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规范新变化》(参考Word)

合集下载

(整理)新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内容比较

(整理)新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内容比较

新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内容比较及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应用新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主要不同之处概述:将旧规范的第五章《多层砌体房屋》和第七章《底层框架和多层内框架砖房》合并为新规范的第7章《多层砌体房屋和底层框架、内框架房屋》;增加了第8章《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的内容;取消了原规范第十一章《烟囱和水塔》的内容;增加了第12章《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内容;将原规范第二章第四节的非结构构件调整并增加内容,变为新规范的第13章《非结构构件》的独立内容。

详细内容:进一步明确了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甲、乙、丙、丁)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的详细要求(第3.1.3条),并且较原规范阐述的更细致;详细说明了建筑场地的选择、明确了在Ⅰ、Ⅲ、Ⅳ类场地上,甲、乙、丙类建筑所要求采取的抗震构造措施(第3.3.1条—第3.3.3条),并在第3.3.4条中明确了地基和基础设计的有关要求: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础;地基为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时,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他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首次提出: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第3.4.1条),合理的建筑布置在抗震设计中是头等重要的,提倡平、立面简单对称,对建筑的平、立面外形尺寸,抗侧力构件布置,质量分布,直至承载力分布等诸多因素提出综合要求,需要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相互密切配合;将原规范结构体系应符合的要求加以调整后,列为第3.5.2条强制性条文;强调非结构构件应进行抗震设计,并列为第3.7.1条强制性条文;将“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殊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列为第3.9.1条强制性条文;新规范对结构材料性能指标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并列为第3.9.2条强制性条文;砌体结构中,砖的最低强度等级由原MU7.5提高为MU10,砌筑砂浆由原MU2.5提高为MU5;混凝土砌块最低强度等级由原MU5提高为MU7.5,砌筑砂浆由原MU5提高为MU7.5;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圈梁等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由原C15提高为C20;对施工中钢筋的代换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既要满足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又要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第3.9.5条);将结构抗震验算应符合的有关规定列为第5.1.6条强制性条文;6度时的建筑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但建在Ⅳ类场地土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在6度时,明确了总高度≤60米(原规范为同非抗震设计),明确了高度计算自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第6.1.1条);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在6度时,高度≤30米(原规范为≤25米)时,为四级框架;高度>30米(原规范为>25米)时,为三级框架,并将该内容列为第6.1.2条强制性条文;明确了框架结构对框架填充墙的具体要求(第6.1.15条);参考国外的有关内容并结合国内的有关资料,首次增加了宽扁梁的内容,在此之前仅在国内一些专业学术刊物上有所提法,现在正式列入规范(第6.3.2条)。

抗震规范的修改内容(参考Word)

抗震规范的修改内容(参考Word)

2010版与2001版对比大致修改了一下内容:1、调整场地土液化判别的深度范围和判别公式,增补软弱粘性土层的震陷判别方法及相应的处理对策;2、改变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系数和形状参数,补充完善了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并补充了竖向地震影响系数取值的规定;3、增加大跨屋盖结构和地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内容,增加了地震作用的计算要求,补充了多向、多点输入计算地震作用的原则规定;4、修改了框架-抗震墙结构剪力调整系数以及与“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有关的框架内力调整等相关规定,补充了框架结构楼梯间的设计要求;5、修改了多层砌体房屋层数和高度限值、抗震横墙间距、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墙体抗剪承载力验算、构造柱布置、圈梁设置、楼屋盖预制板的连接要求、楼梯间的构造要求等规定;8、修订了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可不进行抗震验算的范围、补充完善了柱间支撑节点验算要求、单层钢结构厂房防震缝及阻尼比的相关规定;9、调整了隔震和消能减震房屋的适用范围,修改了水平减震系统的定义及相应的计算和构造要求、以及消能部件性能检验要求等规定;10、增加了楼梯间及人流通道砌体填充墙的构造要求,补充了砌体女儿墙的抗震构造要求。

11、抗震缝计算的7CM改为10CM了12、三级剪力墙底部加强区要设边缘约束构件13、6度区砖混不允许建8层了14、柱子最小配筋率也改了。

奇怪的是,角柱和框支柱的最小配筋率居然变小15、确定抗震等级的建筑高度也有改变,如框架由原来的30米改为24米16、6度区也规定了剪重比、四级抗震也规定了柱轴压比17、加大柱截面最小尺寸要求。

18、.柱轴压比限值比老规范统一降低0.05,新增了四级框架柱的轴压比要求。

19、.增加了三级剪力墙的轴压比要求。

20、.增加了落地剪力墙的倾覆力矩比例要求。

21、.调整了剪力墙分布钢筋直径要求。

22、.调整了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的取值,增加多层(24m以下)加强区取值。

23、梁端受拉钢筋配筋率可以大于2.5%,此条不再是强条了24、很多地方的地震分组变大了。

最新抗震规范

最新抗震规范

最新抗震规范引言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对建筑物、桥梁和其他基础设施的破坏,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抗震规范。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抗震规范,并探讨其背后的原理和实施方法。

抗震规范的意义抗震规范是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而制定的建筑设计准则。

它们基于地震工程学的原理,旨在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地震造成的地面运动和振动。

抗震规范的目标是使建筑物能够保持稳定,减少结构的破坏,并提供逃生通道,以确保居民能够安全撤离。

最新抗震规范的内容最新抗震规范综合了以往的经验和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以下是一些最新规范的主要内容:地震影响区划根据地震带和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将地震影响风险划分为几个等级,并制定相应的抗震设计要求。

不同等级的地震影响区需要采用不同的设计参数和抗震措施。

结构设计最新抗震规范要求结构设计师考虑地震对建筑物产生的力和振动,并采用适当的结构形式和材料来抵抗这些力和振动。

规范还对结构的稳定性、刚度和耐久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抗震性能评估最新抗震规范要求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变形和应力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设计师和工程师对建筑物进行有效的抗震改造和加固。

设计地震动参数最新规范基于地震动参数,如地震加速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确定建筑物所需的抗震设计参数。

这些参数是根据地震历史数据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的,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施工质量控制最新抗震规范要求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材料、工艺和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监控和控制。

特别是对于关键部位,如结构连接、基础和抗震设备,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实施最新抗震规范的挑战虽然最新的抗震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实施这些规范可能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建筑师和工程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了解最新的抗震设计理念和技术。

新国标抗震设计规范

新国标抗震设计规范

新国标抗震设计规范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同时也伴随着越来越严峻的地震风险,防震抗震技术成为建筑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为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防震能力,中国市政工程设计规范委员会最近颁布了新的《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该规范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并取代原有的《建筑抗震设防规范》(GB50011-2001)。

新国标的设计灵活性要求大大提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地震状况和建筑物的特殊要求进行不同的设计。

同时,新国标还引入了许多新的抗震设计方法和实用的技术规定,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从自然灾害的角度出发,防震抗震技术是必要的。

根据新国标的要求,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应该符合当地的地震等级,同时在抗震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建筑结构的综合性能、地基的稳定性以及不同部位的受力情况。

为了避免设计的主观性,新国标还提供了一系列的计算程序和详细的技术规定,使设计师能够全面考虑建筑物的防震性能。

一些新技术的引入也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比如新国标规定,建筑物的主要结构构件应具有较好的延性,可以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发生一定的变形而不致于破坏。

同时,还要使用可靠的耗能器来缓冲地震能量,并通过加装钢板等方式增加柱子的承载能力。

这些新的技术和要求都进一步完善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当然,新国标并不是完美的,依然有待完善之处。

例如,对于地震检测的要求仍然比较模糊,对于地震灾害后的维修和恢复也缺乏相应的规定。

此外,在规范的执行过程中,还需要与现实情况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总的来说,新国标的出台,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也为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验的积累,我国的防震抗震技术将会更加成熟和可靠。

抗规2010新变化

抗规2010新变化

2010《抗震》新规范变化常用条文及注意事项一、基本规定:1、青岛市设计地震分组由第二组变为第三组,相应的地震作用计算比旧规范放大12.5%左右。

设计任何地区工程时,要注意查新规范附录A,不能想当然,因为大部分地区设计地震分组都有变化。

2、山区建筑的场地和地基基础设计时应注意参照《抗震》规范335 条的条文说明,特别是要注意边坡附近的建筑基础应进行抗震稳定性设计。

3、竖向不规则(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建筑,2010规范做如下改进:1)刚度小的楼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刚【J度越小,取值越大(3.442 )。

2)提高了不落地构件传给框支梁的地震内力的增大系数(1.25~2.0 )(34421)。

3)为防止落地墙太少,明确落地墙承担地震倾覆力矩,不得小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6.1.9.4)。

4)将框支柱承受的最小地震剪力之和不应小于本层地震剪力20%,改为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 ( 6.2.10.1 )。

4、《抗震》规范3.9.2.2条,旧规范抗震等级为一、二的框架结构, 新规范改为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框架梁、框架柱、框支梁、框支柱、板柱-抗震墙的柱)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注:框架结构仅指纯框架结构一种结构形式;框架指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支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5、《抗震》规范3.9.3条,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不低于HRB400级的热扎钢筋,也可以采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HRB335级热扎钢筋(建议纵筋用三级钢);箍筋宜选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不低于HRB335级的热扎钢筋(不再推荐箍筋采用HPB235 级钢筋,仅仅是现有生产的HPB235级钢筋可以继续作为箍筋使用)6、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抗震墙不宜超过C60。

7、《抗震》规范3.9.7条,对于抗震等级一级的墙体和转换层楼板与落地混凝土墙体交接处,宜验算水平施工缝截面的受剪承载力,按照条文说明的公式计算。

抗震规范改动部分

抗震规范改动部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前言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说明我国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建设部做出房屋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高于设防烈度一度的“大震”不倒塌的设防目标进行抗震设计的决策,是正确的。

根据建设部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依据地震局修编的灾区地震动参数的第1号修改单,相应变更了灾区的设防烈度,并拟增加部分条文的修订,合计改动28~29条,其内容统计如下:1. 灾区设防烈度变更,涉及四川、陕西、甘肃,共3条。

2. 材料性能按产品标准修改,2条,其中有强制性条文1条。

3. 强制性条文15条。

原有条文的文字调整6条,主要涉及设防分类和建筑方案设计;删去关于隔震、减震适用范围限制的规定1条;新增涉及结构构件基本要求、预制装配式楼盖、山区场地、非结构构件、楼梯间、专门的施工要求8条。

4. 其他修改8~9条,涉及坡地、单跨框架、土木石民居构造措施,以及楼梯参与整体计算等。

本报批稿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黑体字为强制性条文。

3.1.1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3.1.2 (删除)3.1.3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要求。

[修订说明]划分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并采取不同的设计要求,是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对策之一。

本规范2001年版3.1.1条~3.1.3条的内容已经由分类标准GB50223予以规定,本次修订可直接引用,不再重复规定。

3.3.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

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抗震规范》主要修订条文

《抗震规范》主要修订条文

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的地区。 为0.15g 和0.30g的地区。 的地区
3、补充6度小震的楼层剪重比系数
表5.2.5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 类 别
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 期小于3.5s的结构 基本周期大于5.0s的结 构
6度 0.008 0.006
7度 0.016 (0.024) 0.012 (0.018)
17、增加7度(0.15g)、8度(0.30g) 钢结构房屋的适用高度
6、7度 (0.10g) 110 220 240 300 7度 (0.15g) 90 200 220 280 8度 (0.20g) (0.30g) 90 180 200 260 70 150 180 240 9度 (0.40 g) 50 120 160 180
《抗震规范》主要修订条文 抗震规范》
1、调整场地类别的划分 将Ⅰ类分为Ⅰ0、Ⅰ1两个亚类 类分为Ⅰ
岩石的剪切波速 或土的等效剪切 波速(m/s) Vs>800 坚硬土 800≥Vs>500 500≥Vse>250 250≥Vse>150 Vse≤150 场地类别 I0 0 0 <5 <3 <3 ≥5 3~50 3~15 >50 15~80 >80 I1 II III IV
9、增大板柱-抗震墙结构的适用高度
结构类型 6 板柱-抗震墙 (送审稿) 板柱-抗震墙 (2001规范) 80 40 7 70 35 烈 8 55 30 度 8(0.3g) 40 9 不应 采用 不应 采用
征求意见稿:6度和7度(0.15g)、高度小于24m时,可 不设抗震墙,形成板柱框架体系。 送 审 稿:多数专家的反馈意见,保留需设置抗震墙、 不得采用无抗震墙的要求。

《抗震规范》主要修订条文

《抗震规范》主要修订条文

14、提高框架部分作为二道防线的设计要求
框架-抗震墙结构和框架-核心筒结构,任一层框架 部分按侧向刚度分配的地震剪力应乘以增大系数。侧向 刚度沿竖向分布基本均匀时,增大后的剪力值不应小于 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架–抗震墙结构、框 架-核心筒结构侧向刚度分配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 中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且不得小于结构底部总地 震剪力的15%。
3 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分析,阻尼比可取0.05。
现行《抗规》阻尼比取值: 不超过12层时取0.035;超过12层时取0.02;在罕遇地震
下的弹塑性分析,阻尼比可取0.05。
20、增加钢框架结构梁端塑性铰外移时 “强柱弱梁”验算要求
↓↓
21、明确抗侧力构件的连接的弹性设计要求
① 连接的弹性设计:连接的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
① 二道防线的要求(应做双重体系) 钢框架部分除伸臂加强层及相邻楼层外的任一楼层
按计算分配的地震剪力应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 且不小于结构总地震剪力的25%和最大楼层地震剪力1.8 倍二者的较小值。
钢框架部分按刚度计算分配的最大楼层地震剪力, 不宜小于结构总地震剪力的10%。当小于10%时,核心筒 的墙体,在底部加强部位应承担全部地震作用,其他部 位承担的地震作用应增大不少于10%;墙体构造的抗震等 级应提高一级,一级时应适当提高。
11、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调整
① 提高框架结构的抗震措施,30m→24m ② 核心筒-外框结构的高度低于60m时,其抗震
等级允许按框剪结构确定 ③ 框剪、抗震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以24m
为界降低一级(四级不降) — 近年来,禁用粘土砖使低层的框剪结构和多层抗
震墙结构应用增多
④ 高度>35m的板柱-抗震墙结构,抗震等级提高

建筑抗震规范最新版

建筑抗震规范最新版

建筑抗震规范最新版在我们的生活中,建筑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而其中,建筑的抗震能力更是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关键因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地震灾害认识的逐步深入,建筑抗震规范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最新版的建筑抗震规范为我们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更为科学、严格和全面的指导。

建筑抗震规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震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它可能在瞬间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而一个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建筑,能够在地震发生时为人们提供有效的保护,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建筑抗震规范的制定和更新,是保障社会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举措。

最新版的建筑抗震规范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首先,在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上更加精确和合理。

过去的计算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准确反映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复杂影响。

而新版规范采用了更先进的理论和模型,能够更真实地模拟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受力情况,从而为设计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其次,对于建筑材料和构件的性能要求也更加严格。

优质的建筑材料和可靠的构件是保证建筑抗震性能的基础。

新版规范对各类材料的强度、韧性、耐久性等指标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以确保建筑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再者,在建筑结构体系的设计方面,新版规范提供了更多样化和优化的方案。

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在抗震性能上各有特点,新版规范根据实际情况,为各种结构体系的设计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要求,使得建筑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地震作用。

另外,在抗震构造措施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加强。

例如,加强了节点的连接构造、增加了墙体的配筋要求等,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执行最新版的建筑抗震规范,需要建筑行业的各个环节共同努力。

设计单位要充分理解规范的要求,精心进行设计,确保设计方案符合抗震标准。

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不偷工减料。

同时,监理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新抗震规范

新抗震规范

新抗震规范新抗震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建筑规范,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

以下是关于新抗震规范的一些要点,共计1000字。

一、前言新抗震规范是在根据先前的抗震规范基础上修订而来的。

它综合了国内外新的抗震理论和经验,反映了科技的最新进展,并且更加符合我国的地震特点和建筑工程实际需求。

二、设计基础新抗震规范要求根据地震活动性质,结构形式,工程档次等因素,确定抗震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应当满足一定的可靠性要求,并且应当考虑到抗震设计的经济性。

三、地震烈度新抗震规范规定了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要求。

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地面运动的强度和频率特征来进行划定的,并且要按照相应的等级进行分类。

四、地震动参数新抗震规范要求根据地震烈度要求,选择合适的地震动参数进行计算。

地震动参数包括峰值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地震动周期等。

五、结构分析方法新抗震规范要求采用现代结构分析方法进行抗震设计。

常规的结构分析方法包括静力弹性分析、模态叠加法分析等。

此外,也可以使用性能设计方法进行抗震设计。

六、结构设计要求新抗震规范要求结构设计要符合以下要求:1. 结构的承载能力要满足使用要求,在考虑地震作用下不发生失稳和破坏。

2. 结构应具有良好的刚度和抗变形能力,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变形较小。

3. 结构应具有适当的耗能能力,以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

4. 结构的连接与节点应采用合理的设计和施工,保证抗震性能。

七、材料选用和施工要求新抗震规范要求选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建筑施工。

材料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并且要经过合格的检测和试验。

八、地基设计要求新抗震规范规定了地基设计的要求。

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地基的稳定性和坚固性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九、工程监测和验收新抗震规范要求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建筑工程竣工后还需要进行验收,以验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质量。

十、防震设备和应急预案新抗震规范还规定了建筑物的防震设备和应急预案要求。

建筑抗震规范最新版

建筑抗震规范最新版

建筑抗震规范最新版第一章建筑抗震规范的背景与意义建筑抗震规范是指为了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足够的抗震性能,提出的建筑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其破坏力极强,不仅能够破坏建筑物,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因此,制定严格的建筑抗震规范,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筑抗震规范也在不断更新。

最新版的建筑抗震规范,对于现代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旨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避免因地震导致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损坏。

第二章最新版建筑抗震规范的具体内容最新版建筑抗震规范主要针对高层建筑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需要对建筑物的地震安全性进行全面考虑。

包括选定适当的区位、构造形式、地基处理方式和结构材料,以及进行严格的地震力计算和结构分析。

二、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需要注意建筑物的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及连接部位符合建筑抗震规范的要求。

此外,施工期间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加固和防护措施,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三、验收阶段在验收阶段,需要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全面检测。

必须符合建筑抗震规范的要求,在检测中发现问题,需要立即进行处理。

第三章最新版建筑抗震规范的重要性最新版建筑抗震规范的出台,对于提高建筑抗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规范建筑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避免因地震导致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损坏。

另一方面,规范建筑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能够提高我们对于地震的认知和对于抗震技术的掌握,为解决地震灾害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

最新版建筑抗震规范的出台,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体现了人类对于建筑抗震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相信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并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结语:建筑抗震规范的不断更新,体现了我们对于生命财产安全的关注和对于抗震技术的探究。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建筑抗震规范的培养和执行,为我们的美好未来奠定基础。

抗震新规范

抗震新规范

抗震新规范抗震新规范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抗震建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抗震新规范。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新规范的内容。

首先,新规范对于抗震建筑的基本要求提出了详细的规定。

建筑的整体结构应该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结构应该稳定,且能够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建筑的多层结构应该具备满足各层地震要求的能力,且在地震发生时保持整体的稳定性。

此外,抗震设计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地震所带来的非结构性震害,如设备设施的破坏、地基沉降等。

其次,新规范对抗震设计和施工过程提出了严格要求。

建筑的抗震设计应该按照现行的地震烈度和各种地震作用下的工程地震动特性来进行。

设计师应该充分了解地震影响因素,合理选取抗震措施,确保建筑的安全性。

施工方应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配备专业的抗震施工人员,确保施工质量。

此外,新规范还对于建筑中的抗震构件和连接件提出了要求。

抗震构件应该具备足够的强度和韧性,能够承受地震力的作用,并具备较好的延性能够避免剪切破坏。

连接件应该具备一定的刚度和承载能力,能够有效地传递地震力。

同时,连接件的设计和施工应该考虑到低周反应谱和高周反应谱的不同要求,确保连接件在不同频段地震动下的良好性能。

最后,新规范还对于抗震监测和评估提出了要求。

抗震监测应该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实时监测,并能够及时发现和预警地震灾害。

抗震评估应该根据建筑的使用及重要程度进行定期的评估,及时发现建筑的病害和损伤,并进行维修和加固。

通过以上内容的规定,新规范从设计、施工到监测和评估,全面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

建筑师应该牢记新规范的要求,合理选材、科学设计,确保建筑的抗震性能达到规范规定的标准。

施工方应该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加强质量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监测和评估单位应该严格遵守规范,对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科学、全面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新旧抗震规范差异共15页文档

新旧抗震规范差异共15页文档
4当甲乙类建筑按规定提高一度确定其抗震等级而房屋的高度超过本规范表6.1.2相应规定的上界时,应采取比一级更有效的抗震措施。(7度乙类的框支结构房屋和8度乙类建筑的房屋高度不超过表6.1.1的规定,但提高一度(9°)后高度超过6.1.2中一级的高度上界。)
1、将“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改为“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
5.2.5
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Veki>λ∑Gi
表5.2.5增加了6°时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
5.3.2
平板型网架屋盖和跨度大于24m屋架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宜取其重力荷载代表值和竖向地震作用系数的乘积;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可按表5.3.2采用。
5.3.2
跨度、长度小于本规范5.1.2条第5款规定且规则的平板型网架屋盖和跨度大于24m屋架、屋盖横梁及托架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宜取其重力荷载代表值和竖向地震作用系数的乘积;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可按表5.3.2采用。
5.4.1
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计算。。。
表5.4.1地震作用分项系数中同时计算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区分了水平地震为主和竖向地震为主,其分项系数不同,1.3(0.5)、0.5(1.3)
5.4.2
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S≤R/γRE
5.4.2
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S≤R/γRE
5.2.2.2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的结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弯矩、剪力、轴向力和变形),当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时,可按下式确定:SEK=(∑S2j)1/2
当周期比大于0.85时,应采用CQC法,即考虑扭转耦联计算。
5.2.5
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Veki>λ∑Gi

抗震规范最新版2023

抗震规范最新版2023

抗震规范最新版2023一、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各国普遍制定了相应的抗震规范。

我国抗震规范是按照我国地震带特点和地震破坏规律制定的,经过多次修订和更新,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本文将介绍抗震规范最新版2023的主要内容和更新点。

二、抗震设计基础抗震设计的基础是根据地震波的特点和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合理确定设计参数。

抗震规范最新版2023首次引入了地震设计分级。

根据地震烈度、地形地貌和工程重要性,将建筑物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分别对应一般、重要、特殊建筑物。

不同等级的建筑物对地震的抗性要求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也不同。

抗震规范提供了具体的地震设防烈度参数,建筑师和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参考并确定地震设防烈度。

三、结构设计与抗震计算抗震规范最新版2023在结构设计和抗震计算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进。

首先,对于建筑物的整体性能要求更为严格,从力学原理出发,对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等性能进行全面考虑。

其次,规范提出了新的抗震设计方法,将地震动输入进行了精细化处理,采用了增加地震动输入的方法,提高了模拟地震动的准确性。

同时,对建筑物的抗震计算方法也进行了调整,引入了非线性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了结构的非线性行为,更加准确地评估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四、建筑材料与构造抗震规范最新版2023对建筑材料和构造方面进行了一些更新和调整。

首先,在建筑材料方面,规范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于重要建筑物采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在构造方面,规范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施工要求,要求施工人员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可靠。

同时,规范还对受震构件的布置与连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提高了构造的抗震能力。

五、设备设施与抗震建筑物的设备设施在地震中也面临着一定的破坏风险,因此抗震规范最新版2023也对设备设施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一些要求。

新抗规01、02

新抗规01、02

1 总则1.0.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工程、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规范。

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使用功能或其他方面有专门要求的建筑,当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时,具有更具体或更高的抗震设防目标。

1.0.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0.3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和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以及隔震、消能减震设计。

建筑的抗震性能化设计,可采用本规范规定的基本方法。

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建筑及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其抗震设计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

注:本规范“6度、7度、8度、9度”即“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的简称。

1.0.4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1.0.5一般情况下,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地震基本烈度(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所对应的烈度值)。

1.0.6建筑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precautronary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1.2抗震设防标准 seismic precautionary 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抗规新变化

抗规新变化

2010《抗震》新典型变更时常使用条文及注意事项之阳早格格创做一、基础确定:1、青岛市安排天震分组由第二组形成第三组,相映的天震效率估计比旧典型搁大12.5%安排.安排所有天区工程时,要注意查新典型附录A,不克不迭念天然,果为大部分天区安排天震分组皆有变更.2、山区兴办的场合战天基前提安排时应注意参照《抗震》典型条的条文证明,特天是要注意边坡附近的兴办前提应举止抗震宁静性安排.3、横背不准则(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兴办,2010典型干如下矫正:1)刚刚度小的楼层的天震剪力应乘以不小于的删大系数,刚刚度越小,与值越大().2)普及了不降天构件传给框支梁的天震内力的删大系数()(3.4.4.2.1).3)为预防降天墙太少,精确降天墙负担天震颠覆力矩,不得小于总天震颠覆力矩的50%(6.1.9.4).4)将框维持启受的最小天震剪力之战不该小于本层天震剪力20%,改为结构底部总天震剪力的20%().4、《抗震》典型条,旧典型抗震等第为一、二的框架结构,新典型改为抗震等第为一、二、三级的框架(框架梁、框架柱、框支梁、框维持、板柱-抗震墙的柱)战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背受力钢筋采与一般钢筋时,钢筋抗推强度真测值与伸服强度真测值的比值不该小于1.25;(注:框架结构仅指杂框架结构一种结构形式;框架指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支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5、《抗震》典型条,纵背受力钢筋宜采用切合抗震本能指目标不矮于HRB400级的热扎钢筋,也不妨采与切合抗震本能指目标HRB335级热扎钢筋(提议纵筋用三级钢);箍筋宜采用切合抗震本能指目标不矮于HRB335级的热扎钢筋(不再推荐箍筋采与HPB235级钢筋,只是是现有死产的HPB235级钢筋不妨继启动做箍筋使用)6、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第,抗震墙不宜超出C60.7、《抗震》典型条,对付于抗震等第一级的墙体战变换层楼板与降天混凝土墙体接接处,宜验算火仄动工缝截里的受剪拆载力,依照条文证明的公式估计.8、《抗震》典型条,结构正在二个主轴目标的能源个性宜相近,指周期不共20%以内.二、天震效率战结构抗震验算:1、估计罕遇天震效率时,个性周期应减少.2、阻僧比为5%的天震效率系数与2001典型相共.降矮了小阻僧(2%~3%)的天震效率系数值.3、《抗震》典型条,减少了6度设防的不准则兴办应举止抗震验算的央供.4、《抗震》典型条,减少了6度区楼层最小天震剪力系数值(最小天震剪力系数值为αmax).剪力安排需要注意:⑴当底部总剪力出进较多时,结构的选型战总体安插需沉新安排,不克不迭仅采与删大系数要领处理.⑵只消底部总剪力不谦脚央供,则结构各楼层的剪力均需要安排,不克不迭仅安排不谦脚的楼层.⑶各层的天震剪力需要安排时,本先估计的颠覆力矩、内力战位移均需要相映安排.⑷采与时程分解法时,其估计的总剪力也需切合最小天震剪力的央供.⑸本条确定不思量阻僧比的分歧,是最矮央供,百般结构均需按照.三、多层战下层钢筋混凝土房屋:A、普遍确定:1、《抗震》典型条:⑴对付于框架结构,除了六度区中,房屋的最大适用下度有所降矮.⑵对付于剪力墙结构,仅有各别墙体不降天,如果不降天墙的截里里积不大于总截里里积的10%,只消框支部分的安排合理且不致加大扭转不准则,仍不妨瞅做是剪力墙结构.⑶板柱-抗震墙结构的适用最大下度,有所减少.⑷仄里战横背均不准则的结构,适用的最大下度降矮10%安排.部分框支结构的适用下度已经思量框支结构的不准则,而比降天剪力墙结构有所降矮,对付于框支结构的“仄里战横背均不准则”,指框支层以上的结构共时存留仄里战横背均不准则的情况.2、《抗震》典型条:⑴抗震步伐包罗抗震估计时的内力安排步伐战百般抗震构制步伐,应注意区别抗震等第针对付的是抗震步伐仍旧抗震构制步伐.⑵抗震等第区别时,减少了24米的下度分界.⑶精确了不超出60米下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不妨依照框架-抗震墙结构央供安排(提议筒体角部依照框架-核心筒结构央供安排).⑷大跨度框架是指跨度不小于18米的框架.⑸同形柱框架依照《同形柱框架技能规程》安排.3、《抗震》典型条是关于抗震等第的补充确定:⑴框架战抗震墙组成的结构的抗震等第,分为三种情况.㈠各别大概少量框架(有资料介绍,当下层框架部分负担的天震颠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天震颠覆力矩的20%时),此时结构属于抗震墙体系,其抗震墙抗震等第,仍依照抗震墙结构决定,框架的抗震等第不妨参照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框架决定.㈡当有脚够抗震墙产死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架部分是次要抗侧力构件,依照框架-抗震墙结构决定抗震等第(即第㈠条战第㈢条之间部分).㈢当树坐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正在确定的火仄力效率下,下层(估计嵌固端天圆的层)框架部分所负担的天震颠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天震颠覆力矩的5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第应依照框架结构决定,抗震墙抗震等第不妨与框架的抗震等第相共.其层间位移角限值不妨根据下层框架负担的颠覆力矩的大小,正在框架结媾战框-剪结构二者的层间位移角限值之间,偏偏于仄安内插.注意条,其框架部分的天震剪力值,宜采与框架结构模型战框架-抗震墙结构模型二者估计截止的较大值.⑵裙房与主楼贯串,除应依照裙房自己决定抗震等第中,主楼周边中延三跨且不小于20米范畴的裙房抗震等第不该矮于主楼的抗震等第.⑶当天下室顶板动做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天下一层的抗震等第应与上部结构相共,天下一层以下抗震构制步伐的抗震等第可逐层降矮一级,然而不矮于四级.天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抗震构制步伐的抗震等第可根据简直情况采与三级大概四级.4、《抗震》典型条:⑴关于抗震缝的最小宽度比旧典型有所删大,最小为100mm.⑵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二侧结构层超过进较大时,防震缝二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齐下加稀,并可根据需要正在缝二侧沿房屋齐下树坐很多于二讲笔直于防震遇的抗碰墙.供).2010典型普及了框架结构的强柱强梁、强柱根部、强剪强直、强节面核心区的内力安排系数.睹下表:2、《抗震》典型条,此条文关于梁的钢筋摆设,属于强条,将梁端纵背受推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改为非强制性条文.3、《抗震》典型条,一、二、三级框架梁内领悟中柱的每根纵背钢筋直径,对付框架结构不该大于矩形截里柱正在该目标截里尺寸的1/20,大概纵背钢筋天圆位子圆形截里柱弦少的1/20(即对付于框架结构,如果柱截里为400x400,则梁纵筋最大直径为¢20),普及了框架结构梁的纵背受力钢筋伸进节面的握裹央供.对付于其余结构典型框架是采与“不宜”字眼.4、《抗震》典型条,关于柱截里尺寸,比旧典型有所删大.柱截里的宽度战下度,四级大概不超出二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出二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大概不超出二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出二层时不宜小于450mm.5、《抗震》典型条,将框架结构的柱轴压比限值减小了;将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及筒体中三级框架的柱的轴压比限值也减小了;减少了一栏四级框架的柱的轴压比限值.安排时注意以下几圆里真质:⑴柱轴压比与剪力墙肢轴压比辨别:柱轴压比指柱推拢的轴压力安排值(有震推拢的最大轴力安排值)与柱的齐截里里积战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安排值乘积之比值;可不举止天震效率估计的结构(《抗震》典型条),与无天震效率推拢的轴力安排值.而剪力墙肢轴压比指墙的轴压力安排值(不计进天震效率推拢,用《抗震》典型条估计的沉力荷载代表值乘以的分项系数即为墙的轴压力安排值)与墙的齐截里里积战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安排值乘积之比值.⑵表(柱轴压比限值)内8、《抗震》典型条,截里边少大于400的柱,纵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柱总配筋率不该大于5%;边、角柱及抗震墙端柱正在小偏偏心受推时,柱内纵筋总截里里积应比估计值减少25%.9、《抗震》典型条,⑴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果树坐补充墙等产死的柱洁下与柱截里下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框维持、一级战二级框架的角柱、错层处的柱、框-剪结构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的端柱战紧靠抗震墙洞心的端柱、需要普及变形本领的柱,箍筋需齐下加稀.⑵柱箍筋加稀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起码每隔一根纵背钢筋宜正在二个目标有箍筋大概推筋拘束.⑶柱箍筋加稀区的体积配箍率,需要注意二种特殊情况,框维持体积配箍率不该小于1.5%,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体积配箍率不该小于1.2%.⑷新典型简略了关于复合箍应扣除沉叠部分箍筋体积的确定(现阶段安排时,久依照扣除沉叠部分箍筋的体积去估计体积配箍率).⑸箍筋的强度也不节制正在尺度值400KPa以内.⑹对付于启关箍筋与二端为135度直钩的推筋组成的复合箍,拘束效验最佳的是推筋共时钩住主筋战箍筋,其次是推筋紧靠纵筋并钩住箍筋.D、抗震墙结构的基础抗震构制步伐:1、《抗震》典型条,底部加强部位的墙薄,一、二级不该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下大概无肢少度的1/16,三、四级不该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下大概无肢少度的1/20;无端柱大概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下大概无肢少度的1/12,三、四级不宜小于层下大概无肢少度的1/16.其余情况下相映减小.将墙薄与层下之比的央供,由“应”改为“宜”,并减少无支少度的相映确定.2、《抗震》典型条,一、二、三级抗震墙正在沉力荷载代表值效率下墙肢的轴压比,一级时,9度不宜大于,7、8度不宜大于;二、三级时不宜大于.此次建订,减少了三级抗震墙的轴压比,由底部加强部位夸大到齐下范畴.3、《抗震》典型条为强条,抗震墙分散钢筋的配筋率基础坚持2001典型尺度,减少了一条,下度小于24米且剪压比很小(剪压比小于)的四级抗震墙,其横背分散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允许按0.15%采与.一、二、三级为0.25%;四级为0.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降天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为0.3%.上述配筋率为最矮央供.4、《抗震》典型条,注意:抗震墙横背战横背分散钢筋的直径,均不宜大于墙薄的1/10且不该小于8mm;横背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5、《抗震》典型条,⑴抗震墙结构(是可其余结构体系的抗震墙也不妨依照此确定真止?然而是后里条文精确指出,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不管轴压比的大小,应正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树坐拘束边沿构件),下层(嵌固端上一层)墙肢底截里的轴压比不大于表确定的一、二、三级抗震墙及四级抗震墙,墙肢二端可树坐构制边沿构件.转角处的构制边沿构件宜采与箍筋.当端柱启受集结荷载时,其纵筋、箍筋应谦脚柱的相映央供.⑵减少三级抗震墙也需要树坐拘束边沿构件的央供.⑶拘束边沿构件,应正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树坐.⑷抗震墙的翼墙少度小于其3倍薄度大概端柱截里边少小于2倍墙薄时,按无翼墙、无端柱查表.⑸正在加强部位与普遍部位1、《抗震》典型条,⑴核心筒与框架之间的楼盖宜采与梁板体系;部分楼层采与仄板体系时应有加强步伐.⑵除加强层及其相邻上下层中,按框架-核心筒估计分解的框架部分各层天震剪力的最大值不宜小于结构底部总天震剪力的10%(主假如预防中框太强,估计时,先不举止安排,瞅一下框架部分负担的天震剪力).当小于10%时,核心筒墙体的天震剪力应适合普及,边沿构件的抗震构制步伐应适合加强;任一层框架部分负担的天震剪力不该小于结构底部总天震剪力的15%(此处与条安排20%冲突).2、《抗震》典型条,⑴核心筒及内筒的抗震墙薄度、横背战横背分散钢筋应切合节关于框架-剪力墙的确定.拘束边沿构件,当侧背刚刚度无突变时不宜改变墙体薄度.⑵框架-核心筒结构一、二级筒体角部的边沿构件宜按下列央供加强:底部加强部位,拘束边沿构件范畴内宜局部采与箍筋,且拘束边沿构件沿墙肢的少度宜与墙肢截里下度的1/4,底部加强部位以上的齐下范畴内宜按转角墙的央供树坐拘束边沿构件.四、多层砌体房屋战底部框架砌体房屋:A、普遍确定:1、《抗震》典型条,⑴、砌体部分与消了“内框架房屋”的相关真质.⑵、本章的确定准则上也适用于单层非空旷砌体房屋的抗震安排.空旷房屋详睹第十章.2、《抗震》典型,⑴、为了偏偏于仄安,6度区的一般砌体房屋的下度战层数适合减矮,即新典型确定砌体结构不克不迭建8层房屋.⑵、确定了7度()战8度(0.3g)的下度战层数限值.⑶、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不允许用墙,新典型对付于底-框而止能采与次梁变换的墙体很少).⑵、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二目标树坐一定数量的抗震墙(普遍情况下采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且加的混凝土墙不是很多),并应匀称对付称安插.⑶、底部一层的底-框,第二层与下层侧背刚刚度比,6、7度时不该大于,8度时不该大于;底部二层的底-框,第三层与第二层侧背刚刚度比,6、7度时不该大于,8度时不该大于.上述比值均不该小于,免得单薄层上移至比较坚性的砌体部分,制成砌体结构损害宽沉.9、《抗震》典型条,底-框混凝土框架的抗震等第,6、7、8度应分别按三、二、一级采与;混凝土墙体的抗震等第,6、7、8度应分别按三、三、二级采与.此条与旧典型的混凝土墙抗震等第有辨别.B、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制步伐:1、《抗震》典型条,⑴、表的阐明:较大洞心,内墙指≥米洞心,中墙正在内中墙接接处已树坐构制柱时,为了预防一个不大的墙段内树坐三根构制柱,墙段二端可不再树坐构制柱,然而是小墙段墙体需设推结通少钢筋网片,间距加稀(注:钢筋网片指沿墙下每隔500设2¢6通少钢筋战¢4@200分散短筋仄里内电焊组成).⑵、中墙四角及对付应转角指所有楼的四个凸角及凸凸不准则仄里中墙对付应的凸角设构制柱.⑶、条减少层数是可根据1~4款举止叠加?⑷、大房间不妨依照启间不小于米思量.2、《抗震》典型条,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制柱应注意以下几条⑴、6、7度时超出六层、8度时超出5层战9度时,构制柱纵背钢筋宜采与4¢14,箍筋间距不该大于200mm;房屋四角构制柱应适合加大截里及配筋(字里意义去瞅中墙对付应转角不妨不加大?).⑵、此条变更较多应注意,新典型是构制柱与墙对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下每隔500mm设钢筋网片,每边伸进墙内不宜小于1米,而不是只是2¢6钢筋.6、7度时底部1/3楼层,8度时底部1/2楼层,9度时局部楼层,上述钢筋网片应沿墙体火仄通少树坐.⑶、构制柱纵筋应正在圈梁纵筋内侧脱过,此条与框架梁柱节面分歧.⑷、构制柱可不但独树坐前提,然而应伸进室中大天下500mm,大概与埋深小于500mm的前提圈梁贯串(此处前提圈梁不等共于普遍情况下的±处的天圈梁).⑸、“层数靠近典型限值”如6度区指6层、7层.下度战层数靠近典型限值时,构制柱安插:横墙内构制柱间距不宜大于层下的二倍,下部1/3楼层构制柱间距适合减小;内纵墙构制柱间距不宜大于米.3、《抗震》典型条,6、7度时少度大于米的大房间(是可一个房间只消一个目标大于米,便属于此条确定?),以及8、9度时中墙转角及内中墙接界处(此条与不统一),应沿墙下每隔500mm树坐通少钢筋网片.(此条文表述不精确)4、《抗震》典型条,楼梯间安插央供:⑴、顶层楼梯间墙体应沿墙下每隔500mm设通少钢筋网片;7~9度时其余各层楼梯间墙体应正在戚息仄台(大概楼层半下处)树坐60mm薄、纵背钢筋不该少于2¢10的钢筋混凝土戴(不提议采与砖戴).⑵、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启少度不该小于500mm,并应于圈梁对接(大梁与圈梁对接节面应绘大样).⑶、拆置式楼梯应与仄台板的梁稳当对接,8、9度时不该采与拆置式楼梯段;不该采与墙中悬挑式踩步,不该采与无筋砖砌栏板.⑷、超过屋顶的楼、电梯间,200mm.相邻构制柱间的墙体,应沿墙下每隔360mm树坐通少钢筋网片,并锚进构制柱内.⑷、过度层的砌体墙,凡是宽度不小于米的门洞战米的窗洞,洞心二侧宜删设截里不小于120x240mm的构制柱(窗洞处的不大的窗间墙偶尔会出现三根构制柱,可可加钢筋网片?与前里所述不统一).⑸、对付于底部次梁变换的情况,次梁上部墙体应采与比更下的加强步伐.3、《抗震》典型条,底框的底部采与钢筋混凝土墙时,其截里战构制应切合以下央供:⑴、墙体周边应树坐梁(大概暗梁)战边框柱(大概框架柱)组成的边框;边框梁的截里宽度不宜小于混凝土墙薄度的倍(此处与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辨别较大),截里下度不宜小于混凝土墙薄度的倍;边框柱的截里下度不宜小于混凝土墙薄度的2倍.⑵、混凝土墙薄度不宜小于160mm,且不该小于混凝土墙洁下的1/20,个墙段的下宽比不宜小于2(剪力墙结构是不宜小于3,免得产死矮墙).⑶、墙体分散钢筋的配筋率不该小于0.30%(直径不宜小于10),并应单排安插.⑷、混凝土墙体的边沿构件依照剪力墙结构普遍部位的确定树坐构制边沿构件.4、《抗震》典型条,底框的框架柱应切合下列央供:⑴、柱的截里不该小于400x400mm,圆柱直径不该小于450mm.⑵、柱的轴压比,6度时(三级)不宜大于,7度时(二级)不宜大于,8度时(一级)不宜大于.(共框架结构的框架柱的轴压比).⑶、当钢筋的强度尺度值矮于400MPa 时,柱纵筋的最小总配筋率,中柱6、7度时不该小于0.9%,8度时不该小于1.1%;边柱、角柱战端柱6、7度时,不该小于1.0%,8度时不该小于1.2%.(当钢筋的强度尺度值不小于400MPa时,怎么样真止?提议安排时依照上。

抗规新变化

抗规新变化

2010《抗震》新标准变卦常常使用条文及注意事项之公保含烟创作一、根本规则:1、青岛市设计地动分组由第二组酿成第三组,相应的地动作用计算比旧标准缩小12.5%左右.设计任何地域工程时,要注意查新标准附录A,不能想当然,因为年夜局部地域设计地动分组都有变卦.2、山区修建的场地和地基根底设计时应注意参照《抗震》标准条的条文说明,特别是要注意边坡左近的修建根底应停止抗震稳定性设计.3、竖向不规则(框支剪力墙结构)的修建,2010标准做如下改良:1)刚度小的楼层的地动剪力应乘以不小于的增年夜系数,刚度越小,取值越年夜().2)提高了不落地构件传给框支梁的地动内力的增年夜系数()(3.4.4.2.1).3)为避免落地墙太少,明确落地墙承当地动倾覆力矩,不得小于总地动倾覆力矩的50%(6.1.9.4).4)将框支柱接受的最小地动剪力之和不应小于本层地动剪力20%,改为结构底部总地动剪力的20%().4、《抗震》标准条,旧标准抗震品级为一、二的框架结构,新标准改为抗震品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框架梁、框架柱、框支梁、框支柱、板柱-抗震墙的柱)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注:框架结构仅指纯框架结构一种结构形式;框架指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支层、框架-中心筒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5、《抗震》标准条,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契合抗震性能指标的不低于HRB400级的热扎钢筋,也可以采用契合抗震性能指标的HRB335级热扎钢筋(建议纵筋用三级钢);箍筋宜选用契合抗震性能指标的不低于HRB335级的热扎钢筋(不再推荐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仅仅是现有生产的HPB235级钢筋可以持续作为箍筋使用)6、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品级,抗震墙不宜超越C60.7、《抗震》标准条,关于抗震品级一级的墙体和转换层楼板与落地混凝土墙体交接处,宜验算水平施工缝截面的受剪承载力,依照条文说明的公式计算.8、《抗震》标准条,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指周期分歧20%以内.二、地动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1、计算罕遇地动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2、阻尼比为5%的地动影响系数与2001标准相同.降低了小阻尼(2%~3%)的地动影响系数值.3、《抗震》标准条,增加了6度设防的不规则修建应停止抗震验算的要求.4、《抗震》标准条,增加了6度区楼层最小地动剪力系数值(最小地动剪力系数值为αmax).剪力调整需要注意:⑴当底部总剪力相差较多时,结构的选型和总体安插需重新调整,不能仅采用增年夜系数办法处置.⑵只要底部总剪力不满足要求,则结构各楼层的剪力均需要调整,不能仅调整不满足的楼层.⑶各层的地动剪力需要调整时,原先计算的倾覆力矩、内力和位移均需要相应调整.⑷采用时程剖析法时,其计算的总剪力也需契合最小地动剪力的要求.⑸本条规则不思索阻尼比的分歧,是最低要求,各类结构均需遵守.三、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A、一般规则:1、《抗震》标准条:⑴关于框架结构,除了六度区外,房屋的最年夜适用高度有所降低.⑵关于剪力墙结构,仅有一般墙体不落地,如果不落地墙的截面面积不年夜于总截面面积的10%,只要框支局部的设计合理且不致加年夜扭转不规则,仍可以看作是剪力墙结构.⑶板柱-抗震墙结构的适用最年夜高度,有所增加.⑷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适用的最年夜高度降低10%左右.局部框支结构的适用高度已经思索框支结构的不规则,而比落地剪力墙结构有所降低,关于框支结构的“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指框支层以上的结构同时存在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情况.2、《抗震》标准条:⑴抗震办法包括抗震计算时的内力调整办法和各种抗震结构办法,应注意区分抗震品级针对的是抗震办法还是抗震结构办法.⑵抗震品级划分时,增加了24米的高度分界.⑶明确了不超越60米高的框架-中心筒结构可以依照框架-抗震墙结构要求设计(建议筒体角部依照框架-中心筒结构要求设计).⑷年夜跨度框架是指跨度不小于18米的框架.⑸异形柱框架依照《异形柱框架技术规程》设计.3、《抗震》标准条是关于抗震品级的弥补规则:⑴框架和抗震墙组成的结构的抗震品级,分为三种情况.㈠一般或少量框架(有资料介绍,当底层框架局部承当的地动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地动倾覆力矩的20%时),此时结构属于抗震墙体系,其抗震墙抗震品级,仍依照抗震墙结构确定,框架的抗震品级可以参照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框架确定.㈡当有足够抗震墙形成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架局部是主要抗侧力构件,依照框架-抗震墙结构确定抗震品级(即第㈠条和第㈢条之间局部).㈢当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在规则的水平力作用下,底层(计算嵌固端所在的层)框架局部所承当的地动倾覆力矩年夜于结构总地动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局部的抗震品级应依照框架结构确定,抗震墙抗震品级可以与框架的抗震品级相同.其层间位移角限值可以依据底层框架承当的倾覆力矩的年夜小,在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两者的层间位移角限值之间,偏于平安内插.注意条,其框架局部的地动剪力值,宜采用框架结构模型和框2、《抗震》标准条,此条文关于梁的钢筋配置,属于强条,将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年夜于2.5%改为非强制性条文.3、《抗震》标准条,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穿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年夜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即关于框架结构,如果柱截面为400x400,则梁纵筋最年夜直径为¢20),提高了框架结构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伸入节点的握裹要求.关于其它结构类型框架是采用“不宜”字眼.4、《抗震》标准条,关于柱截面尺寸,比旧标准有所增年夜.柱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越二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越二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越二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越二层时不宜小于450mm.5、《抗震》标准条,将框架结构的柱轴压比限值减小了;将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及筒体中三级框架的柱的轴压比限值也减小了;增加了一栏四级框架的柱的轴压比限值.设计时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⑴柱轴压比与剪力墙肢轴压比区别:柱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有震组合的最年夜轴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可不停止地动作用计算的结构(《抗震》标准条),取无地动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而7、《抗震》标准条,关于柱箍筋的要求也是强条,注意以下几点:⑴柱箍筋在规则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依照表采用,其中d(注意箍筋最年夜间距8d及6d)为纵筋最小直径,柱根(箍筋最年夜间距100,最小直径8)指底层柱下端箍筋加密区.⑵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年夜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⑶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年夜于2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年夜于100mm.8、《抗震》标准条,截面边长年夜于400的柱,纵筋间距不宜年夜于200mm;柱总配筋率不应年夜于5%;边、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9、《抗震》标准条,⑴剪跨比不年夜于2的柱、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年夜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错层处的柱、框-剪结构剪力墙底部增强区的端柱和紧靠抗震墙洞口的端柱、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箍筋需全高加密.⑵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年夜于200mm,二、三级不宜年夜于250mm,四级不宜年夜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⑶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需要注意两种特殊情况,框支柱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5%,剪跨比不年夜于2的柱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⑷新标准删除了关于复合箍应扣除重叠局部箍筋体积的规则(现阶段设计时,暂依照扣除重叠局部箍筋的体积来计算体积配箍率).⑸箍筋的强度也不限制在标准值400KPa以内.⑹关于封锁箍筋与两端为135度弯钩的拉筋组成的复合箍,约束效果最好的是拉筋同时钩住主筋和箍筋,其次是拉筋紧靠纵筋并钩住箍筋.D、抗震墙结构的根本抗震结构办法:1、《抗震》标准条,底部增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肢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肢长度的1/20;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肢长度的1/12,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肢长度的1/16.其它情况下相应减小.将墙厚与层高之比的要求,由“应”改为“宜”,并增加无支长度的相应规则.2、《抗震》标准条,一、二、三级抗震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一级时,9度不宜年夜于,7、8度不宜年夜于;二、三级时不宜年夜于.此次修订,增加了三级抗震墙的轴压比,由底部增强部位扩展到全高范围.3、《抗震》标准条为强条,抗震墙散布钢筋的配筋率根本坚持2001标准标准,增加了一条,高度小于24米且剪压比很小(剪压比小于)的四级抗震墙,其竖向散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允许按0.15%采用.一、二、三级为0.25%;四级为0.2%;局部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底部增强部位为0.3%.上述配筋率为最低要求.1、《抗震》标准条,⑴中心筒与框架之间的楼盖宜采用梁板体系;局部楼层采用平板体系时应有增强办法.⑵除增强层及其相邻上下层外,按框架-中心筒计算剖析的框架局部各层地动剪力的最年夜值不宜小于结构底部总地动剪力的10%(主要是避免外框太弱,计算时,先不停止调整,看一下框架局部承当的地动剪力).当小于10%时,中心筒墙体的地动剪力应适当提高,边缘构件的抗震结构办法应适当增强;任一层框架局部承当的地动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动剪力的15%(此处与条调整20%矛盾).2、《抗震》标准条,⑴中心筒及内筒的抗震墙厚度、竖向和横向散布钢筋应契合节关于框架-剪力墙的规则.约束边缘构件,当侧向刚度无突变时不宜改动墙体厚度.⑵框架-中心筒结构一、二级筒体角部的边缘构件宜按下列要求增强:底部增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内宜全部采用箍筋,且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宜取墙肢截面高度的1/4,底部增强部位以上的全高范围内宜按转角墙的要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四、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A、一般规则:1、《抗震》标准条,⑴、砌体局部取消了“内框架房屋”的相关内容.⑵、本章的规则原则上也适用于单层非空旷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空旷房屋详见第十章.2、《抗震》标准,⑴、为了偏于平安,6度区的普通砌体房屋的高度和层数适当减低,即新标准规则砌体结构不能建8层房屋.⑵、规则了7度()和8度(0.3g)的高度和层数限值.⑶、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不允许用于乙类修建和8度(0.3g)的丙类修建.⑷、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空中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空中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空中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当室内外高差年夜于米时,房屋总高度应允许比表中的数据适当增加,其增加量只能小于米(此条文解析是否正确?),而不是又增加1米(此条不是很明确,希望一起研究确定.是否应该室内外高差不年夜于米时,可以做到米,当室内外高差年夜于米时,房屋高度可以做到米?然则我们设计时只要控制在米以内应该均无问题).⑸、全地下室:全部地下室埋置在室外地坪以下,或有局部结构(局部按1/3,;年夜局部按2/3掌控)露于地表而无窗洞口时,可视为全地下室.计算总层数时可不作为一层思索.⑹、半地下室:A)半地下室开有门窗洞口且作为一层使用时,而且层高亦与上部结构相事先,一般应依照一层计算其层数和总高度.B)半地下室层高较小,一般在米左右,地下室外墙无窗洞口或仅有较小的通气窗口,对半地下室墙的截面削弱很少,半地下室层矮小部埋置于室外空中以下,或高出空中局部不超越米,此类半地下室可以不算作一层,房屋总高度从室外空中算起.⑺、坡屋面阁楼层一般情况下仍需计入房屋总高度及层数,当凸出屋面的小修建9、《抗震》标准条,底-框混凝土框架的抗震品级,6、7、8度应辨别按三、二、一级采用;混凝土墙体的抗震品级,6、7、8度应辨别按三、三、二级采用.此条与旧标准的混凝土墙抗震品级有区别.B、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结构办法:1、《抗震》标准条,⑴、表的解释:较年夜洞口,内墙指≥米洞口,外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已设置结构柱时,为了避免一个不年夜的墙段内设置三根结构柱,墙段两端可不再设置结构柱,然则小墙段墙体需设拉结通长钢筋网片,间距加密(注:钢筋网片指沿墙高每隔500设2¢6通长钢筋和¢4@200散布短筋平面内电焊组成).⑵、外墙四角及对应转角指整个楼的四个凸角及凸凹不规则平面外墙对应的凸角设结构柱.⑶、条增加层数是否依据1~4款停止叠加?⑷、年夜房间可以依照开间不小于米思索.2、《抗震》标准条,多层砖砌体房屋的结构柱应注意以下几条⑴、6、7度时超越六层、8度时超越5层和9度时,结构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4,箍筋间距不应年夜于200mm;房屋四角结构柱应适当加年夜截面及配筋(字面意思来看外墙对应转角可以不加年夜?).⑵、此条变卦较多应注意,新标准是结构柱与墙衔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米,而不是仅仅2¢6钢筋.6、7度时底部1/3楼层,8度时底部1/2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上述钢筋网片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⑶、结构柱纵筋应在圈梁纵筋内侧穿过,此条与框架梁柱节点分歧.⑷、结构柱可不独自设置根底,但应伸入室外空中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根底圈梁相连(此处根底圈梁分歧等于一般情况下的±处的地圈梁).⑸、“层数接近标准限值”如6度区指6层、7层.高度和层数接近标准限值时,结构柱安插:横墙内结构柱间距不宜年夜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层结构柱间距适当减小;内纵墙结构柱间距不宜年夜于米.3、《抗震》标准条,6、7度时长度年夜于米的年夜房间(是否一个房间只要一个方向年夜于米,就属于此条规则?),以及8、9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墙接壤处(此条与不统一),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通长钢筋网片.(此条文表述不明确)4、《抗震》标准条,楼梯间安插要求:⑴、顶层楼梯间墙体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通长钢筋网片;7~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10的钢筋混凝土带(不建议采用砖带).⑵、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年夜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于圈梁衔接(年夜梁与圈梁衔接节点应画年夜样).⑶、装配式楼梯应与平台板的梁牢靠衔接,8、9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⑷、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结构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衔接,所有墙体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通长钢筋网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版抗震规范新变化(砼部分)
一、第3章新增3.10节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内容,3.10.3明确给出了中震(即设防烈度)
计算的αmax值:
6度——0.12;7度(0.10g)——0.23;7度(0.15g)——0.34;8度(0.20g)——
0.45;8度(0.30g)——0.68。

对于平时的设计工作来说,主要用于超限审查做的中
震不屈服或中震弹性设计,一般的结构计算也没必要做。

二、4.1.6条,将场地类别中的I类细化为I0和I1两个亚类。

修订原因是考虑到剪切波速
为500-800m/s的场地还不是很坚硬,将此种场地定为I1类,硬质岩石场地定为I0类。

相应地,表5.1.4-2提供了这两种场地类别的特征周期值,其中I1类的特征周期值与2001规范中I类场地的周期值相同。

三、5.1.4条:
1. 增加了6度罕遇地震的αmax值。

2. 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01规范只是在计算8度、9度的罕
遇地震才有此要求,现要求扩大至各种地震烈度。

此条对超限审查的罕遇地震弹塑
性分析等有影响。

四、5.1.6条,修改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曲线的表达式表面上没有变化,但其中曲线下降
段的衰减指数γ、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η1及阻尼调整系数η2的公式均有变化。

五、5.2.5条,增加了6度地震计算的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要求,01规范只对7-9
度有要求。

六、6.1.1条,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有所调整。

1. 注4明确表中的框架结构不包括异形柱框架结构,异形柱结构的适用高度应以异形
柱规范为准。

2. 8度地震的适用高度分为0.2g和0.3g两种要求。

3. 框架结构适用高度有所降低。

4. 板柱-剪力墙结构的适用高度增大较多。

七、6.1.2条抗震等级,增加了24m作为抗震等级划分的高度分界。

但编委们对条文细节的
把握上依然令人失望,如抗震墙结构,H≤24m为四级抗震,H为25-80m为三级抗震,那24.5m应该按几级抗震,这不是又要让俺们和审查的老爷们扯皮吗?搞笑的是框架结构的划分——H≤24m为三级抗震,H为>24m为三级抗震就没有问题,难道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还是一个委员确定一类结构?这种低级错误在02版高规也是俯拾即是,比如长厚比为5-8为短肢剪力墙,≥8以上为一般剪力墙,小于3为柱,长厚比为3-4之间的就不知为何物了。

或许大师、专家们编制规范和我们做设计一样,也是加班加点熬出来的吧,写到后面都快睡着了,有点错误也就不足为奇矣。

八、6.1.3条第3款修改: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
低于四级。

6.1.3条第4款条文说明,明确了乙类建筑按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的方法,是按照提高一度查表6.1.2确定抗震等级,按抗震等级采取内力调整和构造措施。

01规范条文及说明不够明确,没有说清楚抗震措施是否包括内力调整系数。

九、6.1.4条,防震缝的最小宽度由70mm增大至100mm。

十、6.1.9条,框支部分落地墙的两端(不包括洞口两侧)应设置端柱或与另一方向的抗震
墙相连,也就是不允许一字形剪力墙落地了。

一般的剪力墙也有此要求,但语气为“宜”,未必一定要按此执行。

十一、6.1.10条,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不管地下室顶板是
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由墙体总高度的1/8改为1/10。

房屋高度
≤24m时,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底部一层。

十二、6.1.14条。

1. 6.1.14条第2款,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
的0.5倍。

条文说明对“相关范围”的解释是:一般可从地上结构(主楼、有裙房时含裙房)周边外延不大于20m。

也就是说,地下室顶板再大,你在判断其是否能够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需要计算地下室顶板的侧向刚度时,顶板的计算范围不能取得太大,超过20m外的侧向刚度就不能算了。

2. 6.1.14条第4款,地下一层抗震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少
于地上一层对应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01规范只对地下一层柱的每侧配筋面积不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的每侧配筋面积的1.1倍,现在剪力墙也有了相应的要求。

十三、6.2.2条,按实配钢筋计算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时,可计入梁受压筋和相关楼板钢筋的作用,01规范则规定可计入梁受压钢筋。

在送审稿的条文说明中,“相关”的具体数量由设计人员自行决定,如按欧洲规范Eurocode 8,至少应计入柱宽以外楼板厚度2倍范围的板中分布钢筋;但在正式版本的正文和条文说明中,都没有了“相关范围”的解释。

计入楼板钢筋是合理的,但在天朝施工图审查这种扼杀创造力和自主设计权力的万恶制度之下,除非是所谓的大院,广大的设计人员哪里来的“自行决定”的能力呢?十四、6.3.4条第1款,我一直认为此条有语病,容易误解,但显然编委们并未觉得有何不妥。

原文是:“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Φ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里面的“分别”导致了设计人员有了两种理解。

其一,可理解为:顶面贯通配筋不少于梁顶面两端较大配筋量的1/4,底面贯通配筋不少于梁底面两侧较大配筋量的1/4。

有人质疑此种理解,因为底筋一般都是通常配置的,这样规定岂非画蛇添足。

一般来说,为了设计方便,底筋都做成全部通长的,但是我们学钢筋混凝土的时候,都知道底筋是可以分批截断的,而我了解到确实有公司为了省材料将底筋分批截断、锚入支座的就是底筋的1/4。

其二,可理解为:顶面贯通配筋不少于梁顶面两端较大配筋量的1/4,也不少于梁底面两侧较大配筋量的1/4,即以上两者的大值;同样地,梁底贯通配筋不少于梁底面两端较大配筋量的1/4,也不少于梁顶面两侧较大配筋量的1/4,即以上两者的大值。

由于编委的语文水平较差,造成了吾辈的困惑。

目前我手头资料上对此条唯一有相关解释且较为权威的,是徐培福、黄小坤编著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理解与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第115页,因为高规的条文与抗规是一样的:“对于非抗震设计,连续梁上部的跨中上部钢筋,仅是架立筋,不是架立筋。

对于抗震设计,由于在强震发生时,梁支座上部的负弯矩区,有可能延伸至跨中,因此规程规定,在一、二级抗震设计时,梁跨中上部钢筋不小于2Φ14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按照以上解释,我认为应按第一种理解,就是为了防止地震时跨中上部出现负弯矩而配筋不足。

十五、6.3.6条,增加了四级抗震柱的轴压比要求,同时框架结构柱的轴压比限值下降了
0.05,限值更严了。

十六、表6.3.7-1,柱截面纵筋的最小总配筋率有所调整。

十七、6.4.2条,剪力墙的轴压比控制范围,有一、二级扩大到三级,三级轴压比不宜大于
0.6,与二级相同;并且由底部加强部位扩大到全高。

十八、6.4.3条,增加四级抗震剪力墙的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为0.2%的要求。

十九、6.4.4条,增加剪力墙分布筋的最大间距(一般剪力墙为300mm,框支剪力墙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为200mm)和最小直径要求。

二十、6.4.5条。

1. 6.4.5条第1款,修改了转角墙和翼墙的构造边缘构件范围,增加了非加强部位的
构造边缘构件最小配筋率要求。

2. 6.4.5条第2款,约束边缘构件的设置要求由一、二级扩大到三级;约束边缘构件
的大小及其配箍特征值根据墙肢轴压比的大小确定。

根据十七至二十项,剪力墙结构,特别是三级抗震的剪力墙,造价必然较01规范时大为提高。

二一、6.4.7条,跨高比较小的高连梁,可设水平缝形成双连梁、多连梁或采取其他加强受剪承载力的构造。

此条对工程中常见的连梁抗剪超限可能较有帮助。

因内力按刚度分配,若连梁高度为原来的1/2,则每根连梁的刚度下降为原来的1/8,上下两根由水平缝分开的连梁总刚度为原来的1/4,剪力下降较多。

(注:文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