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_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石钟山记》知识整理

《石钟山记》知识整理

《石钟山记》知识要点一、古今异义: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古:往,到;今:适合,舒服)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中)自以为得其实..(古:两个词连用。

其,那,指示代词。

实,事情真相,名词;今:一个词。

义为“实质上”)二、通假字:南声函胡..(通“含糊”,重浊模糊)至莫.夜月明(通“暮”,晚上)汝识.之乎?(通“志”,记住)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通“叩”,敲击)三、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微风鼓.浪(吹动)而此独以钟名.(命名)枹.止响腾(用鼓槌敲击)动词使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鸣响)名词作状语: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乘船)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在夜间)事不目.见耳.闻(用眼睛,亲眼;用耳朵,亲耳)形容词作名词:枹止响.腾(声音)定语后置句:石之铿然有声者宾语前置句:古之人不余欺也省略句: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磔磔(于)云霄间/有大石当(于)中流余固笑(之)而不信也(代李渤的作法)介词结构后置句:得双石于潭上/而大声发于水上判断句:所在皆是也/或曰此鹳鹤也/或曰此鹳鹤也/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此世所以不传也四、一词多义1、鼓:微风鼓浪(鼓起)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声)如钟鼓不绝(一种乐器。

名词)2、绝: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噌吰如钟鼓不绝(停止,消失)3、而:扣而聆之(表承接)余固笑而不信也(表并列)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表转折)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表因果)4、搏:水石相搏(击,拍;动词)森然欲搏人(抓;动词)5、然:然是说也(然而)石之铿然有声音(……的样子)6、自:自以为得之矣(自己。

代词)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

介词)7、焉:崆崆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微波入焉(兼词,“于是”即“到那里”)心不在焉(指示代词,那里,这里)且焉置土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于是余不叹焉/如乐作焉(语气助词,啊,呀。

)8、莫:至莫夜月明通“暮”,名词)故莫能知(不。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①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②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③汝识之乎(识,通“志”,知道)二、古今异义1.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

2.自以为得其实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

三、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掀起,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日落的时候,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硿硿焉(相当于“然”,“地”、“……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②微波入焉(相当于“于是”,即“到那里”,兼词)③如乐作焉(无义,表陈述语气词,助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扑向,动词)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乘着船)②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取名)(三)使动用法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此鹳鹤也③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④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⑤此世所以不传也(二)省略句①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而况石乎!②磔磔(于)云霄间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三)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即“不欺余”)(四)定语后置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五)状语后置①得双石于潭上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③而大声发于水上六、一词多义:1、而:扣而聆之(表顺接)徐而察之(表修饰)空中而多窍(表并列)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表转折)2、焉:箜箜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微波入焉(兼词,于此)3、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此)因笑谓迈曰(于是)七、重点词义:1、水石相搏(击、拍)2、桴止响腾(传播)3、余尤疑之(更加)4、所在皆是也(这样)5、适临汝(往)6、余方心动欲还(刚才)(心惊)7、则山下皆石穴罅(缝隙)8、涵淡澎湃而为此也(形成)9、与向噌洪者相应(先前)(应和)10、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11、此世所以不传也(…的缘故)八、重点句子翻译(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翻译:(被敲击时)铿锵作响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2)、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知识点

石钟山记知识点

石钟山记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石钟山记》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①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②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二、古今异义1.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

2.自以为得其实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

三、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掀起,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日落的时候,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②硿硿焉(相当于“然”,“地”、“……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③微波入焉(相当于“于是”,即“到那里”,兼词)④如乐作焉(无义,表陈述语气词,助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扑向,动词)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乘着船)②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③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④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①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取名)(三)使动用法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此鹳鹤也③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④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⑤此世所以不传也(二)省略句①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而况石乎!②磔磔(于)云霄间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三)宾语前置①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即“不欺余”)②余是以记之(“是以”即“以是”)(四)定语后置①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五)介词结构后置①得双石于潭上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③而大声发于水上六、一词多义:1、而:扣而聆之(表顺接)徐而察之(表修饰)空中而多窍(表并列)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表转折)人而无仪《相鼠》(表假设)2、焉:箜箜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微波入焉(兼词,于此)4、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趁机)因笑谓迈曰(于是)七、重点词义:1、水石相搏(击、拍)2、桴止响腾(传播)3、余尤疑之(更加)4、所在皆是也(这样)5、适临汝(往)6、余方心动欲还(刚才)(心惊)7、则山下皆石穴罅(缝隙)8、涵澹澎湃而为此也(形成)9、与向噌洪者相应(先前)(应和)10、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11、此世所以不传也(…的缘故)。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精品课件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精品课件

.
3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 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 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 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 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
4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 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 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于余同,而言之不详。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
8
四、一词多义
鼓 ①噌吰如钟鼓不绝 ②微风鼓浪

①微波入焉
②硿硿焉
③如乐作焉
.
9

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①言之不详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①然是说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
.
10
五、古今异义词
1、余方心动欲还 2、空中而多窍 3、自以为得其实 4、而渔工水师
.
11
六、文言句式
此世所以不传也 则山下皆石穴罅 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是以记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 得双石于潭上 闻人声亦惊起 此世所以不传也
.Leabharlann 12六、文言句式此世所以不传也 则山下皆石穴罅 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是以记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 得双石于潭上 闻人声亦惊起 此世所以不传也
.
13
.
5
一、文言实词
所在皆是也( )
适临汝( )

石钟山记_知识点整理

石钟山记_知识点整理

《石钟山记》【文学常识】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词一改词的婉约,属豪放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并称“苏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

2、记:文体名。

掌握本文因事说理的发表议论法。

3、纪年法:(一)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一干一支互相结合以纪年,六十年一轮。

(二)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

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

如开元,天宝为唐玄宗的年号。

(三)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多在春秋,战国时代。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鲁孝公三十年等。

(四)公元纪年法。

【通假字】1、扣而聆之(“扣”同“叩”,敲击)2、南声函胡(“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3、至莫夜月明(“莫”同“暮”,晚上)【词类活用】A.使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

鸣响B.名词做动词:1、微风鼓浪鼓:振动2、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C.名词做状语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乘船b)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c)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e) 主观臆断臆:凭主观想象【古今异义词】1、余方心动欲还心动:古义,心惊;今义,内心有所触动2、空中而多窍空中: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3、自以为得其实其实:古义,它的真相;今义,实际上4、而渔工水师水师:古义,船工;今义,水军【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夜晚,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②硿硿焉(助词,相当于“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③微波入焉(代词,那里)④如乐作焉(句末语气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扑击,动词)8.之①汝识之乎代词,代钟声②笑李渤之陋也的,结构助词③石之铿然有声者定后标志,助词9、而①而况石乎表递进②扣而聆之表顺接③而此独以钟名表转折,但是④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表并列⑤徐而察之表修饰⑥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表因果,因而10、虽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虽然11、言①言之不详说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用文字表述、记载12、然①然是说但是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的样子1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14、因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而②因笑谓迈曰于是15、绝①至绝壁下陡峭的②如钟鼓不绝断绝③佛印绝类弥勒极,非常④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⑤绝云气,负青天穿越【值得积累的实词、虚词】与向噌洪者相应(先前)(应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竟然)桴止响腾(传播)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文言句式】1.判断句:A、“··者,·也”式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B.“··也”式此世所以不传也此鹳鹤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者。

石钟山记_知识点整理

石钟山记_知识点整理

《石钟山记》知识点整理【通假字】1、南声函胡(“函胡”同“含糊”)2、至莫夜月明(“莫”同“暮”)【词类活用】A.使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B.名词做动词:1、微风鼓浪鼓:振动2、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3、噌吰如钟鼓不觉钟鼓:敲钟击鼓C.形容词作名词不知其浅深浅深:深度D.名词做状语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乘船2、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3、事不目见耳闻目:用眼睛耳:用耳朵4、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值得积累的实词、虚词】1、得双石于潭上(于:在)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于:在)3、而大声发于水上(于:从)4、石之铿然有声者(之:定语后置标志)5、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因此)6、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第一个“而:可是”,第二个“而:修饰”,乃:竟然)7、下临深潭(临:面临)8、所在皆是也(是:这样)9、适临汝(适:往)10、因笑谓迈曰(因:于是)11、余固笑而不信也(固:当然,固然)12、笑李渤之陋(陋:浅陋)13、桴止响腾(腾:传播)14、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殆:大概)【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掀起,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夜晚,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②硿硿焉(相当于“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③微波入焉(相当于“于是”,即“到那里”,兼词)④如乐作焉(无义,表陈述语气词,助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搏击,动词)8.之①汝识之乎代词,代钟声②笑李渤之陋也的,结构助词③石之铿然有声者定后标志,无义9、而①而况石乎表递进②扣而聆之表顺接③而此独以钟名表转折,但是④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表并列⑤徐而察之表修饰10、虽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虽然11、言①言之不详说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表述、记载12、然①然是说但是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的样子1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文言句式】1. 判断句:A、“······者,······也”式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B.“······也”式此世所以不传也此鹳鹤也C.副词表判断则山下皆.石穴罅;2.、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余是以记之3、定语后置:石之铿然有声者。

石钟山记_知识点整理完整版.doc

石钟山记_知识点整理完整版.doc

《石钟山记》【文学常识】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词一改词的婉约,属豪放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并称“苏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

2、记:文体名。

掌握本文因事说理的发表议论法。

3、纪年法:(一)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一干一支互相结合以纪年,六十年一轮。

(二)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

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

如开元,天宝为唐玄宗的年号。

(三)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多在春秋,战国时代。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鲁孝公三十年等。

(四)公元纪年法。

【通假字】1、扣而聆之(“扣”同“叩”,敲击)2、南声函胡(“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3、至莫夜月明(“莫”同“暮”,晚上)【词类活用】A.使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

鸣响B.名词做动词:1、微风鼓浪鼓:振动2、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C.名词做状语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乘船b)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c)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e) 主观臆断臆:凭主观想象【古今异义词】1、余方心动欲还心动:古义,心惊;今义,内心有所触动2、空中而多窍空中: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3、自以为得其实其实:古义,它的真相;今义,实际上4、而渔工水师水师:古义,船工;今义,水军【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夜晚,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②硿硿焉(助词,相当于“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③微波入焉(代词,那里)④如乐作焉(句末语气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扑击,动词)8.之①汝识之乎代词,代钟声②笑李渤之陋也的,结构助词③石之铿然有声者定后标志,助词9、而①而况石乎表递进②扣而聆之表顺接③而此独以钟名表转折,但是④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表并列⑤徐而察之表修饰⑥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表因果,因而10、虽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虽然11、言①言之不详说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用文字表述、记载12、然①然是说但是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的样子1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14、因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而②因笑谓迈曰于是15、绝①至绝壁下陡峭的②如钟鼓不绝断绝③佛印绝类弥勒极,非常④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⑤绝云气,负青天穿越【值得积累的实词、虚词】与向噌洪者相应(先前)(应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竟然)桴止响腾(传播)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文言句式】1.判断句:A、“··者,·也”式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B.“··也”式此世所以不传也此鹳鹤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者。

(完整版)石钟山记_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石钟山记_知识点整理

《石钟山记》【文学常识】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词一改词的婉约,属豪放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并称“苏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

2、记:文体名。

掌握本文因事说理的发表议论法。

3、纪年法:(一)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一干一支互相结合以纪年,六十年一轮。

(二)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

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

如开元,天宝为唐玄宗的年号。

(三)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多在春秋,战国时代。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鲁孝公三十年等。

(四)公元纪年法。

【通假字】1、扣而聆之(“扣”同“叩”,敲击)2、南声函胡(“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3、至莫夜月明(“莫”同“暮”,晚上)【词类活用】A.使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

鸣响B.名词做动词:1、微风鼓浪鼓:振动2、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C.名词做状语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乘船b)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c)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e) 主观臆断臆:凭主观想象【古今异义词】1、余方心动欲还心动:古义,心惊;今义,内心有所触动2、空中而多窍空中: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3、自以为得其实其实:古义,它的真相;今义,实际上4、而渔工水师水师:古义,船工;今义,水军【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夜晚,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②硿硿焉(助词,相当于“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③微波入焉(代词,那里)④如乐作焉(句末语气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扑击,动词)8.之①汝识之乎代词,代钟声②笑李渤之陋也的,结构助词③石之铿然有声者定后标志,助词9、而①而况石乎表递进②扣而聆之表顺接③而此独以钟名表转折,但是④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表并列⑤徐而察之表修饰⑥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表因果,因而10、虽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虽然11、言①言之不详说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用文字表述、记载12、然①然是说但是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的样子1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14、因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而②因笑谓迈曰于是15、绝①至绝壁下陡峭的②如钟鼓不绝断绝③佛印绝类弥勒极,非常④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⑤绝云气,负青天穿越【值得积累的实词、虚词】与向噌洪者相应(先前)(应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竟然)桴止响腾(传播)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文言句式】1.判断句:A、“······者,······也”式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B.“······也”式此世所以不传也此鹳鹤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者。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 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 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 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 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 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 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 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 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 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 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 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 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 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 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 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或曰此鹳鹤也。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微风鼓浪 而此独以钟名 不知其浅深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大石侧立千尺 事不目见耳闻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鼓 ①噌吰如钟鼓不绝 ②微风鼓浪 焉 ①微波入焉 ②硿硿焉 ③如乐作焉
四、一词多义
虽 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言 ①言之不详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然 ①然是说
一、文言实词
所在皆是也( ) 适临汝( ) 余固笑而不信也 () 绝壁之下( ) 与向噌洪者相应( )( ) 笑李渤之陋 ( )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桴止响腾( )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
二、通假字
1、扣而聆之 (“扣”同“叩”) 2、南声函胡 (“函胡”同“含糊”)

石钟山记知识点

石钟山记知识点

石钟山记》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①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②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二、古今异义1.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

2.自以为得其实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

三、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掀起,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日落的时候,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②硿硿焉(相当于“然”,“地”、“……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③微波入焉(相当于“于是”,即“到那里”,兼词)④如乐作焉(无义,表陈述语气词,助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扑向,动词)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乘着船)②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③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④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①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取名)(三)使动用法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此鹳鹤也③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④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⑤此世所以不传也(二)省略句①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而况石乎!②磔磔(于)云霄间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三)宾语前置①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即“不欺余”)②余是以记之(“是以”即“以是”)(四)定语后置①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五)介词结构后置①得双石于潭上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③而大声发于水上六、一词多义:1、而:扣而聆之(表顺接)徐而察之(表修饰)空中而多窍(表并列)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表转折)人而无仪《相鼠》(表假设)2、焉:箜箜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微波入焉(兼词,于此)4、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趁机)因笑谓迈曰(于是)七、重点词义:1、水石相搏(击、拍)2、桴止响腾(传播)3、余尤疑之(更加)4、所在皆是也(这样)5、适临汝(往)6、余方心动欲还(刚才)(心惊)7、则山下皆石穴罅(缝隙)8、涵澹澎湃而为此也(形成)9、与向噌洪者相应(先前)(应和)10、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11、此世所以不传也(…的缘故)。

石钟山记字词整理

石钟山记字词整理

《石钟山记》知识点一、通假字:南声函胡(通“含糊”,重浊模糊)至莫夜月明(通“暮”,晚上)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通“叩”,敲击)二、古今异义:空中而多窍(中间是空的)自以为得其实(那事情的真相)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船夫)三、一词多义:1、鼓:微风鼓浪(振动)噌吰如钟鼓不绝(击鼓声)2、绝: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噌吰如钟鼓不绝(断绝)3、而:扣而聆之(表承接)余固笑而不信也(表并列)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表转折)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表因果)4、搏:水石相搏(击,拍;动词)森然欲搏人(原义抓、扑,引申为捕捉)5、然:然是说也(然而)石之铿然有声音(……的样子)6、自:自以为得之矣(自己。

代词)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

介词)7、焉:崆崆焉(助词,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微波入焉(兼词,“于之”即“到那里面”)心不在焉(指示代词,那里,这里)且焉置土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于是余不叹焉/如乐作焉(语气助词,呢,啊,呀。

)8、莫:至莫夜月明(同“暮”,晚上)故莫能知(没有谁。

否定代词)9、得:得双石于潭上(找到。

动词)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

助动词)10、始: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才。

副词)始舍于其址(当初。

副词)11、是:是说也,人常疑之(这个。

代词)所在皆是也(这样。

代词)12、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之),因此,借此机会)因笑谓迈曰(于是)13、至: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直到)送之至湖口(到)14、其:择其一二扣之(其中)不知其浅深(它的)16、而:1.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2. 扣而聆之3. 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4.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5. 余固笑而不信也6. 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7. 徐而察之8. 空中而多窍9. 而笑李渤之陋也10.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11. 而言之不详12.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13.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四、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微风鼓浪(振动)而此独以钟名(命名)动词使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发出声响)名词作状语: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乘船)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在夜里)事不目见耳闻(亲眼;亲耳)五、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石之铿然有声者宾语前置句:古之人不余欺也省略句: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磔磔(于)云霄间介词结构后置句:得双石于潭上而大声发于水上判断句:或曰此鹳鹤也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石钟山记_知识点整理

石钟山记_知识点整理

石钟山记》知识点整理【通假字】1、南声函胡(“函胡”同“含糊” )2、至莫夜月明(“莫”同“暮”)【词类活用】A.使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 鸣响B.名词做动词:1、微风鼓浪鼓:振动2、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3、噌吰如钟鼓不觉钟鼓:敲钟击鼓C.形容词作名词不知其浅深浅深:深度D.名词做状语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乘船2、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3、事不目见耳闻目:用眼睛耳:用耳朵4、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值得积累的实词、虚词】1、得双石于潭上(于:在)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于:在)3、而大声发于水上(于:从)4、石之铿然有声者(之:定语后置标志)5、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因此)6、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第一个“而:可是” ,第二个“而:修饰”,乃:竟然)7、下临深潭(临:面临)8、所在皆是也(是:这样)9、适临汝(适:往)10、因笑谓迈曰(因:于是)11、余固笑而不信也(固:当然,固然)12、笑李渤之陋(陋:浅陋)13、桴止响腾(腾:传播)14、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殆:大概)【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掀起,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夜晚,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Jl T^F r l4.焉① 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 于此”在那里)② 硿硿焉(相当于 然” “••…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③ 微波入焉(相当于 于是”即到那里”兼词)④ 如乐作焉(无义,表陈述语气词,助词) 5.余① 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 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 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 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 7.搏① 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 森然欲搏人(搏击,动词) 8.之① 汝识之乎 代词,代钟声② 笑李渤之陋也 的,结构助词③ 石之铿然有声者 定后标志,无义9、而① 而况石乎② 扣而聆之③ 而此独以钟名④ 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⑤ 徐而察之 10、虽①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 ②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虽然 11、言 ① 言之不详说 ②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表述、记载12、 然① 然是说 但是② 石之铿然有声者 .......... 的样子13、 自 ①自以为得之矣 自己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从 【文言句式】1. 判断句:A 、“ ...... 者, ...... 也”式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B •“ ..... 也”式此世所以不传也 此鹳鹤也C .副词表判断 则山下皆.石穴罅;2. 、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是以记之3、定语后置: 石之铿然有声者。

石钟山记知识整理

石钟山记知识整理

石钟山记知识整理共有大类:一通假字二古今异义三一词多义四词类活用五特殊句式六重点词义七翻译一、通假字①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②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二、古今异义1.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

2.自以为得其实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

三、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掀起,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日落的时候,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②硿硿焉(相当于“然”,“地”、“……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③微波入焉(相当于“于是”,即“到那里”,兼词)④如乐作焉(无义,表陈述语气词,助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扑向,动词)8、而扣而聆之(表顺接)徐而察之(表修饰)空中而多窍(表并列)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表转折)人而无仪《相鼠》(表假设)9. 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趁机)因笑谓迈曰(于是)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乘着船)②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③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④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①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取名)(三)使动用法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此鹳鹤也③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④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⑤此世所以不传也(二)省略句①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而况石乎!②磔磔(于)云霄间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三)宾语前置①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即“不欺余”)②余是以记之(“是以”即“以是”)(四)定语后置①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五)介词结构后置①得双石于潭上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③而大声发于水上六、重点词义:1、水石相搏(击、拍)2、桴止响腾(传播)3、余尤疑之(更加)4、所在皆是也(这样)5、适临汝(往)6、余方心动欲还(刚才)(心惊)7、则山下皆石穴罅(缝隙)8、涵澹澎湃而为此也(形成)9、与向噌洪者相应(先前)(应和)10、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11、此世所以不传也(…的缘故)七翻译《水经》上说:“彭蠡湖的入口处,有一座石钟山。

高三一轮复习-《石钟山记》知识点总结

高三一轮复习-《石钟山记》知识点总结

《石钟山记》知识点总结一、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状】+谓语古文中:谓语+状语)谓语=动词/形容词状语=介词+名词(1)得双石于潭上(2)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3)而大声发于水上2、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定语)+主语或(定语)+宾语】(注: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石之铿kēng然有声者——敲击后能发出响亮声音的石头3、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谓语+宾语文言文中:宾语+谓语)(注:宾语一般由名词和代词充当,谓语大部分由动词充当,小部分由形容词充当即宾语=名词/代词谓语=动词/形容词)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没有欺骗我啊4、无标志被动句,即无标志词,但语义是被动的闻人声亦惊起——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二、重点字词是(这)说也/ 是(这)日也虽(即使)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寻访)其遗踪(旧址,陈迹)访(寻访)其遗踪(旧址,陈迹)余自(从)齐安舟(名作动,乘船)行适(到……去)临汝而长子迈将赴(赴任,就职)饶之德兴尉寺僧使(派)小童持斧余固(仍旧,还是,本来)笑而不信也。

至莫(通“暮”,晚上)夜月明不知其浅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浅深,偏义复词,偏指深)微波入焉(兼词,“于之”即“到那里”),汝识(通“志”,记住)殆(大概)与余同/ 殆(大概)有神护者今以(介词,把)钟磬qìng置而此独以(用)钟名士大夫终不肯以(用)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娘以(用)指叩门扉以(介词,用)手阖(关上)门问征夫以(用)前路农人告余以(介词,把)春及三、成语博闻强识:意为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点拨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点拨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点拨一、重要词语释义《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面对)深潭,微风鼓(激荡,掀动)浪,水石相搏(击),声如洪(大)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把)钟磬置水中,虽(即使)大风浪不能鸣(使……发出声音)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旧址),得(得到)双石于(在)潭上,扣(敲)而聆之,南声函胡(同“含糊”),北音清越(清脆、悠扬),桴(鼓槌)止响(响声)腾(传播),余韵(声音)徐(慢慢地)歇。

自以为得之(得名的原因)矣。

然是说也,余尤(更)疑之。

石之铿然(敲击金石发出来的响亮声音)有声者(定语后置),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名作动,命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名作动,乘船)行适(到)临汝,而长子迈将赴(到……去)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于是)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敲)之,硿硿焉(形容词词尾)。

余固(本来)笑而不信也。

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极陡峭的)壁下。

大石侧(名状,在旁边)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阴森的样子)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鸟鸣声)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有人)曰此鹳鹤也。

余方(正)心动(心惊)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形容钟声洪亮)如钟鼓不绝(停息)。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裂缝),不知其浅深(偏义复词,偏深,深度),微波入焉(兼词,到那里),涵澹澎湃而为(形成)此(这种声音)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抵挡)中流,可坐百人,空中(中间空的)而多窍(窟窿),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前)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语气词)。

因笑谓迈曰:“汝识(通“志”,记住)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事不目(名作状,亲眼)见耳(名作状,亲耳)闻,而臆断(主观推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大概)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在夜里)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虽然)知而不能言。

石钟山记知识点

石钟山记知识点

《石钟山记》【文学知识】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词一改词的婉约,属豪迈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并称“苏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

2、记:文体名。

掌握本文因事说理的发布谈论法。

3、纪年法:(一)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一干一支相互联合以纪年,六十年一轮。

(二)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

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

如开元,天宝为唐玄宗的年号。

(三)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类纪年法多在春秋,战国时代。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鲁孝公三十年等。

(四)公元纪年法。

【通假字】1、扣而聆之(“扣”同“叩”,敲击)2、南声函胡(“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3、至莫夜月明(“莫”同“暮”,夜晚)【词类活用】A. 使动:虽狂风波不可以鸣也鸣:使。

鸣响B.名词做动词:1、细风鼓浪鼓:振动2、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C.名词做状语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坐船b)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c)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d)士医生终不愿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e)主观臆断臆:凭主观想象【古今异义词】1、余方心动欲还心动:古义,心惊;今义,心里有所触动2、空中而多窍空中: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3、自认为得其实其实:古义,它的实情;今义,实质上4、而渔工水师水师:古义,船工;今义,水军【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停(鼓,名词)②细风鼓浪(振动,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夜晚,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认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认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边)② 焉(助,相当于“然”,“⋯⋯的子”,形容尾)③微波入焉(代,那边)④如作焉(句末气)5.余①余韵徐歇(节余的,形容)②余尤疑之(我,代)6.得①得双石于上(获得,找到,)②固得所石者(能,助)7.搏①水石相搏(,拍,)②森然欲搏人(扑,)8.之①汝之乎代,代声②笑李渤之陋也的,构助③石之然有声者定后志,助9、而①而况石乎表②扣而聆之表接③而此独以名表折,可是④而子将赴之德尉表并列⑤徐而察之表修⑥涵淡汹涌而此也表因果,因此10、① 大浪不可以也即便②而工水知而不可以言然11、言①言之不②而工水知而不可以言用文字表述、12、然①然是可是②石之然有声者······的子13、自①自以得之矣自己②余自安舟行适汝从14、因①因得所石者因此②因笑曰于是15、①至壁下峻峭的②如鼓不断③佛印弥勒极,特别④非能水也,而江河横渡⑤ 云气,青天穿越【得累的、虚】与向噌洪者相(先前)(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居然)桴止响腾(流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体)【文言句式】1.判断句:A、“······者,······也”式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B.“······也”式此世因此不传也此鹳鹤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者。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梳理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梳理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梳理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梳理一、文言语法1. 名词在《石钟山记》中,文言中的名词多使用原义,如「山」、「人」、「水」等。

同时,也使用了一些比喻修辞手法,如「山珍」、「鱼酥」等,以增加修辞效果。

2. 动词动词的使用较为简洁,多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如「感叹」、「行走」等。

同时,也有一些特殊的动词运用,如「驱驰」、「破碎」等,以突出情节的紧张感。

3. 形容词形容词的使用较为丰富,既有常见的修饰词语,如「美丽」、「富饶」等,也有一些具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如「伤心」、「惊讶」等。

这些形容词的运用,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4. 句子结构句子结构多采用并列句和主谓结构,并以简洁明了为主。

另外,也有一些修辞手法的使用,如排比句、反问句等,以增强文言的修辞表达效果。

二、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石钟山记》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将物体与事物进行类比,达到形象生动、增加修饰效果的目的。

比喻多运用在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上,如「红日如火」、「白云若雪」等。

2. 夸张夸张是为了增强修辞效果而放大事物的特点或形容程度,使之更加生动有力。

在《石钟山记》中,夸张常见于描述景物和情感的描写,如「山色如画,美不胜收」、「心如火烧,无以复加」。

3. 对偶对偶是通过对比的手法,将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构思进行铺展,增加修辞的效果和音韵的美感。

在《石钟山记》中,对偶的运用常见于描述景物、感受、行为等方面,如「冰清玉洁,美不胜收」、「心潮起伏,忧愁难抑」。

4. 排比排比是通过列举相同或类似的事物,形成明显的对比和呼应,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在《石钟山记》中,排比多用于描写景物和人物形象,如「丹桂飘香、松柏参天、草木葱茏」等。

三、修辞效果1. 幽默感《石钟山记》中偶有幽默感的描写,通过夸张、比喻等手法,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幽默感,使读者产生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2. 情感表达作品通过形容词的运用和情境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情绪,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最新《石钟山记》知识整理

最新《石钟山记》知识整理

《石钟山记》知识要点一、古今异义: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古:往,至今:适合,舒服)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中)自以为得其实(古:两个词连用。

其,那,指示代词。

实,事情真相,名词; 今:一个词。

义为“实质上”)二、通假字:南声函胡(通“含糊”,重浊模糊)至莫夜月明(通“暮”,晚上)汝识之乎?(通“志”,记住)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通“叩”,敲击)三、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微风鼓.浪(吹动)而此独以钟名.(命名)枹止响腾(用鼓槌敲击)动词使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鸣响)名词作状语: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乘船)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在夜间)事不目见耳闻(用眼睛,亲眼;用耳朵,亲耳)形容词作名词:枹止响.腾(声音)定语后置句:石之铿然有声者宾语前置句:古之人不余欺也省略句: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磔磔(于)云霄间/有大石当(于)中流1鼓:微风鼓浪(鼓起)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声)如钟鼓不绝(一种乐器。

名词)2、绝: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噌吰如钟鼓不绝(停止,消失)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表因果)4、搏:水石相搏(击,拍;动词)森然欲搏人(抓;动词)5、然:然是说也(然而)石之铿然有声音(……的样子)6、自:自以为得之矣(自己。

代词)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

介词)7、焉:崆崆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微波入焉(兼词,“于是”即“到那里”)心不在焉(指示代词,那里,这里)且焉置土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于是余不叹焉/如乐作焉(语气助词,啊,呀。

)8、莫:至莫夜月明通“暮”,名词)故莫能知(不。

否定性副词)9、得:得双石于潭上(发现,找到。

动词)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

助动词)10、始: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才。

副词)始舍于其址(当初。

副词)」11、是:是说也,人常疑之(这。

代词)所在皆是也(这样。

代词)12、遗: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遗留。

动词)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石钟山记》文言整理

《石钟山记》文言整理

③自以为得其实(古:那事情真相。今:实际上。)
④将入港口(古:支流入口处。今:江海可停泊大船的口岸。)
一词多义


至绝壁下(陡峭的)
得双石于潭上(找到)
噌吰如钟鼓不绝(止)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能
够)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
言之不详(说)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虽然)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用文字表述、记载)


至莫夜月明(通“暮”,晚上)
自以为得之矣(以
为)
故莫能知(不)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从)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而)
水石相搏(击,拍)
因笑谓迈曰(于是)
森然欲搏人(抓)


硿硿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
择其一二扣之(其中
的)
微波入焉(兼词,于之)
不知其浅深(它的)
如乐作焉(句末语气助词)
句式
1、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
11、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判断句)
12、则山下皆石
穴罅(判断句)
13、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省介于) 14、今以钟磬置
水中(省介于)
15、磔磔云霄间(省略介词于、介后)
词类活用
1、微风鼓浪(名作动,振动)
2、磔磔云霄间(名作
动,发出磔磔的声音)
3、而此独以钟名(名作动,命名)
4、事不目见耳闻(名作
《石钟山记》文言常识整理通假字①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通“含糊”,声音重浊而模糊。)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扣”通“叩”,敲击。)
③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

石钟山记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石钟山记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石钟山记知识点整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石钟山记》【文学常识】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词一改词的婉约,属豪放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并称“苏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

2、记:文体名。

掌握本文因事说理的发表议论法。

3、纪年法:(一)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一干一支互相结合以纪年,六十年一轮。

(二)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

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

如开元,天宝为唐玄宗的年号。

(三)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多在春秋,战国时代。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鲁孝公三十年等。

(四)公元纪年法。

【通假字】1、扣而聆之(“扣”同“叩”,敲击)2、南声函胡(“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3、至莫夜月明(“莫”同“暮”,晚上)【词类活用】A.使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

鸣响B.名词做动词:1、微风鼓浪鼓:振动2、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C.名词做状语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乘船b)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c)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e) 主观臆断臆:凭主观想象【古今异义词】1、余方心动欲还心动:古义,心惊;今义,内心有所触动2、空中而多窍空中: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3、自以为得其实其实:古义,它的真相;今义,实际上4、而渔工水师水师:古义,船工;今义,水军【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夜晚,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②硿硿焉(助词,相当于“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③微波入焉(代词,那里)④如乐作焉(句末语气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扑击,动词)8.之①汝识之乎代词,代钟声②笑李渤之陋也的,结构助词③石之铿然有声者定后标志,助词9、而①而况石乎表递进②扣而聆之表顺接③而此独以钟名表转折,但是④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表并列⑤徐而察之表修饰⑥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表因果,因而10、虽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虽然11、言①言之不详说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用文字表述、记载12、然①然是说但是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的样子1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14、因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而②因笑谓迈曰于是15、绝①至绝壁下陡峭的②如钟鼓不绝断绝③佛印绝类弥勒极,非常④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⑤绝云气,负青天穿越【值得积累的实词、虚词】与向噌洪者相应(先前)(应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竟然)桴止响腾(传播)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文言句式】1.判断句:A、“······者,······也”式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B.“······也”式此世所以不传也此鹳鹤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钟山记》知识点整理
【通假字】
1、南声函胡(“函胡”同“含糊”)
2、至莫夜月明(“莫”同“暮”)
【词类活用】
A.使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
B.名词做动词:
1、微风鼓浪鼓:振动
2、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
3、噌吰如钟鼓不觉钟鼓:敲钟击鼓
C.形容词作名词
不知其浅深浅深:深度
D •名词做状语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乘船
2、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
3、事不目见耳闻目:用眼睛耳:用耳朵
4、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
【值得积累的实词、虚词】
1、得双石于潭上(于:在)
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于:在)
3、而大声发于水上(于:从)
4、石之铿然有声者(之:定语后置标志)
5、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因此)
6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第一个“而:可是”,第二个“而:修饰”,乃:竟然)7、下临深潭(临:面临)&所在皆是也(是:这样)
9、适临汝(适:往)10、因笑谓迈曰(因:于是)
11、余固笑而不信也(固:当然,固然)12、笑李渤之陋(陋:浅陋)13、桴止响腾(腾:传播)14、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殆:大概)
【一词多义】■-
1.鼓
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
②微风鼓浪(振动,掀起,动词)
2•莫
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夜晚,名词)
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
3•自
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
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
4 •焉
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
②硿硿焉(相当于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③微波入焉(相当于于是”,即到那里”,兼词)
④如乐作焉(无义,表陈述语气词,助词)
5.余
欢迎阅读
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
②余尤疑之(我,代词)
6•得
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
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
7•搏
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
②森然欲搏人(搏击,动词)
8.之
①汝识之乎代词,代钟声
②笑李渤之陋也的,结构助词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定后标志,无义
9、而
①而况石乎表递进 1 J
②扣而聆之表顺接
③而此独以钟名表转折,但疋————
1
④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表并列
⑤徐而察之表修饰
厂]\ \ \ \丿;
10、虽
1 \ \
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
—-. =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虽然/ €'' 1 \ J
11、言
①言之不详说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表述、记载
12、然
①然是说但是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 的样子
13、自
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
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A、“........... 者,............ 也”式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竅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B .“........... 也”式
此世所以不传也
此鹳鹤也
C.副词表判断
则山下皆石穴罅;
2•、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余是以记之
3、定语后置:石之铿然有声者。

4、介宾后置:
得双石与潭上;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而大声发于水上
5、被动句:闻人声亦惊起
【句子翻译】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翻译:(被敲击时)铿锵作响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2)、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翻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凡事不亲眼见到亲耳听到,却主观臆测去推断它的有无,可以吗?
(3)、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翻译: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更何况是石头呢?
4、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翻译: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说的不详细。

5、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传也。

翻译:可是渔人和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文字记载。

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缘故。

《石钟山记》检测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微风鼓浪鼓:振动
B、余韵徐歇徐:慢
C、所在皆是也是:正确、对
D、余自齐安适.临汝适:至V、往
答案:选择C项,是:这样
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涵澹澎湃而为.此者为:形成
B、汝识之乎识:知道
C、殆与余同殆:大概
D、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言:话语
答案:D项,意思应该是:动词,表述、记载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技盖至此乎(盖,同“盍”)
B、南声函胡(“函胡”同“含糊”)
C、至莫夜月明(“莫”同“暮”)
D、此世所以不传也
答案:选D,
A、(盖,同“盍”)
B、(“函胡”同“含糊”)
C、(“莫”同“暮”)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得双石于潭上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B、石之铿然有声者何陋之有
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蔺相如门谢罪
D、而言之不详徐而察之
答案:选A项,都是“在”的意思,B项第一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第二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第一个因是因此,第二个因是经、由;D项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而表修饰。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D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乃不知有汉
答案:选D ,都是“竟然”;A 项中第一个“之”主谓之间,第二个“之”宾语前置标志; B 项第
一个“以”意思是“因为”,第二个“以”意思是“用”; C 项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而” 表并列 6下列对句式判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技经肯綮之未尝②此世所以不传也③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④而大声发于水上 ⑤古之人不余欺也 ⑥石之铿然有声者⑦臣之所好者,道也 ⑧得双石于潭上⑨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⑩又有若老人咳 且笑于山谷中者 A 、 ②⑤/①⑦/③④/⑧⑩/⑥⑨ B 、 ①⑤/②⑦/③⑨/④⑧⑩/⑥ C 、 ①③/②⑩/⑤⑨/⑦⑧/④⑥ D 、 ④⑤/②⑨/①③/⑦⑧⑩/⑥ 答案:选B
7、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A 、 而此独以钟名.
B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C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 、 既来之,则安.之
答案:选D 项,例句和D 项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BC 都是名次活用为动词 8、 句子翻译
(1)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翻译:(被敲击时)铿锵作响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2) 、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翻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凡事不亲眼见到亲耳听到,却主观臆测去推断它的有无,可以吗? (3)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翻译: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更何况是石头呢?
A 、 始臣之解牛之时
B 、 余是以记之
C 、 而此独以钟名 技经肯綮之未尝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而笑李渤之陋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