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诊疗及护理

合集下载

《心脏介入诊疗术中电击除颤护理专家共识》(2024)要点

《心脏介入诊疗术中电击除颤护理专家共识》(2024)要点

《心脏介入诊疗术中电击除颤护理专家共识》(2024)要点1 心脏电击除颤定义心脏电击除颤是指在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

1.1 心脏电击除颤原理除颤仪的电压变换器将直流低压变换成脉冲高压,经高压整流后向储能电容C充电,在电容中储存一定的能量。

除颤治疗时,控制高压继电器动作,将储能电容C、电感L及人体(负荷)串联接通,使之构成RLC(R为人体电阻、导线本身电阻、人体与电极的接触电阻三者之和)串联谐振衰减振荡电路,在几秒钟内通过电极板向胸壁或直接向心脏放电,使颤动的心脏全部除极。

由于窦房结产生的信号最强,因此将重新支配心脏的收缩,从而将各种室上性或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VT/ VF)转复为正常窦性心律。

1.2 心脏电击除颤适应证(1)心室颤动是电复律的绝对指征;(2)心室扑动;(3)心房颤动或新房扑动;(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治疗无效而伴有明显血液动力学障碍者。

1.3 心脏电击除颤禁忌症(1)检查发现心房内血栓;(2)风湿活动期或者心肌炎急性期;(3)未能有效控制或纠正心房颤动的病因或诱因(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梗死、肺炎等);(4)合并洋地黄中毒或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血症;(5)合并高度或完全性房室阻滞,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已安装起搏器者除外)。

2 心脏介入诊疗术中除颤规范2.1 除颤仪的准备2.1.1 推荐意见1 除颤仪应放于易取用的位置,定点放置,标识明显,电量充足,处于备用状态。

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导管室的布局和手术团队的需求确定(强推荐)。

推荐依据:2.1.2 推荐意见2 心脏除颤仪的质量检测:除颤仪的检测环境温度为20℃±10℃,相对湿度为30%~60%,供电电源电压为(220±22)V,频率为(50±10)Hz,周围无影响校准系统正常工作的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强推荐)。

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2.对药物及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或有严重血流动力学 障碍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
任务二 心脏电复律
1.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意识
【操作评估】
2.评估患者是否有洋地黄中毒及低钾血症的发生
3.评估患者的心电图波形并检查电极的连接情况
任务二 心脏电复律
【操作前准备】
1.患者准备
向患者解释,取得的合作; 术前当日晨空腹,排空大小便;复律前1~ 2天停用洋地黄类药物,给予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房颤有栓塞史或左心房血 栓者,术前应进行抗凝治疗两周;做好术前患者的各项检查。
任务一 人工心脏起搏治疗
【操作目的】
植入式心脏起搏
1.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 征及反复发作的颈动脉窦性晕厥和心室停顿的患者。
2.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的顽固性心力衰竭。
临时心脏起搏
1.急需起搏、房室传导阻滞有可能恢复的患者。
2.外科手术前后的“保护性”应用。
任务一 人工心脏起搏治疗
内科护理
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任务一 人工心脏起搏治疗 任务二 心脏电复律 任务三 心导管检查术 任务四 射频导管消融术 任务五 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与治疗
任务一 人工心脏起搏治疗
【概述】
人工心脏起搏治疗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或程序刺激器发放人造 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以带动心搏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缓慢心 律失常,也用于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和诊断,是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中 不可缺少的手段。
2、用物准备
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况、患者的需求及经济能力选择合适 的起搏器类型。准备除颤器、吸痰器、各种急救药品。
任务一 人工心脏起搏治疗 【操作中护理】
病情观察
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的变化,有无心律失 常的发生。

心悸(心律失常)中医临床路径

心悸(心律失常)中医临床路径

心悸(心律失常)中医临床路径一、心悸(心律失常)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应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尤其缓慢性心律失常(ICD-10编码:149.3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和“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及疗效参考标准”制定的疗效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临床常见证候:1、心虚胆怯: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苔薄白或如常,脉象动数或虚弦。

2、心血不足:心悸头晕,面色不华,疲乏无力,舌质淡红,脉象细弱。

3、阴虚火旺: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耳鸣腰酸,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4、心阳不振: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脉虚弱或沉细而数。

5、水饮凌心:心悸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象弦滑。

6、心血瘀阻: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或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瘀斑脉涩或结代。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缓慢性心律失常)。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尤其缓慢性心律失常(ICD-10编码:149.302)的患者。

心脏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心脏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预防及护理尤为重要。 高对 围术期患者针对性 的密切观察和 提 科学 护理 , 制定 临床 护理 路径 , 规范护理技能 , 加强护理人 员责 任心及专科知识 的培训学 习, 建立系统 、 完整 的术后护理常规 ,
加强术后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有效预防和及时发现并发症 , 是避免 医疗事故 的有效措施 。同时可缩短患者住 院时间 , 减少 经济负担 , 减轻其心理压力 ,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
洁、 舒适的环境 , 协助进食 、 排便 。
3 心律失常护理 . 2 发生原 因与导管所致刺激 、导管嵌 顿、 造影剂刺激及注射造影剂过多或过快有关。术中严密观察
作者简 介 : 李淑蓉 , ,4岁, 女 4 大专学历 , 毕业于 中国医科大 学网络 教育学 院, 主管护师。E m iL h mn O 1 @s a o — al i u g 9 3 i . m :s nc 基层 医学论坛 2 1 年第 l 卷 1 01 5 月下旬刊
刺、 患者凝血功能 障碍或抗凝剂 的应用 、 术后按压时间过短 、 压
升压 、 抗心律失 常等治疗均转危 为安 ; 穿刺部位血肿 8例 , 经徒
手压迫加压包扎及冷敷后均吸收 ; 尿潴 留 5 , 以相应处理 ; 例 予
无支 架 内血 栓 形成 。 3 并 发症 原 因分 析 及 护 理
参 考文献
脉 注射 , 随后 以 01 g(gri) . 5 /k ・ n 的剂量维持静滴 3 . a 6h支架置 入过程 中避免过度用力推送以损伤支架表面药物涂层 , 同时务
必使支架充分扩张保证 与血管 壁紧密贴合 。术 中 、 术后严密观
察心电监护情况 , 可患者有无胸闷 、 询f 胸痛 、 心慌 、 出汗 等 , 一旦

心血管介入诊疗护理ppt课件

心血管介入诊疗护理ppt课件

• 方法示意
五、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 (PBMV)
利用特制的球囊,从股静脉送入右心房,通
过房间隔穿刺,将球囊导管送入左心房并到达二 尖瓣口,膨胀球囊将粘连狭窄的二尖瓣交界部分 离,是治疗风湿性单纯二尖瓣狭窄的一种非外科 手术方法。
术后护理
术后
术后第2天复 查超声心动 图
伴心房颤动
术后护理
同射频
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rteriography, CAG)
• 造影示意:
右冠造影
左冠造影
PTCA Procedure
Pre-PTCA: Guidewire in Lesion During PTCA: Balloon Inflated Post-PTCA: Balloon Deflated
• 穿刺血管损伤的并发症 • 尿潴留 • 低血压 • 造影剂反应 • 心肌梗死
四、心内电生理及射频消融术(EPS,RFCA)
• 心内电生理检查(EPS): 通过血管穿刺将电极导管送至心脏 的一定部位,将心电信号接入电生理记录仪,结 合对心脏的程序刺激,明确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 激动顺序、折返途径,了解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 一种方法。
三、冠脉球囊扩张(PTCA)及支架植入术 (Stenting ) -PCI
• PTCA及支架植入示意
病变血管处 狭窄80%
狭窄消失 球囊扩张 植入支架
术后护理
• 心电、血压监护
• 穿刺点止血护理
• 术后鼓励病人多饮水 • 抗凝治疗的护理 • 术后负性效应的观察与护理 • 用药指导
术后负性效应
• 腰酸、腹胀
者用药指导消融术源自术后六、先天性心血管病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损(ASD)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1)自觉心中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

(2)可见结脉、代脉、促脉等脉象。

(3)常有情志剌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ACC/AHA/ESC制定,2006年)。

(1)临床表现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听到第一心音。

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2)心电图特征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室性早搏的类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规律出现。

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连续发生2个室性早搏称成对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位于两个窦性心律之间的室性早搏称为间位性室性早搏。

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形态相同,且偶联间期固定者,称为单形性室性早搏。

若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者称多形性室性早搏。

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且偶联间期存在差异者,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

(3)病情分类①按发作频率分类偶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频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②按形态分类单源(单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相同;多源(多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不相同;多形(联律间期相同,形态迥异):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

icu护理常规

icu护理常规

一、ICU护理常规1.病人常规监护(1) 新转入病人测量并记录入室时的生命体征及神志精神状况。

(2) 新转入病人立即进行血气分析、电解质、血常规及血糖测定。

(3) 持续24小时心电监测,动态观察病情变化,至少每小时记录HR、NBP,有动脉置管者持续ABP监测,每4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及CVP。

(4) 持续24小时RR、SpO2监测,每小时记录,观察呼吸幅度及呼吸状态,进行肺部听诊。

(5) 监测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变化,如意识、瞳孔、光反射、语言、运动及各种反射等。

(6) 记录病人出入量,每日5pm进行10小时、7am进行24小时两次出入量总结计算。

2.酌情给氧,必要时面罩加压给氧或机械辅助呼吸。

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翻身叩背,协助病人排痰,必要时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

3.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有效引流,观察并记录引流物性、状、量。

4.妥善固定各种导管,保持导管在位、通畅。

5.保持输液通路通畅,液体均匀输入,用药及时准确,必要时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

6.做好病人晨晚间护理。

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一日两次,病人大、小便后及时作好皮肤护理,留置导尿管病人会阴擦洗一日两次。

7.危重病人睡气垫床,每2小时翻身拍背,保持病人卧位舒适、肢体功能位,保持床单位整洁,预防压疮。

8.清醒病人做好心理护理,避免“ICU紧张综合征”发生。

9.对家属讲明ICU监护特点,探视制度,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取得联系。

10.如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通气机、床旁血滤仪等特殊监护或治疗仪器时按各项护理常规护理。

二、ICU疾病护理常规(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系多种原发疾病如休克、创伤、严重感染、误吸等疾病过程中发生的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

护理措施1.病人全身情况的监护。

2.严密监测病人的呼吸情况,及SPO2和双肺呼吸音情况,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的表现。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一、内科急症护理常规⒈⒈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1.急诊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送至抢救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对意识清醒的患者,首先有进展精神抚慰,解除患者的恐惧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抢救。

想患者及家属介绍急诊室有关制度及环境。

3.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

并根据病证性质,调节温湿度。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建立急诊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连续3日。

体温在℃以上者,每4小时测一次。

体温正常后改为每日测2次。

5.亲密观察神志、瞳孔、面色、脉象、舌象、皮肤、汗出、四肢活动、二便、治疗效果、副反响等情况,做好记录。

发现病情突变时,立即给予应急对症处理,同时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6.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7.在配合抢救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迅速、及时、准确,各项操作按正规要求执行,做好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8.随时检查各种导管是否畅通,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量、色、味和性质,做好记录。

9.根据病情,给予正确卧位。

对烦躁不安者宜加床栏或约束带妥善固定,防止发生意外。

10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搜集各类标本〔如呕吐物、尿液等〕送检。

11.对诊断未明的腹痛患者禁用止痛剂。

12.发现传染病应及时做好隔离消毒和传染病报告。

13.凡涉及法律、刑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4.手术患者做好术前皮肤准备及药物过敏试验,做好记录,通知手术室。

15.凡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应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6.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

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

17.出院患者应予以出院指导,床单位做好终末护理。

⒈⒉高热高热多由于外感六淫、疫疠之毒邪、饮食不节或不洁等所致。

临床上以体温升高在39℃以上为主证。

病位表里均可,临床可分为表热证、半表半里证、里热证。

循环系统常见诊疗技术及护理

循环系统常见诊疗技术及护理

二、人工心脏起搏治疗 操作过程 ➢ 埋藏式起搏
单腔起搏:将电极导线从头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送至右心室心尖部,脉 冲发生器多埋藏于前胸壁胸大肌皮下组织中。
双腔起搏:一般将心房起搏电极导线顶端置于右心房,心室起搏电极置于右心室。
二、人工心脏起搏治疗
操作过程 ➢ 埋藏式起搏
三腔起搏时如行双房起搏则左房电极放置在冠状窦内,如行心脏再同步治疗(双 心室)时,左室电极经过冠状窦放置在左室侧壁。
指导患者完善相关检查。 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去导管室前排空膀胱。 建立静脉通路,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及药品。
人工心脏起搏治疗—护理
术中配合 协助患者仰卧,连接监护装置。 手术区消毒、铺巾,协助医生局部麻醉。 协助医生进行起搏阈值、起搏系统阻抗等项目的测试。 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的变化,发生异常立即前护理 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并取得配合,消除紧张心理。必要时,手术前 应用地西泮,保证充足的睡眠。
皮肤护理:经股静脉临时起搏器备皮范围为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埋藏式起搏 器范围为左上胸部(包括颈部和腋下)。
人工心脏起搏治疗—护理
术前护理 用药护理:①术前停用抗凝剂。②术前半小时给予苯巴比妥0.1g,肌注。③抗生素皮 试。
二、人工心脏起搏治疗
适应证 ➢ 临时心脏起搏
适用于急需起搏救治、超速抑制治疗异位快速心律失常或需“保护性”应用者。
二、人工心脏起搏治疗
操作过程
➢ 临时起搏 将双极电极导管经周围静脉(右股静脉或左锁骨下静脉)送入右心室心尖部,使电极 接触到心内膜,起搏器置于体外。放置时间不宜太久,一般不能超过1个月,以免发 生感染。
房颤和室上性心动过速选择能量为100~150J左右,室性心动过速选择能量为100~ 200J

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心脏超声检测技术具有无创、 无痛、无辐射等优点,是心血 管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
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是通过心导 管检查心脏电生理功能的一种有
创性检查方法。
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可以检测心 脏传导系统异常、心律失常等疾 病,为医生提供精确的诊断依据。
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需要在专业 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操作,以确
心电图检测技术操作简便、无创、无痛,广泛应用于临床。
心电图检测技术可以监测心脏电生理变化,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有助于及时发现 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心脏超声检测技术
心脏超声检测技术是通过高频 声波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一 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心脏超声检测技术可以评估心 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检测心脏 瓣膜病变、心肌肥厚等疾病。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通过血液循环调节体温,维持体温稳定。
维持酸碱平衡
防御和免疫功能
循环系统通过运输和排泄酸碱物质,维持 机体内酸碱平衡。
循环系统中的白细胞和抗体等具有防御和 免疫功能,抵御病原体入侵。
循环系统疾病分类
01

03
心血管疾病
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 肌病、心律失常等。
血管疾病
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 形成、静脉曲张等。
血液系统疾病
包括贫血、白血病、血友 病等。
循环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心悸
心绞痛
呼吸困难
水肿
心脏跳动过快或不规则 的感觉。
胸骨后疼痛,通常因心 肌缺血引起。
呼吸费力或气短等症状。
身体组织或器官肿胀。
02 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
心电图检测技术
心电图检测技术是循环系统常用的诊疗技术之一,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变化,对心 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进行诊断。

9种常见的心内科护理常规

9种常见的心内科护理常规

9种常见的心内科护理常规早安,朋友们。

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心内科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这方面的护理常规。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将病危病人病情通知家属。

做好入院介绍。

三、心功能一级者适当休息,避免过重体力活动;心功能二级病人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应注意休息。

心功能三级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心功能四级者体力活动完全丧失,须绝对卧床休息,并注意精心护理,避免不良刺激。

四、测量脉搏、心率、心律,一般测1分钟,如脉搏不规则,应连续测2分钟,有脉搏短绌时,需2人同时测心率与脉搏,并做好记录。

五、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并取半卧位。

肺水肿病人可吸入经20%—30%酒精湿化的氧气。

六、给无盐或低盐饮食,严重水肿者应限制摄水量。

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禁烟、酒、浓茶、咖啡及其他刺激性食物。

七、病室要安静、清洁并减少探视。

八、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体温、呼吸、尿量、体重、咳痰量及性质的变法,记录出入量。

九、长期卧床及全身水肿的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

床铺要平整,定时翻身,动作轻柔,避免病人用力而加重心脏负荷。

十、用洋地黄类或奎尼丁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给药时间及药物剂量。

每次给药前前应数心率。

遇心律突然变化、变慢或不规则时,应考虑洋地黄、奎尼丁药物中毒。

如心律<60次/分,可先停药并通知医师,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头晕、视物不清、黄视、耳鸣、心律不齐等中毒表现。

十一、备好各种与急救有关的器械和药物,如心电图机、除颤器、血液动力学检查装置、氧气、吸痰器、强心剂、镇静剂、抗凝剂、升压药及抗心律失常等。

仪器要放在规定位置,药品要齐全,并经常检查,保持足量。

十二、掌握心肺复苏术和一般心电图知识,熟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处理原则。

2023年心脏病诊疗及护理规范

2023年心脏病诊疗及护理规范

2023年心脏病诊疗及护理规范引言心脏病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

为了提高心脏病的诊疗和护理水平,我们制定了以下规范,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全面的护理。

诊疗规范1. 早期诊断和筛查:建议人们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血液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病的风险因素和病情变化。

2. 治疗方案个性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和心脏康复等。

3. 多学科团队协作:心脏病的诊疗应由多学科的专家团队共同参与,包括心脏病专家、内科医生、心理学家等,以确保全面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4. 准确的手术指征:手术治疗应严格按照指征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以减少风险。

5. 随访和评估: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和评估,及时了解病情进展并调整治疗方案。

护理规范1. 健康教育和宣传:加强心脏病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心脏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 定期体检和监测: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心脏功能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 心理支持和康复:提供心理支持和心脏康复服务,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4. 药物管理和监测:合理使用心脏病药物,定期监测疗效和副作用,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5. 紧急救治准备:建立完善的心脏病紧急救治体系,提高急救和抢救能力,以应对心脏病紧急情况。

结论2023年心脏病诊疗及护理规范的制定旨在提高心脏病的诊疗水平和护理质量,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全面的护理。

同时,强调公众健康教育和心脏病的预防,促进心脏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我们相信,通过执行这些规范,我们能够为心脏病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心血管内科工作职责

心血管内科工作职责

矩文文库-------这里有最全的医院管理制度
心血管内科工作职责
部门名称心血管内科部门类别临床科室工作概要主要负责我院心血管内科的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等工作。

部门工作职责内容1.负责承担我院心血管内科的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工作
(1)医疗:开展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重症的诊疗工作,包括: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介入诊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心内电生理检查和消融诊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诊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诊疗,周围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的肾动脉消融治疗;
(2)护理: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提供责任制整体护理,落实患者分级护理,提供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

积极对新技术、新业务进行学习、开展;(3)教学:承担本科、专科、进修医师及护士、规培医师及护士等各级医学和护理的教学和临床带教任务;
(4)科研:申报并承担各级各项科研项目。

2.根据本科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年终进行工作总结。

3.认真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落实介入手术分级管理及医疗技术准入管理,规范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护理常规,减少差错,杜绝事故,确保医疗安全。

4.组织安排科室医护人员进行进修、培训及在职继续教育,提高专科诊疗、护理水平。

5.引进、论证、推广新业务、新技术,发挥专科优势。

6.完成对口支援医院的指导工作。

7.完成上级部门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律失常的诊疗及护理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路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多为器质性心脏病所引起,也可为功能性改变。

心律失常的类型在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以下是临床常见的几种类型。

(一)窦性心动过缓
【主要表现】
(1)症状体征:窦性心率低于60次/分钟,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50~60次/分钟多为正常变异,40~50次/分钟可能为病理状态,40次以下/分钟多为病理性的。

患者可有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

(2)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可有相应的图形。

【治疗与护理】
⑴一般治疗:主要为病因治疗,加强体格锻炼。

应注意在一些运动员中,心率偏低为正常情况。

⑵药物治疗:可试用阿托品0∙3~0∙6毫克/次,3~4次/日,口服。

⑶中药治疗:生脉饮Ic)毫升/次,3次/日,口服;或心宝1~2粒/次,2~3次/日,口服。

⑷护理措施:①发作时适当休息,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过重体力劳动。

②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二)期前收缩
【主要表现】
⑴症状体征:大多无症状,部分初发患者有背后突然捶击感,可有心悸、胸闷、暂时性眩晕等;心脏听诊早搏时第一心音多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其后有一较长间歇。

⑵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可确诊,并要鉴别期前收缩属于房性、交界性或室性。

【治疗与护理】
⑴房性或交界性期前收缩的治疗:避免刺激性饮料(如浓茶、酒)及吸烟。

适当选用地西泮(安定)等镇静药,症状明显者可选用普蔡洛尔(心得安)、维拉帕米(异搏定)、普罗帕酮(心律平)、胺碘酮等药物。

⑵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应对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的类型、原因、症状及原有心脏病变等全面了解,再酌情选择适当治疗方法。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期前收缩,如无明显症状一般不用治疗。

药物可选用普蔡洛尔、美托洛尔等。

急性心肌缺血所致者,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酌情选用利多卡因,无效时可改用普鲁卡因酰胺。

⑶中药治疗:可减轻心悸症状,酌情选用补心丹5克/次,2次/日,口服;或朱砂安神丸5克/次,2次/日,口服;或柏子养心丸5克/次,2次/日,口服。

⑷护理措施:①发作时适当休息,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

②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三)室性心动过速
【主要表现】
⑴症状和体征:症状轻重因发作时心率、持续时间、原有心脏病等各有不同。

可有低血压、少尿、晕厥、气促、心绞痛等。

听诊心率
IOo~250次/分钟,心律轻度不规则。

(2)辅助检查:心电图显示3个或以上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QRS波群形态畸形,时限20.12秒钟,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分钟,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形成房室分离等。

【治疗与护理】
⑴就诊导向:病情严重者须人院治疗。

⑵终止发作:一般应用利多卡因,先静脉注射50~100毫克,5-10分钟无效,再予以50毫克,静脉注射,直到室性早搏明显减少或消失,静脉注射累积量不宜超过350毫克。

(3)中药治疗:可减轻心悸症状,酌情选用补心丹5克/次,2次/日,口服;或朱砂安神丸5克/次,2次日,口服:或柏子养心丸5克/次,2次/日,口服;或磁朱丸5克/次,2次/日,口服。

⑷预防复发:找出并积极治疗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的各种可逆性病变,如缺血、低血压、低钾血症等。

可选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预防,但长期服用应注意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比较安全的方法是抗心律失常药和安装起搏器合用。

⑸护理措施:①发作时卧床休息。

②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精神刺激。

③协助患者正确及时用药。

(四)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主要表现】
⑴症状体征:心动过速突然发作与终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有心悸、焦虑、眩晕、心绞痛,甚至可发生心力衰竭与休克。

检查心率增快,常
在150~250次/分钟,心尖区第一心音强度恒定,心律规则。

⑵辅助检查:心电图QRS波群形态与时限均正常,心率150-250次/分钟,心律规则,P波为逆行型,常埋藏于QRS波群内,或在其终末部分,也可在QRS波群之后。

【治疗与护理】
⑴就诊导向:病情严重者须人院治疗。

⑵急性发作期:刺激迷走神经,如诱导恶心作呕状,颈动脉窦按摩等,可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或心率减慢。

首选药物为腺甘6-12毫克,快速静脉注射,起效迅速,药物半衰期短,较安全。

如无效可改为普罗帕酮70毫克,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20分钟后可以重复1次。

升血压药可酌情选用苯福林或间羟胺。

合并心力衰竭者应用洋地黄类药,如毛花甘丙(西地兰)0.2~0.4毫克/次,用5%葡萄糖注射液20毫升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

⑶中药治疗:可减轻心悸症状,酌情选用补心丹5克/次,2次/日,口服;或朱砂安神丸5克/次,2次/日,口服;或柏子养心丸5克/次,2次/日,口服;或磁朱丸5克/次,2次/日,口服。

⑷预防复发:近年来开展的射频消融技术安全、快速、有效。

⑸护理措施:①发作时卧床休息。

②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精神刺激。

③协助患者正确及时用药。

(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主要表现】
⑴症状体征:可有头晕、头痛、心悸、气短、记忆力减退、反复昏厥
发作等症状。

检查心率持续低于40次/分钟。

在运动或发热时可有不相称的心率缓慢。

(2)辅助检查:心电图表现窦房传导阻滞,窦性静止,长时间的窦性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后的代偿间歇时间过长,完全性心房静止,房室交界性心律,阿托品激发试验阳性。

【治疗与护理】
⑴就诊导向:病情严重者须人院治疗。

(2)病因治疗:找出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

⑶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可酌情选用。

⑷中药治疗:灵宝护心丹3~5粒/次,3次/日,口服;或心宝1~2粒/次,2~3次/日,口服;或生脉饮10毫升/次,3次/日,口服。

⑸安置起搏器:病情严重者可安装起搏器。

⑹护理措施:①适当休息,睡眠充足,劳逸结合。

②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排便费力,避免加重心肺负担。

③针对原发疾病进行相应的护理。

(六)房室传导阻滞
【主要表现】
(1)症状和体征:除少数可由临床症状诊断外,主要靠心电图检查。

I度房室传导阻滞一般无自觉症状。

∏度房室传导阻滞可有心悸、乏力、头晕、气短,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或每隔1次或数次正常心跳后有1次脱漏。

In度房室传导阻滞常有心悸、气短、胸闷、头晕、乏力,易致晕厥,心律慢而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有大炮音。

⑵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I度房室传导阻滞为每个心房冲动都能传至心室,但P-R间期超过0.20秒钟。

∏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两型:I型表现为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相邻RR间期进行性缩短;II型为心房冲动突然阻滞,但P-R间期恒定不变。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为P波与QRS波互不相关,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治疗与护理】
(1)就诊导向:入院治疗。

⑵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的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进行治疗。

⑶药物治疗:心室率在40次/分钟以下或症状明显者,可应用阿托品
0.5~2毫克/次,静脉注射;或异丙肾上腺素1~2毫克/次,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

(4)安装起搏器:对症状明显、心室率缓慢者,应及早安装起搏器。

⑸护理措施:①适当休息,劳逸结合,睡眠充足。

②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避免加重心肺负担。

③针对原发疾病进行相应的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