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

合集下载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PPT课件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PPT课件
1.虫体两端较尖,呈梭形 2.终宿主为果子狸、犬等 3.第一中间宿主为拟钉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溪蟹 4.人为非正常宿主 5.临床表现以幼虫移行症为主要特征
皮肤型——皮下包块 脑 型——脑脓肿、头痛、癫痫等 腹 型——腹痛、腹泻等 6.诊断时依皮下包块活检为主要依据
24
肺吸虫思考题
1.描述卫氏肺吸虫卵形态特点。 2.卫氏肺吸虫生活史特点是什么? 3.卫氏肺吸虫引起的病理改变分 ——
三、致病作用 血吸虫病
A.致病机制: 是以细胞免疫为基础 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B.临床类型: a.急性血吸虫病 b.慢性血吸虫病 c.晚期血吸虫病
44
血吸虫寄生于兔肠系膜静脉
45
血吸虫寄生于兔肠系膜静脉
46
47
兔血吸虫病肝、肠病变
48
血吸虫肝脏病变嗜酸性肉芽肿
49
50
一组血吸虫病人
51
内的发育
2)在终宿主体内 的发育
37
38
血吸虫中间宿主活钉螺
39
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
二、生活史
2.生活史特点 1)成虫寄生部位 — 肠系膜下静脉 2)感染阶段 — 尾蚴 3)感染方式 — 经皮肤 4)宿主 中间宿主 — 钉螺 终 宿主—人 保虫宿主 — 牛(水牛)
40
血吸虫保虫宿主(水牛)
2.流行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流行环节: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a.虫卵入水机会
b.钉螺的存在 c.地理环境的关系(平原 水网型、山区丘陵型、湖 沼 型)
3)易感人群
53
钉螺孳生地
54
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
七、防治原则
1.控制传染源:首选吡喹酮等 2.切断传播途径:灭钉螺等 3.保护易感人群:搞好个人防护

肺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

肺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

肺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
肺并殖吸虫病,又称肺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本文将介绍肺并殖吸虫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相关内容。

病因
肺并殖吸虫病是由肺吸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肺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呼吸道内的寄生虫,通过感染感染寄主,如融合在叶腺肺吸虫,产卵,卵排入体外,成虫则死亡堵塞在气道,又可引起肠出血、脑水肿,严重者可引起虫体产生管源性癌,甚至引发以上,肺叶消失。

临床表现
肺并殖吸虫病的主要症状包括:
•咳嗽
•咯血
•呼吸困难
•胸痛
•发热
•虚弱和乏力
在临床表现方面,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随着疾病进展症状会逐渐加重。

诊断
诊断肺并殖吸虫病的主要方法包括: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分析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等)
•血液检验(寻找虫卵)
医生会综合以上检查结果来确诊肺并殖吸虫病。

治疗
肺并殖吸虫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主要使用驱虫药物,如吡喹酮、氯喹,或联合用药物如他唑巴坦等。

支持治疗方面,主要是对症处理,如镇静止咳、增加免疫力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并遵医嘱定期复查。

预防
预防肺并殖吸虫病的关键在于避免接触感染源和及时治疗。

有患者能迅速将的病态疗愈后,身体会从新也端生疾病。

综上所述,肺并殖吸虫病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关键。

对于患者来说,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是预防肺并殖吸虫病的有效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肺并殖吸虫病的了解,并加强防范意识。

并殖吸虫病(一)

并殖吸虫病(一)

并殖吸虫病(一)并殖吸虫病( paragonimiasis)又称肺吸虫病,是并殖吸虫寄生在人体所致的全身性疾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

人因吞食含有并殖吸虫活囊蚴的淡水蟹或蜊蛄而感染。

(一)疾病概况【病原学】目前已知并殖吸虫有50余种。

卫氏并殖吸虫(P口rago咒zm“swesterm 以nz)、斯氏狸殖吸虫(P口g“mogonim“5 skrjabi,7i)是我国最重要的致病虫种。

并殖吸虫为雌雄同体’因生殖器官并列而得名。

并殖吸虫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和一个终宿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其第一中间宿主主要是淡水螺中的川卷螺和拟钉螺,第二中间宿主是淡水蟹和蜊蛄。

卫氏并殖吸虫的终宿主是人及食肉哺乳动物(犬、猫等);斯氏狸殖吸虫的终宿主是哺乳动物(果子狸、犬、猫等),人是其非正常宿主。

虫卵随宿主痰或粪便排出,落入水中,在适宜的环境下约3周孵出毛蚴,毛蚴侵入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发育成尾蚴;从螺体逸出的尾蚴侵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或蜊蛄发育形成囊蚴(感染期蚴虫);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囊蚴的溪水蟹或蜊蛄而被感染,囊蚴在小肠内孵出尾蚴,穿透肠壁进入腹腔,发育成童虫;童虫游移于各组织间,约经2周左右最后寄生在肺组织形成虫囊并发育成成虫,成虫产卵,随宿主的痰或粪便{j}出。

斯氏狸殖吸虫活囊蚴在人体内不能发育成成虫,而仅发育到童虫阶段,致皮肤或内脏蚴虫移行症。

【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和被感染的食肉哺乳动物(包括家畜和一些野生动物)均可成为卫氏并殖吸虫病的传染源。

斯氏狸殖吸虫病的传染源是被感染的果子狸、犬、猫等哺乳动物,人不是其传染源。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哺乳动物(主要是野猪和啮齿类动物)可作为两种并殖吸虫病的转续宿主,转续宿主是不可忽视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人多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囊蚴的溪蟹、喇蛄或饮用含活囊蚴的生水而感染,也有因吃未熟的转续宿主肉类而受感染的报道。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以夏秋季节感染为高。

4.分布情况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国家。

肺吸虫

肺吸虫
29
五、流行 1.分布:卫氏并殖吸虫分布广泛 ,多个国家 和地区有病例。国内流行于20多个省份。并殖 吸虫病在国内多数地区已得到控制或消灭。
30
❖ 2.流行环节 (1)传染源:病人和储蓄宿主是本病传染源。而 病兽在人、畜罕到的地区构成了自然疫源地。 (2)传播途径 1)中间宿主存在:中间宿主包括第一、第二中 间宿主。
24
临床表现
❖ 1.急性期: ❖ 2.慢性期:临床上根据主要损伤部位可分:
胸肺型、脑型、肝型、皮肤型及亚临床型等。
25
26
27
28
四.诊断
1.病原诊断 ⑴痰或粪便虫卵检查:查获肺吸虫虫卵可确诊。 ⑵活检:皮下包块或结节手术摘除可能发现童虫,或典型的病 理变化 2.免疫诊断 ⑴皮内试验:常用于普查,阳性符合高率,但常有假阳性和假 阴性。 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敏感性高,阳性率可高可达90%~100 %。 3.影像学检查
2)感染方式:疫区有生吃或半生吃溪蟹、蝲蛄 习惯。
(3)易感人群 :
31
32
六.防治原则 (1)治疗病人首选吡喹酮 ,硫双二 氯酚亦可。 亦可手术取虫。 (2)加强粪管,加强卫生教育 (3)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吃生蟹、生肉类, 不饮生水
33
斯氏狸殖吸虫
1.腹吸盘位于虫体前1/3处。
2.终末寄主:犬、猫、果子狸等
3. 虫卵入水,在水中孵出毛 蚴,毛蚴定居在第一早 间宿主(川卷螺)体内.
4. 在蚴体内,经胞蚴、雷 蚴的发育,形成尾蚴。
5. 尾蚴逸出后,侵入第二 中间宿主体内。
11
二.生活史
6. 终宿主因食入第二中间 宿主而感染
7. 在小肠内脱囊,发育为 童虫。
12
13
生活史总结

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分析

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分析


X线检查:早期。肺部炎性浸润,囊肿及胸腔 积液。CT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资料: 实验室检查:痰、粪便或体液中查到虫卵,皮 下结节活检发现虫卵、童虫、或成虫可以确诊。 免疫学检查有诊断意义
肺结核、肺癌 脑部寄生虫病和脑肿瘤 病毒性肝炎、肝脓肿
鉴别诊断

预后

一般预后较好,脑脊髓型疗效较差。斯氏狸殖 吸虫预后较好
全身症状 荨麻疹 咳嗽 咳痰 胸膜炎、胸腔积液 肺部损害 肝损害 皮下结节与包块
临床表现


腹型:腹痛(阵发性或下腹隐痛)、腹泻、恶 心、呕吐、肝肿大和肝功能异常。脓肿破溃可 排棕褐色粘稠血便。斯氏并殖吸虫可引起肝功 能异常 脑脊髓型:2-5%,卫氏并殖吸虫多见

脑型:儿童和青壮年严重感染者。


胸肺型: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气短。铁锈色或棕 褐色烂桃样血痰为最典型症状。(为肺部坏死组织,痰 中可查到虫卵)有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
卫氏并殖吸虫病与斯氏并殖吸虫病的鉴别表
卫氏并殖吸虫病 不常见 不常见 明显,伴中等或大量痰液 铁锈色痰,棕褐色痰或烂桃肉样 较少见 常见 较少见 10-20%病人可见,结节内查见 虫卵或成虫 斯氏并殖吸虫病 常见 很常见 轻咳,痰量很少 血丝痰 常见 少见 较常见 30-70%病人可见,有游走 性包块,包块内偶见幼虫, 未见成虫或虫卵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是卫氏病殖吸虫的重要传染源。 通过痰或粪便排出虫卵。某些家畜和野兽是并 殖吸虫的保虫宿主和传染源。病人不是斯氏并 殖吸虫的主要传染源。犬、猫、果子狸等为其 保虫宿主和传染源 传播途径: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蚴的溪蟹、喇 蛄或进食含有童虫的野猪肉或生饮溪水而感染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特征:分布广泛。东北地区为喇蛄型卫氏 并殖吸虫流行区

卫氏并殖吸虫病有哪些症状?

卫氏并殖吸虫病有哪些症状?

卫氏并殖吸虫病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卫氏并殖吸虫病症状,尤其是卫氏并殖吸虫病的早期症状,卫氏并殖吸虫病有什么表现?得了卫氏并殖吸虫病会怎样?以及卫氏并殖吸虫病有哪些并发病症,卫氏并殖吸虫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卫氏并殖吸虫病常见症状:典型症状:发烧、乏力、腹痛、咳嗽*一、症状卫氏并殖吸虫潜伏在体内的时间长短不一,短的话2~15天,长的话1~3个月,大多起病缓慢。

早期症状有轻度腹痛、胸痛、间有低热。

继之出现咳嗽、咯痰、痰中带血丝,以后转为铁锈色或果酱样痰,痰中可查见虫卵。

*二、两期表现1.急性期主要由童虫移行、游窜引起。

症状出现于吃进囊蚴后数天至1个月左右,轻者仅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腹痛、腹泻、低烧等非特异性症状。

重者发病急,毒性症状明显,如高热、腹痛、腹泻等。

白细胞数增多,可高达20~30×109/L,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在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后内的一个星期内出现如下症状:没有食欲、畏寒、发热、呈弛张热、乏力、盗汗、腹痛、腹泻、酱色大便。

两到三个星期后就会胸痛、咳嗽、气喘。

除此之外,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也会增多。

2.慢性期的主要病症主要表现为咳嗽、咳血痰,血痰一般呈果酱样或烂桃样、痰中会带有夏科-莱登晶体及大量虫卵。

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期:(1)脓肿期主要因虫体移行引起组织破坏和出血及继发感染。

肉眼可见病变处呈窟穴状或隧道状,内有血液,有时可见虫体。

随之,出现炎性渗出,病灶四周产生肉芽组织而形成薄膜状脓肿壁,并逐渐形成脓肿。

(2)囊肿期由于渗出性炎症,大量细胞浸润、聚集,最后细胞死亡、崩解液化,脓肿内容物逐渐变成赤褐色粘稠性液体。

镜下可见坏死组织、夏科雷登结晶和大量虫卵。

囊壁因大量肉芽组织增生而肥厚,肉眼观呈周界清楚的结节状虫囊,呈紫色葡萄状。

(3)纤维疤痕期虫体死亡或转移至它处,囊肿内容物通过支气管排出或吸收,肉芽组织填充,纤维化,最后病灶形成疤痕。

脑型肺吸虫病(脑型肺并殖吸虫病)

脑型肺吸虫病(脑型肺并殖吸虫病)

脑型肺吸虫病(脑型肺并殖吸虫病)脑型肺吸虫病,又称脑型肺并殖吸虫病,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寄生虫病。

本病是由吸虫寄生在人体呼吸道,引起感染并在体内繁殖的结果。

吸虫成虫寄生在肺泡中,交配产卵,卵痰液吸入口中排出体外,通过排便排出人体,卵子在水中孵化成囊蚴进入某种溞类,溞类成虫又感染其他溞类,溞类寄生在淡水洄游鱼,鱼食受感染的溞类而感染,并成为猎物被人类食用而感染。

吸虫寄生在肺泡内时对机体的影响有多重多方面的病理作用,终会产生极其严重的生理和健康问题。

病因脑型肺吸虫病的病因主要是由脑型肺并殖吸虫引起的寄生虫感染。

人体通过摄入感染了蚴的鱼类或其他宿主而患病。

在感染的过程中,寄生虫在肺泡内寄生,引起病人呼吸道感染、肺部病变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等病变。

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呼吸不畅、咳嗽等肺部症状。

严重的病例会进一步发展为肺部感染、肺囊肿、呼吸衰竭等病情。

此外,患者可能会因为寄生虫侵袭而引起脑部症状,如头痛、视力异常、神经系统症状等。

诊断脑型肺吸虫病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光检查、CT扫描等,实验室检查则包括痰液检查、血清学检查等。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检查结果,结合病史,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治疗治疗脑型肺吸虫病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吡喹酮、异喹酮等,以杀死体内寄生的吸虫。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对症治疗,如应用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对症支持治疗等。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确保疗效。

预防预防脑型肺吸虫病的关键在于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吃未熟透的淡水鱼类。

此外,定期消毒水源、避免接触受感染的蚴等措施也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

结语脑型肺吸虫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患者必须及时就医,接受科学合理的治疗。

同时,预防才是最重要的措施,只有加强对食品卫生的重视,避免接触受感染的蚴,才能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有效控制脑型肺吸虫病的发生,保障公众的健康。

肺吸虫病的概述

肺吸虫病的概述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肺吸虫病的概述
肺吸虫病又称并殖肺吸虫病,由并殖吸虫引起,因其成虫雌雄生殖器官并列而得名,已知虫种50种左右,我国以卫氏和斯氏(四川)并殖吸虫为主要致病虫种,蟹和蜊蛄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

流行区居民常因食生或半熟含有囊蚴的溪蟹河蟹、蜊蛄或生饮疫水而感染。

卫氏并殖吸虫主要流行于浙江及东北各省,尤以辽宁省发病率高,流行区居民有吃生蜊蛄的习惯;斯氏并殖吸虫主要流行于四川、陕西等地。

卫氏并殖吸虫的囊蚴经口进入终宿主的消化道,幼虫在小肠中脱囊而出,穿越肠壁进入腹腔后沿肝脏上行,穿过膈肌达胸腔,主要在肺内寄生发育成熟并产卵,破坏肺组织形成囊肿、肉芽肿,引起发热,咳嗽,胸痛,咳铁锈色痰,在病灶与小支气管相通后虫卵随痰排出,或被吞食至消化道后随粪便外排。

病人、病兽、病畜是传染源。

斯氏(四川)并殖吸虫在人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人体可被其感染但不能成为传染源,病兽、病畜是传染源。

幼虫不在肺内定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故肺部症状轻微,多仅有胸膜炎改变。

幼虫在体内各脏器间游走,造成严重组织损伤、破坏并引起过敏反应,常侵犯肝脏和皮肤,游走性皮下包块是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占本型病例的50%~80%,偶有从皮下包块中爬出吸虫者。

3、肺吸虫

3、肺吸虫

(2) 囊肿期: 浸润的细胞崩解、死亡,脓肿内容物逐渐变成咖 啡色粘稠性液体(内含虫卵、虫体、夏科——雷登氏 结晶)囊壁因肉芽组织增生而变厚。X线显示边缘锐 利的结节状阴影。 (3) 纤维疤痕期: 虫体死亡或转移它处,脓肿内容物逐渐排出或吸 收,肉芽组织填充而愈合,最后纤维化形成疤痕。X 线显示硬结节或条索状阴影。 此Ⅲ期可见于同一肺内。 症状:咳嗽、胸痛、咯血、气急,甚至发热、胸腔积 液等。
5.脑型: 症状:剧烈头痛、呕吐、癫痫、昏迷、瘫痪等。
(此型在排除占位性病变后,注意与脑囊虫病相
鉴别) 6.其它: 曾发现肺吸虫寄生于人体的心包、肾脏及膀胱等处。 四、诊断:
1.病原学诊断:
(1) 痰或粪便的直接涂片法: (2) 痰或粪便的水洗沉淀法:
但痰液查虫卵检出率高于粪便查虫卵,但应先 用5~10%(NaOH/KOH)化痰,方能查到虫卵。 (3) 活组织检查: 幼虫鉴定或感染动物 2.免疫学检查: (1) IHA: (2) IFA: (3) ELISA: 免疫学检查对肺以外各型的肺吸虫病,抗体 阳性有确诊的意义。
五、流行: 并殖吸虫流行于亚洲、大洋洲、美洲、非洲等
地区,我国的流行广泛,有17个省有流行,15个省
有人体感染,是一种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 1.传染源: 患者,保虫宿主(为多种哺乳类动物) 2.饮食习惯和烹调方法不良:
与食入含有活的肺吸虫囊蚴的石蟹或蝲蛄有关,
因此、各地吃食的习惯不同,感染 的形式与对象 也不同。
狗,约有95.2%的虫体寄生在狗肺,并发育成熟。
故因吞食转续宿主也可感染肺吸虫病。 3.治疗患者: (1) 硫双二氯酚: 原理:作用于虫体的生殖系统,也抑制腺苷三
磷酸 (ATP)合成。
用法:30~40mg/kg/日 tid(隔日服用) 使总量达30g~40g为一疗程。

第四节并殖吸虫(肺吸虫)

第四节并殖吸虫(肺吸虫)

眼肺吸虫病
四、实验室诊断
1. 病原学诊断 (1)痰/粪检查虫卵:
痰液检查
粪便直接涂片法
夏科雷登结晶
肺吸虫卵
痰液检查检获虫卵
(2)活组织检查:
2. 免疫学诊断:肺吸虫皮内试验(IDT)
ELISA
3. 综合诊断: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 X 线/ CT 检查
五、流 行
1. 分布
世界分布、亚洲最多,以我国为主。 我国除西藏、新疆等少数省区未见报道,血清 学法调查阳性率为1.71%(2001-2004全国寄生 虫病调查)。
学习要求
• 掌握并殖吸虫形态的共同特征 • 掌握卫氏井殖吸虫生活史特点、致病与病
原学诊断 • 熟悉卫氏井殖吸虫成虫及虫卵基本形态 • 了解肺吸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肺吸虫病肺
肺吸虫虫囊组织切片
3.临床表现:
⑴急性期
出现在食入 囊蚴数天至1个月; 轻者仅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腹 痛、腹泻;重者全身过敏反应、高 热、腹痛、胸痛、咳嗽、肝肿大; 嗜酸性粒细胞
⑵慢性期: ①胸肺型:最常见
② 肺外型并殖吸虫病 ③ 亚临床型 ④ 其他型
肝腹型 皮下型 脑脊髓型
胸肺型:最常见
并殖吸虫
Paragonimus
(肺吸虫)
肺吸虫的主要种类
卫氏并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异盘并殖吸虫 宫琦并殖吸虫 墨西哥并殖吸虫
一、卫氏并殖吸虫 (Paragonimus westermani)
二、斯氏狸殖吸虫 (Pagumogonimus skrjabini)
卵巢 子宫 睾丸
卫氏并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 主要因虫体移行引起组织破坏和出血。
* 病变处呈洞穴状或隧道状,内有血液和虫体, 含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等,病灶四周产 生肉芽组织而形成薄膜状脓肿壁,并逐渐形成 脓肿。

小儿传染病学(第5版)PPT课件 并殖吸虫病

小儿传染病学(第5版)PPT课件 并殖吸虫病
2.对症支持治疗 3.外科治疗
儿童传染病学(第5版)
【预后】
并殖吸虫病的预后与并殖吸虫的虫种、寄生部位及感染 轻重有关。
多数病人经过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脑型及脊髓型预后较差。
儿童传染病学(第5版)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积极治疗病人和患有本病的家畜。捕杀对人有害的保虫宿主。
2.阻断传播途径
在流行区要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不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和蝲蛄,不生饮溪水。 教育群众不随地吐痰和大小便,防止虫卵入水。
儿童传染病学(第5版)
【治疗】
1.病原治疗
吡喹酮 三氯苯达唑 硫双二氯酚
【一般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升高,嗜酸性细胞比例增高。
血沉和血生化检查
血沉可有中度或高度增加; 肝脏受累时可有肝酶增高; 心包炎时可有心肌酶谱轻度异常。
脑脊液及浆膜腔积液检查
【影像学检查】
肺部征象 脑部征象
儿童传染病学(第5版)
【病原学检查】
病原体检查 痰液检查 粪便检查 浆膜腔积液检查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3~6个月,短者数日、长者可达2年以上。
1.急性并殖吸虫病
起病急。 全身不适、腹痛、腹泻稀便或黏液脓血便、食欲不振。 继之出现发热、胸痛、胸闷、气急、咳嗽等症状。
儿童传染病学(第5版)
五、临床表现
2.慢性并殖吸虫病
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为慢性期。 食欲缺失、乏力、消瘦,发热、哮喘发作和(或)荨麻疹。 临床分型
第七章
第九节 并殖吸虫病
作者:许红梅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儿童传染病学(第5版)
【概述】
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又名肺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引起的 一种慢性地方性寄生虫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

卫氏并殖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的症状,卫氏并殖吸虫病治疗【专业知识】

卫氏并殖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的症状,卫氏并殖吸虫病治疗【专业知识】

卫氏并殖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的症状,卫氏并殖吸虫病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卫氏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 westermani)又称卫氏肺吸虫病,由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所致,一般症状表现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咳嗽、咳铁锈色痰、如果虫体寄生在其他部位也会产生相应症状。

在我国,卫氏并殖吸虫病流行区有2种类型,即以蝲蛄为传播媒介的东北部流行区和以溪蟹为传播媒介的东南部流行区,其中流行最严重的有浙江、黑龙江和吉林省。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卫氏并殖吸虫的虫体肥厚,背部隆起,腹部扁平,背面较隆凸;身体的长度可达7~12mm,宽4~8mm。

成虫有口、腹吸吸盘,肺部是虫体的主要寄生部位、活体颜色为红褐色,死后灰白色。

虫体表皮布满小棘刺;前端有个口吸盘,腹面中部偏前有一个腹吸盘,肠管呈螺旋状弯曲。

一个分叶的卵巢,与子宫并列于腹吸盘之后。

一对分支的睾丸,左右并列,位于体后部两肠支之间。

卵黄腺发达,满布虫体两侧。

虫卵100μm*55μm ;不规则椭圆形,似陶罐次品;金黄色;卵壳厚薄不均,卵盖大,常略倾斜;内含10多个卵黄细胞,1个卵细胞常位于正中央。

人及其他哺乳动物是终宿主。

该虫有二倍体及三倍体两种染色体类型。

三倍体虫能在人体内成熟并产卵,二倍体则不适宜于人体寄生。

卫氏肺吸虫的成虫主要寄生于肺,所形成的虫囊往往与支气管相通,产出的虫卵随痰咯出,在适宜条件下约经3周左右发育成熟并孵出毛蚴。

首先被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吞入体内,紧接着是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各阶段的发育繁殖,产生许多尾蚴。

尾蚴从螺体逸出后,侵入第二中间宿主溪蟹、及蝲蛄的肌肉和内脏,形成囊蚴。

人类及其他动物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蚴的石蟹、蝲蛄或溪水即可受染。

囊蚴入肠,蚴虫逸出,在体内游动,至肺与其他内脏及皮下、肌肉等处发育为成虫后,产卵并形成囊肿。

流行并殖吸虫在我国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西、云南、台湾、甘肃、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23个省、区。

人体寄生虫学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人体寄生虫学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主要的致病虫期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及侧枝循环形成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主的综合征血吸虫感染免疫:伴随免疫第一:淡水螺类即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的交替1.外观呈叶状或长舌状,两侧对称,背腹扁平,具有口腹两吸盘相同中间宿主感染阶段:尾蚴寄生虫进入人体途径不同2.生殖孔靠近腹吸盘,排泄孔在虫体后端,第二:淡水鱼虾形态生活史寄生部位宿主转换3.吸虫无肛门,未被消化的废物经口排出体外复杂——世代交替宿主关系人及肉食哺乳动物终宿主概论猫,犬等保虫宿主成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虫——成虫生活史囊蚴感染阶段食入含囊蚴的鱼虾(经口)感染途径小肝胆管内寄生部位一般20~30年成虫寿命肝脏的次级胆管损伤损伤部位虫体分泌物,代谢物,机械刺激机制虫体阻塞胆管局限性扩张,上皮增生,严重病例:胆汁性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病变并发症:胆结石,肝胆管梗阻,原发性肝癌潜伏期:1~2月致病轻度:症状不明显华氏睾吸虫(肝吸虫)急性期:过敏反应,消化道不适中等症状慢性期: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体征:肝肿大(多),脾肿大(少)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明显腹泻,消瘦,水肿,贫血重症型晚期:肝硬化,腹水,胆管癌,死亡重症,死亡率高,智力发育障碍,极少可致侏儒症儿童,青少年感染1.涂片法:操作简单,检出率低,虫卵小,容易漏诊2.集卵法:漂浮集卵法,沉淀集卵法(因虫卵小,多用集卵法)病原学检查(粪检找到华支睾吸虫卵是确诊的根据)3.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检出率高,技术复杂,患者难接受实验诊断免疫学检查(广泛应用)B 超,CT 检查影像学检查当前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能排出华支睾吸虫卵的病人、感染者、受感染的家畜和野生动物,保虫宿主广泛(猫,狗,猪)传染源粪便入水,水中有合适的第一二中间宿主,当地人群有(半)生食淡水鱼虾的习惯传播途径流行人群普遍易感,流行关键因素是当地人是否有生吃或半生吃鱼虾习惯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防治成虫——卵——毛蚴—钉螺—母、子胞蚴——尾蚴—皮肤钻入—童虫(异位寄生,肺脑皮肤等)—移行至门脉,肠系膜静脉—成虫生活史尾蚴性皮炎:局部丘疹和瘙痒尾蚴过敏性血管炎童虫轻微的静脉内膜炎(吸盘),Ⅲ型超敏反应(代谢物等)成虫毛蚴释放ESA (可溶性抗原)IV 型超敏反应,何博礼现象虫卵肉芽肿致病机制在肝内,肝的结构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重症感染者,在门脉周围出现广泛的纤维化干线型肝纤维化虫卵原因:窦前静脉广泛阻塞门脉高压继发:肝,脾肿大,腹壁,食管,胃底V 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腹水患者:①初次感染者②慢性病人再次大量感染尾蚴后潜伏期:多数感染后5~8周(毛蚴),少数<25d (童虫)畏寒,发热,多汗,淋巴结肿大,肝肿大,脾肿大全身表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血便或脓血便消化道急性血吸虫病多干咳,偶可痰中带血丝,有气促,胸痛呼吸系统吸虫神智迟钝,黄疸,腹水,高度贫血,消瘦等重症皮疹,荨麻疹,神经血管性水肿,出血性紫癜,支气管哮喘过敏反应急性期症状消失而未经病原治疗者患者经反复轻度感染而获得免疫力者轻度肝/脾肿大,肝功正常隐匿性间质性肝炎慢性血吸虫性结肠炎临床表现慢性血吸虫病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巨脾型腹水型晚期结肠增值型侏儒型上消化道出血:>50%患者死因肝性昏迷(以腹水型为最多):死亡率>70%乙型肝炎:促进和加重肝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晚期血吸虫病粪便直接涂片法(重症和急症感染者)尼龙袋集卵法毛蚴孵化法病原学检查(从受检者粪便或组织中检获血吸虫病原体(血吸虫卵或毛蚴),是确诊血吸虫病的依据)实验诊断定量透明法(改良加藤法)直肠镜活组织检查免疫学诊断传染源水网型(平原水网型)流行湖沼型(江湖洲滩型)流行区类型(与钉螺滋生相关)山丘型防治成虫:虫体扁平,大而肥厚,形似斜切的姜片,新鲜虫体呈肉红色,固定后变为灰白色形态虫卵:淡黄色,长椭圆形或卵圆形,卵壳薄,有卵盖。

Paragonimiasis(肺吸虫病)

Paragonimiasis(肺吸虫病)

II. LIFE CYCLE
III.PATHOGENESIS
斯氏狸殖吸虫是人兽共患以兽为主的致病病种。 在作为终宿主的动物体内,虫体在肺、胸腔等处结 囊,发育至成熟并产卵。引起与卫氏并殖吸虫相似 的病变。 人可能是非正常宿主,入侵的虫体大多数仍处于童 虫状态,到处游窜,造成某些器官或全身性损害, 即出现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 本虫引起的幼虫移行症可分为两种类型: 皮肤型(皮下包块) 内脏型(炎症、肿大)
III.PATHOGENESIS

急性期——童虫 急性期表现轻重不一,轻者食欲缺乏、法力、腹痛、 腹泻、低热、皮疹;重者全身过敏、高热、腹痛、 胸痛、咳嗽、气促、肝大并伴有荨麻疹。 血象白细胞数增多,嗜酸性颗粒细胞明显升高。胸部 X线检查又是可见云絮状或片状阴影。 临床上易误诊为肺炎、肺结核、肝炎等。

成虫寄生部位 — 肺部等组织 感染阶段 — 囊蚴 感染方式 — 经口

II. LIFE CYCLE
II. LIFE CYCLE
1.中间宿主阶段:

卵在水中适宜温度下3周孵出毛蚴,主动入侵淡水螺。 在淡水螺体(第一中间宿主)内发育经由胞蚴、母 雷蚴、子雷蚴、尾蚴。成熟的尾蚴具有短尾,凭2个 吸盘交替吸附及肌肉收缩作尺蠖式运动。 尾蚴在水中主动入侵(被吞食)溪蟹、蝲蛄(第二 中间宿主)内形成囊蚴。

II. LIFE CYCLE
斯氏狸殖吸虫生活史与卫氏并殖吸虫相似。 终宿主为猫科、犬科、灵猫科多种家养或野生动物。 第一中间宿主为拟钉螺类的小型及微型螺类,大多 栖息在水流速较缓的山沟岩石裂缝中。 第二中间宿主为以溪蟹为代表的蟹类,在一种名为 红娘华的节肢动物中也可找到此虫囊蚴。 转续宿主为蛙、鸟、鸡、鸭、鼠等。 人为非正常宿主。在人体绝大多数虫体仍处于童虫 阶段,极少数情况下会在肺中成熟产卵。

犬猫的寄生虫病(并殖吸虫病)-宠物医生课件

犬猫的寄生虫病(并殖吸虫病)-宠物医生课件

口腔接肌质咽球,食道短,肠管弯曲,伸延至虫体后端。睾丸两 个呈分叶状,左右并列于虫体后1/3处,无雄茎和雄茎囊。子宫盘 曲于腹吸盘右侧,左侧是卵巢,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左后方。虫 卵为椭圆形,呈金黄色,卵盖清楚,大小为75~118um*42~67um, 卵内含有1个胚细胞和10多个卵黄细胞。
【生活பைடு நூலகம்及流行病学】
并殖吸虫病
并殖吸虫病又称肺蛭病或肺吸虫病, 是由并殖科并殖属的几种吸虫寄生 于犬、猫肺组织内所引起的疾病。 本病在临床上以慢性支气管炎为特 征,属人畜共患病,能感染多种野 生动物、家畜(如虎、狼、狐、犬、 猫、貉和獪剂等)和人。
【病原】
本病的病原有卫氏并殖吸虫、四川并殖吸虫、会同并殖吸虫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卫氏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虫体肥厚,椭圆形, 形似咖啡豆,背面隆起,腹面扁平,呈红褐色,体表有小刺。虫 体长7.5~16mm,宽4~8mm,口吸盘在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中 部,两者大小相似。
短尾蝴自螺体内逸出后,即侵入第二中间宿主蟹、喇姑或虾体内 并形成囊蝴。囊蝴在蟹或喇姑体内生存时间很久。犬、猫等终末 宿主因吃了含有活囊蝴的蟹、喇姑和虾等,或吃了被囊蝴污染了 的食物和水而感染。
感染后囊蝴在小肠中破囊游出,钻入肠壁,进入腹腔并穿过横膈 膜,移行到肺小支气管附近组织寄生并发育为成虫。成虫周围有 结缔组织包囊,其包囊有微细的管道与小支气管相通,虫卵通过管 道排入小支气管。成虫在终末宿主体内可存活5~6年,有的甚至 长达20年。
【症状】
临床上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主,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阵发性咳嗽、 呼吸困难、常伴发气胸。如虫体侵入肝脏、脑组织中形成异位寄 生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更为严重的症状。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粪便虫卵检査发现虫卵,即可确诊。也可X线检 査或皮内反应试验进行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压增高症状:多见于早期 脑组织破坏症状:后期出现 刺激性症状:癫痫发作 炎症性症状:多见于早期

脊髓型:运动障碍、感觉缺失、坐骨神经痛、大 小便失禁
临床表现

皮肤型:皮下结节或包块 阴囊肿块型: 亚临床型:疫区多见隐性感染
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



血像:白细胞总数增高,急性期嗜酸粒细胞可达 80%以上。 脑脊液、胸腹水:嗜酸粒细胞增高 血沉:增快

基本病理改变:

脓肿期: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 粒细胞浸润 囊肿期:肉芽组织形成,围以纤维囊壁, 囊内有棕褐色囊液 纤维瘢痕期: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增生
临床表现


潜伏期3-6个月。临床表现复杂,起病缓慢 急性并殖吸虫病; 慢性并殖吸虫病:


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的临床表现不同见 表全身症状:发热(低热)、头痛、胸闷,过敏 症状(荨麻疹、哮喘)。斯氏并殖吸虫多见 临床分型:

胸肺型: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气短。铁锈色或棕 褐色烂桃样血痰为最典型症状。(为肺部坏死组织,痰 中可查到虫卵)有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
卫氏并殖吸虫病与斯氏并殖吸虫病的鉴别表
卫氏并殖吸虫病 不常见 不常见 明显,伴中等或大量痰液 铁锈色痰,棕褐色痰或烂桃肉样 较少见 常见 较少见 10-20%病人可见,结节内查见 虫卵或成虫 斯氏并殖吸虫病 常见 很常见 轻咳,痰量很少 血丝痰 常见 少见 较常见 30-70%病人可见,有游走 性包块,包块内偶见幼虫, 未见成虫或虫卵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是卫氏病殖吸虫的重要传染源。 通过痰或粪便排出虫卵。某些家畜和野兽是并 殖吸虫的保虫宿主和传染源。病人不是斯氏并 殖吸虫的主要传染源。犬、猫、果子狸等为其 保虫宿主和传染源 传播途径: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蚴的溪蟹、喇 蛄或进食含有童虫的野猪肉或生饮溪水而感染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特征:分布广泛。东北地区为喇蛄型卫氏 并殖吸虫流行区
病原学



病原体: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三倍体型虫体能在体内 成熟并产卵,二倍体型不适宜于人体寄 生 斯氏并殖吸虫:虫体狭长,在人体不能 发育为成虫。终宿主为犬、猫、果子狸 等
病原学

生活史:




虫卵随粪便或痰入水 25-30°C,21天孵出毛蚴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无性生殖发育,3个月 左右,尾蚴逸出。20 °C水中存活1-2天 第二中间宿主:甲壳动物(溪蟹、喇蛄),形成 囊蚴,囊蚴是并殖吸虫的感染型 人吞食含有并殖吸虫活囊蚴的溪蟹或喇蛄而感染 幼虫在小肠内逸出,侵入组织,在体内游走,虫 体窜行游走和贯穿组织能力强,主要寄生于肺组 织(卫氏) 囊蚴感染制成虫发育成熟需2-3个月。寿命6-20年
发病机理



童虫引起的病变:后尾蚴和童虫在肠道和腹腔 及胸腔内窜行游走引起窦道和炎症渗出。斯氏 并殖吸虫可引起寄生部位嗜酸性肉芽肿,形成 游走性皮下包块,渗出性胸膜炎和肝损害较重 成虫引起的病变:可固定于某一部位,也可游 走窜行。形成多房性脓肿、囊肿、结节与瘢痕 虫卵引起的病变:组织反应轻微
病理解剖
全身症状 荨麻疹 咳嗽 咳痰 胸膜炎、胸腔积液 肺部损害 肝损害 皮下结节与包块
临床表现


腹型:腹痛(阵发性或下腹隐痛)、腹泻、恶 心、呕吐、肝肿大和肝功能异常。脓肿破溃可 排棕褐色粘稠血便。斯氏并殖吸虫可引起肝功 能异常 脑脊髓型:2-5%,卫氏并殖吸虫多见

脑型:儿童和青壮年严重感染者。

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 paragonimiasis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
概述



寄生于人体内脏器(肺部为主)或皮下组织的 并殖吸虫所致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 人吞食含有并殖吸虫活囊蚴的溪蟹或喇蛄而感 染 临床表现:卫氏并殖吸虫引起以肺部病变为主 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铁锈色或 烂桃样痰、咯血等,称肺吸虫病。斯氏狸殖吸 虫引起的主要病变是游走性皮下包块和渗出性 胸膜炎 自然疫源性疾病

X线检查:早期。肺部炎性浸润,囊肿及胸腔 积液。CT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资料: 实验室检查:痰、粪便或体液中查到虫卵,皮 下结节活检发现虫卵、童虫、或成虫可以确诊。 免疫学检查有诊断意义
肺结核、肺癌 脑部寄生虫病和脑肿瘤 病毒性肝炎、肝脓肿
好,脑脊髓型疗效较差。斯氏狸殖 吸虫预后较好
病原治疗:

治疗


吡喹酮:治疗首选,25mg/kg,每日3次,连服2-3天 阿苯达唑:对斯氏并殖吸虫效果较好 硫氯酚(别丁):用于流行区犬或猪的治疗 镇咳、镇痛、止血;镇静、脱水;针刺、理疗等。 脑脊髓型内科治疗无效可外科手术

对症治疗:

预防


控制传染源:彻底治疗病人和病畜 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粪便入水;消灭淡 水螺 保护易感人群:良好的饮食习惯

病原检查:


痰查虫卵,粪便查虫卵 体液:查虫卵,嗜酸细胞增多,夏科雷登结晶 皮下结节和包块活检
实验室检查

免疫学检查:

皮内试验:1:2000成虫抗原接种前臂皮内。筛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病人虫卵阳性符合率达 100%。滴度> 1:800可以确诊。考核疗效 快速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单克隆抗体蛋白印 记(western blot):早期诊断 后尾蚴膜反应、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 验、RIA、ABC-ELISA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