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考散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

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

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乙)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

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

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

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1)下面对语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选段主要介绍了北平的物产丰富,环境动中有静的特点。

B.甲、乙两个语段运用了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北平的特点。

C.选段的语言通俗质朴而又简洁、亲切,并带有浓厚的“京味”。

D.老舍以一个贫寒知识分子的眼光看待北平,选取了日常所见和极其平民化的意象。

(2)对“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一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结尾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了高潮,却又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B.最后“真想念北平呀”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C.结尾真挚而委婉地表达情感,要落泪是深情的呼唤,表明爱得非常深厚。

D.点明题意,照应了文章前面“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的说法,使结构更严谨。

【答案】(1)A(2)C【解析】【分析】(1)A项,“环境动中有静的特点”理解错误,选文并没有这方面的描写。

最新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受不住,最终笑成了花面,形象生动。

在文章第②节中,作者描写春天的娇媚和敏感,一声雷可以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俗话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人们总是对日出充满了浪漫和向往。

此次去养马岛,也是为了看这里的日出而来的。

2)第一天早晨,我和朋友早早地起床,穿上厚厚的衣服,来到海滩上等待日出。

刚开始时,天还是黑漆漆的,只有远处的灯光闪烁着。

我们找了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慢慢地等待着。

3)渐渐地,天边开始泛起了一丝红色,像是一把火在燃烧。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把火越来越旺盛,红色也越来越明亮,像是一朵盛开的大红花。

在这个时候,海面上的水波也开始变得光滑起来,像是被温暖的阳光抚摸过一般。

4)终于,太阳缓缓地从海面上升起来了,太阳的光芒照耀着整个海面,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和舒适。

此时,我们不禁感叹着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美好。

5)在养马岛看日出,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那种宁静、美丽和神秘,让人感到无限的惊奇和感动。

我相信,这次经历会一直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1.为什么人们总是对日出充满了浪漫和向往?(2分)2.文章的主题是什么?(2分)3.第一天早晨,作者和朋友来到海滩上等待日出,他们穿上了什么衣服?(2分)4.在等待日出的过程中,天边开始泛起了什么颜色?(2分)5.海面上的水波在什么时候变得光滑起来?(2分)6.太阳从海面上升起来的时候,太阳的光芒照耀着什么?(2分)7.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用哪些词语来描述看日出的经历?(3分)2.最初几日天气阴雨,天空被云雾笼罩,海天一色,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灰色。

看不到太阳,也无法分辨方向。

3.有一天清晨,我来到阳台上,突然发现天空和海面的一侧闪耀着红光,云层后面出现了一个大红球,那是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

近年中考散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近年中考散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老屋周克武(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

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

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3)老屋真的"老"了。

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4)我默默走近老屋。

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

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5)梦里有我的童年。

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

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

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

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6)老屋是心的归宿。

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

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

【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

【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

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第一篇:《草地上的旋律》题目在一片美丽的草地上,小明发现了一个小小的草丛,里面藏着许多生物。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小明发现了哪些生物?2. 这些生物是怎样的?3. 小明对这些生物的感受是怎样的?答案1. 小明发现了青蛙、蝴蝶和蜜蜂。

2. 这些生物都充满生机活力,各有不同的特点。

青蛙在草地上不停跳跃,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蜜蜂忙碌地采集花蜜。

3. 小明对这些生物感到惊叹和欣喜,觉得它们在草地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使她心情愉快。

第二篇:《童年的小乐趣》题目这篇文章描述了童年时代小明的一些乐趣。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 文章提到了哪些乐趣?2. 这些乐趣给小明带来了什么样的体验?3.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乐趣?答案1. 文章提到了放风筝、骑自行车和玩泥巴的乐趣。

2. 这些乐趣让小明感到自由、快乐和无忧无虑。

3. 是的,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乐趣,比如和朋友一起玩捉迷藏,追逐彩色气球。

第三篇:《春天的美景》题目这篇文章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 文章里提到了哪些春天的景色?2. 这些景色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3. 你最喜欢春天的哪个景色?答案1. 文章提到了春天的花朵盛开、绿树成荫和小溪流水的景色。

2. 这些景色给人们带来了愉悦和舒适的感受,让人心情愉快。

3. 我最喜欢春天花朵盛开的景色,花海绚烂多彩,令人陶醉其中。

第四篇:《友谊的宝藏》题目这篇文章讲述了小明和小刚之间的友谊。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 小明和小刚是如何成为朋友的?2. 他们之间是如何支持和帮助对方的?3. 友谊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快乐?答案1. 小明和小刚是在学校的一次活动中相识的,彼此产生了兴趣和好感,从而成为了朋友。

2. 他们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度过了许多快乐和难忘的时光,互相帮助解决困难和烦恼。

3. 友谊为他们带来了真挚的情感和无尽的快乐,在彼此的陪伴中成长和进步。

中考散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及答案

中考散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及答案

中考散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及答案散文阅读一直以来都是中考语文中重点考察的考点,为了帮助大家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中考散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及答案,供考生阅读练习。

中考散文阅读专项阅读原文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

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

①康熙二十三年的一天,清代两广总督吴兴祚①一路向东,从广州来到潮州的韩文公祠。

远山如骏马奔腾而来,石阶似巨龙蜿蜒入云。

吴兴祚感慨万分,题诗勒石。

这一年是1684年。

此后300余年,因为这首诗,吴兴祚与他倾慕不已的文公韩愈一道,被镌刻在中国南疆的文化碑林。

②以这一刻为终点,时光向前倒退865年——这是公元819年,元和十四年,短暂的“元和中兴”已经攀到了顶峰。

这一年,还有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小到同这一年的任何一件事相比,似乎都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恰恰是这件小事,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命运。

③史料记载,“十四年正月,宪宗遣宦官赴法门寺迎佛骨至长安。

留宫中供奉三日,然后送各个寺院供奉。

长安王公百姓瞻视施舍,唯恐不及。

”刑部侍郎韩愈却不以为然,他“不合时宜”地上表切谏,慷慨陈词,直言将佛骨送到寺院里让百姓供养,毫无意义且劳民伤财。

在中国数千年、数万计的“表”中,这份秉笔直言、震古烁今的《论佛骨表》,是中国文化史中足以彪炳史册的大文章,也是中国政治史上文人因言获罪的耻辱一页。

④元和十四年元月十四日,1200年前一个阴冷晦暗的冬日,韩愈蹒跚着走出长安,以戴罪之身一路向东、向南,再向东、向南。

⑤潮州,是韩愈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挫折。

在被押送出京后不久,韩愈的家眷亦被斥逐离京。

就在陕西商县层峰驿,他那年仅十二岁的女儿竟病死在路上。

仕途的蹬蹭,女儿的夭折,家庭的不幸,命运的乖蹇;因孤忠而罹罪的锥心之恨,因丧女而愧疚的切肤之痛;对宦海的愁惧,对京师的眷恋……悲、愤、痛、忧,一齐降临到韩愈头上。

⑥然而,这又怎样?⑦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恰是韩愈的忧思与隐忍,与百姓的忧愁悲苦相比,个人的坎坷又算得了什么?四月二十五日,韩愈辗转三月余,终于抵达潮州,行程八千里,费时近百天。

近年来中考56篇散文阅读【带答案】

近年来中考56篇散文阅读【带答案】

目录近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散文阅读》 (3)雪白 (3)短文两篇 (4)草记 (5)诗与成都 (7)窗花 (9)老师! 老师! (10)谁能脱口叫出你的芳名 (12)那些乡间的事物 (13)美哉,嵇康之死 (14)燃烧的木棉 (16)燕子来时 (18)最靠近天堂的地方 (19)别样山茶红 (20)翠湖留下的心影 (22)庄稼乡村 (24)中国不亡,有我! (26)清新的散文隽永的苦味 (28)苦瓜 (28)槐花 (31)消失的故乡 (32)无题 (34)河西走廊的月亮 (35)倾听草木的呼吸 (37)地铁客的风格 (39)千年古城梅州——走进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41)想象鸟鸣的幸福 (43)笔尖上的中国 (45)黄昏断想 (47)橡树之谜 (48)格布上的花 (49)痴心石 (50)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52)痴心石 (53)给成人读的童话 (55)优人一等的心 (56)君子的争与不争 (58)绝版的暮春 (59)时间让你与众不同 (61)人间草绿 (62)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64)青城山下忆大千 (65)养马岛日出 (67)家徽 (68)麻雀 (70)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71)杏荫井台 (73)春之怀古 (75)消失的年声 (76)河床开始回忆河流 (78)《汉字书法之美》自序 (80)半岛小夜曲 (81)乡村一树寂寞红 (85)石崖上的枣树 (86)素颜如雪 (88)近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散文阅读》雪白王开岭一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比如雪。

在我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

她使我隐约想到了“圣诞、人类、福祉、博爱、命运”这些宗教意味很浓的词。

那神秘无限的洁白,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静,纯银般安谧、祥和的光芒,浑然天地、梦色绝尘的巍峨与澄明……拿什么更美的形容她呢?她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最美的意境了。

童年时,我心里涨满了雪,比大地上的棉花还要多。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园外巴金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

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

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

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

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

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

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

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8月14曰的惨剧。

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

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

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

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我回头看,没有人。

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

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

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

人们还在那里挖掘。

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

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

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

(完整版)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完整版)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1)木棉花开①坐在办公桌前,不经意的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情景顿时令我惊呆了———窗外的枝丫上何时挂满了红花,那花开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我竟浑然不觉。

②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总觉得有些沮丧。

院子里还有许多常青植物,虽然欣欣向荣,却总觉得没有些许的变化,似乎有些呆板。

看着灰白色的枝干笔直地冲向云霄,我在认知里仔细搜寻:我曾把它当作是作家茅盾笔下的白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我也曾把它当作是鲁迅《秋夜》里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它虽光秃秃的一叶不挂,但骨子里却透着精气。

然而,冬去春来,这毫不起眼的枯树,竟喷出了“火焰” ,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

这突如其来的绽放,似那腾空而起的火树银花定格在咫尺之间,好美!③这棵毫不起眼的枯树就是木棉树,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认识了它。

春天时,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

早春二、三月,木棉萧瑟的枯枝上先是绽故了满树火红,接着新芽才萌发。

木棉树花落后长出长椭圆形的葫果,成熟后果英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

朵朵棉絮飘浮空中,如下六月雪一般,有一番特别的情趣。

④木棉树因其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冠总是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明似火的大红花,被人誉之为英雄树、英雄花。

有记载最早的“英雄花” 见于清人陈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

⑤正当我陷入沉思,“啪”的一声,一朵碗大的木棉花猛然地跌落,掷地有声、干脆利落。

拾起木棉花,我突然觉得有些惋惜,那还是开的正盛的花朵,娇艳欲滴的花瓣里饱含着充足的水分,通体透红的花朵仍完好无损。

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是安静的,默默无闻地积蓄着力量,而后这一树的灿烂,迸发了参天的无限辉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屋周克武(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

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

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3)老屋真的"老"了。

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4)我默默走近老屋。

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

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5)梦里有我的童年。

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

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

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

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6)老屋是心的归宿。

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

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

【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

【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

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相。

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

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

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

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

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

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

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

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

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

只有墙角那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10)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11)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

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

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

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

(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选自2008年第3期《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10、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

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3分)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 )→(2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3 )→站在老屋门口11、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12、文中描写细腻感人。

参考示例,从第(7)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

(4分)【示例】句子: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

品析:"轻抚"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借月亮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对"我"的疼爱及给予"我"的心灵抚慰。

13、第(9)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

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我的梦里"?(3分)14、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

(5分)【参考答案】1)默默走近老屋(2)抬脚跨进门槛(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11、既蕴含着作者回到老屋时涌起的亲切感,又蕴含着作者对老屋老去的惋惜之情。

12、示例一:A,“春燕衔泥”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建造新房时的不辞劳苦,满怀憧憬,读来真切感人。

示例二:B,“拍拍”、“指指”,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造好房子后的喜悦、自豪。

13、既指在我入睡后奶奶依然我唱着童谣,又指奶奶的童谣和奶奶的爱意深深地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

14、示例一:我觉得作者这肃决定是对的。

因为老屋虽老,却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好的居住条件,更需要有精神的家园,比如人们搬迁或远行时,总是对故园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所以作者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

示例二: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是不妥的。

虽然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使他的灵魂有了归宿,但是一味沉迷于过去,往往会牵绊住人生前进的步伐;时代在发展,拆除老屋,重建时尚的新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所以老屋还是应该拆的。

示例三: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有他的道理,也有他的不妥之处。

道理在于: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

不妥之处:人不能总停留在过去,拆除老屋,重建新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绝唱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

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②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

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

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

不管在明亮的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

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

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

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

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

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1、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亭亭:2、第④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的,第⑤⑥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的精神。

(2分)3、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1)从修辞的角度: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赏析:(2)从含义的角度: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赏析:4、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2分)5、文段⑦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4分)6、根据文章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

(3分)答案18.答案示例:这里指荷花直立而美好的样子。

(2分) 19.外在形态(形象) 议论、抒情(评分:2分。

每空1分,第二空只答对一项不得分) 20.(1)示例: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

(2)示例: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

(评分:4分。

每句2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即可) 21.答案示例:两者都经受摧残,外形都是残破的,精神都是不屈的。

(评分:2分。

只答后两句,大意对即可。

如果从文章中摘取“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得1分) 22.答案示例:“留得残荷听雨声”听的重点是雨声,表现的是一种审美的情趣;“风雨声中听残荷”突出的是感受残荷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和力量。

(评分:4分。

大意对即可) 23.答案示例:这里指圆明园的残荷虽然饱受摧折,枯败残破,但依然自信、孤傲,表现的是一种绝美的精神。

(评分:3分。

大意对即可)山的呼唤(1)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2)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

(3)童年时,在故乡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

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

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颗的松果。

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