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工作思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工作思路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不仅关乎个人发展,也是经济保持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

的必然要求。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双重影响,就业形势严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六稳”“六保”重大决策部署,而“稳就业”与“保就业”居于首位。“十四五”期间,随着毕业人数增加以及新冠肺炎疫情

影响,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压力前所未有,根据教育部统计,2022年,全国高校毕

业生人数为1076万人,较2021年增加167万人。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大学生

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同时也是高校

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创业对策的新机遇。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现状;措施

1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就业观念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及积极性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很多大学生

受传统观念影响,将就业选择局限在政府事业单位、学校、国有企业等体制内的

工作,学者赵春飞基于2254份有效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结果显示,受访者首选

就业方向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和国有企业的比例高达74.4%,首选其他

企业的仅占15.5%。因此,即使有大量的企业来到校园进行招聘,学生参加的积

极性并不高,而出现收到企业录用通知仍不签约的现象也是常态。新冠肺炎疫情

发生以来,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对应届生的招录规模逐年扩大,专门针对应届毕业

生或毕业两年内未落实就业的择业期内的学生设置的岗位占比也在不断提高,这

给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与机会,对他们积极就业形成一定激励,在

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但也有部分对考公考编比较执着的毕

业生,为不影响自己在报考时的应届生身份,不落实就业,从而降低这部分群体

的就业积极性。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独生子女占比较高,大部分同学的

家庭生活条件良好,对父母依赖性较强,父母对其个人的选择比较支持,其生存

压力在短期内并不明显,存在“就业惰性”,容易以多种理由不就业,或者对就

业压力和竞争存在片面看法,片面夸大就业压力和竞争程度,以恐惧和逃避的心

态面对就业。这部分学生在多重主观影响下,自愿放弃就业,主动失业。

2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对策

2.1积极拓展家校共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为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凝聚强大合力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习近平总

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

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结合调研数据,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氛围和经济状况等因素直接影响大学生就

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孩子在成长阶段跟父母的沟通方式、父母对孩子的支持方

式等。部分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难以融入集体生活、对专业不认同、缺乏学习目标

和动力等,大多跟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的缺位有密切关系。进入大学阶段,家

庭的影响可能不如基础教育阶段更及时,但是家庭仍是孩子成长发展最主要的支

持来源。家校共育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加强家校协同育人。在大学阶段,建立学校和家长沟通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充分交换学生在校

在家表现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凝聚育人合力。二是要针对重点学生

群体加强心理辅导和人文关怀。亲子关系不理想、经济困难、重大变故等家庭因

素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学业,进而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造成障碍和

限制。这就要求高校要把育人工作做足“人情味”,切实了解掌握学生家庭状况

并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实现经济资助、精神资助和能力资助相结合,发挥好资

助和育人的双重功效,尽全力为这些重点学生群体实现自由、全面、充分发展和

高质量就业提供服务。

2.2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的思想依据,是大学生提高就业综合素

质的关键核心。一方面,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主要

参与者,在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大学生进

行就业指导是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因此,辅导员应深入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

入就业指导全过程。一是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谈心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就业

困惑与难题,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引导学生可以选择先

就业,在逐步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后再择业,即进一步选择更高层次的就业岗位。

同时利用优秀校友在基层奉献美好青春的典型事例,鼓励学生到基层等祖国需要

的地方建功立业。二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择业期报考资格的身份问题,不能仅仅

为了部分岗位的报考资格保留所谓的“身份”,而选择浪费就业机会与工作经历。三是通过开展一些实践类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自立自强的意识,从而克服对外界

的依赖性,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2.3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匹配度

专业是人才培养和建设高水平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进毕业生实现更充分高质

量就业的基石。高校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外部需求不断改进专业课程体系,培

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一方面,要增加课程设置与就业的关联性。增加课

程设置与就业关联性并非否定必备的专业课程教学,而是要在核心与特色专业课

程的基础上构建与不同就业方向相契合的课程体系,根据以往毕业生所在行业与

岗位,以用人单位反馈和毕业生自我分析相结合搭建人才模型,分析大学生为满

足就业要求在本专业知识之外所需的就业能力与学科知识,构建“专业+就业技

能+跨学科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学方式的科学性,一

是课程教学可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在课程内容基础上融入新鲜元素与表现

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反馈对课程做进一步改进,增强课程

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二是通过开放的教学方式,增加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三

是增加实践性课程比例,让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充分了解自身所需,加深对所学知

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教学相长的方式提升各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提

高学生后期就业创业成功率。

3结论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等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

社会、高校、学生自身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学生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