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高二第一次月考
高二(上)生物月考试卷分析
泸州高中城西校区高二(上)生物月考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试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题型分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单项选择题6题,共36分,非选择题5题,共54分。
二、考试内容考试内容是生物必修二第5.6.章和必修三第1章第1节,以基础知识为主。
其中第1章主要考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点,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和细胞学说的内容。
第二章是考试的重点,占全卷的60%。
第二章主要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特别是几种化合物,其中着重考查了有机化合物的鉴定、蛋白质的知识。
三、考试成绩高二年级理科共 716 人,考试人数 709 人,及格率 75.61 %,平均分62.49 分,优秀率 6.15 %。
四、实际考试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本次考试情况选择题学生容易出错的题有3、6、6等题,非选择题容易丢分的题有第7和11题,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第6章基因频率的计算、第1章的内环境的识别图知识点掌握不够好,导致容易失分。
具体分析情况如下:1、错别字较多。
如“种群”写成群落,“基因多样性”写成生物多样性等。
2、一部分学生对可遗传变异的类型还不能掌握,不知道如何区分,不会利用概念对知识点进行掌握,对基因频率的计算掌握不够。
这些问题主要反映在第9题中。
3、部分学生还没有内环境三者之间的区别,对各种细胞的生活方式,结构等搞不清楚。
这主要从第10题中反映出来。
五、学习困难考得不好的原因1.教材的原因教材涉及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性不高。
与这相比,高二教材在深度、广度上明显加强,由描述性知识向推理知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
例如,可遗传变异及相关计算”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教师的原因由于生物课开设课时少、内容多,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赶进度,几乎不开设实验课,教师没有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造成在学习策略上多为机械式被动学习;常识性介绍及选修部分很少讲,造成知识缺陷;有的教师把教材过度拓展,对生物知识讲得面面俱到,造成课堂欠活跃,这些反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本题考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蛋白质合成过程——氨基酸脱水缩合。首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掌握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其次识记脱水缩合的概念,掌握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相关公式计算蛋白质至少含有氧原子的个数。
16.构成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中都含有一个R基,对其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是一个氢原子B.可以含一个羧基
A.a-bB.a+2bC.a+bD.a-2b
【答案】C
【解析】
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每个氨基酸至少含一个羧基(—COOH),所以a个氨基酸至少含2a个氧原子;b条肽链、a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在脱水缩合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a-b)个,每个水分子含1个O原子,因此共脱去(a-b)个O原子;不考虑R基,该蛋白质至少含氧原子个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脱去水分子数=2a-(a-b)=(a+b)个。因此,C项正确,A、B、D项错误。
8.下列四种物质中,与其他三种物质的化学本质不同的是
A. 核糖B. 纤维素C. 糖原D. 性激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糖类包括: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植物)、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动物)。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
2.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
B.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但是属于系统
C. 一个细菌只属于生命系统的细胞层次
D. 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总结
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总结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总结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总结第一次次月考已经结束,但从中也反映了较多的问题,下面就高二文(1)、文(2)两个班的试卷做抽样调查,进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命题难度比较低,就分数统计来看,两个班及格率为2.6%多,优良率为0,基本目标未答成。
主要原因有两点:学生本身基础差和生物这门课刚接触,学生比较难学。
就卷面失分率和得分率来看,我觉得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本次试卷选择题分数占60%,非选择题分数占40%,考察的知识点较为基础细致,考察的知识面较为广泛。
,由此可见,平时基础知识掌握较为牢固或考前复习做得较好的同学这次普遍考得较好,反之,不理想。
对此,我反思有两点:1、课堂氛围不真实。
就平时课堂提问及考前复习情况来看,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看似都会,形式一片大好。
现在看来,水分极大,只不过是一部分会了的同学掩盖住了绝大多数不会或一知半解的同学,老师看到的热闹只是假象,更多的同学是滥竽充数,浑水摸鱼罢了,导致基础知识没有巩固到位。
2、作业完成不真实。
这次试卷出现多道平时练习中的原题,据统计,每道题目都有出错,有的错误率还挺高。
可见平时作业练习很有一部分同学不是独立完成,都是抄答案敷衍了事的。
二、无规范答题习惯。
由于生物这门课的内容都是刚接触的,较新较抽象,学生学起来较吃力,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一些新的专业名词和术语记忆不牢,因此答题很不规范,导致严重失分。
三、做题粗心,审题马虎。
很多学生做题只求速度,不求质量,看题只求知大概,不仔细审题,反复思考。
根据以上分析,我做了很多反思。
学生身上的缺点往往反映的是老师教学过程中的缺陷。
我觉得以后还要做以下改进:一、课堂精讲精练。
把握教学大纲,对教材大胆删减改编,既要保证课堂容量,重难点突出,又要避免内容繁冗。
每堂课结束都挑选代表性题目精评精讲,巩固知识。
二、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
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不好,通常知识点左耳进右耳出。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6. 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O—<”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强刺激c点, a、b点都会测到电位变化
B. 强刺激b点,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C. 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
D. A可能与感受器连接
33. 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分钟匀速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 )
A. B.
C. D.
34.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相关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一定浓度的乙烯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B. 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
17. 下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光暗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 属于神经调节
B. 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后,直接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则去甲肾上腺素属于一种激素
C. 光暗信号可以周期性引起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该动物的生殖周期
D. HPG轴发挥调节作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32. 在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是()
A. 只有体液免疫才需要抗体的参与,只有细胞免疫才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
B.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组成人体内防止病原体入侵的第二、第三道防线
C.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由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D. 在抗病毒感染中,往往经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作用过程
19. 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高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生物试题
2015—2016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的比接近1∶1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2、采用以下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的组成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杂交、杂交、杂交、测交C.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D.测交、测交、杂交、自交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以上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依次是( )。
A.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B.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C.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D.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4、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现进行两株高茎豌豆间的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若后代中的全部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中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比例为( )A.3∶1 B.5∶1 C.9∶6 D.1∶15、玉米的性状中,黄对白、非甜对甜为显性,两种性状独立遗传。
让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白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1,再让F1自交得到F2,若在F2中有黄色甜玉米150株,则F2中性状不同于双亲的杂合子株数约为( )A.150 B.200 C.300 D.6006、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
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
B.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它是一种严格厌氧的微生物,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为醋酸
C.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如酵母菌、毛霉、曲霉等
D.制作泡菜利用的乳酸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故选C。
10.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葡萄汁中
B.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小块的鲜豆腐上
C.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
D.将土壤浸出液涂布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作为植物组织培养,要求非常严格的无菌环境,如果灭菌不彻底,培养过程中存在污染,会造成培养的幼苗生长缓慢甚至培育失败。原理有以下几种:
B.接种前后,接种环都要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
C.接种后的培养皿要倒置,以防培养污染
D.菌种分离和菌落计数都可以使用固体培养基
【答案】A
【解析】
【分析】无菌技术指通过一定的物理、化学的手段,防止实验室培养物被外来微生物污染,保持微生物的纯培养的技术,其中包括在微生物的分离、转接、保存等过程中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手段。常见的方法:消毒和灭菌。
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无答案)
高三生物学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2、3。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中两种重要的细胞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膜的结构和成分完全相同B.二者膜的外侧都附着有核糖体C.二者能对某些物质进行加工和运输D.二者只存在于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中2.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常用甲紫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将甲紫溶解在质量分数为2%的醋酸溶液中B.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C.解离后直接染色,会影响染色体的着色效果D.染色时,先用甲紫溶液浸泡,再用酒精洗去浮色3.APQ3蛋白是水、甘油通道蛋白,具有参与水和甘油运输的功能,其结构如图所示。
APQ3蛋白受损导致甘油运输异常,是造成皮肤水化作用减弱以及弹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下列有关APQ3蛋白的说法,正确的是()A.APQ3蛋白运输水和甘油的过程会消耗ATPB.水和甘油通过APQ3蛋白运输时,会与其结合C.APQ3蛋白发挥作用会降低膜两侧甘油的浓度差D.水和甘油通过APQ3蛋白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4.实验小组用甲、乙两种昆虫进行实验;∧组提供合适的食物,两种昆虫单独培养;B组提供相同的食物,两种昆虫混合培养。
一段时间后,两种昆虫的数量如图所示。
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C.种间竞争D.捕食5.某同学在乒乓球比赛中挥汗如雨,赛后适量饮水并充分休息。
高二9月生物月考(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卷_Hooker
高二9月生物月考(必修三第一二章)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C.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D.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2、右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叙述错误的是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4、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 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 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5、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6、将小鼠B 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
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团。
T 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小鼠B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小鼠T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小鼠B 细胞和小鼠T 细胞有相同抗原D.小鼠T 细胞和家兔T 细胞有相同抗原7、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8、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A. 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B. 浆细胞产生杭体的作用C. 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D. 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9、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
必修三第一次月考(理)答题卡及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生物月考一(理)总分:100分出卷人:龚洁审卷人:李福春二、双项选择题。
(每小题有两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错选、多选、不选不给分,少选三、非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4小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3分,共48分)17、(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18、(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10分)19、(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8分)20、(1)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12分)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生物月考一(理)答案解析一、1、D。
第一章第2节。
2023-2024学年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2023-2024学年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1.生物体中含有丰富的酶及营养类物质。
下列物质及酶类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DNA聚合酶B.氨基酸C.载体蛋白D.胰液2.指头受伤后,人们可以采用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等方式给药,以达到治疗效果。
下列关于上述三种给药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上述三种给药方式中,口服发挥作用的速度最快B.肌肉注射与静脉注射时,药物从进入人体到发挥作用所经过的途径相同C.静脉注射可以使用0.9%的KCl以维持正常的渗透压D.静脉注射时,药物除了要通过血浆,还要通过组织液才能到达靶细胞3.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②③④参与人体内环境的构成,A、B两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①是胰岛细胞,则进食后A处的胰岛素含量低于B处的B.②和细胞内液之间可发生物质的双向交换C.③处的蛋白质含量要高于②④处的D.②③④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 +和Cl -4.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不同的人体系统,甲、乙、丙表示三种体液。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可分别表示血浆、淋巴液、组织液B.Ⅰ表示循环系统,Ⅲ可表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C.若从Ⅱ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则可能会导致乙的渗透压下降D.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通过甲、乙、丙等构成的内环境5.某人因车祸造成脊髓在胸部折断,出现小便失禁现象,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便失禁说明排尿反射不复存在B.脊髓在胸部折断导致脊髓中的排尿中枢被破坏C.脊髓在胸部折断导致大脑不能调控脊髓控制的排尿反射D.针刺该患者下肢,患者下肢有反应,也有感觉6.如下图示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元,a结构位于感受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功能上来说,b为树突,d为轴突B.c结构位于反射弧的反射中枢C.若在d处给予刺激,则可形成一次完整的反射D.e结构参与构成效应器7.下图是人大脑皮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图为大脑的左半球,形象思维主要由此半球负责B.聋哑人相互交流时,需大脑皮层视觉中枢、V区、躯体运动中枢参与调节C.大脑皮层S区损伤的患者能用面部表情和手势与人交流,但不能听懂话D.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越大,相应部位躯体越大。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次月考含详细答案
****高级中学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班级:姓名: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C.运动员使用的兴奋剂都是激素类的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正反馈调节2.人体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A.细胞质基质的相对稳定 B.血浆中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C.组织液温度的相对稳定 D.血浆酸碱度的相对稳定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B.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C.内环境是机体细胞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场所D.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4.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C.奥运健儿在跑完马拉松全程时,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D.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5.下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B.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C.只有兴奋时,Ⅲ才能合成神经递质D.突触一般不含有Ⅰ部位的结构6.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轴突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在神经纤维上传导B.完成一个反射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D.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受损后,表现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说的话7.球迷们在观看世界杯足球赛时,由于激动和紧张会出现心跳与呼吸加速、面红耳赤、甚至激动地落泪等现象,这都是肾上腺素的功劳。
肾上腺素是人体经历某些刺激(如过于兴奋、恐惧等)时,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分泌活动直接受内脏神经的支配。
高三第一次月考各班级的生物试卷分析
高三第一次月考各班级的生物试卷分析对于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21、23、25班班级试卷的分析,试卷整体难度适中,考查的知识面较广,注重能力考查,具有情景性和区分度。
试卷分为单选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满分为90分。
在选择题中,第1题考查了必修一中物质运输的内容,难度不大,但是很多同学都容易错选C选项,可能是因为对葡萄糖进出红细胞的协助扩散记忆不够清晰。
第2题考查了必修一中细胞生命历程的内容,难度也不大,但由于A选项与正确概念十分接近,很多同学错选。
第3题考查了必修一中呼吸作用的问题,与之前复过的相似题目十分接近,但同学们的得分率并不高,很多人选择了B选项,可能是因为听课和课后巩固不够,分析题目的能力不足。
第4题考查了必修三中生态系统的内容,难度较小,但由于学生对知识的遗忘,容易错选A答案。
第5题是一道综合考察免疫调节的题目,考察的都是较为细小的知识点,学生容易混淆,导致选择C选项。
第6题考查了变异的内容,难度较小,但区分度不大。
在填空题中,第29题满分12分,平均分21班均分5.35,23班均分4.65,25班均分4.95.得分率不高的原因可能是自变量和因变量区别不清,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分析不到位,条件改变后对表格不会分析。
第30题考查了必修三的知识,共9分,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没有答对第4小题,需要加强复。
第31题综合考察了生态系统的内容,难度不大,但得分情况不佳,可能是识别记忆内容多。
三个班的均分分别为3.1、2.68、2.94.送分题目存在学生复不到位或遗忘的情况。
学生在生物答题中缺乏专业素养,不注重细节,没有注意单位转换,也往往仅凭记忆,忽略它的本来定义。
此外,对生物群落的知识记忆出错,也会导致整个题目理解出错。
第3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离定律,尤其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同时对审题、提取信息的能力有较高要求,附带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整体难度合适,区分度合适。
第一、二小题难度较低,需要完全理解题意,并推断出各种性状的基因型才能完成。
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高二生物组本次月考采取组内教师集体命题的方式,就命题的过程和考试成绩分析来看,全卷难易程度设计还算合理,学生成绩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学生成绩也反映出我们高二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应该努力改进的教学方向。
一、试卷的结构:1、考试范围: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二章前三节,第一章内容较少,第二章内容较多。
2、试题:选择题25道,每道2分;非选择题5道,每空2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分值分布:第一章:11道选择题,2道非选择题,共占40分;第二章:14道选择题,3道非选择题,共占60分。
二、考试结果:三、反映出的问题:1、反映出知识点上的问题:(1)、对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和生命活动的调节本质理解程度不够;(2)、没有把握知识应用技巧。
生物题目千变万化,任何的知识都可作为考查生物知识点的载体,只有掌握了这个规律,才能更好解决生物知识应用的问题。
2、学生能力方面:(1)、对图形的识别能力较弱;(2)、不能正确分析问题的背景材料;(3)、|对于非选择题大部分学生不能用正确的生物学术语回答。
3、本次试题试卷难度不大,对于9、15、16班来说没有过于难的题,题量也较少,这是出题时的一个不足,但对于平行班来说,还算可以。
4、对学生关注不到位,尤其是对优生的培养还有待加强。
四、策略:针对这次月考暴露出来的问题,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1、抓好常规教学工作,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掌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做好有针对性的辅导。
每个班找出学习刻苦、有潜力的学生作为重点辅导对象,努力提高优生数。
3、抓课堂效率,争取每课的知识点都让大部分学生理解掌握。
4、每单元增加基础性习题测试。
对简答题采用分步得分的评分方式,尽可能的给分,让学生看到自己分数的提高,愿意去做题,树立继续学习的信心。
5、对月考中得分率较低的题型继续进行指导训练。
高中高三生物第一次月考试题
然顿市安民阳光实验学校示范性高中涟源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注意:试题分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0道小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道小题。
第Ⅰ卷的答案要填在答卷上,否则不给分。
考查范围:选修第一至四章。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B、人体摄人的营养物质太少会使a液和c液减少C、③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2.如图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和酶活性的关系,此曲线不能说明的是( )A、在B之前,酶的活性和温度成正相关,之后成负相关B、当温度到达Bˊ时,酶的活性最高C、A点时,酶的催化活性很低,但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可以上升D、C点时酶的活性很低,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可以恢复3.先后将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图,分析该曲线表明 ( )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C、二次反应比初次更强烈、更迅速D、小鼠对抗原B反应更慢4、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O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C3化合物和C4化合物中,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A BC D5.在一块从未种过豆科植物的贫瘠土地上种植大豆,为提高产量,下列措施最具生态效益的是()A加施氮肥,合理密植 B根瘤菌在土壤中广泛分布,故无需施肥C播种前在避光条件下进行根瘤菌拌种 D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6.科学工作者分离得到了某生物的基因A,将其解离成两条单链,用其中一条与基因A的信使RNA杂交配对,结果如图所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基因A来自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B、1~7代表了基因A的编码蛋白质的序列C、1和7位于基因结构中的非编码区D、2、4、6属非编码序列时间14C含C3C4时间14C含C4C3时间14C含C4C3时间14C含C4C37.一种新发现的细菌质粒有a、b、c三基因,如图表示用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后得到的片段。
高中生物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A. 蛋白质B. 磷脂双分子层C. 糖蛋白D. 核酸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分裂的特点?A. 细胞核分裂B. 细胞质分裂C. 细胞壁分裂D. 细胞膜分裂答案:C3. 光合作用中,光能被转化为:A. 化学能B. 热能C. 机械能D. 电能答案:A4. 人体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A. 细胞核B. 线粒体C. 内质网D. 高尔基体答案:A5. 以下哪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A. 胰岛素B. 甲状腺素C. 肾上腺素D. 促性腺激素答案:A6. 鸟类的体温调节机制是:A. 变温B. 恒温C. 异温D. 冷血答案:B7. 人体中,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 携带氧气B. 携带二氧化碳C. 携带营养物质D. 携带废物答案:A8. 以下哪种生物属于真核生物?A. 细菌B. 病毒C. 酵母菌D. 支原体答案:C9. 植物细胞中,叶绿体的主要功能是:A. 储存淀粉B. 储存蛋白质C. 进行光合作用D. 进行呼吸作用答案:C10. 以下哪种物质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A. 钙B. 钠C. 铁D. 钾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______。
答案:皮肤2.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是______。
答案:细胞壁、液泡、叶绿体3. 人体中,负责消化脂肪的酶是______。
答案:脂肪酶4. 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
答案:线粒体5. 人体中,负责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______。
答案:核糖体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描述DNA复制的过程。
答案:DNA复制是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复制自身的过程。
首先,DNA双螺旋结构被解旋酶解开,形成两个单链模板。
然后,DNA聚合酶在每个单链模板上添加新的核苷酸,形成新的互补链。
最终,每个原始链都与新合成的链配对,形成两个新的DNA双螺旋分子。
生物必修三形成性测试试卷1
试卷第1页,总7页 绝密★启用前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生物第一次月考考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知识点1)在人体体液中占总量百分比最大的和在物质交换过程中最活跃的组成成分分别是 A .血浆、淋巴 B .组织液、血浆 C .细胞内液、组织液 D .细胞内液、血浆 2.(知识点2)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体内多个系统有关 B .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后就难以恢复 C .稳态是指内环境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D .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3.(知识点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A .室腔内的血浆 B .口腔内的消化液 C .肠道内的水分 D .肾小囊中的原尿 4.(知识点1)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图中A 、B 、C 代表体液,①、②、③代表结构。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②和③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 .过敏可能导致C 液减少 C .A 中C02浓度低于C 中C02浓度 D .丙酮酸可在C 液中被氧化分解 5.(知识点2)目前PM2.5已成为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
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合理的是 A .PM2.5可以进入人体内环境,如肺泡试卷第2页,总7页 B .颗粒物中的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pH 明显下降 C .PM2.5有可能成为过敏原,诱发过敏反应 D .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条件反射 6.(知识点2)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中的HCO 3-、HPO 42-等离子可以维持血浆pH 恒定不变 B .细胞内外的Na +、K +呈不平衡分布 C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7.(知识点2)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 .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 .胰岛B 细胞受损出现尿糖C .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液pH 由7.42 下降到7.38D .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8.(知识点1)下列不能构成人体内环境的是( )A .组织液B .血浆C .细胞内液D .细胞外液9.(知识点2)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 .内环境的各种组成成分在含量上的基本稳定B .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 .内环境的温度和PH 的相对稳定D .以上都属于稳态的范围10.(知识点2)人在剧烈运动后,骨骼肌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浆的pH 不会明显下降,其原因是( )A .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 2和H 2O ,并通过呼吸排出CO 2B .血液中的碳酸氢钠能与乳酸反应,导致pH 基本稳定C .血浆中的碳酸可以中和乳酸的酸性,使pH 基本保持稳定D .乳酸的酸性较弱,进入血液后对血液pH 的影响不大11.(知识点3)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12.(知识点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13.(知识点3)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的原因是( )A .突触前膜内有突触小体B .突触后膜内有突触小泡C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D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14.(知识点3)与下图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试卷第3页,总7页 ………线…………○……考号:………线…………○…… A .图一①②③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①表示传入神经 B .图一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C .图二①中递质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D .图二中发生了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15.(知识点3)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高二理科生物第一次月考试题卷
邵东一中2014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理科)生物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三第一章~第三章第一节命题人:刘欣欣审题人:肖社育一、选择题(35×2=70分)1. 下列能在血浆中找到的一组物质是()A. 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血浆蛋白B. 氨基酸、纤维素、CO2、钠离子C. 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 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2. 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 降低、CO2、Na2CO3B. 升高、乳酸、NaHCO3C. 升高、CO2、H2CO3D. 降低、乳酸、NaHCO33. 下列各项不.能诱发人体组织水肿的是()A.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B. 营养不良造成血浆蛋白含量减少C. 饮水过多,大量水分滞留在组织液D. 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的蛋白质不能回流4. 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②③④5. 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 ①②B. ①④C. ②④D. ②⑤6. 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 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C. 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 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7. 下列有关人类神经冲动或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神经纤维上及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的B.两个神经元的细胞膜是直接接触的,以便于兴奋的传递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D.突触只允许兴奋由树突末梢传到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8. 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A. 轴突→树突→细胞体B. 轴突→细胞体→树突C. 树突→细胞体→轴突D. 细胞体→树突→轴突9. 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下期临武一中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内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2.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3.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
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4.在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O2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O2的浓度B.细胞膜上O2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CO2的浓度D.细胞中产生ATP的数量5.下图为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刺激a点,则除b点外,c、d、e点均可检测到神经冲动,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受突触限制B.神经冲动由d传导到e需要组织液作为传导媒介C.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单向传导D.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6.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B.动作电位峰值降低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静息电位值增大7.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如下表,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8.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C.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D.当兴奋沿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9.下列膜电位变化的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 10.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D.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11.下面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的调节示意图,其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摄食后1小时内,分泌物甲增多主要是促进体内血糖合成糖原B.分泌物乙中主要含有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C.2~2.5小时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大量转化成葡萄糖D.从图中可看出,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分泌物甲和分泌物乙协同作用的结果12.如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13.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14.能够在机体内识别“非己”成分功能的细胞是( )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浆细胞⑥效应T细胞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⑤⑥C.②③④⑥ D .①②③④⑥15.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D .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16.在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是()A.只有体液免疫才需要抗体的参与,只有细胞免疫才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B.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组成人体内防止病原体入侵的第二、第三道防线C.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癌细胞由细胞免疫发挥作用D.在抗病毒感染中,往往经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作用过程17.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B.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C.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D.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身体越健康18.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19.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系列的变化,下列有关曲线中不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过程中某些因素变化情况的是()20.如下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分析不正确的是()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21.下图所示为在右侧光照下对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各种处理(图中锡箔套、锡箔帽不透光,云母片不透水),其中能产生向光性弯曲生长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22.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番茄,说明了()A.果实发育与受精作用有关B.果实发育与种子形成有关C.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D.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生长23.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24.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温度、温度D.光照、食物25.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灌木繁殖能力较强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7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下面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中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填名称),红细胞中的氧进入细胞被利用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该过程至少穿过___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2)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_____,但机体能通过体液和_______的共同调节,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3)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吃的很少,则不利于身体健康。
此时机体会处于饥饿状态,但一般情况下,体内的血糖仍能________________。
(4)发生过敏反应时,_______(用字母表示)的通透性增强。
27.(10分)如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回答下列问题:(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________(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___________(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部位d受损。
28.(10分)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
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_______________,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3)脂肪细胞_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29.(11分)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
甲是一株盆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要求:用乙图根、芽、茎三条曲线上相应字母所对应的浓度来表示甲图各点的生长素浓度)(1)乙图_______点浓度可表示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_______点表示②处生长素浓度。
②处结构长不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此后②处生长素浓度将会低于_______mol.L-1。
(2)将该植物较长时间置于右侧光照下,乙图____点浓度可表示③侧生长素浓度。
此时,植物茎将__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
(3)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可表示⑦侧浓度的是乙图中_______点浓度。
表示⑤侧浓度的是_______点浓度,所以_______侧生长快,茎将背地生长。
(4)能够同时促进根、茎、芽生长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mol.L-1。
30.(5分)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
请回答:(1)上述实验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_______________,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