、甜菜丛根病的发病程度与土壤中带毒的甜菜多黏菌的(休眠孢子)或(游动孢子)的量成正相关。

5、烟草野火病最突出的特点是(褐色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

6、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的发生与(伤口种类和愈伤能力)(虫害)(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条件)(品种抗病性)等关系密切。

7、辣椒病毒病症状主要有(花叶型)(蕨叶型)(条斑型)三种类型。

8、菜豆炭疽病菌主要在(种子)、(病残体)上越冬。

9、(土壤)带菌是茄子黄萎病的主要侵染源。

此外,病菌也可以在(种子)内越冬,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该病靠(气流)(雨水)(人畜和农具)传播。

三、选择题(15分,每题1分)1、小麦赤霉病病害循环的类型为(a )a.多循环病害b.单循环病害c.只有初侵染d.积年流行病害2、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化学药剂为(d )a .三环唑b .粉锈宁c .敌克松d .井风霉素3、马铃薯晚疫病菌一旦形成无性孢子,必定是(c )。

a .分生孢子b .担孢子c .游动孢子d .芽孢子4、马铃薯病毒和防治策略是(d )a .防治蚜虫,加强栽培管理b .经常性换种c .以药剂防治为主d .生产和使用无毒种薯5、玉米丝黑穗病的越冬场所为( b )。

a.种子、粪肥b.土壤和种子c.土壤、病残体、种子d.种子、土壤、粪肥6、油菜菌核病是在开花期以子囊孢子先侵染(b )后,再要侵染茎秆。

a.叶片b.花瓣c.根部d.果荚7、属活体营养的病原物有(acde )。

a.小麦锈病菌b.玉米小斑病菌c.油菜霜霉病菌d.玉米丝黑穗病菌e.小麦白粉病菌8 、我国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年份为( d )。

小麦主要病虫害(精)

小麦主要病虫害(精)

全蚀病不同时期症状

分蘖期 轻病株的地上部症状不明显, 重病株稍矮, 下部黄叶多, 根及地下茎局部或全部变为灰黑色, 次生根也渐变为黑色。 严重的可造成麦苗连片枯死。

拔节期 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禁少,叶片自下而上发黄, 似干早缺 肥状。病株根部大部分变为黑色, 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可
出现较明显的灰褐色菌丝。
小麦腥黑穗病在世界各国麦区均有发生。我国主要是光腥黑穗和 网腥黑穗。其中光腥黑穗病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各省,网腥黑穗病 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中和西南各省,矮腥黑穗病和印度腥黑穗病在我 国尚未发生,是重要的进境植物检疫对象。
小麦秆黑粉病又称“铁条麦”,过去在我国曾普遍发生于黄淮海冬 麦区,以河南、山东等省发生较重。解放后经大力防治,已基本上控 制了该病的危害。但20世纪70年代后,在一些地区又有所回升。
“全蚀病自然衰退”(Take-all Decline, TAD)即是指全蚀病田 连作小麦或大麦,当病害发展到高峰后,在不采取任何防治措 施情况下,病害自然减少的现象。国内外均发现了全蚀病的自 然衰退现象。
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分布很广,尤其是 多雨年份和潮湿地区发生更重。 小麦感染根腐病后,常造成叶 片早枯,影响籽粒灌浆,降低 千粒重。穗部感病后,可造成 枯白穗,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更 大。种子带菌率越高,幼苗发 病率和病情指数就越大。引起 幼根腐烂,严重影响小麦的出 苗和幼苗生长。

抽穗灌桨期 田间病株成簇, 或点、片出现早枯白穗,在潮湿麦田中, 茎基部表面布满条点状黑斑形成“黑脚”
1. 传播:
此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施用带有病残体的未腐熟的粪肥也可
传播病害。田间浇水、翻耕犁耙等导致病菌在较近距离的扩散。
种子间混杂的病残体的具有传病作用。无病区应禁止从病区调 运种子。

抗病育种的状况和问题

抗病育种的状况和问题

1850年英国农民从自己的田间选择了优良的小 麦植株,它的后代成为品种Browick,后来一个 多世纪高抗条锈病,19世纪中叶马铃薯病毒和晚 疫病的流行导致从杂交育种中选择新品种。 20世纪末,在许多作物中, 品种杂交创造的遗 传变异产生新品种已成为有规律的程序,大多数 植物育种者考虑对重要病原物的抗性
这导致使用如多系、品种混合、基因布署、品种 多样化和多抗性基因屏障策略。更持久地利用这 些抗性基因的观念,也导致涉及抗性本质和利用 的观念,是病原物不能克服持久抗性。 同时,育种专家和植病专家将抗性育种发展为高 效程序。最初在田间对所有干扰因子独立性进行 筛选,在同一时间和植物所期望的生育阶段暴露 同一病原物群体进行一轮筛选。发展技术上高度 先进的筛选方法,目前,从栽培植物种1980年来 第一次引入已稳定地扩大,到广泛与相关野生种 活的抗性基因来源,从那些无亲缘关系的生物获 得的遗传信息,例如:已实现从细菌(Bt基因) 和病毒(蛋白质衣壳基因)引入作物提供对某些 寄生物的抗性。
2、抗性遗传 、
如果人们只看发表的研究,抗性常常大多 数由主效基因控制。这些主效基因遗传常 常为显性,很少隐性。也报道过抗性多基 因隐性遗传,但品率低得多。十分可能是 由于研究其性质要比显性抗性鲠困难。
主效抗性基因常惊人地高数量发生,在玉米(P.sorghi)燕 麦(P.coronata)小麦(P.gramins f.sp.tritci,P.recondita和 P.striiformis)大麦(Erysiphe gramini f.sp.hordei)和亚麻 (Melampsora lini)至少已知20个主效基因。这些抗性基因 常成簇一起在某一染色体中。又是如此紧密,以及可以被认 为是复合的位点。也发生真正等位的系列,在亚麻-亚麻锈菌 系统中已描述32个抗性基因,它们在亚麻基因组中发生在5 个小区域上。K、L、M、N和P区域有2、13、7、4和6个基 因。L区域似乎代表一个位点的多等位系列。而M、N和P区 域每个有几个邻近的位点组成。每个位点占有1或多个抗性等 位基因形成一起的复合位点。在大麦中,大多数对白粉病的 抗性基因位于5染色体臂上和4染色体臂上。在玉米中10染色 体短臂在复合位点Rp1和在Rp5和在Rp6位点(彼此在3Cm 内)上发现对P.sorghi 16个抗性基因。在菠菜中已知3个白粉 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

5农业植物病理学杂粮病害

5农业植物病理学杂粮病害
• 图书:杂粮作物病害(白金铠主编)1997,中国农业出版社
• 期刊:中国期刊网(检索词:玉米小斑、大斑、弯孢霉叶斑病, 100多篇文章)
第三节 玉米茎基腐病(青枯病) Corn Stalk Rot
世界性病害。我国20世纪 60 年 代 后 由 于 主 推 的 自 交 系和杂交种对茎基腐病多 数抗性不强,因此很快成 为玉米上的重要病害。
一. 叶部病害
玉米大斑病
玉米小斑病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玉米锈病
高 粱 炭 疽 病
高粱紫斑病
谷子锈病
二. 穗部病害
玉米瘤黑粉病
玉米丝黑穗病
高粱丝黑穗病
玉米穗粒腐
谷子白发病
二. 根部病害
玉米茎基腐(青枯)病
玉米纹枯病
玉米苗枯病
四. 全株性病害
玉米矮花叶病
玉米粗缩病
第二节 玉米叶斑病 Corn leaf spot and blight
二 .症状(Symptoms):
1.玉米大斑病(Corn northern leaf blight )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抽雄后发病逐渐加重。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部位先出现水渍状或灰绿色小斑点,后形成 黄褐色或灰褐色梭形大斑,病斑中间颜色较浅,边缘较深。严重发 病时,多个病斑相互汇合连片,致使植株过早枯死。田间湿度较大 或大雨过后或有露时,病斑表面常密生一层灰黑色的霉状物。
第三章 杂粮病害 Corn/Millet/Sorghum DISEASES
本章学习重点:
1. 杂粮病害的种类和危害; 2. 玉米叶斑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3. 玉米茎腐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4. 玉米黑粉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 5 玉米病毒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水稻病害

水稻病害

白叶枯病—症状
普通型:即典型的叶枯型症状。苗期很少出 现,一般在分蘖期后才较明显。发病多从叶 尖或叶缘开始,此病的诊断要点是病斑沿叶 缘坏死,呈倒“V”字形斑。病部有黄色菌脓 溢出,干燥时形成菌胶。 急性型:发生在环境条件适宜或感病品种上。 病叶暗绿色,迅速扩展,几天内全叶呈青灰 色或灰绿色,随即迅速失水纵卷青枯,病部 也有黄色珠状菌脓。

3.改进栽培方式,加强水肥管理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 看田酌情施肥。开设明沟暗渠,降低地下 水位,合理排灌,以水调肥,促控结合, 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要。 4.药剂防治 防治苗瘟一般在秧苗3-4叶期或移栽前5d施 药;注意控制水稻4叶至分蘖盛期叶瘟发病 中心,重点防治感病品种。后期重点保护 水稻抽穗始期(抽穗至抽穗后7或8天以 内),以防治穗颈瘟。喷施一次杀菌剂, 然后根据天气情况在齐穗施第二次药.
发生于颖壳或护颖上,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大成褐 色不规则病斑,中部灰白色。有时使整个谷粒变为 褐色、暗灰色而成为秕谷。
稻 瘟 病 谷 粒 瘟 症 状
稻瘟病---病原

无性态为稻梨孢( Pyricularia grisea ) 属于半知菌亚门梨孢属真菌 菌丝潜伏在水稻内部, 无色透明,有隔膜和分枝。分生孢子呈鸭梨型,通 常有二个隔膜,分生孢子单个无色透明,密集时呈 淡灰绿色。分生孢子梗少数单生,多数3-5根成束 状,从病组织的气孔和表皮伸出,线状不分枝,有 2-8个隔膜,基部膨大,呈淡褐色,愈至上端色愈 淡,顶端屈曲,可陆续产生分生孢子5-6个,多的 达9-20余个。有性态为灰色大角间座壳 (Magnaporthe grisea)属子囊菌亚门大角间座壳属


水稻白叶枯病—发病条件

1 品种的抗病性:

作物病虫害防治_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作物病虫害防治_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作物病虫害防治_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引起苹果根癌病的病原是:参考答案:根癌土壤杆菌2.下列病原物中,哪个不是活体营养型:参考答案:小麦赤霉病菌3.下列中,哪些地区不是小麦条锈病菌的越夏场所?参考答案:黄淮麦区4.下列中,不是生物防治防病机制的是哪个?参考答案:高脂膜阻隔5.选育推广种植的抗性品种,应尽量大面积连片种植,尽可能发挥该品种的抗性优势。

参考答案:错误6.防治小麦条锈病的主要措施是:参考答案:选用抗病品种7.小麦黄矮病的传播方式是:参考答案:蚜虫介导8.下列中,那个地区是小麦条锈病菌越冬地?参考答案:黄淮南部9.小麦纹枯病是典型的:参考答案:土传病害10.引起稻瘟病的病原是:参考答案:稻梨孢11.下列哪种病害是“爱尔兰大饥荒”的元凶。

参考答案:马铃薯晚疫病12.小麦纹枯病的初侵染来源是:参考答案:菌核13.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适期是:参考答案:播种期拌种或返青期喷药14.现阶段,我国的植物保护方针是“预防为主,生物防治”。

参考答案:错误15.植物病原细菌侵入寄主的途径有:参考答案:伤口_水孔_蜜腺16.按生物的八界分类系统,植物病原菌物主要分属于下列哪几个界?参考答案:假菌界_真菌界_原生动物界17.下列中,哪些是菌物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参考答案:卵孢子_子囊孢子_担孢子18.下列哪些因素构成病害“三角关系”?参考答案:病原_寄主_环境19.下列中,用于描述小麦赤霉病症状的术语有:参考答案:小黑点_霉状物_坏死20.下列中,哪些病害以危害小麦穗部为主?参考答案:小麦赤霉病_小麦散黑穗病_小麦黑胚病21.生产上,小麦赤霉病危害重的症状是:参考答案:穗枯22.我国的植物保护方针是“预防为主,生物防治”。

参考答案:错误23.下列中,哪些病害以危害小麦根(茎基)部为主?参考答案:小麦全蚀病_小麦茎基腐病_小麦纹枯病24.下列中,哪些病害以危害小麦叶部为主?参考答案:小麦条锈病_小麦叶枯病_小麦白粉病25.下列中,哪些病原引起玉米茎腐病?参考答案:瓜果腐霉_肿囊腐霉_禾谷镰孢菌_拟轮枝镰孢菌26.玉米生产上常见的病毒病有:参考答案:玉米粗缩病_玉米矮花叶病27.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异常,就是发生了植物病害。

水稻病害rice

水稻病害rice
水稻生长期间,病部的菌丝可引起再侵染,不过菌 丝的主要作用是从一株水稻的下部向上扩展。
纹枯病是高温高湿的病害,发病温度18~34℃,流 行温度22~28℃,90%以上湿度最适合发病。
早稻孕穗后,气温升高,如逢梅雨季节,病发展 迅猛,这一时期是病害发展的高峰期。
叶片上病斑与叶鞘上相似。病情扩展慢 时,外缘褪黄,也成云纹状,病情扩展快 时,象被开水烫伤一样,叶处快腐烂。茎 部受害初期与叶片一样,后期黄褐色,易 折倒。
在病部条件适宜时,长出白色蜘蛛网一 样的菌丝,然后缩成白色菌丝团,以后变 成黑色的菌核。
水稻纹枯病症状
病害发生规律:
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菌核也存 在于病稻草上,稻田边的杂草中,其他寄主上 或混于稻种中。但远不如稻田中的菌核多。
•加强栽培管理,
•科学用水
•科学施肥,参考稻瘟病防治 总之施肥要使水稻生长健壮,不要过旺 或过弱。
•药剂防治
•药剂及防治时期
种子消毒 •早、晚稻用10%抗菌剂401的1000倍液 或80%抗菌剂402的4000倍液浸种2天, 兼有杀菌和促进发芽的作用。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 种2天。 •用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 种2天。
在秧苗期和本田成株期,叶舌、叶耳、叶环部位也 可产生褐色或赤褐色病斑,称叶枕瘟。可导致叶片早 期枯死,尤其是剑叶叶枕瘟,在气候适宜 时,常引起 穗瘟发生。
稻瘟病症状
稻瘟病症状(rice blast)
节瘟: 病节初为褐色小点,以后呈环状扩大至全 节,变成黑褐色或黑色,高湿条件下病斑产生青 灰色霉层,后期病节干缩凹陷,易折断倒伏。
• 综合防治:抗病品种;种子处理;田间管理; 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白叶枯病发病规律

林木病理学思考题

林木病理学思考题

林木病理学思考题第二章林木病害基本的概念1.何种病害引发了植物病理学的诞生?马铃薯晚疫病2.何为寄主?病原?病原有哪二大类?寄主(host):遭受病原生物侵染的植物。

✓感病寄主✓抗病寄主✓免疫寄主病原(pathogen) :直接导致寄主发病的因素。

生物性病原:称为病原物。

引起病害的真菌和细菌统称为病原菌。

(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螨类、澡类)非生物性病原:(1.营养条件不适宜;2.土壤水分失调;3.价温度过高过低;4.毒物)3.何为林木病害三角学说,四面体学说?病害三角学说:感病的寄主植物、具致病性的病原物和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构成病害三角形的三个边,三角形的高度或面积代表病害严重度,各边的长度影响三角形的面积。

植病四面体学说:农业生态系内除了寄主、病原物和环境外,应加上人类干预这个重要因素,从而形成植病四面体学说。

4.何为症状、病状、病症?⏹症状(symptom):林木发病后, 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和病症的总称。

⏹病状(abnomality):发病林木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

⏹病症(sign):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第三章林木病害病原类别及致病特点3——1思考题1.何为真菌?⏹有真正的细胞壁和细胞核;⏹不含有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营养体通常是丝状且有分枝的结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孢子的生物群。

2.试述3种菌丝变态?⏹吸器(haustorium): 由专性寄生真菌的菌丝长出的、深入到寄主细胞内吸收营养的小突起。

⏹附着胞(appressorium):孢子萌发后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功能是牢固地附着在寄主体表。

⏹假根(Rhizoid):菌丝体长出的根状菌丝,可以深入基质内吸取养分并固着菌体,如根霉等。

⏹附着枝(hypophode):菌丝两旁长出的短的分枝结构,只起附着或营养功能,无侵入功能。

外生真菌产生,如小煤炱目。

玉米主要病害识别及防治

玉米主要病害识别及防治

玉米叶部病害防治小结
该类病害的病原菌多数可通过气流、风雨远距离传播。
条件适宜时,病原菌从侵入到再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危害仅 需要几天时间,易在生产上造成大面积暴发流行。
该类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后期,此时植株高大,田间 郁闭,施药困难,所以,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种植抗病品 种。玉米品种对各种病害的抗性可查审定公告,或看产品 包装上的说明。
(三)穗部病害
该类病害发生在果穗上表现症状,直接降低玉米的籽粒产 量或品质。如丝黑穗病、疯顶病的发病率就是产量损失率。 穗腐病或瘤黑粉病造成的果穗霉变,直接减少籽粒的产量, 同时霉变籽粒产生毒素,如: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 孢菌烯醇、黄曲霉素等人畜取食后引起中毒,造成更大的 危害。
1、玉米丝黑穗病
(2)、实行轮作拔除病株减少菌源 (3)、种子包衣:
2%立克秀按种子量0.2%拌种; 7.5%黑虫双全种衣剂1∶50包衣; 克•福•戊干粉种衣剂1∶250包衣。 (4)、提高播种质量、加强苗期管理
2、玉米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又叫瘤黑粉病,在我省发生极为普遍。
识别特征
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性病害,玉米的任何部分都可被侵 染,在玉米的整个生育过程中陆续发病。一般苗期发病较 少,抽雄后迅速增多。叶片、茎秆、雄穗、果穗、腋芽甚 至叶鞘等相续感染而出现病瘤。病瘤外表有一层白色亮膜, 膜逐渐干化成为灰白色,最后破裂,散出大量黑粉
[发生规律]
菌源除来自本地病残体外,随气流远距离传播的 南方夏孢子也是北方锈病的菌源。田间叶片染病 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蔓延扩展。生产上早熟品种易发病。温度适中, 多雨高湿气候利于病害发生。偏施氮肥发病重。 品种间差异明显。
[调查方法]
在玉米拔节后,注意调查玉米叶片上有无 锈病夏孢子堆,在田间发现发病中心时及 时防治。

1农病试题库解析

1农病试题库解析

前言《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本科专业的重要专业课。

该课程1997年确定为校级第三批重点建设课程,根据重点课程建设的要求及重新修订的学大纲和植保专业培养目标,编制了《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总共239题(不包括实验课考试),将学过《农病》后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贯穿其中,难度适当,既反映知识的巩固性又反映知识的运用,即考知识又考能力,突出教学重点,体现考核内容的综合性、灵活性及实践性,体现了再学习、获得提高的过程。

试题库由檀恨甲、丁克坚、王杰、季伯衡、杨荣铮等教师编写。

最后由檀根甲整理统稿汇编而成,在使用中希望全体师生提出修改意见,待今后不断充实、修改和完善,以形成指导植保专业《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考试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文件。

《农业植物病理学》考试题库说明1.农病试题库分五大类:选择题、填充题、翻译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综合题)2.编号为:A(选择题);B(填充题);c(翻译题);D(简答题);E(论述题)3.字母下又跟阿拉伯数字1、2、2、3、4、5、6等,表示各类作物病害,点后阿再跟阿拉伯字母l、2……9等,表示题次序.如A1.2表示选择题水稻病害的第2题4.c和E下面不分作物病害类别。

题目直接由阿拉伯数字表示5.考试从试题库抽题组成考试卷(见标准样卷)进行考试。

选择题20分(分别从稻、麦、棉、杂薯病害中各抽2题,从油烟病害中各抽1题);填充题20分(分别从稻、麦、棉、杂薯病害中各抽2题,从油烟病害中各抽1题);翻译题10分(抽拉丁名5题、中文名5题);简答题30分(分别从稻、麦、棉、油病害中各抽1题,在烟草、杂薯类病害中抽1题);论述题20分(随机抽取取2—3题)《农业植物病理学》考试题库A 选择题1 水稻病害1.1 目前为检疫对象的病害是( )A:稻瘟病B:稻白叶枯病C:稻细菌性条斑病D:稻粒黑粉病1.2 能够在叶片正反两面产生分生孢子的稻叶瘟病斑是( )A:慢性型病斑B:白点型病珥C:褐点型病斑D:急性型病斑1.3 根据稻瘟病生理小种命名法,对鉴别寄主反应为RsssRs,病菌小种命名为( ) A:巳B:C15 C:F2 D:B41.4 在病害流行上取重要作用的稻叶瘟病斑是( )A:慢性病斑B:白点型病斑C:褐点型病斑D:急性型病斑1.5 稻瘟病菌的田问再侵染主要靠( )进行A:子囊孢子B:分生孢子C:菌丝体D:卵孢子1.6 Pyricularia oryzae的分类地位属于( )A:半知菌亚门真菌B:半知菌亚门细菌C:子囊菌亚门真菌D:担子菌亚门真菌1.7 稻瘟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气流B:雨水C:土壤D:种子1.8 穗颈瘟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是( )A:抽穗期B:分蘖期C:灌浆期D:苗期1.9 水稻中后期病害一次用药兼治的取佳时期是( )A:分蘖期B:灌浆期C:始穗期D:黄熟期2 麦类病害2.10 大麦条纹病的唯一初侵染来源是( )A:病田土壤B:带菌肥料C:病残体D:带菌种子2.11 由于三种小麦锈病对温度要求不同,春季三种锈病在田间发生早迟顺序为( ) A:条锈一叶锈一秆锈B:叶锈一条锈一秆锈C:秆锈一条锈一叶锈D;条锈一秆锈一叶锈2.12 小麦土传花叶病的传毒介体是( )A:土壤禾谷粘菌B:叶蝉C:飞虱D:蚜虫2.13 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的关键措施是( )A:土壤消毒B:种子消毒c:选用抗病良种D:合理轮作2.14 小麦秆锈病的发生在我省淮北地区为( )A:常发区B:易发区C:波及区D:偶发区2.15 小麦赤霉病菌的侵染能力是( )A: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具有相同的侵染能力B:仅子囊子具有侵染能c:仅分生孢子具有侵染能力D:菌丝体侵染能力最强2.16 能够进行土壤传染、种子传染和粪肥传染的小麦黑穗病是( )A:小麦腥黑穗病B:小麦散黑穗病C:小麦秆黑粉病D:A、B、C都是2.17 小麦线虫病为( )A:内寄生B:半内寄生c:外寄生D:A、B、C都不是2.18 在田间具有自然衰退的小麦病害是( )A:根腐病B:纹枯病C:全蚀病D:秆枯病2.19 属于远距离高空传播的小麦病害是( )A:赤霉病B:锈病C:白粉病D:叶枯病2.20 目前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特效药剂为( )A:三唑酮B:多菌灵C:井冈霉素D:川化0182.2l 花期系统侵染的病害是( )A:小麦散黑穗病B:稻粒黑粉病C:小麦喔黑穗病D:玉米黑粉病3 棉花病害3.22 棉花枯萎病是由( )病原引起的A 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B Verticiltium dahliaeC Colletotrichum gosslpztD Xanthomonas malvacearum3.23 棉花黄萎病发病盛期为( )A:真叶期B:子叶期C:花铃期D:现蕾期3.24 田间普查棉枯、黄萎病的理想共同时期是( )A:6月B:7月C:4月D:8月3.25 棉花立枯病是以( )带菌为主A:种子B:棉籽饼C:土壤D:病残体3.26 棉花枯、黄萎病重病区防治的中心措施是( )A:抗病品种为主B:轮作为中心C:种子消毒D:土壤处理3.27 影响棉铃期病害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钤期雨湿状况B:菌量大小C;虫害轻重D:整枝打顶与否3.28 棉花黄萎病的寄主范围( )A 较窄,限于棉花和茄科蔬菜B 较广,除棉花外,尚有茄科、禾本科植物共200多种C 很广,除棉花外,还有茄科葫芦科等常见作物共600多种,但一般不危害禾本科植物D 很窄,仅侵染棉花和向日葵3,29 棉花铃期病害防治应采用以( )为主的综合防治A:农业防治B:化学防治C:治虫防病D:种子处理4 油料病害4.30 防治油菜菌核病的中心农业措施为( )A:选用抗病品种B:合理密植C:合理施肥D:实行轮作4.31 我省油菜病毒病的传染方式是( )A 主要是蚜虫传染,其次是汁液接触传染B 主要是汁液传染,蚜虫也可以传染C 只能通过汁液接触传染,蚜虫不能传染D 只能由蚜虫传染,汁液接触不能传染4.32 CMV的传毒体介体是( )A:蚜虫B:黑尾叶蝉C:灰飞虱D:真菌4.33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适期是( )A:苗期B:抽苔期C:花期D:果荚期4.34 油菜病毒病最感病时期是( )A:苗四叶期B:花期C:抽苔期D:成熟期5 烟草病害5.35 TMV在大田传播蔓延主要( )A:机械接触B:蚜虫C:线虫D:叶蝉5.36 烟草黑胫病病原为( )A fAytophth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B Alternaria alternariaC Meleloidogyne spp.D Colletotrichum nicotianae5. 37 烟草黑胫病的综合防治以( )为中心A:抗病品种B:轮作C:合理施肥D:化学防治6 薯类和杂粮病害6.38 谷子白发病初侵染源是< )A 病株上产生的孢子囊B 病残体内的菌丝体C 病株上产生的孢子囊和病残体内的菌丝体D 土壤、肥料、种子中的卵孢子6.39 玉米瘤黑粉病菌的侵入途径为( )A:幼芽鞘侵入B:子房壁侵入C:花药侵入D:从地上部分各个器官的幼嫩分生组织浸入6.40 由接合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是( )A:山芋黑斑病B:山芋软腐病c:马铃薯疮痂病D:棉铃软腐病6.41 具有再侵染的黑粉病是( )A:玉米瘤黑粉病B:高粱散黑穗病C:高粱丝黑穗病D:粟散黑穗病6.42 马铃薯环腐病是由( )引起A;真菌B:病毒C:细菌D:线虫6.43 马铃薯种性退化主要由( )引起A:真菌B:细菌C:病毒D:类菌原体6.44 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菌属于( )A:霜霉菌B:接合茵C:卵菌D:担子菌6.45 甘薯软腐病在( )期经常发生A:苗期B:大田生长期C:贮藏期D:A、B、C都是6.46 玉米小班病菌主要以_____进行初侵染A:分生孢子B:子囊孢子c:菌丝体在病残体中D:子囊壳6.47 玉米小班病菌在流行季节以_____传播A:雨水B:土壤C:空气D:害虫6.48 玉米大班病菌在流行季节以( )相( )传播A:土壤带菌B:雨水飞溅c:昆虫携带D:气流6.49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部位是( )A:叶片B:苞叶c:果穗D:茎杆6.50 玉米丝黑穗病属于( )A;成株期B:苗期C:系统D:局部B 填空题l 水稻病害1.1 水稻恶苗病的初侵染源是__________1.2 水稻干尖线虫病的初侵染源是__________1.3 水稻最易感染稻瘟病的生育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叶瘟典型病斑分为三部—线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1.5 在______________田块最易发生稻胡麻斑病1.6 稻叶瘟病斑有4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1.7 在自然条件下稻瘟菌只侵染______________I.8 稻瘟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1.9 我省稻瘟病的流行一年内有二个高峰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1.10 稻瘟病药剂防治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1.11 目前防治稻瘟病较为理想的药剂有______________1.12 稻白叶枯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3 稻白叶枯病菌的侵入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4 稻白叶枯病最易感染的生育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1,15 我省稻白叶枯病的流行划分__________个流行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1.16 目前防治稻白叶枯病的最佳药剂主要是______________1.17 稻纹枯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是______________1.18 稻纹枯病的再侵染主要靠______________I.19 稻纹枯病的水平扩展是______________1.20 稻纹枯病垂直扩展是______________1.2l 水稻普通矮缩病和黄矮病的传播介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1.22 水稻条纹叶枯病传播介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1.23 水稻病毒病的防治对策是______________1.24 稻曲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是______________借______________传播1.25 稻粒黑粉病以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种子内外和粪肥中越冬,______________一次侵染1.26 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侵入途径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等侵入。

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侵染及传毒体系的研究

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侵染及传毒体系的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 ! !" $ % & ’ ( ’ ) 和病毒的来源 # 感染 =>?@ 的小麦样品分别于 % ) ) #!% ) ) A 年采自河南省潢川县。经光学显微镜 检查含有 !置于室内阴凉干燥处保藏备用。具有明显黄花 ) ’ % * + * , 的小麦根凉干后, (
“ ” 计划资助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北京% !!现工作单位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 & & & ! % !!!通讯作者 , 女, 山西榆社人,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硕士, 主要从事植 作者简介: 田兆丰 ( % ) " " *) 物分子病毒学研究 收稿日期: , 修回日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H C F ; B ; L @ H ; E <A 8 ’ >O D B K" P 5 5 ":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禾谷多粘菌 (! 侵染及传毒体系的研究 ! " # % & ’( ) ’ % * + * ,) $ $
田兆丰!! 陈笑瑜 朱 坤 于嘉林!!! 刘 仪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实验室 北京 % ) & & & ) ’

要:在人工气候箱内, 以小麦为寄主建立了专性寄生禾谷多粘菌 (! 的 " # % & ’( ) ’ % * + * ,) $ $

杂粮病虫害识别

杂粮病虫害识别
● 玉米大斑病在叶片病部先出现水渍状或灰绿色的小斑 点,后可沿叶脉方向迅速扩大,形成中间颜色较浅, 边缘较深的黄褐色或灰褐色梭形大斑。
● 玉米小斑病在叶片病部初为水渍状暗褐色斑点,后变 为边缘色深黄褐色椭圆形病斑。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全田整株枯死
玉 米 小 斑 病 严 重 发 病 株
● 因致病生理小种和品种的抗病性不同玉米小斑病可分3 种类型
● 叶片青枯、黄枯和青黄枯。
● 果穗苞叶青干,呈松散状,果穗下垂,穗柄柔韧,不易 掰折,籽粒干瘦,脱粒困难。
玉 米 茎 基 腐 病
(二)玉米粗缩病
● 病原为玉米粗缩病毒 ➢最初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断断续续的褪绿小
斑点,后发展成虚线条状;
➢在叶背面主脉及侧脉上产生密集的蜡白色突起,称脉突。 用手触摸时有明显的粗糙感。 ➢病株节间缩短,叶片宽、短、硬、脆、密集和丛生,叶色 浓绿。植株矮化,仅为健株高的1/2或者1/3。发病重的多不 能抽穗。
玉 米 粗 缩 病
玉 米 粗 缩 病
(三)高粱丝黑穗病 ● 病原为担子菌亚门轴黑粉菌属。 ● 病株较矮、色稍深、病穗下部稍为膨大。有的病穗略
歪向一侧,剥去苞叶,穗部成为白色的棒状物,即 “乌米”。病穗外面有一层白膜,破裂后散出黑粉, 内有残存成束的黑色丝状物。
项目一 植物有害生物识别 模块五 杂粮病虫害识别
学习目标
模 块
工作任务


拓展知识
练习与思考
学 习
●识别杂粮主要病害的症状及其病原物形态


●识别杂粮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状
பைடு நூலகம்
工 作 任 务
●工作任务1 杂粮病害识别
一、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识别

氰烯菌酯综述

氰烯菌酯综述

中国创制农药中的精英——氰烯菌酯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农药快讯》《现代农药》编辑部柏亚罗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不同,氰烯菌酯为氰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与主流杀菌剂大多广谱不同,氰烯菌酯更专注于小麦赤霉病和水稻恶苗病。

氰烯菌酯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在众多创制农药中独树一帜。

其作用机理虽仍未明确,但从其与大多数市售杀菌剂无交互抗性来看,其作用机理与众不同;初步研究推测,其作用靶标为肌球蛋白-5(myosin-5)。

2007年底登记的氰烯菌酯,2014年实现了0.82亿元的销售额,有望成为国内继扬农氯氟醚菊酯(2012年销售额1.07亿元)之后,第2个迈入亿元方阵的创制产品。

对于氰烯菌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兄弟单位全方位做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工作。

这些研究结果证明了氰烯菌酯的优秀性能,展示了其对环境的友好态度,凸显了它的独到之处,同时也收获了用户和市场对氰烯菌酯的高度认可和可观回报。

国内创制农药约50个,而氰烯菌酯就这么“任性”,凭借其专注的特性将自己锻造成精品。

小麦赤霉病和水稻恶苗病的抗性发展呼唤新药剂的诞生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世界性流行性病害,是我国小麦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江淮流域、西南冬麦区及东北春麦区,小麦扬花期遇雨极易流行。

赤霉病不仅能引起小麦大幅减产,甚至绝收,而且赤霉病菌分泌的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可致人畜中毒。

自1972年我国首次筛选出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以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抽穗扬花期喷施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我国自70年代以来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但自1992年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等在浙江海宁市小麦病穗上检测到世界首例禾谷镰孢菌抗药性菌株以来,发现抗药性病原群体比例迅速上升,抗药性病原菌分布范围不断扩大。

华东地区已因抗药性而面临着多菌灵等现有杀菌剂对赤霉病防治失效的风险。

农业植物病理学题库(1)

农业植物病理学题库(1)

一、单选择题(下面各题中有四种答案,将正确答案之代表字母填在横线上)1、构成稻瘟病常发区的基本条件是 C 。

a.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 b.旬平均气温20℃以上,阴湿多雨c.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雾多,日照少d.病菌越多容易2、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策略是 B 。

a.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b.以药剂防治为主,辅以栽培措施c.加强肥水管理d.种子处理3、水稻白叶枯病叶枯型(普通型)的症状特点是 A 。

a.病斑从叶缘和叶尖发展成长而宽的枯斑,常见蜜黄色珠状菌脓b.病斑细而短,全叶分布c.病斑细而长,菌脓少而大d.病斑半透明,油浸状4、小麦赤霉病菌以子囊孢子侵染穗部的方式是 A 。

a.子囊孢子先在残余的花药上萌发,然后由此侵入颖片和子房b.子囊孢子萌发后先侵入颖片,然后扩展到子房c.子囊孢子从颖片直接扩展到子房d.子囊孢子直接侵入穗轴5、玉米大斑病的分生孢子形态上的主要特点为 B 。

a.孢子约弯曲,脐点平截 b.孢子平直,脐点突出c.孢子弯曲,脐点突出 d.孢子平直,脐点平截6、玉米丝黑穗病的典型症状特点为 C 。

a.局部侵染,果穗和雄花变为黑粉b.局部侵染,叶部和茎秆产生黑粉苞c.系统侵染,在果穗和雄花上形成黑粉,仅残留维管束d.系统侵染,全株各器官均产生黑粉苞7、马铃薯病毒和防治策略是 D 。

a.防治蚜虫,加强栽培管理b.经常性换种c.以药剂防治为主 d.生产和使用无毒种薯8、防治红薯黑斑病的关键措施,在南方为 B 。

a.药剂浸种b.用高温大屋窖方法贮藏 c.防治地下害虫d.田间药剂防治9、油菜菌核病菌的主要越冬场所为 D 。

a.以菌核在茎秆中 b.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c.以休眠菌丝在病残体中d.以菌核在土壤中10、就全国而言,小麦条锈菌可能的越夏地方是 A 。

a.甘肃的陇南、陇东、青海东部、四川的甘孜、阿坝以及雅安的高山区b.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c.海拔较高的地方d.西北地区11、稻瘟病的传播方式为 B 。

a.雨水传播 b.空气传播 c.昆虫传播 d.农事活动12、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侵入方式为 C 。

抗病育种的状况和问题

抗病育种的状况和问题

2、1900年育种。 、 年育种。 年育种
人类驯化植物种的阶段,对作物进化起了选择 作用,直到19世纪选择是自然和人类选择的结合。 自然选择发生使植物基因更好地适用于本地条件 (气候、地形、土壤、农业系统)。受到人类优待 的植物类型是人类选择的,整个实际,这种选择导 致本地种(landraces)适应于栽培、气候、土壤和 人工所期待的组合环境。19世纪前人类选择的重要 性与自然选择的成份比是小的。19世纪完全改变了 这种状况,Halfway认为19世纪从本地种有意识的 选择改良植物类型和在大多数重要作物中实现选择 的植物型之间杂交。
3、毒性基因 、
基因对基因的概念
Flor在研究亚麻与锈病系统中发展了基因对基因 的概念,在寄主中存在每一个抗性基因,在病原 中有相应的毒性基因(表3)。在大多数情况下抗 性与无毒性遗传是显性的。感病性与毒性是隐性 的。现在已知非亲和性(寄主抗性、病原物无毒 性)是抗性基因细胞水平产物和无毒基因产物专 化互作的结果。如果两者之一不存在,一般看成 一种无实在意义的概念。基因对基因系统显然附 加在致病性系统上,和寄主互作的基因导致病害。
1850年英国农民从自己的田间选择了优良的小 麦植株,它的后代成为品种Browick,后来一个 多世纪高抗条锈病,19世纪中叶马铃薯病毒和晚 疫病的流行导致从杂交育种中选择新品种。 20世纪末,在许多作物中虑对重要病原物的抗性
常常很少报道微效或多基因抗性典型的例子,玉米对北部 叶枯(setosphaeria furcica)和南部叶枯(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大麦对锈病(P.hordei)小麦对叶锈 (P.recondita f.sp.tritici)和水稻对白叶枯的数量抗性。 通过其他基因的作用(上位)植物发育阶段或组织或环境 可以改变抗性基因的表达。大麦对锈病(P.hordei)的主 效抗性基因Pa7在“Cebaba Capa”提供完全的抗性,但 在品种L94Zephgr和Vada中提供不完全抗性。在禾谷类对 各种锈病的抗性中,常常发生成株期抗性基因。它们仅在 成株阶段提供抗性,在苗期抗性不表达。在马铃薯中,叶 部对晚疫病数量抗性很少与块茎抗性相关。证明在植株不 同组织中包括或表达不同抗性基因。环境因子中,温度起 着主要作用,许多科学家报道某些抗性基因的表达取决于 它们暴露的程度。例如,亚麻对锈病的L1、L3、L7、L8、 L10和L11抗性基因,小麦对杆锈病的Se6基因,小麦对叶 锈病的Lr16和LR17基因工程等。

玉米病虫害(很全哦)

玉米病虫害(很全哦)

玉米病虫害一、玉米病害一、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又称玉米煤纹病、玉米条纹斑病、玉米叶枯病等,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

一样造成玉米减产15~20%,发生严峻的年份,感病品种减产达50%以上。

病症要紧为害叶片、叶鞘和苞叶,以叶片受害最重。

一样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慢慢向上扩展。

发病初期,叶片上显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慢慢向两头扩展,形成纺锤形或梭形大斑,病斑中央黄褐色或青灰色,边缘暗褐色。

在感病品种上病斑一样长5~10cm,宽1cm,严峻的长可达15~20cm,宽2m左右。

发病后期,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叶片变黄枯死。

潮湿时,病斑上产生大量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在抗病品种上病斑小,表现为褐色坏死条纹,周围有褪绿晕圈,病部不产生或极少产生黑色霉层。

发生特点玉米大斑病的病原为真菌Exserohilum turcicum (Pass .) Leonard et Suggs ,属半知菌亚门。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内越冬,成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

在玉米生长季节,病残体中的菌丝体萌生产生的分生孢子和越冬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玉米叶片上,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萌生侵入,经10~14天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随雨水飞溅或气流传播,引发再侵染。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程度,除与玉米品种的抗性有关外,还与那时的环境条件有紧密关系。

玉米品种不同,抗病性有明显不同,若是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往往致使大斑病的流行。

一样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蔓延,若是旬平均气温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持续7天以上,无益于病菌的生长发育,病害的发生就受到抑制,危害转轻。

另外,在玉米抽穗以后,若是氮肥不足,密度过大,排水不良,发病较重。

春玉米播种过晚及连作地块病害往往严峻,轮作地病轻。

防治方式防治该玉米大斑病应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增强栽培治理,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

玉米病害

玉米病害

玉米细菌萎蔫病玉米细菌萎蔫病又称玉米细菌性叶枯病、斯氏细菌枯萎病、斯氏叶枯病、玉米欧氏菌萎蔫病等,属全株系统性维管束病害,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秘鲁、圭亚那、意大利、波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是中国重要外检对象。

为害症状玉米细菌萎蔫病最初的症状是萎蔫,叶片现灰绿色至黄色线状条斑,有不规则形或波浪形的边缘,与叶脉平行,严重的可延伸到全叶。

这些条斑迅速变黄褐干枯,在近地面处茎的髓部变为中空。

细菌通过维管束扩展,有时从维管束切口处流出黄色细菌脓液。

有的还能进入籽粒。

受害株变矮或雄花过早变白死亡。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种子可以带菌。

病菌还可在玉米跳甲(Chaetocnemapulicaria)体内越冬,带菌跳甲也可传播此病。

据美国研究,玉米跳甲在细菌越冬和传播上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微量元素影响玉米对该菌侵染的敏感性。

施用过多铵态氮和磷肥可增加感病性,高温有利于该病流行。

甜玉米不抗病,马齿型玉米发病较轻。

防治方法:一、农业防治:(1)播种或移栽前,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4)育苗移栽或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5)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

(6)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7)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穴施灭菌杀虫的药土,(8)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9)地膜覆盖栽培;合理密植,及时摘除茎部最低处2~3片叶子,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及时清除病株、老叶,集中烧毁,病穴施药。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5分,每空0.5分)1、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有4种类型:(普遍型)、(急性型)、(调萎型)、(黄叶型)。

2、玉米品种对玉米大斑病的抗病性可分为(数量抗病性)、(褪绿斑抗病性)、(褪绿点抗病性)和(无病斑抗病性)等4种类型。

3、稻瘟病菌通常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在(病草)和(病种)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

4、甜菜丛根病的发病程度与土壤中带毒的甜菜多黏菌的(休眠孢子)或(游动孢子)的量成正相关。

5、烟草野火病最突出的特点是(褐色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

6、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的发生与(伤口种类和愈伤能力)(虫害)(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条件)(品种抗病性)等关系密切。

7、辣椒病毒病症状主要有(花叶型)(蕨叶型)(条斑型)三种类型。

8、菜豆炭疽病菌主要在(种子)、(病残体)上越冬。

9、(土壤)带菌是茄子黄萎病的主要侵染源。

此外,病菌也可以在(种子)内越冬,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该病靠(气流)(雨水)(人畜和农具)传播。

三、选择题(15分,每题1分)1、小麦赤霉病病害循环的类型为(a )a.多循环病害b.单循环病害c.只有初侵染d.积年流行病害2、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化学药剂为(d )a .三环唑b .粉锈宁c .敌克松d .井风霉素3、马铃薯晚疫病菌一旦形成无性孢子,必定是(c )。

a .分生孢子b .担孢子c .游动孢子d .芽孢子4、马铃薯病毒和防治策略是(d )a .防治蚜虫,加强栽培管理b .经常性换种c .以药剂防治为主d .生产和使用无毒种薯5、玉米丝黑穗病的越冬场所为( b )。

a.种子、粪肥b.土壤和种子c.土壤、病残体、种子d.种子、土壤、粪肥6、油菜菌核病是在开花期以子囊孢子先侵染(b )后,再要侵染茎秆。

a.叶片b.花瓣c.根部d.果荚7、属活体营养的病原物有(acde )。

a.小麦锈病菌b.玉米小斑病菌c.油菜霜霉病菌d.玉米丝黑穗病菌e.小麦白粉病菌8 、我国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年份为( d )。

如何防治小麦红矮病

如何防治小麦红矮病

如何防治小麦红矮病小麦红矮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小麦生产的病害。

本文将从病害的特点、防治措施以及其它相关方面,详细介绍如何防治小麦红矮病。

一、病害特点小麦红矮病是由小麦红矮病毒引起的病害,主要特点如下:1.病原:小麦红矮病毒是一种单股RNA病毒,属于禾谷病毒科。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蚜虫传播,常见的传播媒介有蚜虫和蓟马等。

3.症状:小麦叶片出现红叶、发黄、矮秆、稀疏穗等症状,导致小麦生长受限,降低产量。

二、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小麦红矮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小麦红矮病的品种进行种植,抗病品种对病毒的抵抗力较强,能够有效降低发病率和发病程度。

2.清除病源:及时清除病株和杂草,减少病毒重复感染的机会。

3.蚜虫防治:采取喷洒杀虫剂的方法进行蚜虫防治,减少病毒的传播。

4.病毒监测:采集疑似感染小麦红矮病的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认病毒感染情况。

5.田间管理:加强小麦的田间管理,合理施肥,保证小麦长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6.病害防控技术:利用遗传改良、免疫学、组织培养和病毒抗体等技术手段,开展病害防控工作。

7.农业生态系统调控: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调控农业生态系统,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8.综合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以减轻病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三、其他相关方面除了上述防治措施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维持良好的田间环境:定期翻耕土壤,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有利于减少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2.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增强植物免疫力。

3.病毒监测和病害预警:定期进行病毒监测,及时掌握病情,提前做好防治准备。

4.科学施药:及时使用有效的杀虫剂进行蚜虫防治,但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5.科学调控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防治小麦红矮病,需要综合运用种植抗病品种、清除病源、蚜虫防治、田间管理、病害防控技术、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等措施,同时重视病毒监测和病害预警工作,合理施肥,科学施药,并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良好的田间环境,以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保障小麦生产的稳定和增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禾谷类病毒病的病原问题Ⅰ.水稻普通矮缩病、水稻黄矮病和大麦土传花叶病的病原问题的报告,600字
报告标题:水稻普通矮缩病、水稻黄矮病和大麦土传花叶病的病原问题
报告第一部分:水稻普通矮缩病
水稻普通矮缩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病害,常见于我国禾谷类作物,主要发生于水稻植株中,以及少量发生于小麦、燕麦、高粱等禾谷类作物上。

病原体是一种叫做Oryza sativa oryzavirus 1(OSV-1)的剪接病毒,主要以植株根系皮孔口处
扩散传播。

水稻普通矮缩病的症状表现有:根部变短、根系
进行糜烂,而且有不同程度的植株萎缩,叶片出现等色斑点或条纹,叶片和茎枝形状变瘦,幼苗萎缩而死亡,病毒的鉴定依据也可以通过植物的病理切片和免疫学分析来确定。

报告第二部分:水稻黄矮病
水稻黄矮病是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病害,主要以水稻作物为对象,通常以“黄化症状”表现,且具有比较明显的病害症状。

病原体是一种称为水稻病毒1号(RSV 1)的单链病毒,是一
种剪接病毒,以植物根部细胞及植株根系皮孔口处为传播途径,具有比较快速的传播能力。

水稻黄矮病的症状表现有:叶片
变得黄色而缩小,有的还会有大量小黄斑点出现;老枝出现弯曲和立枯现象,而小苗则也会发生萎缩和死亡的情况;此外,还可以从植物表面看到明显的小黄斑点,病毒的鉴定依据也可以通过植物的病理切片和免疫学分析来确定。

报告第三部分:大麦土传花叶病
大麦土传花叶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病害,主要影响大麦作物,具有土传性。

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勾子、昆虫、鼠
兔等动物,以及锈枝病的潜育期、盆栽药材的传播等方式。

病原体是一种称为大麦花叶病毒(BYDV)的一流DNA病毒,它是一种非常活跃的病毒,只要植物存在,可能就会感染到病毒。

大麦土传花叶病的主要症状表现:叶片出现深褐色斑点
状斑晒、叶边缘淡黄色,甚至出现叶片发黄、叶片萎缩的情况,病毒的鉴定依据也可以通过植物的病理切片和免疫学分析来确定。

报告结论:
本报告论述了水稻普通矮缩病、水稻黄矮病和大麦土传花叶病的病原问题,总之,这些病害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最重要的就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病毒的传播,使植物得以顺利生长发育,达到最佳的收获量和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