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殖吸虫

合集下载

并殖吸虫病健康宣教

并殖吸虫病健康宣教

并殖吸虫病健康宣教并殖吸虫病是一种由并殖吸虫寄生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进食感染了并殖吸虫毛蚴的未煮熟或生食的淡水鱼类而传播。

该疾病主要发生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农村地区,由于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导致大量的感染和发病。

因此,健康宣教在预防和控制并殖吸虫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健康宣教的目标是提高公众对并殖吸虫病的认识。

公众对疾病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到疾病的防治效果。

通过在村庄、学校、医院等地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健康教育活动等形式,告知公众关于并殖吸虫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

重点强调淡水鱼类的煮熟和食用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预防并殖吸虫病的重要性。

其次,健康宣教应该加强对食物安全的宣传。

并殖吸虫病主要通过食用未煮熟或生食的淡水鱼类传播,因此食品安全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

教育公众坚持将食物充分煮熟,特别是淡水鱼类,避免生食,以杀灭寄生虫的卵囊。

此外,还应建立和完善对食品质量的监管机制,确保市场上流通的食品符合标准和规范。

第三,健康宣教应加强社区健康管理的建设。

社区健康管理可以起到引导和组织居民参与健康宣教的作用。

通过建立健康教育小组,选拔和培训社区健康宣传员,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和健康活动等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改变。

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康档案,跟踪并记录居民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提供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和指导。

第四,健康宣教应结合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并殖吸虫病的宣传力度,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健康宣教投入。

通过划定清晰的责任区域和责任人,建立健康宣教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健康宣教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提高食品质量的标准和规范。

综上所述,健康宣教在预防和控制并殖吸虫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高公众对并殖吸虫病的认识,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建设社区健康管理体系,政府的支持和政策保障,以及学校和医院的宣传,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并殖吸虫病的发生和传播。

肺并殖吸虫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肺并殖吸虫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肺并殖吸虫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肺并殖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由吸入感染的寄生虫引起。

肺并殖吸虫病主要
由肺囊吸虫引起,患者常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咳血等症状。

在临床上,对于肺并殖吸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下面就是肺并殖吸虫病患者需要进行的常规检查:
1. 症状和体征检查
•包括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的询问;
•查体,包括听诊肺部呼吸音和湿啰音等。

2. 血常规检查
•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等,了解炎症程度和贫血情况。

3. 血清学检查
•血清抗体检测,如抗囊吸虫抗体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4. 影像学检查
•胸部X光检查,可发现肺部病变,如肺实变、阴影等;
•肺部CT检查,更加精准地显示肺部病变的范围和情况。

5. 痰液检查
•痰液镜检,可发现囊吸虫卵或幼虫,确诊有重要价值。

6. 放射性同位素检查
•核医学技术可以用于观察肺部血流状况、通气功能等,对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的监测有一定帮助。

7. 细胞学检查
•纤支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肺部病变情况,取材进行细胞学检查。

8. 其他检查
•如肺功能检查、免疫学检查等,有助于评估患者肺部功能和免疫状态。

综上所述,针对肺并殖吸虫病患者,通过症状体征检查、血常规、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痰液检查、放射性同位素检查、细胞学检查等多种检查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准确地明确诊断,对病情的掌握和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治疗方面需及时有效,以减少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存率。

卫氏并殖吸虫ppt课件

卫氏并殖吸虫ppt课件

卫氏并殖吸虫 临床
Human lung fluke disease
Chronic high worm burden can result in chronic bronchitis and dyspnea and increasing fibrosis -- very much lik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卫氏并殖吸虫 诊断
1. 病原诊断。粪便或痰中找到虫卵,摘除的皮下 包块中找到虫体或虫卵,均可确诊。
2. 免疫诊断: 皮内试验常用于普查初筛(阳性>95%,
假阳性和假阴性率较高) ELISA(阳性率达90%~100%)
3.X线及CT检查适用于胸肺型和脑脊髓型。
流行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国、韩国、日本、越南、 菲律宾、泰国、印度和俄罗斯(远东)。
卫氏并殖吸虫 成虫形态
1. 成虫
椭圆形,虫体肥厚,腹面扁平,背面隆 起,似半颗黄豆,约10×5×4mm。 ♀♂同体。 口吸盘=腹吸盘,腹吸盘位于虫体中横 线之前。 卵巢与子宫左右并列,两个睾丸左右并 列(主要形态特征) 。
卫氏并殖吸虫 虫卵形态
大 小 : 中 等 大 小 , 约 (80~118)
µm×(48~60)µm;
第一中间宿主
川卷螺类
拟钉螺属,小豆螺属
第二中间宿主 人体内发育
临床表现
华溪蟹属、溪蟹属、蝲蛄 属
适宜、正常
肺型为主
华溪蟹属
绝大多数童虫不发育到成 虫期
游走性皮下结节
诊断
痰、粪检查虫卵 活体检查、免疫诊断
以上三期可同时存在于同一器官中
卫氏并殖吸虫 临床分型Ⅰ
急性并殖吸虫病:消化系统症状;重症患者: 消化系统和全身症状;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

并殖吸虫

并殖吸虫

尾蚴 (水)
二、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宿主肺部; 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为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因食入含活囊蚴的溪蟹 成虫寿命:一般5~6年; 保虫宿主:狗、猫和野生肉食动物如虎。
二、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
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二、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
五、卫氏并殖吸虫流行与防治
2 流行环节
食入含有活囊蚴的蝲蛄、溪蟹是主要感染方式
五、卫氏并殖吸虫流行与防治
3 防治
1. 不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蝲蛄,不饮生水。 2. 治疗药物 吡喹酮。
斯氏狸殖吸虫概论
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系1959 授报告的新种,并将其置新建的狸殖属中。在Cox(20 系统中将该虫归属到并殖吸虫属中。
图示支气管内肺吸虫
三、卫氏并殖吸虫致病
(三)临床表现 (2)腹肝型
主要表现:腹痛、腹泻、大便带血;或肝功紊乱、肝大、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等肝损害表现。
三、卫氏并殖吸虫致病
(三)临床表现 (3)皮下型
可见皮下游走性包块或结节,大小 不一,触之可动。
游走性皮
三、卫氏并殖吸虫致病
(三)临床表现 (4)脑脊髓型 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癫痫、偏瘫、视力障碍等占位性病
三、卫氏并殖吸虫致病
(三)临床表现
2.慢性期 由于虫体的移行和串扰,可造成多个器官受损,且受损
故临床表现复杂,临床上按器官损害分为:胸肺型、腹肝型 髓型等。
三、卫氏并殖吸虫致病
(三)临床表现 (1)胸肺型
咳铁锈色痰(痰中常可见大量 虫卵),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部有 明显改变,易被误诊为肺结核或肺 炎。

并殖吸虫

并殖吸虫
人体寄生虫学
一概、述形态 一、形态
二二、、生生活活史史 3
三三、、致致病病 四、实验诊断
四五、、实流验行诊与断防治
五、流行与防治
并殖吸虫概述
并殖吸虫属(Paragonimus)的成虫主要寄生于宿主的肺内,故又称肺吸虫 (lung fluke)。
寄生人体的并殖吸虫种类繁多,其中存在于亚洲、对人体具有致病性的虫 种有: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异盘并殖吸虫、宫崎并殖吸虫、墨 西哥并殖吸虫等。
在痰和粪便中找不到虫卵,皮下包块或结节活检是最可靠 的诊断方法。免疫学检查是最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
37
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
五、斯氏狸殖吸虫流行与防治
斯氏狸殖吸虫在国外还未见报道,国内发现于甘肃、山西、 陕西、河南等15个省、市、自治区。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同卫 氏并殖吸虫。
12
成虫寿命:一般5~6年; 保虫宿主:狗、猫和野生肉食动物如虎。
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
二、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
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13
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
二、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
第二中间宿主:溪蟹、蝲蛄
溪蟹
14
蝲蛄
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
19
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
三、卫氏并殖吸虫致病
(三)临床表现 2.慢性期
由于虫体的移行和串扰,可造成多个器官受损,且受损程度轻重不一, 故临床表现复杂,临床上按器官损害分为:胸肺型、腹肝型、皮下型、脑脊 髓型等。
20

卫氏并殖吸虫病预防和措施PPT

卫氏并殖吸虫病预防和措施PPT
主要影响人类和动物,常见于水稻种植区。
什么是卫氏并殖吸虫病? 传播途径
此病通过食用被寄生虫卵污染的水生植物传播。
常见的水生植物包括莲藕和水芹等。
什么是卫氏并殖吸虫病? 症状
感染后可能出现腹痛、腹泻、消瘦等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营养不良和其他并发症。
谁容易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病?
谁容易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病? 高风险人群
卫氏并殖吸虫病预防和措施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卫氏并殖吸虫病? 2. 谁容易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病? 3. 何时预防卫氏并殖吸虫病? 4. 如何预防卫氏并殖吸虫病? 5. 采取措施后的效果如何?
什么是卫氏并殖吸虫病?
什么是卫氏并殖吸虫病? 定义
卫氏并殖吸虫病是一种由卫氏并殖吸虫( Fasciolopsis buski)引起的寄生虫病。
何时预防卫氏并殖吸虫病? 季节性流行
卫氏并殖吸虫病多在雨季流行,因此应特别注意 这个时段的预防。
定期监测水源和水生植物的安全性。
何时预防卫氏并殖吸虫病? 日常生活中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减 少感染风险。
如勤洗手、避免生吃水生植物等。
何时预防卫氏并殖吸虫病? 旅行前
计划去流行区域旅行时,提前咨询医生并做好防 护。
定期监测疫情变化,及时调整防控措施。
确保预防策略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谢谢观看
农民、渔民及食用生水生植物的人群风险较 高。
特别是在病疫流行的地区,更需注意。
谁容易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病? 儿童与老人
儿童和老年人因免疫力较低,感染风险更高 。
应加强对这些人群的健康教育。
谁容易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病? 旅行者
到流行区旅行的人群应提高警惕。

肺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

肺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

肺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
肺并殖吸虫病,又称肺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本文将介绍肺并殖吸虫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相关内容。

病因
肺并殖吸虫病是由肺吸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肺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呼吸道内的寄生虫,通过感染感染寄主,如融合在叶腺肺吸虫,产卵,卵排入体外,成虫则死亡堵塞在气道,又可引起肠出血、脑水肿,严重者可引起虫体产生管源性癌,甚至引发以上,肺叶消失。

临床表现
肺并殖吸虫病的主要症状包括:
•咳嗽
•咯血
•呼吸困难
•胸痛
•发热
•虚弱和乏力
在临床表现方面,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随着疾病进展症状会逐渐加重。

诊断
诊断肺并殖吸虫病的主要方法包括: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分析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等)
•血液检验(寻找虫卵)
医生会综合以上检查结果来确诊肺并殖吸虫病。

治疗
肺并殖吸虫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主要使用驱虫药物,如吡喹酮、氯喹,或联合用药物如他唑巴坦等。

支持治疗方面,主要是对症处理,如镇静止咳、增加免疫力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并遵医嘱定期复查。

预防
预防肺并殖吸虫病的关键在于避免接触感染源和及时治疗。

有患者能迅速将的病态疗愈后,身体会从新也端生疾病。

综上所述,肺并殖吸虫病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关键。

对于患者来说,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是预防肺并殖吸虫病的有效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肺并殖吸虫病的了解,并加强防范意识。

并殖吸虫病(一)

并殖吸虫病(一)

并殖吸虫病(一)并殖吸虫病( paragonimiasis)又称肺吸虫病,是并殖吸虫寄生在人体所致的全身性疾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

人因吞食含有并殖吸虫活囊蚴的淡水蟹或蜊蛄而感染。

(一)疾病概况【病原学】目前已知并殖吸虫有50余种。

卫氏并殖吸虫(P口rago咒zm“swesterm 以nz)、斯氏狸殖吸虫(P口g“mogonim“5 skrjabi,7i)是我国最重要的致病虫种。

并殖吸虫为雌雄同体’因生殖器官并列而得名。

并殖吸虫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和一个终宿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其第一中间宿主主要是淡水螺中的川卷螺和拟钉螺,第二中间宿主是淡水蟹和蜊蛄。

卫氏并殖吸虫的终宿主是人及食肉哺乳动物(犬、猫等);斯氏狸殖吸虫的终宿主是哺乳动物(果子狸、犬、猫等),人是其非正常宿主。

虫卵随宿主痰或粪便排出,落入水中,在适宜的环境下约3周孵出毛蚴,毛蚴侵入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发育成尾蚴;从螺体逸出的尾蚴侵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或蜊蛄发育形成囊蚴(感染期蚴虫);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囊蚴的溪水蟹或蜊蛄而被感染,囊蚴在小肠内孵出尾蚴,穿透肠壁进入腹腔,发育成童虫;童虫游移于各组织间,约经2周左右最后寄生在肺组织形成虫囊并发育成成虫,成虫产卵,随宿主的痰或粪便{j}出。

斯氏狸殖吸虫活囊蚴在人体内不能发育成成虫,而仅发育到童虫阶段,致皮肤或内脏蚴虫移行症。

【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和被感染的食肉哺乳动物(包括家畜和一些野生动物)均可成为卫氏并殖吸虫病的传染源。

斯氏狸殖吸虫病的传染源是被感染的果子狸、犬、猫等哺乳动物,人不是其传染源。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哺乳动物(主要是野猪和啮齿类动物)可作为两种并殖吸虫病的转续宿主,转续宿主是不可忽视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人多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囊蚴的溪蟹、喇蛄或饮用含活囊蚴的生水而感染,也有因吃未熟的转续宿主肉类而受感染的报道。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以夏秋季节感染为高。

4.分布情况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国家。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课件卫氏并殖吸虫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课件卫氏并殖吸虫
一、形态(morphology)
• 1、成虫 • 虫体肥厚,腹扁背隆,半粒花生米状 • 7.5-12 × 4-6 × 3-5 mm,体表多
棘 • 活体呈红褐色,死亡后呈灰褐色 • 具口、腹吸盘 • 雌雄同体,睾丸左右并列
1
1
并殖吸虫成虫标本及模式图
生殖器官对称排列
体表多棘
2
2
3
3
卫氏并殖吸虫活成虫
或肺炎。 • 肝型:肝大、肝痛、肝功能紊乱等肝损害表现。如
转氨酶高,白/球比例倒置等。 • 脑型:头痛、癫痫、偏瘫 • 皮下型:游走性包块或结节 • 腹型:腹疼、腹泻、便血
15
15
胸肺型肺吸虫病
肺吸虫感染所致心包积液
16
肺吸虫虫病
肺吸虫在脑组织内 形成的肉芽肿损害
22
22
23
23
24
24
并殖吸虫病自然疫源地
25
25
26
26
(肺吸虫中间宿主孳生地)
山间小溪
六、防治原那么(control and treatment)
不吃未熟溪蟹、蝲蛄或其制品 药物:吡喹酮、硫氯酚
别丁〔六氯对二甲苯〕
27
27
母雷蚴
第二中间宿主:螃蟹、蝲蛄
囊蚴
尾蚴
子雷蚴
6
6
7
7
1.需要三个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蜷科和黑贝科的淡水螺
8
8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蝲蛄 终宿主:人与动物〔野生、家养〕,可有转续宿主
9
9
2.在终宿主体内移行途径 口 胃肠 穿过肠壁 腹腔〔腹壁、肝脏器外表
〕 穿横隔 胸腔 肺
3.异位寄生 如:脑、眼、皮下等
卫氏并殖吸虫人体内移行途径

并殖吸虫实验报告

并殖吸虫实验报告

并殖吸虫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探究并殖吸虫的生物学特性,并观察其繁殖过程,以促进对该寄生虫的研究和防治。

2. 实验材料和方法2.1 材料- 家鸭(或其他家禽)感染的并殖吸虫卵- 并殖吸虫培养液- 显微镜和载玻片- 活体昆虫(供寄主)2.2 方法1. 提取寄生在家禽体内的并殖吸虫卵。

2. 将提取到的并殖吸虫卵加入并殖吸虫培养液中。

3.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放置适量的培养液和一只昆虫,覆盖盖玻片。

4. 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 实验结果和分析3.1 实验过程观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以下实验结果:- 在观察的昆虫上,可以明显地看到并殖吸虫卵的存在。

- 并殖吸虫卵在培养液中逐渐孵化,孵化后的幼虫会依附在昆虫的体表。

- 幼虫在寄主体内发育成熟,再次产出并殖吸虫卵,完成寄生生活史的一个循环。

3.2 实验结果分析并殖吸虫是一种寄生虫,寄生在多种动物体内,包括家禽等。

其越冬期常为卵期,卵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寄主体内。

在寄主体内,卵发育成幼虫,并依附在寄主的体表。

幼虫进一步发育成熟,在寄主体内产卵。

这个过程属于并殖吸虫的繁殖循环。

4. 实验结论通过对并殖吸虫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并殖吸虫通过卵的方式繁殖。

2. 寄主体内提供了适合并殖吸虫生存和繁殖的环境。

3. 实验结果为研究并殖吸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出台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5.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1. 本实验只观察了并殖吸虫的一部分生命周期,更多环节需进一步研究。

2. 实验只采用了一种昆虫作为寄主,后续可以扩大寄主范围进行更全面的研究。

6. 结束语并殖吸虫是一种重要的寄生虫,对家禽健康造成威胁。

本实验通过观察并记录了其繁殖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并殖吸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了参考。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对并殖吸虫的了解有所贡献。

并殖吸虫

并殖吸虫

人为非正常宿主
我国独有的虫种
两种并殖吸虫的比较
体形
体宽处 卫氏并殖吸虫 椭圆形 体中横线处 1:2 斯氏狸殖吸虫 梭形 体前1/3处 1:2.4~3.2 口吸盘腹吸盘 分枝细而多 呈珊瑚状


宽:长
虫 吸盘大小 口吸盘腹吸盘

虫 卵
卵巢
分5~6叶 形如指状 光镜下无法区分
两种并殖吸虫的比较
卫氏并殖吸虫 发育阶段 9个 黑贝科、蜷科 溪蟹、蝲蛄 人和多种 肉食性哺乳动物 肺 脏 拟钉螺、洱海螺 溪蟹 果子狸、猫、 犬、豹猫等 皮 下 斯氏狸殖吸虫
并殖吸虫
并殖吸虫病的病原体(肺吸虫病,paragonimiasis ) 世界上报道50多种,中国报道30种 卫氏并殖吸虫(人兽共患型) 斯氏狸殖吸虫(兽主人次型 )
卫氏并殖吸虫
Paragonimus westermani
(生殖器官对称排列)
口吸盘
一、形态
(一)成虫 • 外观:
肥厚,活体时呈 红褐色,半透明, 像半粒黄豆
• 机械性损伤:
虫体在组织与器官内移行、寄居 造成腹腔多个脏器、多种组织的损伤
• 化学性刺激:
虫体的分泌物、代谢产物以及虫 卵崩解液化释放的异种蛋白等抗原物 质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
根据病变的发展过程可分为:
1. 急性期:由童虫的移行、窜扰引起 • 病因:童虫在体内游走、窜扰所致 • 症状出现时间:感染后数天至1个月 • 损伤部位:肠壁出血,肝脏与多个腹腔脏器
分布 斯氏狸殖吸虫在国外还没有报道。 国内已发现于甘肃、山西、陕西、 河南、四川、云南、贵州、湖北、 湖南、浙江、江西、福建、广西、 广东等14个省自治区。其分布范 围曾被看作是由我国青海起向东 至山东止这条线以南地区。

并殖吸虫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并殖吸虫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并殖吸虫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并殖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感染水体中的寄生虫囊蚴传播给人类。

寄生虫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后,会在体内成熟并引起炎症反应,导致一系列症状,如发热、腹泻、贫血等。

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控制并殖吸虫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并殖吸虫病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标本制备标本应取自两日内新鲜大便。

标本可为全粪、三明治粪便或取自几辆车上各取一部分。

收集的标本应于即日送至校本化验室或送至相关医院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临床意义鉴定绦虫卵对绦虫感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便秘、腹泻、消化不良、厌食、贫血、消瘦、腹部不适等系症状均与此有关。

•可选药物-青霉胺 -依米西汀 -伊维菌素 -德硫胺 -乙硫氨 -戊醚 -丙巴珠单胺 -恩妥微诺酯患者病情严重及症状明显时,为避免病情延伸,需尽早进行治疗。

2. 手术治疗对于重症并殖吸虫病患者,如寄生虫囊蚴在体内较大或阻塞某些重要器官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切除寄生虫囊蚴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3. 预防控制治疗方法主要针对已经感染的患者,而预防控制是预防并殖吸虫病传播的关键。

预防控制的措施包括定期检测水体中是否存在寄生虫囊蚴,加强环境卫生,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源等。

综上所述,治疗并殖吸虫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来缓解症状和控制疾病传播,同时预防控制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

患者在发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并遵医嘱进行治疗,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可以有效预防并殖吸虫病的发生和传播。

第四节并殖吸虫(肺吸虫)

第四节并殖吸虫(肺吸虫)

眼肺吸虫病
四、实验室诊断
1. 病原学诊断 (1)痰/粪检查虫卵:
痰液检查
粪便直接涂片法
夏科雷登结晶
肺吸虫卵
痰液检查检获虫卵
(2)活组织检查:
2. 免疫学诊断:肺吸虫皮内试验(IDT)
ELISA
3. 综合诊断: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 X 线/ CT 检查
五、流 行
1. 分布
世界分布、亚洲最多,以我国为主。 我国除西藏、新疆等少数省区未见报道,血清 学法调查阳性率为1.71%(2001-2004全国寄生 虫病调查)。
学习要求
• 掌握并殖吸虫形态的共同特征 • 掌握卫氏井殖吸虫生活史特点、致病与病
原学诊断 • 熟悉卫氏井殖吸虫成虫及虫卵基本形态 • 了解肺吸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肺吸虫病肺
肺吸虫虫囊组织切片
3.临床表现:
⑴急性期
出现在食入 囊蚴数天至1个月; 轻者仅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腹 痛、腹泻;重者全身过敏反应、高 热、腹痛、胸痛、咳嗽、肝肿大; 嗜酸性粒细胞
⑵慢性期: ①胸肺型:最常见
② 肺外型并殖吸虫病 ③ 亚临床型 ④ 其他型
肝腹型 皮下型 脑脊髓型
胸肺型:最常见
并殖吸虫
Paragonimus
(肺吸虫)
肺吸虫的主要种类
卫氏并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异盘并殖吸虫 宫琦并殖吸虫 墨西哥并殖吸虫
一、卫氏并殖吸虫 (Paragonimus westermani)
二、斯氏狸殖吸虫 (Pagumogonimus skrjabini)
卵巢 子宫 睾丸
卫氏并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 主要因虫体移行引起组织破坏和出血。
* 病变处呈洞穴状或隧道状,内有血液和虫体, 含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等,病灶四周产 生肉芽组织而形成薄膜状脓肿壁,并逐渐形成 脓肿。

卫氏并殖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

50282种。

第五节并殖吸虫并殖吸虫((肺吸虫肺吸虫))Paragonimus (lung fluke )一、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一次海鲜宴引起集体感染卫氏并殖吸虫一、形态1.成虫外形大小颜色吸盘位置和大小肠管肠分支盲端体表有细小的皮棘生殖系统睾丸并列,子宫与卵巢并列染色体类型二倍体型、三倍体型二、生活史生活史要点:1.1.成虫寄生部位成虫寄生部位肺、异位寄生2.2.虫卵离体方式虫卵离体方式随痰或粪便排出3.3.外界发育条件外界发育条件淡水卵在水中孵出毛蚴4.4.中间宿主中间宿主I I 川卷螺类川卷螺类II II 溪蟹溪蟹溪蟹、、石蟹石蟹、、蝲蛄蝲蛄,,5.5.幼虫阶段幼虫阶段毛蚴毛蚴、、胞蚴胞蚴、、母子雷蚴母子雷蚴、、尾蚴尾蚴、、囊蚴6.6.感染阶段感染阶段囊蚴囊蚴抵抗力较强囊蚴抵抗力较强,,7.7.感染方式感染方式经口饮食习惯8.8.体内移行体内移行穿肠壁穿肠壁------腹腔腹腔腹腔---------穿膈肌穿膈肌穿膈肌------胸腔胸腔胸腔------肺肺9.9.异位寄生异位寄生皮下皮下、、肝、脑、脊髓脊髓、、眼眶等处10.10.保虫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三、致病112代谢产三、致病212聚集,,最、聚集。

有时可见液,则可3,最后病灶3腹膜炎4、脊髓等部位肺内吸虫肺内吸虫脑内吸虫四、临床表现与分型1234567五、实验诊断116.avi查到童虫或23五、流行,流行的国朝鲜、俄罗、印度印度、、。

吉林吉林、、四川23五、流行四川等四川等232323个省个省,因山;而流行区的居。

国外有因六、防治,。

典型病例胸痛33个,胸痛3、咳、盗伴低热、,伴低热2在多家医院均诊,经正规抗痨3。

典型病例,否认:t37.5:t37.5℃℃,R22次,全身浅表,颈软颈软。

双肺可闻律齐律齐,,各瓣膜未。

腰背部3个,109 2.22.2××109/L,。

肺部肺部CT CT。

并殖吸虫

并殖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简介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主要寄生在人及哺
乳动物的肺,故也称卫氏肺吸虫 (human lung fluke)或肺吸虫,是 人体并殖吸虫的重要虫种之一。 能引起肺吸虫病,对人有较严重危害。
卫氏并殖吸虫形态
成虫
虫卵 囊蚴
成虫形态(1)
肺吸虫成虫体肥厚,背面隆起,腹面 扁平,体表有体棘。 活体呈红褐色,半透明。 固定后为椭圆形、灰白色, 体长为7.5~12mm,宽为4~6mm,厚 3.5~5mm。大小、形态均似半颗花生。

正确诊断难,误诊病例高
如何正确诊断 如何避免误诊
肺吸虫病的综合诊断

流行病学史:有无生吃螃蟹和蝲蛄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辅助检查
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
CT和X光片:胸腔积液或脑部占位性病变

实验室诊断:
病原学诊断 免疫学诊断
流行
(一)分布 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亚洲,非洲,拉丁 美洲和大洋洲)主要在东南亚各国.(日本、朝鲜等)。 我国,除西藏、新疆、内蒙、青海、宁夏未报道 外其他23个省/市/区均有存在(人/动物均感染者达 20个省市区) 生态环境: 山区、丘陵、小溪
生活史小结※
中间宿主: 终宿主:
淡水螺、溪蟹(或蝲蛄)等 人、虎、豹等 囊蚴 经口感染
感染阶段:
感染方式: 寄生部位: 致病阶段:
肺,异位寄生(皮下、脑、胸腔等)
卫氏并殖吸虫致病
急性期
根据病变过程一 般可分为
慢性期
急性期
主要是童虫移行、窜扰引起,无特异性症状。 如食欲不振、乏力、低热或腹痛、腹泻等。 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相对及绝对数增多。 当大量童虫从肝表面移行或穿过肝组织可引 起肝局部出血、坏死。

人体寄生虫学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人体寄生虫学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主要的致病虫期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及侧枝循环形成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主的综合征血吸虫感染免疫:伴随免疫第一:淡水螺类即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的交替1.外观呈叶状或长舌状,两侧对称,背腹扁平,具有口腹两吸盘相同中间宿主感染阶段:尾蚴寄生虫进入人体途径不同2.生殖孔靠近腹吸盘,排泄孔在虫体后端,第二:淡水鱼虾形态生活史寄生部位宿主转换3.吸虫无肛门,未被消化的废物经口排出体外复杂——世代交替宿主关系人及肉食哺乳动物终宿主概论猫,犬等保虫宿主成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虫——成虫生活史囊蚴感染阶段食入含囊蚴的鱼虾(经口)感染途径小肝胆管内寄生部位一般20~30年成虫寿命肝脏的次级胆管损伤损伤部位虫体分泌物,代谢物,机械刺激机制虫体阻塞胆管局限性扩张,上皮增生,严重病例:胆汁性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病变并发症:胆结石,肝胆管梗阻,原发性肝癌潜伏期:1~2月致病轻度:症状不明显华氏睾吸虫(肝吸虫)急性期:过敏反应,消化道不适中等症状慢性期: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体征:肝肿大(多),脾肿大(少)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明显腹泻,消瘦,水肿,贫血重症型晚期:肝硬化,腹水,胆管癌,死亡重症,死亡率高,智力发育障碍,极少可致侏儒症儿童,青少年感染1.涂片法:操作简单,检出率低,虫卵小,容易漏诊2.集卵法:漂浮集卵法,沉淀集卵法(因虫卵小,多用集卵法)病原学检查(粪检找到华支睾吸虫卵是确诊的根据)3.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检出率高,技术复杂,患者难接受实验诊断免疫学检查(广泛应用)B 超,CT 检查影像学检查当前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能排出华支睾吸虫卵的病人、感染者、受感染的家畜和野生动物,保虫宿主广泛(猫,狗,猪)传染源粪便入水,水中有合适的第一二中间宿主,当地人群有(半)生食淡水鱼虾的习惯传播途径流行人群普遍易感,流行关键因素是当地人是否有生吃或半生吃鱼虾习惯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防治成虫——卵——毛蚴—钉螺—母、子胞蚴——尾蚴—皮肤钻入—童虫(异位寄生,肺脑皮肤等)—移行至门脉,肠系膜静脉—成虫生活史尾蚴性皮炎:局部丘疹和瘙痒尾蚴过敏性血管炎童虫轻微的静脉内膜炎(吸盘),Ⅲ型超敏反应(代谢物等)成虫毛蚴释放ESA (可溶性抗原)IV 型超敏反应,何博礼现象虫卵肉芽肿致病机制在肝内,肝的结构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重症感染者,在门脉周围出现广泛的纤维化干线型肝纤维化虫卵原因:窦前静脉广泛阻塞门脉高压继发:肝,脾肿大,腹壁,食管,胃底V 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腹水患者:①初次感染者②慢性病人再次大量感染尾蚴后潜伏期:多数感染后5~8周(毛蚴),少数<25d (童虫)畏寒,发热,多汗,淋巴结肿大,肝肿大,脾肿大全身表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血便或脓血便消化道急性血吸虫病多干咳,偶可痰中带血丝,有气促,胸痛呼吸系统吸虫神智迟钝,黄疸,腹水,高度贫血,消瘦等重症皮疹,荨麻疹,神经血管性水肿,出血性紫癜,支气管哮喘过敏反应急性期症状消失而未经病原治疗者患者经反复轻度感染而获得免疫力者轻度肝/脾肿大,肝功正常隐匿性间质性肝炎慢性血吸虫性结肠炎临床表现慢性血吸虫病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巨脾型腹水型晚期结肠增值型侏儒型上消化道出血:>50%患者死因肝性昏迷(以腹水型为最多):死亡率>70%乙型肝炎:促进和加重肝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晚期血吸虫病粪便直接涂片法(重症和急症感染者)尼龙袋集卵法毛蚴孵化法病原学检查(从受检者粪便或组织中检获血吸虫病原体(血吸虫卵或毛蚴),是确诊血吸虫病的依据)实验诊断定量透明法(改良加藤法)直肠镜活组织检查免疫学诊断传染源水网型(平原水网型)流行湖沼型(江湖洲滩型)流行区类型(与钉螺滋生相关)山丘型防治成虫:虫体扁平,大而肥厚,形似斜切的姜片,新鲜虫体呈肉红色,固定后变为灰白色形态虫卵:淡黄色,长椭圆形或卵圆形,卵壳薄,有卵盖。

并殖吸虫血吸虫

并殖吸虫血吸虫
急性患者:粪检多为阳性 慢性患者:粪检阳性率甚低 晚期患者:粪检为阴性
主界面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免疫与诊断 流行与防治
(2)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适用于无血吸虫治疗史而粪检多次
阴性的少数需确诊的病例。
3、免疫学诊断 1)、皮内试验 2)、血清学诊断:环卵沉淀试验、 ELISA法、IEST法等。
主界面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免疫与诊断 流行与防治
2、中间宿主的存在。
3、生吃或半生吃溪蟹、 喇蛄的习惯。
主菜单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流行与防治
防治原则: 1. 加强卫生宣传,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
饮生水。 2. 普查普治病人,处理病畜,以减少传染
源。
主菜单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流行与防治
斯氏狸殖吸虫是我国独有的虫种。可引 起皮下型并殖吸虫病。我省主要以斯氏狸殖 吸虫感染人体的病例报告多见。斯氏狸殖吸 虫在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及流行、防 治上与卫氏并殖吸虫相似。
流行环节与因素:
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主界面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免疫与诊断 流行与防治
流行区类型
根据我国钉螺孳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分为 三种类型,平原水网型、山区丘陵型和 湖沼型。
血吸虫病不易控制的原因
1 动物宿主(保虫宿主)多,家畜9种,野生 动物31种; 2 成虫寿命长; 3 中间宿主钉螺不易控制; 4 人接触疫水机会太多,人感染后的伴随免 疫和治愈后的免疫力差。
主界面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与流行、防治
日本血吸虫分类上属裂体科、裂体属。其 成虫雌雄异体,寄生于终宿主的静脉血管内, 故通称为血吸虫。
寄生人体的血 1、日本血吸虫 2、埃及血吸虫 吸虫主要有: 3、曼氏血吸虫 4、间插血吸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生食/半生食含有囊蚴的第二中间宿主 • 生吞活剥 • 酒泡盐腌 • 水煮火烤 • 蝲蛄豆腐、蝲蛄酱
(2) 生饮溪水或通过被囊蚴污染的炊具、 食具、食物、手等感染 (3) 生食或半生食转续宿主感染。如:日本 鹿儿岛100名居民烤野猪野餐集体发病
(三) 流行区类型
• 溪蟹型流行区: 点状分布
• 蝲蛄型流行区: 东北三省
并殖吸虫
并殖吸虫病的病原体(肺吸虫病,paragonimiasis ) 世界上报道50多种,中国报道30种 卫氏并殖吸虫(人兽共患型) 斯氏狸殖吸虫(兽主人次型 )
卫氏并殖吸虫
Paragonimus westermani
(生殖器官对称排列)
口吸盘
一、形态
(一)成虫 • 外观:
肥厚,活体时呈 红褐色,半透明, 像半粒黄豆
应,并逐渐形成脓肿
• 病灶四周肉芽组织增生形成薄膜状的脓肿壁 • X线显示:肺纹理增多,边缘模糊,界限不清的
浸润阴影。伴有胸水时,肋隔角变钝
(2)囊肿期
• 细胞崩解液化、组织坏死溶解呈咖啡状粘稠样液体 • 镜检可见有坏死组织、夏科雷登氏结晶及大量虫卵 • 肉眼可见紫葡萄样结节状虫囊,囊内有成虫 • X线显示:边界清楚的结节状阴影,有时有液平面
主要表现为游走性皮下包块或结节,常见于胸背部、 腹部,亦可出现于头颈、四肢、腹股沟、阴囊等处。 包块多紧靠皮下,边界不清,无明显红肿,摘除切 开包块可见隧道样虫穴,有时能查见童虫,镜检可 见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坏死渗出物及夏科雷登结 晶等。近几年来,屡有报道斯氏狸殖吸虫侵犯胸肺, 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咳嗽、咳痰,肺部x线显示可 见边缘模糊的浸润阴影或房性囊状阴影,并常伴有 肋膈角变钝等征象。如侵犯肝,则出现肝痛、肝大、 转氨酶升高等表现。如侵犯其它部位,可出现相应 的症状和体征。全身症状有低热、乏力、食欲下降 等。血象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加。因本病表现 多样,临床上误诊率相当高,应特别注意与肺结核、 肺炎、肝炎等鉴别。
生活史 生活史与卫氏并殖吸虫相似,已证实的第一 中间宿主有泥泞拟钉螺(tricula humida)、 微小拟钉螺(t.minutoides)、中国小豆螺 (bythinella chinensis)、建国小豆螺 (b.jianguoi)、建瓯拟小豆螺 (pseudobythinella jianouensis)和中国秋吉 螺(akiyoshia chinensis)等。这些小型及微 型螺类,大多栖息于溪流较小、流速较缓的 山沟中,附着于枯枝、落叶的下面,石块周 围、苔藓之中。在作流行病学调查时要尽可 能往上游处寻找,因其体形微小,容易疏忽。
生 活 史
第一 中间宿主 第二 中间宿主
终宿主
主要 寄生部位
两种并殖吸虫的比较
卫氏并殖吸虫
致病阶段 致病 致病方式 主要临床 表现 诊断 流行 病原诊断 分布 童虫、成虫
斯氏狸殖吸虫
童虫 幼虫移行症 皮下型 组织活检为主 我国特有 14个省
机械性损伤 免疫病理反应
胸肺型 痰、粪检为主 亚、非、南美洲
六、防治
• 加强健康教育,防止“病从口入”
“强身壮骨”、“清凉败火”、“爬山善
走” • 不随地吐痰,防止痰、粪入水 • 治疗病人、病畜,控制传染源
吡喹酮:25mg/kg分3次服,2天为一疗程
别丁:50mg/kg/天 隔日 3次/天 10~20天
手术治疗:局部麻醉手术摘除皮下结节
斯氏狸殖吸虫
Pagumogonimus skrjabini
谢 谢 !
致病性 本虫是人兽共患以兽为主的致病虫种。在动 物体内,虫体在肺、胸腔等处结囊、成熟产 卵,引起类似卫氏并殖吸虫的一系列典型病 变。如侵入肝,在肝浅表部位形成急性嗜酸 性粒细胞脓肿,中心为坏死腔,内含坏死组 织。有时也能在肝中成囊并产卵。人可能是 本虫的非正常宿主,在人体内,侵入的虫体 大多数停留在童虫状态,到处游窜,难于定 居,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病变 ──幼虫移行症。
人为非正常宿主
我国独有的虫种
两种并殖吸虫的比较
体形
体宽处 卫氏并殖吸虫 椭圆形 体中横线处 1:2 斯氏狸殖吸虫 梭形 体前1/3处 1:2.4~3.2 口吸盘腹吸盘 分枝细而多 呈珊瑚状


宽:长
虫 吸盘大小 口吸盘腹吸盘

虫 卵
卵巢
分5~6叶 形如指状 光镜下无法区分
两种并殖吸虫的比较
卫氏并殖吸虫 发育阶段 9个 黑贝科、蜷科 溪蟹、蝲蛄 人和多种 肉食性哺乳动物 肺 脏 拟钉螺、洱海螺 溪蟹 果子狸、猫、 犬、豹猫等 皮 下 斯氏狸殖吸虫
(3)纤维疤痕期
• 虫体死亡或游走他处,囊肿内容物咳出或吸收肉芽 组织填充而纤维化
• X线显示:结节状或条索状阴影
(二)临床表现及分型
• 常见症状:食欲不振、疲倦乏力、多汗、消
瘦、低热、腹痛、腹胀、荨麻疹等,外周血中 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 临床分型:
• 胸肺型: • 腹型:
• 皮下包块型: • 脑型:
局部出血及坏死
• 症状及体征:
• 轻者:全身无力,食欲下降,低热,消瘦等 • 重者:发病急,症状明显,高热、腹痛、腹 胀、便血等 • 血象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升高(20~40%)
2. 慢性期:童虫进入肺脏后引起,大致可分:
(1)脓肿期
•虫体移行引起组织损伤、出血、坏死及窦道形成 • 以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
终 宿 主:人和多种肉食类哺乳动物 第一中间宿主:黑贝科、蜷科的淡水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和蝲蛄 发育阶段: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 雷蚴、尾蚴、囊蚴、童虫、成虫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蟹或蝲蛄 寄生部位:肺脏 致病阶段:成虫、童虫 移行途径:
三 、致

(一)病程分期与病理变化
斯氏并殖吸虫
口吸盘
肠支
腹吸盘 子宫
卵巢
睾丸
卵黄腺
排泄囊
形态
1.0~18.5mm,宽长比例为1:2.4~1:3.2,最宽处在 腹吸盘稍下水平。在童虫期已显示出虫体长明显大 于体宽的特征。腹吸盘位于体前约1/3处,略大于 口吸盘。卵巢位于腹吸盘的后侧方,其大小及分支 情况视虫体成熟程度而定,虫龄低者,分支数较少 。虫龄高者,分支数多,形如珊瑚。睾丸2个,左 右并例,可分多叶,其长度占体长的1/7~1/4,有 些可达1/3,位于体中、后1/3间部。虫卵椭圆形, 大多数形状不对称,壳厚薄不均匀,其大小平均71 ~48µm(果子狸),但各地区差异较大。
• 机械性损伤:
虫体在组织与器官内移行、寄居 造成腹腔多个脏器、多种组织的损伤
• 化学性刺激:
虫体的分泌物、代谢产物以及虫 卵崩解液化释放的异种蛋白等抗原物 质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
根据病变的发展过程可分为:
1. 急性期:由童虫的移行、窜扰引起 • 病因:童虫在体内游走、窜扰所致 • 症状出现时间:感染后数天至1个月 • 损伤部位:肠壁出血,肝脏与多个腹腔脏器
(二)流行环节
1. 传染源
• 病人、带虫者 • 保虫宿主:犬、猫和野生哺乳 动物(虎、豹、狼、狐等)
(自然疫源地:野生动物数量大, 种类多,捕食转续宿主致病)
2. 中间宿主
• 第一中间宿主
黑贝科、蜷科的淡水螺类
•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蝲蛄
蟹:溪蟹、华西蟹、石蟹等20余种
蝲蛄:东北蝲蛄等
3. 感染方式
卵黄腺 肠 管 腹吸盘 卵 巢 子 宫 睾 丸
排泄囊 排泄孔
• 大小:
7.5~12×4~6mm
• 结构:
(二)虫卵
• 形状:椭圆形, 两侧不对称 • 颜色:金黄色 • 大小: 80~118×48~60µ m
• 卵壳:厚薄不匀 卵 盖 卵细胞 卵黄细胞 卵 壳
• 卵盖:大,明显 • 内含物:1个卵细胞 与10余个卵黄细胞
• 肝型: • 亚临床型: • 其它型:
四 、诊

• 应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病史、 临床表现、X线、CT检查及实 验室诊断综合考虑
• 询问病史
• 是否来自流行区
• 有否生食/半生食蟹、蝲蛄史
• 职业等
• 病原学诊断 —— 确诊的依据
• 痰、粪中查虫卵:留24h痰液,直接涂 片法检查。感染轻的可用10%NaOH处 理后沉淀检查 • 组织活检:查童虫;若移行它处,可从 坏死的穴道、夏科雷登氏结晶及嗜酸性 粒细胞判断
分布 斯氏狸殖吸虫在国外还没有报道。 国内已发现于甘肃、山西、陕西、 河南、四川、云南、贵州、湖北、 湖南、浙江、江西、福建、广西、 广东等14个省自治区。其分布范 围曾被看作是由我国青海起向东 至山东止这条线以南地区。
实验诊断与防治
免疫学诊断或皮下包块活体组织检查 是本病的主要诊断方法(见第五节卫 氏并殖吸虫)。实验证实,小鼠、大 鼠、豚鼠、黑斑蛙、虎纹蛙和雏鸡等 动物可作为本虫转续宿主,推测人体 可能因误食这些动物的未煮熟肌肉而 感染。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与卫氏并 殖吸虫病相似。
第二中间宿主有锯齿华溪蟹(sinopotamon denticulatum)、雅安华溪蟹(s.yaanensis)、 河南华溪蟹(s.honanese)、福建马来溪蟹 (malayopotamom fukienense)角肢南海溪蟹 (nanhaipotamon angulatum)、鼻肢石蟹 (isolapotamon nasicum)和僧帽石蟹 (i.physalisum)等。还有红娘华(一种水生节 肢动物)体内发现此虫的囊蚴。多种动物,如蛙、 鸟、鸭、鼠等可作为本虫转续宿主。终末宿主为 果子狸、猫、犬、豹猫等哺乳动物,人可能是本 虫的非正常宿主。从人体检获的虫体绝大部分为 童虫,少见发育成熟并产卵者。
• 免疫学诊断 —— 辅助诊断
• 皮内试验(ID)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酶联免疫吸附抗原斑点试验(AST-ELIS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