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常见的自然灾害课件人教版.ppt
自然因素:多高原、山地,地形
起伏大;多地震;暴雨集中 人为因素:对_植__被__破__坏__严重;不
当的工程建设
2.防御措施: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 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地震);护坡固坡,植树 种草,恢复植被(滑坡、泥石流)。
第六章 常见的自然灾害
【知识·自主学习】 一、地质灾害 1.成因及危害:
地震
火山喷发
突然破裂,内能 岩浆沿地表
表
强烈释放,引起 的薄弱地带
现
地面震动
喷出地表
滑坡
斜坡上的_岩__体__、__ _土__体__沿一定滑动 面整体下滑
泥石流
饱含泥沙、石 块、巨大砾石 的_特__殊__洪__流__
地震
火山喷发
【巧思妙解】瞄准方向提高效率
【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题号
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1) 突破1 A.气象灾害成因 B.气象灾害分布 C.气象灾害特征 D.灾害防御措施
(2) 突破1 A.气象灾害成因 B.地形对灾害影响 C.气象灾害特征 D.灾害防御措施
A.气象灾害成因 (3) 突破1 C.北美气候特征
二、气象灾害
类型 台风 干旱 寒潮
洪涝
成因 广阔的暖洋面(热带、副热带); 充足的_水__汽__;下热上冷的不稳定 大气层 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 起的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
大范围的_强__冷__空__气__入侵活动
台风、锋面等引起降水多且集 中;地势低平,雨季河流_排__水__不__畅__; 人类活动不合理
B.气象灾害危害 D.灾害防御措施
A.气象灾害成因 (4) 突破1 C.气象施
自然灾害——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一轮复习一、自然灾害形成的条件:1.要有自然界异常变化作为诱因;2.要有遭受损害的人员、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二、自然灾害的分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寒潮、台风等;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海洋灾害:灾害性海浪、风暴潮、海啸等;生物灾害:虫灾、鼠灾等。
三、地震1.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地震构造示意图:(1)震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2)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
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3)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4)震中: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
(5)震源深度:震源和震中之间的直线距离。
(6)震中距:地面某个地点距离震中的直线距离。
(7)等震线:烈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四、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1.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树立减灾防灾意识;2.建立健全法规体系;3.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4.建立灾害应急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5.修建各种减灾防灾工程。
针对性练习1: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为雨雪混合型(简称“混合型”)洪水灾害和升温融雪型(简称“升温型”)洪水灾害,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
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次。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地区中,融雪洪水灾害多发的是()A.尼罗河流域 B.中南半岛C.北冰洋沿岸D.亚洲中部2.春季与秋季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差异大,主要是因为()①春季地表积雪较多②气温变化趋势不同③秋季气温低于春季④秋季雨水少于春季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3.一般认为,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其理由最可能是()A.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 B.雨水的流动性比积雪融水强C.积雪面雨水会加速积雪消融 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答案:1.D 2.A 3.C解析:第1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主要分布在30°-60°N的中纬度地带,以40°-50°N最多。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 [
思维导图
]
1.自然灾害概况
(1)概念: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分类:
①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
②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
2.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主因)
①气象因素:短时强降雨或持续性降雨;大量冰雪快速融化。
②地形、地势因素:地势低洼。
③河湖因素⎩⎪⎨⎪⎧ 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
堤坝溃决
④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快。
⑤河道排水速度:河谷越顺直、越通畅,纵向坡度越大,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快。
(2)人为原因(诱因)
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
②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
③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河道排水的速度。
拓展延伸
1.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的气候原因
(1)原因: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的冬、夏季风强弱、进退异常,导致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故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
(2)正常年份,我国夏季风的进退与强降水集中地区
2.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2021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Word版含答案
[最新考纲] 1.主要自然灾难的类型与分布(自然灾难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世界主要自然灾难带的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难(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难的产生气制与发生过程;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难的形成缘由)。
3.自然灾难与环境(同一自然灾难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我国自然灾难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防灾与减灾(应对自然灾难的方法或应急措施;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考纲解读] 1.以当前发生的重大地质灾难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质灾难的成因、危害、分布规律、防备措施等。
2.以近几年影响我国的气象灾难为背景材料,考查分析气象灾难的成因、时空分布规律、防灾减灾措施及气象灾难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3.结合我国发生的特大洪涝灾难,分析我国洪水灾难的类型、成因、危害及洪水灾难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洪水灾难的防备措施,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
4.以一些新颖的时事(如海水入侵、咸潮等)作为背景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原理,考查同学的学习探究、学问迁移力气。
考点一用辩证观点生疏自然灾难疑难剖析1.自然灾难的分类自然灾难种类繁多,分类思路也很多,主要有如下几种:分类标准包括种类按成因分地质灾难、气象灾难、生物灾难、人为诱发灾难等按表现特征分突发型灾难、缓发型灾难、过渡型灾难按进展过程分原生灾难、次生灾难等按承灾体的性质分城市灾难、农业灾难、矿山灾难等按损失程度分轻度灾难、中度灾难、重大灾难等2.自然灾难的特点特点含义突变和渐变双重性自然灾难大多具有突发性特点,但发生、进展又往往表现为缓慢孕育、突然爆发、渐渐消退的渐变过程联系和分异双重性自然灾难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各次自然灾难之间、各种自然灾难之间往往存在着确定的联系。
同时,自然灾难的分布又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规律自然和社会双重性自然灾难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它同时具有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难免和可防双重性引发自然灾难的原动力是自然所固有的,目前人类无法转变其进程,但人们可以生疏它们发生、进展的规律,转变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而规避风险,削减损失3.自然灾难的规律自然灾难的发生、进展有规律可循,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规律表现(含义) 举例空间分布的规律性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主导性灾难、不同的灾难组合和不同的灾难后果倒塌、泥石流、水土流失、滑坡主要分布在山区,洪涝、干旱、地面沉降、土地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时间分布的规律性从较长的时间尺度上来看,各种自然灾难总是表现出在某些时间发生或增多,而在另一些时间不发生或削减的不均匀分布现象,并且这种变动的时间间隔往往是有规律的,表现为周期性和阶段性旱涝灾难发生频率的变化与太阳黑子变化相关,表现出确定的周期性。
2021新高考一轮复习-自然灾害
• 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该影响的范围和持续的时间更广 泛和长远。
(1)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里氏8.0级以上
地震。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 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 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 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 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解析:伤亡大。此次地震波及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另 外根据灾害的关联性特点,结合材料推知地震会引发洪水、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甚至导致瘟疫出现,加重了人员的伤亡。
地震灾害破坏程度的分析方法
(2)初春气温逐渐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 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 建筑物、道路等。
(5)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从图中可以看出M市位于我国浙 江省东部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夏季多暴雨; 结合等高线分布可知,M市南部为山地,易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 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
(5)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下图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500~1700mm,年雨日约180天,甲 地海拔约1000m,平原平均气温约4℃,公路西端海拔约3000m。山 地1500m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
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 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浙江专用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1自然灾害概述练习含解析湘教版
自然灾害概述考点1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c)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灾害带有两条,即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和北半球中低纬度自然灾害带,表解如下:灾害带位置形成原因自然地理原因人文地理原因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①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多海啸;②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北半球中低纬度自然灾害带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①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旱灾害;②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③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地地质灾害位于中低纬度地带,人口稠密,经济密度大(2017·浙江11月选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说明乙地多旱灾的自然原因。
【解析】分析旱灾发生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表径流量少和蒸发旺盛两方面分析。
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径流量少;纬度低,晴天多,气温高,蒸发旺盛,易发生旱灾。
答案: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印度河径流季节变化大;印度河中下游下渗量大;灌溉水源不足。
考点2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d)1.生态破坏及其危害(1)土壤侵蚀的危害。
(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危害.2。
全球气候变暖的产生原因及后果(1)产生原因及后果。
(2)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
3.工程活动引发的灾害工程活动引发灾害产生原因大城市建设地面沉降、地裂缝过量开采地下水和高层建筑物的重力作用采掘地下矿产地表沉降、塌陷和地裂缝地下形成大片采空区山区工程建设崩塌、滑坡等挖高填低大型水库建设诱发地震水文地质环境发生改变(2018·浙江4月选考真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自然灾害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了解和掌握常见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对于应对考试以及提高地理综合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或河流排水不畅导致的河水泛滥现象。
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流域地形地貌、河道弯曲狭窄、水系支流众多、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等。
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和道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有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气象灾害。
干旱的形成与气候类型、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多发的地区有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澳大利亚中部、中亚等。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还可能引发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等次生灾害。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广阔的高温洋面、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等条件。
台风通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地区,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台风活动的高峰期。
台风带来的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旱情,但强风暴雨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深秋、冬季和初春时节。
寒潮的源地通常是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等地,当冷空气迅速南下时,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都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农作物遭受冻害、牲畜死亡、道路结冰等问题。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导致地面震动的一种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地质构造、断层活动等因素有关。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自然灾害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自然灾害专项练习题一、综合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1为新加坡略图。
材料二:新加坡是一个平均海拔约15米的城市岛国,人均水资源处于世界倒数位置,在遭遇暴雨时易发生城市内涝。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国在河流入海口(图1中甲处)修建了堤坝,将海水与陆地淡水分开。
堤坝上安装了若干个建筑设备(如图2),该建筑设备分为可独立工作的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可升降闸门(下降为打开,升高为关闭),下部为动力强大的水泵,这种建筑设备消除了遇暴雨时不同潮位的城市内涝洪灾。
(1)分析新加坡易发生内涝的原因。
(2)指出堤坝上建筑设备在高潮位状况下,遭遇暴雨时的工作状态并分析原因。
(3)从“开源”的角度简述新加坡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2月,爆发于阿拉伯半岛的沙漠蝗虫迁飞到印度半岛的巴基斯坦、印度等国,所经之地损失巨大。
研究表明,公众号为你地理开天辟地,此次沙漠蝗虫的爆发始于2018年,据气象观测记录,当年的5月和10月,两场气旋风暴给红海沿岸带来了大量降水。
沙漠蝗虫成长需要经历虫卵—若虫—成虫阶段,炎热干旱的环境有利于蝗虫产卵,蝗虫卵孵化、成长时间与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下图)。
(1)结合资料,分析沙漠蝗虫2018年在阿拉伯半岛爆发的原因。
(2)列举防治蝗虫灾害的措施。
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科一:从2003年开始,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积极进行农业生产改革,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戈壁农业生产示范区和戈壁日光温室基地。
图1为甘肃省简图,图2为酒泉市肃州区简图。
材料二:表1为南州区1986年、2000年和2008午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统计图。
表1 1986-2008年肃州区土地利用变化(单位:万m2)年份耕地林地草地水城城乡工况居民用地未利用地1986年 918.87 15.60 428.86 87.24 37.11 185.542000年 936.20 15.66 415.76 88.02 37.69 185.982008年 790.67 83.28 660.86 45.10 138.38 163.48(1)1986-2008年,肃州区耕地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训练1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训练1 1.下图为某地区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在同一次地震中东、西两坡相比,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的是________坡,试分析原因。
(2)东西两坡在暴雨时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是________坡,原因是什么?(3)该城镇在地下水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继续发展下去,将造成怎样的后果?(4)随着城市化发展,图中西侧的森林被砍伐,这将会引起地下水、河水怎样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及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坡有城镇,人口和经济密度大,故同一次地震西坡的经济损失大。
第(2)题,西坡坡度小,且有植被保护,故在暴雨时水土流失较轻,东坡则较严重。
第(3)题,由图中地下水位线及地面以上多城镇分布可分析出该地地下水位已明显下降,与过量开采地下水有关;若继续发展会造成地面沉降、建筑物坍塌等。
第(4)题,植被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若森林被砍伐,将使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流量季节变化加大,洪水水位提高。
答案:(1)西有城镇分布,人口和经济密度大。
(2)东坡度较大,又缺乏植被保护。
(3)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并引起建筑物坍塌,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塌方。
(4)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下降;河水含沙量增加,流量季节变化加大,洪水水位提高。
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2)分别说明A、B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成因。
(3)C地区为什么多洪涝灾害?解析:第(1)题,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地区,位于第二阶梯,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
第(2)题,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暴雨集中、植被稀疏,易发生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表岩石破碎,加上降水丰富,因此多发泥石流。
第(3)题,C地区由于黄河含沙量大,泥沙淤泥形成地上河,易决口;另外该河段还发生凌汛现象也易产生洪涝灾害。
江苏专用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常见的自然灾害素材
第六章常见的自然灾害
2019年8月19日晚至20日晨,受强降雨影响,四川阿坝州多地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地电力、通信、道路中断,其中汶川受灾较为严重.截至8月21日13时消息,灾害造成8人死亡、26人失联。
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省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
素养①——区域认知,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为什么?
提示:月份:7、8、9月。
原因:该地地处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因此发生泥石流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高。
素养②—-综合思维,判断图中①②③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
提示:①所示区域为高危区。
理由: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更多;且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东南坡有一断层,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思维导图]1.自然灾害概况(1)概念: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分类:①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
②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
2.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主因)①气象因素:短时强降雨或持续性降雨;大量冰雪快速融化。
②地形、地势因素:地势低洼。
③河湖因素⎩⎪⎨⎪⎧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堤坝溃决④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快。
⑤河道排水速度:河谷越顺直、越通畅,纵向坡度越大,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快。
(2)人为原因(诱因)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
②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
③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河道排水的速度。
拓展延伸1.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的气候原因(1)原因: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的冬、夏季风强弱、进退异常,导致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故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
(2)正常年份,我国夏季风的进退与强降水集中地区2.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成因分析3.危害(1)危害生产: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经济损失。
(2)危害生活:给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带来不便,甚至引发社会动乱。
(3)危害生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危害生态:洪涝引发河道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
(5)危害程度:灾害强度和范围越大,灾害越严重;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抗灾能力越强,造成的损失越小。
4.防御措施(1)工程措施①构建预报、预警系统。
②植树种草,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③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
④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
⑤疏浚河道,裁弯取直,加快泄洪速度。
(2)非工程措施①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
②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
③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
④加强监测预报。
⑤保护植被。
⑥设置防洪保险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5.避灾措施(1)灾前①学会游泳。
②预备防洪的装备,如救生圈(衣)等。
③积极参加防灾和避灾演习。
④设计好合理的逃生路线和避灾场所。
⑤及时收听(看)相关预报和预警信息。
(2)灾中①能逃:按照设计好的路线尽快向较高的地方转移。
②不能逃:在洪水中可抓住有浮力的物体,如泡沫、树干、木板等,必要时爬上高树暂避;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不爬到泥坯房屋顶;设法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考向一结合实例,考查洪涝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原因1.(全国文综Ⅲ)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
下图示意河南省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答案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
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解析根据经纬度信息可知,河南省位于我国的南北方过渡地带,所以该省的气候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南北差异,尤其是降水方面。
从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显著的特征作为切入点,结合图示进行对比分析即可。
2.(全国文综Ⅰ)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
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
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
降水量大且集中。
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解析M城位于泰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该地水患灾害(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地势、河流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根据气候资料可知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由图可知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
M城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
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导致洪涝灾害严重。
考向二结合实例,考查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3.(全国文综Ⅱ)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
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指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工程(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解析主要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
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四周高,缺少入海河道,因此通过河道整治、分蓄洪工程与水库的建设等扩大河道的泄洪量,分流、疏导和拦蓄洪水,以减轻洪水灾害。
非工程措施主要有预报、管理、保险、宣传教育等。
1.概念(1)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2)旱灾: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旱灾的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异常少或蒸发异常旺盛。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等。
3.危害(1)危害生产: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绝收;影响牧草生长和牲畜饮水困难,危害畜牧业发展。
(2)危害生活:水资源短缺,饮用水不足;食物短缺,生活艰难;甚至引发社会动乱。
(3)危害生命:影响人们健康,甚至可能造成人员死亡。
(4)危害生态:加剧土地荒漠化,生物生存环境恶化;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拓展延伸我国的旱灾及成因4.防御措施(1)技术措施:人工增雨;循环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污水资源化。
(2)工程措施: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跨流域调水。
(3)生物措施:农林牧结合,营造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植树造林;选择耐旱作物,选育耐旱品种。
(4)管理措施:重视预报;优化农业布局。
考向结合材料,考查旱灾的分布、危害、成因和防治措施(山东文综)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答案(1)②区。
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
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1.概念及分布(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分布①世界: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②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补充点拨西北太平洋海域称为台风,其他海域称为飓风。
2.危害(1)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2)风灾:狂风能够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3)雨灾: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4)风暴潮灾害:危害近海养殖,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侵蚀海岸等。
造成经济损失。
(5)给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带来不便。
补充点拨有利影响:缓解旱情,降温消暑。
3.防御措施(1)加强监测预报。
(2)制定救灾应急预案。
(3)及早转移出低洼地和危房。
4.避灾措施(1)海上渔船回港避风。
(2)对房屋和易吹倒的树木、雨棚等进行加固,将露于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
(3)关好门窗,取下悬挂物。
特别提醒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此处风平浪静,天气晴朗,但受其控制的区域不宜逗留,因为台风眼过后将有最大风力出现。
如下图:考向一台风的成因和时空分布(2019·湖北七校联考)秋台风通常是指9月~11月生成的台风。
秋台风的数量虽不如夏季台风数量多,但秋季更易生成超强台风(超强台风指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米/秒,即16级以上),破坏更大。
2018年9月16日登陆我国的强台风“山竹”就是典型的秋台风。
下面表格为“1949~201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统计表”,下图为“台风‘山竹’移动实时路径图”。
据此回答1~2题。
1.受台风“山竹”影响,9月16日12:00至9月16日20:00深圳风向的变化为() A.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B.由东南风转为东北风C.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D.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2.下列关于秋台风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秋季易出现超强台风,是因为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导致海温偏高②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点更偏北③秋季台风登陆时若大陆冷空气活跃,会导致风更大、雨更强④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较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1.A 2.B解析第1题,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辐合,北部吹东北风,东部吹东南风。
受台风“山竹”影响,9月16日12:00至9月16日20:00深圳的位置由台风北部转变为东部,风向的变化为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A对。
第2题,海洋气温最高值出现时间比陆地晚,出现在8月份,秋季易出现超强台风,是因为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导致海温偏高,①对。
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点更偏南,②错。
秋季台风登陆时若大陆冷空气活跃,会导致风更大雨更强,③对。
秋季更易生成超强台风,破坏更大,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出现时,秋收作物未收获,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更大,④错。
考向二台风的防御、避灾措施3.下图所示圆圈为台风系统,该系统分成四个区域,短箭头表示风向,长箭头表示台风整体移动方向。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是四艘轮船的逃生路线,比较合理的是哪条路线,请说明理由。
(2)试分析广东、福建等地多台风的原因,并列举两项预防台风的措施。
答案(1)乙路线。
乙路线远离台风中心,甲、丁向着风力最大的台风中心附近方向,丙沿着台风移动的方向。
(2)原因:广东、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离台风源地较近。
措施:利用卫星和雷达加强监测、及时发出警报,人员远离台风登陆、经过的地区;紧闭房屋门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