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总复习二ppt
沿江地带
沿江地带包含了河流的上中下游各河段。在 河流上游山区,如果地势起伏大、暴雨集中、河 流流速快,则有山洪暴发或伴随水土流失、滑坡、 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中下游平原,很多地区地 面高程多在洪水位以下,往往同时受到当地雨水 内涝和江河洪水的双重威胁,加上很多河道,泥 沙淤积严重,泄洪能力和洪水来量不相适应,又 是工农业人口集中地区,因此水旱灾害也很严重, 是我国又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课堂练习】
• 阅读 “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回 答问题:
城市名 齐齐哈尔 北京 延安 开封 苏州 南昌 汉口 4—5月 0.43 0.54 0.44 0.47 0.27 0.26 0.27 7—8月 0.21 0.31 0.31 0.35 0.38 0.43 0.56 全年 0.14 0.26 0.18 0.20 0.16 0.16 0.19
1. 表中降水相对变率的大小说明什么问题? 2.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哪一个季节易出现干旱? 3.我国江南丘陵哪一个季节易出现干旱?
【点拨】
• 1.降水相对变率越大,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 越大,发生干旱的几率越大;降水相对变率 越小,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越小,发生干旱 的几率越小。 • 2.由 “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 变率表”可知,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4— 5月的降水相对变率大,可知两地春季最易出 现干旱。 • 3.我国江南丘陵7—8月的降水相对变率大, 可知该地盛夏季节最易出现伏旱。
【思考】
• 我国l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形成原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阅读 “我国洪涝分区”图,找出我国洪涝灾害的 最严重地区和最少地区,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空 间分布特点。
【读图分析】
【点拨】
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汇总
3、干旱和旱灾(属于气象灾害)☆我国东部季风区灾情重: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
干调洪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因素:③上游滥伐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下降④中游围湖造田、建垸,湖泊面积减少,调节能力下降⑤下游建筑物占据河道,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放大了“灾情”。
我国洪水类型比较:(1)时空分布特点及变化:①水华主要分布在内陆湖泊区,部分河段也有发生;赤潮主要发生在海湾地区,尤其南方海湾地区更易发生。
②主要发生在热量充足的夏秋季节。
③变化:目前我国赤潮的发展趋势是赤潮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增长,赤潮种类增多,赤潮发生从明显的季节性转向全年化。
(2)成因及形成条件:①纬度较低,水温高;②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③静水环境。
三、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一)自然背景:(1)气候背景: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多种的有害生物。
(二)人文背景:(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2.抗灾:③加强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④开展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
3.救灾和重建:⑤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
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
⑦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地理中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地理中的自然灾害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在地球上以自然力量为主要原因,并给人类及其活动造成严重伤害和破坏的突发性、局部性、无法抗击或难以应对的现象。
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和人地关系的学科,对于自然灾害的研究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地理中关于自然灾害的知识点。
一、地球的自然灾害类型地理中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风暴、台风、滑坡、泥石流、雪崩等。
这些灾害类型的发生都与地球的自然力量密切相关,是地球表层系统自身的一种反应。
1. 地震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断裂和震动的现象,通常由地震波引起。
地震的震源位置在地下的地震带,主要是由板块运动导致的应力积累和释放所引起。
地震会造成土地破裂、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2.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壳中的火山岩熔融并喷出地表的过程。
火山活动主要分布在板块运动边界和地幔热柱上,火山口是火山喷发的主要出口。
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热能、气体、火山灰等,对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威胁。
3. 洪水洪水是指由于降雨、融雪或水库泄洪等原因,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位突然上升,超过了堤防或容量限制,进而造成周边区域的淹没。
洪水常常导致人员伤亡、农田水土流失、建筑物损毁等灾害。
4. 干旱干旱是指在长时间内,地表水资源供应不足,导致土地干燥、作物枯死等现象。
干旱通常是由于气候变化、降雨减少或水资源过度开采等原因引起的。
干旱会造成农业生产的严重困难,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5. 风暴风暴是指风力较大、狂猛的气候现象,通常伴随有暴雨、雷电和强烈的气象灾害。
风暴常常造成树木倒伏、房屋被毁、交通中断等情况,对人类安全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6. 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的形式,是指在海域上以强风、暴雨和巨浪为特征的天气系统。
台风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对沿海地区的人们带来严重威胁。
台风可以引发海啸、风灾、洪水等自然灾害。
7. 滑坡滑坡是指山体、岩土体等在自身重力和外力作用下,沿滑动面向下运动的现象。
第六章自然灾害(背诵版)-高中地理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
Chapter 6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知识点1:洪涝灾害1.概念: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1)气候: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地形: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危害(1)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洪涝还会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3)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4.我国的洪涝灾害我国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知识点2:干旱灾害1.概念(1)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2)旱灾: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2.频发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3.危害: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也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还会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此外,干旱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4.我国旱灾: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知识点3:台风灾害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频发区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3.危害(1)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4.我国台风(1)台风源地:西北太平洋。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一、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因: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长江黄河中上游地段)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山区坡陡(南方低山丘陵)。
(2)人为原因:过度开垦(陡坡开荒)、过度樵采,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黄土高原)。
(3)治理的措施:控制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生态建设(黄土高原);保护天然草场、草地,及时对土地进行复垦(采矿后)发展立体农业(南方山区);综合多种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控制人口数量。
(4)治理的意义:a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经济效益b建立生态农业模式,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效益c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式。
社会效益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1)产生的原因:a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b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2)治理措施:a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b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c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d禁止采伐发菜等;退耕还林、还牧e综合多种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控制人口数量。
(3)治理意义:a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b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c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1)产生原因:a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一、自然灾害1. 自然灾害发生的条件(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2.自然灾害系统由孕灾环境(四大圈层)、致灾因子(各种自然灾害)、受灾体、灾情四个方面共同组成。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包括生理伤害、心理和精神伤害。
2.财产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或个人经济损失与社会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1)特殊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非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防抗灾害能力越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高越。
三、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四、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受灾体中人口最脆弱,一切灾损中人员伤亡最重要)日本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A政府高度重视;B国民有较强的防震意识;C公共设施的防震加固措施效果良好。
2.社会经济活动有可能改变灾情。
城市用地加重,农业用地减少。
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五、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如,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就可“放大”区域灾情,而人类活动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2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多发火山地震(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多发生滑坡泥石流(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完整版
不同点 ①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 ②泥石流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
危害
破坏或掩埋坡上和 坡下的农田、建筑 物和道路,造成人 员伤亡。
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 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 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 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 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三、海洋灾害:
风暴潮
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不仅毁坏船只,而且破坏房屋、农田、海堤以及码头、港口等工程
主要危害 设施,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受灾体的价值越高,造成的损
大。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过度砍伐④不合理的利用水
资源。 危害:①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②河塘、湖泊干涸;③人畜用水、工 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粮食减产;④局部地区社会动荡。(影响经济发展 和社会安定。) 治理措施:①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农业
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或避免干旱的威胁;②在干旱多发地 区,选择耐旱的作物(或改良作物品种);③开展农田水利基 本建设;④营造防护林;⑤改进耕作制度;⑥跨流域调水。 我国干旱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干旱在我国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 春旱主要发生在黄淮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华北地区发生春旱的几率 在70%左右,有“十年九春旱”之说。有的年份春旱可持续到6,7月
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
岸。)
中国影响程度:南部沿海(广东、海南、台湾)最重,依次闽、浙、
苏、鲁、辽;
原因:①低纬度广阔的湿热洋面;②强烈的上升气流;③地转偏向力的
影响;
影响:
不利:台风灾害由狂风、巨浪、暴雨、风暴潮造成。引发洪涝,冲毁农
田和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通信和输电线路。引起海难事故和人员伤
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自然灾害及防御
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自然灾害及防御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自然灾害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敌人”,时不时就会给我们带来困扰和损失。
在高中地理必修一中,我们会学习到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相应的防御措施。
了解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应对可能面临的危险,还能增强我们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一、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使得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灾害。
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自然因素,比如短时间内的强降水、流域的地形地貌等。
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像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河道被侵占等。
洪涝灾害的危害巨大。
它会淹没农田,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影响交通和通信;还可能引发疫病的传播,威胁人们的健康。
那如何防御洪涝灾害呢?首先,我们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雨情和水情。
对于河流流域,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比如修建水库、加固堤坝等,提高防洪能力。
在城市中,要完善排水系统,避免积水。
同时,我们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
(二)干旱灾害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灾害。
造成干旱的原因包括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
在气候方面,某些地区常年降水稀少,容易发生干旱。
而人类不合理的用水、过度开垦等行为也会加剧干旱的程度。
干旱的危害不容小觑。
它会使农作物减产,造成粮食短缺;影响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还可能导致土地沙漠化,破坏生态平衡。
防御干旱灾害,需要我们采取多种措施。
比如,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修建水利工程,进行跨区域调水;调整农业结构,种植耐旱作物等。
(三)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台风形成于广阔的热带洋面,那里温度高、水汽充足。
当这些条件满足时,就容易形成台风。
台风的破坏力极强。
狂风能吹倒建筑物、折断树木;暴雨可能引发洪涝灾害;风暴潮则会冲毁海堤,淹没沿海地区。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知识点地总结
⾼中地理⾃然灾害的知识点地总结各种⾃然灾害重要知识点总结【地质灾害】地震⼀、与其他灾害相⽐地震具有的特点:突发性强、破坏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
⼆、地震分布: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般呈带状分布。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四个多发区。
三、成因:岩层在⼒的作⽤下发⽣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发⽣震动,造成地震。
四、危害:⼈员伤亡、房屋倒塌、桥梁断落、⽔坝开裂、铁轨变形、⼭体滑坡、还可能引发⽕灾、⽔灾、堰塞湖、瘟疫等次⽣灾害。
五、防治措施:①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②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③增强房屋等建筑物的抗震性④增强抗震意识⑤提⾼震后救灾应急能⼒等滑坡、泥⽯流⼀、滑坡1.成因(1).⾃然原因:岩体破碎、地势起伏⼤、植被覆盖较差、暴⾬集中。
(2).⼈为原因:破坏植被、不合理的⼯程建设(如修⽔库、⼭脚下采⽯等)2.影响滑坡危害程度的因素有:滑坡体的位置⾼低、体积⼤⼩、移动速度快慢、移动路径远近等。
⼆、泥⽯流的成因1.地形:坡陡⾕深的⼭区,岩⽯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2.植被:植被缺乏,⼭坡表层缺少保护3.⽓候:暴⾬或连续性降⾬或冰雪融⽔汇集4.⼈类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的活动三、滑坡和泥⽯流的危害1. 破坏森林、农⽥、道路;2.摧毁城镇、村庄;3.造成⼈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4.泥⽯流能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造成洪涝灾害。
四、滑坡泥⽯流的防御措施1.加强监测预报2.提⾼⼈们的防灾意识3、建⽴健全法律体系 4.建⽴应急预案5、加固稳定变形⼟体6、建⽴护坡、挡墙、格栅坝等⽀挡物7、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提⾼植被覆盖率8、暴⾬过后注意滑坡迹象,及时转移居民9.掌握⼀些⾃救互救知识,发⽣泥⽯流时,沿与泥⽯流垂直的⾼处逃跑,并保护好头部。
五、中国的滑坡、泥⽯流1.我国滑坡、泥⽯流多发、危害⼤的原因(1)我国⼭地⾯积⼴、地质构造复杂、岩性相对松软(2)降⽔集中、多暴⾬,(3)植被破坏严重,(4)⼭区⼈⼝较多、耕地⾯积较⼤,铁路运营⾥程长,⼈⼝财产相对集中2.我国滑坡、泥⽯流的空间分布特点(1)空间分布不均(2)分布⼴泛⼜相对集中(3)主要发⽣在⼭区,云贵⾼原、盆地、黄⼟⾼原较集中(4)西密东疏,西南地区是重灾区六、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流;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斜坡多,易发⽣滑坡;③降⽔多,尤其是⼭区多暴⾬、久⾬天⽓,极易发⽣泥⽯流;④⼈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流。
2023年高中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一.重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危害1、自然灾害的重要类型和特点①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提成四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
②自然灾害的特点从空间分布看——广泛性与区域性。
从时间角度看——频繁性与不拟定性、周期性与不反复性。
从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看——联系性。
从所导致的危害看——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严重性。
2、重要的气象灾害气象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大气圈的自然灾害,涉及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干热风等,是影响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
3、重要地质灾害地震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
烈度:衡量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限度,重要取决于震级,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等相关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重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滑坡外力作用(斜坡重力作用)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重要集中在地形崎岖的山地,如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中国的横断山区、南美安第斯山区4、重要海洋灾害类型成因重要分布地区海啸是由于海底忽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附近多地震的海域,如太平洋西岸的印度尼西亚群岛、东亚东部、美洲西部沿海风暴潮是由热带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附近多台风、飓风的沿海地带,如印度洋北岸的南亚南部沿海、太平洋西岸的东亚沿海地区二、我国的重要自然灾害1、我国重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区域分布灾害种类区域分布因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大,锋面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台风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地震东南沿海、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为多发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降水多,强度大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分布地区重要灾害形成环境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海洋灾害带重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暴雨、赤潮等为主受海洋环境影响对海洋渔业和海洋钻井平台、船舶、港口导致危害东南沿海灾害带重要指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为主受海洋与陆地双重环境影响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等导致危害东部灾害带重要指第三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害等为主,此外东北的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是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中部灾害带重要指第二阶梯以暴雨、洪涝、交通雪灾、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为主是自然环境复杂、地表物质不稳定的地带对农业、工业及交通与建筑物导致严重灾害西北灾害带重要指西北内陆的新、甘、宁、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为主是中国的干旱区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导致灾害青藏高原灾害带重要指藏、青和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山崩等为主是中国的高寒区对畜牧业导致严重危害3、我国重要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灾害多发地区多发季节成因防治措施伏旱长江中下游7月副高控制组织抗旱,此时的台风雨可缓解旱情台风东南沿海夏秋海上强烈的热带气旋及时监测预报,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灾害意识风沙天气三北地区春秋两季,以春季最严重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暴雨洪涝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广大地区夏秋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连续时间长,如锋面、气旋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等干旱华北、西北地区冬春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选择优良作物品种,开展水利设施建设,营造防护林,改善耕作制度4、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多发的因素①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因素②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因素人为因素自然因素西南和东南季风阶梯的交界处多中下游地势低东部沿海暴雨洪涝风暴潮滥伐山林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我国的经济核心地带水文灾害灾情严重③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因素4、灾害链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经常会诱发或同时爆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现象就称为灾害的连发性或灾害链。
高中地理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四章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的定义
自然灾害又称自然灾害性灾难,是指由天文、地质、大气、水文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造成或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等方面的损失的现象。
2.自然灾害的分类
(1)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等;
(2)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等;
(3)水文灾害:包括洪水、干旱、泥石流等。
3.我国的自然灾害
(1)地质灾害方面:我国是地震、喀斯特、泉奥等灾害分布最集中、破坏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2)气象灾害方面:我国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雪灾、寒潮、旱灾等。
(3)水文灾害方面:我国也是世界上水灾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较为严重。
4.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经济方面: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2)社会方面:影响社会稳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3)生态方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5.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防范
(1)预测方法:重点是对天气、地震等方面进行预测。
(2)防范措施: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别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能够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分类:按成因和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洪涝、干旱、暴雨、寒潮、台风等)、生物灾害(病虫害等)、海洋灾害(海啸等)。
自然灾害的特点: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
2、自然灾害的危害: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有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另外,地震的危害程度也很大。
3、中国的洪涝灾害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往往同时发生。
洪水: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
洪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
雨涝: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
我国东部锋面雨推移规律(正常年份):
四、五月(E),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六月七月(D),长江中下游“梅雨”;
七、八月(C),华北、东北多雨;
九月,雨带迅速南移;
十月,大陆雨季结束。
其他原因:流域地貌特征(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植被分布(森林覆盖率)人类活动:滥垦滥伐,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河道淤塞;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修建水库、整治河道、加固大堤、退田还湖;
非工程措施:建设分洪蓄洪工程、加强洪泛区管理、建立灾情预警系统、实行防洪保险等。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类型总结表》
自然灾害类型总结表一、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寒潮主要自然灾害热带气旋干旱(旱灾)寒潮概念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旱灾的发生是某一时期降水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情况,导致地区经济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人类生存受到危害。
因此,干旱地区不一定发生旱灾,而湿润地区也可能发生旱灾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形成条件(1)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2)热带存在低层扰动提供持续水汽输入(3)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降水比多年平均偏少,致使地区经济活动,人类生存受到危害。
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
分布地区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北非、南非、北美、南美的副热带西海岸;北美、南美和澳大利亚内陆地区北半球的中高纬度中国分布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方更加严重。
五个旱灾中心:华北区、华南区、长江区、华南区、东北区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受到寒潮的影响,除西藏、云贵地区;四川、重庆地区;海南、台湾一带危害台风在海上移动,会掀起巨浪,狂风暴雨接踵而来,对航行船只造成严重威胁。
(2)当台风登陆时,狂风暴雨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尤其对农业、建筑物的影响更大。
(1)河流干涸、田地龟裂、草原枯死、作物收成受到严重影响。
(2)人畜饮用水困难,甚至出现粮食短缺。
(3)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1)农牧业生产遭受损失。
(2)严重时,会造成交通、通讯受阻(3)影响人们的生活预防措施(1)加强台风的监测与预报(2)加固防洪大堤(3)加强防护意识与自救能力如海上渔船尽快回港避风;山区河边、山边住户特别要注意防洪水和滑坡、泥石流等关联灾害;对房屋和易吹倒的树木、雨棚等进行加固;将露于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搬进室内(1)做好旱情的监测和预报(2)选择耐旱的作物(3)改善耕作制度(4)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5)科学用水,节约用水(1)加强寒潮的监测与预报(2)政府要处理由寒潮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鲁科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灾害的成因
定义 单位
震级 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 的等级
级
烈度 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度
不 同 点
影响 因素
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 有关
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越浅,烈 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另 外还受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的影响
分类 依据
根据释放能量的大小
根据人们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 建筑及地面的破坏程度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在图一上指出世界主要地震带,并总结世界地震带的分布 规律。
图(略)。 地震带分布规律:都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地震后,新西兰政府为什么督促沿海居民搬迁到高处?
预防地震引发海啸。
(3)为什么这次地震图二中城市震感都很强烈?
震级高、震源浅。
(4)图二中新西兰城市受此次地震影响最小的是哪一个?为什 么?
③震中:震源上方正对着地面上的位置。
④⑤震震中级距::人根们据所释在放的能地量点大到小震中将的地距震离划分。的不同等级。
(4)危害: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损坏、资源环境破坏等,给 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5)分布 ①主要发生地带:板块边界 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分布带,板块 内部大大小小的断层活动带也是地震的主要发生地带。 ②世界主要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降水集中于夏季;支流众多,上游来水量大。水库较多, 可以起到调蓄作用,不易发生洪涝灾害,故C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5题,图示区域的雨季正常出现时间为7、8月份,此时该区域种植 的冬小麦早已收割完毕,故不会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故B项符 合题目要求。
结果
导致洪水
低洼 通常洪水发生后在地势加相剧对
的地方会产生涝灾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中国自然灾害多发区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中国自然灾害多发区中国自然灾害多发区:
自然灾害易发区
灾害类型
主要原因
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洪水、干旱和地震
旱灾:
① 夏季风停留时间短,降水量年际和季节变化大,尤其是在春季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加剧了春旱
③ 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水灾:
① 夏季风持续时间长;
②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际、季节变化大
③ 该区域河网密度小,入海河流入口少,平原低平,低洼多,河流泥沙量大,河床淤积,导致河流排水能力差,洪水泛滥
地震:处于地震带上
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洪涝、地震、台风等
① 它位于沿海,受到海洋的强烈影响,台风和风暴潮频繁
②由于台风以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该地区洪涝灾害严重
③ 该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地震带上。
地震常因板块运动而发生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水土流失与干旱
最根本因素: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频繁),人类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导致了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地震、滑坡、泥石流
① 四川和云南位于中国地形第一和第二阶梯的边缘。
地形主要是山区。
由于地表植被破坏严重,降水充沛,且集中在夏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②该地域还处于我国著名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跃,地震较多,并且地震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当地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2020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讲解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讲解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而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自然现象。
自然灾害的类型有:天文灾害(如太阳风暴导致通信中断、磁暴等)、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冰雹、干热风、龙卷风、沙尘暴等)、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等)。
高考的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两大类上。
自然灾害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防灾减灾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自然灾害的关联性和群发性1.各种自然灾害具备关联性自然灾害的关联性表现为三方面:(1)成因关联:同一地域地质灾害生成的关联性。
例如:地壳运动导致一个地区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图解地质灾害成因的关联性(2)主灾诱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火灾→疫病;台风→暴雨、风暴潮→洪涝;干旱→蝗灾。
(3)与人类活动的关联性:人类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如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开矿导致的滑坡等。
2.气象灾害具有明显的群发性特点(1)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发生多种气象灾害:江淮地区梅雨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夏季容易发生伏旱灾害;冬季容易受寒潮影响。
(2)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发生多种气象灾害:我国幅员辽阔,夏季,当长江流域面临洪涝灾害时,华北和华南地区面临干旱的影响。
(3)同一时间同种灾害在不同地区发生:2008年春季,我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同时遭遇严重旱灾;1998年夏季,松花江和长江同时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灾情重、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1.洪涝:江河湖泊水位急剧上涨乃至决口泛滥的现象称为洪,低洼地区积水过多称为涝。
(1)形成原因:最主要原因是暴雨;其他原因有凌汛(春季)、山洪、融雪洪水(春季)等。
(2)发生地区:洪涝易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季节和较湿润的地区。
因为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导致亚洲洪涝灾害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1
(一)干旱
分布地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
产生原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危害:①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②河塘、湖泊干涸;③人畜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粮食减产;④局部地区社会动荡。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
治理措施:①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或避免干旱的威胁;②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或改良作物品种);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④营造防护林;⑤改进耕作制度;⑥跨流域调水。
春旱主要发生华北地区。
伏旱(夏旱),以长江中下游多见。
(二)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世界主要发生地区: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沿海、沿河、沿湖地区。
自然原因:(气候)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③台风的影响;④厄尔尼若现象(水文水系);(水系)⑤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⑦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地形)⑧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③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如渭河流域)
危害:①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②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③有的会危及人民的生命。
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②退耕还湖;③修建水利工程;④修建分洪区;⑤裁弯取直,加固大堤;⑥开挖入海河道(淮河);⑦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三)台风——热带气旋
发生时间:多发生夏秋季节。
世界上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有三个: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危害:台风灾害由狂风、巨浪、暴雨、风暴潮造成。
引发洪涝,冲毁农田和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通信和输电线路。
引起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
影响:利: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减小损失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
(四)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世界分布:中亚、美国、北非)
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③地表植被稀少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距沙源地近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治理措施: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②控制载畜量;③营造“三北防护林;④退耕还林、还牧;⑤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⑥禁止采挖发菜等。
(五)寒潮
成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季节:主要发生在冬半年。
危害: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中断,严重的大雪冻雨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杆。
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
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六)暴雪
危害:交通受阻、房屋倒塌、牲畜冻死饿死、野生动植物死亡。
暴雪后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洪灾、滑坡、泥石流。
雪灾后洪灾的原因:冬季积雪多;春季气温回升快;融雪量大;地形坡度大,山地河流水流急。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2
地质灾害
(一)主要地质灾害——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①震级大,破坏性大;②浅源地震;③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④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⑤诱发其他灾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⑤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⑥加强国际合作等。
危害:①房屋倒塌,人畜伤亡,地面裂缝,喷沙冒水,山石滚落崩塌;②诱发其他灾害,如水灾、火灾;毒害气体排放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
③引发瘟疫。
(二)滑坡、泥石流
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现象。
破坏或掩埋坡上坡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饱含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砾石,破坏力极强。
泥浆石块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
我国多发地区:云南四川两省西部(即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也会出现。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分析:
自然原因:①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②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起伏大;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开挖山体,工程建设。
地质灾害的防御: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②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③实施一些预防措施;④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3
海洋灾害
(一)风暴潮
成因:是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危害: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多发地区: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
(二)海啸
成因:是指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
引起海啸的海底变动常与海底地震和海底火山爆发有关。
危害:颠覆船只,摧毁港口设施,给沿海地带造成严重破坏。
(三)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自然原因:①温度高;②海域封闭;③静风、静水的环境。
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③海洋开发程度高、养殖规模扩大,饵料+养殖对象排泄物严重污染了水域;④国际交流促成赤潮传播:赤潮生物运输者。
(四)水体富营养化
危害:①海水发粘,堵塞鱼、虾、贝、蟹的呼吸器官,使其死亡;②赤潮生物死亡分解,消耗溶解氧,鱼、虾、贝、蟹等缺氧窒息死亡。
③赤潮生物分泌毒素,鱼虾等中毒死亡。
四、生物灾害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