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 东汉的兴亡课后练习题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东汉的兴亡》基础练习⼀、选择题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奋三尺剑,西灭⽆道秦。

”这是唐代诗⼈王琏所作《咏汉⾼祖》中的诗句。

期中的⾼祖是西汉的建⽴者()A. 刘备B. 刘邦C. 刘启D. 刘恒2.《汉武的帝国》⼀书中写道:“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价值。

帝国作为⼀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两千多年”。

其中的“核⼼价值”指()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佛教思想3.“苍天已死,黄天当⽴,岁在甲⼦,天下⼤吉”(黄天意指黄⼱)是中国古代哪⼀次⼤规模农民起义的⼝号()A. 陈胜、吴⼴起义B. 刘邦、项⽻起义C. 西汉王莽起义D. 东汉黄⼱起义4.“光武中兴”中的“光武”指的是()A. 王莽B. 刘邦C. 刘秀D. 张⾓5.汉初推⾏休养⽣息政策,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A. 出现⽂景之治B. 为西汉⿍盛奠定基础C. 百姓税赋加重D. ⽣产得到恢复发展6.“外戚梁冀先后⽴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毒死了他。

”材料反映出东汉后期出现的局⾯是()A. 外戚专权B. 政治清明C. 新旧交替D. 州牧割据7.下图是东汉某⼀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形成“光武中兴”局⾯B. 表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 皇帝年⽼昏庸造成乱象D. 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8.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位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这种现象造成了()A. 黄⼱起义B. 曹操专权C. 光武中兴D.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9.东汉中后期,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常侍乱政”等现象。

这些现象印证了当时()A. 外戚宦官专权B. 道教开始兴起C. 王莽夺权改制D. 黄⼱起义爆发10.黄⼱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 外戚、宦官专权,政治⿊暗B. 统治者改制失败C. 社会经济被破坏D. 民族⽭盾尖锐11.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蹶不振的事件是()A. ⼤泽乡起义B. 黄⼱起义C. 国⼈暴动D. ⼋王之乱12.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个王朝,虽然仅存续14年,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这个王朝是()A. 夏朝B. 南朝C. 晋朝D. 新朝13.下列⼩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更替年代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三课东汉的兴衰课堂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三课东汉的兴衰课堂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三课东汉的兴衰课堂练习第十三课东汉的兴亡一、选择题1.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描写了西汉开国皇帝的豪情壮志。

这个风云一时的王朝最后被谁夺取了政权? ( )A.项羽B.陈胜C.王莽D.刘秀2.东汉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A.文景之治B.大一统C.光武中兴D.外戚专权3.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后,为巩固统治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不包括 ( )A.多次下令释放奴婢B.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D.不允许少数民族内迁,以缓和民族矛盾4.《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

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哪一历史现象? ( )A.丞相权力膨胀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5.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

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历时九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但余部坚持斗争20多年,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这段材料反映了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 ( )A.原因及影响B.原因及经过C.原因及特点D.特点及影响6.东汉民谣:“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从来必可轻。

”反映了东汉后期的什么社会状况? ( )A.封建统治异常腐朽黑暗B.农民处于无衣无食的境地C.各地农民不断起来反抗D.黄巾起义瓦解东汉政权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现象发生于哪一朝代?算一算,图1中皇帝继位的平均年龄是多少?说明图1与图2、图3现象之间有何关系?材料二张角、张梁、张宝兄弟三人于魏郡,用法术、咒语到处为人医病,许多生病的百姓喝下他的符水后,都不药而愈,张角被百姓奉为活神仙,张角又派出八使到外传教。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3课东汉的兴亡③社会局面稳定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6.东汉中期以后,政治日益黑暗的原因之一是( )A.外戚和皇后交替专权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C.外戚和宦官共同专权D.父子、兄弟之间长期争权夺利7.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

”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 )A.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B.东汉争夺帝位斗争激烈C.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D.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8.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9.“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这首民谣反映了( )A.当时人民的愤怒情绪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B.当时统治者对人民的蔑视和仇恨C.当时人民的彷徨和苦难D.当时统治者害怕人民起义的畏惧情绪二、材料题10.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与西汉合称汉朝,传八世共十四帝,历经195年。

【东汉兴盛】材料一刘秀勤于正事,“每旦视朝,日昃乃罢,数引公卿朗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

”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

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裁并郡县,精简官员。

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

期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1)材料一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建武盛世”的另外一个名号是什么?【东汉衰败】材料二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表皇即位年龄寿命(岁)帝和10岁27帝殇1岁 2帝安13岁31帝顺11岁30帝冲2岁 3帝质8岁9帝桓15岁36帝灵12岁34帝少14岁14帝献9岁54帝材料三张角是一个伟大的组织者。

他在平平常常的布道活动中,已经不动声色地把数十万徒众部署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自己的首领,都归他指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后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后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后练习题第13课东汉的兴衰一、选择题1.王莽是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

古代史学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

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 )A.秦朝 B.西汉 C.新朝 D.东汉2.东汉的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A.前202年刘邦 B.前199年刘彻C.25年刘秀 D.221年刘备3.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4.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②统治者调整政策③社会局面稳定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5. 光武帝采取的政策中不包括( )A.多次下令释放奴婢B.将田租改为“三十税一”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6. 通过“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负,减少行政开支”而减轻了农民负担的皇帝是( )A.光武帝B.汉宣帝C.汉明帝D.汉高祖7.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8. 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

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 )A.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B.东汉争夺帝位斗争激烈C.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D.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9. 外戚宦官专权的影响不包括( )A.导致政治腐败B.经济得到发展C.动摇了东汉的统治D.引发人民的反抗情绪10关于黄巾军起义,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口号B.推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C.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响应D.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11.下列起义属于东汉末年的是( )A.大泽乡起义 B.武昌起义C.绿林赤眉起义 D.黄巾起义12. 创立太平道,领导黄巾军起义的是( )A.王莽 B.庄子C.张角 D.陈胜、吴广13.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 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C.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14.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15.下列说法不是东汉灭亡原因的是( )A.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 B.地方势力的膨胀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王莽施政的危害二、材料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解析)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解析)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一、单选题1.以下是朝代更替的示意图,空白处应填写的是()A. 周春秋秦朝东汉B. 西周春秋秦朝东汉C. 西周春秋秦国东汉D. 周春秋秦国东汉2.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A. 秦朝B. 西汉C. 新朝D. 东汉3.“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是两汉时期的盛世局面,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有()①统治者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②休养生息政策③轻徭薄赋④减轻刑罚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③D. ①④4.属于光武帝刘秀“柔术”治理国家所采取的措施有()①下令释放奴婢②轻徭薄税,恢复三十税一③严惩贪官污吏④裁并机构,裁撤官员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5.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下列不属于其采取的措施的是()A.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B.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C. 机构改革,多设郡县D.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6.东汉初年,东汉出现了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这就是光武中兴,这种局面出现与下列那个皇帝有直接关系()A. 汉高祖B. 汉武帝C. 光武帝D. 汉景帝7.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A. 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 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8.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A. 外戚权利的膨胀B. 宦官把持朝政C. 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D. 王莽施政的危害9.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其最大的危害是()A. 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B. 诛杀异己,朝政混乱C. 正直的官吏受排挤,民众遭殃D. 动摇东汉统治,使之走向灭亡10.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与陈胜吴广起义相比,最大的不同是()A. 起义前制造舆论B. 目标是推翻旧政权C. 起义前精心组织和策划D. 充分利用佛教来壮大力量11.“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 13 课《东汉的兴衰》1.刘秀是一代明君,以下场面属于刘秀统治期间的是()A.文景之治B.汉武帝大一统C.开元盛世D.光武中兴2.光武帝统治期间,采纳一系列举措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和缓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以下不属于其采纳的举措的是()A.多次命令开释奴婢B.增强对官吏的监察,惩办赃官污吏C.机构改革,多设郡县D.同意北方少量民族内迁3.东汉后期社会动乱的原由不包含()A.外戚专权B.豪强盛族权利膨胀C.宦官专权D.绿林起义4.东汉后期,政治统治的突出特色是()A.皇帝专权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宦官专权D.外戚专权5. 《后汉书》记录:章和二年(公元88 年)章帝死,年仅10 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便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

以上资料反应的东汉期间历史现象是()A.丞相权利膨胀B.豪强地主吞并土地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6.小明在学习完一节历史课后,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小明学习的内容是()A.秦代B.西汉C.东汉D.西晋7.促进东汉走向衰灭,加快其崩溃的要素不包含()A.光武中兴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黄巾起义D.州牧军阀盘据8、深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败涂地的事件是()A.大泽乡起义B.黄巾起义C.国人暴乱D.八王之乱9.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东汉黄巾军资料二东汉末年,朝中大臣上书提出张角因此能兴兵作乱,万人因此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在皇帝左右服侍的宦官)多放父兄、子弟、婚亲、来宾典据州郡,辜榷(搜到)财利,侵掠百姓。

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响马。

”(1)资料一中的“甲子”指哪一年?“苍天”“黄天”各代表什么?(2)联合所学知识,剖析资料二,归纳指出致使黄巾起义的原由。

(3)黄巾起义有什么作用?参照答案 :1-8: DCDBCCAB9. (1) 公元 184 年 , 苍天指东汉政权;黄天指太平道的天下.(2)外戚轮番执政,信誉心腹,朝政腐败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曾经强大的西汉王朝灭亡标志是( )A.刘邦率领起义军攻入咸阳 B.王莽称帝,改国号新C.匈奴入侵,占领河西走廊 D.献帝禅让,曹丕称帝2.公元25年,定都洛阳,建立东汉并再度实现国家统一的是( )A.刘邦 B.刘彻C.刘秀D.刘备3.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了一位历史人物领导义军成功开创繁荣局面的故事。

下列措施与这位历史人物无关的是()A.释放奴婢B.建立刺史制度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4.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 “光武中兴”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文景之治”5.下列属于光武中兴时期采取的措施的是( )A.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兵役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精兵简政,惩处贪官 D.减轻刑罚,废除连坐6.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 )A.中央和地方矛盾深化B.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D.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7.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此童谣反映当时的政治状况是( )A.皇权至上B.政治腐败C.起义不断D.时局动荡8.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是(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C.黄巾起义 D.绿林、赤眉起义9.黄巾大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B.统治者改制失败,社会矛盾重重C.民族之间矛盾尖锐、激化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10.小明在学习完一节历史课后,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小明学习的内容是( )A.秦朝历史B.西汉历史C.东汉历史D.西晋历史二、非选择题11.光武帝刘秀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在位期间被称为什么?12比较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的异同,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13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帝国。

人教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解析版)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一、光武中兴1.“公元26年,即汉光武帝称帝的第二年,下诏书,令民间释放奴婢”,材料中的“汉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A. 西周B. 东周C. 西汉D. 东汉2.刘秀是东汉的建立者,他统治后期的局面史称()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开元盛世D. 安史之乱3.东汉光武帝创造了汉朝有一个治世“光武中兴”,以下不属于光武帝施政措施的是()A. 下令释放奴婢B. 恢复“三十税一”制度C. 鼓励流亡百姓垦荒D. 改革机构,设置郡县4.25年刘秀称帝,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他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安定,史称()A. 贞观之治B. 开元盛世C. 康乾盛世D. 光武中兴5.千古帝乡,智慧襄阳。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6.对如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A.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B. 社会局面比较安定C. 母后主政皇帝无权D.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A. 诸侯之间争霸激烈B. 中央集权逐渐强化C. 统治者实行暴政D. 外戚宦官交替执政8.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中走向灭亡的。

”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有关的是()A.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B. 东汉存在时间短C. 皇帝昏庸残暴D. 国内叛乱9.“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

”材料反映了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A. 外戚专权B. 宦官专权C. 封建君主专制D.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10.“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

”材料描述的是东汉的()A. 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B. 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C. 皇帝管庸感味,不理朝政D.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三、黄巾起义11.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后来他领导农民起义,史称()A. 太平天国运动B. 大泽乡起义C. 白莲教起义D. 黄巾起义12.东汉末年爆发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是()A. 国人暴动B. 大泽乡起义C. 赤眉起义D. 黄巾起义13.东汉末年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是()A. 吴广B. 张角C. 黄巢D. 陈胜14.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亡课后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亡课后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亡课后练习题第13课东汉的兴亡1.东汉的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A.前202年刘邦B.前199年刘彻C.25年刘秀D.221年刘备2.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②统治者调整政策③社会局面稳定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④D.②④3. 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政权,在位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为()A.休养生息B.统一六国C.“文景之治”D.“光武中兴”4. 通过“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负,减少行政开支”而减轻了农民负担的皇帝是( )A.光武帝B.汉宣帝C.汉明帝D.汉高祖5.东汉前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是()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开皇之治”D.“贞观之治”6.下列对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特点表述比较确切的是()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7. 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

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A.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B.东汉争夺帝位斗争激烈C.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D.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8.导致黄巾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B.自然灾害频发C.统治者“改制”失败D.民族矛盾尖锐9.下列起义属于东汉末年的是()A.大泽乡起义B.武昌起义C.绿林赤眉起义D.黄巾起义10.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C.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11.“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后来不必可轻!”这首民谣反映了( )A.当时人民的愤怒情绪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B.当时统治者对人民的蔑视和仇恨C.当时人民的彷徨和苦难D.当时统治者害怕人民起义的畏惧情绪12.下列说法不是东汉灭亡原因的是( )A.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 B.地方势力的膨胀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王莽施政的危害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衰一、选择题1.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

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

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A.秦朝B.西汉C.新朝D.东汉2.以下都是两汉时期的皇帝,按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②③①D.③④①②3.下列帝王中哪位在惩治贪官方面成绩最突出()A.汉武帝B.王莽C.汉景帝D.光武帝4.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有()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②减轻刑罚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D.①③④5.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比较安定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C.人口增加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6.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A.皇帝专权B.外戚专权C.宦官专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7.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的实质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8.东汉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反映了东汉后期的哪一社会状况()A.封建统治异常腐朽黑暗B.农民处于无衣无食境地C.各地农民不断起来反抗D.黄巾起义瓦解东汉政权9.与秦末农民战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特征是()A.创立宗教组织B.反对暴政C.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D.提出了口号二、非选择题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汉之难,无国能敌。

今王谋反,吾身为皇亲国戚,怎能在此观望?大汉有我,必定中兴!(1)材料一中的“中兴”指哪个朝代?这段话是谁说的?“大汉”是谁开创的?材料二如图(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怎样的政治状况?材料三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3课东汉的兴衰D.宦官专权4.“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B.皇帝的智力比较低下C.外戚、宦官发动政变D.太后临朝听政5.“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反映了东汉黑暗的政治状况,其结果是( ) A.外戚夺得了东汉政权B.宦官夺得了东汉政权C.东汉王朝走向衰亡D.东汉王朝短暂而亡6.沉重打击东汉的统治,导致东汉政权一蹶不振的农民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项羽、刘邦起义D.国人暴动7.东汉政权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下列哪项( )A.外戚权利的膨胀B.宦官把持朝政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D.王莽施政的危害二、辨析改错8.东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西汉宗室刘秀在 25年称帝,定都长安,史称东汉。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丞相主持。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三、活动与探究9.东汉初期再现了治世局面的辉煌,但最终因黑暗的统治导致了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让我们走进东汉,去探究这一朝代的历史。

【帝王篇】材料一(1)图(a)和图(b)中的人物分别是新朝和东汉政权的建立者。

图(a)中皇帝施政的结局如何?图(b)中皇帝施政的措施有哪些?结局如何?(6分)【专权篇】材料二(2)材料二中的图示显示了东汉中期以后一种怎样的政治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给东汉政权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6分)【反抗篇】材料三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1.东汉的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
A.前202年刘邦 B.前199年刘彻
C.25年刘秀 D.221年刘备
2.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②统治者调整政策
③社会局面稳定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3. 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政权,在位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为( )
A.休养生息
B.统一六国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4. 通过“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负,减少行政开支”而减轻了农民负担的皇帝是( )
A.光武帝
B.汉宣帝
C.汉明帝
D.汉高祖
5.东汉前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是(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6.下列对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特点表述比较确切的是(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7. 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

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 )
A.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
B.东汉争夺帝位斗争激烈
C.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
D.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8.导致黄巾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 B.自然灾害频发
C.统治者“改制”失败 D.民族矛盾尖锐
9.下列起义属于东汉末年的是( )
A.大泽乡起义 B.武昌起义
C.绿林赤眉起义 D.黄巾起义
10.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 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C.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11.“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后来不必可轻!”这首民谣反映了( )
A.当时人民的愤怒情绪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B.当时统治者对人民的蔑视和仇恨
C.当时人民的彷徨和苦难
D.当时统治者害怕人民起义的畏惧情绪
12.下列说法不是东汉灭亡原因的是( )
A.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 B.地方势力的膨胀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王莽施政的危害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光武帝刘秀在刘邦开创的西汉王朝灭亡以后,利用农民起义的力量重建了汉政权,历史上称为“东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刘邦在西汉建国初期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哪些主要内容?
(2)刘秀在东汉建国初期采取的政策与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有什么相同的内容?
(3)刘邦和刘秀的措施分别为哪个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