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考散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1)
中考散文阅读习题与答案
中考散⽂阅读习题与答案⼀、透“形”理出作品选取的材料,概括⽂章的要点。
做这类题⽬,可抓住⽂章的写作对象,找出各段的中⼼句;没有中⼼句的段落,要归纳出每段的要点;内容相近的段落进⾏合并概括。
理清⽂章的思路。
⽂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
散⽂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理好“形”和“神”的结合点——线索,就等于把握了⽂章意脉。
常见的散⽂线索类型有:事件的来龙去脉;作者的见闻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某⼀具体事物。
考题常以⽂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章选择材料的依据来出现。
把握灵活多样的表达⽅式。
散⽂通常以抒情为主,往往是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形成夹叙夹议的笔法,考试有时会让考⽣来体会其作⽤,尤其是景物描写的作⽤,这就必须在了解表达⽅式各⾃的前提条件下,联系⽂章的具体进⾏分析。
⼆、抓“神”品味语⾔。
这是散⽂的⼀⼤考点,可从⽤词的准确性、⽣动性,句式的整齐变化,修辞的灵活运⽤等⾓度来分析。
散⽂的语⾔不是⼀般意义上语⾔⽂字的精炼和优美,更在于作者的个性同语⾔美所共同融合的独特美感,所以品味散⽂语⾔还需从情韵上去推敲,体会其深层含义,抓中⼼词分析其⽐喻义或引申义是解决这类题⽬的关键。
关注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及穿透的⼈⽣哲理。
在了解散⽂的写作背景及中⼼内容的基础之上,注意把握⽂中关键语句:注意那些抒情的句⼦和发表议论的语句;要注意领起后⽂或收束前⽂的语句;要注意那些运⽤了⽐喻、反问、排⽐、象征等⼿法的语句以及语意⽐较含蓄的语句等。
体味作者透过字⾥⾏间所持的对⼈⽣对世事的认识和情感,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了解表现⼿法。
感情、⼈⽣哲理须有所寄托,或借景以抒情,或托物以⾔志,这是写抒情散⽂常见的表现⼿法。
另外针对诸如渲染、衬托、铺垫、象征、对⽐、以⼩见⼤、侧⾯暗⽰、卒章显志、动静结合、虚实相⽣、先抑后扬、借物喻⼈、前后照应等,考前必须要有与此相关的知识和理解,否则很可能会连题⽬都看不懂。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不求答案的叩问陈益时光漫漫似水。
至今回想起来,只读过三年小学的母亲并没有给我留下金钱和尊荣,甚至从没说过一个“爱”字,但我始终感受着。
这令我明白,“做”永远比“说”来得重要。
最难忘的情景,是一灯如豆的夜晚,她在缝纫机旁默默劳作,而我们在饭桌上写着作业。
忽然发觉空气中有焦臭味,原来是灯火燎到了我的头发。
偶尔,母亲也会抱怨,也会唠叨,可是手脚从来也不肯停歇。
她始终是温厚而乐观的。
到了晚年,右脚的脚弓蜷曲变形,乃至神经性瘫痪,只得躺在床上,与“尿不湿”为伴,她不过为再也无法干活而沮丧。
或许,这么多年来我以六根清净的心态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继承了她的秉性吧?我为母亲做过一件事,写了一篇散文《十八双鞋》。
自幼,我们兄妹四人就习惯于穿母亲做的布鞋。
千针百纳的布鞋,凝聚着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记忆,历久弥新。
散文是由此引发的岁月与亲情的写实,没有一点儿虚构。
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翻译家中由美子来中国,为了翻译《十八双鞋》,特意从上海去往锦溪古镇访问母亲。
分手时,她向母亲讨了一只买菜用的竹篮带回日本。
她在信中对我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
这没有故意夸赞的水分。
母亲是平凡的、朴素的,甚而因过度劳累而病残,却让每一个认识她的人敬重。
印象中,她右边乳房明显下垂,颇不对称。
这是哺育四个孩子的结果。
自小我的耳畔总有她脚踩缝纫机,为我们缝缀衣服的声音。
然而命运弄人,多年来,我偏偏不能给脚弓畸形的母亲买到一双合适的鞋,令人无法言说的疼痛……平心而论,我们并非上一辈人的复制,没必要,也没可能。
时代给了我们不同的人生岁月。
若干年以后,我也会像母亲一样走完最后一步,消逝得无影无踪。
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把每一天作为最后一天,珍惜它,不浪费,度过余生。
我不再有挥霍的资本。
远离那些虚名假誉,似是而非,妄想攫取,烦嚣纷扰,让自己脱离桎梏,真正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也许还能做点事,对社会有用。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散文1-30) (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阅读理解(散文1-30) (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是谁爱着你的背影邓迎雷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
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
”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
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
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
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
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候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
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
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
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
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
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
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
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
中考语文现代文(散文)阅读 专题训练 共32篇 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共32篇参考答案(一)答案:1、①交假币自责愧疚,②表心意深受教育。
(意近即可)(2分)2、不能。
这一段交待假币来历和辰的经济状况,(1分)为后文辰自责、赎罪埋下伏笔。
(1分)(意近即可)3、①老教授穿着寒酸;(1分)②收到钱后被小偷偷走;(1分)⑧收到假币却不知道学生在欺骗他(1分)。
这三张假币来历不寻常,留下它是为当年帮助和爱护学生的行为留下见证和纪念(2分)(共5分,意近即可)4、示例:辰:可以及时直接向教授说明情况,表达内疚,向老师认错。
(2分)免得内心长时间受到良心谴责。
(1分)(言之有理即可)老教授:可以暗地里找辰谈话,及时指出他的错误,也可以允诺辰缓交学费或帮代交学费,(2分)这样可以让辰及时明白并纠正自己的错误(1分)(言之有理即可)5、示例:(1)题目:“泪流满面”写出了辰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答案:写出了辰明白真相后内心的震撼,激动。
(2)题目:辰决定还要向老师再学习几年,他还要向老师学习什么呢?(二)答案:1、(1)wéi(2)zài(3)jiù(4)chù(共2分,每小题0.5分)2、做事守规矩(安分守己)(1分)围绕“爱护树木、热爱自然、有朴素的环境意识”回答即可。
(共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分)3、围绕“比喻、拟人或语言生动形象”回答皆可。
(共4分,评析3分,语言表达1分)示例①“像冬夜的守护神”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火炉的重要,驱走了冬日的严寒,带来了温暖。
示例②“眨着眼睛”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炉火跳动的情态。
示例③这句话语言生动形象,用“守护神”形象地写出了火炉的重要,用“眨着眼睛”生动地表现了炉火跳动的情态。
4、围绕“火炉吞吃柴火承接上文,寒假跟大人上山拉柴引起下文”回答即可。
(共3分,分析2分,语言表达1分)5、围绕“冬季漫长、天气寒冷、工具破旧、路途遥远、找风倒木困难、扛风倒木累”回答即可。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及答案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园外巴金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
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
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
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
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
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
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
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8月14曰的惨剧。
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
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
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
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我回头看,没有人。
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
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
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
人们还在那里挖掘。
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
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
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散文451-480) (含答案解析)
③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掉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在我面前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没有我高了!
④对于我的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并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⑧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奉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镰刀是父亲的笔,麦子是墨,他可以在田野上挥毫泼墨,只是他没能教会我,而我也从没用心学过。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第一篇:《草地上的旋律》题目在一片美丽的草地上,小明发现了一个小小的草丛,里面藏着许多生物。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小明发现了哪些生物?2. 这些生物是怎样的?3. 小明对这些生物的感受是怎样的?答案1. 小明发现了青蛙、蝴蝶和蜜蜂。
2. 这些生物都充满生机活力,各有不同的特点。
青蛙在草地上不停跳跃,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蜜蜂忙碌地采集花蜜。
3. 小明对这些生物感到惊叹和欣喜,觉得它们在草地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使她心情愉快。
第二篇:《童年的小乐趣》题目这篇文章描述了童年时代小明的一些乐趣。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 文章提到了哪些乐趣?2. 这些乐趣给小明带来了什么样的体验?3.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乐趣?答案1. 文章提到了放风筝、骑自行车和玩泥巴的乐趣。
2. 这些乐趣让小明感到自由、快乐和无忧无虑。
3. 是的,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乐趣,比如和朋友一起玩捉迷藏,追逐彩色气球。
第三篇:《春天的美景》题目这篇文章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 文章里提到了哪些春天的景色?2. 这些景色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3. 你最喜欢春天的哪个景色?答案1. 文章提到了春天的花朵盛开、绿树成荫和小溪流水的景色。
2. 这些景色给人们带来了愉悦和舒适的感受,让人心情愉快。
3. 我最喜欢春天花朵盛开的景色,花海绚烂多彩,令人陶醉其中。
第四篇:《友谊的宝藏》题目这篇文章讲述了小明和小刚之间的友谊。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 小明和小刚是如何成为朋友的?2. 他们之间是如何支持和帮助对方的?3. 友谊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快乐?答案1. 小明和小刚是在学校的一次活动中相识的,彼此产生了兴趣和好感,从而成为了朋友。
2. 他们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度过了许多快乐和难忘的时光,互相帮助解决困难和烦恼。
3. 友谊为他们带来了真挚的情感和无尽的快乐,在彼此的陪伴中成长和进步。
近年来中考56篇散文阅读【带答案】
目录近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散文阅读》 (3)雪白 (3)短文两篇 (4)草记 (5)诗与成都 (7)窗花 (9)老师! 老师! (10)谁能脱口叫出你的芳名 (12)那些乡间的事物 (13)美哉,嵇康之死 (14)燃烧的木棉 (16)燕子来时 (18)最靠近天堂的地方 (19)别样山茶红 (20)翠湖留下的心影 (22)庄稼乡村 (24)中国不亡,有我! (26)清新的散文隽永的苦味 (28)苦瓜 (28)槐花 (31)消失的故乡 (32)无题 (34)河西走廊的月亮 (35)倾听草木的呼吸 (37)地铁客的风格 (39)千年古城梅州——走进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41)想象鸟鸣的幸福 (43)笔尖上的中国 (45)黄昏断想 (47)橡树之谜 (48)格布上的花 (49)痴心石 (50)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52)痴心石 (53)给成人读的童话 (55)优人一等的心 (56)君子的争与不争 (58)绝版的暮春 (59)时间让你与众不同 (61)人间草绿 (62)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64)青城山下忆大千 (65)养马岛日出 (67)家徽 (68)麻雀 (70)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71)杏荫井台 (73)春之怀古 (75)消失的年声 (76)河床开始回忆河流 (78)《汉字书法之美》自序 (80)半岛小夜曲 (81)乡村一树寂寞红 (85)石崖上的枣树 (86)素颜如雪 (88)近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散文阅读》雪白王开岭一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比如雪。
在我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
她使我隐约想到了“圣诞、人类、福祉、博爱、命运”这些宗教意味很浓的词。
那神秘无限的洁白,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静,纯银般安谧、祥和的光芒,浑然天地、梦色绝尘的巍峨与澄明……拿什么更美的形容她呢?她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最美的意境了。
童年时,我心里涨满了雪,比大地上的棉花还要多。
最新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思源中小学资源库的店关注最新中考散文阅读真题及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14分)春之怀古张晓风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
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
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
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亊: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并始丈量天空了。
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壤去数。
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
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
而风,交给檐前的去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⑦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①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②在湮远③年代中的春天。
(完整版)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1)木棉花开①坐在办公桌前,不经意的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情景顿时令我惊呆了———窗外的枝丫上何时挂满了红花,那花开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我竟浑然不觉。
②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总觉得有些沮丧。
院子里还有许多常青植物,虽然欣欣向荣,却总觉得没有些许的变化,似乎有些呆板。
看着灰白色的枝干笔直地冲向云霄,我在认知里仔细搜寻:我曾把它当作是作家茅盾笔下的白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 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我也曾把它当作是鲁迅《秋夜》里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它虽光秃秃的一叶不挂,但骨子里却透着精气。
然而,冬去春来,这毫不起眼的枯树,竟喷出了“火焰”,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
这突如其来的绽放,似那腾空而起的火树银花定格在咫尺之间,好美!③这棵毫不起眼的枯树就是木棉树,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认识了它。
春天时,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
早春二、三月,木棉萧瑟的枯枝上先是绽故了满树火红,接着新芽才萌发。
木棉树花落后长出长椭圆形的葫果,成熟后果英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
朵朵棉絮飘浮空中,如下六月雪一般,有一番特别的情趣。
④木棉树因其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冠总是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明似火的大红花,被人誉之为英雄树、英雄花。
有记载最早的“英雄花”见于清人陈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⑤正当我陷入沉思,“啪”的一声,一朵碗大的木棉花猛然地跌落,掷地有声、干脆利落。
拾起木棉花,我突然觉得有些惋惜,那还是开的正盛的花朵,娇艳欲滴的花瓣里饱含着充足的水分,通体透红的花朵仍完好无损。
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是安静的,默默无闻地积蓄着力量,而后这一树的灿烂,迸发了参天的无限辉煌。
(完整word版)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doc
中考散文及答案( 1)木棉花开①坐在公桌前,不意的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情景令我惊呆了———窗外的枝丫上何挂了花,那花开得烈烈,火火,而我竟然不。
② 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半年多了,原以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然挺拔,却有一般粗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年不开花、果,此,我得有些沮。
院子里有多常青植物,然欣欣向荣,却得没有些的化,似乎有些呆板。
看着灰白色的枝干笔直地冲向云霄,我在知里仔搜:我曾把它当作是作家茅盾笔下的白———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哪怕只有碗来粗,它却努力向上展;我也曾把它当作是迅《秋夜》里———默默地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它光的一叶不挂,但骨子里却透着精气。
然而,冬去春来,毫不起眼的枯,竟出了“火焰” ,大的花像一火苗在枝跳着,燃起了新的生命。
突如其来的放,似那空而起的火花定格在咫尺之,好美!③ 棵毫不起眼的枯就是木棉,直到今天我才真正了它。
春天,一橙;夏天叶成;秋天枝叶瑟;冬天枝寒。
早春二、三月,木棉瑟的枯枝上先是故了火,接着新芽才萌。
木棉花落后出形的葫果,成熟后果英开裂,果中的棉絮随落。
棉絮浮空中,如下六月雪一般,有一番特的情趣。
④ 木棉因其属于速生、阳性种,冠是高出附近周的群,以争取阳光雨露,种向上的精神及明似火的大花,被人誉之英雄、英雄花。
有最早的“英雄花”于清人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 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
⑤ 正当我陷入沉思,“ ”的一声,一碗大的木棉花猛然地跌落,地有声、干脆利落。
拾起木棉花,我突然得有些惋惜,那是开的正盛的花,欲滴的花瓣里含着充足的水分,通体透的花仍完好无。
在一年的大部分里,它是安静的,默默无地蓄着力量,而后一的,迸了参天的无限煌。
一年的精沉淀,一年的淡定从容,直到此此刻 , 的花了它的存在,堂的喝彩彰了它的内力。
⑥ 我手捧落花,泪流面———木棉花落在了下的草坪上,是很美。
花开花落之,你已向世人展了最美的章,用心、用情精心写。
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2篇)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篇1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型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它的内容广泛、题材各异。
下面是我整理的《生命的暗示》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能帮助同学们!《生命的暗示》阅读原文 (1)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
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
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
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2)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3)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吗?是因为它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是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4)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5)唯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
在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是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6)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
(7)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是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
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
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
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恣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
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微博]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8)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
中考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散文阅读练习仰望母亲含着泪,静静地望着她——我不得不仰望我的母亲;她还在为花木浇灌看,伛偻太阳很好;明晃晃地让春的气息四处弥散,宛若迷人的轻音乐;阳光下,我坐在小凳上洗衣服,母亲在一边给花木喂豆汁;母亲忽然说:“我听见收音机里说了,现在,海葬好像每年只有一次……”我愣愣地看着母亲;母亲笑着,又说:“如果可以,你以后就给我报名海葬;要不,树葬也行;不过,我们这里好像没有树葬……”我不知该怎么接母亲的话茬;母亲又道:“真的,到时候,怎么省事就怎么做吧;”母亲82岁高龄了,跟她唯一的女儿交代身后之事,也是人之常情;事实上,母亲已不止一次如此平静地与我谈起这个话题了;我放下满是泡沫的衣服,望着母亲的眼睛说:“妈……我答应你……我明白你的心思,你放心就是;不过你也要答应我,这话,请你从此不要再说千万,千万你看外面的太阳,你一定要晴朗地活着一定要健康地活着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母亲笑道:“好,好,我不说了,不说了;”我无法再看笑吟吟的母亲,急忙低头洗衣;我不想让母亲看见我的眼睛湿了;心思,早巳不在洗衣了;罗曼·加里写下我的母亲独一无二时,母亲早巳离开了人间;他的记忆始于13岁时的清贫生活,青年时期陷身二战,是母亲的书信,使他穿过了二战的硝烟;但是直到与母亲阴阳相隔,他才知道支撑起他生命的天宇的250封书信是母亲事先就写好的,才领悟到母亲的独一无二;而我,似乎打懂事起就明白,我所知晓的与我有关的每件事,无论寻常或不寻常,无论我喜欢或不喜欢,无一不是母亲独一无二的安排;我庆幸,我能够在母亲健在的时候就明白这一点;母亲一生坎坷,命运多舛;现在,80多年的风风雨雨都已归于宁静,归于平淡;养花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年她还要到各处走走;她说,超山的唐梅宋梅是她最喜欢的;我想,她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告诉我她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母亲教了将近40年的书,做了无数为人知或不为人不知的善事;母亲的背驼了,头发白了,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她时常教我要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任凭潮起潮涌;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母亲之智,智于水,母亲之仁,仁于山,所以我一直不敢轻易写母亲;这样的母亲,我如何写得了;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每次读到这里,心头最柔软的地方便蓦然一动;这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却有着无数个相通的母亲,有无数的爱意氤氧让我去联想,去感触;我停下手里的活,抬起头,的身影在阳光里几近透明,已经不足1米50的个子显得羸弱而又坚强;寻常的母亲,总会在一个又一个瞬间,让我猝不及防地流泪,让我不得不提笔写下一些文字,在我生命的年轮上,留下一些不寻常的刻痕;1、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1) 母亲已不止一次如此平静..地与我谈起这个话题了 (2) 你看外面的太阳,你一定要晴朗..地活着2、“这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却有着无数个相通的母亲”这句话有什么含义3、仔细阅读2-8段,请写出作者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4、文章后半部分写对母爱的感触,材料丰富,耐人寻味;请摘录其中的一条,分析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示例:材料: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的话;分析:运用这一材料,写出了作者与史铁生作品的情感共鸣,表现了自己对母爱的理解;5、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用“仰望母亲”作为标题我怕你们急于求成同学们,在你们即将开始人生新的旅程的时候,我想与你们分享这个真实的故事;小时候,我家有一棵杏树,农历三月,杏花开了,我就会跑去看,有时会睡在杏树底下,仰望蓝蓝的天空,等待着洁白的杏花结成绿绿的杏果,因为杏是我重要的口粮;杏花凋谢了,变成小小的果实,我就迫不及待地摘下来吃;你们知道,刚成果的杏,一咬就咬到嫩嫩的杏仁,非常非常苦,是没有办法吃的;但我还是忍不住摘下来尝一尝;等待杏的成熟真是漫长的煎熬;慢慢地,杏核变硬了,果实也变大了,我就开始大规模地吃,当然杏还是很酸的,酸得让人龇牙咧嘴;到农历五月底、六月初,杏开始发黄了,但我们家杏树的杏已差不多被我吃光了;我拿着最后剩下的自家的杏与村里的小朋友交换着吃,结果发现,尽管我家的杏个头较大,但别人家的杏都比我们家的香甜可口;为此,我曾几次向父亲建议,把这棵杏树刨了,栽一棵新的杏树;不知为什么,父亲一直没有采纳我的建议;所以,在我记忆里,我家的杏是全村最酸最苦的杏;1978年我上大学了,就再没有可能与我们家的杏树朝夕相对;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我从西安回到家乡;我一到家,妈妈就给我端上来一大盘杏,她知道我爱吃杏,又听说城里没有杏树;这杏又大又甜,真是好吃,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杏;我问妈妈:“这是哪家的杏,这么好吃”妈妈说:“就是咱自家的杏啊”这怎么可能呢原来,我们家的杏比别人家的熟得晚,即使表面上看上去发黄,还得等上十天半月才能真正熟透;熟透了,就是最香最甜的杏;小时候,我从来没有吃过熟透了的杏,难怪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的杏总是酸的;同学们,我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你们:杏如人生,先苦后酸,再由酸变甜;杏如小孩,有的发育早,有的发育晚;杏如万物,长在向阳地的开花早,长在背阴地的结果迟;杏又同人一样,有的成熟早,有的成熟晚;作为上进的学生,我不担心你们没有远大抱负,但很担心你们急于求成生活是需要耐心的,耐心意味着要经得起眼前的诱惑,意味着要道法自然;不要采摘没有成熟的果实,否则,你的生活一定是苦涩的成熟是自觉自悟;只要你顺其自然,不急于求成,你吃到的杏一定是甜的;1、同样是吃自家的杏,“我”小时候与长大后尝到的味道为什么不同2、3、作者讲述吃杏的故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你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划线句;4、依据选文从语言、内容、写法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给出恰当的答案;海市张抗抗穿越戈壁滩时,你会忽然觉得,世界原来竟是如此单纯;地很平,一马平川;视线里弥漫着黄褐色的沙地,从车轮下一直通向地球的尽头,眼里除了黄沙还是黄沙;粗糙的沙滩散落着碎石般的沙砾,精细的沙丘上刻着一圈圈年轮般的波纹;日月凝聚而成的沙岗,如长堤般延绵伸展;路边掠过废弃的村落,断墙残垣仍是一片触目惊心的灰黄……偶尔有远远的山,卧龙似地蜿蜒着;如黑黢黢的树根纠集、缠绕在一起;皱折却整齐而光滑,透着西北的苍劲;再没有更多的颜色了;戈壁只有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金黄;当然,还有白灼的阳光,令戈壁越发地一览无余;在长久单调的旅途中,假如眼前忽而掠过了几丛稀稀拉拉的骆驼草,那样短暂而可怜的一点绿色,也会给人带来莫大的惊喜;出凉州、经张掖、过酒泉,漫漫长途,古城的绿洲与绿洲之间,没有河、没有泉、也没有井;真的没有绿树也没有河流么苍天在上,谁能拯救这荒茫死寂的戈壁昏沉沉的困倦中我睁开眼;如闪电掠过黑夜,我的眼睛为之一亮——抑或是海,灰蓝色的水波漾溢着,弥漫着,悬浮于沙洲之上,宁静而安谧;水上横一道长长的湖堤,堤上有树,清晰而精致的树影,一棵棵生动地排列着,像故乡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更奇妙的是,水面上还映着绿树的倒影,水墨画一般,朦胧得柔美;在沙漠的骄阳和干旱中,那水,想必是清凉又甘甜的;那一定是个好去处了;我问,那是个什么地方呢是海市;司机回答;海——市这真的就是海市有点儿怀疑自己的眼睛,也怀疑司机漫不经心的介绍;就只差停车下车,自己徒步大漠,直奔那远处的湖岸,去看个究竟了;——嗨,你去吧,没等你找着那个地方,你就在沙漠里渴死累死了;司机显得有些幸灾乐祸;千百年来,有多少人被它骗了;都以为那是真的,奔着那好风景去;可你走它也走,越走越远,一辈子也走不到头……脑子里忽然涌出许许多多关于海市蜃楼的传说;……焦渴的找水人,怀着虔诚和崇敬之情,流尽了最后一滴汗、耗完了最后一滴血,倒毙在沙漠里;也许临死时,还在期待着他那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和理解,会如奇迹般出现……再看看海市,那清清的湖、静静的树,分明露着一种狡诈和虚伪的微笑;然而海市没有罪过;海市因沙漠的气流和折光而现,海市本无意;而人,辛劳饥渴、疲于奔命的赶路人,孤身于茫茫戈壁、漫漫大漠之中,寻求一处绿树环抱的甘泉,就成为苦难的旅程中,灵魂最后的庇护地和温柔之乡的梦;人依赖于心造的幻影,苦挨岁月,为自己的精神天国付出高昂的代价;人迷恋海市,人也没有罪过;尽管海市的谎言早已被人戳穿了很久,却仍然还有饥不择食、自欺欺人的后来者,走进那没有坐标的戈壁滩,在无水的沙海中迷失自己;车窗外,遥远的海市仍然烟波浩渺、树影憧憧,美得充满诱惑;抵达安西城时,天空忽然飘来几片黑云,一阵凉气袭过,豆大的雨点落下,干燥的地面扬起一层白粉,雨却顷刻无踪无影;旋即,清朗而广袤的天穹之下,横空划出一道巨大的七色彩虹,勾勒出一片绚丽的辉煌;司机说,你们的运气不错呵,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雨,都看见了;我走那么多次,也不是回回都有的啊;我心里却觉得一种莫名的酸楚;我只想快快地往前走,快些到达前面那片真正的绿洲;没有狰狞的旋风,没有虚幻的海市,没有稍纵即逝的彩虹,却有冒着炊烟的房屋、欢乐的人群、油绿的青稞麦和那丰收的田野……戈壁是单纯的;在这片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黄色世界里,美丽的海市和斑斓的飞虹就成为沙漠的调色板,成为旅人一个虚幻的希望;可惜它们并不真正存在,当彩虹悄然隐去、海市无声消失的时候,人们仍然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走出戈壁,去寻找活水和黑土,寻找蔚蓝色的大海和坚实的船帆;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河,然后,在路边种上一排排树苗;那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浇灌、浸润着绿叶的水,就在树根下流淌;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意;2、文章前几段写的“天”“地”“旋风”,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3、怎样理解“那清清的湖、静静的树,分明露着一种狡诈和虚伪的微笑”这句话的意思4、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雨,都看见了,作者为什么还说“我心里却觉得一种莫名其妙的酸楚”在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裘山山①八月,我又去了西藏;当我从成都那片常年灰暗阴沉的天空下,走进高原的阳光里,一眼看见那片熟悉的蓝天,呼吸到那缕清冷的、却是无比新鲜的空气时,我就知道自己一直在渴望着与它重逢;我忍不住张开整个身心对它说:你好,西藏②神奇的高原带着一种永恒的苍凉站在我的面爵,这苍凉中蕴含着人类难以征服的力量,蕴含着我无法了解和进入的神秘;广袤的天空下,人和土地的比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天空和大地永远在目光的最尽头相逢,呈现出一种真正的博大和苍凉;③但对于常人来说,这种博大和苍凉常常会令内心产生恐慌,,在一次去往日喀则的途中,我们停车在路边;左右两侧是漫漫的沙砾地,目力所及处几乎没有一丝生命的痕迹,我独自远离了汽车和同伴,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突然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慌,感到自己很渺小,渺小到只剩下一个念头;在这片土地上,人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活下去;我因此崇敬那些能够活下去的人,崇敬那些从生下来就被搁置在这儿并能够活下去的人,他们是这片土地上美的风景;④他们独自行走在路上,从偏远的土墙泥屋走向高高山顶的喇嘛寺庙,他们也许衣衫褴褛,也许饥肠辘辘,但他们目标明确,步履沉稳,他们的目光越过人类的头顶直视天边,他们用前半生辛勤劳作,后半生去走朝圣的路;我之所以说“走朝圣的路”而不说“去朝圣”,是因为他们往往死在路上;⑤所以每当我看见他们独自行走,或一走一‘拜时,心里就会涌起一‘种敬意和感动,就会问自己:什么是你的朝圣之路这个时候就会感到自己的俗处,只能从人的生存本能夫考虑,没有一种能在大自然面前保持镇静和平衡的精神世界,没有一种能与这自然对应的坚定信仰;⑥每每行走在渺无人烟、旷达无垠的高原,每每看见旷野中偶尔闪现的绿树和灌木,每每看见牛粪镶嵌在围墙上的藏民院落,每每看见猎猎飘扬在路上、河上、山顶上的五色经幡,甚至每每看见从山上横冲下来漫过公路的泥沙,我常会觉得自己被放逐了,因此而淡化了生存以外的欲念;人一旦从种种欲望中挣脱出来,从种种俗利的淹没中挣脱出来,就会感觉到—种彻底置身于自然的舒畅;在这种时候,人的心灵往往会抹去岁月的泥沙,以纯净的声音和自然对话;⑦记得在去往藏北草原的途中,我一直静静地望着起伏无尽的草原和草原尽头的雪山;山顶艮白很硬,山下的草地却很绿很柔和:我久久地注视着,忽然觉得心里有些异样;雪山和草原在那—刻呆现出一种奇异的光亮,仿佛在回应我的心境;我觉得心里一阵阵发热,几乎落下泪来;我知自己在那一刻.与自然融合了,在那一刻与自然有了真诚的对话;这是一种对故乡的情感,它令我倍觉亲切;⑧赫尔曼·黑塞曾经说过:这世间有一种使我们—再惊奇而且使我们感到幸福的可能性——在最遥远、最陌生的地方发现一个故乡,并对那些似乎极隐秘和最难接近的东西产生热爱;⑨在这个地球上,能使人产生故乡感觉的,不止那方渗透着血脉的泥土,还有一片能与你心灵月通的天空;也许在西藏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自然并不只是个客观存在,而是具有神性和灵魂的自然;在这里,与自然的对话,就是与灵魂的对话;⑩是的,西藏,它是我灵魂的故乡;⑾从西藏归来,忽然之间就淡漠了许多欲望;临走之前的种种念头和怨艾,仿佛都被那高处的风吹走了,只留下一种单纯的感觉;⑿重新走在纷纷攘攘的都市,重新见到一一张张熟面孔,重新听到一一些熟识的和生涩的消息,令我感到我被甩出原生活轨道的这段时间,这里是多么的热闹而又无聊;我又回到了原来的轨迹上,又夹在了走时看的那本书中间;⒀西藏给予我的启示,似乎无法带出西藏;它超重,超大,以至使我无法把它作为自己的一一份才产带在身边,只能经常攀上去,感受它,然后搁下它;⒁它如同故乡一一样无法携带呵;但它的气息已随我而来,我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嗅着它的气息而生活,抵御都市对我的中伤,待到它的气息渐渐弱小时,我会再次踏上与它重逢的旅途,一次又一次;本文有删改1、读完全文,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西藏比做“灵魂的故乡”2、3、文章第一段中,“我忍不住张开整个身心对它说:你好,西藏”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3、“我”为什么会对那些朝圣的人们充满敬意和感动4、第六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我因此崇敬那些能够活下去的人,崇敬那些从生下来就被搁置在这儿并能够活下去的人,他们是这片土地上美的风景;”这句话中,“最美的风景”指什么为什么把他们称为最美的风景老屋周克武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3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4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6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10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11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选自2008年第3期散文海外版,有删改;10、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3分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2→默默地坐在堂屋里→3→站在老屋门口11、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12、文中描写细腻感人;参考示例,从第7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4分示例句子: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品析:"轻抚"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借月亮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对"我"的疼爱及给予"我"的心灵抚慰;13、第9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我的梦里"3分14、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5分泉贾平凹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断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列开四块,只有锯下来,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罢了;我听了,很是伤感;后来,我回乡去,不能不去看它了;这棵老槐,打我记事起,它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落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天,世上什么都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立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竖起的一首歌子了;于是,他们飞来了,我们就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如今我回来了,离开了老槐是多年的游子回来了;一站在村口,就急切切看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里那老槐,劈成粉碎片,乱七八糟地散推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不禁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灭了呢如今,我幼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再也不能做了,留给我的,就是那一棵刺眼痛心的树桩了吗我在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长沧桑的残酷,蕴藏着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周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爸爸,树没有了;”“没有了;”“爸爸也想槐树吗”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着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并没有尽然就霎时消失了;“爸爸,”小儿突然说,“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唉,这孩子,为什么要偏偏这样说呢是水一样的声音,这我是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一下子使我惊异不已了: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的伟大“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仅仅握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么多出奇,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
2024年中考语文 散文阅读 解析
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开往春天的生命之车朱鸿达①第一次坐长途汽车,是10年前的事。
②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莘县第一中学。
开学前一天清晨,天蒙蒙亮,我和父亲便步行到村东头的路口等长途汽车。
当时我刚16岁,从未远离家门。
③月明星稀,凉风习习。
在小路上,父亲提着一个装满被褥的塑料袋子走在前面,我低着头斜挎着一个红色的背包跟在他身后,却不知为何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似乎只有跟在父亲身后才能获得一丝安全感。
那时的父亲正值不惑之年,和我今日的年龄相仿,但作为“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的农民,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很少进县城。
④老家距县城较远。
当时道路很差,长途汽车也未更新换代,途中随时上下旅客,50多公里的路程,往往需要3个多小时。
漫长的路途,我和父亲并排坐着,彼此没有交流,我呆呆地望着窗外稍纵即逝的风景。
偶尔,匆匆一瞥间能看到父亲清癯的脸颊、额头的皱纹和双鬓花白的头发,几次想和父亲说话,却欲言又止。
⑤时光匆匆,短短的三年,父亲的黑发却变成了村北河沟里花白的芦苇荡,而额头则被岁月用无情的刻刀刻满皱纹,脸颊变得更加黧黑和清瘦。
三年后,我到济南上大学。
从未去过济南的父亲依旧和我在村东头坐上了开往济南的长途车。
在省城生活学习了四年的我,变得自以为是,对父亲的言语或行为颇有微词,常常打断他的言行,然后理直气壮地反驳。
而父亲无奈的目光总是默默地从我视线中移开,然后低下头缄默不语。
⑥年少轻狂的我,从未真正体会过父亲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以致很多年后,当我再次回想这段往事,常常自责自己的幼稚和无知。
⑦大学毕业后,我坐着长途汽车从济南回到故乡,母亲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到村东头,站在瑟瑟的秋风中等我。
我不知道她等了多久,只是依稀记得她见到我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把行李放到三轮车上,然后和母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抬头望去,故乡已在眼前,而未来的路却一片迷茫。
转身望着渐行渐远的长途汽车,心想,再次远行不知道是何时?⑧经历了峰回路转,经历了辗转流离。
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散文阅读
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散文阅读附参考答案(一)零度绽放①娇艳美丽的玫瑰,清新淡雅的百合,芬芳宜人的莲花……,似乎太多的花儿都是开放在温暖的春夏。
特别是那些野外的花,经霜耐寒凌风而开的,除了寥寥的几种,人们也不会想到更多。
一如生活中,在最艰难的境遇里,能绽放出最美的笑容的,都是那些坚强的人。
②而在这个极北极远的山区城市,一年中有七个月的寒冷天气,那肃杀的冰封雪盖,似乎已将一切美好冻结。
曾问过一个远方的朋友,在零度的天气里,会有什么花儿开放。
她想了想,告诉我,是雪花!的确,在我们这里,有时九月末就开始飘雪,那时夜里的气温,就是在零度左右。
在她的印象中,那样的环境里,只能有雪花盛开,虽美丽,却寒冷。
一种没有温度的绽放,只能点染眼睛,却无法温暖心绪。
③只有那真正有韵味的绽放,才是真正能勾人心魄,摄其心魂的。
④我有个朋友,也许你一眼看不出她的能量,只是小小可爱,平淡无奇。
可她却总是有种让人敬佩的韧劲富含其中,觉得她是那样一个美丽有内涵的女子。
让人在众多娇艳美丽的玫瑰中,才觉得她是最美丽的那株。
因为她的心,她的气质使她周身都散发着光芒,那无穷无尽的力量把人深深地吸引住,让人不觉赞叹不止。
要把自己的内心充实起来,也许你一时只是一颗花苞,不能像其他花朵一样为人称赞,可你慢慢的积累天地之精华,慢慢等待,终有一天,你的绽放,会夺得所有人的目光,会是百花丛中最艳丽的一朵,香飘十里,让人难舍难忘。
⑤在小兴安岭,每年的深秋,在寒冷初临的时候,入目的便是缤纷的五花山。
远远望去,山披彩衣,红枫青松,黄杨白桦,还有各种成熟的野果,就如在山上开了大朵大朵的花,而且愈冷颜色愈是清艳。
这是比雪花更早开的五花山,直到第一场雪到来,山岭才渐渐素淡起来。
⑥作为一年中最冷季节的开始,这种绽放是极动人心魄的。
而想起我们面临生活中即将到来的种种艰辛坎坷,却常常彷徨犹疑,就算有信心度过,也是心绪沉重。
而我的一位朋友,却是不同。
她早就预见了自己未来生活的苦难,也知一切终不可避免,却是依然微笑如初,仿佛要到来的并不是自己的生活。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消逝的灯火张炜①现在的灯比过去更亮也更多了。
城街的灯璀璨逼人,形状各异,是现代城市最得意的装饰,已经超出了实际照明的需要。
这是一种浪费,还是适得其所的艺术,还得好好讨论一下才好。
②增多的灯饰使一切场所变得更亮,在给人方便和享受的同时也似乎带来另一种不适。
白天就已经很亮了,夜晚如果太亮,就使昼与夜的区别减少了。
我们还会想念朦胧的灯火,想念街巷里的阴郁感。
大树滴着夜露,月亮爬上来,地上浮一层荧光。
这一切都会被强大的现代照明破坏。
③另有一些灯火消失了。
它们也曾经是先进和文明的象征,不久又成为落后的代表。
煤油灯、罩灯、桅灯、汽灯,它们当年使人产生了多少惊喜,连关于它们的回忆都是温暖和亲切的。
④在野外,那些于远处闪亮的灯火可能是看林人的煤油灯,也可能是鱼铺老人的桅灯。
在瓜田里,看瓜老汉的灯也是桅灯,它就被挂在草铺的柱子上。
神秘可人的夜之原野,有多少美好的感觉源自这些闪烁的、若有若无的灯火?如果没有它们,那么原野就是空洞的,没有眼睛的,没有召唤的,没有希望的。
⑤夜晚的点点灯火从遥远处透过来,那是多么好的安慰和期许。
只要走近它们,就有故事,有水甚至吃的东西,有未知的一切。
孩子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单纯,他们不会过多地想到其他危险,而只会热情地兴冲冲地走过去。
如豆的光明也有更大的感召力,他们只需迎向它们。
⑥鱼铺里的老人是最有意思的,他们让童年趣味横生。
老人日夜伴着海浪,孤独了只会抽烟喝酒。
因为太孤独了,所以他们酒喝得太多,烟也抽得太多。
他们周身的酒气直呛人的鼻子,见了小孩子就两眼发亮,像打鱼的人发现了大鱼。
他们捉住小孩,想让他哭。
小孩不哭,他们就掀开羊皮大衣,把他收到衣襟内,然后往他颈上喷一口浓浓的烟。
一番捉弄之后,小孩就哭了。
为了哄小孩止住哭声,他们就拿出鱼干和地瓜糖之类,小孩就笑了。
之后就是讲故事,讲有头无尾的妖怪故事,小孩又吓哭了。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想北平(节选)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
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1)“摇篮”在文中具体指北平,作者为什么把北平比作“摇篮”?试作分析。
(2)文段中,作者是怎么写出北平的特征的?请分析主要写作手法及表达效果。
【答案】(1)把“北平”比作“摇篮”,有两个相似点:一是有个边际,二是有所依靠,使人快乐安适。
这样比喻,形象写出了作者对北平的喜爱和依恋。
(2)对比(比较)手法,将北平与巴黎对比,以巴黎太热闹、太旷、让人感到无家的寂苦,来衬托出北平复杂而有边际、动中有静的特点,居住其中有快乐安适的感觉。
采用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喜爱和亲近感。
【解析】【分析】(1)从内容方面:把“北平”比作“摇篮”是因为“北平”和“摇篮”有相似点:一是有个边际;二是有所依靠,使人快乐安适。
从情感主旨方面:这样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就像小儿喜爱和依恋摇篮一样,作者也喜爱和依恋着北平。
(2)依据原文“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和“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可知,文段中,作者主要是运用对比手法来写北平的特征,用巴黎太热闹、太旷、让人感到无家的寂苦来衬托出北平复杂而有边际、动中有静、令人安适的特点,从而突出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喜爱和亲近感。
最新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最新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
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
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乙)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
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
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
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1)下面对语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选段主要介绍了北平的物产丰富,环境动中有静的特点。
B.甲、乙两个语段运用了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北平的特点。
C.选段的语言通俗质朴而又简洁、亲切,并带有浓厚的“京味”。
D.老舍以一个贫寒知识分子的眼光看待北平,选取了日常所见和极其平民化的意象。
(2)对“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一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结尾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了高潮,却又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B.最后“真想念北平呀”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C.结尾真挚而委婉地表达情感,要落泪是深情的呼唤,表明爱得非常深厚。
D.点明题意,照应了文章前面“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的说法,使结构更严谨。
【答案】(1)A(2)C【解析】【分析】(1)A项,“环境动中有静的特点”理解错误,选文并没有这方面的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屋周克武(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
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
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3)老屋真的"老"了。
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4)我默默走近老屋。
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
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5)梦里有我的童年。
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
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
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
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6)老屋是心的归宿。
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
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
【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
【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
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
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
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
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
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
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
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
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
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
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
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10)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11)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
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
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
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
(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选自2008年第3期《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10、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
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3分)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 )→(2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3 )→站在老屋门口11、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12、文中描写细腻感人。
参考示例,从第(7)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
(4分)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好的居住条件,更需要有精神的家园,比如人们搬迁或远行时,总是对故园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所以作者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
示例二: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是不妥的。
虽然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使他的灵魂有了归宿,但是一味沉迷于过去,往往会牵绊住人生前进的步伐;时代在发展,拆除老屋,重建时尚的新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所以老屋还是应该拆的。
示例三: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有他的道理,也有他的不妥之处。
道理在于: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
不妥之处:人不能总停留在过去,拆除老屋,重建新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绝唱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
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②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
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
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
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
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
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
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
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
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1、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亭亭:2、第④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的,第⑤⑥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的精神。
(2分)3、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1)从修辞的角度: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赏析:(2)从含义的角度: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赏析:4、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2分)5、文段⑦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4分)山的呼唤(1)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2)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
(3)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
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
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颗的松果。
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
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
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
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
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
(4)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活在我的心中。
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
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
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
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5)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
那座山,那座高不可攀、深入云霄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6)那山高达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7)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
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
(8)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
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
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
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
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在岩石的阴影下。
你身边所有的一切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9)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
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
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
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
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清歌。
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的飞湍奔流。
有不知名的鸟啼,此起彼应的互相唱和。
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震慑,让人感动,让人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