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第一中学翻建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条件

第一中学翻建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条件

第一中学翻建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条件篇一:第一中学翻建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条件正文:第一中学翻建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条件1. 工程背景第一中学是一所位于市区的普通高中,现有建筑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现有教室、宿舍、食堂等建筑,由于使用时间过久、设施老化等问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需求。

为了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环境,该校计划进行翻建工程。

2. 设计要求翻建工程的设计要求包括:基础设计、结构设计、排水设计、电气工程、暖通系统设计、消防系统设计等。

其中,基础设计尤为重要,需要考虑施工条件、地下水位、地质情况等因素,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 施工条件(1)施工地点:第一中学翻建工程位于市区繁华区域,交通便利,周边建筑物较少。

(2)施工时间:该工程计划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进行,施工周期为6个月。

(3)施工组织设计:根据设计要求,需要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人员组织、机械设备安排、施工进度安排、施工质量要求等。

(4)施工条件保障: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包括现场秩序、安全防护、环境保护等方面。

(5)资金来源:该工程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投资、社会融资、银行贷款等,具体资金数额需要根据工程规模、预算等因素来确定。

4. 设计内容(1)基础设计:根据地质情况、地下水位等因素,确定基础类型和深度,并进行基础处理。

(2)结构设计: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结构施工,包括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建筑物的结构施工。

(3)排水设计: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排水系统施工,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排水排水泵等。

(4)电气工程: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电气工程施工,包括输电线路、插座、灯具、开关等的安装。

(5)暖通系统设计: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暖通系统施工,包括空调系统、通风系统、供暖系统等。

(6)消防系统设计: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消防系统施工,包括灭火器、消火栓系统、防火墙等。

5. 拓展除了以上设计要求,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施工图纸: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图纸,包括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图、立面图、剖面图等,以便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某中学新建教学楼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某中学新建教学楼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新建教学楼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建筑方案设计一.设计依据1.1 甲方提供的《保山一中高中初中教学楼建设意图》1.2 甲方提供的纸质地形图1.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1.4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1.5 《民用建筑防火规范》1.6 国家及地方其他现行规范二.设计理念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位于风景秀丽的太保山下,始建于1913年,当时占地仅为15亩。

开始为省立第五师范,1917年改名“云南省立第三中学”。

继后校名几经更改。

建国初期,学校规模扩大,校园增至117亩。

2003年6月,保山市委、市政府正式决定将原保山师范学校与保山一中合并,组成新的保山一中。

目前,保山一中拥有东(初中部)西(高中部)两校区,总占地188亩,校舍建筑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藏书达25万余册,学校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教育管理、教育科研得到了极大加强,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得到了全面提高。

为了适应新形式下教育发展的需求,现学校准备分别在初高中部校址nei 建设新的初高中教学楼各一栋。

2.1规划思想(1)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与周围环境协调,注意节约用地和环境保护。

方案设计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

优美协调的外部环境设计,建筑形态应服从城市总体规划。

造型力求美观、庄重、大方,具有独特的设计品质和理念,并充分考虑提高建筑使用率。

(2)合理的场地设计,方案涉及到安全消防、环保、园林绿化、人防、抗震、防洪排涝、电力、交通等问题,应符合各专项规范要求。

(3)充分满足教学楼各方面职能的要求,考虑建筑与周边场地的良好关系处理好场地内的人车分流。

2.2规划目标(1)规划应体现新时代的功能要求和建筑风貌,无论是在空间布局和建筑体量上,还是在建筑功能、设施上都应追求新世纪新形势的要求。

(2)规划布局和建筑群体应有机结合,创造良好的整体形象。

(3)倡导“生态建筑”的设计观念,21世纪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在建设新建筑的同时,更应在绿色的生态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商丘市一中新校区说明文

商丘市一中新校区说明文

商丘市一中新校区说明文
7月10日上午,商丘市第一中学新校区揭牌仪式在日月湖园区隆重举行。

关注市一中发展的相关领导及市一中全体班子成员、全体教职员工、部分学生、学生家长代表500余人参加了揭牌仪式。

商丘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占地140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总投资约3.37亿元,整个校园由4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区组成,单体建筑10栋、400米标准塑胶跑道、报告厅、体育馆、天文台等一应俱全,配置高端,环境优雅,可容纳3300名学生就读。

据市第一中学校长牛超介绍,市一中新校区建设是商丘市政府重点工程,也是商丘市重要的民生工程,这对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促进商丘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按照商丘市政府工作要求,2018年秋季,商丘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将正式投入使用。

商丘市第一中学新校区的揭牌,翻开了商丘市第一中学发展历程中的崭新篇章, 这项惠及社会、造福子孙的民心工程,必将大大推动该市基础教育的发展,也必将载入该市第一中学史册。

福州地区大学城福州一中新校区方案设计说明111

福州地区大学城福州一中新校区方案设计说明111

福州地区大学城福州一中新校区方案设计说明一、新校区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要求(一)新校区规划的指导思想福州第一中学新校区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与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协调,融入大学城;根据21世纪基础教育的新特点,塑造“教育为本”、“以人为本”的多重交往空间。

同时充分考虑福州一中原有的人文环境,尊重历史,体现福州一中特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体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过渡和形式变化,把新校区建成起点高、前瞻性强、富有时代气息、令人耳目一新的学校,成为我省中学对外交流的窗口。

新校区规划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 继承和弘扬福州一中光荣传统的原则福州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办学成绩卓著,名闻海内外。

福州一中的前身是创建于1817年和1870年的四大书院中的两大书院——“凤池”、“正谊”书院。

1902年,根据清政府谕旨,两书院合并成福建省第一所公立新型学校——“全闽第一大学堂”,迄今为止已有186年的校史,为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长期以来福州一中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培养二十一世纪创造者”,到新时期的“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优良素质和健全人格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精英”,学生以“心术端正、文行交修、博通时务、讲求实用、植基立本、成德达材”的校训自勉,形成了“勤奋、严谨、竞取、活跃”的优良校风。

2. 以人为本的原则总体规划要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首要任务,以系统论为指导,整体、全面、系统地考虑问题。

充分考虑校园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以及各种人员的行为特征,以此为基础进行空间和环境设计。

优化建筑群的合理功能分区及其相互关系,形成整体的建筑群体关系。

注重室内外空间环境的渗透及景观视线效果,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创造满足使用要求的建筑空间环境。

体现自身特色,利用自然景观,同时创造新的人文景观,倡导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

用发展的眼学看问题,充分考虑校园规划建设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发展的弹性,力求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平衡,体现规划设计的现实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1.规划原则整体性原则——功能布局的关联性、空间的完整性、建筑造型的整体性。

统一规划,分期建设。

功能性原则——最大限度的争取最佳的日照和景观朝向,并以此形成校园的机理。

前瞻性原则——力求设计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体现高起点。

高标准,体现经济利益、社会效益与学术效益的三结合。

创新性原则——总体规划布局要面向未来、有所突破。

但又要立足传统,吸收传统理念。

辅以现代手段,营造新学园。

艺术性原则——典雅、优美的建筑造型、多元化的空间层次与环境小品,是校园艺术性的要素体现,使整个校园充满“人文、教育、交流”的学术气氛。

标志性原则——建筑设计要让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成为学校形象的代表。

个性化原则——在大空间完整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下,凸显单体建筑的个性化,展现校园充满青春气息的一面。

生态性原则——打造新一代“花园学校”,寓学于风景之中,寄情于园林之间。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以可持续性发展思想为指导,有机组织空间布局,充分利用自然、人文与人工要素,达到生态、文化与效益的统一。

2.规划策略综合现有文化和地域的特征,规划采取更为理性的设计思维与手段,整合校园功能布局,将校园内建筑空间布局所形成的校园空间肌理与周边地形地貌相契合。

3.构思理念3.1这是一所传统的学校回顾传统学校的布局结构从早期书院开始,就已形成以院落与轴线结合典型布局方式。

院落空间体现出一种学院领域感的宁静氛围,且提供了以后发展的包容性,例如哈佛大学本部“哈佛院”中,二十几栋建筑组成环环相扣的院落空间,建筑单体本身的红砖、斜顶、白窗框,新英国殖民时代式样的平凡,并不影响院落空间形成校园的特有场所的精神。

中国传统,源远流长。

自古云南省就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的地方,结合独特的人文气质,我们强调校园、人、传统和自然的共存于融合。

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形式与“院”有着不解之缘,从民居到寺院,从宫殿到书院,空间结构均围绕院落展开传统四合院中便暗含了中国人看世界的观念:“微型宇宙观”,只要推开房门,便可看到天空、大地、树木……,人与自然是亲近的,相互尊重的。

焦作市第一中学体育馆幕墙设计说明(改定)

焦作市第一中学体育馆幕墙设计说明(改定)

焦作市第一中学体育馆幕墙设计说明(改定)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焦作市第一中学新校区体育馆幕墙工程幕墙工程标高: 主楼19.2m;设计范围: 铝塑板幕墙、玻璃幕墙及外墙门。

二、设计依据1.编制依据文件●甲方提供的建筑图纸及甲方对本工程的要求等资料,工程所处施工场地状况。

●现行国家有关工程施工规范、规程及施工标准。

2.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1)建筑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局部修订))●《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2)幕墙设计规范●《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2001)●《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15225-94)●《建筑幕墙空气渗透性能检测方法》(GB/T15226-94)●《建筑幕墙风压变形性能检测方法》(GB/T15227-94)●《建筑幕墙雨水渗透性能检验方法》(GB/T15228-94)●《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18091-2000)●《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方法》(GB/T18250-2000)●《建筑幕墙平抗震性能抗震台试验方法》(GB/T18575-200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测试方法》(GB/T15227-2007) ●《建筑外窗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2)●《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2)●《建筑外窗采光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11976-2002)●《建筑幕墙》(JG/T21086-2002)●《点支式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程》(CECS127:200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3)铝塑板材料规范●《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2004)●《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GB/T17748-2008)●《普通装饰用铝塑复合板》(GB/T22412-2008)●《铝及铝合金轧制板材》(GB/T3880-1997)●《建筑用铝型材铝板氟碳涂层》(JG/T133-2000)●《铝及铝合金板材、带材的尺寸及允许偏差》(GB/T3194-1998) ●《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GB/T16474-1996)●《变形铝及铝合金状态代号》(GB/T16475-1996)●《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1996)●《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膜的总规范》(GB/T8013-1987)(4)玻璃材料规范●《夹层玻璃》(GB9962-1999)●《中空玻璃》(GB/T11944-2002)●《钢化玻璃》(GB/T9963-1998)●《幕墙用钢化玻璃与半钢化玻璃》(GB17841-1999)●《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浮法玻璃》(GB11614-1999) ●《平板玻璃术语》(GB/T15764-1995)●《普通平板玻璃》(GB4871-1995)●《镀膜玻璃第一部分阳光控制镀膜玻璃》(GB/T18915.1-2002)●《镀膜玻璃第二部分低辐射镀膜玻璃》(GB/T18915.2-2002)(5)钢材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1994)●《高耐候结构钢》(GB/4147-2000)●《焊接结构用耐候钢》(GB/4172-2000)●《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1999)●《建筑用轻钢龙骨》(GB/1981-2001)●《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扎薄钢板和钢带》(GB912-1989) 《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1999)●《合金结构钢》(GB/T3077-88)●《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扎厚钢板和钢带》(GB3274-1988)《一般结构用热连扎钢板和钢带》(GB2517-81)●《不锈钢棒》(GB/T1220-1992)●《不锈钢冷加工钢棒》(GB/T4226-1984)●《不锈钢冷轧钢板》(GB3280-92)●《不锈钢热轧钢板》(GB4237-92)●《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JGJ82-91)《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GB3098。

创作札记_东营市第一中学教学楼建筑设计过程

创作札记_东营市第一中学教学楼建筑设计过程

2004.02 CHINESE A ND O VERSEAS A RCHITECTURE中外建筑东营市第一中学新校区规划包含教学楼,餐厅,学生公寓,专家公寓等建筑单体。

其中新教学楼建筑面积12000m2,六层。

由于东营市第一中学在当地是最著名的学校,对建筑设计的要求较高,颇感设计难度之大。

建筑设计犹如厨师炒菜,要炒出适合多数人口味的佳肴并不容易,通过实地考察,经研究最终定出如下主题:1教学楼应体现一中的历史文脉,成为东营市新时期代表性的教育建筑;2打破常规教育建筑模式,设计手法要新颖独特;3建筑环境要优雅舒适,有亲和力,为师生课余交流创造条件;针对上述要求,回来后我们经多方案比较,最后确定如下设计思路: 东营市是一新兴的石油工业城市(胜利油田在其辖区内),且城市历史较短中国传统建筑文创作札记——东营市第一中学教学楼建筑设计过程姜 惟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东营市第一中学教学楼的建筑设计,对新形势下如何为师生创造具有亲和力的建筑空间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建筑文脉 现代欧式建筑 交往空间 优雅环境 亲和力Abstract : To the design of the education building of NO.1 middle school,Dongying city,we had a useful exploration on the questiong how to create friendly sapce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day.Keywords : Architecture text, Morden Europe style building, Itercourse space, Elegant surrounding, Friendly space.规划设计Planning D esigning77CHINESE AND O VERSEAS A RCHITECTURE 2004.02中外建筑化在此影响力较弱,可以摈弃传统建筑文化影响,另辟新径。

张家口一中设计说明

张家口一中设计说明

规划方案设计说明一.概述1.1 区位分析张家口市是河北省教育先进城市,基础教育事业发达。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为著名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河北省重点中学。

该校作为河北省在张家口市唯一的基础教育示范高中重点学校,是张家口市向社会、向高校输送人才苗子的重要基地。

1.2 用地规模新校区校址位于张家口市新区,城市规划干道纬三路桥西段以北,张柴路以西,西河沿南路以东。

总占地面积约24公顷,建设用地约20公顷。

基地为斜梯形,南北长约445m,东西宽约412—610m。

1.3 学校师生员工人数、教室规模根据规划设计条件,新张家口一中按全寄宿制高中规划,共设24轨,72个教学班,另设23个第二课堂和满足150人阶梯教室4个;满足全校网络管理需要的网络中心、二级交换中心和多媒体制作中心;使用面积200平米的演播厅一个以及可容纳550人集会的报告厅一个。

在校注册生3600人,教师员工350—400人。

二.设计依据1. 张家口市规划局张规函[2005]6号《张家口市规划局关于张家口市一中新校区规划要求》2. 张家口规划局高新分局《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2005)规条字第1002 发件日期:2005年1月18日3. 张家口第一中学编制《张家口第一中学新校区规划设计任务书》4. 设计单位与校领导就该项目规划设计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5. 张家口市规划建设委员会(纪要)[2005]3号《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新校区规划评审会纪要》6.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所拟《张家口市第一中学学校南迁专家评审会对方案的评审意见》7.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所拟《张家口第一中学反馈意见》8.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所拟《张家口第一中学估算建筑面积》9.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所拟《经走访市规划局、南新区规划分局、市供电市局、供水公司、市节水办等单位就设计方案中涉及各专业问题的答复》10.张家口规划局高新分局《选址红线附图》11.张家口市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南新区北片道路网规划主干道道路、工程管线标准断面图》12.设计单位与校领导就该项目规划设计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13.教育部、建设部、发改委《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14.《河北省高级中学(完全中学)教育装备标准(试行)》1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6.国标《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等规范规定三.规划目标张家口第一中学的规模、设施配套水平、校园环境等方面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与国际水平看齐。

东台市第一中学新校区规划建筑设计任务书

东台市第一中学新校区规划建筑设计任务书

东台市第一中学新校区规划建筑设计任务书
现将东台市第一中学建筑设计的主要功能及设施配置要求如下,请按照此要求进行方案调整及施工图设计,在不影响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可有局部调整。

设计按35轨高中设置,学生总数4725人,其中3780人住校。

合计总建筑面积约97400平方米。

一、教学楼(20000平方米)
二、综合实验楼(6500平方米)
三、行政楼(4000平方米)
四、艺术、信息综合楼(6500平方米)
五、讲堂群(6500平方米)
3
六、风雨操场(6000平方米)
七、学生宿舍(32000平方米)
满足3780 人左右住宿,男女生比例1:1左右。

每间10个人,生均建筑面积7.5-8.0平方米,采用高低双层床,每层层高
3.6米,采用单廊布局,朝南直接采光(不采用复式)。

自带阳台、卫生间、洗漱间、储藏空间、学习空间。

预留空调挂机的位置及电容量,只考虑广播系统,每间宿舍只考虑
用水单独计量,在楼层配电箱设总计量。

整栋楼用电定时控制,每间宿舍设配电箱,预留电源插座(不穿线)。

另设小超市、值班控制室等。

设非机动车停车3000平方米。

八、后勤服务中心(10000平方米)
体育设施(500平方米)
九、
十、其他零星建筑(400平方米)
5
5000平方米,根据需要分设于学生生活区、教学区、行政办公区的建筑内。

附注:没有特别要求,一律不设电梯;厕所及绿化等用水均设计为雨水系统供应。

福州地区大学城福州一中新校区方案设计说明111

福州地区大学城福州一中新校区方案设计说明111

福州地区大学城福州一中新校区方案设计说明一、新校区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要求(一)新校区规划的指导思想福州第一中学新校区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与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协调,融入大学城;根据21世纪基础教育的新特点,塑造“教育为本”、“以人为本”的多重交往空间。

同时充分考虑福州一中原有的人文环境,尊重历史,体现福州一中特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体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过渡和形式变化,把新校区建成起点高、前瞻性强、富有时代气息、令人耳目一新的学校,成为我省中学对外交流的窗口。

新校区规划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 继承和弘扬福州一中光荣传统的原则福州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办学成绩卓著,名闻海内外。

福州一中的前身是创建于1817年和1870年的四大书院中的两大书院——“凤池”、“正谊”书院。

1902年,根据清政府谕旨,两书院合并成福建省第一所公立新型学校——“全闽第一大学堂”,迄今为止已有186年的校史,为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长期以来福州一中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培养二十一世纪创造者”,到新时期的“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优良素质和健全人格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精英”,学生以“心术端正、文行交修、博通时务、讲求实用、植基立本、成德达材”的校训自勉,形成了“勤奋、严谨、竞取、活跃”的优良校风。

2. 以人为本的原则总体规划要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首要任务,以系统论为指导,整体、全面、系统地考虑问题。

充分考虑校园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以及各种人员的行为特征,以此为基础进行空间和环境设计。

优化建筑群的合理功能分区及其相互关系,形成整体的建筑群体关系。

注重室内外空间环境的渗透及景观视线效果,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创造满足使用要求的建筑空间环境。

体现自身特色,利用自然景观,同时创造新的人文景观,倡导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

用发展的眼学看问题,充分考虑校园规划建设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发展的弹性,力求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平衡,体现规划设计的现实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一中学校园智能化设计任务书

第一中学校园智能化设计任务书

某学校迁建项目智能化系统设计任务书目录一、项目概述 (1)二、设计依据 (1)1.工程概况: (1)2.设计依据 (2)三、设计范围 (3)四、校园基础智能化系统 (4)1.综合布线系统 (4)2.计算机网络系统 (5)3.综合管路系统 (6)4.综合安防系统 (6)5.IP程控电话系统 (8)6会议系统 (8)7.信息发布系统 (8)8.校园广播系统 (9)9.有线电视系统 (9)10.机房工程 (9)11.精品录播 (10)12.多媒体教室 (10)13.标准化考场系统 (10)14.班班通系统 (11)15.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11)一、项目概述某学校“智能化校园”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控制技术、音频视频及流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等,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一个数字空间,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

“智能化校园”旨在用层次化、整体性的观点来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将校园网上信息更好的组织分类,让用户在网上快速发现自己需求的信息,并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环境,同时也可以让管理人员科学、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快捷的发布出去。

“智能化校园”以网络为基础,在将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管理活动全部数字化后,通过应用系统的紧密联结实现校园的信息传递和信息服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设计依据1.工程概况:项目地位于某市区。

学校由高中部、初中部两部分组成。

高中部由: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及报告厅、行政办公楼、补习中心、学生宿舍、教师公寓、食堂、体育馆、体育场看台等组成;初中部由:教学楼、实验行政楼、图书馆、报告厅、体育场看台、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公寓等组成。

除高中部图书馆属二类高层建筑外,其余均为单层或多层建筑。

本项目地上建筑面积: 173874.38m²,地下/半地下室建筑面积:28843.46m²,总建筑面积:202717.84m²(其中高中部地上建筑面积127380.94㎡,地下/半地下室建筑面积19936.26m²;初中部地上建筑面积46493.44m²,地下/半地下室建筑面积8907.2m²)。

九江一中初步设计说明1222

九江一中初步设计说明1222

设计说明目录第一章设计总说明第二章总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设计第四章结构设计第五章给排水设计第六章强电设计第七章弱电设计第八章暖通空调设计第九章消防设计第十章环保设计第十一章卫生防疫设计第十二章劳动保护设计第十三章节能设计第一章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九江第一中学八里湖新校区工程2.建设内容名称:高中教学楼、初中教学楼、实验综合楼、行政综合楼(含图书馆/综合功能教室)、素质教育中心(大礼堂)、小学教学楼综合楼、食堂、1,2,3号学生公寓、单身教师公寓、校门、运动场看台。

3.建设单位:九江市教育局4.建设地点:位于九江市开发区八里湖新城区内,前进西路以南,通厂路以西。

5.建设规模:小学48个班,每班班级45人,共2160人。

初中,高中各39个班,每班50人,共3900人。

学生总计6060人。

总建筑面积7674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916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7588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1.《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2.《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4.《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规范》【GB 50222-95】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8.建筑单位提供的城市道路、建设用地红线及相关基础资料9.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10.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政策法规和设计规范三、设计指导思想1.塑造有九江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标志性和时代气息、高起点、高规格、现代化、有特色的全日制中学窗口形象,展现新的城市建筑风貌。

总体构图中结合文化定位和生态理念,将“宁静致远”与“共享交流”作为总体设计的主题,结合书院围合式布局,将室内外空间与多种庭院连续穿插,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空间。

基于鸡西市第一中学新校区规划建设的思考

基于鸡西市第一中学新校区规划建设的思考

u ain rfr t n c t eomai . o o
Ke y wor s: c o ld src f No. h g c o l l n a d c n tu t n;r a y t m ;r i tr d an g d s h o itito 1 i h s h ;p a n o sr c i o o d s se a n wa e r ia e;l n — a d
做详 细的设计 思考后再进行 规划设计 , 其设计效果和使 用功能都达到 了国家级示 范高中的标 准 , 动 了教育改革 向更 深层 使 推
次发 展 。
[ 关键 词] 鸡 西市第一 中学校 区; 规划建设 ; 道路 系统 ; 雨水排放 ; 景观环境; 挡土墙
C0 sd r t0 o tTh a An n t u to OfNe S ho lDit it n i e a i n Ab u e Pln d Co sr c in w c o src
技 术企 业.2 0 ,(4 09 2 )
探 讨 ,我们 能在建筑 造型 上获得更 大 的突 破 ,带 给
世 界更 多 的美 感与享 受 。
og nz t n,fed p rr i,s ot r u d n a usvr s e c r o sd r d i ea ld.I e in efc n r a ia o i i l o ta t p rsgo n s a d c mp ie c n e we e c n i ee n d ti e t d sg fe ta d s u a e f n t n h v e c e ec tro fn t n ld mo sr t n h g c o la r mo e h e eo me to d s g u c i a e r a h d t r e n o a i a e n ta o ih s h nd p o td t e d v lp n fe — o h i i o i

#四川省绵阳市第一中学新建教学楼

#四川省绵阳市第一中学新建教学楼

一、规划建筑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2、国家及四川省,绵阳市相关设计规范、规程、规定3、绵阳一中对地块的建设要求4、建设单位委托书5、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地红线图(电子文件)(二)基地条件本项目为四川省绵阳市第一中学新建教学楼及实验楼,建筑用地位于学校中部,运动场以西,用地总面积约为5320平方米。

学校所处区域属于绵阳城市中心区,北面临近房管局、规划局等,西面为现有住宅小区,东面为黄家巷路。

学校主要出入口位于北侧的东街,用地东侧为现有的6层教工宿舍,西侧为体育运动场,北侧为基地外的办公楼,西北侧为现有5层办公楼,南侧保留有一栋初中部教学楼。

运动场正北侧临主入口,偏西北处有2栋5层学生公寓,体育场南侧则是一栋7层建筑。

(三)规划设计构思1、总平面布置总平面是基于原规划布局的“模式语言”下展开的,深化了开放式的庭院结构和街坊式的空间形态,更加体现了适应性、灵活性、可操作性。

宏观上完善整个校区的空间结构,让所有建筑、景观、道路、广场服从于整体规划;微观上通过单体建筑的围合、呼应、指向、共享来实现有机生长、交融共生。

首先将校园主路上的教学楼形成开放拥抱的形式,朝向主要入口,使之成为校区新的形象前导,具备绵阳一中标志性建筑的特征。

第二,引入“架空层”和“无层级院落”的概念,缘于学校用地紧张,本次设计将教学楼和实验楼底层进行了架空设计,充分增加学生的室外活动空间,同时地下自行车库和半地下阶梯教室通过地下庭院和地上院落进行串联,而同时阶梯教室又通过大台阶和绿化将地面的院落和楼上的学生活动廊道进行了连接。

这样,地块内的空间形成了有序的串联,“无层级院落”概念得以深化。

空间序列建构和建筑形态演变形成了一个大的活动中心(阶梯教室顶部形成的绿化活动场所),两条开放的轴线,教学楼开放式的轴线面向入口,阶梯教室东西向的轴线串起运动场地和教学楼本身以及东侧的教工宿舍。

2、景观绿化分析设计中引入校园园林的概念,形成舒适的绿化和休闲活动空间布局模式,即:“功能区→建筑+园林+流线”。

安阳市新一中项目

安阳市新一中项目

安阳市新一中项目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河南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外墙外保温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1)工程概况、编制依据1.1 本工程为安阳市新一中项目,建筑面积 m2,1.2、《建筑装修工程质量及验收规范》1.3、《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1.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范》1.5、《外墙外保温用聚合物砂浆质量检验标准》1.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1.7、《膨胀无机渗透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1.8、《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河南省民用建筑节能检测及验收技术规程》二.施工做法工艺做法1.准备工作施工前应凊扫墙面浮灰,墙面的混凝土残渣和脱模剂必须清理干净,在各阴角,阳角挂垂直线和水平线以控制垂直度和平整度。

2.粘贴保温板将50㎜厚无机渗透EPS板按相应位置尺寸裁好,涂抹粘接剂。

涂抹粘结剂的要求;在板边缘抹宽80㎜高10㎜的粘结剂,板中间星梅花点布置,间距为200㎜,直径为100㎜左右,板上口留50㎜排气口,确保板与墙体粘结面积≥40%。

保温板错缝排列,粘板时轻柔均匀挤压板面,随时用托线板检查平整度,上下不允许通缝。

每粘完-块板要及时凊理板边挤出的粘接剂;保证板缝中无砂浆。

保温板之间若出现大于2㎜的间隙,应用相应宽度的保温板填塞。

空调孔洞等预先裁好,留出位置。

根据设计意图,窗口处保温做法有收口和不收口两种,具体见节点图。

保温板粘贴时随时进行平整度垂直度检查。

用2M 靠尺检查粘完保温板面,平整度在3㎜之内,接缝处高差保证在2㎜之内,超差部分,采用打磨处理。

保温板安装质量检查方法和标准见下表;3. 锚固和安装玻璃纤维网格布保温板粘贴验收完毕后,安装锚固件和玻璃纤维网格布。

以a 为间距的梅花形布置锚固点,每块板及每平米不得少于4个锚固件。

标定位置后用电锤打眼;使用120㎜长锚钉,伸入结构层50㎜,放置盘片,插入带胀塞套管的锚固钉;铺设玻璃纤维网格布,塞入垫片,拧紧,使玻璃纤维网格布紧绷;悬浮在保温板表面,距离板面3-4㎜。

新建一中扩建规划总图 意见稿

新建一中扩建规划总图 意见稿

1. 规划总图左上角宿舍楼距离外环路距离偏近,应满足有效防噪音距离或增设防噪措施。

2. 根据《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 第4.2.4条中小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用房等全部建筑的用地;有住宿生学校的建筑用地应包括宿舍的用地;
2 自行车库及机动车停车库用地;
3 设备与设施用房的用地。

3. 根据《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 第
4.3.4条中小学校至少应有1间科学教室或生物实验室的室内能在冬季获得直射阳光。

请问本校园内的科学教室或实验室设置在哪里,应强调并标示在总图上。

4. 根据规范要求部分房间应满足日照要求,应补充日照分析图。

5.根据《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 第4.3.6条 2 室外田径场及足球、篮球、排球等各种球类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

长轴南偏东宜小于20°,南偏西宜小于10°。

6.小地块教学楼与宿舍楼之间的小型运动场地应该效仿大地块移走或取消,根据规范要求要满足与教学楼教室外窗25米以上的距离要求。

7.根据规范要求应该在显要位置设置国旗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目录第一章设计总说明第二章总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设计第四章结构设计第五章给排水设计第六章强电设计第七章弱电设计第八章暖通空调设计第九章消防设计第十章环保设计第十一章卫生防疫设计第十二章劳动保护设计第十三章节能设计第一章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工程2.建设内容名称:高中教学楼、初中教学楼、实验综合楼、行政综合楼(含图书馆/综合功能教室)、素质教育中心(大礼堂)、小学教学楼综合楼、食堂、1,2,3号学生公寓、单身教师公寓、校门、运动场看台。

3.建设单位:市教育局4.建设地点:位于市开发区新城区内,解放路以南,劳动路以西。

5.建设规模:小学48个班,每班班级45人,共2160人。

初中,高中各40个班,每班55人,共4400人。

学生总计6560人。

总建筑面积7781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7001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7802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1.《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2.《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4.《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规范》【GB 50222-95】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8.建筑单位提供的城市道路、建设用地红线及相关基础资料9.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10.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政策法规和设计规范三、设计指导思想1.塑造有本市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标志性和时代气息、高起点、高规格、现代化、有特色的全日制中学窗口形象,展现新的城市建筑风貌。

总体构图中结合文化定位和生态理念,将“宁静致远”与“共享交流”作为总体设计的主题,结合书院围合式布局,将室内外空间与多种庭院连续穿插,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空间。

针对文化氛围的设计定位,设计力求将“传统而现代,庄重而典雅”作为形象塑造的重点。

2.以迈向新世纪的市第一中学为目标,本着超前性和先导性的原则,运用新的设计理念和手法,使市第一中学的建设达到高起点和高标准的要求。

3.满足学校行政、管理、教学、住宿及相关使用的需要。

4.便于统一管理,充分发挥高级中学的效益。

5.建设集约型的校园:强调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建筑相对紧凑布局,形成高效、整体的建筑群体;采用功能和空间的叠合,提高单位土地利用效率。

适当预留用地,满足学校的长远发展。

四、建设条件1.自然条件:本市位于中下游南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2.场地情况本工程位于市开发区新城区内,解放路以南,劳动路以西。

基地形状呈矩形,长边长约466米,短边长约301米,基地面积140266平方米。

原场地为浅丘状坡地。

规划为北高南低,原场地上无地面建筑。

3.市政基础条件(1)供电条件从解放路引入。

(2)供气条件由校区解放路市政道路地下敷设的天然气管网接来。

(3)供水条件自来水管网位置位于校园西北角(紧邻解放路),管径直径300,自来水压力0.15MPa。

五、总指标1.综合用地面积: 133339平方米2.总建筑面积: 7674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6916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 7588平方米3.各分项建筑面积高中教学楼: 1060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744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 3164平方米初中教学楼: 1060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744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 3164平方米实验综合楼: 8689平方米小学教学综合楼: 9664平方米行政综合楼: 1304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1178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 1260平方米(含图书馆/综合功能教室)素质教育中心(大礼堂): 2858平方米400米标准运动场看台: 523平方米1号学生公寓: 5147平方米2,3号学生公寓: 8020平方米(4010*2)食堂 3857平方米单身教师公寓: 3434平方米中学校门: 190平方米小学校门: 110平方米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 1个篮球场 9个(含素质教育中心室内1个)排球场 11个4.容积率: 0.5195.建筑密度: 15.0%6. 建筑基底总面积 20010平方米6.绿地率: 42.0 %7.绿地面积: 58936平方米8.道路停车场面积 26772平方米9.机动车停车位: 197辆其中地面停车: 97辆地下车库停车: 100辆10.非机动车停车位: 1990辆其中地面停车: 990辆地下车库停车: 1000辆第二章总平面设计一、设计依据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GJJ75-97】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0289-98】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05年版) 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9.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政策法规和设计规范二、场地概述1.本工程位于某市开发区某新城区内,解放路以南,劳动路以西。

基地形状呈矩形,长边长约450米,短边长约288米,基地面积133339平方米。

2.原场地为浅丘状坡地。

规划为北低南高,原场地上无地面建筑。

周边道路交通状况良好,解放路为城市主干道,已建成通车。

校园交通主出入口设置在东侧劳动路上。

三、总体布局依照总体规划,某市第一中学某新校区工程是新区景观轴线上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它的建成将为该区域的空间塑造发挥重要作用。

(1)某市第一中学某新校区工程的总体布局是一个群体统一的方案,体现建筑使用性质,无论是现在和将来,它应是一个具有时代精神的标志性建筑。

(2)南北主轴线:基于城市设计和校园规划的理念,校园在北面入口处通过初中、高中教学楼和实验综合楼的围合形成出半圆形礼仪广场,总图重心形成一个圆形中心升旗广场。

形成对解放路的标志性景观。

以该广场为核心,由北至南形成教学区、办公区和运动区,两侧建筑基本对称,成为基地纵向的主轴线。

尤其是行政综合楼在广场边独自向上拔起,增强了整个校园的向心力,丰富了整个校园的空间层次。

(3)东西次轴线:基地以升旗广场为核心,通过行政综合楼,素质教育中心,小学教学综合楼的围合,形成面对劳动路的东西向轴线。

这条轴线也是整个学校的日常主入口,以减少对解放路交通的影响。

和南北向的轴线在行政综合楼处汇聚,更强化学校规划的秩序性和仪式感。

(4)生活区(包括公寓和食堂)位于基地中部偏西,便于各方向的人流快速到达,同时也处于较为僻静的区域。

四幢学生和教师公寓呈院落式错落布置,互围合形成层次丰富的内院园林式空间,与人的个体活动心理行为模式完美契合,形成活泼的外部形态,宿舍成正南北方向布置,保证最佳的通风和采光。

(5)院落式的教学空间:中学、小学普通教学楼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教学楼也为内院式布局,为课间同学们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了空间。

初中,高中教学楼和实验综合楼之间都用连廊连接,方便同学们在雨天和高温天气时在各个教学区间走动。

各个区域即独立,又联系紧密,和谐统一,服务于教师与学生。

三、竖向设计本工程基址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地形。

竖向标高设计尽可能和周边规划道路保持一致,同时也尽量做到内部土方平衡,减少土方外运量,形成了北低南高的5种标高的台地。

为了使学校南入口体现庄重、大方的气质,我们在竖向设计中将基地规划成五个标高面,由北至南,逐渐抬高,和校园的南北向主轴线相结合,更加凸现了校园的仪式感,形成步步向上的美好寓意。

第一标高面为入口广场和主题广场,绝对标高34米左右,和北侧的解放路保持一致。

成为学校空间轴线的序曲。

第二标高面为中学教学组团所在的区域,包括初中高中教学楼,实验综合楼等,场地标高39.40米。

第三标高面为学校面积最大的标高面,场地标高42.00米。

行政综合楼,素质教育中心,小学教学综合楼均位于此标高。

第四标高区位于学校的生活区场地标高45.00,包括学生公寓,教师公寓以及食堂等。

第五标高面位学校西南面的运动区,场地标高46.00米。

四、交通设计和流线组织1.交通设计(1)设计原则:统一性原则:以交通组织与功能分区相统一、与空间塑造相统一的原则进行路网规划。

安全性原则:以人为主,人车分流的组织形式,限制车辆进入教学区域。

简洁性原则:流线最简洁,各片区之间方便到达,顺畅合理。

舒适性原则:道路与环境相结合,尺度宜人,在道路的结点处分布不同种类的广场,创造滞留空间,增添道路空间的变化周围道路设置情况(2)周边道路情况基地西北、东北、东南北为城市道路,其中解放路是新建设的50米宽的新区干道;东北为20米宽的次级道路,东南面为12米宽的规划道路。

(3)基地出入口设置考虑到解放路作为新区的主干道,和某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在新区的重要地位,设计将学校的礼仪入口设在此。

而将日常使用的主出入口设在了基地的东面,面对着劳动路,以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基地东南向道路上另设有一辅助入口,形成完整的出入口体系,校方可根据需要灵活管理,也方便后勤人员和物流的出入。

(4)车行流线人行流线园区交通设计秉承人车分流的原则。

将机动车和步行区域尽可能分开,保持学校内舒适和安全的步行环境。

校内机动车道基本呈环装布置,将主要的建筑连接起来。

中间为步行区域。

且主要的机动车停车位都设在主要的出入口处,减少对校内环境的影响。

2.停车设置本基地设计机动车停车数总计197辆,其中高中,初中教学楼地下停车各50辆;校外入口处地面停车44辆,校内地面停车53辆。

本基地设计非机动车停车数1990辆。

其中地面990辆。

地下1000辆(均位于高中,初中教学楼地下室。

)五、绿化、广场本工程在基地沿解放路侧留出37米宽的绿化带,作为和城市主干道之间的缓冲,以减少道路噪音对教学的影响。

在基地沿劳动路侧留出17米的绿化带,其中的8米是作为高压走廊。

保证主要建筑和高压线的距离。

入口广场主题广场处和地形相结合,以环形的坡地绿化环绕广场。

坡地绿化以草坪和花卉为主,构筑成仪式感强烈的入口空间,成为学校的标志性景观。

景观设计沿校园轴线展开,分别布置有实验楼入口广场,行政楼入口广场,植物园。

成为学校的景观长廊。

教学楼布置以院落式为主,景观设计与之相结合,以组团式的空间布局。

形成宜人的空间尺度。

宿舍生活区和教学区以晨读园分离,该区域以乔木绿化为主,保证生活区的独立和安静。

第三章建筑设计一、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6-87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3.《图书科技楼建筑设计规范》JGJ38-19994.《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 (2005年版)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年版)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二、设计原则1.安全牢固原则: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和相关规范,将学校建筑的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学校建设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