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驱油技术研究及应用

合集下载

二氧化碳驱油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二氧化碳驱油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科 技 专 论
二氧化碳驱油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王立辉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气 3
从而 形成 二氧化碳 与原油中轻 质烃 的混 合相 , 降 低界 面的张 力, 从 【 摘 一l随 着 我 国经济的发展 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 人们 对石油 化 , 这种 混相驱替 技术可适用于A P I 重度较高 的轻质 产品的需求量正在 不断增加, 用传统的采油技 术采油率有限 , 工作 效率不 而提高原油 的采收率。 高, 因此在 当前世界范围内很 多企业都开始使 用 二 氧化碳驱 油技术 来提 高 原油开 采 , 开 采效率 较高 , 可应 用于浅层 、 深层、 碳 酸盐 层、 高渗 透 层、 尤其适用于在水驱效 果达不 到开 采要求 的低 渗透油 采油率 , 一 来可以满足 油田开发的工作 需要, 二来也 解决了 二氧化碳 的封存 砂 岩层等 各种场合, 问题 , 对大气 环境 的保护有利 。 本文介 绍了 二氧化碳 驱油的机理 , 并讨论了 二 氧化碳 驱油技术在我 国的发展现状 , 同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 展 望。 【 关键词 l石油; 二氧化碳 ; 驱油技术; 提 高采油率 ; 应用前景
高, 因此在 当前世界 范围内很多企业都开始使 用二氧化碳驱油技 术来提 2 . 3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 的应用情 况 相对 来说 , 二 氧化碳 混 相驱替 在 当前 世界 范 围内占据主导 地位 , 高采油 率 。 二 氧化碳 驱油技 术就 是利 用二氧化 碳在 油和水 中均 具 有较 高溶解度 的特 点, 将二 氧化碳气体利 用相关技 术注 入到油 层中, 以增大 在 国外发达 国家一 般是 采用二 氧化 碳混 相驱替 的方 式来 提高石 油开采 原油的 体积 , 并降 低原油的 黏度 , 降低油 水间的 界面张 力, 可 有效 提升 率 , 如 在美 国混 相驱替 的石油开 采项 目 数 量高达 上百个 , 而 对于非 混相 但 是在我 国的原油由于埋藏 的温 度较高 , 黏度较 原油 的采收率 , 并且具 有成 本低廉 的特点 , 除 此之 外, 还 解决了二氧化 驱替 来说 则很少应用 , 碳 的封存 问题 , 对保 护大气 环境 、 较 少温室气体 的排放 极为 有利 , 目 前 大, 使得通 过注 入二氧化 碳驱油 的技 术直接 利用空 间较小 , 当前很 多油 田由于是砂 岩油藏 , 渗 透率较 低, 因此 只能采 用直接 气驱 的方式 , 然而 二氧化碳 驱油技术 已经在世界范 围内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

关于低渗透油藏注二氧化碳驱油的研究与应用

关于低渗透油藏注二氧化碳驱油的研究与应用

关于低渗透油藏注二氧化碳驱油的研究与应用摘要:含油饱和度高的低渗透油藏,注水受效差或注不进水,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内原油采出程度,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价值,采用向低渗透油藏注入液态二氧化碳驱的措施,使原油在低渗透油藏中的渗透性变好,提高了低渗透油藏中原油的采收率,有利于实现碳减排和碳中和的生产目标。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油田采收率近年来,随着我国大部分油田开发程度的逐步深化和新发现低渗透油藏储量的大幅度增加,研究和应用低渗透油藏,提高油田采收率,已成为我国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注二氧化碳驱油成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和新应用。

1国内外现状我国油田大多是非均质多油层油田,注水开发生产过程中,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油田内部的剩余油可采储量下降,并且分布不均匀。

反映在生产油井上,油井含水快速上升、产量快速下降,随着油田综合含水率上升,注入水驱油效率降低。

这既造成了注水量大幅上升,同时高含水原油在集、输处理过程中,加重了原油加热处理、脱水处理工作的负担,降低了注水开发效率,增加了油气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那些分布在油田内部的低渗透油藏注水效果差或注不进水,并且这些低渗透油藏含油饱和度高,它们有的是单独的油层,有的分散在油田内的某些区块内。

由于油田开发到中、后期,油田内部的集输管网流程已十分健全,只有采取技术手段提高低渗透油藏内原油的采出程度,才能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价值,也是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重要工作。

2现有技术分析针对注入水受效差的低渗透油藏,目前采取在油田内部打加密油水井,进行加密注水、加密采油开采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

这种方式受到的制约是:加密油水井数量较少时,经常会发生注入水沿着高渗透带,快速水淹,而那些低渗致密油层的低渗透带,注水压力增高,甚至注不进水,储量动用程度依然很低。

加密油水井数量上升造成钻井成本增加,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降低。

3技术方案3.1基本结构注二氧化碳装置包括二氧化碳废气汇集管网、二氧化碳液化装置、液态二氧化碳储备罐、液态二氧化碳储运车、液态二氧化碳井场罐,液态二氧化碳注入泵,液态二氧化碳注入管网,液态二氧化碳注入井。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实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石油是人们使用最广泛的能源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油田的产量逐渐减少。

因此,要保持油田的稳定生产和提高油田的产量,研究和实践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意义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是指利用吸附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等物质在油藏中生物或地球化学反应的行为来改变岩石和流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油田开采率,减缓油藏老化速度,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意义在于:1.提高原油采收率。

传统的采油方法只能采出油藏中的一小部分,这也是油田采收率较低的一个原因。

但是采用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可以促进油藏中残存油从孔隙中流动到井筒中,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2.减少环境污染。

一些黏稠或粘附于石油管道内壁的油污可以被化学驱油技术解决,避免了环境污染的问题3.提高油田的长期生产效益。

一些政府和企业为了获得快速经济效益采取了不负责任的开采方法,忽视了油田的长期生产效益。

而采用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可以延长油藏使用寿命,实现可持续生产。

二、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现状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是一个新兴的技术,国内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新的案例和新的技术涌现。

1. 吸附剂吸附剂是一种在油藏中有吸附作用的物质。

研究表明,添加吸附剂可以增加盐池油田的采收率。

可添加的吸附剂种类包括胶体矿物、活性氧化铁、纳米气凝胶、碎屑微粒、活性炭等。

2、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具有降低油与水的表面张力,使油和水混合起来流体分离的特性。

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油和水的浸润性来使原本在岩石中的油得以被压缩成一个聚集体,从而增加流动性。

适合添加的表面活性剂种类包括吖丙基酚、硫酸盐基类表面活性剂等。

3、聚合物聚合物可以增加原油粘度,改变油水间的黏附力。

聚合物可以通过提高油水间的界面张力来改善油水混合的机会从而提高采收率。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在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研究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在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研究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在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化学剂来改善油藏物理和化学条件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本文通过探讨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作用,旨在为油田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提高;采收率;应用前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田开发成为了研究重点。

然而,传统的采油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油田开发的需求。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采油方法,因其在提高采收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开采成本、延长油田寿命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探讨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作用。

1化学驱油技术的优缺点1.1优点提高采收率,化学驱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采收率,从而增加油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适用范围广,化学驱油技术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油藏,如低渗透油藏、高粘度油藏等。

操作简便,化学驱油技术的操作相对简便,不需要大量的设备和人力资源。

1.2缺点成本较高,化学驱油技术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剂,成本较高。

环境污染,化学驱油技术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效果不稳定,不同类型的油藏对不同的化学药剂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化学驱油技术的效果不稳定。

2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在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2.1化学驱油技术在提高采收率中的作用化学驱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化学药剂改变油藏中油与岩石表面的相互作用,使油从孔隙中脱附出来,从而提高采收率。

化学驱油技术的作用机理首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油-水界面张力是影响油在孔隙中的分布和流动的重要因素。

化学驱油技术可以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等化学物质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使油在孔隙中分布更均匀,且更容易流动。

其次,改变岩石表面电性质,岩石表面的电性质决定了油在孔隙中的吸附和脱附。

化学驱油技术可以通过添加电解质等化学物质来改变岩石表面的电性质,从而使油更容易从孔隙中脱附出来。

再次,溶解油,化学驱油技术可以通过添加溶解剂等化学物质来溶解油,使其从孔隙中脱附出来。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采油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为此,新型的采油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其中,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新型采油技术,已经成为石油勘探开发的热点。

一、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基本原理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是通过加入特定的化学物质来改变油藏中原有的物理化学特性,从而改善采收条件,提高采油率。

其实质即是在油藏中注入一种或多种化学物质,使之与油藏中的油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油的相态、流动性、以及与岩石和水的作用等。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采用聚合物或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改变原油/水/岩石的相互关系,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波动床渗透率,促进水油分离,从而提高采收率和效益。

这种方法是一种物理、化学、动力学过程,并涉及表面化学、多相物流、传热传质等学科的知识。

二、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历程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和欧洲石油工程领域的学者开始进行油田化学驱油的实验研究,探索增产的方法。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外一些企业纷纷开始将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应用于采油实践中,从而使这种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现如今,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都已经将油田化学驱油技术作为主要的采油方式之一,目前已经成为了该领域的国际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三、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应用领域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技术体系,因此其应用领域也十分广泛。

目前已有多项实践表明,化学驱油技术在油田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应用于低渗、超低渗、致密油、页岩油等新开发领域,对提高采油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在渤海湾、巴海、长庆等国内外大型油气田,以及受地质构造复杂的焦煤矿区等领域,也都应用得比较广泛。

四、结语随着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将会不断得到更新和完善。

虽然这种技术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成本过高等等,但是愈来愈多的技术手段和措施被引入,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1-20T07:26:09.30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30期作者:来永松[导读] 石油资源不仅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能源,也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我国人口基数的增大以及对能源的消耗程度,石油资源一定会有被用完的一天。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必然要想办法节约石油自然资源,提高开采石油的效率,这就需要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发挥作用了。

来永松中国石油大港油田第五采油厂天津 300283摘要:石油资源不仅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能源,也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我国人口基数的增大以及对能源的消耗程度,石油资源一定会有被用完的一天。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必然要想办法节约石油自然资源,提高开采石油的效率,这就需要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发挥作用了。

关键词: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应用1三次采油驱油技术概述及原理分析在油田实际开过程中,很难一次性将油田中的所有油气资源全部开采干净,一般在经过第一次以及第二次开采后,余下的油气资源开采难度将会变得非常大。

而所谓的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从物理、化学或者是生物层面入手,引入更为方新型先进的技术,从而剩余的不可动残余油全部开采干净,最终大的提升油田石油资源开采效率的目的。

在石油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做好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较于常规的采油驱油技术,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基本原理如下:首先,在相应物理手段的帮助下,向油田油层中注入水,更好的保障油层压力,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将油层中残余的油气“逼”出来,还注入一些新型的驱油活性剂,主要目的是概念油层之中水与石油粘度或者相态,促使残余且处于分散状态的油气资源重新聚集在一起,然后再集中完成这些油气资源的开采,提升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

从这一过程中我们能够了解到,与二次采油驱油技术相比,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在应用时需要对石油资源在油田油层中具体分布有一个更加强全面详细了解,如此一来,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驱油采油的精准性,成功聚集更多油气资源,并减少整个油气资源的开采成本。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摘要:在过去石油开采技术水平较低,对于石油的开采率也比较低下,有很多石油储量被留在地下。

对此,石油开采者会通过人工注水来实现二次开采,但采油率仍旧不高,仅仅在25%-40%。

而三次采油阶段则能够明显的提升石油采收率,为石油行业带来新的发展。

因此,对三次采油阶段的技术措施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三次采油阶段;采收率;措施石油开采到一定程度,产量就开始减少,需要相关的开采人员引进一些先进技术来提升相应的采收率,实现良好的油田开采目标。

近些年来随着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原油采收率也有着一定的提升。

对此,本文将深入研究三次采油驱油技术,了解其在油田中的应用并做好相应的优化措施,有效提升油田采收率。

1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类型和原理三次采油主要是因为前期的石油开采技术无法实现石油的高采收,在最开始的时候采用的是蒸汽吞吐采油技术,采收率仅仅只能到达15%左右,还有很多的石油储备量存于地下。

进而也就有了二次采油,在一次采油的热力驱油技术下再结合化学驱油来提升相应的采油率,相对于一次采油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采收率仍旧不高,只在25%-40%之间。

因此,也就有了三次采油出现,三次采油在利用天然能力和传统人工开采的基础上结合化学、物流、生物等新技术,采用先进的设备措施让石油采油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目前三次采油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形成了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微生物采油四大技术类型。

通过四个技术的相互配合,从原料、设备、生产到技术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化开采。

同时,结合当下科技的持续发展,不断地做好技术的优化,能够大大的提升采油率,推动我国石油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三次采油阶段提高采收率的措施2.1聚合物驱油技术首先聚合物驱油技术是通过一些化学手段进行母液配制,在配制的过程中添加一定的固体颗粒的聚合物到熟化罐当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进行充分的搅拌,过后就静放聚合物让其实现充分的溶解。

通过开采技术人员的观察,一旦实现了充分溶解之后就利用2层综合过滤方法进行相应的鱼眼过滤分离,得到最终的聚合物驱油混合物。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应用分析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应用分析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2-01-17T08:44:25.45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26期作者:袁津华[导读] 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进步,我国的石油行业也面临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袁津华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协同研究中心,天津市滨海新区 300280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进步,我国的石油行业也面临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时期,传统二次采油技术已经逐渐的落后,在这一技术的基础之上,正在进行技术的革新,出现了三次采油驱油技术。

这是引用了物理化学双重作用的一种新型的技术,使得我国油田的出油量在快速的提高,也可以石油使得石油出产的效率水平得到提高,这为我国油田企业的有效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解决了目前我国所面临的一些能源问题。

在不断开展的技术实践当中,我国的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已经更加的完善。

关键词:油田;三次采油;化学驱油;物理驱油;应用在当前世界上,石油是人们使用最为广泛最频繁的能源之一,同时石油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也就是将现有的石油能源耗尽以后,无法再出现更多新的石油能源,供人们使用。

人们的生活当中对于石油应用是非常频繁的,石油资源却有一定的限量,总有一天会被人们全部用完。

随着当下石油开采越来越多,开采的难度也会逐渐的提高,逐渐的加大,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延缓石油耗尽的那一天,人们需要重视在石油开采过程当中应用到的一些技术手段,也需要注意到在石油开采过程当中驱油工作的重要性。

1三次采油的基本概念1.1三次采油技术的基本定义在油田实际开采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在油层里面,无法开采出来的,剩余的一些不可动油,对于这些不可动油进行开采,一直以来都是有关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一个重点,也是解决当下世界上存在的能源紧缺的一个关键问题。

在这个时候科学的应用三次采油技术,可以使得这个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提高油田生产的效率。

这一技术将物理,化学以及生物领域当中的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进行了使用,利用非助手的手段从而开采这些不可动油,进而就可以使得油田的开采寿命得到延长,开采的潜力得到提高。

国内外聚合物驱油应用发展与现状

国内外聚合物驱油应用发展与现状

国外聚合物驱油应用发展与现状一、聚合物驱油机理聚合物驱(Polymer Flooding)是三次采油(Tertiary Recovery)技术中的一种化学驱油技术。

聚合物有两种驱油机理,一是地层中注入的高粘度聚合物溶液降低了油水流度比,减小了注入水的指进,提高了波及系数(图1和图2),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1-6]。

二是由于聚合物溶液属于非牛顿流体,因此具有一定的粘弹性,提高了微观驱油效率[7-13],从而提高采收率。

常使用两种类型的聚合物[14],一种是合成聚合物类,如聚丙烯酰胺、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等;另一种是生物作用生产的聚合物,如黄胞胶。

在长达30 年的聚合物驱室研究和现场试验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聚合物是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生物聚合物黄胞胶两种。

由于生物聚合物黄胞胶的价格比较昂贵且易造成井底附近的井筒堵塞,除了在高矿化度和高剪切的油藏使用外,油田现场都使用人工合成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作为聚合物驱的驱剂。

图1 平面上水驱与聚驱示意图图2 纵向上水驱与聚驱示意图二、国外驱油用聚合物现状及发展趋势2.1国外驱油用聚合物的发展由于经济政策和自然资源的原因,国外对聚合物驱油做了细致的理论及实验研究,但未作为三次采油的主要作业手段。

驱油用聚合物的理论自80年代成熟以来,并未有较大突破,而其发展主要受限于成本因素。

理论上,在油气开采用聚合物中,可以选用的聚合物有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丙烯酰胺与丙烯酸的共聚物、生物聚合物(黄胞胶)、纤维素醚化合物、聚乙烯毗咯烷酮等[15]。

但己经大规模用于油田三次采油的聚合物驱油剂仅有HPAM和黄胞胶两类。

人工合成的驱油用聚合物仍主要以水解聚丙烯酰胺为主。

已产业化的HPAM产品包括日本三菱公司的MO系列,第一制药的ORP系列,三井氰胺的Accotrol系列;美国Pfizer的Flopaam系列,DOW的Pusher系列;英国联合胶体的Alcoflood系列;国SNF的AN系列HPAM聚合物。

中国的驱油技术

中国的驱油技术
适用条件。(1)油藏条件:①对于砾岩油藏,孔隙度条件可适当放宽;②对于先吞吐预热的油藏,原油粘度条件可放宽;③对于封闭油藏,在有高Hale Waihona Puke 隔热油管的条件下,深度可适当放宽。
操作条件。操作条件对蒸汽驱效果影响非常大,只有在合理的操作条件下才能取得油藏条件应有的采收率,一旦操作条件不合理,采收率将成倍的降低。因此必须同时满足下面5个蒸汽驱操作条件:(1)注气速率:≥1.6t/(d.ha.m);(2)注采比:≥1.2;(3)井底蒸汽干度:>40%;(4)油藏压力:<5MPa;(5)油汽比0.15-0.25。
超前注水技术的重大意义是:(1)解决了“低渗透”储层“低压”问题(世界性难题);(2)解决了低渗透油田投产后采油、采液指数下降的难题(世界性难题);(3)使低渗透油田从投产之时就保持原始地层压力的平衡;(4)建立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提高单井产量;(5)避免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储层物性变差。
二、聚驱(聚合物驱油技术)
五、三元复合驱技术
三元复合驱使中国石油开发重大试验之一,是大庆油田最有代表性的前瞻性提高采收率解题技术。三元复合驱,即三元复合驱油技术,是指将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注入地层,达到提高采收率目的的一种化学驱技术,是在碱水驱和聚合物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次采油新技术或后三次采油技术。
原理:三元复合驱油比单一驱和二元驱具有更好的驱油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三元复合驱中碱、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之间有协同效应,不仅可以增大驱替液的粘度提高波及体积,而且还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驱油效率,进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碱、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在协同效应中起着各自的作用。(1)碱的作用:提高聚合物的稠化能力;碱与石油中的酸反应产生了表面活性剂可将油乳化,提高具有介质的粘度,使聚合物能有效的控制流体流动;碱与石油中的酸反应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可以三元复合驱中的表面活性剂产生协同效应;碱可与地层中的钙镁离子反应,或与岩石进行离子交换,起牺牲剂的作用,保护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碱可以提高岩石表面的负电性,减少砂岩表面对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碱可以提高生物聚合物的生物稳定性。(2)聚合物的作用:改善了碱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之间的流度比;聚合物对驱油介质的稠化,可以减少表面活性剂和碱的扩散速率,从而减少药耗;聚合物可与地层中的钙镁离子反应,保护了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可以提高碱和表面活性剂形成的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性,使波及系数和洗油能力有较大提高;吸附和捕集。(3)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可以降低聚合物和碱之间的界面张力,使他们具有洗油能力;可以使油乳化,大大提高驱油介质的粘度;可以补充碱与石油酸反应产生的表面活性剂的不足;聚并形成油带的机理。

化学驱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化学驱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1 20 6 ,配位数低 ( . ) 孔隙度 自上而下逐 . .. ) 0 0 O2 ,
从投产开始 ,水淹、水窜就是威胁油藏稳产 的主要问题 , 水井投注时 6%的注水井井 口注入 7 压力为 0 a MP 。注水后平均水窜速度 2 6 /,示 . md 8 踪剂证实最大水推速度 2 9 8 /, 8. m d 裂缝与基质渗 6
2 0
新疆化工
21 0 0年第 2期
化学驱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 莉萍
( 新疆准东石油技术股份有 限公司 。阜康 8 1 1 ) 3 5 1

要: 针对火烧山油田油藏地质特征 , 在总结历年调剖堵水工作的基础上, 进行 了调剖工作的进一步 探索。通过室内实验 筛选 出适应油藏的冻胶配方, 确定出现场施工方案。从室内研究分析和现 场施 工效果 可看 出 , 该技 术可提 高裂缝 性砂 岩油 藏的注入 水波及 系数 和水驱 可采储 量 。收到 了
( .5 ) 0 7 ,地饱 压差 小 ( . MP ,原 油 的溶解 9 2O 2 a)
含油层 系为 二叠 系平 地泉组 的 中下 部 , 自上
而下分为四个油层组 , —H H 4 Hl 3和 3H 分别是 . 具扇三角洲和小型河流三角洲特点。岩性主要为 中砂岩、细砂岩 、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粉砂质
5 4 x 0t 4 3 14

9 %。裂缝的发育与岩性有关 ,按裂缝密度排序 ,
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细砂岩 、中
砂岩、泥岩依次减少 。根据裂缝在储层 中的存在 形态分为充填缝、闭合缝、微裂缝、开启缝和潜
在缝五类 ,以开启缝为主。 油 田具 有 统一 的压 力 系统 ,压 力 系 数 低
透率差异悬殊。

微生物驱油技术完善与应用

微生物驱油技术完善与应用

微生物驱油技术完善与应用本文阐述了低渗透油田高含水期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分析了低渗透油田高含水期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具体应用。

标签:微生物;驱油技术;低渗透油田;高含水期;完善;应用前言:我国对石油的开发技术和勘查技术在不断进步,低渗透油田越来越多,成为了提升原油产量的主要助力。

但是因为低渗透油田的特殊性,导致低渗透油田的石油采集效率不高,急需要运用科学的技术来进行改善。

一、低渗透油田高含水期微生物驱油技术完善阶段运用微生物驱油技术来提升低渗透油田的原油收集效率,具有潜力大、返排液不用处理、不损伤油层、安全环保、成本较低、施工便捷等特点。

在进行油田的开发时,影响原油收集效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波及围内的驱油效率和波及的效率,这两个数据的乘积就是原油的采集效率。

运用微生物提升收集效率的技术包含了微生物调剖技术和微生物驱油技术,微生物驱油技术主要是运用微生物的细胞、细胞的代谢物质,例如脂肽类或糖脂类生物外表层的有机酸、气体、小分子有机溶剂、活性剂等物质,运用这些物质进行原油的采集,微生物自身可以利用原油重质组分成营养物质,导致原油重质组分出现轻质化[1]。

并且可以在地层的岩石外部生成一层生物薄膜,将依附在岩石的空隙外部的油膜剥离下来,减小油水的界面张力和原油的粘度,提升油藏多孔介质里的原油流动能力,以此来实现微生物驱油的较高效率。

因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了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伤,很多国家都开始运用具有高效益、低成本的微生物驱油技术,这是后来微生物驱油技术风靡世界的基础。

经过前期很多研究人员对微生物驱油技术共同的深入研究和探索,而且随着微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驱油技术高效、快捷的研发和运用,微生物驱油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更加值得期待,还会在油藏的开发中后时期,不断改进水驱开发的成果,加强原油采集方面的效率[2]。

微生物驱油技术是集绿色环保、施工便捷、经济实惠为一体的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原油采集效率,加强单井的产能,所以逐渐受到世界各大生产原油国家的关注和运用。

国内外聚合物驱油应用发展及现状

国内外聚合物驱油应用发展及现状

国内外聚合物驱油应用发展及现状聚合物驱油技术是石油开采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通过注入聚合物溶液,可以改变油水相对渗透率,改善油藏驱油效果。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和油田开发程度的提高,对聚合物驱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变得日益重要。

国内聚合物驱油应用发展及现状可分为几个阶段。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引进聚合物驱油技术,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

然而,由于当时对聚合物的了解不够深入,聚合物驱油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我国开始在1990年代初期重启了聚合物驱油试验研究工作,并在聚合物的选型、性能调整和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2000年以后,聚合物驱油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推广,一些大型油田开始采用聚合物驱油技术进行试采。

目前,聚合物驱油技术已经成为国内一种常见的驱油技术。

在国外,聚合物驱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聚合物驱油技术已经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开发中。

这些国家在聚合物的合成方法、性能调整和应用技术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此外,欧洲、俄罗斯等地也在聚合物驱油技术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应用。

相比之下,我国在聚合物驱油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技术短板,需要加强研究和应用。

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经济效益方面,聚合物驱油技术可以提高油井产量,延缓油田衰竭,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

在环境效益方面,聚合物驱油技术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水资源的消耗,降低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此外,聚合物驱油技术还可以有效地解决油田废水的处理和利用问题,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

然而,聚合物驱油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聚合物的选型和性能调整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适应不同油藏和开采条件的需求。

其次,聚合物驱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注入剂的稳定性和流动性问题,以确保注入剂能够有效地穿透油层并达到预期的驱油效果。

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发布时间:2021-09-07T10:45:38.767Z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7月下14期作者:刘亮[导读] 石油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资源,对很多行业的发展都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想要在今后的石油开发技术上不断的努力,必须加深研究,要对既往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而后在新技术的应用上,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完成。

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作为当代的先进技术体系,应用效果突出,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

文章针对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新疆准东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刘亮新疆克拉玛依 831511摘要:石油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资源,对很多行业的发展都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想要在今后的石油开发技术上不断的努力,必须加深研究,要对既往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而后在新技术的应用上,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完成。

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作为当代的先进技术体系,应用效果突出,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

文章针对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引言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石油开采在实施的过程中,自身所具备的难度是比较高的,必须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既要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充分应对,又必须在客观工作的处理上,尽量按照合理化的模式来完成,如果在技术的操作上出现偏差,或者是在工作的实施当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肯定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届时对于石油行业的发展,将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

所以,在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积极考虑到当下、将来的双重工作。

1石油开采简述石油开采通常分为三次开采方式。

第一次开采的目标是未开发的油田。

对于未开发的油田,只能通过自然界中的天然能量进行简单的加工和开采,因此石油的采收率极低,并且非常容易带来损耗。

第二次开采是对已经进行过一次开采的石油进行开采,通常,利用注入气体或水以增加油层中的压力,实现石油开采。

这种开采方式比第一次开采方式的采收率率高很多,可以达到30%。

化学驱油技术新进展及应用

化学驱油技术新进展及应用

(一)化学驱技术发展历程及现状
2、化学驱技术
国内
20世纪60年代,大庆、胜利油田开展化学驱室内研究,70年代开 始碱水驱和表面活性剂驱矿场试验 80年代,大港油田和大庆开始聚合物驱矿场试验 90年代,胜利油田开始复合驱矿场试验 世纪末,大庆和胜利油田开展聚合物驱和复合驱大规模工业化应 用,化学驱技术世界领先 21世纪初,胜利油田提出“非均相多元组合式提高采收率技术”
2006 0 0
2008
1
1 2
2010
1
2 3
2012
3 3
(一)化学驱技术发展历程及现状
美国化学驱减少的原因 油藏条件制约了化学驱在美国的发展
•油层温度:>60℃ •地层水矿化度高:>30000mg/L
化学驱技术不完善
•聚合物分子量低(500~800万) •没有适用范围广、不用碱、在低浓度条件下能形成超低界面 张力的活性剂。
美国化学驱产量变化
胶束-聚合物 聚合物 碱
表面活性剂 总计
1988 1509 20992
22501
1990 617 11219
20 11856
1992 254 1940
2194
1994 64
1828
1996 139
1998 139
2000 1598
2002
20042006ຫໍສະໝຸດ 20082010 70
2012
油藏残余油饱和度降低 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非普通增产措施)
(一)化学驱技术发展历程及现状
化 核心 学
驱 关键
驱油化学剂 驱油体系
驱油体系渗流机理 驱油特征与规律
驱油剂设计与合成 驱油剂优选 体系研究与配方设计 驱油体系性能评价 宏观渗流机理 微观渗流机理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与认识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与认识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与认识发布时间:2021-03-29T09:58:10.97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1期作者:张雷孔琳刘伟[导读] 石油开采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很多难度较高的内容,张雷孔琳刘伟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采油管理五区山东东营 257000摘要:石油开采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很多难度较高的内容,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石油开采的不断深入,石油开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石油的开采率,如何提升石油的开采率已经成为了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目前,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已经在石油开采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石油开采的效率,还提升了石油开采的质量,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三次采油是我国油田开发技术上的一次重要飞跃,其借助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大大提高了驱油体积和开采效率。

关键词:油田开采;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引言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是一项能够大幅度增油降水、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油田开发技术。

20世纪60年代以来,针对胜利油田地层温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原油黏度高、综合含水率高、大孔道较为发育的特殊油藏条件,开展了三次采油技术的探索研究。

经过长期的室内实验研究,1992年开展了小井距三元复合驱先导试验和孤岛油田中一区Ng3层聚合物驱矿场先导试验,两个试验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

1994年在孤岛和孤东油田开展了聚合物驱扩大试验,1997年聚合物驱油技术在一类油藏实现工业化推广,此后,开展了一类油藏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目前,三次采油技术已成为胜利油田持续稳产的主导技术。

一、三次采油技术阐述1、三次采油驱油的概念阐述在我国的油田开采中,出现了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最初的采油技术,是通过开采天气的技术来进行开采石油,所以石油的开采率很低,导致很多石油被遗留在地下,导致石油资源的浪费。

随之采油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采油量跟油田压力梯度的关系发明了二次采油技术。

油田化学聚合物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油田化学聚合物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油田化学聚合物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摘要: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低渗透油藏越来越多,已成为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潜力,此类油藏具有孔隙及喉道半径小、储层纵向和平面非均质性强等特征,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储层吸水能力不足、注采比偏高、油水井间有效驱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因此,本文以H油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模拟方法对H油田高注采比成因、储层吸水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有人工裂缝的复合岩性模型建立有效驱动体系所需的注入倍数较大,有人工裂缝模型储层吸水比例由62%下降至54%。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注采比;储层吸水特征;储层吸水能力;我国石油资源总量940×108吨,低渗透资源量210×108吨,占22.3%,在全国累计探明储量中,低渗透油藏的资源量约占41%。

目前,国内油田如何高效、高质量的开发低渗透油藏已成为热点,所以应加强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研究。

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注入水一般会在注水井近井地带憋压,导致井筒附近地层压力偏高,压力传导速度降低;对存在裂缝的储层,一定压力下注入水会沿裂缝发生窜流现象,不能使能量及时传导给采油井,因此,使得注水的效率下降或消失;另一方面储层因长期产液,导致地层压力下降,形成了压降漏斗,产液和产油能力下降,注采比不断升高。

油田的油层压力及产液量并未得到明显恢复和提升,与油田开发的物质平衡理论相悖,因此很有必要。

一.H油田目前开发现状H油田是一个裂缝性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已25年,该油田共有5个区块,M区块为该油田主力区,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其他非主力区块经大规模的加密调整,已进入中含水期。

目前,该油田在注水开发存在着注采比过高、油水井间压力传导滞后等问题,截止到2020年10月H油田平均年注采比2.80,累计注采比3.12,与其他油田平均注采比1.09相比,注采比偏高,并且不同区块间注采比存在差异。

M区块年注采比2.91,累计注采比3.33,饱和压力为6.9MPa,油井地层压力7.9MPa,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8.3MPa附近;其他非主力区块年注采比2.36,累计注采比2.71,饱和压力为7.3MPa,油井地层压力7.77MPa,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8.0MPa附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驱油技术研究及应用
摘要:目前国内老油田处于高含水期,通过驱油技术提高采收率是当前研究热点,本文本文综合介绍近年来国内聚合物驱油、微生物驱油和注气驱油技术研究即应用情况,分析了各种驱油技术的优缺点。

关键词:聚合物微生物
目前,国内老油田,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每年新增可采储量不足,主体油田已经进入年产量下降的阶段,且处于高含水期,如何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是目前国内采油研究热点问题。

国内陆地上约80%的油田采用注水的方式进行开发,但由于陆相沉积油藏的非均质性导致采收率较低,仅能达到20%~40%。

若想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采用其他驱油技术,如聚合物驱油、微生物驱油、注气驱油等是非常有前景的。

本文综合介绍近年来国内驱油技术的热点研究及应用进展。

一、聚合物驱油
1.聚合物驱油基本原理
聚合物驱油是指将易溶于水的高分子聚合物加入注入水中,改善油水粘度比,从而扩大波及体积,,最终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它主要表现为两个作用。

其一,绕流作用。

由于聚合物进入高渗透层后,导致高渗透层与低渗透层之间的存在一定压力梯度,注入液进入到较低渗透层,这扩大了注入水驱波及体积。

其二,调剖作用。

聚合物改善了水油流度比,控制了高渗透层中的渗流,这样
注入液在高、低渗透层中以较均匀的速度向前推进,改善非均质层中的吸水剖面,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作用。

2.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及应用
大庆油田王德民等[1]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现场试验。

通过在大庆油田多年的聚合物驱油生产实践过程,发现采用聚合物驱油采收率提高了12 %~15 %,驱油效率和体积波及系数是影响总体采收率提高的重要因素,贡献各占50%。

另外,配置聚合物用水的矿化度、聚合物分子量及聚合物注入对采收率影响很大。

通过调整注入和产出剖面及调整注入和产出速度,有利于获得一个较为均匀的聚合物前缘。

聚合物技术发展成熟后,其经济效益明显。

胜利油区自1992 年开展聚合物驱先导试验以来,聚合物驱在规模不断扩大,聚合物驱油技术在胜利油区的工业化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经济效益显著[2]。

二、微生物驱油
1.微生物驱油基本原理[3]
微生物驱油原理一般认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微生物自身细胞的作用,细菌在地层内生长繁殖,随着注入水向前流动,类似于在注入水中加入了颗粒,随着细胞长大,颗粒粒径随之增大,进一步堵塞了高渗透地带,起到了堵水的作用。

与一般化学堵水剂不同,细菌可以实现地层深处封堵;另一方面则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的作用。

这些代谢产物,如表面活性剂、小分子油剂溶剂等,作用
在原油和岩石上,改善了油藏中原油的流动性。

2.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在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研究投入较多。

中科院、中国石油大学和克拉玛依石油化工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机构与油田合作进行联合攻关,从室内实验向矿场试验发展。

胜利油田自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始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11年7月在三个重要区块取得较大进展。

河口罗801 区块是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微生物驱油应用矿场,自1999 年7 月开始试验,目前该区块油藏微生物生长代谢良好,生物场稳定,开发动态表明微生物驱油的控水增油效果明显。

相比于同类型断块油藏13%的自然递减率,该区块自然递减率明显较低,小于2%,并实现累计增油10.4 万t,预计微生物驱油技术将提高采收率10%以上;为了向油田持续开发提供技术储备,在孤岛中一区针对聚合物驱后油藏开展。

该区块试验前采出程度高达53%,2008 年11 月开始微生物驱油试验后产量明显上升,含水稳中有降;在河口沾3 块实验,研发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微生物激活体系,通过地下微生物活动,油井开井生产后产量取得了明显提高,日产油从之前的3.4t 提高到10t。

目前,国内微生物驱油技术主要涉及清防蜡技术和单井吞吐技术。

这两技术基本已经成熟,但清防蜡技术处理范围仅局限于油井的井筒。

微生物单井吞吐技术,与常规酸化技术实施的工艺类似,处理范围主要是油田的近井地带,一般是同时注入微生物和营养物
质,这项技术更加适合与中低渗透率油藏使用。

吉林油田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研究了一项微生物吞吐技术,有较好的增油效果,但在注入微生物的同时需要注入大量的营养液,这相对提高了原油开采的成本。

3.微生物驱油的优势与局限
相比于化学驱油方法,微生物驱油对开采重质原油效果更好,且更经济;微生物驱油产物均可生物降解,对环境无污染;微生物细胞小,能进入其它的驱油工艺不能完全进入的油层中的死角和裂缝。

但是微生物驱油,对于高温(高于 89℃)或高含盐量(高于10%)的地层,通常不能选用;而且需要进行室内配伍性测试,以及合理的工程设计,其采油机理尚未完全探明证实。

三、注气驱油
我国注气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较晚,在常规注气中,co2 最易混相,随着国际社会对室温气体减排呼声增大,这给大力发展注co2 驱油技术带来了机遇,发展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co2驱油原理
co2在压力高于临界压力7.2mpa和温度高于临界温度31.26℃状态下,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性质会发生变化,具有较大的溶解能力。

原油溶有co2时,油的黏度减小,因而流动能力提高,油的密度会随着co2饱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加,有利于改善油藏的性质。

co2驱油技术通过促使原油膨胀、降低黏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储
层渗透率和形成内部溶解气驱等来提高采收率。

co2驱油按原理主要分为co2混相驱和co2非混相驱。

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地层压力是否达到最小混相压力,当注入到地层压力高于最小混相压力时,实现混相驱油。

当压力达不到最小混相压力时,实现非混相驱油。

2.co2驱油技术研究及应用
1963 年,大庆油田首先利用co2驱作为主要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进行研究,之后陆续开展了注co2先导试验。

吉林油田自1995 年开始进行co2单井吞吐试验,利用金塔co2气田的液态co2吞吐和co2泡沫压裂100 井次以上实现累计增油1420t。

1996 年,江苏富民油田48 井开展了co2驱试验,至2002 年底累计实施了36井次,增油效果明显,有效率提高了50%个百分点。

江苏油田富14 断块在保持最低混相压力的状态下,于1998 年末开始了co2-水交替(wag)注入试验,注入约6 周期后,水气比由0.86∶1 升至2:1,见到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

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在油和水中溶解度都很高的气体,当它大量溶解于原油中时,可使原油体积膨胀、黏度下降,还可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

与其他驱油技术相比,二氧化碳驱油具有适用范围大、驱油成本低、采油率提高显著等优点。

我国现已探明的低渗透油藏原油储量有63.2×108t,其中50%左右的储量处于尚未动用阶段,运用二氧化碳驱比水驱具有更明显的技术优势和环保优势。

因此,可以预测,co2驱油技术以其成本低、采油率高等优势成为我国改善油田开发效果、解决老油田采收率低
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

四、结论
聚合物驱油、微生物驱油和注co2驱油是目前采油驱油的重要技术手段,这些技术都能较大的提高采收率,但各有优缺点。

co2驱油在提高采收率基础上,又能解决气候变暖问题,是目前驱油技术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王德民,程杰成,吴军政,等.聚合物驱油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j].石油学报,2005,26(1):74-78.
[2] 张莉. 胜利油田聚合物驱油技术经济潜力分析[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34(1):79-82.
[3] ибамуллн p p.利用微生物工艺提高地层原油采收率的研究和应用[j].王三乐,金博,译.国外油田工程,2004,20(12):10-12.
[4] 孙建国. 低渗透窄薄砂体油藏微生物吞吐采油研究与应用.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0(1):322~3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