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史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
隋唐五代十国的货币制度
隋唐五代十国的货币制度在隋唐五代和十国时期,中国的货币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隋唐时期的货币发行制度主要由铸币、租税及其它手段构成,而五代十国时期则出现了多种货币制度并存的情况。
隋唐时期的货币制度主要以铸币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是书法家、宰相颜真卿设计的铜钱,"开元通宝"和"至德通宝"。
这些铜钱的特点是形状规整,字体清晰,重量稳定,其铸造标准成为后世铜钱的典范。
此外,隋唐时期还有官方铸币以外的地方私铸铜钱,如民间流通的"回纹钱"、"光锤钱"等。
除了铸币,隋唐时期的货币制度还包括租税等金融手段。
在租税制度中,官府规定了税金的种类和数额,并要求纳税人以铜币或粮食等形式交纳。
这样一来,官府就能够获得大量的货币流通,进一步稳定了三权分立。
随着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和割据,各地政权纷纷发行了自己的货币。
五代时期河北地区的后梁政权曾发行铜钱,表面刻有"大中至正"和"爱民如子"等字样。
十国时期吴、越两国也发行了铜钱,其中吴国的铜钱上刻有"天益"和"正平通宝"等字样。
在五代十国时期,尤其是南方地区,还出现了以黄金、白银和贝壳等为原材料的货币。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吴越两国的金融系统,吴国发行了"铢"和"百钱"等货币,越国则使用了贝壳和贝产物作为货币,并逐渐流通至南宋时期。
这些新型货币的出现,丰富了中国的货币体系,也使得经济交流更加便利。
总的来说,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货币制度在经历了一系列与发展后,逐渐形成了以铸币为主要手段,辅以税收等金融手段的综合货币体系。
其中铸币制度以隋唐时期的铜钱为主流,并在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更多的钱币种类。
此外,南方地区还出现了以黄金、白银和贝壳等为原材料的货币。
这些货币制度的存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货币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中国金融史(整理版).
中国金融史(整理版).中国金融史第一章原始到春秋战国中国最早的货币产生于何时?(或什么朝代?)夏朝产生中国最早的货币—贝币中国最早出现、使用得最普遍和最长久的原始货币是天然的海贝,贝币产生于夏朝(公元前21~公元前16世纪)。
是不是所有贝壳都能成为货币呢?作为货币的贝壳要求色泽鲜艳美丽,长相匀称,叫做齿贝,学名“货贝”。
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背面隆起部位,全被磨掉,露出孔洞,方便穿绳携带。
古代以五贝穿为一串,两串系在一起,称之为“朋”。
所以文言文的“朋”指货币单位或货币本身。
“朋”也就成了贝币的计算单位。
问题:每朋多少贝?一朋=10贝为何贝壳会成为使用最普遍、最长久的原始货币?货币经济理论认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之一或全部:价值较高而且稳定;易于分割;便于携带;易于保存;供给充足。
贝壳成为使用最普遍、最长久的原始货币原因:原始社会贝壳是最珍贵的物质,它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就像今天的金银项链。
由于它大小适中,便于携带,便于计数等特点,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社会的形成,贝作为交换的媒介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天然贝就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所以与财富有关的中国文字,大都带有“贝”字旁,从文字结构上看,也可以证明货贝是我国最古老的钱币。
而且是使用最普遍、最长久(夏朝---春秋)原始货币。
商晚期,出现青铜铸币,是我国金属货币的开始西周钱币:仍以贝币为主,还有称量货币-----铜和黄金。
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铸币: 出现大量铜铸币。
由于政治上的诸侯割据和经济上发展的不平衡,各地的铜铸币在形态和币制单位有很大差异,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蚁鼻钱(楚铜币)、环钱第一种是布币(韩、赵、魏等国使用)布币由铲形农具发展而来,主要流通于中原地区的农耕地带,布币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的空首布和后来的平首布。
空首布:首空,可纳柄,原始而厚重,大小不等,多数在30克以内。
中国金融史复习资料(1)
第一章先秦的货币和信用前言:金融的实质是货币信用。
一、思考题1.中国古代货币产生于何时?货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最早的金属铸币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那几类金属铸币?3.什么是信用?它包括哪些形式?信用产生于何时?信用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信用比货币的历史还悠久?4.先秦时期中国的信用有哪些形式?这个时期的信用有何发展?5.先秦时期中国有哪些信用机构和信用工具?二、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贝币;青铜铸贝;朋;信用;泉府;傅别;质剂;质人三、考点第一节先秦时期的货币(一)夏代产生最早的货币:贝币夏代已经出现了私有制、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工,具备了商品交换的条件,物物交换的矛盾也必然存在,贝币等实物货币产生的条件也已经具备。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属于内生货币。
货币经济理论认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之一或全部:价值较高而且稳定;易于分割;便于携带;易于保存;供给充足。
一是有花纹和光泽,产自境外,来之不易,是名贵装饰品,价值高;二是有天然的单位,便于计数;三是坚固耐用,不易磨损,价值稳定且易于保存;四是体积小,质地均匀,便于携带。
贝币有计算单位,其计算单位是“朋”,一般认为每“朋”有10贝。
(二)货币种类的演变商代的货币:金属铸币产生。
西周货币继续变迁,币制形成。
春秋战国:铜铸币—刀币、布币、圜钱、楚铜钱(蚁鼻钱)。
先秦时期我国已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和部分货币职能的白银铸币,黄金货币。
(三)货币制度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有了较完善的货币制度。
因为秦国建立的货币制度已经涉及了货币本位(币材)、货币种类、货币质量、货币法偿能力、货币铸造权、货币比价和兑换等货币制度的基本要素。
(四)此时的货币特征1.货币单位已经分成等级;2.各诸侯国政府没有统一铸币权,货币铸造具有地方区域性;3.多种货币,铸币、称量货币及实物货币并存,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共同发挥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第二节先秦时期的信用(一)什么是信用?一是伦理道德上的“信用”,即信而用之,指诚信,讲信誉,信守诺言等。
中国古代金融史概述
中国古代金融史概述中国古代金融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周时期。
在中国古代社会,金融活动起初是由富有的贸易商人和土地所有者来控制和操作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活动逐渐发展成专门的行业,并逐渐形成具体的金融制度和规则。
本文将对古代中国的金融发展做一个概述,介绍主要的金融制度和手段。
1.货币的起源与发展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在古代中国的金融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早的货币形式可以追溯到商代的贝币和铜币,随后发展为战国时期的铸币制度。
汉朝时期,由于贸易的扩大,丝绸、银子等成为重要的交换媒介。
而到了隋唐时期,纸币的出现使得金融交易更加便捷。
2.金融机构与贷款古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主要由一些金融机构来承担,比如钱庄、典当行、银号等。
钱庄是古代金融活动的主要场所,主要提供借贷、存取款、兑换货币等服务。
典当行则提供以物易贷的服务,为商人和个人提供抵押或典当贷款。
而银号则是提供贸易结算和兑换货币的机构。
这些金融机构在古代中国的贸易和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3.利息制度与金融交易手段在古代中国的金融交易中,类似于现代的利息制度也得到了发展。
商代时期已经存在借贷行为,并有相关的利息规定。
在后来的历史时期,利息因金融活动的扩大而逐渐得到规范和商定。
此外,金融交易手段也在不断创新。
比如,票据交易在唐代已经开始出现,为古代金融交易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4.中国古代金融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中国古代金融与国家政治密不可分。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时期,大量的金融手段被用于筹措军费、税收等政府支出。
金融机构也被国家统一管理,以维护国家财政的稳定。
同时,政府也发布了一系列关于货币和金融交易的法规和政策,以保障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
5.中国古代金融的贡献与启示中国古代金融的发展为后来的金融体系和制度奠定了基础。
例如,古代中国发明了纸币和银行制度,为后来的金融交易提供了便利。
另外,中国古代金融活动的规范性和制度性也对现代金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中国金融史-教学大纲
《中国金融史》课程教学大纲Chinese Financial History学时数: 32 学分数: 2 其中:实践学时: 2 适用专业:金融学、国际金融、投资理财修订者:梁悦编写日期 2013.4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国金融史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是从先秦至当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和信用制度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一些规律。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的金融历史发展演变,包括各个时期国家的货币种类和使用情况,有关的政策、法规,货币流通中的矛盾问题,官府和民间的金融借贷活动;为学生分析判断中国当今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中国金融史》从历史角度建立对金融的认识,为学习其他金融类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对中国金融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经济环境下的货币和信用制度的得失。
要求学完该课程后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中国当前金融现象进行解释、分析,初步具备对实际金融事例的分析和讨论的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部分绪论教学内容:中国金融史的任务和中国金融的悠久发展历程,金融制度的古今之别,中国古代金融以及金融思想的特点,中国金融的近现代之路。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金融以及金融思想的特点。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金融思想的特点。
第二部分先秦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先秦时期的货币、信用、金融理论教学重点:先秦时期的货币理论,信用理论教学难点:先秦时期的货币理论第三部分秦汉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秦汉时期的货币、信用、金融理论教学重点:秦始皇统一币制,王莽的货币改制,西汉时期的货币信用理论,东汉的反对高利贷理论教学难点:王莽的货币改制第四部分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信用、金融理论教学重点:贵金属金银渐趋消失,官府赈贷与质库,废钱用谷帛之争,南朝围绕货币不足展开的争论教学难点:质库,废钱用谷帛之争第五部分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隋唐五代时期的货币、信用、金融理论教学重点:隋朝货币的统一和流通,唐代的飞钱、便换,官营汇兑理论教学难点:飞钱,官营汇兑理论第六部分两宋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两宋时期的货币、信用、金融理论教学重点:宋代的纸币,存款、兑换与汇兑业务和商业信用,货币的本质、职能与铸币理论,纸币理论教学难点:宋代的纸币,铸币理论,纸币理论第七部分辽夏金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辽夏金时期的货币、信用、金融理论教学重点:辽代的货币和信用,西夏的货币和信用,金代的货币和信用第八部分元代的金融教学内容:元代的货币、信用、金融理论教学重点:元代的纸币及其管理和通货膨胀,元代的信用机构,纸币的发行与流通思想和治理纸币贬值的思想教学难点:元代的通货膨胀,治理纸币贬值的思想第九部分明代的金融教学内容:明代的货币、信用、金融理论教学重点:明代的纸币、铜钱、白银,钱铺的兴起和汇兑的重现,货币流通思想教学难点:钱铺的兴起,货币流通思想第十部分清代前期的金融教学内容:白银主要通货地位的确立,清前期制钱的铸造与流通,清代前期的信用和金融理论教学重点:清前期的银两制度,铜钱的流通和银钱比价,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对银荒以及纸币发行的争论教学难点:银荒以及纸币发行的争论第十一部分清代后期的金融教学内容:清代后期的货币、信用、金融思想以及清末金融风暴教学重点:两元并用,外国金融势力的入侵和我国新式金融机构的兴起,1883年的上海金融风潮教学难点:洋务运动时期的金融思想、甲午战争至辛亥革命期间的金融思想第十二部分北洋政府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北洋政府时期的货币流通情况和金融思想,外国在华金融势力的扩张,我国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市场的拓展教学重点:滥铸铜元和繁杂的纸币,外国在华银行势力的涨消及其掠夺活动,我国的国家银行、民族资本银行、地方银行以及各种金融市场,各种金融思想教学难点:孙中山的金融思想,章太炎的货币金融学说第十三部分南京政府前十年的金融教学内容:南京政府金融体系的建立,民族资本金融业的发展,废两改元与币制改革,国际金融资本吞噬中国的新步骤,革命根据地的金融教学重点:四行二局金融体系的形成,全国金融中心的形成,法币政策的推行,东北金融的殖民化发展,革命根据地的金融机构和货币教学难点:四行二局金融体系,法币政策的推行第十四部分抗日战争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国统区的金融和法币的膨胀,沦陷区的金融,抗日根据地金融的发展教学重点:抗战初期的金融管制,整顿金融业,法币膨胀、物价上涨及其对策,日伪对华北、华中地区的金融掠夺,根据地货币和货币斗争教学难点:法币膨胀、物价上涨及其对策第十五部分南京政府终结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南京政府金融体系从高度垄断到瓦解,民族资本金融业的衰退,外国在华资本的撤退,国民党政府货币制度的崩溃,新民主主义金融的胜利以及这一时期的金融思想教学重点:币制的最后崩溃,民族资本银行业务的萎缩,中国人民银行的创立和货币的统一,新金融体系的建立教学难点:国民党政府货币制度的崩溃第十六部分新中国建立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新中国金融体系和人民币制度的建立,为恢复国民经济的努力教学重点:整顿和改造民族资本的金融机构,建立独立、统一的币制,稳定金融物价,制止通货膨胀教学难点:建立独立、统一的币制第十七部分“一五”计划建设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和“三大改造”,高度集中金融体制的建立教学重点:发行新人民币,健全币制,高度集中金融机构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建立教学难点:高度集中金融机构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建立第十八部分“大跃进”及调整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大跃进”时期的金融形势和对金融工作的调整教学重点:盲目发展的金融工作及其失误和造成的后果,金融领域的治理工作和调整治理工作取得的成就第十九部分“文革”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文革”时期的金融政策,“文革”对我国金融体制的影响教学重点:“文革”前、中、后期的金融政策,否定商品货币的作用、金融工作遭受严重破坏、国家经济生活受到摧残教学难点:“文革”对我国金融体制的影响第二十部分拨乱反正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金融业的拨乱反正,整顿金融事业教学重点:经济建设中“左”的失误及其后果,指导思想的端正,整顿机构、制度,加强业务工作教学难点:整顿机构、制度,加强业务工作第二十一部分迎接金融业的持续发展教学内容: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金融市场的发育,改革发展信用业务,社会保障体系的突破,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教学重点: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和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机构的确立,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商业银行信用业务的拓展和改革支付结算制度,保险业的快速恢复发展与市场化改革教学难点: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保险业的市场化改革第二十二部分新中国各时期的金融政策思想教学内容:建设新中国的金融政策思想,计划经济时期的金融政策思想和市场经济时期的的金融政策思想教学重点:“三平”思想,高度集中统一的金融思想,金融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实施间接金融调控、突破金融禁区教学难点:实施间接金融调控、突破金融禁区第二十三部分新中国以来的港澳台金融教学内容:台湾的金融、香港的金融、澳门的金融教学重点:台湾各时期的金融及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稳定的货币政策和港式货币发行、自由经济政策与监督干预,澳门的货币制度和金融体系的构造,内地与港澳台的金融联系教学难点:内地与港澳台的金融联系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1.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等,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教学方案,重点讲解学习思路与方法、重点与难点,重点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作业讲评。
中国经济史第四章古代社会的财政、货币与金融
货币的种类:古代社会的货币种类繁多包括铜钱、银锭、金锭、纸币等
货币的兑换:古代社会的货币兑换主要通过市场交易、官方兑换等方式进行
货币的管理与政策
金融业的发展历程
古代社会的金融业:以货币、借贷、典当等为主要形式
货币的起源: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
古代社会的货币
古代社会的金融
古代财政、货币与金融的关系
单击添加标题
古代社会的财政
财政制度的演变
添加标题
春秋战国时期:实行赋税制度开始出现货币
添加标题
夏பைடு நூலகம்周时期:以贡赋为主实行井田制
添加标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均田制货币制度进一步发展
添加标题
秦汉时期:实行租庸调制货币制度逐渐完善
添加标题
宋元时期:实行两税法货币制度逐渐成熟
外交:用于对外交往、维护国家利益等
财政管理机构与职能
礼部:负责国家礼仪、祭祀、外交等
兵部:负责国家军事、国防等
工部司:负责国家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
工部:负责国家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
吏部:负责国家官员选拔、考核等
户部司:负责财政收支、税收、国库管理等
吏部司:负责国家官员选拔、考核等
礼部司:负责国家礼仪、祭祀、外交等
铜钱:古代中国最主要的货币形式分为五铢钱、开元通宝等
纸币:最早出现在宋朝如交子、会子等
布币: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形式主要在楚国、鲁国等地使用
贝币:古代中国最早的货币形式主要在沿海地区使用
刀币: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形式主要在齐国、燕国等地使用
黄金:古代中国的贵金属货币分为金条、金锭等
货币的流通与价值
中国古代金融史概述
“鬼脸钱” 和“爰金”
战国时期 楚国货币
秦始皇废除六国币制统一货币
从秦“半两”开始,中国钱 币以方孔圆形作为定制,文铭 重量 ,铸行纪重钱币。
汉武帝时期始行“五铢”钱
汉武帝元狩五年 (公元前118年) 废“半两”,改铸 “五铢”钱,大小 轻重适宜, 制作精 美,深受欢迎,其 后各朝累铸,沿用 至唐初长达700余 年,是中国历史上 最长寿的货币。
邓 通
邓通是汉文帝的宠臣,官居上大夫。文 帝曾赐给邓通一座铜矿山,并破例允许邓 通开矿自由铸钱,故而邓通私铸的半两钱 流布四海,富甲天下。因此后世“邓通” 成为钱币的别称。
著名小说《水浒传》、《金瓶梅》中就 有“功名全仗邓通成”的诗句。
孔 方 兄
“孔方兄”一词源自西晋《鲁褒传· 钱神论》 “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 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 得之则富昌。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 生可使杀。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 开难发之口。”极论钱之妙用如神,而语带谐谑, 揶揄笑骂,恣肆酣畅。
由以上我们了解了中国古钱币发展 的大致演变过程,经历了:
原始实物货币
金属称量货币
十进位年号宝文钱币 纸币(机制币)
电子货币
BIS和ECB的定义: 由电子储存的货币价值 代表向发行者的索偿权 具有一定的储值上限 可在发行者业务系统之外广泛用于支付 在支付过程中无卷入银行账户或发行方系 统的必要
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出土一铜器,上面刻有这样的铭 文: 惟三年三月既生魄壬寅,王爯旂于丰,矩伯庶人取瑾 璋于裘卫,财八十朋,其舍田十田。矩或取赤琥两、 麂韨两、贲鞈一,财廿朋,其舍田三田。 “三年”指周恭王三年,即公元前919年;“既生魄” 指每月初八到十五——西周人喜欢把每月分成初吉、 既生魄、既生望、既死魄四段,初吉是月亮刚刚出现, 代指月初,既生魄是月光已经皎洁,代指上旬到中旬, 既生望是月圆已过,代指中旬到下旬,既死魄是瞧不 见月亮,代指月末;“壬寅”是当日干支;“矩伯” 和“裘卫”都是人名,前者可能是西周宗室,后者可 能是卫国大臣; 整段铭文可以这么理解:公元前919年农历三月上旬的 某一天,周恭王在丰邑举行阅兵仪式,在这场阅兵仪 式上,王室的矩伯和卫国的裘卫碰了面,矩伯眼馋裘 卫手里拿的玉璋,用800枚贝壳去买,这800枚贝壳如 果拿来买地的话,能买10亩(仅指土地使用权)。后 来矩伯还用200枚贝壳买了裘卫身上佩戴的装饰品,这 200枚贝壳如果拿来买地的话,能买3亩。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
(2)唐代的政府放款沿袭了隋代公廨钱 放款生息的办法,并将该办法变成经 常性的制度以满足财政的需要。
(3)唐代办理抵押放款的民间信用机构 是质库,它源于南北朝的典质,但已 经独立于寺庙而由世俗商人和官吏经 营。
2、唐代的存贷款业务继续发展。
2、五代十国时期的货币,总结起来有两大特 点:
一是大额钱币盛行。唐朝除了在短期 内发行过大额钱币外,一直使用的都是小 平钱。而五代十国的钱币多为当十、当百 或是当千的大钱。
二是这个时期的铸币大部分采用的是 “铁”这种最为普通的金属,因此铁钱的 流通量比较大,同时这个时期铸币的质量 也不是很高。
总之,五代十国的币制和货币形 态没有什么发展,货币本位不统 一,价值尺度混乱。
2唐代金银具有货币性二者之间存在比价专门制作金银首饰器皿的唐代金银具有货币性二者之间存在比价专门制作金银首饰器皿的金银铺金银铺开始经营货币兑换业务向信用机构演进并成为钱庄出现前中国古开始经营货币兑换业务向信用机构演进并成为钱庄出现前中国古货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货币
一、隋朝货币的统一与流通
本章作业
一、名词解释 寄附铺 柜坊 书帖 飞钱
二、问答题 1、唐朝货币制度有何特点?其形成的
原因是什么? 2、唐朝有哪些信用形式和信用机构?
◇结束了以货币金属的重量来命名钱币的 历史,开辟了年号钱的新时代。避免了 钱名重量与货币金属实际重量悬殊时带 来的麻烦,通宝钱铸有相关朝代皇帝的 年号,成为后世研究某个历史时期社会 经济文化发展的资料。
◇规定通宝钱每10文重1两,每一文重量 称为一钱,1两等于10钱,这开创了后 世“两”以下十进位衡法使用的先河, 废除了铢、累等称量货币单位。
中国金融发展历程
中国金融发展历程中国金融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时期。
当时,周王朝开始发行青铜货币,建立了货币制度。
这是中国最早的金融活动之一,为后来的金融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金融体系也逐渐完善。
宋代时期,首次建立了银行业,形成了现代货币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一部分。
金融机构发展起来,政府借助金融业务进行财政调控,为了加强金融管理,同时也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开始发行利息债券。
这是中国金融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近代,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的金融体系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中国的金融体系逐渐与国际接轨。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金融机构,扩大金融业务范围。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金融机构发生了彻底的变革。
国家开始重视金融业,建立了具有现代化特色的金融机构。
1928年,中国建立了国家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并进行金融调控。
这是中国金融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金融体系再次发生重大变革。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建立了计划经济体系,实行国家统一的金融管理控制。
金融业主要由国有企业掌控,国家主导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逐渐放开金融市场,开展金融改革。
1980年代,国家开始引入外资银行,同时设立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金融机构。
1990年代,中国开始全面推进银行改革,引入国际最先进的商业银行管理制度。
1994年,中国成立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正式成立。
21世纪初,中国金融业开始迅速发展。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金融业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部分。
随着金融创新的推进,中国的金融市场不断壮大,金融产品也日益丰富多样,从传统的银行业务到保险、证券、基金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飞速发展。
到了今天,中国金融业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
中国的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壮大,金融科技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中国古代史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夏
第三编 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夏局部
第一章 隋代
第一节 政治经济制度的整顿和改革 第二节 社会经济的迅速繁荣和杨氏国祚的短促 第三节 隋前后的边疆民族和隋朝的文化
第一节 政治经济制度的整顿和改革
一、政治制度的整顿和改革 二、经济制度的整顿和改革
一、政治制度的整顿和改革
〔一〕官制的改革 〔二〕科举制的创立 〔三〕府兵制 〔四〕开皇律
〔一〕继续推行均田制 〔二〕整顿赋役与户籍制度 〔三〕统一钱币与度量衡
〔一〕继续推行均田制
• 公元581年〔开皇元年〕文帝称帝后,立即 公布新令,继续均田:
• 其丁男中男永业露田,皆遵后齐之制, 并课树以桑榆及枣。其园宅率三口给一亩, 奴婢那么五口给一亩。……京官又给职分田, 一品者给田五顷,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五 品,那么为田三顷,六品二顷五十亩,其下 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九品,为一顷。外官 亦有职分田。又给公廨田,以供公用。〔?隋 书?卷二四?食货志?〕
〔二〕科举制的创立
• 唐朝人刘秩说:
•
隋氏罢中正,选举不
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
邑无衣冠,人不土著,萃处
京畿。……五服之内,政决
王朝;一命免拜,必归吏部。
•
——〔?通典?卷17?
选举典·杂议论?〕
•
隋文帝598年〔开皇 十八年〕命“京官五品以 上,总管、刺史,以志行 修谨〔有德〕、清平干济 〔有才〕二科举人。〞炀 帝嗣兴,又变前法,置进 士等科。〞进士科的创制, 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奠定。
地方官制改地方三级制为变通的两级制设官内史令二人隶属机构注释汉为中书北周改内史内史省决策机关门下省审议机关尚书省执行机关纳言二人令左右仆射各一人吏部礼部兵部度支583年改为民部都官583年改为刑部工部中央官制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具雏形三省六部制具雏形地方官制地方官制583年开皇三年采用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杨尚希的建议罢去郡这一级实行州县两级制
中国金融历史故事
中国金融历史故事故事一:钱币的诞生故事源自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货币是以物物交换为主。
有一天,晋国的商人到齐国购买物品,但却忘记带上需要交换的货物。
他不得不向齐国的商人借用货物,以便完成交易。
晋国商人立即意识到问题:如果再次需要交换时,他必须回到齐国找到同样的商人。
这个问题启发了他,他决定为每种交易创造一种特殊的代表价值的物品。
他找到了一块黄铜,并把它切割成小块,每一块都有相等的价值。
这些小块黄铜成为了第一种钱币,人们可以使用它们进行交换,而无需亲自携带实物。
这个晋国商人的行动创造了中国古代的钱币制度,它成为了中国金融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故事二:古代银行家的智慧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富有的商人和银行家叫王安。
他是一个聪明而谨慎的人,善于发现商业机会并管理金融风险。
一次,王安听说有一艘贵重的货船即将沉没,船上装载着大量的珠宝和黄金。
他决定贷款给船主,以帮助他挽回一些损失。
船主答应了,王安贷款给了他。
然而,船主倒霉的事情并没有结束。
仅仅几天后,船主的第二艘船也遇到了麻烦,并遭遇了船只受损。
船主再次向王安求救,王安毫不犹豫地提供了贷款。
王安的智慧在于,他不仅考虑到了借贷的风险,还适时地向船主收取了利息。
这样,他既为自己的财富积累提供机会,又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
王安的聪明决策使他享有盛誉,并成为当时中国金融界的杰出人物。
故事三:古代商业帝国的崛起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金融活动日益繁荣的时期。
当时,南方的商业中心开始崛起,辽阔的江河使得商人们能够通过水路进行贸易。
商人们开始创办许多银号和钱庄,为商业活动提供金融支持。
其中最著名的是江南的胡庆余堂和汪庆香火宗。
这两家商业帝国拥有庞大的商业网点,不仅负责货物的贸易和金融服务,还保证了货物的质量和可靠性。
胡庆余堂通过开设分支机构和建立商业关系,成为一个国内外商业帝国。
汪庆香火宗以药材贸易为主,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和庞大的商业网络,取得了难以想象的成功。
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史论稿
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史论稿引言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着重探讨隋唐五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一、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1.农业生产的发展:隋唐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水利灌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隋朝修建了大运河,使得南北交通更加便捷。
而唐朝则推行“开元盛世”,积极兴修水利工程,增加了耕地面积和产量。
2.商业贸易的繁荣:随着农业生产的增长,商业贸易也蓬勃发展。
特别是在唐朝,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
同时,商人阶层也逐渐兴起,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市场经济的形成。
3.工艺制造业的进步:隋唐时期,工艺制造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特别是瓷器、纺织品、铁器等行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都有了显著提高。
隋唐时期的工艺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4.隋唐时期城市化的进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特别是唐朝,长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达到百万规模。
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商业、手工业等产业的繁荣。
二、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变革对社会的影响1.社会阶层分化:隋唐五代时期,由于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财富,社会阶层分化现象明显。
士人、商人等新兴阶层逐渐崛起,在社会中拥有较高地位和影响力。
2.妇女地位提升:隋唐五代时期,由于经济繁荣和文化开放,妇女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妇女参与农业生产和家庭经营,并逐渐涌现出一批才女和女性作家。
3.文化繁荣:隋唐五代时期,经济的繁荣也带动了文化的发展。
唐朝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黄金时期,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达到了高峰。
4.社会风气开放:隋唐五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社会风气的开放。
宫廷文化和士人文化的交流,促进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和进步。
三、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变革对后世影响1.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隋朝统一全国,为唐朝建立奠定基础;而唐朝则成为中国封建王朝中最辉煌的一个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地位。
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 PPT课件
▪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货币 一、隋朝货币的统一和流通 二、唐代的货币 三、五代十国的货币
▪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信用 一、隋朝的公廨钱 二、唐代的信用 三、唐代的汇兑业务:飞钱、便换
▪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理论 一、禁贮钱理论 二、官营汇兑理论 三、其他金融理论
▪ (4) 文字:欧阳询所写,秦汉至隋多用篆书,唐后多用隶书、 楷书
▪ (5) 币材:铜质纯净,铸造工艺考究,制定了铜钱成分的统 一标准,是铸钱制度史上的进步
▪ (6) 冠名:除开元通宝外,均冠以年号
▪ 至此,中国古代铸币制度基本完善
▪ 3.钱币的三个发展时期
▪ 前期:唐高祖武德四年-唐玄宗开元中期,国力强盛,
▪ 意义/影响:
▪ (1) 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货币流通
▪ (2) 形制:统一规定了钱币大小2.5cm、轻重4.25g(2.4铢), 纠正隋五铢钱偏轻的不足,恢复到西汉五铢钱的标准重量
▪ (3) 计量制度:汉到隋的重量单位是斤、两、铢、累,唐朝 将“钱”作为一个新的重量单位,即2.4铢,1两=10钱=24铢 清代库平一钱=标准开元钱一文
除开元通宝外还有民间私铸货币,铸币质量最好时期。
▪ 中期:唐玄宗开元晚期-唐文宗开成年间,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经济受到打击,币制混乱。
▪ 晚期:唐武宗会昌六年-唐哀帝天佑四年,藩镇割据、
兵连祸结、经济衰退,钱币质量低劣,钱径小轻薄,铜 质不纯,掺杂铁、铅杂质,容易锈蚀,官铸私铸已无大 别。
▪ 4.货币危机:钱荒
▪ (1)货币需求不断增加 ▪ 其一,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品交换规模、铜钱使用区域扩大; ▪ 其二,人口增长引起货币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 其三,对外贸易发展引起铜钱大量外流; ▪ 其四,两税法实施,规定以钱纳税; ▪ 其五,销毁铜钱、民间积蓄铜钱现象严重; ▪ 其六,自然损耗,如民间送终之含、江湖覆压之耗等。 ▪ (2)铸钱规模趋于萎缩导致货币供给不足 ▪ 其一,铜料不足,中晚唐战乱不断,严重破坏了铜的生产; ▪ 其二,佛教盛行,寺院用铜数量不菲。
唐代的隋唐五代史研究
唐代的隋唐五代史研究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文化遗产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其中,隋唐五代史更是成为历史学、文学和语言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
那么,唐代的隋唐五代史研究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文化史唐代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中国的文化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和繁荣。
在这个时期里,唐朝的诗歌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唐诗大家如杜甫、李白等,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代表性人物。
隋唐五代史的研究,对于了解唐代文化及其影响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政治史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时期,该时期内中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中,唐朝的建立和其统治形式的建立,成为了唐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唐朝后期,吐蕃和回纥的崛起,所带来的政治和军事的冲击,也成为了五代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焦点。
隋唐五代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唐代政治演变的历程,同时也为我们深入探究五代时期中国政治的内在联系提供了突破口。
三、经济史唐代中国的经济得到空前的繁荣,这个时期内中国的铁路、运河等交通设施得到了非常发展。
同时,唐朝商业的规模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峰。
唐代铸钱技术的突破,也表明了当时中国先进的金融领域发展。
隋唐五代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代经济在革新技术和制度,经济运转和发展上的历程,从而更好地掌握当时中国的金融和商业,同时也为今后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四、社会史在唐代,中国的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其中,最为重要的变化是士农工商四民的区分,这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同时,唐朝大规模的强迫移民,许多人口从东北到南方迁移,这也是唐代社会演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隋唐五代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窥探唐代社会的变化,了解该时期的社会结构与民生变迁,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唐代社会文化。
总之,唐代的隋唐五代史研究成就非常突出,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文化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选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文化ppt(共17张PPT)
三、商邸业店的:发兼展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柜坊:专营货币
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 隋)唐:由于政治统一的、金融农机业构手早工六业七发百展年、。大运河开通、采 取开明政策,唐代商业获得明显发展。
⑴水陆商运都非常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性行业非常发 注达:。不是玄宗前期的年号,而是开辟新纪元的意思。通宝: ⑵流 多草有晚年通市严期,的进格“直宝一管市至货步理”明。发,的末据展空管,间才说理逐上废四制渐市除个度演坊已,字变分经对是成隔不古欧地、能货阳方时适币询商间应的的业上经发墨中市济展宝心只的;影,能发唐白响先展前天巨后,期定大流一城时。行些市开成了城中放为一市对;后千出市唐
现了“夜市” 。 世货币的范式。 ⑶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湖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商业大
都会。
⑷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出现了“柜坊”(银行雏形)、“飞 钱”(类似汇票)。
总结
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 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 位。
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兴 起有力的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和繁荣。
政治状况为文化发展提供社会环境。
________、王维 孟浩然 前期的诗歌开朗奔放、刚健清新;
” 这样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曲辕犁 (有何特点?)
以____________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
★商业的繁荣与哪些因素有关?
盛唐 陶瓷业的成就(中国:“china”)
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李白
(二)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兴修:
(2)制瓷业 1、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⑴原始青瓷——商代(一种釉陶) ⑵成熟青瓷器——东汉末期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
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
一、本章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把握隋唐五代时期货币制度的类型、 特点及货币流通状况,尤其是唐代 的“钱荒” 及通货膨胀。
●了解隋文帝币制改革和唐高祖币制 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了解隋唐五代时期信用的创新与发 展情况,重点是了解隋朝的政府信 用(公廨钱),唐代的信用业务、 信用工具、信用机构以及货币兑换 业的产生和发展。
隋文帝杨坚(左)和唐高祖李渊 (右)
●隋朝货币的统一与流通(P112)
◆隋文帝杨坚于开皇元年(公元581年) 铸行标准五铢钱,叫开皇五铢(又 称置样五铢),属于年号钱。隋五 铢有些铜质色白,故又称“白钱五 铢”(P112)。
隋文帝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钱
• 《隋书》卷二十四 志第十九 食货 载: 高祖既受周禅,以天 下钱货轻重不等,乃 更铸新钱,背面肉好, 皆有周郭,文曰「五 铢」,而重如其文。 钱币直径: 23mm。
唐代·罗江县庸调四十两银饼
◆唐代罗江县庸调四十两银饼是目前 唯一存世的、反映唐代租庸调制度 的白银实物,四十两重。
◆信用方面,汇兑和货币兑换等信用业务产生,存款、 放款、汇兑、货币兑换等主要的传统金融业务均 已产生;出现从事存款业务的寄附铺、柜坊以及 办理汇兑业务的官私机构,包括各道的进奏院、 政府各机关、便换务、私营的金银铺、交引铺; 唐朝以后,质库脱离寺庙成为独立的私营放款机 构;信用工具也出现创新,产生了汇票(飞钱、 便换)和世界上最早的支票——书帖。
◇结束了以货币金属的重量来命名钱币的历史,开 辟了年号钱的新时代。避免了钱名重量与货币金 属实际重量悬殊时带来的麻烦,通宝钱铸有相关 朝代皇帝的年号,成为后世研究某个历史时期社 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资料。
◇规定通宝钱每10文重1两,每一文重量称为一钱, 1两等于10钱,这开创了后世“两”以下十进位 衡法使用的先河,废除了铢、累等称量货币单位。
中国金融发展史
中国金融发展史聊聊咱们中国的金融发展史,那可真是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比一部精彩纷呈的大戏还要引人入胜。
话说在古代,咱们老祖宗那会儿,金融还是个挺陌生的词儿。
那时候的人们,手里攥着几个铜板,最多也就是去集市上换点粮食布匹啥的,压根儿没想过啥投资、理财这些高大上的事儿。
不过,要说金融的萌芽,那还真得从那时候算起。
比如说,古代的银票,那可不就是最早的“支票”嘛!那时候的商人,出门做买卖,带着银票,既方便又安全,这可是咱们金融历史上的一个小亮点呢!到了近代,随着洋人的船坚炮利,咱们中国的金融也开始慢慢和国际接轨了。
那时候,银行、钱庄这些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人们开始有了存钱的意识,也学会了贷款这一招儿。
那时候的金融,虽然还是初生牛犊,但已经显露出了勃勃生机。
到了改革开放那会儿,咱们中国的金融那可是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时候的人们,手里有了点闲钱,开始琢磨着怎么让钱生钱。
于是,股票、债券这些新鲜事物开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记得那会儿,证券交易所刚开业,人们那是蜂拥而至,都想在这金融的海洋里捞上一把。
那时候的股市,那真是风起云涌,波澜壮阔,有的人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有的人却血本无归。
但不管怎样,金融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进入新世纪,咱们中国的金融更是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让金融插上了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些移动支付工具的出现,让咱们出门不用带钱包,一部手机就能搞定一切。
还有那些互联网金融平台,更是让咱们老百姓有了更多的投资渠道,理财也变得更加便捷和灵活。
现在的金融,那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和咱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咱们中国的金融发展史,那可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从最初的银票,到后来的股票债券,再到现在的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每一步都凝聚着咱们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汗水。
未来的金融,那肯定是更加多元化、智能化、人性化,让咱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金融历史-唐代的货币战争与金融觉醒
● 劣币暴力超越盐铁贸易 ● 劣币影响正常商贸交易 ● 钱币质量差异导致社会问题
唐代的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虚钱与实钱的由来
● 唐肃宗时期藩镇割据,威胁中央权力 ● 铸造“乾元重宝”以一当五十 ● 朝廷聚敛财富,致使民不聊生
各种流通的大钱 ,被视为并不值钱的“虚钱” 开元通宝,仍然是人们心中价值最为昂贵的“实钱”
唐代的货币发展
开元通宝的重要历史意义 钱币名称的改变--以通宝为名称蓝本 新衡法的确立--十进制遂取代秤量单位
唐代的货币发展
乾封泉宝
●铸于高宗乾封元年,唐代第一种明确的年号钱 ●稍大于开元钱,却当开元钱十枚, ●为民间拒用,行用8个月就告废止,存世较少
第二章
唐代货币战争:虚钱与实钱
唐代的货币战争
唐朝穿越指南
总结一下
1 开元通宝:从纪重钱到【宝文币制】的重大变革 2 乾封泉宝:为驱逐劣币,刺激经济而生,因无人问津而亡 3 乾元重宝: 为巩固集权,但却导致民不聊生,成为了虚钱 4 信用借贷活跃:出现存款和贷款的柜坊 5 商品交换的活跃,出现了最初的汇兑业“飞钱”
谢 谢
金
融历
史
货币战争与金融觉醒
每利控股员工提升计划
主讲:黄喜玲
唐 第代
一
章的 货 币 发 展
目录
与唐 第实 代 二钱 货 章币
战 争 , 虚 钱
唐
第 三
代
章金
融
的
最
初
形
成
第一章
唐代的货币发展
唐代的货币发展
隋朝:钱货始一,置样为准
公元581年,杨坚下令统一货币, 推行五铢,史称'隋五铢',也叫'开皇五铢'
中国金融史
第三节 先秦时期的金融理论
一、先秦时期的货币理论
战国中期以后,各国开始出现以一种货币统一的趋势,这 些为货币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中国的货币 理论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 (一)单旗的子母相权论 (二)墨家的刀籴相为价论 (三)商鞅的金生粟死论 (四)《管子》(战国部分)的货币理论
二、先秦时期的信用理论
三、王莽的货币改制
王莽以“宜少近古”为宗旨在八年间接连进行了4次币制 改革
四、东汉的货币
东汉始建于建武元年(25),流的货币主要是各种类型 的五铢钱,可分为早中期和晚期两个阶段。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信用
一、西汉的信用
西汉的信用以货币借贷为主要形式,也有实物借贷。 1.政府振(赈)贷 2.私人信用
二、东汉的信用
刘秀以“中兴”汉家相标榜,即位之初,面对 “百姓虚耗, 十有二存”的社会经济现实和大大小小割据势力的存在, 为了巩固政权,实行了两个让步:一是对劳动人民让步, 二是对大地主、大商人的让步,反映到信用上,表现为: 1.政府的赈贷。 2.官负民债。 3.高利贷。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金融理论
一、西汉时期的货币信用理论
目
录
绪 论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金融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金融 第三章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金融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 第五章 两宋时期的金融 第六章 辽夏金时期的金融 第七章 元代的金融 第八章 明代的金融 第九章 清代前期的金融 第十章 清代后期的金融
第十一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金融 第十二章 南京政府前十年的金融 第十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金融 第十四章 南京政府终结时期的金融 第十五章 新中国建立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金融 第十六章 “一五”计划建设时期的金融 第十七章 “大跃进”及调整时期的金融 第十八章 “文革”时期的金融工作 第十九章 拨乱反正时期的金融 第二十章 迎接金融业的持续发展 第二十一章 新中国各时期的金融政策思想 第廿二章 新中国以来的港澳台金融 后 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意义
(1)于商人:消除商人携带现款的风险 (2)于政府:地方政府无需运钱到京师 (3)于金融发展:有价证券,可视作纸币的萌芽
3.产生原因
(1)根本原因:唐代中叶以来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地区间 商业贸易频繁;
(2)直接原因:中后期两税法实施后货币短缺,各地州县 纷纷禁铜钱出境;
利本钱、息利本钱,或简称公廨本、公廨钱、借食本、本钱、官本、本)
1.“捉钱令史” 中叶后,经营败坏、收益减少。 2.原因:官吏腐败、中饱私囊;市场萧条、放款难以收回。 3.特点 (1)本钱来源多样:诸司与州县的本钱国家税收、库藏、别赐等; (2)利息用途广泛:还做杂用、祠祭、蕃夷赐宴、公厨、食料、
馆驿、军中杂用等;
(四)金银
1.不是社会通用货币,用来制造器物、首饰和宝藏 2.职能
无流通手段职能:文献中没有直接用金银计价的记 载,通常会将金银变卖成铜钱或布帛再使用;
支付手段:赋税、捐献、赏赐、军政开支、贿赂、 谢礼等 贮藏手段 3.白银货币化初露端倪 两个特殊边疆地区将白银作为主要货币 岭南(今两广和越南北部一带);西州(今新疆吐鲁番)
(二)回易
597年允许用公款经营回易等业务,不允许放款取利 军官的营利性活动,为补充公用不足,多采取委托方式, 约定资本、时间和收益。
二、唐朝 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都 很发达,长安的东市和西市是国内最大的市场,西 市产生了中国最早的金融市场。 (一)政府放款:公廨本钱(诸色本钱、诸色食利本钱、食
(3)商业日渐发达,商人大量携带铜钱颇多不便。
4.政策变更
(1)811年,政府下令禁止公私经营“飞钱”,钱荒恶化, 影响商业流通,第二年解除禁令;
(2)812年规定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经营飞钱,每一千钱收 取汇费一百文,商人嫌汇费高不汇,政府后取消汇费,平 价汇兑。 5.唐末,各州府留难、拖延不付款的情况增多,汇兑业务 逐渐衰败。
(5) 币材:铜质纯净,铸造工艺考究,制定了铜钱成分的统 一标准,是铸钱制度史上的进步
(6) 冠名:除开元通宝外,均冠以年号
至此,中国古代铸币制度基本完善
3.钱币的三个发展时期
前期:唐高祖武德四年-唐玄宗开元中期,国力强盛,
除开元通宝外还有民间私铸货币,铸币质量最好时期。
中期:唐玄宗开元晚期-唐文宗开成年间,由盛转衰,
2.寄附铺
寄售商店,办理客户寄存东西和出售寄卖的商品
(四)汇兑业务——“飞钱”、“便换”
1.使用流程
商人在京师出售货物后携带不便,将货款交给本道进奏院 进奏院发给一张单据——文牒/公据,分为两半,一半给汇 款人,一半寄回本道 回到本道,合券核对无误即可领回货款 经营该业务的政府机关,除各道进奏院外,还有各军各使、 户部度支盐铁等
(二)谷帛等实物货币地位超过铜钱
隋代社会的自然经济色彩浓重,商品经济
尚不发达,谷帛等实物货币用途广泛 国家收入 赏赐 大额支付
计赃定罪
文帝期间货币流通稳定,炀帝即位后大兴土木、游幸 江都、吸引胡商、奖励对外贸易、三次发动高丽战争, 开销巨大、社会矛盾激化,物价飞涨,加速货币经济 崩溃。 初每千钱犹重2斤,后减至1斤,钱贱物贵,以至于隋亡。
中 国 金 融 史
主讲:范晓婷 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货币 一、隋朝货币的统一和流通 二、唐代的货币 三、五代十国的货币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信用 一、隋朝的公廨钱 二、唐代的信用 三、唐代的汇兑业务:飞钱、便换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理论 一、禁贮钱理论 二、官营汇兑理论 三、其他金融理论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货币
历时380年(581-960年),隋朝和唐朝先后结束了 社会分裂割据状态,重新建立起统一国家,为社会经 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推动了货币制度的进步。 货币总体情况:
实物货币式微没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铜钱日益重要; 纸钱、白银等新兴货币形态开始萌芽、孕育。 北周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杨丽华、宇文阐、杨坚 581年代周建隋,589年灭陈,平定江南,重新统一中国。 617年李渊晋阳兵变 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
5.钱荒利弊
(1)不利于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 (2)推动货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其一,导致了飞钱、便换的产生;
其二,推动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白银进入流通领域发 挥货币的某些职能。
6.政府应对钱荒效果不理想
修改两税法,将大部分税额折成实物征收;
颁布法令强制使用布帛等实物货币; 奖励采铜增加铸钱,严禁销毁铜钱、禁止制造铜器;
一、隋朝货币的统一和流通:五铢钱+谷帛
承南北朝紊乱币制,流通北齐、北周和南朝的旧、恶钱 (一)五铢钱 1.开皇元年(581)发行新五铢,称“隋五铢”“开皇五铢” 制造精致,标准重量为一贯1000枚重4斤2两
2.废除旧钱严禁流通,境内推行新钱
583检查入境铜钱,没收不符标准的铜钱, 回炉重铸
(4)贮藏手段 5.弊端:不耐久藏、易破裂、易污染、不便小额 交易,易偷工减料
(三)谷粟等其他实物货币
在广大农村和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地区 谷粟作为货币的缺点:单位价值小,分量 重,携带不便,因而多在当地做支付手段。 有些地方使用贝壳、食盐等实物货币,如 南诏不用钱币,多用食盐、缯帛、贝等。
2.小额交易用铜钱,大宗交易和长途贩运用绢帛
3.绢帛分为绢和布:绢为丝织物用于大额支付, 布是麻苎之物,为一般劳动人民使用。
4.职能 (1)价值尺度:商品价格、劳力工值收入、计 算赃款 (2)流通手段:市场交易
玄宗颁《令钱货兼用制》:“绫罗绢布杂货等 , 交易皆合通用。如闻市肆必须用钱,深非道理,自 今以后,与钱货兼用,违者准法罪之。” (3)支付手段:赏赐、借贷、薪俸、租金、交 纳赋税、劳务报酬、经费开支、贿赂等
禁贮钱令要求将货币投入市场进行流通,这就意味着金
融机构的资金量受到限制,货币资本金从信用机构抽走便 切断了信用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会抑制和扼杀信用活
动的发展,因而遭到经营金融业务商贾的反对和抵制。
3.禁贮钱令的阻碍
(1)经营金融业务的贵族官僚:积累货币,扩大、发
展信用机构; (2)普通商贾:依托豪门权贵,将货币存放于达官贵
意义/影响: (1) 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货币流通 (2) 形制:统一规定了钱币大小2.5cm、轻重4.25g(2.4铢), 纠正隋五铢钱偏轻的不足,恢复到西汉五铢钱的标准重量 (3) 计量制度:汉到隋的重量单位是斤、两、铢、累,唐朝 将“钱”作为一个新的重量单位,即2.4铢,1两=10钱=24铢 清代库平一钱=标准开元钱一文 (4) 文字:欧阳询所写,秦汉至隋多用篆书,唐后多用隶书、 楷书
(3)规模不断扩大:由京师蔓延到地方府州县; (4)置废频繁:时罢时复,有利有弊,生财之道,加重了劳动人
民的负担,破坏了正常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
(二)民间抵押放款
信用放款:信任借款人,无需提供抵押物品 抵押放款:不信任借款人,必须提供财务抵押
不动产抵押:田地、房屋
典当押款:动产 质库(唐代发展为独立的私人事业)
三、五代十国的货币(907-960年) 唐末年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
北方先后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史 称五代; 南方的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 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 《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各政权连年征战,有的铸大钱,有的铸铁、铅等 质量低下的合金钱,因此五代十国的货币具有制 作粗精不一、铁钱多、铅钱多的特征。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理论
一、禁贮钱理论
唐玄宗于808年下诏设蓄钱之禁,限制民间私蓄铜钱的 数量,以利于货币流通,缓解钱荒。 1.禁蓄钱措施推行:和缓、渐进 政府大力宣传要求拥有大量铜钱的商贾将铜钱投入市场 购买商品;要求地方官吏向商贾宣传禁蓄钱精神并规劝, 但不规定期限,不横加干预,不强迫商人。 2.禁贮钱令的弊端
(三)存款业务
多种商店都提供存款方便,如药店、波斯店、寺 庙等,最接近专门存款的机构是柜坊和寄附铺。 1.柜坊
唐代以前寄存者多为官僚、贵族和富豪,寄存目的在于保 险和避乱;
唐代时寄存者多为商人,目的则为方便市场交易付款,以 免随身携带产生麻烦和危险。 商人、百姓存款后,无需自己去取,便可将所有权转移给 别人,有时以某种信物作为凭证,或使用书帖,上面标明 付款项目、日期、收款人姓名、出帖人署名。(世界上最 早的支票)
戚的金融机构中,使其存款在短期内急剧膨胀。
4.严申禁令:采取严厉措施,要求限期处置货币资本金, 如有违反予以处罚。
(1)普通商人:资本流向土地和城市的房地产业——
土地兼并问题 (2)富商大贾:依托以宦官为统领的左右神策军,以 官钱具名存入其名下。 政府法令失效无法贯彻执行。
二、唐代的货币:钱币+绢帛+谷粟+金银
钱帛为主要货币;黄金除作宝藏外,有时用作价值尺度 和流通手段;白银在唐末五代地位逐渐上升。 1.地区差异:生产力水平和贸易发展程度存在地区差异, 影响地区货币体系
中原内地等经济发达地区:铜钱与绢帛;
边远落后地区:实物货币; 农村地区:钱帛、谷粟。 2.历史发展差异: 前期:自然经济主导,财政收入为布帛和粮食——铜钱 数量少,布帛成为主要货币,”钱帛兼行”; 后期:商品经济力量壮大,铜钱排挤布帛,流通范围逐 渐扩大,边远地区人民也喜爱铜钱;同时出现钱荒问题。
(一)钱币
1.名称:金属称量货币—货币称宝并冠以年号
货币称宝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表明货币威力增大, 钱币自唐代起成为宝物而支配人类社会。
2.“开元通宝”:开辟新纪元、通行宝货
最先铸造,数量最多、最为重要,表明我国古代钱币 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其重要意义仅次于五铢钱,唐 后流通一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