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技术基础

合集下载

《环境管理学》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环境管理学》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 (一)三种生产理论的概念模型 • (二)物资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的内
涵和联系 • (三)三种生产理论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和
环境问题的解释:
(一)三种生产理论的概念模型
• 世界系统的本质
一个由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组成的复 杂巨系统——“环境-社会系统”。
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体现在——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上,物质的流动 是最基本的。
(二)三种生产理论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 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


环境生产环节:
人口
生活资料
物资
输入-输出不平
生产 消费废弃物 再生物弃物废工加 生产
衡是造成环境问 题的根本原因。

生活资源

最废 终弃

环境

源资产生 资 产 环境问题的实质

就是导致三种生产
生产
环状结构运行不和
自然力
谐的人类(社会) 行为问题。
环境生产
环境消解从物资生产环节返回的加工废弃
基 污染消纳力 物和从人的生产环节返回的消费废弃物的

能力极限。

量 资源生产力 环境产生或再生生活资源和生产资源的速 度也有极限,称为资源生产力。
总的说来:
在人口基数、消费水准一时难以降低,而社会总消费 和社会生产力又不断提高的现实前提下,加强环境生 产最具紧迫性,最具长远意义。
环境管理的调控对象 :
人口 生产
物资 生产
环境 生产
任何一个“生产”子 系统中,都有自己的 状态参量。
要和谐三种生产之间的 物质流动,就必须把这 些状态参量控制在一定 的范围之内。
(五)三种生产理论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 方法论基础

(环境管理)基础技术环境子系统

(环境管理)基础技术环境子系统

第十一章、基础技术环境子系统目录第十一章、基础技术环境子系统 (1)11.1. 概述 (2)11.2. 系统需求 (3)11.2.1. 系统供配电、空调、UPS (3)11.2.2. 系统防雷 (4)11.2.3. 机房施工、装修 (4)11.2.4. 布线 (4)11.3. 设计方案 (4)11.3.1. 系统供配电、UPS、空调 (5)11.3.2. 系统防雷 (19)11.3.3. 机房施工、装修 (27)11.3.4. 布线 (38)11.1.概述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安防技术的广泛应用,怎样确保系统设备和其他弱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怎样给从事系统操作的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这个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计算机及安防智能设备不同于其它的机器设备,不同的系统对运行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的大、中、小型安防设备都要求安装在一个专用的机房里。

机房环境除必须满足设备对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供电电源的质量(电压、频率和稳定性等),接地地线,电磁场和振动等多项的技术要求外,还必须满足在机房中工作的人员对照明度、空气的新鲜度和流动速度、噪声的要求。

安防智能设备属于贵重精密型设备,它又常常是安全保卫的重点。

系统对机房的消防、安全保密也有较高的要求。

国家关于机房建设有一个最新的国家级标准,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目前,这个标准就是机房建设的主要依据。

机房建设是一门实际、复杂、涉及技术面比较广的综合工程。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机房,在具体施工建设中都有许多技术性的问题要解决。

可以说机房及其环境技术已经发展成了一门新兴的行业。

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迅速提高,在各类计算机机房、服务器中心、数据中心、网络中心、安防中心拥有数台、数十台乃至数百台计算机、服务器或其他设备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如何更高效、安全地管理这些服务器、计算机或其他弱电设备,成为机房管理人员及操作维护人员必须面对的课题。

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PPT课件

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PPT课件

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城市污染加剧 城市人口膨胀,环境基础设施滞后; 城市建设缺乏生态观点,环境先天不足; 工业污染比较严重(水污染严重、城市空气质量下降、能 见度降低、噪声污染、工业与城市垃圾数量急剧彭胀、热 岛效应;) 气候恶化;
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七大水系中不适合饮用占 60%;地下水50%受到污染
大气中的不定组分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海啸、地震等(如硫、H2S、尘埃、SO2、NOx、盐类、恶臭气体)和人类 的生产生活活动(如煤烟、尘、SO2、Nox)。
有机无毒污染3物、:主在要是污需氧染有机治物,理如碳上水化,合物由; 分散的点源治理向集中控制转变,实
应建立并保持程序指导运行,以防止偏离方针与目标
公害
• 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对公众的生命、 健康、财产的安全和生活环境的舒适性等造成的危害。
环境污染的发生模式
污染源
污染物 扩散途径
受体
• 一次污染 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所引起的污染。
• 二次污染 进入环境中的某些(一次)污染物,在介质 (大气、水体、 土壤等) 中相互作用或与介质中的正常组分发生物理、化学、 生物作用并生成新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后,对环境产生的再次 污染。
环境容量
• 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 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自净
• 污染物质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将引起一系列物理的、 化学的和生物的变化,而自身逐步被清除出去,从而环 境达到自然净化的目的。
环境污染
•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的量, 超过环境容量或环境自净能力时,就会导致环境质量恶 化,出现环境污染。

环境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环境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环境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复习资料1、环境管理方法和技术(1)环境术语污染物排放类:COD:化学需氧量,在一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氧化水中有机物质所需的氧量。

TSP:总悬浮颗粒物,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范围约为0.1~100µm。

包括:粉尘,固体粒子(落尘,粒径大于10µm,飘尘,粒径小于10µm),烟:气溶胶,粒径0.001~1µm,雾,粒径在200µm以下。

SS:悬浮物,水中呈固体状的不溶性物质。

重金属:汞、镉、锰、铬、锌、铜、镍、铅。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能使环境的组成、结构、性质、状态乃至功能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

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它能引起疾病增加或导致死亡,如管理或处理处置不当会对人类及其他生物体产生近期或潜在危害。

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环境问题类:资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需求所能够提供物质能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需求所能够提供的能量酸雨:PH值低于5.6的降水。

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得热起来。

氟里昂:(freon)是氟氯代甲烷和氟氯代乙烷的总称,因此又称“氟氯烷”或“氟氯烃”,可用符号“CFC”表示。

氟里昂包括20多种化合物,其中最常用的是氟里昂-12(化学式CCl2F2),其次是氟里昂-11(化学式CCl3F)。

氟里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冷冻剂,在家用电冰箱和空调机中广泛使用。

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并越来越关注逸到大气平流层中的氟里昂对臭氧的破坏作用。

哈龙:(Halon 的音译),就是我们平常说的1211 和1301 的商品名称,它属于一类称为卤代烷的化学品,主要用于灭火药剂。

第四章 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

第四章 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
环境统计资料是环境统计工作的结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统计数字资料,反映了经济社会现象、人对自然环境的利
用、改造和污染的规模、水平、发展速度和比例关系; 二是统计分析报告,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
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A、环境统计概述
2、环境统计的特点
(1) 环境统计的对象介于社会与自然之间,技术性强。环境 统计的许多内容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科学的多 个学科领域,许多基础资料来源于 环境监测数据,必须借助 物理、化学、生物学的测试手段才能获得。
D、环境统计分析的任务
环境分析具体任务应该有一下六个方面: 1、分析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变化趋势 2、分析和研究“三废”污染排放的水平及
影响 3、分析和研究污染治理水平和效益 4、分析和研究环境执法和排污收费情况 5、分析和研究环境生态保护的状况 6、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分析
二、环境标准
(一)、环境标准分类 一般说来,环境标准在我国分为四类、两级。 四类环境标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控
制标准(或称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 和环境保护方法标准。 两级是指国家级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淮。 其中环境基础标准和环境保护方法标准只有 国家级环境标准。
二、环境标准
重要的数据基础和保证。
2
3
在环境统计资料的基础上, 根据需要,运用恰当的统 计分析方法和指标,将丰 富的环境统计资料和具体 的案例结合起来,揭示出 这些数据资料中包含的环 境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内在 联系和规律,是环境统计 分析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环境统计分析,可以知 道工业生产过程中三废污染 排放水平及其影响,可以知 道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和效益, 可以掌握排污费征收及使用 情况、环境质量现状和环境 变化趋势等。环境统计分析 的结果,一般是用环境统计 分析报告(包括数字、曲线 和图表)的形式向政府、企 业和公众及研究人员提供丰 富的环境信息。

ISO14001环境管理基础知识与基本要求内容

ISO14001环境管理基础知识与基本要求内容

ISO14001 环境管理基础知识与基本要求目录1. ISO14001 基础知识1.1 ISO14000 系列标准中的主要标准1.2 ISO14001 的产生1.3 ISO14001 关注的焦点1.4 ISO14001 的管理核心1.5 ISO14001 的基础1.6 两个重要的名词1.7 企业中可能存在的七种类型的环境因素1.8 企业建立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可产生的效应1.9 ISO14001:2004 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相关间关系2. 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对全体员工的基本要求2.1 废弃物管理2.2 能源资源管理2.3 应急准备与响应2.4 消防安全知识2.5 废水废气噪音治理知识3. 公司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介绍3.1 环境方针3.2 环境目标指标4. 环境因素培训1.1 IS014000 系列标准中的主要标准IS014000 系列标准是指关于环境管理体系的系列国际标准,在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过程中主要依据ISO14001 并参考ISO14004 。

IS014001:2004 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_规范及使用指南IS014004:2004 GB/T24004:2004环境管理体系_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指南1.2 ISO14001 的产生£014001:1996 是ISO在1996年制定的关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它是第一版.第二版的英文版于2004年十一月十五日公布。

1.3 ISO14001 关注的焦点:预防污染节约资源树立环保理念1.4 ISO14001 的管理核心:企业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要素(重要环境因素)。

1.5 ISO14001 的基础ISO14001 的基础:相关环境法律法规要求。

1.6 两个重要的名词: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
按监测目的分类
监视性监测
特定目的监测
研究性监测
(又称例行监测 (又称特例监测) (又称科研监测)
或常规监测)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n
监视性监测(常规监测):在指定地点对指
定项目进行长期的、定期的监测,了解环境质量
是否有变化、治理工作的运行情况…等,这是监
n GB/T24040-1996idt IS014040:1997 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 价 原则与框架
n GB/T24041-1996idt IS014041:1998 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 价目的与范围的确定和清单分析
n GB/T24050-2000idt IS014050:1998 环境管理 术语
n
ISO/TC207 的主要任务是根据ISO的宗旨,研讨涉及
环境管理方面的问题;协调世界范围内环境管理标准化方
面的工作,共同制定国际标准;交流环境管理信息,并与
其他国际组织合作,有效开展环境管理系统的标准化工作。
ISO/TC207 的业务范围是环境管理的标准化。
n 3.ISO/TC207 制定标准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的标准。内容有:分析方法、取样方法、标准制
定程序、模拟公式、操作规程、工艺规程、设计
规程和施工规程等。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n 三、环境标准的制定
n 1.制订原则: n (1)保障人体健康 n (2)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统

n (3)综合考虑各种类型的资源管理、各地的区域经
济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的要求和标准贯彻高功能区 用高标准保护,低功能区用低标准保护的原则 n (4)制订环境标准要和国内其他标准和规定相协调, 还要和国际上的有关协定和规定相协调

环境管理与规划 第3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

环境管理与规划 第3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
行定量化的数字语言表述和评价。
国务院关于开展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提高 科学决策水平,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 年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 标,国务院决定于2008年初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三、环境统计
概 念 和 内 容 研 究 及 方 法
研 究 范 围
调 查 方 法
应 用
(一)环境统计的概念和内容
环境统计是对环境信息进行收集、
加工、处理,用数据反映并计量人类活 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的 影响。通常,统计工作的基本过程大致 分为三个阶段。
统计工作的基本阶段
统计调查 (收集资料过程)
我国 环境标准体系
六类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方法标准 环境标准物质标 准 环境保护仪器设 备标准 二级 两种执行规定
国家级标准
强制性标准
地方级标准
推荐性标准
(二)环境标准的制定
保证人体健康
便于实施和监督管理
社会/经济/环境 效益
制定原则
国际/国家 相关标准和协定
选择评价方法的原则
根据环境评价目的和要求选择具体的环境评价方 法; 尽量选用已成功应用过的评价方法,结合具体应 用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对完成评价任务来说应是实用的和满足经济性要 求的; 所获结果应是客观的,具有可重复性;
应符合国家公布的评价技术规范、标准。
第二节 环境管理的实证方法
自动连续监测据 质量保证内容 采样 运送和贮存 保证 准确性 精确性
完整性
可比性
数据处理方面
代表性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环境审核指南 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
生命周期评价 原则与框架 环境管理 术语 环境标志 通用原则
ISO14041
ISO14024 ISO14021 ISO/Guide64 ISO/TR14061
生命周期评价 目的与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
环境标志-I型环境标志原则和程序 环境标志 自我环境声明(Ⅱ型环境标志) 产品中的环境因素 ISO14001/14004在林业企业的应用指南与信息
一、环保基础知识
1.1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二、 ISO14001基础知识
2.1 2.2 2.3 2.4 2.5 2.6 ISO14001的产生 ISO14000系列标准 ISO14001标准内容及关系 ISO14001建立步骤 ISO14001企业管理具体对象及方法 企业建立ISO14001的意义
环境管理体系 EMS 14001—14009
环境审核 EA 14010—14019
环境标志 EL 14020—14029
环境行为评价 EPE 14030—14039
生命周期评价 LCA 14040—14049
术语和定义 T&D 14050—14059
产品中的环境指标 14060
备用 14061—14100
1、环保基础知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4)酸雨蔓延
酸雨指PH值低于5.6的大气降水,包括雨、雾、露、霜、冰。造成酸雨主要原因是矿 物燃料(如煤、汽油、柴油)等燃烧产生酸性气体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两者挥发到 大气中与水结合,最终形成酸雨。 80 年代以来酸雨发生的频率上升、危害加大,并扩展到世界范围。 欧洲、北美和东亚是世界上酸雨最严重的区域。 酸雨造成的危害: 1.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其严重; 2.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 3.对工厂管道设备、建筑群、文物等产生腐蚀。

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有助于提高员 工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技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政府环境管理体系的应用
01
政府环境管理体系在环境 保护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02
政府环境管理体系在环境 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03
政府环境管理体系在环境 执法和监管中的作用
04
政府环境管理体系在环境 教育和宣传中的作用
环境管理体系的国际合作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制定环境管理体系的国际
标准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推动全球环 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WTO): 将环境管理体系纳入国际
贸易规则
国际劳工组织(ILO): 关注环境管理体系对劳动
者权益的影响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推动环境管理体系在生态
保护领域的应用
05
开展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评估
06
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效果
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要点
01
制定环境方针和目标:明确企业 02
建立组织机构:设立专门的环境
的环境目标和承诺,制定相应的
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
环境管理计划
权限
03
培训和教育:对员工进行环境管 04
制定程序和文件:建立环境管理
理体系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演讲人
目录
01. 环境管理体系概述 02.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03. 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与审核 04. 环境管理体系的应用案例
环境管理体系概述
1
环境管理体系的定义
环境管理体系是一种
管理体系,旨在帮助
组织实现环境目标, 提高环境绩效。
1

第五章:环境管理技术基础(ISO14000)

第五章:环境管理技术基础(ISO14000)

ISO14000系列标准的应用是基于自愿原则。 国际标准只能转化为各国国家标准而不等同于 各国法律法规。

组织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技术等条件选择采用。
17
4、ISO14000与1SO9000关系



ISO14000系列标准与ISO09000品质管理与品质保 证国际标准的异同: 1、共同点及兼容性 2、区别: ——表现在对需方与供方的定义及其之间的关系上 ——ISO14000要求企业对持续改进和提高作出承诺, 而IS009000中这些不是必须的 ——两套标准部分内容和体系的思路有着质的不同

15
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

可操作性强。

ISO14000系列标准为标准化的、可操作的
管理工具和手段。

提供对体系的全面要求
提供了建立体系的步骤、方法指南。
标准中没有绝对量和具体的技术要求,使得
各类组织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运用。
16
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

强调自愿性原则。

26
27
第二部分
4.1 总要求
ISO14001标准要点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这是总的要求。
28
4.2
环境方针
1)最高管理者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 a) 适合于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 b) 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 包括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的承诺; d) 明确应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
个标准号。共分七个系列,其编 号为ISO14001—14100

ISO 14001是ISO14000系 列标准中的主体标准。

环境管理专业基础知识

环境管理专业基础知识

环境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必要的环境科学技术知识是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本文将重点阐述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术语;环境污染的产生和来源;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技术;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判定原则等的内容。

第1节环境污染概述 (01)第2节主要环境术语 (02)第3节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和治理技术 (09)第4节清洁生产 (19)第5节运作的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 (23)第1节环境污染概述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一个应用广泛的名词或术语,它的含义和内容既丰富又随各种具体状况而不同.在环境科学中,环境的含义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环境问题大致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2.1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为,也称第一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等引起的环境问题.2。

2次生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往往难以截然分开,它们之间常常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

次生环境问题通常又可分为生态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两个基本方面。

目前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是指次生环境问题.2.3生态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2。

3。

1生态资源破坏生态资源破坏是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明显改变,从而引起的环境问题。

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滥采滥捕使珍稀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等等.2。

3。

2环境污染a。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如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颗粒物和SO2浓度急剧增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体水质恶化等现象.b.环境污染的类型,常因目的、角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环境管理专业基础

环境管理专业基础

环境管理专业基础化学需氧量(COD):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将废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氧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它和生化需养量(BOD)一样,是表示水质污染度的重要指标。

COD的单位为ppm或毫克/升,其值越小,说明水质污染程度越轻。

生化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又称生化耗氧量,它说明水中有机物出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其单位以ppm成毫克/升表示。

其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污染也就越严重。

三同时制度:“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以及综合利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是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

其适用对象包括一切对环境有影响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和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项目。

清净下水:间接冷却水、循环水排水等、或其他含污染物极少的废水。

总悬浮颗粒物(TSP):指粒径在10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记作TSP,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染指标。

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以每立方米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毫克数表示。

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决定于自身的粒度大小及化学组成。

TSP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物质,几乎都可被鼻腔和咽喉所捕集,不进入肺泡。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10微米以下的浮游状颗粒物,称为飘尘(后改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飘尘可经过呼吸道沉积于肺泡。

慢性呼吸道炎症、肺气肿、肺癌的发病与空气颗粒物的污染程度明显相关,当长年接触颗粒物浓度高于0.2毫克/立方米的空气时,其呼吸系统病症增加。

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能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即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浮游状颗粒物,记作PM10,简写为IP。

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以每立方米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毫克数表示。

简述4个环境管理基础的基本概念

简述4个环境管理基础的基本概念

简述4个环境管理基础的基本概念环境管理是指对环境进行综合管理的一种方法和体系,它着重于预防环境污染、保护环境资源、改善环境质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基础的四个基本概念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政策、环境目标、环境绩效评估。

一、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EMS,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是指一个组织为有效地管理环境因素而建立、实施、运行、维护和持续改进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元素。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组织合理分析、评估和控制环境风险,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环境政策:是组织对环境目标和义务的宣言,用于为环境管理提供指导。

环境政策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并易于理解、实际可行。

2.规划:通过制定环境管理计划,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以及实施、运行和维护环境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3.实施与运行:根据规划确定的环境管理要求,组织人员进行环境管理工作,并确保相关流程和程序的有效实施和运行。

4.检查与纠正措施:通过监测、测量和评估环境绩效,及时发现和纠正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纠正措施,确保不断改进环境绩效。

5.管理评审: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定期的管理评审,以确保其持续有效性,并及时修订和更新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要素。

二、环境政策环境政策是指一个组织或国家针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制定的方针和目标,它是组织对环境的态度和对环境管理的导向。

环境政策应该基于科学、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并考虑到经济、社会和环保的平衡。

环境政策的制定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和合规:环境政策要求组织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法律法规,不进行违法的环境行为,并定期检查、纠正和改进环境绩效。

2.可持续发展:环境政策要求组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实现平衡,通过有效的资源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用于组织建立、实施、维护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

该标准于1996年首次发布,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该标准要求组织从环境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管理,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目的是为组织提供一种框架,以确保组织在实施其业务活动时,采取合适的方法来管理和控制与环境相关的风险和机会。

该标准的应用范围涵盖了所有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包括企业、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等。

ISO 14001标准要求组织建立适应其实际情况的环境管理体系,该体系应符合该标准的要求,并应满足组织所处行业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该标准要求组织在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时,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环境政策、目标、计划、程序和控制措施,以减少和预防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ISO 14001标准的主要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政策:组织应制定并实施适应其实际情况的环境政策,明确其对环境保护的承诺和目标。

2. 环境管理计划:组织应制定和实施环境管理计划,包括确定环境风险和机会、制定控制措施、确定资源需求等。

3. 实施与运营:组织应根据环境管理计划的要求,实施和运营环境管理体系,并确保其得到持续有效的实施。

4. 检查和修正:组织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5. 管理评审:组织应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始终符合ISO 14001标准的要求,并进行持续改进。

通过实施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组织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1. 提高环境绩效:通过制定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组织可以明确环境政策和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达到减少对环境影响的目的。

2.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ISO 14001要求组织遵守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组织可以确保自身的合规性。

5E第4章环境管理专业基础

5E第4章环境管理专业基础

JPE4-1-2 主要环境术语
污染物排放类术语

污染物:是指进入环境后能使环境的组成、结构、性质、状态乃至功
能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
重要物质组成。

总悬浮颗粒物(TSP):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 的颗粒物。 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 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 生化需氧量(BOD):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在微生 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以每升 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mg/l)。
JPE4-2-7 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危害
1、气态污染:分子状态污染物是指在常温、常压下以气体分子形式分散于 大气中的某些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氯 化氢、氯气、臭氧等。此外还包括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虽然是 流体或固态,但由于挥发性强而以蒸气态进入大气的一些物 质,如苯、苯酚等。 2、颗粒污染:粒子状态污染物又称颗粒物污染物,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微小 液滴和固体颗粒,粒径多在0.01-100μm之间,是一个复杂的 非均匀体。通常根据粒子状态污染物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特 性又将其分为降尘和飘尘。由于重力作用,能很快从大气中 沉降下来的颗粒物称降尘;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可长期飘 浮在大气中,称为飘尘。飘尘具有胶体性质,故又称为气溶 胶,它易随呼吸进人人体肺脏,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也称可 吸人颗粒物。通常所说的尘烟、雾就是用来描述飘尘存在形 式的。 3、大气污染物的危害:大气污染对人体的舒适、健康均有不同程度的危 害,包括对人体的正常生活环境和生理机能的影 响,引起急性病、慢性病以致死亡。
第二节 主要污染源及其危害和治理技术

技术,环境,管理学基础

技术,环境,管理学基础

技术,环境,管理学基础技术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会出现很多新产品、新服务。

而这些新产品、新服务都是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进行不断地改良与创新才能产生,因此如果人类还没有掌握有效利用科学技术的方法,还没有发明新的技术方案,就不可能有进步。

科学认为“科技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产生真正有用的东西”。

因此为了实现目的、克服现有科学技术上的不足,人类就必须掌握一种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与现代科学技术相适应于将来有希望发展为现代社会所必须用到的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工具。

如果说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科学和非物质科学对整个社会发展过程造成影响的规律和理论的话,那么对于社会历史文化及人类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来说,这些知识就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并最终实现我们理想的“思想工具”。

因此我们必须掌握这些知识以支持、推动和改变人类自我实现人生抱负与目标,也就是所谓技术进步(minimum construction)——“技术与环境优化”。

1.技术(技术哲学)技术哲学(Technical Artificial Practice)是一种有关人类技术哲学的理论分析学,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它试图从人类认知理论的视角来分析技术,试图对技术如何发展变化进行哲学上的思考,试图从科学视角来研究技术变化、发展和新技术的实现过程。

由于目前人类并没有对技术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因而也就没有系统地探讨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复杂现象之间相互关系。

技术哲学是一个较为系统和广泛地探讨人类技术问题如:技术是否进步了、应该怎么改进等等问题的理论分析研究学科。

技术哲学一般分为哲学技术学和社会科学技术学两大领域。

哲学技术学以哲学问题为研究对象,而社会科学技术学则通过分析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

哲学技术学着重分析人类对技术问题及其变化反应机制、技术发展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中出现的一些重大概念和理论问题或社会现象,同时分析这些问题包括影响或决定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某些关键因素和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社会和自然做出解释与反映、分析和解决对策等。

3[1].2.3_环境管理专业基础100923

3[1].2.3_环境管理专业基础100923

3.2.3环境管理专业基础1、环境管理方法和技术(1)环境术语污染物排放类:COD:化学需氧量,在一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氧化水中有机物质所需的氧量。

BOD:生物需氧量,在指定条件下,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作用所需要的氧气量。

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的某些可被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

以毫克/升或百分率、ppm表示。

它是反映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

如果进行生物氧化的时间为五天就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相应地还有BOD10、BOD20. TSP:总悬浮颗粒物,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范围约为0.1~100µm。

包括:粉尘,固体粒子(落尘,粒径大于10µm,飘尘,粒径小于10µm),烟:气溶胶,粒径0.001~1µm,雾,粒径在200µm以下。

PM10: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把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SS:悬浮物,水中呈固体状的不溶性物质。

烟尘:燃料燃烧产生的一种固体颗粒气溶胶。

颗粒物: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又称尘,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状物质。

颗粒物可分为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

一次颗粒物是由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释放到大气中直接造成污染的颗粒物,例如土壤粒子、海盐粒子、燃烧烟尘等等。

二次颗粒物是由大气中某些污染气体组分(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之间,或这些组分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如氧气)之间通过光化学氧化反应、催化氧化反应或其他化学反应转化生成的颗粒物,例如二氧化硫转化生成硫酸盐。

SO2:二氧化硫(化学式:SO2)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

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

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

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化合物,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